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豆田除草新技术

蚕豆田除草新技术

一、蚕豆田杂草化除新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李涛,孟丹丹,刘乐,袁国徽,钱振官[1](2020)在《300g/L呋喃磺草酮·氟酮磺草胺悬浮剂防治直播水稻田杂草应用技术》文中研究表明300 g/L呋喃磺草酮·氟酮磺草胺悬浮剂是拜耳股份公司生产的新型稻田除草剂,为了明确其在直播水稻田使用的除草效果以及对后茬作物生长的影响,开展了本试验。结果表明,300 g/L呋喃磺草酮·氟酮磺草胺悬浮剂对稗草、耳基水苋、鸭舌草和异型莎草等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供试水稻品种沪早香软1号生长安全。300 g/L呋喃磺草酮·氟酮磺草胺悬浮剂防治直播水稻田杂草的适宜剂量为90~108 g a.i./hm2。直播水稻田使用300 g/L呋喃磺草酮·氟酮磺草胺悬浮剂后,后茬可种植油菜、小麦和蚕豆等作物。

郭良芝[2](2012)在《油菜田草害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示范》文中指出青海春油菜田杂草182种以上,不同生态区群落组成复杂,优势种群千差万别,杂草普遍危害率70-80%,严重危害率50%,旱雀麦、藜、苣荬菜、密花香薷、薄蒴草等杂草严重危害的田块油菜绝收,防除困难,是制约油菜产业发展的瓶颈。氟乐灵等除草剂品种长期单一使用,对密花香薷、旱雀麦、薄蒴草的防效下降,甚至无效,增加用量,也难以取得理想防效,抗耐药性杂草兴起,杂草综合治理是杂草可持续治理唯一出路。引进新除草剂进行春油菜田小区除草效果及对油菜安全性试验,并对优良除草剂在不同生态区进行大面积示范,通过合理轮作、调整播期、浅耕、人工除草等措施结合新药剂在不同生态区进行试验、示范,根据不同生态区优势杂草发生种类制定综合治理措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共筛选了12种药剂,其中防除以野燕麦为主禾本科杂草的药剂4种,3种为茎叶处理剂,1种为土壤处理剂,推荐剂量防除野燕麦效果均达80%以上;防除阔叶杂草药剂4种,均为茎叶处理剂,防除以刺儿菜、苣荬菜、藜等杂草为主,推荐剂量防除效果达75%以上;防除野燕麦和阔叶杂草的药剂4种,分别为龙拳混剂、敌草胺、敌草胺和氟乐灵复配剂、33%施田补EC,龙拳混剂为茎叶处理剂,其余3种为土壤处理剂,4种药剂推荐剂量防除野燕麦效果均达85%以上,龙拳混剂防除以刺儿菜、苣荬菜、密花香薷等多年生杂草为主,3种土壤处理剂防除阔叶杂草以一年生为主,推荐剂量防除效果均达75%以上。以上在供试剂量范围内对油菜安全,施药后增产显着,均可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2、在青海省不同生态区对5种药剂进行新药剂示范,分别为复配除草剂油田清、油草枯、75%龙拳SGX、30%毕克草AS、28.6%氨氯吡·二氯吡AS,其中油田清为土壤处理剂,其余4种药剂为茎叶处理剂,几种药剂不同地区除草效果表现一致,防除效果好,对油菜安全,增产显着。油田清在以野燕麦为主的田块,助剂可以减量30%使用,以阔叶杂草为主的田块,必须常量使用,如特殊情况需要减量,不宜超过10%。28.6%氨氯吡·二氯吡AS在农科院试验田示范,600mL/hm2单用和同剂量与5%精喹禾灵EC1050mL/hm2混用,防除阔叶杂草单用和混用鲜重效果一致,药后40d对藜的鲜重效果均达80%以上,药后180d对复种小麦、蚕豆生长量有影响;对后茬马铃薯、青稞、小麦、蚕豆、豌豆略有影响。3、实行麦油轮作结合人锄配施除草剂有效地控制了农田杂草的危害,如麦茬苗期施用麦阔净、下茬油菜田施用油草枯或油田清,使油菜田杂草株数下降了65.5%,效果好,产量增产明显。油-麦-油合理轮作结合人锄,田间藜、猪殃殃和多年生杂草大刺儿菜种群略有增加,鼬瓣花、薄蒴草得到了控制,而不施药、不除草对照田,3年时间田间杂草野燕麦、遏蓝菜、藜、野芥菜演替趋势加快。麦-油-麦合理轮作结合人锄,田间野燕麦、遏蓝菜得到了控制,密花香薷、猪殃殃、野芥菜有明显增加趋势,结合药剂除草,密花香薷、藜、猪殃殃有增加趋势,其它杂草得到了较好的控制。进行合理的轮作,不施药不除草对照区,野燕麦、鼬瓣花、薄蒴草、藜、猪殃殃、遏蓝菜、野芥菜、宝盖草的株数有增加趋势。4、甘蓝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不易过早播种,为尽量避免早期霜冻,川水地区应在4月1日左右开始播种,脑山地区应在4月10日左右播种,白菜型小油菜在高寒冷凉浩门农场应在5月10日左右播种。油田清、施田补在不同地区土壤浅耕处理,除草效果浅耕晚播>正常播种>浅耕早播,油田清除草效果好于对照药施田补;油草枯晚播田除草效果好于正常播种田和早播田的除草效果。而且还表现:土壤浅耕处理油田清的除草效果好于施田补土壤浅耕处理的效果。5、在我省不同生态区油田清、油草枯结合麦油轮作、适当晚播、浅耕播种等农业措施配套实施,可有效控制油菜田杂草。川水地区麦油轮作、油田清结合人工间苗除草,对油菜田杂草整体控制效果为96.04%,较空白对照田增产效果为37.66%。脑山地区在甘蓝型油菜田综合治理技术为麦油轮作、油田清结合人工除草,对油菜田杂草整体控制效果为95.78%,增产效果为34.97%;在白菜型油菜田综合治理技术为麦油轮作结合油草枯,对油菜田杂草整体控制效果88.6%,较空白对照田增产效果为26.81%。监狱农场和垦区浅耕、适当晚播结合油草枯,对油菜田杂草整体控制效果达90.63%,增产效果平均为33.18%;在以一年生杂草为主的田块也可使用浅耕、适当晚播结合油田清处理,在浩门监狱农场、海晏、共和示范,对油菜田杂草整体控制效果为87.27%,增产效果平均为21.76%。在不同生态区各示范点刺儿菜、苣荬菜较多的田块可再配合使用75%龙拳SGX或30%毕克草2号AS,防除刺儿菜最终控制效果为84.63%91.38%,防除苣荬菜的最终控制效果为82.37%89.31%,较空白对照区增产21.66%29.64%。

曹敏[3](2010)在《40%栽前安乳油防除蚕豆田杂草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40%栽前安乳油防除蚕豆田杂草效果研究表明,栽前安对蚕豆田杂草具有理想的防除效果,其总体防效可达90%以上,极显着地优于丙草胺和乙草胺的防效。且栽前安对阔叶杂草的防效明显好于对禾本科杂草的防效。栽前安各浓度对杂草的防效有一定的差异,其中栽前安600~750 mL/hm2处理的防效达90%左右。栽前安对蚕豆的安全性有一定的影响,当其用药量达到750 mL/hm2时,容易产生药害,并且要到药后40 d左右才恢复正常。因此,用栽前安防除蚕豆田杂草,其用药剂量以600 mL/hm2为宜,而且用药适期应掌握在蚕豆播后2d内用药,以确保蚕豆安全生长。

庄义庆[4](2009)在《蕉斑镰刀菌在水花生生物防治上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水花生(空心莲子草)是重要的外来恶性杂草,对农田和水体的侵蚀成为其严重危害的主要途径。控制水花生危害的化学防治方法和生物防治方法已有许多报道。本研究从自然界水花生罹病叶片和茎杆上分离到蕉斑镰刀菌(Fusarium stoveri),对该菌在水花生上的应用开展了较系统的研究。1.蕉斑镰刀菌可致水花生萎蔫、地上茎腐烂、叶片上呈现褐色斑或黄化。供试的9个菌株对水花生均有较强的致病力,但菌株间的致病力有所差异。室内研究表明,该菌菌丝生长、产孢的适宜温度范围在25~28℃,多数菌株的最适温度为28℃;菌株间的孢子产量有较大差异,在供试菌株中,32-6菌株的产孢量最大。根据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产孢量和致病力等因素,菌株32-6被作为水花生生防菌的优选菌株。2.通过室内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比较了蕉斑镰刀菌32-6菌株对生产上常见大田作物、蔬菜、经济作物及物候上与水花生一致的杂草等42种植物的致病性。结果表明,蕉斑镰刀菌菌株32-6具有高度的寄主专化性,只对水花生表现出较强的致病性,对其他植物均不致病。3.在室内和室外两种环境下,研究了蕉斑镰刀菌32-6菌株分生孢子液的不同孢子浓度、不同接种量、不同接种雾滴大小等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下对水花生致病效果。结果表明,无论是室内控制条件下还是自然条件下,该菌分生孢子液浓度在1×107/mL下对水花生的致病力最强,而接种后环境中的相对湿度是决定蕉斑镰刀菌致病效果的主因子,相对湿度越大,越利于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和侵染叶片组织。接种量和接种雾滴大小对蕉斑镰刀菌的致病效果无显着影响。4.通过液体摇瓶及固体浅盘产孢试验,以产孢量为指标,比较了蕉斑镰刀菌32-6菌株在不同液体培养基中和固体培养上的产孢量。结果表明,在供试的9种培养液中,蕉斑镰刀菌32-6菌株在MMB(绿豆汤)培养液中产孢量最高,产孢量达到1×106/mL以上。在麦麸、米糠以及麦麸与米糠不同比例的混合基质上,蕉斑镰刀菌32-6菌株在单麦麸上产孢量明显高于单用米糠的产孢量,麦麸与米糠质量比达5:5时,产孢量超过单用麦麸,达到1×108/g以上。5.以绿豆汤和廉价固体基质(麦麸与米糠),分别作为液体和固体发酵基质,确定了发酵所需的参数。结果表明,绿豆汤培养液摇瓶产孢条件为28℃、初始pH8、初始接种量体积分数为1%(以1×106孢子/mL母液)、培养5 d时,产孢量最大;固体浅盘产孢条件为28℃、初始pH8、初始接种量质量体积比为50:1(g/mL)(以1×106孢子/mL母液),麦麸与米糠质量比为5.41:1,基质含水量在63%~65%,培养9 d时,产孢量达最大值。6.在室内控制条件下,研究了蕉斑镰刀菌32-6菌株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分生孢子最佳萌发条件为28℃,温度提高,分生孢子萌发率显着下降;pH8.0最利于分生孢子萌发;湿度是影响孢子萌发的主要因素,RH80%条件下孢子不能萌发,RH95%和100%时萌发率仅为23.4%和46.3%。光照对分生孢子萌发无明显影响。7.室内条件下测定了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百草枯、草甘膦、苯磺隆和氟磺胺草醚原药和制剂对蕉斑镰刀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1/4推荐剂量对蕉斑镰刀菌孢子萌发、芽管伸长和菌丝生长基本无影响。8.在田间小区试验和大区对比试验条件下研究了蕉斑镰刀菌分生孢子液中加入不同量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混用对水花生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在蕉斑镰刀菌分生孢子液中加入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1/4推荐浓度(50 mg/L),对水花生生长量的控制效果高于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单用200 mg/L的效果,与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1/8推荐浓度(25 mg/L)混用对水花生生长量的控制效果和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单用200mg/L的效果相仿,表明蕉斑镰刀菌和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在防治水花生上具有协同作用。9.采用蕉斑镰刀菌32-6菌株的分生孢子液接种到水花生叶片表面,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病菌分生孢子的萌发、侵染过程以及对叶片细胞的作用。结果表明,水花生叶片上的气孔是该生防菌的主要侵入途径之一;该菌可以通过破坏水花生叶绿体而致病。

赵森霖[5](2008)在《保护性耕作农田杂草群落及生态位研究》文中指出农田杂草从人类开始在大地上耕种那天起就一直是困扰农业生产发展、阻碍农作物产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少耕或以秸秆覆盖容易滋生杂草,因此防除杂草是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大规模普及保护性耕作必须考虑的因素。本文通过对陇中黄土高原旱地连续七年的保护性耕作定位试验,采用“W”五点取样法,测定不同耕作方式农田杂草株数、盖度、鲜重等指标,应用R.Levins提出的生态位宽度测定公式,计算杂草优势度、生态位、物种丰富度、香农威纳指数、辛普森指数、均匀性指数、相似性指数等,分析了不同耕作方式对农田杂草群落组成、生态位及物种多样性,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连续7年的保护性耕作条件下田间杂草群落调查表明,小麦田杂草群落中有地肤、灰绿藜、地锦、藜、野艾蒿、田旋花、打碗花等共16种,10科15属。豌豆田杂草群落中有田旋花、地肤、地绵、灰绿藜、稗草、藜、打碗花等共12种,8科11属,其中地锦、地肤、灰绿藜、藜、稗草、独行菜、萹蓄、苣荬菜为一年生杂草;田旋花、打碗花、苣荬菜、蒲公英、猪殃殃、车前为多年生杂草,荠菜为一年或越年生杂草。保护性耕作处理出现的杂草种类相对于传统耕作杂草种类较少,具有一定的控草作用,不同耕作处理作物营养生长阶段,杂草增长缓慢,而生殖阶段杂草发展迅速,免耕不秸秆覆盖在作物生长前期抑制杂草生长,而免耕秸秆覆盖在前期相对于传统耕作不利于杂草的控制。多年实施的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相比未增加农田杂草群落的物种多样性。7年的传统耕作秸秆翻压、免耕秸秆覆盖处理对小麦田杂草物种丰富度未造成显着影响,但豌豆田免耕秸秆覆盖影响处理显着。分析表明免耕秸秆覆盖、免耕处理与传统耕作Shannon-Wiener指数差异极显着,且物种多样性指数有所降低,辛普森指数、均匀性指数均无显着差异,说明多年实施传统耕作秸秆翻压或免耕、免耕秸秆覆盖没有增加农田杂草群落的多样性,尚未形成单一优势杂草。通过比较不同耕作方式下农田杂草重要值和相对多度,分析杂草优势度差异,从分析结果看,重要值和相对多度在确定主要杂草及评估杂草对作物影响上基本一致,只是在对本试验传统耕作秸秆翻压处理中田旋花位次上有较大差异,但该处理下主要杂草的田间均度、田间频度、田间密度值均无显着差异,相对多度、重要值也无显着差异,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可单独运用相对多度分析杂草优势度,但须说明杂草群落内杂草种间优势度差异显着程度。

刘仁海[6](2007)在《常德棉田杂草高效防治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系统地调查分析了常德棉田杂草的种类,对常用棉田化学除草剂进行了化学除草试验,综述了棉田杂草的综合治理技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常德棉田杂草约有23科62种,主要杂草约有8科44种,主要科名是禾本科、菊科、玄参科、唇形科、十字花科、苋科、石竹科和伞形科,其中禾本科杂草占22.58%,主要有马唐、牛筋草、狗牙根、千金子、稗、狗尾草、画眉草、虎尾草;菊科杂草占17.74%,主要为黄鹌菜、异叶黄鹌菜、苦苣菜和野艾蒿等。2、马唐、婆婆纳、铁苋菜、稗、通泉草、鳢肠、狗尾草、马齿苋、牛筋草和千金子10种杂草MDK均大于10%,且优势度及频度均较高,为恶性杂草。3、选用12.5%盖草能、5%精禾草克、20%拿捕净、15%精稳杀得、8.8%精克草能乳油、10%草甘膦、20%克无踪、24%果尔乳油和6.9%威霸浓乳剂9种常用茎叶处理棉田除草剂,在澧县、桃源和石门三地棉区进行化除试验。结果表明:以上除草剂除草效果平均在80%左右,且三地的除草效果(株防效、鲜重防效)趋于一致,其中12.5%盖草能、15%精稳杀得和20%克无踪三地平均除草效果在90%左右。4、选用48%氟乐灵、50%乙草胺乳油、60%丁草胺乳油、25%恶草灵、72%都尔乳油、33%除草通和20%敌草胺7种土壤处理化学除草剂和60%丁草胺乳油+50%乙草胺乳油、50%乙草胺乳油+15%多效唑2个组合在澧县、桃源和石门三地棉区开展土壤处理化除试验。结果表明,以上化学除草剂和2个除草剂组合防除效果均在70%以上,且除草剂组合较单一除草剂效果要好。根据目测,50%乙草胺乳油+15%多效唑除具有防草作用外,还具有壮苗的效果。5、本研究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常德棉区的杂草种类与发生规律,对常用化学除草剂进行了试验研究,综述了棉田杂草的综合治理技术。

李荣金[7](2005)在《百日草链格孢菌毒素的生产、分离、纯化和鉴定及其作为微生物源除草剂潜力的研究》文中提出百日草链格孢菌(Alternaria zinniae)是世界恶性杂草苍耳(Xanthium sibiricum)的自然致病菌,其产生的除草活性物(毒素)对苍耳(Xanthium sibiricum)、紫茎泽兰(Eupatoriun adenophorum)、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小飞蓬(Conyza canadensis)等菊科杂草及其它农田、园林和草坪杂草具有致病活性。本文以该菌为研究对象探索了该致病毒素的深层发酵培养条件、大批量生产、化学提取工艺、致病机理,并对其作为微生物源除草剂的开发应用潜力进行了评价;通过现代有机分析技术提取纯化出了百日草链格孢菌毒素的化合物单体并确定了该毒素的化学结构。 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以及环境培养条件对百日草链格孢菌液体深层培养的影响。应用正交试验确定了碳源、氮源最优水平组合为A4B3D4E1;确定了有利于该菌产毒的温度为25℃、pH值为6.5、培养时间为9~12天、以及黑暗与光照、溶氧、转速、体积等培养条件并对培养基进行了改良;流加C、N源可以在优化发酵促进产毒的同时降低原料用量。并利用20L自动发酵罐对放大深层发酵实践进行了初步探索。 利用直接萃取法、大孔吸附树脂浓缩提取法、大孔吸附树脂浓缩+有机溶剂萃取法等3种方法,并以石油醚、1,2-二氯乙烷、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乙醚等6种极性不同的溶剂提取百日草链格孢菌粗毒素,研究结果表明,大孔吸附树脂浓缩+有机溶剂萃取法较理想,正丁醇提取效率最高,其毒素回收率可达89.7%;采取大孔吸附树脂吸附浓缩、乙醇洗脱、减压蒸馏去乙醇、乙酸乙酯萃取常压浓缩的工艺流程可达到对液体培养无菌滤液中百日草链格孢菌毒素的有效提取和初步分离。该工艺流程效率高、节约能源与时间、克服了常规浓缩方法的缺点、浓缩体积下的常压蒸馏节约了工艺操作时间,在溶剂可回收利用、浪费少、毒素提取效率等方面的优点显示了它的生产可操作性和极高的生产利用价值。 对菌丝和培养液进行萃取,结果表明,百日草链格孢菌产生的毒素是分泌于培养液中的,属于胞外毒素;通过分析贮存时间、温度、光照对粗毒素稳定性的影响,表明贮存时间、温度、光照对毒素稳定性影响很小,具有开发微生物源化学除草剂之潜力。 利用三次经典硅胶柱层析和HPLC、两步TLC多次制备得到对紫茎泽兰有致病性的毒素单体。百日草链格孢菌毒素化学结构鉴定按照常规有机化合物鉴定方法进行。首先

刚存武[8](2004)在《化学除草剂及不同农艺措施对青海高原农田杂草防治效果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杂草是世界性的农田有害生物,随着化学除草剂的广泛应用,其副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杂草的抗药性、药害、环境污染、杂草群落的演替等问题的出现,使杂草学工作者们不得不探索新的除草途径。 通过调查,本文对青海省农田草害的分布、危害及变动情况做了论述;为了减少化学除草剂的使用量,提高除草剂的防效,本试验在配施除草剂的基础上,研究了浅耕、播种密度、增施底肥等农艺措施对杂草防治的调控效应;并对浅耕和深耕两种耕作方式下当年产生的野燕麦种子在不同土壤耕层中的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连续3年对浅、深耕田收割后落入地表的野燕麦种子量和播前土壤含水量进行了测定;首次在沙棘苗圃中的应用了14%油草净化学除草剂。本试验点位于青海省高海拔的新垦农场区和乐都县川水地区进行,分别设在青海塘格尔木农场、青海省三角城种羊场和乐都县川水地进行。 结果表明:1、在近十几年内,由于使用单一的化学除草剂,防治方法的单一和管理上的放松,引起麦田杂草群落组成发生明显的变化。单独使用燕麦畏防除野燕麦,引起双子叶杂草严重发生;长期使用2,4-D丁酯,使有耐药性的猪殃殃、荞麦蔓、节裂角回香以及多年生的田旋花、苣荬菜、大刺儿菜等发生加重;耕作、轮作的影响,由于拖拉机深耕大幅度减少,多采用老式犁浅耕,造成多年生的杂草发生加重。 2、在配施2,4-D除草剂的前提下,高密度作物对双子叶杂草的株数和鲜重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配施燕麦畏的前提下,高密度作物对野燕麦的鲜重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降低田间野燕麦的株数无作用。 3、收割后及时浅耕能将当年产生的杂草种子全部耙入0-10 cm的土层中,通过配施除草剂,防效很好。浅耕1~2年,浅耕田春灌后播种前0~30cm土壤含水量和深耕田没有明显的区别,连续浅耕3年,10~20cm耕层含水量明显的低于深耕田,已形成明显的犁底层。 4、14%油草净乳油1350ml/hm2,于沙棘出苗35d后(苗高8—10cm)施药,对沙棘苗安全,对沙棘苗圃中的野燕麦和双子叶杂草有良好的防除效果,但对大蓟防效不够理想。

任少华,邓荣,徐丽学,高光[9](2002)在《蚕豆田杂草化除新技术》文中研究说明

二、蚕豆田杂草化除新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蚕豆田杂草化除新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300g/L呋喃磺草酮·氟酮磺草胺悬浮剂防治直播水稻田杂草应用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除草效果评价试验
        1.2.2 对当茬水稻的安全性试验
        1.2.3 对后茬作物的安全性试验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除草效果
    2.2 对当茬水稻生长的影响
    2.3 对后茬作物生长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2)油菜田草害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示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油菜种植现状
        1.1.1 世界油菜种植现状
        1.1.2 我国油菜的分布
        1.1.3 春油菜种植现状
        1.1.4 青海省油菜种植现状
    1.2 油菜田杂草发生种类
        1.2.1 冬油菜田杂草发生种类
        1.2.2 春油菜田杂草发生与危害
        1.2.3 青海省油菜田杂草发生种类
    1.3 油菜田杂草的防除
        1.3.1 化学防除
        1.3.2 生物防治
        1.3.3 转基因油菜
        1.3.4 综合防除
    1.4 春油菜田杂草的抗药性
    1.5 青海杂草群落变化
    1.6 本项目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新药剂筛选
    2.1 15%精喹禾灵 EC 防除春油菜田野燕麦试验
        2.1.1 材料与方法
        2.1.2 结果与分析
        2.1.3 小结
    2.2 30%烯草酮 EC 防除春油菜田野燕麦试验
        2.2.1 材料与方法
        2.2.2 结果与分析
        2.2.4 小结
    2.3 10.8%高效氟吡甲禾灵 EC 防除春油菜田野燕麦试验
        2.3.1 材料与方法
        2.3.2 结果与分析
        2.3.3 小结与讨论
    2.4 50%异丙草胺 EC 防除春油菜田野燕麦试验
        2.4.1 材料与方法
        2.4.2 结果与分析
        2.4.3 小结与讨论
    2.5 75%龙拳(二氯吡啶酸)可溶性粒剂防除春油菜田大刺儿菜试验
        2.5.1 材料与方法
        2.5.2 结果与分析
        2.5.3 小结
    2.6 30%毕克草(二氯吡啶酸)AS 防除春油菜田刺儿菜和苣荬菜试验
        2.6.1 材料与方法
        2.6.2 除草效果及对油菜的安全性
        2.6.3 小结
    2.7 28.6%二氯·氨氯吡啶酸水剂防除春油菜田阔叶杂草试验
        2.7.1 材料与方法
        2.7.2 结果与分析
    2.8 GF-BO 防除春油菜田藜、密花香薷等杂草
        2.8.1 材料与方法
        2.8.2 结果与分析
        2.8.3 小结与讨论
    2.9 龙拳(二氯吡啶酸)混剂
        2.9.1 材料与方法
        2.9.2 结果与分析
        2.9.3 小结与讨论
    2.10 敌草胺防除油菜田杂草试验研究
        2.10.1 材料与方法
        2.10.2 结果与分析
        2.10.3 小结
    2.11 复配制剂防除油菜田杂草试验
        2.11.1 材料与方法
        2.11.2 结果与分析
        2.11.3 小结
    2.12 33%施田补 EC(二甲戊乐灵)防除油菜田杂草试验
        2.12.1 材料与方法
        2.12.2 结果与分析
        2.12.3 33%施田补 EC 的杀草谱
        2.12.4 33%施田补 EC 对油菜的安全性
        2.12.5 小结
第三章 新药剂示范
    3.1 油田清应用技术示范
        3.1.1 材料与方法
        3.1.2 结果与分析
        3.1.3 小结
    3.2 油田清加助剂减量试验
        3.2.1 材料与方法
        3.2.2 结果与分析
        3.2.3 小结
    3.3 油草枯应用技术示范
        3.3.1 材料与方法
        3.3.2 结果与分析
        3.3.3 小结与讨论
    3.4 75%龙拳 SGX 应用技术示范
        3.4.1 材料与方法
        3.4.2 结果与分析
        3.4.3 小结
    3.5 30%毕克草 AS 应用技术示范
        3.5.1 材料与方法
        3.5.2 结果与分析
        3.5.3 小结
    3.6 28.6%氨氯吡·二氯吡 AS 示范及对后茬作物安全性
        3.6.1 材料与方法
        3.6.2 结果与分析
第四章 合理轮作、耕作结合人锄、化除措施控制农田杂草示范
    4.1 示范内容与方法
        4.1.1 轮作示范
        4.1.2 进行油-麦-油、麦-油-麦合理轮作结合人锄、化除农田杂草种群演替趋势
        4.1.3 耕作示范
        4.1.4 效果调查
        4.1.5 示范地概况
    4.2 试验结果
        4.2.1 麦(油)-油(麦)轮作示范
        4.2.2 油-麦-油和麦-油-麦轮作结合人锄、化除控制杂草技术示范
        4.2.3 耕作示范
    4.3 小结
第五章 不同生态区域杂草群落治理综合配套新技术示范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供试药剂
        5.1.2 供试作物和防除对象
        5.1.3 示范设计与方法
        5.1.4 示范区概况
        5.1.5 效果调查
    5.2 结果与分析
        5.2.1 示范效果
    5.3 小结
第六章 讨论
    6.1 在不同生态区制定不同的综合治理措施
    6.2 筛选引进安全、高效的除草剂品种
    6.3 延缓杂草群落演替速率和种群抗药性的产生
    6.4 增强除草技术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第七章 结论
    7.1 新药剂筛选结果
    7.2 新药剂示范结果
    7.3 合理轮作、耕作结合人锄、化除措施控制农田杂草示范
    7.4 不同生态区域杂草群落治理综合配套新技术示范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发表研究论文

(3)40%栽前安乳油防除蚕豆田杂草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1.2 试验地概况
    1.3 试验设计
    1.4 试验实施
    1.5 调查与记载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药剂处理的防效比较
    2.2 栽前安对多种杂草的防效
    2.3 栽前安不同浓度对杂草的防效比较
    2.4 栽前安对蚕豆的安全性观察
3 结论与讨论

(4)蕉斑镰刀菌在水花生生物防治上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杂草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1 杂草生物防治的定义
    2 杂草生物防治的方法
        2.1 按生物除草剂使用方法划分
        2.2 生防除草剂按种类或来源划分
    3 杂草生物防治研究现状
        3.1 利用微生物防除杂草
        3.2 利用昆虫防除杂草
        3.3 抗生素除草剂
        3.4 利用生物因子与化学制剂协同防除杂草
        3.5 化学它感作用防除杂草
        3.6 基因工程除草
    4 杂草生物防治存在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水花生的分布、危害与生物防治研究现状
    1 水花生的分布
    2 水花生的危害
        2.1 侵染水域堵塞航道
        2.2 侵害农田
        2.3 危及生物多样性
        2.4 侵害草坪影响景观增加养护成本
        2.5 通过化感作用间接危害
        2.6 其他危害
    3 水花生的生物防除
        3.1 昆虫
        3.2 真菌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水花生病原菌—蕉斑镰刀菌菌株的筛选及其致病性测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1.2 培养基
        1.3 不同菌株致病力测定
        1.4 不同温度下生长速率测定
        1.5 菌丝生长量测定
        1.6 产孢量测定
        1.7 寄主专一性测定
        1.8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菌株致病力测定
        2.2 不同温度下菌株生长速率
        2.3 不同菌株菌丝生长量的测定
        2.4 MMB培养液中菌株产孢量的差异
        2.5 寄主专化性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蕉斑镰刀菌32-6菌株产孢条件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1.2 培养基
        1.3 液体摇瓶产孢
        1.4 固体浅盘产孢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液体摇瓶产孢条件测定
        2.2 固体浅盘产孢条件测定
    3 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不同接种条件下蕉斑镰刀菌32-6菌株对水花生致病效果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及培养基
        1.2 蕉斑镰刀菌32-6菌株分生孢子液配制
        1.3 水花生苗的室内培育
        1.4 室外接种试验区的基本情况
        1.5 蕉斑镰刀菌致病效果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孢子浓度对致病效果的影响
        2.2 不同接种量对致病效果的影响
        2.3 不同接种雾滴大小对致病效果的影响
        2.4 湿度和接种浓度协同作用
    3 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环境因子对蕉斑镰刀菌32-6菌株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及培养基
        1.2 蕉斑镰刀菌32-6菌株分生孢子液的制备
        1.3 分生孢子萌发过程的观察
        1.4 温度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1.5 光照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1.6 pH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1.7 湿度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分生孢子萌发过程
        2.2 温度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2.3 光照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2.4 pH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2.5 湿度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七章 除草剂和蕉斑镰刀菌控制水花生的协同作用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菌株
        1.2 供试培养基
        1.3 供试药剂
        1.4 供试孢子液
        1.5 试验方法
        1.6 田间试验
        1.6.1 小区试验
        1.6.2 大区对比试验
    2 结果
        2.1 草甘膦对蕉斑镰刀菌32-6菌株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
        2.2 氟磺胺草醚对蕉斑镰刀菌32-6菌株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
        2.3 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对蕉斑镰刀菌32-6菌株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
        2.4 苯磺隆对蕉斑镰刀菌32-6菌株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
        2.5 百草枯对蕉斑镰刀菌32-6菌株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
        2.6 五种除草剂的比较
        2.7 化学除草剂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和蕉斑镰刀菌32-6菌株混合使用在田间对水花生的防除效果
    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八章 蕉斑镰刀菌32-6菌株侵染水花生的组织病理观察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菌株
        1.2 供试孢子液
        1.3 接种方法
        1.4 扫描电镜观察
        1.5 透射电镜观察
    2 结果
        2.1 蕉斑镰刀在水花生叶片上萌芽和侵入
        2.2 蕉斑镰刀菌32-6菌株对水花生叶片细胞的作用
    3 讨论
    参考文献
主要结论
在职攻读博期间已发表或投稿的研究论文
附录
致谢

(5)保护性耕作农田杂草群落及生态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农田杂草危害及防治
    1.2 保护性耕作对农田杂草的影响
    1.3 生态位、多样性理论及其在农田杂草研究中的应用
第二章 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
    2.1 研究思路
    2.2 试验区基本情况
    2.3 试验设计
    2.4 测定项目、时间及方法
    2.5 计算方法
    2.6 物种多样性指数计算方法
    2.7 物种优势度等级及类群划分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耕作方式对小麦田杂草群落的影响
    3.2 保护性耕作方式小麦田主要杂草生态位分析
    3.3 耕作方式对豌豆田杂草群落的影响
    3.4 保护性耕作方式豌豆田主要杂草生态位分析
    3.5 不同耕作方式与杂草群落物种多样性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6)常德棉田杂草高效防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常德市自然气候条件
    2 常德市棉花生产概况
    3 常德棉田杂草防治研究现状分析
    4 本项目研究的意义
第一章 常德棉田杂草种类及其消长规律调查
    1 调查方法
        1.1 调查器具
        1.2 取样方法
        1.3 计算方法
        1.3.1 田间均度(U)
        1.3.2 田间密度(MD)
        1.3.3 田间频率(F)
        1.3.4 乘积优势度(MDR)和重要值(MDK)
        1.3.5 相对多度(RA)
    2 调查结果
        2.1 大田棉田杂草种类及数量特征
        2.2 地膜棉田杂草生长规律
        2.2.1 萌发早 发生期长
        2.2.2 出草峰次多 有2个明显主峰
        2.2.3 草相复杂 种类多 数量大危害重
第二章 不同除草剂处理对棉田杂草防治效果试验
    1 试验材料
    2 试验方法
    3 试验结果
第三章 不同除草剂土壤处理对棉床杂草防治效果试验
    1 试验材料
    2 试验方法
    3 试验结果
小结与讨论
    1 棉田杂草消长规律
        1.1 棉花苗床
        1.2 露地直播棉田
        1.3 地膜棉田
        1.4 移栽棉田
    2 棉田杂草化学防除效果
        2.1 苗床杂草化学防除效果
        2.2 棉花生长期杂草化学防除效果
    3 适用于棉田不同类型杂草的除草剂选择原则
        3.1 选择性除草剂
        3.2 灭生性除草剂
    4 棉田除草剂的使用方法
        4.1 土壤处理
        4.2 茎叶处理
    5 不同类型棉田化学除草综合技术
        5.1 单作地膜棉化学除草技术
        5.2 棉瓜间套田化学除草技术
        5.3 苗床
        5.4 地膜棉田
        5.5 直播棉田
        5.6 移栽棉田
    6 棉田化学除草需注意的问题
        6.1 除草剂单用、混用和轮用相结合
        6.2 土壤处理与茎叶喷防相结合
        6.3 棉田前后茬化学防除结合
        6.4 化学除草与农业措施结合
        6.5 选择合理的除草剂品种
        6.6 选择正确的使用方法
        6.7 保护农作物不受伤害
        6.8 根据不同生态环境用药
        6.9 采用综合配套措施防除杂草
        6.10 深耕整地消灭多年生深根杂草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7)百日草链格孢菌毒素的生产、分离、纯化和鉴定及其作为微生物源除草剂潜力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天然活性产物的化学多样性
        1.1 生物多样性与化学多样性
        1.2 植物病原真菌毒素的化学多样性
        1.3 化学多样性的利用前景
    2 发酵技术在获取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中的应用
        2.1 微生物次生代谢
        2.2 真菌次生代谢产物利用
        2.3 发酵工程技术的运用
    3 生物技术与现代有机分析、仪器分析技术在开发天然除草活性物化学中的应用
        3.1 生产技术
        3.2 提取技术
        3.3 分离技术
        3.4 分析技术
        3.5 检测技术
    4 百日草链格孢菌的研究进展及其代谢产物作为微生物源化学除草剂的开发及应用前景
        4.1 百日草链格孢菌生物防除的研究进展
        4.2 组合化学应用于百日草链格孢菌次生代谢物开发的前景
        4.3 生物除草剂应用前景
第二章 百日草链格孢菌的产毒培养工艺
    第一节 百日草链格孢菌液体深层发酵培养条件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与生测植物
        1.2 仪器设备
        1.3 产毒培养方法
        1.4 无菌毒素滤液的制备及其接种方法
        1.5 产毒培养条件的设置
        1.6 培养基配方设置
        2 结果与分析
        2.1 培养时间对百日草链格孢菌产毒能力的影响
        2.2 培养温度对百日草链格孢菌产毒能力的影响
        2.3 培养溶氧情况对百日草链格孢菌产毒能力的影响
        2.4 光照对百日草链格孢菌产毒能力的影响
        2.5 转速对百日草链格孢菌产毒能力的影响
        2.6 培养基的pH值对百日草链格孢菌产毒能力的影响
        2.7 培养体积对百日草链格孢菌产毒能力的影响
        2.8 积累百日草链格孢菌毒素的改良培养基配方
        3 讨论
    第二节 百日草链格孢菌发酵工艺的改良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与植物
        1.2 培养基
        1.3 方法
        1.4 发酵工艺的设置
        2 结果与分析
        2.1 C、N源对产毒能力的影响
        2.2 流加 C、N源对百日草链格孢菌产毒能力的影响
        2.3 百日草链格孢菌大批量发酵生产工艺初探
        3 讨论
第三章 百日草链格孢菌除草活性物的提取方法、动态监控及稳定性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与供试植物
        1.2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1.3 产毒培养方法
        1.4 粗毒素的提取方法
        1.5 毒素产生方式的确定
        1.6 粗毒素的稳定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百日草链格孢菌毒素的提取方法的确定
        2.2 毒素产生方式的确定
        2.2 粗毒素稳定性的确定
    3 讨论
第四章 百日草链格孢菌除草活性物的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红外光谱(IR)
        1.4 分子量的测定
        1.5 核磁共振谱
        1.6 X-射线谱
    2 结果与分析
        2.1 物质分离
        2.2 化学结构的初步鉴定
    3 讨论
        3.1 百日草链格孢菌毒素的纯化方法
        3.2 有关百日草链格孢菌毒素的结构鉴定
        3.3 有关百日草链格饱菌毒素的用途
第五章 除草活性物的生理活性及其作为微生物源除草剂的应用开发评价
    第一节 百日草链格孢菌除草活性物对紫茎泽兰、加拿大一枝黄花的致病机理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百日草链格孢菌毒素对紫茎泽兰的致病机理
        2.2 百日草链格孢菌毒素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的致病机理
        3 讨论
    第二节 致病范围及对于外来入侵植物、农田杂草、草坪杂草的控制评估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粗毒素致病范围试验及杂草控制的初步评估
        2.2 粗毒素作为茎叶处理除草剂潜力的评价
        3 讨论
全文讨论
    1 百日草链格孢菌的产毒培养工艺的研究
    2 百日草链格孢菌除草活性物的提取方法、动态监控及稳定性的研究
    3 百日草链格孢菌除草活性物的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
        3.1 百日草链格孢菌毒素的分离纯化方法
        3.2 有关百日草链格孢菌毒素的结构鉴定
    4 除草活性物的生理活性及其作为微生物源除草剂的应用开发潜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化学除草剂及不同农艺措施对青海高原农田杂草防治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农田杂草学科发展及研究动态
    1.1 农田杂草防除的历史与发展
    1.2 化学除草剂的发展与现状
        1.2.1 除草剂的早期阶段
        1.2.2 除草剂的有机化阶段
        1.2.3 超高效除草剂的发展阶段
        1.2.4 化学除草剂的现状及未来
    1.3 杂草生物防治研究回顾与展望
        1.3.1 利用植食性动物进行杂草防除
        1.3.2 生物除草剂的发展及现状
        1.3.3 利用化感它感作用防除杂草
    1.4 生物工程技术在杂草治理中的应用
        1.4.1 抗(耐)除草剂育种
        1.4.2 生物除草剂的基因改良
    1.5 生态、耕作调控措施对杂草控制作用的研究
    1.6 我国农田杂草防除的进展及面临的问题
        1.6.1 我国化学除草剂的发展过程
        1.6.2 我国生物除草剂方面取得的成绩
        1.6.3 我国农田杂草防除中主要面临的问题
        1.6.3.1 农田杂草群落演替频率加快,增大化学除草的工作难度
        1.6.3.2 长残效除草剂的使用,给农业生产留下了隐患
        1.6.3.3 农田杂草抗药性上升
    1.7 农田杂草防治未来的任务及解决途径
        1.7.1 重视农田杂草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
        1.7.2 生态调控对杂草发生危害的控制作用研究
        1.7.3 除草剂的混用及混剂型的研究
        1.7.4 其它方面的研究
第二章 试验设计与研究方法
    2.1 试验区基本概况
        2.1.1 塘格尔木农场概况
        2.1.2 三角城种羊场概况
        2.1.3 乐都县试验点概况
    2.2 试验设计
        2.2.1 除草剂不同用量、不同施肥水平及不同播种量对青棵田杂草的控制作用及增产效果的研究
        2.2.2 浅耕对青海环湖区农田杂草控制效果及浅耕期限的研究
        2.2.3 14%油草净对沙棘苗安全性及对沙棘苗圃杂草防除效果的研究
    2.3 研究内容和调查方法
        2.3.1 青海省农田杂草分布、种类及危状况的调查方法
        2.3.2 除草剂不同用量、不同施肥水平及不同播种量对青棵田杂草的控制作用及增产效果
        2.3.3 浅耕对青海环湖地区农田杂草的控制效果及浅耕期限
        2.3.4 14%油草净对沙棘苗的安全性及对沙棘圃杂草防除效果
    2.4 本研究思路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青海省农田杂草的种类、分布、危害及变化
        3.1.1 农田杂草的种类
        3.1.2 不同生态区农田杂草的分布及危害
        3.1.2.1 川水地农田杂草
        3.1.2.2 浅山地农田杂草
        3.1.2.3 半浅半脑山地区农田杂草
        3.1.2.4 脑山地区农田杂草
        3.1.2.5 海南、海西垦区农田杂草
        3.1.2.6 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牧区中、小块农业区农田杂草
        3.1.2.7 影响农田杂草分布的主要因素
        3.1.3 青海省不同作物田杂草种类及危害
        3.1.3.1 小麦田杂草种类及危害
        3.1.3.2 青稞田杂草种类及危害
        3.1.3.3 油菜田杂草种类及危害
        3.1.3.4 蔬菜田杂草种类及危害
        3.1.4 青海省麦田杂草变化
        3.1.4.1 青海省麦田杂草的变化
        3.1.4.2 不同生态区麦田杂草变化
        3.1.4.3 青海省麦田杂草群落变动的原因
        3.1.5 青海省春油菜田杂草群落变化及原因
        3.1.5.1 青海省春油菜田杂草种类及其变化
        3.1.5.2 川水地区油菜田杂草群落的变动
        3.1.5.3 脑山地区油菜田杂草群落的变动
        3.1.5.4 国营农牧场油菜田杂草群落的变动
        3.1.5.5 青海省油菜田杂草群落变动的原因
    3.2 不同种植密度、不同施肥水平及不同除草剂用量对农田杂草的防治效果
        3.2.1 不同处理对青稞田双子叶杂草的综合防效
        3.2.1.1 不同处理对双子叶杂草株数防治效果
        3.2.1.2 不同处理对双子叶杂草鲜重防治效果
        3.2.2 不同处理对青稞田野燕麦的综合防效
        3.2.2.1 不同处理对野燕麦株数防治效果
        3.2.2.2 不同处理对野燕麦鲜重防治效果
        3.2.3 不同处理对青稞产量的影响
    3.3 浅耕对青海环湖地区农田野燕麦防治效果的研究
        3.3.1 浅耕对青海环湖地区农田野燕麦的综合防效
        3.3.1.1 浅耕对当年产生的野燕麦种子在不同耕层中分布的影响
        3.3.1.2 浅耕配施除草剂对野燕麦的防治效果
        3.3.2 浅耕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及浅耕期限的研究
    3.4 14%油草净乳油对沙棘幼苗安全性及对沙棘苗圃杂草防效的研究
        3.4.1 14%油草净对沙棘苗安全性调查
        3.4.2 14%油草净对沙棘苗圃杂草防除效果
        3.4.2.1 14%油草净对野燕麦防除效果
        3.4.2.2 14%油草净对双子叶杂草防除效果
第4章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蚕豆田杂草化除新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1.2 试验田基本情况
    1.3 试验设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药害调查
    2.2 除草效果
3 结论

四、蚕豆田杂草化除新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300g/L呋喃磺草酮·氟酮磺草胺悬浮剂防治直播水稻田杂草应用技术[J]. 李涛,孟丹丹,刘乐,袁国徽,钱振官. 杂草学报, 2020(01)
  • [2]油菜田草害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示范[D]. 郭良芝.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06)
  • [3]40%栽前安乳油防除蚕豆田杂草效果研究[J]. 曹敏. 现代农业科技, 2010(23)
  • [4]蕉斑镰刀菌在水花生生物防治上的应用研究[D]. 庄义庆. 南京农业大学, 2009(04)
  • [5]保护性耕作农田杂草群落及生态位研究[D]. 赵森霖. 甘肃农业大学, 2008(09)
  • [6]常德棉田杂草高效防治技术研究[D]. 刘仁海. 湖南农业大学, 2007(06)
  • [7]百日草链格孢菌毒素的生产、分离、纯化和鉴定及其作为微生物源除草剂潜力的研究[D]. 李荣金. 南京农业大学, 2005(12)
  • [8]化学除草剂及不同农艺措施对青海高原农田杂草防治效果的研究[D]. 刚存武. 甘肃农业大学, 2004(04)
  • [9]蚕豆田杂草化除新技术[J]. 任少华,邓荣,徐丽学,高光. 云南农业科技, 2002(S1)

标签:;  ;  ;  ;  ;  

蚕豆田除草新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