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24例的实验检查特点(论文文献综述)
马海兴[1](2021)在《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总结该疾病的特点,提高人们对本病准确的认识,从而减少误诊。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20年6月确诊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60例患儿病例资料,包括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淋巴结病理活检,统计分析本病的临床特点。结果儿童HNL是一种良性疾病,一般为散发,多见于7-14岁患儿,男女比例为1.61:1。所有患儿均出现淋巴结肿大,颈部淋巴结肿大最为常见(76.7%),其中91.7%的患儿出现发热症状,5.0%的患儿出现头痛症状,20.0%的患儿出现皮疹症状,8.3%的患儿出现消化系统症状,21.7%的患儿出现呼吸道系统症状。最常见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是白细胞减少症(80.0%)、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低(83.3%),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51.7%)、血清转移酶升高(21.7%)、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61.7%)、红细胞沉降率升高(85.0%)、C反应蛋白升高(73.3%)及病毒检测阳性(43.3%)。其中10名患者自行缓解,发热和淋巴结病变自行消退。其中有3例(5.0%)随访6个月以上,临床复发;因此,建议进行长期随访。60例患儿中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3.3%)、结缔组织病1例(1.7%)。结论儿童HNL患者早期诊断比较困难,易误诊,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以发热、淋巴结肿大多见,部分可见腹痛、头痛和(或)皮疹,但它的预后普遍乐观。
董飞艳[2](2021)在《11例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2019年至2020年在河北省人民医院经淋巴组织病理活检确诊为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HNL)的11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HNL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组织病理学特点,为临床上对HNL的早期快速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确诊为HNL患儿11例,整理数据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21.0及Excell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1例HNL患儿年龄在6-18岁之间,平均(14.6±3.5)岁。其中男孩7例,女孩4例。于春季发病者2例,夏季2例,秋季4例,冬季3例。11例患儿均有发热,热峰在37.8℃-40℃之间,热型不一。患儿均存在淋巴结肿大,大小在1.0cm×0.5cm至3.0cm×2.0cm之间,单纯颈部淋巴结肿大者3例,颈部淋巴结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者8例(其中1例同时伴腋窝淋巴结肿大,2例伴颌下淋巴结肿大,1例伴锁骨上淋巴结肿大,2例伴全身淋巴结肿大);11例患儿中有9例(81.81%)存在淋巴结轻压痛,3例(27.27%)伴腹痛,2例(18.18%)存在皮疹,头晕、恶心、鼻塞、流涕、肌肉痛、关节痛、心前区疼痛者均各1例,分别占总患儿的9.09%。查体肝脾肿大者1例。实验室检查:11例患儿中7例(63.6%)查外周血白细胞减低,3例(27.27%)粒细胞减少,1例(9.09%)粒细胞缺乏;4例(36.3%)存在轻度到中度贫血;血小板均无减低。1例(9.09%)C-反应蛋白(CRP)升高,2例(18.1%)谷丙转氨酶(ALT)升高,1例(9.09%)谷草转氨酶(AST)升高,6例(54%)乳酸脱氢酶(LDH)及7例(63.6%)腺苷脱氨酶(ADA)升高;2例抗核抗体阳性,1例HLA-B27阳性。10例有详细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资料,10例患儿CD68(+),7例髓过氧化物酶MPO(+),6例CD163(+),10例Ki67散在阳性(分布率约30%~50%)。11例患儿中2例未予治疗,体温逐渐降至正常;8例经抗感染治疗无效之后,其中6例给予激素治疗,体温均在48小时内降至正常,剩余2例轻症患儿未予激素治疗,体温逐渐恢复正常,淋巴结逐渐缩小;1例入院时即给予激素治疗,体温在当天降至正常。3例患儿在随访过程中出现复发,占总患儿的27.27%。结论:1.HNL一年四季均有发病,无明显季节差异,儿童以男性年长儿多见。2.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多部位淋巴结肿痛,尤以颈部淋巴结肿痛多见,直径多在1cm~3cm。3.大部分患儿存在外周血白细胞减少,尤其是粒细胞减少为主,部分有贫血,ALT、AST、LDH、ADA可增高,CRP、血小板大多无异常。4.免疫组化CD68、MPO、CD163阳性有助于HNL的诊断。5.该病具有自限性,儿童可能具有高复发率的特点。抗感染治疗无效,激素可缩短病程。6.部分病例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所以在临床工作中应提高警惕,注意随访。
靳汝辉[3](2020)在《坏死性淋巴结炎中医优化综合诊疗方案的临床对照研究》文中提出背景:坏死性淋巴结炎(HNL)是一种非肿瘤性淋巴结增生性疾病。目前该病病因病机尚不清楚,无不适症状患者具有一定自愈性,可复发,有临床不适症状者,多采用对症处理治疗,而治疗药物种类、剂量、疗程均无统一方案。有关中医药治疗的研究多见于个案报道或经验介绍,缺乏系统性研究,分型繁琐,治疗手段单一,尚缺乏系统规范的中医药综合诊疗方案。前期研究发现,运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案诊治HNL一定程度上能缓解淋巴结肿痛、退烧、升高白细胞,对风热痰毒证患者疗效最佳,热毒壅盛证患者的疗效次之,仍有部分患者疗效欠佳。我们在分期分型的辨证论治体系原则指导下,提出了中医优化综合诊疗方案,该方案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相关作用机制尚有待进一步验证。目的:收集坏死性淋巴结炎(HNL)患者的临床特征性资料,分析其发病特点;探讨中医优化综合诊疗方案对HNL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相关作用机制,为制定HNL的中医诊疗方案和指南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本研究调研HNL患者发病相关的特征性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其发病特点;结合前期研究基础,分析治疗HNL的原中医综合诊疗方案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予以优化,提出在分期分型的辨证论治体系原则指导下更为完善的中医优化综合诊疗方案;根据纳入标准选择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采取原中医综合诊疗方案诊疗)和治疗组(采取中医优化综合诊疗方案诊疗)各93例。疗程14天,治疗前后记录中医证候积分、淋巴结肿胀程度、VAS疼痛评分、体温、伴随症状、异常的实验室指标(WBC、CRP、ESR、ALT、AST、LDH、IP-10、Mig、FasL),治疗后比较两种方案对 HNL 及其各中医证型的疗效,主要观察疾病治愈率、证候疗效、中医证候积分、淋巴结肿胀程度、VAS疼痛评分、体温、临床恢复时间、体温复常时间、疼痛消失时间、肿大淋巴结缩小率、其他伴随症状消失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实验室异常指标复常率。所有数据均由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HNL发病特点:统计来自中国大陆的14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186例HNL患者,发现HNL以青年女性高发,性别比(男:女)为1:3.33,患者呈急性亚急性起病,多数在发病15天内就诊,颈部单侧发病率、复发率和误诊率偏高(分别为72.58%、17.74%和44.09%),合并多脏器损害者少见,肿大淋巴结平均直径(2.64±0.70)cm,VAS疼痛评分平均(3.41±1.97)分,平均体温(37.59±1.00)℃。而伴随症状(淋巴结肿痛或压痛、发热、恶寒、口干口苦口渴、便秘、头身重、心烦、皮疹、面赤、咽痛、咳嗽、鼻塞流涕等)的发生率均高于国外患者,实验室异常指标有WBC下降、CRP、ESR、ALT、AST、LDH、IP-10、Mig、FasL升高。三种中医证型中,以风热痰毒证、热毒壅盛证患者为主,痰瘀互结证患者较少;热毒壅盛证中医证候积分最高、临床症状最严重,风热痰毒证次之,痰瘀互结证症状最轻;痰瘀互结证的病程最长,临床恢复时间最久,为疾病的迁延难愈状态阶段。(2)HNL的中医优化综合诊疗方案:HNL患者早期以风热痰毒证多见,以疏风清热、化痰解毒为治则治法,内治中药汤剂方选银僵汤加减,外治以熏蒸一号方中药熏蒸和加味金芙膏中药硬膏贴敷疗法;中期以热毒壅盛证为主,以清热凉血解毒、消肿散结为治则治法,内治中药汤剂以小柴胡汤合白虎汤加减,外治以熏蒸一号方中药熏蒸和清热消肿糊中药硬膏贴敷疗法;后期多见痰瘀互结证,以健脾化痰、消肿散结为治则治法,内治以小柴胡汤合消瘰丸加减,外治以化痰解凝方中药熏蒸和化痰解凝糊中药硬膏贴敷疗法。(3)疗效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间、风热痰毒证患者间和热毒壅盛证患者间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P>0.05),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均能有效降低中医证候积分(P<0.05)。治愈率、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治愈率、风热痰毒证患者治愈率、热毒壅盛证患者的症状改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整体患者及风热痰毒证患者的症状改善水平、热毒壅盛证患者的治愈率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临床恢复时间及体温复常时间的比较结果显示,风热痰毒证患者临床恢复时间最短、热毒壅盛证次之、痰瘀互结证最长,同时整个治疗组、风热痰毒证患者与热毒壅盛证患者的临床恢复时间及热毒壅盛证患者的体温复常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两组在体温复常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及热毒壅盛证患者的疼痛消失时间等方面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淋巴结肿胀程度、VAS疼痛评分及体温比较结果显示,三者经治疗后基本恢复正常,其中治疗组的淋巴结肿胀程度和VAS疼痛评分方面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降低风热痰毒证患者、热毒壅盛证患者的淋巴结肿胀程度及缓解热毒壅盛证患者疼痛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淋巴结肿胀缩小率均为100%,均无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治疗组患者(尤其是热毒壅盛证患者)的伴随症状消失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室检测中:治疗组患者的WBC、炎症指标(CRP、ESR)、转氨酶指标(AST、ALT)等异常指标复常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能有效恢复LDH、IP-10、Mig、FasL等异常指标,但两组的复常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中医优化综合诊疗方案具有升高WBC、改善炎症反应、恢复肝损伤、调节免疫等作用。治疗期间186例患者血、尿、粪常规及肝肾功能的检测较入组前均未发生明显异常,无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本次研究发现,中国大陆HNL患者的临床不适症状较国外患者发生率高;在分期分型辨证论治体系原则指导下的中医优化综合诊疗方案治疗HNL患者有显着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该方案尤其在提高临床治愈率、缩短临床恢复时间、热毒壅盛证的体温复常时间、缩小肿大淋巴结、缓解疼痛、伴随症状消失率及恢复肝损害指标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能发挥治疗作用可能与其能改善炎症反应、调节免疫以达到调控组织细胞凋亡的机制有关。
刘梅,潘修成[4](2018)在《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38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病理组织学检查明确诊断为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的病例,分析其临床资料、病理特征、随访疗效,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抗细菌治疗效果差,激素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未复发的病例中有73%的患者是使用激素的,而在复发的病例中有78%的患者是没有用激素的。结论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是发热伴淋巴结肿大的原因之一,易误诊,确诊依赖于淋巴结的病理组织学检查,激素规律治疗,效果好,不易复发。激素的疗程和剂量不足是部分患者复发的原因。
程小龙,蔡青,赵东宝,胡珍丽,吉连梅,韩一平[5](2017)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合并嗜血细胞综合征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文中指出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病因及发病机制未明,以顽固性发热、区域性淋巴结肿大伴或不伴压痛和一过性白细胞计数减少为特征。该病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均无特异性,且相对少见,临床极易误诊为淋巴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确诊主要根据组织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本文报道1例患者表现为持续高热、颈部淋巴结肿大伴压痛、消瘦患者,抗生素治疗无效,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成像(PET-CT)检查示全身多发淋巴结肿大,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高达20.4,高度怀疑恶性淋巴瘤。该患者经颈部淋巴结活检证实为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且骨髓细胞学检查提示嗜血细胞增多骨髓象,最终诊断为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合并嗜血细胞综合征。
李春年,吴小军[6](2017)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是一种非特异性、非肿瘤性、自限性疾病。其发病率低,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临床常表现为亚洲年轻女性不明原因发热,伴浅表淋巴结肿大及一过性白细胞减少,容易误诊。HNL诊断主要依靠淋巴结活检,病理改变以凝固性坏死及组织细胞增生为主,但由于其病理组织学多样性,仍存在误诊风险,故需要与多种疾病相鉴别。常规抗感染及抗结核治疗效果差,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较好,大多数预后佳。然而,部分患者可进展为系统性红斑狼疮,两者之间的联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黄子慧,张国英,洪练青,钮晓红,靳汝辉[7](2017)在《坏死性淋巴结炎与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单核因子、FasL》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3型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的临床表现,探讨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单核因子、Fas L在3型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HNL患者根据病理组织学分成增生(PT)、坏死(NT)和黄色瘤型(XT)3组,观察其临床表现,记录中医证候积分;抽取健康对照组和3组HNL患者外周血,用ELISA法检测血清IP-10、Mig、Fas L的含量。结果:PT、NT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明显高于XT患者,前两组与后者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血清IP-10、Mig、Fas L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PT、NT2型血清IP-10、Mig、Fas L明显高于XT型,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IP-10、Mig、Fas L与淋巴结肿痛、体征呈正相关。结论:3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存在差异;IP-10、Mig、Fas L可能参与了坏死性淋巴结炎发病过程,并与临床症状有相关性。
杜平功,曲伟栋,赵丽娟,于晓红[8](2013)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特点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总结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具有诊断意义的临床特点,提高该病临床诊断的准确率,减少误诊。方法:对经病理证实为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总结出该疾病的临床特点。结果:19例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均有颈部淋巴结肿大,均经激素治疗后有效。15例临床有发热症状、血沉增快,13例白细胞减少。结论:不明原因的颈部淋巴结肿大、发热,但抗生素无效,激素治疗好转,伴有白细胞减少、血沉加快,可作为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诊断的主要参考依据,能够提高该病临床诊断的准确率。
梁伟[9](2011)在《瘿瘤、瘰疬的病机理论与临床辨治思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查阅古今文献,梳理并分析历代医家对瘿瘤、瘰疬的认识,理清瘿瘤、瘰疬的病名、病机演化规律和治法方药的相关论述,为中医临床诊治用药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方法:笔者从中医经典理论入手,采用文献追溯的方法,整理历代医家医着的相关论述,阐释瘿瘤、瘰疬的源流。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先进设备,以中国期刊网、维谱全文期刊数据库为主要检索源。并从中西医学理论的角度,探讨瘿瘤、瘰疬的病位、病机演化规律及其治法方药;总结导师王雪华教授的临床经验,附典型病例七则(包括结节病3例,坏死性淋巴结炎,甲状腺囊肿,亚急性甲状腺炎,结节病与甲状腺肿合病者各1例),为瘿瘤、瘰疬的临床辨治思路提供依据。结果:1、较系统地梳理和总结了中西医学对瘿瘤、瘰疬的研究进展。2、对瘿瘤、瘰疬的病因、病位、病性、易患人群进行了辨析,重点探究了其病机理论。3、列举典型病例七则,总结导师王雪华教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4、提炼出“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各随证治之”的治则和创新治法及用药特色。结论:1、提出瘿瘤、瘰疬的病因有五,但以情志所伤,肝郁气滞为主因。甲状腺病多以女性为患;淋巴结病可见于各年龄段人群;指出10种临床常见病症作以鉴别。2、重温《内经》、《金匮》有关论述,探讨瘿瘤、瘰疬的病机理论。提出湿、浊、痰、瘀是病理产物,又是其致病因素。而湿浊聚积、痰瘀凝滞是瘿瘤、瘰疬病机演变过程中的主要环节。3、总结导师王雪华教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列举代表性的典型病例七则,取西医学之病名,中医学之辨证,依据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报告单为佐证。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疑难病、难治病开拓思路。4、诊治瘿瘤、瘰疬病当遵(1)首审气滞、痰瘀有无主次;(2)治宜疏肝理气为先;(3)治痰注意兼治火。导师王雪华教授在其治疗过程中,始终贯穿以理气化痰、软坚散结为基本治法。5、创建养阴润肺法、健脾芳化法。对其重用生牡蛎,加用炙黄药子配当归,汤剂伍用西黄丸,以及松针水、炙甲珠粉的临床应用作出客观评价。
杨映红,郑宇辉,黄建平,杨涛,陈华[10](2011)在《临床酷似淋巴瘤的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65例临床病理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临床上酷似淋巴瘤的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和EBER原位杂交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HNL淋巴结活检标本的HE切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病灶内细胞的免疫表型和EBER原位杂交检测。结果:本组男性31例(47.7%)、女性34例(52.3%),男女比例为1:1.1;年龄20岁以下18例(27.7%)、20岁以上26例(40.0%)、30岁以上13例(20.0%),20~30岁之间病例较多。病程为30d的病例最多,有15例(23.1%)、其次为7d 7例(10.8%)。发热20例(30.8%)、无发热45例(69-2%)。淋巴结最大直径1.5~3.0 cm48例(73.9%)。镜检淋巴结结构完整56例(86.2%)、部分完整7例(10.8%)、结构完全破坏者2例(3.1%)。淋巴结单个大的坏死灶1例(1.5%)、多灶性坏死灶62例(95.4%)、出现坏死灶融合呈大片坏死者33例(50.8%)。淋巴结中组织病理学三个阶段特点:增殖期、坏死期和黄色瘤期,三种不同病理特征,可同时出现在同一淋巴结中。淋巴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大量CD68阳性细胞。EBER指标,阳性14例(21.5%)、阴性51例(78.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发热、EBER与各指标间的关系P>0.05,无统计学意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淋巴结结构与坏死期细胞百分比之间存在关联,回归方程:Y=0.012+0.008X,其中Y为结构,X为坏死期细胞百分比。说明坏死期细胞百分比越多,结构完整性越低,结构越不完整。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皮质多灶性坏死与其余各指标之间的关系,P>0.05,无统计学意义。同样,皮质融合性坏死与其余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P>0.05),病理组织学各阶段变化经统计学处理结果:增殖期、坏死期细胞百分比与皮质融合坏死灶、坏死边缘灶转化淋巴细胞之间都存在关联。黄色瘤期百分比与皮质坏死灶、年龄之间存在关联。结论:HNL诊断性条件,即所谓三个组织学特点,必须与淋巴瘤、结核相鉴别。
二、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24例的实验检查特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24例的实验检查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个人简介 |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
(2)11例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坏死性淋巴结炎中医优化综合诊疗方案的临床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现代医学部分 |
1.1 淋巴结及淋巴结炎概述 |
1.2 坏死性淋巴结炎的定义 |
1.3 HNL的流行病学 |
1.4 HNL的病因 |
1.5 HNL的发病机制 |
1.6 HNL诊断 |
1.7 HNL鉴别诊断 |
1.8 HNL治疗 |
1.9 预后 |
2. 祖国医学部分 |
2.1 中医对HNL的认识 |
2.2 HNL的中医药治疗 |
2.3 中医综合诊疗方案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诊断标准 |
1.2 病例一般资料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诊疗方案 |
2.2 治疗方法及治疗用药 |
2.3 观察疗程 |
2.4 观察指标及方法 |
2.5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一般情况 |
3.2 疗效指标比较 |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
1. 建立中医优化综合诊疗方案的依据 |
2. 病因病机认识 |
2.1 病性属实,正邪相争 |
2.2 病位三焦,邪犯少阳 |
2.3 早期轻症,风热毒侵 |
2.4 中期重症,热毒壅盛 |
2.5 后期缠绵,痰瘀互结 |
3. 中医优化综合诊疗方案的治法讨论 |
3.1 中药汤剂 |
3.2 外治疗法 |
4. 临床特征资料分析 |
5. 疗效分析 |
5.1 疾病、证候疗效分析 |
5.2 临床恢复时间、体温复常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分析 |
5.3 淋巴结肿胀程度、VAS疼痛评分及体温分析 |
5.4 肿大淋巴结缩小率、其他伴随症状消失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 |
5.5 实验室异常指标复常率分析 |
5.6 安全性分析 |
6. 中医优化综合诊疗方案的优势 |
6.1 中医辨证更精确 |
6.2 辨证体系更合理 |
6.3 疗效更佳 |
7. 中医优化综合诊疗方案治疗HNL的作用机制探讨 |
第四部分 结语 |
1. 结论 |
1.1 HNL临床发病特点 |
1.2 中医证候特点 |
1.3 分期分型辨证体系指导下的中医优化综合诊疗方案 |
1.4 中医优化综合诊疗方案较原中医综合诊疗方案具有以下特点 |
2. 本研究创新之处 |
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缩略语英汉对照表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1.1. 学术论文 |
1.2. 发明专利 |
1.3. 着作 |
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4)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38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实验方法 |
2 结果 |
2.1 就诊科室 |
2.2 临床表现 |
2.3 其他症状与体征 |
2.4 实验室检查 |
2.4.1 KFD的炎性指标 |
2.4.2 病毒学指标 |
2.4.3 自身免疫指标 |
2.4.4 细菌学检查 |
2.4.5 骨髓细胞学检查 |
2.4.6 淋巴结病理检查 |
2.5 治疗和随访 |
2.5.1 治疗 |
2.5.2 随访 |
3 讨论 |
3.1 KF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
3.2由于本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临床表现复杂, 可以具有很多恶性疾病特征, 如淋巴瘤等, 误诊率高, 确诊需依靠淋巴结病理活检。 |
3.3 KFD诊断金标准为病理组织学检查[6]。 |
3.4 KFD为自限性疾病。 |
(5)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合并嗜血细胞综合征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简介 |
2 讨论 |
2.1 病因及发病机制 |
2.2 临床表现 |
2.3 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 |
2.4 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
2.5 鉴别诊断 |
2.6治疗 |
2.7 预后 |
(6)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及发病机制 |
2 临床特征及辅助检查 |
3 诊断 |
4 鉴别诊断 |
4.1 恶性淋巴瘤 |
4.2 SLE |
4.3 TL |
5 治疗及预后 |
6 小结 |
(7)坏死性淋巴结炎与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单核因子、FasL(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2 检测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8)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确诊方法和治疗 |
2 结果 |
3 讨论 |
(9)瘿瘤、瘰疬的病机理论与临床辨治思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文献研究 |
祖国医学对瘿瘤、瘰疬的认知 |
1. 瘿瘤、瘰疬的病名溯源 |
1.1 关于瘿瘤的病名 |
1.2 关于瘰疬的病名 |
2. 瘿瘤、瘰疬的病因病机 |
2.1 关于瘿瘤的认识 |
2.2 关于瘰疬的认识 |
3. 中医对瘿瘤、瘰疬治疗的认识 |
3.1 瘿瘤的治疗 |
3.2 瘰疬的治疗 |
现代医学对瘿瘤、瘰疬的研究概况 |
1. 现代医学对结节病的认识 |
1.1 病因病理的认识 |
1.2 结节病的临床表现 |
1.3 结节病的治疗 |
2. 现代医学对甲状腺类疾病的认识 |
2.1 亚急性甲状腺炎 |
2.2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桥本氏甲状腺炎) |
3. 现代医学对淋巴结类疾病的认识 |
3.1 坏死性淋巴结炎的病因病理 |
3.2 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 |
3.3 坏死性淋巴结炎的治疗 |
理论研究 |
1. 瘿瘤、瘰疬的临床诊断 |
1.1 病位及临床特征,古今认识一致 |
1.2 病名与分类多样,贴近临床实际 |
1.3 以甲状腺肿大(甲状腺腺瘤)为例,确定诊断标准 |
2. 瘿瘤、瘰疬的病因病机 |
2.1 病因 |
2.2 病机 |
3. 瘿瘤、瘰疬的论治法则 |
3.1 首审气滞、痰瘀有无主次 |
3.2 治以疏肝理气为先 |
3.3 治痰注意兼治火 |
4. 瘿瘤、瘰疬常用治法与方物 |
4.1 理气化痰法 |
4.2 化痰软坚法 |
4.3 清肝化痰法 |
4.4 健脾化痰法 |
4.5 破瘀化痰法 |
4.6 养阴化痰法 |
4.7 温阳化痰法 |
临床辨治思路研究——典型病例举隅 |
1. 瘰疬 |
1.1 结节病案 |
1.2 坏死性淋巴结病案 |
2. 瘿瘤 |
2.1 甲状腺囊肿病案 |
2.2 亚急性甲状腺炎病案 |
3. 瘿瘤、瘰疬并病 |
讨论 |
1. 瘿瘤、瘰疬的病变部位与肝郁 |
1.1 丹溪论六郁 |
1.2 瘿瘤、瘰疬的病变部位与肝胆经循行路线相吻合 |
2. 探讨瘿瘤、瘰疬的病机理论 |
2.1 湿、浊、痰、瘀为病理产物,是瘿瘤、瘰疬的致病因素 |
2.2 湿浊聚积、瘀瘀凝滞是瘿瘤、瘰疬病机演变过程中的主要环节 |
3. 导师王雪华教授诊治瘿瘤、瘰疬的经验 |
3.1 体现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原则 |
3.2 体现"各随证治之"的原则 |
3.3 大胆探索难治性疾病的中医辨证思路 |
3.4 治法用药特色鲜明 |
结论 |
创新之处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图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个人简历 |
四、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24例的实验检查特点(论文参考文献)
- [1]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D]. 马海兴. 宁夏医科大学, 2021
- [2]11例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分析[D]. 董飞艳. 河北医科大学, 2021
- [3]坏死性淋巴结炎中医优化综合诊疗方案的临床对照研究[D]. 靳汝辉.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4]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38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J]. 刘梅,潘修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A4)
- [5]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合并嗜血细胞综合征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J]. 程小龙,蔡青,赵东宝,胡珍丽,吉连梅,韩一平. 中国全科医学, 2017(35)
- [6]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研究进展[J]. 李春年,吴小军. 医学综述, 2017(22)
- [7]坏死性淋巴结炎与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单核因子、FasL[J]. 黄子慧,张国英,洪练青,钮晓红,靳汝辉.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7(09)
- [8]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特点分析[J]. 杜平功,曲伟栋,赵丽娟,于晓红.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3(04)
- [9]瘿瘤、瘰疬的病机理论与临床辨治思路研究[D]. 梁伟.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1(02)
- [10]临床酷似淋巴瘤的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65例临床病理分析[J]. 杨映红,郑宇辉,黄建平,杨涛,陈华. 中国肿瘤临床, 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