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op-Up Menu在非模态对话框中实现UPDATE_COMMAND_UI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黎蓉[1](2019)在《城市主战消防车参数化设计研究及系统开发》文中提出城市主战消防车作为城市灭火的第一出动消防车辆,其单车综合灭火救援能力和性价比远高于普通罐类消防车。但是,城市主战消防车结构复杂,产品设计周期长,方案优化过程慢,与市场竞争的高效产品系列化开发要求相矛盾。本文在对城市主战消防车传统设计过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城市主战消防车结构组成,并对其进行功能模块划分,建立选型数据库,结合二次开发技术搭建城市主战消防车参数化设计系统,用于快速呈现满足客户需求的城市主战消防车三维模型。首先,本文对参数化设计、自顶向下设计和CAD/CAE集成技术的发展概况,及国内外城市主战消防车的发展与应用进行详细介绍。针对目前研究过程中的不足,说明了实现参数化设计对提高城市主战消防车设计效率的必要性,提出了本文研究课题的主要内容。其次,利用基于产品功能的模块划分方法,结合遗传算法求得城市主战消防车的最优模块划分结果,并通过模块重组得到了不同功能下城市主战消防车的结构组成。通过分析参数化设计系统的功能与需求,选择Access、Pro/E、ANSYS和Visual Studio作为系统开发所需的支撑软件与开发工具。再次,提取城市主战消防车各模块的尺寸结构参数与作业性能参数及约束关系,基于多骨架模型的自顶向下设计方法,通过多层次多功能骨架建模在Pro/E中创建城市主战消防车各模块的参数化三维模型。并利用基于坐标系约束的自动装配技术,实现了城市主战消防车的自动装配。应用ANSYS分析软件建立副车架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弯曲工况、扭转工况、制动工况和转弯工况下的静力学分析和自由模态分析。并通过有限元分析结果证明了所选型号城市主战消防车的副车架满足强度与刚度要求,且不会发生共振。同时,通过分析过程说明该分析方法对城市主战消防车副车架的有限元分析有效,可以作为副车架参数化有限元分析的基础,应用于城市主战消防车参数化设计系统中。最后,基于MFC对话框创建技术、ADO数据库访问技术、Pro/Toolkit二次开发技术和APDL二次开发技术,搭建了城市主战消防车参数化设计CAD/CAE集成系统。将城市主战消防车各模块的设计与选型集成在统一的用户平台中,通过不同界面之间的相互切换实现城市主战消防车多功能匹配与参数化设计。文章最后对本次研究所做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相关的研究发展进行了展望。
杨越思[2](2018)在《定时交通系统客流微观波动特性分析与建模》文中研究说明“定时交通系统”与“自由交通系统”的概念相对,已成为人们日常出行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但目前尚缺乏专门且系统的针对定时交通系统客流特征的研究,微观波动特性又为定时交通系统的重要特征。鉴于此,本文针对定时交通系统客流波动特性的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基于生活中常见的定时交通系统——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地面公交系统、铁路客运系统和民航系统,归纳定时交通系统的运营特征和客流特征。运营特征包括:(1)具有时刻表;(2)独立性;(3)系统中存在不同数量的固定线路和固定站点;(4)运输能力包括通过能力和输送能力两个方面。客流的时间分布特征包括:(1)间断流特征;(2)明显的周期性;(3)微观波动特性;空间分布特征包括:(1)在线路上分布的不均衡性;(2)在站点间分布的不均衡性;(3)在站点内部客流分布的不均衡性。其次,以苏州市轨道交通客流数据和徐州市1路公交客流数据为实例数据,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后,进行客流波动性的初步分析。可发现,将客流按时段分组后,组内客流随日期的变化呈周期性;轨道交通和公交客流经分组求得的均值和方差在一日内呈现不同的分布趋势。然后,提出了三种对定时交通系统客流波动特性进行建模和计算的方法:(1)连续客流方法;(2)分类方法;(3)时段分组方法。使用这三种方法分别对5min、15min和1h汇集度下的苏州市轨道交通客流和徐州市1路公交客流进行波动性建模,并计算客流波动值和客流波动区间。在此基础上,根据建模和计算的原理,形成了定时交通系统客流波动性预测GUI。最后,使用指标平均绝对误差(MAE)、平均相对误差(MAPE)和无效覆盖率(KP)对建模和计算方法性能进行评价,使用宽度流量比(R)对客流波动特性进行对比分析。对各建模和计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分类方法所得的工作日客流波动值计算结果精度最高,时段分组方法所得的客流波动区间计算结果最符合95%的置信水平。对各时间汇集度下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时间汇集度较大时,客流波动值的计算精度更高;时间汇集度较小时,客流波动区间的计算结果更符合95%的置信水平。一日内的客流波动性变化规律为:早、晚高峰时期,客流波动性会出现减弱。时间汇集度对客流波动性的影响为:客流波动性随着时间汇集度的增大而减弱。工作日、休息日对客流波动特性的影响为:客流高峰期的工作日客流波动性强于休息日客流,其余时间段的休息日客流波动性强于工作日客流。
赖崇曦[3](2010)在《通用模块化虚拟仪器软件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软件无线电思想的普及,数据采集卡的日新月异的高速发展,基于各种系统总线的数据采集卡被使用于工控机上用作高速数据采集,这对虚拟仪器系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对自主研发的非主流硬件的支持,对各软件模块不同开发语言和环境的支持,对程序扩展性和可重用性的要求,这些目标使得以NI公司的Labview和Agilent公司的VEE为代表的主流的图形化虚拟仪器开发语言,即G语言具有非常大的局限性。使用传统的设计方法设计的虚拟仪器基本不具有通用性,要换一套环境或换一套需求,就要重新开发一套虚拟仪器产品。本文提出一种新的解决方案,使用C++设计一套面向对象的,通用模块化,模块化的虚拟仪器软件系统,系统的各部分可以在不同语言环境下由不同的程序员开发,使用同一规划的接口并利用动态库技术进行模块间的通信,并使用主框架统一调度,使用多线程技术使数据的采集,数据的处理和数据的存储和显示能够同步进行。本文对通用模块化虚拟仪器系统进行了功能性的划分,并针对可能使用到的技术手段(如内存管理、DLL、线程同步、ADO、COM+、MeasurementStudio图形显示库等等)开展了设计,时序建模和代码测试工作。在VisualStudio2005(C++) + Visual C++6.0 + MeasurementStudio2005 + DriverStudio开发环境下,通过三大模块分别设计和实现:界面显示主程序(多线程)、底层驱动模块、算法处理模块,以及三大模块的连接调试和重用,完成了基于串口的数据采集板的功率谱估计虚拟仪器系统;在不替换主程序框架的前提下,通过替换界面定制和数据驱动传输模块和数据信号处理模块,将通用模块化虚拟仪器系统开发应用于多个具体项目中:完成了不基于硬件的信号发生器;完成了基于USB的简单频谱分析虚拟仪器系统;完成了基于PCI的多通道数字侦收虚拟仪器系统;完成了基于PCI-E的宽带相关干涉测向仪的虚拟仪器系统。
张向奎[4](2008)在《汽车车身部件快速成形仿真技术平台与关键算法研究》文中提出板料冲压成形已作为一种重要的塑性加工工艺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造船五金等工业领域,尤其在汽车制造业中显得十分重要。金属薄板在冲压成形过程中通常会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成形缺陷,利用有限元仿真技术对汽车冲压件的冲压成形进行数值模拟,能很好的预测成形缺陷。汽车车身设计早期阶段的模型设计和后期的模具设计都是一个反复尝试的过程,在模型设计阶段,没有模具信息,为了减少试错的次数和降低模具设计的难度,需要有一个能够直接地、大致地评价车身零部件可成形性设计的快速校核工具。以如上的应用背景,本文开发了板成形CAE模拟软件的基础开发环境——COMX软件开发平台;在COMX平台的基础上,本文重点探讨了车身部件快速成形仿真软件系统KMAS/One-step的设计和实施过程,并对其中一些关键算法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有:(a)CAE基础软件开发环境——COMX软件开发平台的分析、设计及实施等工作。其中的主要内容有:COMX核心框架的需求分析与基本设计思路、COMX核心框架的设计与实施、基于插件的GUI机制建立、基于OpenGL的可视化相关组件设计与实施以及板成形数值模拟公共数据结构及相关显示和序列化组件的设计与实施等工作,以这些工作为基础构建了汽车车身部件快速成形仿真技术的基本开发平台。(b)探讨了基于能量释放的One-step求解器初始场预示算法。(c)对有限元大规模线性稀疏矩阵求解的直接法和迭代法也分别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d)对One-step前后处理系统中的若干关键算法也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前处理有限元网格多边形选取算法以及有限元网格质量及打折判别和修正算法等内容。(e)对KMAS/One-step求解器的自动测试环境进行了研究,并且设计和实施了相关测试程序。
程泉[5](2007)在《嵌入式行车电脑系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2002年以来,家用轿车成为继购房之后的又一大消费热点,汽车本身的迅猛发展也带动了相关配套、服务行业的发展,将信息技术加载到汽车上已逐渐成为欧、美、日等汽车后市场的首选新装备。汽车多功能平台及其车载电脑概念的提出,使得未来汽车的智能化、网络化已成为发展的必然。本论文针对家用轿车市场,考虑到舒适性、娱乐性、安全性、方便性,推出了适应未来趋势的嵌入式行车电脑系统。本文重点介绍了基于嵌入式WINCE操作系统平台的行车电脑系统的总体框架和软硬件结构的设计,并在EVC++的图形开发环境中,根据用户需求和市场相关行业的发展现状,完成图形界面的设计和功能模块的实现。第一章综合介绍了车载电脑行业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现状,分析现有的技术特点,并且结合未来市场的需求,提出行车电脑系统的现实意义和具体研究内容。第二章概述了本系统的总体框架设计,介绍了开发平台的硬件环境和操作系统,并对系统的应用软件部分进行了总体概述。第三章主要介绍了本系统的硬件设计以及各功能模块的接口定义。第四章介绍了本系统的嵌入式WINCE平台的建立,首先介绍平台的相关技术概念,然后针对本行车电脑系统重点阐述了在Platform Buiider中的系统定制过程以及内核的编译和固化过程。第五章重点描述了本系统软件的图形用户界面的设计和软件功能设计。第六章详细阐述了基于Embedded Visual C++环境下的应用程序的编写,并对本系统中CAN总线通讯和数据库应用做了介绍。第七章对整个系统的功能和特点进行了总结,并且提出将来可以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刘东华,惠荣勤,李秋娜[6](2005)在《基于MFC对话框程序设计中UPDATECOMMANDUI机制实现方法探讨》文中认为本文简要分析了基于MFC(Microsoft Foundation Class)程序中UPDATECOMMANDUI机制的实现原理以及对话框程序中不支持此机制的原因,详细介绍了在基于MFC的对话框程序设计中,针对三种不同的用户界面(UI)对象(包括控件、工具栏和菜单条),实现此机制的三种不同的方法。
陈庆贵[7](2003)在《基于网络的机械设计平台的研制与开发》文中指出“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软件平台”是清华大学精仪系设计工程研究所为了满足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教学需要,逐步开发的一套基于AutoCAD二次开发的软件包。该平台推出后受到了广大学生和老师的欢迎,同时也逐渐暴露出可扩展性差,更新困难等问题。作者在考察当前机械设计领域应用的多种机械设计平台后,提出了机械设计平台开发时,结合AutoCAD平台、网络技术和网络数据库技术的必要性。并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对新平台的功能模块进行了合理的规划。文章依次对平台开发中所涉及到的ActiveX技术、网络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了讨论,并开发出用于Visual LISP中的数据库操作模块,二进制文件操作模块和网络信息浏览模块。结合紧固件模块,说明了各种设计数据和资料在数据库上合理布置和使用时所需要注意的问题。基于网络的机械设计平台较好地解决了设计平台更新和扩展的问题。相信这种新型的设计平台的推出,必将大大帮助参与机械设计相关课程学习的学生以及广大的工程设计人员,提高他们学习和工作效率。
刘东华[8](2003)在《Pop-Up Menu在非模态对话框中实现UPDATECOMMANDUI机制》文中研究指明简单分析了Pop-Up Menu消息传递与一般鼠标消息的不同,提出在非模态对话框中实现Pop-Up Menu菜单支持UPDATECOMMANDUI机制的一种便捷的方法。
二、Pop-Up Menu在非模态对话框中实现UPDATE_COMMAND_UI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Pop-Up Menu在非模态对话框中实现UPDATE_COMMAND_UI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城市主战消防车参数化设计研究及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研究来源 |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4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6 本章小结 |
2 设计系统总体方案研究 |
2.1 系统的功能与需求分析 |
2.2 城市主战消防车结构功能 |
2.3 城市主战消防车的模块化 |
2.4 开发工具的选择 |
2.5 本章小结 |
3 城市主战消防车参数化三维建模与数据库建立 |
3.1 城市主战消防车设计过程研究 |
3.2 城市主战消防车结构特征参数提取 |
3.3 数据库的设计管理 |
3.4 基于多骨架模型的参数化三维建模过程 |
3.5 基于坐标系约束的自动装配技术 |
3.6 本章小结 |
4 城市主战消防车关键结构件的有限元分析 |
4.1 车辆结构有限元分析的特点 |
4.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4.3 静力学分析基础 |
4.4 副车架静力学分析 |
4.5 副车架模态分析 |
4.6 结果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5 系统功能开发与集成 |
5.1 系统总体框架 |
5.2 基于MFC的用户界面设计 |
5.3 基于Pro/Toolkit的参数化三维建模功能 |
5.4 基于APDL的参数化有限元分析功能 |
5.5 电气系统功率匹配功能 |
5.6 应用实例 |
5.7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定时交通系统客流微观波动特性分析与建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定时交通系统客流建模预测 |
1.2.2 交通流微观波动特性研究 |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1.4.1 技术路线描述 |
1.4.2 技术路线图 |
1.4.3 论文结构安排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定时交通系统特征总结分析 |
2.1 定时交通系统运营特征 |
2.2 定时交通系统客流特征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数据准备与初步分析 |
3.1 数据描述 |
3.2 数据预处理 |
3.3 客流波动性初步分析 |
3.3.1 分时段客流变化特征分析 |
3.3.2 一日内客流均值变化特征分析 |
3.3.3 一日内客流方差变化特征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定时交通系统客流波动特性建模及计算 |
4.1 客流波动性建模与计算理论基础 |
4.1.1 客流平均水平模型 |
4.1.2 客流离散水平模型 |
4.1.3 客流波动值及客流波动区间计算步骤 |
4.2 定时交通系统客流波动特性的建模和计算方法 |
4.3 客流波动特性建模及计算实例 |
4.3.1 连续客流方法 |
4.3.2 工作日休息日分类方法 |
4.3.3 时段分组方法 |
4.4 定时交通系统客流波动性预测图形用户界面设计 |
4.5.1 Matlab图形用户界面原理 |
4.5.2 客流波动性预测图形用户界面算法编制及界面设计 |
4.5.3 客流波动性预测图形用户界面使用方法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建模和计算方法性能及客流波动特性评价分析 |
5.1 评价指标的设置及计算方法 |
5.2 建模和计算方法性能评价 |
5.2.1 评价指标计算与汇总 |
5.2.2 各建模和计算方法的性能对比分析 |
5.2.3 时间汇集度对建模和计算性能的影响分析 |
5.3 定时交通系统客流波动特性对比分析 |
5.3.1 一日内客流波动特性变化规律分析 |
5.3.2 各时间汇集度下客流波动性对比分析 |
5.3.3 工作日休息日客流波动性对比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3)通用模块化虚拟仪器软件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虚拟仪器简介 |
1.1.2 虚拟仪器的优势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3 传统的虚拟仪器系统开发模式的问题和本文解决方法 |
1.4 本文主要工作 |
第二章 通用模块化虚拟仪器系统设计 |
2.1 设计思想和设计目标 |
2.2 方法论 |
2.3 通用模块化虚拟仪器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4 通用模块化虚拟仪器线程和各模块功能设计 |
2.4.1 主控制程序(线程1) |
2.4.2 数据驱动传输模块(线程2) |
2.4.3 数据分析处理模块(线程3) |
2.5 模块独立性及通信机制设计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通用模块化虚拟仪器开发方法和技术手段 |
3.1 系统开发方法 |
3.1.1 系统构建的方法论 |
3.1.2 系统开发方式 |
3.2 系统开发涉及到的重要概念和方法 |
3.2.1 Windows 应用程序开发 |
3.2.2 进程与线程 |
3.2.3 动态链接库 |
3.2.4 Measurement Studio 图形显示编程 |
3.2.5 Windows WDM 驱动模型 |
3.2.6 驱动程序的编程方法 |
3.2.6.1 编程工具 |
3.2.6.2 设置编译环境 |
3.3 系统各模块开发所使用的技术手段及测试 |
第四章 通用模块化虚拟仪器实现与应用 |
4.1 多线程虚拟函数发生器 |
4.1.1 工作原理 |
4.1.2 虚拟函数发生器实现 |
4.1.2.1 用户界面控制&图形显示模块实现 |
4.1.2.2 自主数据驱动模块实现 |
4.1.2.3 多线程调用方式实现 |
4.1.3 系统调试与验证结果 |
4.2 基于USB 接口的简易频谱分析仪 |
4.2.1 工作原理 |
4.2.2 硬件背景 |
4.2.3 基于USB 接口的简易频谱分析仪实现 |
4.2.3.1 用户界面控制模块&图形显示模块的实现 |
4.2.3.2 数据分析处理线程 |
4.2.3.3 数据驱动传输模块 |
4.2.4 虚拟频谱分析仪运行结果和验证 |
4.3 基于PCI 的实时多通道侦收虚拟仪器系统 |
4.3.1 系统工作原理 |
4.3.2 系统硬件背景 |
4.3.3 PCI 总线DMA 传输实现方法 |
4.3.4 基于PCI 的实时多通道侦收虚拟仪器系统实现 |
4.3.4.1 用户界面控制模块&图形显示模块的实现 |
4.3.4.2 数据驱动传输模块 |
4.3.5 基于PCI 的实时多通道侦收虚拟仪器系统运行与验证 |
4.4 基于PCI-E 的宽带相关干涉测向仪虚拟仪器系统 |
4.4.1 硬件背景 |
4.4.2 数据处理流程 |
4.4.3 宽带相关干涉测向仪系统控制流程 |
4.4.4 虚拟仪器系统实现 |
4.4.4.1 用户界面控制模块 |
4.4.4.2 其他模块和多线程调用 |
4.4.5 系统联调 |
4.4.6 系统运行结果和验证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4)汽车车身部件快速成形仿真技术平台与关键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软件平台开发的必要性 |
1—2 国内外专用CAE 软件平台开发情况简介 |
1—3 板成形仿真平台的发展趋势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CAE 基础软件开发平台COMX 的关键技术研究 |
2—1 COMX 核心框架的需求分析与基本设计思路 |
2—1.1 CAE 基础软件开发平台的需求分析 |
2—1.2 组件化、“微内核+插件”的基本开发思路的确认 |
2—1.3 COMX 称谓的由来 |
2—1.4 在COMX 平台下开发软件的软件工程原则 |
2—2 COMX 核心框架的设计与实施 |
2—2.1 COMX 核心开发环境建立 |
2—2.2 类工厂设计 |
2—2.3 COMX 组件辅助开发工具 |
2—3 基于插件的GUI 机制建立 |
2—3.1 插件的基本概念 |
2—3.2 插件机制设计及其关键组件的实施 |
2—4 基于OpenGL 的可视化相关组件设计与实施 |
2—4.1 OpenGL 图形上下文组件的设计与实现 |
2—4.2 光照和材质组件的设计与实现 |
2—4.3 通用拾取组件的设计与实现 |
2—4.4 通用三维模型变换组件的设计与实现 |
2—4.5 OpenGL 下窗口机制的设计与实现 |
2—5 板成形数值模拟公共数据结构及相关显示和序列化组件的设计与实施 |
2—5.1 板成形数值模拟公共数据结构组件的设计与实现 |
2—5.2 板成形数值模拟公共显示组件的设计与实现 |
2—5.3 板成形数值模拟公共序列化组件的设计与实现 |
第三章 车身部件快速仿真CAE 软件KMAS/One-step 求解器相关算法研究 |
3—1 有限元一步逆成形求解器的基本理论 |
3—2 初始场预示的能量算法及其应用 |
3—2.1 动力显式的初始场预示能量算法 |
3—2.2 能量释放过程中的打折处理算法 |
3—2.3 基于分区的能量法改进 |
3—3 有限元大规模线性稀疏矩阵求解算法介绍 |
3—3.1 直接法 |
3—3.2 迭代法 |
第四章 KMAS/One-step 前后处理系统及若干算法研究与实施 |
4—1 COMX 平台下KMAS/One-step 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
4—2 算法研究 |
4—2.1 前处理中的有限元网格多边形选取算法 |
4—2.2 有限元网格质量及打折判别和修正算法 |
第五章 KMAS/One-step 求解器测试环境的设计和实施 |
5—1 CAE 软件算法测试的重要性 |
5—2 KMAS/One-step 求解器自动测试方法研究与实现 |
5—3 KMAS/One-Step 求解器交互测试环境设计 |
5—4 测试流程与实际运用 |
第六章 车身部件快速成形仿真技术的工业应用 |
6—1 级进模坯料形状快速展开应用案例与对比验证 |
6—2 冲压模坯料形状展开应用案例及对比验证 |
6—3 冲压翻边及卷边模修边线的快速预示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1) 结论 |
(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5)嵌入式行车电脑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发达国家市场:稳步前行 |
1.2.2 中国市场:启动初期 |
1.3 相关产品技术的分析和比较 |
1.3.1 车载电脑系统技术分析 |
1.3.2 技术特点的比较 |
1.4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系统总体概述 |
2.1 系统的框架设计 |
2.2 硬件总体设计 |
2.3 操作系统概述 |
2.4 系统应用软件总体设计 |
第三章 系统硬件设计 |
3.1 硬件原理设计 |
3.1.1 核心板部分 |
3.1.2 扩展板部分 |
3.2 元器件的选择 |
3.2.1 处理器的选择 |
3.2.2 地址空间分配及存储器选择 |
3.2.3 音频模块元器件的选择 |
3.2.4 摄像头模块的选择 |
3.2.5 显示模块的选择 |
第四章 嵌入式WINCE系统平台的搭建 |
4.1 嵌入式WINCE系统概述 |
4.1.1 嵌入式系统概述 |
4.1.2 嵌入式WINCE操作系统的选择 |
4.2 基于WINCE.NET的产品开发流程 |
4.3 嵌入式WINCE操作系统平台的建立 |
第五章 系统软件人机界面的设计与功能设计 |
5.1 人机界面概述 |
5.2 行车电脑软件界面的设计及功能设计 |
第六章 系统软件后台设计 |
6.1 在Embedded Visua1 C++中建立应用程序 |
6.2 软件总体架构 |
6.3 主程序及GUI模块设计部分 |
6.3.1 主程序框架 |
6.3.2 对话框编程 |
6.3.3 控件类编程 |
6.3.4 消息循环 |
6.4 CAN通讯部分程序设计 |
6.4.1 CAN总线技术简介 |
6.4.2 CAN模块程序设计 |
6.4.3 CAN协议数据包及变量定义 |
6.5 数据库部分程序设计 |
6.5.1 ADOCE数据库技术 |
6.5.2 数据库的定义和访问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基于MFC对话框程序设计中UPDATECOMMANDUI机制实现方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控件对象实现UPDATE_COMMAND_UI机制 |
3 工具栏实现UPDATE_COMMAND_UI机制 |
4 菜单条实现UPDATE_COMMAND_UI机制 |
5 小结 |
(7)基于网络的机械设计平台的研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英文摘要)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课题的提出 |
1.3 机械设计工作平台的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1.4 课题的内容和创新 |
第二章 平台规划及其开发工具的选择 |
2.1 平台的功能模块规划 |
2.2 功能模块按实现方法的划分 |
2.3 系统开发中的技术难点 |
2.4 AutoCAD的二次开发工具简介及选择 |
第三章 VISUALLISP中的ACTIVEX技术及其在平台中的应用 |
3.1 VisualLISP的特点 |
3.2 VisualLISP对ActiveX自动化技术的支持 |
3.3 ADO对象模型及其在VisualLISP中的调用 |
3.4 Stream对象及其在VisualLISP中的调用 |
3.5 ObjectDBX对象及其在VisualLISP中的调用 |
第四章 数据库技术在平台开发中的应用 |
4.1 数据库技术 |
4.2 平台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选择 |
4.3 紧固件模块的开发规划 |
4.4 紧固件数据库的设计 |
4.5 紧固件数据应用程序的开发 |
4.6 紧固件数据管理系统软件的开发 |
第五章 基于ARX的非模式网页浏览对话框的开发 |
5.1 非模式网页浏览对话框开发要求的提出 |
5.2 开发工具的选择 |
5.3 开发中的关键技术 |
5.4 功能模块在机械设计平台中的应用 |
第六章 平台的发布和自动更新 |
6.1 平台的功能模块规划 |
6.2 程序文件的发布 |
6.3 数据库服务器的配置和操作 |
6.4 网络服务器的设置 |
6.5 平台的自动更新 |
第七章 工作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声明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Pop-Up Menu在非模态对话框中实现UPDATE_COMMAND_UI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 [1]城市主战消防车参数化设计研究及系统开发[D]. 黎蓉.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9)
- [2]定时交通系统客流微观波动特性分析与建模[D]. 杨越思. 东南大学, 2018(05)
- [3]通用模块化虚拟仪器软件系统设计与实现[D]. 赖崇曦. 电子科技大学, 2010(04)
- [4]汽车车身部件快速成形仿真技术平台与关键算法研究[D]. 张向奎. 吉林大学, 2008(11)
- [5]嵌入式行车电脑系统[D]. 程泉. 浙江大学, 2007(05)
- [6]基于MFC对话框程序设计中UPDATECOMMANDUI机制实现方法探讨[J]. 刘东华,惠荣勤,李秋娜.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05(09)
- [7]基于网络的机械设计平台的研制与开发[D]. 陈庆贵. 清华大学, 2003(02)
- [8]Pop-Up Menu在非模态对话框中实现UPDATECOMMANDUI机制[J]. 刘东华.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