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因特网上对专题信息的查找(论文文献综述)
刘培[1](2020)在《基于大数据的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信息技术、互联网与计算机等技术建构的网络空间成为与现实社会空间并存的第二空间。但网络空间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技术发展中不断演进的。随着大数据技术在互联网领域应用的广泛推进,借助于大数据可以量化一切的强大计算能力,网络空间确已进入到一个高度依赖数据和算法的阶段,形成了新型的“大数据-网络空间”。“大数据-网络空间”是在大数据技术深度介入下形成、以数据生态为核心、以算法为主导的、虚实深度交融的网络空间。它不仅是世界的数据化再现,而且是大数据算法与人的意向性协同敞开的网络空间。作为大数据技术形塑的空间,“大数据-网络空间”不是固态的、稳定的、不可更改的,而是可以被技术发展与各类媒体、政党、国家等主体意愿建造、编制和构筑,即“大数据-网络空间”具有可塑造性。“大数据-网络空间”作为各种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的传播载体和场域,同样也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大数据-网络空间”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带来了受众、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与传播效果的可量化与可计算,实现了精准化和个性化传播。另一方面,“大数据-网络空间”亦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带来挑战,主要包括:大数据技术理性张扬下传播者经验的下降与自身的隐匿、数据化传播受众画像的失真、假新闻深度转向与传播生态的后真相化、资本逻辑与算法逻辑对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逻辑的干扰。面对这些挑战,已有相关研究往往集中在大数据技术薄弱、西方的数据霸权和意识形态渗透方式的多样化等方面进行探讨,而忽视了“大数据-网络空间”自身的可塑造性。“大数据-网络空间”与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关系不仅仅是大数据以工具性载体助推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更重要的是“大数据-网络空间”是被技术和各种意识形态共同塑造与建构的。由此,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必然要求塑造“大数据-网络空间”,以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能力。如何塑造“大数据-网络空间”以提升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能力成为一个重要问题。首先,要规避算法主导的传播方式,建构基于传播者与受众能动性的个性化传播,从而积极地影响、修正甚至改变算法推荐主导的传播内容,以塑造主流意识形态在“大数据-网络空间”的核心地位。其次,以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从而建构“主流价值算法”。主流价值算法通过纠正流量至上的价值导向以消解各种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对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空间的挤压,从根本上塑造一个正能量的“大数据-网络空间”。再次,展开数据素养和政治素养的双维教育。通过数据素养教育提升传播者和传播受众的数据素养,同时强化大数据技术人员的意识形态教育。最后,推动大数据检测技术与平台监管齐头并进。积极研发大数据检测技术,以检测、识别和过滤虚假信息。且按照精细化、区别化的原则进行分类分级地监管各类传播媒体与平台,健全法律与行业规范的双重规制,从而有力推进“大数据-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
陈汝模[2](2019)在《福建海丝文献数字化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新常态背景下,国家提倡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福建省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亟需抓住时代机遇,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深化,各学科领域对于海丝文献资源的需求迫切程度日益加深,为满足用户群体对海丝文献资源的迫切需求,实现海丝文献资源的收集整理、数字化建设不仅具有现实意义,相应的也成为长期保存以及二次创新的重要之举。为此,文章以福建海丝文献数字化建设概况为切入点,系统梳理数字化建设的概况,具体从数据库建设、信息门户建设、其他海丝数字资源开发现状三个方面来阐述现今福建海丝文献数字化建设所取得成果。并剖析不足之处,提出相应措施,以期助力于福建海丝文献数字化建设的进程以及福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本文的研究方法以网络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为主,以分析归纳法为辅。首先,系统、全面论述海丝文献数字化建设的概况,包括数字化的内容、特征、原则,再接着论述数字化建设的意义。其次,全面分析福建省海丝文献数字化建设的概况,分别从数据库建设、信息门户建设、其他海丝数字资源开发现状三个方面来阐述。最后,对福建省海丝文献数字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总结,提取共性之处,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海丝文献数字化建设的发展策略,以期对其建设有所助益。
顾静秋[3](2018)在《农业数据智能感知与分析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互联网与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在农业领域积累了海量的产前、产中、产后数据,多种多样的农业信息服务系统层出不穷,但对于农业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人员而言,当前我国农业信息服务成本和门槛仍较高,面向农民、农村的信息服务系统仍然相对匮乏,农业大数据与信息孤岛现象并存。农业信息服务往往针对特定地区、特定应用、特定数据资源,造成数据开发利用难度逐渐加大,因缺乏有效的分析提炼,数据资源向有用信息的转化效率过低,造成农业领域数据资源不断丰富与农业信息服务相对匮乏之间的矛盾。为此,本文研究农业物联网、互联网数据的汇集与抽取技术,实现农业数据智能感知;针对农业数据多源异构特点以及不同农业场景下的具体业务需求,研究农业数据智能分析挖掘方法,实现数据到信息的转变;通过建立用户兴趣模型研究用户聚类与个性化推荐算法,实现用户兴趣导向的个性化精准农业信息服务。项目研究内容对提高我国农业信息服务水平与质量,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研究与现实意义。近年来,学术界在大数据分析与个性化推荐方面已取得较为丰富的成果,但在农业应用领域还存在数据来源不稳定、数据质量不高、信息挖掘决策精度低以及服务推送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为了更好的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为农民进行服务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效率,本文将按照信息感知采集、挖掘分析、个性化推荐的流程,从农业物联网、互联网数据智能感知、面向农业多源异构数据的智能挖掘分析方法与典型场景应用以及基于用户兴趣模型的个性化信息推送几个层面对农业数据感知与智能分析关键技术展开深入研究与讨论。主要研究成果和贡献如下:(1)农业复杂干扰环境下物联网数据感知汇集过程存在质量不高、稳定性与时效性差等问题,本文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关联分析的农业物联网高效数据汇集方法。针对农业复杂环境下信道链接不稳定问题,采用机会传输路由的方式提高了数据传输可靠性与网络数据吞吐量。同时根据农业应用场景特点,重点考虑网络的带宽、能量等资源受限问题,从节点数据间关联分析与能耗感知角度对机会路由中继选择与协调的权值进行优化,实现了农业复杂环境下的物联网数据高效感知汇集。在互联网数据采集方面,针对互联网农业领域数据纷杂,信息提取环节缺失等问题,研究了农业垂直领域互联网信息智能抽取方法。通过农业Web页面的多种特征融合,结合机器学习的规则学习算法,提出一种基于多特征与自学习的Web信息抽取方法,该方法在尽量减少人工干预的情况下正确识别农业信息网页的正文内容部分,抽取需要的农业信息实体数据,并且能够自适应网页结构的变化。(2)随着农业领域物联网、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积累形成了大量的农业数据资源,如何有效挖掘其中的有用信息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农业大数据多源、异构、噪声大等特点,研究数据预处理方法,通过清洗、过滤、集成等方法步骤处理提高大数据质量,保证数据的可用性。在数据预处理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频繁集的Apriori改进方法进行多维大数据间的关联规则分析,发掘农业海量异构数据中的规律和价值,为农业领域实现高效信息服务提供基础。针对农产品价格供需信息不对称,影响农业生产收入水平的问题,基于互联网上抽取的农产品市场价格信息,从农产品价格时空分布角度进行数据关联分析,发现敏感、异常的波动情况,并对某类农产品价格变化趋势以及受其他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进行预测,进而为农业生产前期决策与经营销售提供信息支撑。(3)为解决动物繁育、疫病等早期检测问题,研究基于农业物联网的数据聚类与图像识别等方法,结合动物生理、疫病行为模型,以奶牛养殖为对象,提出一种基于图像熵的奶牛目标对象识别方法,通过最小包围盒面积计算与目标对象轮廓图,实时捕获奶牛爬跨行为。结合蹄部、背部特征,融合被识别奶牛连续7d的运动量,判断影响奶牛健康繁殖的异常行为,提高奶牛养殖管理的科学化程度。(4)农业大数据在完成了有效的数据挖掘分析后依然面临着“信息过载”的问题,农业信息种类多样,分类复杂,具有地域性、时效性和周期性,用户的信息需求也随这些发生变化,如何根据用户特征实现挖掘结果的精准推荐服务是农业智能信息服务的关键环节。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用户兴趣模型的个性化推荐方法,通过对用户注册信息得出显性特征(如职业、种植类型、文化水平、地理位置等),根据用户浏览操作记录提取用户隐性特征(如性格偏好、种植经验、农情农事等),进而建立情境融合的用户行为兴趣模型,并基于该模型用协同过滤的产生式推荐方法实现用户信息的按需精准推送。
邓翔天[4](2018)在《LTE-A空口监测分析仪:数据呈现技术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LTE-A网络结构的扁平化,传统的信令采集点消失,传统测试类仪表不再适用,LTE-A网络的故障定位、后期维护以及优化方面的问题亟需解决。空中接口作为LTE-A接入网和用户终端的唯一接口,是通信网络监测的重要突破口。LTE-A空口监测分析仪的研究与开发,对网络的优化与维护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依托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网”,以LTE-A空口监测仪研发为背景,对空口监测分析仪的数据呈现技术进行了研究与开发,并完成了相应功能的测试与验证。论文主要工作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论文首先研究了LTE-A网络结构、空中接口协议栈以及数据呈现方案相关技术等理论知识,分析了LTE-A空口监测分析仪表整体结构以及功能需求,提出了仪表数据呈现方案的设计,并完成了方案的整体架构设计、数据库设计和数据交互接口设计。2.在数据呈现方案整体架构设计的基础上,采用MVC框架模式,利用JavaFX、Mybatis,Web Service等技术,详细设计并实现仪表数据呈现各功能模块,呈现功能包括用户管理与设备管理、信令解码、CDR、信令流程图、协议栈、星座图、RB资源图。3.利用SoapUI测试工具,对设计与实现的各个功能模块进行了测试与验证分析,验证了数据呈现方案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满足LTE-A空口监测仪的数据呈现需求。论文最后对已经完成工作进行了总结,对课题研究过程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分析,并对课题后续研究进行了展望。
陈坤[5](2018)在《基于Hadoop框架的专题信息存储及多维分析系统构建研究》文中指出针对单纯依靠传统信息处理方式无法应对大数据时代专题信息资源数据量大、变化迅速的情况,提出基于Hadoop平台的专题信息资源存储与多维分析系统构建设计本研究课题。本课题深入研究该系统的服务模式、服务对象、技术体系等方面,从系统构建与应用的角度分析构建系统涉及的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基于Hadoop框架的专题信息存储与多维分析系统。该系统可以存储不同来源的专题信息,帮助用户高效的分析专题信息资源,并展示分析结果。该系统可以有效的存储不同来源的专题信息资源,同时可以实现领域主题热点提取、热点演化分析等功能,从而进一步提高专题信息资源存储、处理和知识组织方式,进而帮助信息分析工作者提高信息分析和利用的效率。本文的主要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针对专题信息资源分析工作中面临的多种异构数据的存储、加工处理问题,本课题设计了不同来源的专题信息采取不同的获取策略。通过将获取到的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设计数据存储结构,并基于HBase数据库特有的列存储结构,对专题信息存储的实际存储过程进行实证研究。(2)针对专题信息资源中文本流数据存在的分析问题,设计了基于MapReduce方式的文本处理方案。主要通过MapReduce方式的分词处理,进行文本特征化提取、TF-IDF特征词加权、文本向量空间生成,从而为后续的聚类做好准备。在进行文本分词时,通过网络搜集领域专业术语扩充分词词典,提高分词质量。(3)针对专题信息资源的统计分布分析与主题分析需求,从专题信息资源宏观分析角度出发,利用LDA主题模型,对数据集进行了主题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以可视化方式进行展示。该分析可以帮助使用者发现领域研究重点及其转移等知识。(4)对上述功能需求进行融合,利用Java语言开发了基于Hadoop框架的专题信息存储与多维分析系统。实证结果表明,从实际生产需求出发,基于Hadoop框架设计并实现了专题信息存储与多维分析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专题信息资源存储、资源加工和分析等功能,通过功能测试,验证了本系统的可用性,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解进[6](2017)在《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校本化实施个案研究 ——以Y中学为例》文中指出近几年来,“核心素养”的理念在国际和国内教育界迅速推广,中小学掀起了一股“核心素养热”。虽然我国的很多中小学都对“核心素养”有着很大的热情,也在积极研究和探索中,但是对于“核心素养”的研究还是处于比较高位的状况,对于概念本位的研究以及“核心素养”框架的研究比较多,对于基于“核心素养”建构课程的研究也是以宏观层面为主,落实到个体学校课程构建与实施的研究较少。总体来说,对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呈现出重理论,轻实践,重宏观研究,轻实证研究的特点。自2011年以来,X区成立了“核心素养”研究项目组,在确立了符合该区学情的“核心素养”框架后,重点研究“核心素养”与小学、初中课程融合的校本化课程体系建构与实施,期望探索“核心素养”在课程中落地生根的有效途径。Y初中作为本项目组中的一份子,也积极参与到探索研究中。他们对区“核心素养”框架进行了校本化解析,在此基础上建构了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校本化体系,并结合学校特色,开发建设了校本课程,并在全校范围内根据构建的课程体系进行了课程实施。本研究是一项关于“核心素养”与课程改革相融合的个案研究,研究中的重点并不是对“核心素养”概念的讨论或是对“核心素养”框架的界定,而是聚焦如何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中落实初中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笔者作为Y初中的一员,亲历了学校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校本化建构与实施的全过程,并通过课堂观察、访谈、文本查阅等研究方法,梳理了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校本化体系,记录了课程实施的情况,总结了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成效和问题,分析了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进而对“核心素养”与课程改革相结合的途径提出了建议,为中学的课程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本研究共分为5个部分:第一章主要交代了选题的缘起、研究问题以及研究意义,并对核心素养和课程进行了基本概念的界定,在此基础上对对两者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最后对本研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进行了阐述。第二章在对Y初中的基本情况以及课程实施情况进行了介绍后,对Y初中基于区“核心素养”框架进行的校本化解析做了详细的阐述,并分析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校本化体系。第三章在Y初中建构“核心素养”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了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分析了课堂教学中形成的“凸显学生立场、搭建学习支架、激发学生参与、适应学生差异”等教学策略,并介绍了各学科组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的积极尝试和探索。第四章在访谈、文本查阅、课堂观察的基础上,总结了Y初中在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校本化实施过程中的成效,同时也阐述了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影响其课程实施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第五章为本研究的总结与展望,说明了本研究中所完成的任务与成果,并对以“核心素养”为顶层设计,建构课程体系与进行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点提出了建议。
李素云[7](2016)在《WebQuest在高中生物《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WebQuest是利用网络资源的授课计划或课程单元,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以研究性学习为特征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型模式。学生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及其优势,完成学习任务,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搜集处理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全球已有很多教师利用WebQuest开展教学实践。本文从高中生物《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教学问题分析出发,提出将WebQuest运用到该课程的教学中。根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的教学建议,在人教版《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中选择七个适合WebQuest的主题,利用Dreamweaver或凡科建站制作出相关系统的网页。然后选择三个代表性案例进行详细设计。在实施阶段,设计实施过程,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对信息搜集分析加工,完成WebQuest中的任务。WebQuest应用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完成。通过分析回收的30份WebQuest评价量规、67份学习意见调查问卷和9份教师访谈记录,分别对WebQuest网页、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意见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WebQuest适合运用在《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教学中,为学生学习该课程提供大量有效的资源,且学生可以通过WebQuest的学习提高学习兴趣,锻炼信息搜集分析、合作学习、信息技术应用等综合能力。教师也可以应用WebQuest解决教学资源不足等问题。不过WebQuest在《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实际教学中存在诸如教师理念难转变、课时限制、学生不适应等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研究完善解决。
夏辉[8](2015)在《XX网互动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中指出XX网开通并成功地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是网络技术进步引发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变革的必然结果。运用XX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十年来的实践,不但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而且留下了大量的实践数据和案例。这些数据被忠实地记录在XX网空间中,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宝贵财富。本研究在这些既有数据的基础上,采取网络调查、电话采访、分离式观察与参与式观察等研究方法,进一步获取了大量新的数据。在掌握大量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提出理论框架——实践数据对照——完善理论”的步骤,对运用XX网互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这些研究有助于提高XX网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破解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弱化的难题。在研究过程中,本研究谨慎地遵循了对比研究的原则。如在研究XX网互动参与者时,贯穿着对不同参与群体的对比;在研究XX网互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时,贯穿着XX网互动与传统教育手段的对比。本研究运用了传播学的媒介互动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思想品德形成理论,分析了XX网互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运用传播学的媒介使用理论和心理学的动机理论,分析了影响官兵参与XX网互动的主要因素。在对XX网互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理论分析基础上,分析了社会性网络服务、即时通信、电子邮件、网络知识库、网络论坛、信息发布网页等6种XX网主要互动平台的功能特点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在对影响官兵参与XX网互动的主要因素分析基础上,分析了基本理论、形势政策、党史军史、法律法规、科学文化、部队管理、军事训练、官兵生活等8项主要教育内容的官兵参与动机及其互动方法。针对当前XX网互动式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上述理论分析,从教育观念的更新、互动平台的优化、参与热情的的激化、人才队伍的建设、互动过程的管控等5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徐亚苹[9](2014)在《泛在学习背景下大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信息技术发生的极大变化以及在教育中的应用,很大程度上变革了人类的生活与学习方式,泛在学习、数字化学习这一新兴的学习方式便应运而生。泛在学习已经成为教育技术学领域当前以及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关注和研究的热点话题。但是据了解,目前在泛在学习的背景下大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普遍较低,难于适应现代社会学习的需要,而且针对大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还相当少。因此,在泛在学习背景下很有必要对大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的培养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期对大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运用文献综述法对泛在学习和大学生数字化学习及数字化学习能力的概念、内涵、特点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泛在学习背景下大学生数字化学习及数字化学习能力的相关内容,为下文的研究做好准备。在阅读、梳理和综合分析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结合问卷调查与分析,得出大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存在的问题:数字化学习意识不强、数字化学习能力普遍低下、数字化学习策略掌握不够,接着总结出当前影响大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培养的因素,主要有:泛在学习氛围、教师的引导与指导、数字化学习环境、数字化学习资源、学生的问题意识。依据前文的分析研究,运用泛在学习理念构建大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培养的模式。该模式的保障层包括硬件基础设施、软件学习资源、教师的作用及学习氛围,训练层以“问题意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数字化学习能力养成、反馈”的设计主线,并分析了该模式的意义、注意问题及实施的可行性。本文最后以所构建的模式为指导,设计出了实践案例,并在实践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实践结果表明,本文所构建的模式能够为大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有益的指导,能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
姬娅小娟[10](2013)在《石河子大学图书馆农业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农业文献信息资源已成为农业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而高校图书馆作为信息的集散地,担负着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重要任务。就目前高校图书馆农业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情况来看,虽然已配置大量的农业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先进的网络化信息处理设备以及现代化的服务手段,但在传统发展思路及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农业文献信息资源尚没有得到深层次的开发,因而没有发挥到应有的作用。农业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低下已是高校图书馆存在的普遍问题。因此,高校图书馆探索新的服务模式,即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已成为其发展的必然选择。石河子大学图书馆是兵团及新疆的农业科研和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重要信息源,鉴于此,将用户群体对石河子大学图书馆农业文献信息资源的需求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并结合石河子大学图书馆的实际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从而以高效、优质、主动的服务吸引用户,使农业文献信息资源在教学、科研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也能促使石河子大学图书馆在改革中创新和发展,并使得农业文献信息资源得到更为充分的开发和利用。本文首先对农业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相关概念进行系统的梳理,介绍了高校图书馆农业文献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理论依据,然后对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农业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并找出我国高校图书馆在农业文献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局限性,即传统发展思路的限制,经费的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在此基础上,对石河子大学图书馆农业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状况进行了整体的阐述,同时从农业图书类、农业期刊类和农业电子资源类三方面对资源的利用状况做了系统的概述。并将用户对农业文献信息资源的需求状况作为实证研究,主要从文献资源供给量、服务费用、服务环节与程序、服务质量四个方面因素对信息用户文献需求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同时分析出各类文献资源存在的问题,即农业图书类资源缺乏有效的统一规划和组织协调、资源重藏轻用;农业期刊类文献信息资源存在期刊订购障碍、期刊资源管理模式单一的问题;农业电子资源存在信息资源检索技术的普及力度不够、受众用户面窄,使用受到限制的问题;由此提出了应从进一步优化馆藏结构,重视资源的利用;建立特色专题数据库,完善数据库建设;积极开展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服务模式;强化高素质馆员队伍的培训工作;拓宽服务领域;规范图书馆收费制度,提高资源利用率;有效沟通,建立反馈机制等七个方面对高校图书馆农业文献信息资源进行充分开发和利用,以期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农业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谈因特网上对专题信息的查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因特网上对专题信息的查找(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大数据的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缘由与研究价值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与文献评析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点与难点 |
2 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与网络空间的内在关联 |
2.1 意识形态概念的演变 |
2.2 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方式的变迁 |
2.3 网络空间及其可塑性 |
2.4 网络空间与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内在关联维度 |
3 大数据技术对网络空间的形塑 |
3.1 大数据技术:网络空间变革的技术基础 |
3.2 大数据技术的生产力属性与功能 |
3.3 “大数据-网络空间”的界定 |
3.4 “大数据-网络空间”的本质 |
3.5 “大数据-网络空间”的主要特征 |
4 “大数据-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机遇与挑战 |
4.1 “大数据-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机遇 |
4.2 技术理性的张扬与传播者的遮蔽 |
4.3 数据化受众画像的失真 |
4.4 假新闻扰乱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环境 |
4.5 政治逻辑、算法逻辑与资本逻辑的博弈 |
5 掌握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主动权:提升塑造“大数据-网络空间”的能力 |
5.1 建构基于传播者与受众能动性的个性化传播 |
5.2 设计主流价值算法 |
5.3 展开数据素养与政治素养双维度教育 |
5.4 大数据检测技术与监管齐头并进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福建海丝文献数字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中文文摘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分析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研究述评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福建省海丝文献数字化概述 |
2.1 福建海丝文献概述 |
2.2 福建海丝文献数字化建设概述 |
2.3 福建海丝文献数字化建设基础 |
2.4 福建海丝文献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性 |
第三章 福建海丝文献数字化建设现状 |
3.1 福建海丝文献数据库建设现状 |
3.1.1 福建公共系统图书馆中的海丝数据库调查与研究 |
3.1.2 福建省高校系统图书馆中的海丝数据库建设现状 |
3.2 福建海丝主题的信息门户网站建设现状 |
3.3 福建其他形式的海丝文献数字化建设现状 |
3.3.1 福建海丝数字资源网上展览建设 |
3.3.2 海丝题材的动漫、电影等文艺精品创作 |
3.3.3 海丝题材的网络游戏开发 |
第四章 福建海丝文献数字化建设的特点及区域分布 |
4.1 福建海丝文献数字化建设的特点 |
4.1.1 海丝数字资源网络共享平台建设初见成效,资源分布不均衡 |
4.1.2 海丝数据库内容来源类型呈现多元化 |
4.1.3 海丝数据库表现形式单一化 |
4.1.4 海丝数据库内容格式日臻完善统一 |
4.1.5 海丝数据库的主题方向广泛 |
4.2 福建海丝文献数字化建设区域分布 |
第五章 福建省海丝文献数字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
5.1 海丝数字资源更新滞后,用户服务能力较弱 |
5.1.1 海丝数字资源更新维护机制不合理 |
5.1.2 海丝数字资源为用户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
5.2 资源开发力度有限,海丝数字资源特色化羸弱 |
5.2.1 海丝数字资源的开发流于表面 |
5.2.2 海丝数字资源的创新性不足致使特色价值无法显现 |
5.3 海丝数字资源的建设开发不均衡,传播、共享体系建设不完善 |
5.3.1 海丝数字资源建设开发失衡严重 |
5.3.2 海丝数字资源传播、共享体系有待加强 |
5.4 海丝数字资源协同联合机制较弱,资源呈现内容同质化严重 |
5.4.1 管理缺位致使协同联合机制不健全 |
5.4.2 海丝数字资源重复建设严重 |
第六章 福建省海丝文献数字化现状的发展策略 |
6.1 保障资源更新与维护机制常态化,推动用户泛在化服务体系建设 |
6.1.1 实现海丝数字资源的定期更新,保证维护工作的及时性 |
6.1.2 切实把握用户真实需求,提升资源的用户黏度 |
6.2 加大海丝数字资源的开发力度,提升海丝数字资源的核心竞争力 |
6.2.1 强化数字化主体的开发能力,提升用户群体的信息素养 |
6.2.2 推进海丝数字资源的创新力度,延长海丝数字资源的价值链 |
6.3 建立健全现代传播体系,完善海丝数字资源的共享体系 |
6.3.1 通过“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扶持开发薄弱地区 |
6.3.2 借助互联网渠道,推广海丝数字信息资源 |
6.4 加大跨区域协调合作纵深维度,全面提升数字资源有序整合力度 |
6.4.1 逐步打破资源分布的区域隔阂,不断深化协调合作纵深维度 |
6.4.2 全面运用各类整合方式,实现海丝数字资源的帕累托最优 |
第七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农业数据智能感知与分析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农业大数据感知抽取技术 |
1.3.2 农业多源数据智能分析技术 |
1.3.3 个性化推荐技术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1.5 创新点 |
1.6 论文课题来源 |
2 农业数据智能感知技术 |
2.1 农业物联网数据高效汇集研究现状及问题 |
2.1.1 农业物联网数据关联分析现状 |
2.1.2 农业物联网数据汇集技术现状 |
2.2 基于数据间关联分析的农业物联网机会路由方法 |
2.2.1 农业物联网数据时空关联压缩模型 |
2.2.2 网络机会感知模型与候选节点集构建 |
2.2.3 机会路由候选节点协调机制 |
2.2.4 基于权值的机会路由能耗感知优化 |
2.3 农业物联网数据汇集仿真与分析 |
2.3.1 机会路由性能指标 |
2.3.2 仿真环境与系统参数 |
2.3.3 仿真结果与讨论分析 |
2.4 互联网信息抽取方法现状 |
2.4.1 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信息抽取 |
2.4.2 基于机器学习的包装器归纳方法 |
2.4.3 基于结构分析的抽取方法 |
2.4.4 基于本体的信息抽取方法 |
2.5 基于多特征的自学习WEB信息抽取技术 |
2.5.1 Web页面特征分析 |
2.5.2 页面特征融合 |
2.5.3 抽取规则定义 |
2.5.4 信息抽取方法 |
2.5.5 农业互联网信息多特征自学习抽取流程 |
2.6 农业互联网信息抽取实验与分析 |
2.7 小结 |
3 农业多源异构数据智能分析 |
3.1 农业多源异构数据特点与典型预处理方法 |
3.1.1 农业多源异构数据特点 |
3.1.2 农业大数据特征提取 |
3.1.3 农业异常数据识别 |
3.1.4 数据变换和规约 |
3.1.5 多源匹配数据集成 |
3.2 农业数据关联分析 |
3.2.1 互联网数据关联分析 |
3.2.2 物联网数据关联分析 |
3.2.3 农业大数据关联分析方法总结 |
3.3 农产品价格时空分布与影响因素分析 |
3.3.1 猪肉价格分析概况 |
3.3.2 猪肉价格时空分布格局 |
3.3.3 猪肉价格空间自相关分析 |
3.3.4 猪肉价格与影响因素的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 |
3.3.5 猪肉价格与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结果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物联网视频数据的奶牛行为识别技术 |
4.1 奶牛行为识别现状 |
4.2 基于物联网视频数据的奶牛行为识别方法 |
4.2.1 材料与方法 |
4.2.2 奶牛目标对象提取 |
4.2.3 奶牛运动量与发情行为关系模型 |
4.2.4 奶牛行为视频数据分析 |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基于用户兴趣模型的个性化农业信息服务技术 |
5.1 研究问题与现状 |
5.1.1 用户兴趣模型构建 |
5.1.2 基于内容的推荐 |
5.1.3 协同过滤推荐策略 |
5.2 基于用户行为的兴趣模型构建 |
5.2.1 用户行为特征分析与数据获取 |
5.2.2 用户行为的兴趣度计算 |
5.2.3 融合用户行为与情景信息的兴趣模型 |
5.3 基于用户兴趣模型的推荐 |
5.3.1 用户聚类及距离计算 |
5.3.2 计算用户之间的相似度 |
5.3.3 产生推荐 |
5.3.4 本章推荐算法框架 |
5.3.5 本章推荐算法特点 |
5.4 实验与结果分析 |
5.4.1 实验数据及环境 |
5.4.2 实验过程 |
5.4.3 实验评价标准 |
5.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6.1 主要研究工作总结 |
6.2 进一步研究工作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LTE-A空口监测分析仪:数据呈现技术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表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课题来源与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2章 LTE-A网络以及数据呈现相关技术概述 |
2.1 LTE-A网络概述 |
2.2 空中接口协议栈 |
2.2.1 空中接口简介 |
2.2.2 空中接口协议栈 |
2.3 数据呈现相关技术 |
2.3.1 JavaFX框架 |
2.3.2 MVC设计模式 |
2.3.3 Web Service |
2.3.4 Mybatis框架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空口监测仪概述与数据呈现方案总体设计 |
3.1 LTE-A空口监测仪概述 |
3.1.1 监测仪表功能需求分析 |
3.1.2 监测仪表整体结构 |
3.2 数据呈现功能模块划分 |
3.3 总体设计 |
3.4 数据交互设计 |
3.4.1 数据库设计 |
3.4.2 SOAP交互接口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数据呈现方案关键模块详细设计与实现 |
4.1 项目开发环境与项目结构 |
4.2 用户管理以及仪表管理设计与实现 |
4.2.1 用户管理 |
4.2.2 仪表管理 |
4.3 核心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 |
4.3.1 信令解码结果呈现模块 |
4.3.2 CDR呈现模块 |
4.3.3 流程图模块 |
4.4 专题分析 |
4.4.1 协议栈分析 |
4.4.2 星座图分析 |
4.4.3 RB资源图分析 |
4.5 数据管理模块 |
4.6 异常处理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数据呈现结果测试与分析 |
5.1 测试环境及测试工具 |
5.1.1 测试环境 |
5.1.2 测试工具 |
5.2 测试内容 |
5.2.1 测试用例设计 |
5.2.2 模块功能测试及结果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
(5)基于Hadoop框架的专题信息存储及多维分析系统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2 相关理论及关键技术基础 |
2.1 Hadoop技术框架 |
2.1.1 Hadoop生态系统 |
2.1.2 Hadoop关键技术 |
2.1.3 Hadoop应用研究 |
2.2 专题信息服务 |
2.2.1 专题信息服务发展 |
2.2.2 大数据与专题信息服务 |
2.3 文本分析相关技术研究 |
2.3.1 专题信息文本挖掘 |
2.3.2 专题信息文本处理 |
2.3.3 LDA主题模型 |
2.4 信息可视化技术发展 |
2.5 本章小结 |
3 系统总体框架与存储方案 |
3.1 专题信息资源特征 |
3.1.1 大数据时代信息资源基本特征 |
3.1.2 大数据时代专题信息资源特征 |
3.2 系统需求设计与功能分析 |
3.2.1 系统需求和目标 |
3.2.2 系统功能分析 |
3.2.3 系统模块分析 |
3.3 基于HBase的专题信息资源存储方案设计 |
3.3.1 HBase数据库存储模式 |
3.3.2 HBase与关系型数据库的差异 |
3.3.3 专题信息存储方案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4 专题信息多维分析系统方案设计 |
4.1 基于文本统计特征的资源分布分析 |
4.1.1 统计分布分析方案设计 |
4.1.2 期刊信息资源分布分析 |
4.1.3 专利信息资源分布分析 |
4.1.4 网页信息资源分布分析 |
4.2 基于文本内容特征的资源主题分析 |
4.2.1 资源预处理 |
4.2.2 文本特征权重计算 |
4.2.3 特征词选择 |
4.2.4 文本向量化 |
4.2.5 基于LDA的主题分析 |
4.3 分析结果可视化 |
4.3.1 统计分布分析结果展示 |
4.3.2 主题分析结果展示 |
4.4 本章小结 |
5 专题信息多维分析系统开发与实现 |
5.1 系统搭建与环境部署 |
5.1.1 开发与运行环境准备 |
5.1.2 Hadoop的安装部署 |
5.1.3 HBase及相关组件部署 |
5.2 数据存储实现 |
5.3 统计分布分析实现 |
5.4 主题分析实现 |
5.4.1 文本预处理 |
5.4.2 主题发现 |
5.4.3 主题演化 |
5.5 系统性能测试 |
5.5.1 主题分析功能测试 |
5.5.2 主题分析性能测试 |
5.6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主要工作概述 |
6.2 研究创新 |
6.3 研究局限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6)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校本化实施个案研究 ——以Y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问题 |
(三)研究意义 |
二、核心概念 |
(一)核心素养 |
(二)课程校本化实施 |
三、文献综述 |
(一)核心素养 |
(二)课程校本化实施 |
四、研究方法与过程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过程 |
第二章 Y初中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校本化构建 |
一、Y初中总体情况 |
(一)Y初中基本情况 |
(二)Y初中课程实施情况 |
二、Y初中对区“核心素养”的校本化解析 |
(一)阅读素养 |
(二)数学素养 |
(三)科学素养 |
(四)人文素养 |
三、Y初中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校本化体系 |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基础型课程校本化 |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拓展型课程校本化 |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探究型课程校本化 |
(四)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建设 |
第三章 Y初中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校本化实施 |
一、坚持以学定教,凸显学生主体 |
(一)关注学生发展特点 |
(二)关注学生内在需求 |
(三)关注学生学习基础 |
二、搭建学习支架,提升思维品质 |
(一)创设丰富情境 |
(二)精心设计问题 |
(三)关注知识铺垫 |
三、创新多维驱动,激发学生参与 |
(一)兴趣驱动 |
(二)任务驱动 |
(三)问题驱动 |
(四)项目驱动 |
(五)角色驱动 |
四、适应学生差异,促进个性发展 |
(一)个别辅导 |
(二)小组互助 |
(三)能力分组 |
(四)作业分层 |
(五)巧用技术 |
第四章 Y初中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校本化实施现状与分析 |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成效 |
(一)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
(二)促动教师综合发展 |
(三)推动学校系统改进 |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校本化实施存在问题 |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未跟上 |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选课呈现不均衡状态 |
三、影响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因素分析 |
(一)校长对基于“核心素养”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影响 |
(二)教师对基于“核心素养”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影响 |
(三)家长对基于“核心素养”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影响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一、本研究的结论 |
(一)核心素养成为课程建设的靶心 |
(二)多样课程成为课程实施的载体 |
(三)多维参与成为课程实施的保障 |
二、建议与展望 |
(一)核心素养融入课程标准是基础 |
(二)推进教师的有效课程实施是关键 |
(三)改进核心素养的考试评价是抓手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WebQuest在高中生物《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1.1 WebQuest在国外应用广泛且设计系统科学 |
1.1.2 WebQuest在国内应用研究缺乏系统性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
1.4 WebQuest概念界定与研究依据 |
2. WebQuest在高中生物《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中的应用策略 |
2.1 高中生物人教版《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教材和教学分析 |
2.2 WebQuest在人教版《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中的总体设计 |
2.3 WebQuest在人教版《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15) |
3.基于WebQuest的案例设计 |
3.1 案例 1:DNA重组技术 |
3.2 案例 2:基因工程的应用 |
3.3 案例 3:胚胎工程及其应用前景 |
4. WebQuest在《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教学中的调查研究 |
4.1 调查方法 |
4.2 调查结果与分析 |
4.2.1 对WebQuest网页制作满意度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
4.2.2 WebQuest学习情况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
4.2.3 教师访谈:应用WebQuest教学的可行性调查结果与分析 |
4.3 WebQuest在《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实施建议 |
5.结论与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XX网互动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选题意义 |
1.1.1 适应网络技术发展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影响的需要 |
1.1.2 破解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弱化难题的需要 |
1.1.3 提高XX网思想政治教育效能的需要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 |
1.4 理论基础 |
1.4.1 传播学相关理论 |
1.4.2 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 |
1.4.3 心理学相关理论 |
1.5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1.5.1 主要研究内容 |
1.5.2 主要创新点 |
1.6 相关概念说明 |
第二章 XX网互动式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现状 |
2.1 互动平台种类丰富,满足官兵需求较少 |
2.2 基层官兵参与热情高,中高级干部参与少 |
2.3 注重数据库内容建设,轻视数据库使用效益 |
2.4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多,互动式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少 |
2.5 硬件建设较为先进,使用管理制度相对滞后 |
第三章 XX网互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
3.1 XX网互动在官兵认知教育内容中的作用 |
3.1.1 在注意教育内容中的作用 |
3.1.2 在感知教育内容中的作用 |
3.1.3 在理解教育内容中的作用 |
3.2 XX网互动在影响官兵情绪情感中的作用 |
3.2.1 在情绪感染中的作用 |
3.2.2 在情感移情中的作用 |
3.3 XX网互动在坚定官兵道德意志中的作用 |
3.3.1 在影响道德意志目的中的作用 |
3.3.2 在影响道德意志顽强力中的作用 |
3.4 XX网互动在调控官兵行为中的作用 |
3.4.1 在官兵服从和依从中的作用 |
3.4.2 在官兵模仿和从众中的作用 |
第四章 XX网互动的参与人员分析 |
4.1 参与人员的角色定位 |
4.1.1 网络管理员 |
4.1.2 网络评论员 |
4.1.3 网络意见领袖 |
4.1.4 技术研发人员 |
4.1.5 普通网民 |
4.2 参与人员的结构特征 |
4.2.1 男女比例 |
4.2.2 职务特征 |
4.2.3 年龄分布 |
4.2.4 学历结构 |
4.3 参与人员的行为特征 |
4.3.1 参与互动的积极性 |
4.3.2 表达意愿的真实性 |
4.3.3 互动过程的短暂性 |
4.3.4 网络行为的可控性 |
第五章 影响官兵参与XX网互动的主要因素 |
5.1 个人动机 |
5.1.1 认知的需要 |
5.1.2 交流的需要 |
5.1.3 认同的需要 |
5.1.4 娱乐放松的需要 |
5.1.5 自我实现的需要 |
5.2 行政驱动 |
5.2.1 命令官兵参与 |
5.2.2 引导官兵参与 |
5.2.3 激励官兵参与 |
5.3 情境因素 |
5.3.1 自由平等的互动情境 |
5.3.2 轻松自如的互动情境 |
5.3.3 积极踊跃的互动情境 |
第六章 XX网互动平台的主要类型 |
6.1 社会性网络服务 |
6.1.1 代表性平台 |
6.1.2 功能特点 |
6.1.3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
6.2 即时通信 |
6.2.1 代表性平台 |
6.2.2 功能特点 |
6.2.3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
6.3 电子邮件 |
6.3.1 代表性平台 |
6.3.2 功能特点 |
6.3.3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
6.4 网络知识库 |
6.4.1 代表性平台 |
6.4.2 功能特点 |
6.4.3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
6.5 网络论坛 |
6.5.1 代表性平台 |
6.5.2 功能特点 |
6.5.3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
6.6 信息发布网页 |
6.6.1 代表性平台 |
6.6.2 功能特点 |
6.6.3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
第七章 XX网互动式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
7.1 基本理论 |
7.1.1 开展党的基本理论互动的主要目的 |
7.1.2 官兵参与党的基本理论互动的主要动机 |
7.1.3 围绕党的基本理论互动的主要方法 |
7.2 形势政策 |
7.2.1 开展形势政策互动的主要目的 |
7.2.2 官兵参与形势政策互动的主要动机 |
7.2.3 围绕形势政策互动的主要方法 |
7.3 党史军史 |
7.3.1 开展党史军史互动的主要目的 |
7.3.2 官兵参与党史军史互动的主要动机 |
7.3.3 围绕党史军史互动的主要方法 |
7.4 法律法规 |
7.4.1 开展法律法规互动的主要目的 |
7.4.2 官兵参与法律法规互动的主要动机 |
7.4.3 围绕法律法规互动的主要方法 |
7.5 科学知识 |
7.5.1 开展科学知识互动的主要目的 |
7.5.2 官兵参与科学知识互动的主要动机 |
7.5.3 围绕科学知识互动的主要方法 |
7.6 部队管理 |
7.6.1 开展部队管理互动的主要目的 |
7.6.2 官兵参与部队管理互动的主要动机 |
7.6.3 围绕部队管理互动的主要方法 |
7.7 军事训练 |
7.7.1 开展军事训练互动的主要目的 |
7.7.2 官兵参与军事训练互动的主要动机 |
7.7.3 围绕军事训练互动的主要方法 |
7.8 官兵生活 |
7.8.1 开展生活动态互动的主要目的 |
7.8.2 官兵参与生活动态互动的主要动机 |
7.8.3 围绕官兵生活动态互动的主要方法 |
第八章 增强XX网互动式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建议 |
8.1 进一步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
8.1.1 树立善于用网的观念 |
8.1.2 树立多维宣传的观念 |
8.1.3 树立平等交流的观念 |
8.2 进一步优化XX网互动平台功能设计 |
8.2.1 加强XX网互动平台顶层设计 |
8.2.2 着眼思想政治教育需求设计 |
8.2.3 适应XX网硬件性能设计 |
8.3 进一步激发官兵参与XX网互动的热情 |
8.3.1 着眼官兵上网动机设置内容 |
8.3.2 发挥行政权力驱动引导作用 |
8.3.3 营造激励XX网互动的情境 |
8.3.4 改善参与XX网互动的条件 |
8.4 进一步加强XX网互动式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建设 |
8.4.1 拓宽选拔渠道 |
8.4.2 加强军地联合 |
8.4.3 制定政策激励 |
8.5 进一步提高XX网互动管控科学化水平 |
8.5.1 健全网络法规制度 |
8.5.2 加强网络道德规范 |
8.5.3 利用网络技术管控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9)泛在学习背景下大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问题的提出 |
1.1.3 研究的意义及应用价值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2 概念及相关问题介绍 |
2.1 泛在学习 |
2.1.1 泛在学习的涵义 |
2.1.2 泛在学习的特点 |
2.2 数字化学习 |
2.2.1 数字化学习的涵义 |
2.2.2 数字化学习的特征 |
2.2.3 大学生的数字化学习 |
2.3 数字化学习能力 |
2.3.1 学习能力 |
2.3.2 数字化学习能力 |
3 大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现状的调查 |
3.1 调查活动设计与实施 |
3.1.1 调查的目的 |
3.1.2 调查范围与对象的选择 |
3.1.3 调查问卷的设计 |
3.1.4 问卷发放与回收 |
3.2 调查数据分析 |
3.2.1 泛在学习的相关情况 |
3.2.2 教师的引导与指导 |
3.2.3 数字化学习环境 |
3.2.4 数字化学习资源 |
3.2.5 数字化学习态度 |
3.2.6 学生的问题意识 |
3.2.7 数字化学习能力 |
3.2.8 数字化学习策略 |
3.3 大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存在的问题 |
3.3.1 数字化学习意识不强 |
3.3.2 数字化学习能力普遍低下 |
3.3.3 数字化学习策略掌握不够 |
3.4 影响大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培养的因素 |
3.4.1 泛在学习氛围 |
3.4.2 教师的指导与引导 |
3.4.3 数字化学习环境 |
3.4.4 数字化学习资源 |
3.4.5 学生的问题意识 |
4 大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培养的设计 |
4.1 大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 |
4.1.1 大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 |
4.1.2 大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培养模式的设计原则 |
4.1.3 大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培养模式的构成 |
4.2 大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培养模式的作用 |
4.2.1 有利于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
4.2.2 有利于形成学习共同体 |
4.2.3 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 |
4.3 大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培养模式实施中的注意问题 |
4.3.1 问题意识是数字化学习的起点 |
4.3.2 学习理念转变是前提 |
4.3.3 教师参与是有效保障 |
4.3.4 丰富的优质资源是关键 |
4.4 大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
5 大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培养模式的应用案例 |
5.1 实验的基本思路 |
5.1.1 实验假设 |
5.1.2 实验设计 |
5.1.3 实验对象 |
5.1.4 实验准备 |
5.1.5 实验流程 |
5.1.6 实验活动一 |
5.1.7 实验小结 |
5.1.8 实验活动二 |
5.1.9 效果评价 |
5.2 实验结果 |
5.2.1 数字化学习能力的调查 |
5.2.2 实验效果的调查 |
5.2.3 实验调查结论 |
6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所做的工作 |
6.2 研究不足与创新 |
6.3 后续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
附录 2 |
附录 3 |
附录 4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10)石河子大学图书馆农业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国外研究动态 |
1.2.2 国内研究动态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基本概念的梳理 |
2.1.1 文献 |
2.1.2 文献信息资源 |
2.1.3 农业文献信息资源 |
2.2 农业文献信息资源载体的构成与特征 |
2.2.1 农业科技期刊 |
2.2.2 农业科技图书及其它文献 |
2.2.3 电子文献数据库 |
2.2.4 网络信息资源 |
2.3 农业文献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理论依据 |
2.3.1 文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理论 |
2.3.2 信息资源建设理论 |
2.3.3 公共产品理论 |
2.3.4 信息经济理论与知识经济理论 |
第三章 高校图书馆农业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现状分析 |
3.1 国外高校图书馆农业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现状 |
3.1.1 美国高校图书馆农业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3.1.2 欧洲国家高校图书馆农业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3.1.3 日本高校图书馆农业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3.1.4 印度高校图书馆农业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3.1.5 国外农业文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经验 |
3.2 国内高校图书馆农业文献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 |
3.2.1 国内高校图书馆农业文献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总体进展 |
3.2.2 国内高校图书馆农业文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局限性分析 |
第四章 石河子大学图书馆农业文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
4.1 石河子大学图书馆农业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现状 |
4.1.1 石河子大学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总体概况 |
4.1.2 石河子大学图书馆农业文献信息资源的基本状况 |
4.1.3 石河子大学图书馆农业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状况分析 |
4.2 石河子大学图书馆农业文献信息资源利用状况 |
4.2.1 农业图书类资源利用状况 |
4.2.2 农业期刊类资源利用状况 |
4.2.3 农业电子资源利用状况 |
4.3 石河子大学图书馆农业文献信息资源用户分析 |
4.3.1 校内农业文献信息资源需求主体分析 |
4.3.2 校外农业文献信息资源需求主体分析 |
4.4 用户对农业文献信息资源的需求调查 |
4.4.1 调查问卷基本情况 |
4.4.2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4.5 影响农业信息用户文献需求的因素分析 |
4.5.1 文献资源供给量对信息用户文献需求的影响 |
4.5.2 服务费用对信息用户文献需求的影响 |
4.5.3 服务环节与程序对信息用户文献需求的影响 |
4.5.4 服务质量对信息用户文献需求的影响 |
第五章 石河子大学图书馆农业文献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存在的问题 |
5.1 石河子大学图书馆农业图书类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
5.1.1 缺乏有效的统一规划和组织协调 |
5.1.2 农业文献资源重藏轻用 |
5.2 石河子大学图书馆农业期刊类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
5.2.1 期刊的订购障碍 |
5.2.2 期刊类资源的管理模式单一 |
5.2.3 外文期刊利用率极低 |
5.3 石河子大学图书馆农业电子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
5.3.1 信息资源检索技术的普及力度不够 |
5.3.2 受众用户面窄,使用受到限制 |
第六章 结论与对策 |
6.1 主要的结论 |
6.2 充分开发利用农业文献信息资源的对策建议 |
6.2.1 进一步优化馆藏结构,重视农业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 |
6.2.2 建立特色专题数据库,完善农业数据库建设 |
6.2.3 积极开展以用户为中心的农业信息服务模式 |
6.2.4 强化高素质馆员队伍的培训工作 |
6.2.5 拓宽服务领域 |
6.2.6 规范图书馆收费制度,提高农业文献信息资源利用率 |
6.2.7 有效沟通,建立反馈机制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评阅表 |
四、谈因特网上对专题信息的查找(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大数据的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研究[D]. 刘培.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7)
- [2]福建海丝文献数字化建设研究[D]. 陈汝模.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3]农业数据智能感知与分析关键技术研究[D]. 顾静秋. 北京交通大学, 2018(01)
- [4]LTE-A空口监测分析仪:数据呈现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 邓翔天. 重庆邮电大学, 2018(01)
- [5]基于Hadoop框架的专题信息存储及多维分析系统构建研究[D]. 陈坤. 南京理工大学, 2018(01)
- [6]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校本化实施个案研究 ——以Y中学为例[D]. 解进. 上海师范大学, 2017(01)
- [7]WebQuest在高中生物《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应用研究[D]. 李素云. 湖南师范大学, 2016(02)
- [8]XX网互动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夏辉.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5(02)
- [9]泛在学习背景下大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D]. 徐亚苹. 江苏师范大学, 2014(06)
- [10]石河子大学图书馆农业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D]. 姬娅小娟. 石河子大学, 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