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下不宜用药?

什么情况下不宜用药?

一、药品在哪些情况下不能使用(论文文献综述)

叶洋洋[1](2021)在《基于信任双因素理论的医疗旅游目的地决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老年社会的深入和人类突发性疾病的出现,医疗旅游已成为我国当下重点发展的“新经济”。但面对国内外广阔的市场前景,国内众多医疗旅游目的地正寻求解决国内客源流失的办法。同时,在前期调研发现,医疗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在我国发展过程中处初级阶段,群体认知仍相对不足,尤其在国内医患关系和旅游服务关系难以长久保持的情况下,建立长久的信任关系是当前国内医疗旅游目的地发展的关键。信任双因素理论源自于信任理论研究中对信任与不信任关系的探讨,这一理论具有广泛应用价值,且在不同情境下开始得到验证。但在信任双因素理论研究中,目前对不信任的内涵、维度的挖掘还明显不足。具体到医疗旅游研究中,信任虽被提出是对决策至关重要的,但针对不信任的研究相对空缺,更缺乏讨论二者共存的情况。本文以我国医疗旅游先行区发展为例,借助信任双因素理论,验证医疗旅游目的地决策情境下信任与不信任的二元关系;并以信任双因素为核心开展实证研究,分析客源群体对国内医疗旅游目的地的决策影响过程;在质性和量化研究基础上,得到了基于人-地信任的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保障体系,以期为国内医疗旅游目的地的营销发展提供指导性建议。文章围绕以上主题内容,分为理论基础、质性扎根、量化验证及对策研究四大板块,共计八个章节。其中,量化验证过程细分为三个阶段,整体研究过程层层递进,前后呼应。第一,梳理并引入信任双因素理论,构建了医疗旅游目的地决策与对策研究的概念框架。立足信任研究发展脉络,厘清并完善信任双因素理论;并以此作为本文的理论研究基础,初步界定了相关变量的概念、维度及阶段;从四个层面分三个阶段构建了医疗旅游目的地决策概念模型;同时,结合医疗旅游目的地发展研究现状,分析信任保障研究的主要问题。第二,选取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为案例地,通过深度访谈,运用ROST CM及Nvivo软件进行内容分析及扎根分析,从客源视角得到信任与不信任的内涵、维度(信任:能力、正直、善意;不信任:恶意、不可靠、不可测)及5个感知要素;从目的地服务管理视角得到信任与不信任的来源、信任保障机制的17个基本构成及保障措施内容,初步构建基于人-地关系的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保障体系的内容框架和过程。第三,基于质性研究结果,补充并完善相关变量,得到完整的医疗旅游目的地决策影响模型;分阶段进行假设检验,细化各变量的问项来源;以案例地为核心区开展问卷预试,优化变量问项;开展正式问卷调研,通过统计学分析优化变量构面;分三个阶段得到验证结果:(1)信任与不信任相互独立、共存且不同,且个体差异普遍存在,我国医疗旅游目标群体中多为“盲目信任”、“盲目怀疑”及“有限信任者”;(2)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与不信任的维度中,正直及不可测对于信任和不信任的影响显着性相比其他较弱;信任双因素对旅游意向有影响,且信任起正向主导作用;(3)认知显着影响信任双因素;影响认知的五个感知要素中,管理保障、环境因素及设施与服务质量相关性较高,且环境因素、价格成本以及声誉形象对认知影响显着。第四,综合质性和实证研究结果,基于我国目前初级发展阶段,得到了基于决策过程的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保障体系内容,即基于环境服务质量提升、基于价格成本改善、基于声誉形象优化的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保障;并从信任双因素出发,对照增强信任、减小不信任,提出我国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保障体系优化的具体建议。总体上,本文较好地完成了相关研究内容,成功地将信任双因素理论应用到医疗旅游目的地决策研究中,构建了基于决策过程的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保障体系,为国内医疗旅游目的地建设推广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研究的创新主要体现在:(1)在医疗旅游目的地决策情境下,厘清并验证了信任双因素理论,完善了信任双因素理论验证的研究体系;(2)构建完整的医疗旅游目的地决策研究体系,拓宽了信任双因素理论的应用研究范畴;(3)方法上采用混合研究方法,形成了完整的验证方法思路;(4)聚焦人-地多方参与者视角,丰富了医疗旅游相关研究方法。在理论贡献上:(1)从信任理论出发,健全了信任双因素理论研究体系;(2)填补了不信任维度差异化划分的不足,进一步完善了信任双因素理论研究内容;(3)梳理完善了医疗旅游研究概念,拓展了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研究体系。基于上述结论,本文也为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保障体系的优化提出了实践启示,为医疗旅游先行区经验推广提供了现实依据,在总结研究局限的同时为未来研究提出了方向。

王建新[2](2021)在《基于GRADE系统方法学的中成药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临床应用指南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目前中成药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证据有限,本研究拟运用The 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系统方法学和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指南制定手册,系统检索中成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文献,应用Cochran系统评价方法,参考当前最佳证据,遵循“循证为主、共识为辅、经验为鉴”的原则,制定《中成药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应用指南》,遴选出临床定位准确、疗效确切、具有循证医学证据或专家共识意见高度支持的中成药,解决哮喘防治过程中存在的中成药滥用、不合理使用的问题,规范化并推广中成药在成人哮喘防治中的应用,提高哮喘控制水平,并推动高质量临床研究证据的产生。研究方法:1.形成指南制定小组:指南发起者中国中药协会建立指南指导委员会,指南指导委员会按照中西医并重的原则确立指南共识专家组成员、指南秘书处和指南专家顾问。2.指南选题:依据PICO(P:人群;I:干预措施;C:对比;O:结局指标)模式,确定指南范围、临床问题和结局指标。本指南主要关注中成药对成人支气管哮喘的临床优势。通过两轮调查问卷获取临床专家的意见并使用专家共识法完成临床问题的确立和结局指标重要性排序。临床问题通过PICO进行解构,达成共识。结局指标分为关键结局(7-9分)、重要结局(4-6分)、不重要结局(1-3分),由指南小组组员进行打分并有效排序。3.中成药遴选:基于全面的数据库(《国家医保目录》《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等药品查询网站)检索和专家推荐意见进行中成药的筛选。4.证据获取与系统评价:制定高效准确的检索策略,运用网络检索和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式,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英文数据库以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万方医学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6月30日,根据纳排标准,筛选系统评价和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如果为质量较高的系统评价则直接利用,如果需要更新则在原研究基础上进行更新。如需进行新的系统评价,则严格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指导手册进行。应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结局指标相同、数据类别相同的RCT研究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结合中医药的特殊性,本指南充分考虑中医古典文献、中医教科书中推荐的中成药并将中医经典方药的汤剂文献也纳入到指南证据当中。5.证据质量分级:对于证据数量充足的中成药,采用GRADE方法对纳入的中成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证据体进行汇总和质量评价,制定证据总结表和从证据到决策的框架表。证据数量不足、无法进行Meta分析的中成药由秘书组制作共识意见表,通过德尔菲法进行问卷调查,形成基于专家共识的推荐意见。根据GRADE方法,专家应在充分考量5个降级因素(偏倚风险、间接性、异质性、不精确性和发表偏倚)和3个升级因素(大效应量、剂量效应关系和负偏倚)基础上形成证据总结表,得出初步推荐意见。6.推荐意见形成与共识方法:指南共识小组成员基于当前最佳研究证据,考虑经济学因素、患者偏好和价值观、公平性、可及性等因素就形成推荐意见。对基于临床证据水平的推荐意见采取1次或多次的专家共识法,对于某些中医传统经典名方和根据名老中医验方化裁的中成药,采用德尔菲(Delphi)法通过1轮调查,形成推荐意见共识。研究结果:1.循证研究:共纳入10种中成药(循证证据支持:8种,专家共识推荐:2种),涉及研究文献69篇,包括13篇小青龙汤研究、32篇苏黄止咳胶囊、3篇玉屏风颗粒、2篇丹龙口服液相关、3篇平喘益气颗粒、喘可治注射液10篇、2篇固本咳喘胶囊、三拗片4篇,另有寒喘祖帕颗粒、止喘灵口服液通过德尔菲(Delphi)专家共识法纳入指南。2.指南推荐意见:(1)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以喘息,气急,胸闷,喉中哮鸣音为主要临床表现,兼见遇寒受冷发作,咳嗽痰少或清稀泡沫痰,舌淡苔白(寒哮证)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推荐联合使用小青龙制剂(极低质量,强推荐);以喘息,气急,胸闷,喉中哮鸣音为主要临床表现,兼见咳嗽,咳痰较重(寒哮证)的患者,可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寒喘祖帕颗粒(弱推荐,仅依据专家共识);以喘息,气急、胸闷、喉中哮鸣音为主要临床表现,兼见痰白清稀、神疲乏力,怕风怕冷(气虚寒哮证)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推荐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平喘益气颗粒(低质量,弱推荐)。以喘息,气急,胸闷,喉中哮鸣音为主要临床表现,兼见痰黄粘稠、烦热燥渴,舌红苔黄(热哮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推荐联合使用丹龙口服液(中等质量,强推荐)。(2)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以喘息,胸闷为主要临床表现,兼见痰多,痰黄粘稠,舌红苔黄的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的可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丹龙口服液(弱推荐,仅依据专家共识);以喘息,咳嗽,胸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支气管哮喘慢性持期患者,如胸闷、咳嗽较重,兼见痰多,色白或黄白相间,可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止喘灵口服液(弱推荐,仅依据专家共识);以喘息,胸闷,气短为主要临床表现,兼见症状反复加重,怕风怕冷,面色苍白,腰膝酸软(肾虚挟痰证)的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可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喘可治注射液(极低质量,弱推荐);间歇状态或轻度持续患者,如患者不耐受或不接受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时,可考虑单独使用丹龙口服液、止喘灵口服液或喘可治注射液(弱推荐,仅依据专家共识);(3)支气管哮喘临床缓解期:以出汗多,怕风怕冷,气短乏力,体弱易感冒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支气管哮喘临床缓解期患者,可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玉屏风颗粒(极低质量,弱推荐);以气短乏力,咳痰,食少,面色萎黄,手脚发冷,腰腿酸软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可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固本咳喘胶囊(低质量,弱推荐);(4)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以咳嗽,阵发性咳嗽,干咳无痰或少痰,舌苔薄白(风咳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可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苏黄止咳胶囊(低质量,强推荐);以咳嗽声重,咳嗽有痰,痰白清晰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在西医治疗基础上,推荐联合使用三拗片(低质量,弱推荐)。3.指南质量评价:纳入文献质量方面,本指南纳入的多数研究质量偏低,严重影响了研究结果的证据水平,因此本指南推荐意见的质量等级较低,只有1项B级(中等质量)、4项C级(低质量)和3项D级(极低质量)。指南方法学方面,基于AGREE-Ⅱ工具的指南评价显示本指南的得分较高,范围与目的得分为96.3%、参与人员为75.9%、制定的严谨性为93.1%、清晰性与可读性为90.5%、应用性为16.7%、编辑的独立性为100%,全面评估方面均为建议使用。研究结论:中成药治疗支气管哮喘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通过本指南的制定,将中成药治疗哮喘从经验用药发展为“循证为主、共识为辅、经验为鉴”推荐。经专家共识后得出以下推荐意见: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寒哮证患者正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小青龙制剂(强推荐,极低质量)、寒喘祖帕颗粒(弱推荐,仅依据专家共识),气虚寒哮证患者推荐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平喘益气颗粒(弱推荐,低质量),热哮证患者推荐联合使用丹龙口服液(中等质量,强推荐)。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推荐痰热壅肺证患者使用丹龙口服液(弱推荐,仅依据专家共识)、胸闷咳嗽痰多患者使用止喘灵口服液(弱推荐,仅依据专家共识)、肾虚挟痰证患者使用喘可治注射(极低质量,弱推荐),间歇状态或轻度持续患者,如患者不耐受或不接受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时,可考虑单独使用以上中成药(弱推荐,仅依据专家共识)。支气管哮喘临床缓解期,推荐表虚自汗证患者使用玉屏风散(弱推荐,极低质量)、脾肾气虚证患者使用固本咳喘胶囊(弱推荐,低质量)。咳嗽变异性哮喘,推荐风咳证患者使用苏黄止咳胶囊(强推荐,低质量)、咳嗽声重有痰患者使用三拗片(弱推荐,低质量)。本指南基于循证方法,严格遵循指南制定方法学,但局限于低质量的临床研究和有限的证据,本指南推荐意见证据质量较低,且依赖于间接证据和专家共识意见,因此本指南的推荐意见可靠性较低。未来还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为中成药治疗哮喘提供有力的证据。

王莉婷[3](2020)在《基于服务设计理念的健康管理平台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伴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疾病预防与康复保健成为了新的健康关注点,与此同时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发展数字化的医疗健康服务体系成为了必然趋势,而健康管理作为医疗健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一个新的设计着力点。因此本文将健康管理服务系统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利用服务设计理论分析其存在的体验问题,挖掘潜在的设计机会点,意在为健康管理服务系统创造更好的服务体验。基于以上背景,运用服务设计理念对健康管理服务进行设计研究,试从服务设计的角度构建健康管理的解决方案。首先通过梳理文献对服务设计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研究,同时结合健康管理服务现状和发展趋势,明确了服务设计在健康管理系统设计中的重要性,并通过分析现有同类产品或服务在功能及体验方面的优点和不足,提出了健康管理系统设计研究策略;在该设计策略的指导下,通过实地走访、利益相关方访谈以及问卷调研等方式,初步获取了健康管理服务中主要利益方的服务需求;结合相关的服务设计方法,建立了三种主要角色画像以及用户旅程图,同时对各阶段的服务场景触点进行了分析,从中明确服务系统的需求和定位;根据调研及分析中得到的设计需求,运用Kano模型对需求进行筛选和排序,从而得到服务系统的用户需求属性及优先级;最后,在明确了系统定位并构建了服务系统模型后,通过健康管理服务平台这一载体,对设计需求进行了具体的功能映射以及原型设计,然后对方案原型进行评估以验证可行性和设计效果。本研究从服务设计的角度出发,立足于现有健康管理服务现状,整合优化服务内容,分析使用场景和服务流程,构建了以社保卡为媒介,健康档案为主线,全周期健康管理为核心的健康管理系统。并通过健康管理服务平台这一载体对健康管理服务系统的核心服务内容进行呈现,为医疗健康服务领域拓展了新的发展方向。

姚建森[4](2020)在《山东省2型糖尿病社区管理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以糖尿病为代表的慢性疾病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首要问题。我国糖尿病存在着“一高三低”的特点,即“高患病率、低知晓率、低治疗率和低控制率”,由此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疾病和经济负担。作为一种渐进性、尚无法治愈的慢性疾病,糖尿病控制要求为患者提供包括健康教育、行为干预、药物治疗、康复和护理等在内的长期的、多方面、多层级的医疗卫生服务。这就要求现有的卫生体系适应糖尿病控制的要求,朝着综合性、整合型的方向转变和发展。全球实践经验表明,以社区为基础的慢性病管理是实现糖尿病控制的关键策略。我国糖尿病管理的探索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并逐渐从以医院为主导的管理方式转向以社区为基础的管理模式。2009年“新医改”实施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以《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为指导,以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为平台,以社区为优选路径,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为主要手段的糖尿病管理实施框架。然而,由于中国医疗资源的错位配置、基层医疗卫生体系的薄弱、以及医疗机构之间缺乏合作等,符合患者需要的糖尿病管理服务在现有的实施框架难以有效地发挥出作用;与此同时,糖尿病患者管理最为关键的血糖控制指标在现有的管理体系下也未得到明显改善。如何从社区层面进一步提高糖尿病控制效果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迫切需要对我国现有的糖尿病社区管理方式和运作机制进行深入剖析,以找出其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及障碍因素,进而总结和提出具有推广价值的关键策略。通过文献的系统梳理发现,目前国内关于糖尿病社区管理效果和问题的分析大部分是基于患者层面的,涉及患者血糖控制、自我管理行为、服务利用和满意度等;从卫生系统层面的评价研究较少,也缺乏理论的支撑。在研究方法上,已有的这些研究多为定性或者定量的描述,缺少政策评价方法的应用,对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内在的机制揭示不足。在研究内容上,已有的研究多关注患者个体的因素,较少的研究分析了卫生系统因素对社区管理效果的影响;同时,卫生系统因素与个体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也被忽视。因此,现有的研究尚未能全面地提出改善我国糖尿病社区管理的关键策略。为此,本研究希望通过进一步理论和实证的研究对以下几个关键问题做出回答: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为核心的实施框架下,我国糖尿病社区管理的效果如何?影响效果的因素有哪些,包括卫生系统因素和需求方的因素?如何进一步提升我国糖尿病社区管理的效果?研究目的本研究的总目标是基于卫生系统的视角,从供需双方两个层级,系统地分析我国糖尿病社区管理的现状,探索影响糖尿病社区管理效果的关键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提出优化我国糖尿病社区管理的关键策略。具体目标为:(1)以WHO卫生系统框架和社会认知理论为指导,构建我国糖尿病社区管理效果影响因素分析的综合框架和实证模型;(2)分析糖尿病社区管理效果现状,探索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社区管理服务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和机制;(3)从需方层面,分析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状况,探讨影响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关键的认知和心理因素;(4)从供方层面,分析糖尿病社区管理服务提供状况,探讨服务提供和利用的差异以及造成该差异的关键卫生体系要素;(5)基于供方和需方两个层面的分析,系统地提出改善我国糖尿病社区管理的关键策略和建议。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横断面的研究设计,以宏观的WHO卫生系统框架和微观的社会认知理论为指导,构建了糖尿病社区管理影响因素分析的综合框架和实证模型。三个实证模型紧扣研究目标和分析框架,在关系上相互递进,以全面揭示糖尿病社区管理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具体分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影响因素分析模型(细分为主效应和交互效应两个子模型)、患者层面的自我管理行为影响因素分析模型和卫生体系层面的服务提供和利用差异分析模型。实证模型中包含的指标主要有患者血糖控制指标、糖尿病社区管理服务提供和利用指标、自我管理行为指标、患者认知和心理因素和宏观的卫生体系要素。本研究的资料主要来源于《山东省糖尿病社区防治管融合试点项目》,项目实施时间为2016年4月-2018年4月。本研究以山东省八个县(区)作为样本地区,数据收集包括定量和定性两部分。定量数据主要为患者空腹血糖测试和问卷调查、机构问卷调查和医务人员问卷调查;定性数据主要为政策文件收集、关键人物访谈和焦点小组讨论。具体而言,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八个样本县(区)的72个社区(村)中,随机选取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病管理系统的2型糖尿病患者2520名,对其进行空腹血糖测试和问卷调查;采用目的抽样,对为72个样本社区(村)提供糖尿病管理服务的基层医疗机构进行问卷调查;在机构调查基础上,有目的地选取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人员以及糖尿病管理有关的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此外,从每个样本县(区)随机抽取一个样本社区(村)进行焦点小组讨论(成员:临床医生、公共卫生和卫生室成员6-8人)。本研究共收集有效患者空腹血糖和问卷调查数据2166份(完成率86.0%);机构问卷86份,包括24家乡镇级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和62家村级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共收集有效的医务人员问卷444份;完成访谈134人,焦点小组讨论8组。本研究中,定量资料分析方法有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分类回归树模型、交互作用分析、多水平模型、潜在类别分析和中介效应分析等。Logistic回归分析主要用于分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糖尿病社区管理服务利用对血糖控制影响的主效应;分类回归树模型主要用于识别患者血糖控制影响因素中可能存在交互作用的因素,并进一步采用交互作用分析,验证和判定交互作用的大小;潜在类别分析主要用于分析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特征,将多维度的自我管理行为变量转变成单一维度变量;中介效应分析是在潜在类别分析的基础上,分析自我效能在糖尿病知识与自我管理行为关系中的中介效应大小;多水平模型主要用于分析卫生体系要素对糖尿病社区管理服务提供和利用的影响。定性访谈资料主要采用主题框架分析法。研究结果(1)患者血糖控制状况分析:2166名2型糖尿病患者的平均空腹血糖水平为8.0mmol/L;血糖控制达标率为42.8%。不同疾病严重程度(依据患病时长和是否有并发症划分)的患者在血糖达标率上存在较大差异;疾病严重程度轻的患者血糖控制率要高于疾病严重程度重的患者(48.7%v.s36.9%,p<0.05)。(2)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服务利用的现状分析:在自我管理行为方面,患者进行饮食控制、体育锻炼、规律服药和自我血糖监测的比例分别为74.5%、54.6%、50.4%和25.8%。基于潜在类别分析,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分为积极自我管理和消极自我管理两个类别;患者归属两个类别的比例分别为65.7%和34.3%。在服务提供方面,糖尿病社区管理服务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随访管理和健康教育,分为由乡镇级基层医疗机构直接提供和由村级基层医疗机构直接提供两种类型,且以后者占大多数;调查的两类基层医疗机构报告为患者提供这些糖尿病社区管理服务的比例均为100%。在服务利用方面,患者主要选择在基层医疗进行药物治疗、在基层医疗机构之外进行药物治疗以及不进行药物治疗的比例分别为36.7%、49.5%和13.9%;患者利用基层医疗机构提供的规范的随访管理服务的比例为49.6%;患者利用基层医疗机构提供的健康教育服务的比例为57.9%。(3)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服务利用对血糖控制的影响分析:在疾病严重程度轻的患者中,患者是否进行药物治疗(OR=3.07,95%CI:2.05~4.60)、是否利用健康教育服务(OR=1.38,95%CI:1.05~1.80)对血糖控制具有主效应;同时,患者药物治疗服务利用与体育锻炼行为、随访管理服务利用与自我血糖监测行为以及健康教育服务利用与自我血糖监测行为对血糖控制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患者主要从基层医疗机构之外进行药物治疗且不进行体育锻炼(OR=0.87,95%CI:0.77-0.97),较少地利用随访管理服务且自我血糖监测≥1次/月(OR=0.48,95%CI:0.30~0.78),未利用过健康教育服务且自我血糖监测≥1次/月(OR=0.62,95%CI:0.41~0.94),血糖控制不达标的可能性更大。在疾病严重程度重的患者中,患者的年龄(OR=1.61,95%CI:1.22~2.14)、婚姻状况(OR=1.67,95%CI:1.13~2.47)、人均家庭收入(p<0.05)、是否进行药物治疗(OR=6.22,95%CI:3.36~11.5)、规律服药行为(OR=0.71,95%CI:0.54~0.93)以及自我血糖监测行为(OR=0.62,95%CI:0.45~0.84)对血糖控制具有主效应。同时,患者随访管理服务利用和规律服药行为、饮食控制和规律服药行为、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行为、体育锻炼和规律服药行为对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患者不利用基层医疗机构提供的随访管理服务且不规律服药(OR=0.77,95%CI:0.63~0.89),不控制饮食且不规律服药(OR=0.64,95%CI:0.47~0.87),不控制饮食且不体育锻炼(OR=0.58,95%CI:0.35~0.95),不体育锻炼且不规律服药(OR=0.60,95%CI:0.40~0.89),血糖控制不达标的可能性更大。(4)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影响机制分析:患者糖尿病知识的平均得分为10.3分(满分16分),正确回答率为64.7%;患者平均的自我效能得分为31.9分(满分40分);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知识、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行为三者之间均为正向的相关关系(p<0.05)。中介作用分析显示,自我效能是糖尿病知识对自我管理行为产生影响的重要中介变量,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 25.3%。(5)卫生体系要素对糖尿病社区管理服务提供和利用的影响分析:在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服务上,村级基层医疗机构管理的糖尿病患者对该服务利用的比例高于乡镇级基层医疗机构管理的患者(p<0.001);但在随访管理服务上,两类机构的患者服务利用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对乡镇级医疗机构提供的糖尿病社区管理服务的利用受到该类机构所在地区、机构配备的糖尿病药品种类数、每千服务人口机构卫生人员数和机构医务人员糖尿病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在控制了糖尿病患者个体水平的差异后,患者对村级基层医疗机构所提供的药物治疗服务的利用主要受到该类机构配备的糖尿病药品种类数的影响;随访管理服务的利用主要受到每千服务人口机构卫生人员数、基层医疗机构间信息系统联通程度和基本公共卫生糖尿病管理绩效考核力度等因素的影响;健康教育服务的利用主要受到机构配备的糖尿病药品种类数、基层医疗机构间信息系统联通程度以及机构医务人员糖尿病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结论和政策建议本研究的主要结论:(1)山东省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较差,亟待提升;(2)不同疾病严重程度患者血糖控制及影响因素存在差异;病情轻的患者血糖控制主要受到糖尿病管理服务利用因素的影响;病情重的患者血糖控制主要受到自我管理行为因素的影响;(3)患者糖尿病知识水平低和自我效能差是阻碍患者自我管理,影响糖尿病社区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4)尽管糖尿病药物治疗服务、随访管理服务和健康教育服务在基层医疗机构有着较高的可获得性,但患者对这些糖尿病社区管理服务的利用较差;(5)基层医疗机构糖尿病治疗药品种类不全、信息系统缺乏联通、卫生人员数量不足和能力较差以及绩效考核不合理等卫生体系问题制约着患者对糖尿病社区管理服务的利用,影响着糖尿病社区管理的效果。本研究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加强基层慢性病分级管理制度建设,推动糖尿病患者分级管理;(2)重视患者健康赋能教育,有效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3)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改善患者糖尿病社区管理服务利用。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本研究的创新点:(1)研究视角的创新:与以往单一地从供方和需方角度的研究不同,本研究采用了系统的思维,基于卫生体系的视角,从供需双方两个层面,系统地分析了目前我国糖尿病社区管理的运行效果、问题和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改善糖尿病社区管理效果的策略和建议。(2)分析模型的创新:本研究将宏观的WHO卫生系统分析框架和微观的社会认知理论相结合,构建了糖尿病社区管理效果影响因素分析的综合框架;并以此建立了相互关联、彼此递进的三个实证模型,实现对糖尿病社区管理效果影响因素及内在机制的有效揭示。(3)分析方法的创新:本研究的一大特色是依照研究框架,将多水平模型、路径分析、交互作用分析和主题框架法等多种定量和定性数据分析方法应用于糖尿病社区管理效果影响因素的分析中,更加全面、科学、准确地反映了影响社区管理效果的关键因素,这在已有的研究中应用较少。本研究的不足:(1)本研究在探究影响糖尿病社区管理效果的因素时,重点从卫生系统的角度分析了个体层面的因素和服务提供层面的因素;对卫生系统之外的因素,如社会网络和支持、宏观的政治文化环境等因素较少,仍待进一步的研究。(2)本研究以山东省八个样本县(区)代表山东省整体状况,结论适用于山东,尚不能推广至全国。

王舒闻[5](2020)在《政府会计制度在公立医院的应用研究 ——以B医院为例》文中指出财政部于2017年11月9日印发了《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这一文件,规定公立医院从2019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一做法标志着《政府会计制度》将取代以往各行业的会计制度并进入实施阶段。《政府会计制度》中强调对预算信息的披露,也对公立医院的收入和费用做了重新定义和分类;其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并存的会计核算模式也是对公立医院提出了新的挑战。近年来,随着取消药品、耗材加成的医疗改革措施成功实施,公立医院的收入面临严重挑战,医院应该如何通过利用《政府会计制度》理清其预算和成本信息是在收入减少的情况下减费降耗的重要举措。本文结合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背景和意义,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调研等方法,探讨了《政府会计制度》给公立医院带来的影响。本文主要介绍《政府会计制度》中科目及报表等的新变化、B医院在实施《政府会计制度》时遇到的难点以及如何藉由设置合理的绩效考评指标、成本核算模式等措施改善B医院的管理。本文以B医院为案例,通过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图表分析法等,对《政府会计制度》的适用性以及制度提出的要求进行分析。首先通过阐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背景、意义等,提出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其次以B医院的核算模式转换阐述《政府会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中核算模式、科目及报表的变化;然后针对B医院的管理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如预算的执行监督缺失、医院缺少经济管理绩效考评体系、成本核算模式不健全以及内部控制流程及制度缺失的情况。结合以上问题,本文运用实践已有成果提出改善B医院管理的一些方法,并制定具体的绩效管理指标、完善成本核算办法并针对内部控制的薄弱部分提出改进建议,同时建议B医院对现有的数据进行整合,以达到更好地适应《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目的。医院的会计制度一直是政府会计制度领域的重点工作,同时关乎国民医疗保障的特殊性质也使医院的管理情况受到较大关注。在目前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情况下,公立医院应该积极探索自身存在的缺陷,借助制度改革的契机,改善管理模式及管理思维,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

高梁[6](2020)在《烟台A制药机械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制药机械行业发生着急剧变化。医药产业规模的扩大带来制药企业对制药机械设备的刚需,制药机械行业迅速发展和“捞快钱”思维模式使得大量资本进入制药机械行业。业内低端制药机械企业和高端制药机械企业表现出完全不同的两种境况:低端制药机械企业技术含量低,工艺相似度高,价格战变成了常态,产品利润微薄,企业难以为继;高端制药机械企业比以往任何时期都重视产品研发和新技术应用,产品从设计能力到自动化信息化程度正在向世界一流水准看齐。A公司多年从事滴丸机械生产和滴制法设备研发,滴丸机大陆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保持60%以上,目前存在发展方向缺失和管理欠缺等问题。A公司外部环境分析时,运用PEST模型分析宏观环境,五力模型分析驱动产业的竞争力量,战略群体分析竞争环境,得出目前面临政策支持制药机械行业发展,药品生产企业对制药机械需求量不断增长,行业标准日益规范,无明显替代品,潜在进入者威胁小的机会,也面临COVID-19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行业技术人才短缺,行业内竞争激烈,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上升的威胁。A公司内部环境分析时,先分析价值链,再分析自身资源和能力,得出目前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研发经验丰富,细分市场占有率高,员工忠诚度高,财务状况良好的优势,也存在产品非标准化,产能不足,市场开拓能力弱,售后质量不稳定的劣势。A公司使命愿景结合SWOT分析得出未来发展中将深耕滴丸机市场,使用隐形冠军战略。采取模块化研发,构建用户画像,加强引流推广,打造柔性产能,引入云端客服等关键措施,实现公司2023年和2025年的战略目标。并通过调整组织结构,打造人才队伍,完善信息化建设,梳理企业文化等方式为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保障。

王哲[7](2020)在《国立第六中学研究(1937-1945)》文中认为在民族危亡的历史背景下,国立六中的建校过程充满艰辛,是中华民族苦难历史的缩影。国立六中的建校史是一部苦难师生的流亡史,充满浓重的战时色彩。“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流亡学生纷纷涌入关内平津等地,此为流亡学生之嚆矢。迨至“七七”事变爆发后,平津陷入日军敌手,华北危急,大量中等学校学生南下流亡,迁至后方地区安置。山东部分中等学校师生在教育厅及教职员的带领下,南下迁至河南赊旗镇,成立山东省联合中学(即国立第六中学前身)。在这之后,国立六中先后落脚河南、湖北,后转经陕西,最后到达绵阳,流亡师生们在此度过余下的战时时光。国立六中的建校也是充满生机的历史,为国育才的教育理念成为学校发展的核心理念。国立六中落户四川绵阳之后,开始其战时教育新阶段。以国立六中为代表的国立中学团体确立起校务会议决策机制,学校教职员以民主协商的方式参与到国立中学的管理过程中。国立六中的教职员在战前便有密切的联系,或是求学时期的同学关系,或是任职一校或机关的同事关系,或是师生关系。教职员之间错综复杂而又密切的人际关系网络,形成一个坚实的战前山东教育界团体力量,坚守其教育宗旨。救亡与启蒙,成为国立六中教学中的两个主要特点。在教学活动中,我们看到以民族国家复兴为主流叙事的附加课程设置,以及教学过程中,教职员所强调的民族危亡意识。与此同时,启蒙课程和教育并未缺失。教员在课程中将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冶于一炉,而难解难分。学生仍然能够在贷金中保证其人格上的独立,而担负其工作后的偿还责任。贷金意在培育人才,不失国家保育人才之美意,非为养成徒劳寄生之辈。学校为保障学生享受贷金之利而与教育部几番博弈,试图为学生争取到最大的利益。学校成为保障师生利益的法团,而向国家争取最大利益。在医疗活动中,国家强调学生身体的健康,是以为国效劳为目的,强调对于学生身体的规训和使用。健康的体魄与国家的强盛结合起来,身体成为国家富强的重要保障。与国家的目的不同,国立六中教职员关注学生身体各方面,尽量保障学生的生活和健康。六中强调对于乡梓父老请托和诺言的践行,是出于一种为人父母的感同身受。国立六中教员既是学生求学路上的指路明灯,又是他们生活上的保姆。在国立六中所藏图书中,既藏有有关党化教育的着作,也收藏其他类型的着作。国立六中师生阅读世界之丰富,而这种多元开放自由的阅读条件,开阔师生眼界,有利于其自由主义品格的养成。在国立六中的校园纪念日活动中,学校当局对于南京国民政府纪念日秩序的遵循和安排,将政治纪念活动楔入学校教育秩序之中,这也是意识形态教育活动中的一部分。在国立六中的纪念实践中,校园虽然有相关的纪念活动,但与社会上的纪念相比,其纪念日数目、纪念活动范围等规模都大大缩小。教育对于政治侵入存在一定抵制,而强调其相对独立自主的自由主义教育空间。此外,从党团冲突和学生参军等问题上看到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往往夹杂在党团、民族大义问题之中。教育支配党团和党团支配教育之间的冲突,学生往往成为这些冲突的牺牲品而被推到前台,其背后是行政当局与党团代表之间的利益博弈。抗战时期,中学生是参军的主力,而研究一直受到忽略。与以往对于抗战时期学生参军的颂扬不同,从国立六中学生参军活动中看到,参军成为部分贫穷学生的出路所在,有助于纾解其所面对的困境。国立六中的生存和发展与地方社会密切相关,国立六中在遵照国家政策而带动地方教育复兴的同时,也在服务地方社会的互动中寻求生存空间。国立六中因其国立身份,既是地方教育发展的引擎,又成为拦阻与地方社会融合的隔断。国立六中一定程度上挑战了地方社会原有的自治秩序,而呼求新的管理方式的出现。在一些经济利益上,国立六中与地方社会产生角逐。面对民族国家要求与自身秉持的自由主义教育之间的冲突,国立六中是民族危机下孕育出的产物,但在其内核仍然是自由主义的教育理念。国立六中面对强势国家意志的管制,并没有展开激烈的对抗,而是将国家的意志创造性的转化成其发展的资源和凭借。民族主义的确进入国立六中,但已不再是原有的状态,而是得到消解。战前,山东教育界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而培育起一批秉持自由主义教育理念的教职员群体,这一群体成为战时国立六中教职员群体的基干力量。在国立六中教职员的保育之下,自由主义之花并未夭折,反得欣欣向荣之象。国立六中在抗战时期培育几千名学生,有很多学生成长为各行业的优秀人才,为海峡两岸的发展和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陈镔镔[8](2020)在《大部制改革后部门间执法合作研究 ——以A市B区牲畜屠宰管理执法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基层权力与分工都更加的具体化和专业化,各类社会问题也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单一部门很难应对,必须通过多部门联合执法。目前,我国正处于大部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在新的行政体制下,实现政府部门的高效运转,健全跨部门的合作成为了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且纵观国际上大部制改革的经验,改革实实在在地减少部门的数量,改善部门之间由于职能交叠不清,而相互推诿的状况,切实减少了行政资源浪费,提高政府部门的行政效率。然而大部制改革后产生新的部门边界,亦会产生新的政府间关系的矛盾;部门之间的执法关系协调问题被忽视,继而产生新的冲突,导致部门执法合作上问题频发。因此,本文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从部门执法合作的基本理论出发,以A市B区牲畜屠宰管理执法为例,分析大部制改革前后部门执法合作的转变,并归纳概括出部门执法合作不足的表现,梳理大部制改革对各部门执法合作的状态的影响、对部门执法合作协调机制的影响、对部门执法合作主观意愿的影响。并结合影响部门执法合作的要素进行全面的成因分析,包括合作执法部门文化的缺失、合作执法部门利益博弈的权衡、中庸文化对合作执法理念影响三个内在因素方面,及执法合作部门设置局限性、合作执法协调机制不完善、部门改革的缺失三个外在因素方面进行分析。本文提出以下治理对策:一是科学整合、细化标准,明确执法部门职责体系。二是融合兼顾、统一标准,优化部门执法合作机制。三是统一规划,灵活模式,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四是目标导向、打破边界,构筑执法合作执法文化体系。本文在公共管理理论框架下研究大部制改革后部门间的执法合作,在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上有所创新,研究结论丰富基层执法部门之间执法合作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

徐娟娟[9](2020)在《STEAM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课堂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STEAM是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Art、Mathematics第一个字母的缩写,是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于一体的综合教育。STEAM教育以数学为基础,从工程和艺术的角度解读科学和技术,以跨学科的理念将不同的科目整合,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优秀的人力资源支持。STEAM教育强调实践动手能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这个过程中,用已有的科学知识原理,运用一定的科学技术手段,可以是计算机技术,也可以是较先进的前沿技术手段或数学知识,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探究活动,完成项目和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从而获得学习经验、提升知识技能。STEAM教育支持学生以学科整合的方式认识世界,以综合创新的形式改变世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谋而合,符合核心素养中“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养具有创新素养的当代中学生”的教育理念,因此,在高中化学实施STEAM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本论文从以下六个部分来进行阐述: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了研究提出的背景及意义,STEAM教育的实施既是核心素养的要求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本论文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理论依据,应用文献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进行调查研究,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第二部分是研究综述,分别阐述了国外和国内研究现状。从STEAM宏观教育政策、相关理论研究的发展窥探STEAM教育的发展脉络,并详细解读了国内有关STEAM教育的研究论文。其次就STEAM教育与化学的结合情况进行分析,从结果来看,STEAM教育与化学结合的理论研究较少,可供参考的文献不多。第三部分是STEAM教育的相关理论,介绍了STEAM教育的基本框架、STEAM教育教学模式、以及STEAM教育的特点,它是一种多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基于项目解决的教学模式、培养创新素养的教学模式、协作探究式的教学模式,STEAM教育具有跨学科性,引导学生适应不断更新的知识体系和不断变化的社会需要。第四部分是高中化学教学中STEAM教学模式应用现状调查分析,以笔者任教学校的部分高一、高二、高三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实地了解了STEAM教学模式的应用情况、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方式等内容,调查结果显示出学生对实践探究型等新型学习方式的期待,认为其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在实际高中化学教学中,STEAM教学模式的应用并不是很广泛,应用广度仍需加强。第五部分是融合STEAM教育理念的高中化学案例分析,笔者分别选取了必修和选修模块中的《二氧化硫的性质和用途》、《认识盐类的水解》进行教学设计,指出了本课题与STEAM教育理念的融合之处,从教学目标的设定、学情分析、教学流程等方面进行了说明,将STEAM教学模式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第六部分是STEAM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应用的可能途径,可以通过加强化学科目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整合信息技术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具体方式有,设计STEAM教学目标、注重探究实践项目(开展探究活动培养探究意识、开展社会调查培养实践能力)、改变传统评价方式等,有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STEAM教育是一种跨学科教育,这样的教育体系可以引导学生适应快速变化的文化社会,是一种打破了传统分科教育的新型教学范式,因为能有效地培养出创新人才和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而被越来越多的地区所接纳和使用。

王晗啸[10](2020)在《疫苗安全议题中媒介间显、隐性议程网络关系研究 ——基于第三层次议程设置理论》文中研究说明疫苗安全关系到每一位社会成员的健康,疫苗事故的发生极易引发社会的群体性恐慌。恐慌的背后,除了暴露出政府疫苗安全监管本身的问题,社交平台上各类主体发布的信息,也加剧了相关事故的危机。危机所可能导致的疫苗接种率下滑,无论是对国内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开展还是整个疫苗行业的正常运营都会造成巨大影响。因而,比较各方主体有关疫苗安全议题信息发布的异同,分析相关信息对公众的传播效果显得尤为重要。议程设置理论作为媒介效果研究的经典理论,经过五十余年,已发展出了第三层次议程设置、媒介间议程设置等方向,研究方法日趋科学化与精细化。其中,第三层次议程设置有关媒介效果研究的深化——议程网络的显、隐性研究,被相关领域的学者定为议程设置研究的新方向,它从过往的有意识认知研究,开始向无意识认知研究进行探索与转变。本文在国内外有关议程设置理论与疫苗安全议题研究的基础之上,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技术,对显、隐性议程网络分析方法进行改进。以“山东疫苗案”与“长生生物疫苗事件”这两起近些年影响最大的疫苗安全事故为例,从显、隐性关系两个方面,对政务微博、官方媒体、商业媒体、意见领袖以及公众这几个微博社区的主要参与主体的议程网络展开分析,并对其他各主体与公众间的议程引导关系进行因果推断。结果显示,在议程框架与议程主题上,除了“科普辟谣”“因果背景”“对策建议”“新闻事实”以及“道德判断”这五个基本框架,还发现了与其他几起疫苗安全事件相关的主题,并将其独立命名为“关联事件”框架。同时,相关主体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是,围绕“科普辟谣”框架下相关信息的缺失;在显性议程网络方面,各主体均能将“问题疫苗的流向”置于网络的中心位置。相较于“山东疫苗案”,“长生生物疫苗事件”中政务微博和官方媒体等,在发布问题疫苗流向信息的基础之上,同时强调了接种问题疫苗后的续种补种措施,这是在疫苗安全事故信息发布上的一大进步。二者间的相关性,相较于“山东疫苗案”有了一个明显的上升,表明宣传部门对于媒体有关疫苗安全事故的报道,做出了更为严格的规范和要求;在隐性议程网络方面,所得结果与显性议程网络有较大区别:居于隐性议程网络中心的,多是一些带有情感表达以及涉事主体的词汇,说明对于这类词汇,尽管共现频次可能不高,但它们却具有较强的传递性,拥有较高的隐性语义强度。但是,官方话语与公众话语的情感特征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别:官方的话语情感属于聚集性的,强调总体形势的可控性,即除个别流入地之外的疫苗都是安全、可靠的。公众所诉诸的情感更具抗争性,认为事故背后更多体现的是疫苗监管漏洞等制度性问题;在议程引导关系上,政务微博所努力想与公众产生的“共情”,并没有能够有效传递给公众。而公众对其他主体存在反向议程设置,但这种反向议程设置的发生仅存在于部分与官方利益并不冲突的主题,回应的尺度和边界,依然由官方决定。文章的创新之处在于,在理论上对显、隐性关系给出了明确的界定,从过往以要素间的共现距离为判断标准,到重新定义以“共现性”与“传递性”作为二者划分的依据,并在研究方法层面赋予了具体的测度方式。研究对象上将政务微博与意见领袖纳入到议程设置的研究范围,并将媒体细分为官方媒体与商业媒体。所得结论对于相关主体特别是政务微博与官方媒体的建议是,要明确信息供给与传播效果间的区别,信息策略的选择得当并不代表一定能够传递给公众,因而要重视和回应公众的议程。此外,还要警惕“关联事件”框架下的主题,以及避免过度“蹭热点”行为。相关结论也为议程设置领域的学者厘清第三层次议程设置理论下QAP相关性分析与格兰杰因果分析间的关系、格兰杰因果分析的单位选取等可能存在的疑惑,提供了参考。

二、药品在哪些情况下不能使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药品在哪些情况下不能使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信任双因素理论的医疗旅游目的地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1.1 国际医疗旅游目的地及其全球发展
        1.1.1.2 国内医疗旅游发展潜力巨大
        1.1.1.3 我国医疗旅游发展存在信任困境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1.4.1 技术路线
        1.4.2 研究方法
        1.4.2.1 文献研究与理论分析
        1.4.2.2 观察访谈与扎根分析
        1.4.2.3 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
    1.5 研究的创新点
        1.5.1 理论创新
        1.5.1.1 厘清并完善信任双因素理论研究体系
        1.5.1.2 拓宽信任双因素理论的应用研究范围
        1.5.2 方法创新
        1.5.2.1 丰富医疗旅游目的地研究方法
        1.5.2.2 创新聚焦人-地多方参与者视角
第2章 信任双因素理论基础及相关研究综述
    2.1 信任双因素理论相关研究
        2.1.1 信任双因素理论的发展
        2.1.1.1 信任概念的发展
        2.1.1.2 不信任概念的产生
        2.1.1.3 信任与不信任的关系
        (1)信任单因素理论
        (2)信任双因素理论
        (3)信任单因素与双因素的争议
        2.1.2 信任双因素理论在其它学科的应用
        2.1.2.1 信任双因素理论演进:信任与不信任独立不同且共存
        2.1.2.2 信任双因素理论的多学科验证
        2.1.3 信任双因素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2.2 信任双因素理论在医疗旅游目的地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2.2.1 医疗旅游的概念及类型
        2.2.1.1 医疗旅游的概念
        2.2.1.2 医疗旅游的类型划分
        2.2.2 医疗旅游目的地及其研究
        2.2.2.1 国内外医疗旅游目的地发展现状
        2.2.2.2 国内外医疗旅游目的地研究现状
        2.2.3 信任双因素理论对医疗旅游目的地研究的价值
    2.3 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双因素变量的界定
        2.3.1 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变量的界定
        2.3.1.1 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变量的概念
        (1)旅游目的地信任
        (2)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
        2.3.1.2 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变量的维度
        2.3.2 医疗旅游目的地不信任变量的界定
        2.3.2.1 医疗旅游目的地不信任的产生
        2.3.2.2 医疗旅游目的地不信任变量的维度
        2.3.3 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双因素形成机理及阶段
        2.3.3.1 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双因素形成机理
        2.3.3.2 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双因素的阶段
    2.4 基于信任双因素理论的医疗旅游目的地决策
        2.4.1 医疗旅游目的地决策的前置影响因素
        2.4.2 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与不信任对旅游意向的影响
        2.4.2.1 信任双因素变量对行为意向的影响
        2.4.2.2 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与不信任对旅游意向的影响
        (1)旅游意向的概念
        (2)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与不信任对旅游意向的影响
    2.5 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保障相关研究
    2.6 基于信任双因素的医疗旅游目的地决策研究设计
        2.6.1 案例地选取
        2.6.2 阶段研究内容及研究概念模型
        2.6.2.1 信任双因素下医疗旅游目的地决策及信任保障质性研究
        2.6.2.2 信任双因素下医疗旅游目的地决策模型构建(概念模型)
        2.6.2.3 信任双因素下医疗旅游目的地决策实证研究(三阶段初始模型)
        (1)阶段一: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双因素关系验证
        (2)阶段二: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双因素多维度验证及对旅游意向的影响
        (3)阶段三:信任双因素下医疗旅游目的地决策前置影响过程
        2.6.2.4 基于决策结果的国内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保障体系优化
第3章 信任双因素下医疗旅游目的地决策及保障质性研究
    3.1 研究设计
        3.1.1 资料搜集
        3.1.2 访谈提纲
        3.1.3 访谈样本数据
    3.2 内容分析
    3.3 扎根分析
        3.3.1 编码流程与方法
        3.3.2 基于信任双因素理论的医疗旅游目的地决策编码与分析
        3.3.2.1 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与不信任维度编码
        (1)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与不信任共存
        (2)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变量维度编码
        (3)医疗旅游目的地不信任变量维度编码
        3.3.2.2 医疗旅游目的地感知要素编码
        3.3.2.3 医疗旅游目的地个体感知差异分析
        (1)个体信任阶段差异
        (2)个体信任类型差异
        (3)个体情感状态差异
        3.3.3 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保障编码与分析
        3.3.3.1 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与不信任来源编码
        (1)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来源
        (2)医疗旅游目的地不信任来源
        3.3.3.2 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保障机制与措施编码
        (1)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保障机制
        (2)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保障措施
    3.4 质性研究小结
第4章 信任双因素下医疗旅游目的地决策模型假设与前测
    4.1 验证模型与研究假设
        4.1.1 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与不信任关系的假设检验
        4.1.2 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双因素多维性验证及对旅游意向的影响
        4.1.3 医疗旅游目的地要素感知对信任与不信任的影响
    4.2 变量测度与问卷设计
        4.2.1 变量测度
        4.2.2 问卷设计
    4.3 前测问卷与修订
        4.3.1 前测问卷调研
        4.3.2 前测问卷量表净化
        4.3.2.1 前测问卷描述性统计分析
        4.3.2.2 前测问卷量表信度检验
        4.3.2.3 前测问卷效度检验
        (1)阶段一变量探索性因子分析
        (2)阶段二变量探索性因子分析
        (3)阶段三变量探索性因子分析
        4.3.2.4 前测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
第5章 信任双因素下医疗旅游目的地决策正式问卷分析
    5.1 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5.1.1 调查对象选取
        5.1.2 正式调查过程
        5.1.3 调查样本筛选
    5.2 样本人口统计学特征分析
    5.3 正式问卷描述性统计
    5.4 正式样本信效度检验
        5.4.1 阶段一信效度检验
        5.4.1.1 阶段一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
        5.4.1.2 阶段一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
        5.4.2 阶段二信效度检验
        5.4.2.1 阶段二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
        5.4.2.2 阶段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
        5.4.3 阶段三信效度检验
        5.4.3.1 阶段三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
        5.4.3.2 阶段三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
第6章 信任双因素下医疗旅游目的地决策假设检验结果
    6.1 阶段一假设检验与研究结果
        6.1.1 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与不信任的关系验证
        6.1.2 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与不信任的个体差异分析结果
        6.1.2.1 个体统计学特征差异对信任与不信任的影响
        6.1.2.2 个体所处信任阶段对信任与不信任的影响
        6.1.2.3 个体信任类型差异对信任与不信任的影响
        6.1.2.4 个体情感状态对信任与不信任的影响
    6.2 阶段二假设检验与研究结果
    6.3 阶段三假设检验与研究结果
        6.3.1 阶段三假设检验结果
        6.3.2 阶段三研究的二阶模型结果
    6.4 研究小结
第7章 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保障体系优化
    7.1 我国医疗旅游目的地保障体系现状
        7.1.1 医疗旅游目的地发展阶段特征
        7.1.2 医疗旅游目的地行政管理现状
        7.1.2.1 行政管理职责划分
        7.1.2.2 相关政策创新管理
        7.1.2.3 项目准入审查管理
        7.1.3 医疗旅游线上线下体验流程及模式
        7.1.3.1 会员制医疗旅游平台管理流程
        7.1.3.2 一般游客医疗旅游体验模式
    7.2 基于决策过程的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保障体系
        7.2.1 基于优化环境服务质量的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保障
        7.2.1.1 标准化
        7.2.1.2 个性化
        7.2.1.3 规范化
        7.2.1.4 家庭化
        7.2.2 基于改善价格成本的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保障
        7.2.2.1 价格透明制
        7.2.2.2 实时预约制
        7.2.3 基于增强声誉形象的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保障
        7.2.3.1 第三方机构认证
        7.2.3.2 会员信用等级认证
    7.3 我国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保障体系优化建议
        7.3.1 强化目的地综合服务能力,提升专业医疗配套与康养环境
        7.3.2 凸显目的地服务情感善意,构建医疗旅游“4H”服务模式
        7.3.3 确保目的地政策监管可靠,完善医疗与旅游组织协调机制
        7.3.4 扩大口碑影响及追踪反馈,弱化目的地体验负面评价
        7.3.5 加强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补齐目的地服务能力短板
        7.3.6 优化机构评级及行业认证,减小目的地旅游风险预测
第8章 本文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1.1 基于信任双因素理论的医疗旅游目的地决策过程与特征
        8.1.2 我国医疗旅游目的地发展及其信任保障
    8.2 理论贡献
        8.2.1 健全了信任双因素理论研究体系
        8.2.2 完善了信任双因素理论研究内容
        8.2.3 拓展了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研究
    8.3 研究不足与展望
        8.3.1 研究局限性
        8.3.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
    附1 医疗旅游服务人员访谈提纲(半结构)
    附2 医疗旅游体验群体(会员)访谈提纲(半结构)
    附3 一般游客访谈提纲(开放式+半结构)
    附4 相关从业及行政工作人员访谈提纲(开放式+半结构)
    附5 调查问卷
读博期间主要论文和科研成果
致谢

(2)基于GRADE系统方法学的中成药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临床应用指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近20年中药复方制剂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研究述评
        一、前言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方法
        四、技术路线
        五、文献综述结果与结论
        六、文献质量评估结果与结论
        七、讨论
        八、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我国中成药发展历程与临床应用分析
        一、前言
        二、中成药的概念
        三、中成药的发展简史
        四、中成药的命名与分类
        五、中成药常见剂型与制备
        六、中成药临床应用现状——以连花清瘟胶襄为例
        七、中成药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
        八、总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中成药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应用指南
    一、前言
    二、研究方法
        1. 临床问题
        2. 中成药遴选
        3. 文献检索
        4. 纳排标准与资料提取
        5.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6. 证据综合分析
        7. 证据体质量评价与推荐标准
        8. 推荐意见形成
    三、结果
        1. 研究概述
        2. 推荐意见及其证据描述
        2.1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
        2.2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
        2.3 支气管哮喘临床缓解期
        2.4 咳嗽变异性哮喘
        4. 指南质量评价
    四、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中成药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临床应用指南》课题组
    附录2:临床问题调查问卷 《中成药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应用指南》临床问题调查问卷
    附录3 常用产品使用临床情况调查问卷 《中成药治疗支气管临床应用指南》常用产品临床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4 慢性持续续期中成药调查问卷 《中成药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应用指南》拟通过专家共识法新增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中成药的调查问卷
    附录5 新增中成药及修改意见调查问卷 《中成药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应用指南》拟通过专家共识法新增中成药品种及修改推荐意见调查问卷
    附录6 中成药筛选目录
致谢
个人简历

(3)基于服务设计理念的健康管理平台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政策层面对“互联网+医疗健康”领域的重视
        1.1.2 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
        1.1.3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医疗健康领域提供了新方向
        1.1.4 新时代的用户对医疗健康提出了新的需求
        1.1.5 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造成的就医困境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互联网+医疗”的现状
        1.2.2 国内外健康管理服务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1.5 研究创新点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健康管理概述与服务设计思想
    2.1 健康管理的概述
        2.1.1 健康管理的定义
        2.1.2 健康管理的模式
        2.1.3 健康管理的发展趋势
        2.1.4 健康管理和医保相结合的意义及路径
    2.2 服务设计理论
        2.2.1 服务设计的背景与概念
        2.2.2 服务设计的原则
        2.2.3 服务设计的方法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健康管理系统服务设计策略研究
    3.1 健康管理平台的竞品分析
        3.1.1 竞品选取
        3.1.2 竞品分析过程与结论
    3.2 服务系统与各服务要素的联系
        3.2.1 服务场景
        3.2.2 服务利益相关方
        3.2.3 服务流程
    3.3 服务设计理念下的健康管理服务设计策略研究
        3.3.1 协同化服务设计
        3.3.2 构建多元化服务模式
        3.3.3 应用服务设计方法,提炼设计需求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服务调研与设计研究
    4.1 调研介绍
        4.1.1 调研目的
        4.1.2 调研架构及内容
    4.2 用户调研
        4.2.1 实地场景体验
        4.2.2 问卷调研
        4.2.3 利益相关方访谈
    4.3 服务平台用户旅程及接触点分析
        4.3.1 用户画像及旅程分析
        4.3.2 典型场景接触点分析
    4.4 基于Kano模型的健康管理服务用户需求属性分析
        4.4.1 Kano模型基本原理
        4.4.2 需求提出与问卷发放
        4.4.3 问卷数据收集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健康管理服务系统平台的设计实践
    5.1 健康管理服务系统整体设计
        5.1.1 系统服务定位
        5.1.2 服务系统构建
        5.1.3 健康档案功能设计
        5.1.4 需求功能映射
        5.1.5 服务平台的信息架构
    5.2 健康管理平台原型设计
        5.2.1 健康档案使用场景实现
        5.2.2 日常保健场景的设计实现
        5.2.3 就诊场景的设计实现
        5.2.4 康养场景的设计实现
    5.3 健康管理平台界面视觉设计
        5.3.1 界面视觉设计规范
        5.3.2 健康管理平台高保真设计
    5.4 健康管理服务平台的设计评估
        5.4.1 评估内容和方法
        5.4.2 原型可用性评估
        5.4.3 服务体验评分卡评估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居民社保卡及线上医疗健康产品使用现状问卷调查
附录二 服务提供者访谈提纲
附录三 服务接受者访谈提纲
附录四 健康管理平台用户需求属性调查问卷
附录五 健康管理服务体验评分卡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山东省2型糖尿病社区管理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术语缩写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和问题提出
    1.3 研究意义和目的
    1.4 本论文的结构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糖尿病管理的概念和理论模型
    2.2 糖尿病管理全球实践和经验探索
    2.3 糖尿病管理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2.4 糖尿病管理研究的总结评述
第三章 理论基础和理论框架
    3.1 理论基础
    3.2 理论框架
    3.3 实证模型
第四章 资料来源与方法
    4.1 资料来源
    4.2 样本地区和调查对象
    4.3 调查工具和调查内容
    4.4 资料收集过程和质量控制
    4.5 数据处理与分析
    4.6 医学伦理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患者基本情况与血糖控制
    5.1 调查患者的基本特征
    5.2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状况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患者自我管理与服务利用的现状分析
    6.1 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状况
    6.2 糖尿病社区管理服务提供状况
    6.3 糖尿病社区管理服务利用状况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自我管理行为和卫生服务利用对血糖控制的影响分析
    7.1 患者血糖控制单因素分析
    7.2 患者血糖控制影响因素的两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
    7.3 患者血糖控制影响因素的分类树模型
    7.4 患者血糖控制影响因素交互作用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影响机制分析
    8.1 糖尿病患者认知和心理特征的分析
    8.2 糖尿病知识、自我效能对自我管理行为的作用路径分析
    8.3 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结果
    本章小结
第九章 卫生体系要素对服务提供和利用的影响分析
    9.1 基层医疗卫生体系要素特征分析
    9.2 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能力特征分析
    9.3 糖尿病社区管理服务提供和利用差异影响因素分析
    9.4 糖尿病社区管理服务提供和利用差异定性分析结果
    本章小结
第十章 讨论与政策建议
    10.1 方法学讨论
    10.2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状况及影响因素的讨论
    10.3 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影响因素与机制的讨论
    10.4 糖尿病社区管理服务提供与利用差异的讨论
    10.5 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附录1 样本县(区)基本情况
附录2 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
附录3 样本县(区)基本医疗保险和基本公共卫生政策概况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政府会计制度在公立医院的应用研究 ——以B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问题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本文研究的应用价值
    1.4 本文结构安排
2 文献回顾
    2.1 国外文献
    2.2 国内文献
    2.3 文献述评
3 B医院基本情况介绍
    3.1 案例选择及B医院概况
    3.2 B医院会计处理现状
    3.3 B医院管理现状及弱点
        3.3.1 预算管理现状
        3.3.2 成本管理意识淡薄
        3.3.3 其他方面问题
4 政府会计制度下B医院会计核算的转换
    4.1 核算模式转换
    4.2 科目转换
    4.3 报表转换
5 B医院应用政府会计制度后管理方式改进
    5.1 政府会计制度提出的管理要求
        5.1.1 预算管理部分
        5.1.2 成本管理方面
        5.1.3 其他内容
    5.2 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并设定绩效考核指标
        5.2.1 完善预算内部制度
        5.2.2 设定绩效考核指标
    5.3 建立健全的成本核算体系
        5.3.1 明确成本核算办公室工作职责
        5.3.2 明确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方法
    5.4 其他管理模块改善
        5.4.1 完善原有内部控制制度
        5.4.2 建立医院主数据库并提供统一入口
6 结论与启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6)烟台A制药机械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论文思路与框架
1.3 论文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战略管理理论
2.3 战略分析工具
2.4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章 外部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
3.2 行业环境
3.3 竞争环境
3.4 机会与威胁
3.5 外部因素评价矩阵 第四章 内部资源与能力分析
4.1 公司价值链
4.2 公司资源
4.3 公司能力
4.4 核心能力
4.5 优势与劣势
4.6 内部因素评价矩阵 第五章 公司发展战略选择与实施
5.1 使命和愿景
5.2 战略类型
5.3 战略目标
5.4 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措施
    5.4.1 聚焦模块研发 提高单机功能可拓展性
    5.4.2 构建用户画像 引流推广滴制法及设备
    5.4.3 打造产能柔性 精准切换半成品造与买
    5.4.4 引入云端客服 协助人工客服提升服务 第六章 发展战略保障措施
6.1 优化组织结构
6.2 打造人才队伍
6.3 提升信息水平
6.4 强化采购保障
6.5 完善企业文化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7.1 基本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访谈提纲 附录二: 调查问卷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国立第六中学研究(1937-1945)(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及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本文框架、创新点及不足
第一章 民族危机与联校自保:行政运作探析
    第一节 国立六中流亡简史
    第二节 国立中学校务会议研究
    第三节 国立六中行政办事人员考察
    第四节 国立六中德阳分校裁并问题研究
    小结
第二章 民族情感与教育团体:教职员关系网络研究
    第一节 同乡: 国立六中教职员的地缘关系
    第二节 同学: 国立六中教员间关系之一
    第三节 同事/师生: 国立六中教员间关系之二
    第四节 同事/师生: 国立六中教员与职员关系
    小结
第三章 启蒙与救亡: 国立六中教学主题探析
    第一节 国立六中教科书荒及其应对
    第二节 启蒙教育: 国立六中的人文和科学教育
    第三节 救亡教育: 国立六中的战时教育色彩
    小结
第四章 贷金、卫生、阅读: 生活史视野下的国立六中师生
    第一节 国家扶持与人格独立: 贷金与学生生活
    第二节 为国保育与视若己出: 国立六中师生健康
    第三节 党化教育与自由阅读: 国立六中阅读世界
    小结
第五章 政治意志与教育实践: 以党团冲突和校园纪念为例
    第一节 党团冲突与教育统合: “校党团合一
    第二节 国立六中的中共组织力量
    第三节 国家纪念与教育秩序: 校园中的纪念日
    小结
第六章 报效国家与纾解困境: 国立六中参军问题研究
    第一节 抗战时期关于青年学生从军问题的讨论
    第二节 “从军运动”前的学生参军情况
    第三节 从军运动的兴起及发展
    第四节 从军运动的余音
    小结
第七章 国家襁褓与地方引擎: 国立六中与地方社会
    第一节 政策管道与文化代表: 地方中的“国家”和“大学”
    第二节 地方引擎: 国立六中与地方教育的发展
    第三节 挟校自重: 与地方社会的冲突
    小结
结语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交缠下的战时教育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大部制改革后部门间执法合作研究 ——以A市B区牲畜屠宰管理执法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2.1 大部制改革理论研究
        1.2.2 部门执法合作理论研究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大部制改革
        1.3.2 行政执法
        1.3.3 牲畜屠宰管理执法部门的职责
        1.3.4 部门执法合作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
        1.4.1 比较分析法
        1.4.2 个案研究法
        1.4.3 观察法
        1.4.4 访谈法
    1.5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
    1.6 论文的基本框架
    1.7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大部制改革后部门间执法合作关系:案例分析
    2.1 大部制改革下基层执法部门工作职责转变情况调查
        2.1.1 大部制改革下A市B区牲畜屠宰管理执法部门概况
        2.1.2 大部制改革下A市B区牲畜屠宰管理执法部门组织结构转变
        2.1.3 大部制改革下A市B区牲畜屠宰管理执法部门执法情况转变
    2.2 大部制改革后执法中各部门工作职责分工
        2.2.1 职责分工初认定
        2.2.2 基层部门职责分工再认定
    2.3 大部制改革后执法中各部门对合作执法意识转变
        2.3.1 组织架构管理分立激发竞争意识
        2.3.2 组织架构管理统一引导部门协同
        2.3.3 机构归并催生合作意识
        2.3.4 机构独立弱化合作意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大部制改革后部门合作执法关系的比较分析
    3.1 合作执法关系强化
        3.1.1 合作执法协调机制强化职责
        3.1.2 考核强化协作能力
    3.2 合作执法关系弱化
        3.2.1 资源缺乏动摇合作基础
        3.2.2 业务竞争潜在影响合作意愿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部门间执法合作障碍现状与原因
    4.1 大部制改革对各部门执法合作的状态的影响
        4.1.1 部门间执法合作信息共享受限
        4.1.2 部门间执法合作协调机制不畅
        4.1.3 部门间执法合作主观意愿表达受阻
    4.2 执法部门有限合作的内因分析
        4.2.1 合作执法部门文化的缺失
        4.2.2 合作执法部门利益博弈的权衡
        4.2.3 中庸文化对合作执法理念影响
    4.3 大部制改革后各执法部门有限合作的外因分析
        4.3.1 执法合作部门设置的局限性
        4.3.2 执法合作协调机制的不完善
        4.3.3 部门改革的缺失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改善部门间执法合作的对策
    5.1 科学整合、细化标准,明确执法部门职责体系
        5.1.1 科学化界定部门职责
        5.1.2 制度化遏制部门利益
        5.1.3 标准化推进权力清单制度
    5.2 融合兼顾、统一标准,优化部门执法合作机制
        5.2.1 科学化地进行合作机制组织设置
        5.2.2 搭建标准化沟通协议机制
    5.3 统一规划,灵活模式,搭建信息共享平台
        5.3.1 统筹信息资源规划
        5.3.2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5.4 目标导向、打破边界,构筑执法合作执法文化体系
        5.4.1 以目标导向灌输合作执法文化
        5.4.2 破边界合作激发合作执法意识
        5.4.3 以信任协作维系合作执法文化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基本研究结论
    6.2 研究局限和展望
        6.2.1 研究局限
        6.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访谈提纲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9)STEAM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课堂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提出及意义
    1.2. 研究方法
    1.3. 核心概念的界定
    1.4. 研究的理论依据
2. 研究综述
    2.1. 国外研究综述
    2.2. 国内研究综述
3. STEAM教育相关理论概述
    3.1. STEAM教育的基本框架
    3.2. STEAM教学模式
    3.3. STEAM教育的特点
4. 高中化学STEAM模式应用现状调查分析
    4.1. 调查目的
    4.2. 调查对象
    4.3. 调查内容
    4.4. 统计和分析
    4.5. 调查结果总结
5. 融合STEAM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5.1. 教学案例一:认识盐类的水解
    5.2. 教学案例二:二氧化硫的性质和用途
    5.3. 结合STEAM教学模式的综合分析
6. STEAM模式在高中化学应用的可能途径
    6.1. STEAM模式在高中化学应用的理论途径
    6.2. STEAM模式在高中化学的实践途径
    6.3. STEAM教学模式的主要经验
7.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疫苗安全议题中媒介间显、隐性议程网络关系研究 ——基于第三层次议程设置理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目的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内容及思路
    六、研究创新之处
第一章 议程设置发展及其在中国语境下的检验
    第一节 议程设置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第三层次议程设置——网络议程设置
        一、研究假设及方法
        二、研究进展
        三、显、隐性议程网络关系
    第三节 媒介间议程设置
    第四节 议程框架与议程主题
    第五节 议程设置在中国语境下的检验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疫苗安全议题与议程设置
    第一节 中西方疫苗安全议题研究差异
        一、西方:疫苗安全风险认知研究
        二、中国:疫苗安全事故舆论引导研究
    第二节 多元主体及其疫苗安全议程
        一、多元主体分类与疫苗安全议题框架
        二、政务微博及其疫苗安全议程
        三、官方媒体与商业媒体的关系及其疫苗安全议程
        四、意见领袖及其疫苗安全议程
        五、公众及其疫苗安全议程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显、隐性议程网络关系研究方法改进
    第一节 计算机辅助的文本分析与议程设置研究
    第二节 显性议程网络关系
        一、主题模型LDA
        二、基于LDA-U的显性议程网络测度
    第三节 隐性议程网络关系
        一、从单面关系到双重关系
        二、词向量模型word2vec
        三、基于word2vec的隐性议程网络测度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案例分析
    第一节 案例选取
    第二节 数据搜集与预处理
    第三节 基于显性议程网络的媒介间议程关系及其影响
        一、议程框架与议程主题
        二、显性议程网络
        三、格兰杰因果分析
    第四节 基于隐性议程网络的媒介间议程关系及其影响
        一、隐性议程网络
        二、议程网络相似性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究结果讨论
    第一节 议程框架与议程主题
        一、关联事件框架的发现
        二、科普辟谣框架的缺失
    第二节 显性议程网络:疫苗流向为主
    第三节 隐性议程网络:情绪传递居多
    第四节 媒介间议程设置:公众存在反向议程设置
    第五节 显、隐性议程网络分析方法比较
    本章小结
结语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图表目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四、药品在哪些情况下不能使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信任双因素理论的医疗旅游目的地决策研究[D]. 叶洋洋. 浙江工商大学, 2021(11)
  • [2]基于GRADE系统方法学的中成药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临床应用指南研究[D]. 王建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基于服务设计理念的健康管理平台设计研究[D]. 王莉婷.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4]山东省2型糖尿病社区管理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D]. 姚建森. 山东大学, 2020(02)
  • [5]政府会计制度在公立医院的应用研究 ——以B医院为例[D]. 王舒闻.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6]烟台A制药机械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高梁. 山东大学, 2020(05)
  • [7]国立第六中学研究(1937-1945)[D]. 王哲. 山东大学, 2020(09)
  • [8]大部制改革后部门间执法合作研究 ——以A市B区牲畜屠宰管理执法为例[D]. 陈镔镔.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9]STEAM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课堂的应用研究[D]. 徐娟娟. 西南大学, 2020(01)
  • [10]疫苗安全议题中媒介间显、隐性议程网络关系研究 ——基于第三层次议程设置理论[D]. 王晗啸.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2)

标签:;  ;  ;  ;  

什么情况下不宜用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