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新型加氢催化剂的研究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新型加氢催化剂的研究

一、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新型加氢催化剂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燕晓宇,张娇,孙梦垚,李杰祎,刘晓杰,贾婷,鄂彦鹏[1](2022)在《连续萃取技术脱除HSBC加氢催化剂的研究》文中提出本文研究了将逆流连续萃取装置用于脱除氢化苯乙烯嵌段共聚物(HSBC)加氢催化剂的效果,并讨论了萃取剂种类、轻重两相流速比、萃取温度、离心机转数、萃取级数对催化剂金属离子脱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萃取液为柠檬酸水溶液(2%wt)、轻重两相流速比为1∶2,萃取温度60℃,离心转速为3 500 r/min,萃取级数为12级的条件下,脱除残留金属催化剂效果最佳。此时胶样中镍含量为9.1 ppm,铝含量为17.7 ppm,镍离子脱除率达到99.9%。

梁爱民[2](2021)在《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加氢反应及产品性能》文中提出采用镍系催化剂催化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S)加氢,对催化反应的机理及催化剂制备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催化剂制备及SIS加氢工艺条件,并对产品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采用异辛酸镍及三异丁基铝作SIS加氢催化剂,当催化剂陈化温度为50~70℃、陈化时间大于30 min、镍剂及铝剂质量浓度均为25~40 g/L、铝与镍的摩尔比为3.0~4.0时,催化剂活性较高。当催化剂用量为3×10-4~7×10-4g/g时,反应1~2 h的SIS中聚异戊二烯段加氢度大于98%,苯环加氢度小于5%。SIS加氢后,力学性能及耐老化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张素瑜[3](2021)在《星形丁二烯类聚合物的分子结构设计及其氢化》文中研究指明星形支化聚合物因其特殊的结构与性质而被广泛应用,因此基于星形支化结构的丁二烯聚合物的合成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首先结合活性阴离子聚合方法和偶联改性技术,选取四氢呋喃(THF)、乙基四氢糠基醚(ETE)及双四氢糠丙烷(DTHFP)为调节剂,二乙烯基苯(DVB)为偶联剂,成功设计并合成两种星形支化结构的丁二烯类聚合物,即高1,2-结构星形支化聚丁二烯(S-g-PB)及以聚苯乙烯为规整支链的星形支化结构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g-SBS)共聚物。后续采用对甲苯磺酰肼(TSH)/三正丙胺(TPA)体系对两种聚合产物中PB链段中的不饱和双键进行加氢生成对应的氢化产物星形支化氢化聚丁二烯(S-g-H-PB)及星形支化SEBS(S-g-SEBS),利用氢核磁共振(1H-NMR)、红外光谱(FTIR)、凝胶渗透色谱(GPC)等手段对氢化前后聚合物进行化学结构、分子量及分布表征,并测定氢化产物的氢化度,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及热重分析仪(TGA)对两者进行热力学性能表征,并探究氢化产物在成品油改性剂方面的应用。结果表明,S-g-PB分子量可控,且1,2-结构可达70%以上。S-g-SBS中聚丁二烯链段1,2-结构在30%~70%间可控。S-g-SBS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与熔体黏度均随结合苯乙烯含量及PB链段中1,2-结构含量的增加而提高。与相似分子结构参数的线形SBS相比,S-g-SBS的熔体黏度明显更低。TSH/TPA体系可对星形支化丁二烯聚合物进行高效加氢,S-g-H-PB氢化度可达95%以上,S-g-SEBS氢化度可达98%以上。氢化反应可明显改善聚合物的热稳定性,且氢化产物在成品油改性方面具有一定效果。

武晓妹[4](2021)在《SIS热塑性弹性体的极性化方法及其性能研究》文中提出SIS热塑性弹性体因流动性好、粘结强度高等特点,常用作热熔压敏胶基质,但SIS属于非极性聚合物,与极性物质的相容性、粘附性不好,因此SIS热熔压敏胶的适用范围受到限制,为了拓宽其应用,需要对SIS热塑性弹性体极性化改性。常用的极性化方法有:聚合过程引入极性单体和后功能化极性改性,前者可选择的极性单体范围窄,实施难度大。环氧化作为一种高效的后功能化方法,极性基团环氧基的引入可以显着提升聚合物极性,还可通过开环、接枝反应引入强极性基团(羟基、磺酸基等)或侧链。以往研究主要关注特定基团或链段引入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关于两嵌段SI含量及极性化程度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的研究欠缺系统性。基于上述考虑,本文采用间氯过氧苯甲酸(m-CPBA)原位环氧法,以环己烷及四氢呋喃为混合溶剂,将三种不同SI含量的SIS进行了环氧化,成功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环氧化程度的环氧化SIS(ESIS),对其进行结构表征,经测算,环氧化效率均达到90%以上。在此基础上,通过ZrCl4催化开环的方法,将上述的ESIS分别进行亲核开环反应,制备羟基化SIS(HOSIS),并借助核磁共振波谱仪表征其结构,经计算,开环效率在80%左右,羟基化程度约为55%。最后,利用DSC、接触角测量仪、平板硫化机、材料拉伸试验机等实验仪器系统探究SI含量、极性化程度对极性化SIS热塑性弹性体热性能、表面能、力学性能、T剥离强度等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环氧基团的引入,聚合物刚性增强,分子链段运动受阻,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上升,同时水接触角显着下降,极性增强,开环后极性进一步增强,Tg明显提高,聚合物由弹性体材料转变为脆性材料。极性化程度相近时其接触角及表面能无明显变化。(2)环氧化程度增大,弹性模量上升,但两嵌段含量为53 mol%,弹性模量无明显变化;羟基化程度提高,弹性模量上升,材料易发生脆性断裂。ESIS-815-20的剥离强度最大,达到0.875N/mm,极性基团环氧基的引入既提高了聚合物的内聚强度又增强了与基板PET薄膜的粘附力,同时SI中存在的自由末端亦会提高弹性体与基板的粘附作用。(3)系列极性化产物中,ESIS-815-20(SI=53mol%,EO=20%)的综合性能优良。适当的两嵌段SI含量及环氧极性化程度,对聚合物的综合性能有利,在SIS热熔压敏胶应用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王爱东[5](2021)在《柠檬酸水溶液萃取法脱除SBS加氢催化剂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对柠檬酸水溶液萃取法脱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加氢催化剂进行了研究,当柠檬酸水溶液质量浓度为20g/L、反应时间大于1h、反应温度为70℃、柠檬酸水溶液与聚合物溶液体积比为1∶1时,通过一级萃取分离聚合物中Ni2+含量小于10μg/g,Al3+含量小于50μg/g,通过二级萃取分离聚合物中Ni2+含量小于2μg/g,Al3+含量小于20μg/g。柠檬酸溶液中Ni2+含量大于95μg/g后须经处理才可继续使用。萃取反应后静置90 min水相与有机相分离基本完成,萃取反应后柠檬酸水溶液浓度较萃取前溶液浓度降低3%~5%。

白振民[6](2020)在《苯乙烯热塑弹性体基双亲性静电纺丝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一种具有良好临床顺应性的给药方式,主要由药物和基质组成的外用贴剂因结构简单而被广泛应用。尤其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静电纺丝膜基质备受关注,其在微纳结构上分散并负载药物分子,不仅药物分散均匀、载药量大、释放可控高效,而且纺丝膜具有贯通的孔隙结构,透气性好,有利于皮肤呼吸,无皮肤刺激性。本课题组以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和C5树脂为主要组分制备了具有良好粘结性能的压敏胶型外用帖剂,但是其缺乏极性,并不适用于亲水性药物,极大的限制了它在外用贴剂中的应用。为此,本文分别采用SIS/PEG/C5、SEBS/PEG/C5及SEBS-g-PEG/C5制备了三类双亲性静电纺丝纤维膜,为其在经皮给药基质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1)双亲性SIS/PEG/C5静电纺丝纤维膜的制备。利用SIS/C5和PEO溶液进行混合纺丝,通过改变SIS/C5与PEO的比例分别为4:0、3:1、2:2、1:3、0:4,制备了不同条件下的双亲性静电纺丝纤维膜SIS/C5-PEO,并对其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SIS/C5所占比例越高,纤维膜基质中的交联程度越高,纤维间的孔隙越小,纤维膜基质的黏性先小幅上升后大幅下降。PEO所占的比例越高,纤维膜基质的水接触角逐渐减小,但减小的幅度有限,纤维膜整体上仍然处于疏水的态势。(2)双亲性SEBS/C5-PEO纺丝条件的探究及纤维膜的制备。利用溶液涂膜法得到不同配比的SEPS/C5和SEBS/C5基质膜,考察了溶液浓度、黏度、电导率等对SEBS/C5纺丝条件的影响;通过改变SEBS/C5与PEO的比例分别为4:0、3:1、2:2、1:3、0:4,制备了不同条件下的双亲性静电纺丝纤维膜,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SEBS/C5的占比增高,纤维膜基质的交联程度逐渐增大,纤维的孔隙率逐渐减小,剥离强度逐渐下降。同时,PEO所占的比例越高,纤维膜基质的水接触角相较于SIS/C5-PEO纤维膜减小的幅度略有上升,但纤维膜整体上仍然处于疏水的态势。(3)双亲性SEBS-g-PEG/C5静电纺丝膜的结构优化及制备。通过偶合接枝将PEO单体接在SEBS的支链上得到支化聚合物SEBS-g-PEG;通过改变SEBS-g-PEG与C5的比例分别为7:3、6:4、5:5、4:6、3:7,制得了双亲性静电纺丝纤维膜SEBS-g-PEG/C5,探究了C5含量对所制备纤维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5含量的增加,纤维膜基质中的交联程度愈发明显,纤维间的孔隙逐渐减小,接近封闭膜,剥离强度逐渐增加,水接触角逐渐增大,但均小于90°。当SEBS-g-PEG与C5的比例分别为7:3时,黏结性适中,水接触角为37°,亲水性良好,这也为后续药物释放试验的展开提供了技术支持。

段阳芷[7](2020)在《单茂钪催化苯乙烯衍生物与异戊二烯共聚合》文中研究表明苯乙烯与共轭二烯烃的共聚合已制备出众多不同立体构型和序列结构的苯乙烯类弹性体,但是由于缺乏功能基团,使得这些苯乙烯类弹性体的性能和使用领域受限。开展共轭二烯烃与含功能基团的苯乙烯衍生物共聚合的研究,制备功能化苯乙烯类弹性体对拓宽苯乙烯类弹性体的使用领域有着极大的理论价值与应用前景。本论文采用单茂钪(C5Me4SiMe3)Sc(CH2C6H4NMe2-o)2催化苯乙烯衍生物与异戊二烯共聚合,探究苯乙烯衍生物中取代基团对共聚合活性及共聚物结构的影响,制备不同组成和序列结构的苯乙烯衍生物/异戊二烯共聚物。1.单茂钪催化异戊二烯(IP)与对-二甲基硅氢苯乙烯(St-SiHMe2)、对-硫甲基苯乙烯(St-SMe)、对-氯苯乙烯(St-Cl)共聚合,改变IP和苯乙烯衍生物的用量可以高活性获得组成可控(异戊二烯含量1495 mol%)、高分子量(Mn=3.1×10416.5×104)、窄分布(Mw/Mn=1.182.20)的IP-St-SiHMe2、IP-St-SMe和IP-St-Cl共聚物。共聚物中IP形成1,4-和3,4-结构单元,苯乙烯衍生物形成间规聚合结构。2.苯乙烯衍生物中取代基直接影响其与IP的共聚合活性。室温氯苯溶剂中IP与St-SiHMe2共聚合6 min,两单体转化率均可达95%以上;相同聚合条件下,IP与St-SMe共聚合60 min,两单体转化率均达86%以上;相同聚合条件下,IP与St-Cl共聚合60 min,IP转化率达96%以上,St-Cl转化率仅53%;苯乙烯衍生物与IP的共聚合活性由高到低顺序为:IP/St-SiHMe2>IP/St-SMe>IP/St-Cl。3.苯乙烯衍生物中取代基直接影响其与IP共聚物的序列结构。IP-St-SiHMe2共聚物为无规共聚物,不同组成的共聚物只有一个玻璃化转变温度(Tg=1282?C),随St-SiHMe2含量(1379 mol%)的增加而线性增加。IP-St-SMe共聚物为多嵌段共聚物,共聚物具有源自聚IP链段和聚St-SMe链段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1=-30?C,Tg2=6775?C)和源自间规聚St-SMe链段的熔点(Tm=246250?C)。IP-St-Cl共聚物为梯度共聚物,不同组成的共聚物具有源自聚IP链段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15?C)和源自间规聚St-Cl链段的熔点(Tm=314318?C)。

丁昊[8](2020)在《热固性树脂纳米尺度上微结构的形成及高温可再加工性能研究》文中认为热固性树脂是一类具有三维交联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因交联密度大,材料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以及耐溶剂腐蚀性,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涂料、粘合剂、电子封装等领域。但是,高度交联的结构导致树脂体系内部内应力大、耐疲劳性差以及材料韧性不足。因此,我们需要对热固性树脂做增韧改性。同时,简单的烧毁树脂材料会给环境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如何回收再利用热固性树脂成为了困扰科学家的一大难题。本文主要围绕着环氧热固性树脂增韧和回收再利用两大问题展开。首先,本文研究了商业化嵌段共聚物应用于环氧热固性树脂增韧的新路线及材料的微观纳米有序结构。其次,通过制备不同交换键不同基体的类玻璃高分子Vitrimer,探究了交换键化学结构和自催化作用对于Vitrimer再加工性能的影响。研究内容如下:(1)聚苯乙烯-聚丁二烯-聚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结构改性及其用于纳米热固性树脂的制备通过9-BBN硼烷试剂选择性硼氢化氧化聚苯乙烯-聚丁二烯-聚苯乙烯中嵌段聚丁二烯支链上的碳碳双键,可以得到不同氧化程度的羟基化苯乙烯-聚丁二烯-聚苯乙烯。利用羟基继续引发ε-己内酯开环聚合,制备聚合物PS-b-PB(PCL)0.24-b-PS。研究表明,将其引入环氧热固性树脂后,由于反应诱致相分离机理而得到有序纳米结构的环氧热固性树脂。同时,还因为“核-壳”结构,使得材料韧性显着提高。(2)含受阻脲键的聚酚氧基Vitrimer材料的制备以及再加工性能的研究将三种不同的受阻胺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反应后,得到端异氰酸酯基团的产物。利用端异氰酸酯基团与聚酚氧侧链上羟基基团的化学反应,制备热固性树脂材料。由于受阻脲键能在热刺激下发生交换反应,因此该材料具有高温可再加工性能。再加工与复溶解实验以及三点弯曲实验均显示,含有N,N’-二叔丁基乙二胺或N,N’-二乙基乙二胺结构的热固性树脂具备高温再加工性能,含有哌嗪结构的热固性树脂则不具备高温再加工性能。通过定量计算活化能Ea的大小也进一步证明了该结论。(3)含硼酸酯的聚乙烯醇基Vitrimer材料的制备以及再加工性能的研究首先合成了两种相似结构的二硼酸分子:含氮型和不含氮型。通过硼酸和聚乙烯醇侧链上的羟基反应,交联得到热固性树脂材料。通过再加工、复溶解和三点弯曲实验可知,两种硼酯热固性树脂都具备高温再加工性能。进一步,通过应力松弛实验定量计算活化能可知含氮型硼酸酯Vitrimer的Ea较小,能垒较低,硼酸酯交换更快,高温再加工性能更好。

闫梦文[9](2020)在《改性SBS复合材料和PLA基TPV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是目前苯乙烯系嵌段共聚物中产量最大、成本最低、应用最广的品种之一。由于具有拉伸强度优良、表面摩擦系数大、电性能优良、耐低温性能好、易于加工等特性,SBS目前被广泛应用于鞋类、冲击改性剂、粘合剂和增韧工程塑料等领域。然而,SBS在低应变下较低的应力(例如100%和300%定伸应力)和杨氏模量,还有较差的耐溶剂性和较低的功能化程度,极大地限制了其更为广泛的应用。近年来,SBS力学性能的调控以及功能化的研究成为许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其中,盐键相互作用——一种非共价键相互作用构建超分子聚合物网络——被认为是一种能够有效提高材料机械性能的方式。本文首先通过简单高效的巯基-烯点击化学反应,利用3-巯基丙酸(MPA)对SBS进行羧基化接枝改性,然后将改性产物SBS-g-COOH与氧化锌(Zn O)共混进行原位中和反应,形成Zn2+盐键,制备得到具有不同Zn O含量,即不同Zn2+盐键交联程度的SBS-g-COOH/Zn O复合材料。通过各项研究结果表明,我们成功构建了由Zn2+盐键作为交联点的离子交联网络,且随着Zn O含量的增加,交联网络愈发完善和强韧,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也得到了显着提高。例如,当配方中Zn O用量为1 wt%时,样品的拉伸强度和杨氏模量分别提高至11.24 MPa和6.53 MPa;当用量为5 wt%时,样品M15-Z5的拉伸强度可达17.17 MPa,断裂伸长率为121%,100%应变下的定伸应力达到14.24 MPa,是未添加Zn O样品的4.49倍、纯SBS的6.44倍,同时杨氏模量也达到14.19 MPa。由于强韧的超分子离子交联网络的构建,SBS-g-COOH/Zn O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得到了大幅提高,其中M15-Z5的Tg达到了11.6℃。循环拉伸试验表明复合材料在实现高模量和高定伸应力的同时,仍保持了优异的回弹性能,这使得材料在一定编程温度范围内能够表现出较好的形状记忆行为。当选用70℃作为变形温度时,M15-Z5的形状固定率为85.9%,形状回复率可达97.0%。在其机理探究中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Zn2+和COO-基团之间发生了解离和重组,产生了更多的离子簇,诱导出更多的离子交联点,这进一步改善和提高了形状回复的速率和程度,从而使材料表现出更加优异的形状记忆行为。本文的另一部分研究内容在课题组之前关于PLA/NR/Si O2 TPVs的研究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扩展和延伸。聚乳酸(PLA)是一种由乳酸聚合而成的脂肪族聚酯,同样是目前市场上生产和应用最广泛的生物基高分子材料之一。然而,尽管PLA具有良好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但其固有的较低的断裂伸长率、抗冲击强度等缺点和局限极大地制约了其应用。在之前的工作中,我们课题组通过动态硫化法制备了一种具有双连续相结构的刚韧均衡的PLA/NR/Si O2 TPVs。然而,在该体系中最大冲击强度(184.8 k J/m2)只有在添加大量Si O2(占橡胶组分的50 phr)的情况下才可实现,这无疑导致了加工过程繁琐、资源浪费以及Si O2的严重团聚等问题。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简单策略,利用硅烷偶联剂双-[γ-(三乙氧基硅)丙基]四硫化物(TESPT,又称Si69)对Si O2进行原位表面改性,极大改善了Si O2在基体中的分布与分散。研究结果表明,在低含量的TESPT作用下,Si O2@TESPT倾向于分布在PLA和NR两相的界面交界处,这有效改善了两相之间的界面相容性,提高了界面粘着力;而当TESPT的含量进一步增大时,大量的Si O2@TESPT趋于分布在PLA相中。固定Si O2含量为15 phr(占NR的质量份数),在5 phr TESPT作用下,样品的冲击强度最大可提升至150.7 k J/m2;同时,样品的拉伸强度随TESPT的含量变化并不明显,基本可维持在35.2~37.6 MPa。本体系在不牺牲材料刚性的同时也实现了其超高的韧性,更重要的是,填料的较低添加量无论对样品加工过程的便利,还是成本的节省,都具有重要意义。

刁凯颖[10](2019)在《单茂钪催化苯乙烯衍生物与共轭二烯烃共聚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功能性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保持苯乙烯弹性体材料优异性能的同时可以改善其缺乏功能基团的弊端,进一步提升材料的粘附力、表面性能及与其它聚合物的混溶性等,尤其是赋予材料光电、医用、离子交换等新的功能,因此合成功能性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本论文开展了单茂钪催化苯乙烯衍生物与共轭二烯烃共聚合研究,发展了一类在苯乙烯衍生物与共轭二烯烃共聚合中具有优异催化性能的催化剂,并获得了一系列不同序列结构、立体选择性的功能化苯乙烯类弹性体新材料。1.单茂钪(C5Me4SiMe3)Sc(CH2C6H4NMe2-o)2(1)催化对位含NEt2、NPh2、Cl的苯乙烯衍生物(NEt2St、NPh2St、ClSt)与月桂烯共聚合,产物经正己烷分离除去少量均聚月桂烯后获得具有高熔点(Tm=210?C-321?C)和低玻璃化转变温度(Tg=-40?C)的两元嵌段共聚物,共聚物中聚苯乙烯衍生物链段为间规立构,聚月桂烯以3,4-结构为主。单茂钪(C5H5)Sc(CH2C6H4NMe2-o)2(2)催化NPh2St与月桂烯共聚合,高活性地获得纯净的嵌段共聚物,共聚物中聚NPh2St嵌段为间规结构,聚月桂烯嵌段cis-1,4-选择性高达96%。采用单茂钪2催化NPh2St聚合完毕后再加入NPh2St和月桂烯混合物继续聚合,获得了组成、分子量可控的间规聚NPh2St-高cis-1,4-聚月桂烯-间规聚NPh2St三嵌段共聚物。2.单茂钪催化NEt2St,NPh2St,ClSt与异戊二烯共聚合高活性得到一系列组成和分子量可控的不同序列结构的共聚物。单茂钪1催化ClSt与异戊二烯共聚合获得梯度共聚物,共聚物中聚ClSt链段为间规立构,聚异戊二烯段以3,4-结构为主;单茂钪1催化NEt2St及NPh2St与异戊二烯两元共聚合获得多嵌段共聚物,共聚物中聚NEt2St嵌段及聚NPh2St嵌段为间规结构,聚异戊二烯嵌段3,4-选择性高达75%;单茂钪2催化NPh2St与异戊二烯共聚合获得两嵌段共聚物,共聚物中聚NPh2St嵌段为间规结构,聚月桂烯嵌段cis-1,4-选择性高达96%。采用单茂钪2催化NPh2St聚合完毕后再加入NPh2St和异戊二烯混合物继续聚合,获得了组成、分子量可控的间规聚NPh2St-cis-1,4-聚异戊二烯-间规聚NPh2St三嵌段共聚物。

二、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新型加氢催化剂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新型加氢催化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连续萃取技术脱除HSBC加氢催化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原料和设备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萃取剂种类对催化剂金属离子脱除效果的影响
    2.2 轻、重相流速比对催化剂金属离子脱除效果的影响
    2.3 逆流萃取反应器转数对催化剂金属离子脱除效果的影响
    2.4 逆流萃取反应级数对催化剂金属离子脱除效果的影响
    2.5 逆流萃取反应温度对催化剂金属离子脱除效果的影响
3 结论

(2)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加氢反应及产品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原材料
    1.2 试样制备
    1.3 分析与测试
2 结果与讨论
    2.1 镍系催化剂催化加氢反应机理
    2.2 催化剂制备条件对SIS加氢反应的影响
        2.2.1 陈化温度及陈化时间
        2.2.2 镍剂及铝剂质量浓度
        2.2.3 铝剂与镍剂摩尔比[n(Al)/n(Ni)]
    2.3 加氢反应条件
    2.4 SIS加氢前后结构与性能
        2.4.1 微观结构
        2.4.2 GPC分析
        2.4.3 动态力学性能
        2.4.4 TEM分析
        2.4.5 耐老化性能
3 结论

(3)星形丁二烯类聚合物的分子结构设计及其氢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二烯烃类聚合物氢化方法
        1.1.1 溶液加氢法
        1.1.2 乳液加氢法
        1.1.3 氢化物母体法
    1.2 活性阴离子聚合
        1.2.1 活性阴离子聚合概述
        1.2.2 丁二烯的活性阴离子聚合
    1.3 星形聚合物
        1.3.1 星形聚合物概述
        1.3.2 星形聚合物的合成方法
        1.3.3 星形聚合物的性能与应用
    1.4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
2 星形支化氢化聚丁二烯的合成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原料及精制
        2.2.2 实验方法
        2.2.3 分析与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星形支化聚丁二烯的设计与合成
        2.3.2 星形支化氢化聚丁二烯的制备与表征
        2.3.3 成品油减阻剂的应用探索
    2.4 本章小结
3 星形支化SEBS的合成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原料及精制
        3.2.2 实验方法
        3.2.3 分析与测试
    3.3 结果讨论
        3.3.1 苯乙烯大分子单体的设计与合成
        3.3.2 星形支化SBS的设计与合成
        3.3.3 星形支化SEBS的制备与表征
        3.3.4 化妆品油凝胶应用探索
    3.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4)SIS热塑性弹性体的极性化方法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热塑性弹性体
    1.2 SIS热塑性弹性体的极性化方法
        1.2.1 SIS热塑性弹性体的聚合极性化方法
        1.2.2 SIS热塑性弹性体的后改性极性化方法
    1.3 极性化SIS弹性体的应用研究
    1.4 论文的选题背景、意义及研究内容
2 实验部分
    2.1 原料和试剂
    2.2 实验步骤
        2.2.1 环氧化SIS(ESIS)合成
        2.2.2 羟基化SIS(HOSIS)合成
    2.3 测试与表征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3.1 SIS结构研究
    3.2 环氧化SIS(ESIS)合成研究
    3.3 羟基化SIS(HOSIS)合成研究
    3.4 极性化弹性体(ESIS/HOSIS)性能研究
        3.4.1 极性化SIS弹性体热性能研究
        3.4.2 极性化SIS弹性体表面性能研究
        3.4.3 极性化SIS弹性体力学性能研究
        3.4.4 极性化SIS弹性体T-剥离强度研究
        3.4.5 极性化SIS弹性体综合性能
    3.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5)柠檬酸水溶液萃取法脱除SBS加氢催化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原料与仪器
    1.2 实验过程
    1.3 聚合物中Ni,Al含量的测定
    1.4 实验原理
2 结果与讨论
    2.1 柠檬酸水溶液浓度对金属离子脱除效果影响
    2.2 萃取反应时间对金属离子脱除效果的影响
    2.3 萃取反应温度对金属离子脱除效果的影响
    2.4 萃取反应级数对金属离子脱除效果的影响
    2.5 水相与胶液相体积比对金属离子脱除效果的影响
    2.6 柠檬酸水溶液中金属离子含量对聚合物中金属离子脱除效果的影响
    2.7 萃取反应后水相中溶剂含量及胶液中水含量测定
    2.8 萃取反应前后柠檬酸水溶液浓度的变化
3 结束语

(6)苯乙烯热塑弹性体基双亲性静电纺丝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静电纺丝技术简介
        1.1.1 静电纺丝的背景
        1.1.2 静电纺丝的原理
        1.1.3 静电纺丝的影响参数
    1.2 静电纺丝纤维膜的应用
        1.2.1 静电纺丝纤维膜在能源领域的应用
        1.2.2 静电纺丝纤维膜在环保领域的应用
        1.2.3 静电纺丝纤维膜在化工催化领域的应用
        1.2.4 静电纺丝纤维膜在医学医药领域的应用
    1.3 苯乙烯系静电纺丝纤维膜
        1.3.1 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
        1.3.2 苯乙烯系静电纺丝纤维膜的研究现状
    1.4 双亲性静电纺丝纤维膜
        1.4.1 双亲性静电纺丝纤维膜的制备方法
        1.4.2 双亲性静电纺丝纤维膜的研究现状
    1.5 立项依据及研究内容
        1.5.1 立项依据
        1.5.2 研究内容
2 双亲性SIS/C_5-PEO静电纺丝膜的制备及表征
    2.1 引言
    2.2 静电纺丝装置优化
        2.2.1 单排四针头静电纺丝机
        2.2.2 双排四针头静电纺丝机
    2.3 实验部分
        2.3.1 实验材料
        2.3.2 实验仪器及设备
        2.3.3 实验方法
        2.3.4 测试与表征
    2.4 结果与讨论
        2.4.1 SIS/C_5-PEO纤维膜的表面结构分析
        2.4.2 SIS/C_5-PEO纤维膜的表面形貌分析
        2.4.3 SIS/C_5-PEO纤维膜的黏附性能分析
        2.4.4 SIS/C_5-PEO纤维膜的孔隙率分析
        2.4.5 SIS/C_5-PEO纤维膜的水接触角分析
        2.4.6 SIS/C_5-PEO纤维膜水蒸气渗透速率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双亲性SEBS/C_5-PEO纺丝条件的探究及纤维膜的制备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3.2.3 实验方法
        3.2.4 测试与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溶液涂膜的黏附性能分析
        3.3.2 SEBS/C_5纺丝液溶剂的确定
        3.3.3 SEBS/C_5纺丝液的黏度及电导率分析
        3.3.4 SEBS/C_5纤维膜的偏光照片分析
        3.3.5 SEBS/C_5-PEO纤维膜的形貌分析
        3.3.6 SEBS/C_5-PEO纤维膜的黏附性能分析
        3.3.7 SEBS/C_5-PEO纤维膜的孔隙率分析
        3.3.8 SEBS/C_5-PEO维膜的水接触角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双亲性SEBS-g-PEG/C_5静电纺丝膜的结构优化及制备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4.2.3 实验方法
        4.2.4 测试与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计算分子结构
        4.3.2 SEBS-g-PEO/C_5 纤维膜的偏光照片分析
        4.3.3 SEBS-g-PEO/C_5 纤维膜的扫描电镜分析
        4.3.4 SEBS-g-PEO/C_5 纤维膜的黏附性能分析
        4.3.5 SEBS-g-PEO/C_5 纤维膜的水接触角分析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7)单茂钪催化苯乙烯衍生物与异戊二烯共聚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苯乙烯与共轭二烯烃共聚合研究概况
        1.1.1 自由基聚合
        1.1.2 阴离子聚合
        1.1.3 配位聚合
    1.2 苯乙烯衍生物与共轭二烯烃共聚合研究进展
        1.2.1 自由基聚合
        1.2.2 阴离子聚合
        1.2.3 配位聚合
    1.3 论文研究目标及工作内容
2 实验部分
    2.1 主要试剂及试剂纯化
        2.1.1 主要试剂
        2.1.2 单体与溶剂的精制
        2.1.3 催化剂的合成
    2.2 聚合反应操作
    2.3 分析与测试
        2.3.1 化合物的表征
        2.3.2 聚合物的表征
        2.3.3 共聚物的组成计算
3 结果与讨论
    3.1 单茂钪催化对-二甲基硅氢苯乙烯与异戊二烯共聚合
        3.1.1 对-二甲基硅氢苯乙烯与异戊二烯共聚合
        3.1.2 对-二甲基硅氢苯乙烯与异戊二烯共聚物结构分析
    3.2 单茂钪催化对-甲硫基苯乙烯与异戊二烯共聚合
        3.2.1 对-甲硫基苯乙烯与异戊二烯共聚合
        3.2.2 对-甲硫基苯乙烯与异戊二烯共聚物结构分析
    3.3 单茂钪催化对-氯苯乙烯与异戊二烯共聚合
        3.3.1 对-氯苯乙烯与异戊二烯共聚合
        3.3.2 对-氯苯乙烯与异戊二烯共聚物结构分析
    3.4 功能基团对苯乙烯衍生物与异戊二烯共聚合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8)热固性树脂纳米尺度上微结构的形成及高温可再加工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热固性树脂材料的增韧改性
        1.2.1 橡胶弹性体增韧环氧树脂
        1.2.2 热塑性树脂增韧环氧树脂
        1.2.3 纳米粒子增韧环氧树脂
        1.2.4 液晶高分子增韧环氧树脂
        1.2.5 嵌段共聚物增韧环氧树脂
    1.3 运用嵌段共聚物调控热固性树脂纳米结构
        1.3.1 自组装机理
        1.3.2 反应诱致微相分离机理
        1.3.3 运用嵌段共聚物调控热固性树脂纳米结构的影响因素
    1.4 类玻璃高分子(Vitrimer)
        1.4.1 定义
        1.4.2 反应机理
        1.4.3 环氧树脂基Vitrimer材料的进展
    1.5 本论文研究目的与内容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2章 聚苯乙烯-聚丁二烯-聚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结构改性及其用于纳米热固性树脂的制备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
        2.2.2 羟基SBS(PS-b-PB(OH)_(0.24)-b-PS)的合成
        2.2.3 接枝聚合物(PS-b-PB(PCL)_(0.24)-b-PS)的合成
        2.2.4 含PS-b-PB(PCL)_(0.24)-b-PS的环氧热固性树脂的制备
    2.3 表征方法
    2.4 结果与讨论
        2.4.1 PS-b-PB(PCL)_(0.24)-b-PS合成路线
        2.4.2 含PS-b-PB(PCL)_(0.24)-b-PS的环氧热固性树脂的微相结构研究
        2.4.3 含PS-b-PB(PCL)_(0.24)-b-PS的环氧热固性树脂的动态力学热分析研究
        2.4.4 含PS-b-PB(PCL)_(0.24)-b-PS的环氧热固性树脂的力学性能研究
    2.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含受阻脲键的聚酚氧基Vitrimer材料的制备以及再加工性能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
        3.2.2 含受阻脲键的二异氰酸类交联剂(HUDI)的合成
        3.2.3 含受阻脲键的热固性树脂(PH-HUB)的制备
    3.3 表征方法
    3.4 结果与讨论
        3.4.1 含受阻脲键热固性树脂(PH-HUB)的制备
        3.4.2 含受阻脲键热固性树脂(PH-HUB)的再加工和复溶解性能研究
        3.4.3 含受阻脲键热固性树脂(PH-HUB)的动态力学热分析研究
        3.4.4 含受阻脲键热固性树脂(PH-HUB)的应力松弛研究
        3.4.5 含受阻脲键热固性树脂(PH-HUB)的力学性能研究
    3.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含硼酸酯的聚乙烯醇基Vitrimer材料的制备以及再加工性能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
        4.2.2 二硼酸(DBA)的合成
        4.2.3 含氮型二硼酸(DBA(N))的合成
        4.2.4 含硼酸酯的热固性树脂的制备
    4.3 表征方法
    4.4 结果与讨论
        4.4.1 含硼酸酯的热固性树脂的制备
        4.4.2 含硼酸酯的热固性树脂的可再加工和复溶解性能研究
        4.4.3 含硼酸酯的热固性树脂的热性能
        4.4.4 含硼酸酯的热固性树脂的应力松弛研究
        4.4.5 含硼酸酯的热固性树脂的力学性能研究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全文总结
    5.1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5.2 本论文的创新点
    5.3 展望
第6章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9)改性SBS复合材料和PLA基TPV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SBS概述
        1.1.1 SBS的结构
        1.1.2 SBS的基本性能
    1.2 SBS的改性研究
    1.3 离聚物概述
        1.3.1 离聚物的结构特点
        1.3.2 离聚物的性能特点
        1.3.3 离聚物的形状记忆效应
    1.4 聚乳酸增韧改性的研究进展
        1.4.1 聚乳酸概述
        1.4.2 聚乳酸的增韧改性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1.5.1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1.5.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第二章 基于巯基-烯反应制备SBS-g-COOH/Zn O复合材料及其性能的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主要原料和试剂
        2.2.2 主要实验设备
        2.2.3 实验样品的制备
        2.2.4 测试与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SBS-g-COOH化学结构分析
        2.3.2 SBS-g-COOH热稳定性分析
        2.3.3 SBS-g-COOH力学性能表征
        2.3.4 SBS-g-COOH/Zn O复合材料Zn2+盐键的化学结构分析
        2.3.5 SBS-g-COOH/Zn O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表征
        2.3.6 SBS-g-COOH/Zn O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SBS-g-COOH/Zn O复合材料形状记忆效应的研究及其机理分析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主要原料和试剂
        3.2.2 主要实验设备
        3.2.3 实验样品的制备
        3.2.4 测试与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SBS-g-COOH/Zn O复合材料拉伸循环分析
        3.3.2 SBS-g-COOH/Zn O复合材料热力学性能分析
        3.3.3 SBS-g-COOH/Zn O复合材料的形状记忆效应
        3.3.4 SBS-g-COOH/Zn O复合材料的形状记忆机理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PLA/NR/SiO_2@TESPT TPV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主要实验原料
        4.2.2 主要实验设备
        4.2.3 PLA/NR/SiO_2@TESPT TPV的制备
        4.2.4 测试与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红外光谱分析
        4.3.2 SiO_2@TESPT选择性分布分析
        4.3.3 力学性能分析
        4.3.4 微观形貌分析
        4.3.5 橡胶相分析
        4.3.6 界面相容性分析
        4.3.7 结晶性能分析
    4.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10)单茂钪催化苯乙烯衍生物与共轭二烯烃共聚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的研究概况及应用
    1.2 苯乙烯及其衍生物与共轭二烯烃配位聚合的研究进展
    1.3 论文研究目标及工作内容
2 实验部分
    2.1 主要试剂及试剂纯化
        2.1.1 主要试剂
        2.1.2 单体与溶剂的精制
        2.1.3 催化剂的合成
    2.2 聚合反应操作
    2.3 聚合物表征
3 结果与讨论
    3.1 单茂钪催化苯乙烯衍生物与月桂烯共聚合的研究
        3.1.1 单茂钪催化对氯苯乙烯与月桂烯共聚合
        3.1.2 单茂钪催化含氮苯乙烯与月桂烯共聚合
        3.1.3 单茂钪催化N,N-二苯基胺基苯乙烯与月桂烯三嵌段共聚合
    3.2 单茂钪催化苯乙烯衍生物与异戊二烯共聚合的研究
        3.2.1 单茂钪催化对氯苯乙烯与异戊二烯共聚合
        3.2.2 单茂钪催化含氮苯乙烯与异戊二烯共聚合
        3.2.3 单茂钪催化N,N-二苯基胺基苯乙烯与异戊二烯三嵌段共聚合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四、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新型加氢催化剂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连续萃取技术脱除HSBC加氢催化剂的研究[J]. 燕晓宇,张娇,孙梦垚,李杰祎,刘晓杰,贾婷,鄂彦鹏. 染料与染色, 2022(01)
  • [2]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加氢反应及产品性能[J]. 梁爱民. 合成橡胶工业, 2021(05)
  • [3]星形丁二烯类聚合物的分子结构设计及其氢化[D]. 张素瑜.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4]SIS热塑性弹性体的极性化方法及其性能研究[D]. 武晓妹.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5]柠檬酸水溶液萃取法脱除SBS加氢催化剂研究[J]. 王爱东. 石化技术, 2021(03)
  • [6]苯乙烯热塑弹性体基双亲性静电纺丝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白振民.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 [7]单茂钪催化苯乙烯衍生物与异戊二烯共聚合[D]. 段阳芷.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 [8]热固性树脂纳米尺度上微结构的形成及高温可再加工性能研究[D]. 丁昊.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9]改性SBS复合材料和PLA基TPV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闫梦文.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10]单茂钪催化苯乙烯衍生物与共轭二烯烃共聚合[D]. 刁凯颖.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新型加氢催化剂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