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转基因大米的营养成分

两种转基因大米的营养成分

一、两种转基因大米的营养成分(论文文献综述)

赵金鹏,石丽丽,韩超,毛宏梅,陈晨,李岩[1](2020)在《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ZH10-6和亲本大豆中黄10的营养成分比较》文中提出目的:比较北京、石家庄、三亚三个产地的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ZH10-6和亲本大豆中黄10的营养成分。方法:对三产地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ZH10-6和亲本大豆中黄10的营养成分:水分、灰分、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脂肪酸等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三产地转基因大豆的钙、钾、叶酸含量高于亲本大豆,但均在ILSI推荐的参考范围内;个别产地、个别营养成分转基因大豆与亲本大豆营养成分存在差异,但属于自然变异;其余各营养成分转基因大豆和亲本大豆之间均无显着性差异。结论: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ZH10-6和亲本大豆中黄10在营养成分上具有实质等同性。

肖然[2](2020)在《基于生物标识物的有机大米与普通大米鉴别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有机大米是指在种植过程中,不使用转基因种子、不施用合成化学肥料、杀虫剂和除草剂,采用绿色肥料及生物病虫害防治措施等可持续种植方法产出的大米产品。目前对有机大米的鉴定仍然停留在对有机种植过程的通用规范和认证流程的基本规定上,缺少对产品质量进行定性和定量的鉴别方法和标准化规范。本论文以黑龙江省有机大米和普通大米为原材料,基于Label-free蛋白组学技术和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大米蛋白质组和代谢物组中筛选出具有实现有机大米和普通大米分类和鉴别能力的生物标识物,建立了基于生物标识物鉴别有机大米和普通大米的判定模型和方法。首先建立了大米中代谢物的提取方法和UPLC-Q-TOF MS/MS测定大米中代谢物的分析方法;采用甲醇-水(7:3)和乙腈-水(3:7)两次超声辅助提取(24k Hz,55 W,30 min)大米中代谢物;UPLC色谱柱为ACQUITY BEH AMIDE柱(1.7μm,2.1 mm×100 mm),柱温30℃,流速0.3 m L/min,以25 mmol/L氨水-乙酸铵水溶液为A相,乙腈为B相进行23 min的梯度洗脱;Q-TOF MS/MS采用电喷雾电离源,采用正负离子模式分析,正离子模式下QC样品获得9443个特征峰,负离子模式下QC样品获得8795个特征峰;所建立方法的精密度、重复性及线性范围较好,能够满足非靶向代谢物快速分析要求。基于Label-free蛋白质组分析技术,研究了10个有机大米和10个普通大米蛋白质水平的差异;共鉴定出1660个蛋白质,两组之间共表达的核心蛋白质共418个;根据t检验和倍数分析,筛选出114个差异蛋白质,其中有机大米上调蛋白质56个,下调蛋白质58个;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层次分析和相似度分析对114个丰度差异蛋白质建立有机大米与普通大米的分类和鉴别模型,证明可以通过两组的差异蛋白质进行大米样品的分类;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模型筛选出30个对有机大米和普通大米判别具有较大贡献率的潜在标识蛋白质;根据蛋白质KEGG分析,从30个潜在标识蛋白质中筛选出21个参与水稻主要代谢过程的蛋白质,所参与的生物学过程包括淀粉合成、糖酵解、三羧酸循环、植物应激反应、核糖体合成等。采用所建立的UPLC-Q-TOF MS/MS方法对20个有机大米和20个普通大米进行非靶向代谢物分析,正负离子模式下共识别出16814个代谢物,两组样品共有核心代谢物为8614个(ESI+)和7526个(ESI-);采用t检验和倍数分析从共有核心代谢物中筛选出差异性代谢物3665个(ESI+)和3376个(ESI-)。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建立基于差异代谢物的有机大米与普通大米的分类和判别模型,根据模型筛选出100个对两组样品判别贡献率较大的代谢物;采用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出参与水稻主要代谢过程的37个潜在标识代谢物,其涉及的生物学过程包括糖代谢、氨基酸代谢、脂肪酸代谢、核苷酸代谢等。基于潜在标识蛋白质和潜在标识代谢物的代谢途径相关性,以及有机大米与普通大米之间分类贡献率和丰度倍数,从21个潜在标识蛋白质和37个潜在标识代谢物中筛选出6个蛋白质和9个代谢物作为有机大米和普通大米鉴别的生物标识物,6个蛋白质为烯醇化酶、磷酸葡萄糖异构酶、乙醇脱氢酶、过氧化氢酶A、HSP 70和HSP16.9,9个代谢物为硫胺素、亚叶酸、琥珀酸、甜菜碱、棉子糖、前列腺素D2、氨基环丙烷羧酸、5-羟色胺和壬二酸;根据15个生物标识物的丰度范围和概率统计分析建立有机大米与普通大米的判别标准,符合有机大米的可识别生物标识物个数为11~15的样品视为有机大米,符合普通大米的可识别生物标识物个数为10~15的样品视为普通大米;采用18个来源已知的大米样品(9个有机大米和9个普通大米)对所建立的方法进行验证,大米生物标识物的测定精密度和准确率符合方法学要求,样本识别准确率为88.89%;盲样分析可以鉴别出有机大米和普通大米,但不能有效地识别掺假的有机大米。

钟儒清[3](2019)在《长期多代饲喂转Bt基因玉米对第三代白来航蛋鸡生长与健康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是以转Bt基因玉米为试验材料,以纯系白来航蛋鸡为模型动物,开展两个批次的长期多代饲养试验,系统探讨长期多代饲喂转基因玉米对第三代母鸡和公鸡的生长和健康的影响。同时使用体外仿生技术模拟转Bt基因玉米在鸡体内的消化,评价其酶水解物能值。旨在为转基因作物饲用安全性评价体系的完善和国家标准的制订提供数据支撑。论文首先分析了转Bt基因玉米(BTC)、同产地同批次的同源非转基因玉米(CTC)和商业玉米(RFC)的营养成分含量,并利用仿生法测定三种玉米及对应蛋鸡饲粮的酶水解物能值。结果显示,BTC和CTC玉米及对应的饲粮具有相似的养分含量。BTC玉米的体外全消化道能量消化率要比CTC玉米低0.86个百分点(P=0.02),对应的变异系数为0.72%,小于SDS-II单胃动物仿生消化系统测定同批次玉米及饼粕原料的最大变异系数(CV≤1.64%)。对应BTC玉米饲粮的体外酶水解物能值则比CTC饲粮高0.26 MJ/kg(P=0.04,CV=1.62%)。在其他养分效价指标上没有发现BTC与CTC组存在统计意义上的差别。论文同步开展了两批次的长期多代饲喂试验,系统评价了转Bt基因玉米对第三代母鸡和公鸡的生长和健康的影响。在生产性能上,与CTC玉米相比,饲喂BTC玉米饲粮提高了母鸡17-28周的料重比(P<0.05),但是对母鸡屠体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和腿肌率等屠宰性能指标没有显着影响。饲喂BTC玉米饲粮也没有对公鸡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产生影响。与CTC相比,饲喂BTC玉米饲粮仅提高了鸡蛋的蛋黄色泽(P<0.05),对其他产蛋性能及蛋品质指标均没有差异性影响。在血液生化指标上,与CTC玉米相比,饲喂BTC玉米饲粮提高了母鸡的肌酐水平(6.53 vs 5.88μmol/L,P<0.05),降低了公鸡的血清总蛋白(32.50 vs 37.67 g/L)、球蛋白(14.58vs 18.83 g/L)、谷氨酰转肽酶(23.00 vs 25.67 U/L)和血钙水平(2.34 vs 2.42 mmol/L,P<0.05),但是以上差异均没有负面性,数值间差值微小,且均在健康禽类的正常生理波动范围之内。在繁殖性能上,与CTC相比,饲喂BTC玉米饲粮仅提高了公鸡的鸡髯长度值(P<0.05),对性激素水平、睾丸显微结构、精液品质等都没有显着性差异。没有发现饲喂BTC玉米饲粮对蛋鸡的肝脏、脾脏和肾脏等主要器官健康造成影响。在对肠道健康的分析中,与CTC玉米相比,饲喂BTC玉米仅提高了母鸡的空肠绒毛高度、公鸡的十二指肠和空肠隐窝深度(P<0.05),但是以上差异对蛋鸡健康均没有负面性。饲喂BTC玉米对蛋鸡盲肠微生物的多样性、丰度和COG功能均没有产生显着性影响。综合以上结果,少数存在的差异指标,均没有在两个批次蛋鸡间显示出相同的差异规律,差异的原因也有可能源自仪器的测定精度、动物个体的差异、人为操作误差等因素。转Bt基因玉米与同源非转基因玉米在营养成分含量和体外酶水解物能值上具相似性,没有指标显示长期多代饲喂转Bt基因玉米会对第三代母鸡和公鸡的生长和健康产生亚慢性负面累积效应。

王国义,贺晓云,许文涛,罗云波[4](2019)在《转基因植物食用安全性评估与监管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转基因植物已商业化20年,其为农民乃至全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农业、经济和社会效益。但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尤其是食用安全性受到公众极大关注。本文从关键成分分析、营养学、毒理学、致敏性等方面系统总结了转基因植物食用安全性评估,并综述了转基因植物产业现状以及国内外安全性评估与监管,以期为我国的转基因植物食用安全性评估与监管提供借鉴。

张丽[5](2017)在《喂养转Cry1Ab1Ac大米对食蟹猴生殖和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文中指出本研究以食蟹猴为动物模型,喂养转基因大米12个月,从生殖和内分泌功能方面对新型Cry1Ac/Cry1Ab抗虫基因修饰水稻“华恢1号”的食用安全性进行了评价。选取3~5岁,体重3~5kg的食蟹猴70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食蟹猴,雌雄各半。分别用常规料,常规料+血清白蛋白,常规料+Bt蛋白,20%亲本大米,20%转基因大米,60%亲本大米和60%转基因大米喂养食蟹猴,并分别在饲喂-1天、30天、90天、182天、209天和365天时采集70只食蟹猴的血液,并用放射免疫学方法测定血清睾酮、ACTH、T3、T4、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褪黑素和瘦素的水平。在喂养转基因大米期间,定期观察动物生理特征和称重。喂养转Cry1Ac/Cry1Ab基因大米12月后,称重后采集血液,使食蟹猴麻醉致死,并收集卵巢,睾丸,附睾,子宫,输卵管,垂体,肾上腺,甲状腺,松果体,称重后一半固定用于检测各组织的形态结构和蛋白表达检测,另一半液氮冻存,用于检测各组织相关基因表达。详细的结果由以下四个方面组成。1,喂养转基因大米12个月对雄性食蟹猴生殖功能的影响对于雄性食蟹猴生殖功能的检测,主要测定了体重,器官重,血清睾酮水平,睾丸和附睾的显微结构观察,睾丸的电镜观察和精子质量检测。结果表明各组食蟹猴之间的体重,器官重,血清睾酮水平,雄激素受体mRNA的表达以及精子质量均没有显着差异(P>0.05)。另外,没有观察到睾丸和附睾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发生异常。2,喂养转基因大米12个月对雄性食蟹猴内分泌功能的影响对于雄性食蟹猴内分泌功能的检测,主要测定了内分泌器官肾上腺和甲状腺重,血清ACTH,T3,T4,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褪黑素和瘦素水平,肾上腺和垂体显微结构观察,松果体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各组食蟹猴之间器官重,血清激素水平没有显着差异(P>0.05)。另外,没有观察到垂体和肾上腺显微结构发生异常,松果体的超微结构也没有任何异常。3,喂养转基因大米12个月对雌性食蟹猴生殖功能的影响喂养转Cry1Ac/Cry1Ab基因大米6个月和10个月时对雌性食蟹猴进行月经周期鉴定,并分别在食蟹猴的月经期、卵泡期、排卵期和黄体期进行采血,并测定这四个时期的雌激素、孕酮、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的水平。结果表明喂养转基因大米12个月对雌性食蟹猴的月经周期和血清性激素水平没有显着影响(P>0.05)。另外,对卵巢的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观察,没有发现任何异常。雌激素受体的表达在各组食蟹猴之间也没有显着差异。4,喂养转基因大米12个月对雌性食蟹猴内分泌功能的影响对于雌性食蟹猴内分泌功能的检测,主要测定了内分泌器官肾上腺和甲状腺重,血清ACTH,T3,T4,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褪黑素和瘦素水平,肾上腺和垂体显微结构观察,垂体LH和FSH阳性细胞统计,松果体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各组食蟹猴之间器官重,血清激素水平没有显着差异(P>0.05)。各组食蟹猴垂体LH和FSH 阳性细胞数量没有统计学差异。另外,没有观察到垂体和肾上腺显微结构发生异常,松果体的超微结构也没有任何异常。综上所述,喂养转基因大米12个月对食蟹猴的生殖和内分泌功能没有不利影响。本研究为转基因水稻食用安全性评价提供新的实验证据。

程娟献,夏晴,桑志红,毛劼,王心正,董方霆,何昆[6](2016)在《转Bt基因大米与相应亲本大米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利用差异蛋白质组学及生物信息学等技术方法,探讨外源Bt基因的导入对大米表达蛋白质组的影响,深化转基因大米在蛋白质组学方面的研究。方法在转基因大米"华恢1号"和亲本大米"明恢63"样品中提取大米总蛋白,通过二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2D-PAGE)实验方法,得到相应的蛋白质组2D-PAGE谱,再选择差异明显的蛋白质点进行质谱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对转Bt(cry1Ab/1Ac)基因大米和亲本大米2D-PAGE图谱的蛋白质点进行了对比匹配,识别出明显的差异蛋白质点28个,以亲本大米为参照,转Bt基因大米相对高表达的18个,相对低表达的10个;选择转基因大米凝胶上的差异蛋白质点进行了质谱鉴定和生物信息学检索,发现差异蛋白质主要参与能量代谢,蛋白质合成、氧化还原和应激响应等生物过程。结论转Bt基因"华恢1号"及其亲本大米"明恢63"表达的蛋白质组存在一定差异,但未发现这些差异蛋白质具有抗营养性和致敏性,也未发现新蛋白和毒蛋白的表达。

刘婷[7](2016)在《国际贸易中的转基因食品标识问题研究 ——以美欧转基因食品贸易争端为切入点》文中提出本文以美国和欧盟的转基因食品贸易争端为切入点,提出国际贸易中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差异问题。美国法对转基因食品标识的规定与欧盟法的规定有显着不同,这些差异已经突破国内法的层面,上升并演变为国际法问题。因此,本文对美国倡导的自愿标识制度和欧盟倡导的强制标识制度进行了多方面、深层次的剖析并进一步揭示出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差异导致的严重问题。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差异不仅使得有关转基因食品贸易的国际争端凸显,非关税壁垒增加;还导致地理标志失去其原有的意义,影响消费者的选择与判断;更严重影响了经济自由化和贸易的公平性。基于国际贸易中现有的转基因食品标识问题,本文通过对美国的转基因食品监管路径的历史演变进行梳理,以及对美国转基因食品规制的现状的分析,进而揭示出美国自愿标识制度的理论基础和特点,最后对美国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进行了深层的总结与剖析。与美国不同,欧盟的转基因食品强制标识制度建立在欧盟的转基因生物监管框架下,强制标识制度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深刻原因,制度本身特点鲜明。目前,国际贸易中转基因食品标识的国际协调存在着一些棘手的问题。在WTO框架下,转基因食品标识问题的解决仍然存在着很多障碍,诸如同类产品的认定问题、WTO规则与多边环境协议的优先性问题和SPS协议与《生物安全议定书》的适用问题。虽然国际协调乏力,但是多种规则的协同与差异还是为转基因食品标识问题解决留有一定的商榷空间。WTO的法律制度为国际贸易中的食品标识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性。无论是限定地理标志,还是基于SPS协议建立一套新的监管评级制度,都是力求通过完善WTO规则来解决问题。2015年TPP协议达成,TPP协议中对于SPS措施的规定,为WTO的SPS协议的完善带来了一些新的思考。从目前各国对转基因食品的标识与监管中,可以看出尽管各国对转基因食品标识的立法和规则并不相同,但总体来说,无论是美国还是欧盟,他们在转基因食品的监管问题上都持有谨慎态度。我国的转基因食品标识立法并不完善,转基因食品发展中也存在着较多问题。因此,完善我国的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建立可追溯的监管机制势在必行。

宋欢,王坤立,许文涛,贺晓云,罗云波,黄昆仑[8](2014)在《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文中提出自1996年以来,转基因作物的大规模商业化生产为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但是转基因技术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因此加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和标准化管理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本文从营养学、毒理学、过敏性等方面综述了转基因食品的食用安全性评价,并多角度探讨了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的关键问题,包括用不同动物实验评价转基因食品的食用安全性,新型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以及转基因食品的食用安全标准化等,以期使读者对转基因食品的食用安全性有更加系统、全面的了解。

曹正辉[9](2014)在《转Bt基因糙米作为生长猪日粮原料的安全性评价》文中研究指明转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基因抗虫水稻就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Bt内毒素晶体蛋白基因导入到水稻基因组中获得具有抗鳞翅目昆虫特性的转基因生物新品种。本文主要研究了转Bt基因糙米作为生长猪日粮原料对生长猪的生长性能、胴体性能、肉品质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本研究以生长猪作为对象,评价转Bt基因水稻的饲用价值,旨在为完善转Bt基因稻米的安全性评价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转Bt基因糙米作为生长猪的日粮原料对生长猪生长性能、胴体性能、肉品质及免疫功能的影响,采用试验选用30头体重为35.76±2.52kg的大白仔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5头。对照组(control group, CG)饲喂基础日粮+70%非转基因糙米;试验组(test group, TG)饲喂基础日粮+70%转Bt基因糙米,试验期90d。1.转Bt基因糙米作为生长猪日粮原料对生长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转Bt基因糙米和对照组糙米营养水平相似无显着差异(P>0.05);分别作为生长猪的日粮原料,从全期的实验结果来看,转基因组的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均有提高,以46d-90d较为明显,但均未达到显着水平(P>0.05)。2.转Bt基因糙米作为生长猪日粮原料对生长猪胴体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转基因组猪只的屠宰率和眼肌面积分别高于对照组组0.58%和2.54%,但均未达到显着水平(P>0.05),胴体性能的其他指标也无显着影响(P>0.05)。转Bt基因糙米对于肌肉PH、肉色亮度(lightness,L*)、红度(redness,a*)、黄度(yellowness,b*)、电导率、滴水损失等均无显着影响(P>0.05)。3.转Bt基因糙米作为生长猪日粮原料对生长猪免疫功能的影响转Bt基因糙米组与对照组相比在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含量及补体C3和C4水平差异均不显着(P>0.05);两组间肝脏和脾脏组织亚显微结构均无病理变化、免疫器官指数也无显着差异(P>0.05)。4.转Bt基因糙米中外源蛋白和外源基因在生长猪体内的残留及对组织器官损伤的研究日粮中添加转Bt基因糙米的生长猪组织器官的亚显微结构没有发生明显病理变化;通过PCR和ELISA方法也未在生长猪的组织器官、体液及排泄物中检测出外源蛋白和外源基因的残留。结论:转Bt基因糙米以70%的比例添加到饲粮中饲喂生长猪进行90d的试验。转Bt基因糙米与非转基因亲本糙米营养价值基本相同,使用转Bt基因糙米作为饲料原料对生长猪的生长性能、胴体性能、肉品质等均未产生显着影响,同时对猪只机体的体液免疫等免疫功能也未造成影响,可以认为转Bt基因糙米在动物体内消化过程和亲本非转基因的糙米相似,不会对机体免疫系统造成影响。转Bt基因糙米以70%的比例添加到饲粮中饲喂生长猪,糙米中的外源基因及表达的外源蛋白通过动物的消化道会被完全的分解消化,没有在动物体内残留,也未损伤组织器官。提示转Bt基因糙米可替代非转基因糙米作为生长猪日粮的能量原料。由于试验动物的品系和试验时间的限制,转Bt基因稻米对生长猪其他方面的影响还需要深入的试验研究。

王二辉[10](2014)在《转Cry1Ab/Ac大米对大鼠生殖和神经发育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转CrylAb/Ac水稻(TT51)是华中农业大学于近年将CrylAb/Ac导入亲本水稻明恢63(MingHui63)后培育获得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种新型转Bt基因水稻,其在前期田间试验中表现出优异的抗虫特性,并于2009年底获得农业部颁发的安全生产证书。由于近年来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食用安全性一直较为关注,因此本课题中开展了TT51对大鼠两代繁殖和神经发育影响的研究,并初步建立转基因作物生殖发育毒性的评价方案和技术方法,从而进一步丰富TT51的食用安全性资料,为转基因水稻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TT51大鼠两代繁殖试验研究1.1TT51中CrylAb/Ac蛋白定性定量检测及TT51和饲料成分分析采用Quickstix kit for CryAb/Corn Leaf&seed试剂盒以及ELISA半定量法测定对TT51、MingHui63和Control (Control)三种大米进行Cry1Ab/Ac蛋白定性定量测定。采用国标方法测定TT51、MingHui63和Control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含量并进行重金属、农药和黄曲霉毒素B1等成分检测。1.2TT51大鼠两代繁殖试验研究4周龄F0代Wistar大鼠给以基础饲料喂养适应一周后,随机分为Control组、MingHui63组和TT51组,每组30只雌鼠15只雄鼠。各组动物给予将相应受试大米以60%比例掺入的饲料饲喂,喂养70d后各组雌雄大鼠于每晚18:00按雌雄比1:1合笼交配,次日清晨7:00做阴道涂片或者观察阴栓,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精子或者发现阴栓当天记为孕0d,孕鼠单笼饲养。两周的交配期结束后处死FO代雄鼠,并进行相关检查。子鼠出生后第4天进行标准化,调整至8只/窝,雌雄各半。至F1代断乳应保证每组不少于20窝。在交配期、妊娠期,直至子代Fl断乳期间,F0代雌鼠持续给予受试物。F1代断乳后,给予相应受试物,重复上述过程并将一直延续到F2代70天。观察指标:观察各代大鼠的生长发育状况;记录大鼠生长发育期及雌鼠妊娠期和哺乳期体重、进食量并计算食物利用率;记录各代大鼠生殖相关指标(雌性大鼠动情周期、交配成功率、受孕率、妊娠时间、活产率、子鼠出生成活率、窝平均子鼠数、子鼠雌雄比率、子鼠出生平均体重、雄性大鼠精子数量和畸形率);观察子代大鼠早期生理发育观察指标,子鼠出生后子鼠以窝为单位,检查全部Fl和F2代子鼠生理发育指标(耳廓分离时间、门齿萌出时间、睁眼时间、阴道开放时间、睾丸下降时间)检查。各组发育指标达标标准为同窝所有子鼠该项指标均达标的天数,每组观察20窝以上。试验末期,腹腔注射1%戊巴比妥钠(60mg/kg)麻醉取血分离血清检测成年大鼠血常规、血生化指标、雌雄大鼠性激素水平;组织器官取材,称重测定器官脏器系数,10%甲醛固定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HE染色对亲代和子代大鼠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1.3TT51暴露对子代大鼠生殖系统的影响1.3.1F1代雌性子鼠子宫增重试验于F1代大鼠断乳后,从各组(Control组、MingHui63组和TT51组)随机抽取8只,每窝至多1只雌鼠进入下一轮试验。按1mL/kg的容积经腹腔注射给与3μg/(kg·d)雌二醇(E2),连续3d,最后一次注射6h后,将子鼠脱颈椎处死,解剖分离子宫及卵巢,剔除子宫多余脂肪,称量子宫湿重和子宫干重,计算子宫的脏器系数。1.3.2TT51暴露对F1代雄性大鼠生殖系统的影响于F1代大鼠断乳后,从各组(Control组、MingHui63组和TT51组)随机抽取8只,每窝至多1只雄鼠进入下一轮试验。各组均给予普通饲料至70日龄,其间每周称量体重并记录食物消耗量和动物生长发育状况。腹腔注射1%戊巴比妥钠(60mg/kg)麻醉处死,进行血常规、血生化、血清性激素水平、生殖器官重量以及精子参数等指标检测。1.4TT51暴露对子代雄性大鼠下丘脑-垂体-睾丸轴相关mRNA相对表达的影响于Fl代交配完毕后,各组(Control组、MingHui63组和TT51组)随机挑选8只F1代雄性大鼠麻醉取血后,迅速分离睾丸、下丘脑和垂体;测定睾丸标志酶ACP、LD和SDH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析GnRH、FSH、LH和Ar mRNA相对表达情况。2TT51暴露对子代大鼠神经行为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2.1子代早期神经发育指标子鼠出生后子鼠以窝为单位,检查全部F1和F2代子鼠早期神经发育指标(平面翻正、悬崖回避、空中翻正、前肢悬挂)检查。各发育指标达标标准为:同窝所有子鼠该项指标均达标的天数。每组观察20窝以上。2.2F2代感觉运动组合测试于PND28从各组(Control组、MingHui63组和TT51组)随机挑选雌雄大鼠各10只动物,选择伤害性知觉测试、平衡能力测试、抓力测试、运动神经能力测试、自主活动能力测试作为感觉-运动行为测试组合对F2代雌雄大鼠进行测试。以上所有试验测试3次,每次间隔30min,结果取平均值。2.3F2代学习记忆组合测试分别从各组(Control组、MingHui63组和TT51组)随机选取的雌雄大鼠各10只进行学习-记忆相关的行为学检测,包括避暗箱试验、跳台试验、旷场试验和Morris水迷宫试验,通过上述实验检测大鼠的被动回避和主动回避能力、自主活动能力和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观察TT51对子代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其中避暗箱试验、跳台试验于于PND35进行,旷场试验和Morris水迷宫试验于PND70开始进行。结果1TT51大鼠两代繁殖试验研究1.1TT51中Cry1Ab/Ac蛋白定性定量检测及TT51和饲料成分分析Cry1Ab/Ac蛋白定性测试结果显示,Cry1Ab/Ac蛋白仅在TT51中阳性表达,ELISA半定量检测方法测得,TT51中CrylAb/Ac蛋白含量为0.03187μg/g。营养成分分析检测结果表明,TT51、MingHui63和Control大米在主要营养成分上含量相近,均在文献报道的范围之内。在矿物质和维生素上,除个别元素如铜和磷外,大部分含量相近;三种大米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差别不大,均在文献报道的正常范围之内。此外,测定了三种饲料在重金属、农药和黄曲霉毒素含量,以排除饲料成分对试验结果可能造成的干扰和影响。1.2TT51大鼠两代繁殖试验研究大鼠两代繁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Control组和MingHui63组相比,TT51对大鼠生长发育及妊娠哺乳期的体重、进食量及食物利用率;繁殖指标(雌性大鼠动情周期、交配成功率、受孕率、妊娠时间和活产率、出生成活率、窝平均子鼠数、子鼠雌雄比率、出生窝总重、子鼠出生体重、雄性大鼠精子数量和畸形率1;Fl和F2代子鼠生理发育指标(耳廓分离时间、门齿萌出时间、睁眼时间、阴道开放时间、睾丸下降时间)的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雌雄成年大鼠部分血液和生化指标存在显着差异,这些指标主要集中在TT51和Control之间,同时这些差异均在正常范围之内,所以不具有生物学意义。各组成年雌雄大鼠血清性激素水平未见显着性差异(p>0.05)。各组成年大鼠脏器系数组织病理学检查均未见异常改变,及病理切片,均未见病理学意义的异常。1.3TT51暴露对子代大鼠生殖系统的影响1.3.1F1代雌性子鼠子宫增重试验各组(Control组、MingHui63组和TT51组)各未处理组子宫湿重和子宫干重系数未见显着性差异(p>0.05);与未处理组相比,各组雌二醇处理组子宫湿重和子宫干重系数显着性增加(p<0.05),各组雌二醇处理组之间子宫湿重和子宫干重系数未见显着性差异(p>0.05)。与Contro组和MingHui63组相比,TT51暴露后未见对F1代雌性大鼠对雌二醇的敏感性的影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1.3.2TT51暴露对F1代雄性大鼠生殖系统的影响Fl代雄性大鼠断乳后,各组(Control组、MingHui63组和TT51组)均给予普通饲料至70日龄,在此期间未见每周称量体重增长和食物消耗量变化有显着差异(p>0.05)和各组动物生长发育状况未见异常。未见各组动物血常规、血生化、血清性激素水平、生殖器官重量以及精子参数等指标检测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着差异(p>0.05)。1.4TT51对F1代雄性大鼠下丘脑-垂体-睾丸轴相关mRNA表达的影响测定结果显示未见各组(Control组、MingHui63组和TT51组)之间F1代雄性大鼠睾丸标志酶ACP、LD和SDH活性变化有显着性差异(p>0.05);未见各组GnRH、FSH、LH和Ar mRNA相对表达水平有显着性差异(p>0.05)。2TT51暴露对子代大鼠神经行为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2.1子代早期神经发育指标子鼠出生后子鼠以窝为单位,检查了全部F1和F2代子鼠早期神经发育指标(平面翻正、悬崖回避、空中翻正、前肢悬挂),检查结果显示,未见各组(Control组、MingHui63组和TT51组)之间子鼠早期神经发育指标显着性差异(p>0.05)。2.2F2代感觉运动组合测试选择伤害性知觉测试、平衡能力测试、抓力测试、运动神经能力测试、自主活动能力测试作为感觉-运动行为测试组合于PND28对F2代雌雄大鼠进行了感觉-运动行为学测试,测试结果显示未见各组(Control组、MingHui63组和TT51组)雌雄大鼠上述指标有显着性差异(p>0.05)。2.3F2代学习记忆组合测试分别对各组(Control组、MingHui63组和TT51组)雌雄大鼠各12只进行学习记忆相关的行为学检测,包括避暗箱试验、跳台试验、旷场试验和Morris水迷宫试验,通过上述实验检测大鼠的主动回避能力和被动回避、自主活动能力和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测试结果显示未见各组雌雄大鼠上述指标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大鼠给予受试物繁殖两代后,各组(Control组、MingHui63组和TT51组)大鼠及子代健康状态良好、行为正常,未出现死亡及中毒症状,也未发现动物畸形。与Control组、MingHui63组相比,未见TT51暴露对大鼠生殖和发育指标的影响具有显着性(p>0.05)。2.本研究首次通过对下丘脑-垂体-睾丸轴探讨了TT51暴露对F1代雄性大鼠生殖能力的影响,与Control组、MingHui63组相比,未见TT51暴露对F1代雄性大鼠睾丸标志酶活力和下丘脑-垂体-睾丸轴相关mRNA (GnRH、FSH、LH和Ar)相对表达水平的影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3.本论文首次结合两代繁殖毒性实验设计,研究TT51暴露对子代大鼠神经发育的影响,与Control组、MingHui63组相比,未见TT51暴露对F1和F2代大鼠神经发育指标、F2代大鼠感觉-运动功能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

二、两种转基因大米的营养成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两种转基因大米的营养成分(论文提纲范文)

(1)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ZH10-6和亲本大豆中黄10的营养成分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数据处理和结果判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主要营养成分
    2.2 维生素含量
    2.3 矿物质含量
    2.4 脂肪酸
    2.5 氨基酸含量
3 结论与讨论

(2)基于生物标识物的有机大米与普通大米鉴别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有机大米
        1.2.1 大米与有机大米
        1.2.2 有机大米的认证
        1.2.3 有机大米的质量
    1.3 有机食品鉴别技术的研究现状
        1.3.1 标识食品鉴定的意义
        1.3.2 有机食品的鉴定技术
    1.4 系统生物学技术用于食品的鉴定
        1.4.1 基因组学技术在食品鉴定领域的应用
        1.4.2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食品鉴定领域的应用
        1.4.3 代谢组学技术在食品鉴定领域的应用
    1.5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6 技术路线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和设备
        2.1.1 实验原料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设备
    2.2 大米营养成分测定
    2.3 大米蛋白质SDS-PAGE电泳分析
    2.4 统计学方法
        2.4.1 单变量统计分析
        2.4.2 化学计量学分析
    2.5 UPLC-Q-TOF MS/MS法测定大米中代谢物方法的建立
        2.5.1 大米中代谢物提取方法的建立
        2.5.2 UPLC色谱条件的建立
        2.5.3 UPLC-Q-TOF MS/MS测定大米中代谢物的方法学研究
    2.6 大米蛋白质组分析
        2.6.1 大米蛋白质的提取
        2.6.2 大米蛋白质Trypsin酶解
        2.6.3 大米蛋白质的LC-MS/MS分析
        2.6.4 原始数据处理
        2.6.5 大米蛋白质的化学计量学分析
        2.6.6 潜在标识蛋白质的筛选
        2.6.7 潜在标识蛋白质的生物功能分析
    2.7 大米中代谢物组分析
        2.7.1 大米中代谢物的提取
        2.7.2 大米中代谢物的UPLC-Q-TOF MS/MS分析
        2.7.3 原始数据处理
        2.7.4 大米中代谢物的化学计量学分析
        2.7.5 潜在标识代谢物的筛选
        2.7.6 潜在标识代谢物的鉴定
    2.8 有机大米与普通大米生物标识物的确定
    2.9 基于生物标识物的有机大米与普通大米鉴别方法的验证
    2.10 基于生物标识物的有机大米的鉴别
第3章 大米中代谢物UPLC-MS/MS分析方法的研究
    3.1 引言
    3.2 大米中代谢物提取方法的研究
        3.2.1 提取溶剂的选择
        3.2.2 提取溶剂配比的确定
        3.2.3 料液比的确定
        3.2.4 辅助提取方法的选择
        3.2.5 超声辅助提取时间的确定
    3.3 大米中代谢物UPLC-Q-TOF MS/MS分析方法的建立
        3.3.1 液相色谱柱的选择
        3.3.2 梯度洗脱条件的确定
        3.3.3 色谱柱温的确定
        3.3.4 UPLC-Q-TOF MS/MS对大米中代谢物的分析
    3.4 UPLC-Q-TOF MS/MS分析方法学的验证
        3.4.1 精密度
        3.4.2 重复性
        3.4.3 线性范围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有机大米与普通大米差异性表达蛋白质研究
    4.1 引言
    4.2 大米营养成分含量及主要蛋白质组成
        4.2.1 大米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
        4.2.2 SDS-PAGE分析大米主要蛋白质组成
    4.3 有机大米与普通大米蛋白质组
        4.3.1 有机大米与普通大米蛋白质基本信息
        4.3.2 有机大米的特征蛋白质
        4.3.3 普通大米的特征蛋白质
    4.4 有机大米与普通大米的差异性蛋白
        4.4.1 有机大米与普通大米的特异性蛋白质筛选
        4.4.2 有机大米与普通大米上调蛋白和下调蛋白的筛选
    4.5 有机大米与普通大米潜在标识蛋白质的筛选
        4.5.1 基于差异性蛋白质组的有机大米与普通大米的分类
        4.5.2 基于差异性蛋白质组的有机大米与普通大米的聚类
        4.5.3 有机大米与普通大米潜在标识蛋白质的筛选
    4.6 有机大米与普通大米潜在标识蛋白酶的生物学作用
        4.6.1 淀粉合成相关酶
        4.6.2 糖酵解途径和三羧酸循环相关酶
        4.6.3 乙醇脱氢酶和丙酮酸正磷酸二激酶
        4.6.4 过氧化氢酶
    4.7 有机大米与普通大米潜在标识蛋白质的生物学作用
        4.7.1 核糖体蛋白
        4.7.2 热休克蛋白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有机大米与普通大米中代谢物的特征
    5.1 引言
    5.2 有机大米与普通大米的代谢物组
    5.3 有机大米与普通大米中差异性代谢物的筛选
        5.3.1 有机大米与普通大米中代谢物的单变量统计
        5.3.2 有机大米与普通大米中上调和下调代谢物的筛选
    5.4 有机大米与普通大米中潜在标识代谢物的筛选
        5.4.1 基于差异性代谢物的有机大米与普通大米样本的分类
        5.4.2 基于差异性代谢物的有机大米与普通大米的判别
        5.4.3 有机大米与普通大米潜在标识代谢物的筛选
        5.4.4 有机大米与普通大米中潜在标识代谢物生物学途径
    5.5 有机大米与普通大米潜在标识代谢物的生物学作用
        5.5.1 糖代谢
        5.5.2 糖酵解及三羧酸循环
        5.5.3 氨基酸代谢
        5.5.4 脂肪酸代谢
        5.5.5 核苷酸代谢
        5.5.6 其他代谢途径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生物标识物的有机大米与普通大米鉴别
    6.1 引言
    6.2 大米潜在标识蛋白质与潜在标识代谢物的相关性分析
        6.2.1 与淀粉合成酶和淀粉分支酶相关的代谢
        6.2.2 与磷酸葡萄糖异构酶、烯醇化酶和丙酮酸激酶相关的代谢
        6.2.3 与乙醇脱氢酶相关的代谢
        6.2.4 与热休克蛋白相关的代谢
    6.3 大米生物标识物及大米鉴别判别标准的确定
        6.3.1 有机大米与普通大米生物标识物的确定
        6.3.2 有机大米与普通大米鉴别分析判别标准的确定
    6.4 基于生物标识物的有机大米与普通大米鉴别方法验证
        6.4.1 生物标识物鉴别的准确性
        6.4.2 生物标识物鉴别的精密度
        6.4.3 大米样品鉴别判定标准的验证
    6.5 基于生物标识物的有机大米的鉴别
    6.6 本章小结
结论
创新点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3)长期多代饲喂转Bt基因玉米对第三代白来航蛋鸡生长与健康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引言
    1.1 立题依据
    1.2 转基因作物
        1.2.1 常见转基因作物
        1.2.2 转基因作物评价的原则
    1.3 转基因作物饲用安全性评价
        1.3.1 饲用安全性评价的必要性
        1.3.2 饲用安全性评价的内容
    1.4 总结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仿生消化系统评价转BT基因玉米的酶水解物能值
    2.1 材料与方法
        2.1.1 玉米原料和饲粮
        2.1.2 试验设计
        2.1.3 样品分析
        2.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玉米及饲粮的常规营养成分分析
        2.2.2 玉米原料的体外干物质消化率、能量消化率和酶水解物能值
        2.2.3 玉米饲粮的体外干物质消化率、能量消化率和酶水解物能值
    2.3 讨论
        2.3.1 玉米的营养成分含量分析
        2.3.2 玉米的养分效价评定
    2.4 小结
第三章 长期多代饲喂转BT基因玉米对第三代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玉米原料的采集和制备
        3.1.2 试验设计及饲粮配方
        3.1.3 试验样品的采集和检测
        3.1.4 数据统计和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饲粮的常规营养成分分析
        3.2.2 母鸡的生长性能
        3.2.3 公鸡的生长性能
        3.2.4 母鸡的屠宰性能和器官指数
        3.2.5 公鸡的屠宰性能和器官指数
        3.2.6 母鸡的产蛋性能和蛋品质
    3.3 讨论
        3.3.1 生长性能
        3.3.2 产蛋性能和蛋品质
    3.4 小结
第四章 长期多代饲喂转BT基因玉米对第三代蛋鸡血液生化、器官健康及繁殖性能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玉米原料的采集和制备
        4.1.2 试验设计及饲粮配方
        4.1.3 样品的采集和检测
        4.1.4 数据分析和统计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母鸡和公鸡的血常规
        4.2.2 母鸡和公鸡的血液生化
        4.2.3 母鸡和公鸡的器官显微结构
        4.2.4 母鸡和公鸡的脾脏淋巴细胞亚群
        4.2.5 母鸡和公鸡的血清性激素水平
        4.2.6 公鸡的第二性征
        4.2.7 公鸡的睾丸组织病理学分析
        4.2.8 公鸡的精液品质
    4.3 讨论
        4.3.1 血液生化
        4.3.2 器官健康
        4.3.3 繁殖性能
    4.4 小结
第五章 长期多代饲喂转BT基因玉米对第三代蛋鸡肠道健康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玉米原料的采集和制备
        5.1.2 试验设计及饲粮配方
        5.1.3 样品的采集和检测
        5.1.4 数据分析和统计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母鸡和公鸡的肠道发育
        5.2.2 母鸡和公鸡的肠道显微结构
        5.2.3 母鸡和公鸡的盲肠微生物稀释曲线
        5.2.4 母鸡和公鸡的盲肠微生物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
        5.2.5 母鸡和公鸡的盲肠微生物不同分类水平组成分析
        5.2.6 母鸡和公鸡的盲肠微生物群落功能
    5.3 讨论
        5.3.1 肠道发育及组织健康
        5.3.2 盲肠微生态
    5.4 小结
第六章 全文结论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转基因植物食用安全性评估与监管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转基因植物的研发与产业发展现状
2 转基因植物的食用安全性评估
    2.1 关键成分分析
    2.2 营养学评估
    2.3 毒理学评估
    2.4 致敏性评估
3 国外转基因植物食用安全性评估与监管
4 我国转基因植物食用安全性评估与监管
5 结语

(5)喂养转Cry1Ab1Ac大米对食蟹猴生殖和内分泌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S)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转Bt水稻及其食用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
    2 本研究意义
    3 本研究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主要仪器和设备
    2.4 主要试剂
    2.5 溶液配制
第三章 实验结果和分析
    3.1 喂养转Cry1Ab/1Ac基因大米12个月对雄性食蟹猴生殖功能的影响
    3.2 喂养转Cry1Ab/1Ac基因大米12个月对雄性食蟹猴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3.3 喂养转Cry1Ab/1Ac基因大米12个月对雌性食蟹猴生殖功能的影响
    3.4 喂养转Cry1Ab/1Ac基因大米12个月对雌性食蟹猴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转Bt基因大米与相应亲本大米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受试大米
    1.2 仪器
    1.3 试剂
    1.4 大米蛋白质的提取
    1.5 二维凝胶电泳及图像分析
    1.6 免疫印迹检测转基因大米中的Bt蛋白
    1.7 蛋白质鉴定
2 结果
    2.1 免疫印迹实验结果
    2.2 二维凝胶电泳图谱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
    2.3 差异蛋白质点的质谱鉴定结果
3 讨论
    3.1 转Bt基因大米与亲本大米蛋白质组学的差异
    3.2 差异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
    3.3 本实验需要说明问题
4 结论

(7)国际贸易中的转基因食品标识问题研究 ——以美欧转基因食品贸易争端为切入点(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语与专有名词对照表
导论
    一、本文的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三、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一章 国际贸易中的转基因食品标识问题——影响与成因
    第一节 国际贸易中转基因食品标识问题的影响:争端与壁垒
        一、国际贸易争端凸显
        二、非关税壁垒的增加
    第二节 国际贸易中转基因食品标识问题的成因
        一、农业贸易政策的分歧
        二、对待转基因食品的立场分歧
        三、复杂的农产品贸易关系
    第三节 转基因食品的国内法标识:自愿与强制
        一、自愿标识制度
        二、强制标识制度
        三、制度差异协调乏力
第二章 国际贸易中转基因食品标识问题的国际协调——WTO规则与《生物安全议定书》的协同与差异
    第一节 WTO框架下的转基因食品标识问题的解决
        一、问题解决的障碍之同类产品认定
        二、问题解决的障碍之WTO与 MEA的优先适用
        三、SPS协议的适用
    第二节 《生物安全议定书》框架下转基因食品标识问题的解决
        一、问题解决的障碍性——《生物安全议定书》的适用范围
        二、问题解决的可能性
    第三节 多种国际规则的协同与差异
        一、《生物安全议定书》与WTO规则的差异点
        二、《生物安全议定书》与WTO规则的相同点
        三、《生物安全议定书》与WTO规则的优先性
        四、多种规则与转基因食品标识问题的解决
第三章 自愿标识的倡导—美国的侵权保障与联邦法制
    第一节 美国的转基因食品监管路径演进:从过程到产品
        一、美国对转基因产品规制的早期:EPA主导下的基于过程的监管
        二、美国对转基因产品规制的中期:OSTP下基于产品的监管
        三、美国对转基因食品规制的近期:FDA的主要权责
    第二节 美国的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从自愿标识到强制标识
        一、美国的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的理论基础
        二、《联邦食品、药品、化妆品法案》与自愿标识制度的特点剖析
        三、美国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的综合评述
    第三节 美国的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侵权保障与联邦法律
        一、侵权保障
        二、联邦法制
第四章 强制标识的代表—欧盟的层级监管与政治考量
    第一节 欧盟对于GMO的安全立法框架
        一、初期监管
        二、中期监管
        三、公约义务
    第二节 欧盟的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分析
        一、欧盟的转基因食品管制的理论基础
        二、强制标识制度与1829/2003 条例
        三、强制标识制度与1830/2003 条例
    第三节 欧盟的转基因食品强制标识制度特点评析
        一、标识的性质
        二、标识的特点
        三、链条式监管
    第四节 欧盟的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层级监管的政治考量
        一、层级监管
        二、政治考量
第五章 国际贸易中转基因食品标识问题解决——WTO框架下的可行性方案探讨
    第一节 地理标志的限定
        一、地理标志在国际贸易中的意义
        二、地理标志与转基因食品
        三、地理标志的限定与转基因食品标识问题的解决
    第二节 SPS协议框架下的转基因食品监管评级
        一、转基因食品监管评级制度构建概述
        二、转基因食品监管评级制度构建的目标和标准
        三、转基因食品监管评级制度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TPP协议带来的新思考
        一、TPP卫生和植物检疫措施文本解读
        二、TPP的 SPS措施与欧盟转基因案
        三、TPP对 SPS协议的发展是否适用于转基因食品?
第六章 国际贸易中转基因食品标识的问题解决与中国路径
    第一节 我国的转基因食品立法与问题
        一、我国的转基因食品发展存在的问题
        二、我国关于GMO的立法框架
        三、我国的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
        四、我国GMO立法与标识制度的特点与缺憾
    第二节 国际贸易中转基因食品标识问题对中国的启示
        一、各国对转基因食品及标识管制严格
        二、各国对转基因食品标识管制差异明显
        三、三种模式与中国选择
    第三节 中国路径
        一、我国转基因食品标识立法完善的基本思路
        二、我国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的完善
        三、我国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的法律保障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转基因食品的发展趋势
2 转基因食品的食用安全性评价
    2.1 营养学评价
    2.2 毒理学评价
    2.3 过敏性评价
    2.4 非预期效应
    2.5 标记基因的安全评价
3 动物实验评价转基因食品食用安全性的研究进展
4 新型转基因植物安全性评价
5 转基因抗虫水稻的食用安全性评价
6 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标准化
7 结语

(9)转Bt基因糙米作为生长猪日粮原料的安全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 转基因水稻的研究现状
        1.2.2 转基因作物作为食物和动物饲料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问题
        1.2.3 转基因作物安全性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1.2.4 转基因水稻的饲用安全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转 Bt 基因糙米作为日粮原料对生长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动物与材料
        2.1.2 试验设计
        2.1.3 日粮配制
        2.1.4 样品采集与制备
        2.1.5 检测指标与方法
    2.2 统计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转 Bt 基因糙米与亲本非转基因糙米中营养成分含量的对比
        2.3.2 转 Bt 基因糙米对生长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2.4 讨论
        2.4.1 转 Bt 基因糙米营养成分含量对比
        2.4.2 转 Bt 基因糙米对生长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2.5 结论
第3章 转 Bt 基因糙米作为日粮原料对生长猪胴体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动物及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1.3 日粮配制
        3.1.4 样品采集与制备
        3.1.5 检测指标与方法
    3.2 统计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转 Bt 基因糙米对生长猪胴体性能的影响
        3.3.2 转 Bt 基因糙米对生长猪肉品质的影响
    3.4 讨论
        3.4.1 转 Bt 基因稻米对生长猪胴体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第4章 转 Bt 基因糙米作为日粮原料对生长猪免疫功能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试验设计与饲养管理
        4.1.3 试验日粮
        4.1.4 样品采集与制备
        4.1.5 测定指标与方法
    4.2 统计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转 Bt 基因糙米对生长猪血液免疫指标的影响
        4.3.2 转 Bt 基因糙米对生长猪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4.3.3 转 Bt 基因糙米对生长猪免疫器官组织结构的影响
    4.4 讨论
        4.4.1 转 Bt 基因糙米对生长猪血液免疫指标的影响
        4.4.2 转 Bt 基因糙米对生长猪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4.4.3 转 Bt 基因糙米对生长猪免疫器官组织结构的影响
    4.5 结论
第5章 转 Bt 基因糙米中外源蛋白和外源基因在生长猪体内的残留及对组织器官损伤的研究
    5.1 材料和方法
        5.1.1 试验动物与材料
        5.1.2 试验设计
        5.1.3 饲粮配制
        5.1.4 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5.1.5 组织切片的制作和观察
        5.1.6 外源蛋白的残留检测
        5.1.7 外源基因的残留检测
        5.1.8 统计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饲用转 Bt 基因糙米对生长猪组织器官形态结构的影响
        5.2.2 转 Bt 基因糙米表达的外源蛋白在生长猪组织器官、体液及排泄物中的残留
        5.2.3 转入糙米中的 Cry1Ac/Cry1Ab 基因在生长猪组织器官、体液及排泄物中的残留
    5.3 讨论
        5.3.1 转 Bt 基因糙米饲用对生长猪的组织器官的影响
        5.3.2 转 Bt 基因糙米中的 Cry1Ac/Cry1Ab 基因在生长猪组织器官及粪便中的残留
        5.3.3 转 Bt 基因糙米表达的外源蛋白在生长猪组织器官及粪便中的残留
    5.4 结论
第6章 结论
    6.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6.2 本研究的创新点
    6.3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语词汇表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0)转Cry1Ab/Ac大米对大鼠生殖和神经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转Bt水稻及其食用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
        1 转BT抗虫水稻的研究进展
        2 转BT水稻食用安全性问题
        3 转BT水稻发展展望
    第二节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三节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以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TT51大鼠两代繁殖试验
    第一节 TT51样品中Cry1Ab/Ac蛋白定性及定量测定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小结
    第二节 TT51和饲料成分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小结
    第三节 TT51大鼠两代繁殖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节 TT51暴露对子代大鼠生殖系统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五节 TT51对大鼠下丘脑-垂体-睾丸轴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TT51对子代大鼠神经行为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研究结论与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文章附录

四、两种转基因大米的营养成分(论文参考文献)

  • [1]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ZH10-6和亲本大豆中黄10的营养成分比较[J]. 赵金鹏,石丽丽,韩超,毛宏梅,陈晨,李岩.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0(04)
  • [2]基于生物标识物的有机大米与普通大米鉴别方法研究[D]. 肖然.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3]长期多代饲喂转Bt基因玉米对第三代白来航蛋鸡生长与健康的影响[D]. 钟儒清.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9(08)
  • [4]转基因植物食用安全性评估与监管研究进展[J]. 王国义,贺晓云,许文涛,罗云波. 食品科学, 2019(11)
  • [5]喂养转Cry1Ab1Ac大米对食蟹猴生殖和内分泌功能的影响[D]. 张丽. 中国农业大学, 2017(05)
  • [6]转Bt基因大米与相应亲本大米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J]. 程娟献,夏晴,桑志红,毛劼,王心正,董方霆,何昆.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2016(04)
  • [7]国际贸易中的转基因食品标识问题研究 ——以美欧转基因食品贸易争端为切入点[D]. 刘婷.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
  • [8]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J]. 宋欢,王坤立,许文涛,贺晓云,罗云波,黄昆仑. 食品科学, 2014(15)
  • [9]转Bt基因糙米作为生长猪日粮原料的安全性评价[D]. 曹正辉. 河南科技大学, 2014(02)
  • [10]转Cry1Ab/Ac大米对大鼠生殖和神经发育的影响[D]. 王二辉.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4(04)

标签:;  ;  ;  ;  ;  

两种转基因大米的营养成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