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粉虱的化学防治及耐药性

烟粉虱的化学防治及耐药性

一、烟粉虱的化学防治及抗药性(论文文献综述)

赵倩楠,黄明娇,危学高,杨静,杜田华,殷城,向文胜,杨鑫,张友军[1](2021)在《烟粉虱细胞色素CYP6EM1基因的克隆及对吡虫啉抗性的作用》文中指出烟粉虱是一种世界性农业害虫,其防治手段以化学防治为主,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常年用于防治烟粉虱,田间烟粉虱已经形成严重的抗药性。本研究通过分析烟粉虱吡虫啉抗性和敏感种群,发现细胞色素CYP6EM1基因在吡虫啉抗性品系中上调了4.7倍,进而克隆了其全长基因,进行了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该基因在吡虫啉抗性烟粉虱3龄若虫期和雄虫成虫期过量表达,并且在抗性成虫胸部和腹部过量表达。最后通过RNA干扰的方法使成虫的CYP6EM1基因表达量下降了54.8%,之后发现当烟粉虱暴露于吡虫啉时死亡率显着升高了39.65%,这表明CYP6EM1与烟粉虱对吡虫啉抗性的形成相关。研究结果对于揭示烟粉虱对吡虫啉产生抗性的机制有帮助,也为烟粉虱抗性水平田间监测及烟粉虱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任豪辉[2](2021)在《东亚小花蝽对设施蔬菜烟粉虱的防控作用》文中研究表明

周雯[3](2021)在《蔬菜害虫治理中的农户认知、决策及药剂治理现状与对策》文中研究指明长期以来,害虫的发生及危害一直是影响蔬菜高效、优质、安全生产的重要问题。害虫治理是蔬菜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药剂防治在蔬菜害虫治理中起着关键作用。由于蔬菜用药的高要求、菜田生态系统的特殊性和害虫发生规律的复杂性,加之抗药性的快速发展,蔬菜害虫治理面临不小的挑战,蔬菜害虫治理中药剂的高效、安全使用成为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影响治理质量的因素是复杂的,实施科学治理的前提首先要明确蔬菜害虫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农户主体出发,研究农户农药认知与用药决策行为,系统分析了两类重要蔬菜害虫治理中药剂利用现状,并在田间药效验证的基础上对代表性害虫提出化防药剂建议,以期为蔬菜害虫的科学药剂防治提供依据。本文研究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结论如下:1、以江苏省181个农户调查数据为案例,对农户认知与用药行为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农户对蔬菜害虫用药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描述性分析结果表明,菜农对害虫和农药使用认知不理想,61.3%的农户仅认识部分害虫,58.6%的农户不关注农药防治靶标,且违规用药现象普遍,不科学不规范用药行为占比达52.5%。实证结果表明,菜农受教育程度、蔬菜种植面积、接受技术指导程度、对蔬菜害虫认知水平、对农药作用靶标的关注、对农药相关条例的关注均对合规用药行为呈正向影响,而种植年限呈负向影响;2、选择茄科和十字花科两类重要蔬菜为目标,检索归纳并比对中国农药信息网农业部登记药剂与实际生产中推荐/常用药剂,分析该两类蔬菜害虫登记农药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完善用药决策规范和依据。结果表明,截至2020年9月,茄科和十字花科蔬菜害虫登记药剂种类广泛,重要害虫药剂选择充分,但仍有部分登记药剂滞后,品种结构不合理,决策信息不充分,依然存在常发虫害无药可用、常用农药未经登记的问题,且登记数据库中化学农药、单剂农药等老旧农药占比大;3、选择前述两类重要蔬菜上代表性害虫为对象,选取几种代表性防治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验证登记药剂药效并评价常用药剂的防治效果,以筛选出高效、安全、持久、经济的防治药剂种类。小青菜小菜蛾药效试验结果显示,10.5%三氟甲吡醚和60g/L乙基多杀菌素对小菜蛾防效最好,药后7d校正防效分别达94.4%和90.4%。辣椒烟粉虱药效试验结果显示,75g/L阿维·双丙环虫酯和22%螺虫·噻虫啉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良好,药后7d防效均达90%以上。且部分登记药剂防效验证结果较好,部分常用或推荐药剂安全高效,复配剂的防效均显着优于其单剂,1.5倍剂量一般比田间推荐剂量防效好,化学农药见效略快,生物农药防效更持久。针对以上研究结论与存在问题,从蔬菜种植户、政府监管、市场主体、产学研合作等方面,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政府部门加强指导,提高菜农用药水平;(2)农业农村部农药管理部门应完善农药登记,国家给予政策补贴;(3)建立科学智能的害虫管理决策系统,畅通防治信息渠道;(4)重视药剂防治研究,加快绿色安全高效药剂研发;(5)市场监管加大力度,规范从业人员队伍。

李佳倩[4](2021)在《物理防治和植物支持系统用于烟粉虱防治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烟粉虱Bemisia tabaci(Hemiptera:Aleyrodidae)是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的重要农业害虫。烟粉虱是一个包含至少44个隐存种的物种复合体,其中两个全球入侵种Middle East-Asia Minor 1(MEAM1)和Mediterranean(MED)危害尤其严重。烟粉虱抗药性的增强以及人们环境保护意识和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使得烟粉虱的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非化学防治方法的开发和利用愈发受到重视。植物支持系统通过向目标作物引入一些功能植物,对保护天敌,诱集害虫或驱避害虫有促进的作用。本文对一些物理防治方法和植物支持系统进行研究,探索其用于烟粉虱防控的潜力和效果。具体内容及研究结果如下:(1)结合使用防虫网和黄板对辣椒苗期烟粉虱开展防控研究。检测了40目、60目和80目防虫网孔径大小及烟粉虱和海氏桨角蚜小蜂对不同规格防虫网的穿过率,发现60目防虫网最适合,能阻隔70%以上的烟粉虱,但可以通过90%以上的海氏桨角蚜小蜂。在辣椒苗期通过悬挂黄板和笼罩60目防虫网的物理防控手段,可以有效防控辣椒上烟粉虱的发生,使用物理防控的辣椒苗上烟粉虱的卵和若虫数量显着低于没有悬挂黄板和笼罩60目防虫网的辣椒苗,且化学农药的用量可以减少50%-75%。(2)研究了本氏烟和迷迭香对烟粉虱的诱集或驱避效果。本氏烟对烟粉虱有显着的吸引和诱杀作用,但是烟粉虱的隐存种类别、目标作物的品种都对本氏烟诱集烟粉虱的效果有明显的影响。当烟粉虱隐存种是MEAM1或者MED时,相较于两个辣椒品种(杭椒一号和正大119),本氏烟都表现出更强的诱集烟粉虱能力。释放在辣椒上的烟粉虱在经过48 h后,会有约一半数量扩散到本氏烟上,使得两种植物上烟粉虱数量相当,差异不显着,而释放在本氏烟上的烟粉虱较少扩散到辣椒上。本研究发现迷迭香盆栽苗对烟粉虱的驱避作用不明显,需要对其品种及生长期等影响因素开展进一步的研究。(3)尝试构建棉花-烟粉虱本地隐存种-海氏桨角蚜小蜂储蓄植物系统用于防控烟粉虱。棉花是包括本地种在内的多个隐存种烟粉虱的适宜寄主。本研究针对番茄、黄瓜、茄子、辣椒四种常见温室作物,筛选了在其上适合度较差的烟粉虱本地隐存种:在番茄上,Asia 1表现出最低的适合度;在茄子上,Asia II 6是相对最不适合的隐存种;在辣椒上,本地种Asia II 7和入侵种MEAM1都有着较低的适合度;而黄瓜上几个本地隐存种表现相近,无明显差异。随后进行海氏桨角蚜小蜂的寄生实验,发现该蜂对Asia 1、Asia II 7和MEAM1三种烟粉虱的寄生率差异不明显。据此,构建了棉花-Asia II 7-海氏桨角蚜小蜂这一储蓄植物系统用于辣椒上烟粉虱的防控并在室内进行了测试,发现储蓄植物系统可以持续提供海氏桨角蚜小蜂,经过合理设计优化,有望有效防控烟粉虱。

洪影雪[5](2021)在《捕食螨与化学农药协同控制苹果害螨的技术研究》文中指出叶螨是果园中为害严重的一类害螨,目前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捕食螨在害螨的防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研究捕食螨与农药的协同作用对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浓度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调查了苹果园中捕食螨和叶螨的种群发生情况。观察了14种杀螨剂在田间推荐剂量下对二斑叶螨的毒力效果。利用12种杀螨剂对不同捕食螨、不同地区的叶螨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从而筛选出对叶螨防治效果较好而对捕食螨相对安全的杀螨剂。并观察了几种安全性较高的杀螨剂协同捕食螨对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e Koch)的控制效果,以验证捕食螨和杀螨剂的协同效果。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2019年和2020年对新乡试验基地苹果园进行螨类动态调查。结果表明:果园中发生的捕食螨种类有拟长毛钝绥螨(Amblyseius pseudolongispinosus)和东方钝绥螨(Amblyseius orientalis)。叶螨发生种类为山楂叶螨(Amphitetranychus viennensis)。未用杀螨剂处理过的苹果树上捕食螨数量较多,且能较好的控制山楂叶螨。而用哒螨灵处理后的苹果树上捕食螨数量明显减少。2.根据14种杀螨剂的田间推荐剂量,对不同地区二斑叶螨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14种杀螨剂中多数药剂对3个地区的二斑叶螨种群未能表现出很好的杀螨效果,但均能使二斑叶螨的后代数量减少。3.利用12种杀螨剂对不同地区的叶螨及不同种类的捕食螨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3个二斑叶螨种群(商丘种群、灵宝种群和阿克苏种群)对12种杀螨剂表现出高抗性水平。其中大部分杀螨剂对商丘和阿克苏地区二斑叶螨的LC50达到300mg.L-1以上;2个地理种群的山楂叶螨(新乡种群和灵宝种群)的抗性水平低,绝大多数杀螨剂的LC50在100mg.L-1以内;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barkeri)的抗性强,LC50达到了1000mg.L-1以上。其次是东方钝绥螨,而胡瓜新小绥螨(Neoseiulus cucumeris)对杀螨剂的抗性较弱,大多数杀螨剂的LC50在300mg.L-1以内。4.利用益害生物毒性选择指数来对捕食螨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杀螨剂对巴氏新小绥螨的安全性高。对于二斑叶螨种群,多数药剂对胡瓜新小绥螨和东方钝绥螨的安全性低;而对于山楂叶螨种群,多数药剂对胡瓜新小绥螨和东方钝绥螨的安全性高。5.利用捕食螨与安全杀螨剂协同作用来防治二斑叶螨,观察二者的协同控制效果。结果表明:与捕食螨单独作用相比,巴氏新小绥螨协同高效低毒杀螨剂(联苯肼酯、炔螨特)对二斑叶螨的防治效果更好,均达到了90%以上。而巴氏新小绥螨与高毒杀螨剂(哒螨灵)联用的防治效果比捕食螨单独作用差,防治效果仅达到11.63%。

杨敬竞[6](2021)在《蜘蛛毒液多肽抗烟粉虱应用初探》文中研究表明烟粉虱(Bemisia tabaci)广泛分布于我国境内,是多种重要植物病毒的传播介体,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目前,我国境内对烟粉虱的防控主要依赖化学防治手段,综合防控措施的发展仍不够成熟。随着化学杀虫剂的大量使用,烟粉虱已对多种杀虫剂产生了抗性。蜘蛛等捕食者的毒液中,神经毒性多肽(神经毒肽)种类丰富且具有较强的杀虫活性。利用毒液中昆虫特异性的神经毒肽防控害虫,既可有效延缓抗性的产生,也能减少常规化学杀虫剂对生态环境及食品安全的威胁。然而,开发利用蜘蛛毒液多肽防控烟粉虱的研究仍处于空白阶段。应用神经毒肽防控害虫的关键在于将其运输至昆虫血淋巴中的靶标位点。目前,利用昆虫病原真菌及纳米技术等手段可帮助神经毒肽穿越昆虫体表屏障进入血淋巴,但是该种方法的特异性较差。此外,利用虫传病毒的外壳蛋白(capsid protein,CP)作为运载蛋白可增强神经毒肽穿越昆虫肠道屏障进入血淋巴的能力,起到特异性的杀虫效果。为探索蜘蛛毒液中毒性多肽在烟粉虱防控中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首先筛选了部分神经毒肽并验证其对烟粉虱的血淋巴毒性。同时,我们尝试利用烟粉虱特异性传播的菜豆金黄花叶病毒属病毒的外壳蛋白帮助神经毒肽穿越烟粉虱中肠屏障进入血淋巴。主要结果如下:1)毒性多肽的筛选及其对烟粉虱血淋巴毒性的验证通过对已有报道的毒性多肽的筛选,我们得到了8个具有抗烟粉虱潜力的毒性多肽。随后,我们选取了其中5个神经毒肽并利用显微注射技术测定其对烟粉虱的血淋巴毒性。结果表明,ω-HXTX-Hv1a(Hv1a)、μ-AGTX-Aa1a(Aa1a)神经毒肽对烟粉虱存在一定的血淋巴毒性,显微注射GST-Hv1a、GST-Aa1a后,烟粉虱死亡率显着上升,产卵量显着降低。2)病毒外壳蛋白融合毒肽的经口毒性验证通过人工饲喂实验,我们对GST-Hv1a、GST-Aa1a的经口毒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其对烟粉虱的存活率没有显着影响。随后,通过对不同病毒CP可溶性的比较,我们选用了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cotton leaf curl Multan virus,CLCuMuV)的CP作为Hv1a的运载蛋白,进行融合表达后饲喂烟粉虱验证其经口毒性,结果表明其对烟粉虱的存活率同样没有显着影响。3)表达病毒外壳蛋白转基因植物的构建为进一步探索病毒CP在帮助神经毒肽进入烟粉虱血淋巴中的作用,我们首先在本氏烟(Nicotiana benthamiana)瞬时表达CP并证实了烟粉虱可取食植物中表达的CP。随后,荧光共聚焦结果显示Hv1a-GFP可在本氏烟中正常发出荧光,CP-GFP与GFP-CP则无法正常发出荧光。同时,本研究构建了Hv1aGFP、CP-GFP转基因拟南芥,验证后获得了可正常表达Hv1a-GFP蛋白的拟南芥,但并未获得可正常表达CP-GFP的转基因拟南芥。后续的研究中,利用GFP荧光可观察烟粉虱取食后CP及Hv1a在烟粉虱体内的分布情况。综上所述,本研究筛选了具有抗烟粉虱潜力的神经毒肽并验证了Hv1a及Aa1a对烟粉虱的血淋巴毒性。随后,我们尝试利用病毒CP作为运载蛋白帮助毒性多肽穿越烟粉虱中肠屏障。我们通过瞬时表达技术验证了烟粉虱能够取食植物中表达的CP,并构建了Hv1a-GFP及CP-GFP转基因植物用于观察CP作为运载蛋白帮助神经毒肽进入血淋巴的潜力。本研究为筛选合适的蜘蛛毒肽开发针对烟粉虱或半翅目昆虫的生物杀虫剂提供了参考,同时也为后续抗烟粉虱转基因植物的开发起到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王常清[7](2021)在《高温胁迫对二斑叶螨生物学特性、解毒酶及耐药性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草莓大棚种植已经在甘肃形成了一个稳定而强大的产业。二斑叶螨Tetrarcychus urticae作为草莓上的优势害螨之一,更容易在温室的小气候环境中爆发成灾,对草莓生长造成严重危害。为明确在高温和长期施用农药的选择压力下二斑叶螨如何维持其种群,包括相关的生物学特性、体内解毒酶系、高温对其耐药性的变化,本试验设置了36℃、39℃、42℃3个高温对二斑叶螨分别进行2 h、4 h、6 h的胁迫,然后测定二斑叶螨的存活、发育及生殖等指标,同时测定二斑叶螨体内解毒酶系的酶比活力及酶动力学常数的变化,最后测定二斑叶螨对联苯肼酯的耐药性变化,旨在探究二斑叶螨适应高温胁迫及高温胁迫后对杀螨剂耐药性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高温胁迫对二斑叶螨存活、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通过对二斑叶螨的卵、幼螨、雌成螨分别进行高温胁迫,测定各胁迫处理后卵的孵化率、幼螨和雌成螨的存活率、后续螨态的发育历期、生殖力等指标。结果表明:卵和幼螨经高温胁迫后,卵的孵化率和幼螨的存活率随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显着降低,均在42℃胁迫6 h时降到最低,后续螨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而延长,均在42℃胁迫6 h时延至最长。雌成螨经高温胁迫后全部存活,产卵期、单雌产卵量、F1代卵孵化率均不受影响。说明高温胁迫主要影响二斑叶螨卵的孵化率、幼螨的存活率、后续发育历期,而对雌成螨的生殖无显着影响。2.高温胁迫对二斑叶螨体内解毒酶系的影响通过对二斑叶螨雌成螨进行高温胁迫,测定各胁迫处理后螨体内多功能氧化酶(MFO)、羧酸酯酶(Car 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酶比活力以及酶动力学常数(米氏常数Km和最大反应速率Vmax)的变化。结果表明:经36℃,39℃和42℃胁迫后,二斑叶螨体内Car E、MFO、GST的酶比活力和酶动力学常数的变化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酶比活力:Car E的比活力均高于对照(除39℃胁迫6 h外),MFO的比活力均高于对照(除42℃胁迫6 h外),GST的酶比活力也均高于对照(除42℃胁迫2 h外)。酶动力学常数:Car E的Km值均高于对照(除36℃胁迫2 h和4 h、39℃胁迫6 h外),MFO的Km值均低于对照(除39℃胁迫6 h、42℃胁迫4 h外),GST的Km值均高于对照(除36℃胁迫2 h外)。Car E的Vmax值均高于对照(除36℃胁迫2 h和4 h外),MFO的Vmax值均高于对照(除42℃胁迫4 h外),GST的Vmax值均高于对照。说明高温胁迫可诱导二斑叶螨体内解毒酶活性发生改变参与解毒代谢,相比较Car E和GST,MFO与底物的亲和力最大,反应速率最快,表明其在应对高温胁迫后的解毒代谢中可能起主导作用。3.高温胁迫对二斑叶螨耐药性的影响高温胁迫预先处理后施用联苯肼酯测定高温胁迫下二斑叶螨的耐药性变化。结果表明:高温36℃提高了二斑叶螨雌成螨和幼螨对联苯肼酯的耐药性,而高温39℃和42℃则降低了二斑叶螨雌成螨和幼螨对联苯肼酯的耐药性。36℃胁迫后施用联苯肼酯:雌成螨的死亡率均低于对照,幼螨的死亡率虽均高于对照,但与对照相比没有显着差异性。39℃胁迫后施用联苯肼酯:雌成螨的死亡率均高于对照,幼螨的死亡率也均高于对照(除39℃胁迫2 h外)。42℃胁迫后施用联苯肼酯:雌成螨和幼螨的死亡率均显着高于对照。说明高温胁迫会影响二斑叶螨对杀螨剂的耐药性,而适当的高温(36℃)则会促进二斑叶螨对杀螨剂耐药性的增强。

姜文凤[8](2021)在《莱芜生姜害虫种类调查与主要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姜作为济南市莱芜区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耕作方式的改变,生姜主要害虫的种类和发生动态等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为明确姜田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制定简便有效的害虫防治方法,于2019年对莱芜区生姜主要害虫种类和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基于2019年调查结果在2020年开展生姜主要害虫的绿色防治技术研究。研究结果如下:2019年4月至2019年10月,调查发现害虫6目15科27种,主要为鳞翅目(Lepidoptera)、鞘翅目(Coleoptera)、半翅目(Hemiptera),其中生姜主要害虫多为鳞翅目害虫。按取食特性可分为,咀食叶类害虫4科10种,蛀食性害虫2科3种,刺吸式害虫3科3种,地下害虫6科11种。调查发现天敌3目4科5种。4种绿色防控技术对2种生姜主要害虫玉米螟和甜菜夜蛾防治效果进行比较表明,生物农药平均防效(86.35%,药后14 d)>性诱剂防效(69.16%)>频振式杀虫灯防效(58.59%)>高位棚式遮阳网防治效果(56.06%)。频振式杀虫灯防治区玉米螟和甜菜夜蛾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67.74%和62.5%。性诱剂防治区玉米螟和甜菜夜蛾虫口减退率分别为81.66%和75.76%,性诱剂诱集效果明显好于杀虫灯。4种生物农药施药药后1 d,5%多杀霉素悬浮剂SC 2000倍液和5%虱螨脲乳油EC1000倍液与0.5%苦参碱水剂AS 500倍液和Bt悬浮剂SC(8000 IU/μl)300倍液相比,药效快且防效高。药后7 d,4种生物农药对玉米螟和甜菜夜蛾均有显着性防治效果。药后14 d,对玉米螟、甜菜夜蛾防效均达74%以上,表明这4种生物制剂药效持久且对生姜安全。杀虫灯、性诱剂、生物农药3种绿色防控区,诱杀害虫数量与益虫的益害比分别为1:39.1、1:90.9和1:37。相对于常规化学防治,绿色防控技术能够保护天敌,可以替代常规化学防治,在生姜生产过程中加以利用,提高生姜品质质量,促进提质增效。

谈星,郑慧新,季尧,谢文,张友军[9](2021)在《田间烟粉虱种群对5种杀虫剂的抗性监测》文中研究表明为明确我国田间烟粉虱的抗性水平,2019年采用指形管法测定了5种杀虫剂对6个地区田间烟粉虱样品的毒力情况。结果表明:所有烟粉虱种群均对吡虫啉、噻虫嗪表现出较高抗药性,其中湖南长沙种群对吡虫啉的抗性倍数高达113.14倍;所有烟粉虱种群对氟吡呋喃酮、阿维菌素和溴氰虫酰胺均处于敏感水平。结合文献报道和调查结果,田间烟粉虱种群已经对吡虫啉、噻虫嗪表现出较高的抗药性,建议谨慎使用;推荐继续使用氟吡呋喃酮、阿维菌素、溴氰虫酰胺田间防治烟粉虱。

陈文斌[10](2021)在《烟粉虱对三种寄主植物的选择性及植株挥发物对其选择行为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烟粉虱Bemisiatabaci(Gennadius)是一种世界性害虫,为害棉花、蔬菜、花卉等600多种寄主植物,若虫和成虫均能为害。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经贸往来日益频繁,世界各国的瓜果蔬菜以及花卉等都受到它的严重危害。我国上海自从1994年引进国外一品红之后,烟粉虱逐渐成为我国多种农作物上的重要害虫。本文以棉花、野生苘麻与蓖麻为材料,研究了苘麻不同距离对棉田烟粉虱的诱集效果、比较了烟粉虱成虫在这三种寄主植物上的选择偏好性、探讨了这三种植物挥发性气味物对烟粉虱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苘麻对棉田Q型烟粉虱存在较强的诱集能力,在三个不同调查时期,苘麻上烟粉虱若虫量为同期棉花上的2.3-4.6倍,8月28日第三次调查时,苘麻上的若虫量达到高峰,为40.5头/株,与同期棉花上不但存在极显着差异,且虫量为前二次调查的2.7倍(8月8日)和1.7倍(8月18日);苘麻上的成虫数量则在8月18日达到最高峰,平均达到94.8头/株,与同期棉花上虫量存在极显着差异。分析还发现,苘麻对烟粉虱活动性大的成虫诱集力强,前二次调查结果呈现出近苘麻的棉株上虫量少,远离苘麻的棉株上虫量多,表明近苘麻的棉株上一些烟粉虱迁移到苘麻上;而到后期,则表现出越近苘麻,棉株上虫量越多,表明苘麻对烟粉虱仍有一定的吸引力。三个调查时间段烟粉虱的若虫量也是以苘麻上最多,表明烟粉虱更喜欢将卵产在苘麻上。2.罩笼选择试验结果指出,相较于棉花和蓖麻,Q型烟粉虱对苘麻有着更强的选择偏好。在1、2、24h时对苘麻均有最高的选择率,三个时间段烟粉虱对苘麻的选择率分别达到50.5%、55.0%和60.6%,而棉花与蓖麻上的虫量随选择时间的延长则逐渐下降。培养皿试验中烟粉虱对苘麻的选择率达到66.6%,也印证了罩笼选择试验的结果。Y型嗅觉仪行为测定烟粉虱对三种寄主不同生育期的偏好性时,发现三种植物的生育期不同,烟粉虱的选择性存在差异。但总的表现为苘麻对烟粉虱有着更好的诱集效果。在开花前和开花期,与空气流相比较,烟粉虱对苘麻的选择率为67.6%与63.3%,均高于棉花和蓖麻;当“Y”型管两臂气味源均为寄主植物时,烟粉虱对苘麻的选择率也达60.8%至64.5%。在三种植物开花结果后,烟粉虱的选择性在三种植物间差异并不明显。试验结果还表明,蓖麻对烟粉虱则存在一定的驱避作用,烟粉虱对其选择率最低可至33.5%。3.利用动态顶空法收集了 3种植物的挥发物,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收集的挥发性物质进行了分析与鉴定。苘麻三个时期共检测出24种化合物,棉花24种化合物,蓖麻20种化合物。统计分析结果指出:苘麻挥发性物质不同时期差异的重要变量分别是芳樟醇(Linalool)、壬烷(Nonane)、辛酸乙酯(Ethyl Octanoat)、壬酸乙酯(Ethylnonylate)、丙烯酸正丁酯(n-ButylAcrylate)、罗勒烯(Ocimene)与十六醇(1-Hexadecanol);棉花挥发性物质不同时期差异的重要变量为乙酸叶醇酯(Cis-3-Hexenyl Acetate)、2-己烯醛(2-hexenal)、辛酸乙酯(Etheyl Octanoat)、萘(Naphthalene)、壬酸乙酯(EthylNonanoate)、壬烷(Nonane)、间二甲苯(m-Xylene)、月桂醛(Dodecanal)以及辛醛(Octanal);蓖麻挥发性物质不同时期差异的重要变量有壬醛(Nonanal)、癸酸乙酯(Ethyl caprate)、2-丁基-1-辛醇(2-Butyl-1-octanol)、丙烯酸正丁酯(n-Butyl Acrylate)、十六醇(1-Hexadecanol)和萘(Naphthalene)。本文对以上三种植物分别选取了一种差异化合物——芳樟醇、乙酸叶醇酯和壬醛,分析测定了对Q型烟粉虱定向行为的影响。结果指出,芳樟醇在1、10、100μL/mL的浓度下对Q型烟粉虱有显着的吸引作用,选择率依次为64.4%、61.2%和60.4%;高浓度的乙酸叶醇酯也对烟粉虱具有较强的诱集作用,选择率为60.9%;壬醛在高浓度时则对烟粉虱有着明显的驱避效应,选择率仅有32.5%。分析还发现,化合物的浓度不同,对烟粉虱的影响也不相同,表明化合物的浓度也会影响烟粉虱的选择。芳樟醇、乙酸叶醇酯与壬醛这三种对烟粉虱具有趋向调控功能的挥发物组分可以作为潜在的引诱剂或趋避剂组分,为发挥烟粉虱的“推拉(Push-Pull)”防控策略提供重要依据,以减少其对农作物的危害。

二、烟粉虱的化学防治及抗药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烟粉虱的化学防治及抗药性(论文提纲范文)

(1)烟粉虱细胞色素CYP6EM1基因的克隆及对吡虫啉抗性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烟粉虱
    1.2 供试杀虫剂
    1.3 烟粉虱生物测定
    1.4 提取RNA及合成cDNA
    1.5 克隆CYP6EM1基因及序列分析
    1.6 分析CYP6EM1基因表达量
    1.7 RNA干扰
    1.8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吡虫啉抗性和敏感种群烟粉虱的生物测定
    2.2 烟粉虱CYP6EM1基因的克隆及其序列分析
    2.3 在吡虫啉抗性烟粉虱不同发育龄期和组织中CYP6EM1基因的表达水平
    2.4 CYP6EM1基因在吡虫啉抗敏种群的表达量
    2.5 RNA干扰试验
3 讨论

(3)蔬菜害虫治理中的农户认知、决策及药剂治理现状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蔬菜生产及害虫发生
        1.1 我国蔬菜生产发展
        1.2 蔬菜害虫发生及为害
    2 蔬菜害虫药剂防治
        2.1 概况
        2.2 存在问题
        2.2.1 过度依赖农药
        2.2.2 抗药性问题严重
        2.2.3 蔬菜农药残留超标
        2.2.4 发生农药中毒事件
    3 农户认知及用药行为
        3.1 概况
        3.2 存在问题
        3.2.1 认知不足,农药选择不当
        3.2.2 农药施用剂量、方式不规范
        3.2.3 任意混合配置,机械选用不当造成浪费
        3.2.4 农技指导不到位,治理对策不够规范
    4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农户对蔬菜害虫及其治理的认知、决策与行为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1 相关概念界定
        2.1.2 相关理论基础
        2.2 调查方法
        2.2.1 问卷设计
        2.2.2 数据来源
        2.3 模型选择
        2.4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农户对蔬菜害虫认知及用药行为描述性分析
        3.1.1 农户基本特征描述
        3.1.2 相关认知特征描述
        3.1.3 用药行为特征描述
        3.2 农户对蔬菜害虫用药行为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3.2.1 变量与样本统计
        3.2.2 模型结果
    4 讨论
第三章 两类重要蔬菜害虫药剂分析及存在问题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中国农药信息网数据库调研
        2.2 蔬菜害虫防治药剂文献调研
    3 结果与分析
        3.1 茄科蔬菜害虫药剂分析
        3.1.1 登记农药
        3.1.2 文献报道有田间药效评价的药剂
        3.2 十字花科蔬菜害虫药剂分析
        3.2.1 登记农药
        3.2.2 文献报道有田间药效评价的药剂
    4 讨论
第四章 两种重要蔬菜害虫代表性防治药剂田间药效验证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1.1 小青菜小菜蛾田间药效试验
        2.1.2 辣椒烟粉虱田间药效试验
        2.2 试验设计
        2.2.1 小青菜小菜蛾田间药效试验
        2.2.2 辣椒烟粉虱田间药效试验
        2.3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小青菜小菜蛾田间药效
        3.2 辣椒烟粉虱田间药效
    4 讨论
第五章 提升蔬菜害虫药剂治理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1 政府部门加强指导,提高菜农用药水平
    2 农业农村部完善登记,国家给予政策补贴
    3 建立科学的害虫管理决策系统,畅通防治信息渠道
    4 重视药剂防治研究,加快绿色高效安全药剂研发
    5 市场监管加大力度,规范从业人员队伍
参考文献
附录 江苏省菜农杀虫剂使用认知和行为调查问卷
致谢

(4)物理防治和植物支持系统用于烟粉虱防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与研究目的
    1.1 烟粉虱概述
        1.1.1 烟粉虱的分类地位
        1.1.2 烟粉虱的危害
    1.2 烟粉虱的防治
        1.2.1 化学防治
        1.2.2 非化学防治
        1.2.2.1 物理防治
        1.2.2.2 农业防治
        1.2.2.3 生物防治
    1.3 天敌的植物支持系统
        1.3.1 诱集植物与驱虫植物
        1.3.2 储蓄植物系统
        1.3.2.1 储蓄植物系统的概念
        1.3.2.2 储蓄植物系统的构建
        1.3.2.3 储蓄植物系统的应用
    1.4 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2 基本材料与方法
    2.1 基本材料
        2.1.1 供试昆虫及种群维持方法
        2.1.2 供试植物
        2.1.3 生态学研究相关的主要仪器设备
        2.1.4 分子生物学研究主要仪器设备与试剂
        2.1.4.1 分子生物学研究主要仪器设备
        2.1.4.2 分子生物学研究主要试剂
    2.2 基本实验方法
        2.2.1 烟粉虱隐存种的鉴定
3 黄板结合防虫网对辣椒苗期烟粉虱防控效果的初探
    3.1 试验材料
        3.1.1 供试昆虫与植物
        3.1.2 其他材料
    3.2 试验方法
        3.2.1 室内烟粉虱和海氏桨角蚜小蜂对不同规格纱网的透过情况
        3.2.2 田间黄板结合60 目防虫网对辣椒苗期烟粉虱的防控效果研究
    3.3 数据统计方法
    3.4 结果与分析
        3.4.1 室内烟粉虱和海氏桨角蚜小蜂对不同规格纱网的透过情况
        3.4.1.1 所用纱网规格
        3.4.1.2 不同纱网对烟粉虱和海氏桨角蚜小蜂的透过效果
        3.4.2 田间黄板结合60 目防虫网对辣椒苗期烟粉虱的防控效果研究
        3.4.2.1 江西南坪村烟粉虱隐存种鉴定结果
        3.4.2.2 辣椒苗上烟粉虱发生情况
    3.5 讨论
4 诱集植物和驱虫植物用于烟粉虱防控的初步研究
    4.1 试验材料
        4.1.1 供试昆虫与植物
        4.1.2 其他材料
    4.2 试验方法
        4.2.1 本氏烟对辣椒上烟粉虱发生的防控潜力研究
        4.2.1.1 烟粉虱MEAM1和MED 隐存种在辣椒和本氏烟间的选择
        4.2.1.2 MED烟粉虱在辣椒和本氏烟间的迁移
        4.2.2 迷迭香用于番茄上烟粉虱防控的潜力研究
    4.3 数据统计方法
    4.4 结果与分析
        4.4.1 烟粉虱在辣椒和本氏烟间的选择
        4.4.1.1 MED烟粉虱在辣椒和本氏烟间选择
        4.4.1.2 MEAM1 烟粉虱在辣椒和本氏烟间选择
        4.4.2 烟粉虱在辣椒和本氏烟间的迁移实验
        4.4.3 迷迭香对烟粉虱定位番茄的趋向
    4.5 讨论
5 棉花-本地烟粉虱-海氏桨角蚜小蜂储蓄植物系统的构建
    5.1 试验材料
        5.1.1 供试昆虫与植物
        5.1.2 其他材料
    5.2 试验方法
        5.2.1 烟粉虱各隐存种在四种植物上的适合度
        5.2.2 海氏桨角蚜小蜂对不同烟粉虱隐存种的寄生情况
        5.2.3 温室中棉花-Asia II7-海氏桨角蚜小蜂储蓄植物系统的测试
    5.3 数据统计方法
    5.4 结果与分析
        5.4.1 烟粉虱不同隐存种在不同植物上的适合度
        5.4.2 海氏桨角蚜小蜂对不同烟粉虱隐存种的寄生情况
        5.4.3 温室中棉花-Asia II7-海氏桨角蚜小蜂储蓄植物系统的测试
    5.5 讨论
6 总讨论
    6.1 全文小结
    6.2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6.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及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5)捕食螨与化学农药协同控制苹果害螨的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植绥螨的研究和应用
        1.1.1 国内对本土捕食螨的发掘研究
        1.1.2 国内对捕食螨的引进及应用
    1.2 叶螨抗药性研究进展
    1.3 捕食螨的联合应用现状
    1.4 杀螨剂的应用现状
    1.5 常用杀螨剂对捕食螨及叶螨的毒力研究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1.7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捕食螨及叶螨的田间种群动态调查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器材
        2.1.2 供试药剂
        2.1.3 试验方法
        2.1.4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捕食螨及叶螨种类
        2.2.2 捕食螨及叶螨的种群发生动态
        2.2.3 哒螨灵处理对捕食螨及叶螨种群动态的影响
    2.3 讨论
第三章 在田间推荐剂量下杀螨剂对二斑叶螨的毒力效果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药剂
        3.1.2 供试虫源
        3.1.3 供试方法
        3.1.4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杀螨剂对二斑叶螨的致死效果
        3.2.2 杀螨剂作用二斑叶螨后对后代的影响
    3.3 讨论
第四章 杀螨剂对不同捕食螨及不同地区叶螨的毒力测定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1.3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杀螨剂对不同地区二斑叶螨种群的毒力测定
        4.2.2 常用药剂对不同地区山楂叶螨毒力测定
        4.2.3 常用农药对不同捕食螨种群的毒力测定
        4.2.4 杀螨剂对捕食螨及叶螨的毒性选择指数
    4.3 讨论
第五章 巴氏新小绥螨协同杀螨剂对二斑叶螨的控制效果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供试器材
        5.1.2 供试药剂
        5.1.3 供试虫源
        5.1.4 供试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3 讨论
第六章 结论
    6.1 全文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6)蜘蛛毒液多肽抗烟粉虱应用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与选题依据
    1.1 烟粉虱
        1.1.1 烟粉虱概述
        1.1.2 烟粉虱隐存种
        1.1.3 烟粉虱的防控
    1.2 双生病毒
        1.2.1 双生病毒概述
        1.2.2 双生病毒的危害
        1.2.3 烟粉虱对菜豆金黄花叶病毒属病毒的传播
    1.3 蜘蛛毒液
        1.3.1 毒液的成分
        1.3.2 毒性多肽的筛选
        1.3.3 神经毒肽的转运
    1.4 立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1.4.1 立题依据
        1.4.2 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基本材料
        2.1.1 供试昆虫
        2.1.2 供试植物
        2.1.3 供试病毒
    2.2 仪器设备及试剂耗材
        2.2.1 主要商用仪器设备
        2.2.2 其他设备
        2.2.3 实验试剂
        2.2.4 实验耗材
    2.3 基本实验技术与方法
        2.3.1 烟粉虱总DNA的提取
        2.3.2 烟粉虱隐存种鉴定
        2.3.3 DNA琼脂糖凝胶电泳
        2.3.4 分子亚克隆
        2.3.5 蛋白质原核表达及纯化
        2.3.6 SDS-PAGE及考马斯亮蓝染色
        2.3.7 Western blot检测
        2.3.8 蛋白浓度检测
        2.3.9 本研究所用引物
3 神经毒肽的筛选及其对烟粉虱血淋巴毒性的验证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昆虫与植物
        3.1.2 主要试剂和耗材
        3.1.3 神经毒肽的筛选
        3.1.4 表达与纯化
        3.1.5 显微注射
        3.1.6 产卵量测定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神经毒肽的筛选
        3.2.2 神经毒肽的表达及纯化
        3.2.3 显微注射神经毒肽对烟粉虱存活率的影响
        3.2.4 显微注射神经毒肽对烟粉虱产卵量的影响
    3.3 讨论
4 病毒外壳蛋白融合毒肽的经口毒性及转基因植物构建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昆虫与植物
        4.1.2 主要试剂和耗材
        4.1.3 双层膜人工饲喂
        4.1.4 本氏烟瞬时表达
        4.1.5 转基因拟南芥的构建
        4.1.6 植物蛋白的提取
        4.1.7 烟粉虱蛋白的提取
        4.1.8 植物DNA的提取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神经毒肽的人工饲喂
        4.2.2 CP融合毒肽的表达纯化
        4.2.3 饲喂CP融合毒肽对烟粉虱存活率的影响
        4.2.4 病毒外壳蛋白与神经毒肽在本氏烟中的瞬时表达
        4.2.5 转基因拟南芥的构建
    4.3 讨论
5 总讨论
    5.1 全文总结
    5.2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5.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及值得继续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7)高温胁迫对二斑叶螨生物学特性、解毒酶及耐药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二斑叶螨概况
        1.1.1 二斑叶螨生物学特性
        1.1.2 二斑叶螨的发生与危害
    1.2 二斑叶螨防治
        1.2.1 农业防治
        1.2.2 化学防治
        1.2.3 生物防治
    1.3 昆虫或螨的耐药性机制
        1.3.1 羧酸酯酶(Car E)
        1.3.2 多功能氧化酶(MFO)
        1.3.3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
    1.4 高温对昆虫或螨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1.4.1 高温对昆虫和螨存活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1.4.2 高温对昆虫和螨繁殖的影响
    1.5 高温对昆虫和螨解毒酶系的影响
    1.6 高温对昆虫和螨耐药性的影响
    1.7 联苯肼酯简介
第二章 高温胁迫对二斑叶螨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螨源
        2.1.2 供试仪器
        2.1.3 饲养台制作
        2.1.4 高温胁迫处理
        2.1.5 高温胁迫卵对其孵化及后续发育的影响
        2.1.6 高温胁迫幼螨对其存活及后续发育的影响
        2.1.7 高温胁迫雌成螨对其存活及繁殖的影响
    2.2 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分析
        2.3.1 高温胁迫对二斑叶螨卵孵化率的影响
        2.3.2 高温胁迫二斑叶螨卵对其后续发育的影响
        2.3.3 高温胁迫二斑叶螨幼螨对其存活率的影响
        2.3.4 高温胁迫二斑叶螨幼螨对其后续发育的影响
        2.3.5 高温胁迫二斑叶螨雌成螨对其存活的影响
        2.3.6 高温胁迫二斑叶螨雌成螨对其生殖的影响
    2.4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高温胁迫对二斑叶螨解毒酶系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螨源
        3.1.2 供试药剂
        3.1.3 供试仪器
        3.1.4 试验方法
        3.1.4.1 高温胁迫处理
        3.1.4.2 牛血清蛋白标准曲线制作
        3.1.4.3 酶源蛋白制备及含量测定
        3.1.4.4 羧酸酯酶(Car E)比活力测定
        3.1.4.5 多功能氧化酶(MFO)比活力测定
        3.1.4.6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比活力测定
        3.1.4.7 酶动力学常数测定
    3.2 数据处理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牛血清蛋白标准曲线
        3.3.2 α-萘酚标准曲线
        3.3.3 对硝基苯酚曲线
        3.3.4 高温胁迫对二斑叶螨体内三种解毒酶比活力的影响
        3.3.4.1 高温胁迫对羧酸酯酶(Car E)比活力的影响
        3.3.4.2 高温胁迫对多功能氧化酶(MFO)比活力的影响
        3.3.4.3 高温胁迫对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比活力的影响
        3.3.5 高温胁迫对二斑叶螨体内三种解毒酶动力学常数的影响
        3.3.5.1 高温胁迫对解毒酶米氏常数(K_m)的影响
        3.3.5.2 高温胁迫对解毒酶最大反应速率(V_(max))的影响
    3.4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高温胁迫对二斑叶螨耐药性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1.2.1 联苯肼酯对二斑叶螨的毒力测定
        4.1.2.1.1 联苯肼酯对幼螨的毒力测定
        4.1.2.1.2 联苯肼酯对雌成螨的毒力测定
        4.1.2.2 高温胁迫对二斑叶螨耐药性的影响
        4.1.2.2.1 高温胁迫二斑叶螨幼螨对联苯肼酯耐性的影响
        4.1.2.2.2 高温胁迫二斑叶螨雌成螨对联苯肼酯耐性的影响
    4.2 数据处理
    4.3 结果与分析
        4.3.1 联苯肼酯对二斑叶螨的毒力测定
        4.3.2 高温胁迫对二斑叶螨幼螨耐药性的影响
        4.3.3 高温胁迫对二斑叶螨雌成螨耐药性的影响
    4.4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主要结论、创新点及研究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创新点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导师简介

(8)莱芜生姜害虫种类调查与主要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生姜生产概况
        1.1.1 生姜概况
        1.1.2 生姜的营养与药用价值
        1.1.3 生姜的产业发展
    1.2 生姜主要害虫发生规律与为害特点
        1.2.1 生姜害虫发生概况
        1.2.2 玉米螟
        1.2.3 甜菜夜蛾
    1.3 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1.3.1 农业防治
        1.3.2 物理防治
        1.3.3 生物防治
        1.3.3.1 利用天敌防治
        1.3.3.2 性诱剂防治
        1.3.3.3 生物制剂防治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材料
    2.3 主要害虫调查
        2.3.1 地上害虫调查
        2.3.2 地下害虫调查
        2.3.3 天敌调查
    2.4 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2.4.1 试验地点及时间
        2.4.2 试验设计
        2.4.2.1 遮阳网调控技术
        2.4.2.2 频振式杀虫灯防治试验
        2.4.2.3 性诱剂防治试验
        2.4.2.4 生物农药防治试验
    2.5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2.5.1 调查项目与统计
        2.5.2 防治效果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生姜害虫及天敌种类调查结果
        3.1.1 生姜主要害虫种类
        3.1.2 生姜主要天敌种类
    3.2 生姜主要害虫发生动态
    3.3 绿色防控技术研究结果
        3.3.1 遮阳网调控防治结果
        3.3.2 频振式杀虫灯防治结果
        3.3.2.1 诱捕成虫数量及益害比
        3.3.2.2 频振式杀虫灯防治效果
        3.3.3 性诱剂诱捕器防治结果
        3.3.3.1 诱捕成虫数量
        3.3.3.2 性诱剂诱捕器防治效果
        3.3.4 生物农药防治结果
        3.3.4.1 生物农药防治效果
        3.3.4.1.1 生物农药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
        3.3.4.1.2 生物农药对甜菜夜蛾的防治效果
        3.3.5 4种绿色防控方法效果比较
        3.3.5.1 防治效果比较
        3.3.5.2 防治区内天敌数量变化
4 讨论
    4.1 姜田害虫动态
    4.2 绿色防控技术
        4.2.1 高位遮阳网生态调控
        4.2.2 频振式杀虫灯防治
        4.2.3 性诱剂防治
        4.2.4 生物农药防治
    4.3 4种绿色防控技术对姜田天敌的影响
5 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9)田间烟粉虱种群对5种杀虫剂的抗性监测(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昆虫
    1.2 供试杀虫剂
    1.3 毒力测定方法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与结论

(10)烟粉虱对三种寄主植物的选择性及植株挥发物对其选择行为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 昆虫与寄主植物的关系
        1.1 植食性昆虫对寄主植物的选择机制
        1.2 植物对植食性昆虫的防御机制
    2 植物挥发物的研究进展
        2.1 植物挥发物的种类
        2.2 植物挥发物的收集方法
        2.3 植物挥发物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2.4 植物挥发物成分的生物测定
    3 烟粉虱
        3.1 烟粉虱的生物学特性及危害
        3.2 烟粉虱的生物型
        3.3 烟粉虱的综合防治
        3.4 烟粉虱的寄主选择性研究
    4 “推拉(Push-Pull)”策略在害虫综合治理中的应用
        4.1 “推拉(Push-Pull)”策略的工作原理
        4.2 “推拉(Push-Pull)”系统的组成
        4.3 “推拉(Push-Pull)”策略的优缺点
    5 立题依据和目的意义
第2章 烟粉虱对寄主植物的田间趋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虫源
        1.2 供试植物
        1.3 试验方法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烟粉虱的生物型鉴定
        2.2 烟粉虱对田间寄主植物的趋性
    3 结论与讨论
第3章 烟粉虱对三种寄主植物的偏好性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虫源
        1.2 供试植株
        1.3 仪器设备
        1.4 试验方法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烟粉虱对罩笼内寄主植物的选择性试验
        2.2 烟粉虱对不同寄主植物叶片的培养皿选择试验
        2.3 烟粉虱对不同寄主植物的“Y”型嗅觉试验
    3 结论与讨论
第4章 植物挥发物对烟粉虱定向行为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虫源
        1.2 供试植株
        1.3 供验试剂
        1.4 仪器设备
        1.5 试验方法
        1.6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植物不同时期挥发物定性分析
        2.2 植物挥发物的PLS-DA分析
        2.3 植物挥发物标样对Q型烟粉虱定向行为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第5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1 总结
    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烟粉虱的化学防治及抗药性(论文参考文献)

  • [1]烟粉虱细胞色素CYP6EM1基因的克隆及对吡虫啉抗性的作用[J]. 赵倩楠,黄明娇,危学高,杨静,杜田华,殷城,向文胜,杨鑫,张友军. 植物保护, 2021(05)
  • [2]东亚小花蝽对设施蔬菜烟粉虱的防控作用[D]. 任豪辉. 新疆农业大学, 2021
  • [3]蔬菜害虫治理中的农户认知、决策及药剂治理现状与对策[D]. 周雯. 扬州大学, 2021(09)
  • [4]物理防治和植物支持系统用于烟粉虱防治的研究[D]. 李佳倩. 浙江大学, 2021
  • [5]捕食螨与化学农药协同控制苹果害螨的技术研究[D]. 洪影雪.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09)
  • [6]蜘蛛毒液多肽抗烟粉虱应用初探[D]. 杨敬竞. 浙江大学, 2021(01)
  • [7]高温胁迫对二斑叶螨生物学特性、解毒酶及耐药性的影响[D]. 王常清. 甘肃农业大学, 2021(09)
  • [8]莱芜生姜害虫种类调查与主要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研究[D]. 姜文凤.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9]田间烟粉虱种群对5种杀虫剂的抗性监测[J]. 谈星,郑慧新,季尧,谢文,张友军. 中国蔬菜, 2021(05)
  • [10]烟粉虱对三种寄主植物的选择性及植株挥发物对其选择行为的影响[D]. 陈文斌. 扬州大学, 2021(09)

标签:;  ;  ;  ;  

烟粉虱的化学防治及耐药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