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频热泵房间空调的工作替代与动态特性研究

变频热泵房间空调的工作替代与动态特性研究

一、变频热泵房间空调器的工质替代及动态特性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卢智斌,陈信勇[1](2021)在《欧盟空调ERP能效新法规草案解读及季节能效优化探讨》文中认为本文主要对出口欧盟空调ERP能效新法规草案进行解读,并对空调制冷及制热季节能效优化进行探讨,希望通过本文的解读使读者能提前了解法规的新要求和发展动态,及早应对标准变化,为将来空调出口欧盟做好准备。

潘曦,李彦澎,王莹,邢子文[2](2021)在《工商用冷冻冷藏压缩机研究进展与展望》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对物质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零售业、食品安全与医药行业等获得高度关注,加速食品保鲜、低温储存与冷链运输等工商用冷冻冷藏领域的发展,推动工商用冷冻冷藏压缩机相关技术的变革。以压缩机种类为划分,调研往复式活塞压缩机、螺杆压缩机、涡旋压缩机与转子压缩机的研究现状,确定各种压缩机结构形式的优缺点,讨论不同机型的适用范围,并从结构设计、热力性能、制冷工质和运行控制等角度总结工商用冷冻冷藏压缩机的现有技术及研究成果。新零售与冷链等领域对工商用冷冻冷藏压缩机提出的更高要求,讨论4种压缩机的当前技术瓶颈和现有产品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从结构改进、能效提升、运行控制及人工智能等方面进行展望,为工商用冷冻冷藏压缩机领域的研究人员、制造厂商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参考。

余萌[3](2021)在《直接相变蓄热型空气源热泵特性及在严寒地区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空气源热泵在低温环境下由于室外蒸发器吸热不足会导致制热性能下降,严重影响其在严寒地区的应用。相变蓄热技术可针对严寒地区昼夜温差大的特点对空气源热泵系统进行短周期蓄/放热,避免了系统在极低温环境下运行,是现阶段解决严寒地区空气源热泵应用问题最具潜力的途径之一。而目前针对基于相变蓄热的空气源热泵系统的研究存在系统中相变蓄热装置蓄/放热性能不足、系统动态运行特性不明晰以及缺乏系统可行性分析等问题。为此,本文开展了以下工作:(1)通过制冷剂与相变材料直接换热的方式,设计了与空气源热泵系统相结合的高效相变蓄热装置—冷凝蓄热器。利用压焓图对直接相变蓄热型空气源热泵系统循环进行了热力学分析,指出了系统性能会随着蓄热时间的增加而衰减,为保持系统高效稳定运行,可通过设置过冷器控制冷凝蓄热器过冷度的方式来实现。对冷凝蓄热器内相变材料进行了选取,以R410A空气源热泵系统和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热末端为例,可选用相变温度为48℃的石蜡作为冷凝蓄热器内填充相变材料。对冷凝蓄热器结构进行了选型,优化改造了管翅式换热器,将管翅式换热器单程管设计成双程管,使制冷剂与循环水进行逆流换热;再将改造后的管翅式换热器进行封装并填充,构造出冷凝蓄热器单元结构雏形,通过设置多并联管式的制冷剂/循环水管道形式可进一步提高冷凝蓄热器的蓄/放热性能。(2)通过模拟与实验研究了系统动态运行特性,提出了系统安全高效运行方法、高性能冷凝蓄热器优化设计方法以及系统应用制冷剂优选准则。利用Matlab对系统各部件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了系统在严寒地区连续运行条件下的动态特性规律,对冷凝蓄热器的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同时对系统应用不同制冷剂条件下的性能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在环境温度为-20℃的工况下,该系统只需连续蓄放热运行6天即可稳定;系统中冷凝蓄热器连续蓄热14 h后,平均蓄热功率为7.2 k W,COP为2.0,蓄热量达到100.6 k W·h;冷凝蓄热器在放热过程中平均放热功率为10.1 k W,理论上可为164 m2的房间持续供暖10 h,实现了该系统在严寒地区的全天候连续供暖。冷凝蓄热器内翅片间距和管间距越小,蓄/放热性能越好;考虑到R290具有更低的GWP值以及一定的低温适应性,是该系统在严寒地区应用中可替换R410A的最佳制冷剂。研制了冷凝蓄热器,并搭建了直接相变蓄热型空气源热泵系统实验台,分析了系统动态运行特性,并结合实验数据对系统模型进行了验证,还研究了环境温度对系统蓄热性能的影响以及供水流量对系统放热性能的影响。为保证系统安全有效运行,应确保蓄热结束前冷凝蓄热器内仍有石蜡尚未完成相变熔化过程。此外,实验研究表明环境温度越低,系统所需蓄热时间越长、平均耗功越高、平均蓄热功率与平均COP越低;供水流量越大,系统有效放热时间越短、平均放热功率越高。(3)对系统进行了技术经济性分析,从能耗、环保及经济层面对比了该系统与其他供热系统间的性能差异,为其在严寒地区的应用提供了可行性方案。从一次能源消耗量、一次能源利用率、二氧化碳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量、初始投资成本、运行投资成本等角度对系统进行了技术经济性分析,重点比较了该系统与准二级压缩空气源热泵、燃煤锅炉、燃气锅炉以及直接电加热在上海、北京、沈阳及哈尔滨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相较于准二级压缩空气源热泵系统在低温环境下一次能源消耗量更低,节能性更好;热泵供热系统将CO2、SO2以及NOX从建筑供热区转移到了发电厂,而发电厂可通过稀释,脱硫以及反硝化过程来减少这些污染物排放,因此热泵供热系统相较于传统供热系统更具环保性;该系统相较于准二级压缩空气源热泵系统在哈尔滨地区应用投资回收期约为10年;若将冷凝蓄热器折扣率设置为40%,则其投资回收期将减少至6年左右。综上,从能耗、环境以及经济角度看,该系统相较于准二级压缩空气源热泵系统具有更强的低温适应性,为其在严寒地区的大规模供热应用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韩祥涛[4](2020)在《R290房间空调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变工况特性研究》文中提出在全球温室效应问题愈加严峻且制冷剂替代已进入“基加利修正案”时间的背景下,作为一种制冷性能优良的环保工质,R290很可能成为未来房间空调器常用制冷剂,且当前房间空调器主要采用滚动转子式压缩机。为了推进R290在房间空调领域的市场化进程,有必要对R290专用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展开变工况特性研究。论文主要工作如下:将R290和目前国内房间空调器常用制冷剂进行热力学性质、经济性和物性等方面的对比与分析,并分析了它们各自在空调工况和变工况下的循环性能;同时,对R290滚动转子式压缩机进行了热力学与动力学分析;最后,搭建了R290滚动转子式压缩机性能测试实验台,分别研究在压缩机吸气温度15~41℃、压比2.67~3.85、蒸发温度3~12℃、过冷度4.3~12.3℃变工况范围内R290滚动转子式压缩机性能参数的变化规律。通过对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发现:压缩机的吸气温度越高,功率越低,而压缩机制冷量、COP、排气温度、电效率、综合效率系数的值越大,容积效率基本不随吸气温度的升高而发生变化;对于变蒸发温度工况,压缩机制冷量、功率、排气温度随蒸发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而压缩机COP、容积效率、电效率及综合效率系数均随蒸发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变压比工况下,压缩机排气温度随压比的升高而升高,功率在变冷凝压力工况下随压比的升高而增大,而在变蒸发压力工况下随压比的升高而缓慢降低,压缩机制冷量、COP、容积效率、电效率以及综合效能系数均随压比的增大而减小;变过冷度工况下,过冷度的增加使制冷量及COP升高而对容积效率、电效率以及综合效率系数等性能参数没有影响。此外,根据实验结果,对R290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性能优化提出建议并通过压缩机专用设计模拟软件进行验证。研究发现,减薄缸盖排气阀座以及降低气缸高度均会使压缩机性能得到提升,而对于排气孔直径大小则需要探寻最优值以使压缩机性能达到最优。

牛建会[5](2020)在《多台蒸发器并联轮换除霜空气源热泵运行特性与实验研究》文中提出在推进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减少燃煤污染、改善空气质量中,空气源热泵是非常有效的替代方案,其结霜和除霜方式、理论是研究热点之一。家用小型空气源热泵一般采用逆循环除霜方式,通过四通换向阀的切换,供热停止并以牺牲部分有用能为代价实现化霜和除霜。但对于大中型空气源热泵,供热能力随负荷的调节灵活度不高,系统热惰性过大,冷热流体混合热量损失不能忽视,传统的采用四通阀换向的除霜方法,不能适用大中型空气源热泵。本文提出了一种多台室外机并联轮换过冷除霜的空气源热泵新型循环方式。多个室外换热器并联,单台或多台压缩机并联调节总制热能力,通过阀门的切换使其中一台蒸发器转换为过冷器,在不停止制热的情况下,实现主路热液过冷同时达到除霜目的。采用建立仿真模型和实验研究,并结合实际应用场合对其运行机理、调控方法、设计理论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1)采用有限时间稳态热力学方法,建立翅片管式蒸发器结霜、蒸发器热液除霜过程模型,研究结霜时间、结霜厚度随工况的变化关系,研究结霜/除霜过程热泵系统的运行性能;建立多个室外换热器轮换除霜循环的理论模型,获得多个室外机轮换除霜结构的数量及容量匹配特征,研究不同室外环境温度、相对湿度下除霜时刻、除霜周期等对系统制热性能的影响规律;综合经济性和系统性能,优化得出室外机台数。2)研究主路液体过冷度对系统制热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发现,当室外温度不太低,冷凝温度不太高的情况下,主路热液过冷对空气源热泵制热性能影响不大。当室外温度较低,冷凝温度较高时,主路热液过冷会使系统制热量、制热COP稍有下降,压缩机排气温度升高明显。热液除霜对膨胀阀前液体产生20~25℃的过冷度,利用过冷的热量除霜具有理论上的可行性。3)基于4台室外机,搭建了实验台,实验研究其循环规律。研究除霜时间、除霜周期、除霜效果对压缩机吸气温度、吸气压力、排气温度、排气压力、压缩机功率等关键参数的影响规律。考查系统瞬时及时间段内综合制热量、制热COP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系统能够在室外环境温度-20~0℃,相对湿度80%工况下,正常运行且除霜彻底,综合制热COP达到2.0以上。4)搭建多台压缩机并联多个室外机轮换除霜的热泵机组实际工程。探索变制热负荷下,压缩机开启台数改变时,多台室外机的轮换除霜策略,归纳出压缩机不同开启台数时轮换除霜控制策略。系统容量调节时,室外机开启轮换除霜的时间与周期,并根据其运行性能评价经济性、节能性。本研究旨在为大中型空气源热泵提供一种新型具体的循环方式,为推广热泵技术,开发清洁供暖技术提供理论与实际运行数据。

杨义孟[6](2020)在《R290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系统制热性能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广泛应用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和科研人员的注意。直膨式太阳能热泵(Direct expansion solar assisted heat pump,DX-SAHP)技术将太阳能利用技术和热泵技术相结合,既可以有效的解决太阳能间歇性和阴雨天等使用问题,又可以提高热泵系统的性能。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系统将系统的集热器和蒸发器有机结合,合二为一,进而得到更高的集热量和集热效率,相对于间接式系统进一步提高系统性能系数(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COP)。本文通过搭建R290 DX-SAHP实验平台,并对实验平台在自然环境工况下进行了全年的实验研究,验证了 R290 DX-SAHP系统的系统性能,分析了 R290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热水器的运行特征及各参数变化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如下:设计并搭建了以环保工质R290为制冷工质的微通道DX-SAHP热水器实验系统。它主要由热泵本体(微通道集热/蒸发器、R290压缩机、微通道冷凝器、蓄热水箱和电子膨胀阀等)和数据采集控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本文对热泵实验平台的工作原理和系统设计、选型和搭建过程进行了阐述,主要包括热泵系统四大部件结构参数、型号等介绍,数据采集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与组成,对总辐射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风速计、湿度传感器、功率计、数据采集控制器等硬件设备和传感器的介绍。利用组态王软件编写系统控制程序和采集录入实验数据,以实现对热泵实验平台的控制(膨胀阀开度调整,系统启动与停机)、环境参数以及运行参数的监控、采集与存储。通过全年工况实验研究和对大量实验数据分析,证明了 R290微通道DX-SAHP系统具有优秀的性能。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系统在全年工况条件运行的高效性和安全性。在全工况运行条件下,系统制热功率最大为2140.5 W,最小为739.6 W,全年平均制热功率1358.6 W,系统COP最大为5.99,最小为2.04,全年平均COP为3.88。在春季和秋季工况下系统运行情况类似,系统COP维持在3.5以上,即使在冬季恶劣工况下,系统平均COP依然可以达到3.0,夏季工况下系统性能优异,COP值保持在5.0左右,最高达到5.99。此外,通过与R134a DX-SAHP系统对比进行试验表明,R290制冷剂在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系统中的性能与R134a制冷剂性能相似。因此可以验证R290制冷剂可以应用于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系统中,并且可以提供良好系统性能。R290具有可燃性,所以充注量研究至关重要。因此,本文对R290微通道DX-SAHP系统进行了充注量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制冷剂充注量的增加将提高DX-SAHP系统的COP,加热功率,压缩机功率,在低太阳辐射的极端工况下提高更加显着。在本系统中综合考虑系统的安全性、经济性和高效性,将系统的制冷剂充注量定为0.35 kg。随着充注量的增加,系统的蒸发压力、蒸发温度、冷凝压力等都略有增加。

巨福军[7](2019)在《热泵热水器用R744混合工质优选及其系统稳态与瞬态特性研究》文中指出热泵技术的应用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有效措施之一。鉴于传统的热泵工质HCFCs和HFCs已被禁用或逐步淘汰,寻找合适的零ODP和低GWP的替代工质成为热泵热水器技术的研究热点。本文将零ODP和低GWP的R744混合工质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围绕混合工质的优选和混合工质热泵热水器系统的稳态与瞬态特性开展了理论与实验研究。基于环境性能、安全性能、热力学性能、传输性能和溶油性能等工质特性的综合分析,对备选的混合工质R744/HCs和R744/HFOs进行了初步优选,获得了适用于热泵热水器系统的四组R744混合工质及其对应的浓度区间分别为R744/R290(0/10035/65)、R744/R1270(0/10030/70)、R744/R1234yf(0/10040/60)和R744/R1234ze(E)(0/10045/55)。利用构建的热泵热水器系统性能预测模型预测了初步优选出的四组R744混合工质用于热泵热水器系统的循环性能,以进一步实现对其理论优选。通过综合比较制热COPth、制热量和冷凝压力等系统循环性能,发现R744/R290在优势浓度区间5/9520/80内是最具潜力的热泵热水器用替代工质,尤其是R744/R290(14/86),其对应的制热COPth和制热量均较R22系统明显占优。基于设备的选型和换热器的设计,设计和搭建了R744/R290直热式热泵热水器实验装置。依托该实验装置实验研究了充注浓度和热汇温升对R744/R290热泵热水器系统的稳态循环性能和换热器中换热流体的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标准和高温工况下,R744/R290的最优充注浓度均为12/88,其制热COPex和制热量均明显优于R22系统,因此,R744/R290(12/88)(本文简称为Mopt)是热泵热水器系统中最合适的替代工质;热汇温升对Mopt热泵热水器系统的制热COPex有显着影响,但对其制热量的影响并不显着;在研究的热汇温升范围内,相较于R22系统,Mopt热泵热水器系统的制热COPex和制热量均显着提升,而其排气温度则显着降低。结果还表明,Mopt替代R22使用时显着提升了热泵热水器的系统能效,其主要归功于冷凝器中换热流体间的温度匹配水平的明显改善导致的冷凝器?损失的显着降低,同时充注浓度和热汇温升均会显着影响冷凝器中换热流体间的温度匹配水平;冷凝器中传热窄点的位置迁移不受充注浓度和热汇温升的影响。对标准工况下Mopt热泵热水器系统的常规启停特性开展了实验探索。结果发现,启动方式对常规启动过程中启动性能参数的启动时间均有显着的影响。常规冷启动和热启动过程中的系统启动时间均较长,尤其是前者。在两种常规启动过程中,启动方式对排气温度、阀前温度和吸气温度的变化趋势均有显着影响,但对其他启动性能参数的变化趋势的影响均不显着。常规冷启动过程中的最低吸气压力较常规热启动过程明显降低。在常规停机过程中,所研究的两个高压侧和两个低压侧的压力呈现出两两相似的变化趋势,而所研究的不同位置的温度则均呈现出显着不同的变化趋势。为了解决常规冷启动过程中存在的系统启动时间较长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热汇流量阶跃的快速启动方案,并实验研究了热汇流量阶跃对标准工况下Mopt热泵热水器系统的快速启动特性的影响规律,验证了所提出的快速启动方案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存在最优热汇流量阶跃比使Mopt热泵热水器系统在快速启动过程中获得最短的系统启动时间,且其较常规冷启动过程显着缩短,因此,采用热汇流量阶跃的方法实现系统的快速启动是可行的;相较于常规冷启动过程,热汇流量阶跃比会显着影响快速启动过程中启动性能参数的启动时间。与常规冷启动过程相比,热汇流量阶跃对排气温度和阀前温度的变化趋势的影响均不显着,但对其他快速启动性能参数的变化趋势均有显着影响。快速启动与常规冷启动过程中的最低吸气压力间的差异较小。

姜峰[8](2017)在《房间空调器全生命周期气候性能和综合评价指标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制冷剂作为空调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环保性能日趋瞩目,国际方面不断颁布和更新相关法规来限制制冷剂带来的环境影响。单纯的制冷剂GWP(Global Warming Potential)值并不能代表整个空调系统产生的温室效应值,所以国际上推出了全生命周期气候性能LCCP(Life Cycle Climate Performance)的评价指标来评价空调系统在生命周期内产生的温室效应。目前为止,国际方面已经有众多关于房间空调系统LCCP计算的研究和软件,然而国内仍然没有系统全面的研究。此外,LCCP值作为评价指标可以评判空调系统在环境层面上的优劣情况,不能表征空调系统包含经济性、安全性和运行性能等的综合性能优劣情况,因此需要研究综合评价指标,定量地考察房间空调系统环境层、安全层、成本层和性能层等方面的综合性能。本文研究思路是:采用辐射时间序列法RTSM(Radiant Time Series Method)的动态负荷计算方法,来建立空调系统全生命周期能耗的计算模型,通过R290和R410A变频空调实际工况实验验证了动态负荷计算的必要性;同时在全生命周期能耗计算模型中,根据室外温度、城市所处温区和室内人员状态对不同城市空调开机时间进行了重新定义。将RTSM与空调系统LCCP计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编程的手段构造了一个整体的房间空调系统LCCP计算软件模型,利用该软件对空调系统LCCP的各个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之后通过模糊Borda组合评价法对制冷剂和空调系统综合性能进行计算,提出替代潜力APref和APDAC评价指标概念,为房间空调器制冷剂替代领域提供定量评价依据。详细内容如下:首先,通过周期反应系数法计算出房间瞬时得热量,再利用RTSM法将得热量分为辐射得热量和对流得热量两部分,分别计算冷负荷,考虑得热量转化为冷负荷时的滞后特性和衰减特性。此外,在计算空调全年能耗时,本文还对空调发生时间进行了重新定义,充分考虑了室外温度、城市所处温区和室内人员状态对空调开机时间的影响。然后,将RTSM法整合到空调LCCP计算中,对空调系统在生产、运输、使用和回收过程中的当量CO2排放进行详细地计算,并以Visual Studio 2013平台开发了适用于房间空调系统的LCCP计算软件。通过LCCP计算软件分析了不同制冷剂、不同能源结构、不同温区、不同生活特性和不同墙体轻重类型对空调系统LCCP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低GWP环保制冷剂型空调、合理优化我国电力生产结构类型、运用重质墙体及提高报废空调中制冷剂回收率,将可以有效减少空调系统带来的温室效应。通过R290和R410A变频空调实际工况样板房实验,一方面证明了在房间空调器LCCP计算模型中,采用动态负荷算法和动态能效计算空调全生命周期能耗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发现在R290空调制冷剂充注量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其实际制冷量仅略低于R410A空调,证明其实际制冷能力的可行性,但是在投入市场之前,需要对其温度控制策略进行进一步完善,缩小频率切换点的温差,从而提高空调节能效果和室内人员舒适度。最后,从环境层、安全层、成本层和性能层四个准则层面上以模糊Borda法的组合评价方法对制冷剂和空调系统进行了综合性能的计算,提出了制冷剂替代潜力评价指标APref和空调系统替代潜力指标APDAC(相对于R22制冷剂和R22空调系统)。评价结果显示在制冷剂层面上,天然无机制冷剂R717和R744具有最佳的替代潜力值,可燃性制冷剂领域,A3类制冷剂R290和R600a替代潜力不如A2L类制冷剂R32和R152a。但是在空调系统层面上,R290空调则具有最佳的替代潜力,这是由于实际使用过程中会通过采用小管径换热器、微通道换热器等手段减少制冷剂充注量,缩小了其在安全领域与其他不可燃制冷剂的劣势。制冷剂和空调系统替代潜力评价指标APref和APDAC的建立为空调领域新型制冷剂的选择提供了定量的评价依据。

邢利[9](2017)在《R410A变频房间空调器优化设计及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房间空调器在现代城市和农村居民生活中的普及率逐年提升,其能耗在社会用电量中所占比值也不断提高。高效节能空调器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能源消耗,但同时会增加购买费用。目前,能效等级不同的房间空调器之间的价格相差一两千元,消费者单纯的通过节省电费很难回收“价差成本”。对于大部分的消费者来说,空调器在安全使用年限内的总成本才是他们最关注的问题。因此,在进行房间空调器的设计时以高效能为优化目标有时并不是最可取的方案,生命周期成本最小的房间空调器在市场上才是最受消费者所欢迎的。本文首先根据空气调节设计规范选择合适的设计参数,然后对房间空调器进行设计计算。在相同的额定冷负荷下,空调器在不同的设计参数下有着不同的结构尺寸,因此厂家所需支出的初投资也是不相同的。同时,每台房间空调器并不是一直处于额定工况下运行。当室内外温度和风速发生变化时,空调系统运行性能参数也会发生改变。本文通过建立空调系统仿真模型,得到并分析了非设计工况下空调器制冷量、制热量、蒸发温度、冷凝温度、运行功率、电子膨胀阀开度、制冷制热性能系数等参数随室内外空气温度和室内风速的变化规律。本文以最小生命周期成本为优化目标。生命周期成本包括初投资和运行费用,初投资由房间空调器的结构尺寸决定,运行费用由房间空调器的运行能耗决定。本文的创新点在于:1)不限于成本定价法而引入了生命周期成本的概念;2)应用了新型制冷剂R410A和小管径换热管来对整个空调系统进行设计计算;3)针对各部分负荷工况而不仅仅限于额定负荷工况来计算空调系统在制冷和供热时的运行能耗,进一步精确了生命周期成本的计算。在本文所设计的130台房间空调器中取得的最小生命周期成本为31123元,此时对应的房间空调器的额定蒸发温度为9℃,额定冷凝温度为50℃,室外换热器换热面积为5.88m2,室内换热器换热面积为8.92 m2。本次研究为空调器的优化设计和成本分析提供了一定的参数依据和理论基础。

白韡[10](2016)在《房间空调器能效提升及除霜模式优化》文中提出我国房间空调器2015年产销量达1.2亿套,占全球产量的90,居世界第一。目前国内空调市场保有量近5亿台,用电量约占总电量的30%。现今环保、节能已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主导思想,世界各国对于空调能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提高产品性能和能效,保持市场占有率和引导地位已经成为中国各空调企业的首要任务。因此,开发更加节能高效的空调器,从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方面有效提升空调能效的研究愈发迫切和重要,对我国房间空调器产业和全球市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热泵型空调器产品占比已近80%且在不断增加,我国空调普及率最高的长江流域,冬季低温高湿的环境使得空调制热运行时更易结霜,霜层的加厚会使得空调制热能力衰减,而除霜过程又会造成房间温度的大幅下降,严重影响室内环境舒适度。因此,从舒适性和节能角度考虑,热泵结霜和除霜是急需改善和优化的课题。本文通过对现有机型测试和仿真模拟,寻求在现有基础上有效提升能效和除霜舒适度的低成本改进方案:优化室外机换热器冷媒分配,采用R32环保制冷剂,采用微通道换热器提升能效;研究制热不停机除霜优化模式。采用合适的方法最高可提升APF 6.02%。蓄热除霜模式实现除霜期间室内空气温度波动从传统四通阀换向除霜的8.1度降到3.1度。

二、变频热泵房间空调器的工质替代及动态特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变频热泵房间空调器的工质替代及动态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欧盟空调ERP能效新法规草案解读及季节能效优化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适用范围
2 协调标准
3 新法规草案能效要求
    3.1 最低能效要求
    3.2 能效等级要求
    3.3 功能要求
    3.4 资源效率要求
    3.5 信息要求
4 测试和计算
    4.1 空调及热泵能效计算基本要求
    4.2 固定式空调及热泵季节能效计算
    4.3 移动式空调及热泵季节能效计算
5 市场监督要求
6 制冷及制热季节能效优化探讨
    6.1 制冷季节能效优化
    6.2 制热季节能效优化
7 结语

(2)工商用冷冻冷藏压缩机研究进展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冷冻冷藏用活塞压缩机研究现状
    1.1 全封式活塞压缩机
    1.2 半封式活塞压缩机
    1.3 开启式活塞压缩机
2 冷冻冷藏用螺杆压缩机研究现状
3 冷冻冷藏用涡旋压缩机研究现状
4 冷冻冷藏用转子压缩机研究现状
5 结论与展望
    1)冷冻冷藏用活塞压缩机。
    2)冷冻冷藏用螺杆压缩机。
    3)冷冻冷藏用涡旋压缩机。
    4)冷冻冷藏用转子缩机。

(3)直接相变蓄热型空气源热泵特性及在严寒地区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绪论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1.1.1 我国能源与环境现状
        1.1.2 我国建筑能耗现状
        1.1.3 空气源热泵技术
    1.2 严寒地区空气源热泵系统研究现状分析
        1.2.1 新型空气源热泵系统循环设计
        1.2.2 非共沸混合工质应用
        1.2.3 除霜技术
        1.2.4 相变蓄热技术
    1.3 目前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主要工作
        1.4.1 研究内容
        1.4.2 章节安排
2.直接相变蓄热型空气源热泵系统理论分析
    2.1 系统构建及运行原理
    2.2 系统理论分析
    2.3 理论分析结果
        2.3.1 蒸发/冷凝压力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2.3.2 过冷/过热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2.3.3 蓄热时间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2.4 系统内关键部件—冷凝蓄热器设计
        2.4.1 相变材料选取
        2.4.2 装置结构选型
    2.5 本章小结
3.直接相变蓄热型空气源热泵系统数值计算研究
    3.1 系统内各部件数值模型建立
        3.1.1 压缩机模型
        3.1.2 冷凝蓄热器模型
        3.1.3 过冷器模型
        3.1.4 蒸发器模型
        3.1.5 制冷剂充注量模型
        3.1.6 求解方法
    3.2 系统严寒地区连续运行条件下动态特性分析
    3.3 冷凝蓄热器结构参数影响分析
        3.3.1 翅片间距
        3.3.2 管间距
    3.4 不同制冷剂条件下系统动态特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4.直接相变蓄热型空气源热泵系统实验研究
    4.1 实验原理及方法
        4.1.1 实验设备
        4.1.2 测量系统及误差
        4.1.3 实验方法
        4.1.4 性能评价指标
    4.2 实验结果分析
    4.3 数值模型验证
    4.4 蓄/放热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4.4.1 环境温度对系统蓄热性能影响
        4.4.2 供水流量对系统放热性能影响
    4.5 本章小结
5.直接相变蓄热型空气源热泵系统技术经济性分析
    5.1 应用地点选取及相应建筑热负荷设计
    5.2 系统技术经济性分析模型建立
        5.2.1 能耗分析模型
        5.2.2 环境分析模型
        5.2.3 经济分析模型
    5.3 结果与讨论
        5.3.1 能耗分析结果
        5.3.2 环境分析结果
        5.3.3 经济分析结果
    5.4 本章小结
6.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本文主要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博士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4)R290房间空调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变工况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房间空调压缩机用制冷剂研究现状
        1.2.1 中国房间空调制冷剂的替代进程
        1.2.2 中国房间空调制冷剂的相关研究
    1.3 房间空调压缩机的发展现状
    1.4 主要研究工作
        1.4.1 研究基础
        1.4.2 本文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R290与当前房间空调器常用制冷剂对比
    2.1 房间空调常用制冷剂的热力性质
        2.1.1 热力学性质方面的对比与分析
        2.1.2 经济性及其它方面的对比
    2.2 空调工况下制冷循环性能对比
        2.2.1 理论循环的假定
        2.2.2 理论循环特性指标的计算
        2.2.3 理论循环计算结果及分析
    2.3 变工况下制冷循环性能对比
        2.3.1 变工况下单位质量制冷量的变化
        2.3.2 变工况下单位容积制冷量的变化
        2.3.3 变工况下压比的变化
        2.3.4 变工况下排气温度的变化
        2.3.5 变工况下比功及COP的变化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R290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热力学与动力学分析
    3.1 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结构特点
    3.2 R290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主要热力性能参数
        3.2.1 容积效率η_V
        3.2.2 制冷量Q
        3.2.3 电效率η_(el)
        3.2.4 功率
        3.2.5 性能系数COP与循环效率η_(com)
    3.3 动力学分析及R290压缩机主要结构参数特点
        3.3.1 转子的受力分析
        3.3.2 滑片的受力分析
        3.3.3 主要结构参数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R290滚动转子式压缩机性能测试实验台的搭建
    4.1 压缩机性能测试方法及原理
        4.1.1 性能测试方法的规定
        4.1.2 第二制冷剂量热器法及制冷剂液体流量计法的原理
    4.2 压缩机性能测试系统的组成及工况控制
        4.2.1 压缩机性能测试系统的组成
        4.2.2 压缩机性能测试系统的主要工况及控制
    4.3 实验所用压缩机性能测试平台的搭建
        4.3.1 本课题用实验台制冷剂循环系统图
        4.3.2 R290压缩机的环境控制系统
        4.3.3 电气测量及控制系统
        4.3.4 计算机及测量软件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变工况特性测试实验研究
    5.1 实验方案的设计
        5.1.1 变吸气温度的实验工况
        5.1.2 变压比实验工况
        5.1.3 变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实验工况
        5.1.4 变过冷度实验工况
    5.2 实验过程
        5.2.1 实验前的运行准备
        5.2.2 实验台的运行与测试
        5.2.3 制冷剂回收以及压缩机的处理
    5.3 实验结果处理及分析
        5.3.1 本论文考察的压缩机性能参数
        5.3.2 变吸气温度工况下实验结果的分析
        5.3.3 变压比工况下实验结果的分析
        5.3.4 变蒸发温度工况下实验结果分析
        5.3.5 变过冷度工况下性能参数的分析
    5.4 压缩机性能的优化
        5.4.1 缸盖排气阀座减薄对压缩机的性能影响
        5.4.2 排气孔直径变化对压缩机的性能影响
        5.4.3 气缸高度降低对压缩机性能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多台蒸发器并联轮换除霜空气源热泵运行特性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物理名称及符号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空气源热泵除霜研究进展
        1.2.1 延缓结霜
        1.2.2 除霜方法
        1.2.3 除霜方法控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蒸发器热液除霜过程热力学分析
    2.1 能量分析
    2.2 过冷特性
    2.3 有限时间热力学
    2.4 蒸发器结/除霜理论研究
        2.4.1 管内制冷剂对流换热
        2.4.2 制冷剂物性参数
        2.4.3 管外空气对流换热
        2.4.4 结霜过程传热传质
        2.4.5 湿空气物性参数
        2.4.6 管外空气压降
        2.4.7 除霜模型
    2.5 系统性能
        2.5.1 压缩机
        2.5.2 节流阀
        2.5.3 冷凝器
    2.6 计算条件
    2.7 结霜计算
    2.8 热液除霜计算
    2.9 结霜结果分析
    2.10 热液除霜结果分析
    2.11 本章小结
第3章 多台室外机轮换过冷除霜模拟研究
    3.1 计算条件
    3.2 轮换过冷除霜计算
    3.3 结果分析
        3.3.1 多台室外机结霜计算结果
        3.3.2 多台室外机除霜计算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多台室外机轮换除霜热泵实验研究
    4.1 实验原理
    4.2 实验装置
    4.3 实验条件
    4.4 轮换方案
    4.5 数据分析
    4.6 实验结果
    4.7 技术经济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多台压缩机轮换除霜热泵控制策略及实际运行效果
    5.1 系统组成
    5.2 控制策略
    5.3 运行结果
    5.4 本章小结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6)R290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系统制热性能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直膨式太阳能热泵技术研究现状
    1.3 R290制冷剂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2 R290微通道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热水器实验平台设计
    2.1 实验平台简介及工作原理
    2.2 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系统各部件及整机的构建
    2.3 实验平台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
    2.4 本章小结
3 R290直膨式太阳能热泵性能实验研究
    3.1 R290 DX-SAHP全工况性能测试
    3.2 R290与R134a热泵系统制热性能对比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制冷剂充注量对R290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的影响特性
    4.1 充注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特性
    4.2 充注量对系统运行特性的影响特性
    4.3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7)热泵热水器用R744混合工质优选及其系统稳态与瞬态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节能减排目标与热水需求增长
        1.1.2 热泵热水器技术
    1.2 工质替代的现状及趋势
    1.3 (近)自然工质的研究现状
        1.3.1 HCs的研究现状
        1.3.2 HFOs的研究现状
        1.3.3 R744 的研究现状
    1.4 R744/(近)自然工质混合工质的研究现状
    1.5 瞬态特性的研究进展
        1.5.1 常规启停特性的研究现状
        1.5.2 启动特性提升的研究现状
    1.6 主要研究工作
第二章 基于工质特性的R744 混合工质初步优选
    2.1 替代工质的优选标准
    2.2 混合工质的工质特性
        2.2.1 环境性能
        2.2.2 安全性能
        2.2.3 热力学性能
        2.2.4 传输性能
        2.2.5 溶油性能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循环性能的R744 混合工质理论优选
    3.1 热泵热水器系统性能预测模型
        3.1.1 热力循环与假设条件
        3.1.2 数学模型
        3.1.3 计算流程
        3.1.4 热泵热水器工况
    3.2 系统循环性能
        3.2.1 制热COP_(th)
        3.2.2 制热量
        3.2.3 压缩机运行参数
        3.2.4 传热窄点的位置
        3.2.5 平均传热温差
        3.2.6 (火用)效率和(火用)损率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混合工质直热式热泵热水器实验系统
    4.1 实验目的与实验内容
    4.2 实验系统设计
        4.2.1 过冷度对循环性能的影响
        4.2.2 实验系统组成与实验原理
        4.2.3 主要设备选型
        4.2.4 换热设备设计计算
        4.2.5 测量与数据采集仪表及测点布置
    4.3 实验方法
        4.3.1 准备工作
        4.3.2 实验工况
        4.3.3 实验流程
    4.4 实验数据处理
    4.5 实验不确定度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R744/R290 热泵热水器系统稳态特性研究
    5.1 充注浓度对循环性能的影响
    5.2 热汇温升对循环性能的影响
    5.3 换热流体的温度分布规律
        5.3.1 M_(opt)和 R22 系统的温度分布对比
        5.3.2 充注浓度对温度分布的影响
        5.3.3 热汇温升对温度分布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Mopt热泵热水器系统瞬态特性研究
    6.1 启动方式对常规启动性能的影响
        6.1.1 工质压力和压比
        6.1.2 工质温度
        6.1.3 热汇出口温度和制热量
        6.1.4 制热COP_(tr,ex)和功耗
    6.2 常规启动性能参数的数值拟合
    6.3 常规停机性能
    6.4 快速启动性能
        6.4.1 快速启动方案的提出
        6.4.2 热汇流量阶跃比对快速启动性能的影响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本文总结
    7.2 本文创新点
    7.3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8)房间空调器全生命周期气候性能和综合评价指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房间空调负荷计算研究现状
    1.3 国内外空调系统环境评价指标研究现状
        1.3.1 全球变暖潜能指标GWP
        1.3.2 总当量变暖潜能指标TEWI
        1.3.3 全生命周期气候性能指标LCCP
    1.4 国内外综合评价指标研究现状
        1.4.1 综合评价指标在空调领域内的应用
        1.4.2 综合评价指标在其他领域内的应用
    1.5 本文主要工作
        1.5.1 本文研究内容
        1.5.2 本文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房间空调器全年能耗计算
    2.1 能耗计算方法的确定
    2.2 房间热平衡模型的建立
    2.3 房间得热量计算
        2.3.1 围护结构外表面空气综合温度计算
        2.3.2 窗户得热量计算
        2.3.3 围护结构导热得热量
        2.3.4 其他部分得热量计算
    2.4 房间冷负荷计算
        2.4.1 得热量对流部分和辐射部分划分
        2.4.2 辐射时间序列法的应用
    2.5 空调发生时间的确定
        2.5.1 夏季空调开启条件
        2.5.2 冬季空调开启条件
    2.6 房间空调器全年能耗计算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动态负荷的房间空调系统LCCP研究
    3.1 制冷剂本身的当量CO_2排放量
        3.1.1 制冷剂泄露产生的当量CO_2排放量
        3.1.2 制冷剂在生产、运输和回收过程中产生的当量CO_2排放量
    3.2 空调系统本身的当量CO_2排放量
        3.2.1 空调系统生产过程中的当量CO_2排放量
        3.2.2 空调系统运输过程中的当量CO_2排放量
        3.2.3 空调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的当量CO_2排放量
        3.2.4 空调系统回收过程中的当量CO_2排放量
    3.3 房间空调器全生命周期气候性能评价软件
        3.3.1 核心程序计算原理
        3.3.2 程序验证
    3.4 软件介绍
    3.5 算例分析
        3.5.1 不同制冷剂对空调系统LCCP的影响
        3.5.2 不同能源结构对空调系统LCCP的影响
        3.5.3 不同温区对空调系统LCCP的影响
        3.5.4 不同生活特性对空调系统LCCP的影响
        3.5.5 不同墙体轻重类型对空调系统LCCP的影响
        3.5.6 基于动态负荷的LCCP算法与传统LCCP算法的区别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R290和R410A变频空调系统性能研究
    4.1 测试系统
    4.2 样板房一致性分析
    4.3 空调实际运行性能计算与数据筛选
    4.4 不同工况空调性能对比
        4.4.1 室外高温空调性能对比
        4.4.2 室外中温空调性能对比
        4.4.3 R290和R410A空调实际运行性能差异分析
    4.5 R290空调实际运行可行性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制冷剂与空调系统综合评价指标研究
    5.1 评价方法的选择
    5.2 组合评价法计算步骤
    5.3 制冷剂综合评价指标研究
        5.3.1 制冷剂指标层选取
        5.3.2 制冷剂综合评价值计算
    5.4 空调系统综合评价指标研究
        5.4.1 空调系统指标层选取
        5.4.2 空调系统综合评价值计算
    5.5 制冷剂和空调系统综合评价值对比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研究成果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9)R410A变频房间空调器优化设计及生命周期成本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表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房间空调器的研究历史及现状
        1.2.1 国内外房间空调器的研究历史
        1.2.2 国内外针对房间空调器的热经济学分析
        1.2.3 部分负荷下的研究现状
    1.3 工质替代问题的分析
    1.4 本文所做的工作
第2章 空调系统循环分析及热力计算
    2.1 R410A制冷剂热物性计算
        2.1.1 工质选择的标准及要求
        2.1.2 R410A的物理特性
        2.1.3 R410A的热物理性质参数计算模型
    2.2 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
    2.3 制冷循环参数计算及能量分析
    2.4 制热循环参数计算及能量分析
    2.5 小结
第3章 空调器的设计计算模型
    3.1 压缩机设计计算模型
        3.1.1 变频压缩机转速计算
        3.1.2 排气温度计算
        3.1.3 功率计算
    3.2 换热器设计计算模型
        3.2.1 空气侧设计计算参数
        3.2.2 结构几何参数计算
        3.2.3 换热系数计算
        3.2.4 管内制冷剂压降计算
        3.2.5 风机功率计算
    3.3 电子膨胀阀设计计算模型
    3.4 额定设计工况下的计算原理与流程
    3.5 部分负荷下的计算原理与流程
    3.6 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模型
        3.6.1 初投资的计算
        3.6.2 年运行费用的计算
        3.6.3 生命周期成本的计算
    3.7 小结
第4章 房间空调器性能参数变化规律
    4.1 制冷季节房间空调器性能参数的变化规律
        4.1.1 室内外温度变化对性能参数的影响分析
        4.1.2 室内迎面风速对性能参数的影响分析
    4.2 供热季节房间空调器性能参数的变化规律
        4.2.1 室内外温度变化对性能参数的影响分析
        4.2.2 室内迎面风速对性能参数的影响分析
    4.3 小结
第5章 不同设计参数下的生命周期成本分析
    5.1 不同额定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下的换热器面积
    5.2 额定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对空调器初投资的影响
    5.3 额定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对风机功耗的影响
    5.4 额定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对压缩机功率的影响
    5.5 最小生命周期成本下的房间空调器参数
    5.6 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B 空气物性参数表
附录C R410A沸腾状态液体和结露状态气体物性表
致谢

(10)房间空调器能效提升及除霜模式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来源及研究的意义
        1.1.1 提升空调能效的意义
        1.1.2 研究空调器不停机除霜的意义
    1.2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1.2.1 空调能效提升研究现状
        1.2.2 除霜模式优化研究现状
    1.3 研究现状总结
    1.4 本论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试验计算和仿真软件
    2.1 测试标准
    2.2 试验装置
        2.2.1 测试能力
        2.2.2 测试工况
        2.2.3 测试内容
        2.2.4 控制与测量参数
        2.2.5 主要设备
        2.2.6 测试精度
    2.3 变频热泵APF计算
        2.3.1 制冷量计算
        2.3.2 制热量计算
        2.3.3 制冷季节能源消耗计算
        2.3.4 制热季节能源消耗效率计算
        2.3.5 全年能源消耗效率计算
        2.3.4 测试软件
    2.4 仿真软件简介
        2.4.1 CoilDesigner
        2.4.2 VapCyc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准测试及仿真模拟
    3.1 基准样机简况
    3.2 基准样机配置
    3.3 基准测试
        3.3.1 空调过冷度与过热度分析
        3.3.2 换热器压降损失分析
    3.4 基准线仿真模拟
        3.4.1 VapCyc应用
        3.4.2 CoilDesigner应用
    3.5 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比对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房间空调器能效提升研究
    4.1 整体思路
    4.2 室外冷凝器制冷剂流路优化
        4.2.1 换热器优化仿真及模拟
        4.2.2 结果比对
    4.3 采用GWP系数更低的R32替代R410A
        4.3.1 制冷剂物性比较
        4.3.2 制冷剂充注量的确认
        4.3.3 试验结果的比较
        4.3.3.1 能效对比
        4.3.3.2 排气温度对比
        4.3.3.3 系统排气压力对比
        4.3.3.4 蒸发压力损失对比
    4.4 室外换热器更换为微通道换热器
        4.4.1 基本形状及关键尺寸
        4.4.2 主要尺寸设计
        4.4.3 回路数设计
        4.4.4 利用CoilDesigner进行微通道冷凝器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房间空调器除霜模式优化研究
    5.1 背景说明
    5.2 不停机除霜方法的调查与选取
    5.3 双热气旁通除霜(DHBD)方法的理论分析与试验验证
        5.3.1 双热气旁通除霜(DHBD)系统原理
        5.3.2 双热气旁通除霜(DHBD)压焓图
        5.3.3 双热气旁通除霜(DHBD)与传统的四通阀换向除霜(RCD)的试验对比
        5.3.3.1 双热气旁通除霜系统样机管路改造
        5.3.3.2 试验对比及分析
    5.4 PCM蓄热除霜的可行性分析及试验对比
        5.4.1 相变蓄热技术概述
        5.4.1.1 热能储存的方式
        5.4.1.2 相变蓄热材料的分类和选择
        5.4.1.2.1 中低温相变蓄热材料
        5.4.2 PCM蓄热除霜系统原理图
        5.4.3 PCM蓄热除霜压焓图
        5.4.4 PCM需要蓄积的能量计算
        5.4.5 PCM相变温度确定及材料选定
        5.4.6 PCM蓄热除霜试验对比
        5.4.6.1 PCM蓄热除霜系统试验样机结构图
        5.4.6.2 PCM蓄热除霜试验样机系统配置
        5.4.6.3 两种PCM蓄热器对比试验
        5.4.6.3.1 影响条件
        5.4.6.3.2 吸热升温过程对比
        5.4.6.3.3 除霜过程-出风温度对比
        5.4.6.3.4 节能安全性对比
        5.4.6.3.5 压缩机壳体蓄热不同工况对比
        5.4.6.3.6 PCM蓄热除霜过程
        5.4.6.3.7 各工况PCM蓄热除霜期间室内机出风温度对比
        5.4.6.3.8 PCM蓄热除霜期间房间温度波动
        5.4.7 PCM蓄热除霜控制方法
        5.4.8 试验结论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本文的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变频热泵房间空调器的工质替代及动态特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欧盟空调ERP能效新法规草案解读及季节能效优化探讨[J]. 卢智斌,陈信勇. 环境技术, 2021(06)
  • [2]工商用冷冻冷藏压缩机研究进展与展望[J]. 潘曦,李彦澎,王莹,邢子文.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06)
  • [3]直接相变蓄热型空气源热泵特性及在严寒地区的应用研究[D]. 余萌. 浙江大学, 2021
  • [4]R290房间空调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变工况特性研究[D]. 韩祥涛. 南昌大学, 2020(01)
  • [5]多台蒸发器并联轮换除霜空气源热泵运行特性与实验研究[D]. 牛建会. 北京工业大学, 2020(06)
  • [6]R290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系统制热性能的实验研究[D]. 杨义孟.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7]热泵热水器用R744混合工质优选及其系统稳态与瞬态特性研究[D]. 巨福军. 东南大学, 2019(05)
  • [8]房间空调器全生命周期气候性能和综合评价指标研究[D]. 姜峰. 华南理工大学, 2017(06)
  • [9]R410A变频房间空调器优化设计及生命周期成本分析[D]. 邢利. 湖南大学, 2017(07)
  • [10]房间空调器能效提升及除霜模式优化[D]. 白韡.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1)

标签:;  ;  ;  ;  ;  

变频热泵房间空调的工作替代与动态特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