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控技术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吴言政[1](2021)在《数控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路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数控技术在智能制造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掌握先进的数控技术对我国工业智能化转型,提升智能化技术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就数控技术和智能制造的关系进行分析,并重点讨论了中职学校培养数控技术专业人才的具体路径。
陈光胜[2](2020)在《以“学”为中心的“数控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思路》文中研究指明"数控技术"课程在机械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长期以来,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授课模式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师生互动性弱且互动效果不佳。该文将CDIO工程教育理念运用于课程教学中,根据大纲人才培养需要,重新整理数控综合实践内容,设计并优选出经典的数控加工案例项目作为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以若干加工项目的"构思""设计""实施""运行"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学生按照项目要求,在理论学习阶段即自主完成项目"构思"和"设计"。在实践教学的"实施"和"运行"阶段,学生使用已学习过的编程软件,利用CAPP知识对项目进行自动编程。通过不断优化加工程序、使用仿真性强的数控加工软件和对数控加工机床进行实际调试,使学生对数控加工的学习不断深入,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和成功的喜悦。最后,教师根据整个项目的完成程度对学生的课程成绩做出评定,对整个项目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并提出持续改进措施。整个教学过程以"学"为中心,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教学效果。
徐世东[3](2020)在《产教融合视域下数控实训项目库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永恒的主题,本文基于XX地区机械行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且地域分散的现状,结合由此给职业学校校外开展生产实训/实践带来的诸多不便,且多数职校学生在正式上岗前,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培训和跟岗学习,导致企业培养新人成本增加等等,建设性提出了构建数控实训项目库以对接企业产品的系统解决方案,通过进一步完善数控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深化“引企入教”改革,引导企业深度参与职业学校的教学实践。本文首先就数控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需求情况,开展了新一轮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构建了生产性实训校企合作教学方案和学生动态管理机制;其次,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把“产学结合”作为提升学校教学的重要措施,将企业产品融入到数控实训项目库中;再次,采取借助1个平台(校企合作育人平台),建立2个团队(数控专业教学团队和技能大师团队),创建3个基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外企业教室实训基地”和“智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措施,数控专业课程实行一体化教学,项目选用企业的典型零件,建立了数控专业中级工、高级工、技师三级逐级提升的实训项目库,推进课程改革,形成“1+2+1”生产性实训教学模式,实现实训基地开放与共享、提升师资的技能水平等目标。上述举措对于职业教育和校企合作有着重要意义,一是做法创新:数控实训基地企业化的成功转型;二是课程建设创新:建立了企业产品导向的数控实训项目库,开发了贴标机、旋盖机、干燥机、积木螺杆等多套实训项目,作为实训教学、顶岗实习、课题开发、产品研发等项目资源。强调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统一,突出了“产教融合”的教育理念,实现了“车间即教室、教师即师傅、学生即学徒、作品即产品”格局,丰富并凸显数控技能课程的重要地位,从而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
韩冬[4](2020)在《基于1+X证书制度中职学校机械零件数控铣削加工课程教学改革》文中研究说明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社会输送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企业对于人才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向朝多元化发展。在不断的探索和变革中,职业教育的短板也逐渐凸显。1+X证书制度正是在职业教育的改革进程中应运而生,改革职业教育的育人模式,是未来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趋势。为更好的实施这一制度,对于中等职业学校而言,实训技能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以1+X证书制度的培养目标为指导思想,以机械零件数控铣削加工课程为例,采用综合调查法、观察法、文献研究法,以企业实际需求和技能等级标准为依据,对课程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创新。其中教学理念的转变主要从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逐渐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及能力的培养。教学模式的改革分别将“教”与“学”进行有效转化;将培训环节引入到课程的学习当中;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则可设置为选修课程来开设。教学内容方面,则从理论授课和实践教学两个层面来进行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主要从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两个方面来进行。考评方式的改革则采用过程性阶段考核的方式,加入理论考核环节;引入竞赛环节,设置技能操作模拟考试,以达到强化的目的。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举措,使学生的理论知识更加牢固、实践技能水平不断提升,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真正结合,在不断提升职业能力的同时,技能操作水平也达到企业的相关岗位需求,为后续考取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充实未来的职业生涯,实现自身的综合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其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成为真正对社会有用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古远明[5](2020)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多轴零部件编程与加工》课程开发》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广东省加工制造业对高档数控机床的需求不断扩大,企业对多轴数控加工相关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也不断增多。中职学校机械类相关专业从事多轴数控加工相关岗位的毕业生数量也逐渐增多。目前,《多轴零部件编程与加工》作为中职学校数控技术等加工类专业的核心课程,该门课程除了需要学生掌握识读零件图样、操作多轴数控机床及检测零件质量,还需培养学生零件多轴编程与仿真加工的知识和技能。目前的课程内容侧重于培养多轴数控机床技术员,忽视了学生多轴编程与仿真加工的能力培养,而且采用命题网络或概念上下位关系的学科教学方式;课程目标定位于识记和理解层次,较少涉及应用层次,忽视了中职学生的认知方式;课程评价采用理论笔试的方式居多,涉及企业岗位职业标准的真实性考核评价较少。因此,本研究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对《多轴零部件编程与加工》课程进行课程开发,旨在培养出符合企业多轴加工相关岗位需求的人员。本研究首先采用文献法对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理论进行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及访谈法对本门课程现状进行调研并分析原因。之后,采用访谈法及观察法对企业岗位进行调研并通过实践专家研讨会获取典型工作任务,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整合归纳典型工作过程及行动领域,然后转化为学习领域。根据学生的职业成长规律以及选择加工方法难易程度为参照系设计了难度递进的四个学习情境,根据企业典型零件加工案例以及选择加工对象复杂程度为二级参照系设计了8个典型的学习任务,每个任务的课程目标定位是以企业工作过程为参照。学习任务的教学实施是将典型工作过程与普适性工作过程进行耦合,锻炼学生的心智技能,教学评价以企业职业考核标准及职业资格鉴定标准为参照设计考核评价指标。最后,通过教学实践来验证本课程开发的效果。本研究解决了中职学校《多轴零部件编程与加工》课程目标定位低层次,课程内容缺乏系统性、课程评价缺乏真实性,培养的学生不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问题。本研究通过教学实践,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及职业素养,满足企业多轴加工相关岗位的职业要求。
关贺嘉[6](2020)在《基于情境教学法的中职学校数控加工实训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说明《职教20条》开篇第一句话就明确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既可以缓解当前社会的就业压力,又可以解决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短缺的问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为加工制造行业输入高质量技能型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数控加工实训》课程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制造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它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率和岗位适应情况,如何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较好地完成数控加工实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一个十分有研究价值的课题。本研究首先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调研方式,对部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制造类专业师生进行关于《数控加工实训》课程的课堂教学现状调研,调研的数据显示:教师在教学实训中,虽然已经普遍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但是教学方法单一、学生课堂参与热情不高、学习兴趣很低,学习效率不足;课程的课堂教学内容与企业契合度不高,课堂教学没有与学生自身特点及其行业需求进行完美融合,在校所学与企业需求衔接较差,学生所学技能未达到企业标准。数据还显示:数控加工实训课程课堂组织形式单一,课程评价方式不完整,上课方式基本采取先讲后练或者是先演示后实践,评价方式缺乏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观察和一些过程性考核。针对以上问题的实际情况,本研究以实施情境教学法为核心改革数控加工实训课程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明确课堂教学目标,重新设计教学内容和流程,完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中,运用好情境教学法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法中存在的不足,同时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并提高教学质量。
王悦[7](2020)在《中职学校机械零件数控车削加工“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社会经济的不断提升离不开制造业的蓬勃发展,数控技术作为现代制造技术的核心技术,是世界各国加快工业化发展以及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中职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以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掌握本专业对应职业岗位必备的知识与技能,能从事数控行业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机械零件数控车削加工作为该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教学现状仍然存有弊端,为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的研究刻不容缓。本研究由长春市睿思数控科技有限公司参与进行课程开发,创新点一是以能力为主线,建立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新课程标准;二是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与企业的需要相对接;三是过程性考核与集中考核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和考核。研究内容上,本文首先明确研究的背景及意义,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总结,界定研究中的核心概念;阐述“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及其指导意义;通过对吉林省内三所中职学校和三家企业的调研分析,发现学校当前的教学不适合学生的培养与发展,与企业的实际需求未能有效对接;为突破教学中存在的阻碍,进行中职学校机械零件数控车削加工“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建立新的课程标准,并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过程和课程评价五个阶段作为本次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最后,以机械零件数控车削加工课程中的综合零件加工实例进行教学设计,具体说明机械零件数控车削加工课程“理实一体化”的应用。
毕倡源[8](2020)在《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中职学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案例设计》文中认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在进入21世纪以来进行了多次教学方面的改革,在教案、教材、教法等各个方向都有所突破,使得人才培养质量有着显着提高,但同时也有诸多未被解决的问题。“教师缺乏企业经验,不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教材内容缺乏职教特色,教学案例与生产实际相脱离”等。从机械制图的课堂教学来看,由于近几年教学设备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教学被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使图样和视图变得可视化和立体化。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尺规制图教学相比,忽略了做图的过程,只注重结果。而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忽略了中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所使用的多是陈旧的,与当下生产相脱离的教学案例。通过研读职业教育内涵,调研和探讨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需求,梳理现有教学方法存在的差距,结合机械制图课程的特点,提出“任务引入阶段、任务分析-完成阶段、任务指导阶段和任务评价阶段”的四阶段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机械制图课程四阶段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设计。将机械制图课程四阶段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1902班,1901班应用传统的讲授法进行教学,通过一学期教学实验,发现1901班课堂参与率为46%,1902班课堂参与率为96%,期中考试及格率分别为64%和90%,期末考试的及格率分别为74%和92%。通过对机械制图课程四阶段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探索,开发与产业贴合的教学案例,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掌握实际生产中的新工艺、新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一线技能型人才。
李大胜,杨丽,王贤才[9](2020)在《基于慕课的《数控技术》混合式教学模式探析》文中指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要求为导向、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为抓手、以培养学生数控技术应用能力达成为目标,构建了学银在线数控技术慕课平台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优势互补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创建了"课前线上学习、课中互动联系、课后讨论实践"的教学流程,建立了更加科学合理的课程全过程性多元化评价体系,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验证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有效性。为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混合式教学方法的应用提供了新方法、新思路。
于跃函[10](2020)在《趣味项目教学法在中等职业学校数控加工实训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服务于社会,解决目前社会人才紧缺的现象。数控技术是制造业中的重要技术,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国家综合实力提供可能,在国家同社会对数控人才的大量需求,我们聚焦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问题。中职学校数控毕业生每年都有很多,但还是出现人才紧缺现象,为了改善人才供需错位的情况,本研究首先通过数控加工实训课的教学现状及中职学生学习现状分析,发现当前中等职业学校依旧存在着教学内容和岗位实际所需不符、教学模式古板老旧、学生厌学心理严重,导致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等原因,教育部提倡中职院校做符合本校特色的教学改革,教学方法的创新,可实际根源上的问题并没有解决,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就是基于中职数控实训教学现状提出趣味项目教学法,探究趣味项目教学法的效能。本论文由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对文章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意义等分析;接着对目前中职学校教学模式及方法进行国内国外的研究,在符合我国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下,提出了趣味项目教学法;趣味项目教学法是趣味性教学和项目教学法的整合,将教学内容涵盖在有趣味性的项目中,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主线,以兴趣性作为突破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第二部分对趣味项目教学法做核心概念的界定并且通过文献法对趣味项目教学提供理论基础支撑。第三部分运用调查问卷法及访谈法对所在实习学校当前数控教学现状及学生个人学习情况进行调查,为趣味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提供可行性分析。第四部分是对趣味项目教学法做具体的教学设计——《AK子弹工艺品加工》,设计了趣味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流程及各环节的学习内容和安排。第五部分是对趣味项目教学法的实施结果分析与评价。第六部分是对趣味项目教学法的总结与展望。本论文的设计主线是:问题的提出——设立假设——设计——具体实施——结果验证。通过对实验研究表明,趣味项目教学法对数控加工实训课具有一定的效果,为摆脱学生学习困境提供现实需要,为人才培养提供技术支持,为企业人才紧缺提供对口服务,是数控实训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数控技术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数控技术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数控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1 智能制造产业人才需求 |
2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现状 |
2.1 课程设置不合理 |
2.2 专业创新性不足 |
2.3 实训模式及设施过于陈旧 |
3 面向智能制造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改革途径 |
3.1 开设智能制造课程,完善培训体系 |
3.2 升级实训设备设施,建立校企合作 |
3.3 定期组织技能大赛,培养创新能力 |
3.4 明确地方产业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
4 结语 |
(2)以“学”为中心的“数控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1“数控技术”教学改革尝试现状 |
2 以“学”为中心的“数控技术”教学改革思路 |
3 结论 |
(3)产教融合视域下数控实训项目库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宏观层面:产教融合下合作机制的研究 |
1.3.2 中观层面:产教融合下场所空间的建立 |
1.3.3 微观层面:企业导向下产品库的建立 |
1.4 研究方案 |
1.4.1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图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企业产品导向下的数控实训项目库构建理论分析 |
2.1 数控实训项目库的内涵 |
2.1.1 数控实训项目 |
2.1.2 企业产品实训库 |
2.2 数控实训项目库的特点 |
2.2.1 真实性 |
2.2.2 阶段性 |
2.2.3 功能多样性 |
2.3 数控实训项目库的意义 |
2.3.1 促进企业全面支持和参与中职教育 |
2.3.2 有利于缩短毕业生就业适应期 |
2.3.3 增强学生兴趣、提升技能 |
2.3.4 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
2.3.5 促进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 |
2.3.6 有利于实现学校设施设备功能最大化 |
2.4 数控实训的教育教学理论依据 |
2.4.1 情境学习理论 |
2.4.2 行动导向理论 |
2.4.3 教学做合一理论 |
第三章 数控人才培养调研分析 |
3.1 调研背景 |
3.2 调研目的 |
3.3 调研设计 |
3.3.1 调研思路 |
3.3.2 调研方式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人才需求分析 |
3.4.2 企业对核心技能要求分析 |
3.4.3 岗位群分析 |
3.4.4 数控人才培养分析 |
第四章 数控实训项目库开发方案分析 |
4.1 基于职业能力校企共同体的开发 |
4.2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外企业教室实训基地”的开发 |
4.2.1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生产性实训校企合作教学方案 |
4.2.2 “校外企业教室实训基地” |
4.3 数控智慧互动实训室的开发 |
4.3.1 智慧互动实训室建设目标 |
4.3.2 智慧互动实训室实施思路 |
4.4 教师团队的职能开发 |
4.5 学生动态管理机制的开发 |
4.5.1 生产性实习的总体要求 |
4.5.2 生产性实训的组织和管理 |
4.5.3 对参加生产性实训学生的基本要求 |
4.5.4 学生实习岗位的调整 |
4.5.5 学校对参加生产性实训实习的学生考核 |
第五章 数控实训项目库内容构建 |
5.1 数控专业职业能力应用分析 |
5.2 数控实训项目的实现过程——以“剪切块零件”为例 |
5.2.1 分析企业零件 |
5.2.2 提出工艺改进思路 |
5.2.3 工艺改进实施过程 |
5.2.4 项目取得成效 |
5.3 数控实训项目库的发展 |
5.3.1 数控实训项目库的建立 |
5.3.2 数控实训项目选择 |
5.3.3 数控实训项目制定 |
5.4 数控实训项目库的应用延伸 |
5.4.1 编写完成了数控活页教材 |
5.5 以数控项目库构建数控人才培养模式 |
第六章 数控实训项目库应用实践与评估反馈 |
6.1 数控实训项目库应用示例——以“旋盖机固定板零件加工”为例 |
6.1.1 基于企业工作情境的教学过程 |
6.1.2 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创新应用 |
6.1.3 贴近企业标准的教学评价 |
6.1.4 创新成效 |
6.2 师资力量明显增强 |
6.3 校企合作深度拓展 |
6.4 人才培养质量显着提升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 作者简历 |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3 参与的科研项目 |
4 实用新型专利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基于1+X证书制度中职学校机械零件数控铣削加工课程教学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 |
1.采用综合调查法 |
2.观察法 |
3.文献研究法 |
(五)研究内容 |
1.教学理念与培养目标 |
2.教学模式 |
3.教学内容 |
4.教学方法 |
5.考评方式 |
(六)1+X证书制度概述 |
1. 1+X证书制度的提出背景 |
2. 1+X证书制度的特点 |
3. 1+X证书制度与传统的双证书制度的区别 |
4. 1+X证书制度实施的意义 |
二、中职学校机械零件数控铣削加工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
(一)教学理念及模式 |
(二)教学方法 |
(三)教学内容 |
1.理论教学 |
2.实训教学 |
(四)学生学习情况 |
(五)教学硬件设施 |
(六)实训师资队伍 |
(七)考核评价方式 |
三、改革思路与依据 |
(一)开展企业调研 |
(二)参考企业实际岗位技能需求 |
(三)数控车铣加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概述 |
四、中职学校机械零件数控铣削加工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
(一)教学理念与培养目标的转变 |
(二)教学模式改革 |
1.“教”与“学”的有效转化 |
2.引入培训环节作为课程学习的补充 |
3.针对其他专业可作为选修课程开设 |
(三)教学内容改革 |
1.理论授课内容 |
2.实践授课内容 |
(四)教学方法改革 |
1.教师的教法 |
(1)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
(2)将案例引入课堂教学 |
(3)创设问题情境 |
(4)充分利用学生注意力较集中时段授课 |
2.学生的学法 |
(1)建立学习小组 |
(2)编制课前预习手册 |
(3)加强课后实操练习 |
(4)设计探索性、综合性作业 |
(五)考核评价方式改革 |
(1)增加过程性考核 |
(2)设置竞赛环节 |
(3)设计技能操作模拟考试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机械零件数控铣削加工课程教学现状调查表 |
附录B 数控车铣加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 |
致谢 |
(5)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多轴零部件编程与加工》课程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3.文献述评 |
(四)理论研究基础 |
1.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理论 |
2.行动-经验学习理论 |
(五)研究方法与思路 |
1.研究方法 |
2.研究思路 |
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理论概述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1.职业能力 |
2.课程开发 |
3.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 |
4.典型工作任务 |
5.学习情境 |
6.多轴加工技术 |
7.零部件 |
(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特征 |
1.课程目标 |
2.课程内容 |
3.课程结构 |
4.课程评价 |
(三)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流程 |
1.调研工作岗位(群) |
2.归纳典型工作任务 |
3.归纳典型工作过程及行动领域 |
4.转换学习领域 |
5.学习情境设计 |
6.教学设计 |
三、中职《多轴零部件编程与加工》课程现状调研 |
(一)学生需求分析 |
1.课程内容方面 |
2.课程实施方面 |
3.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
4.胜任企业岗位方面 |
(二)《多轴零部件编程与加工》课程对应工作岗位调研 |
(三)中职《多轴零部件编程与加工》课程的主要问题 |
四、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多轴零部件编程与加工》课程设计 |
(一)调研工作岗位(群)归纳典型工作任务 |
(二)归纳典型工作过程及行动领域 |
(三)转换学习领域 |
1.描述典型工作任务 |
2.确定课程目标 |
3.选择工作与学习内容 |
(四)《多轴零部件编程与加工》课程学习情境设计 |
1.设计学习情境 |
2.学习情境描述 |
3.学习情境内容描述 |
五、中职《多轴零部件编程与加工》课程实施 |
(一)木工刀体教学案例设计 |
(二)教学实施 |
1.零件图样识图 |
2.三维造型设计 |
3.零件工艺设计 |
4.零件程序编制 |
5.零件程序仿真加工 |
6.零件机床加工 |
7.零件质量检测 |
(三)教学评价 |
1.教师对学生考核评价 |
2.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 |
(四)教学效果分析 |
1.教学反馈 |
2.学生学习效果 |
六、研究总结与展望 |
(一)研究总结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多轴零部件编程与加工》课程学生需求调查问卷 |
附录二 数控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查问卷 |
附录三 《多轴零部件编程与加工》课程开发访谈提纲 |
附录四 岗位工作任务观察记录表 |
附录五 实践专家研讨会名单 |
附录六 实践专家研讨会相关表格 |
附录七 《多轴零部件编程与加工》的课程标准 |
附录八 木工刀体二维图 |
附录九 《多轴零部件编程与加工》课程实施效果评价问卷 |
附录十 学生工作页 |
附录十 一任务指导书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奖 |
致谢 |
(6)基于情境教学法的中职学校数控加工实训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1 理论价值 |
2.现实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四)概念界定 |
1.情境教学法 |
2.中等职业教育 |
(五)研究内容 |
二、中职学校情境教学法应用的理论基础与原则 |
(一)中职学校情境教学法理论基础 |
1.情感和认知活动相互作用的原理 |
2.认识的直观原理 |
3.思维科学的相似原理 |
4.有意识与无意识心理 |
5.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统一 |
(二)中职学校情境教学法原则 |
1.意识与无意识统一原则和智力与非智力统一原则 |
2.愉悦轻松体验性原则 |
3.师生互信互重下的自主性原则 |
(三)情境教学法的途径 |
1.生活展示情境 |
2.实物演示情境 |
3.职位再现情境 |
(四)情境教学法的四要素 |
1.情境要有理 |
2.情境要有趣 |
3.情境要有疑 |
4.情境要有情 |
三、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数控加工实训课程教学现状 |
(一)数控加工实训课程教学现状调研 |
1.调研目的 |
2.研究方法及思路 |
(二)数控加工实训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
1.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单调 |
2.本课程的课堂教学内容可持续性不高 |
3.本课程的课堂组织方式乏味 |
4.本课程评价方式不完整 |
四、基于情境教学法的本课程教学案例设计 |
(一)教学改革策略设计 |
1.创设情境教学法教学目标 |
2.增设创新型情境教学方法 |
3.构建特色课程 |
(二)教学案例设计 |
1.课程职业能力设计 |
2.情境教学课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设计 |
3.情境教学设计 |
五、基于情境教学教学法的案例实施结果分析 |
(一)测试成绩 |
(二)问卷调查结果 |
(三)访谈结果 |
(四)实施结果分析 |
1.适用性分析 |
2.局限性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中职学校《数控加工实训》课程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学生) |
致谢 |
(7)中职学校机械零件数控车削加工“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现实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四)核心概念界定 |
1.中职学校 |
2.机械零件数控车削加工 |
3.理实一体化 |
4.课程开发 |
(五)研究内容 |
(六)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调查法 |
3.个案研究法 |
(七)研究创新点 |
1.能力培养为主 |
2.教学内容改革 |
3.考核多元化 |
(八)研究成果形式 |
二、“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本内容 |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本次课程开发的指导意义 |
(二)情境学习理论 |
1.情境学习理论基本内容 |
2.情境学习理论对本次课程开发的指导意义 |
(三)“做中学”理论 |
1.“做中学”理论基本内容 |
2.“做中学”理论对本次课程开发的指导意义 |
三、中职学校教学现状及企业人才需求现状调研 |
(一)调研目的 |
(二)调研方式 |
1.问卷调查 |
2.访谈调查 |
(三)调研对象 |
1.问卷调查对象 |
2.访谈调查对象 |
(四)调研结果 |
1.问卷调查结果 |
2.访谈调查结果 |
(五)调研结果分析 |
1.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2.访谈调查结果分析 |
四、“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 |
(一)“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
1.加强“双师型”教师建设 |
2.提升教学效果 |
3.贴合企业需求 |
(二)“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 |
1.能力本位原则 |
2.情境学习原则 |
3.学生中心原则 |
(三)课程标准 |
1.课程基本信息 |
2.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
3.课程目标 |
4.课程内容 |
5.考核评价 |
6.教材资料 |
7.实施建议 |
8.教师建设 |
(四)主要内容 |
1.教学目标 |
2.教学条件 |
3.教学内容 |
4.教学过程 |
5.教学评价 |
五、综合零件加工实例一教学设计 |
(一)教学目标 |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三)教学对象分析 |
(四)教学方法 |
(五)教学环境和资源准备 |
(六)教学内容 |
(七)教学实施步骤 |
(八)教学评价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 B 企业相关人员访谈提纲 |
致谢 |
(8)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中职学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案例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际意义 |
(三)研究现状分析 |
1.任务驱动教学法研究现状 |
2.机械制图研究现状 |
(四)研究内容 |
(五)研究方法 |
1.文献法 |
2.实地研究法 |
3.调查法 |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相关理论 |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内涵 |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基本特征 |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理论基础 |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3.多元智力理论 |
(四)任务设计原则 |
1.目标明确 |
2.设计合理 |
3.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
4.注重教学情境创设 |
三、中职学校情况调查分析 |
(一)机械制图教学现状 |
1.教学高耗低效 |
2.学生主体地位缺失 |
3.课程脱离实际 |
(二)企业人才需求 |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优势 |
1.树立岗位意识 |
2.让知识简单易学 |
3.向专业课程自然过渡 |
(四)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
1.教师了解不全面 |
2.任务设计受限 |
3.任务跨度大 |
4.学生主体地位不明确 |
(五)任务驱动教学法运用策略 |
1.课前充分准备 |
2.任务理论联系实际 |
3.任务设置合理 |
4.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
四、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案例设计 |
(一)授课对象介绍 |
(二)对照组授课模式 |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四阶段教学模式 |
1.理论依据 |
2.教学目标 |
3.操作程序 |
4.实现条件 |
5.教学评价 |
6.专家意见 |
(四)教学案例实施 |
1.教学准备 |
2.教学过程 |
3.教学总结 |
(五)教学实施对比分析 |
1.师生对教改看法 |
2.期中考试成绩 |
3.日常作业完成情况 |
4.期末考试成绩 |
5.教学效果对比 |
五、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 中职学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B 机械制图授课教师及企业专家访谈提纲 |
附录C 中职任务驱动教学法课堂运用现状调查问卷 |
致谢 |
(9)基于慕课的《数控技术》混合式教学模式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改革重点 |
2.1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
2.1.1 课程内容安排不尽合理 |
2.1.2 信息化教学手段单一 |
2.1.3 考核形式单一 |
2.2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重点 |
2.2.1 教学模式重构 |
2.2.2 教学评价创新 |
3 混合式教学模式及应用情况 |
3.1 课程目标的重构 |
3.2 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 |
3.2.1 前端分析 |
3.2.2 教学活动设计 |
3.2.3 过程性评价设计 |
3.3 混合式教学内容及资源建设应用情况 |
3.4 混合式教学成绩评定方式 |
4 课程改革取得的经验和努力方向 |
4.1 提升课程内涵 |
4.2 完善线上平台建设及考评体系 |
4.3 扩大混合式教学实施范围 |
(10)趣味项目教学法在中等职业学校数控加工实训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三节 中等职业学校实训课教学模式研究现状 |
第四节 中等职业学校数控实训课教学方法选择 |
第五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趣味项目教学法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
第二节 趣味项目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
第三节 趣味项目教学法概述 |
第三章 趣味项目教学法的必要性分析 |
第一节 调查问卷分析 |
第二节 中职《数控编程与加工》实训课教学现状分析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趣味项目教学设计 |
第一节 教学分析 |
第二节 趣味项目教学设计方案的指导思想 |
第三节 趣味项目教学设计 |
第四节 趣味项目教学实施 |
第五章 趣味项目教学法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实施 |
第一节 项目教学实施前期准备 |
第二节 趣味项目教学具体实施《AK子弹工艺品加工》 |
第三节 对趣味项目教学法的评价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中等职业学校数控编程与加工实训课教学现状调查(学生版) |
附录二 趣味项目教学法在数控加工实训课程中教学效果调查问卷(实验班) |
附录三 教师及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四 《AK子弹工艺品加工》参考程序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数控技术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数控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路径[J]. 吴言政.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1(07)
- [2]以“学”为中心的“数控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思路[J]. 陈光胜.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20(11)
- [3]产教融合视域下数控实训项目库构建研究[D]. 徐世东.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2)
- [4]基于1+X证书制度中职学校机械零件数控铣削加工课程教学改革[D]. 韩冬. 长春师范大学, 2020(08)
- [5]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多轴零部件编程与加工》课程开发[D]. 古远明.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6]基于情境教学法的中职学校数控加工实训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D]. 关贺嘉. 长春师范大学, 2020(08)
- [7]中职学校机械零件数控车削加工“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研究[D]. 王悦. 长春师范大学, 2020(08)
- [8]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中职学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案例设计[D]. 毕倡源. 长春师范大学, 2020(08)
- [9]基于慕课的《数控技术》混合式教学模式探析[J]. 李大胜,杨丽,王贤才. 武汉轻工大学学报, 2020(02)
- [10]趣味项目教学法在中等职业学校数控加工实训中的应用研究[D]. 于跃函.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