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灰混凝土桩防止桥台前移的设计计算(论文文献综述)
陈晓杰[1](2018)在《多年冻土区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及治理措施研究》文中指出作为路桥结合的关键,路桥过渡段的稳定性和强度直接影响到整个路线的平稳性和通畅性。由于多年冻工具有明显的热敏感性和施工过程中对多年冻土的扰动,多年冻土区路桥过渡段的差异沉降比普通地区复杂得多。随着青藏铁路运营年限的增加,道路桥梁过渡段差异沉降问题日益突出。因此,迫切需要研究多年冻土地区路桥过渡段的温度场和变形场。本文以多年冻土区路桥过渡段为研究对象,运用数值模拟的计算方法,获得了冻土区过渡段横纵断面温度和变形的变化规律,分析路桥过渡段不均匀沉降变形机理,结合目前冻土区过渡段差异沉降的措施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的改进措施并进行数值模拟,与改进前的温度和变形做对比,验证新措施的合理性。论文的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通过对冻土区路桥过渡段病害调查资料分析,分别总结了过渡段整体的病害的种类和产生原因以及过渡段中路基和桥台变形的分类和影响其变形的主要因素;(2)利用ABAQUS软件对路桥过渡段温度场和变形场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了路桥过渡段温度和变形的变化特征,可以得出在过渡段纵断面完工20年内高温区分布在桥台表面和路基下部浅层区,横断面中高温区主要分布在路基边坡和顶面的交界处;另外分析了变形场的分布规律,得出在过渡段路基处沉降值要大于其他位置;(3)对当前对于改善冻土区路桥过渡段不均匀沉降所采取的措施进行分析并指出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在过渡段做地基处理,也就是在建设时在过渡段底部布桩的措施来解决差异沉降;(4)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路桥过渡段温度场和变形场的改进措施进行验证,并与改进前的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施加布桩措施对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有很好的控制效果,可以防止过渡段产生严重的变形。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今后多年冻土区路桥过渡段的设计提供参考。
朱晓颖,朱少军[2](2015)在《二灰混凝土桩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二灰混凝土桩有石灰、粉煤灰、水泥、砂石、水拌和形成的低强度混凝土桩,其强度介于水泥土桩和普通混凝土桩之间。采用振动沉管灌注法形成,施工方便,成桩质量易于保证,比较适用于公路路基处理和桥头段地基处理的复合地基施工。本文就其施工技术特点和施工工艺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指导施工应用。
曾洪漾[3](2014)在《软土地基上桥台的病害分析》文中指出对于桥梁工程建设施工而言,出现软土地基带来的危害作用是十分广泛的。若施工单位不能及时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将直接影响地基的稳定性,严重时会因为构造物沉降过大或不均匀沉降而导致桥梁遭到巨大的破坏,严重影响了桥梁的正常使用性能。基于此,本文对桥梁软土地基的一些处理技术进行探讨。
佘志通[4](2013)在《软基上桩承加筋路基与桩基桥台的承载机理》文中认为桥台后桩承加筋路基作为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比较新颖的软基处理方法,已在一些工程项目中取得成功。该方法有效的将水平向增强体和竖直向增强体进行综合利用,不仅能够提高地基承载力,同时可以有效的减小路堤的沉降、桥台的前移以及路桥过渡段的沉降差。由于其工作机理复杂,路堤—地基—桥台桩基的整体共同相互作用机理还缺少研究。针对软基上桥头区域存在的病害以及目前桩基桥台施工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利用有限元ABAQUS软件对软基上桩承加筋路基与桩基桥台的承载机理进行研究,为桥台后桩承加筋路基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总结分析桥头区域常出现的病害,并系统研究了病害产生的原因;2、针对目前桥台区域存在的病害,总结和研究了病害的主要防治措施、路桥过渡段沉降控制差异及桥台前移的控制标准;3、运用ABAQUS有限元程序建立了桩承加筋路基和桩基桥台模型,系统地研究了桩基桥台-路基-地基的相互作用性状,包括桥台桩基水平位移、桥头路面沉降、桥台桩弯矩等的变化规律等,并对深厚软土地基进行超孔压和固结分析;4、同时对桥台后桩承加筋路基若干影响参数进行分析,并提出厂若干针对桥台后深厚软土地基处理的施工建议;5、针对深厚软基上桥台—路堤-地基整体进行稳定性分析,包括潜在滑动面、剪切带等;
胥根伟,谷志民[5](2010)在《软土地基上桥台的病害分析与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笔者根据多年施工经验和现场调查,分析软土地基上桥台发生病害的原因,提出了桥台从设计上、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预防措施。
朱世春,王白石[6](2010)在《软土地基上桥台的病害分析与对策》文中认为笔者根据多年施工经验和现场调查,分析软土地基上桥台发生病害的原因,并提出了桥台设计、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和预防措施。
严莉华[7](2010)在《高寒冻土地区桥梁病害机理及处理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严寒多变,分布在此的多年高寒冻土具有特殊性与复杂性,冻土地表活动层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融化和冻结,地表以下为常年处于冻结状态的冻土层。在这样的地质条件下修筑公路或铁路,使原有的地表热平衡条件及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随至而来的即是冻胀、融沉、裂缝等桥梁构筑物常见病害的产生。施工过程中,施工机械和混凝土浇筑引起的热量大量传入地基,引起地基冻土融化下沉,造成墩台基础产生沉降,桥梁上部结构发生变形;当地基多年冻土含冰量大,且多年冻土温度较高,这种现象更为明显;在运营阶段,由于车辆荷载的频繁作用,改变了桥梁区域地表的热平衡条件,使得地基的多年冻土产生冻胀、融沉等现象,甚至导致桥梁结构开裂。这些因素造成桥梁构造物处于不稳定状态,在一定负载作用下,尤其是随着近些年西部经济的飞速发展,道路运输量日增,冻土地区道路超负荷使用,造成桥梁损坏,直接影响到桥梁的通行荷载、安全性能及使用寿命。基于上述问题,论文以2007年青海省危桥危涵调查报告、青藏公路桥梁状况及G214线多年冻土地区桥梁病害类型调查为切入点,总结归纳出高寒冻土地区桥梁的常见问题,主要进行了以下方面的研究工作:(1)对青海省内处于高寒区公路现状病害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统计、分析;(2)深入研究了高寒冻土地区桥梁病害的成因、病害机理及危害性等;(3)系统的归纳、总结了高原冻土地区切实可行的桥梁病害预防对策和现状病害治理方法。
史悦,王铁军[8](2009)在《浅谈软土地基的危害及有效预防措施》文中研究指明简单介绍软土地基上桥台发生病害的原因,提出了桥台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和预防措施。
聂如松[9](2009)在《软土地基桩基础桥台工作机理与设计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桥台是连接路基与桥梁的重要过渡结构物,作为桥梁和路基的边界,桥台及其基础受力复杂,影响因素很多。软土地区的桥台,通常采用桩基础,除了要承受上部荷载和台背土压力以外,还要承担台后路基填土使软弱土层下沉产生的负摩擦力和软土侧移产生的附加水平力。而目前,路堤-桥台-桩基与地基共同作用机理还缺少研究,双线铁路路基在桥台地基处产生的附加应力、桥台桩基负摩擦力、软土侧移产生的附加水平力现行规范中没有具体的计算方法。本文以两个铁道部项目为依托,针对深厚软土地区既有铁路和高速公路桥台广泛存在的病害以及目前桩基桥台设计和施工方面存在的问题,运用现场测试、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对路堤.桥台.桩基与地基共同作用机理进行研究,并提出了既可以考虑负摩擦力,又能分析桩基承受附加水平力的设计方法。主要研究工作与成果如下:(1)通过大量现场测试成果,获得了台后地表沉降、地基侧向位移和地基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台后路基填土过程中桥台桩基负摩擦力、桩身弯矩的变化规律;取得了在台后路基填土过程中桥台沉降规律;得到了台背土压力以及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基于大型有限元程序,建立了桩基桥台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台后路基填土过程中桥台沉降、桩身弯矩、桩顶水平位移和桩身最大弯矩与填土荷载之间的关系、路基与其下的地基之间剪应力的分布规律、承台底面与地基之间的剪应力分布规律、台背土压力以及桩间土拱和台后路基土拱效应,并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3)通过对桩.土间竖向相对位移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桩为主动体时,桩-土间的摩阻力和土为主动体时桩-土间的摩擦力是不同的。将现实中可能存在的情况概括为6种不同的模式,分别对其进行了探讨。(4)对桩顶水平承载的主动桩和软土水平侧移下的被动桩桩-土作用机理进行对比分析,主要探讨了桩侧水平压力和桩周土体水平抗力的分布和大小。结果表明,被动桩主动侧水平压力要大于主动桩中土体的水平抗力,而主动桩的水平抗力、被动桩主动侧水平压力及被动桩侧压力差随荷载的增大沿桩直径呈近似三角形、近似梯形和马鞍型三种不同型式。(5)根据Boussinesq解和叠加原理,推导了路基荷载作用下桥台区域地基竖向附加应力的计算公式。在塑性变形理论的基础上,考虑了桩侧表面的粗糙程度,推导了土体水平移动下桩侧附加水平力公式,并与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公式的正确性。(6)提出了既可以考虑负摩擦力,又可以分析软土地基对桩产生附加水平力的桥台桩基设计方法,编制了计算程序,运用该设计方法进行了桥台桩基设计。(7)对国家重点工程京沪高速铁路昆山试验段两座桥台和新建温福铁路对务山特大桥温州台、鳌江特大桥福州台、飞云江特大桥福州台三座桥台进行现场测试研究,重点分析了对务山特大桥温州台的监测结果,提出了在钻孔灌注桩侧埋入土压力盒的“人工牵引顶入法”,成功地测试了桩侧附加水平土压力。结果表明,桩侧附加水平土压力随深度呈抛物线分布。在台后路基填筑完毕时,整个软土层在桩身上产生了负摩擦力,桩身发生了挠曲,桥台水平前移了22mm,桥台前排斜钢管桩不仅承担了上部结构传递下来的自重荷载,还承受了台后路基水平推力,其轴力比钻孔灌注桩还要大。
万李昌[10](2009)在《刍议软土地基上桥台的病害分析与对策》文中研究指明笔者根据多年施工经验和现场调查,分析软土地基上桥台发生病害的原因,提出了桥台从设计上、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预防措施。
二、二灰混凝土桩防止桥台前移的设计计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二灰混凝土桩防止桥台前移的设计计算(论文提纲范文)
(1)多年冻土区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及治理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本课题研究领域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1 多年冻土路基研究现状 |
1.2.2 非冻土地区路桥过渡段研究现状 |
1.2.3 多年冻土区路桥过渡段变形研究现状 |
1.2.4 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研究现状 |
1.3 本课题拟研究的内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案 |
2 多年冻土区路桥过渡段路基变形及桥台变形分析 |
2.1 多年冻土区路桥过渡段沉降变形分析 |
2.1.1 多年冻土区路桥过渡段沉降变形的基本规律 |
2.1.2 多年冻土区路桥过渡段沉降的影响因素分析 |
2.2 多年冻土区路桥过渡段路基变形分析 |
2.2.1 多年冻土区路桥过渡段路基病害调查分析 |
2.2.2 影响多年冻土路基变形的因素 |
2.3 多年冻土区路桥过渡段桥台变形分析 |
2.3.1 冻土区桥梁上部结构主要病害及成因分析 |
2.3.2 下部结构主要病害及成因分析 |
2.4 小结 |
3 多年冻土区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数值模拟 |
3.1 路桥过渡段温度场基本理论及控制方程 |
3.1.1 温度场基本理论 |
3.1.2 温度场控制微分方程 |
3.1.3 变形场应力应变方程 |
3.2 路桥过渡段计算模型的建立 |
3.2.1 基本假定 |
3.2.2 计算区域的确定 |
3.2.3 网格的划分 |
3.2.4 模型参数的确定 |
3.2.5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的确定 |
3.3 数值结果分析 |
3.3.1 路桥过渡段纵断面温度场分析 |
3.3.2 路桥过渡段横断面温度场分析 |
3.3.3 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分析 |
3.4 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机理分析 |
3.5 小结 |
4 多年冻土区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控制技术研究 |
4.1 多年冻土区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控制措施及优缺点分析 |
4.2 治理措施的思路 |
4.2.1 防排水措施 |
4.2.2 保护冻土措施 |
4.2.3 道砟层处理措施 |
4.3 新的病害处理措施 |
4.4 多年冻土区新型路桥过渡段变形场模型建立 |
4.5 新模型材料热物理参数的确定 |
4.6 计算结果分析 |
4.6.1 改进后路桥过渡段温度场分析 |
4.6.2 改进后路桥过渡段变形场分析 |
4.7 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2)二灰混凝土桩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技术特点 |
2 工艺原理 |
3 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
3.1 施工准备 |
3.2 操作要点 |
3.2.1 二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
3.2.2 施工顺序 |
4 材料与设备 |
4.1 材料 |
4.1.1 水泥 |
4.1.2 粉煤灰 |
4.1.3 石灰 |
4.1.4 石子、砂和水 |
4.2 设备 |
5 质量控制 |
5.1 质量控制措施 |
5.1.1 加强施工监测 |
5.2 质量检验 |
5.2.1 桩身质量检验 |
5.2.2 桩间土检验 |
5.2.3 复合地基质量检测 |
5.3 质量记录 |
6 结束语 |
(3)软土地基上桥台的病害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软土地基上桥台的病害分析 |
1.1 桥台的下沉现象 |
1.2 桥台前移现象 |
2 桥台病害的预防措施 |
2.1 要防止桥台发生下沉现象, 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
2.2 根据上述桥台前移原因分析, 防止桥台前移的方法有 |
3 软土地基上桥台的设计方法 |
4 软土地基上桥台的施工方法 |
5 结束语 |
(4)软基上桩承加筋路基与桩基桥台的承载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桥台区域病害分析 |
1.2.1 桥头跳车病害分析 |
1.2.2 桥台桩基负摩擦力病害分析 |
1.2.3 软土水平侧移引起的桩基病害分析 |
1.3 软基上桥台桩基研究现状 |
1.3.1 现场测试 |
1.3.2 室内试验 |
1.3.3 数值模拟 |
1.4 桥台后软土复合地基固结研究现状 |
1.5 桥台、路堤与地基整体稳定性研究现状 |
1.6 本文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二章 桥头区域的性状研究和病害主要防治措施与控制标准 |
2.1 引言 |
2.2 桥台后桩承加筋路基体系及性状研究 |
2.2.1 桩承加筋路基体系 |
2.2.2 加筋垫层—土相互作用性状研究 |
2.2.3 褥垫层性状研究 |
2.2.4 桩—土相互作用性状研究 |
2.3 桥台区域病害的主要防治措施 |
2.3.1 桥头搭板 |
2.3.2 地基处理 |
2.3.3 压密注浆 |
2.3.4 轻质回填材料的应用 |
2.3.5 土工合成材料的应用 |
2.4 路桥过渡段沉降差异与桥台前移控制标准 |
2.4.1 路桥过渡段沉降差异控制标准 |
2.4.2 桥台前移控制标准及判据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桩基桥台-路堤-地基相互作用数值模拟 |
3.0 前言 |
3.1 ABAQUS有限元简介及在岩土工程中的适用性 |
3.1.1 ABAQUS有限元简介 |
3.1.2 ABAQUS在岩土工程中的适用性 |
3.2 ABAQUS/STANDARD中与固结计算相关的基本概念 |
3.2.1 孔隙介质中的流体流动 |
3.2.2 固结计算中的孔压 |
3.3 桩基桥台-路堤-地基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3.3.1 模型建立 |
3.3.2 参数选取 |
3.3.3 接触面设置 |
3.3.4 模型计算分析步 |
3.4 模型计算结果分析 |
3.4.1 地应力平衡 |
3.4.2 地基和路基沉降分析 |
3.4.3 桥台沉降和水平前移分析 |
3.4.4 路桥沉降差异分析 |
3.4.5 桥台后深厚软土侧移分析 |
3.4.6 桥台桩水平位移和弯矩分析 |
3.4.7 软基不同处理方式结果比较 |
3.4.8 超孔压分析 |
3.4.9 地基沉降固结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桥台后桩承加筋路堤影响因素分析及若干施工建议 |
4.1 引言 |
4.2 搅拌桩弹性模量的影响 |
4.2.1 对桥台前移和沉降的影响 |
4.2.2 对地基沉降的影响 |
4.2.3 对桥台桩基水平位移的影响 |
4.2.4 对桥台桩弯矩的影响 |
4.3 搅拌桩间距的影响 |
4.3.1 对桥台前移和沉降的影响 |
4.3.2 对地基沉降的影响 |
4.3.3 对桥台桩水平位移的影响 |
4.3.4 对桥台桩弯矩的影响 |
4.4 土工格栅弹性模量的影响 |
4.4.1 对桥台前移和沉降的影响 |
4.4.2 对地基沉降的影响 |
4.4.3 对桥台桩水平位移的影响 |
4.4.4 对桥台桩弯矩的影响 |
4.5 路堤填料重度的影响 |
4.5.1 对桥台前移和沉降的影响 |
4.5.2 对地基沉降的影响 |
4.5.3 对桥台桩水平位移的影响 |
4.5.4 对桥台桩弯矩的影响 |
4.6 路堤填料堆载速率的影响, |
4.6.1 对桥台前移和沉降的影响 |
4.6.2 对地基沉降的影响 |
4.6.3 对桥台桩基水平位移的影响 |
4.6.4 对桥台桩弯矩的影响 |
4.7 软土层厚度的影响 |
4.7.1 对桥台前移和沉降的影响 |
4.7.2 桥头地基沉降的影响 |
4.7.3 桥台桩基水平位移的影响 |
4.7.4 桥台桩弯矩的影响 |
4.8 施工建议 |
4.9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桩基桥台-路堤-地基整体稳定性分析 |
5.1 引言 |
5.2 分析模型的建立 |
5.2.1 参数选取 |
5.2.2 模型网格 |
5.2.3 计算分析步 |
5.3 计算结果分析 |
5.3.1 软基未处理时稳定性分析 |
5.3.2 搅拌桩处理后稳定性分析 |
5.3.3 桩承加筋处理后稳定性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主要结论 |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软土地基上桥台的病害分析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软土地基上桥台的病害分析 |
2.1 桥台的下沉现象 |
2.2 桥台前移现象 |
3 桥台病害的预防措施 |
3.1 防止桥台发生下沉现象要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
3.1.1 合理选用桥台型式和基础型式 |
3.1.2 人工加固地基 |
3.2 根据上述桥台前移原因分析, 防止桥台前移的方法 |
4 软土地基上桥台的设计方法 |
5 软土地基上桥台的施工方法 |
5.1 合理安排施工顺序 |
5.2 先安装上部板梁, 后进行台背填土 |
5.3 缓慢填土 |
5.4 预压、超载预压 |
6 结束语 |
(7)高寒冻土地区桥梁病害机理及处理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目的 |
1.2 国内外冻土工程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冻土的工程特性 |
2.1 冻土的概念及多年冻土的分类 |
2.1.1 冻土的概念 |
2.1.2 多年冻土的分类 |
2.2 冻胀特性 |
2.2.1 冻胀的机理 |
2.2.2 影响冻胀的因素 |
2.3 融沉特性 |
2.3.1 融沉的机理 |
2.3.2 影响融沉的因素 |
2.4 冰(水)害特性 |
第三章 混凝土桥梁冻害的影响分析 |
3.1 混凝土桥梁冻害形式 |
3.2 混凝土桥梁冻害的影响 |
3.3 混凝土桥梁受冻害的机理 |
第四章 高寒冻土地区桥梁病害及机理 |
4.1 主要病害特征 |
4.2 上部结构主要病害 |
4.2.1 主梁挠曲变形 |
4.2.2 梁体开裂 |
4.2.3 桥面板开裂 |
4.2.4 腐蚀破坏 |
4.3 上部结构主要病害机理 |
4.4 下部构造与基础主要病害 |
4.4.1 盖梁主要病害 |
4.4.2 墩台主要病害 |
4.4.3 基础主要病害 |
4.5 下部结构与基础主要病害机理 |
4.5.1 地基土的冻胀变形、引起桥梁基础隆起、桥梁墩台冻胀倾斜 |
4.5.2 原地层的水热交换条件的改变,加速基底冻土融化,降低地基的承载能力 |
4.5.3 桥梁的通风作用破坏多年冻的水热平衡条件,致使墩、台身流水方向的冻胀融沉不均程度加剧 |
4.5.4 设计标准较低,桥梁结构承载能力较低 |
4.5.5 施工阶段 |
4.5.6 气温低、温差较大 |
4.5.7 桥面系(上部结构)防水系统的破坏 |
4.6 附属设施主要病害及机理 |
4.6.1 桥面铺装主要病害及机理 |
4.6.2 伸缩缝主要病害及机理 |
4.6.3 支座主要病害及机理 |
4.6.4 翼墙主要病害及机理 |
4.6.5 锥坡主要病害及机理 |
4.6.6 桥下铺砌及截水墙主要病害及机理 |
4.6.7 调治构造物主要病害及机理 |
4.6.8 人行道、桥栏杆、扶手系统主要病害及机理 |
4.6.9 桥梁防水、排水系统主要病害及机理 |
第五章 高寒冻土地区桥梁病害处理方法 |
5.1 设计方面的防治措施 |
5.2 施工方面的防治措施 |
5.3 桥梁病害处理技术 |
5.3.1 混凝土梁桥表层缺陷的预防措施及处治技术 |
5.3.2 桥梁上部结构加固维修技术 |
5.3.3 桥梁下部结构加固维修技术 |
5.3.4 桥梁墩台基础防冻及加固维修技术 |
5.3.6 桥面铺装层加固维修技术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浅谈软土地基的危害及有效预防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前 言 |
2 常见的软土地基上桥台的病害 |
2.1 桥台下沉 |
2.2 桥台前移 |
3 预防桥台病害的措施 |
3.1 防止桥台下沉的措施 |
(1) 合理选用桥台型式和基础型式。 |
(2) 人工加固地基。 |
3.2 有效防止桥台前移的方法 |
4 软土地基上桥台的设计方法 |
5 结束语 |
(9)软土地基桩基础桥台工作机理与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桥台区域存在的病害 |
1.2.1 桥头跳车病害分析 |
1.2.2 软土水平侧移引起的桩基病害 |
1.2.3 桩基负摩擦力引起桥台不均匀沉降 |
1.3 堆载作用下软土侧移对桩基影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现场测试 |
1.3.2 室内试验 |
1.3.3 数值模拟 |
1.4 桥台桩基设计方法研究现状 |
1.4.1 软土水平侧移下桥台桩基设计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2 桥台水平位移的控制标准 |
1.4.3 桩基桥台前移的判据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二章 桩基桥台-路基-地基相互作用现场试验研究 |
2.1 概述 |
2.2 软土地区桩基桥台体系受力分析 |
2.3 现场试验概况 |
2.3.1 工程地质概况 |
2.3.2 测试对象和测试项目 |
2.3.3 现场施工情况 |
2.4 现场测试结果分析 |
2.4.1 KO+825测试断面结果分析 |
2.4.2 徐公河中桥京台测试结果分析 |
2.4.3 桥台背土压力现场测试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桩基桥台-路基-地基相互作用有限元分析 |
3.1 概述 |
3.2 ADINA有限元程序简单介绍 |
3.3 有限元模型 |
3.3.1 本构模型Mohr-Coulomb模型 |
3.3.2 桩基桥台-路基-地基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3.4 结果分析与比较 |
3.4.1 桥台沉降比较分析 |
3.4.2 桩身弯矩 |
3.4.3 桩顶水平位移、桩身最大弯矩与路基荷载的关系 |
3.4.4 桩身剪力和桩侧土压力 |
3.4.5 路基与其下面的地基之间的剪切应力 |
3.4.6 承台底面与地基土之间的剪切应力 |
3.4.7 台背土压力分析与比较 |
3.4.8 桩间土拱效应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主动桩与被动桩桩土相互作用机理对比分析 |
4.1 主动桩与被动桩的概念 |
4.2 桩-土间剪切应力分析 |
4.2.1 桩-土间剪切应力存在的情况 |
4.2.2 几个概念辨析 |
4.2.3 桩-土剪切应力分析 |
4.2.4 有限元分析 |
4.2.5 结果分析 |
4.3 桩侧与土体间水平土压力分析 |
4.3.1 主动桩与被动桩桩侧水平土压力 |
4.3.2 有限元分析 |
4.3.3 结果对比分析 |
4.3.4 水平抗力与水平压力沿桩径的分布型式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桥台桩侧附加水平力计算方法研究 |
5.1 引言 |
5.2 台后路基填土引起的基底附加竖向压应力的计算 |
5.2.1 矩形面积三角形分布荷载角点下附加竖向压应力σ_z计算公式 |
5.2.2 矩形面积梯形分布荷载引起附加竖向应力σ_z计算公式的推导 |
5.2.3 桥台锥坡产生的附加竖向压应力 |
5.2.4 桥台地基任意位置的附加竖向压应力公式 |
5.3 桩侧附加水平力已有的计算方法 |
5.3.1 侧压力系数法 |
5.3.2 A.A鲁加法 |
5.3.3 几种计算方法的比较分析 |
5.4 桩侧附加水平力计算理论 |
5.4.1 模型的建立和假定 |
5.4.2 分析过程 |
5.4.3 桩土界面接触参数的确定 |
5.4.4 α_0的确定 |
5.4.5 算例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深厚软基高路堤桥台桩基设计方法研究 |
6.1 概述 |
6.2 不同软土厚度下单桩性状分析 |
6.2.1 模型的建立 |
6.2.2 桩身挠曲分析 |
6.2.3 桩身弯矩分析 |
6.2.4 桩侧附加水平力作用范围 |
6.3 桥台桩基设计方法 |
6.3.1 分析模型的建立 |
6.3.2 考虑负摩擦力作用的桩顶竖向刚度系数ρ_1的确定 |
6.3.3 桥台桩基计算 |
6.4 计算实例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深厚软基高路堤桥台现场监测结果分析 |
7.1 概述 |
7.2 深厚软基高路堤桥台监控的必要性 |
7.3 对务山特大桥温州台概况 |
7.3.1 对务山特大桥温州台位置地质概况 |
7.3.2 对务山特大桥温州台结构概况 |
7.4 对务山特大桥温州台施工监测方案 |
7.4.1 测试元件的布置 |
7.4.2 孔隙水压力计的埋设 |
7.4.3 测斜管的埋设 |
7.4.4 桩侧土压力盒的埋设 |
7.4.5 其他测试元件的埋设 |
7.5 对务山特大桥温州台施工过程 |
7.6 对务山特大桥温州台监测结果分析 |
7.6.1 孔隙水压力分析 |
7.6.2 桩侧附加水平压力分析 |
7.6.3 桩身轴力分析 |
7.6.4 桩身挠曲变形分析 |
7.6.5 台后管桩承台板沉降分析 |
7.6.6 钢管桩轴力分析 |
7.7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8.1 主要结论 |
8.2 主要创新点 |
8.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 |
(10)刍议软土地基上桥台的病害分析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软土地基上桥台的病害分析 |
1.1 桥台的下沉现象桥台的下沉是由于地基压密下沉而引起的。 |
1.2 桥台前移现象由于桥台前移而引起的桥梁上部构造破坏, 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
2 桥台病害的预防措施 |
2.1 要防止桥台发生下沉现象, 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
2.1.1 合理选用桥台型式和基础型式宜选用体积轻巧、自重较小的轻型桥台, 如桩柱式、框架式和肋板式桥台等。 |
2.1.2 人工加固地基若软土层位于地表, 且厚度不大, 在2-4m时, 将其全部挖除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 |
2.2 根据上述桥台前移原因分析, 防止桥台前移的方法有: |
3 软土地基上桥台的设计方法 |
4 软土地基上桥台的施工方法 |
5 小结 |
四、二灰混凝土桩防止桥台前移的设计计算(论文参考文献)
- [1]多年冻土区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及治理措施研究[D]. 陈晓杰. 西安科技大学, 2018(12)
- [2]二灰混凝土桩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J]. 朱晓颖,朱少军. 交通世界(工程技术), 2015(04)
- [3]软土地基上桥台的病害分析[J]. 曾洪漾. 中国科技信息, 2014(01)
- [4]软基上桩承加筋路基与桩基桥台的承载机理[D]. 佘志通. 福州大学, 2013(09)
- [5]软土地基上桥台的病害分析与对策[A]. 胥根伟,谷志民. 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3卷), 2010
- [6]软土地基上桥台的病害分析与对策[J]. 朱世春,王白石. 林业科技情报, 2010(02)
- [7]高寒冻土地区桥梁病害机理及处理方法研究[D]. 严莉华. 长安大学, 2010(03)
- [8]浅谈软土地基的危害及有效预防措施[J]. 史悦,王铁军.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09(06)
- [9]软土地基桩基础桥台工作机理与设计方法研究[D]. 聂如松. 中南大学, 2009(12)
- [10]刍议软土地基上桥台的病害分析与对策[J]. 万李昌.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