一、为了群众用药安全(论文文献综述)
宋丽娜[1](2020)在《我国处方药销售监管问题研究 ——以荣成市为例》文中提出药品与人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安全合理用药是关乎民生的大事,如何保障公众安全合理用药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我国现阶段零售药店违法违规销售处方药问题突出,监管难度大,滥用或误用处方药而危及生命健康的事件随处可见,因此,在现阶段国情下研究药品零售行业处方药销售监管的问题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本研究以荣成市处方药销售监管现状为例,从公共管理学的角度,通过对处方药销售监管的四个要素,即监管主体、监管依据、监管对象、监管方式进行解释剖析,阐明处方药销售监管的内涵,并运用市场失灵理论、寻租理论、公共物品理论等,作为开展研究的理论基础,说明对零售药店处方药销售监管的重要性和合理性。通过基层药品监管经验和对相关文献的梳理,总结概况处方药销售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处方药销售监管缺乏健全的法律依据、处方药销售监管体制机制不健全、处方药销售部分环节监管缺位等问题,以荣成市处方药销售监管为例,从荣成市处方药销售监管部门情况、零售药店监管情况、执业药师配备监管情况等实际情况为切入点,分析荣成市处方药销售监管现状及启示启发作用。并对欧美部分发达国家处方药销售监管的法律体系、监管制度体系、执业药师作用发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总结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找到共同点和优势所在,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分析对我国药品零售行业监管借鉴作用。在分析荣成市零售药店处方药销售监管现状,与借鉴国外处方药销售监管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之上,从完善处方药销售监管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健全处方药销售监管体制机制、加强处方药销售监管相关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处方药销售监管的几点具体的对策与建议。
沈佳静[2](2020)在《农村药品监督网络分析研究 ——以罗源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药品安全关系人民身体健康,关系民生大计,关系国家安全。2019年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严格贯彻执行“四个最严”的要求,要求“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可见监管手段对于药品安全至关重要。本文采用了调查研究、统计学分析、德尔菲法、实证研究等方法开展研究讨论。农村药品监督网络是保障罗源农村药品质量安全的基础。为了解罗源县农村药品监督网络建设情况,本文根据相关研究文献选取了农村药品监管力量配备情况、药品安全监督网格员配备情况、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反应、药品抽检及药品稽查打假情况等作为反映罗源县农村药品监督现状的指标。根据指标设计了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查阅资料等方式开展调研,通过分析调查结果发现了该网络存在的一些问题。接着通过专家角度和消费者角度相结合的方式,对罗源县农村药品监督网络运行情况进行了评估分析和调查分析。运用专家意见法评估了罗源县农村药品监督网络的评价指标,对该网络进行了评分,发现了行政监督、技术监督、社会监督方面的不足。消费者满意度是消费者对产品、商品、服务的满意程度。本文从消费者的角度对罗源农村药品监督成效开展农村消费者满意度调查,通过分析得出罗源农村群众对该网不满意的部分。最后针对发现的问题,开展原因分析,并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分析得出结论:罗源县农村药品监督网络基本健全但还存在不少短板和不足,需要采取健全农村药品监管体制机制、完善农村药品网格化监管、完善农村药品技术监督链条、提升农村地区药械安全监测水平、加大对农村地区药品安全宣传力度、多部门联动健全信用体系等措施,促进罗源县农村药品监督网络不断健全和完善,保障罗源县农村地区百姓用药安全。
张建平[3](2020)在《零售药店处方药销售监管研究 ——以惠州市C区为例》文中认为我国于2000年施行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分类管理的核心就是加强处方药的监管,减少不合理用药的发生,保障公众用药安全。然而在实施近19年来,处方药如何有效管理,特别是零售药店处方药销售如何有效监管一直困扰着相关部门,至今仍为未解决的难题。为此国内专家学者展开了许多研究,提出不少独到、有参考价值的成果,可现实中零售药店处方药销售的监管仍面临诸多痛点,零售药店违法违规销售处方药已成行业乱象,其中执业药师“挂证”情况严重并形成一条黑色产业链。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政府部门应采取何种措施强化监管,才能实现零售药店处方药销售规范化,考验着监管者的智慧与功力。惠州市C区,这一问题同样突出,甚至过之而犹不及,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本文以C区为例,聚焦于零售药店处方药销售监管面临的困境,采取文献分析、实地调查、访谈问卷等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在梳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立足于C区零售药店处方药销售监管的实际,分析归纳监管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问题所在,进行多方位剖析,深挖问题产生的根源。为探索完善监管的策略,梳理了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处方药销售监管的现状与特点,分析其监管优势所在,并提炼带给我们的启示。通过系统的调查研究,结合市场监管理论及协同治理理论,从政策体系、法律法规、监管效能、管理措施、社会共治等五个角度提出完善监管的对策及建议,为推进处方药销售监管科学化提供新思路,进而丰富充实药品市场监管理论。
杨杰锋[4](2020)在《我国地方药品监管体系改革的研究 ——以佛山市顺德区为例》文中提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药品产业也不断壮大,产业链条得到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无论是药品种类还是药品数量,都实现了飞速增长。与此同时药品监管任务也日益艰巨,“毒胶囊”、“毒疫苗”等接踵而来的药品安全事件都凸显出我国地方政府药品监管能力的不足。虽然我国在行政体制上每五年都会对药品监管部门进行一次自上而下的机构改革,但在药品监管形势日益复杂的今天,单纯依靠行政体制改革已经难以满足药品安全监管的要求,特别是地方政府作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政策执行落实到位的“最后一公里”1,对构建全面完善的地方药品监管体系2至关重要。本文以一名在地方药品监管部门的一线工作人员视角,研究地方药品监管体系的要素组成和改革问题,对当前的地方药品监管模式查找不足,寻找药品监管体系改革的出路,对构建完备的地方药品监管体系上下求索。本文以佛山市顺德区为例,分析现阶段药品监管体系改革的现状、问题和背后的原因,具体可以从四个体系来进行分析。在药品监管行政体系方面,存在监管机构改革多年来频繁变动、监管机构职能设置不合理和药品监管部门资源配置不足等问题;在技术支撑体系方面,存在药品检验机构职能定位不清、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不受重视和药品监管信息化技术落后等问题;在人力资源体系方面,存在药品监管人员结构配置不合理、药品监管人员配备力量薄弱和药品监管人员缺乏激励机制等问题;在信用体系方面,存在药品监管信用体系的建立缺乏多元化主体和社会共治、信用等级的评价与公开方式科学性不足、药品信用奖惩制度不完善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案例分析法,列举西方国家和我国部分县区的药品监管体系在行政机构、技术支撑、人力资源和信用体系等几个方面的成功经验,对比当前我国改革普遍滞后的地方药品监管体系的差距,把握改革的重点和方向。在完善顺德区地方药品监管体系的对策方面,从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第一,在行政机构和体制改革方面,提出:⑴加强药品监管机构自身建设;⑵健全基层药品监管组织结构;⑶转变药品监管方式;⑷着力提高事中事后监管有效性。第二,在技术支撑体系改革方面,提出:⑴转变药品检验所职能定位;⑵加强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和建立风险预警机制;⑶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智慧监管。第三,在人才战略方面,提出:⑴建立职业化专业化检查员队伍;⑵调整优化监管人员结构和发展机制;⑶做好政策制度和技术职务序列等激励机制保障。第四,在信用体系改革方面,提出:⑴构建药品信用体系多元化监管主体;⑵重视动态信用监管机制;⑶完善信用奖惩制度。
谷文静[5](2020)在《哈尔滨市药品流通安全监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药品作为商品之中的“特殊商品”,从生产到流通整个过程都关系到人的生命健康安全。药品安全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个极为突出的政府问题和社会问题。但是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利益对民众观念影响比较大,重大药品安全事故频频出现,这也让药品监管部门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民众纷纷质疑监管部门的监管能力等等。因此,加强我国药品流通安全监管的研究,建立和完善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对于改善和促进我国药品安全监管、减少药品危害的发生、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均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哈尔滨市作为一座名副其实的药都,全市制药企业占全省制药企业的80%以上。本文立足于前人药品监管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成果基础上,对哈尔滨市药品流通安全监管进行就全面充分的研究,在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建立的基础上,并不断创新药品安全监管的方式、手段,进一步“提高药品质量,确保用药安全”,全面提升药品安全水平和监管保障能力。对维护药品安全管理、打击药品违法犯罪、更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哈尔滨药品流通安全监管现状出发,在对药品流通和药品流通安全等概念进行界定基础上,以政府规制理论、治理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当前哈尔滨市药品流通行业的规模、特点进行分析,并采用问卷方式对哈尔滨市药品流通监管现状进行分析,认为目前哈尔滨市药品流通安全监管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政府监管职责不清,社会参与不够;药品虚假广告大量存在;而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安全监管立法不完善;缺乏长效的监管机制;传统监管体制的弊端所导致。基于此,论文在确立哈尔滨市药品流通安全监管的具体目标基础上,提出完善哈尔滨市药品流通安全监管的相关建议,并从构建药品流通企业的安全信用体系,完善药品安全信用披露制度;严格规范药品广告市场,完善相关广告法律法规,加强对违法药品广告主体法律责任的追究;加强信息沟通,促进药品监管信息化建设;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落实监管责任等方面提出克服哈尔滨市药品流通安全监管困难的对策。
林薇[6](2020)在《可及性视角下我国药品集中采购制度运行绩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充分保障药品供应,减轻患者用药负担,杜绝药品生产销售由来已久的商业腐败问题,2000年起我国正式制定实施药品集中采购制度。近20年以来,药品集中采购制度在控制药品费用、降低药品价格、保障药品供应、促进用药安全、改善药品流通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国药品集中采购制度发展至今,制度数量多、结构复杂,对其运行绩效进行实证研究比较困难。而药品可及性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视角,降低了评价复杂度。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在梳理国内外研究成果、介绍我国药品集中采购制度运行现状,分析我国药品可及性现实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将药品集中采购制度的基本任务与药品可及性内涵进行“耦合”,明确了评价的基本维度。通过问卷和访谈,在确定评价维度的基础上,通过专家打分及可行性分析筛选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CRITIC方法进行主、客观赋权,形成了指标体系。通过实证研究,将全国层面公布的权威性数据带入评价体系分析发现:2015至2018年,我国药费比重稳定下降,但企业销售费用逐年上升,说明人民群众用药负担不断减轻,但药品费用的下降空间仍然较大;药品购销交易效率低,安全用药问题突出,说明药品购销交易周期长、配送环节多、履约质量差,药品集中采购制度对确保药品质量安全、促进合理用药的保障力度不足;医药产业和药品购销市场规模逐年扩大,但买方、卖方垄断风险并存,对降药价、保供应均造成风险隐患。依据实证研究结果,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药品集中采购制度的策略:一是继续坚持公共利益为主、兼顾市场利益的制度发展导向。二是要继续推动降低药品费用,坚持带量采购,创新药品集中采购做法,探索医疗保障部门直接参与药品集中采购,以扩大制度边际效益,确保药品价格长期处于合理区间。三是加强药品质量管理,一方面要“截流”,把好药品质量遴选关,另一方面要“拓源”加快一致性评价,让更多合格药品进入采购名录;四是在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药品交易效率的同时利用制度杠杆调节市场资源配置,提高药品供给水平。五是加强市场管理和服务,打击药品购销环节违法行为,保障买卖双方的合法权益。
魏荷花[7](2020)在《广东省药品流通监管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具有防治疾病、保障生命健康与安全的特性。药品的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健康,进一步关系到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在药品安全领域中,药品流通贯穿于药品从生产环节经各级经销商、医院或者药店直到消费者手中的所有过程,因此,药品流通安全是保障人民用药安全的最关键一环。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药品流通方式多样化发展,特别是“互联网+”和网络自媒体等药品流通方式的兴起,使得药品流通监管不断面临着新的挑战。当下,药品流通行业正处在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诸多先行试点政策在广东省率先实施,广东省的先行先试也让药品流通安全问题先行浮现。由于长期存在的各种体制机制弊端,药品流通监管的问题越发严峻,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威胁群众的生命健康和影响社会稳定,而且制约了医药行业健康发展。因此,对药品流通监管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广东省药品流通监管为研究对象,结合新公共管理理论与政府监管理论,在分析广东省药品流通监管现状基础上,发现当前广东省药品流通监管当中存在多头与多重监管问题、药品监管信息追溯效率不高、药品监管依然存在漏洞、部门联合执法开展困难、监管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本人结合基层药品流通监管工作经验,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从而提出通过明确监管职责与完善部门协调机制,构建信息化监管模式,加快完善药品流通领域的法律法规,推动社会共治与发挥媒体监管作用、加强药品流通监管队伍建设、健全监管队伍人才激励机制等方式来完善广东省药品流通监管工作,以此保障药品流通领域的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
卜明[8](2020)在《淮安市药品安全监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些年,我国综合国力全面提升,国民生活质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对高标准生命健康安全的要求促使人们开始比以往更加注重药品的安全问题。自“十二五”以来,我国政府不断改革,在药品监管领域取得的成效越来越明显:为了提高仿制药质量,缩短新药审批时长,2015年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批制度的意见》。该《意见》的实行,推进了我国仿制药品的一次性评价和药品相关的临床试验审批的快速通过,为提高药品审评审批速度与审评审批质量提供了保障。同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共修订了 4368项药品标准。药品监管领域取得了查处75万起行政案件,侦破4.6万余起涉嫌药品刑事犯罪案件的优异成绩。我们国家政府部门对药品安全的监管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药品安全建设投入的力度越来越大。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依然有假药、劣药、用药不安全等问题大量存在,频频发生的药品安全事件,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也给政府的公信力带来了负面影响。药品安全事件暴露出的种种药品安全监管问题,给全国各地的药品监管部门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全国药品监管机构体系不断变革,各地监管部门都面临着难以适应的困难,同时还要面对迅猛发展的药品市场环境所形成的巨大压力。我国药品监管部门如何应对这些突如其来的挑战,继续扎实稳步推进药品安全监管工作,非常值得深入讨论。以建设药品安全监管的体系视角来观察,国内药监部门已经建立了一条以监管研制、生产、销售等各环节为重点的较为完善的全过程监管体系,但各个地方具体的药品监管工作中依然面临着各种各样新的难题。本文选取淮安市药品安全监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查询大量的相关文献着作,充分调研淮安市开展药品监管的工作动态,深入探究淮安市药品市场处于何种复杂情况,运用公共管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对淮安市的药品安全监管工作进行研究,选取淮安市药品监管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主要问题具体分析展开讨论,找出造成这些主要问题的原因所在,通过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和国内某些先进城市和地区在药品安全监管领域先进的宝贵经验,从多角度提出完善淮安市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刘倩怡[9](2019)在《基于三维风险矩阵的东莞市药品质量风险监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我国药品制造水平的不断发展,药品质量也跟着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开始关注对自身健康和生活质量,随之而来,对药品的质量和风险也变得愈加关注。回顾近几年我国重大药品安全事件,如:“鱼腥草”夺命事件、安徽华源“欣弗”事件、浙江宁波亿元假药案、山东非法经营疫苗案等,无一不暴露出我国药品生产、销售、使用环节仍有薄弱之处,同时也反映出我国药品质量管理体制的缺陷和风险监管的缺失。如何全面认识风险、如何完善防范措施,从而规避药品质量风险,是目前药品质量监管中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通过对药品质量风险监管指标设计这一创新点,结合文献研究、调查问卷、定性和定量分析等方法,以东莞市为例,对当前药品质量风险分布进行归纳和总结,选取出造成药品质量的风险指标,运用风险矩阵评估方法对指标进行量化分析,构建三维风险矩阵,最终形成能够用于测量药品质量风险水平和发展趋势的指标设计。预期该指标能达到科学识别、监测风险及防控风险的效果,能将药品质量风险产生的影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具广泛适用性和实操性。此外,为药品质量管理者就监督重点、人力资源配置、政策规章制定等方面提供参考依据,有着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赵巍[10](2018)在《我国药品上市后抽验模式的研究》文中认为加大抽验力度,是在药品生产集中度不高情况下的,加强药品监管的必然选择,而建立完备的抽验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传统的计划抽验模式需要进一步提升。过去以抽验检测合格率为基础的单一管理要求,已经无法全面衡量药品质量。随着新的造假技术的出现以及药品生产本身的复杂性,导致检验标准、检验技术与造假现状不相匹配,需要采取多种方式提高药品检验的效率及科学性。本研究报告通过对药品抽验监管的薄弱环节进行分析,以提高药品监管水平、提高监管效率,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为目标,借鉴欧美管理理念及管理经验,尝试建立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药品抽验监管体系。通过对北京药品监督抽验情况与药品评价抽验结果进行实证分析,从而对于我国药品上市后抽验现状进行有效总结。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药品安全监管相关理论,就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本研究引入经济性评价指标,通过对药品生产成本波动、药品企业财务指标、药品原材料成本波动等方面的分析,判断药品生产薄弱环节,有助于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检查方案。本研究结果显示药品上市抽验关键是抽验方案设计,我国由于药品生产企业分散,地区发展不均衡,导致抽验方案难度远远大于欧美国家。抽验方案的核心是通过数据分析,确定药品管理薄弱区域、薄弱品种,同时将药品抽验方案设定与生产检查相结合。通过构建大数据分析平台,对检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深度挖掘,提高数据分析能力,从而指导有针对性抽验,体现生产厂药品质控能力,提高监督精准性,为行政部门监管和处罚提供依据。同时,开展评价性抽验工作,依据抽验结果,引入风险指数评估概念,反映药品标准、生产过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药品监管及上市后变更提供技术支撑。本研究基于药品抽验模式开展研究,有助于在体制改革背景下加强药品市场的管理与监督,引导药品监管的行为。
二、为了群众用药安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为了群众用药安全(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处方药销售监管问题研究 ——以荣成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0 绪论 |
0.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0.3 研究的基本方法 |
1 处方药销售监管理论分析 |
1.1 概念界定 |
1.1.1 相关概念 |
1.1.2 我国处方药销售监管内涵 |
1.2 处方药销售监管的理论依据 |
1.2.1 市场失灵理论 |
1.2.2 寻租理论 |
1.2.3 公共物品理论 |
2 处方药销售监管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2.1 处方药销售监管缺乏健全的法律依据 |
2.1.1 处方药销售监管相关法律规定不细致 |
2.1.2 处方药销售监管相关法律规定存在空白点 |
2.1.3 处方药销售监管相关法律规定可操作性差 |
2.2 处方药销售监管体制机制不健全 |
2.2.1 监管机构目标多元化 |
2.2.2 监管部门配合协调不畅 |
2.2.3 监管力量专业性不足 |
2.2.4 监管主体单一 |
2.3 处方药销售部分环节监管缺位 |
2.3.1 处方来源监管缺位 |
2.3.2 执业药师作用发挥监管缺位 |
3 荣成市处方药销售监管现状与启示 |
3.1 荣成市处方药销售监管现状 |
3.1.1 荣成市处方药销售监管部门情况 |
3.1.2 荣成市零售药店监管情况 |
3.1.3 荣成市执业药师配备监管情况 |
3.2 荣成市处方药销售监管启示启发 |
4 部分发达国家处方药销售监管经验总结和借鉴 |
4.1 健全的药品监管体制经验 |
4.2 完善的药品法律体系经验 |
4.3 注重执业药师作业发挥经验 |
5 完善我国处方药销售监管的对策与建议 |
5.1 完善处方药销售监管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
5.1.1 细化处方药销售监管相关法律法规 |
5.1.2 出台缺位的处方药销售监管相关法律规定 |
5.1.3 规范处方药销售监管处罚自由裁量权 |
5.2 健全处方药销售监管体制机制 |
5.2.1 完善药品监管体制 |
5.2.2 建立多部门监管联动机制 |
5.2.3 提升执法队伍能力专业性 |
5.2.4 构建多元处方药销售监管主体 |
5.3 加强处方药销售监管相关制度建设 |
5.3.1 建立互联网+药学服务监管制度 |
5.3.2 推进执业药师资格制度建设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农村药品监督网络分析研究 ——以罗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和思路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图 |
1.3.3 研究思路 |
1.4 研究方法 |
1.4.1 调查法 |
1.4.2 德尔菲法 |
1.4.3 实证研究法 |
1.4.4 创新点 |
1.5 文献综述 |
1.5.1 国内研究 |
1.5.2 国外研究综述 |
1.5.3 文献述评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药品监督网涵义 |
2.1.1 药品监督网的涵义 |
2.2 相关理论 |
2.2.1 政府规制理论 |
2.2.2 消费者满意度理论 |
2.2.3 公共服务满意度理论 |
3 罗源农村药品监管网络现状调查分析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资料 |
3.2.1 资料来源 |
3.2.2 资料内容 |
3.3 调查工具 |
3.4 研究过程及质量控制 |
3.5 基本情况 |
3.5.1 罗源县乡镇人口情况 |
3.5.2 农村药品经营使用单位特点 |
3.6 罗源农村药品监督网建设情况 |
3.6.1 农村药品监管力量配备情况 |
3.6.2 乡镇药品安全监督网格员配备情况 |
3.6.3 药品抽检及稽查打假情况 |
3.6.4 农村药械安全监测情况 |
4 专家角度评价罗源县农村药品监督网络 |
4.1 研究过程 |
4.1.1 设计咨询问卷 |
4.1.2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4.1.3 问卷统计与分析 |
4.2 评估结果 |
5 消费者角度开展罗源县农村药品安全满意度调查 |
5.1 调查问卷设计 |
5.2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
5.3 受访者特征分析 |
5.4 消费者药品安全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
5.4.1 信度和效度分析 |
5.4.2 相关与回归分析 |
5.5 农村消费者药品安全关注点 |
5.6 罗源县农村消费者满意度调查小结 |
6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6.1 存在问题 |
6.1.1 农村药品监管行政监督力度不足 |
6.1.2 农村药品监管技术监督不够完善 |
6.1.3 农村药品安全宣传有待加强 |
6.1.4 农村地区药品企业诚信自律有待加强 |
6.2 原因分析 |
6.2.1 农村药品监管行政监督力度不足原因分析 |
6.2.2 农村药品监管技术监督不够完善原因分析 |
6.2.3 农村药品安全宣传有待加强原因分析 |
6.2.4 农村地区药品企业诚信经营水平有待加强原因分析 |
7 建议 |
7.1 健全农村药品监管体制机制,保障农村药品监督力度 |
7.2 发挥农村药品网格化监管力量 |
7.3 完善农村药品技术监督链条 |
7.4 提升农村地区药械安全监测水平 |
7.5 加大安全用药宣传力度,提高农村群众用药安全意识 |
7.6 建立健全信用体系 |
8 本研究不足与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罗源县农村药品监督网络情况调查表 |
附录 B 罗源县药品安全满意度调查问卷 |
致谢 |
(3)零售药店处方药销售监管研究 ——以惠州市C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现实意义 |
1.2.2 理论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文献评述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核心概念与支撑理论 |
2.1 核心概念 |
2.1.1 药品 |
2.1.2 处方药 |
2.1.3 执业药师 |
2.1.4 处方药销售相关法律规定 |
2.2 支撑理论 |
2.2.1 市场监管理论 |
2.2.2 协同治理理论 |
第三章 惠州市C区零售药店处方药销售的监管现状 |
3.1 C区零售药店概况 |
3.2 C区药监部门概况 |
3.3 C区零售药店处方药销售监管现状 |
3.3.1 监管人员对监管现状的认知 |
3.3.2 从业人员对监管现状的认知 |
3.3.3 实地调查处方药监管的现状 |
3.3.4 社会公众对监管现状的认知 |
3.3.5 C区处方药监管的典型案例 |
3.3.6 C区处方药销售的监管要求 |
3.4 C区零售药店处方药销售监管的突出问题 |
3.4.1 药店违法销售已成常态 |
3.4.2 药店想方设法规避监管 |
3.4.3 执业药师挂证已成乱象 |
3.4.4 部门监督检查未能到位 |
3.4.5 监管存在不少风险隐患 |
第四章 零售药店处方药销售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1 监管政策未能及时更新 |
4.1.1 政策未能适时更新出台 |
4.1.2 现行政策实际粘合度低 |
4.2 监管法律体系不够健全 |
4.2.1 处方药法律法规不完善 |
4.2.2 处方药法律衔接力不强 |
4.2.3 处方药法律支撑力不够 |
4.3 药监部门监管效能不高 |
4.3.1 机构改革频繁 |
4.3.2 机构设置欠妥 |
4.3.3 人员配备不足 |
4.3.4 专业人才缺乏 |
4.3.5 监管力度不够 |
4.3.6 沟通协作不畅 |
4.3.7 监管宣传不足 |
4.4 药店难于执行有关规定 |
4.4.1 无法获取有效处方 |
4.4.2 执业药师缺口较大 |
4.4.3 生存竞争压力较大 |
4.5 社会公众配合程度较低 |
4.5.1 安全用药意识淡薄 |
4.5.2 无凭处方购药习惯 |
4.5.3 重视自我隐私保护 |
第五章 外国处方药销售监管的经验借鉴 |
5.1 发达国家处方药销售监管模式 |
5.1.1 美国处方药监管的现状与特点 |
5.1.2 英国处方药监管的现状与特点 |
5.1.3 日本处方药监管的现状与特点 |
5.1.4 德国处方药监管的现状与特点 |
5.2 发达国家处方药销售监管的启示 |
5.2.1 建立成熟的监管机构 |
5.2.2 健全处方药法律体系 |
5.2.3 采取有效的监管措施 |
5.2.4 完善执业药师的规定 |
5.2.5 处方药具有特殊标识 |
5.2.6 推动药品信息的公开 |
5.2.7 推动医疗体制的改革 |
5.2.8 推进电子处方的发展 |
第六章 完善零售药店处方药销售监管的对策建议 |
6.1 推进处方药政策体系建设 |
6.1.1 推进监管体系建设,适时更新有关规定 |
6.1.2 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分开进程 |
6.1.3 鼓励实行电子处方,分步统一处方数据 |
6.2 健全处方药法律法规体系 |
6.2.1 完善监管法律法规,有效提高执法遵循 |
6.2.2 细化执业药师规定,规范药师从业行为 |
6.2.3 出台标签管理规定,明确药品分类标识 |
6.2.4 支持地方因地制宜,细化销售监管规定 |
6.3 提高处方药执法监管效能 |
6.3.1 优化药品监管机构,规范药品销售监管 |
6.3.2 强化药品监管力量,树立专业权威形象 |
6.3.3 创新销售监管方式,提高实际监管效能 |
6.3.4 采取措施精准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
6.3.5 加强执业药师监管,推进药师队伍建设 |
6.3.6 构建药店信用体系,严格实施信用惩戒 |
6.4 优化处方药销售管理措施 |
6.4.1 优化药店分布结构,避免同行恶性竞争 |
6.4.2 鼓励先进发挥引领,提升药店服务能力 |
6.4.3 提升从业人员素质,规范具体经营行为 |
6.5 发挥处方药群体共治优势 |
6.5.1 加大药品安全宣传,提高安全用药意识 |
6.5.2 发挥群体共治优势,构建多元治理体系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访谈提纲-药品监管人员 |
附录2 访谈提纲-零售药店从业人员 |
附录3 公众调查问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4)我国地方药品监管体系改革的研究 ——以佛山市顺德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三、研究内容 |
四、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比较分析法 |
(三)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案例分析法 |
五、创新之处 |
第一章 我国药品监管体系概况 |
一、药品安全、药品监管体系的概况 |
(一)药品安全 |
(二)药品监管体系 |
二、我国药品监管体系的纵向分类 |
(一)国家级监管体系 |
(二)省级监管体系 |
(三)地市级监管体系 |
(四)县区级监管体系 |
(五)乡镇级监管体系 |
三、我国药品监管体系的横向分类 |
(一)药品监管行政组织体系 |
(二)药品监管技术支撑体系 |
(三)药品监管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
(四)药品监管信用体系 |
第二章 顺德区药品监管体系改革的现状 |
一、顺德区药品监管体系的历史沿革 |
(一)顺德区药品监管体系在大部制改革之前的状况 |
(二)大部制改革对顺德区药品监管体系的影响 |
二、顺德区药品监管体系改革的现状 |
(一)药品监管行政组织现状 |
(二)药品监管技术支撑现状 |
(三)药品监管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
(四)药品监管信用体系现状 |
第三章 顺德区药品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药品监管行政组织机构改革的问题 |
(一)药品监管行政机构改革反复轮回 |
(二)药品监管机构职能设置不合理 |
(三)药品监管部门资源配置不足 |
二、药品监管技术支撑体系的问题 |
(一)药品检验机构职能定位观念落后 |
(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不被重视 |
(三)药品监管信息化技术薄弱 |
三、药品监管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 |
(一)药品监管人员结构配置不合理 |
(二)药品监管人员配备力量相对薄弱 |
(三)药品监管人员缺乏激励机制 |
四、药品监管信用体系存在的问题 |
(一)药品监管信用体系的建立缺乏多元化主体 |
(二)信用等级的评价与公开方式科学性不足 |
(三)药品信用奖惩制度仍不完善 |
第四章 国外以及国内其他地方药品监管经验借鉴 |
一、欧美国家等 |
(一)美国FDA监管体系 |
(二)加拿大药品监管经验 |
(三)英国药品监管模式 |
二、国内其他地方 |
(一)青岛市黄岛区改革模式 |
(二)广州市天河区“积分制”信用量化监管模式 |
(三)辽宁省抚顺县行业协会模式 |
(四)台州市椒江区“强基层”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模式 |
第五章 完善顺德区地方药品监管体系的对策 |
一、药品监管行政机构和体制改革 |
(一)加强药品监管机构自身建设 |
(二)健全基层药品监管组织结构 |
(三)转变药品监管方式 |
(四)着力提高事中事后监管有效性 |
二、改革药品监管技术支撑体系 |
(一)转变药品检验所职能定位 |
(二)加强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和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
(三)利用信息技术真正实现药品智慧监管 |
三、实施药品监管人才战略 |
(一)建立职业化专业化检查员队伍 |
(二)合理调整优化监管人员结构和发展机制 |
(三)做好政策制度和技术职务序列等激励机制保障 |
四、药品监管信用体系的改革 |
(一)多元化监管主体 |
(二)重视动态信用监管机制 |
(三)完善药品信用奖惩制度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哈尔滨市药品流通安全监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现状评析 |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基本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基本概念界定 |
一、药品流通 |
二、药品安全 |
三、药品流通监管 |
四、药品流通安全 |
第二节 理论基础分析 |
一、政府规制理论 |
二、治理理论 |
第二章 哈尔滨市药品流通行业发展形势分析 |
第一节 哈尔滨市药品流通行业发展的概况 |
一、市场规模逐步扩大 |
二、社会化流通企业增多 |
三、行业管理成效明显 |
第二节 哈尔滨市药品流通加强监管的紧迫性分析 |
一、假药危害日益严重 |
二、药品监管未彻底到位 |
三、药品流通市场失灵 |
第三章 哈尔滨市药品流通行业安全监管现状分析 |
第一节 哈尔滨市药品流通行业安全监管发展历程 |
第二节 哈尔滨市流通行业药品安全监管主要措施 |
一、药品安全监管的机构及人员情况 |
二、哈尔滨市流通行业药品安全监管职能 |
三、哈尔滨市流通行业药品安全监管方式 |
四、哈尔滨市流通行业药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 |
第三节 哈尔滨市流通行业药品安全监管成效 |
第四章 哈尔滨市药品流通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哈尔滨市药品流通安全监管的调查分析 |
一、调查对象 |
二、药品安全的满意度分析 |
三、药品安全监管职能了解程度分析 |
四、虚假药品广告现象分析 |
五、药品安全监管力度分析 |
第二节 哈尔滨市药品流通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
一、监管方式单一化 |
二、监管对象问题多且分散 |
三、监管效能不强 |
四、监管过程民众参与度不强 |
第三节 哈尔滨市药品流通安全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药品安全监管体制不健全 |
二、药品企业缺乏自我监管意识 |
三、药品安全监管法律体系不完善 |
四、药品安全监管队伍综合能力不足 |
五、药品安全政策法规宣传力度不足 |
第五章 发达国家药品流通安全监管经验借鉴 |
第一节 欧美国家药品流通安全监管措施 |
一、美国药品流通安全监管措施 |
二、英国药品流通安全监管措施 |
三、日本药品流通安全监管措施 |
第二节 启示与借鉴 |
一、建立健全的药品监督管理制度 |
二、建立稳定的药品流通监督体制 |
三、审查药品广告,确保真实性 |
四、加大药品企业稽查抽查力度 |
第六章 哈尔滨市药品流通安全监管的对策和建议 |
第一节 完善哈尔滨市药品流通安全监管的体制、机制和法制 |
一、构建起流通领域科学的安全监管体制 |
二、建立多方联动的多元化监管机制 |
三、健全药品安全监管法律体系建设 |
第二节 建立哈尔滨市药品流通安全监管配套制度 |
一、建立药品监管信息化制度 |
二、建立广告相关规范制度 |
三、构建药品流通企业的安全信用体系 |
第三节 加强哈尔滨市药品安全监管外部力量建设 |
一、提升公众监督的参与度 |
二、加强药品安全政策、法规宣传 |
三、提升监管对象的职业素养 |
第四节 加大哈尔滨市药品流通行业违法违规的惩戒力度 |
一、加强药品安全教育 |
二、实施严格的监督管理 |
三、加大法律惩戒力度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可及性视角下我国药品集中采购制度运行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与不足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 |
2.1.1 药品及其性质 |
2.1.2 药品可及性 |
2.1.3 药品集中采购 |
2.1.4 制度运行绩效评价 |
2.2 理论基础 |
2.2.1 交易成本理论 |
2.2.2 层次分析法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构建评价维度 |
3.1 药品集中采购制度运行现状 |
3.1.1 发展历程 |
3.1.2 运行模式 |
3.1.3 主要任务 |
3.1.4 实施效果 |
3.2 我国药品可及性内涵分析 |
3.2.1 我国药品可及性现实问题 |
3.2.2 我国药品可及性的内涵 |
3.3 评价维度推导 |
3.3.1 推导规则 |
3.3.2 推导过程 |
3.3.3 推导结果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构建评价体系 |
4.1 指标选取 |
4.1.1 确定备选指标 |
4.1.2 专家评议 |
4.1.3 可操作性评估 |
4.1.4 指标选取结果 |
4.2 指标赋权 |
4.2.1 主观赋权 |
4.2.2 客观赋权 |
4.2.3 组合赋权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绩效评价实证研究 |
5.1 数据收集和处理 |
5.1.1 数据来源 |
5.1.2 数据处理 |
5.2 评价结果 |
5.3 评价结果分析 |
5.3.1 按年分析 |
5.3.2 按指标分析 |
5.3.3 评价结果分析小结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对完善我国药品集中采购制度的建议 |
6.1 坚持以维护公共利益为主,兼顾市场发展的制度价值导向 |
6.2 促进药品价格合理,使药品回归治病本源 |
6.3 加强药品质量管理,切实保障用药安全 |
6.4 保障药品流通顺畅,缓解药品供应矛盾 |
6.5 加强市场监管,优化交易服务 |
6.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关于筛选我国药品可及性各项指标的问卷调查 |
附录2 :关于我国药品可及性各项指标重要程度的问卷调查 |
附录3 :访谈提纲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7)广东省药品流通监管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
1.3.1 基本概念界定 |
1.3.2 新公共管理理论 |
1.3.3 政府监管理论 |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内容 |
1.5 主要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广东省药品流通监管现状 |
2.1 药品流通监管法律法规改革现状 |
2.2 药品流通监管队伍现状 |
2.3 药品流通监管对象现状 |
2.4 药品流通监管基础设施与设备现状 |
2.5 药品流通领域日常监管现状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广东省药品流通监管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 |
3.1 广东省药品流通监管存在的问题 |
3.1.1 多头与多重监管问题依然存在 |
3.1.2 部门联合监管执法开展困难 |
3.1.3 药品监管信息追溯效率不高 |
3.1.4 监管漏洞依然存在 |
3.1.5 监管积极性不高 |
3.2 广东省药品流通监管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
3.2.1 监管机构职能划分不合理 |
3.2.2 各监管部门之间缺乏协调配合 |
3.2.3 药品流通信息化监管手段落后 |
3.2.4 法律法规不完善且落后于形势 |
3.2.5 监管激励机制不完善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完善广东省药品流通监管的对策 |
4.1 明确监管职责与完善部门协调机制 |
4.1.1 明确职责分工 |
4.1.2 完善部门协调机制 |
4.2 构建信息化监管模式 |
4.2.1 加快药品流通追溯体系建设 |
4.2.2 积极推进监管手段信息化 |
4.3 加快完善药品流通领域的法律法规 |
4.3.1 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4.3.2 增强立法的前瞻性 |
4.3.3 强化监管主体问责机制 |
4.4 加强药品流通监管队伍建设 |
4.4.1 合理配备药品监管行政人员 |
4.4.2 完善监管设备与技术保障 |
4.4.3 提升监管队伍专业化水平 |
4.5 健全监管队伍人才激励机制 |
4.5.1 建立科学的薪酬管理体系 |
4.5.2 强化绩效管理体系 |
4.6 推动社会共治与发挥媒体监管作用 |
4.6.1 推动社会共治 |
4.6.2 充分发挥媒体监督作用 |
4.6.3 提升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
4.7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广东省药品流通监管状况访谈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答辩委员签名的答辩决议书 |
(8)淮安市药品安全监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药品安全 |
2.1.2 药品安全监管 |
2.2 理论基础 |
2.2.1 公共产品理论 |
2.2.2 政府管制理论 |
2.2.3 公共治理理论 |
3 淮安市药品安全监管现状分析 |
3.1 淮安市药品安全监管采取的举措与成效 |
3.1.1 采取的举措 |
3.1.2 取得的成效 |
3.2 淮安市药品安全监管存在问题 |
3.2.1 部门之间配合不够畅通 |
3.2.2 法律法规支撑较弱 |
3.2.3 监管实施主体单一 |
3.2.4 信息化建设重视度不高 |
3.3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1 部门间未搭建高效联动机制 |
3.3.2 法规修订滞后资源投入不足 |
3.3.3 监管体系建设不完善 |
3.3.4 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 |
4 国内外药品安全监管的经验借鉴 |
4.1 国外药品安全监管建设概况 |
4.1.1 美国:FDA全方位的完善监管制度体系建设 |
4.1.2 欧盟:EMA和EDQM两大机构并行药品监管 |
4.1.3 英国:行政与行业组织多种监管模式相结合 |
4.2 国内其他地区药品安全监管建设概况 |
4.2.1 大连市:全国率先成立“食药警察” |
4.2.2 上海市:联合发布文件弥补法规漏洞 |
4.2.3 湛江市:药品监管细分网格化 |
4.2.4 武汉市:建立中药材的追溯体系 |
4.3 经验借鉴 |
4.3.1 深入发展多部门联合联动执法 |
4.3.2 政府完善执法依据加大资源投入 |
4.3.3 加强药品安全监管多元化建设 |
4.3.4 建立健全网络信息系统 |
5 进一步加强淮安药品安全监管的对策分析 |
5.1 大力推进部门之间高效率的衔接机制 |
5.1.1 完善执法部门间衔接制度 |
5.1.2 加强部门协作联动执法 |
5.2 加强政府法治建设和资源投入 |
5.2.1 因地制宜补充有关法规政策 |
5.2.2 扩大人员编制构建合理激励机制 |
5.2.3 开展监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
5.3 多元化充实药品监督力量 |
5.3.1 督促药品生产企业行业自律 |
5.3.2 发挥医药行业协会积极作用 |
5.3.3 强化信息公布引导不良反应上报 |
5.4 加强药品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建设 |
5.4.1 建立健全信息平台 |
5.4.2 充分利用信息化发布监管动态 |
5.4.3 督促引导信息系统的使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9)基于三维风险矩阵的东莞市药品质量风险监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质量、质量风险和质量监管概述 |
2.2 药品质量风险概述 |
2.2.1 药品质量与药品质量风险概念 |
2.2.2 药品质量危害与风险识别 |
2.3 药品质量监管概述 |
2.3.1 药品质量监管概念 |
2.3.2 药品质量监管特点 |
2.4 药品质量风险监管概述 |
2.4.1 药品质量风险监管概念 |
2.4.2 药品质量风险监管特征 |
2.5 药品质量风险监管指标概述 |
2.5.1 药品质量风险监管指标概念 |
2.5.2 药品质量风险监管指标设定原则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东莞市药品质量监管以及质量风险监管现状概述 |
3.1 东莞市概况 |
3.2 东莞市药品质量风险监管的现状 |
3.2.1 东莞市药品质量风险监管主体及分工 |
3.2.2 东莞市药品生产经营户分布情况及特点 |
3.2.3 东莞市药品质量风险监管情况分析 |
3.3 东莞市药品质量风险监管模式 |
3.3.1 东莞市药品质量风险监管体系建设 |
3.3.2 东莞市药品质量风险监管手段 |
3.3.3 东莞市药品质量风险信息体系建设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三维风险矩阵量化分析设计 |
4.1 风险矩阵的概述 |
4.1.1 风险矩阵的概念 |
4.1.2 二维风险矩阵的构成 |
4.2 风险可识别性的概述 |
4.2.1 风险可识别性的概念 |
4.2.2 风险识别的获取途径 |
4.2.3 药品各环节的风险可识别性的现状 |
4.3 三维风险矩阵的构成 |
4.3.1 三维风险矩阵的构建原则 |
4.3.2 三维风险矩阵分析的准则 |
4.4 利用三维风险矩阵应用于药品质量风险监管的创新性与可行性 |
4.4.1 利用三维风险矩阵应用于药品质量风险监管的创新性 |
4.4.2 利用三维风险矩阵应用于药品质量风险监管的可行性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分析结果与发现 |
5.1 药品质量风险监管指标体系设计 |
5.1.1 药品质量风险监管指标体系的设定步骤 |
5.1.2 药品质量风险监管指标的设定 |
5.2 调查对象确定 |
5.3 药品质量风险矩阵量化分析的结构步骤 |
5.4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历史执法数据的分析结果检验 |
6.1 资料数据来源与选定 |
6.2 数据整理与分析 |
6.2.1 2016 年药品抽检信息 |
6.2.2 2017 年药品抽检信息 |
6.2.3 2018 年药品抽检信息 |
6.3 分析结果与发现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对策与建议 |
7.1 推广规范生产,消除源头风险 |
7.2 加强药品全过程的监控和管理,降低质量风险 |
7.3 多渠道实施监管,强化监管配套,保障群众用药安全 |
7.4 加强消费者宣传教育引导,提升风险意识 |
7.5 加强信息公开宣传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药品质量风险监管指标遴选问卷 |
附录2 问卷评分标准 |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10)我国药品上市后抽验模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立题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目的与内容 |
1.3 研究方法 |
1.4 文献综述 |
1.5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药品上市后抽验理论基础 |
2.1 药品风险管理 |
2.2 药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
第三章 国外药品上市后监管方式 |
3.1 美国药品监督检查与抽验模式 |
3.2 欧盟药品监督检查与抽验模式 |
第四章 我国药品上市后抽验模式现状及问题 |
4.1 我国上市后药品抽验发展历程 |
4.2 我国抽验制度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
第五章 药品监督抽验模式分析 |
5.1 监督抽验发生的变化 |
5.2 我国药品监督抽验现状 |
5.3 我国现行抽验模式存在问题 |
5.4 工作建议 |
第六章 基于以风险为基础的监督抽验监管建议 |
6.1 以生产成本控制能力为检查点构建监督抽验监管体系 |
6.2 建立大数据分析平台 |
第七章 评价抽验中发现的问题及建议 |
7.1 注射用盐酸甲氯芬酯质量分析 |
7.2 血栓通注射液质量分析 |
7.3 米非司酮制剂质量分析 |
7.4 朱砂安神丸质量分析 |
7.5 抽验模式的建议 |
第八章 关于中药提取物监管的建议 |
8.1 中药提取物监管中的问题 |
8.2 中药提取物监管的建议 |
第九章 针对药品上市后抽验的建议 |
9.1 引入以风险管控为目标的抽验模式 |
9.2 药品上市后抽验结果与药品监管衔接 |
9.3 加强快检等新型检验技术和方法的应用 |
9.4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创新 |
9.5 建立大数据平台 |
9.6 建立药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理念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四、为了群众用药安全(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处方药销售监管问题研究 ——以荣成市为例[D]. 宋丽娜.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5)
- [2]农村药品监督网络分析研究 ——以罗源为例[D]. 沈佳静. 福建农林大学, 2020(06)
- [3]零售药店处方药销售监管研究 ——以惠州市C区为例[D]. 张建平.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4]我国地方药品监管体系改革的研究 ——以佛山市顺德区为例[D]. 杨杰锋. 中国政法大学, 2020(08)
- [5]哈尔滨市药品流通安全监管研究[D]. 谷文静.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 [6]可及性视角下我国药品集中采购制度运行绩效评价研究[D]. 林薇.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7]广东省药品流通监管问题与对策研究[D]. 魏荷花.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8]淮安市药品安全监管研究[D]. 卜明.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3)
- [9]基于三维风险矩阵的东莞市药品质量风险监管研究[D]. 刘倩怡.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10]我国药品上市后抽验模式的研究[D]. 赵巍. 沈阳药科大学,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