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砂液化问题的判别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砂液化问题的判别

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砂层液化问题判别(论文文献综述)

刘运飞,赖跃强,姜小兰,黄玲[1](2021)在《水利科技期刊在南水北调工程中发挥的科技支撑作用——以《长江科学院院报》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为了解水利科技期刊在南水北调工程中发挥的科技支撑作用,并明确下一步对前沿研究领域的报道方向,以《长江科学院院报》为例,通过分析其刊载的相关学术论文,发现:南水北调科研成果贯穿该工程前期规划、设计论证、施工和运行整个过程,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大坝加高、陶岔引水闸、穿黄隧洞、渡槽等水工建筑物结构的设计,总干渠岩土力学问题的治理,冰期安全输水方案的确定,水源地水质保护法规的立法等提供了科技支撑;报道的内容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的水利科研成果为主,但对南水北调中线二期、东线一期和西线工程的水利科研成果鲜有报道。由此可见,水利科技期刊还将继续积极组织、报道和宣传相关科研成果,为南水北调工程正在推进的东、中线后续工程规划建设和西线工程规划方案的比选论证及其理论创新和科技进步搭建学术研究交流的平台。

吉莉[2](2021)在《基于FMEA的南水北调中线输水干渠运行风险预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赵婧彤[3](2021)在《地下水人工补给过程中的促渗技术研究 ——以大清河流域典型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华北平原地下水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诱发了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在众多地区因地下水超采而形成大面积降落漏斗,亟待开展地下水人工补给与调蓄工作。2019年,水利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的《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方案》中提出:首先在河北地下水超采严重地区开展试点,结合水源条件和河湖治理情况,逐步推进其他河湖生态补水和回补地下水。但在华北平原,许多地区地下水人工补给条件并不理想,因此,如何提高地下水人工补给工程的入渗效率,便成为影响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雄安新区地下水人工补给调蓄(2018YFC0406503)”,通过野外实地调研、结合收集的研究区资料,针对研究区地下水超采、调水水源剩余及利用率低的问题,分析了研究区地下水人工补给的可行性和适宜性,在选定的典型区域上,针对“如何将地表水源快速、安全地入渗到地下含水层中”这一关键问题开展系统研究。取得了如下主要研究成果:(1)以补给水源、包气带岩性和地下水位埋深为主要指标,按照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后再进行叠加计算,将研究区地下水人工补给适宜性分为强适宜、较强适宜、中等适宜和不适宜四个等级,在充分考虑补给水源水质、水量,雄县和容城县降落漏斗位置等因素,最终选定白沟引河沿岸为本次研究的典型区。(2)从入渗介质的颗粒级配特征、粒径特征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等方面,分析了典型研究区在天然条件下地表水入渗能力的影响因素,确定了地下水人工补给效率的主要限制条件。(3)从不同的地下水人工补给方式出发,分别提出了地表入渗补给促渗技术和回灌井补给促渗技术,室内模拟实验证明:和天然入渗条件相比,应用地表入渗补给促渗技术时,系统渗透系数增加了67%,应用井灌补给促渗技术,在回灌井进入含砂层10cm、15cm深度时,系统渗透系数分别对应增加了49%和70%。促渗技术室内模拟实验研究对野外示范工程的开展具有指导意义。(4)在室内实验开展的基础之上,利用comsol对地下水人工补给过程中的入渗速率变化进行了模拟分析,证明所建模型可以有效预测地下水人工回补系统堵塞的发展过程,可用于实际地下水人工补给工程入渗效率预测与管控。(5)在典型区内应用两种促渗技术方案进行调蓄后,通过理论计算得到地下水人工补给水量可达到约8.94×106 m3/a,实现地下水补给总量提高2.5倍的效果。

王文丰[4](2020)在《南水北调中线焦作段高填方渠道边坡稳定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较多的国家,其中边坡稳定问题灾害占有较大比例,尤其是随着我国水利建设的大力兴建,时常有库岸边坡发生失稳,对国家和人民造成严重威胁。水的渗透会严重影响滑坡的稳定性。边坡稳定问题是岩土工程领域经典的三大问题之一,一般包括天然边坡和人工边坡。通常用边坡的滑动安全系数来评价高速公路路基、水坝和库岸堤坝等工程边坡的稳定性。本文就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运行5年来,以焦作段工程高填方渠道边坡为研究对象,计算分析渗流作用下边坡稳定性。通过基本算例验证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在解决边坡稳定性分析问题中的可靠性。结合中线工程运行实际情况,选取工程桩号IV40+300的高填方典型断面,基于渗流基本理论和有限元计算方法,采用ABAQUS有限元计算软件结合有限元法强度折减法,以边坡坡体内部特征部位位移突变作为失稳判据进行计算分析。论文整体分为三部分:1.介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基本特点,简要说明高填方渠道工程边坡稳定性研究的背景及意义。阐述渗流作用下边坡稳定的研究进展及现状,渗流的基本理论和渗流方程的定解条件,介绍了有限元法实现渗流稳定计算的原理求解方法。2.借助基本算例,验证了本文计算分析使用方法的可靠性。以焦作段工程典型断面(桩号IV40+300)的工程资料为基础,确定研究对象的物理力学指标、岩土强度参数及结构集合参数,建立有限元计算模型。3.计算分析不考虑渗流、考虑渗流两种情况下的边坡稳定系数。其中,结合焦作段工程运行实际情况,分别进行不考虑渗流作用和考虑渗流作用两种工况下的边坡稳定计算,对比分析渠道边坡稳定行;选取粘聚力、内摩擦角、边坡坡度、弹性模量及泊松比五个因素,进行边坡安全系数主要影响因素敏感度分析。

乔新颖,周亮,秦红军[5](2016)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穿沁河建筑物工程地质勘察与地质问题处理实录》文中研究表明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穿沁河建筑物工程地质勘察与地质问题处理为实例,分析场区地质环境对建筑物选址、选型的影响,论述建筑物场区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相应的工程处理措施,其勘察思路和工程措施可作为类似工程研究的借鉴实例。

付明军[6](2014)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北省磁县段饱和砂土液化渠基处理》文中认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北省磁县段渠道工程线路长,地质条件复杂,总干渠穿越砂土地震液化地基累计长度约2.351km,地震液化对渠道的安全运行产生严重危害。通过对砂土液化的机理、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砂土液化地基依据液化层埋深、液化等级以及渠道安全等重要性因素,经过多方案比选,因地制宜,选择开挖的泥砾料作为填料的复合载体夯扩桩的处理方案,节省了工程投资,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龚壁卫,程展林,郭熙灵,李青云[7](2011)在《南水北调中线膨胀土工程问题研究与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回顾了长江科学院自建院以来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膨胀土问题中所开展的研究工作,系统总结了长江科学院在膨胀土理论和试验技术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果。重点介绍了"十一五"期间长江科学院围绕国家科技支撑课题"膨胀土地段渠道破坏机理及处理技术研究"所开展的研究工作,以及在膨胀土渠坡破坏机理、膨胀土现场快速判别、膨胀土强度指标试验方法、渠坡处理措施等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叶思源[8](2011)在《重大城市引水工程地质灾害及环境效应研究》文中提出南水北调工程是优化我国水资源配置的重大战略性基础工程。’北京PCCP段工程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末端重要组成部分,其地质条件复杂,施工沿线地质灾害分布点多、面广、成因复杂,灾害的发生既与自然条件相关,又与城市工程施工人为因素密不可分。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对沿线突发性的地质灾害和缓变型地质环境变化进行研究,以达到兴利除害,科学防灾减灾的目的;同时探索重大城市线状“生命线”工程地质灾害与环境效应研究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研究了国内外跨流域远距离调水的资料的基础上,以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PCCP工程为例,从工程地质条件和地质环境条件入手,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如数值模拟计算、突变理论等对工程沿线突发性的地质灾害和缓变型地质环境变化进行系统研究研,探索重大城市线性工程地质灾害与环境的互馈机理,取得下列成果和认识:1、在揭示南水北调北京PCCP段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和致灾机理的基础上,探索重大城市线性工程设施、工程岩体、水体、人类活动、自然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耦合作用机理,进而提出线性工程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的措施方法,针对典型地质灾害和跨河、穿路及不良地质条件等处理归纳提出了防治策略和处理措施,为工程安全施工和运营维护提供依据;2、采用多种技术方法,如典型地质灾害数值模拟和突变理论分析等,对线性工程边坡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灾害、暴雨、洪灾、冻融、砂土液化、爆破震动等方面的工程危害性进行综合评价,特别是应用FLAC3D及GeoStudio模拟软件对施工土质、岩质边坡在负重、暴雨条件下的工况做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土质边坡和岩质边坡稳定系数较高,不考虑边坡其余的失稳因素,在车载管道运输加载条件下是稳定的。通过在暴雨情况下的模拟,结果表明土质边坡安全系数降低,处于失稳边界。这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和处理方法,达到除害兴利、防灾减灾的目的;3、利用水、岩相互耦合作用及其变形破坏力学效应分析原理,研究分析工程区域许多不良地质条件和城市先存工程条件对引水工程的影响和相互作用,重点研究管道通过软土、黄土、砂土液化、地面沉降、铁路、公路、河流、地下管道等区域,引发水岩类型、速度或规模的改变,导致岩土体失去与其周围环境的平衡,发生灾变的可能性和潜在危害性,特别是岩土风化、施工降水、水土流失、地下水浸没等环境地质问题的影响和危害性,进而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和防治方法,为引水工程管道施工和安全运营保驾护航;4、研究分析引水工程岩质隧洞和第四系松散层隧洞的工程地质条件和主要问题,对岩质隧洞施工存在的坍塌、突水突泥和松散层隧洞存在的掌子面坍塌、渗水等地质灾害从多角度进行了分析评价,并提出相应治理措施;5、研究分析在城市郊区及市区工程施工,遭遇大量的地面建构筑物及地下设施,特别是城市供水、暖、电、信、污、热、油、煤气等管网及地铁等地下设施,对工程安全施工和运营的影响,重点分析评价地下设施的受力状况发生改变,结构受到影响,地下管线受力状况发生改变,可能潜在产生断裂、扭曲等现象的地段和采取的防护措施,探索重大城市线性工程施工与城市地面构筑物、交叉物、埋地管线、文物保护的相互关系及其安全性和社会影响,为大城市类似工程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马贵生,张延仓[9](2011)在《南水北调中线一期穿黄工程地质勘察》文中研究说明穿黄工程河段,黄河河势多变,地质条件复杂。穿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历时长达16 a之久。在从邙山头至汜水河口长达30 km的河段内,先后比较研究了邙山头线、桃花峪线、司马岗线、刘村线、孤柏嘴线、李村线和李寨线等7条线路,并对隧洞方案与渡槽方案进行了全方位的论证。以一期穿黄工程为背景,简述了穿黄工程的勘察工作经历和运用的多种勘察技术手段,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的研究方法和主要的工程地质工作经验。

熊雁晖,漆文刚,王忠静[10](2010)在《南水北调中线运行风险研究(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风险识别》文中认为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对其失事风险进行评估识别有着重要意义。针对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结了各类工程建筑物失事模式,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筑物的风险类型进行识别与分析,得到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设计单元工程风险列表,该列表可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系统运行风险的定量评估基础。

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砂层液化问题判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砂层液化问题判别(论文提纲范文)

(1)水利科技期刊在南水北调工程中发挥的科技支撑作用——以《长江科学院院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南水北调工程概况
2 《院报》在南水北调工程中发挥的科技支撑作用
    2.1 土力学专业方面
    2.2 河流泥沙专业方面
    2.3 水工结构与材料专业方面
    2.4 水力学专业方面
    2.5 水资源与环境专业方面
    2.6 其他研究领域
3 结论与建议

(3)地下水人工补给过程中的促渗技术研究 ——以大清河流域典型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地下水人工补给
        1.2.2 地下水人工补给过程中的促渗技术
        1.2.3 地下水人工补给过程的数值模拟
    1.3 研究内容、创新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创新点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概况
        2.1.1 地理位置与交通
        2.1.2 气象与水文
        2.1.3 地形与地貌
    2.2 地质条件
        2.2.1 地层岩性
        2.2.2 地质构造
    2.3 水文地质条件
        2.3.1 含水层划分
        2.3.2 地下水补径排变化规律
    2.4 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环境状况
        2.4.1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4.2 环境地质问题
第3章 研究区地下水人工补给条件分析
    3.1 水源条件
        3.1.1 可利用补给水源
        3.1.2 补给水源水质条件
    3.2 入渗条件
    3.3 储蓄条件
        3.3.1 地层岩性
        3.3.2 储水空间
    3.4 研究区地下水人工补给适宜性评价
        3.4.1 适宜性评价指标选取
        3.4.2 适宜性评价指标分级与评分
        3.4.3 地下水人工补给适宜性分区及典型区的选取
第4章 典型区地下水人工补给促渗技术研究
    4.1 典型区天然入渗能力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4.1.1 包气带入渗能力
        4.1.2 河道入渗能力
        4.1.3 含水层入渗能力
        4.1.4 典型区天然入渗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4.2 典型区地下水人工补给技术
        4.2.1 地下水人工补给技术
        4.2.2 典型区地下水人工补给方式
        4.2.3 地下水人工补给促渗技术
    4.3 典型区地下水人工补给促渗技术实验
        4.3.1 地表入渗补给
        4.3.2 井灌补给
    4.4 典型区地下水人工补给促渗效果模拟
        4.4.1 数学模型
        4.4.2 概念模型
        4.4.3 模拟结果
第5章 典型区内地下水人工补给促渗技术效果评价
    5.1 典型区地下水人工补给量计算
        5.1.1 入渗池补给量计算
        5.1.2 回灌井补给量计算
        5.1.3 促渗技术效果评价
    5.2 典型区内地下水人工补给场地布设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4)南水北调中线焦作段高填方渠道边坡稳定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渗流作用下边坡稳定的研究现状
        1.2.1 渗流理论研究进展
        1.2.2 边坡稳定的研究现状
        1.2.3 渗流作用下的边坡稳定性研究现状
    1.3 南水北调工程渠道边坡稳定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的内容
2 渗流基本概念及有限元方法
    2.1 渗流基本概念
    2.2 多孔介质特性
    2.3 渗流控制方程
        2.3.1 达西定律
        2.3.2 渗流基本微分方程
    2.4 渗流数值模拟
        2.4.1 渗流计算有限元理论及方法
        2.4.2 渗流计算有限元法分析过程
3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
    3.1 ABAQUS计算渗流理论
        3.1.1 有效应力原理
        3.1.2 渗流问题
    3.2 强度折减法的基本原理
    3.3 强度折减法的失稳判据
    3.4 基于强度折减法的验证算例
    3.5 本章小结
4 考虑渗流影响的高填方渠道边坡稳定性分析
    4.1 工程概述
        4.1.1 工程自然概况
        4.1.2 渠道横断面设计
    4.2 有限元计算模型
        4.2.1 几何模型
        4.2.2 计算工况
        4.2.3 材料参数
    4.3 计算结果分析
        4.3.1 不考虑渗流作用的边坡稳定分析
        4.3.2 考虑渗流作用的边坡稳定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边坡稳定主要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
    5.1 单因素敏感性分析
        5.1.1 土体强度参数对边坡稳定安全系数的影响
        5.1.2 变形参数对边坡稳定安全系数的影响
        5.1.3 坡度对边坡稳定安全系数的影响
    5.2 结果分析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5)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穿沁河建筑物工程地质勘察与地质问题处理实录(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2 工程场区地质概况
    2.1 地形地貌
    2.2 地层岩性
    2.3 地质构造及地震
    2.4 水文地质条件
3 场区地质环境对穿沁河建筑物选址、选型的影响分析
    3.1 穿沁河建筑物轴线选择
    3.2 地质条件对穿沁河建筑物型式选择的影响
4 场区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4.1 饱和砂土地震液化问题
    4.2 黄土状土湿陷问题
    4.3 承压水顶托破坏(基坑突涌)问题
    4.4 基坑降排水及渗流稳定问题
    4.5 施工边坡稳定问题
5 主要地质缺陷的工程措施
    5.1 饱和砂土地震液化的处理
    5.2 施工降排水、防渗和承压水顶托的处理
    5.3 施工边坡处理措施
    5.4 黄土状土湿陷及地基加固处理措施
6 结语

(6)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北省磁县段饱和砂土液化渠基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述
2 砂土液化渠段工程地质条件
3 液化砂土的机理
4 影响砂土液化的因素
    4.1 土的物理性质
    4.2 起始应力状态
    4.3 动荷载特性
    4.4 排水条件
5 砂土液化判别方法
6 砂土地震液化处理工程措施
    6.1 常规处理方法存在的问题
    6.2 复合载体夯扩桩法
7处理效果检测
8结语

(7)南水北调中线膨胀土工程问题研究与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概 述
2 研究历程
    2.1 1972-1985年时期
    2.2 1993-1995年时期
    2.3 1997-2002年时期
3 “十一五”期间膨胀土研究工作
    3.1 项目申报阶段
    3.2 课题研究过程
4 膨胀土问题研究的最新进展
    4.1 有关膨胀土边坡的破坏机理
    4.2 膨胀土的现场快速判别
    4.3 膨胀土的强度及其试验方法
    4.4 膨胀土的边坡稳定分析
    4.5 膨胀土的处理措施
5 结语与展望

(8)重大城市引水工程地质灾害及环境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研究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发展趋势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论文的创新点
    1.4 技术路线与方法
第二章 南水北调北京PCCP段环境地质条件
    2.1 工程概况
        2.1.1 工程简介
        2.1.2 工程的意义及难度
    2.2 研究区自然地理和社会状况
    2.3 区域地质概况
        2.3.1 区域地貌特征
        2.3.2 地层岩性
        2.3.3 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
        2.3.4 活动断裂及稳定性
        2.3.5 新构造与地震
        2.3.6 区域地质灾害与不良地质现象
    2.4 工程地质条件
        2.4.1 地形地貌
        2.4.2 岩土体类型及工程特性
        2.4.3 水文地质条件
    2.5 人类工程活动
    2.6 小结
第三章 线性引水工程地质灾害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3.1 地质灾害研究的基础理论
        3.1.1 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
        3.1.2 地质灾害的基本特性
        3.1.3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3.2 评价的依据与技术标准
    3.3 地质灾害评价方法
    3.4 线性引水工程地质灾害评价体系
        3.4.1 确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3.4.2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
    3.5 GIS集成开发环境
        3.5.1 地理信息系统简介
        3.5.2 GIS集成开发过程及方法
    3.6 GIS评价机理方法
    3.7 小结
第四章 沿线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4.1 地质灾害的分布区域
    4.2 线性工程地质灾害的特点与发育规律
        4.2.1 线性工程地质灾害的特点
        4.2.2 地质灾害的发育规律
    4.3 地质灾害主要类型及特征
        4.3.1 施工沿线主要地质灾害及物理地质现象
        4.3.2 典型地质灾害特征
    4.4 形成条件及主要影响因素
        4.4.1 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
        4.4.2 典型地质灾害主要制约影响因素
    4.5 地质灾害对工程的危害
        4.5.1 地质灾害对线性工程的危害
        4.5.2 对本工程的危害
    4.6 小结
第五章 水岩相互作用下地质灾害致灾机制与环境效应
    5.1 水岩相互作用耦合力学机制及与地质灾害的关系
        5.1.1 水岩相互作用耦合力学机制
        5.1.2 与地质灾害的关系
    5.2 施工沿线不同灾害体致灾机制
    5.3 边坡破坏致灾机理及数值模拟
        5.3.1 边坡变形破坏的机理
        5.3.2 突变理论对边坡稳定适用分析
        5.3.3 边坡稳定数值模拟分析
        5.3.4 水对边坡破坏的数值模拟分析
    5.4 水、土的腐蚀性分析
        5.4.1 管道防腐蚀机理
        5.4.2 水的腐蚀性
        5.4.3 土的腐蚀性
    5.5 城市引水隧洞不良地质条件及地质灾害
        5.5.1 岩质隧洞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5.5.2 城市松散层大口径引水隧洞的工程地质问题
        5.5.3 隧洞施工超前地质预报
    5.6 城市地面构筑物和埋地设施的安全
        5.6.1 地面构筑物的安全
        5.6.2 与拟建管道交叉建构筑物的处理
        5.6.3 埋地设施的安全保护
    5.7 相关的环境地质问题
        5.7.1 施工降水引起的地质问题
        5.7.2 水土流失
        5.7.3 施工爆破
        5.7.4 文物古迹的保护
        5.7.5 城市受水综合环境效应
    5.8 小结
第六章 南水北调北京PCCP段地质灾害风险管理与防治对策
    6.1 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概述
        6.1.1 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概念
        6.1.2 我国的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情况
    6.2 线性引水工程地质灾害风险管理
        6.2.1 灾害风险鉴别评价
        6.2.2 引水渠道“三道防线”防范管理
        6.2.3 水源工程保护区及防范
    6.3 施工沿线典型地质灾害的防治
        6.3.1 地质灾害的防治原则
        6.3.2 边坡破坏防治
        6.3.3 地面塌陷变形防治
        6.3.4 岩溶塌陷防治
        6.3.5 泥石流灾害防治
        6.3.6 隧洞坍塌及突水的防治
    6.4 沿线不良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环境问题的处理
        6.4.1 工程管道基础的保护处理
        6.4.2 软弱地基处理
        6.4.3 特殊土地基的处理
        6.4.4 工程环境地质问题处理
    6.5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体系建设
        6.5.1 灾害防治管理阶段
        6.5.2 防灾减灾综合体系建设
    6.6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与认识
    7.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着作
相关获奖项目

(9)南水北调中线一期穿黄工程地质勘察(论文提纲范文)

1 勘察过程
    1.1 规划阶段
    1.2 线路与方案综合比选阶段
    1.3 可行性研究阶段
    1.4 初设与招标设计阶段
2 主要的勘察技术手段
    2.1 泥浆护壁和取芯技术
    2.2 原状砂样的采取技术
    2.3 静力触探试验
    2.4 孔隙水压力长期观测
    2.5 黄土地层抽水试验
3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研究
    3.1 饱和砂土液化
    3.2 邙山黄土边坡稳定性
    3.3 黄土洞室稳定性研究
    3.4 盾构隧洞的地质问题
4 结语

(10)南水北调中线运行风险研究(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风险识别(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已有南水北调风险分析研究概况
2 南水北调工程中线风险类型与识别
    2.1 风险事件因素
        2.1.1 洪水和暴雨
        2.1.2 地震
        2.1.3 人为因素
    2.2 风险事件失事模式
        2.2.1 倾覆与滑移
        2.2.2 渗漏破坏
        2.2.3 结构失事
        2.2.4 地质风险
        2.2.5 管道爆裂
        2.2.6 冰害风险
        2.2.7 水质污染
        2.2.8 断电及机电设备故障
        2.2.9 恐怖袭击
    2.3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建筑物风险集
3 结论

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砂层液化问题判别(论文参考文献)

  • [1]水利科技期刊在南水北调工程中发挥的科技支撑作用——以《长江科学院院报》为例[J]. 刘运飞,赖跃强,姜小兰,黄玲.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21(06)
  • [2]基于FMEA的南水北调中线输水干渠运行风险预警研究[D]. 吉莉.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1
  • [3]地下水人工补给过程中的促渗技术研究 ——以大清河流域典型区为例[D]. 赵婧彤. 吉林大学, 2021(01)
  • [4]南水北调中线焦作段高填方渠道边坡稳定性分析[D]. 王文丰.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0(01)
  • [5]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穿沁河建筑物工程地质勘察与地质问题处理实录[J]. 乔新颖,周亮,秦红军.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6(03)
  • [6]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北省磁县段饱和砂土液化渠基处理[J]. 付明军.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4(12)
  • [7]南水北调中线膨胀土工程问题研究与进展[J]. 龚壁卫,程展林,郭熙灵,李青云.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1(10)
  • [8]重大城市引水工程地质灾害及环境效应研究[D]. 叶思源. 中国地质科学院, 2011(01)
  • [9]南水北调中线一期穿黄工程地质勘察[J]. 马贵生,张延仓. 人民长江, 2011(08)
  • [10]南水北调中线运行风险研究(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风险识别[J]. 熊雁晖,漆文刚,王忠静.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10(03)

标签:;  ;  ;  ;  ;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砂液化问题的判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