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冷冻装置送风系统的优化

食品冷冻装置送风系统的优化

一、食品冻结装置配风系统的优化(论文文献综述)

王教领[1](2021)在《特色果蔬转轮热泵联合干燥节能试验与优化》文中研究指明特色果蔬干燥是其储藏与后续加工的重要工序,但存在效率低、能耗大和品相差等问题,转轮干燥可以实现果蔬低温高效干燥,但再生耗能高、热风循环不合理等难题制约了产业化应用。本文围绕上述问题,开展特色果蔬转轮热泵联合干燥技术研究,建立低湿驱动低温干燥模式,优化联合干燥系统,探究转轮与热泵除湿特性,探明临界除湿机理,解决分级冷凝节能再生技术,开展果蔬除湿干燥试验,建立优化干燥工艺,实现特色果蔬节能、高效与优质干燥。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转轮除湿能耗高等问题,开展转轮热泵联合干燥系统参数匹配与流场均布研究。通过单次干燥产量与干燥时间确定热泵循环主要参数,并在此基础上确定转轮主要参数,制定优化联合除湿干燥控制系统。开展箱体底板高度与缓坡角度对干燥介质分布、流速及压力影响,探明6°最优倾角;针对进口风道盲区,建立等分缓坡风道,各处风量约为0.8m/s,实现风量的均布。(2)为了进一步实现系统的高效匹配,同时为优化干燥工艺提供理论参考,分别建立热泵与转轮除湿预测模型并探明除湿特性。利用转轮吸附特性及COMSOL软件建立转轮除湿模型,探讨了除湿进风状态等对除湿量及出风温度的影响,明确最佳转速(12r/h)和进风速度(2.5m/s)。通过压缩机10系数,分析了基准频率下的制热量、制冷量与蒸发、冷凝温度的变化关系,根据“零频率”方法建立了变频压缩机模型,通过插值验证表明制冷剂流量误差小于0.9%,输入功率误差小于3%,可用于压缩机输出参数的预测。(3)围绕转轮热泵联合干燥对空气能及余热高效利用问题,开展了联合系统临界除湿机理研究,探明了新风与回风的适宜焓值转换方法。开展热泵与转轮联合除湿过程分析,探明干燥介质对除湿效率的影响机制。利用转轮除湿热效率、绝热干燥效率评价等指标,研究蒸发除湿状态与转轮除湿效果的关系,探明了临界转换机理。开展了杏鲍菇基于转轮热泵联合干燥试验,建立了除湿能耗比与转换点相对湿度等参数间的数学关系模型,探明了转换点相对湿度对除湿能耗比的影响机制,进一步验证了临界除湿的有效性。转换点相对湿度为44%时,干品杏鲍菇SPC 0.679k W·h/kg,与预测值的绝对误差小于3个百分点。(4)基于转轮再生能耗高问题,开展压缩机排气分级冷凝再生技术研究,实现能量的高效匹配。分析分级冷凝制冷剂循环过程,构建制冷剂与空气侧模型,探究影响再生效果的主要因素。开展纯电加热再生与分级冷凝再生能耗对比试验,表明分级冷凝模式节能29.5%。建立再生进风温度、风速及蒸发进风温度与再生加热温度、再生冷凝量等指标间的响应面试验,表明蒸发进风温度34℃,再生进风温度32℃,风量90%为最优工艺,在室温条件下提高蒸发温度与再生进风温度有利于提升分级冷凝再生效果。(5)为了进一步探究转轮热泵联合干燥优势,开展热泵、热泵冻融和转轮热泵联合干燥试验研究,建立优化干燥工艺。结果表明,香菇干燥,转轮热泵联合干燥速率最快(6h),且品质最优;针对澳洲坚果采用全程45℃以下的低温,可36h将澳洲坚果干燥到1.5%安全水分,过氧化值(0.001g/100g)与酸价值(0.37mg/g)远低于国家标准。

聂仕华[2](2020)在《一种静压式均匀送风冻结间初步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针对当前冻结间存在着冻结区域气流组织不均匀、冻结区空气温度不均匀等,造成食品冻结时间长、冻结质量差、耗能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静压式均匀送风冻结间"的设计方案。该方案的着重点在于配风系统和气流组织的设计,其送风道和回风通道,分别由静压箱和均匀送风道串接组成,充分发挥了静压箱和均匀送风道的优点,以求在冻结区域获得比较理想的风场和温度场。

高瑞丽[3](2020)在《水稻负压干燥均匀性与品质变化规律的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其种植范围较广,主要分布于南方和东北地区,每年的总产量近亿吨,并且消耗量也较大。为避免水稻收获后产生发芽、霉变和爆腰等现象,需要及时进行干燥处理,减少损失。目前,在实际生产中常采用正压式高温干燥机进行热风干燥,易造成水稻干燥不均匀,干燥后的品质难以得到保证。而在水稻烘后品质分析过程中,多采用单一方法,品质评价缺乏整体性。针对水稻干燥及烘后品质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对角状管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应用Fluent软件对干燥段内流场进行模拟分析,并以水稻负压干燥工艺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水稻负压干燥特性,优化干燥参数。建立品质评价指标筛选和评价模型,对负压干燥水稻烘后品质进行综合评价,为水稻均匀性干燥及品质评价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在变径角状管的基础上进行结构优化设计,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角状管的结构受力进行分析,求得最佳的开孔率为19.14%。并确定了表现风速取值范围为0.6m/s0.8m/s,为水稻负压干燥试验中表现风速选取提供了依据。(2)在空载和满载情况下,分别采用变径角状管和变径开孔率角状管时,对干燥段内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采用变径开孔率角状管后,风场不均匀性得到良好改善。并且增强了热风的流动性,实现压力场均匀分布。风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变径开孔率角状管后,风速变异系数显着下降,干燥段内的表现风速也明显降低,风场实现了均匀分布。这与模拟结果相符,可为水稻均匀性干燥提供理论依据。(3)通过试验研究了热风温度、表现风速、排粮棍转速、初始含水率等因素对水稻干燥特性的影响情况及规律。同时,通过分析不同试验因素下,水稻的水分比及干燥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验证了水稻负压干燥特性模型的可靠性。并通过响应面优化分析,得出最佳工作参数组合为:表现风速为0.75m/s,热风温度为45℃,排粮辊转速为3.2r/min,初始含水率为17.90%时,水稻干燥速率预测值为0.0305%/min。验证试验测得干燥速率为0.0309%/min,与预测值相差0.0004%/min,拟合良好,结果表明该模型有效,最佳工艺参数具有实际应用价值。(4)建立水稻品质评价指标筛选和评价模型,水稻品质综合评价结果为:当表现风速为0.75m/s,热风温度为45℃,排粮辊转速为3.2r/min,初始含水率为17.90%时,干燥速率为0.0302%/min,其品质综合评价得分最高,为3.955。与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到干燥速率预测值相差0.0003%。由此可见,水稻干燥品质综合评价模型能良好结合水稻负压干燥回归模型,反映出水稻干燥品质变化规律。

张友先[4](2020)在《氨制冷系统在食品加工类冷库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氨是一种天然的制冷剂,它具有良好的热力性质,氨制冷系统具有较大的单位容积制冷量和较高的制冷系数,在我国使用历史最长。但是由于氨有毒,氨系统设备体积较大复杂且自控程度低,中小型冷库逐渐使用氟利昂制冷系统。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的重视,对氨制冷剂开始重新评价,随着对氨的安全性能和制冷系统及其设备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使得氨制冷系统在大中型制冷企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食品加工行业中,氨系统方案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使用环境、建筑特点、建设规模、建设成本、经济效益等因素。氨制冷方案除了工艺本身外,还要涉及相应的建筑、结构、水系统、通风及电器部分。氨制冷方案的选定,旨在合理优化制冷系统、细化设计过程和设计资料,与相配套专业的紧密衔接,以实现指导工程实践的目的。

许伟江[5](2020)在《速冻装备离心风机测试技术与系统开发研究》文中提出风机性能试验作为风机生产应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实际设计优化过程中尤为重要。目前国内所测风机主要用于通风、换气和引风,这与速冻装备风机的运行情况差异较大。本文从速冻装备出发,对离心风机的性能试验系统进行了设计开发,主要内容如下:首先,通过对冷风机性能参数和测试系统实际需求的分析,完成了某速冻装备离心风机性能测试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其次,在GB/T 1236-2000《工业通风机用标准化风道进行性能试验》的基础上,利用三维建模软件Solidworks完成了风机性能测试系统的详细设计。论文结合速冻装备风机的运行环境和性能需求,完成了各参数传感器件的设计选型和具体的安装与布置,同时采用B型管道出气装置设计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性能测试系统以适应不同速冻装备的需求。实验装置主要由风机驱动机构、测试风管装置、测试台支撑器件以及增湿调温系统四部分组成,其中对于不同管道直径的测试装置采用改变测孔数量和大小以提升其测试精度。再次,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Fluent完成测试装置的内部流场分析和相应结构布局设计。该部分主要利用多重参考系模型(MRF),研究在相应边界条件和风机转速下,风道组合零件的结构布局对测试装置内部流场的影响。此次针对风管整流器件,分别设置了四组结构布局方案进行比较,从而在保证参数测量精度的前提下,选用流场分布较均匀的安装布置方案。最后,结合隧道式设备风机性能测试系统的设计方案和工厂原有零部件搭建了一套离心叶轮实验装置,确定实验方案并完成了相关参数的测量计算,同时对隧道式装备风机测试台风道流场进行分析,比较了实测与仿真分析的数据结果并给出了两者差异的原因。

邢鹏成[6](2019)在《速冻设备离心叶轮与喷嘴优化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离心叶轮、导风喷嘴和除霜喷嘴是速冻设备的关键部件。在离心风机转速一定的情况下,设计并优化离心叶轮和喷嘴的结构,以提高导风喷嘴出口速度和蒸发器除霜效率,是提高速冻设备能效比的核心问题。针对速冻设备能效比较低的问题,本文以隧道式速冻设备离心叶轮和喷嘴为研究对象,开展离心叶轮和喷嘴结构优化设计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隧道式速冻设备核心指标传递方法研究。首先介绍了隧道式速冻设备的结构特点,分析了隧道式速冻设备的核心性能指标;然后提出了离心叶轮流-固物理场耦合计算方法,建立了叶轮结构参数和性能指标之间的关联;最后提出了离心叶轮和导风喷嘴风速传递计算方法,建立了叶轮和导风喷嘴性能指标之间的关联。2、隧道式速冻设备核心指标传递计算。分别以某型号隧道式速冻设备的叶轮和导风喷嘴为研究对象,基于指标传递方法,计算速冻设备核心指标。计算结果表明:离心叶轮出口平均速度为6.52m/s,导风喷嘴出口平均速度为14.37m/s,与该速冻设备实际工况下性能指标相接近,验证了计算方法的正确性。3、离心叶轮结构优化。基于离心叶轮流-固物理场耦合计算方法和正交实验设计方法,以上述离心叶轮为研究对象,以叶轮平均出口速度、风压和效率为优化目标,以叶轮功率、电机启动瞬间最大功率和叶轮等效应力为约束条件对离心叶轮进行优化设计。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叶轮出口平均速度为7.85m/s,较原型叶轮提升20.4%;优化叶轮风机效率为95.5%,较原型叶轮提升40.2%;优化叶轮全压413.67Pa,较原型叶轮提升2%。4、喷嘴结构优化设计。基于数值仿真,对除霜喷嘴结构作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当圆弧半径为11mm时,喷嘴3的射流除霜能力优于喷嘴1和喷嘴2。基于数值仿真,对导风喷嘴结构作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当圆弧半径为140mm时,弧形条缝喷嘴的出口平均速度较高。综合离心叶轮和导风喷嘴优化结构,基于离心叶轮和导风喷嘴风速传递计算方法,计算导风喷嘴出口平均速度。结果表明:优化后导风喷嘴出口平均速度为20.42m/s,较优化前提升42.1%。本文所采用的优化设计方法可为实际工程中离心叶轮和喷嘴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冯程程[7](2018)在《玻璃钢金枪鱼延绳钓渔船制冷系统设计及研究》文中认为金枪鱼属于远洋渔业中重要价值的鱼类之一,广泛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等离我国相对来说比较远的海域。其食用营养价值很高,但金枪鱼不易保存,如若保存不得当很容易发生质变。所以在金枪鱼远洋捕捞及冷藏运输链中,在其源头金枪鱼的捕捞和深冷冻结关乎着后面金枪鱼的冷藏运输到市场上的质量,因此对于金枪鱼延绳钓渔船的制冷系统包括低温舱的设计及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在渔业现代化的不断助推下,玻璃钢渔船这种节能减排的新船型、新设计、新材料逐渐的被应用开来。本文以玻璃钢金枪鱼延绳钓渔船为研究对象,对玻璃钢渔船船体整体布局及隔热层优化,和对其实际的捕捞作业和渔获物处理方式进行阐述。由实际处理和冷冻的情况结合制冷负荷理论基础,计算本船鱼货耗冷量、渗入热、风机电机热、操作热以及舱内空气热负荷求得制冷系统的负荷,依据设计条件对冷凝器、贮液器、气液分离器、放空气器、油水分离器、干燥过滤器等辅助设备以及制冷系统相关的压缩机组设备进行选型优化,并对系统阀站、冻结装置和蒸发器进行设计。通过对冻结舱组织气体进行数值模拟,风机位值的变化所引起的整个冻结舱内的温度云图、速度云图以及速度矢量图的改变可以发现,两风机以对吹的形式进行放置时,上下垂直的位置在一定的范围内增大对其整个冻结舱气体形成回流比较有利。对比速度云图和速度矢量图就能看出延长平板搁架后的弊端。并通过实验验证观测点的风速、温度与模拟值进行对比得到的误差在合理的范围内,并通过整个空舱降温的实测的温度值与模拟值做对比进一步验证了模拟的可行性,进而对冻结舱的布置提出合理的优化建议。

祁艳会[8](2017)在《速冻隧道流场模拟及隧道的优化设计》文中研究说明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冷冻食品行业发展迅速,品种和数量与日俱增。速冻食品在冷却隧道内冷却时,受风速、风量影响很大,不合理设置会导致速冻食品表面的水分干燥升华、表皮破裂等缺陷。冷却隧道结构影响流场的均匀性,合理的隧道结构可以降低传送带内外侧的温度差,提高冷却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开展冷却隧道数值模拟可以预测食品的冷却效果,优化风速、风量等工艺条件及风机位置、折流板尺寸等隧道结构,为企业节省运行成本,提高速冻产品质量。本文应用FLUENT软件对一个速冻装置的冷却隧道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冷却隧道内速度场和温度场随送风速度的变化规律,根据温差的变化确定最佳的送风速度。在这个较为合理的送风速度的条件下,增设折流板,进一步模拟分析冷却隧道结构对冷却效率改善的效果。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1)当送风速度由12m/s提高到13m/s、14m/s时,速度场中速度较低的区域范围有所减小,速度场的均匀性有所改善;当送风速度由14m/s提高到15m/s时,速度场的分布没有明显变化。(2)当送风速度由12m/s提高到13m/s、14m/s、15m/s时,温度场中温度最大值有所减小,低温区域的范围有所扩大,温度场的均匀性也有所改善。(3)在考虑冷量的充分利用和节能原则基础上,综合对速度场和温度场的分析可以得出,冷风机送风速度为14m/s时较为合理。(4)在送风速度为14m/s的前提下,加设折流板后速度场中速度较低的区域范围有所减小;温度场中低温区域的范围有所减小,传送带上内外侧温差减小。本文研究表明,冷却隧道送风速度以14m/s为佳,加设折流板可以进一步改善气流流场和温度场的分布均匀性。

张志强[9](2016)在《基于氨介质的远洋渔船冷冻系统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远洋渔船无论在船舶性能方面还是捕获能力方面都有了显着的提升,但传统制冷系统的低效性、低环保性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外渔船制冷系统大量的设计经验及技术表明,氨作为制冷介质在渔船上的使用是完全可行的。最新版国内规范、法规也通过拟定氨制冷介质的安全使用措施,放开了其在国内渔船上的使用限制。在此基础上,研究如何在渔船上合理、安全地使用氨制冷介质,对我国渔船发展具有战略意义。本文以蓬莱京鲁船业先后交付的24艘多功能远洋渔船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了以氨为制冷介质制冷系统的各种重要难题,详细介绍了以氨为制冷介质公约适应性及可行性研究、氨制冷介质的冷冻系统设备及管材研究、冻结间设计布置、氨制冷介质的效能及冷冻品质稳定性研究等研究内容。本文首先对比分析了国内外船级社以及国际环保组织规范中有关氨制冷介质的使用要求和限制条件,阐明了公约适用性及可行性。通过比较直接蒸发式制冷系统和氨泵强制供液系统的优劣性,确定系统制冷方式;根据远洋渔船的作业特点和制冷要求,确定适用于本船的氨制冷系统,并选定主要制冷设备。为保证氨制冷的设计合理性,文中分别从舱室布置、设备选型、保温处理等方面对冻结间设计布置。介质氨与氟利昂在各方面性能的比较,有力说明氨作为替代型制冷介质的优劣性;测定秋刀鱼、鱿鱼冻结过程的中心温度变化,计算冻结动力学参数,分析秋刀鱼、鱿鱼在冻藏过程中感官、蛋白质、脂质、组织形态等品质相关指标的变化规律,分析了不同冷冻条件(温度)对渔获物品质的影响。

付晓东[10](2016)在《太阳能热泵联合干燥秸秆传热机理研究及装置设计》文中认为我国生物质资源丰富,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技术为秸秆的能源化和规模化利用提供了有效途径,但挤压成型前需要将秸秆粉碎至20mm以下,干燥至含水率15%以下以保证成型燃料的品质,为了提高能源利用率,需要对秸秆进行干燥处理,现有的干燥方法大多是采用化石能源提供热能的热风干燥,易造成环境污染且能源利用率低,为提高能源利用率,研究高效低成本的秸秆干燥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太阳能热泵联合干燥秸秆能够减少能源的消耗,提高产品品质,对环境没有污染。因此本文对太阳能热泵联合干燥秸秆技术进行了实验研究和仿真模拟,优化干燥工艺,为太阳能热泵干燥装置的研制及工艺优化提供理论支持。为得到玉米秸秆最佳干燥温度进行了秸秆干燥特性实验研究,得到不同粒度以及不同温度下的等温干燥曲线,根据干燥理论分析及推导,综合目前常用的10种半理论干燥动力学模型,使用Origin 8.0软件对干燥曲线进行了拟合分析,实验研究表明:Midilli and Kucuk模型能够更好的描述玉米秸秆干燥的动力学特性,据此可分析玉米秸秆在各个温度下达到安全含水率所需要的时间和能耗,玉米秸秆的最佳干燥温度约为100℃。为分析太阳能热泵联合干燥系统的能量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热力学第二定律,应用能量守恒原理对太阳能热泵联合干燥系统进行了烟效率分析,主要包括太阳能系统(?)分析、热泵系统(?)分析,干燥室的(?)分析,通过减少系统内的(?)损耗,能够提高能量利用效率,节约能源。应用FLUENT软件对干燥箱内的空气介质流动进行流体仿真,分别对四种配风板布置方式的干燥箱进行空气流速模拟,结果表明下展开夹角式布置方式配风效果最好。根据模拟结果设计太阳能热泵联合干燥装置,并对太阳能热泵联合干燥装置的各个组件进行选型及设计,能够分别进行太阳能独立干燥、热泵独立干燥以及太阳能热泵联合干燥三种运行模式。应用TRNSYS能耗仿真软件对太阳能热泵干燥系统进行能耗仿真模拟,选取10-11月份天气数据进行仿真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太阳能热泵联合干燥是可行的,热泵能够回收废气中的能量,提高能源利用率。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可为低成本秸秆干燥方法的设计及其理论研究提供借鉴,为高效、低能耗太阳能热泵联合干燥装置的研发提供技术支持或参考,对推动秸秆干燥技术的进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食品冻结装置配风系统的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食品冻结装置配风系统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特色果蔬转轮热泵联合干燥节能试验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果蔬干燥技术研究进展
        1.1.1 特色果蔬概述
        1.1.2 真空干燥
        1.1.3 红外干燥
        1.1.4 微波干燥
        1.1.5 热风热泵干燥
        1.1.6 不同干燥方法对比研究
    1.2 空气除湿方式
    1.3 转轮除湿技术进展
        1.3.1 除湿干燥剂研究进展
        1.3.2 转轮再生与除湿循环模式
        1.3.2.1 转轮再生模式
        1.3.2.2 转轮除湿循环模式
        1.3.3 转轮除湿模型研究
        1.3.4 转轮除湿干燥工艺与系统优化研究
        1.3.4.1 转轮除湿干燥工艺研究
        1.3.4.2 转轮除湿系统优化
        1.3.5 总结与展望
    1.4 热泵干燥技术研究进展
        1.4.1 热泵干燥控制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2 发展与研究趋势
    1.5 转轮与热泵除湿干燥发展趋势
    1.6 主要研究内容
    1.7 技术路线图
    1.8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关键技术
    1.9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转轮热泵联合干燥系统优化研究
    2.1 总体方案设计原则
    2.2 整机工作原理
    2.3 关键部件设计
        2.3.1 临界除湿机构设计
        2.3.2 分级冷凝再生机构设计
    2.4 转轮除湿系统设计与参数确定
        2.4.1 设计条件的确定
        2.4.2 物料干燥设计条件
        2.4.3 除湿过程设计条件
        2.4.4 热量与除湿负荷计算
    2.5 主要部件计算选择
        2.5.1 压缩机
        2.5.2 蒸发器计算
        2.5.3 冷凝器计算
        2.5.4 风机
        2.5.5 节流装置的设计
        2.5.6 其它辅助设备
    2.6 转轮除湿系统设计
        2.6.1 转轮的组成
        2.6.2 除湿剂的选择
        2.6.3 转轮计算与选型
    2.7 控制系统设计
    2.8 流场分析与整机试制
        2.8.1 导流板结构分析
        2.8.2 结果分析
        2.8.3 整机试制
    2.9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转轮除湿与热泵干燥特性及仿真研究
    3.1 除湿转轮物理特性
    3.2 转轮除湿数学模型
    3.3 除湿通道模拟分析
        3.3.1 转轮除湿方程
        3.3.1.1 质量守恒方程
        3.3.1.2 动量守恒方程
        3.3.1.3 能量守恒方程
        3.3.1.4 辅助方程
        3.3.2 转轮除湿方程求解与分析
    3.4 热泵干燥的工作原理
    3.5 热泵干燥系统的制冷循环
    3.6 热泵干燥系统的热风循环
    3.7 热泵干燥系统主要性能评价指标
    3.8 压缩机建模与特性分析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临界除湿机理与节能试验研究
    4.1 热泵干燥系统的空气循环过程
    4.2 温湿度在线测控方法与仪器
    4.3 联合干燥系统除湿特性分析
        4.3.1 蒸发出风饱和阶段联合除湿特性分析
        4.3.2 蒸发出风部分饱和联合除湿特性分析
        4.3.3 蒸发出风零饱和联合除湿特性分析
        4.3.4 临界除湿控制方法
    4.4 临界除湿试验
        4.4.1 试验材料与仪器
        4.4.2 成分测定
        4.4.3 试验设计
        4.4.4 试验结果分析
        4.4.5 试验结果分析
        4.4.6 试验优化与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分级冷凝再生过程与节能试验研究
    5.1 分级冷凝再生分析与制冷剂选择
    5.2 再生冷凝过程建模与仿真分析
    5.3 分级冷凝节能再生试验
        5.3.1 试验目的
        5.3.2 试验材料与仪器
        5.3.3 实验设计
        5.3.3.1 纯电加热再生与分级冷凝再生能耗对比试验
        5.3.3.2 分级冷凝再生优化工艺试验
        5.3.3.3 测试指标
        5.3.4 试验结果分析
        5.3.4.1 纯电加热再生与分级冷凝再生能耗对比试验
        5.3.4.2 单因素试验
        5.3.4.3 分级冷凝再生优化工艺试验
    5.4 本章小节
第六章 转轮热泵联合干燥试验与分析
    6.1 香菇转轮除湿干燥试验
        6.1.1 材料与方法
        6.1.1.1 试验材料与仪器
        6.1.1.2 成分测定
        6.1.2 试验设计
        6.1.2.1 单因素试验及香菇干燥特性
        6.1.2.2 响应面优化试验
        6.1.3 结果与分析
        6.1.3.1 单因素试验分析
        6.1.3.2 响应面模型及显着性检验
        6.1.3.3 因素响应分析
        6.1.4 试验优化与验证
        6.1.5 结论
    6.2 香菇热泵与冻融干燥试验
        6.2.1 对照试验目的
        6.2.2 干燥设备
        6.2.3 材料及方法
        6.2.3.1 试验材料与主要仪器
        6.2.3.2 试验方法
        6.2.3.3 测定指标及方法
        6.2.3.4 数据处理
        6.2.4 结果与分析
    6.3 品质对比分析
        6.3.1 复水性
        6.3.2 色差
        6.3.3 质构特性
        6.3.4 干燥能耗
    6.4 三种干燥方式速率对比分析
    6.5 澳洲坚果低温干燥试验
    6.6 本章小节
第七章 全文总结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水稻负压干燥均匀性与品质变化规律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负压干燥技术国内研究概况
        1.2.2 水稻干燥特性研究概况
        1.2.3 水稻干燥品质分析研究概况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2 水稻负压干燥特性模型建立及求解
    2.1 干燥介质参数
    2.2 水稻热物理特性
    2.3 模型建立
        2.3.1 不可逆热力学
        2.3.2 干燥物理模型
        2.3.3 干燥数学模型
    2.4 干燥模型求解
        2.4.1 干燥数学模型解析
        2.4.2 定解条件
        2.4.3 结果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角状管结构优化与负压干燥试验台的搭建
    3.1 干燥工艺的确定
    3.2 角状管结构优化设计
        3.2.1 角状管主要参数计算
        3.2.2 角状管优化设计
        3.2.3 角状管配置型式
    3.3 角状管静力学分析
        3.3.1 网格划分
        3.3.2 均布载荷计算
        3.3.3 结果分析
        3.3.4 均匀性分析
    3.4 配风系统的设计
        3.4.1 风量计算
        3.4.2 风压计算
        3.4.3 风机选型
    3.5 干燥试验台搭建
        3.5.1 干燥机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3.5.2 干燥能力的计算
        3.5.3 干燥机经济性能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干燥段CFD模型建立与数值模拟
    4.1 CFD数值模拟简介
    4.2 CFD模型及控制方程
        4.2.1 物理模型的建立
        4.2.2 湍流模型的选择
        4.2.3 控制方程的确定
        4.2.4 Fluent数值求解方法的确定
    4.3 网格划分
    4.4 边界条件设置
    4.5 干燥段空载流场数值模拟分析
        4.5.1 速度场分析
        4.5.2 压力场分析
    4.6 干燥段满载流场数值模拟分析
        4.6.1 多孔介质模型建立
        4.6.2 多孔介质参数设定
        4.6.3 速度场分析
        4.6.4 压力场分析
    4.7 本章小结
5 干燥段风场均匀性试验
    5.1 试验设备与仪器
    5.2 试验方案
    5.3 试验结果分析
        5.3.1 空载时风场均匀性分析
        5.3.2 满载时风场均匀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水稻负压干燥特性的试验研究及品质分析
    6.1 材料与设备
        6.1.1 试验材料
        6.1.2 试验设备
    6.2 试验方法
        6.2.1 水稻负压干燥单因素试验
        6.2.2 水稻负压干燥参数优化试验
        6.2.3 评价指标
        6.2.4 数据分析
    6.3 试验结果与分析
        6.3.1 水稻负压干燥特性分析
        6.3.2 水稻负压干燥参数优化试验结果分析
    6.4 水稻烘后品质分析
        6.4.1 不同试验因素对水稻烘后品质的影响
        6.4.2 干燥速率与水稻品质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6.4.3 水稻品质指标筛选和评价模型建立
        6.4.4 水稻品质综合评价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4)氨制冷系统在食品加工类冷库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食品加工类氨系统冷库的类型
2 冷库建筑规模的确定
    2.1 冷藏库建筑规模的确定
    2.2 白条肉冷加工间建筑规模的确定
    2.3 分割肉冷加工间建筑规模的确定
    2.4 低温空调区规模的确定
3 冷库布局的确定
4 食品加工类冷库制冷系统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1 白条肉快冷间的系统设计
    4.2 白条肉排酸间的系统设计
    4.3 速冻库的系统设计
    4.4 低温冷藏库的系统设计
    4.5 冷却间的系统设计
    4.6 高温库的系统设计
5 总结

(5)速冻装备离心风机测试技术与系统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速冻设备风机性能试验研究现状
        1.2.1 速冻装备发展现状
        1.2.2 风机性能试验研究现状
    1.3 增湿调温系统研究现状
        1.3.1 加湿系统
        1.3.2 温度控制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2 离心风机性能测试台总体方案设计
    2.1 速冻装备离心风机性能测试需求分析
    2.2 风机性能测试台总体方案设计
        2.2.1 离心风机性能测试台结构方案设计
        2.2.2 风机性能测试台环境模拟系统设计
        2.2.3 风机性能测试台内部流场分析与结构布局优化
    2.3 本章小结
3 速冻设备离心风机性能测试台详细设计
    3.1 风机性能测试参数传感器件设计与选型
        3.1.1 风机性能实验主要参数的测量方法
        3.1.2 风机性能实验参数传感器选型
    3.2 风机性能测试台具体结构设计
        3.2.1 实验风管装置
        3.2.2 风机驱动系统
        3.2.3 风机测试台支撑器件
    3.3 温湿度调节系统
        3.3.1 温度调节
        3.3.2 湿度调节
    3.4 本章小结
4 离心风机性能测试台结构布局设计
    4.1 风机性能测试台几何模型的建立
    4.2 测试台计算域网格划分
    4.3 求解方法和边界条件设置
    4.4 计算结果分析与结构布局设计
        4.4.1 风速模拟结果与分析
        4.4.2 风压模拟结果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风机性能实验数据处理与风道流场分析
    5.1 隧道式设备离心风机测试台流场分析
        5.1.1 计算模型的建立
        5.1.2 网格模型划分
        5.1.3 求解方法与边界条件设置
        5.1.4 计算结果分析
    5.2 风机性能实验数据处理
        5.2.1 实验装置简介
        5.2.2 实验测量方案设计
        5.2.3 实验数据采集与计算
    5.3 实验数据对比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速冻设备离心叶轮与喷嘴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速冻设备的研究现状
    1.3 离心叶轮的研究现状
        1.3.1 正问题优化设计的研究现状
        1.3.2 反问题优化设计的研究现状
    1.4 喷嘴的研究现状
        1.4.1 导风喷嘴的研究现状
        1.4.2 除霜喷嘴的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
2 隧道式速冻设备核心指标传递方法研究
    2.1 隧道式速冻设备结构特点
        2.1.1 速冻设备制冷系统
        2.1.2 速冻设备导风系统
        2.1.3 速冻设备除霜系统
        2.1.4 速冻设备其他系统
    2.2 隧道式速冻设备核心指标
        2.2.1 离心风机性能指标
        2.2.2 喷嘴性能指标
    2.3 离心叶轮流-固物理场耦合计算方法
        2.3.1 叶轮参数化设计模块
        2.3.2 流场计算模块
        2.3.3 强度计算模块
        2.3.4 结果计算模块
    2.4 离心叶轮与导风喷嘴的风速传递计算方法
    2.5 本章小结
3 隧道式速冻设备核心指标传递计算
    3.1 离心叶轮流-固物理场耦合计算
        3.1.1 研究对象
        3.1.2 离心叶轮流场计算
        3.1.3 流场计算结果与分析
        3.1.4 离心叶轮强度计算
        3.1.5 强度计算结果与分析
        3.1.6 离心叶轮性能指标计算结果
    3.2 离心叶轮和导风喷嘴的风速传递计算
        3.2.1 研究对象
        3.2.2 网格计算
        3.2.3 材料和边界条件设置
        3.2.4 求解方案
        3.2.5 网格无关性检验
        3.2.6 计算结果与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离心叶轮结构优化
    4.1 正交实验概况
        4.1.1 正交实验设计方法
        4.1.2 正交实验分析方法
    4.2 离心叶轮正交实验设计
        4.2.1 正交实验设计流程
        4.2.2 实验因素和因素水平
        4.2.3 实验方案与结果
        4.2.4 实验结果分析
    4.3 优化叶轮结果分析
        4.3.1 风机特性曲线
        4.3.2 总压和流速
        4.3.3 结构强度
        4.3.4 总结
    4.4 本章小结
5 喷嘴结构设计优化研究
    5.1 除霜喷嘴结构设计优化
        5.1.1 研究对象
        5.1.2 网格计算
        5.1.3 材料和边界条件设置
        5.1.4 求解方案
        5.1.5 计算结果与分析
        5.1.6 除霜喷嘴结构参数优化
    5.2 导风喷嘴结构设计优化
        5.2.1 研究对象
        5.2.2 网格计算
        5.2.3 材料和边界条件设置
        5.2.4 求解方案
        5.2.5 计算结果与分析
        5.2.6 导风喷嘴结构参数优化
    5.3 导风喷嘴速度对比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玻璃钢金枪鱼延绳钓渔船制冷系统设计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及现状
        1.2.1 渔船制冷研究现状
        1.2.2 冷库制冷数值仿真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玻璃钢金枪鱼延绳钓渔船及其参数的优化
    2.1 玻璃钢金枪鱼延绳钓渔船优越性与设计参数
        2.1.1 渔船的优越性
        2.1.2 设计参数
    2.2 玻璃钢金枪鱼延绳钓渔船舱室布置
        2.2.1 布置优化
        2.2.2 低温舱的隔热层设计
    2.3 玻璃钢金枪鱼延绳钓渔船作业流程
        2.3.1 金枪鱼延绳钓渔船的捕捞方式
        2.3.2 金枪鱼延绳钓渔船的渔获物处理方式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渔船制冷负荷计算
    3.1 理论基础
        3.1.1 围护结构传入热量的计算
        3.1.2 货物热量的计算
        3.1.3 通风换气热量的计算
        3.1.4 电机运转引起的热量的计算
        3.1.5 操作管理热量的计算
    3.2 各低温舱室负荷计算
        3.2.1 鱼货耗冷量计算
        3.2.2 渗入热计算
        3.2.3 舱内空气热负荷计算
        3.2.4 操作热的计算
        3.2.5 风机电机热的计算
    3.3 制冷系统工作状况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制冷系统设备的选型
    4.1 温度参数的确定
    4.2 制冷压缩机撬块
        4.2.1 选型的要点
        4.2.2 气体压缩机构
        4.2.3 安全头与阀片机构
        4.2.4 给油机构
    4.3 制冷系统布置及原理
    4.4 主要辅助设备的选用
        4.4.1 冷凝器和贮液器的选择
        4.4.2 气液分离器
        4.4.3 放空气器
        4.4.4 油水分离器
        4.4.5 干燥过滤器
        4.4.6 系统阀站
        4.4.7 冻结装置及蒸发器
    4.5 制冷管路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冻结舱气流组织数值模拟
    5.1 数值模拟的简述
        5.1.1 求解力学问题的过程
        5.1.2 基本控制方程
        5.1.3 湍流模型
    5.2 冻结舱的模型
        5.2.1 冻结舱几何模型的建立
        5.2.2 划分网格
        5.2.3 数学模型
        5.2.4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的设置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模拟分析与验证
    6.1 轴流风机不同位置的影响
    6.2 平板搁架的有无延长的气流组织模拟
    6.3 流场模拟验证实验前期准备工作
        6.3.1 制冷系统的试验
        6.3.2 实验测试仪器
    6.4 实验验证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8)速冻隧道流场模拟及隧道的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速冻装置流场优化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2 分析软件的基本原理概述
    2.1 FLUENT软件的简介
    2.2 湍流流动的数值模拟方法
        2.2.1 直接数值模拟(direct numerical simulation, DNS)
        2.2.2 大涡模拟(large eddy simulation, LES)
        2.2.3 应用Reynolds时均方程(Reynolds-averaging equations)的模拟方法
    2.3 湍流模型
        2.3.1 零方程模型
        2.3.2 一方程模型
        2.3.3 标准k ? ε两方程模型
        2.3.4 RNG k ? ε两方程模型
    2.4 模型控制方程组
    2.5 标准k -ε 模型适用性说明
    2.6 离散控制方程的方法
    2.7 SIMPLE算法
    2.8 本章小结
3 冷却隧道的数值模拟过程
    3.1 冷却隧道模型的建立
        3.1.1 双螺旋速冻机的结构及运行原理
        3.1.2 冷却隧道的物理模型
        3.1.3 冷却隧道的网格划分
        3.1.4 冷却隧道的模型假设
    3.2 边界条件的确立
        3.2.1 进口边界条件
        3.2.2 出口边界条件
        3.2.3 壁面边界条件
    3.3 模拟计算求解过程
        3.3.1 建立计算模型和网格划分
        3.3.2 模型求解
    3.4 本章小结
4 冷却隧道数值模拟及优化设计
    4.1 速度分布对冷却性能的影响
        4.1.1 X-Y切面的速度场分析
        4.1.2 X-Z切面的速度场分析
    4.2 温度分布对冷却性能的影响
        4.2.1 X-Y切面的温度场分析
        4.2.2 X-Z切面的温度场分析
    4.3 冷却隧道结构优化
        4.3.1 速度场对比
        4.3.2 温度场对比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9)基于氨介质的远洋渔船冷冻系统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远洋渔船冷冻系统发展现状
        1.2.1 远洋渔船常用制冷介质
        1.2.2 远洋渔船常用制冷方式
        1.2.3 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氨介质公约适应性及可行性研究
    2.1 公约概述
    2.2 氨制冷介质公约适应性
        2.2.1 NK规范适应性
        2.2.2 DNV规范适应性
        2.2.3 台湾验船中心规范适应性
        2.2.4 国内渔船规范适应性
        2.2.5 国际公约适应性
    2.3 氨制冷介质突破规范的可行性研究
        2.3.1 NK规范的可行性条件
        2.3.2 DNV规范的可行性条件
        2.3.3 台湾验船中心规范的可行性条件
    2.4 氨制冷介质渔船安全保障措施
        2.4.1 规范对氨气的检测要求
        2.4.2 材料、设备的选用及焊接工艺要求
        2.4.3 设置安全防护装置
        2.4.4 制冷设备安全保护措施
        2.4.5 配备氨防护设备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氨制冷介质的冷冻系统设备及管材研究
    3.1 冷冻系统设备概述
    3.2 氨制冷系统的主要制冷设备组成
        3.2.1 制冷压缩机
        3.2.2 船用卧式冷凝器
        3.2.3 船用高压贮液器
        3.2.4 氨泵和低压循环桶组合设备
        3.2.5 高压油分离器
        3.2.6 船用中间冷却器
        3.2.7 船用气液分离器
    3.3 制冷系统的优缺点比较分析
        3.3.1 直接蒸发式制冷系统
        3.3.2 氨泵强制供液系统
    3.4 远洋渔船的氨制冷系统选定
    3.5 冷冻系统管材的选择及工艺的研究
        3.5.1 冷冻管材的选用
        3.5.2 冷冻管焊接技术研究
        3.5.3 冷冻管焊接工艺研究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冻结间的设计布置
    4.1 冻结间概述
    4.2 氨制冷系统冻结能力的匹配
    4.3 冻结间的布置原则
        4.3.1 冻结间外部通道布置原则
        4.3.2 冻结间内部通道布置原则
        4.3.3 冻结间内部风机布置原则
    4.4 冻结间保温处理研究
        4.4.1 喷涂工艺法
        4.4.2 灌涂工艺法
    4.5 冻结间的效用试验研究
        4.5.1 冻结装置密性试验方法
        4.5.2 冻结装置风机通风试验
        4.5.3 冻结间装置冻结能力试验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氨制冷介质的效能及冷冻品质稳定性研究
    5.1 氨制冷介质的效能研究
        5.1.1 氨与氟利昂制冷性能比较
        5.1.2 氨与氟利昂环保性能比较
        5.1.3 氨与氟利昂气化潜热比较
    5.2 氨制冷渔获物冷冻品质稳定性方法探究
        5.2.1 渔获物冻结过程温度测定法
        5.2.2 渔获物冻结速率计算方法
        5.2.3 渔获物品质评定方法
        5.2.4 渔获物解冻工艺
    5.3 渔获物动力学参数研究
    5.4 冷冻品质研究
        5.4.1 鱿鱼冷冻品质研究
        5.4.2 秋刀鱼冷冻品质研究
    5.5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太阳能热泵联合干燥秸秆传热机理研究及装置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干燥方法的选取
    1.3 太阳能干燥研究现状
        1.3.1 国外太阳能干燥研究现状
        1.3.2 国内太阳能干燥研究现状
        1.3.3 太阳能干燥秸秆发展前景
    1.4 热泵干燥研究现状
        1.4.1 热泵干燥原理
        1.4.2 热泵干燥研究现状
    1.5 太阳能热泵联合干燥技术研究现状
        1.5.1 国外研究现状
        1.5.2 国内研究概况
    1.6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 秸秆干燥特性实验研究
    2.1 玉米秸秆的热重特性实验研究
        2.1.1 实验目的
        2.1.2 原料及设备
        2.1.3 实验过程
        2.1.4 实验结果及分析
    2.2 不同粒度玉米秸秆等温干燥特性实验
        2.2.1 实验目的
        2.2.2 实验条件及设备
        2.2.3 实验结果及分析
    2.3 不同温度玉米秸秆等温干燥特性实验
        2.3.1 实验目的
        2.3.2 实验条件及设备
        2.3.3 实验结果及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秸秆干燥过程的传热机理研究
    3.1 秸秆干燥理论
        3.1.1 干燥理论分析
        3.1.2 玉米秸秆干燥动力学模型拟合分析
    3.2 系统能量理论分析
        3.2.1 太阳能干燥系统(?)分析
        3.2.2 热泵干燥系统(?)分析
        3.2.3 干燥室(?)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干燥箱内空气流动有限元分析
    4.1 干燥箱模型搭建
    4.2 利用FLUENT软件对干燥箱内流体建模仿真
        4.2.1 建模及网格划分
        4.2.2 仿真参数设置
        4.2.3 挡风板布置与模拟分析
    4.3 干燥箱模型的选取
    4.4 本章小结
5 太阳能热泵联合干燥装置的设计
    5.1 设计要求
    5.2 太阳能热泵干燥装置的结构及运行模式
        5.2.1 装置的结构组成
        5.2.2 装置的运行模式
        5.2.3 系统运行监控
    5.3 太阳能热泵联合干燥装置设计
        5.3.1 干燥过程中消耗的热量
        5.3.2 太阳能集热器设计计算
        5.3.3 热泵机组设计
        5.3.4 干燥箱设计
        5.3.5 太阳能热泵联合干燥装置总体设计
    5.4 本章小结
6 太阳能热泵联合干燥系统TRNSYS模拟
    6.1 薄层干燥理论分析
    6.2 TRNSYS软件简介
    6.3 太阳能热泵联合干燥系统模块组成
        6.3.1 设备模块
        6.3.2 系统性能分析
    6.4 TRNSYS模型仿真
    6.5 仿真结果及分析
    6.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食品冻结装置配风系统的优化(论文参考文献)

  • [1]特色果蔬转轮热泵联合干燥节能试验与优化[D]. 王教领.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
  • [2]一种静压式均匀送风冻结间初步设计[J]. 聂仕华. 冷藏技术, 2020(04)
  • [3]水稻负压干燥均匀性与品质变化规律的试验研究[D]. 高瑞丽.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0(09)
  • [4]氨制冷系统在食品加工类冷库中的应用[J]. 张友先. 居业, 2020(05)
  • [5]速冻装备离心风机测试技术与系统开发研究[D]. 许伟江. 南京理工大学, 2020(01)
  • [6]速冻设备离心叶轮与喷嘴优化设计研究[D]. 邢鹏成. 南京理工大学, 2019(06)
  • [7]玻璃钢金枪鱼延绳钓渔船制冷系统设计及研究[D]. 冯程程. 浙江海洋大学, 2018(09)
  • [8]速冻隧道流场模拟及隧道的优化设计[D]. 祁艳会. 郑州大学, 2017(12)
  • [9]基于氨介质的远洋渔船冷冻系统设计研究[D]. 张志强.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6(03)
  • [10]太阳能热泵联合干燥秸秆传热机理研究及装置设计[D]. 付晓东. 东北林业大学, 2016(02)

标签:;  ;  ;  

食品冷冻装置送风系统的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