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思考

中学历史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思考

一、中学历史教学"研究性学习"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杨杨[1](2019)在《小学语文教师课程理解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古德莱德将课程分为五种不同的课程形态,即理想课程(Ideological Curriculum)、正式课程(Formal Curriculum)、领悟课程(Perceived Curriculum)、运作课程(Operational Curriculum))、经验课程(Experience Curriculum)。课程理念、计划到课程在具体课堂上的呈现都得经过领悟课程阶段,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如何不仅直接影响本科目的发展,更是深刻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每门学科课程都具有独特的学科本质与特点,因而教师对每门学科课程的理解理念、思维方式等都各具差异。再者每一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思维方式等都因阶段所异,其体现自然不同。基于此,本论文是以小学语文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师课程理解的实然状况进行调查,深入剖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策略。本研究除了对基础理论的文献分析以外,还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课堂观察法,再综合分析问卷调查收集回的资料、教师教案、课堂实录和访谈的基础上,并参与其他学者一些相关研究成果,对小学语文教师课程理解进行研究。论文共分为五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缘起、研究现状、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第一章:对教师课程理解进行理论概述。首先对课程理解与教师课程理解的概念进行梳理及界定,并阐述了教师课程理解的理论基础,分析出教师对课程理解的必然性,为教师对课程的应然理解提供方向。第二章:小学语文教师课程理解的现状调查与分析。调查小学语文教师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方面的理解现状,并对具体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通过调查发现,小学语文教师课程理解存在诸多问题,问题主要表现为:三维目标的割裂化与标签化、教学参考书的过分依赖、课程实施忠实化、评价方式主要体现为以知识为主的测评等。第三章:对小学语文教师课程理解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剖析。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所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再结合已有文献研究成果的分析。主要从课程观体现为“知识理性”为主、教师职业情感缺失、课程培训缺乏效度、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等几方面进行原因的论述。试图深层次地去探究教师对课程理解产生问题的缘由,为提供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对策提供支撑依据。第四章:基于上述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师课程理解的改进对策。主要从以下三方面:一是教师自身理念与能力策略方面。增强教师课程意识、提升教师文学知识底蕴、促发教师内在激励等;二是教师间协作策略方面。促进课程设计者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创设良好的教师文化、构建教研共同体;三是教师外部的支持性策略方面。改革课程评价体系、提升课程培训应用性、增强语文课程标准明晰度等。

戴德超[2](2014)在《习明纳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以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为例》文中提出通用技术作为普通高中一门较新的课程,通用技术教师如何上好这门课,特别是在受种种因素制约的情况下,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让教学效果最优化,成为了当前各地区各学校该学科教师面临的一个普遍性难题。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本文通过分析研究通用技术教学特征、教学模式现状、教学面临问题,提出一种为通用技术教学量身打造的教学模式,即习明纳教学模式,并提供相应的实践教学案例,通过实验比较研究,验证习明纳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力求为普通高中广大通用技术教师提供一种符合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1部分为绪论,介绍本文研究背景、国内外教学模式发展过程、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第2部分习明纳教学模式概述,包括习明纳的含义、理论基础和教学实施过程,习明纳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包括确定教学内容、选定研究主题、个人及小组学习、形成方案或撰写学习报告、体验制作或课堂讨论、优化改进、形成报告、总结性评价等环节。第3部分为本研究的重点部分,主要进行了高中通用技术习明纳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首先进行了习明纳教学模式在通用技术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然后通过比较研究法,在实验班和对照班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开展课堂教学的案例研究,详细说明习明纳教学模式在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有效性。第4部分为本研究的总结,包括研究成效和反思。文章重点通过全面分析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中习明纳教学模式的应用理论及案例,采用与教学实践结合的比较研究法,探索习明纳教学模式在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方法和过程;通过习明纳教学模式应用的教学实验,加深对习明纳教学模式的理解,明确该教学模式实施的条件和要求,理解该模式的具体教学过程,丰富通用技术教学资源,促进通用技术学科教学发展。

李海涛[3](2014)在《建构主义下支架式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探索》文中研究表明支架式教学是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中众多教学模式中的其中之一,它是根据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对较复杂的问题通过建立“支架式”概念框架,使学习者自己能沿着”支架”逐步攀升,从而完成对复杂概念意义建构的一种教学模式。近年来,国民身体素质明显下降,其中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下降尤为明显。学校体育的教学质量是扭转青少年体质下降的重要环节。但是现有体育教学模式的陈旧、单一严重降低了学生的运动兴趣。而在支架式教学中,通过搭脚支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五个环节来完成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较为积极的学习状态,从而达到更好地学习效果,促进体育课程的运动技能、社会适应、心理健康等目标的达成。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下支架式教学模式为突破口,运用文献资料法、深度访谈法、案例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对目前建构主义在国内外各个学科的研究情况进行归纳总结,设计出支架式教学在体育课程中的科研方法。最后,本文对支架式教学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更好的开展提出了相应的意见:1、加强学术界对支架式教学在体育教育中的实践探索。2、突出教师的先导作用,鼓励教师对支架式教学的应用。3、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有效进入教学情境。4、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挥自身主动性。5、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支架搭建失败情况时应重树信心重新搭建支架。希望本研究的成果能为体育教师今后的教学中选用支架式教学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

张渝佶[4](2014)在《重庆市高中生物课程教学中学生自我调控学习的能力研究》文中指出在重庆市2010年启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已经放在了教育的首要位置,重庆市教委提倡的“高效课堂”也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控学习能力。由于自我调控学习是根据元认知,补充了学习动机和学习情感等相关因素。因此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控学习,不仅仅是教会他们知识,还要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情感。本课题主要是对重庆市高中生物课程教学中学生自我调控学习的能力研究。期望找出合适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调控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学会学习知识,更强调着重培养学生的个体综合能力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兴趣,促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在学习和生活上做到良性进步。同时本课题也希望为推动中学生物课改做出一定的理论支持。本论文通过文献法、课堂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教育统计学原理等方法,对重庆市12所中学的600名高一学生和42名生物教师经行调研分析。了解重庆市高一生物课堂学生的自我调控学习能力的情况。论文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第一部分为课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包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现状,研究目的与意义;第二部分对自我调控学习和元认知等概念作了相关界定,然后对自我调控学习的国内外研究作了详细的综述;第三部分的课题研究设计与方法,确定了本研究的方法、研究对象,并对研究工具的设计、信度、效度作了分析。第四部分是调研分析,了解到当前重庆市的学生对于自我调控学习能力他们的平均水平,以及教师在“高效课堂”的环境中,如何运用“学案导学”、“问题意识教学”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调控学习。第五部分是研究结论与反思,从教师方面、学生方面、教学方面对自我调控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出了相应的观点和意见,以期望能在一线教育中,得到更多的认同和推广。从而促使新的教学方式逐渐进入传统课堂中,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做课堂中的主人翁,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王琳[5](2013)在《幼儿启智玩具开发研究与设计探讨》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和关注幼儿的早期教育,经济背景带动传统玩具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更高的市场需求刺激着启智玩具的不断更新。因此,对幼儿启智玩具进行设计研究非常有必要,在理论研究上也是极具价值的。启智玩具能够对幼儿的身体发育和心理成长产生很大影响。本文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幼儿的心理成长状况和生理发育情况进行了研究。幼儿以游戏作为自己的主要活动方式,在游戏中形成自己独特的心理,通过游戏认识社会,学习知识,获得快乐,可以说,幼儿的成长伴随着学习与游戏。玩具作为学前儿童进行游戏的必备工具,是游戏得以进行的必要载体。一件优良的启智玩具,既能在游戏中刺激幼儿的游戏兴趣,又能对其智力发展产生极为有利的积极促进作用。

杨静[6](2012)在《高校班级规模调研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班级规模是直接影响教学过程并进而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伴随着我国高校扩招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历程,高校的班级规模不断扩大,导致高校教学质量不断下降。因而,了解高校班级规模的现状,深入分析高校班级规模扩大的原因以及负面影响,努力提炼出控制班级规模过大的对策,对避免高校因班级规模扩充而质量下降十分必要而紧迫,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用调查法对某省7所有代表性高校班级规模进行调查发现:从某省高校班级规模的总体情况来看,高校班级规模较大,班级规模为65.91人。从某省不同类型高校、不同高校、不同课程的具体情况看,不同类型高校班级规模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新建高校、一般高校、重点高校、专科学校;不同高校班级规模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F校、E校、C校、D校、A校、B校、G校。从某省不同类型高校、不同高校、不同课程的比较来看,不同类型高校之间的班级规模存在非常显着的差异,不同高校之间的班级规模绝大多数存在非常显着的差异,不同课程之间的班级规模大多数存在非常显着的差异。高校班级规模扩大的原因主要有:现代教学技术的提高;高校教室紧张和大教室增多;高校不断扩招;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不足;高校过分追逐办学效益;考生专业选择不合理。高校班级规模过大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两方面,前者包括影响学生学习环境、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后者包括影响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教学效果。为了尽量控制班级规模扩大,使高校班级规模朝着合理化方向发展,应该分别从政府和高校两个层面采取相应措施。从政府层面上来说,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监督教育法规的执行;加大高等教育的投入。从高校层面来谈,应将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将教学质量视为学校的生命线;遵循和落实国家教育法规;丰富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引导专业设置和选择合理化。

陆晓冬[7](2012)在《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中的运用》文中研究指明应试教育造成我国大批学生高分低能,已是不争的事实。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课程评价观的转变作为重要枢纽。随着课改的深入,教育基础理论和教育发展理论的出新与教育评价的滞后形成了比较鲜明的矛盾。多元智能理论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已逐渐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之一。国内外对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已经由来已久,但是多元智能理论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对教学评价的指导研究并不多。因此,本人对多元智能理论对中学教学评价的指导作为课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可以为中学教学评价的改革提出一个新的思路。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问题的提出。阐述选题意义、研究内容、研究背景。为了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制度,我们也在切切实实的努力着各种不同方式的制度的产生,我们还是可以看出改变我们一贯评价方式的决心。第二部分:用单一的成绩来评价学生是不公平的,而只利用一次考试来决定学生今后的学习方向更是不充分的。主要阐述多元智能的内涵,多元智能的特点。多元智能理论的主要内容以及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观念的影响。第三部分: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中学数学教学评价的可行性。多元智能对评价的指导,多元智能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多元智能观下的评价体系。第四部分:利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教学评价的案例研究,包含义务教育阶段不同版本的数学教学案例的研究。第五部分:对应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数学教学评价的反思。主要阐述存在的问题以及思考和体会。结论:对于所提出的问题研究得出的结论。

高云赤[8](2007)在《中学历史教学实施和谐教学法的探究》文中研究表明历史已进入到高科技、高速信息生成和传递的新时代。如何更有效地培养能胜任历史和时代所赋予责任的一代新人,是现代人文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所面临的新挑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各环节充分发掘教学潜能,探索教学思想模式和改革教学方法。作为历史教育,如何引导学生尊重历史,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值得我们每一位历史教师思考和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和谐教学法就是一条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用现代素质教学改造陈腐的应试教育和以素质教育代替应试教育。和谐教学法运用恰当科学和艺术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学习,从而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注重教学主客体之间及其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一致,能形成人际融洽、气氛融洽的和谐美,在课堂教学中达到“最优化”的效果。本文从理论上进一步探索和谐教学法的内涵、特点、原则及其理论依据,并结合本人多年的历史教学实践,强调了历史课实施和谐教学法的必要性,进一步研究了历史课实施和谐教学法的有效策略--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实现人与教材、教法的和谐等几个方面做了较为全面、系统的阐述,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课堂教学创设的良好和谐师生关系和教学效果,形成新的理论认识,旨在为推动中学历史课课堂教学改革献出一份微薄之力。当然,中学历史课实施和谐教学的策略和具体途径还有很多,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同行们共同努力地探索和实践,文中观点还需与诸多中学历史教师商榷与共勉。

张超[9](2007)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导读模式发微》文中认为阅读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方法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对学生进行思想素质和审美教育,师生双方开展教学活动的方式和手段。阅读方法不可穷尽,古今中外,前人创造的有很多成法可资借鉴,教学方法和使用过程中又可变通创新,在诸多阅读教学方法中,导读法是目前语文教学中最为广泛的,它是以学生自读为中心,以老师的为条件,师生相互作用的阅读教学方法。本文力图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导读题模式的需求与背景、理论依据和实践探究。第一章对学生课堂阅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问卷的形式介绍了课堂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其原因,提出解决的方案,并对导读的含义进行阐述。第二章阅读教学导读题设计的理论依据用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的原理对导读模式进行阐述。第三章阅读教学导读题设计的实践研究通过试验的方式研究导读模式在教学中的运用,并介绍导读模式的方法。

熊坚强[10](2006)在《学科网站的设计与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今世界知识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人才的标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今,人们对人才的判断,不仅是看他拥有多少知识,更关键的是看他具备多少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教育信息化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它改变了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我们在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如何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创新精神,造就新时代的合格人才,是新时期教育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根据目前学科网站的现状及不足,综合考虑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在系统科学、现代教育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教学设计理论、认知心理学等的指导下,对学科网站进行整体设计,开发出能适用于素材多媒化,资源共享化,课堂教学电子化,学习自主化,且融合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的混合式教学网站。本文从学科网站的开发背景、学科网站的概述、学科网站的理论基础、学科网站的模块设计与开发、学科网站的体系架构及数据库设计、学科网站的教学案例和反思等部分进行阐述。采用模块化设计原则,依照B/S体系架构,自顶向下设计开发了“飞翔学科教学网”的系统登录模块、网络课堂模块、学习小组模块、资源模块共四个主模块,并以高二语文《道士塔》为案例,用“飞翔学科教学网”进行了教学实践。最后给出一些典型页面的程序源代码。

二、中学历史教学"研究性学习"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学历史教学"研究性学习"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小学语文教师课程理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一)新课程实施的现状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三)现存问题的思考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教师课程理解研究概况
        (二)国外教师课程理解研究概况
    三、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四、研究思路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访谈法
        (四)课堂观察法
第一章 教师课程理解的理论概述
    一、主要概念的界定
        (一)课程
        (二)课程理解
        (三)教师课程理解
    二、教师课程理解的理论基础
        (一)哲学解释学
        (二)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
        (三)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理论
    三、教师课程理解的内容
        (一)课程目标
        (二)课程内容
        (三)课程实施
        (四)课程评价
第二章 小学语文教师课程理解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工具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内容
    二、小学语文教师课程理解调查现状及分析
        (一)课程目标的理解
        (二)课程内容的理解
        (三)课程实施的理解
        (四)课程评价的理解
    三、小学语文教师课程理解的调查结论
        (一)课程目标理解的问题表现
        (二)课程内容理解的问题表现
        (三)课程实施理解的问题表现
        (四)课程评价理解的问题表现
第三章 小学语文教师课程理解问题表现的原因分析
    一、课程理解的价值层面
        (一)课程观主要表现为以知识理性为主
        (二)教师职业情感缺失
        (三)教师文化隔离
        (四)教师文学知识底蕴不足
    二、课程理解的外部支持层面
        (一)语文课程标准不够明晰
        (二)课程培训效果缺乏
        (三)评价方式以考试为主
        (四)学校课程管理以科层管理模式为导向
        (五)教学任务繁重
第四章 提升小学语文教师课程理解能力的对策
    一、基于教师自身理念与能力方面
        (一)增强教师课程意识
        (二)促发教师自我激励
        (三)践行课程反思行动
        (四)提升文学知识底蕴
        (五)加强文本的意义建构
        (六)加强师生视域融合
    二、基于教师间协作方面
        (一)构建合作型教师文化
        (二)促进课程设计者与教师的交流
        (三)构建教研共同体
    三、基于外部支持性方面
        (一)增强语文课程标准的明晰度
        (二)改革课程评价体系
        (三)提升课程培训的应用性
        (四)实行民主的课程管理模式
        (五)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2)习明纳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以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综述
        1. 国外通用技术教学模式发展过程
        2. 国内通用技术教学模式发展过程
        3. 通用技术教学模式发展过程启示
    (三) 研究意义
        1. 提高学生学习通用技术的兴趣
        2.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深化学习效果
    (四) 研究方法
一、习明纳教学模式概述
    (一) 含义
    (二) 理论基础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 单元教学模式理论
        3. 习明纳教学模式与通用技术学科教学的契合点
    (三) 实施过程
        1. 教学过程概述
        2. 教学实施具体步骤
二、高中通用技术习明纳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一) 习明纳教学模式在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1. 高二年级学生对通用技术课程学习需求的调查及分析
        2. 调查结论分析
    (二) 习明纳教学模式在通用技术教学中的案例应用研究
        1. 实验设计
        2. 课堂教学案例
三、研究成效与反思
    (一) 研究成效
        1. 促进学生乐学善学
        2.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高中学生对通用技术课学习需求调查问卷
    附录2 高中学生对通用技术课学习满意度调查问卷
    附录3 中山市华侨中学通用技术设计方案
致谢

(3)建构主义下支架式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目的意义
    1.3 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二章 相关教学理论综述
    2.1 建构主义基本理论与观点
    2.2 支架式教学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的研究
第三章 建构主义的支架式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3.1 支架式教学在体育教学过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3.2 支架式教学在体育教学实践中需注意的问题
    3.3 支架式教学在体育教学中应用原则
    3.4 支架式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关键点
第四章 支架式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实施
    4.1 支架式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案例分析
    4.2 体育教学中支架式教学设计思想与构架
第五章 支架式教学在体育课程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
    5.1 实验准备阶段
    5.2 实验实施阶段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重庆市高中生物课程教学中学生自我调控学习的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课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1 研究背景和现状
        1.1.1 时代背景
        1.1.2 我国现阶段中学生物学发展背景
        1.1.3 我国中学生物教学的现状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课题研究的目的
        1.2.2 课题研究的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自我调控学习
        2.1.2 元认知理论
        2.1.3 自我调控学习理论与元认知理论的关系
    2.2 国内外发展状态
        2.2.1 国外发展状态
        2.2.2 国内发展状态
    2.3 影响自我调控学习的因素
        2.3.1 内因
        2.3.2 外因
    2.4 自我调控学习的理论发展
    2.5 高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3 课题的研究方法与设计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生物课堂上的观测量表
        3.2.2 自我调控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的调查问卷设置
        3.2.3 对教师的随机访谈问卷设置
    3.3 研究路线
4 高一生物教学自我调控学习能力调研分析
    4.1 听课观察量表统计与分析
    4.2 调查问卷统计和分析
        4.2.1 学生调查问卷统计与分析
        4.2.2 教师调查问卷统计与分析
    4.3 教师的访谈分析
5 生物教学中自我调控学习能力提升的总结与展望
    5.1 生物教学中自我调控学习能力提升的总结
        5.1.1 教师方面
        5.1.2 学生方面
        5.1.3 教学方面
    5.2 生物教学中自我调控学习能力提升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致谢

(5)幼儿启智玩具开发研究与设计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现状
        1.1.1 儿童的心理特点
        1.1.2 游戏与启智玩具
        1.1.3 玩具对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意义
    1.2 课题的创新点与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课题研究的范畴与方法
        1.3.1 研究范围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2章 幼儿启智玩具的概述与发展
    2.1 幼儿心理特征概述
        2.1.1 幼儿对象的界定
        2.1.2 幼儿心理特征表现
        2.1.3 幼儿心理成长的特征
    2.2 儿童启智玩具发展概述
        2.2.1 启智玩具的定义
        2.2.2 启智玩具的特征
        2.2.3 启智玩具的分类
        2.2.4 启智玩具与玩具的区别
    2.3 启智玩具的发展
        2.3.1 发展历程
        2.3.2 发展现状
        2.3.3 发展趋势
第3章 学前儿童游戏与益智玩具
    3.1 游戏与学前儿童发展
        3.1.1 学前儿童游戏的意义
        3.1.2 游戏与益智玩具的关系
    3.2 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与益智玩具
        3.2.1 学前儿童智力的特征
        3.2.2 学前儿童智力培养的原则
        3.2.3 益智玩具有助于开发学前儿童的智力
第4章 学前儿童益智玩具的设计
    4.1 学前儿童益智玩具的设计要素
        4.1.1 造型要素
        4.1.2 色彩要素
        4.1.3 益智要素
        4.1.4 安全要素
    4.2 学前儿童益智玩具设计所遵循的原则
        4.2.1 适龄性原则
        4.2.2 创新性原则
        4.2.3 安全性原则
        4.2.4 环保性原则
    4.3 学前儿童益智玩具的设计程序
        4.3.1 市场调研,需求定位
        4.3.2 寻找灵感,发掘创意
        4.3.3 创新策略、展开设计
第5章 幼儿启智玩具创新设计
    5.1 设计方针
        5.1.1 特定需求设计方针
        5.1.2 体验互动设计方针
        5.1.3 模仿组合设计方针
        5.1.4 联想设计方针
        5.1.5 绿色环保设计方针
    5.2 设计方案
        5.2.1 方案一:数字找位
        5.2.2 方案二:拼音翻板架
    5.3 设计方案评比
    5.4 修改定案:英文吸笔
    5.5 使用与评价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6)高校班级规模调研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班级规模的定义、演进和现状
        1.2.2 班级规模扩大的原因
        1.2.3 班级规模扩大的后果
        1.2.4 应对班级规模扩大的对策
        1.2.5 评述
    1.3 研究内容、思路、方法及假设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1.3.4 研究假设
    1.4 概念界定
        1.4.1 高校
        1.4.2 班级规模
        1.4.3 高校班级合理规模
第2章 高校班级规模的现状
    2.1 高校扩招与生师比
        2.1.1 高校扩招
        2.1.2 高校生师比
    2.2 高校班级规模
        2.2.1 高校总体班级规模
        2.2.2 不同类型高校的班级规模
        2.2.3 不同高校的班级规模
        2.2.4 不同课程的班级规模
    2.3 高校班级规模的比较
        2.3.1 不同类型高校班级规模的比较
        2.3.2 不同高校班级规模的比较
        2.3.3 不同课程班级规模的比较
    2.4 班级规模调查的结论
第3章 高校班级规模扩大的原因和负面影响
    3.1 高校班级规模扩大的原因
        3.1.1 现代教学技术的进步
        3.1.2 高校教室紧张和大教室增多
        3.1.3 高校不断扩招
        3.1.4 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不足
        3.1.5 部分高校过分追逐办学效益
        3.1.6 考生专业选择不合理
    3.2 高校班级规模扩大的负面影响
        3.2.1 对学生学习的负面影响
        3.2.2 对教师教学的负面影响
第4章 控制高校班级规模扩大的对策
    4.1 政府层面引导
        4.1.1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4.1.2 监督教育法规的执行
        4.1.3 加大高等教育的投入
    4.2 高校层面控制
        4.2.1 将学生利益放在首位
        4.2.2 将教学质量视为学校的生命线
        4.2.3 遵循和落实国家教育法规
        4.2.4 丰富学校教育教学资源
        4.2.5 引导专业设置和选择合理化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B 高校班级规模调查问卷
附录 C 高校班级规模访谈提纲

(7)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提出问题
    1.1 研究背景
    1.2 课程改革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1.3 研究的内容
    1.4 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多元智能理论概述
    2.1 多元智能理论的产生及内涵
    2.2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八方面依据
    2.3 多元智能的基本要素
    2.4 多元智能理论的国内外研究
第三章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中学数学教学评价的可行性
    3.1 多元智能对评价的指导
    3.2 多元智能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
    3.3 多元智能观下的评价体系
第四章 利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教学评价的案例研究
    案例一
    案例二
    案例三
    案例四
第五章 对应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数学教学评价的反思
    5.1 存在的问题
    5.2 体会
结束语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参考文献

(8)中学历史教学实施和谐教学法的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和谐教学法的详解
    (一) 中学历史课实施和谐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二) 和谐教学法的内涵
    (三) 和谐教学法的特征
    (四) 和谐教学法的原则
二、中学历史课教学中实施和谐教学法的必要性
    (一) 当前中学历史课教学中存在的“不和谐”现状
    (二) 当前中学历史课教学中存在的“不和谐”现状原因分析
    (三) 新课程改革对中学历史课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中学历史课中实施和谐教学法的策略
    (一)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 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
    (三) 实现人与教材、教法的和谐
四、实施和谐教学法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 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 教师“导”的过多过死,束缚学生的创新和想象
    (三) 过于强调情境氛围而忽视内容的扎实厚重
    (四) 错误理解师生关系的和谐从而丧失原则性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9)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导读模式发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对学生课堂阅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一、对学生课堂阅读现状的调查
    二、反思课堂阅读教学
        (一) 教师:主导性的迷失
        (二) 学生:主体性的遗失
        (三) 导读:走出迷途的捷径之一
第二章 阅读教学导读题设计的理论依据
    一、阅读教学导读题设计的心理机制
        (一) 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看导读题设计
        (二) 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看导读题设计
    二、导读模式的原理
        (一) 以读为本的原理
        (二) 情理结合的原理
        (三) 语思统一的原理
第三章 阅读教学导读题设计的实践研究
    一、提出问题
    二、实验环节
        (一) 目标预测
        (二) 导读题的设计
        (三) 课堂探讨
        (四) 检测结果
    三、导读题设计的方法
        (一) 找准突破口
        (二) 呈现梯度
        (三) 设计线索
        (四) 创设情境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10)学科网站的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课题提出的背景
    2 文献综述
    3 研究内容、方法及主要创新点
第一章 学科网站概述
    1.1 学科网站的界定
    1.2 学科网站的设计思路
    1.3 学科网站的基本特征
    1.4 学科网站开发现状及意义
        1.4.1 学科网站开发现状与不足
        1.4.2 学科网站开发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学科网站设计的理论基础及启示
    2.1 系统科学理论
    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3 现代教学理论
    2.4 教学设计理论
    2.5 认知心理学理论
第三章 "飞翔学科教学网"的模块设计与开发
    3.1 "飞翔学科教学网"的模块结构
    3.2 "系统登陆"模块设计与开发
    3.3 "网络课堂"模块设计与开发
    3.4 "学习小组"模块设计与开发
    3.5 "飞翔学科教学网"资源模块设计与开发
第四章 "飞翔学科教学网"体系架构及数据库设计
    4.1 开发环境与工具
    4.2 "飞翔学科教学网"体系架构
    4.3 "飞翔学科教学网"资源库体系结构
    4.4 "飞翔学科教学网"数据库设计
第五章 "飞翔学科教学网"教学案例
    1.教师备课
    2.教师上课
    3.学生自主学习
结语
    1 学科网站的应用与不足
    2 大力开发学科网站,转变教学方式,推进新课改
参考文献
附录1:典型页面程序代码
附录2:网站安装使用说明
后记

四、中学历史教学"研究性学习"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语文教师课程理解研究[D]. 杨杨. 北华大学, 2019(01)
  • [2]习明纳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以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为例[D]. 戴德超. 华中师范大学, 2014(04)
  • [3]建构主义下支架式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探索[D]. 李海涛. 宁夏大学, 2014(08)
  • [4]重庆市高中生物课程教学中学生自我调控学习的能力研究[D]. 张渝佶. 重庆师范大学, 2014(01)
  • [5]幼儿启智玩具开发研究与设计探讨[D]. 王琳. 齐鲁工业大学, 2013(04)
  • [6]高校班级规模调研与分析[D]. 杨静. 湖南大学, 2012(03)
  • [7]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中的运用[D]. 陆晓冬. 上海师范大学, 2012(02)
  • [8]中学历史教学实施和谐教学法的探究[D]. 高云赤. 东北师范大学, 2007(05)
  • [9]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导读模式发微[D]. 张超. 东北师范大学, 2007(05)
  • [10]学科网站的设计与开发[D]. 熊坚强. 湖南师范大学, 2006(06)

标签:;  ;  ;  ;  ;  

中学历史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