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乐器大有可为

竹乐器大有可为

一、竹制乐器 大有可为(论文文献综述)

张江诗琴[1](2017)在《益阳竹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益阳市经济发展水平跟其他地区比起来并不高,但竹文化资源丰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竹文化产业不仅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推进低碳社会建设的必然选择。因此,研究益阳竹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益阳竹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政策、经济、文化和技术环境。益阳竹文化产业的市场需求主要来自居民和旅游者需求。益阳竹文化产品主要有民俗表演型、节庆参与型、竹文化旅游型、实物型等四种类型。益阳竹文化产品的组合与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开发过程相对复杂,要考虑政府、媒体、公众、产业本身等多方面的因素。益阳市竹文化产业的行业构成以竹民俗表演业、竹节庆会展业、竹文化旅游业、竹工艺品制造业为主,产业发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市场机制,但政府主导的特点非常明显,并与旅游业联动发展。益阳竹文化产业建立了多种集资和融资渠道,使竹文化企业利用已有资产收益能够实现滚动发展。益阳竹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竹文化产业发展层次较低,竹文化产品缺乏创意,竹文化专业人才短缺等。因此,必须加强竹文化产业内涵建设,不断优化竹文化产业结构,加快实现竹工艺产品的创意转向,推进竹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以提高益阳竹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实现益阳竹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刘荣昆[2](2016)在《林人共生:彝族森林文化及变迁探究》文中研究表明森林研究通常被归入自然科学领域,然而由于森林与人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其间又表现出较强的人文属性。客观上讲,林学兼有自然和人文双重属性。特别是在人类面临诸多生态问题困扰的时候,绿水青山在社会经济发展及人类生存中的地位愈发重要。森林的资源和生态两大重要功能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甚至决定意义,人类文明的进步大多构筑于对森林开发利用的基础之上,一些文明的衰落或经济、政治重心的转移往往也因森林的毁坏而引起。彝族的生存和发展与森林有着紧密的联系,彝族在认识、利用、保护森林的过程中,形成了积淀深厚、内涵丰富的森林文化。彝族森林文化主要表现在物质、精神、制度三个层面。物质层面,彝族充分利用森林资源以维持生计,在利用森林的过程中,总结出许多利用森林的技艺,这是彝族物质层面森林文化的精髓。精神层面,彝族对森林有着深厚的情感,在原始宗教信仰及人生礼俗方面有很多与森林相关的习俗,从这些习俗中可以看出彝族敬重森林的生态观念。制度层面,彝族有护林组织及护林制度,彝族对森林的维护主要体现在即植树造林、神山森林体系、护林制度等三个方面。彝族地区森林在清代以前变化不大,而清代以后因人口剧增、农业垦殖、矿冶及烤烟耗薪、商业采伐、皇木采办、工业耗材、政治活动、军事活动等致使森林破坏较为严重,引发一系列生态及社会后果。森林变迁、科技进步、现代生活方式介入等引起彝族森林文化变迁,进而使与森林相关的一些文化淡化甚至消失,为森林保护带来挑战和机遇。彝族森林文化的核心是林人共生。林人共生关系中林处于主要地位,林是前提,有林才能有人类对森林资源的利用,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对森林的认知体系以及利用森林的技术体系。林人共生关系发端于林而又回归于林,发端于林是指林为人类的生存提供必要的条件,回归于林是指人类为了森林作用的长久持续发挥而保护森林,林人共生关系的模式为从林到人,再从人到林,即林——人——林,抑或用林——护林——用林。林人共生的生态观念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显得弥足珍贵,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彝族森林文化对彝族地区生态保护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生物多样性减弱以及生态恶化的情况下,应当挖掘并传承彝族森林文化,为生态恢复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借鉴和路径。彝族植物文化是森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把彝族植物文化元素应用到彝族聚居区的城市绿化中,以彰显出彝区城市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

孙兴娟[3](2013)在《新课程背景下的竹制打击乐器课堂教学可行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是以竹制打击乐器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3)版》为指导,以中国传统打击乐节奏为主线,以中小学课堂教学为主要场域,立足于学生主动学习、互动学习,揭示竹制打击乐器课堂教学的可行性。本文认为竹制打击乐器能够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发挥一定的优势,并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快乐的学习,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为论证竹制打击乐器的可行性,本文主要采取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调研实地考察法、局内人和局外人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分析研究。在第一章中,本文通过竹制乐器之溯源,论文中所指乐器和竹制打击乐器的概念界定三个小节来介绍本文的研究对象-竹制打击乐器。第二章通过中国打击乐器课堂教学现状和竹制打击乐器进课堂的优势两方面来论证目前我国器乐教学的不足以及竹制打击乐器的优势。第三章从三个层面来论述竹制打击乐器课堂教学的可行性。一是理论层面,二是现实层面,三是中国教育工作者的前期实践基础。第四章从实践的层面进一步阐明竹制打击乐器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第五章通过分析第四章实践教学中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成绩得出结论--竹制打击乐器课堂教学可行。

王征[4](2013)在《竹的音乐世界 ——试论竹制打击乐器在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运用》文中认为本文从音乐教育学的角度出发,从竹制打击乐器的基本构造着手,通过对于竹制打击乐器基本教学体系、课程构想及实践教学等方面来探析竹制打击乐器进入我国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可行性。着重从对竹制打击乐器的实验性教学中总结出适用于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体系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进而试图归纳出一套初步适用于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竹制打击乐器训练与表演(演奏)实验课程体系,让学生能通过对自然之音自由追寻的快乐敲击,感受大自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竹的音乐世界里自由翱翔。

甄小翠[5](2013)在《原竹与陶瓷组合家居饰品的设计开发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是一个多林的国家,但随着人口的过度增加,森林资源已经严重匮乏,尤其是天然林,已经到了灭绝的边缘,在不久的将来,人们的生活会受到前所未有的生存威胁。故节约能源,注重生态效益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各国都在积极的寻找一种环保低碳又经济实惠的物质资源,显然竹子就是最好的环保低碳材料。我国的竹资源非常丰富,被誉为“竹子王国”,是世界上竹子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竹子成长快,易于成型又有良好的硬度,因此开发竹制品,用来代替木材,减少木材的使用率,是现代人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但是单纯依靠竹原料来制作的竹制品,由于原料的局限,造型比较单一,在市场上没有竞争优势,而中国同时又是瓷器的故乡,把瓷和竹组合在一起,结合两者的优点来进行创新设计开发,定然会收到良好的视觉效果。在四川省我国早期就有着名的竹瓷组合工艺花瓶——竹丝瓷胎,把纤细如发的竹丝,柔软如绸的竹篾,紧贴内胎编织而成,闻名海内外,在如今仍然是经久不衰的艺术品,有极高的观赏艺术价值。本文首先分析了现代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表述了竹和陶瓷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古自今,竹和瓷都是人们最喜爱的器物,竹清秀,纹理笔直,像做人一样,清秀笔直是一种美德,故人人都不会厌倦竹器饰品。瓷器光滑明净,造型各异,更加上有彩绘图形装饰,色彩及其丰富,图画包罗万象,寓意吉祥美满,让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为她的魅力所折服。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发创新竹和瓷器组合的家居装饰饰品,肯定会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本文在第三章详细的叙述竹和瓷的组合方式和方法,运用构成原理的审美法则来开发设计竹瓷组合家居饰品,力求结构简洁、制作工艺简单、造型独特、环保生态、典雅古朴、使用方便,尽可能保留材质的原始美,最大限度的降低生产成本,让竹瓷组合的饰品能在全国范围内普遍销售,走俏国内市场,并在国际市场上也占有一席之地。在文章的最后是竹和瓷组合的创新设计实例,通过图片详细叙述实例的制作方法,使实例可以方便的制作出来,为大众服

唐燕娟[6](2013)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熟语教学研究》文中认为熟语教学是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一部分,也是掌握汉语的重要窗口。它简洁准确、内容丰富。但是,熟语的结构和语义不同于一般词汇,正是由于熟语本身存在的复杂性和熟语的相关研究成果不能有效指导教学,使得熟语的学习成为留学生学习和对外汉语教师教学的一大障碍。本文首先明确了熟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对现行教材进行了统计分析,将分析结果与《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进行了比较,总结了现行教材的优缺点。另外,本文在搜集留学生熟语使用偏误的基础上对留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总结了偏误的类型,分析了偏误产生的原因。同时,本文从目前的教学现状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教师和教材编写的几点建议,也提出了几条合理有效的熟语教学策略,可为对外汉语熟语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宋爽[7](2007)在《骨笛乎,竹笛乎——析中国笛文化的变迁》文中提出贾湖骨笛和河姆渡骨哨等史前乐器的出土将中华民族的音乐史提升到了七千多年前,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史前音乐文明的一系列思考,诸如:最早出现的笛是骨笛还是竹笛;为何在早期史前文明的考古中少有发现竹笛,而在后期文明的考古中却没有再发现骨笛等.文章通过笛子的选材、制造工艺、本身承载的社会信息等角度对骨笛和竹笛作了对比分析,指出在音乐史的发展历程中,从骨笛到竹笛的必然性.

王巍[8](2001)在《竹制乐器 大有可为》文中研究表明

徐美君[9](2000)在《发展竹材工业·开辟竹材家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竹制乐器 大有可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竹制乐器 大有可为(论文提纲范文)

(1)益阳竹文化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文献综述
        1.2.2 国外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
第2章 益阳竹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
    2.1 萌芽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2.1.1 竹文化旅游风景区开发意识的萌芽
        2.1.2 传统竹工艺技艺保护意识的产生
        2.1.3 以水竹凉席为代表的竹艺品开始崭露头角
    2.2 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
        2.2.1 竹文化设施的建设
        2.2.2 竹艺人才队伍的建设
        2.2.3 竹文化节庆会展行业的兴起
    2.3 发展阶段(21世纪初至今)
        2.3.1 竹文化对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肌体的嵌入
        2.3.2 益阳竹工艺之都建设
        2.3.3 益阳竹文化生态旅游名城建设
第3章 益阳竹文化产业的发展环境
    3.1 政策环境
        3.1.1 国家政策的基础环境
        3.1.2 益阳地区的特有环境
    3.2 经济环境
        3.2.1 益阳经济发展总体平稳
        3.2.2 文化产业专项投资加大
    3.3 文化环境
        3.3.1 益阳地方文化多元化
        3.3.2 益阳竹文化历史悠久
        3.3.3 益阳竹文化资源充足
        3.3.4 益阳竹文化渗透广泛
    3.4 技术环境
        3.4.1 “互联网+”文化产业的基础环境
        3.4.2 竹工艺技术丰富
        3.4.3 “小郁竹艺”技术品牌效应
第4章 益阳竹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4.1 益阳竹文化产业的市场需求
        4.1.1 居民的需求
        4.1.2 旅游者的需求
    4.2 益阳竹文化产品的开发
        4.2.1 益阳竹文化产品的类型
        4.2.3 益阳竹文化产品的开发过程
    4.3 益阳竹文化产业结构
        4.3.1 益阳竹文化产业的行业构成
        4.3.2 益阳竹文化产业的层次结构
    4.4 益阳竹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
        4.4.1 政府主导的发展模式
        4.4.2 竹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联动发展模式
    4.5 益阳竹文化产业的资本运营
        4.5.1 益阳竹文化产业资本的分类
        4.5.2 益阳竹文化产业资本运营的方式
    4.6 益阳竹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4.6.1 竹文化产业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
        4.6.2 竹文化产业的发展层次较低
        4.6.3 竹工艺产品缺乏创意
        4.6.4 竹文化产业人才短缺
第5章 益阳竹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
    5.1 加强竹文化产业内涵建设
        5.1.1 树立竹文化传承理念
        5.1.2 加强竹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应用
        5.1.3 建设竹文化博物馆
    5.2 优化竹文化产业结构
        5.2.1 引导竹文化与多业态结合
        5.2.2 实现竹文化资源的创意整合
        5.2.3 构建竹文化产业集聚区
    5.3 加快实现竹工艺产品的创意转向
        5.3.1 融合多种材质
        5.3.2 吸收现代风尚
        5.3.3 深挖传统文化
    5.4 推进竹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5.4.1 加强保护民间文化人才
        5.4.2 利用高校培养创意人才
        5.4.3 科学制定经营人才发展规划
        5.4.4 完善文化创意人才管理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林人共生:彝族森林文化及变迁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重点、难点、创新点
    四、研究思路、方法
第一章 森林文化及彝族森林文化
    第一节 森林及森林文化
        一、森林的双重属性
        二、森林文化及其内涵
    第二节 彝族森林文化的定义及生境
        一、民族森林文化及彝族森林文化
        二、彝族森林文化的生境
第二章 彝族对森林资源的利用
    第一节 建立在森林基础上的生计活动
        一、妙用森林的农耕技艺
        二、以森林为载体的牧猎文化
        三、靠山吃山的采集文化
        四、柴的广泛使用及生火、砍柴技艺
        五、竹木餐饮器具的制作技艺
        六、茶在彝族文化中的重要性及饮茶技艺
    第二节 森林文化在人居环境中的立体呈现
        一、建寨选址对森林环境的追求
        二、建房取材于林
    第三节 呈示在服饰上的森林文化
        一、取于森林的服饰材质
        二、动植物图案在服饰上的应用
    第四节 竹木在艺术、体育领域的利用
        一、采用竹木制作乐器
        二、漆器的选材及制作
        三、雕刻绘画的木质用材及涉林图景
        四、承载彝文的木质材料
        五、木质体育器材
第三章 原始宗教及人生礼俗中的彝族森林文化
    第一节 彝族原始宗教信仰中的森林文化
        一、山神崇拜
        二、树神崇拜
        三、林神崇拜
        四、花神崇拜
        五、植物崇拜举隅
        六、宗教活动中的植物
    第二节 人生礼俗中的森林文化
        一、诞生礼仪中的森林文化
        二、婚恋中的森林文化
        三、葬礼中的森林文化
第四章 彝族维护森林的途径及实效
    第一节 植树造林以固森林之本
        一、森林的实用价值为造林护林提供原动力
        二、植树造林的原则及方法
        三、植树造林的实践
    第二节 信仰习俗的护林功能
        一、风水观中的护林因素
        二、神山森林体系的护林功效
        三、具有重要护林意义的护林节
    第三节 保护森林的制度
        一、明确森林权属
        二、保护森林的地方组织
        三、分类保护、用林有度
        四、1949前的护林碑刻
        五、1950年后的护林乡规民约
    第四节 保护森林的实效
        一、森林状况较好
        二、数目众多的名木古树
        三、提供丰富的生计物产
第五章 彝族森林及森林文化的变迁
    第一节 彝族地区森林变迁及其动因
        一、彝族地区森林变迁
        二、彝族地区森林变迁的动因
        三、彝族地区森林变迁的生态及社会后果
    第二节 彝族森林文化变迁
        一、森林资源利用淡化
        二、科技进步对森林文化的影响
        三、神山森林体系的变迁
        四、彝族森林文化变迁的影响
第六章 彝族森林文化的地位及特质
    第一节 森林文化在彝族传统文化中的基础地位
        一、彝族文化在森林环境中产生
        二、富含植物化特征的哲学理念
        三、彝族文化以森林文化为内核而不断衍生
    第二节 林人共生的文化特质
        一、人与植物的生命同构
        二、林人共生的生态观
    第三节 彝族森林文化的区域性差异
        一、彝族地区森林差异及对森林文化的影响
        二、利用森林资源的区域性差异
        三、与森林相关习俗的区域性差异
第七章 彝族森林文化的现实意义
    第一节 林人共生理念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借鉴意义
        一、树立自然与人共生的生态导向
        二、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三、林人共生理念在生态教育中的意义
        四、林人共生理念对生态立法的启示
    第二节 彝族森林文化在生态恢复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意义
        一、彝族森林文化对生态恢复的意义
        二、彝族森林文化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
    第三节 彝族植物文化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
        一、彝族植物文化的内涵及特征
        二、彝区城市绿化缺乏地域特色
        三、彝族植物文化在城市绿化中的意义
        四、巧用彝族植物文化装点彝区现代城市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致谢

(3)新课程背景下的竹制打击乐器课堂教学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
    二、文献综述
        (一) 竹制打击乐器国内研究现状
        (二) 中国打击乐课堂教学现状
    三、研究的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现实意义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思路
第一章 竹制打击乐器
    第一节 竹制乐器之溯源
    第二节 论文中所指乐器
    第三节 竹制打击乐器的概念界定
第二章 中国打击乐器课堂教学现状
    第一节 中国打击乐器课堂教学现状
    第二节 竹制打击乐器进课堂的优势
第三章 竹制打击乐器课堂教学的可行性
    第一节 哲学层面
    第二节 现实层面
    第三节 中国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前期实践基础
第四章 竹制打击乐器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
    第一节 竹制打击乐器课堂教学的实验设计
    第二节 竹制打击乐器课堂教学的教学思路
    第三节 竹制打击乐器课堂教学的课例设计
    第四节 竹制打击乐器课堂教学实践探索效果分析
第五章 结论
附录1 问卷调查表
附录2 实验前测试数据表
附录3 实验后测试数据表
附录4 乐器图片展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4)竹的音乐世界 ——试论竹制打击乐器在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第一章 竹制打击乐器概况
    第一节 竹制打击乐器的概念
    第二节 竹制打击乐器的种类及其简介
第二章 关于开设《竹制打击乐器训练与表演(演奏)》课程的构想
    第一节 《竹制打击乐器训练与表演(演奏)》的课程目标
    第二节 《竹制打击乐器训练与表演(演奏)》课程的具体学习内容
    第三节 《竹制打击乐器训练与表演(演奏)》课程的实施
    第四节 《竹制打击乐器训练与表演(演奏)》课程的评价
第三章 竹制打击乐器(在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教学实践初探
    第一节 节奏训练
    第二节 竹制打击乐器个别课教学——以竹板琴为例
    第三节 竹制打击乐器集体课教学
第四章 《竹制打击乐器训练与表演(演奏)》课程实施的哲学思考
    第一节 竹乐的情感体验
    第二节 竹乐与音乐文化
结论——体验竹的音乐世界
附录1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5)原竹与陶瓷组合家居饰品的设计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水平
        1.5.1 国外研究现状和水平
        1.5.2 国内研究现状和水平
第2章 原竹与陶瓷组合设计开发的创新点与优点
    2.1 原竹与陶瓷组合设计开发的创新点
    2.2 原竹和陶瓷组合设计开发的优点和价值
        2.2.1 竹材的优越特性和价值
        2.2.2 陶瓷的优越特性和价值
    2.3 实现竹文化和陶瓷文化的文化交融
第3章 原竹与陶瓷组合家居饰品的创新设计开发
    3.1 运用构成原理开发原竹和陶瓷组合饰品
        3.1.1 运用平面构成原理开发新产品
        3.1.2 运用立体构成原理开发新产品
        3.1.3 运用色彩构成原理开发新产品的配色方案
    3.2 原竹和陶瓷组合家居饰品的结构方式
        3.2.1 组合式
        3.2.2 嵌套式
        3.2.3 接合式
        3.2.4 绑定式
        3.2.5 切割式
        3.2.6 挖填式
        3.2.7 镂空式
        3.2.8 集合式
        3.2.9 无序式
    3.3 原竹与不同工艺陶瓷组合家居饰品方式
        3.3.1 原竹与白瓷组合
        3.3.2 原竹与红瓷组合
        3.3.3 原竹与青花瓷组合
        3.3.4 原竹与粉彩组合
        3.3.5 原竹与玲珑瓷组合
        3.3.6 原竹与薄胎瓷组合
第4章 原竹与陶瓷组合家居饰品创新设计实例
    4.1 小型家具类
        4.1.1 小型可变换组合式书架
        4.1.2 小型可调组合式搁物架
        4.1.3 小型屏风
    4.2 小型用品类
        4.2.1 收纳盒
        4.2.2 碟架\杯垫架
        4.2.3 纸中盒
        4.2.4 笔筒
    4.3 饰品类
        4.3.1 小桌椅
        4.3.2 装饰画
        4.3.3 小时钟
    4.4 茶具类
        4.4.1 茶盘
        4.4.2 茶具架
    4.5 灯具类
        4.5.1 顶灯
        4.5.2 吊灯
        4.5.3 台灯
        4.5.4 壁灯
        4.5.5 落地灯
        4.5.6 装饰灯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熟语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熟语概述和熟语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
    第一节 熟语概述
        一、 熟语的范围
        二、 熟语的性质
    第二节 熟语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
        一、 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交际能力
        二、 有助于增加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对外汉语教学中熟语教学现状考察
    第一节 《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熟语收录情况考察
    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材熟语编排情况考察
        一、 教材中熟语编排的优点
        二、 教材中熟语编排的不足
    第三节 对外汉语教师熟语讲授情况考察
    第四节 留学生熟语掌握情况考察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对外汉语教学中熟语教学的建议
    第一节 对课程设置的建议
    第二节 对词典和教材编写的建议
        一、 熟语的释义问题
        二、 对外汉语教材和词典中熟语的选编问题
    第三节 对教学策略的建议
        一、 逐层深入释义的教学策略
        二、 语义对比的教学策略
        三、 文化渗透的教学策略
        四、 借助多媒体的教学策略
        五、 培养联想思维的教学策略
        六、 偏误预测的教学策略
        七、 “说文解字”的教学策略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四、竹制乐器 大有可为(论文参考文献)

  • [1]益阳竹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 张江诗琴. 湖南大学, 2017(07)
  • [2]林人共生:彝族森林文化及变迁探究[D]. 刘荣昆. 云南大学, 2016(12)
  • [3]新课程背景下的竹制打击乐器课堂教学可行性研究[D]. 孙兴娟. 福建师范大学, 2013(01)
  • [4]竹的音乐世界 ——试论竹制打击乐器在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运用[D]. 王征. 福建师范大学, 2013(S2)
  • [5]原竹与陶瓷组合家居饰品的设计开发研究[D]. 甄小翠.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3(S1)
  • [6]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熟语教学研究[D]. 唐燕娟. 黑龙江大学, 2013(S1)
  • [7]骨笛乎,竹笛乎——析中国笛文化的变迁[J]. 宋爽.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4)
  • [8]竹制乐器 大有可为[J]. 王巍. 乐器, 2001(12)
  • [9]发展竹材工业·开辟竹材家具[J]. 徐美君. 建材工业信息, 2000(08)

标签:;  ;  ;  

竹乐器大有可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