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Windows Sockets网络编程(论文文献综述)
丁伟[1](2020)在《畜禽舍防疫消毒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文中研究指明为顺应国家大力发展养殖业智能化的政策和推动我国智慧养殖业发展政策,我国加大了在智能养殖业方面的发展力度。智能化技术将当前落后的消毒方式往更为科学、高效的方向转变。本文立足于我国当前畜禽舍防疫消毒的国情,为畜禽舍防疫消毒机器人设计防疫消毒控制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防疫消毒监控APP、相关硬件控制器等。论文主要完成的内容如下:1.系统硬件执行器配置。防疫消毒机器人控制器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模块、电流电压转换模块、防疫消毒机具控制器、一体化智能小车控制器。在电脑终端启动防疫消毒控制系统,通过遥控指令控制驱动硬件设施执行雾化距离和药液流量动作,实现畜禽舍防疫消毒远程监控。2.系统软件设计。畜禽舍防疫消毒APP于Visual Studio平台开发,主要完成视频监测、相机控制、云台控制、移动平台信息监测、养殖环境信息监测、变量喷雾监控、通讯设置和作业控制等功能,利用WIFI网络将数据传输给服务器进行处理,并对各参数值进行用户界面显示,实现数据的实时交互和设备设施状况的实时显示。3.系统的调试及校准试验。包括:对一体化智能小车的自动消毒模式和用户遥控消毒模式进行精准验证;对药液流量和雾化距离进行控制精度验证试验;结合中小型畜禽舍防疫消毒现场环境,优化药液流量和雾化距离动态调节范围,实现防疫消毒最佳效果。论文设计的畜禽舍防疫消毒控制系统,可以植入PC机,通过远程监控技术,实现畜禽舍防疫消毒无人化作业功能。试验结果表明,药液流量控制范围为0-1.5 L/min,雾化距离控制范围为0-6.3 m,结果满足中小型畜禽养殖户需求,能够很好地完成畜禽舍防疫消毒工作。
刘明[2](2019)在《油井工况远程监控无线网络系统的构建》文中研究表明石油工业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油田开发后,巡回检查油井工作状态成为采油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工作,目前国外已基本实现油井巡查的自动化,而国内主要采用人工的巡井方式,采油工人需要走遍整个矿区,检查设备的工作状况,记录采油过程的主要数据,这种方式效率低下,更不能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工作故障。为了提高油田自动化管理水平,提高采油效率,本文以大庆采油六厂为研究背景,设计一套基于嵌入式技术和无线网桥技术的新型油井工况远程监控无线网络系统,这套系统可以替代人工巡井,实现远程电压、电流等电参数数据的采集,并能实现远程视频实时监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研究了油田自动化监控的研究现状,比较了几种无线传输技术的特点,讨论了嵌入式技术在工业监控领域的优势,选择嵌入式技术与无线网桥技术结合的方式构建工况监控系统,设计了系统的总体方案,完成了软硬件的设计,最后搭建了系统的测试平台,对系统功能和性能进行了测试。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首先,本文对油井工况监控无线网络系统的总体方案进行设计,分析技术难点和系统的关键技术。对远距多节点无线网络构建和高并发服务器设计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研究了分组无线网的拓扑结构、路由协议和信道接入技术,对本系统的网络系统进行了设计,并基于线程池和select技术对高并发服务器进行了设计,解决了无线网络传输距离远、节点多、多个网络节点同时连接服务器等难点问题。然后,本文对系统的总体硬件方案进行了设计,为了保证可靠性与稳定性,基于工业标准对多个功能模块进行了筛选,对嵌入式核心控制板的主要电路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完成了单井数据采集箱的设计,保证了系统在硬件层面能安全稳定地工作在复杂的工业环境中。其次,本文完成了系统软件总体方案的设计。分析了嵌入式Linux开发平台的构建过程,完成了Linux系统的移植和交叉环境的建立。在分析了网络编程模型和设计了应用层协议后,对高并发服务器的程序进行了设计。对上位机程序和下位机程序的主要功能模块进行了设计,实现了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到监控的全过程。最后,本文搭建了系统的测试平台,并对无线网桥通信、数据采集、视频监控、高并发服务器模型等主要功能模块进行了测试,完成了系统总体功能与性能的测试,在此基础上对系统的性能进行了分析与评估。实验表明,本系统能实现远距离多节点油井工况的远程监控,能有效的替代人工巡井,提高油田自动化管理效率,并且稳定性和可靠性高,实用性强,对于油田自动化监测水平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张榆[3](2019)在《基于Vestore-SCADA系统的UDP数据转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能源互联网概念的出现对工业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工业网络中,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举足轻重。现场设备与SCADA系统之间的高速可靠数据传输技术虽然理论较为成熟与广泛,但在具体应用上仍有所欠缺。本文通过对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了基于Vestore-SCADA系统的UDP数据转发软件,并进行测试以验证其可靠性。首先,运用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利用Astah软件对基于Vestore-SCADA系统的UDP数据转发软件进行分析与建模。然后,运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对基于Vestore-SCADA系统的UDP数据转发软件进行设计,再应用极具发展趋势的DOTNet Core框架对软件进行实现并测试。最后,根据一种基于应用层改进的、简捷的实现UDP可靠传输的理论,运用一种有用户界面的开发框架WinForm对其进行实现与可靠性分析测试。基于Vestore-SCADA系统的UDP数据转发软件实现了读取实时数据和转发数据的功能。经测试,软件能保证其运行在同一局域网内不同之间通信的准确性。研究基于Vestore-SCADA系统的UDP数据转发技术,对工业网络高速可靠数据传输的应用提供支持。
张劲峰[4](2019)在《基于Qt的跨平台web服务开发框架》文中研究说明在使用Java技术开发信息管理系统,尤其是软硬件结合的系统时,存在如下问题:(1)许多硬件厂家只提供C++的开发包,很难集成进Java开发的系统;(2)Java虚拟机对内存有自己的管理机制,开发人员不能自由操作,在开发一些需要反复申请和释放资源的系统时,很难保证系统的实时性,并且对系统硬件资源也有比较高的要求;(3)使用CGI等方式连接信息管理系统和底层硬件控制系统,性能不高;(4)另外,用户使用的操作系统多种多样,从而要求系统能够跨操作系统平台,降低开发难度,支撑新业务的开发。为此,本文开发了一个“基于Qt的跨平台web服务开发框架”。采用常见的软件开发模式,完成了框架的需求分析、设计、编码实现和测试。本文做了如下工作:(1)采用网络通信协议进行进程通信,使用跨平台的Qt开发框架作为开发基础,实现了多编程语言开发的程序间的通信,并搭建了一个跨平台的C++应用程序开发框架。(2)使用Socket网络编程接口进行开发,实现了web服务器的基本功能,同时也支持fastCGI请求和一般Socket请求。(3)参考Java环境下常用的MVC框架Struts和Spring的MVC实现,实现了MVC分层框架。(4)使用Qt的数据库连接框架及容器数据结构,连接postgresql数据库,实现了数据库连接池功能。(5)采用在cookie中存储session信息,要求客户端在HTTP头信息中发送session信息的通信方式,实现了用户登录及登录后的菜单权限控制,使应用本框架开发的系统能通过单点登录功能,同其他业务系统无缝集成在一起。(6)通过配置定义表单内容,结合extjs界面框架,根据配置展现表单,开发了业务表单框架,初步实现了业务表单界面的模板化定制。最后,使用本框架开发了用户卡读卡系统和热用户信息展示系统两个系统,并对其进行了验证,同时对框架进行了测试。使用本框架开发系统,在Windows和Linux操作系统上实现了同原有的Java应用顺利整合,降低了开发难度,实现了预期目标。与常见的CGI开发方式相比,使用本框架开发的系统,可以常驻内存,不需要每次收到请求都从硬盘加载程序,降低了系统硬盘读写压力,系统负载能力有明显提升,提高了系统性能,同时便于多个业务间共享资源,有利于代码复用。系统比采取ocx与浏览器的通信方式更加稳定,兼容性更强。本框架还提供了应用开发时需要的数据库连接池、日志管理等服务组件,方便业务开发者使用。作为开发框架,本框架还有许多不足,需要进一步研究,同Ngnix等服务器相比性能还有提升空间,http协议也只支持部分特性,另外还有多种进程通信方式没有被支持,需要进一步完善。
顾彤辰[5](2016)在《FTP客户端及服务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共享的时代已经到来。在实现数据传输与信息共享的诸多方式中,FTP无疑是应用最广的一种方式。FTP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的应用层协议,提供了可靠的文件传输功能,并且具有跨平台特性,两个不同类型的操作系统只要都支持FTP协议就可以进行文件传输工作。虽然FTP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目前市面上的FTP工具大部分都是收费且不开源的,国内也鲜有优秀的FTP工具。因此,本课题的目标是设计并实现一个具备商用FTP系统大部分功能的FTP客户端及服务器系统。本文首先研究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结构、FTP工作模型以及FTP协议标准命令与应答。由于FTP系统的设计会涉及网络通信技术,所以接着介绍了Windows多线程网络编程技术。然后重点研究了FTP客户端与服务器的具体实现,整个文件传输系统在Windows平台和Visual Studio开发环境下进行开发。客户端部分通过采用两种递归算法实现了目录的上传和下传,解决了FTP协议不支持目录传输的问题,通过设计定时器线程和状态统计线程实现了文件传输状态信息的即时显示;服务器部分采用了多线程技术解决了大量用户并发访问所引起的服务器过载问题,提供了日志显示、账户管理、连接状态与传输文件统计等相对完善功能,并且实现了很多FTP服务器并不支持的断点续传功能。最后通过对文件传输系统进行功能和性能测试证明了本文设计的文件传输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标。
李彦,刘军[6](2016)在《Windows Sockets的多线程网络编程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在Windows Sockets的多线程网络编程技术领域也取得了新的突破。但是不能否认,我国在使用多线程网络编程的过程中还存在严重的问题亟待解决,为此本文将针对Windows Sockets的多线程网络编程技术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的探讨。
王龙[7](2016)在《盾构机刀盘维修机器人焊接虚拟现实监视技术研究》文中提出盾构机是一个完成挖掘、出土和隧道支护等工作的大型专用工程机械,近几年来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发展迅速,使用盾构机的工程越来越多。刀盘是盾构机的关键部件,决定了掘进工程能否顺利完成。盾构机刀盘直接与地下土层接触,工作环境复杂,未知因素很多,其经常发生严重的磨损,以致不能继续掘进。因此,盾构机刀盘修复技术显得格外重要。在实际工程当中,通常使用带压进舱法在地下进行刀盘修复,该方法不会对地面环境造成任何影响,总体修复速度快。但是,由于需要操作人员在高压环境下进行焊接作业,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活动空间很小并且有一定塌方危险。针对此问题,使用机器人来代替人来进行高压环境下的焊接工作是最好的解决方案。本文将虚拟现实技术与远程操作机器人技术结合起来,用于盾构机刀盘焊接维修过程,这样操作人员只需要在安全的控制室中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就可以如同在焊接现场一样进行修复作业。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盾构机刀盘机器人焊接维修方案,分析盾构机结构、刀盘在高压环境下的维修技术原理。方案中机器人本体位于远端作业现场也就是工作舱内,虚拟现实监视子系统位于本地操作端也就是控制室内,而其他设备位于过渡舱内,操作人员不需要在工作舱中进行焊接作业。机器人控制柜、焊接电源等其他设备位于过渡舱内,该过渡舱用于连接工作舱和减压舱的舱体。2、搭建模拟盾构机刀盘维修过程的机器人焊接维修虚拟现实监视系统实验平台。采用六轴工业机器人与数字化焊接电源进行机器人焊接,利用二轴变位机模拟盾构机刀盘维修广泛应用的横焊与立焊等典型焊接位置,通过弧焊信息分析仪与数据采集卡采集焊接电压与焊接电流的采集,此外,还利用摄像头采集焊接现场视频信息。操作人员可以利用此实验平台来模拟刀盘焊接维修的过程。3、实现虚拟现实监视程序与机器人控制程序之间的网络通信。通信程序使用C++语言编写,基于TCP/IP协议,使用客户端/服务器结构。针对本虚拟现实监视程序的特点,完成了网络通讯的代码编写和调试,实现了虚拟现实监视系统与机器人的准确、及时的数据传输。4、在虚拟现实监视程序中建立虚拟环境与虚拟机器人的三维模型。模型与真实物体的尺寸一致,比例1:1,通过观察模型操作人员可以得到可靠的视觉参考;完成了虚拟场景的创建,并按照特定层级装配模型、添加灯光、设置用于碰撞检测的包围盒。5、使用C#语言,基于Unity引擎完成虚拟现实监视系统的开发。通过与机器人控制程序的通信,虚拟机器人能够与实际机器人完全同步,并且具备碰撞检测功能,通过图形用户界面将机器人运行信息进行反馈。操作人员通过该系统完成对机器人焊接过程的监视与控制。6、使用C++语言,基于Qt完成数据采集系统的程序实现。程序具备焊接电压电流采集与绘制波形图,摄像机捕捉现场画面并展示给操作人员,以及数据存储、摄像机控制、截图和保存等功能。7、进行盾构机刀盘机器人焊接维修虚拟现实监视系统试验;使用MIG焊,以盾构机刀盘常用的Q345为母材,通过模拟盾构机刀盘维修时的横焊与立焊等典型焊接位置进行焊接试验。实验表明,虚拟现实监视系统具备同步功能、碰撞检测功能和焊接参数监测功能,并能够给操作人员以良好的临场感。操作人员利用该虚拟现实监视系统,通过观察虚拟现实系统与摄像头画面就可以在远距离完成机器人的示教过程并监视焊接过程,焊接实验表明该虚拟现实系统在技术上具备应用于盾构机刀盘机器人焊接维修的可行性。
颜军,李彦广[8](2015)在《局域网通信器的设计》文中认为随着网络的普及,个人即时通讯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便利人们信息交流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信息化建设。本文基于VC++设计了一个局域网通信器,用于满足企业小型局域网进行消息传递和资源共享的需要。
高灵霞[9](2012)在《在VC环境下利用WinSock实现网络通信》文中研究指明阐述了Winsock的相关概念,介绍了套接字的相关技术和套接字编程原理,分析实现网络通信的面向连接的套接字编程模型和面向无连接的套接字编程模型,给出了在VC环境下利用Winsock开发网络应用程序的具体方法和程序代码,来实现面向连接的网络通信。
张法帅[10](2012)在《DIS系统中数据采集与通信关键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基于SOCKET网络编程技术实现了DIS中实时数据采集与离线文件传输。DIS全称是数字信息系统(Digital Information System),是新一代数字教学实验系统。本文首先介绍了DIS中数据采集与通信关键技术实现的现状,及用SOCKET网络编程实现实时数据采集与离线文件传输的意义。分析了数据采集与通信关键技术实现的总体架构及网络传输的硬件电路设计,重点介绍了下位机和上位机程序实现。DIS系统中数据采集与通信关键技术支持数字数据的实时采集和离线文件传输。深入研究了SOCKET网络编程技术原理及TCP/IP协议,下位机在u cTCP/IP协议栈的基础上实现了客户机(发送端)和服务器(接收端),上位机在WinSock基础上实现了离线文件传输和实时数据采集。最后显示了整个系统的采集效果,并讲述了本项目的设计思路。将SOCKET网络编程应用到DIS中,可以用网线实现了DIS局域网的建立,相比于USB通信技术,在稳定性、高速数据传输和多DIS远程数据采集和通信方面优点更为突出。
二、Windows Sockets网络编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Windows Sockets网络编程(论文提纲范文)
(1)畜禽舍防疫消毒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1 防疫消毒技术研究现状 |
1.2.2 远程控制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发展现状 |
1.2.3 VC++平台发展及其应用现状 |
1.2.4 智能小车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章节安排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系统整体方案设计及相关技术 |
2.1 系统整体设计目标与功能要求 |
2.2 系统整体结构介绍 |
2.3 控制系统平台介绍 |
2.3.1 搭建开发平台 |
2.3.2 Visual C++应用程序相关介绍 |
2.4 系统通信方式概述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防疫消毒控制系统硬件配置 |
3.1 系统控制部分硬件配置 |
3.1.1 硬件系统设计原则 |
3.1.2 硬件系统整体结构 |
3.2 机器人硬件系统构成 |
3.2.1 移动平台控制单元 |
3.2.2 变量喷雾监控单元 |
3.2.3 通讯设置控制单元 |
3.2.4 智能控制终端单元 |
3.3 数据采集模块选型 |
3.4 三合一集成变送器选型 |
3.5 雾化风机选型 |
3.6 雾化喷头特性 |
3.7 一体化智能小车特性 |
3.8 直流无刷电动机特性 |
3.9 触觉传感器特性 |
3.10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防疫消毒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4.1 MFC开发环境搭建 |
4.2 客户端防疫消毒APP设计 |
4.3 网络通讯方式选择 |
4.3.1 通讯协议 |
4.3.2 数据封装 |
4.3.3 可靠性实现 |
4.4 Socket网络编程 |
4.4.1 服务器端网络编程 |
4.4.2 客户端网络编程 |
4.5 Modbus通信协议 |
4.5.1 DAM-AIAO模块 |
4.5.2 指令说明 |
4.5.3 控制指令设计 |
4.5.4 调试工具 |
4.6 控制程序流程设计 |
4.7 多线程实现 |
4.7.1 数据收发线程 |
4.7.2 遥控运行模式 |
4.7.3 防疫消毒单元 |
4.7.4 温湿度粉尘采集 |
4.7.5 智能小车参数采集 |
4.8 其他控制程序设计 |
4.8.1 对话框控件颜色程序设计 |
4.8.2 自动运行模式 |
4.9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功能测试及试验验证 |
5.1 试验平台搭建 |
5.2 控制系统使用方法 |
5.3 系统性能测试试验 |
5.3.1 移动平台运行模式控制试验 |
5.3.2 药液流量控制精度试验 |
5.3.3 雾化距离控制精度试验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油井工况远程监控无线网络系统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油田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发展现状 |
1.2.2 无线传输技术的发展现状 |
1.2.3 嵌入式技术在监控领域的发展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工况监控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
2.1 系统总体方案 |
2.1.1 系统的需求分析 |
2.1.2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1.3 技术难点和关键技术分析 |
2.2 远距多节点无线网络系统的构建技术研究 |
2.2.1 分组无线网拓扑结构研究 |
2.2.2 分组无线网路由协议研究 |
2.2.3 分组无线网信道接入协议研究 |
2.2.4 远距多节点无线网络系统设计 |
2.3 高并发服务器的研究与设计 |
2.3.1 TCP服务器 |
2.3.2 线程池技术 |
2.3.3 操作系统I/O复用技术 |
2.3.4 基于线程池和select技术的高并发服务器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油井工况系统硬件方案与电路设计 |
3.1 系统硬件总体方案 |
3.1.1 硬件方案设计 |
3.1.2 硬件方案实现 |
3.2 嵌入式核心控制板的设计 |
3.2.1 FLASH与SDRAM电路设计 |
3.2.2 USB、RS485接口电路设计 |
3.2.3 网络接口设计 |
3.3 单井数据采集箱的硬件方案设计 |
3.3.1 485总线方案设计 |
3.3.2 供电方案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工况远程监控网络系统软件设计 |
4.1 监控系统软件总体方案 |
4.2 嵌入式Linux开发平台的建立 |
4.2.1 交叉编译环境的搭建 |
4.2.2 Bootloader的移植 |
4.2.3 Linux内核的移植 |
4.2.4 嵌入式开发工具的调试与使用 |
4.3 高并发服务器程序设计 |
4.3.1 基于socket的C/S网络编程模型 |
4.3.2 服务器应用层传输协议设计 |
4.3.3 基于LabWindows/CVI的服务器程序设计 |
4.4 下位机软件设计 |
4.4.1 工况数据采集程序设计 |
4.4.2 基于V4L2的视频采集程序设计 |
4.4.3 网络传输程序设计 |
4.5 上位机软件设计 |
4.5.1 监控软件界面设计 |
4.5.2 数据处理与报警功能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功能验证及性能评估 |
5.1 系统测试平台的搭建和功能模块的测试 |
5.1.1 无线网桥通讯测试 |
5.1.2 数据采集功能测试 |
5.1.3 视频采集功能测试 |
5.1.4 高并发服务器模型测试 |
5.2 系统总体功能测试与性能分析 |
5.2.1 总体功能测试 |
5.2.2 系统性能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3)基于Vestore-SCADA系统的UDP数据转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SCADA系统发展概述 |
1.2.2 工业现场网络通信概述 |
1.2.3 UDP协议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UDP数据转发软件设计 |
2.1 需求分析 |
2.1.1 总体描述 |
2.1.2 建立用例模型 |
2.1.3 建立对象模型 |
2.1.4 建立动态模型 |
2.2 UDP数据转发软件设计 |
2.2.1 结构设计 |
2.2.2 类与对象设计 |
2.2.3 人机交互设计 |
2.3 关键点说明 |
2.3.1 Vestore-SCADA系统简介 |
2.3.2 网络编程技术 |
2.3.3 编程工具简介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UDP数据转发软件的实现与测试 |
3.1 代码说明 |
3.2 组装测试 |
3.3 确认测试 |
3.3.1 功能测试 |
3.3.2 性能测试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应用层改进的UDP数据转发软件的实现 |
4.1 软件的实现原理 |
4.2 代码说明 |
4.3 可靠性测试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基于Qt的跨平台web服务开发框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 T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主要工作和论文结构 |
1.3.1 主要工作 |
1.3.2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开发框架需求分析 |
2.1 开发框架的总体需求分析 |
2.2 功能需求分析 |
2.2.1 网络应用服务器 |
2.2.2 服务请求处理框架 |
2.2.3 常用业务框架 |
2.2.4 验证用的业务功能 |
2.3 性能需求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开发框架设计 |
3.1 开发框架总体设计 |
3.2 网络应用服务器设计 |
3.3 服务请求处理框架设计 |
3.4 常用业务框架设计 |
3.4.1 数据库连接池设计 |
3.4.2 日志框架设计 |
3.4.3 登录框架设计 |
3.4.4 主页面框架设计 |
3.4.5 业务表单框架设计 |
3.5 验证用的业务功能设计 |
3.5.1 热用户卡读写卡系统设计 |
3.5.2 供热用户档案展示设计 |
3.6 系统发布目录结构设计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开发框架实现 |
4.1 网络应用服务器的实现 |
4.2 服务请求处理框架的实现 |
4.3 常用业务框架的实现 |
4.3.1 数据库连接池的实现 |
4.3.2 日志框架的实现 |
4.3.3 登录框架的实现 |
4.3.4 主页面及菜单权限控制的实现 |
4.3.5 业务表单框架的实现 |
4.4 验证用的业务功能的实现 |
4.4.1 热用户卡读写卡系统的实现 |
4.4.2 供热用户档案展示的实现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开发框架测试 |
5.1 功能测试 |
5.1.1 功能测试用例的选择 |
5.1.2 功能测试的结果 |
5.2 压力测试 |
5.2.1 工具及测试环境的选择 |
5.2.2 压力测试业务场景的选择 |
5.2.3 压力测试的结果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FTP客户端及服务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课题主要工作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及FTP协议 |
2.1 计算机网络 |
2.1.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
2.1.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及性能 |
2.1.3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
2.2 FTP工作模型 |
2.2.1 FTP模型简介 |
2.2.2 FTP传输方式 |
2.3 数据表示 |
2.3.1 文件类型 |
2.3.2 数据结构 |
2.4 FTP命令与应答 |
2.4.1 FTP命令 |
2.4.2 FTP应答码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Windows多线程网络编程 |
3.1 Windows网络编程基础 |
3.1.1 Windows Sockets基本概念 |
3.1.2 Windows Sockets编程基础 |
3.1.3 Windows I/O模型 |
3.2 Windows多线程编程技术 |
3.2.1 进程与线程 |
3.2.2 线程和同步 |
3.2.3 MFC Socket多线程编程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FTP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 |
4.1 FTP客户端总体设计 |
4.1.1 客户端需求分析 |
4.1.2 客户端界面设计 |
4.1.3 客户端工作流程设计 |
4.2 FTP客户端程序框架设计 |
4.2.1 界面控制模块 |
4.2.2 命令处理模块 |
4.2.3 线程模块 |
4.3 FTP客户端主要功能的详细实现 |
4.3.1 登录与退出 |
4.3.2 列出目录内容 |
4.3.3 文件传输 |
4.3.4 目录传输 |
4.3.5 断点续传 |
4.3.6 传输状态信息计算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FTP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 |
5.1 FTP服务器设计目标与选型 |
5.1.1 服务器设计目标 |
5.1.2 服务器模型介绍 |
5.1.3 服务器选型 |
5.2 服务器总体框架设计 |
5.2.1 服务器界面框架设计 |
5.2.2 后台事务处理框架设计 |
5.3 服务器各功能模块的详细实现 |
5.3.1 界面总体控制模块的实现 |
5.3.2 界面窗口显示模块的实现 |
5.3.3 服务器对象模块 |
5.3.4 服务器监听模块 |
5.3.5 连接管理模块 |
5.3.6 控制连接与命令处理模块 |
5.3.7 数据连接模块 |
5.3.8 实时反馈模块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客户端与服务器的软件测试 |
6.1 软件测试平台 |
6.2 软件功能测试 |
6.2.1 登录与退出测试 |
6.2.2 文件的下载与上传测试 |
6.2.3 文件的断点续传测试 |
6.2.4 目录的下载和上传测试 |
6.2.5 在线用户显示测试 |
6.3 软件性能测试 |
6.3.1 文件传输速率测试 |
6.3.2 支持用户连接数目测试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论文工作总结 |
7.2 下一步研究工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盾构机刀盘维修机器人焊接虚拟现实监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基于虚拟现实的机器人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盾构机刀盘维修方案及虚拟现实监视系统实验平台设计 |
2.1 盾构机结构 |
2.2 盾构机刀盘在掘进过程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 |
2.2.1 刀盘结泥饼 |
2.2.2 刀盘刀具的磨损与刀具的脱落 |
2.3 盾构机刀盘高压环境下的维修技术原理 |
2.4 盾构机刀盘机器人焊接维修方案设计 |
2.5 机器人焊接维修虚拟现实监视系统实验平台硬件设计 |
2.5.1 机器人焊接维修虚拟现实监视系统实验平台总体构成 |
2.5.2 六轴机器人 |
2.5.3 虚拟现实监视子系统 |
2.6 机器人焊接维修虚拟现实监视系统实验平台软件设计 |
2.6.1 虚拟现实监视软件 |
2.6.2 数据与视频采集软件 |
2.7 本章总结 |
第三章 虚拟现实系统网络通信 |
3.1 虚拟现实系统通信协议分析 |
3.1.1 TCP/IP协议 |
3.1.2 TCP与 UDP协议的选择 |
3.2 网络通信的程序实现 |
3.2.1 客户端/服务器模式 |
3.2.2 Socket套接字 |
3.2.3 通信数据定义 |
3.2.4 网络编程的实现 |
3.3 本章总结 |
第四章 虚拟现实系统机器人与环境建模 |
4.1 虚拟现实系统模型创建与导入 |
4.1.1 建模方案的选择 |
4.1.2 SolidWorks中的模型创建 |
4.1.3 模型的导出 |
4.2 虚拟现实系统中的机器人与虚拟场景的加载 |
4.2.1 虚拟机器人模型与实际机器人的对应关系 |
4.2.2 虚拟现实环境中的光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Unity的虚拟现实系统程序设计 |
5.1 虚拟现实系统程序设计规划 |
5.2 虚拟现实系统程序实现 |
5.2.1 读取机器人数据的实现 |
5.2.2 同步机器人姿态的实现 |
5.2.3 检测机器人与环境中物体碰撞的程序实现 |
5.2.4 程序中人机交互界面的实现 |
5.2.5 程序中摄像机的实现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数据采集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
6.1 数据采集系统开发工具选择 |
6.2 数据采集系统Qt编程核心技术模块 |
6.2.1 Qt元对象 |
6.2.2 Qt信号与槽机制 |
6.2.3 Qt Designer的使用 |
6.2.4 QWT的使用 |
6.3 系统所使用的数据采集模块 |
6.4 数据采集系统的程序实现 |
6.4.1 程序界面设计 |
6.4.2 焊接电压电流的采集与波形绘制 |
6.4.3 视频图像的程序实现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盾构机刀盘机器人焊接维修虚拟现实监视系统试验 |
7.1 盾构机刀盘焊接维修焊缝特点分析 |
7.2 机器人焊接虚拟现实监视系统实验平台 |
7.3 基于虚拟现实监视系统的机器人焊接试验 |
7.3.1 试验目的 |
7.3.2 试验设备 |
7.3.3 试验方法 |
7.3.4 试验用材料及性能 |
7.3.5 机器人焊接试验步骤 |
7.3.6 机器人焊接试验结果记录与分析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8.1 结论 |
8.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及导师简介 |
(8)局域网通信器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网络编程关键技术介绍 |
1.1 Windows Sockets网络编程接口 |
1.2 基于TCP/IP协议的C/S编程模型 |
2 网络通信器的设计 |
2.1 服务器端程序设计 |
2.2 客户端程序设计 |
3 网络通信器的关键代码 |
3.1 服务器端 |
3.1.1 CChatter Clist类 |
3.1.2 CListening Socket类 |
3.1.3 CClient Socket类 |
3.2 客户端 |
3.2.1 CChat Socket类 |
3.2.2 CChat Client Doc类 |
3.2.3 发送按钮和接收文件按钮 |
4 结论 |
(9)在VC环境下利用WinSock实现网络通信(论文提纲范文)
1 Client/Server (客户机/服务器) 模型 |
2 套接字 |
2.1 Windows Sockets的相关技术分析 |
2.1.1 Windows Sockets的版本 |
2.1.2 阻塞与非阻塞 |
2.1.3 网络字节顺序 |
2.2 Win Sock技术特点 |
2.2.1 套接字的分类 |
2.2.2 异步选择机制 |
2.2.3 对错误的处理 |
2.3 套接字编程模型 |
2.3.1 面向连接的套接字编程模型 |
2.3.2 面向无连接的套接字编程模型 |
3 Win Sock实现基于TCP的客户端/服务器通信 |
4 总结 |
(10)DIS系统中数据采集与通信关键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DIS数据采集与通信技术的现状 |
1.2 基于SOCKET网络编程实现的DIS数据采集与通信技术的意义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系统整体设计方案及以太网硬件部分实现 |
2.1 系统的设计要求 |
2.2 系统硬件的整体架构 |
2.3 系统通信的软件架构 |
2.4 以太网硬件部分实现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网络编程 |
3.1 网络编程概述 |
3.1.1 编程模式 |
3.1.2 编程接口 |
3.2 WinSock |
3.2.1 SOCKET概念 |
3.2.2 WinSock的初始化和终止 |
3.2.2.1 WSAStartup() |
3.2.2.2 WSACleanup() |
3.2.2.3 错误检查和控制 |
3.3 基于TCP协议的SOCKET编程 |
3.3.1 创建和释放套接字 |
3.3.1.1 Socket()函数 |
3.3.1.2 closesocket()函数 |
3.3.2 基于TCP协议的套接字编程 |
3.3.2.1 bind()函数 |
3.3.2.2 listen()函数 |
3.3.2.3 accept()函数 |
3.3.2.4 connect()函数 |
3.3.2.5 send()函数 |
3.3.2.6 recv()函数 |
3.4 μC TCP/IP |
3.4.1 概述 |
3.4.2 μCTCP/IP体系结构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下位机通信编程的实现 |
4.1 下位机开发环境 |
4.1.1 IAR Embedded Workbench IDE简介 |
4.2 下位机服务器端的代码实现 |
4.2.1 服务器端接收上位机指令的数据结构 |
4.2.2 服务器端的实现 |
4.3 下位机客户端的代码实现 |
4.3.1 客户端发送数据的数据结构 |
4.3.2 下位机客户端实现的源程序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上位机通信编程的实现 |
5.1 上位机开发环境 |
5.1.1 Microsoft Visual C++简介 |
5.1.2 Microsoft Visual C++2008的特点 |
5.2 上位机的离线文件传输功能 |
5.2.1 上位机离线文件传输程序用到的数据结构类型 |
5.2.1.1 文件名数据包 |
5.2.1.2 文件内容数据包 |
5.2.1.3 发送给下位机的命令包 |
5.2.1.4 上位机请求命令码及下位机响应码 |
5.2.2 上位机离线文件上传的主要函数 |
5.2.2.1 消息响应函数OnConnect() |
5.2.2.2 静态函数CheckPacket(TPacket_Data tBuffer,BYTE bExpectFlag) |
5.2.2.3 静态函数FilenameRequest(SOCKET sockConn) |
5.2.2.4 消息响应函数OnUploadFileName0 |
5.2.2.5 静态函数FileRequest(int index,SOCKET sockConn,SOCKETsockClient) |
5.2.2.6 静态函数UploadFile(SOCKET sockConn,SOCKET sockClient) |
5.2.2.7 消息响应函数OnBtnUploadData() |
5.3 上位机的实时数据采集功能 |
5.3.1 上位机实时数据采集程序用到的数据结构类型 |
5.3.1.1 实时数据采集数据包 |
5.3.1.2 发送给下位机的命令包 |
5.3.1.3 上位机请求命令码及下位机响应码 |
5.3.2 上位机实时数据采集的主要函数 |
5.3.2.1 类成员函数ProcessDataSocket(Packet_Data_TCSocket&paketData_TimeSocket,int num) |
5.3.2.2 类成员函数NormalExecute()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测试、总结和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Windows Sockets网络编程(论文参考文献)
- [1]畜禽舍防疫消毒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D]. 丁伟.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7)
- [2]油井工况远程监控无线网络系统的构建[D]. 刘明.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3]基于Vestore-SCADA系统的UDP数据转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 张榆.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9(01)
- [4]基于Qt的跨平台web服务开发框架[D]. 张劲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2)
- [5]FTP客户端及服务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顾彤辰. 南京邮电大学, 2016(02)
- [6]Windows Sockets的多线程网络编程技术研究[J]. 李彦,刘军. 信息系统工程, 2016(09)
- [7]盾构机刀盘维修机器人焊接虚拟现实监视技术研究[D]. 王龙.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2016(05)
- [8]局域网通信器的设计[J]. 颜军,李彦广. 河南科技, 2015(17)
- [9]在VC环境下利用WinSock实现网络通信[J]. 高灵霞.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2(20)
- [10]DIS系统中数据采集与通信关键技术的研究[D]. 张法帅. 南京大学, 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