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小鼠正常行为发育指标探讨

昆明小鼠正常行为发育指标探讨

一、昆明种小鼠正常行为发育指标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王双[1](2021)在《保健食品益智咀嚼片的开发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益智咀嚼片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经化裁重组而得的一种具有填精益髓、养血补虚、安神益智功效的保健食品,为进一步开发益智咀嚼片提供试验依据,本研究对益智咀嚼片的处方配伍、制备工艺、功能学评价、安全性评价及质量标准进行了系统研究。方法通过文献考证,对该方中各药物起决定性作用的成分及其相关药物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检验组方思路的合理性;同时采用功能学实验对处方不同剂量进行优选,采用正交实验进行工艺优选;采用东莨菪碱模型小鼠通过跳台实验、避暗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验证处方改善记忆的功能。此外,利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技术及分子对接技术,预测并筛选益智咀嚼片改善记忆障碍的潜在作用靶点,为其潜在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分子对接技术以验证靶点预测的可靠性来进一步阐释益智咀嚼片处方配伍特点。提取工艺中对处方中的原料药经过前处理后,采用了正交设计试验,考察指标为总皂苷的含量,对浸泡时间、煎煮时间、加水量、煎煮次数为四个因素,通过设计正交试验进行考察,确定水提取的工艺参数,从而选择最佳的水提工艺,并加以验证。成型工艺中以水提取物为主要原料,在选择适当的辅料时,通过单因素试验法,将在使用量上对填充剂、黏合剂及矫味剂进行优化筛选,从而确定最优方案,应用湿法制粒压片工艺,研制出制备方法简单、酸甜可口、携带食用方便的益智咀嚼片。根据最优工艺进行工艺验证。益智咀嚼片3个剂量低剂量组(2 g/kg)、中剂量组(4 g/kg)、高剂量组(8 g/kg),连续对ICR小鼠灌胃给予30 d后,在末次给予受试物后,对空白组以外的其他各组小鼠,采用腹腔注射的方法,每只注射东莨菪碱5 mg/kg,从而制备记忆障碍模型。造模后,通过跳台实验、避暗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等学习记忆相关指标,进一步评价各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对小鼠脑组织中的乙酰胆碱(Ach)、乙酰胆碱酯酶(Ach E)及乙酰胆碱转移酶(Ch AT)含量的变化进行检测,以此来评价益智咀嚼片改善小鼠记忆的功能作用。对益智咀嚼片进行安全性评价研究。首先,在给予小鼠、SD大鼠受试物时,以最大剂量(46g生药/kg)、最大灌胃量(20 m L/kg BW)进行灌胃,不间断地观察14天,同时记录动物中毒反应情况;然后设定益智咀嚼片的3个剂量分别为2g生药/kg、4g生药/kg、8g生药/kg连续对SD大鼠灌胃30天,期间动态观察动物一般情况、体重、摄食量,试验结束后对其进行剖检、血液学、血液生化、脏器指数和组织病理检查。在质量控制研究中,以感官评价对其进行视觉、嗅觉、味觉等评判;本研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建立了益智咀嚼片中的总皂苷的含量测定的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益智咀嚼片远志皂苷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远志中的细叶远志指标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建立制定了益智咀嚼片产品质量标准草案。结果益智咀嚼片具有填精益髓、养血补虚、安神益智的功效。网络药理学研究显示益智咀嚼片中的活性成分主要活动范围在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胆碱能突触信号通路等上,益智咀嚼片可能是通过豆甾醇、β-谷甾醇、薯蓣皂甙元、海风藤烯酮等活性成分细胞通过增殖凋亡调控、炎症反应、线粒体组成等过程AKT1、VEGFA、PTGS2、Ach、Ach E、Ch AT靶点作用于通路发挥改善记忆作用。益智咀嚼片最佳制备的处方工艺是:将原料药材浸泡在水中1h,加至其10倍体积的水,煎煮2次,每次煎煮60min,滤过,浓缩成浸膏并采用减压干燥的方法得到浸膏粉末,将浸膏粉末过100筛后,加入处方量的17%乳糖、6%微晶纤维素和17%木糖醇混合均匀,并使用95%乙醇作为润湿剂,湿法制粒过20目筛,将所得的颗粒在50℃真空干燥至水分在5-8%左右过14目筛,最后将制得的颗粒加入处方量的6%二氧化硅和2%硬脂酸镁混合进行压片,即得片重控制在910±3%mg、片子硬度5-7Kg.N,且片重差异检查合格,素片用薄膜包衣预混剂(白色和绿色)进行包衣,得到鲜绿色,十分美观。功能学评价结果显示益智咀嚼片能显着延长东莨菪碱小鼠跳台潜伏期,明显减少3 min内错误次数,显着延长模型小鼠的避暗潜伏期,明显减少5 min内的错误次数,能够缩短小鼠定位航行中逃逸潜伏期,显着增加以及平台进入次数,提示益智咀嚼片能够明显地改善东莨菪碱所引起的学习记忆障碍。益智咀嚼片4g生药/kg、8g生药/kg剂量组能显着降低东莨菪碱小鼠脑组织中Ach含量,且8g生药/kg组能显着提高东莨菪碱小鼠脑组织中Ach E及Ch AT的含量,益智咀嚼片可明显改善东莨菪碱小鼠模型的学习记忆能力,其可能通过调节胆碱能通路,增加Ach、Ch AT和降低Ach E的含量来改善东莨菪碱致小鼠学习记忆障碍。在安全性评价方面,益智咀嚼片未见明显的毒副性,新增、肝脏、肺脏、肾脏、脾脏等多个重要器官未见明显损伤,安全最大剂量为46g生药/kg,等同于临床人用剂量的150倍,可见益智咀嚼片安全性之高,具有推广性。在质量标准方面,本文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益智咀嚼片中指标成分总皂苷地含量进行测定,采用HPLC法建立了益智咀嚼片中细叶远志皂苷的含量测定方法,参照国家标准(GB16740-2014),制定了益智咀嚼片质量标准草案。结论本文研制的益智咀嚼片是一款以改善记忆障碍为主要功效的保健品。通过大量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及功能学评价等手段,全面阐述了益智咀嚼片处方配伍的合理性,确定了工艺参数,并对益智咀嚼片在改善记忆障碍的功能和安全性方面进行了评价,制定了质量标准,大体完成了益智咀嚼片的研制,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周樟屏[2](2021)在《松萝胺的抗肝癌作用机制及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文中指出[目的]松萝胺(C18H17NO6)是本课题组分离并合成的专利授权抗癌化合物。通过mRNAseq测序分析松萝胺抗肝癌作用的影响基因和信号通路,进一步通过分子对接技术分析关键基因的作用位点,从基因表达和药物作用的蛋白位点探究该化合物的抗肿瘤作用机制。采用急性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及30d喂养试验了解松萝胺的毒作用强度和毒作用性质,初步评价该化合物的安全性。通过本研究为松萝胺的临床前研究和应用开发提供前期研究基础。[方法]以D-地衣酸与六甲基二硅胺烷为原料合成C18H17NO6,经硅胶柱层析对产物进行纯化,采用HPLC测定其纯度,获得研究样品。通过mRNAseq测序,分析松萝胺对肝癌HepG2细胞基因表达及信号通路的影响,发现松萝胺抗肝癌影响的靶基因和调节的信号通路。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分析松萝胺与抗癌基因表达的PRKACA蛋白和PRKCB蛋白的结合位点。以流式细胞术检测松萝胺对HepG2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急性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体内外染色体畸变试验、骨髓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30d重复染毒试验初步观察松萝胺的毒性。[结果]1.D-地衣酸与六甲基二硅胺烷反应可合成松萝胺(C18H17NO6),HPLC检测显示,纯化后的C18H17NO6纯度达到97%。2.HepG2 细胞在 0.45 μmol/L、0.9 μ mol/L、1.8 μmol/L 松萝胺浓度处理下,差异性上调编码基因分别为297、132、136个,下调基因分别为236、135、151 个。3.筛选表达调节出具有剂量效应关系且文献报道具有抗癌作用的基因为CCRL2(上调)和 GPR78、CLEC2D、HOTAIR(下调)。4.0.45 μ mol/L、0.9 μ mol/L、1.8 μ mol/L 松萝胺显着性上调 HepG2 细胞 1、1、6条凋亡通路。5.松萝胺显着性上调TNF信号通路,下调WNT、非小细胞肺癌信号通路,影响MAPK信号通路,并且下调WNT非小细胞肺癌MAPK通路网络。6.松萝胺对PRKACA蛋白和PRKCB蛋白都有较强的亲和力,与PRKACA蛋白通过HIS142、THR299、THR300、GLU311、ASP301这5个氨基酸残基结合,与PRKCB蛋白通过THR404、ASN471、ASP470这3个氨基酸残基结合,能形成氢键来稳定结合状态。7.松萝胺能在0.25、0.5、1 μmol/L剂量下,分布于G2M期HepG2细胞减少,并且随着剂量增加而减少。8.急性毒性试验中,在最大灌胃剂量15000mg/kg时,小鼠未出现明显毒性表现,无动物死亡。9.遗传毒性试验结果:在灌胃给予0、2000、4000、8000mg/kg松萝胺剂量下,昆明种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分别为:雌性 3.2± 1.10%、4.4±1.67%、4.0±1.41%、2.8±1.09%,雄性 3.2±1.10%、3.2±1.79%、4.0± 1.10%、3.6±1.41%,各剂量组与阴性对照(0mg/kg)无统计学差异(P>0.05),松萝胺对昆明鼠的骨髓细胞无致染色体畸变作用。体外培养B2B细胞,在0、25、50、100 μmol/L剂量下,染色体畸变率分别为 2.4±0.89%、2.8±2.28%、4.4± 1.67%、3.2± 1.79%,各剂量组与阴性对照(0mg/kg)无统计学差异(P>0.05),松萝胺对B2B细胞无致染色体畸变作用。灌胃给予0、2000、4000、8000、15000mg/kg松萝胺剂量下,昆明种小鼠的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分别为:雌性1.40±0.65‰、1.24±0.68‰、1.68±0.48‰、1.16±0.88‰、1.16±0.43‰,雄性 1.92±0.83‰、3.04±0.43‰、2.00±0.92‰、2.52±0.69‰、2.12±0.88‰,各剂量组与阴性对照(0mg/kg)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松萝胺无致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作用。灌胃给予0、2000、4000、8000、15000mg/kg松萝胺剂量下,昆明种雄性小鼠的精子畸形率分别为 1.6±0.22%、1.72±0.30%、1.82±0.47%、1.76±0.50%、2.30±0.36%,各剂量组与阴性对照(0mg/kg)无统计学差异(P>0.05),松萝胺无致精子畸形作用。10.昆明种小鼠每天经口灌胃给予2000、4000、8000mg/kg松萝胺30d,雌性小鼠8000mg/kg组和4000mg/kg组红细胞计数均显着性低于Omg/kg组(P<0.05)。雄性小鼠4000mg/kg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均显着性低于Omg/kg组(P<0.05)。说明松萝胺能够影响红细胞的生成。雄性小鼠在4000mg/kg和8000mg/kg剂量组的谷草转氨酶水平显着性低于Omg/kg组(P<0.05),松萝胺能够损害小鼠肝功能。雄性小鼠在8000mg/kg剂量组的血清肌酐、尿素水平显着性低于0mg/kg组(P<0.05),松萝胺能够影响小鼠肾功能。雄性小鼠在8000mg/kg剂量组的血清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着性高于Omg/kg组(P<0.05);松萝胺能够影响小鼠脂质代谢功能。雌性小鼠在8000mg/kg组葡萄糖水平显着性低于0mg/kg组(P<.0.05),松萝胺能够影响小鼠糖代谢功能。病理学检查均未见小鼠肝、肾、睾丸的明显病理改变。[结论]1.松萝胺能采用化学手段进行合成,易于纯化。2.C18H17NO6能够显着性调节HepG2细胞基因和信号通路。3.CCRL2、GPR78、CLEC2D、HOTAIR是松萝胺抗肝癌的靶基因。4.松萝胺显着性影响TNF信号通路、WNT通路和非小细胞肺癌通路。这些通路的调节有利于抗肿瘤作用。5.C18H17NO6与WNT通路的PRKACA蛋白和PRKCB蛋白结合紧密,发挥抗癌作用。6.C18H17NO6经口急性毒性无毒。7.C18H17NO6在本研究中未见明显遗传毒性。8.短期重复给药试验,松萝胺能影响小鼠肝肾功能和血糖血脂代谢,并且存在性别差异。肝、肾、睾丸未见明显病理学改变。

韦凤美[3](2021)在《早期饲养环境影响成年小鼠社交行为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神经元及其突起借突触连接形成的网络是脑内信息传递及信息处理的结构基础。生命早期过度应激或持久应激影响神经元发育,影响神经元突起的形态及功能,影响局部微环路的兴奋/抑制平衡,导致神经调节功能异常,增加成年后社会行为异常的风险。催产素(Oxytocin,OT)和催产素受体(Oxytocin receptor,OTR)系统与社交行为和神经元发育密切相关,尚不清楚早期生活应激如何影响不同脑区OT-OTR信号系统和神经元发育以及丰富环境能否逆转早期生活应激引起的社交行为异常和神经元形态改变。本研究通过长期母体剥夺干扰母婴关系建立早期生活应激模型,在小鼠离乳后利用丰富环境饲养进行干预,通过观察小鼠社交行为、社交相关脑区神经元形态和OT-OTR系统的变化,揭示早期生活应激和离乳后丰富环境对小鼠成年后社交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方法:使用BALB/c小鼠建立新生期母体剥夺(出生后3–21天每天母体剥夺4小时)模型和离乳后丰富环境模型(出生后22–110天),观察小鼠的一般发育指标,利用新物体识别实验、三箱社交实验、社交回避实验、埋珠实验、避暗实验等评价小鼠成年后社交及相关行为;观察基底外侧杏仁核、前边缘皮层和海马体的变化,使用DAPI染色检测细胞密度,焦油紫尼氏染色定量尼氏体水平,Golgi-Cox染色研究神经元树突和树突棘,免疫荧光技术研究突触素(Synaptophysin,SYP)和突触后致密物-95(Post synaptic density-95,PSD95)标记的突触结构,以揭示新生期母体剥夺和离乳后丰富环境对上述脑区神经元形态的影响;使用免疫组织化学结合半定量技术检测上述脑区OTR水平和下丘脑室旁核的OT神经元数量。基于关联性分析,揭示新生期母体剥夺和离乳后丰富环境对OT-OTR系统的影响。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海马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CRH)及其受体CRHR1水平,以揭示OT-OTR系统和CRH-CRHR1系统在海马体神经元形态调控上的协同作用。研究结果:1.在雄性BALB/c小鼠上的研究结果显示:1)新生期母体剥夺引起社会交往障碍、认知能力受损和重复刻板行为,离乳后丰富环境有助于改善这些缺陷,但是不能完全恢复母体剥夺引起的快感减少和重复刻板行为增多;2)新生期母体剥夺增加基底外侧杏仁核投射神经元和海马体CA1区锥体神经元的树突分支和树突棘密度,丰富环境增加前边缘皮层小锥体神经元和海马体CA3区锥体神经元的树突分支和树突棘密度。丰富环境增加基底外侧杏仁核、前边缘皮层和海马体CA3的突触连接,而母体剥夺对这些区域的突触连接没有明显影响;3)新生期母体剥夺增加基底外侧杏仁核和海马体CA1区OTR和CRHR1水平,减少下丘脑室旁核大细胞部OT神经元,而丰富环境增加前边缘皮层和海马体CA3区OTR水平和下丘脑室旁核小细胞部OT神经元。丰富环境增加海马体CA3区OTR和CRHR1水平,同时增加锥体神经元树突分支数量。2.在雌性BALB/c小鼠上的研究结果显示,新生期母体剥夺引起物体–物体和物体–雌鼠识别能力受损,机制可能与下丘脑室旁核大细胞部OT神经元减少、基底外侧杏仁核OTR水平升高、投射神经元树突增多等有关,丰富环境有助于恢复新生期母体剥夺诱导的社交识别损伤,这种效应可能与丰富环境增加下丘脑室旁核小细胞部OT神经元以及基底外侧杏仁核和前边缘皮层II/III层的突触连接有关。与雄性小鼠不同的是,新生期母体剥夺对雌性BALB/c小鼠前边缘皮层的影响不明显。研究结论:雄性BALB/c小鼠离乳后丰富环境可部分恢复新生期母体剥夺导致的行为异常。早期生活应激影响基底外侧杏仁核、前边缘皮层和海马体的神经元发育和OT-OTR信号系统,从而影响社会行为。离乳后丰富环境增加前边缘皮层和海马体CA3的OTR水平和下丘脑室旁核小细胞部OT神经元,影响这些区域的神经元形态,从而减轻母体剥夺引起的社会行为缺陷。OTR和CRHR1具有协同作用,两者水平同时增高时神经元具有更多的树突分支。新生期母体剥夺对成年BALB/c雌鼠前边缘皮层的神经元形态影响较小。

蔡怡婷[4](2021)在《下丘脑PVN区催产素神经元参与社会行为调节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社会行为在进化上有相对保守性,基于啮齿类动物社会行为及其神经调控的研究对人类及人类社交相关疾病,如自闭症谱系障碍及创伤后应激综合征有提示作用。出生后早期社会环境的改变往往对神经系统的发育及成年后的神经行为有影响。社会行为调节涉及复杂的神经网络调节,也有众多脑区参与,但下丘脑室旁核(PVN)的催产素神经元在社会行为调节中发挥关键作用。本研究中我们首先观察了早期母子分离对不同年龄小鼠PVN区神经元形态、树突棘密度、小胶质细胞形态、分支形式的影响,通过定量分析,旨在探讨早期社会环境改变对啮齿类动物社会行为控制关键脑区PVN区神经元形态及突触结构的影响。为了进一步理解下丘脑PVN区催产素神经元在社交偏好、社交攻击、社交恐惧记忆中的作用,我们利用化学遗传技术抑制PVN区的Oxytocin神经元活动,观察上述行为的变化,旨在探讨PVN区Oxytocin神经元在社会行为调节中的重要性。基于啮齿类动物不同种属之间社会行为偏好存在较大差异,为了解析该差异和Oxytocin水平是否相关,我们利用实验室常用的两种近交系小鼠C57B/L和FVB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社交行为特征和Oxytocin水平的关系。通过上述三个实验,我们发现早期母子隔离饲养导致PVN区神经元形态出现改变,主要表现为树突棘密度在早期大量增加,在成年后显着减少,树突棘的这一改变和该区域小胶质细胞的形态与活化的关系不大。抑制PVN区Oxytocin神经元导致小鼠社交偏好下降,对攻击的逃避次数增加,对社交恐惧记忆信息的保持能力下降。两种小鼠社交行为定量分析发现,FVB小鼠的社交攻击明显高于C57B/L小鼠,与此相对应血清Oxytocin水平低于C57B/L小鼠。我们同时检测了血清INF-γ水平,结果发现FVB小鼠血清IFN-γ水平显着低于C57B/L水平,利用皮肤创口愈合实验,结果发现FVB小鼠皮肤创口愈合能力显着低于C57B/L小鼠,给予FVB小鼠Oxytocin鼻饲治疗,不但能够促进FVB小鼠皮肤创口的愈合,也能减轻FVB小鼠的社交攻击能力。以上结果提示:早期母子分离导致PVN区神经元形态发生改变,主要体现为树突棘在发育时间上的延迟。下丘脑PVN区Oxytocin神经元在多种社交行为调节中发挥作用。Oxytocin水平在不同种属中的基础水平不同,可能和不同种属社会行为模式有关,FVB小鼠经鼻饲进入中枢的Oxytocin可以减少小鼠的社交攻击。我们的实验同时也发现Oxytocin可能参与免疫调节,这可能是Oxytocin能够促进皮肤创口愈合的机制之一。

王敏[5](2020)在《三种民族药的药理作用初步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总结了硕士期间的课题研究工作,共分三章进行论述。第一章阐述了三叶悬钩子(Rubus delavayi)抗旋毛虫的体内及体外活性;第二章讲述了分心木(Diaphragma juglandis)抗肾虚的作用;第三章论述了灰毛康定黄芪(Astragalus tatsienensis var.incanus)急性毒性的实验研究工作。目的:探究三种药用植物的药理活性或毒性,并寻找其活性成分,从而为这三种药用植物的开发奠定基础。方法:建立体外培养旋毛虫和小鼠感染旋毛虫模型用于评价三叶悬钩子水提物对旋毛虫的体外及体内活性,并追踪活性部位。采用氢化可的松诱导小鼠肾阴虚和肾阳虚模型用于探究分心木对肾虚的作用。对灰毛康定黄芪进行急性毒性评价。结果:1、三叶悬钩子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旋毛虫活性,且呈现出浓度依赖性。对于七日龄成虫,28.57 mg/m L和7.41 mg/m L的三叶悬钩子给予10 h,或者3.85 mg/m L药物给予20 h能杀灭全部成虫;而空白组(RPMI-1640)、阴性组(CMC-Na)和1.96 mg/m L的三叶悬钩子组的成虫在给药48 h后才能全部死亡。对于八日龄成虫,28.57 mg/m L的三叶悬钩子给予3 h,16.67 mg/m L药物给予18 h,或7.41 mg/m L和1.96 mg/m L药物给予42 h能杀灭全部成虫;空白组和阴性组观察至72 h时多数死亡,少数存活且活动减弱。肌幼虫在三叶悬钩子2 mg/m L和吡喹酮1 mg/m L,给药48 h后肌幼虫全部死亡。而肌幼虫囊包直接给药后并不能杀伤肌幼虫,其死亡率为0%。2、小鼠对旋毛虫的免疫应答有性别差异。与正常小鼠相比,仅感染旋毛虫的雄性小鼠的胸腺系数明显增大(t=4.595,P<0.05);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下降而单核细胞和粒细胞百分比明显上升(t=2.604,P<0.05);胸腺组织变化不明显而脾脏组织变化明显;免疫调节性T细胞比例上升,但无统计学意义。感染旋毛虫后,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变化也存在雌雄差异,与正常小鼠相比,感染旋毛虫的雌性小鼠IL-2含量上升而雄性小鼠下降(F=5.664,P<0.05);雄性和雌性小鼠的IL-4、IL-10含量均上升(F=10.461,P<0.05;F=1.170,P>0.05),且雄性高于雌性。因此雄性小鼠对旋毛虫的免疫应答强于雌性小鼠。3、三叶悬钩子在体内也有抗旋毛虫活性。(1)三叶悬钩子水提物对不同时期旋毛虫均有杀灭活性。对成虫期效果最佳的是1000 mg/kg的药物,减虫率为35.93%;移行期效果最佳的是500 mg/kg的药物,减虫率为73.29%;成囊期效果较好的是500 mg/kg的药物,减虫率为34.27%。(2)三叶悬钩子水提物(500、200、80 mg/kg)对旋毛虫三个时期的体内杀伤活性有时间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对于成虫期的旋毛虫,效果最好的是感染3 h后给予80 mg/kg药物,其减虫率为77.31%;其次为感染48 h后给予80 mg/kg药物,其减虫率为48.41%;效果最差的是感染24 h后给药,给予80 mg/kg药物其减虫率最高仅为24.34%。因此,三叶悬钩子对小肠成虫期的最佳给药时间为感染3 h后,最佳给药剂量为80 mg/kg。对于移行期的旋毛虫,效果最佳的是感染15 d后给予500 mg/kg药物,其减虫率为43.14%;其次为感染20 d后给予200 mg/kg药物,其减虫率为28.30%;感染7 d后给药的效果最差,给予80 mg/kg药物其最高减虫率为20.71%。故幼虫移行期最佳给药时间为感染后第15 d,最佳给药剂量为500 mg/kg。(3)三叶悬钩子的不同溶剂提取部位对小肠成虫期旋毛虫繁殖均有抑制作用。其中抑制作用最强的是水总提物1000 mg/kg组,其减虫率为67.51%。其次为三叶悬钩子纯水洗脱部位1000 mg/kg,减虫率为61.62%;杀虫效果作用最强的是化合物jrd-14a 50 mg/kg,其减虫率为78.36%。4、分心木及去除无机元素的分心木S1和分心木S2对肾虚小鼠具有保护作用。(1)对肾阴虚的作用。分心木可升高肾阴虚小鼠降低的脾脏和胸腺指数;分心木和分心木S2样品可修复模型小鼠受损的肾脏、睾丸、输卵管、子宫和卵巢组织;分心木及分心木S1样品可显着升高模型小鼠的血清肌酐、睾酮、雌二醇含量。以上结果显示,分心木三个样品均具有一定程度治疗肾阴虚的作用,效果较明显的是分心木样品组。(2)对肾阳虚的作用。分心木、分心木S1和分心木S2可提高肾阳虚小鼠降低的脾脏和胸腺指数;分心木、分心木S1和分心木S2样品可修复模型小鼠受损的肾脏、睾丸、输卵管、子宫、卵巢组织;与模型组相比,分心木和分心木S1样品可升高肌酐含量,分心木S2样品可升高睾酮含量、降低雌二醇含量。以上结果显示,分心木三个样品均具有一定程度治疗肾阳虚的作用,但三个分心木样品组之间差异并不显着。5、灰毛康定黄芪的急性毒性实验。给予灰毛康定黄芪提取物后,小鼠心脏和肾髓质没有病理表现,部分肝细胞出现水肿,肾皮质中的肾小体数量增加。雌性小鼠白细胞、单核细胞、红细胞增多,但血红蛋白浓度和含量减少。结论:1、三叶悬钩子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旋毛虫活性,且呈现出浓度依赖性。杀七日龄成虫最佳浓度为28.57 mg/m L和7.41 mg/m L。杀八日龄成虫最佳浓度为28.57 mg/m L。三叶悬钩子2 mg/m L给药48 h可以完全杀灭肌幼虫,而对肌幼虫囊包无效。三叶悬钩子在体内也有抗旋毛虫活性,对旋毛虫三个发育时期均有效果。对成虫期的旋毛虫效果最好的是感染后3 h给予80 mg/kg的药物;对于移行期的旋毛虫效果最好的是感染后15 d给予500 mg/kg的药物。三叶悬钩子活性部位追踪结果显示抑制作用最强的是化合物jrd-14a。2、分心木三个样品对肾阴虚均有治疗作用,效果较明显的是分心木样品。分心木三个样品对肾阳虚也均有治疗作用,但三个样品组之间差异不显着。3、灰毛康定黄芪不具有强烈的急性毒性,仅对部分组织和血液指标产生影响。

贺程蓓[6](2020)在《梦萦口服液的研究与开发》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以“六味地黄”为基础方化裁重组,采用山西省大宗药材酸枣仁、熟地黄、山药为主要原料组方,研制开发一种针对中青年女性,具有养血补肝、宁心安神功效的中药保健食品——梦萦口服液。本文对梦萦口服液的处方论证、提取制备工艺、功能学评价、安全性评价、质量标准做系统性研究,为梦萦口服液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分析处方中各药材的主要活性成分、现代药理作用、功效主治,论证处方配伍意义;采用戊巴比妥钠致小鼠睡眠实验,验证处方改善睡眠的功能,并优化其配伍剂量。另外,利用网络药理学技术,预测并筛选梦萦口服液改善睡眠的作用靶点,建立网络相关关系,探索其可能作用机制,进一步阐释梦萦口服液处方配伍规律。处方中原料药经净选、除杂、淋洗、浸泡后,采用水提醇沉法,以总皂苷含量为考察指标,设计正交试验考察煎煮时间、加水量、煎煮次数等工艺参数,并进一步以总皂苷含量为评价指标确定醇沉工艺;最后,以口感作为评价依据,经评价人员品尝评分获得梦萦口服液的最佳调配成型工艺。梦萦口服液3个剂量(2.3、4.6、9.3g生药/kg)连续对ICR小鼠灌胃30天,在末次给药后进行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试验、巴比妥钠睡眠潜伏期试验、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催眠试验,以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等行为学指标,评价梦萦口服液改善小鼠睡眠的功能作用。根据梦萦口服液原料特点,对梦萦口服液进行安全性评价。首先,梦萦口服液以最大剂量、最大灌胃量20 mL/kg BW对小鼠、SD大鼠一日两次灌胃给药,连续观察14天,记录动物中毒情况;继而设定梦萦口服液3个剂量(11.7、23.3、46.7g生药/kg)连续对SD大鼠灌胃30天,观察动物中毒情况,并进行血液学、血液生化、脏器指数和组织病理检查。对梦萦口服液进行质量控制,采用感官评价方法建立梦萦口服液的感官指标;参照国家标准,建立梦萦口服液理化指标、微生物限量、污染物限量等标准;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建立梦萦口服液中的总皂苷含量测定的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梦萦口服液中马钱苷、毛蕊花糖苷、斯皮诺素的含量测定方法。结果梦萦口服液具有养血补肝、宁心安神的功效。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提示梦萦口服液活性成分主要作用于多巴胺能神经系统的相关靶点蛋白调控下游信号通路,另外,甾醇类成分调控雌激素信号通路,改善机体雌激素水平,进而影响调节睡眠相关的神经递质传导;生物碱、黄酮类以及萜类成分的作用靶点可富集于血小板活化、血管平滑肌收缩等信号通路,改善血液流变学、血液微循环;多糖类成分调控炎症相关因子,提高机体免疫力。梦萦口服液从多通路、多靶点调节机体平衡,发挥改善睡眠作用。梦萦口服液最佳制备工艺为:将所用原料药材挑拣杂质,洗净后,浸泡,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1小时,滤过,浓缩至密度约1.181.20(60℃),冷却,加乙醇至含醇量达70%,静置18小时,分离上清液,回收乙醇,加入5%白砂糖、0.10%山梨酸钾,加水至适量,再经过灭菌、灌注、分装、检验等环节制成成品。功能学评价结果显示梦萦口服液可协同戊巴比妥钠延长小鼠睡眠时间,缩短睡眠潜伏期,提高入睡率。其中,受试物协同戊巴比妥钠延长小鼠睡眠时间的作用较其协同巴比妥钠缩短睡眠潜伏期效果更好。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梦萦口服液无明显毒性,肝脏、肾脏、脾脏、睾丸及卵巢等主要器官无明显损伤,无毒剂量为46.7g生药/kg,相当于临床剂量的200倍,表明梦萦口服液安全、无毒副作用。在质量标准研究中,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建立了梦萦口服液中指标成分总皂苷含量测定的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梦萦口服液中马钱苷、毛蕊花糖苷、斯皮诺素的含量测定方法,参照国家标准(GB16740-2014),拟定了梦萦口服液质量标准草案,可有效地用于梦萦口服液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产品质量评价。结论梦萦口服液是一种具有改善睡眠功能的保健食品。本文通过文献检索、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功能学评价等多种技术手段综合阐释了梦萦口服液的处方配伍合理性,确定了水提醇沉的工艺路线参数,按照规范评价了其改善睡眠的功能和安全性,拟定了质量标准,基本完成了梦萦口服液的研制开发,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马翠霞[7](2020)在《天麻改善睡眠有效部位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研究》文中认为天麻为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的干燥块茎,味甘、性平,具有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的功效,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草药。现代研究表明,酚酸类和多糖类是天麻主要有效成分,对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均具有很好的疗效,尤其天麻水提物、醇提物和单体成分(天麻素、NHBA)在镇静催眠方面疗效更加显着。因此,本课题组以天麻为研究对象,对其改善睡眠的药效物质基础进行深入研究。目的:本课题通过小鼠自主活动、戊巴比妥钠协同作用实验模型,对天麻不同溶剂提取物和不同极性萃取物进行筛选,得到天麻改善睡眠有效部位;并对有效部位进行改善睡眠作用机制研究;以天麻改善睡眠有效部位为研究对象,利用现代分离鉴定及波谱分析手段进行系统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天麻活性成分奠定坚实基础。方法:1、以天麻为研究对象,通过小鼠自主活动,阈上、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诱导小鼠睡眠实验模型,筛选天麻不同溶剂提取物;以相同药理实验模型,筛选天麻醇提物不同极性萃取物,得到天麻改善睡眠有效部位。2、采用ELISA法测定大鼠下丘脑和海马体中Glu、GABA、5-HT、DA含量,免疫组化法观察脑组织内GABAARα1、GABAARγ2阳性细胞的表达情况,探讨天麻改善睡眠有效部位的作用机制。3、采用硅胶柱层析色谱、Sephadex LH-20柱层析色谱以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现代提取分离技术对天麻改善睡眠有效部位进行系统研究,并综合运用IR、MS、NMR等现代波谱学方法和技术对所分离的有效成分进行结构鉴定。结果:1、通过药效筛选,得到天麻乙醇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改善睡眠活性。对其进行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结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物改善睡眠活性最好,其次为正丁醇萃取物。2、在改善睡眠机制研究中,发现乙酸乙酯萃取物可以明显提高失眠模型大鼠下丘脑、海马体的GABA、5-HT、DA的水平,降低下丘脑内Glu的水平,保护下丘脑、海马体的神经元细胞,增强下丘脑、海马体GABAARα1、GABAARγ2阳性细胞的表达。3、采用现代中药提取分离技术及光谱鉴定技术从天麻改善睡眠活性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中分离鉴定出18个化合物,分别为豆甾醇、丁香酸、香兰素、胡萝卜苷、对羟基苯甲醛、香草醇、对羟基苯甲醇、香草酸、间羟基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天麻素、巴利森苷B、腺苷、巴利森苷C、咖啡酸、原儿茶酸、琥珀酸、棕榈酸,其中咖啡酸为首次从天麻中分离得到,为进一步开展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结论:天麻乙酸乙酯萃取物具有较好的改善睡眠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大鼠下丘脑和海马体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有关;对其改善睡眠有效部位进行分离鉴定,所得化合物大部分为酚酸及其苷类化合物,也验证了天麻改善睡眠作用活性成分主要为酚酸类化合物。

李增政[8](2020)在《补肾回阳方对肾阳虚小鼠免疫系统的调控及活性单体解析和天然化合物抗白血病模型筛选》文中提出背景:免疫力低下在祖国医学看来多属于肾阳虚的范畴,以温阳补肾固卫气的根本出发对治疗临床上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尤其是对白血病患者,可以减轻白血病患者因药物产生的副作用和免疫抑制。细胞免疫治疗是新兴的肿瘤治疗手段之一,其通过各种生物技术手段在体外对免疫活性细胞进行改造,扩增后再回输到患者体内,进而达到提高患者免疫力,同时抑制或杀死肿瘤细胞的目的。此外在现代医学治疗白血病中小分子抑制剂占了重要一席,尤其是酪氨酸酶抑制剂,自伊马替尼诞生以来大大改变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方式。许多中药或有药用作用的植物药对白血病细胞具有一定的杀伤作用,尽管已经报道了很多有治疗效果的小分子,但诸多药物中存在的小分子对白血病细胞的作用我们仍然不清楚。前期的临床实践证明补阳中药方剂有助于提升肾阳虚患者免疫力和白血病预后的线索,但方剂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和起重要作用的中药我们对此知之甚少。同时诸多药用植物在民间被用来抗肿瘤,但其中起抗肿瘤作用的活性分子我们也仍然不清楚。因此本课题围绕补肾回阳方对肾阳虚小鼠免疫细胞的调节及活性成分分析和新型小分子抗白血病细胞的筛选来开展。目的:(1)探索中药补肾回阳方对肾阳虚型小鼠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基础研究数据。(2)通过对补肾回阳方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单体解析使得对该方剂的认识更加深入。(3)筛选出药用植物中具有抗白血病细胞的新型天然小分子为后续工作打下基础。方法:(1)补肾回阳方对肾阳虚型小鼠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通过腹腔注射25mg/kg氢化可的松,建立肾阳虚小鼠模型,对照组每日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各组连续给药10天后,检测肾阳虚模型组和对照组小鼠的一般体征、外周血象、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等指标。随后给予肾阳虚模型小鼠补肾回阳方0.25ml/天灌胃治疗,模型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灌胃,一天一次,连续给药15天。治疗结束后检测小鼠的一般体征、外周血的相关免疫细胞,和通过流式细胞术测定各组小鼠的外周血、骨髓和脾脏的CD3+、CD3-NK1.1+、CD3+NK1.1+的占比水平;以及分离小鼠外周血单核细胞进行后期细胞因子诱导培养DC细胞,检测其体外扩增情况,最后进行数据统计分析。(2)补肾回阳方的活性成分法分析:将补肾回阳方的浓缩液和标准品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和液质色谱串联分析,通过对比标准品和数据库来探索补肾回阳方中的活性成分。(3)新型小分子抗白血病细胞作用的:将分离得到的新型小分子化合物进行CCK-8药敏实验,筛选对白血病细胞有抑制作用的小分子。结果:(1)补肾回阳方对肾阳虚型小鼠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中药灌胃治疗后,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补肾回阳组小鼠的体重增长明显;外周血中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水平明显上升;外周血、骨髓和脾脏中的CD3+、CD3-NK1.1+、CD3+NK1.1+的占比水平明显提高;经过补肾回阳方灌胃治疗的肾阳虚模型小鼠,由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经体外细胞因子诱导培养的DC细胞,细胞数量也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2)补肾回阳方的活性成分分析:结合标准品和数据库分析得到补肾回阳方中含有甘草苷、淫羊藿苷、次乌头碱三种物质,此外还得到与淫羊藿成分:异槲皮素、淫羊藿次苷II、淫羊藿苷A、淫羊藿次苷D2;炙甘草成分:甘草素、芹糖甘草苷、甘草黄酮C、甘草次酸;干姜成分:6-姜烯酚、6-姜辣素;肉桂成分:桂皮醛分子式和分子量一致的11种物质。(3)YWF-10、YHL-14、YWF-08、XY-24、XY-1、DS-7、DX-15小分子对THP-1、Jurkat、KG-1三种细胞均有抑制作用,其中YHL-14、YWF-08两种小分子对32D细胞的抑制作用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对KG-1、THP-1的抑制作用有统计学差异(P<0.01),并且YWF-08对Jurkat细胞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P<0.001)。YWF-10、YWF-08、XY-24、XY-1、DS-7五种小分子对Jurkat细胞的抑制率远高于对其他细胞的抑制率;相比于对32D细胞的抑制率Jurkat细胞的抑制率也远大于对32D细胞的抑制率。结论:(1)补肾回阳方可以提升肾阳虚小鼠外周血中的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可以提高外周血、骨髓和脾脏中的CD3+、CD3-NK1.1+、CD3+NK1.1+的占比水平,以及可以提高DC细胞的体外诱导培养数量,证明补肾回阳方对肾阳虚小鼠具有增强和恢复免疫的功效。(2)补肾回阳方中含有甘草苷、淫羊藿苷、次乌头碱三种物质,此外含有与异槲皮素、淫羊藿次苷II、淫羊藿苷A、淫羊藿次苷D2、甘草素、芹糖甘草苷、甘草黄酮C、甘草次酸、6-姜烯酚、6-姜辣素、桂皮醛分子式和分子量一致的物质11种,其中淫羊藿和炙甘草的活性成分最多,鉴于前人的研究和本研究结果在补肾回阳方对免疫的正向调节作用中淫羊藿和炙甘草发挥了要作用。(3)YWF-08、XY-24、XY-1、DS-7五种小分子对Jurkat细胞的抑制率远高于对其他细胞的抑制率;其中YHL-14、YWF-08两种小分子对32D细胞没有抑制作用,但对KG-1细胞和THP-1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万凯华[9](2020)在《紫草三黄栓剂药效学及毒理学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对比、确证紫草三黄栓治疗痔疮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其临床应用及进一步的新药研发奠定基础。方法:1)建立动物炎症模型并测量炎症部位炎症因子数目,研究药物抗炎作用;建立动物疼痛模型并测量疼痛因子含量,考察药物镇痛作用;建立动物出血与淤血模型并测定凝血指标,探究药物止血作用;通过抑菌强度、抑菌效价试验以及测定细菌内容物含量和电导率验证药物抑菌作用。2)小鼠直肠给药后观察2 w内的急性毒性状况并记录;3)不同剂量组大鼠直肠给药1个月,分别于给药周期结束后及停药2 w后观察长期毒性情况并对各组血液学、血液生化指标和脏器系数进行比较及病理学切片检查。结果:1)在多数药效实验中紫草三黄栓高、中剂量组与两组阳性药相比差异性不显着(P>0.05)。2)急性毒性实验小鼠给予成人临床日用量的776倍药物后均健康存活且给药组的体重及脏器系数与空白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长期毒性实验全周期各剂量组一般情况未见异常,且血液细胞学、血液生化学和各器官脏器系数与空白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病理切片显示高剂量组主要脏器与空白组比较无明显病理改变。结论:紫草三黄栓抗炎、镇痛、止血、抑菌作用均优于或近似于阳性药,同时该制剂安全性较高,适合用于临床治疗痔疮。

张一鸣[10](2020)在《三七干燥工艺优化及其超细粉物性、活性和毒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三七作为我国最早挖掘使用的名贵中药材之一,民间常常将其作为活血、消肿、镇痛的药物,《本草纲目》、《本草求真》等古籍记载其能够治疗一切血症。现代药理研究和化学分析发现三七具有抗凝血、抗炎、抗氧化等药理活性,主要相关的药效物质基础为皂苷类成分。由于三七在干燥过程中常面临功效相关的皂苷类成分损失,而常规饮片的服用又存在生物利用度低等问题,因此,如何在加工过程中尽可能多地保有三七活性成分、提高生物利用度,成为三七产品加工制备工艺研究的热点及难点。20世纪90年代,超微粉碎技术被引入中药加工业,以期实现药效和生物利用度的提升。三七超细粉便是为实现高效利用三七这一名贵药材所开发的饮片类型之一,也是市场上常见的三七产品。已有药理研究发现三七经超微粉碎后获取的超细粉部分药效优于普通粉末,但是药效提升的同时是否存在毒副作用的产生缺乏深入研究。且三七干燥方法多样,粉碎前的干燥工艺是否影响三七超细粉的生物活性和毒性也未进行关联考虑。为此,本课题首先以三七皂苷类成分含量并关联生物活性为评价指标优化三七快速干燥工艺,期望在减少药效相关活性成分损失的同时提升三七干燥效率;在此基础上制备三七超细粉,系统考察不同干燥方法获取的三七超细粉的物性、生物活性和毒性,以期为三七干燥工艺和超细粉产品应用提供技术参考和数据支撑。[方法]1.收集新鲜三七根及根茎样品,4℃保鲜储存备用。2.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干燥温度、切片厚度和干燥时间对干燥特性(干燥速率和水分含量)、三七皂苷类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和设计,以三七皂苷类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活性为评价指标,结合响应面法分析干燥温度、切片厚度、干燥时间对评价指标的影响和因素间的交互作用,获取优化的三七干燥工艺;对比考察阴干和优化干燥条件下三七的营养成分含量和体外抗凝血活性,确认快速干燥工艺对三七化学成分和主要药理作用的影响。3.制备优化干燥条件下的三七普通粉和超细粉,对比考察三七普通粉和超细粉的一般物性指标和营养成分含量。4.以普通粉为参照,系统考察不同干燥方法所获三七超细粉的药理作用(体外抗凝血、止血、抗炎、镇痛、体外抗氧化)和急性毒性,为三七超细粉的安全用药提供数据参考。[结果]1.三七快速干燥工艺研究中,当干燥温度为65.77℃、切片厚度为3.11 mm、干燥时间为16 h时,能够得到含最高三七皂苷类成分含量(7.382%)和具备最优抗氧化活性(EC50值为3.282 mg/m L)的样品。与文献报道中的烘干工艺研究相比,本工艺能在较短的干燥时间内,获取到比晒干样品皂苷含量提升更多(约12.19%)、比阴干样品损失皂苷含量更少(约8.30%)的三七样品。优化干燥三七具有更高的总糖、淀粉和还原糖含量,而水分、灰分、粗蛋白、粗脂肪含量低于阴干样品。体外抗凝血实验中,优化干燥条件下的三七具有更显着的APTT延长率(P<0.01),与阴干样品相比,PT和TT延长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2.物性研究结果显示,优化干燥条件处理的三七超细粉与普通粉相比,具有更高的吸湿性、持水性、膨胀力和提取率;而流动性和松密度低于普通粉。常规助流剂中,微粉硅胶具有用量少、助流效果好的优点,0.3%的微粉硅胶最适合作为三七超细粉的助流剂。3.药理活性研究结果显示,在相同干燥条件下,三七超细粉较普通粉具有更优的体外抗凝血、止血、镇痛和抗氧化活性;两者的抗炎活性无显着性差异(P?0.05)。对于相同类型粉末而言,阴干和优化干燥条件获取的三七药理活性无显着性差异(P?0.05)。4.急性毒性研究结果显示,在21 g/(1 kg·BW)给药14天情况下,不同干燥条件下获取的三七超细粉和普通粉均未表现出急性毒性。[结论]三七干燥工艺研究结果显示,经过优化的三七干燥工艺能够在尽可能多地保留皂苷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前提下,显着缩短干燥时间、提高干燥速率。物理性质研究结果显示,与普通粉相比,超细粉具有较高的吸湿性、持水性、膨胀力、提取率。对于相同目数的三七超细粉而言,优化干燥样品与传统阴干样品的药理活性相似,二者无显着性差异(P?0.05);与相同干燥方式的普通粉相比,三七超细粉具有更佳的药理活性(P?0.05)。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实验中,使用不同三七样品给药的小鼠均未表现出毒副反应,表明阴干和优化干燥条件下的三七超细粉和普通粉均无明显的急性毒性。

二、昆明种小鼠正常行为发育指标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昆明种小鼠正常行为发育指标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保健食品益智咀嚼片的开发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立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2 本课题研究目的、研究思路、技术路线、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思路
        2.3 技术路线图
        2.4 研究内容
        2.5 创新点
第一章 益智咀嚼片处方研究
    第一节 益智咀嚼片配方组成
    第二节 益智咀嚼片改善记忆障碍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第三节 益智咀嚼片处方优选研究
第二章 益智咀嚼片制备工艺研究
    第一节 提取工艺研究
    第二节 成型工艺研究
第三章 益智咀嚼片改善记忆的功能学评价
    第一节 益智咀嚼片改善小鼠记忆功能的研究
第四章 益智咀嚼片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第一节 急性毒性试验
    第二节 30天喂养试验
第五章 益智咀嚼片质量标准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3 讨论与小结
    4 益智咀嚼片的质量标准草案
总结与展望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Morris水迷宫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松萝胺的抗肝癌作用机制及毒理学安全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松萝胺的制备
    材料与方法
    结果
    结论
第二章 松萝胺的抗肝癌机制研究
    第一节 松萝胺对HepG2细胞基因表达和信号通路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节 松萝胺与PRKACA、PRKCB基因表达蛋白的分子对接分析
        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三节 松萝胺对HepG2细胞周期的影响
        1 材料与仪器
        2.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三章 松萝胺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第一节 小鼠经口急性毒性试验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节 遗传毒性试验
        一、体内染色体畸变试验
        二、体外染色体畸变试验
        三、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
        四、小鼠精子畸形试验
        讨论
        结论
    第三节 30天重复染毒试验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全文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天然化合物的毒性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早期饲养环境影响成年小鼠社交行为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一览表
1.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社会行为的神经调控
    1.3 早期生活应激对社会行为相关脑区的影响
    1.4 催产素系统对社交行为的调节作用
    1.5 丰富环境对社会交往障碍的改善作用
    1.6 本课题的假设和研究方案
2.母体剥夺和丰富环境对社交相关行为的影响
    2.1 前言
    2.2 材料
    2.3 方法
    2.4 结果
    2.5 讨论
    2.6 本章小结
3.母体剥夺和丰富环境对神经元形态的影响
    3.1 前言
    3.2 材料
    3.3 方法
    3.4 结果
    3.5 讨论
    3.6 本章小结
4.母体剥夺和丰富环境对催产素系统的影响
    4.1 前言
    4.2 材料
    4.3 方法
    4.4 结果
    4.5 讨论
    4.6 本章小结
5.雌鼠的神经元形态与催产素系统
    5.1 前言
    5.2 材料
    5.3 方法
    5.4 结果
    5.5 讨论
    5.6 本章小结
6.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工作总结
    6.2 主要创新点
    6.3 未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位论文创新性科研成果

(4)下丘脑PVN区催产素神经元参与社会行为调节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1.早期不同饲养环境对小鼠神经发育的影响
        1.1 新生小鼠神经发育的特点
        1.2 丰富环境饲养对小鼠神经发育及成年后行为模式的影响
        1.3 母子分离对小鼠神经发育及成年后行为模式的影响
        1.4 隔离饲养对小鼠神经发育及成年后行为模式的影响
    2.Oxytocin在社会行为调节中的作用
    3 利用化学遗传技术操控神经元活动
    4.社会行为与免疫调节之间的协同作用
        4.1 LPS诱导的小鼠社交行为变化
        4.2 炎症因子在社会行为中的调节作用
        4.3 Oxytocin(OT)参与免疫调节的证据
    5.研究目标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二章 OT神经元对小鼠社交行为调节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1.3 实验试剂与药品
        1.4 实验用溶液的制备
    2 实验方法
        2.1 Oxt-cre小鼠鉴定
        2.2 动物分组
        2.3.母子分离模型构建
        2.4 取材
        2.5 Golgi-Cox染色
        2.6 脑连续切片制备及分析
        2.7 Oxt-cre~(-/+)小鼠脑立体定位注射
        2.8 CNO腹腔注射
        2.9 急性社交压力模型
        2.10 小鼠行为学检测及分析
        2.11 显微拍照
        2.12 数据处理和统计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母子分离对PVN区神经元形态的影响
        3.1.1 母子分离对PVN区神经元突起的影响
        3.1.2 母子分离对PVN区神经元树突棘密度的影响
        3.1.3 母子分离对不同月龄PVN区神经元树突棘类型的影响
        3.2 母子分离对PVN区小胶质细胞的影响
        3.2.1 母子分离对小鼠PVN区小胶质细胞密度、覆盖面积及solidity的影响
        3.2.2 .母子分离对小鼠PVN区小胶质细胞突起的影响
        3.3 调节PVN区 Oxytocin神经元对小鼠社交行为的影响
        3.3.1 PVN区 hm4D-mcherry表达情况
        3.3.2 抑制PVN区 Oxytocin神经元对小鼠社交偏好和社交记忆行为的影响
        3.3.3 抑制PVN区 Oxytocin神经元对小鼠社交攻击行为的影响
    4 讨论
第三章 不同品系小鼠社交行为差异与oxytocin水平的关系
    1.实验动物与器材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1.3 实验试剂与药品
        1.4 实验溶剂的制备
    2 实验方法
        2.1 Oxytocin鼻饲
        2.2 标本采集
        2.3 ELISA检测
        2.4 行为学分析
        2.4.1 旷场实验
        2.4.2 社交攻击实验
        2.5 皮肤创口实验
        2.6 统计学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FVB小鼠和C57B/L小鼠探索行为的差别
        3.2 FVB小鼠和C57B/L小鼠社交攻击行为的差别
        3.3 社交与免疫调节关键分子在两种小鼠中的差异
        3.3.1 C57BL/6 小鼠和FVB小鼠血清干扰素水平比较
        3.3.2 两种品系小鼠血清oxytocin水平比较
        3.4 oxytocin鼻饲对社交行为及皮肤创口愈合的影响
        3.4.1 oxytocin鼻饲对FVB小鼠社交攻击行为的影响
        3.4.2 oxytocin鼻饲对皮肤创口愈合的改善效应
    4 讨论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1.主要结论
    2.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三种民族药的药理作用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白族药三叶悬钩子抗旋毛虫活性研究
    前言
    1 三叶悬钩子体外抗旋毛虫活性研究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仪器与试剂
        1.3 实验方法
        1.4 实验结果
        1.5 结果讨论
    2 雌雄小鼠感染旋毛虫早期免疫能力差异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仪器与试剂
        2.3 实验方法
        2.4 实验结果
        2.5 结果讨论
    3 三叶悬钩子体内抗旋毛虫活性实验研究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仪器与试剂
        3.3 实验方法
        3.4 实验结果
        3.5 结果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分心木对小鼠肾虚模型的作用研究
    前言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仪器与试剂
    1.3 实验方法
    1.4 肾阴虚实验结果
    1.5 肾阳虚实验结果
    1.6 结果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灰毛康定黄芪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前言
    1.1 实验材料
        1.1.1 供试植物来源
        1.1.2 供试植物样品粗提物的制备
        1.1.3 实验动物
    1.2 实验仪器与试剂
        1.2.1 实验仪器
        1.2.2 实验试剂
    1.3 实验方法
        1.3.1 给药剂量的确定
        1.3.2 实验分组
        1.3.3 统计学方法
    1.4 实验结果
        1.4.1 灰毛康定黄芪对小鼠体重的影响
        1.4.2 灰毛康定黄芪对小鼠行为学的影响
        1.4.3 灰毛康定黄芪对小鼠血常规的影响
        1.4.4 灰毛康定黄芪对小鼠脏器指数的影响
        1.4.5 灰毛康定黄芪对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1.5 结果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抗旋毛虫药物及药理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梦萦口服液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立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2 本课题研究目的、研究思路、技术路线、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思路
        2.3 技术路线图
        2.4 研究内容
        2.5 创新点
第一章 梦萦口服液处方研究
    第一节 梦萦口服液配方组成
    第二节 梦萦口服液处方优选研究
第二章 梦萦口服液改善睡眠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第三章 梦萦口服液制备工艺研究
    第一节 提取工艺考察
    第二节 纯化工艺研究
    第三节 成型工艺研究
第四章 梦萦口服液改善小鼠睡眠功能的研究
第五章 梦萦口服液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第一节 急性毒性试验
    第二节 30天喂养试验
第六章 梦萦口服液质量标准研究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天麻改善睡眠有效部位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 天麻的研究现状
        1.1 天麻的化学成分研究
        1.2 天麻的药理作用研究
        1.3 天麻的开发利用研究
    2 失眠症的研究现状
        2.1 失眠症及危害
        2.2 失眠症的药物治疗
        2.3 现代医学对失眠症机制的研究
    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实验研究
    第一章 天麻有效部位的制备及改善睡眠药效筛选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药材
        1.2 实验仪器
        1.3 实验试剂
        1.4 实验动物
        2 实验方法
        2.1 样品制备
        2.2 样品制备流程图
        2.3 含量测定
        2.4 天麻改善睡眠药效活性筛选
        3 实验结果
        3.1 天麻不同溶剂提取物和各萃取物含量测定结果
        3.2 天麻各提取物及萃取部位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
        3.3 天麻各提取物及萃取部位协同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对小鼠入睡率的影响
        3.4 天麻各提取物及萃取部位协同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对小鼠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时间的影响
        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天麻乙酸乙酯有效部位改善睡眠作用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仪器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动物
        2 实验方法
        2.1 大鼠失眠模型的建立
        2.2 动物分组及给药方法
        2.3 指标检测
        3 实验结果
        3.1 对各组大鼠一般形态学的影响结果
        3.2 对各组大鼠体重变化观察结果
        3.3 大鼠下丘脑及海马体中γ-GABA、Glu、DA和5-HT测定结果
        3.4 对大鼠下丘脑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
        3.5 对大鼠海马体细胞形态学观察
        3.6 大鼠下丘脑GABAARα1、GABAARγ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3.7 大鼠海马体GABAARα1、GABAARγ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天麻改善睡眠有效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仪器
        1.2 实验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天麻乙酸乙酯萃取物分离纯化
        2.2 天麻正丁醇萃取物分离纯化
        3 实验结果
        4 本章小结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8)补肾回阳方对肾阳虚小鼠免疫系统的调控及活性单体解析和天然化合物抗白血病模型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白血病概述
        1.1.1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1.2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1.3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1.1.4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1.1.5 AML和 CML中的白血病干细胞
    1.2 免疫细胞概述
        1.2.1 T淋巴细胞概述
        1.2.2 B淋巴细胞概述
        1.2.3 自然杀伤细胞概述
        1.2.4 NKT细胞概述
        1.2.5 树突状细胞概述
    1.3 中药与免疫概述
    1.4 补肾回阳方的介绍
    1.5 肾虚型小鼠模型概述
    1.6 新型小分子介绍
    1.7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实验细胞
        2.1.3 试剂和化学药品
        2.1.4 实验仪器
        2.1.5 相关实验试剂的配制
        2.1.5.1 磷酸盐缓冲液(PBS)的配制
        2.1.5.2 ACK裂红液的配制
        2.1.5.3 补肾回阳方的熬制与药液浓缩
        2.1.5.4 细胞因子的配制与储存
        2.1.5.5 其他化学试剂的配制
        2.1.6 中药标准品配制
        2.1.7 细胞完全培养基的配制
    2.2 实验技术路线
    2.3 动物实验
        2.3.1 小鼠肾阳虚模型的建立
        2.3.2 小鼠体征变化的记录
        2.3.3 小鼠外周血的采集
        2.3.4 小鼠外周血血常规的测定
        2.3.5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流式检测
        2.3.6 补肾回阳方给药
        2.3.7 补肾回阳方治疗后样本的采集与检测
        2.3.7.1 摘眼球采血
        2.3.7.2 血细胞分析
        2.3.7.3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
        2.3.7.4 心脏采血
        2.3.7.5 脾细胞和骨髓细胞的制备
        2.3.7.6 脾细胞和骨髓细胞的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
        2.3.8 DC细胞的体外诱导培养
        2.3.8.1 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
        2.3.8.2 体外细胞因子诱导培养DC
        2.3.8.3 DC细胞的流式鉴定
    2.4 补肾回阳方物质分析
        2.4.1 高效液相色谱条件
        2.4.2 质谱条件
    2.5 新型小分子抗白细胞细胞的筛选
        2.5.1 白血病细胞细胞系复苏
        2.5.2 小分子的作用浓度
    2.6 数据统计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肾阳虚模型小鼠的鉴定
        3.1.1 造模后小鼠形态的变化
        3.1.2 外周血血常规的变化
        3.1.3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
        3.1.4 结论
    3.2 补肾回阳方对肾阳虚小鼠模型的影响
        3.2.1 补肾回阳方灌胃后小鼠体重的变化
        3.2.2 补肾回阳方对小鼠外周血血象的影响
        3.2.3 补肾回阳方对小鼠CD3~+细胞占比的影响
        3.2.4 补肾回阳方对肾阳虚小鼠CD3-NK1.1~+细胞占比的影响
        3.2.5 补肾回阳方对小鼠CD3+NK1.1+细胞占比的影响
        3.2.6 补肾回阳方治疗后DC细胞的数量变化
        3.2.7 结论
    3.3 补肾回阳方的高效液相色谱实验结果
        3.3.1 补肾回阳方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3.3.2 补肾回阳方与标准品的高效液相色谱图对比。
    3.4 补肾回阳方液质色谱联用仪分析
        3.4.1 淫羊藿成分分析
        3.4.2 炙甘草成分分析
        3.4.3 干姜成分分析
        3.4.4 肉桂成分分析
        3.4.5 结论
    3.5 抗白血病细胞小分子的筛选
        3.5.1 小分子对32D细胞48小时抑制率检测
        3.5.2 小分子对KG-1细胞48小时抑制率检测
        3.5.3 小分子对THP-1细胞48小时抑制率检测
        3.5.4 小分子对Jurkat细胞48 小时抑制率检测。
        3.5.5 结论
第四章 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9)紫草三黄栓剂药效学及毒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紫草三黄栓的药效学研究
        1.1 试验材料
        1.2 方法与结果
        1.3 讨论
    2 紫草三黄栓的毒理学实验研究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 方法与结果
        2.3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10)三七干燥工艺优化及其超细粉物性、活性和毒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章 绪论
    1.1 文献综述
        1.1.1 三七干燥工艺研究进展
        1.1.2 三七超细粉研究进展
    1.2 立题依据及总体设计
        1.2.1 立题依据
        1.2.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2.3 研究思路
        1.2.4 拟解决关键科学问题
        1.2.5 创新点
第二章 三七快速干燥工艺优化研究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干燥三七切片样品的制备
        2.2.2 干燥速率的测定
        2.2.3 皂苷类成分含量的测定
        2.2.4 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2.2.5 单因素实验设计
        2.2.6 响应面实验设计
        2.2.7 文献调研
        2.2.8 营养成分的测定
        2.2.9 体外抗凝血活性的测定
        2.2.10 统计学分析
    2.3 结果和讨论
        2.3.1 HPLC分析结果
        2.3.2 干燥速率和水分的测定
        2.3.3 不同干燥条件对三七皂苷类成分含量的影响
        2.3.4 烘箱温度对整根皂苷类成分含量的影响
        2.3.5 单因素实验结果
        2.3.6 响应面实验结果
        2.3.7 文献调研结果对比
        2.3.8 营养成分测定结果和分析
        2.3.9 体外抗凝血测定结果和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三七超细粉的物理性质研究
    3.1 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试剂
        3.1.3 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吸湿速率、持水力、膨胀力、提取率的测定
        3.2.2 三七超细粉松密度、流动性测定
        3.2.3 助流剂对三七超细粉流动性的影响
        3.2.4 营养成分的测定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吸湿速率、持水率、膨胀力、提取率的测定
        3.3.2 松密度和流动性的测定
        3.3.3 常规助流剂对三七超细粉流动性的影响
        3.3.4 营养成分测定
    3.4 小结
第四章 不同干燥条件下的三七超细粉药理活性研究
    4.1 实验动物、材料、试剂及仪器
        4.1.1 实验动物
        4.1.2 实验材料
        4.1.3 实验试剂
        4.1.4 实验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体外抗凝血活性测定
        4.2.2 体内抗凝血活性测定
        4.2.3 止血活性测定
        4.2.4 抗耳肿胀炎症活性测定
        4.2.5 镇痛活性测定
        4.2.6 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
        4.2.7 统计学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三七超细粉的体外抗凝血活性
        4.3.2 三七超细粉的体内抗凝血活性
        4.3.3 三七超细粉止血活性
        4.3.4 三七超细粉抗耳肿胀活性
        4.3.5 三七超细粉镇痛活性
        4.3.6 三七超细粉体外抗氧化活性
    4.4 小结
第五章 不同干燥条件三七超细粉急性毒性评价
    5.1 实验动物、材料和仪器
        5.1.1 实验动物
        5.1.2 实验材料
        5.1.3 实验仪器
    5.2 实验方法
        5.2.1 动物分组及给药
        5.2.2 行为体态观察
        5.2.3 小鼠的体重变化和食物利用率的测定
        5.2.4 小鼠的脏器指数的测定
        5.2.5 外周血象指标的测定
        5.2.6 统计学分析
    5.3 结果与讨论
        5.3.1 行为体态
        5.3.2 三七超细粉对小鼠体重和食物利用率的影响
        5.3.3 三七超细粉对于小鼠脏器指数的影响
        5.3.4 三七超细粉对于小鼠外周血象指标的影响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及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期间成果

四、昆明种小鼠正常行为发育指标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保健食品益智咀嚼片的开发与研究[D]. 王双.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松萝胺的抗肝癌作用机制及毒理学安全性评价[D]. 周樟屏. 昆明医科大学, 2021
  • [3]早期饲养环境影响成年小鼠社交行为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韦凤美. 兰州大学, 2021(09)
  • [4]下丘脑PVN区催产素神经元参与社会行为调节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蔡怡婷. 兰州大学, 2021(09)
  • [5]三种民族药的药理作用初步研究[D]. 王敏. 大理大学, 2020(05)
  • [6]梦萦口服液的研究与开发[D]. 贺程蓓.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7]天麻改善睡眠有效部位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研究[D]. 马翠霞.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11)
  • [8]补肾回阳方对肾阳虚小鼠免疫系统的调控及活性单体解析和天然化合物抗白血病模型筛选[D]. 李增政.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9]紫草三黄栓剂药效学及毒理学研究[D]. 万凯华.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10]三七干燥工艺优化及其超细粉物性、活性和毒性研究[D]. 张一鸣.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4)

标签:;  ;  ;  

昆明小鼠正常行为发育指标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