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权威调查——企业高管怎么看?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权威调查——企业高管怎么看?

一、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权威调查——企业老总想什么?(论文文献综述)

张仁江[1](2010)在《企业文化、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的创业活动正蓬勃发展。作为创业研究的核心建构,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间关系的研究已成为当前公司创业管理的研究主流。然而,现有文献对于创业导向现象和效果的解释仍有待深化,对创业导向的构成维度、创业导向与绩效关系的转化路径及前置效应、以及在不同文化情境下对两者关系的细化分析都存在潜在的理论空缺。基于过程视角下创业研究的前沿领域,本文考察了企业文化、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的相互作用机制,基于文献分析、案例访谈和理论推演构建出了企业文化和创业导向及其匹配机制影响企业绩效的理论模型,发展出了相应的18个研究假设。利用251家有效问卷,采用因子分析、路径分析、中介效应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包括如下五点:第一,路径分析结果发现创业导向的创新性维度和先动性维度对企业绩效具有显着提升作用,这意味着对于国内企业的创业实践而言,重视创新和率先行动的重要性。企业可以通过加强研发活动、追求技术和服务领先,加速产品创新、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新服务来保持创新性,也可以通过在内部营造鼓励创新、鼓励竞争、鼓励率先行动的氛围并建立相应的制度体系来培育先动。第二,实证结果显示了企业文化对创业导向的正向驱动作用,路径分析数据显示:适应性、使命性和一致性企业文化均有利于提升企业创业导向强度,这意味着在中国情境下的创业实践中,创业者和企业管理者应该对企业文化建设高度重视,加大对文化特质中适应性、一致性和使命性维度的鼓励和培育。第三,利用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本文对Denison的OCQ文化特质模型在中国情境下进行了修正,修正模型包括参与性、一致性、使命性和适应性4个维度16个测项,信度系数分别达到了0.891、0.836、0.870和0.756,显示了较好的质量。第四,创业导向各维度间的同变性与独立性一直是目前研究的前沿问题,本研究首次系统考察了创新性、先动性和风险承担性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实证结果显示,先动性维度对风险承担行为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而风险承担性对创新性也具有正向驱动效应。最后,本研究还发现创业导向在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间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这不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间关系的转化路径,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创业导向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发展。本论文的研究贡献和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本文分别从创业导向三个维度的层面探讨了各维度与企业绩效的内在关系,实证结果显示,先动性、创新性和风险承担性对企业绩效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219、0.166和0.078,这意味着为了获取最大创业绩效,企业最优的资源配置战略应该遵循率先行动—创新—风险承担这一逻辑次序,这不但有助于更加准确地细化理解创业导向不同维度与绩效变量的复杂关系,也对战略管理的资源配置理论有所贡献。第二,本文拓展了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模型,通过引入企业文化建构,考察了其对创业导向与绩效的前置效应。对创业导向前因变量的研究能够揭示创业导向形成的前端驱动因素,这对企业提升创业导向行为具有重要价值。第三,针对当前创业实践与创业研究的脱节现象,进行企业文化与创业导向对绩效的整合研究将对企业如何将文化与创业导向有效结合以促进企业绩效提供实践上的参考,根据本研究提出的文化修正量表,企业就可以针对性的构建更具有效性的企业文化,通过提升其与创业导向的匹配性来促进创业绩效。本论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绪论部分论述了本文研究背景、研究问题和研究意义,并介绍了整篇论文的研究内容、框架结构和技术路线。第二章文献综述阐明了本研究的理论情境以及文献的搜集方式,在此基础上分别对企业文化理论和创业导向理论进行了深入分析,首先论述了企业文化理论的概念框架、分析模型、测量维度和实证应用,其次讨论了创业管理的研究领域、研究贡献、研究框架、演进阶段,最后讨论了创业导向理论的产生背景、理论观点、测量维度和实证应用。在第三章,基于文献分析、案例研究和理论推演,阐述了企业文化、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间的相互关系,并发展出了相应的理论框架和研究假设。第四和第五章是本文的研究设计和实证结果,阐述了问卷设计的方法、样本选取的原则、数据搜集的程序,并汇报了描述性统计、因子分析、量表的信度和效度以及路径分析的结果,最后对假设检验的结果进行了解释。论文的最后一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和展望,归纳出了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和创新点,并指出了研究局限和未来进一步改进的方向。

冯臻[2](2010)在《影响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路径 ——基于高层管理者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与企业基本经济行为相比,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提出是基于现实中对于企业与社会关系的认识,以及对企业行为所引起的一系列社会性问题的思考而产生。经过多年的发展,企业社会责任在理论研究与实践运动方面都取得了相当成果。与企业社会责任行动影响结果的研究相比,对于影响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前置因素作用的中间过程、方式及程度仍值得探讨。因此,本文的核心问题是对于影响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因素作用路径的研究。基于管理者处于组织结构顶端,在决定组织行为方面所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将高层管理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企业社会责任概念自提出以来,虽历经多年发展,但概念及其行为表现的测量方法和指标至今没有统一和明确。本文首先在回顾现有文献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本文研究目标,对企业社会责任概念进行明确定义。进而借鉴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框架,对企业社会责任承担对象的维度进行界定,构建适合本研究需要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测量模型。本文得出了企业管理者视角下,包括五个因子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测量模型,并经过跨样本验证,具有一定适用性。其次,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所受到制度性压力和管理者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作用。借鉴态度行为关系理论的研究内容,从高层管理者与企业社会责任关系视角,构建了高层管理者的企业社会责任态度以及其参与行动的变量。通过整合视角将上述变量,置于制度性压力和管理者价值观等影响因素对于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作用过程的中间位置,同时将有可能影响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的其他因素作为控制变量加入研究中。发展相应的理论模型,以及提出了具体的研究假设。本文应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样本数据,使用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研究方法处理样本数据。通过使用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对各研究变量测量模型的信度、效度进行检验;然后对整体结构模型以及各研究假设进行验证,得到实证研究结论,并结合一些具体案例对研究结论进行讨论。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包括:1.高层管理者对于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表现有直接显着影响作用。实证研究表明:本文从高层管理者与企业会责任关系视角,所构建的高层管理者的企业社会责任态度以及其参与行动之间的正向影响关系较为复杂并不明确。高层管理者对于本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实际作用,主要体现在他们在受到外部制度性压力的影响后,以具体的参与行动来推进本企业社会责任的开展。包括为企业社会责任行动制定具体计划、分配资源、对行动进行监督和修正来推动和影响企业社会责任行动的实施。只有高层管理者行动实际介入到本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开展程序中,才能保证本企业社会责任行动正常开展。2.在影响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主要研究因素中,企业外部制度性压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制度性压力主要通过作用于高层管理者的企业社会责任参与行动,来影响具体的社会责任行为。本文研究的制度性压力按照形式来分析,主要包括了强制性、模仿性和规范性压力。研究表明:(1)以政府部门、企业主管组织等的政策规则和指令,以及竞争性市场环境等因素所形成的强制性压力,对于高层管理者的企业社会责任参与行动的正向影响程度最显着;(2)所在行业内领导企业的良好社会责任表现,对企业能够形成一定的模仿性压力,这种压力对高层管理者的社会责任参与行动的正向影响程度较小,对其社会责任态度也没有显着影响;(3)来自组织环境内关于社会责任履行的行为规范,以及社会及公众、行业性组织的期望和要求构成的规范性压力,对于高层管理者的影响范围最大,同时正向影响到高层管理者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态度和具体参与行动。3.在制度性压力对于不同表现的社会责任行动的影响过程中,高层管理者发挥作用的方式存在一定差异。(1)对社区、慈善和环保等责任来说,高层管理者在影响过程中介入程度更高,即企业这三项责任行为的表现水平,完全依赖高层管理者参与行动的介入,缺少高层管理者实际行动的支持,上述责任行动可能不能顺利开展;(2)制度性压力在影响客户和员工等责任行为表现的过程中,高层管理者参与行动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即制度性压力可以通过对高层管理者的作用来影响这些责任行动的开展,也可以通过直接方式(例如通过对承担这些责任的实际部门施加压力)来影响这些社会责任行动的实施。最后,通过对于研究结论的分析,本文为企业及其管理者以及政府等部门,在现实中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实践运动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钟馨[3](2003)在《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文中认为【摘要】本文中的激励,是企业通过满足员工需要,进而提高其行为效率和效果,使其达到预期目标的制度和措施。知识型员工是企业中具有高级专业知识和技能,从事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员工。激励作为一种提高人们工作热情和效率的有效手段,在凡是有组织或群体存在的时间范围和空间范围内都存在。从古至今,人们已经使用了多种激励方式,也研究了许多激励理论。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企业中知识型员工的比例上升,成为企业效率高低、发展快慢的决定性力量,因此,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问题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我国激励理论和实践先天不足,导致企业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不足,效果偏离预期目标。尤其新发展起来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就更不尽人意。本文以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为主线,通过对激励理论和实践历史沿革的回顾,剖析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在知识型员工激励问题上的缺陷,希望寻找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对知识型员工激励制度,供企业改进人力资本管理,尤其是对知识型员工管理工作时参考。本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回顾了激励理论及实践的历史,第二部分简要阐述了时代变迁对激励问题的挑战,第三部分揭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激励制度现状,第四部分针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现状,提出一些改进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激励制度的对策和建议。工业革命产生了现代企业,发展到今天经历了两百多年的历史。企业中的激励问题也随之发展,激励的方式不断变化,激励理论也层出不穷,如出现了:需求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等等。伴随着企业的发展,对员工的激励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重视物质激励到重视精神激励的过程。如对<WP=3>员工采用了“胡萝卜加大棒”的双重激励方式;实行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在物质激励基础上注重发挥成就、企业文化、环境、感情等因素的激励作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传统的激励制度受到了挑战。知识型员工具有不同于传统员工的特性和需求,传统激励制度难于满足其需要,因而与之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和冲突。在高新技术企业中,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不足导致了大量问题出现,比如知识型员工的流动带来的企业不稳定、使企业人力资本管理成本上升、造成效率损失等等。但是知识型员工又是企业发展的财富,所以解决“激励问题”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关键。总的来说,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激励制度都不完善,主要体现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双重不足;不能灵活运用激励方式;忽视企业文化、环境的激励作用;不重视激励的长期作用等。本文对造成这些缺陷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包括旧文化、企业体制、企业所有者和决策者陈旧的观念的影响等,同时也从企业员工方面进行了分析。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激励制度的对策和建议。主要具体措施是:破除落后的文化观念;深化企业体制改革,发展资本市场;更新企业所有者和决策者的思想观念;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职业素质;并改进、完善企业的激励制度和方法。本文强调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必须改进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制度。通过对知识型员工需求的心理因素特点以及企业激励不足原因的剖析,提出了高新技术企业对激励制度作个性化和契约化设计改进的对策建议。这些分析和建议对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有一<WP=4>定的参考价值。这是本文的贡献之所在。由于学识和阅历低,加上调研面不够宽,论文中难免存在错误和缺陷,敬请老师多加指正。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是一个有重要价值的研究题目,今后我还要不断学习理论,收集资料,继续进行探讨。

刘早春[4](2002)在《国有企业企业家报酬激励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对素有经济发展发动机美誉的企业家的忽视,确切地讲,对企业家报酬激励机制的忽视,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陷入困境以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难以建立的根本原因。近年来,在国有企业实施的年薪制和股票期权试点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益尝试。但试点中暴露出的如企业家报酬水平低,报酬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说明现有的对国有企业企业家报酬激励机制还不健全。这极大地影响了国有企业企业家的积极性,使国有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特别是中国入世后,必将加剧国有企业企业家人才的大量流失。因此,从长远制度设计考虑,我们必须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完善企业家的报酬激励机制。 本文以国有企业改革为背景,在对管理学和经济学激励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国有企业企业报酬激励机制现状的分析,概括了其中存在的问题,说明了完善国有企业企业家报酬激励机制的必要性,紧迫性。同时,通过借鉴西方现代企业对企业家报酬激励机制的研究成果,总结归纳了国有企业企业家报酬激励机制的基本内容,提出了完善国有企业企业家报酬激励机制的构想及应解决的问题,并对完善国有企业企业家报酬激励机制的配套改革问题进行了思考。

赵景明[5](2002)在《中小企业决策的信息保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小企业决策的信息保障是中小企业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顺应经济全球化、中国成功入世、市场竞争更趋激烈的新形势所面临的崭新课题和必然选择。本文在充分调研和对国内外中小企业决策信息保障方面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实地调研、问卷调查、文献调研和实例研究等多种科学研究方法,对我国中小企业信息保障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了比较系统和深入的研究。 正文共分六大部分,前两部分主要论述了中小企业及其决策的相关概念和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主要对中小企业决策的信息保障作了概括分析,指出其应对中国入世的现实意义,分析了实施信息保障的有利和不利因素。第四部分详细论述了我国中小企业决策的主要信息保障方法,从战略发展、技术创新、市场开拓、人才资源建设四个主要方面分别提出了保障方案。第五部分提出了构建我国中小企业决策的信息保障体系的构想,对中小企业内、外部信息保障提出了较有特色的建议。文章最后是结论部分,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及尚待继续解决的一些问题。 正文的主要部分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创新性,但主要的创新点在于提出了基于国情的中小企业决策的信息保障体系构想。

二、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权威调查——企业老总想什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权威调查——企业老总想什么?(论文提纲范文)

(1)企业文化、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研究问题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 文献的搜集方式、程序及分布
    2.1.1 文献的搜集方式及渠道
    2.1.2 文献的基本分布
第二节 企业文化理论的文献综述
    2.2.1 企业文化理论的概念框架
    2.2.2 企业文化的分析模式与测量维度
    2.2.3 企业文化理论的实证研究
    2.2.4 企业文化理论的研究述评
第三节 创业导向理论的文献综述
    2.3.1 创业的含义、创业管理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贡献
    2.3.2 创业管理的研究框架和研究演进阶段
    2.3.3 创业研究的分析层次和研究方法
    2.3.4 创业导向理论的产生背景和理论观点
    2.3.5 创业导向的测量维度
    2.3.6 创业导向理论的实证研究
    2.3.7 创业导向理论的研究述评 第三章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第一节 关键概念的识别和界定
    3.1.1 OCQ企业文化量表的关键概念界定及代表性研究工作
    3.1.2 创业导向理论的关键概念界定
第二节 理论框架的提出
第三节 研究假设的发展
    3.3.1 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
    3.3.2 企业文化与创业导向
    3.3.3 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
    3.3.4 创业导向各维度间的相互关系
    3.3.5 创业导向的中介作用 第四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问卷设计的原则和过程
    4.1.1 问卷设计的过程
    4.1.2 变量的测量
第二节 样本选择与数据搜集
第三节 数据分析方法
第四节 描述性统计和探索性因子分析
    4.4.1 问卷结果的描述性统计
    4.4.2 探索性因子分析
    4.4.3 信度分析 第五章 实证结果
第一节 本研究采用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步骤和程序
第二节 测量模型与验证性因子分析
    5.2.1 验证性因子分析的评估指标
    5.2.2 企业文化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5.2.3 创业导向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第三节 结构方程模型的路径分析与假设检验
    5.3.1 模式设定
    5.3.2 假设检验
    5.3.3 中介效应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
    6.1.1 创业导向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效应分解
    6.1.2 企业文化是驱动创业导向战略的重要前因变量
    6.1.3 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的作用关系
    6.1.4 创业导向对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间关系的中介效应
    6.1.5 企业文化和创业导向量表的情境嵌入与修正
第二节 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
    6.2.1 深化到具体维度层面挖掘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的作用关系
    6.2.2 探索了创业导向各维度间同变性与独立性的理论和实证依据
    6.2.3 对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关系模型的拓展
    6.2.4 对创业管理的实践贡献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局限和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调查问卷 附录B 部分受访公司名录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2)影响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路径 ——基于高层管理者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标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路线
1.4 研究创新
1.5 文章结构
1.6 小结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2.1 企业社会责任
    2.1.1 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历程
    2.1.2 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综述
    2.1.3 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证研究
    2.1.4 企业社会责任实践运动
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1 利益相关者理论概念
    2.2.2 利益相关者理论评述
    2.2.3 利益相关者的主要分类
    2.2.4 利益相关者理论与企业社会责任
2.3 制度理论
    2.3.1 制度理论回顾
    2.3.2 制度理论评述
    2.3.3 制度性影响因素
2.4 管理者价值观
    2.4.1 管理者价值观概念
    2.4.2 管理者价值观维度
    2.4.3 价值观的测量
2.5 态度行动理论
    2.5.1 态度行动关系研究
    2.5.2 理性计划理论
    2.5.3 计划行为理论
2.6 小结 第三章 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测量的实证研究
3.1 研究视角
    3.1.1 概念定义确定
    3.1.2 测量维度确定
3.2 测量模型的构建
    3.2.1 概念模型维度
    3.2.2 其他利益相关者责任
3.3 测量量表的构建
    3.3.1 测量方法选择
    3.3.2 测量量表开发
3.4 研究测量
    3.4.1 样本与数据
    3.4.2 探索性因子分析
3.5 测量模型检验
    3.5.1 验证性因子分析
    3.5.2 测量模型的验证
3.6 小结 第四章 影响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路径的理论研究
4.1 理论模型构建
    4.1.1 研究视角
    4.1.2 管理者价值观因素
    4.1.3 制度环境压力因素
    4.1.4 理论模型
4.2 研究模型及假设
    4.2.1 高层管理者与企业社会责任
    4.2.2 管理者价值观的影响作用
    4.2.3 制度环境压力的影响作用
    4.2.4 控制变量
4.3 变量测量
    4.3.1 研究变量测量
    4.3.2 控制变量测量
4.4 小结 第五章 影响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路径的实证研究
5.1 实证研究方法
5.2 样本检验
    5.2.1 样本描述性统计
    5.2.2 样本偏差检验
    5.2.3 样本正态分布检验
    5.2.4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5.3 探索性因子分析
    5.3.1 管理者价值观变量探索性因子分析
    5.3.2 制度压力变量探索性因子分析
    5.3.3 高层管理者变量探索性因子分析
5.4 验证性因子分析
    5.4.1 管理者价值观变量测量模型检验
    5.4.2 制度压力变量测量模型检验
    5.4.3 高层管理者变量测量模型检验
    5.4.4 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测量模型的验证
    5.4.5 测量模型的验证
5.5 结构模型
    5.5.1 结构模型结果
    5.5.2 研究假设结论
5.6 中介效果验证
5.7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主要研究讨论
    6.1.1 主要的研究结论
    6.1.2 未通过的研究假设
6.2 实践启示
    6.2.1 企业及管理者的启示
    6.2.2 政府政策的启示
6.3 研究创新
    6.3.1 研究视角创新
    6.3.2 理论层面创新
6.4 研究局限及展望
    6.4.1 研究局限
    6.4.2 后续研究展望
6.5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1:企业社会责任相关概念 附录2:主要的企业社会责任认证体系 附录3:利益相关者的代表性定义 附录4: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调查问卷(A) 附录5: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调查问卷(B) 附录6:企业社会责任访谈提纲 致谢

(3)知识型员工的激励(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第一节 激励理论及实践历史的回顾
    一、 激励方式的演进
        (一) 传统激励方式
        (二) 现代激励方式
    二、 激励理论的演化
        (一) 早期的激励理论
        (二) 现代激励理论
        (三) 激励理论演化进程
第二节 时代变迁对激励问题的挑战
    一、 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
    二、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本结构挑战传统激励制度
        (一) 知识型员工的需求特点与传统激励制度相矛盾
        1. 知识型员工的特点
        2. 知识型员工的需求结构
        (二) 高新技术企业中激励不足带来的消极作用
        1. 高流动率和高流动成本
        2. 消极怠工
        3. 重视短期绩效,忽视长期利益
        (三) 解决“激励问题”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
第三节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激励制度现状
    一、 总体判断
    二、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激励制度的缺陷
        (一) 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双重不足
        (二) 不能灵活运用各种激励方式
        (三) 忽视企业文化、环境的激励作用
        (四) 重视激励的短期作用,忽视激励的长期作用
    三、 激励制度缺陷的成因分析
        (一) 旧文化观念的影响
        (二) 企业体制和资本市场的缺陷
        (三) 企业所有者、决策层思想观念上的缺陷
        (四) 员工职业素质的缺陷
第四节 改进高新技术企业激励制度的对策建议
    一、 破除落后的文化观念
    二、 企业所有者更新思想观念,深化对激励的认识
    三、 深化企业体制改革,发展资本市场
    四、 提高员工的职业素质
    五、 改进、完善激励制度和方法
参考文献
致谢

(4)国有企业企业家报酬激励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导论
    1.1 选题的意义
        1.1.1 选题的理论意义
        1.1.2 选题的现实意义
    1.2 本文所使用的概念的说明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1.3.1 本文的研究思路
        1.3.2 本文的研究内容
2. 企业家激励理论综述
    2.1 管理激励理论综述
    2.2 经济学激励理论综述
        2.2.1 现代企业理论综述
        2.2.2 委托——代理理论综述
        2.2.3 产权理论综述
3. 国有企业企业家报酬激励机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国有企业企业家报酬激励机制的现状
        3.1.1 企业家与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3.1.2 国有企业企业家报酬激励机制的现状
    3.2 国有企业企业家报酬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4. 完善国有企业企业家报酬激励机制的必要性及基本原则
    4.1 完善国有企业企业家报酬激励机制的必要性
    4.2 完善国有企业企业家报酬激励机制的紧迫性
    4.3 完善国有企业企业家报酬激励机制的基本原则
5. 完善国有企业企业家报酬激励机制的构想
    5.1 企业家收入的决定因素
    5.2 美国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制度及其启示
    5.3 国有企业企业家报酬激励的构成
    5.4 完善国有企业企业家报酬激励机制的构想
        5.4.1 国有企业企业家年薪制考核指标的选择
        5.4.2 国有企业企业家年薪收入的构成及计算
        5.4.3 年薪制中对企业家的长期激励
    5.5 国有企业企业家报酬激励机制设计应解决的问题
6. 完善国有企业企业家报酬激励机制的配套改革措施
    6.1 完善企业家的培育生成机制
    6.2 优化国有企业企业家的选拔与使用机制
    6.3 建立制度化的国有企业企业家的监督约束机制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5)中小企业决策的信息保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中小企业概述
    1.1 中小企业的概念界定
    1.2 中小企业的特点
    1.3 中小企业的地位与作用
    1.4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中小企业决策分析
    2.1 中小企业决策的概念及特点
    2.2 中小企业决策的主、客体分析
    2.3 中小企业决策的方式与流程
第三章 中小企业决策的信息保障概述
    3.1 信息保障的含义
    3.2 中小企业决策和信息保障
        3.2.1 中小企业决策过程中的信息
        3.2.2 信息能降低决策中的风险
    3.3 信息保障的现实意义:应对中国入世
        3.3.1 加入WTO给中小企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3.3.2 中小企业如何迎接加入WTO的挑战
    3.4 实施信息保障的有利条件
        3.4.1 信息技术的支持
        3.4.2 信息环境的逐渐形成
        3.4.3 决策者信息意识不断增强
    3.5 信息保障中的不利因素
        3.5.1 信息技术方面的不利因素
        3.5.2 决策主体的素质制约
        3.5.3 信息来源方面的不利因素
第四章 中小企业决策的主要信息保障
    4.1 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的信息保障
        4.1.1 支持中小企业战略合作的环境信息
        4.1.2 中小企业战略合作的模式信息
    4.2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信息保障
        4.2.1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特征信息
        4.2.2 技术创新的方向信息——技术预测
        4.2.3 技术创新的主要信息来源
    4.3 中小企业市场开拓的信息保障
    4.4 中小企业人才资源建设的信息保障
        4.4.1 人才资源建设的环境信息
        4.4.2 作好人才资源建设的信息保障
第五章 构建我国中小企业决策的信息保障体系
    5.1 我国中小企业决策信息获取现状
    5.2 加强信息资源建设
        5.2.1 信息资源的特性
        5.2.2 信息资源建设构想
        5.2.3 技术实现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四、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权威调查——企业老总想什么?(论文参考文献)

  • [1]企业文化、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D]. 张仁江. 南开大学, 2010(08)
  • [2]影响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路径 ——基于高层管理者的研究[D]. 冯臻. 复旦大学, 2010(11)
  • [3]知识型员工的激励[D]. 钟馨. 西南财经大学, 2003(03)
  • [4]国有企业企业家报酬激励机制研究[D]. 刘早春. 西北大学, 2002(02)
  • [5]中小企业决策的信息保障研究[D]. 赵景明.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文献情报中心), 2002(02)

标签:;  ;  ;  ;  ;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权威调查——企业高管怎么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