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骨伤科着名专家传记——骨伤科着名专家尚天宇简介

世纪骨伤科着名专家传记——骨伤科着名专家尚天宇简介

一、世纪中医骨伤科着名专家传略——着名骨伤科专家尚天裕简介(论文文献综述)

张伟业[1](2021)在《中医三期辨证用药联合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中医三期辨证用药联合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1月至2019-01月天津医院急诊复位室和肢体矫形一病区骨质疏松型Colles骨折患者共6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试验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均运用中医骨伤三期辨证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用药对骨质疏松和骨折进行中医药的系统治疗;同时骨折经指套悬吊牵引及中医手法整复后,试验组用夹板进行外固定,对照组用石膏进行外固定,骨折愈合后均择机拆除外固定。记录并统计治疗前及辨证三期用药11周后骨密度,所有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即时、两周复查、四周复查、以及两组患者拆除外固定两周后的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高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功能评分测定,并发症的发生率。应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方案的统计学差异。结果:基线资料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骨密度、VAS评分、骨折分型,均无统计学差异;骨密度对比分析结果:三期辨证用药后试验组骨密度值:-1.96±0.25,对照组:-1.97±0.19,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三期辨证用药完成后组间骨密度对比无统计学意义;掌倾角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拆除固定两周后组内比较、治疗后两周、四周、拆除固定两周后组间对比均是p<0.05,有统计学意义;尺偏角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与拆除固定两周后两周组内对比统计值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周、四周、拆除固定两周后组间对比均p>0.05,无统计学意义;桡骨高度拆除固定两周后实验组为:1.33±0.28,对照组:1.36±0.27,组间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骨折愈合时间(周):实验组为:11.81±4.91,对照组为:12.89±3.32,组间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腕关节Gartland和Werley功能评分,试验组优良率为:93.75%,对照组优良率为:71.43%,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两周试验组VAS评分组间对比p<0.05,拆除固定两周后组间统计结果为p<0.05;治疗前与拆除固定两周后VAS评分组内对比统计:试验组为p<0.05,对照组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后四周两组间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三期辨证用药联合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对骨质疏松的改善具有明显的效果,对骨折部位进行了非常有效的复位和固定,患者功能恢复情况良好。综上所述,中医三期辨证用药联合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冷继扬[2](2021)在《中医与蒙医对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的文献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之一,其高发病率以及潜在的对老年群体生活的致残性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祖国医学传统小夹板技术是保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最常用方法之一。小夹板技术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不因固定而产生严重并发症或后遗症,并使患者感觉舒适,耐受性好,给骨折患者的快速愈合和肢体功能的尽快恢复创造有利的良好条件。本文通过文献比较的研究方法,对传统中医蒙医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进行整理分析,全文总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第二部分分别从历史、理论、治疗、护理康复等方面分别整理归纳分析了中医与蒙医对桡骨远端骨折的诊治特点,第三部分对中医与蒙医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进行对比,结果认为历代中医和蒙医都十分重视骨折治疗的发展,在漫长过程中二者形成各自独特的理论体系,整体来看二者对骨折的治疗的理念以及方法有很多相通之处,但蒙医骨科在喷酒治疗、药物以及护理上有很多独特之处,可以进一步继续研究。

毛和荣[3](2021)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发展源流及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系统梳理,总结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地域特征、历史影响、历史地位及发展规律;通过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各历史发展阶段的梳理及传播学分析,以及中国-阿尔及利亚中医中心(中阿中医中心)建设过程回顾及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实践分析,揭示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历史规律,为构建“一带一路”背景下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体系提供有益参考,推动荆楚中医药文化更好“走出去”,为“一带一路”建设与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力量。方法1.通过查阅地方志、卫生志、文化志、医学史、学术论着、政策文件等文献资料,并通过实地考察蕲春、荆州、神农架等地,对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发展源流、发展历史、发展现状、对外交流传播的历史及现状进行系统的梳理与考证。2.通过深度访谈荆楚中医药文化专家、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工作人员、医疗援外项目负责人、医疗援外翻译、医生等,获取荆楚中医药文化发展、对外交流传播的第一手数据、信息,弥补纯文献资料的不足,为提出有针对性论点和建议提供参考。3.通过河南、江西、荆楚等地域性中医药文化的比较研究及荆楚本地各次区域中医药文化发展历史与发展现状的对比,归纳总结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地域特色、历史地位及发展规律,为地域性中医药文化发展与对外交流传播提供借鉴。4.通过中阿中医中心这个重要平台建设的过程回顾与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案例分析,透视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与传播的历史规律,剖析“一带一路”战略与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的逻辑关联。5.通过将预设的理论与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的实践相结合,剖析相关理论对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实践的指导意义,为当下及未来中医药文化传播提供有益的思考。结果1.历史上,荆楚中医药文化经历了孕育发展期(远古时代-商朝)、发展定型期(西周-秦朝)、快速发展期(西汉-南北朝)、继承发展期(隋朝-元朝)、发展高峰期(明朝-清朝)、发展徘徊期(民国-解放前)、恢复发展期(解放后-20世纪末)、全面发展期(21世纪以来)。荆楚中医药文化在每个时期都产生了较重要的历史影响。2.历史上,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交流与传播经历了孕育发展期(明朝以前)、黄金发展期(明清时期)、发展滞缓期(民国-改革开放前)、全面发展期(改革开放以来)。每个阶段都留有较明显的时代特征和传播学特征。3.“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了中阿中医中心的建设进程。中阿中医中心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但面临体制不畅、缺乏长远规划、存在潜在传播风险等现实困境。从传播学视角看,基于中阿中医中心的荆楚中医药文化传播在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受众、传播效果反馈与评价体系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完善。4.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是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受众、传播效果五大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五大要素又自成体系,构成了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完整体系。结论1.荆楚文化和传统中医药文化为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分,荆楚中医药文化反过来也为荆楚文化和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荆楚中医药文化呈现出较明显的地域特色,集中体现为开放包容、兼收并蓄、汇通南北、开拓创新、内涵丰富等特征,同时存在地域、科目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荆楚中医药文化的未来发展应对相关问题给予关切和处理,以推动荆楚中医药文化的良性和全面发展。2.历史上,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呈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时代与科技的发展进步、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对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与传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日益融入世界,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与传播日益频繁。在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与传播史上,李时珍中医药文化特别是《本草纲目》一直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历史上,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以自发为主。随着文化软实力重要性的日益提高,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越来越紧密地与国家外交战略和国家利益结合在一起。3.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与传播的历史证明,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效果不仅与文化自身的影响力有关,而且与国家的战略规划、政策支持,特别是中医药临床疗效等因素息息相关。4.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五大要素自成体系,五大要素体系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建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完整体系对推动荆楚中医药文化“走出去”具有重要的意义。5.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效果还取决于各级政府在相关事务上的顶层设计,取决于荆楚中医药文化自身内涵尤其是其普适价值的挖掘和现代话语体系的构建。另外,培养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人才,提升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人才在中医药学、外语、跨文化交际、国际政治、当地法律、传播学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亦显得尤为重要。

朱立国,邱贵兴[4](2021)在《坚持中西医并重,提升中医骨伤科循证研究水平》文中研究表明中医骨伤科学是以中医药学为基础,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人体骨、关节及软组织损伤和疾病的临床学科。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发挥中医药在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中的独特作用,彰显中医药在疾病治疗中的优势,做大做强骨伤、肛肠、儿科、皮科、妇科、针灸、推拿以及心脑血管病、肾病、周围血管病等专科专病,及时总结形成诊疗方案,巩固扩大优势,带动特色发展[1]。

刘斌,苏晓川,滕军燕[5](2020)在《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原则的新启示》文中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起始于1958年,以尚天裕教授为代表的骨科先驱在传统中医治疗骨折原则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和技术,开创了具有我国特色的骨折治疗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的原则是以中医治疗骨折的基本理论为基础,贯彻了固定与活动相结合,骨与软组织并重,局部与全身治疗兼顾,医疗措施只有通过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发挥作用等治疗观点,并进一步总结为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配合的十六字原则。在每一例具体的治疗中,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原则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具有长期指导意义的,是值得每一位骨科医师深刻的思考。

胡亚平[6](2020)在《脊柱外固定器联合骨折合剂内服治疗新鲜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比较新鲜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在经过可调式脊柱外固定器联合骨折合剂内服与传统中医疗法垫枕法两种方法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区别,分析评价可调式脊柱外固定器联合骨折合剂内服治疗方法对新鲜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临床疗效,为临床中医保守治疗新鲜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提出新的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本次研究通过收集选取苏州市中医医院2017年09月-2019年03月门急诊及住院收治的新鲜胸腰椎压缩骨折病人信息,按照制定的纳入排除标准,将符合要求的52名患者分为试验组26人;对照组26人:对伤者病程在1-2周内,行中医脊柱正骨手法复位可调式脊柱外固定器固定联合骨折合剂内服,分别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治疗后1天、治疗后2月、治疗后1年)的Cobb’s角、伤椎前缘高度、伤椎中部高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腰部功能障碍评分(ODI),通过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对比分析,评价两种治疗方法对新鲜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结果:(1)椎体Cobb’s角情况的比较:患者组内治疗前后相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能有效改善新鲜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伤椎后凸畸形表现;试验组治疗后椎体Cobb’s角7.72±2.19,对照组治疗后椎体Cobb’s角9.29±1.97,两组数据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伤椎前缘高度恢复率比较:患者组内治疗前后相比较,结果显示患者伤椎前缘高度经过治疗均得到有效恢复;试验组治疗后伤椎前缘高度恢复率78.05±7.51,对照组治疗后伤椎前缘高度恢复率73.50±6.43,两组数据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伤椎中部高度恢复率比较:患者组内治疗前后相比较,结果显示患者伤椎中部高度经过治疗均得到有效恢复;试验组治疗后伤椎中部高度恢复率83.18±6.25,对照组治疗后伤椎中部高度恢复率79.43±4.02,两组数据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腰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患者组内治疗前后相比较,结果表明患者治疗后疼痛度明显改善;治疗后1天试验组4.20±0.91,对照组4.75±0.94,两组数据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月,试验组2.08±0.64,对照组2.58±0.50,治疗后1年试验组1.08±0.40,对照组1.20土0.46,两组数据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腰部功能障碍评分(ODI)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组内相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治疗方式在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方面明显改善;治疗后1天试验组32.12±2.98,对照组34.00±4.28,两组数据治疗后2月,试验组12.72±1.97,对照组14.33±3.66,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试验组9.76±1.09,对照组10.96±2.26,两组数据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对于单纯新鲜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两种治疗方式在缓解伤后局部疼痛,纠正后凸畸形,伤椎高度的恢复率方面均有着显着改善;(2)在缓解伤后局部疼痛方面,治疗后、治疗后2月,试验组优于对照组,ODI评分方面,治疗后1年试验组较对照组存在明显优势;(3)在治疗2月及1年时,对于日常生活改善方面试验组存在优势;(4)对于适合保守治疗或拒绝手术治疗的新鲜单纯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可调式脊柱外固定器联合骨折合剂内服疗效显着,是可供临床选择的保守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刘增硕[7](2020)在《“筋骨并重”理论指导下SuperPATH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比“筋骨并重”理论指导下Super PATH入路全髋关节置换结合常规术后康复锻炼与结合“健身气功·五禽戏”康复锻炼的早期疗效差异,探讨“筋骨并重”理论指导下Super PATH入路全髋关节置换结合“五禽戏”康复锻炼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二科符合Super PATH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指征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32例,对照组32例。所有病例均由同一组医师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予常规抗炎、抗凝治疗。试验组术后2周开始在“筋骨并重”理论指导下结合“健身气功·五禽戏”—熊晃式康复锻炼,对照组术后常规步行康复锻炼。统计对比两组的治疗前及术后6周、3个月的VAS评分,治疗前及术后6周、3个月、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64例患者脱落2例,其余62例患者均完成治疗康复及随访。2组间的性别、年龄、病种等基本资料及治疗前VAS、Harris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2.试验组术后6周及术后3个月VA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治疗后试验组6周的髋关节Harris评分与对照组无差异,3个月、6个月对比Harris评分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关节脱位、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出现。结论:通过临床对照研究结果显示,“筋骨并重”理论指导下Super PATH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结合“健身气功·五禽戏”—熊晃式术后功能锻炼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疼痛,在较大程度上可以加速髋关节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杜腾飞[8](2020)在《戴恩来教授中医药文化的整理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整理戴恩来教授有关中医药文化的认识及论述,系统总结戴恩来教授在中医药文化方面的成就,以更好的传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方法:通过文献学习、专题讲座、临床跟师等方法,对戴恩来教授有关中医药文化的学术思想进行总结研究。结果:研究论文分为“求学从医之路”、“文化情怀”、“中医药文化的整理”三个方面。一、求学从医之路:介绍戴恩来教授成长经历及学习从医的经历;二、文化情怀:概述了“敬业精神”、“家乡情怀”、“尊师之道”和“文化爱好”四个方面;三、中医药文化的整理,分为以下四个方面:1、对中华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的认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2、对甘肃中医文化的提炼:包括甘肃古代中医文化,“人文伏羲,医理肇始——医源文化”、“岐黄问答,千载流芳——医祖文化”、“汉代医简,辨证先声——医简文化”、“皇甫宏着,承先启后——针灸文化”;近现代甘肃中医文化,“真气运行,养生瑰宝”、“郑氏针法,针法明珠”、“洛阳正骨,陇原开花”;3、对中西医结合文化的研究:“中西医内涵汇通的理论思想”、“病证结合,优势互补的临床诊疗思想”、“宏观病机微观辨证的辨证思想”;4、对甘肃中药文化——道地药材人文精神的挖掘:概括为“理血双效当归情”、“逆境造化利黄芪”、“定乱致平锦大黄”、“药中国老蜜甘草”。结论:戴恩来教授对中医药文化,特别是对甘肃中医药文化的认识,根源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践行。其对甘肃中医药文化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对中华传统文化、甘肃文化的提炼;对中医、中西医结合文化的研究;对中药文化、甘肃道地药材人文精神的总结。

李玉鹏[9](2020)在《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养血汤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筛选养血汤中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主要活性成分,预测其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建立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探讨养血汤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中的药动学参数(口服利用度(0B)和药物相似性(DL))筛选养血汤的有效成分及潜在药物靶点,利用Uniprot网站进行标准化处理;整合药物银行(Drugbank)、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治疗靶点数据库(TTD)、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0MIM)和DisGeNET等5个疾病靶点预测数据库关于膝骨关节炎的靶点,与药物靶点相互映射,取共同靶点,借助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将共同靶点导入String网站,构建蛋白-蛋白互作(PPI)网络,通过Cytoscape的cytoNCA插件筛选核心靶点;用R语言将核心靶点进行功能分析(GO)和通路分析(KEGG);对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1)经TCMSP数据库收集得到养血汤共991个有效成分,符合OB≥30和DL≥0.18的共72个,其中淫羊藿23个、牛膝20个、熟地黄2个、鸡血藤24个、桂枝7个、当归2个、鹿衔草9个、木瓜4个。(2)本研究共获得269个养血汤预测靶点,经Uniprot标准化,汇总去重后得到249个唯一靶点,其中淫羊藿213个、牛膝205个、熟地黄30个、鸡血藤133个、桂枝49个、当归51个、鹿衔草178个、木瓜148个。(3)经 DrugBank、GeneCards、TTD、OMIM、DisGeNET 等五大数据库对膝骨关节炎靶点的预测,共得到1710个靶点,其中DrugBank数据库98个、GeneCards1598个、TTD17个、OMIM28个、DisGeNET92个。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相互映射,共得到126个共同靶点。(4)本研究经String网站的PPI分析和cytoNCA插件的筛选,共获得IL6(Interleukin-6)、AKT1(RAC-alpha 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VEGF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TNF(Tumor necrosis factor)、TP53(Cellular tumor antigen p53)、PTGS2(Prostaglandin G/H synthase 2)、CASP3(Caspase-3)、EGFR(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JUN(Transcription factor AP-1)、MMP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CXCL8(Interleukin-8)、EGF(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MAPK8(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8)、STAT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MAPK1(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14)、FN1(Fibronectin)、IL1B(Interleukin-1 beta)等17个核心靶点。(5)本研究利用R语言进行GO分析,共富集到1624个条目,生物过程(BP)1578个、细胞组分(CC)20个、分子功能(MF)26个,其中的氧化应激、脂多糖及炎症反应、促进肌肉增殖与养血汤治疗膝骨关节炎关系密切。(6)本研究通过KEGG通路分析,共富集137条信号通路,其中MAPK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凝集素原细胞信号通路富集程度较高。(7)本研究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养血汤的核心化合物与膝骨关节炎核心靶点有较强的结合活性。结论:(1)养血汤治疗膝骨关节炎通过多种活性成分共同发挥作用,其中beta-sitosterol、sitosterol、quercetin、Stigmasterol、kaempferol、ent-Epicatechin、luteolin)、(+)-catechin等可能是养血汤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核心成分。(2)通过养血汤与膝骨关节炎的核心靶点筛选,养血汤补肝肾的功效可能与靶点CXCL8、EGF、MAPK8有关,祛风湿、止痹痛的功效可能与IL6、AKT1、VEGFA、TNF、TP53、PTGS2、CASP3、EGFR、JUN、MMP9、MAPK1、IL1B 等 12 个靶点有关,PTGS2、CASP3、JUN则可能与养血汤“温”的作用关系密切。(3)通过G0分析,养血汤主要通过减轻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促进肌肉增殖等治疗膝骨关节炎。(4)KEGG通路富集显示,养血汤通过干预MAPK signaling pathway、IL-17 signaling pathway、TNF signaling pathway、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等通路治疗膝骨关节炎。(5)经分子对接,提示筛选出的潜在靶点和结合性较高,验证了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养血汤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的可靠性。

裴以禄[10](2019)在《八桂骨伤流派的整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收集、整理八桂骨伤医家的论文、着作及相关的文献资料,总结、分析、探讨八桂骨伤流派的源流、形成与发展、代表医家、学术特点及成就与影响,来充实八桂骨伤发展史与八桂骨伤流派的研究,丰富八桂骨伤医学内容,完善八桂骨伤医学理论,提高八桂骨伤流派的知名度,使其宝贵的临床经验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为临床提供更好的诊治技术,造福于广大的骨伤疾患。方法:通过图书馆、互联网、档案馆、博物馆、医院等各机构多几种途径收集八桂骨伤发展史、八桂骨伤医家创制的名药、名方、及撰写的相关论文、着作等相关文献。提取与八桂骨伤流派相关的内容,并进行整理。其次,通过实地走访相关医家及其后人、弟子、学生等进行考证所收集资料的准确性,并了解相关医家的生平事迹及临床诊疗经验。最后运用中医文献学、医学史、各家学说等研究方法,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出八桂骨伤流派的源流、形成与发展、代表医家学术特点及成就与影响及八桂骨伤的学术特色。结果:八桂骨伤流派形成并发展于现代,以陈善文、梁锡恩、李桂文、朱少廷、韦以宗、韦贵康为代表医家的地方医学流派,具有历史性、地域性、专科性、师承性、民族性的特点。其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八桂骨伤的历史积淀;国家的支持;疾病复杂化对诊疗技术提高的要求;八桂骨伤医家的传承创新精神。其学术特色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尊崇古法,内外结合;主辅相调,疗效显着;不泥于古,探寻新法;道地药材,活用临床。其学术成就及影响有:培养八桂骨伤人才;丰富八桂骨伤内容;奠定八桂骨伤的地位;地区及国际的影响。结论:八桂骨伤流派是以陈善文、梁锡恩、李桂文、朱少廷、韦以宗、韦贵康等为代表医家的地方医学流派,成就显着,影响广泛,是八桂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以师承授受及高校教育为传承方式。八桂骨伤流派传承中,培养了诸多德才兼备的骨伤专家,为八桂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世纪中医骨伤科着名专家传略——着名骨伤科专家尚天裕简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世纪中医骨伤科着名专家传略——着名骨伤科专家尚天裕简介(论文提纲范文)

(1)中医三期辨证用药联合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Colles骨折病因病机
    2 中医骨折治疗原则
    3 中医骨伤科骨折的治法
    4 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的中西医治疗现状
    5 本研究的临床意义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方法
    1.2 病例来源
2 实验设计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案
    2.3 影像学检查
    2.4 康复锻炼
3 临床疗效观察及评定
4 数据统计分析
研究结果
    1 患者基线数据分析
    2 患者治疗指标分析
        2.1 骨密度的分析
        2.2 掌倾角和尺偏角分析
        2.3 桡骨高度分析
        2.4 骨折愈合时间分析
        2.5 腕关节Gartland和 Werley功能评分组间对比
        2.6 并发症发生率分析
        2.7 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变化分析
讨论
    1 Colles骨折流行病学及分型
    2 中医药治疗Colles骨折的历史沿革
    3 夹板治疗Colles骨折的优势与研究方向
    4 中医骨伤三期辨证的优势
    5 指套悬吊牵引的临床优势与禁忌症
    6 利用网络药理学对部分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初探
    7 实验研究结果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综述 Colles骨折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1 诊断
    2 中医和西医的分型
    3 治疗
        3.1 西医治疗的研究进展
        3.2 中医治疗的研究进展
        3.3 中西医结合治疗
    4 康复方法
    5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中医与蒙医对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的文献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综述一中蒙医两种传统民族医学的比较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中医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1.1 中医治疗骨折病的发展简史
    1.2 中医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理论特点
    1.3 中医对桡骨远端骨折的诊断
    1.4 中医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
    1.5 中医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护理和康复
第二部分 蒙医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2.1 蒙医骨伤学的发展简史
    2.2 蒙医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理论特点
    2.3 蒙医对桡骨远端骨折的诊断
    2.4 蒙医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
    2.5 蒙医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护理
第三部分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蒙医的整体比较
    3.1 中医与蒙医治疗骨折发展历史的对比
    3.2 中医与蒙医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理论特点对比
    3.3 中医与蒙医对桡骨远端骨折诊断的异同比较
    3.4 中医与蒙医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对比
    3.5 中医与蒙医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护理和康复对比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蒙医特殊术语注释
致谢
作者简介

(3)“一带一路”背景下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绪论
    1 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1.1 选题缘起
        1.1.1 中医药文化的当代价值凸显
        1.1.2 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受到各方重视
        1.1.3 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成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1.1.4 地域性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助推“一带一路”倡议
        1.2 研究意义
        1.2.1 有助于推动地域性中医药文化的深入研究
        1.2.2 有助于推动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交流与传播
        1.2.3 有助于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
    2 研究对象与概念界定
        2.1 研究对象
        2.2 概念界定
        2.2.1 荆楚文化
        2.2.2 中医药文化
        2.2.3 荆楚中医药文化
        2.2.4 “一带一路”
        2.2.5 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
    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思路
        3.2 研究方法
    4 研究内容与基本框架
        4.1 研究内容
        4.2 基本框架
    5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之处
        5.1 研究重点
        5.2 研究难点
        5.3 创新之处
第二部分 荆楚中医药文化发展历史与发展特征
    1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发展源流
    2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发展阶段与历史影响
        2.1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孕育发展期与历史影响
        2.1.1 孕育发展期(远古-商朝)
        2.1.2 本阶段历史影响
        2.2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定型期与历史影响
        2.2.1 发展定型期(西周-秦朝)
        2.2.2 本阶段历史影响
        2.3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快速发展期与历史影响
        2.3.1 快速发展期(西汉-南北朝)
        2.3.2 本阶段历史影响
        2.4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继承发展期与历史影响
        2.4.1 继承发展期(隋朝-元朝)
        2.4.2 本阶段历史影响
        2.5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发展高峰期与历史影响
        2.5.1 发展高峰期(明朝-清朝)
        2.5.2 本阶段历史影响
        2.6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徘徊期与历史影响
        2.6.1 发展徘徊期(1912 年-1949 年)
        2.6.2 本阶段历史影响
        2.7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恢复发展期与历史影响
        2.7.1 恢复发展期(1949 年-20 世纪末)
        2.7.2 本阶段历史影响
        2.8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全面发展期与历史影响
        2.8.1 全面发展期(21 世纪以来)
        2.8.2 本阶段历史影响
    3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发展特征与发展规律
        3.1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发展特征
        3.2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发展规律
    4 本章小结
第三部分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理论基础
    1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论
        1.1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论的提出
        1.2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理论渊源
        1.3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内涵要义
        1.4 中医药文化在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中的作用
    2 文化对外传播理论
        2.1 文化对外传播的内涵要义
        2.2 文化对外传播的时代价值
        2.3 文化对外传播与“一带一路”
        2.4 文化对外传播理论与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
第四部分 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的历史与启示
    1 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的历史发展阶段与传播学分析
        1.1 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的孕育发展期与传播学分析
        1.1.1 孕育发展期(明朝以前)
        1.1.2 本阶段传播学分析
        1.2 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的黄金发展期与传播学分析
        1.2.1 黄金发展期(明清时期)
        1.2.2 本阶段传播学分析
        1.3 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的发展滞缓期与传播学分析
        1.3.1 发展滞缓期(1912 年-1978 年)
        1.3.2 本阶段传播学分析
        1.4 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的全面发展期与传播学分析
        1.4.1 全面发展期(1978 年以来)
        1.4.2 本阶段传播学分析
    2 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的经验启示
    3 本章小结
第五部分 案例分析:中阿中医中心与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
    1 中阿中医中心建立背景
        1.1 历史基础
        1.1.1 中医药医疗实践基础
        1.1.2 中医药文化传播基础
        1.2 现实因素
        1.2.1 阿尔及利亚人民不断增长的卫生健康需求
        1.2.2 中医药作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载体
    2 中阿中医中心建设概况
        2.1 建设过程
        2.2 建设模式
        2.3 建设成效
        2.4 建设困境
    3 基于中阿中医中心的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实践分析
        3.1 传播主体分析
        3.2 传播内容分析
        3.3 传播媒介分析
        3.4 传播受众分析
        3.5 传播效果分析
    4 基于中阿中医中心的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反思
    5 本章小结
第六部分 构建“一带一路”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体系
    1 “一带一路”背景下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时代意义
        1.1 坚定荆楚中医药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彰显荆楚中医药文化独特魅力
        1.2 增强荆楚中医药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1.3 服务“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助推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
    2 构建“一带一路”背景下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对策建议
        2.1 加强顶层设计,推动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与“一带一路”建设有机对接
        2.2 推动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挖掘荆楚中医药文化的普适价值
        2.3 增强多元传播要素的协同效应,构建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体系
    3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二 荆楚中医药文化发展大事记
附录三 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大事记
附录四 专家官员访谈录
    4-1 温长路教授访谈录(节选)
    4-2 吕文亮教授访谈录(节选)
    4-3 巴元明教授访谈录(节选)
    4-4 周仲瑜教授访谈录(节选)
    4-5 胡峰队长访谈录(节选)
    4-6 王莎主任电话访谈录(节选)
    4-7 胡海涛老师访谈录(节选)
附录五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参编(译)着作
致谢

(4)坚持中西医并重,提升中医骨伤科循证研究水平(论文提纲范文)

1 循证医学对中医骨伤科学的重要作用
2 循证医学在中医骨伤科学的发展概况
3 中医骨伤科临床研究面临的瓶颈问题
    3.1 研究设计难以体现中医骨伤科疗法优势
    3.2 临床评价更多采用主观与替代指标为主
    3.3 证据利用缺乏前瞻性、多中心的高质量研究
    3.4 标准与指南制定缺乏以研究证据作为支撑
4 中医骨伤科的循证研究方向
    4.1 选择中医治疗优势病种开展循证研究
    4.2 应用循证研究方法与平台保障临床研究实施
    4.3 利用大数据研究提升骨伤科临床实践水平
    4.4 制定基于高等级循证研究证据的行业标准与指南
5 展望

(5)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原则的新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动静结合原则
筋骨并重原则
内外兼治原则
医患合作原则
小结

(6)脊柱外固定器联合骨折合剂内服治疗新鲜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祖国传统医学对新鲜胸腰椎压缩骨折的认识
    2.西医学对新鲜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认识
        2.1 胸腰段解剖和生物力学基础
        2.2 胸腰段椎体骨折分型
    3.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治疗
        3.1 中医保守治疗
        3.1.1 手法整复
        3.1.2 垫枕法治疗
        3.1.3 功能锻炼
        3.1.4 器械复位
    4.可调式脊柱外固定器的研究基础
    5.西医治疗
    6.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采集时间
        1.3 诊断依据
        1.3.1 西医诊断标准
        1.3.2 中医辨证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脱落病例标准与原因
    2.研究方法
        2.1 试验分组
        2.2 治疗方案
    3.疗效评定标准
        3.1 影像学指标
        3.2 临床观察指标
    4.统计学分析方法
    5.研究结果
        5.1 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5.2 结果比较
        5.2.1 患者治疗前后伤椎后凸Cobb's角比较
        5.2.2 患者治疗前后伤椎前缘高度恢复率比较
        5.2.3 患者治疗前后伤椎中部高度恢复率比较
        5.2.4 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度(VAS)比较
        5.2.5 患者治疗前后腰部功能障碍评分(ODI)比较
    6.技术路线图
第三部分: 讨论
    1.中医治疗新鲜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特点
    2.手法复位可调式脊柱外固定器联合骨折合剂治疗特色
        2.1 中医脊柱正骨手法过伸复位的理论基础
        2.2 可调式脊柱外固定器治疗特点
        2.3 骨折中医辨证论治
    3.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筋骨并重”理论指导下SuperPATH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试验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表 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
综述 Super PATH 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8)戴恩来教授中医药文化的整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戴恩来教授的文化修养
    1 求学从医之路
    2 文化情怀
        2.1 敬业精神
        2.2 家乡情怀
        2.3 尊师之道
        2.4 文化爱好
第二部分 戴恩来教授对中医药文化的整理
    1 对中华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的认识
    2 对甘肃中医文化的提炼
        2.1 辉煌灿烂的甘肃古代中医文化
        2.2 异彩纷呈的近现代甘肃中医文化
    3 对中西医结合文化的研究
        3.1 中西医内涵汇通的理论思想
        3.2 病证结合,优势互补的临床诊疗思想
        3.3 宏观病机微观辨证的辨证思想
    4 对甘肃中药文化——道地药材人文精神的挖掘
        4.1 理血双效当归情
        4.2 逆境造化利黄芪
        4.3 定乱致平锦大黄
        4.4 药中国老蜜甘草
第三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9)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养血汤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研究综述
    第一节 膝骨关节炎的现代研究
        一、膝骨关节炎的定义
        二、膝骨关节炎的病理表现、分级和诊断标准
        三、膝骨关节炎的流行病学研究
        四、膝骨关节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
        五、膝骨关节炎的治疗进展
    第二节 中医学对膝骨关节炎的认识
        一、膝骨关节炎的发展源流
        二、膝骨关节炎的病因病机
        三、膝骨关节炎的中医药治疗
    第三节 方坚教授临证经验
        一、师古从新,崇中参西
        二、治学严谨,强调基础
    第四节 养血汤
    第五节 网络药理学的研究进展
        一、网络药理学产生和发展
        二、网络药理学与中医学
        三、网络药理学研究的一般步骤
第二章 养血汤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第一节 实验材料和方法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第二节 实验结果
        一、养血汤的主要成分和预测靶点结果
        二、膝骨关节炎的预测靶点与养血汤—膝骨关节炎靶标构建结果
        三、养血汤—成分—靶标—膝骨关节炎调控网络构建结果
        四、PPI互作网络分析结果
        五、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
        六、分子对接结果
    第三节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10)八桂骨伤流派的整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中医学术流派的认识
    1.2 八桂骨伤流派的概念及特点
        1.2.1 概念
        1.2.2 特点
    1.3 八桂骨伤流派与岭南骨伤流派间的联系
2 八桂骨伤流派的源流、形成、发展
    2.1 八桂骨伤流派的源流
    2.2 八桂骨伤流派的形成
        2.2.1 八桂骨伤医家对中医理论研习
        2.2.2 骨伤诊疗技术的学习与积累
        2.2.3 八桂骨伤流派崭露头角
    2.3 八桂骨伤流派的发展
        2.3.1 临床经验的整理
        2.3.2 理论的创新
        2.3.3 临床研究
        2.3.4 实验的研究
        2.3.5 韦以宗教授整脊一脉的形成
        2.3.6 八桂韦氏骨伤学术流派的创立
    2.4 八桂骨伤流派形成与发展的原因
        2.4.1 八桂骨伤历史的沉淀
        2.4.2 国家政策的支持
        2.4.3 复杂的疾病对诊疗技术提高的要求
        2.4.4 八桂骨伤医家的创新精神
3 八桂骨伤流派医家代表人物及主要贡献
    3.1 陈善文及主要贡献
        3.1.1 发明制剂,疗效显着
        3.1.2 培育人才,薪火相传
    3.2 粱锡恩及主要贡献
        3.2.1 发明制剂,效果非常
        3.2.2 谆谆教导,培养人才
    3.3 李桂文及主要贡献
        3.3.1 潜精研思,硕果累累
        3.3.2 遵循古训,创立新法
        3.3.3 言传身教,诲人不倦
        3.3.4 医案举隅
    3.4 朱少廷及主要贡献
        3.4.1 编撰论着,启发后学
        3.4.2 勇于探索,创立新法
        3.4.3 勤勉育人,桃李芬芳
        3.4.4 医案举隅
    3.5 韦以宗及主要贡献
        3.5.1 编撰论着,启发后学
        3.5.2 创立新说,填补空白
        3.5.3 不辞辛劳,培养人才
        3.5.4 医案举隅
    3.6 韦贵康及主要贡献
        3.6.1 发明专利,除切疾苦
        3.6.2 刮摩淬励,启发后学
        3.6.3 孜孜不倦,刻苦专研
        3.6.4 培育人才,储备力量
        3.6.5 医案举隅
4 八桂骨伤的学术特色
    4.1 尊崇古法,内外结合
    4.2 主辅相调,疗效显着
    4.3 不泥于古,探寻新法
    4.4 道地药材,活用临床
5 八桂骨伤流派的学术成就及影响
    5.1 培养八桂骨伤人才
    5.2 丰富中医骨伤内容
    5.3 奠定八桂骨伤地位
    5.4 地区及国际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四、世纪中医骨伤科着名专家传略——着名骨伤科专家尚天裕简介(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医三期辨证用药联合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D]. 张伟业.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中医与蒙医对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的文献比较研究[D]. 冷继扬.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
  • [3]“一带一路”背景下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研究[D]. 毛和荣.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坚持中西医并重,提升中医骨伤科循证研究水平[J]. 朱立国,邱贵兴. 中国骨伤, 2021(01)
  • [5]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原则的新启示[J]. 刘斌,苏晓川,滕军燕.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0(10)
  • [6]脊柱外固定器联合骨折合剂内服治疗新鲜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D]. 胡亚平.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7)
  • [7]“筋骨并重”理论指导下SuperPATH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疗效观察[D]. 刘增硕.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8]戴恩来教授中医药文化的整理研究[D]. 杜腾飞.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0(11)
  • [9]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养血汤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研究[D]. 李玉鹏.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10]八桂骨伤流派的整理研究[D]. 裴以禄.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标签:;  ;  

世纪骨伤科着名专家传记——骨伤科着名专家尚天宇简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