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防止工程承包商高估冒算的几种有效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刘瑞华[1](2020)在《信息不对称下建设工程项目业主方结算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解决业主方工程结算难控制的问题,提升业主方工程结算管理水平,促进业主方工程结算的良性发展,本文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进行了业主方工程结算管理研究,构建了业主方工程结算的信息不对称致因模型,分析了信息不对称下业主方工程结算的影响因素并构建了影响因素体系,给出了业主方工程结算风险评价的一般方法和路径,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进行了结算审价主体博弈研究,从结算前、中、后3个方面提出了业主方工程结算管理的改进措施和建议,以期优化业主方工程结算管理,提高业主方工程结算管理水平。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成果如下:(1)以信息不对称为切入点,结合我国建筑企业当前的结算管理特点和方式,分析建设工程项目一般结算过程,并据此提出建设工程业主方结算的结算信息运动机制,进而研究结算信息不对称的致因。(2)分析建设工程业主方结算的信息不对称基本问题,通过理论模型分析业主方工程结算的全流程和内在机理,引入物理-事理-人理理论分析业主方结算的影响因素,分别分析业主方的内外部人、事、物对业主方结算的影响,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构建了业主方影响因素体系,梳理了将模糊综合评价法应用于业主方工程结算风险评价实践活动中的一般步骤。(3)从影响业主方结算管理的外部因素出发,依据信息不对称理论中的委托代理关系、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核心知识,分析了不同结算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情况,并运用博弈论思维,构建了不同结算主体间的博弈模型,探析业主方在不同博弈分析中的最优均衡点,以期为业主方的决策判断提供进一步的帮助。(4)分别从结算前管理分析、结算中管理分析和结算后管理分析3个方面提出了业主方工程结算管理的一些措施和方法,通过维护供应商资源、合理设计合同、引进复审机制等来规范业主方结算管理。图[14]表[13]参[70]
房展[2](2019)在《H市希尔顿酒店建设项目全过程成本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消费水平的持续增长,五星级酒店的数量日益增加,酒店建设亦趋向于多元化、个性化和精细化发展。同时,由于五星级酒店设计的特殊性、施工的复杂性、装饰材料的多样性以及各利益相关者需求的差异性等特点,给成本控制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对五星级酒店建设项目而言,成本控制并不局限于项目开发的某个环节,而是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每个阶段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项目成本,所以在五星级酒店建设项目全过程成本控制的过程中,应明确各阶段成本控制的控制重点,针对造成成本超支的关键因素提出成本控制措施。本文从研究方法上进行了探索与创新,以H市希尔顿酒店为例,通过分析该建设项目的全过程成本控制问题及成因,结合五星级酒店建设项目全过程成本控制过程中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性问题,有针对性地从前期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及竣工结算阶段等五个阶段展开成本控制研究,以有效开展成本控制工作。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第一,基于全过程成本控制的视角,通过H市希尔顿酒店的案例,探索前期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及竣工结算阶段等五个阶段中成本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深挖相关问题的成因,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第二,针对全过程成本控制中各个阶段的控制重点和控制措施,落实和跟踪各阶段的投资变化情况,采取干预措施及时纠偏,主动控制投资,反馈控制效果,并通过目标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偏差分析,根据成本超支或节约的情况,总结成本控制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综上,本文基于全过程成本控制的视角,通过对H市希尔顿酒店的前期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及竣工结算阶段等五个阶段的现状研究,分析了各个阶段中成本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找出控制措施,以达到对成本控制实现纠偏的目的,为解决五星级酒店建设过程中的成本失控问题提供了借鉴。
谢泽聪[3](2019)在《国有企业零星维修工程采购管理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作为我国社会经济的中坚力量,国有企业在在我国经济主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的生产效率与发展模式也需要进一步的提高与改革。零星维修是国有企业日常运营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具有种类繁多,单次需求量小,发生频率高等特点。供应链管理是现代社会下企业管理模式发展的重要产物,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实现信息、资金与产品的高效管理与把控。因此将零星维修工程视作一种服务或产品,通过供应链管理技术对其采购进行管理将为国有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效率提供有力的支撑。本文对零星维修工程的特点、传统的零星维修的管理模式进行了总结,主要研究了供应链管理技术在零星维修工程中的应用问题。论文结合当前的研究背景和国有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构建了基于供应链伙伴关系的国有企业零星维修工程三阶段管理模型,然后采用TOPSIS法,基于供应商评价指标对潜在供应商目标进行分析评价,对比现有的传统供应商评价方法,提出了供应商优化选择的解决办法。本文提出的管理模型综合考虑了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同时考虑了管理人员的先验知识和对维修工程的客观质量要求,并阐述了详细的计算过程。本文提出的管理模型在某国有烟草制造企业进行了实证分析,并通过与经典指标评价法的对比体现了本文提出的供应商评价选择体系的优势。
张健,禄毅[4](2018)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论述了工程量清单计价与传统"定额"计价本质上的不同,从招标过程、合同签订、施工过程3个方面阐述了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工程造价控制的方法,对承包商在招标过程中可能采用的不平衡报价提出了针对性的预防对策和防范措施,给出了签订合同时工程造价控制方法及风险防范应对措施,提出了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工程量审查、索赔与反索赔等造价控制的基本方法。
王璞[5](2016)在《房地产开发项目施工总承包合同竣工结算延迟现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逐年增长以及固定资产投资的不断加大,建筑业产值实现了跨越式的全面增长。但是,竣工结算延迟、结算周期过长作为突出问题一直困扰着施工企业,无论是政府投资为主的公共项目,还是以非政府资金投资的私人项目,均不同程度地面临合同竣工结算款拖延的问题。缩短合同竣工结算时间不仅有利于维护施工方和业主方的利益,同时还有助于减少农民工欠薪纠纷,实现我国建筑业良性健康地发展。本文结合各方观点对合同竣工结算延迟进行了定义:即合同竣工结算时间超出了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的竣工结算的合理正常时间。本研究通过查询13版清单计价规范、房地产项目合同、施工方经验数据,从三个方面对竣工结算的合理正常时间进行了阐述。对于房地产项目施工总承包合同竣工结算延迟的现状,本文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定量分析主要通过对房地产项目进行调研,以合同竣工结算的平均时间为主要指标来反映延迟现状;定性分析主要通过建设领域结算纠纷数量、农民工薪酬拖延问题、建设领域各方对结算延迟问题重视程度三方面来对现状进行阐述。通过现状研究得出我国目前房地产项目施工总承包合同竣工结算存在较为严重的延迟情况。基于目前我国建设领域承发包双方是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合同竣工结算延迟问题背后的实质是承包商双方的履约问题,因此本文将委托-代理理论作为理论基础。通过文献梳理和专家调研,对房地产项目施工总承包合同竣工结算延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梳理,分为业主方因素、施工方因素和第三方因素。并针对施工单位和业主单位两个视角进行问卷调研,借助SPSS软件分析,得出关键因素。并最终将影响房地产项目施工总承包合同竣工结算延迟的关键影响因素总结为:承发包双方行业地位不平等、法律制度不健全和监管不足、资料管理存在缺陷、争议处理不及时不规范、审核过程效率低下、双方人员素质不到位六方面内容。针对关键影响因素,本文从“加强建设资金监管,完善工程支付担保制度”、“推进企业履约诚信体系建设”、“健全合同管理,推行过程结算机制”、“加强资料管理能力”、“改善审核流程及机制,提升审核效率”、“提升现场人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六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张正学[6](2016)在《浅议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中常见问题的表现形式及对策》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农业及社会事业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善,项目和投资额也逐年增多,有效地拉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由于建设项目高估冒算和超投资计划,损害了国家利益,形成了较大的资金缺口,从而加大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并形成三角债,增加了社会不安定因素,此问题应引起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左晓亮[7](2015)在《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实施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地方审计机关的实践》文中研究指明跟踪审计的实施将审计介入时点前移,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实施跟踪审计所产生的积极效果毋庸置疑。伴随着审计实践的推进,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又存在着一些困境。本文在回顾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制度背景演变的基础上,梳理出当前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的效果表现:审计强度失调、盲目追求审计业绩的“GDP”、委托中介机构串谋行为的难约束以及审计人员“越俎代庖”等。本文以深度访谈和审计案例为研究载体,聚焦审计主体、审计模式以及审计内容等三个审计要素来对影响跟踪审计效果的因素和机理进行分析。在审计要素的划分上,主要分为:审计机关对工程管理事项直接审计和委托中介机构对工程投资资金的审计。在梳理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的成效与困境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跟踪审计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政府审计机关直接审计下,业绩评价机制的欠缺、跟踪审计问责机制的缺失以及角色定位的错混等影响着跟踪审计的效果。而业绩评价机制的症结正是管理事项审计业绩难以“货币化计量”、“重显性、轻隐形”审计业绩以及审计建议“流于形式”所致。在委托中介机构审计方式下,缺乏正向激励导致审计强度的失调以及审计付费投入不足导致审计资源配置的不优化影响着跟踪审计的效果,而这两个因素都归结于审计收费机制设计。同时,委托审计方式下相关主体的串谋行为也严重影响跟踪审计的效果。最后,本文在对跟踪审计效果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左晓亮[8](2014)在《委托审计方式下工程审计效果抑制因素研究》文中指出在工程审计中,委托审计方式下既能解决审计力量的不足,但同时也带来如何控制审计业务质量这样一个命题。本文将研究通过机制设计促进审计效果最大化、防止中介机构的串谋舞弊。
魏宏亮[9](2014)在《商业地产项目业主工程索赔管理研究》文中提出过去十来年,中国房地产业涌入大量资本,其中投资住宅地产最受青睐。因为中国人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注重“衣食住行”,大部分中国人都梦想拥有一套自己的住房,所以住宅地产有极大的市场空间。但是经过十来年的高速发展,住宅地产开发的瓶颈已经逐渐显露出来。中国新一届领导班子提出的转型升级目标,中国庞大的拉动内需计划,真正涉及到的是服务业,既零售业、餐饮业、娱乐业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商业地产。而住宅地产则不然,住宅房地产市场正处在一个调整期,现在房价已经触顶,已经没有大多的上行空间。所以商业地产的政策利好因素仍将存在,中国的房地产行业新的突破和转型势在必行,商业地产是房地产转型和突破的一个重要方向,今后10年商业地产蕴含着巨大商机。目前我国商业地产业主工程索赔管理主要面临法律法规不健全、索赔管理意识淡薄、对索赔概念普遍存在认识模糊甚至错误的现象、索赔管理的理论研究落后、索赔经验与索赔实例资料的缺乏、索赔管理专业人员缺乏等问题。业主做好索赔管理,可以间接驱使承包商严格履行合同中约定的职责,迫使其加大管理力度,主动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防止承包商索赔获取不合理的超额利润。更能警示承包商,使承包商在违约前三思违约后果,减少违约行为的发生。还可以使业主理清自身权利,正确行使合同、法律赋予的权利,规避索赔风险,索取正当权益,更好的管控项目。本文从商业地产业主角度出发,全面分析了商业地产良好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归纳总结了业主在索赔管理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确定了积极预防承包商索赔、积极反驳承包商索赔、积极主动提出索赔为三大业主索赔管理目标。分析得出预防承包商索赔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加强合同控制和加强变更管理。利用业主的主导地位,增强合同条款对于承包商的约束;加强设计管理和施工过程管理,减少工程变更,少给承包商索赔机会。并解析了实现索赔管理目标的具体途径。最后通过某写字楼精装饰工程施工实例,对商业地产项目业主工程索赔管理实现途径进行了全面具体分析。
李善波[10](2012)在《公共项目治理结构及治理机制研究 ——基于互联契约的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政府公共投资项目普遍存在着一些负面现象:投资失控、决策失误、制度失效以及主体行为失范等。不按规则办事的现象屡见不鲜;在国外行之有效的制度引入到国内以后往往出现“水土不服”。由此引发的问题是:公共项目主体行为失范和制度失效的微观机制是什么;这些看似不同的现象背后是否存在统一的因果逻辑。本文认为,系统结构决定系统行为,公共项目特有的治理结构决定了特有的主体行为和绩效。弄清了公共项目治理结构也就找到了解答公共项目普遍性疑难问题的钥匙。公共项目治理结构及治理机制是本文研究的核心。主要利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对我国公共项目运作现实的深入分析和归纳概括,提炼出我国公共项目治理要素,从契约理论的视角,揭示了现实中运行着的公共项目治理结构,构建出互联契约治理结构框架;以微观个体为分析单位,建立了互联契约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治理结构框架和互联契约理论对公共项目治理机制以及公共项目主体行为失范和制度失效现象的微观机制作出了逻辑一致的解释;最后针对公共项目治理结构缺陷,提出完善治理结构的路径。论文还深入研究了公共项目和公共项目组织的基本属性。主要结论有:公共项目治理结构表现为多种契约互联的契约形态;“权威治理与合同治理共存、正式契约与非正式契约互联”构成公共项目治理结构基本框架;权威治理和合同治理是公共项目的两种最主要的治理方式;公共项目合同治理的“跨越难题”和权威治理的“约束难题”是公共项目的两大症结。互联契约理论具有较广泛的适用性和较强的解释力,可以作为解释公共项目现象的一个普适性理论工具。公共项目负面现象大多数是由冲突性互联契约所使然。公共项目的投资具有公共资源属性、产出具有公共物品属性。公共资源所有权的公共性与控制权的私人性之间的分立,产生公私利益冲突。公共项目组织是一种独特的复合型契约组织;项目组织边界跨越许多单个组织而形成项目组织空间。项目参与者在项目组织空间内代表项目的利益而在项目组织空间外代表原组织的利益和个体利益。
二、防止工程承包商高估冒算的几种有效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防止工程承包商高估冒算的几种有效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信息不对称下建设工程项目业主方结算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论文思路和技术路线 |
1.5.1 论文思路 |
1.5.2 技术路线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信息不对称下建设工程业主方结算影响因素分析及结算风险评价 |
2.1 建设工程业主方结算的信息不对称基本问题分析 |
2.1.1 建设工程项目结算过程分析 |
2.1.2 建设工程结算各方结算信息运动机制 |
2.1.3 建设工程业主方结算的信息不对称内涵 |
2.1.4 建设工程业主方结算的信息不对称致因 |
2.2 信息不对称下建设工程结算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问题研究 |
2.2.1 结算影响因素分析的原则 |
2.2.2 结算影响因素分析的方法 |
2.2.3 结算影响因素分析的步骤 |
2.3 信息不对称下建设工程业主方结算的影响因素分析 |
2.3.1 建设工程业主方结算的影响因素分析 |
2.3.2 建设工程业主方结算的影响因素体系构建 |
2.4 信息不对称下建设工程业主方结算风险评价 |
2.4.1 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 |
2.4.2 建设工程业主方结算风险评价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信息不对称下结算主体间博弈分析研究 |
3.1 信息不对称下业主方与审计方的博弈分析 |
3.1.1 基本假设 |
3.1.2 博弈模型建立 |
3.1.3 业主方与审计方博弈模型均衡分析 |
3.2 信息不对称下业主方与施工方的博弈分析 |
3.2.1 基本假设 |
3.2.2 博弈模型建立 |
3.2.3 业主方与施工方博弈模型均衡分析 |
3.3 信息不对称下审计方与施工方的博弈分析 |
3.3.1 基本假设 |
3.3.2 博弈模型建立 |
3.3.3 审计方与施工方博弈模型均衡分析 |
3.4 信息不对称下结算主体三方之间的博弈分析 |
3.4.1 基本假设 |
3.4.2 博弈模型建立 |
3.4.3 结算主体三方博弈模型均衡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信息不对称下业主方结算管理机制研究 |
4.1 结算前管理分析 |
4.1.1 供应商资源维护 |
4.1.2 发挥合同约束力 |
4.1.3 施工阶段结算把控 |
4.2 结算中管理分析 |
4.2.1 营造健康的结算环境 |
4.2.2 加强部门间协同配合 |
4.3 结算后管理分析 |
4.3.1 引进结算复审机制 |
4.3.2 工程项目结算后评估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2)H市希尔顿酒店建设项目全过程成本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序言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建设项目全过程成本控制相关理论 |
2.1.1 建设项目全过程成本控制的含义 |
2.1.2 目标成本控制理论 |
2.1.3 全过程成本控制理论 |
2.1.4 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 |
2.1.5 挣值分析法 |
2.2 建设项目成本控制程序 |
2.2.1 成本预测与成本计划 |
2.2.2 成本控制 |
2.2.3 成本核算与成本分析 |
2.3 五星级酒店建设项目成本构成和控制原则 |
2.3.1 五星级酒店建设项目成本构成 |
2.3.2 五星级酒店建设项目成本控制原则 |
2.4 建设项目全过程各阶段成本控制的内容和措施 |
2.4.1 前期决策阶段 |
2.4.2 设计阶段 |
2.4.3 招投标阶段 |
2.4.4 施工阶段 |
2.4.5 竣工结算阶段 |
第三章 H市希尔顿酒店建设项目前期决策阶段成本控制 |
3.1 酒店前期决策阶段成本控制现状研究 |
3.1.1 H市希尔顿酒店项目简介 |
3.1.2 引入酒管公司前投资估算编制 |
3.1.3 引入酒管公司后投资估算编制及偏差分析 |
3.2 希尔顿酒店建设项目前期决策阶段存在的问题 |
3.3 投资决策阶段成本控制的建议 |
第四章 H市希尔顿酒店建设项目设计阶段成本控制 |
4.1 希尔顿酒店建设项目设计工作概述 |
4.1.1 酒店的方案设计 |
4.1.2 酒店的施工图设计 |
4.2 希尔顿酒店建设项目设计阶段存在的问题 |
4.3 希尔顿酒店建设项目设计阶段成本纠偏方案 |
4.3.1 限额指标的管理与执行 |
4.3.2 二次设计方案成本比选 |
第五章 H市希尔顿酒店建设项目招投标阶段成本控制 |
5.1 建设项目招投标阶段工作概述 |
5.2 招投标阶段成本控制存在问题及原因 |
5.2.1 招投标阶段成本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
5.2.2 招投标阶段成本控制问题的主要成因 |
5.3 招投标阶段成本控制采取的措施 |
5.3.1 成本控制措施概述 |
5.3.2 招标文件条款的完善与细化 |
5.3.3 不平衡报价表的选取及评审 |
5.3.4 评标质疑权与商务报价澄清 |
第六章 H市希尔顿酒店建设项目施工阶段成本控制 |
6.1 酒店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现状 |
6.1.1 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 |
6.1.2 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措施 |
6.2 成本控制问题及原因分析 |
6.2.1 施工阶段成本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
6.2.2 施工阶段成本控制问题的主要成因 |
6.3 酒店施工阶段成本控制实施及反馈 |
6.3.1 项目签证、变更履行情况 |
6.3.2 项目签证、变更处罚措施 |
第七章 H市希尔顿酒店建设项目竣工结算阶段成本控制 |
7.1 希尔顿酒店建设项目竣工结算阶段成本控制的现状研究 |
7.1.1 竣工结算阶段成本控制的概况 |
7.1.2 酒店竣工结算阶段成本控制的措施 |
7.2 酒店项目成本控制总结 |
7.2.1 总体成本偏差分析及结论 |
7.2.2 成本控制问题原因总结 |
7.2.3 酒店项目成本控制措施总结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8.1 结论 |
8.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国有企业零星维修工程采购管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概述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对象 |
1.3 政策可行性分析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国内研究现状 |
1.4.2 国外研究现状 |
1.4.3 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方法 |
1.5.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 |
2.1 相关概念 |
2.1.1 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 |
2.1.2 工程项目采购 |
2.1.3 工程项目管理 |
2.1.4 零星维修工程 |
2.2 相关理论与方法 |
2.2.1 传统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
2.2.1.1 DBB项目管理模式 |
2.2.1.2 EPC总承包模式 |
2.2.1.3 其他管理模式 |
2.2.2 供应链理论 |
2.2.2.1 供应链的定义 |
2.2.2.2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 |
2.2.2.3 供需双方合作关系的发展 |
2.2.3 供应链伙伴关系理论 |
2.2.3.1 伙伴关系模式的适用情况 |
2.2.3.2 伙伴关系管理模式的特征 |
第三章 国有企业零星维修工程采购现状分析 |
3.1 国有企业零星维修工程采购模式分类 |
3.1.1 招标工程采购 |
3.1.2 非招标工程采购 |
3.1.2.1 定点采购模式 |
3.1.2.2 随机抽取模式 |
3.1.2.3 谈判采购模式 |
3.1.2.4 框架协议模式 |
3.2 国有企业零星维修工程采购现状问卷调查 |
3.2.1 企业对供应商的基本态度和基本评价 |
3.2.2 供应商对企业的基本评价 |
3.3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3.1 零星维修工程供应商选择问题 |
3.3.1.1 项目供应商的选择形式过于单一 |
3.3.1.2 采用招标方式选择供应商时过度看重产品价格 |
3.3.1.3 建设单位主动选择供应商的积极性较低 |
3.3.2 零星维修工程采购管理评价问题 |
3.3.2.1 供应商评价指标方面存在问题 |
3.3.2.2 供应商评价程序不够规范 |
3.3.2.3 供应商评价人员专业性不够 |
3.4 伙伴关系管理模式 |
3.4.1 伙伴关系管理模式的要素 |
3.4.2 伙伴关系与传统工程管理模式的比较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供应链伙伴关系的国有企业零星维修工程采购管理 |
4.1 供应链伙伴选择及评价体系 |
4.1.1 供应链伙伴选择评价的特点 |
4.1.2 供应链伙伴选择评价的综合指标体系 |
4.1.3 供应链伙伴选择的方法 |
4.1.3.1 TOPSISI法 |
4.1.3.2 层次分析法 |
4.1.4 基于改进TOPSIS法的三阶段选择模型 |
4.1.4.1 供应商粗选 |
4.1.4.2 供应商评价模型:改进TOPSIS法 |
4.1.4.3 优化组合 |
4.1.5 结语 |
4.2 伙伴协议与实施分析 |
4.2.1 伙伴协议的组成内容 |
4.2.2 伙伴协议中的关键制度安排 |
4.2.3 伙伴协议的实施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国有企业零星维修工程采购管理案例分析 |
5.1 国有企业A公司简介 |
5.2 基于TOPSIS法的伙伴关系选择案例分析 |
5.2.1 供应商粗选 |
5.2.2 权重确定 |
5.2.2.1 主观权重确定 |
5.2.2.2 客观权重确定 |
5.2.2.3 组合权重确定 |
5.2.3 TOPSIS法选择最优伙伴 |
5.3 基于经典指标的伙伴关系选择 |
5.4 结果分析与对比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企业物资采购状况调查 |
附录2:供应商对企业采购的问卷调查 |
附录3:供应商选择指标调查问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4)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 在招标过程中工程造价的控制 |
1.1 不平衡报价及预防 |
1.2 防止承包商不平衡报价对策 |
1.2.1 准确核定工程量清单。 |
1.2.2 重视商务标评审, 防范投标报价低于成本价。 |
1.2.3 招标文件要清晰明确。 |
1.2.4 招标前业主应进行市场调研。 |
2 在合同签订过程中的造价控制 |
3 在施工过程中的造价控制 |
3.1 建立健全施工签证、工程变更等工程管理制度 |
3.2 对索赔的真实性、时效性要严格把关 |
3.3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变更设计 |
3.4 熟悉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 |
4 结束语 |
(5)房地产开发项目施工总承包合同竣工结算延迟现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建筑业及房地产业发展现状 |
1.1.2 竣工结算延迟问题凸显 |
1.2 相关研究现状 |
1.2.1 竣工结算研究现状 |
1.2.2 竣工结算延迟问题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总结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2 施工总承包合同竣工结算相关理论 |
2.1 合同竣工结算基础知识 |
2.1.1 竣工结算的发展 |
2.1.2 竣工结算的程序 |
2.2 委托-代理理论 |
2.2.1 委托代理理论基本概念 |
2.2.2 委托代理问题 |
2.2.3 基于委托代理问题的竣工结算风险 |
2.3 本章小结 |
3 房地产项目施工总承包合同竣工结算延迟现状 |
3.1 合同竣工结算延迟定义与合理结算时间 |
3.1.1 合同竣工结算延迟定义 |
3.1.2 竣工结算合理时间相关规定 |
3.2 合同竣工结算延迟现状分析 |
3.2.1 施工总承包合同平均结算时间过长 |
3.2.2 建设工程合同结算纠纷日益增多 |
3.2.3 农民工薪酬拖延问题治理难度大 |
3.2.4 建设领域各方对结算延迟问题重视不足 |
3.3 本章小结 |
4 房地产项目总承包竣工结算延迟影响因素研究 |
4.1 房地产项目总承包结算延迟影响因素识别 |
4.1.1 业主方原因 |
4.1.2 施工方原因 |
4.1.3 第三方原因 |
4.2 房地产项目总承包竣工结算延迟因素调查 |
4.2.1 调查问卷设计、发放、回收 |
4.2.2 调查问卷结构分析 |
4.3 房地产项目总承包竣工结算关键影响因素识别 |
4.3.1 关键因素识别的步骤 |
4.3.2 施工单位视角下的关键因素识别 |
4.3.3 业主单位角度下的关键因素识别 |
4.4 本章小结 |
5 房地产项目总承包工程竣工结算延迟关键因素分析 |
5.1 施工单位和业主单位视角下关键因素分析 |
5.1.1 施工单位视角下关键因素分析 |
5.1.2 业主单位视角下关键因素分析 |
5.1.3 差异影响因素分析 |
5.2 合同竣工结算延迟关键影响因素总结分析 |
5.2.1 法律制度不健全,监管力度不足 |
5.2.2 承发包诚信体系建设不完善 |
5.2.3 承发包双方行业地位不平等 |
5.2.4 设计管理能力不到位 |
5.2.5 施工方人员综合能力差 |
5.2.6 业主方审核过程效率低下 |
5.3 本章小结 |
6 房地产项目总承包工程竣工结算延迟建议与对策 |
6.1 政府及行业角度 |
6.1.1 加强法律监管,完善制衡机制 |
6.1.2 加强前期建设资金监管,完善工程款支付担保制度 |
6.1.3 推进承发包双方履约诚信体系建设 |
6.2 承发包双方角度 |
6.2.1 提升承发包合约管控水平 |
6.2.2 加强业主方设计管理水平 |
6.2.3 改善审核流程及机制,提升审核效率 |
7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 房地产项目施工总承包合同竣工结算延迟现象研究(施工单位) |
B. 房地产项目施工总承包合同竣工结算延迟现象研究(咨询单位) |
(6)浅议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中常见问题的表现形式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高估冒算的表现形式和成因及对策 |
1.1高估冒算的表现形式 |
2政府投资项目超计划的成因及对策 |
3总结 |
(7)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实施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地方审计机关的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范围和相关概念界定 |
1.3 研究现状综述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 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的成效与困境 |
2.1 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的制度背景演变 |
2.2 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的组织模式 |
2.3 当前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的效果表现 |
3 政府审计机关跟踪审计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
3.1 业绩评价机制欠缺的影响 |
3.1.1 管理事项审计业绩难以“货币化计量” |
3.1.2 “重显性、轻隐形”审计业绩现象 |
3.1.3 “流于形式”的审计建议 |
3.2 跟踪审计问责机制缺失的影响 |
3.3 角色定位错混的影响 |
4 委托中介机构跟踪审计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
4.1 收费机制设计的影响 |
4.1.1 缺乏正向激励导致审计强度的失调 |
4.1.2 审计付费投入不足导致审计资源配置的不优化 |
4.2 串谋行为的影响 |
4.2.1 “串谋”行为的现状及动因分析 |
4.2.2 防范委托中介机构串谋的应对措施 |
5 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研究结论 |
5.2 可能的创新点 |
5.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委托审计方式下工程审计效果抑制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跟踪审计效果抑制因素研究 |
1.1 由一家中介机构同时承接跟踪审计业务和结算审计业务 |
1.2 两家事务所来承接业务, 但各负责一块内容 |
1.3 两家事务所承接业务, 后者通过结算审计的把关发挥质量控制的作用 |
2 结算审计效果抑制因素研究 |
2.1 承包商如实报结算、中介机构如实审计 |
2.2 承包商高估冒算、中介机构如实审计 |
3 结论 |
(9)商业地产项目业主工程索赔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中国住宅地产发展瓶颈与商业地产的发展前景 |
1.1.1 中国住宅地产发展瓶颈 |
1.1.2 商业地产开发的发展前景 |
1.2 国内商业地产工程管理特点及提高索赔意识的必要性 |
1.2.1 工期要求的特殊性 |
1.2.2 商业地产施工过程控制的特殊性 |
1.2.3 提高索赔意识的必要性 |
1.3 国内商业地产业主索赔管理现状 |
1.4 商业地产项目业主工程索赔管理研究的意义 |
1.5 本文研究的内容 |
第二章 商业地产项目业主工程索赔管理理论基础 |
2.1 工程索赔及工程索赔管理的含义 |
2.1.1 工程索赔的含义 |
2.1.2 工程索赔管理的含义 |
2.2 项目实施阶段业主风险管理理论基础 |
2.2.1 项目风险管理的定义 |
2.2.2 项目实施阶段业主主要风险识别 |
2.2.3 工程索赔风险的特点 |
2.2.4 工程项目业主的风险应对 |
2.2.5 研究项目实施阶段业主风险管理的意义 |
2.3 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理论基础 |
2.3.1 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含义 |
2.3.2 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意义 |
2.3.3 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特点 |
2.3.4 建设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的合同管理要点 |
2.3.5 加强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措施 |
2.4 FIDIC合同条件下索赔与反索赔的内容与形式 |
2.4.1 索赔事件 |
2.4.2 索赔程序及注意事项 |
2.4.3 反索赔事件 |
2.4.4 反索赔的流程及实现形式 |
第三章 商业地产项目业主工程索赔管理的主要内容 |
3.1 商业地产项目索赔及反索赔发生的原因 |
3.2 商业地产项目业主工程索赔管理的目标、影响因素及管理流程 |
3.2.1 商业地产业主索赔管理的目标 |
3.2.2 商业地产业主索赔管理目标的影响因素 |
3.2.3 商业地产业主索赔管理的管理流程 |
3.3 商业地产项目业主工程索赔管理的主要内容 |
3.3.1 积极预防承包商索赔 |
3.3.2 积极反驳承包商索赔 |
3.3.3 积极主动提出索赔 |
第四章 商业地产项目业主工程索赔管理的实现途径 |
4.1 预防承包商提出索赔的实现途径 |
4.1.1 预防索赔的合同管理 |
4.1.2 预防索赔的变更管理 |
4.2 反驳承包商索赔的实现途径 |
4.2.1 反驳索赔报告的合理性 |
4.2.2 审核及反驳工期索赔值 |
4.2.3 审核及反驳费用索赔值 |
4.3 主动索赔的实现途径 |
4.3.1 工程质量缺陷索赔 |
4.3.2 工程工期延误索赔 |
4.3.3 索赔机会识别与分析 |
第五章 商业地产项目业主工程索赔管理案例分析 |
5.1 工程概况 |
5.2 背景 |
5.3 事件 |
5.4 分析 |
5.4.1 预防乙方索赔和风险应对评价 |
5.4.2 甲方对于索赔事件的反驳及处理评价 |
5.4.3 甲方向承包商提出的反索赔 |
5.4.4 该项目甲方对于索赔的经验教训总结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公共项目治理结构及治理机制研究 ——基于互联契约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摘要 |
Abstract |
图表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目标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研究目标及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关于项目和公共项目性质的研究 |
1.2.2 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体制与制度研究 |
1.2.3 企业理论与公司治理理论研究 |
1.2.4 项目治理和公共项目治理相关研究 |
1.2.5 转型研究中的互联合约理论 |
1.2.6 现有研究的不足 |
1.3 研究思路、论文框架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论文框架 |
1.3.2 论文逻辑的进一步阐述 |
1.3.3 研究方法 |
1.4 内容安排 |
第2章 公共项目的基本属性 |
2.1 公共项目概念界定 |
2.1.1 项目 |
2.1.2 公共项目 |
2.2 公共项目的公共性及其治理含义 |
2.2.1 公共项目的公共物品属性 |
2.2.2 公共项目的公共资源特性 |
2.2.3 公共项目的产权结构、结构矛盾及治理含义 |
2.3 公共项目组织特性 |
2.3.1 公共项目组织的契约性质 |
2.3.2 公共项目组织空间与项目组织边界 |
2.3.3 公共项目组织的形成 |
2.4 公共项目的参与主体 |
2.4.1 公共项目参与主体及其特征 |
2.4.2 基于微观个体分析的公共项目主体基本假设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公共项目的治理结构:基于互联契约的视角 |
3.1 公共项目治理与治理结构概念 |
3.1.1 项目治理与公共项目治理 |
3.1.2 公共项目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 |
3.1.3 公共项目治理模式 |
3.2 公共项目契约治理与契约关系 |
3.2.1 制度与契约 |
3.2.2 公共项目契约与契约治理 |
3.2.3 公共项目参与主体间的契约关系 |
3.3 公共项目治理结构框架 |
3.3.1 权威治理与合同治理共存 |
3.3.2 正式契约与非正式契约互联:互联契约理论 |
3.3.3 治理结构框架的进一步描述 |
3.4 公共项目治理结构的形成 |
3.4.1 公共项目正式契约的形成:制度嵌入 |
3.4.2 公共项目非正式契约的形成 |
3.4.3 公共项目互联契约的形成 |
3.4.4 基于博弈论视角的公共项目契约形成机制分析 |
3.5 公共项目的治理结构缺陷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公共项目的治理机制 |
4.1 公共项目治理结构要素及其治理功能 |
4.2 公共项目的利益分配与协调机制 |
4.2.1 公共项目合作剩余的分配 |
4.2.2 基于正式契约的公共项目组织间利益分配 |
4.2.3 公共项目利益竞争的非正式规则 |
4.3 公共项目的权力配置与决策机制 |
4.3.1 公共项目的权力配置 |
4.3.2 公共项目决策的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 |
4.3.3 政府投资项目决策权配置:一个实证研究 |
4.4 公共项目的激励约束机制 |
4.4.1 公共项目的激励机制 |
4.4.2 公共项目的约束机制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公共项目相关现象的微观机制—基于互联契约理论的解释 |
5.1 对公共项目“寻租”现象的解释 |
5.2 对合同非正常履行现象的解释 |
5.2.1 不按合同办事 |
5.2.2 合同管理过程中的高估冒算现象 |
5.3 对公共项目制度失效现象的解释 |
5.3.1 招投标制度失效现象分析 |
5.3.2 建设监理制度失效现象分析 |
5.4 基础设施建设高速发展与官员腐败并行现象解释 |
5.5 冲突型互联契约的控制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公共项目治理结构的完善 |
6.1 公共项目约束机制的完善 |
6.1.1 强化审计监督 |
6.1.2 增加社会约束 |
6.1.3 道德契约治理 |
6.2 公共项目治理模式创新 |
6.2.1 公共项目治理模式变革:实践与思考 |
6.2.2 业主市场代理模式与业主行政代理模式的比较 |
6.2.3 市场代理模式创新案例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 |
7.2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7.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长江南京段上游过江隧道项目特许经营实施方案 |
附录 B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四、防止工程承包商高估冒算的几种有效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信息不对称下建设工程项目业主方结算管理研究[D]. 刘瑞华. 安徽建筑大学, 2020(01)
- [2]H市希尔顿酒店建设项目全过程成本控制研究[D]. 房展.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3]国有企业零星维修工程采购管理的研究[D]. 谢泽聪.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4]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J]. 张健,禄毅. 铁路采购与物流, 2018(06)
- [5]房地产开发项目施工总承包合同竣工结算延迟现象研究[D]. 王璞. 重庆大学, 2016(03)
- [6]浅议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中常见问题的表现形式及对策[J]. 张正学.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16(02)
- [7]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实施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地方审计机关的实践[D]. 左晓亮. 南京审计学院, 2015(06)
- [8]委托审计方式下工程审计效果抑制因素研究[J]. 左晓亮.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14(11)
- [9]商业地产项目业主工程索赔管理研究[D]. 魏宏亮. 重庆交通大学, 2014(05)
- [10]公共项目治理结构及治理机制研究 ——基于互联契约的视角[D]. 李善波. 河海大学, 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