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古大黄叶柄营养成分分析

唐古大黄叶柄营养成分分析

一、唐古特大黄叶柄的营养成分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冯银平,苗小楼,张云鹤,辛国雄,贾春艳,张文广,王丹,李芸[1](2022)在《大黄地上部分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大黄为传统大宗中药材,临床应用广泛,国内外需求量极大,但其传统药用部位为根及根茎,而占大黄总生物资源二分之一以上的地上部分作为非药用部位被丢弃,浪费资源的同时造成一定的环境压力。研究表明,大黄地上部分富含蛋白质、粗纤维、果胶、氨基酸等营养成分,以及蒽醌类、黄酮类、二苯乙烯类等化合物,具有泻下、抗炎、止血、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等药理活性。在查阅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对大黄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综述,并对其开发前景进行展望,为其深入研究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张文广,贾春艳,王丹,张云鹤,苗小楼,冯银平,帖晓燕,胡芳弟,李芸[2](2021)在《大黄产业化过程废弃物的资源价值发现与利用探讨》文中指出中药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是当前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研究课题。大黄作为我国传统大宗中药材,主要来源于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和药用大黄。目前,3种大黄均已实现规模化栽培,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食品、化妆品和兽药等领域,年需求量达5 500余吨(1吨=1 000 kg)。然而,在生产及深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非药用部位和药渣等废弃物,因无有效利用途径而废弃,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大黄非药用部位有类似于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还富含多种氨基酸、矿物质元素和常规营养成分,且使用历史悠久,某些资源性成分含量较根及根茎高,尤其是大黄茎叶安全性高、药食用价值潜力巨大;大黄药渣蒽醌类成分含量较高,具良好的抗菌活性。可见,大黄产业化过程废弃物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鉴于此,笔者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和产地应用调研的基础上,对大黄药用部位和非药用部位的利用状况进行总结,对其产业化过程废弃物的产生及其资源性物质和利用途径进行综述,并提出大黄废弃物多层次和多途径的资源化利用策略,以期为大黄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促进大黄废弃物的有效利用和绿色发展。

张云鹤,帖晓燕,冯银平,张文广,王丹,辛国雄,李芸[3](2021)在《新鲜唐古特大黄茎急性毒性及泻下作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新鲜唐古特大黄茎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及泻下作用,为大黄茎的安全性评价和后续毒理药效实验提供参考。方法:以SPF级KM种小鼠为受试对象,测定其最大耐受量。给药后观察小鼠在14 d内所产生的毒性反应(死亡、中毒症状)及恢复情况等,同时记录各组动物给药后的体质量变化和摄食饮水情况;14 d后,测定血清中尿素氮(BUN)、肌酐(Cr)、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的水平,称量各组织质量并计算其脏器系数,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织脏器的病理学变化,评价其急性毒性。采用炭末排出时间、排便频率和小肠推进试验共同评价其泻下作用。结果:急性毒性试验表明,唐古特大黄茎水提物的最大耐受量为300 g/kg,为成人日用剂量的2 333倍,且未见小鼠死亡、明显中毒症状和肉眼可见的脏器异常。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唐古特大黄茎300 g/kg组体质量、摄食摄水量、食物利用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雄鼠肺脏指数明显降低,大肠指数明显增加(P<0.05);雌鼠血清中Cr、TBIL、ALT、ALP含量明显降低(P<0.05),雄鼠血清中BUN、 AST含量明显降低(P<0.05);唐古特大黄茎300 g/kg组雄鼠大肠组织有明显炎症。泻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唐古特大黄茎667 mg/kg组炭末排出时间明显减少(P<0.05),排便频率明显增加(P<0.05);唐古特大黄茎667、2 000 mg/kg组小肠推进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唐古特大黄茎安全剂量大,属无毒级,具一定的通便作用,提示唐古特大黄茎具有一定的安全范围,可供药用。

张小惠[4](2021)在《青海大黄组织培养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大黄是蓼科(Polygonaceae)大黄属(Rheum L.)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传统中草药,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近年来,大黄的需求量日益增长,由于自然种植条件存在局限性,传统的播种育苗手段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青海大黄是大黄众多优质品种中的上品,而掌叶大黄是青海大黄的常见品种,本研究采用的青海大黄为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目前,对于青海大黄组织培养的研究数据匮乏,因此,本文为适应大黄市场的发展需求,对青海大黄种子特性研究、灭菌处理方案筛选、青海大黄下胚轴、子叶、叶片等植物部分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及分化,以及对克服愈伤组织褐变现象展开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利用SPSS19.0对6类指标进行K均值聚类分析,依据F值大小进行排序,发芽势(241.015)>千粒质量(30.182)>发芽率(17.998)>净度(17.785)>生活力(16.966)>含水量(4.93),发芽势、千粒质量与发芽率为青海大黄种子质量分类主要指标,实验用青海大黄种子可分为3类,QHDH2为第1类,QHDH1为第2类、QHDH3为第3类。(2)种子的最佳的消毒方式为:75%乙醇30s+2%次氯酸钠8 min;青海大黄外植体的最佳的消毒方式为:75%乙醇20 s+2%次氯酸钠8 min。(3)无菌芽最佳培养基为(4.43 g/L)MS+(1.0 mg/L)6-BA+(0.1 mg/L)NAA+30 g/L蔗糖+3g/L琼脂,发芽率为(96.667±5.774)%。(4)青海大黄组织培养最适p H为5.8。(5)愈伤组织诱导最适培养基为(4.43 g/L)MS+(1.5 mg/L)6-BA+(1.5 mg/L)NAA+30 g/L蔗糖+3 g/L琼脂。(6)愈伤组织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4.43 g/L)MS+(1 mg/L)KT+(0.5 mg/L)6-BA+(1.5g/L)NAA+3 g/L琼脂+30 g/L蔗糖。(7)最佳芽分化培养基为(4.43 g/L)MS+(1.5 mg/L)6-BA+(0.5 mg/L)NAA+3 g/L琼脂+30g/L蔗糖。(8)根分化培养基为(2.215 g/L)MS+15 g/L蔗糖+5 g/L琼脂,生根情况相对较好,但生根率较低,为(6.667±2.887)%。(9)添加100 mg/L Vc、500 mg/L活性炭时,能够有效减轻青海大黄下胚轴的褐化程度,褐化率为(48.333±2.887)%。本研究首次用组培技术对青海大黄无菌体系的建立开展全面系统研究,并且探讨褐化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加快青海大黄人工快速繁育进程,打破自然环境限制,为青海大黄快繁快育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Osei Duah Matthew[5](2021)在《Analysis of Chemical Components and Bioactivity Evaluation of the Inflorescence Stem of Rheum Tanguticum》文中研究表明中药材大黄是蓼科大黄属植物的地下部分,以其根茎入药。大黄属植物种类多样,常见的包括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掌叶大黄(R.palmatum)、唐古特大黄(R.tanguticum)、食用大黄(R.rhaponticum)、华北大黄(R.franzenbachii)和波叶大黄(R.rhabarbarum)等,具有多种药理活性。中国药典收载的大黄基源植物主要是药用大黄、掌叶大黄和唐古特大黄。在世界上一些地区包括中国,食用大黄和波叶大黄的叶柄可以直接作为蔬菜食用。一些大黄品种的可食用部位也已被加工成沙拉、果酱以及果冻等食品。唐古特大黄与其它两种被中国药典收载的大黄品种一样,主要是以地下根茎部位作为药用部位,其地上部分包括叶、花茎、花和种子除少量种子外,几乎都未加利用而被废弃。有人对唐古特大黄的叶柄作了分析测定,发现叶柄含有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氨基酸和矿质元素等营养成分。在四川唐古特大黄生长区,当地民众有直接食用大黄嫩茎和叶柄的习惯,也有将其简单加工成大黄糖蜜或大黄泡菜再食用的传统。基于此,以及大黄花茎中可能存在的活性成分,本研究主要对唐古特大黄花茎的营养成分含量、次生代谢产物化学成分含量进行分析测定,同时对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菌活性和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唐古特大黄花茎安全食用以及加工成食品的物质基础,以及是否具有抗菌、抗氧化等潜在的生物活性。通过这些研究,为唐古特大黄生产丰富的副产物之一(即花茎)的开发利用奠定一定的基础。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应用的方法和研究结果如下:1、唐古特大黄花茎中化学成分含量的分析测定:参考AOAC相关分析方法,对唐古特大黄花茎的总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维生素C、灰分和干品水分含量进行的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唐古特大黄花茎粗纤维含量为89.14%,维生素C含量为16.96%,蛋白和粗脂肪含量较低,分别为8.49%和1.34%。HPLC分析表明,唐古特大黄花茎中的总蒽醌含量为0.694 mg/g(其中芦荟大黄素为0.160 mg/g,大黄素为0.351 mg/g,大黄酚为0.183 mg/g),游离蒽醌含量为0.240 mg/g(其中芦荟大黄素为0.021 mg/g,大黄素为0.182 mg/g,大黄酚为0.024 mg/g,大黄素甲醚为0.013 mg/g)。未从大黄花茎中测得大黄酸。大黄花茎中的总酚含量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为4.138 mg/g和0.022mg/g。2、唐古特花茎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分析:采用索氏提取法制备7种溶剂(水、55%、75%和99.5%的甲醇和乙醇)提取物,测得粗提物得率和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结果表明,粗提物的得率在6.6%到12.3%之间。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具有明显差异,99.5%甲醇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最高,为81.4%,其次为75%甲醇和99.5%乙醇,DPPH清除率分别为68.5%和52%,水提物对DPPH的清除率最低,仅为21%。3、提取物制备及抗氧化活性测定的单因素试验:应用超声辅助提取法,以99.5%甲醇为溶剂,研究了提取温度(50℃,55℃和60℃)、提取时间(1、2和3 h)和超声波功率(0、35和53KHz)对提取物得率和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取条件的变化对提取物得率没有明显影响,三种提取条件处理分别在提取1 h、用50℃提取和53KHz辅助提取时所得提取物的DPPH清除率最高,然而,同一条件不同水平处理之间几乎都无显着性差异,唯一的例外是,提取时间为1h的提取物在DPPH清除率上显着高于提取时间为2 h的提取物。4、正交试验优化提取条件: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建立提取物制备优化条件,结果表明提取时间相比提取温度和超声功率对提取物的得率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更大。优化的提取条件为用甲醇作溶剂,在55℃和53KHz超声功率下提取3小时。5、不同浓度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测定:采用优化后的提取条件制备的唐古特大黄花茎甲醇提取物,测定了0.5~2.5 mg/m L提取物溶液对DPPH的清除活性,结果表明抗氧化活性随样品浓度升高而增大,在2.5 mg/m L浓度时对DPPH的清除率为91.96%,即使在0.5 mg/m L浓度,清除率也接近70%。6、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菌活性:采用滤纸片法和琼脂大孔法测定了6种溶剂提取物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柑橘溃疡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和姜瘟病菌(Pseudomonas solanacarum)的抑制效应,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5中溶剂提取物对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抑制率。结果表明,采用滤纸片法在5 mg/m L样品浓度进行测定,石油醚和正己烷提取物比其它4种溶剂提取物具有更大的抑菌圈,甲醇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仅仅对大肠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菌圈分别为7.6和7.3 mm。琼脂打孔法测定未见明显的抑菌圈。抑制真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5种溶剂提取物在0.5 mg/m L样品浓度均只有微弱的抑制效应。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证实唐古特大黄花茎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具有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成分,该药用植物的花茎作为可食用部位或加工后制作的食品对人体健康有益。生物活性评价结果也表明,唐古特花茎是一种潜在的天然抗氧化剂和抗菌剂资源,这可能为唐古特大黄非药用部位的开发利用提供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马幸福[6](2018)在《唐古特大黄茎降血脂颗粒的制备、质量控制及初步药效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以甘肃道地药材唐古特大黄非药用部位(地上茎)为研究对象,研究其降血脂活性并制备唐古特大黄茎降血脂颗粒(GSRT),为唐古特大黄茎的资源开发奠定基础。方法1.选取种植基地中唐古特大黄茎,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及液固比等因素进行考察,以浸膏得率、多糖、苹果酸含量为综合评价指标,确定最优提取工艺。2.雄性SD大鼠,共60只,随机分组:正常组和造模组,其中正常组10只,造模组50只。造模组大鼠喂食高脂饲料,10 d后眼眶采血,分离血清,测定血脂水平。按血脂水平再将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唐古特大黄茎提取物高、中、低剂量(1000、500、250 mg/Kg)组和阳性药(辛伐他汀7.3 mg/Kg)组。各组连续灌胃给予相应受试物,每隔10d测定大鼠血清TG、TC、HDL-C以及LDL-C。3.以软材和颗粒性状为评价指标,筛选适宜的辅料及用量制备唐古特大黄茎降血脂颗粒(GSRT),并对颗粒的溶解性、粒度、含水量、休止角、装量差异及吸湿性进行考察。4.建立GSRT中多糖、苹果酸、总蒽醌(以大黄素计)测定方法,结合《中国药典》颗粒剂相关规定,初步制定GSRT的质量标准。5.雄性SD大鼠60只,按上述方法造模成功后,再按照随机法予以分组:模型组,GSRT高、中、低剂量(2000、1000、500 mg/Kg按颗粒质量计)组和阳性药(辛伐他汀7.3 mg/Kg)组,并记录大鼠每天的饮水量、摄食量以及体重。灌胃30 d后,测定大鼠血清中的TG、TC、HDL-C、LDL-C;肝功指标(AST、ALT)及抗氧化相关指标(SOD、MDA、GSH-PX);取大鼠肝脏、肾脏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1.正交试验优选最优提取工艺:加12倍量蒸馏水,提取3次,每次1小时。2.SD大鼠喂食高脂饲料10 d后,血清TG和TC以及HDL-C、LDL-C均显着性增高。各组分别灌胃给予相应的受试物后d10、d20时,唐古特大黄茎提取物高、中、低以及阳性药(辛伐他汀)组TC、TG、LDL-C有下降的趋势;d30时,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TC、TG以及LDL-C显着升高(88.59%、76.61%、128.21%),HDL-C下降了29.63%(P<0.01);与模型组比较,高、中剂量组及辛伐他汀组TC下降明显(18.16%、16.14%、19.02%),低剂量组下降不明显;与模型组比较,高、中、低剂量组TG分别下降了19.54%、26.82%、20.20%,辛伐他汀组有下降趋势;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及辛伐他汀组LDL-C显着下降(26.97%、31.46%),中、低剂量组有下降趋势。3.选择淀粉为辅料,按干膏:淀粉=1:1混合均匀,采用50%乙醇制粒,制得GSRT。4.比色法测得3批GSRT中多糖含量为3.13%,HPLC测得苹果酸含量为8.57%,总蒽醌(以大黄素计)含量为0.0051%。同时含水量为3.78%,5分钟内完全溶解。5.灌胃30 d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TG、TC、LDL-C显着提高(91.62%、94.92%、125.58%),HDL-C下降31.47%;与模型组比较,GSRT高、中剂量组及辛伐他汀组大鼠TC下降明显(16.03%、14.87%、16.62%),低剂量组有下降趋势;与模型组比较,GSRT高、中、低剂量组TG分别下降了20.58%、20.87%、11.30%,辛伐他汀组有下降趋势;与模型组比较,GSRT高剂量组及辛伐他汀组LDL-C分别下降了27.84%和29.90%,中、低剂量组下降不明显。大鼠血清抗氧化指标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MDA含量显着增加(126.07%,P<0.01);与模型组比较,GSRT高、中剂量组明显下降(36.33%,31.79%);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GSH-PX明显下降(19.91%,P<0.01),与模型组比较,GSRT高剂量组显着增加(22.24%,P<0.05),中、低剂量组有升高趋势。肝功指标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LT有升高趋势;与模型组比较,GSRT高、中、低剂量组ALT下降明显(31.11%、22.96%、16.17%)。病理检测结果显示:GSRT各组大鼠肝脏、肾脏结构完整清晰,细胞排列规律、细胞间隙均匀。与正常组比较,各组大鼠摄食量、饮水量均有所下降,但体重增长趋势相似,实验过程中未发现大鼠行为学方面的差异,无死亡发生。结论:1.唐古特大黄茎提取物具备良好的降血脂活性。2.唐古特大黄茎降血脂颗粒(GSRT)制备工艺稳定,质量标准简便,易行。3.唐古特大黄茎降血脂颗粒(GSRT)降脂功效明确,安全性好。

陈丽萍,李茂星,马幸福[7](2017)在《HPLC同时测定唐古特大黄地上部分6种化学成分含量》文中提出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唐古特大黄地上部分中大黄酚、大黄素、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番泻苷A和番泻苷B共6种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A)-0.1%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 min,70%B;5 min,65%B;816 min,60%B;1823 min,55%B;2530 min,45%B;3239 min,35%B;4957 min,24%B;6572 min,20%B);流速1.0 m L/min,检测波长254 nm,柱温为室温,按外标法定量分析。结果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番泻苷A、番泻苷B在一定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方法的精密度RSD为0.75%1.17%,重复性RSD为0.99%2.06%,稳定性RSD为0.971.7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7%100.4%。唐古特大黄根和地上部分6种化学成分含量存在差异。结论所建立的方法能同时测定唐古特大黄地上部分6种成分的含量,可作为大黄地上部分化学成分含量测定的参考方法。

李桢[8](2016)在《不同品种大黄生物活性物质分析及其亲缘关系鉴定》文中认为为了研究川产道地药材大黄的质量标准,以及为当地大黄种植户提供种植理论依据,本文建立了简单有效的大黄指纹图谱,对四种大黄的五种活性物质进行了分析,并且鉴定了四种大黄的亲缘关系。食用、掌叶、唐古特、药用等四种大黄三个批次共12个样品的高效液相色谱图被用来建立大黄的指纹图谱。选择了1个特征峰对指纹图谱进行了相似度评价,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的RSD为0.05%4.63%,相对峰面积的RSD为1.74%151.19%。说明12个样品组成成分较为一致,但各成分的含量差异较大。相似度评价结果表明:整体相似度为:0.97、0.97、0.96、0.94、0.9、0.97、0.93、0.92、0.9、0.97、0.91、0.95,表明指纹图谱整体相似度良好,可对大黄进行定性分析、真伪鉴别。采用建立的大黄指纹图谱对市售的四种大黄进行了鉴定,此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四种大黄中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等五种活性物质进行了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市售的四种大黄色谱图峰型与指纹图谱吻合,为正品大黄。大黄素含量最高的是掌叶大黄,大黄酚含量最高的是食用大黄,大黄酸含量最高的是唐古特大黄,大黄素甲醚含量最高的是食用大黄,芦荟大黄素含量最高的是药用大黄。由于食用大黄与掌叶大黄高效液相色谱图峰型比较相似,食用大黄未进入药典,而在市场上食用大黄被大量使用。为探讨食用大黄为何未进入药典,从分子水平对四种大黄进行了亲缘关系鉴定。结果表明:食用大黄与掌叶大黄亲缘关系最近,与食用大黄与掌叶大黄峰型比较相似相吻合,为食用大黄未进入药典,而在市场上食用大黄被大量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食用大黄进入药典提供了数据支撑。

齐浩[9](2015)在《唐古特大黄规范化栽培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药源主要依赖野生资源,甘肃甘南高原适宜人工栽培,但缺乏关键栽培技术,导致药材产量和质量参差不齐。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在甘肃卓尼县田间试验基础上,系统研究了唐古特大黄栽培环节关键技术,旨在探寻其规范化栽培关键技术,为GAP基地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归纳如下:1.经采用不同播种量(3050 kg/hm2)播种育苗和移栽研究表明,播种量为40 kg/hm2播种,育成种苗根长、药材个体指标、药材产量和总蒽醌含量(2.42%)最佳;播种量为45 kg/hm2播种,育成种苗根粗、单根苗重、小区苗数最大。从育苗质量、药材产量和质量综合考虑,该地的适宜播种量为4045 kg/hm2。2.经采用不同播种期(4月1日至5月10日)播种育苗和移栽研究表明,苗栽鲜重、药材单株鲜重、药材产量随播种期的推迟逐渐降低。4月1日播种育成苗栽根粗壮,移栽后药材Ⅰ级根数最多,总蒽醌含量最高;4月10日育成苗栽移栽后药材单根长和根粗最大,4月20日的产苗数最多,早播育成苗栽有利于大黄质量和有效成分的积累。从育苗质量、药材产量和质量综合考虑,该地的适宜播种时间为4月1日4月10日。3.经采用“3414”氮、磷、钾配比施肥方案栽培唐古特大黄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对唐古特大黄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表现依次为施肥>不施肥,NPK>P>N>K;两两互作对唐古特大黄产量、经济效益的影响表现为NP>PK>NK、PK>NP>NK。除高氮处理(N3P2K2)外,其余施肥处理条件下唐古特大黄总蒽醌含量均优于《药典》标准,总灰分及水分均达标。经拟合方程估测,本试验条件下唐古特大黄最高产量施肥方案为氮74.06 kg/hm2,磷55.07 kg/hm2,钾36.56 kg/hm2,产量可达12384.3 kg/hm2。最佳经济施肥方案为氮73.33 kg/hm2、磷54.58 kg/hm2、钾36.37 kg/hm2,产量为12012.6kg/hm2。建议施肥量为N为7390 kg/hm2,P为5360 kg/hm2,K为3237 kg/hm2。4.经采用不同密度栽培唐古特大黄研究表明,行距90 cm,株距75 cm条件下,群体叶面积指数最高,药材单根产量高,质量优异,药材商品性好,总蒽醌含量2.97%。5.通过不同时期采挖药材经高效液相法测定表明,2年生唐古特大黄药材根含量未达到药典标准,3年生唐古特大黄从7月25日开始达到药典标准,4年生和5年生均能达到药典标准。4年生唐古特大黄在生育后期含量较高,根茎内未出现虚糠,说明唐古特大黄最佳的采收年限是4年,采收时间为10月25日后采为好。

刘何春,徐文华,沈建伟,宋文珠,臧黎黎,周国英[10](2014)在《DNFB柱前衍生化RP-HPLC测定大黄种子氨基酸的含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采用柱前衍生RP-HPLC法测定大黄种子中氨基酸的含量。6 mol/L盐酸水解得到氨基酸,以2,4-二硝基氟苯(DNFB)为柱前衍生化试剂,梯度洗脱。色谱柱为Gemimi-NX 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A相为0.1 M乙酸钠水溶液,B相为乙腈-水(1∶1),柱温37℃,检测波长360 nm。结果表明,三种正品大黄种子中均含有17种氨基酸,总量在11.30%19.26%。该方法灵敏、准确,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

二、唐古特大黄叶柄的营养成分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唐古特大黄叶柄的营养成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大黄地上部分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营养成分
2 化学成分
    2.1 蒽醌类
    2.2 多糖类
    2.3 其他
3 药理作用
    3.1 泻下
    3.2 抗炎
    3.3 止血
    3.4 抗氧化
    3.5 降血糖
    3.6 降血脂
4 毒性研究
5 展望

(2)大黄产业化过程废弃物的资源价值发现与利用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大黄资源利用状况
    1.1 传统药用部位的利用
    1.2 非药用部位的利用
        1.2.1 文献记载
        1.2.2 产地应用调研
2 大黄产业化过程废弃物的产生及其资源性物质
    2.1种植过程
        2.1.1茎
        2.1.2叶片及叶柄
        2.1.3花序及种子
    2.2 产地加工过程
    2.3制药过程
3 大黄产业化过程废弃物的利用途径
    3.1 大黄地上部分利用途径
        3.1.1 加强茎叶药食用价值挖掘
        3.1.2 安全性评价
        3.1.3 以活性为导向开发系列产品
    3.2 大黄根头、支根、根皮及细根利用途径
    3.3 大黄药渣利用途径
4 小结与展望

(3)新鲜唐古特大黄茎急性毒性及泻下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药物
    1.2 动物
    1.3 试剂
    1.4 仪器
    1.5 方法
        1.5.1 急性毒性实验方法[9, 10]
        1.5.1.1 预实验
        1.5.1.2 最大耐受量试验
        1.5.2 泻下作用试验方法
        1.5.2.1 小鼠炭末排出时间、排便频率试验
        1.5.2.2 小鼠肠推进试验
        1.5.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唐古特大黄茎最大耐受量试验
        2.1.1 唐古特大黄茎对小鼠一般状态、摄食饮水量及体重增长的影响
        2.1.2 唐古特大黄茎对小鼠肝肾功能指标的影响
        2.1.3 唐古特大黄茎对小鼠各脏器指数的影响
        2.1.4 唐古特大黄茎对小鼠各脏器病理形态的影响
    2.2 泻下作用研究
        2.2.1 唐古特大黄茎对小鼠炭末排出时间和排便频率的影响
        2.2.2 唐古特大黄茎对小鼠小肠推进的影响
3 讨论

(4)青海大黄组织培养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化学试剂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1.1 大黄生物学特性、资源分布及繁殖概况
        1.1.1 生物学特性
        1.1.2 资源分布概况
        1.1.3 繁殖概况
    1.2 大黄生物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1.2.1 主要生物活性成分
        1.2.2 主要药理作用
    1.3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
        1.3.1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简介
        1.3.2 愈伤组织培养简介
        1.3.3 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3.4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概况
        1.3.5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4 大黄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
        1.4.1 大黄外植体的选择及消毒
        1.4.2 大黄初代培养研究
        1.4.3 大黄继代培养研究
        1.4.4 大黄生根培养研究
        1.4.5 大黄的移植
        1.4.6 大黄组织培养中常见问题
    1.5 本课题研究内容意义及实验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目的意义
        1.5.2 实验技术路线
第2章 青海大黄种子特性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外观形态观测
        2.1.3 种子净度测定
        2.1.4 千粒质量测定
        2.1.5 含水量测定
        2.1.6 生活力测定
        2.1.7 发芽率测定
        2.1.8 发芽势测定
    2.2 结果与分析
        2.2.1 青海大黄外观形态的比较
        2.2.2 青海大黄种子特性的比较
第3章 青海大黄外植体消毒
    3.1 实验材料
        3.1.1 植物材料
        3.1.2 实验器材及仪器
        3.1.3 主要药品及试剂配置
        3.1.4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3.2 试验方法
        3.2.1 青海大黄外植体的采集和准备
        3.2.2 青海大黄外植体消毒
        3.2.3 外植体灭菌途径的筛选
        3.2.4 数据处理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消毒液对青海大黄种子的消毒效果
        3.3.2 不同消毒液对青海大黄盆栽苗的消毒效果
第4章 青海大黄愈伤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
    4.1 实验材料
        4.1.1 植物材料
        4.1.2 实验器材及仪器
        4.1.3 主要药品及试剂
        4.1.4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4.2 实验方法
        4.2.1 无菌芽最佳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筛选
        4.2.2 pH筛选
        4.2.3 子叶、叶片、下胚轴愈伤组织诱导
        4.2.4 子叶、叶片、下胚轴愈伤组织增殖
        4.2.5 下胚轴愈伤组织芽分化
        4.2.6 下胚轴愈伤组织根分化
        4.2.7 数据处理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无菌芽最佳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筛选
        4.3.2 不同pH的培养效果
        4.3.3 子叶、叶片、下胚轴愈伤组织诱导
        4.3.4 子叶、叶片、下胚轴愈伤组织增殖
        4.3.5 下胚轴愈伤组织芽分化
        4.3.6 下胚轴愈伤组织根分化
第5章 青海大黄愈伤组织培养去褐化探讨
    5.1 实验材料
        5.1.1 植物材料
        5.1.2 实验器材及仪器
        5.1.3 主要药品及试剂
        5.1.4 基本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5.2 实验方法
        5.2.1 数据处理
        5.2.2 褐化描述
    5.3 结果与分析
第6章 讨论
    6.1 青海大黄种子特性研究
    6.2 不同消毒液对青海大黄外植体消毒的影响
    6.3 青海大黄愈伤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
    6.4 青海大黄愈伤组织培养去褐化探讨
第7章 结论
    7.1 青海大黄种子特性研究
    7.2 不同消毒液对大黄外植体消毒的影响
    7.3 青海大黄愈伤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
    7.4 青海大黄愈伤组织培养去褐化探讨
参考文献
致谢
附表
攻读硕士期间所开展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5)Analysis of Chemical Components and Bioactivity Evaluation of the Inflorescence Stem of Rheum Tanguticum(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Botanical information of rhubarb
        1.1.1 Taxonomy of rhubarb
        1.1.2.Species and distribution
    1.2 Rhubarb species contained in the Chinese Pharmacopoeia
    1.3 Edible rhubarb species and their processing products
    1.4 Medicinal parts and non-medicinal parts of Rheum tanguticum
        1.4.1 Medicinal parts
        1.4.2 Non-medicinal parts
    1.5 Chemical components of Rheum tanguticum
        1.5.1 Nutritional components
        1.5.2 Secondary metabolism constituents
        1.5.2.1 Anthraquinones and their glycoside
        1.5.2.2 Anthrones and their glycoside
        1.5.2.3 Stilbenes compounds
        1.5.2.4 Tannins
        1.5.2.5 Other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rhubarb
    1.6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 of Rheum tanguticum
        1.6.1 Antioxidant activity
        1.6.2 Antimicrobial Activity
        1.6.3 Other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1.7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 study
CHAPTER 2 MATERIALS AND METHODS
    2.1 Materials
        2.1.1 Plant materials
        2.1.2 Bacteria and fungi
        2.1.3 Chemical reagents
        2.1.4 Instruments
    2.2 Methods
        2.2.1 Pre-treatment of Rheum tanguticum
        2.2.2 Determination of nutritional components
        2.2.2.1 Ash content
        2.2.2.2 Moisture content
        2.2.2.3 Crude fiber content
        2.2.2.4 Crude fat content
        2.2.2.5 Protein content
        2.2.2.6 Vitamin C content
        2.2.3 Determination of secondary metabolism components
        2.2.3.1 Total anthraquinone content
        2.2.3.2 Free anthraquinone
        2.2.3.3 Total flavone content
        2.2.3.4 Total phenols content
        2.2.4 Preparation of plant extracts
        2.2.4.1 Preparation of extracts with different solvents
        2.2.4.2 Single-factor experiment with ultrasonic-assisted extraction using methanol
        2.2.4.3 Orthogonal experiment with ultrasonic-assisted extraction using methanol
        2.2.5 Antioxidant activity determination
        2.2.5.1 Test with the extracts from different solvent
        2.2.5.2 Test with methanol extracts prepared from different conditions
        2.2.5.3 Test with methanol extract from optimal conditions
        2.2.6 Antibacterial activity determination
        2.2.6.1 Preparation of plant extracts for antibacterial determination
        2.2.6.2 Test with paper disk method
        2.2.6.3 Test with agar well diffusion method
        2.2.7 Antifungal activity determination
        2.2.8 Statistical analysis
CHAPTER 3 RESULTS AND DISCUSSIONS
    3.1 Chemical components of the inflorescence stem of Rheum tanguticum
        3.1.1 Nutritional components content
        3.1.2 Secondary metabolism components content
        3.1.2.1 Free Anthraquinone
        3.1.2.2 Total anthraquinone
        3.1.2.3 Total flavone content
        3.1.2.4 Total phenol content
    3.2 Effect of extract conditions on crude extract yield and DPPH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rate
        3.2.1 Effect of the extracts prepared from different solvents
        3.2.2 Effect of extraction temperature
        3.2.3 Effect of extraction time
        3.2.4 Effect of ultrasonic power
        3.2.5 Effect of extracts prepared from the orthogonal experiment
        3.2.6 Effect of methanol extract from optimal conditions
    3.3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Rheum tanguticum inflorescence stems
        3.3.1 Test by paper disk diffusion
        3.3.2 Test with agar well-diffusion method
    3.4 Antifungal activity of Rheum tanguticum inflorescence stems
CHAPTER 4 CONCLUSION AND FUTURE RESEARCH
    4.1 Conclusion
    4.2 Future research
Acknowledgement
References

(6)唐古特大黄茎降血脂颗粒的制备、质量控制及初步药效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唐古特大黄茎提取工艺研究
    材料及仪器
    方法与结果
    讨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唐古特大黄茎提取物降血脂活性研究
    材料及仪器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唐古特大黄茎降血脂颗粒(GSRT)的制备
    材料与仪器
    方法与结果
    讨论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唐古特大黄茎降血脂颗粒(GSRT)的质量标准研究
    试剂及仪器
    方法与结果
    讨论
    本章小结
    唐古特大黄茎降血脂颗粒(GSRT)质量标准草案
第五章 唐古特大黄茎降血脂颗粒(GSRT)的药效学验证
    材料及仪器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介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8)不同品种大黄生物活性物质分析及其亲缘关系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大黄的简介
    1.2 大黄的种类
        1.2.1 掌叶大黄
        1.2.2 唐古特大黄
        1.2.3 药用大黄
        1.2.4 食用大黄
    1.3 大黄中化学成分
        1.3.1 大黄素(C_(15)H_(10)O_5)
        1.3.2 大黄酚(C_(15)H_(10)O_4)
        1.3.3 大黄酸(C_(15)H_8O_6)
        1.3.4 大黄素甲醚(C_(16)H_(12)O_5)
        1.3.5 芦荟大黄素(C_(15)H_(10)O_5)
    1.4 大黄药理作用
    1.5 大黄的研究现状
    1.6 本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1.7 研究内容
        1.7.1 大黄指纹图谱的建立
        1.7.2 大黄样品质量分析
        1.7.3 四种大黄的亲缘关系
2 大黄指纹图谱的建立
    2.1 材料和试剂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仪器
        2.1.3 实验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样品处理
        2.2.2 色谱条件
        2.2.3 方法学验证
        2.2.4 标准曲线的测定
        2.2.5 指纹图谱的建立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标准曲线的测定
        2.3.2 指纹图谱的建立
    2.4 小结
3 大黄样品质量分析
    3.1 材料和试剂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仪器
        3.1.3 实验试剂
    3.2 实验方法
        3.2.1 样品处理
        3.2.2 色谱条件
        3.2.3 四种大黄中活性物质的测定
    3.3 结果与分析
        3.3.1 食用大黄
        3.3.2 掌叶大黄
        3.3.3 唐古特大黄
        3.3.4 药用大黄
        3.3.5 五种活性物质含量对比
    3.4 小结
4 四种大黄的亲缘关系
    4.1 材料和试剂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仪器
        4.1.3 实验试剂
    4.2 实验方法
        4.2.1 大黄总DNA提取
        4.2.2 PCR扩增
        4.2.3 测序
        4.2.4 亲缘关系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大黄总DNA的提取
        4.3.2 PCR扩增
        4.3.3 测序
        4.3.4 亲缘关系分析
    4.4 小结
5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结果
致谢

(9)唐古特大黄规范化栽培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中英文缩略词(ABBREVIATION)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国内外研究概况
        1.1 大黄属植物资源与分布研究
        1.2 唐古特大黄的生物学特性
        1.3 化学成分研究
        1.4 大黄的药理药效研究
        1.5 大黄的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技术
        1.6 大黄属植物地上生物资源的开发应用研究
        1.7 大黄的栽培技术研究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不同播量和播期对唐古特大黄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及试验地概况
        1.2 不同播种量育苗试验
        1.3 不同播种量育苗移栽试验
        1.4 不同播种期育苗试验
        1.5 不同播种期育苗移栽试验
        1.6 测定项目及方法
        1.7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播种量对唐古特大黄种苗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2.2 不同播种量育苗移栽对唐古特大黄药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2.3 不同播种期对唐古特大黄种苗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2.4 不同播种期育苗移栽对唐古特大黄药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3.1 适宜播种量可提高唐古特大黄育苗质量和药材品质
        3.2 适宜播种期可提高唐古特大黄育苗质量和药材品质
第三章 移栽密度对唐古特大黄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试验地概况
        1.2 移栽密度试验设计及方法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密度对唐古特大黄成活率的影响
        2.2 不同密度对唐古特大黄生育期性状的影响
        2.3 不同种植密度对唐古特大黄叶面积指数和叶面积持续期的影响
        2.4 不同移栽密度对唐古特大黄药材质量的影响
        2.5 不同株距对唐古特大黄含量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第四章 氮磷钾配施对唐古特大黄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供试材料
        1.3 试验方案
        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施肥对唐古特大黄出苗率的影响
        2.2 施肥对二年生唐古特大黄地上部分生长的影响
        2.3 施肥对三年生唐古特大黄地上部分生长的影响
        2.4 施肥对唐古特大黄根个体质量指标的影响
        2.5 不同施肥方案下唐古特大黄产量和效益分析
        2.6 单种肥料的增产效应分析
        2.7 交互效应及最佳施肥量
        2.8 三因子肥料效应模型和最佳施肥量
        2.9 不同施肥量对唐古特大黄药材品质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3.1 唐古特大黄最佳肥料配比为N2P2K1或N2P2K2
        3.2 合理施肥有利于唐古特大黄有效成分的积累
        3.3 唐古特大黄施肥应综合考虑产量和经济效益
第五章 采收年限和采收季节对唐古特大黄品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二、三、四、五年生唐古特大黄蒽醌类化合物含量动态变化
        2.2 二年生唐古特大黄不同采收季节蒽醌类化合物含量变化
        2.3 三年生唐古特大黄不同采收季节蒽醌类化合物含量变化
        2.4 四年年生唐古特大黄不同采收季节蒽醌类化合物含量变化
        2.5 五年生唐古特大黄不同采收季节蒽醌类化合物含量变化
        2.6 二、三、四和五生唐古特大黄总蒽醌含量变化
    3 讨论与结论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10)DNFB柱前衍生化RP-HPLC测定大黄种子氨基酸的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仪器
    1.2 实验材料
    1.3 实验试剂
    1.4 完全酸水解氨基酸样品的制备
    1.5 溶剂的配制
        1.5.1 缓冲溶液的配制
        1.5.2 衍生试剂的配制
        1.5.3 十七种氨基酸标准溶液配制
        1.5.4 样品氨基酸的配制
    1.6 柱前衍生化
    1.7 色谱分析方法
        1.7.1 色谱条件
        1.7.2 线性关系考察
        1.7.3 精密度实验
        1.7.4 重复性实验
        1.7.5 稳定性实验
        1.7.6 加样回收率实验
    1.8 氨基酸的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未去除种翅的大黄种子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2.2 去除种翅的大黄种子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3 讨论
    3.1 大黄种子氨基酸在实践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3.2 大黄种子氨基酸在大黄种子质量分级中的应用前景
4 结论

四、唐古特大黄叶柄的营养成分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大黄地上部分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冯银平,苗小楼,张云鹤,辛国雄,贾春艳,张文广,王丹,李芸.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2
  • [2]大黄产业化过程废弃物的资源价值发现与利用探讨[J]. 张文广,贾春艳,王丹,张云鹤,苗小楼,冯银平,帖晓燕,胡芳弟,李芸.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1(21)
  • [3]新鲜唐古特大黄茎急性毒性及泻下作用研究[J]. 张云鹤,帖晓燕,冯银平,张文广,王丹,辛国雄,李芸.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21(04)
  • [4]青海大黄组织培养关键技术研究[D]. 张小惠.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2021
  • [5]Analysis of Chemical Components and Bioactivity Evaluation of the Inflorescence Stem of Rheum Tanguticum[D]. Osei Duah Matthew. 西南科技大学, 2021(08)
  • [6]唐古特大黄茎降血脂颗粒的制备、质量控制及初步药效学研究[D]. 马幸福. 宁夏医科大学, 2018(10)
  • [7]HPLC同时测定唐古特大黄地上部分6种化学成分含量[J]. 陈丽萍,李茂星,马幸福.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7(10)
  • [8]不同品种大黄生物活性物质分析及其亲缘关系鉴定[D]. 李桢. 西华大学, 2016(05)
  • [9]唐古特大黄规范化栽培关键技术研究[D]. 齐浩. 甘肃农业大学, 2015(03)
  • [10]DNFB柱前衍生化RP-HPLC测定大黄种子氨基酸的含量[J]. 刘何春,徐文华,沈建伟,宋文珠,臧黎黎,周国英.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4(07)

标签:;  ;  ;  ;  ;  

唐古大黄叶柄营养成分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