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儿风湿病研讨会总结

上海小儿风湿病研讨会总结

一、上海小儿风湿性疾病研讨会纪要(论文文献综述)

赵麟[1](2016)在《成人不明原因发热病因组成和临床特征的回顾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近5年安徽地区成人不明原因发热(FUO)病例的病因组成,探讨不同病种间临床特征的差异,评价常用炎症因子早期检测的诊断价值,提高临床工作中成人FUO的诊断率,减少医疗资源的不合理使用。方法:1.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于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达到FUO诊断标准的成年病例(年龄≥16岁)381例,依照出院诊断分为感染性疾病组、风湿免疫性疾病组、肿瘤性疾病组、杂病组、未确诊组。2.对各组的基本信息如性别比、年龄段、热程、热度、病因分布、确诊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对前3组病例的5项常用炎症因子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中性粒细胞计数(NC)、血沉(ESR)、铁蛋白(SF)的水平进行分析比较。3.查阅自2010年后相关论着,对同时期安徽地区儿童与成人FUO病因组成进行比较,对国内不同地区FUO的病因组成和诊断水平进行比较。结果:1.381例成人FUO病例,包括男195例(52%),女186例(48%),年龄1693岁,平均52.3±2.4岁,热程16-450天,平均41天,热度38.3-41.7℃,平均39.4℃。感染性疾病组男性比率最高(56.22%),风湿免疫性疾病组女性比率最高(62.75%)、热度最高(39.49±0.55℃),肿瘤性疾病组平均年龄最大(55.46±16.04岁)、热程最长(123.82±22.81天);各组在性别、年龄、热程、热度四项指标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339例出院有明确诊断,确诊率88.98%,感染性疾病仍占首位,为217例,占56.95%,风湿免疫性疾病51例,占13.38%,肿瘤性疾病35例,占9.18%,其他疾病36例,占9.45%。118例为血液学、分泌物及体液和(或)病原学检测,占34.81%;69例为影像学检查,占20.35%;21例为骨髓活检,占6.19%;53例为淋巴结和(或)其他组织病理学活检,占15.63%;78例为诊断性或试验性治疗结果,占23.01%。3.感染性疾病中细菌感染占47.46%(103例,含结核分枝杆菌17例、布鲁菌2例),病毒感染占40.55%(88例,含新型布尼亚病毒53例、EB病毒7例);风湿免疫性疾病中成人斯蒂尔病与血管炎或大动脉炎均占25.49%(均为13例);肿瘤性疾病中淋巴瘤占60%(21例);杂病类中药物热占47.22%(17例)。4.风湿组hs-CRP水平最高,同时肿瘤组高于感染组;感染组的NC水平较高,且肿瘤组高于风湿组;hs-CRP、NC分别通过LSD法两两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PCT、NC仅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有统计学意义,且感染组NC的AUC为最大;hs-CRP在感染组和风湿组的AUC相近;ESR仅在风湿组有统计学意义且有合理的准确性;SF对风湿性和肿瘤性疾病诊断均有统计学意义,但在风湿组AUC为最高。结论:1.近五年安徽地区成人FUO病因多达近百种,确诊率达88.98%,在国内处于中等偏上水平。2.本地区成人FUO病因中,感染性疾病居首并以细菌感染及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为主,风湿免疫性疾病次之,肿瘤类总比降低但淋巴瘤比率增加。3.各组病例在性别构成、年龄段、热程、热度及5项炎症因子水平均存在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CT、hs-CRP、NC、ESR、SF的早期检测对成人FUO的病因诊断有重要的指向性和诊断价值。

王宁辰[2](2014)在《中文版儿童生活质量测定量表(PedsQLTM3.0)风湿模块(8-12岁)在我国风湿性疾病患儿中的适用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儿童风湿性疾病(Rheumatic Disease)是儿童期较为常见的疾病,多数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是严重影响儿童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疾病之一。国外多采用儿童生活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和(或)疾病特异性量表对风湿性疾病患儿的生活质量进行测评。但是尚未检索到我国关于风湿性疾病患儿生活质量的文献报道。缺乏成熟的疾病特异性生活质量测评工具是主要原因之一。儿童生活质量测定量表(PedsQLTM3.0)风湿模块是国外现存的、成熟的儿童风湿性疾病患儿生活质量的测评工具,将其引进我国,并进行量表信度及效度的评价,可为风湿性疾病患儿生活质量的测量及今后临床相关研究提供良好的研究工具和基础资料。目的:1.引进儿童生活质量测定量表(PedsQLTM3.0)风湿模块(8-12岁),检验汉化后的PedsQLTM3.0风湿模块(8-12岁)的信度、效度。2.通过描述风湿性疾病患儿生活质量的现状,初步探索中文版PedsQLTM3.0风湿模块(8-12岁)在我国的适用性。方法:1.量表信度及效度评价:在获得原作者同意后,对PedsQLTM3.0风湿模块(8-12岁)进行翻译、修改及文化调适,形成汉化后的PedsQLTM3.0风湿模块(8-12岁)。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3年4月到2013年9月期间,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儿科门诊或病房且符合入选标准的风湿性疾病患儿及其父/母各108名。患儿及父/母分别填写中文版儿童生活质量测定量表(PedsQLTM4.0)普适性核心量表(8-12岁)及汉化后的PedsQLTM3.0风湿模块(8-12岁)。选用内部一致性信度、重测信度、表面效度、内容效度、结构效度、效标关联效度等指标对汉化后的PedsQLTM3.0风湿模块(8-12岁)的信度和效度进行评价。2.风湿性疾病患儿生活质量现状描述: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3年10月到2014年4月期间,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儿科门诊或病房且符合入选标准的风湿性疾病患儿及其父/母各124名。患儿及父/母分别填写中文版PedsQLTM3.0风湿模块(8-12岁)。所有资料的统计学分析利用SPSS13.0完成。结果:1.量表信度及效度评价: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108套。(1)汉化后的PedsQLTM3.0风湿模块(8-12岁)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儿童报告的Cronbach’s a系数为0.91,各维度的Cronbach’s a系数介于0.76-0.92之间;父/母报告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5,各维度的Cronbach’s a系数介于0.72-0.92之间。(2)重测信度的测量,汉化后的PedsQLTM3.0风湿模块(8-12岁)儿童报告为0.96(P<0.01),父/母报告为0.98(P<0.01)。(3)汉化后的PedsQLTM3.0风湿模块的内容效度指数(CVI),儿童报告为0.94,父/母报告为0.95,表明该模块的内容效度较好。(4)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儿童报告部分,共提取出5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8.58%;父/母报告部分,共提取出5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0.41%。儿童报告与父/母报告提取出的公因子个数与源量表维度个数相同,且公因子的含义与源量表的理论结构相符,表明量表的内在结构与源量表的理论构造基本一致。(5)汉化后的PedsQLTM3.0风湿模块(8-12岁)儿童报告总量表及各维度得分与中文版PedsQLTM4.0普适性核心量表(8-12岁)儿童报告总量表得分均显着相关(r介于0.64-0.79之间,P<0.01);父/母报告总量表及各维度得分与中文版PedsQLTM4.0普适性核心量表(8-12岁)父/母报告总量表得分均显着相关(r介于0.60-0.84之间,P<0.01),表明效标关联效度理想。(6)汉化后的PedsQLTM3.0风湿模块(8-12岁)儿童报告各维度与父/母报告相对应各维度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0.6以上(P<0.01),表明该模块儿童报告与父/母报告的一致性良好。2.风湿性疾病患儿生活质量现状: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124套。中文版PedsQLTM3.0风湿模块(8-12岁)儿童报告总量表得分为83.99±12.68分,父母报告总量表得分为80.69±15.68分。总量表及各维度得分,儿童报告均高于父/母报告,除“交流”维度外,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患儿的生活质量与其性别、居住地、上学与否、首次发病年龄及父母的教育程度有关(P<0.05)。结论:中文版PedsQLTM3.0风湿模块(8-12岁)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重测信度、表面效度、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及效标关联效度,与源量表具有较好的等价性,可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对风湿性疾病患儿的生活质量进行有效测量。本研究被调查的风湿性疾病患儿生活质量尚可,但“担忧”和“交流”维度得分相对较低,需引起关注。

张志勇,赵晓东[3](2013)在《儿童免疫系统疾病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小儿临床免疫专业在基础和应用研究方面进展迅速。在风湿性疾病、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及过敏性疾病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高水平的临床研究论文日益增多。多、少关节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JIA),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皮肌炎等疾病的诊治建议相继登载,为规范化治疗及今后的儿科临床免疫多中心合作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将简述近年在小儿免疫系统疾病领域的基础和

李明[4](2011)在《周耀庭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湿阻膜原型发热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导师周耀庭,男,1930年出生,浙江岱山人。首都医科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国家级名老中医。周耀庭教授具有50年临床经验,以《内科》、《儿科》最为擅长,兼治外、妇、皮科。30年温病学教学经历,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中西医理论功底,尤其是在温病学理论方面造诣颇深,擅用中医温病学理论治疗各种热病,疗效卓着。本论文主要从探寻周教授学术渊源,整理挖掘周教授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及治疗湿阻膜原型发热的临床研究三部分完成。第一部分是从周教授的特殊经历以及特定的工作环境着手,探寻其学贯中西,主攻温病,师古不泥的学术渊源。第二部分从病机重视邪气湿毒郁,中西合参相互借鉴相辅相成,承经方时方擅活用化裁,谆谆医嘱助疗效四方面整理其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将周耀庭教授在治疗长期发热、呼吸系统感染疾病、斑疹、消化系统疾病、皮肤科病、血液系统疾病、肝气郁滞疾病等方面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进行了整理研究,为保存、继承、宣传、弘扬周教授学术思想打下了基础。1周耀庭教授治疗长期发热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长期发热是指发热持续2周以上。周教授认为长期发热是一个症状,可由多种疾病引起,患者病情简单、复杂情况不一,病程短者2-3周,病程长者可持续几年。根据体温高低将长期发热分为长期高热(体温在38℃以上)和长期低热(体温在38℃以下)两大类。长期高热者可分为肺胃壅热,兼感外邪、湿阻膜原、气分湿热、痰热蕴肺4型,长期低热者可分为毒热不净,邪伏阴份、宿食停滞,滞热内盛、湿阻膜原、气分湿热、阴虚内热、瘀血内停、气血不足7型。周教授临证非常注重周密观察,仔细分析,强调对病史的分析,从不放过微小的变化,尽可能去捕捉辨证线索。在不全面、不典型的证候表现中善于抓住辨证要点;对于疑似证予以鉴别,并加以排除。故临证方证相应,疗效显着。2周耀庭教授运用新感温病理论治疗呼吸系统感染疾病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中医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蕴藏着巨大潜力。周耀庭教授将中医温病学的理论与方法,很好地与临床感染性疾病相结合,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本论文总结其倡导的病因复杂,寒温并存、病位多犯肺胃、病机多样,变化多端、小儿兼证,不可忽视等的观点,归纳其重点辨表证有无、辨里热层次、辨正气盛衰、辨疾病顺逆、辨兼夹之有无的辨证要点和技巧,在治疗大法及原则方面提出透邪原则、祛邪原则、保津原则及止嗽定喘的方法。并将周教授治疗感冒、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以及肺炎的常用治法、处方及药物进行了系统总结。3周耀庭教授治疗斑疹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观察斑疹可以辨别病因、邪气部位及深浅、病证阴阳虚实、病情轻重及预后。斑疹色红为热、色紫为夹毒,色黑为热极,紫黑兼夹瘀血;疹出及消退较快,皮损瘙痒为有风;局部皮肤水泡、津水渗出为有湿。发疹属卫营同病,发斑为气血同病,斑疹同见为邪气浅深不一,几乎涉及卫气营血各层。斑分阴阳而疹无阴证。外感热病多为阳斑,杂病则阴阳互见。斑疹为营血热毒外达的表现,一般以稀疏均匀为好,但麻疹以疹点遍布全身为顺;斑疹色泽以红而光亮为顺,黑而晦暗为逆;形状以松浮为顺,紧束为逆。斑疹出,病证减,多为伏邪温病,表明邪由深出浅,病情向愈;斑疹出,病证重,多见于新感温病,表明邪由浅入深,病情发展。斑疹外发,邪入营血,治以清营凉血;斑疹外发,多兼毒邪,故配伍清热解毒之品;斑疹之出,是营血的毒热有外透之机,治疗要因势利导,配伍透达之品;疹出太阴,斑发阳明,治疗要密切结合肺胃。斑疹可分为疫疹、温病斑疹、杂病斑疹、皮肤病斑疹。疫疹包括猩红热、麻疹、手足口等。温病斑疹包括败血症、肠伤寒、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杂病斑疹杂病斑疹包括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皮肤病斑疹包括荨麻疹、痤疮、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等。本论文主要将周教授治疗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色素性紫癜性苔藓样皮病、猩红热、湿阻膜原皮疹的常用治法、处方及药物进行了系统总结。4周耀庭教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周耀庭教授在消化系统疾病方面尤其擅长治疗胃脘痛、泻与痢。对于胃脘痛患者,周教授认为中焦虚寒及肝郁气滞是其主要病因,故常采用温中散寒、疏肝和胃之法进行治疗。反对不审病因,动辄理中丸、补中益气汤之类,致使胃痛缠绵不愈。泻与痢虽皆为脾胃疾病,但泻责之于湿胜,病在脾,治疗上须结合病因,祛湿分利是其原则;痢是因湿热化燥,深入血分,病在大肠,禁止分利。本论文将周教授治疗胃脘痛、腹泻、痢疾的常用治法、处方及药物进行了系统总结。5周耀庭教授治疗皮肤科疾病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总结痤疮、荨麻疹、湿疹及过敏性皮疹这四种病虽然均属皮肤科疾病,属于不同的病种。但周教授却认为这四种病有密切的联系。病因方面均为风湿热毒内蕴,外感风邪所致;涉及脏腑多为肺、脾胃。风与肺有关,湿热毒与脾胃有关。在治疗上均要散风清热利湿解毒,要加强祛皮肤风湿之品。但同中有异,四种疾病在病机方面各有侧重,选药治疗方面要有针对性。本论文将周教授治疗荨麻疹、痤疮、湿疹、过敏性皮疹的常用治法、处方及药物进行了系统总结。6周耀庭教授治疗血液病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周教授对血液病的辨证治疗特别强调以下几点。(1)血液病与何脏腑密切相关。《黄帝内经》“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为血”。脾胃为后天,肾为先天,关系密切。精血同源。肾藏精,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2)现代医学诊断贫血,绝对不等同于中医的血虚证。(3)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临证要充分认识到瘀血的危害。“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瘀血不去,血不归经”。本论文将周教授治疗营养性贫血、真红细胞增多症的常用治法、处方及药物进行了系统总结。7周耀庭教授治疗郁证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周教授认为,当今社会,由于国际国内竞争加强,经济快速发展,工作、生活、学习节奏加快,各方面压力增大,甚至影响到儿童,所以无论男人、女人,成人、儿童,也无论国外、国内,城市、农村,由于情志失调不能自我排解导致郁证的情况日益增多,肝气郁滞、肝郁化火等证甚为常见,影响面广,对这方面的调治是中医的优势所在。但是此类证表现多种多样,治疗亦须因证而异。本文将周教授治疗肝郁气滞,肝郁化火导致的头痛、心慌心悸、咽炎、胃炎、癫痫、多动症、妇女月经不调的常用治法、处方及药物进行了系统总结。第三部分是对新订化湿达原汤治疗湿阻膜原型发热进行了临床研究。长期发热是内、儿科公认的治疗难题。周耀庭教授运用中医膜原学说,对长期发热中属于湿阻膜原证的病例,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创制了新订化湿达原汤。本论文临床研究的目的:观察新订化湿达原汤治疗湿阻膜原型发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遵循随机、对照、单盲的临床研究原则,将66例符合湿阻膜原型发热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给予新订化湿达原汤,对照组给予达原饮,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体温、中医症状及体征积分的变化来判定临床疗效,疗程结束停药1月后检测复发情况,计算复发率。检测治疗前后血、尿、便常规,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的变化来判定用药安全性。结果:1.体温测定:2组药物均有退热作用,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2组药物治疗后第7、14、21、28天退热作用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01,P<0.05)。2.临床症状和体征积分变化情况:2组均有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作用,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3.疾病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4.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7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5.随访:治疗组复发率为0%,对照组复发率为12.12%,治疗组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6.安全性指标:2组治疗前后血、尿、便常规,心电图,肝功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肾功能(血肌酐、血尿素氮)比较无明显变化。结论:新订化湿达原汤能明显降低湿阻膜原型发热患者的体温,且退热疗效优于达原饮。新订化湿达原汤能改善发热、寒战、恶心、面色、皮疹、淋巴结肿大、关节疼痛、腻苔等症状及体征,且中医症状和体征积分改善优于达原饮。新订化湿达原汤退热效果持续稳定,不易复发。新订化湿达原汤具有用药安全性。目的:观察新订化湿达原汤治疗湿阻膜原型发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遵循随机、对照、单盲的临床研究原则,将66例符合湿阻膜原型发热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给予新订化湿达原汤,对照组给予达原饮,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体温、中医症状及体征积分的变化来判定临床疗效,疗程结束停药1月后检测复发情况,计算复发率。检测治疗前后血、尿、便常规,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的变化来判定用药安全性。结果:1.体温测定:2组药物均有退热作用,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2组药物治疗后第7、14、21、28天退热作用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01,P<0.05)。2.临床症状和体征积分变化情况:2组均有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作用,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3.疾病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 0.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4.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7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5.随访:治疗组复发率为0%,对照组复发率为12.12%,治疗组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6.安全性指标:2组治疗前后血、尿、便常规,心电图,肝功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肾功能(血肌酐、血尿素氮)比较无明显变化。结论:新订化湿达原汤能明显降低湿阻膜原型发热患者的体温,且退热疗效优于达原饮。新订化湿达原汤能改善发热、寒战、恶心、面色、皮疹、淋巴结肿大、关节疼痛、腻苔等症状及体征,且中医症状和体征积分改善优于达原饮。新订化湿达原汤退热效果持续稳定,不易复发。新订化湿达原汤具有用药安全性。

姜连堃[5](2011)在《洋金花药用简史及现代认知》文中研究说明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背景下,对作为中医药理论重要载体的中药做传统的继承和现代的诠释,既是新时代的要求也是中医药自身发展的内生性需要。洋金花是一味较为特殊的中药,由于其麻醉效用是蒙汗药的最可信的主要组成部分,曾有“恶客”和“险恶之品”的评说,大多古代医家即使采用也不做过多诠释,而古代各种笔记趣闻式记录颇见不少;在现代由于中药洋金花具有广泛、稳定和显着的药物作用(特别是在作为麻醉镇痛药;治疗呼吸科疾病和银屑病),相关研究日益增多。2007年,国家“973”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的中药性味功效相关研究中,洋金花列为重要基础研究的药材。对中药洋金花的古今知识深入系统整理,同时通过对洋金花的药用史研究将有多方面的意义。本文主要以洋金花的古今应用的演变历程(含医药书中使用名称的变化)为主要着眼点,结合现代研究,梳理形成一份洋金花的药用简史,结合现代研究对传统药性理论作探讨。考察发现,洋金花从其古代名称“曼陀罗花”到其异名“押不芦”、“恶客”、“龙蛋草”,现代人的使用和考证颇有可商之处;而中药洋金花的现代应用,表明其主治已超出其原有的传统理论,这亦是现代背景下的中医药寻求认知突破和理论发展面临的挑战,现代相关理论研究需要遵循从局部入手,再回归整体的原则以保证不会导致中药整体性的丧失,如此才有望搞好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张建英[6](2010)在《强直性脊柱炎证治规律研究与补肾中药治疗系统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病机特点与用药规律,探索其证治规律,并初步形成治疗AS方药;针对AS基本病机,系统评价补肾中药治疗该病的疗效与安全性,从而为中医药临床治疗本病提供参考。方法:检索近20年中药治疗AS的随机、半随机文献,筛选文献并建立证治规律数据库与系统评价数据库;通过频率分析及因子分析研究其病机特点;通过频率分析研究其临床用药规律;通过Meta-分析评价补肾中药治疗该病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证治规律纳入文献115篇;病机研究显示肾虚占纳入文献的82.61%,湿邪占79.13%,瘀血占75.65%,其余渐次为风邪、寒邪、气虚、热邪、肝虚、痰浊、血虚;病机形成5个因子,F1包括寒邪、热邪,F2包括风邪、湿邪、经络不通,F3包括肾虚、肝虚、血虚,F4包括瘀血、痰浊、经络不通,F5包括气虚、血虚;用药特点以补肾、祛风湿、活血化瘀和止痛药为主;补肾药主要为狗脊、杜仲、续断等,祛风湿药主要为独活、威灵仙、川乌等,活血化瘀药主要为当归、赤芍、川牛膝等,止痛药主要为细辛、全蝎、地龙等,清热药主要为黄柏、知母、银花等,利湿药主要为薏苡仁、茯苓、土茯苓,健脾益气药主要为黄芪、白术、党参,化痰药主要有白芥子、南星、陈皮。系统评价共纳入研究33项;以总有效率为判效指标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补肾中药治疗AS疗效显着;以不良反应为判效指标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补肾中药治疗AS安全性高。结论:AS病机以肾精不足、肾阳亏虚为本,以风邪、寒邪、热邪、湿邪、瘀血、痰浊阻滞督脉为标;治疗宜补肾益精、温肾壮阳以治其本,祛风散寒(清热)除湿、疏通经络以治其标,活血止痛以缓其急;补肾中药治疗AS疗效可靠,副作用小。本研究为中医药辨治AS提供了参考,进一步证实了补肾中药治疗该病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的优势,为进一步采用补肾中药治疗本病提供了方法学参考。

陈同辛,王宏伟,王晓川,赵晓东[7](2006)在《小儿免疫临床与研究进展专题研讨会会议纪要》文中认为

张耀东,顾本兴,蔺琳,郭学鹏,王家勤,王晓华[8](2005)在《《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年第20卷中文题名索引》文中研究指明

周纬,陈同辛[9](2004)在《上海小儿风湿性疾病研讨会纪要》文中指出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临床免疫学组举办 的上海小儿风湿性疾病研究讨会(第一届),于2004年8月 17日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召开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 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 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等15家单位的40余位代表参会,交流 论文共14篇,涉及儿童特发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川崎 病、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断治疗,并 进行了广泛交流。会议同意成立上海儿童风湿性疾病协作组, 加强协作组成员间交流与互通信息,逐步建立定期学术活动 和各成员单位的协作网络。大会还专题讨论了儿童慢性关节 炎,现报告如下。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免疫学组[10](2003)在《第六届全国小儿免疫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上海小儿风湿性疾病研讨会纪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上海小儿风湿性疾病研讨会纪要(论文提纲范文)

(1)成人不明原因发热病因组成和临床特征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2)中文版儿童生活质量测定量表(PedsQLTM3.0)风湿模块(8-12岁)在我国风湿性疾病患儿中的适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操作性定义
第二章 文献回顾
    一、儿童风湿性疾病
        (一) 儿童风湿性疾病概述
        (二) 儿童风湿性疾病的临床特点
        (三) 儿童风湿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四) 风湿性疾病对患儿及父母的影响
        (五) 儿童风湿性疾病的综合管理
    二、风湿性疾病患儿生活质量
        (一) 儿童生活质量的概念
        (二) 儿童生活质量的测量
        (三) 常见风湿性疾病患儿生活质量测评量表
        (四) 风湿性疾病患儿生活质量现状
    三、量表的引进过程
        (一) 量表的准备
        (二) 量表的翻译
        (三) 量表的文化调适
        (四) 量表的性能评价
    四、量表信度及效度的评定
        (一) 信度
        (二) 效度
第三章 研究方法
    一、研究设计类型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工具和指标
    四、研究步骤
    五、资料分析方法
    六、质量控制
    七、研究的伦理原则
第四章 结果
    一、PedsQL~(TM)3.0风湿模块(8-12岁)的翻译及文化调适
    二、汉化后的PedsQL~(TM)3.0风湿模块(8-12岁)信效度的评价
    三、风湿性疾病患儿生活质量的现状
第五章 讨论
    一、PedsQL~(TM)3.0风湿模块(8-12岁)的翻译与文化调适
    二、汉化后的PedsQL~(TM)3.0风湿模块(8-12岁)信效度的评价
    三、风湿性疾病患儿生活质量的现状分析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二、研究的意义
    三、研究的局限性
    四、对今后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
    附录一 知情同意书
    附录二 一般资料调查问卷
    附录三 中文版儿童生活质量测定量表(PedsQL~(TM)4.0)普适性核心量表(8-12岁)-儿童报告
    附录四 中文版儿童生活质量测定量表(PedsQL~(TM)4.0)普适性核心量表(8-12岁)-父/母报告
    附录五 汉化后的儿童生活质量测定量表(PedsQL~(TM)3.0)风湿模块(8-12岁)-儿童报告
    附录六 汉化后的儿童生活质量测定量表(PedsQL~(TM)3.0)风湿模块(8-12岁)-父/母报告
    附录七 中文版儿童生活质量测定量表(PedsQL~(TM)3.0)风湿模块(8-12岁)儿童报告
    附录八 中文版儿童生活质量测定量表(PedsQL~(TM)3.0)风湿模块(8-12岁)父/母报告
致谢

(3)儿童免疫系统疾病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JIA
2 SLE
3 川崎病 (Kawasaki disease, KD)
4 过敏性紫癜 (Henoch-Schonlein sydrome, HSP)
5 幼年皮肌炎 (juvenile dermatomyositis, JDM)
6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PID)

(4)周耀庭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湿阻膜原型发热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周耀庭教授学术渊源概述
    1 周耀庭教授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形成过程
        1.1 立志学医,终成西医儿科医师
        1.2 学习中医,从医路上重大转折
        1.3 中西结合,临床经验大量积累
        1.4 开展教学,温病理论大幅提高
        1.5 科研实践,身体力行硕果累累
        1.6 国际交流,弘扬中国医药文化
        1.7 培养人才,用爱浇灌桃李芬芳
    2 师承教育对周耀庭教授的影响
    3 中医经典古籍渊薮对周耀庭教授的影响
        3.1 《内经》
        3.2 《伤寒论杂病论》
        3.3 《外感温热论》
        3.4 《温病条辨》
        3.5 《外感温病篇》
        3.6 《瘟疫论》
        3.7 《疫疹一得》
        3.8 《温热经纬》
        3.9 《伤寒指掌》
        3.10 《通俗伤寒论》
        3.11 《广瘟疫论》
        3.12 《湿热病篇》
        3.13 其他温病着作
        3.14 内、儿科主要参考书目
    4 中医各家学派源流对周耀庭教授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周耀庭教授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总结
    1 周耀庭教授学术思想概述
        1.1 衷中参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1.2 病因病机,临证注重湿毒郁邪
        1.3 经方时方,古为今用灵活化裁
        1.4 谆谆医嘱,治疗护理配合宣教
    2 周耀庭教授诊疗经验总结
        2.1 周耀庭教授治疗长期发热的诊疗经验总结
        2.2 周耀庭教授运用新感温病理论治疗呼吸系统感染疾病的诊疗经验总结
        2.3 周耀庭教授治疗斑疹的诊疗经验总结
        2.4 周耀庭教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诊疗经验总结
        2.5 周耀庭教授治疗皮肤科疾病的诊疗经验总结
        2.6 周耀庭教授治疗血液病的诊疗经验总结
        2.7 周耀庭教授治疗郁证的诊疗经验总结
第三部分 周耀庭教授治疗湿阻膜原型发热的临床研究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前言
    临床资料
    诊疗标准
    研究方法
    结果
    病案举例
    结论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含发表论文)

(5)洋金花药用简史及现代认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洋金花的名称
        1.1 公元1590年之前
        1.2 公元1590至公元1949年
        1.3 公元1949年至今
        1.4 洋金花的异名认知及考证
    二、洋金花基原植物及药材鉴别等
        2.1 洋金花的基原植物
        2.2 洋金花的炮制
        2.3 洋金花的贮藏
        2.4 洋金花的药材鉴别
    三、洋金花药性和主治功用
        3.1 洋金花的古代药性
        3.2 洋金花的古代主治
    四、洋金花的现代研究
        4.1 现代中医药研究背景
        4.2 洋金花化学成分
        4.3 洋金花药理活性
        4.4 洋金花现代临床应用进展
        4.5 洋金花药理活性和药性的关系
讨论
结论
致谢
引用文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6)强直性脊柱炎证治规律研究与补肾中药治疗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强直性脊柱炎研究概况
    一、西医研究概况
        (一) 病名
        (二)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三) 病理
        (四) 诊断
        (五) 治疗
    二、中医研究概况
        (一) 病名
        (二) 病机与证候
        (三) 中医外治
        (四) 中药内治
第二部分 证治规律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一) 文献检索
        (二) 文献选择标准及方法
        (三) 信息采集及药物分类
        (四) 统计及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 文献检索及选择结果
        (二) 统计结果
    四、讨论
        (一) 病机特点分析
        (二) 用药规律分析
        (三) 常用药物分析
        (四) AS三期辨治
    六、小结
第三部分 系统评价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一) 文献检索:文献检索范围及策略同证治规律部分
        (二) 文献选择标准及方法
        (三) 信息采集及文献编号登记
        (四) 文献质量评价标准与方法
        (五) 统计方法及主要统计过程
    三、研究结果
        (一) 文献检索、选择结果
        (二) 纳入研究概述
        (三) 纳入研究方法学质量
        (四) 统计结果
    四、讨论
        (一) 疗效分析
        (二) 安全性分析
        (三) 异质性分析
        (四) 纳入研究质量分析
        (五) "倒漏斗"图形分析
    五、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论文着作
科研成果
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任务书
详细摘要

(7)小儿免疫临床与研究进展专题研讨会会议纪要(论文提纲范文)

一、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二、过敏性疾病
三、儿童风湿病
四、感染免疫

(10)第六届全国小儿免疫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论文提纲范文)

一、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PID)
二、 感染免疫
三、 新生儿免疫
四、 过敏性疾病
五、 风湿性疾病
六、血管炎性综合征
七、其他免疫性疾病
八、肿瘤免疫

四、上海小儿风湿性疾病研讨会纪要(论文参考文献)

  • [1]成人不明原因发热病因组成和临床特征的回顾性研究[D]. 赵麟. 安徽医科大学, 2016(10)
  • [2]中文版儿童生活质量测定量表(PedsQLTM3.0)风湿模块(8-12岁)在我国风湿性疾病患儿中的适用性研究[D]. 王宁辰.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4(01)
  • [3]儿童免疫系统疾病研究进展[J]. 张志勇,赵晓东.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3(05)
  • [4]周耀庭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湿阻膜原型发热的临床研究[D]. 李明.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6)
  • [5]洋金花药用简史及现代认知[D]. 姜连堃.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1(04)
  • [6]强直性脊柱炎证治规律研究与补肾中药治疗系统评价[D]. 张建英.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0(12)
  • [7]小儿免疫临床与研究进展专题研讨会会议纪要[J]. 陈同辛,王宏伟,王晓川,赵晓东. 中华儿科杂志, 2006(06)
  • [8]《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年第20卷中文题名索引[J]. 张耀东,顾本兴,蔺琳,郭学鹏,王家勤,王晓华.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5(12)
  • [9]上海小儿风湿性疾病研讨会纪要[J]. 周纬,陈同辛. 临床儿科杂志, 2004(12)
  • [10]第六届全国小儿免疫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J].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免疫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 2003(06)

标签:;  ;  ;  

上海小儿风湿病研讨会总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