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便秘的诊治

慢性便秘的诊治

一、慢性便秘的诊断和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樊文彬[1](2020)在《肛肠科功能性便秘患者群身心状况、生活质量的调查及优化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一肛肠科功能性便秘身心状况、生活质量的调查研究目的:调查肛肠科就诊的功能性便秘(FC)患者一般资料、便秘相关指标、精神心理状况、生活质量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13例肛肠科就诊的功能性便秘和性别比例、年龄范围相匹配的4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问卷调查。对两组之间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体质指数(BMI)、排粪频率(平均每周自发排粪,SBM)、粪便性状(Bristol大便性状评分,BSFS)、精神心理状况(症状自评量表,SCL-90)、便秘严重程度(Wexner便秘评分,WCS)、生活质量评分(PAC-QOL)进行比较,同时对患者的便秘相关指标、Wexner便秘评分与SCL-90评分、PAC-QOL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FC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体重、体质指数、受教育程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FC组较健康人群有更多的精神心理问题。FC组合并精神心理障碍的比例为59.29%。FC组躯体化、强迫状态、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情绪、焦虑情绪、敌对情绪、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其中,精神病性是FC组与对照组差异最大的因子。(3)FC组生活质量总分高于对照组(P<0.001),FC组较健康人群生活质量差。FC组生活质量中情绪心境、满意度、担忧、生活独立性、饮食、生理6个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满意度是两组之间差异最大的因子。(4)FC组Wexner便秘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低度相关(r=0.477,P<0.001)。其中便秘病程与生活质量评分弱相关(r=0.223,P=0.017),排便时间与生活质量评分低度相关(r=0.305,P=0.001)。(5)Wexner便秘评分与SCL-90均分弱相关(r=0.200,P<0.05)。(6)SCL-90均分与生活质量评分中度相关(r=0.507,P<0.05)。结论:FC患者与健康对照者在BMI、受教育程度方面存在差异。FC组较健康人群存在明显的精神心理问题,生活质量显着降低。FC患者便秘严重程度与精神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具有相关性。二功能性便秘优化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玄参汤制剂联合精神心理干预在功能性便秘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纳入符合诊断标准的气阴不足型功能性便秘10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一(玄参汤制剂)、试验组二(玄参汤制剂联合精神心理干预)和对照组(普芦卡必利),分别记录患者用药前及用药4周后的中医证候评分、排粪频率(SBM)、Bristol大便性状评分(BSFS)、Wexner便秘评分(WC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HAMA)和便秘生活质量评分(PAC-QOL),分析功能性便秘患者排粪频率、粪便性状、便秘症状程度、精神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1)三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4周后,三组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试验组一90.0%,试验组二为97.1%,对照组90.3%,但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4周后,SBM均有所改善(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4周后,BSFS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三组BSFS 3、4、5型合并后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4周后,Wexner便秘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4周后PAC-QOL评分均显着降低(P<0.05),但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7)治疗4周后,试验组一和对照组的HAMA、HAMD评分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一HAMA评分总有效率为33.3%,试验组二为70.6%,对照组为2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一治疗后HAMD评分总有效率为40.0%,试验组二为76.5%,对照组为1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玄参汤制剂治疗功能性便秘4周后与普芦卡必利在中医证候疗效、排便频率、大便性状、便秘严重程度、生活质量方面均有所改善。玄参汤制剂结合精神心理干预治疗功能性便秘患者,不仅能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便秘症状、生活质量,而且能改善患者的精神心理状况。

宋任逸[2](2020)在《针刺调节带脉为主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临床对照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和评价针刺调节带脉为主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CFC)的临床疗效,并探究此疗法的治疗效果是否优于常规选穴针刺,从而丰富便秘的针灸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CFC提供新的治疗思路与选穴方案。方法:本研究共纳入符合标准的CFC患者6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针刺调节带脉为主(即主取带脉、五枢、维道、支沟、上巨虚穴),对照组选用常规选穴针刺方案(即主取天枢、大肠俞、照海、支沟、上巨虚穴),两组配穴方案、针具、针刺手法及疗程均一致,隔日治疗1次,每周3次,连续4周。治疗前后予便秘临床评分量表(CCS)及便秘症状评价量表进行评分,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便秘症状的改善程度,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疗效评定,同时观察、记录治疗中的安全性问题,并于治疗结束后3个月进行随访。选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有极显着的统计学意义,评价针刺调节带脉为主治疗CFC的临床疗效,比较本法与常规选穴针刺疗效的异同。结果:1、两组患者疗后组内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不同观察节点的CCS及症状评价量表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疗法均有疗效,并且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两组患者便秘的相关症状均在不断改善。2、两组患者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每周治疗后的CC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前两周治疗后差异具有极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每周治疗后治疗组的CCS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前两周优势更显着。3、两组患者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每周治疗后症状评价量表的减分值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第1周治疗后的减分值差异具有极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每周治疗后治疗组的症状评价量表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第1周优势更显着。4、两组总体疗效比较,治疗组每周的愈显率及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经四周治疗后,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一周后有效率为80.00%,两周后有效率达93.33%,对照组需治疗三周后有效率才达到90.00%,说明治疗组能在更短的时间内获效。5、两组随访结果比较,治疗结束3个月后,治疗组的复发率为19.05%,低于对照组的33.33%,说明治疗组的中长期疗效优于对照组。6、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无明显针刺相关的不良反应或身体不适情况,说明两组的治疗方法安全性良好。结论:1、两组患者治疗后均取得了显着的疗效,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疗效在不断增加,说明两种治疗方法都能有效治疗CFC,也显示出针灸是治疗CFC的有效疗法。2、调节带脉为主针刺在降低患者CCS及症状量表评分、改善患者便秘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常规选穴针刺,获效更快。3、调节带脉为主针刺可提高CFC的愈显率和有效率,近期及中长期疗效均优于常规选穴针刺。4、调节带脉为主针刺治疗CFC安全可靠。

王珺[3](2020)在《针刺调节带脉对慢性便秘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影响的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和评价针刺调节带脉治疗慢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及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并探究此方法治疗慢性便秘的效果是否优于常规治疗,以及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是否优于常规针刺,为治疗慢性便秘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法。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带脉、五枢、维道、上巨虚、支沟;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即按常规选穴针刺天枢、大肠俞、照海、上巨虚、支沟,两组的针具、辨证配穴及疗程均一致,每周治疗3次,连续治疗4周。各病例在首次治疗前、治疗第2周、4周后予记录排便情况、便秘患者生存质量自评量表(PAC-QOL)、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积分,观察其便秘症状的改善及生活质量和焦虑抑郁状态的变化。采用Excel软件对基本信息进行描述性统计,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数据分析,评价两种方法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具有极显着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便秘疗效比较:治疗组患者便秘疗效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便秘疗效有效率为90%;但治疗组的愈显率为93.3%,对照组的愈显率为60%;疗效愈显率比较P<0.05,两组的愈显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两组焦虑疗效比较:治疗组患者焦虑疗效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4%,疗效有效率比较P<0.05,两组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治疗后生活质量(PAC-QOL)和焦虑(HAMA)量表的组内比较:治疗组患者在第2周治疗后的PAC-QOL、HAMA总分及各项因子开始显着优于首次治疗前(P<0.01);在第4周治疗后的PAC-QOL、HAMA总分及各项因子显着优于第2周治疗后(P<0.01)。对照组患者在第2周治疗后的PAC-QOL、HAMA总分及各项因子显着优于首次治疗前(P<0.01);在第4周治疗后PAC-QOL中的生理因子评分与第2周治疗后无显着差异(P>0.05),但HAMA、PAC-QOL总分及PAC-QOL中其余各项因子均显着优于第2周治疗后(P<0.01)。(4)治疗后生活质量(PAC-QOL量表)的组间比较:在治疗第2周时尚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第4周时两组患者出现明显差异,其中的担忧因子(因担忧病情导致的情绪、心境的异常)及满意度(对排便情况、治疗的满意度)具有极显着差异(P<0.01)。(5)治疗后焦虑状态(HAMA量表)的组间比较:在治疗第2周时尚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第4周时两组患者出现明显差异(P<0.01),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6)慢性便秘的疗效与焦虑状态改善情况的关系:r值为0.647(P=0.0003<0.05),说明慢性便秘的疗效与焦虑状态改善情况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且呈正相关。结论:(1)运用针刺调节带脉与常规针刺均能有效治疗慢性便秘,且两组患者均在第2周治疗后病情开始好转,并随着治疗次数增加,病情逐渐改善;但针刺调节带脉治疗慢性便秘的疗效优于常规取穴治疗。(2)两组治疗均能改善慢性便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两组在治疗第2周时无明显差异;在治疗第4周时,针刺调节带脉组优于常规取穴治疗组,其中在担忧因子及满意度方面差异极为显着。(3)两组治疗均能改善慢性便秘患者的焦虑情绪;但两组在治疗第2周时无明显差异;在治疗第4周时,针刺调节带脉组明显优于常规取穴治疗组;并且在焦虑疗效比较上,针刺调节带脉组也优于常规取穴组;(4)慢性便秘的疗效与焦虑情绪的改善呈正相关,慢性便秘的疗效愈好,焦虑状态的改善情况愈好,反之,慢性便秘的疗效愈差,焦虑状态的改善情况愈差。

田欣欣[4](2020)在《益气通便汤配合耳穴揿针治疗老年慢性便秘(气虚津亏型)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益气通便汤配合耳穴揿针治疗老年慢性便秘(气虚津亏型)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及变化情况,探讨该方法对其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7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进行观察,将病例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治疗组(36例)。对照组:予乳果糖口服溶液(利动);治疗组:予益气通便汤,并配合中医外治法耳穴揿针。两组疗程均为14天,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及有无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变化、临床总疗效及停药两周后的复发情况,运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评估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1、两组患者中医各项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在大便干硬、排便时间、排便困难、神疲懒言、口干、腹胀、自汗及饮食症状的改善上优于对照组(P<0.05);但在短气乏力症状的治疗上,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为90.91%、对照组为71.88%,治疗组治疗后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组5.15±4.78、对照组8.22±5.20,两种治疗都可缓解便秘症状,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患者停药两周后复发率比较:治疗组复发率为6.67%,对照组复发率为30.43%,治疗组的远期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经统计学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意义,表明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益气通便汤配合耳穴揿针的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老年慢性便秘(气虚津亏型)患者的临床症状,在保证疗效的情况下安全可行,无明显不良反应。

张凌僖[5](2020)在《针刺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女性盆底松弛型便秘的临床疗效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针对接受针刺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的女性盆底松弛型便秘患者回顾性随访,观察治疗结束时(近期)和随访期间(远期)临床疗效,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08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便秘专病门诊就诊并记录于盆底中心“智慧医疗多功能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中801例盆底松弛型便秘患者,其中接受针刺联合生物反馈的女性患者共190例,筛选出资料完整的161例,采用电话随访方式进行标准化随访,主要通过慢性便秘严重度评分(CSS)、便秘患者生存质量问卷(PAC-QOL)、Bristol便质评分、慢性便秘患者报告临床结局评估量表(CC-PRO)对患者治疗结束时(近期)和随访期间(远期)的疾病严重度、生活质量、有效率、满意度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评价。结果1.全组共有161例女性盆底松弛型便秘患者符合纳入标准,治疗结束时CSS评分(14.59±3.98VS8.60±4.01)和 PAC-QOL 评分(84.48±19.82VS59.79±17.81)较治疗前降低(P<0.01);22例患者治疗后CC-PRO量表评分(180.55±47.84VS121.45±55.20)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161例患者治疗结束时6例(3.73%)痊愈,23例(14.29%)显效,96例(59.63%)有效。近期有效率为77.65%,针对近期疗效总满意率为80.20%。2.全组共有效随访148例患者(91.93%),随访时间6月~4年(中位随访时间16月)。148例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期间CSS评分分别为14.44±3.96、8.41±3.97、9.87±4.31(P<0.01);148例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期间PAC-QOL评分分别为83.31±19.04、59.01±17.45、65.53±19.14(P<0.01)。148 例患者远期随访时,4 例(2.70%)痊愈,9 例(6.08%)显效,80例(54.05%)有效,远期有效率为62.83%,远期疗效总满意率为62.16%。3.针刺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女盆底松弛型便秘的疗效与病程、治疗疗程和辅助排便方式相关(P<0.05),与妊娠次数、年龄、疾病严重度、是否坚持家庭训练、有无合并盆底手术史和其他疾病无关(P>0.05)。结论1.针刺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可改善女性盆底松弛型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排便费力、排不尽感、时间、频率、便质、腹胀,提高生活质量,近远期临床疗效持久。2.针刺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操作简便、安全无创,具有可行性,患者疗效评价满意度高。3.患者病程、治疗疗程与辅助排便方式影响疗效。

崔文隽[6](2020)在《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伴慢性腹泻或便秘的病机研究及中医治疗》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收集孙志广教授经验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合并慢性腹泻/慢性便秘的病例,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做出归纳总结,并探讨本病的病机。方法:从孙志广教授门诊病例中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83例。其中符合胃食管反流病和慢性腹泻诊断标准的患者43例,符合胃食管反流病和慢性便秘诊断标准的患者40例。两组患者均服用孙志广教授自拟方4周。收集患者治疗前后填写的问卷调查表和内镜检查结果,运用SPSS25.0进行分析。组内对比用配对t检验的方法;性别对症状评分、疗效的影响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年龄、身体质量指数对症状评分、疗效的影响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1.通过组内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腹泻积分/便秘积分和胃肠积分均有明显差异性(p<0.01)。GERD+慢性腹泻组患者慢性腹泻症状治疗有效率为95.35%,胃肠疾病常见症状治疗有效率为97.67%。GERD+慢性便秘组患者慢性便秘症状治疗有效率为92.50%,胃肠疾病常见症状治疗有效率为90.00%。2.两组患者的单项症状积分治疗前后均显示出明显的差异性(p<0.01)。12个慢性腹泻症状治疗有效率均高于50%。慢性便秘相关的12个单项症状治疗有效率均高于50%。34个胃肠疾病常见症状中,腹泻组治疗后有33个症状疗效高于50%,便秘组治疗后有28个症状疗效高于50%。3.83例入组患者中,共35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48例非糜烂性食管炎患者,没有巴雷特食管患者;反流性食管炎治疗有效率为80.00%。4.通过t检验,患者性别对原有胃肠疾病症状、慢性腹泻症状/慢性便秘症状没有影响(p>0.05);患者性别对各症状疗效影响未见显着性(p>0.05)。5.通过相关性分析,所有患者年龄和治疗前胃肠症状、便秘/腹泻症状之间均有着显着的正相关关系(Pearson相关性系数>0.4,α=0.01)。腹泻组患者的年龄与腹泻症状疗效和胃肠症状疗效均未见相关性(Pearson相关性系数(绝对值)<0.2);便秘组患者的年龄与便秘症状疗效和胃肠症状疗效之间均呈弱相关性(0.2<Pearson 相关性系数<0.4,α=0.05)。6.通过相关性分析,腹泻组患者的身体质量指数和治疗腹泻症状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324(α=0.05),提示较弱的负相关性;与治疗前胃肠症状、腹泻症状疗效、胃肠症状疗效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earson相关性系数<0.2)。便秘组患者的身体质量指数和便秘症状疗效之间的呈弱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为0.369(α=0.05);与治疗前诸症状、胃肠症状疗效未见明显相关性(Pearson相关性系数(绝对值)<0.2)。结论:孙志广教授经验方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合并慢性腹泻/慢性便秘,慢性腹泻/便秘及胃肠疾病常见症状均得到有效改善;患者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和治疗前症状、治疗效果未见明显相关性,患者的年龄越高,治疗前腹泻/便秘症状和胃肠疾病常见症状越明显。

NeurogastroenterologyandMotilityComittee;ChineseSocietyofGastroenterolog[7](2019)在《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2019,广州)》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既往我国颁布了关于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但尚未制定相关共识意见。随着罗马Ⅳ标准的发布,加上近年来药物治疗慢性便秘有了较大进展,因此有必要制定我国慢性便秘诊治的共识意见。在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和功能性胃肠病协作组两个学组的共同努力下,采用国际通用的Delphi程序,最终对慢性便秘的定义和流行病学、病因与病理生理、诊断评估与鉴别诊断、治疗4部分的相关内容达成共识。

李奇阳[8](2019)在《维持性血透患者慢性便秘中医证候特点及其与生存质量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是指各种终末期阶段的慢性肾脏疾病,肾脏萎缩,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下降,肾脏的基本功能无法维持,临床上出现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代谢产物潴留,全身各个系统均受累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血液透析是ESRD患者赖以生存的主要肾脏替代治疗手段,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医疗体制改革,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ESRD患者逐年增加。消化道疾病(包括器质性病变与功能性病变)是终末期肾脏病时肾外较早出现以及较为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其中便秘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血透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如何解决维持性血透患者慢性便秘是临床和患者关注的问题之一,中医药干预的前提必须充分了解患者的中医证候,辨证施治方可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所以证候研究是中医现代化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目前血透患者的生存质量整体水平较低,长期便秘更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如何改善维持性血透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其社会回归程度,减轻社会、家庭负担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研究目的通过研究维持性血透慢性便秘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以及不同证候与生存质量的关系,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为今后更好地指导该疾病的中医干预、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共收集170例维持性血透慢性便秘患者的一般资料、中医四诊信息、生存质量情况,比较中医各证候分布情况及其与生存质量各维度间的相关性,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慢性便秘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以及不同证候与生存质量的关系。研究结果1.一般临床资料分析:本研究共纳入170例维持性血透慢性便秘患者,其中男性99例,女性71例,男女比例1.79:1。平均年龄60.94±11.66岁,按年龄分为18-44岁组(青年组)、45-59岁组(中年组)、60-80岁组(老年组),年龄分布以60-80岁组(老年组)所占比例最高,共102人,占总例数的60.00%。平均透析年限69.07±47.94月,按透析年限分为<12月、12-60月、61-120月、121-180月、>180月,透析龄分布以12-60月所占比例最高,共81例,占总例数的47.65%。排名占前3位的原发病依次为慢性肾小球肾炎55例,占32.35%、糖尿病肾病46例,占27.06%、高血压肾损害16例,占9.41%。2.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本研究170例维持性血透慢性便秘患者证型以虚秘为主,共141例,占82.94%,其中阳虚秘52例(30.59%),气虚秘33例(19.41%),血虚秘29例(17.06%),阴虚秘27例(15.88%);实秘较少,共29例,仅占17.06%,其中气滞秘14例(8.24%),寒积秘8例(4.71%),热积秘7例(4.12%)。维持性血透慢性便秘患者的中医证候在不同性别、年龄、透析龄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方面研究结果显示男性的中医证候以阳虚秘为主,占28.28%,其次为气虚秘,占24.24%,女性也以阳虚秘为主,占33.80%,但其次为血虚秘,占16.90%;年龄方面研究结果显示18-44岁(青年)组以阳虚秘(22.22%)、血虚秘(22.22%)、阴虚秘(22.22%)为主,45-49岁(中年)组和60-80岁(老年)组以阳虚秘为主,阳虚秘分别占该年龄组的36%、29.41%;透析龄方面研究结果显示,透析龄<12(月)的患者以阳虚秘、阴虚秘为主,透析龄12-60(月)的患者以阳虚秘、血虚秘为主,透析龄>60(月)的患者以阳虚秘、气虚秘为主。3.慢性便秘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维持性血透慢性便秘患者的生存质量多数维度评分不高,其生存质量评分最低的维度是工作状况维度,评分31.47±36.82分,评分最高的维度是透析医护人员的鼓励维度,评分88.60±16.76分。评分低于60分的7个维度分别是工作状况维度(31.47±36.82分)、躯体角色维度(32.35±42.45分)、肾脏病给生活带来的负担维度(33.71±24.72分),一般健康维度(44.17±20.26分),总体健康评估(54.41 ±20.18分),情绪角色维度(56.27±46.89分),睡眠维度(59.46±21.92分)。影响维持性血透慢性便秘患者生存质量评分的因素有:性别、年龄、透析龄,其中年龄对躯体功能、躯体疼痛、症状与不适维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呈负相关;透析龄对肾脏病给生活带来的负担维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呈正相关。4.中医证候与生存质量相关性分析:虚秘患者生存质量在躯体功能、躯体疼痛、躯体角色、一般健康、情绪角色、情感健康、社交功能、活力、症状与不适、肾脏病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肾脏病给生活带来的负担、认知能力、社交质量、睡眠、社会支持、透析医护人员的鼓励16个维度以及总体健康评估的评分均低于实秘患者。经统计学分析,生存质量各维度下虚秘和实秘之间的差异经统计学处理大部分没有意义,仅在认知能力维度、总体健康评估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维持性血透慢性便秘患者生存质量评分的中医证候有:阳虚秘、气虚秘、寒积秘、热积秘。其中阳虚秘对躯体疼痛、一般健康、认知能力维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呈负相关。研究结论1.维持性血透慢性便秘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以虚秘为主,其中阳虚秘、气虚秘最为常见,实秘较少,其中热积秘最为少见。维持性血透患者慢性便秘多病程较长,以阳虚、气虚多见,临床辨证治疗应以助阳益气为主,注意顾护正气,切不可一味采取通腑泄热法,如大黄制剂、芒硝、番泻叶等,虽可取效一时,长期使用会出现各种变证,或加重便秘。2.维持性血透慢性便秘患者中虚秘患者生存质量在除工作状况、患者的满意度维度之外的所有维度以及总体健康评估的评分均低于实秘患者,临床医护人员应更加关注虚秘患者的生存质量情况。中医证候中阳虚秘与躯体疼痛、一般健康、认知能力维度的评分呈负相关,阳虚秘患者躯体疼痛表现突出,对自身健康状况主观评价差,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

曾玉筱[9](2019)在《电针和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重度慢性便秘疗效比较—随机对照试验》文中认为研究目的观察比较电针与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重度慢性便秘疗效的差异性和安全性。研究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两组平行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纳入重度慢性便秘患者70例,随机分配至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选取双侧天枢、腹结、上巨虚,分别采用电针和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研究周期共33周,其中基线期]周,治疗期8周,随访期24周。两组均每周治疗3次,每次治疗30分钟,连续治疗8周,共治疗24次。本试验的评价主要结局指标为完全自主排便次数(CSBMs)较基线增加>1次的病例数所占的百分比,次要结局指标为完全自主排便次数(CSBMs)和自主排便次数(SBMs)以及较基线的变化值、粪便性状为3-4型的病例数所占的百分比、排便困难程度较基线的变化、辅助通便方法使用的例数和次数以及不良反应。研究结果本试验共纳入70例重度慢性便秘患者,试验组完成治疗并有主要指标数据34例,对照组完成治疗并有主要指标数据31例。主要结局指标:治疗第8周的完全自主排便次数(CSBMs)较基线增加≥1的病例,电针组有31例,所占百分比为88.57%,经皮穴位电刺激组有25例,所占百分比为7].43%,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133)。次要结局指标:(1)治疗第4周、随访第20周和第32周的CSBMs较基线增加≥1次的病例数和所占的百分比,电针组分别为21(60.00%)、23(82.14%)和 14(63.64%),经皮穴位电刺激组分别为 23(65.71%)、10(35.71%)和 8(34.78%),两组组间比较,第 4 周(P=0.805)和第 32 周(P=0.076)没有统计学意义,第20周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1)。(2)治疗第4周和第8周、随访第20周和第32周的完全自主排便次数(CSBMs)≥3次的病例数和所占百分比,电针组分别为 18(48.57%)、24(68.57%)、19(37.86%)、12(54.55%),经皮穴位电刺激组分别为 10(28.57%)、14(40.00%)、6(21.43%)、5(21.74%),组间比较,第4周(P=0.087)无统计学意义,第8周(P=0.030)、第20周(P=0.001)和第32周(P=0.033)均有统计学意义。(3)治疗第4周和第8周、随访第20周和第32周的完全自主排便次数(CSBMs)与基线相比,电针组分别较治疗前增加1(3)、3(3)、2.50(3)、2(4),经皮穴位电刺激组较治疗前增加1(2)、1.84(3)、0(2)、0(2),两组在各访视点组内比较治疗前后均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在第4周的差值无统计学意义(P=0.746),第8周(P=0.038)、第 20 周(P=0.001)和第 32 周(P=0.038)均有统计学意义。(4)治疗第4周和第8周、随访第20周和第32周的自主排便次数(SBMs)与基线相比,电针组分别较治疗前增加1.82±1.89、2(2)、2(3)、1.41±1.97,经皮穴位电刺激组较治疗前增加1(2)、1(3)、0.88(2)、0.76±1.68,两组在各访视点组内比较治疗前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较基线的差值组间比较,第4周(P=0.097)、第8周(P=0.266)和第32周(P=0.262)均无统计学意义,第20周有统计学意义(P=0.030)。(5)治疗第8周自主排便粪便性状,电针组较基线增加0.37±1.03,经皮穴位电刺激组较基线增加0.60(0.93),两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8,P=0.001),与基线的差值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73)。(6)治疗第4周和第8周、随访第20周和第32周自主排便粪便性状为3型到4型的病例数所占的百分比,电针组分别为25.71%、25.71%、42.86%、27.27%,经皮穴位电刺激组分别为28.57%、28.57%、28.57%、17.39%。两组组间比较,第 4 周(P=1.000)、第 8 周(P=1.000)、第20周(P=0.403)和第32周(P=0.491)均无统计学意义。(7)治疗第4周和第8周、随访第20周和第32周排便困难程度分较基线的变化,电针组较基线减少 0.30±0.60、0.67±0.71、0.62±0.80、0.58±0.90,经皮穴位电刺激组较基线减少 0.25(0.50)、0.44(0.75)、0.33(0.55)、0.20(0.67),组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第4周(P=0.614)、第8周(P=0.076)、第20周(P=0.054)和第32周(P=0.116)均无统计学意义。(8)第8周PAC-QOL量表评分,电针组为66.79±19.62,较基线减少19.06±14.19,经皮穴位电刺激组为72.26±15.30,较基线减少12.48±8.58,两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第8周与基线差值亦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9)。(9)在辅助排便方式和例数上,两组各访视点组内和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评价上,电针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71%,经皮穴位电刺激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86%,经卡方检验,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1.000)。研究结论电针治疗重度慢性便秘的疗效并不优于经皮穴位电刺激,但是二者均能增加完全自主排便次数和自主排便次数,改善粪便性状,降低排便困难程度,并且疗效可持续24周,安全性均较高;同时两种疗法均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虽然电针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上优于经皮穴位电刺激,但临床上对于惧针的重度慢性便秘患者,非侵入性的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电针和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重度慢性便秘疗效比较尚需要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詹先峰[10](2018)在《慢性便秘不同证候患者的肛门直肠动力及感觉特点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研究慢性便秘的不同证候患者的肛门直肠动力及感觉特点,以期使中医证候客观化,提高中医辨证的精准性,更好的指导1临床用药,以期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研究方法:由专业技术人员对入组的慢性便秘患者进行肛门直肠测压测定便秘患者的肛门直肠动力及感觉功能变化情况。使用统计学软件对慢性便秘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分析;对慢性便秘患者的具体证候及虚实证候与肛门直肠测压数据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与此同时将收集到的入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年龄、性别、饮食习惯、体重指数、家庭经济情况及文化水平、是否有阳性便秘家族史等基本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了解这些因素是否与慢性便秘存在相关性。研究结果:1、慢性便秘患者以女性为主(68%),女:男=1.56,其平均年龄为(52.21± 15.61)岁,且主要以中老年患者为主(40-75岁患者有85例,占比达85%)。2、慢性便秘作为一种常见的、多发的慢性胃肠道疾病,由于便秘症状的反复发作及便秘症状的持续存在,造成患者反复就医,本研究中大部分患者(79%)具有反复就医、反复用药治疗的经历,而患者在药物治疗选择方面以中成药(65%)及西药(62%)为主要选择。3、慢性便秘的发生与体重指数(BMI)可能存在相关性,本研究中体重指数(BMI)正常的患者人数最多为74例,占比高达74%,相对于肥胖患者、超重患者及体重过低者,体重正常的便秘患者比例最大。4、一些不良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与慢性便秘的发生具有一定的联系,是慢性便秘的相关危险因素,本研究中,84例(84%)患者至少存在2项及以上不良生活和饮食习惯。5、将慢性便秘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发现慢性便秘实证较虚证多发(P<0.05),在具体的辨证分型当中以气滞秘、热积秘、气虚秘为慢性便秘的常见证型,其中又以气滞秘是慢性便秘的最常见证型(P<0.05);年龄与慢性便秘的虚实证型相关,虚证组年龄大于实证组(P<0.05)。6、在本研究中,实证组肛门静息压及肛门收缩压高于虚证组(P<0.01),虚证组血虚秘的肛门静息压及肛门收缩压高于阳虚秘(P<0.05);模拟排便时大部分患者存在肛门括约肌松弛不良或矛盾收缩(82%)、直肠压力不能正常升高(64%),其中有37例患者在模拟排便时肛门残余压不降低反而升高(矛盾收缩),有45例患者在模拟排便时肛门残余压可下降但降低不充分(肛门括约肌松弛不良);慢性便秘实证患者较虚证患者肛门残余压要高(P<0.05),在虚证中气虚秘患者较阳虚秘患者肛门残余压要高(P<0.05);大部分患者存在肛门直肠抑制反射减弱的情况(63%),且在本研究中虚证组初始感觉阈值较实证组要高(P<0.05),阳虚秘组初始排便阈值较气虚秘组要高(P<0.05),虚证组较实证组、阳虚秘组较气虚秘组最大耐受容量要高(P<0.05)。研究结论:慢性便秘的发生与肛门直肠动力及感觉功能异常相关,可能与肛门括约肌松弛不良、矛盾收缩及直肠推进力不足、直肠壁对容量刺激低敏感、高耐受等机制相关;而不同中医证候的便秘患者,具有其各自的肛门直肠动力和感觉功能特点。

二、慢性便秘的诊断和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慢性便秘的诊断和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肛肠科功能性便秘患者群身心状况、生活质量的调查及优化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第一节 罗马Ⅳ标准对功能性便秘的的认识进展
        1 罗马标准的起源及沿革
        2 罗马Ⅳ标准的背景
        3 罗马Ⅳ标准对功能性便秘的命名
        4 功能性便秘与其他肠道疾病的关系
        5 功能性便秘的定义及诊断标准
        6 功能性便秘的治疗
        7 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节 功能性便秘与精神心理障碍的相关性进展
        1 功能性便秘与精神心理障碍的相关性
        2 流行病学调查
        3 功能性便秘与精神心理障碍共病的现状
        4 功能性便秘与精神心理障碍共病的病因及机制
        5 与阿片类物质诱导的便秘鉴别
        6 评估与干预
        7 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三节 功能性便秘的疗效评估
        1 功能性便秘疗效的评估
        2 便秘症状评估
        3 生活质量评估
        4 精神心理评估
        5 其他评估
        6 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肛肠科功能性便秘身心状况、生活质量的调查研究
    1 研究内容
    2 研究方法
        2.1 课题来源
        2.2 研究对象来源
        2.3 研究对象入组
        2.4 主要研究指标
        2.5 统计学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排便相关指标
        3.3 精神心理指标
        3.4 生活质量评价
        3.5 FC组内相关性分析
    4 讨论
        4.1 FC的危险因素
        4.2 对排便相关指标认识的差异
        4.3 肛肠科FC患者群的治疗难度
        4.4 便秘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
        4.5 便秘严重程度、精神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5 问题与展望
    6 调查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功能性便秘优化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
    1 研究内容
    2 研究方法
        2.1 课题来源
        2.2 病例来源
        2.3 试验设计
        2.4 受试者选择
        2.5 治疗方案
        2.6 观察指标及方法
        2.7 统计学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治疗前组间比较
        3.2 中医证候
        3.3 每周自发排粪(SBM)
        3.4 Bristol大便性状(BSFS)
        3.5 Wexner便秘评分
        3.6 PAC-QOL生活质量评价
        3.7 精神心理指标
        3.8 安全性观察指标
    4 疗效分析
        4.1 便秘相关指标分析
        4.2 生活质量分析
        4.3 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4.4 精神心理状况疗效分析
    5 讨论
        5.1 中药玄参汤的应用
        5.2 精神心理干预及评估
        5.3 FC治疗方案的制订
    6 问题与展望
        6.1 此次研究
        6.2 中医药科研
        6.3 中医特色治疗方案的制定
        6.4 精神心理干预
    7 试验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致谢
附录
    附录1 缩略语英汉对照表
    附录2 功能性便秘气阴不足型中医证候积分表
综述
    祖国医学对慢性便秘的认识
        1 病名沿革
        2 病因病机
        3 中医药治疗
    功能性便秘的研究进展
        1 指南及共识
        2 定义
        3 流行病学
        4 病因及危险因素
        5 病理生理机制
        6 诊断标准
        7 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2)针刺调节带脉为主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临床对照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中医概况
        1 病名沿革
        2 病因病机
        3 辨证分型
        4 证候表现
        5 治疗方法
        6 带脉与便秘的联系
        7 小结
    综述二 慢性功能性便秘的西医概况
        1 定义和分类
        2 流行病学
        3 生理机制
        4 病因与病理机制
        5 诊断与鉴别
        6 治疗方法
        7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2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1 两组基本资料统计
        2 两组治疗前评分统计
        3 两组治疗后评分统计
        4 两组疗效统计
        5 中医证型愈显率分析
        6 相关因素分析
        7 安全性观察
        8 随访
        9 结论
    讨论
        1 研究背景
        2 选穴依据
        3 结果分析
        4 主取带脉针刺的优势
        5 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表
    附表1: 便秘临床评分量表(CCS)
    附表2: 便秘症状评价量表
个人简历

(3)针刺调节带脉对慢性便秘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影响的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慢性便秘与情绪、生活质量相关研究
        1. 慢性便秘与情绪障碍、生活质量的关系
        2. 治疗对便秘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的影响
    综述二、西医综述
        1. 概述及定义
        2. 病因
        3. 慢性便秘的病理生理机制
        4. 诊断标准
        5. 慢性便秘的鉴别诊断
        6. 治疗
    综述三、中医综述
        1. 病名
        2. 古代便秘病因病机
        3. 现代便秘病因病机
        4. 临床表现与辨证分型
        5. 便秘的治疗
        6. 带脉的理论
    小结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一般资料
    2. 研究方法
    3. 治疗方法
    4. 观察方法
    5. 安全性指标
    6. 统计方法
    研究结果
        1. 基本情况
        2. 生活质量及精神心理状态分析
        3. 疗效评价
        4. 随访
        5. 不良事件
        6. 结论
    分析与讨论
        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2. 选穴依据
        3. 结果分析
        4. 相关因素分析
        5. 存在问题及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表1
附表2
附表3
个人简历及获奖情况

(4)益气通便汤配合耳穴揿针治疗老年慢性便秘(气虚津亏型)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临床研究
    1 病例选择
    2 临床研究方法
    3 观察指标
    4 统计分析方法
    5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1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2
附录
    附表1 研究观察表
    附表2 中医证候疗效分级量化表
    附表3 患者知情同意书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5)针刺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女性盆底松弛型便秘的临床疗效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中医对盆底松弛型便秘的认识
        1.1 便秘病证及病名
        1.2 便秘病因病机
        1.3 便秘辨证论治
        1.4 针刺治疗便秘的研究进展
    2 现代医学对盆底松弛型便秘的研究
        2.1 患病率研究
        2.2 病因及发病机制
        2.3 诊断方法
        2.4 RPFS-C治疗现状
        2.5 盆底生物反馈在盆底松弛型便秘中的应用
    3 疗效评价
        3.1 临床常用便秘疗效评价方法
        3.2 临床常用便秘疗效评价量表
        3.3 患者报告结局(PRO)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病例选择标准
        1.3 治疗方案
        1.4 研究方法
        1.5 数据管理
        1.6 统计学方法
        1.7 观察项目
    2 结果
        2.1 随访资料分析
        2.2 治疗疗效
        2.3 影响RPFS-C疗效相关因素研究
        2.4 治疗方案安全性
第三部分 讨论
    1 本研究病例特点分析
        1.1 年龄分布以中老年为主
        1.2 大多病程较长
        1.3 以排便费力、排便不尽感为主要症状,可能合并其他盆底疾病
        1.4 疾病严重度高,生活质量差
        1.5 大多患者依赖刺激性泻剂
    2 治疗疗效分析
        2.1 近期疗效
        2.2 远期疗效
    3 影响疗效相关因素分析
        3.1 疗程与疗效的关系
        3.2 年龄、病程等其他影响因素与疗效的关系
        3.3 妊娠和盆底手术史与疗效的关系
    4 伴焦虑抑郁状态患者的治疗
    5 课题存在问题与展望
        5.1 存在问题
        5.2 展望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伴慢性腹泻或便秘的病机研究及中医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一、西医研究现状
    二、中医研究现状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资料
        1. 病例来源
        2. 临床诊断
        3. 病例选择
        4. 症状及内镜下评分标准
    二、研究方法
        1. 病例分组
        2. 主要药物
        3. 观察指标
        4. 疗效评价
        5. 数据统计方法
    三、结果与分析
        1.腹泻组结果分析
        2.便秘组结果分析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8)维持性血透患者慢性便秘中医证候特点及其与生存质量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维持性血透患者慢性便秘的现代医学相关研究进展
        1 维持性血透患者慢性便秘的流行病学
        2 维持性血透患者慢性便秘的相关病因
        3 维持性血透患者慢性便秘的发生机制
        4 维持性血透患者慢性便秘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5 维持性血透患者慢性便秘的治疗进展
        6 维持性血透患者慢性便秘的不良结果
    综述二 维持性血透患者慢性便秘的中医相关研究进展
        1 维持性血透患者慢性便秘的中医认识
        2 维持性血透患者慢性便秘的中医证候相关研究现状
        3 维持性血透慢性便秘患者中医治疗相关研究
    综述三 维持性血透患者生存质量相关研究进展
        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研究意义
        2 生存质量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3 中医证型与生存质量的关系
        4 维持性血透慢性便秘患者的生存质量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选择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慢性便秘诊断标准
        2.2 中医证候判定标准
        2.3 样本量估算
        2.4 临床数据采集表的制定及内容
        2.5 病例信息采集
        2.6 质量控制
        2.7 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临床资料分析
        3.2 维持性血透慢性便秘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
        3.3 维持性血透慢性便秘患者的生存质量情况
        3.4 维持性血透慢性便秘患者中医证候与生存质量相关性分析
    4 讨论
        4.1 维持性血透慢性便秘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分析
        4.2 维持性血透慢性便秘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
        4.3 慢性便秘对维持性血透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4.4 维持性血透慢性便秘患者的中医证候与生存质量相关性分析
    5 结论
    6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9)电针和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重度慢性便秘疗效比较—随机对照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慢性便秘西医临床研究进展
        1 疾病概述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3 危险因素
        4 诊断
        5 临床分型
        6 治疗
        7 小结
    综述二 慢性便秘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1 中医病名
        2 病因病机
        3 临床治疗
        4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试验设计
        2.2 研究对象
        2.3 治疗方案
        2.4 观察周期
        2.5 观察指标
        2.6 疗效评价
        2.7 安全性评价
        2.8 依从性评价
        2.9 样本量估算
        2.10 随机方法
        2.11 伦理学原则
        2.12 试验注册
        2.13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受试者招募
        3.2 基线分析
        3.3 结局指标
        3.4 安全性评价
        3.5 依从性评价
    4 讨论
        4.1 研究结果分析
        4.2 研究方案的选择
        4.3 结局指标的选择
        4.4 局限性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致谢
个人简历

(10)慢性便秘不同证候患者的肛门直肠动力及感觉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慢性便秘的中医药研究概况
        1. 中医病名的溯源
        2. 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
        3. 中医辨证分型的探究
        4. 慢性便秘的中医治疗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慢性便秘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慢性便秘的流行病学特点
        2. 慢性便秘的病因
        3. 慢性便秘的发病机制
        4. 慢性便秘的诊断
        5. 慢性便秘的治疗
        6.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三、肛门直肠测压技术的中西医临床的运用进展
        1. 肛门直肠测压技术在西医临床的运用
        2. 肛门直肠测压技术在中医临床的运用
        3. 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研究方案及方案设计
    二、研究结果
    三、讨论及结论
    四、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四、慢性便秘的诊断和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肛肠科功能性便秘患者群身心状况、生活质量的调查及优化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D]. 樊文彬.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2]针刺调节带脉为主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临床对照观察[D]. 宋任逸.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针刺调节带脉对慢性便秘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影响的观察[D]. 王珺.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4]益气通便汤配合耳穴揿针治疗老年慢性便秘(气虚津亏型)的临床观察[D]. 田欣欣.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 [5]针刺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女性盆底松弛型便秘的临床疗效及分析[D]. 张凌僖.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12)
  • [6]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伴慢性腹泻或便秘的病机研究及中医治疗[D]. 崔文隽.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7]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2019,广州)[J]. NeurogastroenterologyandMotilityComittee;ChineseSocietyofGastroenterolog. 中华消化杂志, 2019(09)
  • [8]维持性血透患者慢性便秘中医证候特点及其与生存质量相关性研究[D]. 李奇阳.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9(01)
  • [9]电针和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重度慢性便秘疗效比较—随机对照试验[D]. 曾玉筱.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9(01)
  • [10]慢性便秘不同证候患者的肛门直肠动力及感觉特点分析[D]. 詹先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8)

标签:;  ;  ;  ;  ;  

慢性便秘的诊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