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基与基础工程通病及治理(论文文献综述)
王茜[1](2021)在《现代建筑施工管理问题及质量通病治理》文中提出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现代建筑施工也获得了长足进步,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这使现代建筑施工获得了比较有力的支撑,但是同时也对施工提出了全新要求。就当前建筑施工发展现状来讲,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质量通病普遍存在,因此需注重施工管理,有效治理质量通病。
刘举进[2](2020)在《潍坊医学院活动中心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研究》文中指出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已经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发展历程,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工程质量问题,一些重大工程质量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了极为消极的影响。质量控制是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的一系列相关活动,是质量管理的关键组成部分,因此,就建筑业的发展而言,对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潍坊医学院活动中心工程项目为具体案例,结合工程概况,经过实际调研,对潍坊医学院活动中心工程项目进行质量控制研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理论研究成果,提出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相关措施。本文以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研究、实现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为目的,首先,查阅、分析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研究的现状,明确了论文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其次,结合该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建立工程质量控制体系,成立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QC小组,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运用PDCA循环原理,将质量控制分为四个阶段,对存在的质量控制问题不断完善控制措施,提升工程质量,以达到该工程项目预定的质量目标。再次,通过对该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的检查,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针对具体问题运用SAD模型法对引起质量问题的各个原因进行量化分析,计算影响程度,从而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进行整改。最后分析总结该工程项目可能存在的质量通病问题,并提出详细的工程质量控制措施。该研究对于潍坊医学院活动中心这一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实现该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同时,对于类似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徐萍[3](2019)在《建筑工程品质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建筑业作为中国的支柱行业,其建筑品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人民生活品质和人身安全状况。在市场经济体制作用下,各级政府通过多种方式对建筑工程质量加强监管,使得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总体水平有了大幅改善,安全和质量事故率明显下降。但是,随着社会节奏加快、外来文化冲击以及新时代人民对更高生活品质的追求,建筑工程渐渐无法满足当代使用者的品质需求。用户对建筑工程品质投诉不断、施工现场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建筑观感和适用性差等频现弊端,严重阻碍了建筑工程品质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建筑业市场亟需一套完善的、普适的、覆盖建筑建设和运营双阶段的质量评比机制,使内在品质得以彰显,将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生活品质上升到城市发展的战略层面。本文通过定性分析、定量评价和经验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建筑工程品质评价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首先,通过对建筑工程质量相关研究进行文献综述,深入了解国内外研究进展,将建筑工程品质概括为“质量”与“品位”的综合,并将品质评价分为建设阶段和运营阶段两个评价阶段,进而从目的、范围、主体、实施过程四个方面阐述了建筑工程品质评价的内涵。然后,基于已有文献和国内外现行建筑工程质量评价标准的分析总结,从结构工程、装饰工程、安装工程三个方面构建建设阶段初步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邻域粗糙集对指标体系进行约简,筛选出精度最高的指标集并计算指标权重,形成建筑工程建设阶段品质评价模型。基于文献分析及使用者访谈,选取建筑工程运营阶段品质初步评价指标,并运用因子分析和问卷调查法,确定了观感质量、适用性能、耐久性能、物业服务性能及环境性能等五个维度的评价指标,构建基于ANP法的建筑工程运营阶段品质评价模型。其次,结合专家意见将建筑工程建设阶段评价模型与运营阶段评价模型相结合,计算建筑工程品质评价最终评分。通过对新加坡和日本及我国现有建筑工程质量评价标准应用的分析,从评价机构、评价结果、评分应用构建建筑工程评价体系的应用框架。从完善法律政策体系、改善质量保修制度、加强社会监管等维度提出了我国建筑工程品质评价制度补偿的思路。最后,以南京市某房地产项目为研究案例,运用前文构建的建筑工程品质评价体系,邀请专业评价小组对项目建设阶段进行品质评分,并采用项目使用者对项目运营阶段的满意度进行品质评分,进而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贾春芳[4](2019)在《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是所有建设工程的宗旨。建设工程投资额大,关联面广,且其质量关系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但随着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工程质量问题,特别是住宅工程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坚决遏制工程质量事故,同时减少常见质量问题的发生,有效提高建设工程质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点。工程质量政府监管就像是是行船的舵手,起着宏观引领和管控的作用,所以,展开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研究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后以Y市为例,从多方面对Y市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的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分析得出Y市工程质量监督存在着监督机构定位不清、法律支撑体系不够健全、监督执法程序不规范、监督人员数量不足、素质有待提高、监督经费不足、监督手段落后,全面监管未完全落实等一系列问题。本文本着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的态度,指出政府如果要想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应该从根源上进行调整,改变现有的监督管理模式,同时提出三条对策,一是建议监督模式向市场化转变,政府采用委托代理方式,建立以社会监督机构监督为主,政府监督为辅的监督模式,可以有效解决政府监管人员不足、经费不足、素质不高、手段落后等多项难题。二是对社会工程质量监督机构采取约束和激励机制,引导社会监督机构良性竞争,健康发展。三是进一步完善工程质量监督措施,具体采取推行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完善建筑市场诚信管理体系、加强信息化监督手段的运用、加强住宅工程分户验收的管理、实行质量投诉标准化管理5条措施。本文有效的发现了目前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为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提供新思路,新对策,解决了政府监管工作的难点。同时有助于政府规范建筑业市场,提高工程质量政府监督工作效率,促进我国建设工程质量水平不断提高。
陈松[5](2019)在《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管理研究 ——建筑垃圾管理》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持续推进,我国社会和经济水平不断地实现跨越式发展。但同时我国自然资源和环境承载力也遭到严重破坏,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以及生态恶化已经成为人民普遍关注的问题。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对资源和环境的一次性影响程度很大,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对建筑垃圾污染的关注越来越多,建筑垃圾的影响存在于建筑施工的全过程当中,应当予以重视并采取措施。当前建筑垃圾的产量逐年不断大量增加,而由其引发的对人类土地资源、生活环境的影响也日益突出,成为城市发展的一大障碍。因此,将绿色发展理念应用到建筑施工过程中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文对当前我国绿色施工的认识和实践中的误区进行分析,认为绿色施工在我国的发展仍处于初步发展状态,从操作层面上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论文重点对我国建筑垃圾管理方面的现状展开讨论和实证性研究,结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障碍,提出了我国现阶段解决问题和障碍的策略。论文从当前绿色施工的相关研究现状出发,对绿色施工的内涵进行剖析和总结。全面的绿色施工涉及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现场管理的内容。论文对于绿色施工实行中受到普遍关注的建筑垃圾的控制和管理进行了研究,提出建筑垃圾管理应该采用绿色发展理念。作者通过梳理参与的实际案例和查阅大量相关资料、文献等,总结出建筑垃圾管理的关键影响因素。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得出工程项目建筑垃圾管理的影响因素数据,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进行分析。结合建筑垃圾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构建了绿色施工的建筑垃圾管理体系,提出提高建筑垃圾管理的相应对策。对建筑垃圾的主要来源进行分析后发现,产生建筑垃圾量大的主要专业工程为地基与基础工程、结构工程、装饰装修与机电工程,讨论了主要专业工程的建筑垃圾管理措施。通过某绿色施工工程的建筑垃圾管理案例进行实证分析,根据对工程的组织与管理、治理措施、运行管理和实施效果反馈,验证了实施的可行性和技术经济效果。最后,基于上述研究基础提出结论和展望。本研究基于某绿色施工工程的建筑垃圾管理实践和总结,希望为实践中的绿色施工建筑垃圾管理提供参考。
王胜[6](2018)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CDIO一体化教学改革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CDIO工程教育理念由MIT等四所大学研究创立,我国从2008年开始先后在39所高校进行试点,至今CDIO工程教育模式已有很多成功经验,且经实践证明其可在工程类学科推广应用。将CDIO理念应用到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要分析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特点,进行CDIO一体化教学改革设计,具体包括顶层设计、培养标准、一体化课程体系、课程标准等,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应用型创新人才。
钱进[7](2015)在《标准化与我国房地产企业开发质量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住宅工程质量的总体水平虽然在不断提升,但一些质量通病还是时有发生,这些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日益引起社会公众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重视。有关地方主管部门已充分认识到防治住宅工程质量通病的重要性,并已针对这方面工作组织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部分省市相继发布了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控方面的地方标准,或组织编写了有关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的培训教材,这两种标准化方式对各地提高住宅工程质量的总体水平,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住宅工程的质量通病,规范住宅工程各环节施工质量通病的防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作者通过对各地区采取的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标准化方式进行比较分析后,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够促进我国房地产企业的开发质量进一步提高。
钱进[8](2014)在《上海经验——抓质量通病防治,促标准改革创新》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住宅工程质量的总体水平在不断提升,但一些质量通病仍时有发生,这些通病,有的缩短了建筑物的使用年限,有的直接影响了建筑物的使用安全,有的影响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尤其是伴随着人们维权意识的提高,这些住宅工程质量通病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不仅导致了人们对工程质量问题的投诉,更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有关地方主管部门已充分认识到防治住宅工程质量通病的重要性,并已针对这方面工作组织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例
肖志华[9](2013)在《安置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与治理》文中研究表明开展安置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意义重大,文章分析了质量通病防治工作的关键要素,介绍了对安置房工程通病现象的治理程序和方法 ,强调通病防治要全过程、全方位管理,标本兼治。
许胜虎[10](2011)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文中指出从地基与基础、主体工程、楼地面、装修工程及屋面工程四个方面介绍了施工过程中易发生的质量通病,分析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
二、地基与基础工程通病及治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地基与基础工程通病及治理(论文提纲范文)
(1)现代建筑施工管理问题及质量通病治理(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现代施工管理实施的重要意义 |
3 现代建筑施工管理问题 |
3.1 管理体制存在不足 |
3.2 质量控制不够完善 |
3.3 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
3.4 未能进行有效监管 |
4 现代建筑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通病 |
4.1 屋面楼面问题 |
4.2 钢筋浇筑 |
4.3 地基与基础 |
5 现代建筑施工管理质量通病治理 |
5.1 完善管理体制 |
5.2 加强质量控制 |
5.3 构建标准质量管理体系 |
5.4 重视后期验收 |
6 结束语 |
(2)潍坊医学院活动中心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安排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2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相关理论 |
2.1 质量控制的相关概念 |
2.2 工程质量控制的方法 |
2.3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体系 |
2.4 本章小结 |
3 潍坊医学院活动中心工程项目简介 |
3.1 工程概况 |
3.2 工程目标 |
3.3 主要施工方案 |
3.4 本章小结 |
4 潍坊医学院活动中心工程项目质置控制体系构建 |
4.1 质量控制体系 |
4.2 质量控制职责安排 |
4.3 项目的QC小组 |
4.4 本章小结 |
5 潍坊医学院活动中心工程项目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
5.1 质量控制影响因素分析 |
5.2 施工阶段质量控制要点及施工重难点分析 |
5.3 SAD模型法的应用 |
5.4 质量控制措施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和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建筑工程品质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案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第2章 建筑工程品质评价相关概念和内涵 |
2.1 品质的相关概念和内涵 |
2.1.1 品质的概念 |
2.1.2 品质的内涵 |
2.2 建筑工程品质的概念和内涵 |
2.2.1 建筑工程品质的概念 |
2.2.2 建筑工程品质的内涵 |
2.3 建筑工程品质评价的概念和内涵 |
2.3.1 建筑工程品质评价的概念 |
2.3.2 建筑工程品质评价的内涵 |
第3章 建筑工程建设阶段品质评价模型构建 |
3.1 建筑工程建设阶段品质评价指标的初步构建 |
3.1.1 发达国家和地区现行标准 |
3.1.2 大陆现行评价标准及其不足 |
3.1.3 初步评价指标体系 |
3.2 基于邻域粗糙集的评价指标优化 |
3.2.1 基于NRS的优化算法 |
3.2.2 数据采集 |
3.2.3 邻域半径计算 |
3.3 建筑工程建设阶段品质评价模型最终构建 |
3.3.1 建设阶段品质评价指标集约简 |
3.3.2 评价指标权重计算 |
第4章 建筑工程运营阶段品质评价指标选取与模型构建 |
4.1 建筑工程运营阶段品质评价指标的选取 |
4.1.1 基于SLR的指标识别 |
4.1.2 基于深度访谈的评价指标识别 |
4.1.3 建筑工程使用者评价指标梳理 |
4.2 建筑工程运营阶段品质评价指标优化 |
4.2.1 调研目的、内容及对象选择 |
4.2.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4.2.3 建筑工程运营阶段品质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
4.3 基于ANP的建筑工程运营阶段品质评价模型构建 |
4.3.1 建筑工程运营阶段品质评价模型的思路 |
4.3.2 建筑工程运营阶段品质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 |
第5章 建筑工程品质评价体系应用 |
5.1 建筑工程品质评价模型构建 |
5.2 国内外建筑工程品质评价体系应用研究 |
5.2.1 新加坡与日本建筑工程品质评价体系应用现状 |
5.2.2 国内建筑工程品质评价体系应用现状 |
5.2.3 国外建筑工程品质评价对我国的启示 |
5.3 建筑工程品质评价应用框架 |
5.3.1 建筑工程品质评价成果应用 |
5.3.2 建筑工程品质制度补偿内涵与思路 |
第6章 案例研究 |
6.1 工程基本概况 |
6.1.1 项目建设情况 |
6.1.2 项目运营情况 |
6.2 项目品质评价 |
6.2.1 项目建设阶段品质评价 |
6.2.2 项目运营阶段品质评价 |
6.3 项目评价结果分析与建议 |
6.3.1 建设阶段评价结果分析 |
6.3.2 运营阶段评价结果分析 |
6.3.3 项目综合评分分析与建议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与创新 |
7.1.1 研究结论 |
7.1.2 研究创新 |
7.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建筑工程建设阶段品质初步评价指标 |
附录2 邻域粗糙集代码 |
附录3 访谈笔记 |
附录4 Nvivo生成的初始编码表 |
附录5 调研问卷1 |
附录6 调研问卷2 |
致谢 |
(4)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情况 |
1.2.2 国内研究情况 |
1.3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建设工程质量 |
2.1.1 建设工程的概念 |
2.1.2 建设工程质量的概念 |
2.2 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 |
2.3 我国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主要发展历程 |
2.4 相关理论 |
2.4.1 博弈论 |
2.4.2 委托代理理论 |
2.4.3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
2.4.4 无缝隙政府管理理论 |
第三章 Y市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现状 |
3.1 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的行政管理模式 |
3.1.1 工程质量政府监督行政管理体系 |
3.1.2 工程质量监督法律依据 |
3.1.3 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的内容和职责 |
3.1.4 工程质量监督的程序 |
3.1.5 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的措施 |
3.2 工程质量投诉政府处理现状 |
3.2.1 工程质量投诉常见缺陷存在原因 |
3.2.2 工程质量投诉问题数理统计和分析 |
3.2.3 工程质量投诉主体原因分析 |
3.2.4 质量投诉处理存在困难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Y市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
4.1 工程质量政府监督行政依据不完善 |
4.1.1 监督机构定位不清 |
4.1.2 监督机构职责划分不明确 |
4.1.3 监督法律法规内容不全 |
4.2 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执法程序不规范 |
4.3 工程质量政府监督资源紧张 |
4.3.1 监督管理人员数量不足 |
4.3.2 监督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
4.3.3 监督经费不足 |
4.4 工程质量监督措施、手段比较落后 |
4.4.1 工程质量监督手段比较落后 |
4.4.2 工程质量保险制度不健全 |
4.4.3 信息化管理手段运用不足 |
4.5 建筑工程全面监管未完全落实 |
4.6 工程质量投诉日益增多 |
4.6.1 工程质量投诉量迅速增加 |
4.6.2 未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带来一些问题 |
4.7 本章小节 |
第五章 完善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的建议 |
5.1 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市场化博弈分析 |
5.1.1 模型假设 |
5.1.2 建立博弈模型 |
5.1.3 模型分析 |
5.2 监督机构社会市场化建议 |
5.2.1 重新对政府监督机构、社会监督机构性质进行定位 |
5.2.2 明确政府监督机构、监督公司的监督重点 |
5.2.3 明确监督机构费用来源 |
5.2.4 监督工作主要组织架构体系 |
5.2.5 工程质量监督公司与监理公司差异化分析 |
5.3 对社会工程质量监督公司进行约束和激励 |
5.3.1 对工程质量监督公司的激励制度 |
5.3.2 对工程质量监督公司的约束制度 |
5.3.3 对工程质量监督公司人员的约束制度 |
5.4 完善工程质量监督措施 |
5.4.1 推行工程质量强制性保险制度 |
5.4.2 完善建筑市场诚信管理体系 |
5.4.3 加强信息化监督手段的运用 |
5.4.4 进一步加强住宅工程分户验收质量管理 |
5.4.5 建议受理工程质量投诉实行标准化管理 |
5.5 本章小节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管理研究 ——建筑垃圾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绿色施工理论基础研究 |
2.1 绿色发展理论 |
2.1.1 绿色发展的内涵 |
2.1.2 绿色发展的目标 |
2.1.3 绿色发展的特征 |
2.2 绿色施工理论 |
2.2.1 绿色施工的内涵 |
2.2.2 绿色施工的特点 |
2.2.3 绿色施工的原则 |
2.2.4 绿色施工与传统施工的区别 |
2.3 建筑垃圾管理理论 |
2.3.1 建筑垃圾的定义 |
2.3.2 建筑垃圾的组成 |
2.3.3 建筑垃圾的特点 |
2.3.4 建筑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
2.4 绿色施工与建筑垃圾管理 |
2.5 小结 |
第三章 建筑垃圾管理影响因素分析 |
3.1 我国现阶段建筑垃圾管理存在的问题 |
3.1.1 管理观念滞后,管理体系不健全 |
3.1.2 专项立法欠缺,政策的可操作性不强 |
3.1.3 科研及企业投入不足,相关政策不完善 |
3.1.4 综合利用技术标准欠缺,相关规范不完善 |
3.1.5 施工中管理不到位,施工人员素质较低 |
3.1.6 管理涉及的主体多,缺少有效的协调管理体系 |
3.2 工程项目建筑垃圾管理的影响因素 |
3.2.1 建筑垃圾管理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 |
3.2.2 建筑垃圾管理影响因素指标划分与权重确定 |
3.2.3 建筑垃圾管理影响因素分析过程 |
3.3 小结 |
第四章 建筑垃圾管理体系研究 |
4.1 建筑垃圾管理体系构建 |
4.1.1 建筑垃圾管理体系构建的目标 |
4.1.2 建筑垃圾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 |
4.1.3 建筑垃圾管理体系的内涵 |
4.1.4 建筑垃圾管理体系的建立 |
4.1.5 建筑垃圾管理体系组织制度 |
4.1.6 建筑垃圾管理体系管理流程 |
4.2 建筑垃圾管理措施 |
4.2.1 建筑垃圾的组织管理措施 |
4.2.2 建筑垃圾的经济管理措施 |
4.2.3 建筑垃圾的施工环境管理措施 |
4.2.4 建筑垃圾的技术管理措施 |
4.3 小结 |
第五章 基于绿色施工的建筑垃圾分类管理措施 |
5.1 建筑垃圾的来源 |
5.2 地基与基础工程建筑垃圾管理 |
5.2.1 土石方工程建筑垃圾管理 |
5.2.2 桩基工程建筑垃圾管理 |
5.3 结构工程建筑垃圾管理 |
5.3.1 钢筋工程建筑垃圾管理 |
5.3.2 模板工程建筑垃圾管理 |
5.3.3 混凝土工程建筑垃圾管理 |
5.3.4 砌体工程建筑垃圾管理 |
5.4 装饰装修与机电工程建筑垃圾管理 |
5.4.1 装饰装修建筑垃圾管理 |
5.4.2 机电工程建筑垃圾管理 |
5.5 小结 |
第六章 某工程绿色施工-建筑垃圾管理案例分析 |
6.1 工程概况 |
6.2 工程绿色施工管理的总体目标 |
6.3 工程绿色施工管理组织与管理 |
6.4 工程绿色施工管理整体部署 |
6.5 基于绿色施工的建筑垃圾治理措施 |
6.5.1 地基与基础工程建筑垃圾治理措施 |
6.5.2 结构工程建筑垃圾治理措施 |
6.5.3 装饰装修与机电工程建筑垃圾治理措施 |
6.6 工程绿色施工的运行管理 |
6.6.1 建立健全管理体系 |
6.6.2 绿色目标分解及实施过程跟踪管理 |
6.6.3 明确项目部绿色施工管理职责 |
6.6.4 绿色施工过程实施动态管理 |
6.6.5 推进绿色施工的技术创新 |
6.6.6 大力宣传绿色施工管理 |
6.7 工程绿色施工管理的实施效果 |
6.7.1 工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
6.7.2 工程经济效益分析 |
6.7.3 工程社会效益分析 |
6.7.4 工程存在问题及对我国建筑垃圾管理的启示 |
6.8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6)建筑工程技术专业CDIO一体化教学改革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一、CDIO工程教育模式特点 |
(一) 产业性 |
(二) 系统性 |
(三) 完整性 |
(四) 培养综合素质 |
(五) 大局观理念 |
二、CDIO一体化教学改革 |
(一) 顶层设计 |
(二) 培养标准 |
(三) 一体化课程体系 |
(四) 课程标准 |
三、结论 |
(9)安置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与治理(论文提纲范文)
1 开展通病防治的意义 |
2 防治质量通病的要点 |
2.1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要点 |
2.2 参与安置房建设各方责任主体控制要点 |
2.2.1 建设单位 |
2.2.2 设计单位 |
2.2.3 施工单位 |
2.2.4 监理单位 |
2.3 验收评估组织 |
2.3.1 验收 |
2.3.2 评估 |
3 安置房质量通病的治理 |
3.1 治理程序 |
3.2 治理技术 |
3.2.1 地下防水混凝土裂缝、渗漏治理 |
3.2.2 砌体裂缝治理 |
4 结论 |
(10)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常见建筑工程质量通病 |
1.1 地基与基础工程。 |
1.1.1 基坑 (槽) 机械开挖到设计基底标高后, 按规定预留15~30cm人工 |
1.1.2 基础和地下室墙体防潮, 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有关施工规范施工。 |
1.1.3 地下室钢筋混凝土外墙和有防水要求的构筑物 (水池、油罐等) , 浇筑混凝土前支模时, 如果采用对拉螺栓, 应在螺栓中部焊止水片。 |
1.2 主体工程 |
1.2.1 砼及砂浆不进行配合比设计, 无实验室出具的配合比通知单, 拌制 |
1.2.2 钢筋绑扎不正确, 梁与柱交接处、柱与楼板或次梁交接区箍筋不加密;楼板与悬挑构建上层钢筋被踩踏, 位置达不到要求等。 |
1.2.3 梁柱交接处砼错台, 柱子底面砼烂根。 |
1.2.4 砌体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80%, 竖向灰缝宜采用挤浆 |
1.2.5 加气砼砌块、砼小型空心砌块从生产出品到工地施工使用的时间 (产品龄期) 应超过28天。 |
1.2.6 框架结构的填充墙、砖混结构的构造柱外侧砌体应按规范要求设置拉结筋。 |
1.2.7 轻质隔土羊底部宜砌3~4层实心粘土砖, 按规范强制性条文规定, 在 |
1.3 楼、地面及装饰工程 |
1.3.1 楼地面及装饰工程阶段各类细部节点的预留洞, 预埋件都是在主 |
1.3.2 普通楼面提倡采用厚度不小于30mm的1: |
1.3.3 装饰工程施工前必须对主体工程进行结构验收, 并认真解决有关问题。 |
1.3.4 明踢脚线宜突出墙面5~8mm, 高度为120~150mm要求厚度、高度一致, 采用不低于1:2.5水泥砂浆抹成;抹完24h后务必浇水养护5~7d。 |
1.4 屋面工程 |
1.4.1 屋面找平层必须用不低于1:3的水泥砂浆抹压平整, 厚度不小于30mm, 浇水养护3d以上。 |
1.4.2 屋面找平层与突出屋面结构的连接处和转角处必须做成半径不小于100mm的圆弧形; |
1.4.3 细石混凝土刚性屋面防水层所用原材料及外加剂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 |
1.4.4 细石混凝土刚性防水屋面施工时各工序必须严格按施工规程进行。 |
2 产生质量通病的主要原因 |
2.1 无统一的施工工艺标准及施工技术标准。 |
2.2 质量管理不到位, 施工现场技术管理不严格, 成品保护意识差。 |
2.3 施工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缺乏质量意识 |
2.4 施工劳务人员参差不齐, 技术操作水平有限。 |
2.5 设计部门与施工企业之间配合不密切, 设计中施工实施的条件、地理气候、技术标准及施工可行性考虑欠周到。 |
3 防止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应采取的措施 |
3.1 提高施工队伍整体素质。 |
3.2 开展创优质工程活动, 把“创优、增效”作为促进企业增强质量意识的推动力, 提高企业整体的质量水皮。 |
3.3 健全各项技术责任制和质量保证体系, 完善质量责任制, 形成层层明确的质量责任制的格局; |
3.4 施工企业建立奖罚制度, 对一些在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比较到位的 |
4 结论 |
四、地基与基础工程通病及治理(论文参考文献)
- [1]现代建筑施工管理问题及质量通病治理[J]. 王茜. 绿色环保建材, 2021(09)
- [2]潍坊医学院活动中心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研究[D]. 刘举进.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3]建筑工程品质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 徐萍. 东南大学, 2019(05)
- [4]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研究[D]. 贾春芳. 长安大学, 2019(01)
- [5]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管理研究 ——建筑垃圾管理[D]. 陈松. 东南大学, 2019(01)
- [6]建筑工程技术专业CDIO一体化教学改革设计[J]. 王胜. 辽宁高职学报, 2018(11)
- [7]标准化与我国房地产企业开发质量关系研究[A]. 钱进. 标准化改革与发展之机遇——第十二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 2015
- [8]上海经验——抓质量通病防治,促标准改革创新[J]. 钱进. 工程建设标准化, 2014(11)
- [9]安置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与治理[J]. 肖志华. 科技传播, 2013(24)
- [10]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J]. 许胜虎. 民营科技, 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