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OCT高压侧电路的供电方式

混合OCT高压侧电路的供电方式

一、混合式OCT高压侧电路的供电方式(论文文献综述)

高阳,高冲,林畅,李栋,贺之渊,寇龙泽,刘栋[1](2021)在《对称电容谐振式高压直流装置送能系统》文中研究表明高电位驱动电路的送能系统是保证混合式直流断路器稳定工作的关键设备。与目前"磁隔离"送能原理不同,利用电容器"隔直通交"特性和LC电路串联谐振原理,提出一种对称电容谐振式高压直流装置送能系统,实现了地电位侧电能向高电位直流侧装置的高效传输。分析了该送能系统的工作原理,并针对该拓扑结构提出了电路参数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以及若干衍生拓扑结构。通过仿真对具体算例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在直流故障工况下该送能系统仍然可以稳定工作,进而验证了所提新型送能系统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冷彤[2](2020)在《混合式直流断路器IGBT串联均压技术研究》文中提出直流微网保护技术是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研究热点之一,而混合式直流断路器是微网保护的关键设备,为了提高其开断能力,电力电子器件串联结构被广泛应用于换流支路,其中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器件。实现IGBT串联电压均衡对开断可靠性有着重要意义,良好的动态电压均衡不仅能够提高器件的利用率,还能防止器件因过压而损坏失效,因此IGBT串联均压技术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首先,从IGBT器件本身出发,详细阐述了IGBT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分析了静态特性参数对IGBT通态工作的影响,以及动态特性参数对IGBT开关暂态工作的影响,并且明确了IGBT的正向偏置和反向偏置安全工作区,分析了器件参数差异、外围电路差异、关断时间差三方面因素导致的IGBT串联不均压问题。其次,对RCD无源缓冲均压电路进行研究,得出缓冲电阻和缓冲电容对IGBT关断的动态特性和均压特性的影响,该均压电路能有效减小集射极电压上升变化率,从而改善集射极电压不均衡问题,并且对减少IGBT关断损耗、抑制过电压方面起到一定作用,经过仿真及试验验证最终得出了最佳电路参数。再次,对栅极均压电路进行研究,通过分阶段模型等效和理论推导,阐述了驱动电阻与IGBT动态特性和均压特性的关系,并验证了切换驱动电阻可直接改变IGBT关断栅极电流大小,从而间接实现集射极电压变化率控制,通过抑制过电压较大的IGBT集射极电压上升变化率,能够改善电压不均衡问题,并且过电压峰值得到了一定抑制。最后,针对栅极均压方案开展硬件电路设计,完成了电压采集电路、隔离电路、电源电路、电平转换电路、半桥驱动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的参数设计,理论上实现了对1.2kV集射极电压、15V栅极电压的实时采集,栅极均压电路能够以不同驱动电阻开通或关断IGBT,并能够纳秒级切换驱动电阻以完成均压操作,栅极均压电路的硬件设计为基于驱动电阻切换的均压方案的实施提供了技术参考。

刘娜[3](2019)在《无线供电技术在电子式互感器方面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电流互感器是电力系统中实现计量与保护的重要设备,随着电网电压等级的不断提高,传统的电磁式电流互感器受其传感原理限制已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电子式互感器因具有抗干扰性能好、测量精度高、重量轻等优点已成为传统电流互感器的理想替代品,其中有源电子式互感器高压侧供电问题则是研究中的难点和技术难题。针对现有高压侧供电电源设计中存在的电源复杂、寿命短、供电不稳定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供电方案,即无线供电技术。以线圈尺寸最小化和传输距离最大化为原则,研究设计了一个基于磁耦合共振式无线供电电源装置,实现了为电子式互感器高压侧稳定供电。本文的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首先对现有几种主流无线供电技术进行了简单的研究与分析,确定采用磁耦合共振式无线供电技术为电子式互感器高压侧电路供电。以电路互感理论为基础对磁耦合共振式无线供电技术进行建模与分析,建立了PP拓扑结构下的能量传输模型,推导出了输出功率表达式,进一步分析电压、频率、互感对功率的影响,从而为硬件电路的参数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2.其次对磁耦合共振式无线供电系统进行了整体设计,主要包括高频逆变环节、谐振线圈、谐振电容、整流滤波稳压环节,根据系统的设计指标,对这些环节一一进行分析,合理的设计优化系统的参数,保证在获得稳定功率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发射和接收线圈尺寸,再印制电路板,完成硬件电路制作。3.最后搭建实验平台,并对电源进行了实验测试,发射端和接收端的输出波形均满足实验要求。通过实验测试距离和负载对系统传输特性的影响,得出当传输距离在5-11cm,负载电阻在100Ω-250Ω范围时,负载均可获得100mW以上的功率,完全满足电子式互感器高压侧供电要求。通过对绝缘子设计,完成了系统的样机制作,最后经过整体样机实验验证波形图表明该供电电源在保证有效绝缘距离的前提下,可实现长时间的稳定供能,验证了本设计的有效性。

陈梦晗[4](2015)在《基于光电式电流互感器的高压电流测量技术研究》文中提出电流互感器(Current Transformer,CT)在电力系统的计量、保护和监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设备。随着我国电网运行电压等级的提高,目前电力系统中大量使用的电磁式电流互感器暴露出绝缘结构复杂、成本高、体积大等一系列问题。而且传统的电流互感器只能输出模拟信号,无法与数字通信系统相匹配,极大地制约了电力系统向智能化、网络化的发展。光电式电流互感器(Optic-electrical Current Transformer,OECT)集成了先进的光电子技术和光纤通信技术,能克服传统互感器的缺点,必将取代传统的电流互感器,成为电力系统中高电压大电流的主要测量装置。本文对基于Rogowski线圈和压频转换技术的有源光电式电流互感器测量高压电流进行了研究分析,建立了模拟电流输入和数字频率输出的完整模型。本方案采用Rogowski线圈作为传感头采样被测高压电流,再通过压频转换(V/F)和电光转换(E/O),转换为光脉冲信号,然后经由光纤传输到低压端信号处理部分;并采用低压端供电方案,将电能转换成光能通过光纤传输到高压端为转换探头提供稳定电源。采用双光纤对检测信号和能量进行传输,有效地解决了高低压间电气隔离的问题。低压端信号处理部分对脉冲频率信号进行计数处理,得到数字输出。论文详细对比分析了传感头、信号数字化处理、供能系统等部分的方案设计,以获得最优设计方案。提出了基于光电二极管(PD)串并联的激光供电方案,提高了转换电压,满足转换探头电路工作的需求。通过实验和仿真结果分析,验证光电式电流互感器测量高压电流具有高准确度和强抗干扰能力等优点,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吴华斌[5](2010)在《低功耗光电电流互感器的研究》文中认为电流互感器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计量、保护设备,其精度及可靠性与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和经济运行密切相关。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新的供电电压等级不断提高,系统的测量和保护精度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电磁式电流互感器由于存在结构上的不足在运行中日益暴露出不可克服的缺点,难以达到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要求。因此,新型的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取代传统的电磁式电流互感器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光电电流互感器由于具有安全性能好、制造成本低、运行精度高、体积小、重量轻和维护成本低等优点,已成为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首先概述了国内外电子式互感器的研究现状以及电子式互感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由于高压侧数据采集系统的供能是互感器目前研制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障碍,因此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成本、可靠性、精度和实用性等方面设计了低功耗的光电电流互感器数据采集系统,从结构上根本解决高压侧的功耗问题,整个设计主要包括数据采集系统的信号处理硬件单元、数字变换控制单元和光纤传输单元等。其次,本文采用Rogowski线圈作为高压电力线上保护通道的传感头,将Rogowski线圈的输出数字化后,通过光纤传送到低压端恢复成原来的模拟信号,实现对高压侧电力母线电流的测量。第三,信号处理电路主要完成对采集前端信号进行转换和处理,该部分的硬件设计,主要包括信号的积分、滤波、极性变换等部分,围绕系统低功耗设计思想进行芯片选型和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同时将系统的各功能模块先在OrCAD/PSpice中仿真,符合设计要求后再进行电路的设计,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电路,使系统在实现相应指标的前提下功耗降到最低。数字变换单元采用TI公司的超低功耗单片机MSP430实现控制,其丰富的片内外功能模块和超低功耗的性能完全满足本系统所要达到的要求,多种工作模式的转换能将功耗降到最低,同时其软件平台IAR Embedded Workbench能经济、方便的进行相应软件的设计和调试,便于系统的开发,系统的软件部分主要包括温度监测、A/D采样控制、CRC校验和异步收发等功能模块。设计中采用16位微功耗高速芯片ADS8325作为A/D转换器,保障了数据采集的精确性、实时性和系统的低功耗性能;采用低功耗、低成本、高性能的MSP430F149芯片做控制器件,降低了系统的功耗提高了控制器的性能;利用光纤数字传输系统实现高压部分和低压部分的完全电气隔离和实现信号传输,提高了信号传输的抗干扰性;设计了低功耗的光纤发射驱动电路。作者对本文设计的系统进行了硬件测试和软件测试,给出了测试结果并对误差进行了分析。论文最后对全文所做的工作进行了总结,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陈娜[6](2009)在《光电混合式电流互感器数据采集与传输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电流互感器是电力系统中用于继电保护和电测量的重要设备,其精确度和可靠性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有着重要影响。光电式电流互感器和传统的电磁式电流互感器相比有很多突出的优点,必将得到广泛的应用。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分为有源、无源两种类型,有源式电子电流互感器采用了先进的光电子技术和现代集成电子技术,发挥了高可靠、高精度、高稳定等特点,是目前最具实用前景的研究方向之一。在研究和分析了各种电流互感器的工作原理及优缺点的基础上,本文采用了有源型结构中ADC式光电电流互感器设计方案。完成从高压侧数据采集、数据处理、高低压间光纤数据通讯直至低压侧数据恢复的研究和设计。鉴于CPLD/FPGA具有高集成度、高速度和高可靠性的特点,提出了高压侧以CPLD为控制核心、低压侧以FPGA为控制核心的整体设计方案,简化了相应硬件电路的设计过程,且有效降低了系统在强电磁干扰下测量产生错误的风险。本文详细介绍了高压侧硬件系统的电路设计,高低压侧数据异步通讯电路在CPLD/FPGA中的实现,芯片的选择以及各部分电路的设计实现与调试。同时对软件系统的构成与编程思路做了具体的阐述,其中包括异步串行接口实现、FIFO实现,数据串并转换,CRC校验等。最后对整体系统进行了软件的仿真测试与硬件调试,验证系统的功能实现。经验证该系统设计可以实现光电混合式电流互感器高压侧单元和数据通讯的预定功能。可较好的满足电力系统中数据处理的高速度、高数据量、复杂运算等要求,并具有结构简单、方便修改的优点,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完保娟[7](2009)在《激光供能的光电电流互感器系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光电电流互感器(OECT)是一种新型的电力设备,由于传感方式不同于传统的电流互感器(CT),OECT有着传统CT无可比拟的优点,使得它在未来的电力系统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光电电流互感器分为有源、无源两种类型,有源式光电电流互感器在高压部分没有采用特殊的功能性光纤和其他光学器件,只是使用了混合电子线路,具有容易实现、性能长期稳定、可靠性高等优点。本文以IEC电子式电流互感器标准为出发点,比较了有源光电电流互感器的几种可能实现方式,最终选择了基于逐次逼近式模数转换的数字化测量方法,该方法测量准确度高,系统延时小。进一步给出了有源光电电流互感器的原理框图,详细分析了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本文首先介绍了高压侧的电路设计,结合一次侧电路低功耗设计的考虑,采用单光纤传输解调方案,介绍一次侧单光纤数据发送的原理与实现,详细讨论了用可编程器件实现二次侧单光纤传输数据的解调原理与方法,采用了DSP微处理器进行数据处理,为了保持各相数据采集的同步,介绍了实现三相同步采样的方法,着重介绍了基于GPS的同步采样的实现;设计了二次侧模拟输出接口,对于数字输出接口部分,分析了IEC61850-9-1标准协议,由于数字输出接口要得到符合协议的标准数据,还需要对接收到的数字量进行数字定标,因此还分析了互感器与上位机之间的数字定标过程,根据协议设计了数字输出接口的软件硬件实现。有源光电电流互感器的高压端电路供电问题在互感器的设计中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它关系到系统能否正常工作,通过对几种供电方式的比较,选择激光供能的供电方案作为研究对象,对激光供电方案中所需的关键器件激光器(LD)以及激光器的驱动电路、保护电路和温度控制电路做了深入的研究。

张省伟[8](2009)在《基于Rogowski线圈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电子式电流互感器与传统电磁式电流互感器相比,在带宽、绝缘、成本等许多方面具有无法比拟的巨大优势,因此其相关理论和研究已成为近期及未来发展的热点,其中基于Rogowski线圈的电流互感器就是研究比较广泛的一种电子式电流互感器。所以围绕Rogowski线圈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实用化进程中的关键技术展开进一步研究,对于推动Rogowski线圈电流互感器的改进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压母线电压高、电流变化范围大,如何从互感器高压侧提取能量并且稳压输出是研究Rogowski线圈电流互感器供能问题难点之一。针对这一问题,设计采用取能线圈和蓄电池结合供电方案。根据取能原理,建立取能线圈仿真模型,并对取能线圈最佳匝数进行了优化设计和仿真。蓄电池设计采用锂电池作为供电系统辅助电源。最后对供电系统做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结合供电方案能够有效解决互感器高压侧供能问题。空心Rogowski线圈频率响应范围宽,不存在磁饱和问题,但小电流测量存在输出信号弱且其测量精度易受周围环境影响。传统电流互感器具有较强的输出信号,其测量精度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但存在铁芯易饱和。为结合二者优点,设计了采用二者组合的混合式电子电流互感器,并对其高压侧信号处理系统进行了硬件设计。根据混合式电子电流互感器工作原理,提出铁芯线圈饱和点判定方法及互感器测量信号处理算法。设计的混合式电子式电流互感器能够有效地提高测量精度,拓宽了电流测量的幅值和频带,远远优于单个互感器的测量效果。被测线路中的脉冲电流的影响是设计Rogowski线圈电子式电流互感器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通过对脉冲电流作用下Rogowski线圈电流互感器响应仿真,提出了利用多级LC滤波电路抑制脉冲电流对Rogowski线圈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干扰的方法,并给出了其参数的确定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可有效抑制脉冲电流对Rogowski线圈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的影响,且对其测量效果影响很小,为Rogowsi线圈电流互感器可靠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蔡奇峰[9](2008)在《光电混合式电流互感器的研究》文中认为电流互感器作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设备,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电力的精确计量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供电电压等级的不断提高,系统测量和保护精度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集现代电子技术和光学技术于一体的新型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光电混合式电流互感器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它以高精度、高可靠性、宽响应带宽等特点渐渐被电力工程领域所接受。论文研究了高压侧的编码模块及低压侧系统的设计。低压侧接收光纤传送来的高压侧数据,并恢复成原始信号,实现对高压侧电力线电流的测量。论文对光电混合式电流互感器的背景做了简单介绍,对其原理和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在高压侧对编码模块进行了分析和设计;在低压侧,采用全数字锁相环技术,利用曼彻斯特码本身具有丰富的位定时信息的特性设计了解码模块,实现了对数据的接收,并从中提取出同步时钟信号对数据进行解码,然后进行拆帧校验,保证了高压侧传过来的数据可靠地被接收,同时利用单片机进行数据处理和数据存储,采用D/A转换模块实现对电流波形的恢复,具有一定的精度且不明显失真。设计中使用了VHDL语言编程并应用于CPLD,CPLD具有集成度高、编程灵活等特点,保证了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目前光电混合式电流互感器已进入实用化研究阶段,采用先进的电子和光学技术,无论对于光电混合式电流互感器的研制还是推广都非常重要。实践证明,采用这种方法设计的光电混合式电流互感器工作可靠、集成度高,有效的解决了高压端与低压端间的绝缘等问题,能够克服传统电磁式电流互感器的缺点,因此为光电混合式电流互感器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广泛应用积累了经验。

马小军,詹俊,崔慧智[10](2007)在《用于混合式光电电流传感器的电源》文中提出光电变换电路的电源问题是混合式光电电流传感器应用的技术难点之一。分析了几种可用于混合式光电电流传感器的电源方案,设计了高压侧供电方式的电源,并通过试验验证了电源的性能满足工程应用的要求。

二、混合式OCT高压侧电路的供电方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混合式OCT高压侧电路的供电方式(论文提纲范文)

(1)对称电容谐振式高压直流装置送能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对称电容谐振式高压直流装置送能系统的拓扑结构
    1.1“磁隔离”式送能系统的原理概述
    1.2 对称电容谐振式高压直流送能系统的拓扑结构
2 对称电容谐振式高压直流装置送能系统的工作原理
3 对称电容谐振式高压直流装置送能系统的衍生拓扑
    3.1 电感适配型对称电容谐振式送能系统
    3.2 无变压器型对称电容谐振式送能系统
    3.3 三相对称电容谐振式送能系统
    3.4 各种拓扑适用场合
4 参数设计与若干问题分析
    4.1 设计原则
    4.2 参数设计过程
    4.3 线路故障对送能系统的影响
    4.4 过电压性能分析
5 方案验证
    5.1 参数设计
    5.2 稳态性能验证
    5.3 暂态性能验证
    5.4 电容一致性分析
6 结论

(2)混合式直流断路器IGBT串联均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混合式直流断路器发展现状
    1.3 IGBT串联均压技术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2 IGBT的工作特性
    2.1 IGBT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1.1 IGBT的基本结构
        2.1.2 IGBT的工作原理
    2.2 IGBT基本特性
        2.2.1 IGBT的静态特性
        2.2.2 IGBT的动态特性
    2.3 IGBT串联不均压原因
    2.4 本章小结
3 无源缓冲均压技术
    3.1 无源缓冲均压基本原理
        3.1.1 RCD无源缓冲均压电路拓扑结构
        3.1.2 耗能支路避雷器等效模型
        3.1.3 均压电路工作过程分析
    3.2 基于Saber的仿真分析
        3.2.1 RCD均压电路模型建立
        3.2.2 缓冲电阻参数的确定
        3.2.3 缓冲电容参数的影响
    3.3 直流关断试验
        3.3.1 试验回路
        3.3.2 试验结果
    3.4 本章小结
4 栅极驱动端均压技术
    4.1 栅极均压电路拓扑结构
    4.2 IGBT关断过程分析
    4.3 驱动电阻对IGBT动态特性的影响
    4.4 驱动电阻对IGBT均压特性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5 栅极均压电路设计
    5.1 总体方案
    5.2 信号隔离电路
    5.3 驱动电源及供电方案
    5.4 栅极驱动电路
    5.5 电压采集电路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栅极均压电路PCB设计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3)无线供电技术在电子式互感器方面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有源电子式互感器的基本原理
    1.3 电子式互感器高压侧电路的供电方式
        1.3.1 激光供电
        1.3.2 太阳能供电
        1.3.3 超声波供电
        1.3.4 电流互感器CT取能供电
        1.3.5 电容分压器母线取能供电
        1.3.6 无线供电技术
    1.4 无线供电技术的研究现状
        1.4.1 无线供电技术国外研究现状
        1.4.2 无线供电技术的国内研究现状
    1.5 论文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无线供电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数学建模
    2.1 无线供电技术的分类及特点
        2.1.1 微波方式
        2.1.2 电磁感应方式
        2.1.3 磁耦合共振方式
    2.2 磁耦合共振式无线供电系统传输原理
    2.3 RLC网络的谐振
        2.3.1 串联谐振
        2.3.2 并联谐振
        2.3.3 发射线圈、接收线圈基本谐振拓扑结构
    2.4 磁耦合共振式无线供电系统传输电路模型
        2.4.1 互感对输出功率的影响分析
        2.4.2 频率对输出功率的影响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设计
    3.1 磁耦合共振式无线供电系统总体结构图
    3.2 高频逆变器设计
        3.2.1 高频逆变电路结构设计
        3.2.2 电流馈电推挽式逆变电路的启动分析
        3.2.3 电流馈电推挽式逆变电路的工作频率分析
        3.2.4 电流馈电推挽逆变电路的电压分析
        3.2.5 仿真研究
    3.3 谐振线圈的设计
        3.3.1 线圈的选择和设计
        3.3.2 螺旋线圈的参数设计
        3.3.3 线圈参数对负载功率的影响仿真分析
    3.4 谐振电容参数选择
    3.5 接收端电路设计
        3.5.1 整流电路
        3.5.2 滤波电路
        3.5.3 稳压电路
        3.5.4 接收端电路仿真
    3.6 印刷电路板的制作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的实验研究
    4.1 实验平台的搭建
    4.2 实验测试
        4.2.1 发射端电路测试
        4.2.2 接收端波形测试
    4.3 实验验证
        4.3.1 空载电压与传输距离特性实验
        4.3.2 负载功率与传输距离实验特性
    4.4 样机制作
        4.4.1 绝缘子设计
        4.4.2 整体实物样机图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在读期间参与科研项目情况
致谢

(4)基于光电式电流互感器的高压电流测量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光学电流互感器的分类及特点
        1.2.1 光学电流互感器的分类
        1.2.2 光电式电流互感器的优点
    1.3 光电式电流互感器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光电式电流互感器原理及系统方案设计
    2.1 引言
    2.2 光电式电流互感器工作原理
    2.3 光电式电流互感器实现方案对比与分析
    2.4 供电方案的选择与设计
        2.4.1 方案选择
        2.4.2 方案设计与实验
    2.5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Rogowski线圈理论研究及误差分析
    3.1 引言
    3.2 ROGOWSKI线圈简介及特性分析
        3.2.1 Rogowski线圈的结构与测量原理
        3.2.2 两种不同截面的Rogowski线圈
    3.3 ROGOWSKI线圈等效电路模型分析
    3.4 ROGOWSKI线圈工作状态分析
        3.4.1 自积分式罗氏线圈测量电流原理
        3.4.2 外积分式罗氏线圈测量电流原理
    3.5 ROGOWSKI线圈的误差分析及改进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信号处理及光纤传输系统设计
    4.1 引言
    4.2 信号调理电路
        4.2.1 放大电路
        4.2.2 滤波电路
    4.3 V/F变换
        4.3.1 V/F变换原理
        4.3.2 V/F变换电路设计
    4.4 光纤数字传输系统
        4.4.1 光纤的结构和种类
        4.4.2 光纤传输工作原理及优点
        4.4.3 光纤传输系统电路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验研究与误差分析
    5.1 引言
    5.2 测量系统实验研究分析
    5.3 系统误差分析
        5.3.1 电流互感器测量原理性误差
        5.3.2 其他误差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5)低功耗光电电流互感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电磁式互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弊端
        1.2.1 电磁式互感器的工作原理
        1.2.2 电磁式互感器的弊端
    1.3 新型互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新型互感器的工作原理
        1.3.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课题来源及各章节安排
2 电子式互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及结构
    2.1 引言
    2.2 电子式互感器基本工作原理
        2.2.1 无源式电子电流互感器
        2.2.2 有源式电子电流互感器
    2.3 电子式互感器结构
        2.3.1 Rogowski 线圈的基本原理
        2.3.2 光电电流互感器的结构设计
3 高压侧电路的低功耗设计
    3.1 低功耗设计思想
    3.2 信号调理电路的设计
        3.2.1 积分电路
        3.2.2 滤波电路
        3.2.3 极性变换电路
        3.2.4 电源电路
    3.3 一次转换器的低功耗设计
        3.3.1 一次转换器
        3.3.2 A/D 转换电路
        3.3.3 温度监测电路
    3.4 低功耗光电传输系统
4 低功耗数据采集系统的软件设计
    4.1 IAR430 软件平台的介绍
    4.2 A/D 转换程序设计
    4.3 温度监测程序设计
    4.4 校验模块程序设计
    4.5 异步收发程序设计
    4.6 主程序设计
5 光电互感器性能试验及电磁兼容设计
    5.1 主要技术参数介绍
    5.2 误差分析
    5.3 电磁兼容设计
6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致谢

(6)光电混合式电流互感器数据采集与传输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意义与背景
    1.2 光电混合式电流互感器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光电式电流互感器的发展趋势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光电混合式电流互感器的原理与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的常规结构和参数标准
    2.2 常规电流互感器的基本参数和特征
    2.3 各种电子电流互感器方案的比较
        2.3.1 电流互感器实现方法
        2.3.2 供电方案的选择
    2.4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5 小结
第三章 高压侧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3.1 Rogowski 线圈
    3.2 电压跟随器
    3.3 积分电路
    3.4 放大电路
    3.5 滤波电路
    3.6 A/D 转换及时序电路
    3.7 光纤数字传输系统
        3.7.1 数据的电-光转换、发送/接收及光纤连接器
        3.7.2 光纤
    3.8 小结
第四章 数据通讯模块电路设计
    4.1 通讯标准
    4.2 数据通信协议的设计
    4.3 数据通讯模块整体设计
    4.4 数据通讯模块高压侧部分
        4.4.1 FIFO 模块的设计
        4.4.2 移位寄存器模块的设计
        4.4.3 CRC 模块的实现
    4.5 数据通讯低压侧部分
        4.5.1 CRC 校验
        4.5.2 D/A 转换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软件系统设计与仿真
    5.1 设计开发软件
        5.1.1 EDA 技术
        5.1.2 Quartus Ⅱ软件
        5.1.3 VHDL
    5.2 高压侧数据发送部分程序设计
        5.2.1 FIFO 程序设计与仿真
        5.2.2 移位寄存器程序设计与仿真
        5.2.3 CRC 编码程序设计与仿真
    5.3 低压侧数据接收部分程序设计
    5.4 串行异步通讯接口设计
        5.4.1 波特率发生器
        5.4.2 串行口发送器
        5.4.3 串行口接收器
    5.5 小结
第六章 系统调试与验证
    6.1 数据采集与处理部分硬件系统调试
    6.2 数据通讯系统软硬件联调
    6.3 误差分析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7)激光供能的光电电流互感器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 论文选题的背景
        1.1.2 研究OECT 的意义及实用价值
    1.2 国内外OECT 的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有源光电电流互感器原理
    2.1 电子式互感器的通用框图
    2.2 Rogowski 线圈电流传感器原理
    2.3 有源光电互感器实现方式的比较和选择
    2.4 采用模数转换方式的有源光电互感器原理框图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压侧电路设计
    3.1 信号调理电路设计
        3.1.1 积分电路
        3.1.2 放大电路
        3.1.3 滤波电路
        3.1.4 移相电路
    3.2 A/D 转换及其驱动电路
        3.2.1 A/D 转换器的选择
        3.2.2 电压基准源
        3.2.3 驱动电路
    3.3 A/D 转换控制和转换传输接口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光纤数字传输系统的设计
    4.1 光发送器及驱动电路设计
    4.2 光接收器及接口电路设计
    4.3 光纤的选择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低压侧信号处理
    5.1 基于CPLD 技术的单光纤传输数据解调模块的设计
    5.2 基于EDA 的CPLD 设计
    5.3 数据解调接收模块的实现
    5.4 DSP 控制系统原理及实现
        5.4.1 DSP 控制系统结构概述
        5.4.2 DSP 与CPLD 接口中的数据处理逻辑
        5.4.3 同步采样技术的原理及实现
        5.4.4 数字定标设计
    5.5 信号输出接口设计
        5.5.1 多路D/A 转换电路设计
        5.5.2 数字输出接口设计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高压端电路供电方案的设计
    6.1 供电方式的选择
    6.2 激光光源部分
        6.2.1 激光器工作原理
        6.2.2 半导体激光器驱动电源
        6.2.3 LD 保护电路
    6.3 光电转换器的选择
    6.4 DC-DC 变换电路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7.1 试验数据及分析
    7.2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8)基于Rogowski线圈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目的意义
    1.2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发展及研究现状
        1.2.1 光学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研究现状
        1.2.2 Rogowski线圈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研究现状
        1.2.3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供能方案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供电系统设计
    2.1 引言
    2.2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供电方案
    2.3 供电系统取能线圈设计
        2.3.1 取能原理
        2.3.2 取能线圈仿真模型的建立
        2.3.3 取能线圈最佳匝数设计
    2.4 电池供电系统设计
    2.5 供电系统仿真实验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混合式电子电流互感器设计
    3.1 引言
    3.2 混合式电子电流互感器工作原理
    3.3 混合式电子电流互感器线圈设计
        3.3.1 空心Rogowski线圈设计
        3.3.2 铁芯线圈设计
    3.4 高压侧信号处理电路
        3.4.1 程控放大电路
        3.4.2 A/D转换电路
        3.4.3 光纤传输电路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混合式电子电流互感器测量信号处理
    4.1 引言
    4.2 电流测量原理
    4.3 铁芯线圈饱和点的确定
    4.4 大电流的测量
    4.5 算法仿真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脉冲电流对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影响的抑制
    5.1 引言
    5.2 脉冲电流对Rogowski线圈电流互感器影响仿真
    5.3 脉冲电流的抑制方法
        5.3.1 脉冲电流抑制原理分析
        5.3.2 巴特沃思电路设计
    5.4 脉冲电流的抑制效果及其对互感器测量效果影响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光电混合式电流互感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课题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1.2.1 国外研究状况
        1.2.2 国内研究状况
    1.3 光电混合式电流互感器发展趋势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光电混合式电流互感器概述
    2.1 传统式电流互感器
        2.1.1 传统式电流互感器的用途和分类
        2.1.2 传统式电流互感器的基本参数和特征
    2.2 光电混合式电流互感器
        2.2.1 光电混合式电流互感器的分类
        2.2.2 光电混合式电流互感器的供电方式
    2.3 光电混合式电流互感器的构成和原理
        2.3.1 光电混合式电流互感器的总体结构
        2.3.2 光电混合式电流互感器的传感头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光电混合式电流互感器的通信
    3.1 相关通讯协议介绍
        3.1.1 IEC 60044-8标准
        3.1.2 IEC 61850标准
    3.2 光纤传输系统
        3.2.1 光纤通信
        3.2.2 光纤连接器
    3.3 信号的变换和传输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压侧系统
    4.1 高压侧数据采集单元
    4.2 高压侧编码模块
        4.2.1 EDA技术
        4.2.2 CRC校验模块的实现
        4.2.3 曼彻斯特码的实现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低压侧系统
    5.1 解码模块
        5.1.1 数字锁相环的总体结构和工作原理
        5.1.2 基于数字锁相环的解码电路
        5.1.3 解码模块的时钟部分
        5.1.4 CPU与解码电路的连接
    5.2 数据的存储
    5.3 电流波形的恢复
        5.3.1 数模转换部分
        5.3.2 电流波形的仿真
    5.4 其他扩展接口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低压侧电路原理图
附录B 数据动态存储程序流程图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10)用于混合式光电电流传感器的电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HOCT的原理和结构
3 电源的方案
    3.1 低压侧供电方法
    3.2 告压侧供电方法
        3.2.1 反馈控制法
        3.2.2 斩波控制法
4 高压侧供电方案的实现
6 电源的稳定性实验

四、混合式OCT高压侧电路的供电方式(论文参考文献)

  • [1]对称电容谐振式高压直流装置送能系统[J]. 高阳,高冲,林畅,李栋,贺之渊,寇龙泽,刘栋.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21(02)
  • [2]混合式直流断路器IGBT串联均压技术研究[D]. 冷彤. 大连理工大学, 2020
  • [3]无线供电技术在电子式互感器方面的应用研究[D]. 刘娜. 山东理工大学, 2019(03)
  • [4]基于光电式电流互感器的高压电流测量技术研究[D]. 陈梦晗. 燕山大学, 2015(01)
  • [5]低功耗光电电流互感器的研究[D]. 吴华斌. 西华大学, 2010(04)
  • [6]光电混合式电流互感器数据采集与传输的研究[D]. 陈娜. 沈阳工业大学, 2009(S2)
  • [7]激光供能的光电电流互感器系统[D]. 完保娟. 燕山大学, 2009(07)
  • [8]基于Rogowski线圈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的研究[D]. 张省伟.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9(S2)
  • [9]光电混合式电流互感器的研究[D]. 蔡奇峰. 沈阳工业大学, 2008(03)
  • [10]用于混合式光电电流传感器的电源[J]. 马小军,詹俊,崔慧智. 电气应用, 2007(12)

标签:;  ;  ;  ;  ;  

混合OCT高压侧电路的供电方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