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膜覆盖对春玉米氮、磷、钾吸收积累及肥料利用的影响

地膜覆盖对春玉米氮、磷、钾吸收积累及肥料利用的影响

一、地膜覆盖对春玉米氮磷钾吸收积累和化肥利用率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杨玥[1](2021)在《旱地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水肥特征与作物产量的影响》文中提出旱地占我国耕地的60%以上,干旱缺水与土壤贫瘠是旱地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保护性耕作措施能有效改善降雨保蓄率和土壤质量,进而提高土地生产力。本研究以陕西省富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试验站为基地,通过7年(2014-2020)长期定位试验,以冬小麦春玉米为供试作物,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NP、NPK、单施有机肥M以及NPM配施)及不同保护性耕作方式(NPS秸秆覆盖、NPF地膜覆盖、NPR裸露垄沟、NPRFS垄上覆膜沟内覆秸秆以及NPG绿肥翻压)对冬小麦春玉米产量、土壤水分、土壤肥力、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及微生物与土壤肥力之间关系的影响,同时利用DSSAT模型对冬小麦春玉米产量及土壤含水量进行验证和模拟。目的在于优化旱地土壤养分及水分管理,揭示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对土壤质量提升的重要意义以及保护性耕作措施对产量提升的机理。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水分保蓄、降雨利用效率以及作物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垄上覆膜沟内覆秸秆是提高旱地小麦玉米产量的最优措施,该措施集成了地膜覆盖与秸秆覆盖对土壤水分的保蓄与高效利用,秸秆覆盖还田又提高了土壤肥力的双重优势,因此产量的提升包括水分和肥力两大因素。2015-2020年NP+垄上覆膜沟内覆秸秆措施(NPRFS)较其它处理小麦平均产量增幅为8.2%-63.6%,玉米为6.4%-77.5%,从水分角度,垄上覆膜沟内覆秸秆能减少休闲期土壤水分无效蒸发,增加生育期有效耗水量。休闲期耗水量顺序为NP>常规裸地CK>NP+地膜覆盖>NP+秸秆覆盖>NP+垄上覆膜沟内覆秸秆。保护性耕作措施均能提高降水利用效率,小麦垄上覆膜沟内覆秸秆(NPRFS)降水储存效率较其它处理增幅为5.2%-67.6%。玉米降水储存率较其它处理增幅为30.1%-60.7%。从养分角度,垄上覆膜沟内覆秸秆(NPRFS)措施可以降低土壤剖面硝酸盐累积,较其它措施更有利于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减少氮素残留,提高化肥利用率从而提高了作物产量。(2)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水分、养分及作物产量同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氮磷配施有机肥处理的产量最佳,2015-2020年氮磷配施有机肥处理(NPM)较其他处理小麦总产量增幅为0.19%-24.4%,玉米为2.7%-40.4%。NPM处理提高了小麦玉米水分利用效率,较CK小麦增幅为5.7%-23.1%,玉米增幅为0.6%-45.1%。同时,氮磷配施有机肥减少了土壤硝态氮累积,2015-2020年小麦氮素利用率较NP提高了53.6%,玉米较NP提高了121.8%,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从而提高了作物产量。该结论也得到了DSSAT模型的验证,确认了在雨养农业区DSSAT模型对不同施肥处理未来产量及水分预测的可行性。(3)旱地种植绿肥消耗了休闲期土壤贮水量,在不同降雨年份,对作物产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正常降雨或丰水年份,种植绿肥造成的水分亏缺会得到补充,同时,长期种植绿肥提高了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因此对作物的产量有积极影响。小麦2016-2020年绿肥翻压(NPG)较NP有机质增幅为2.0%-31.8%,速效氮增幅为16.5%-25.3%。对春玉米,绿肥处理(NPG)较NP在2016-2019年有机质增幅为3.8%-4.6%,速效氮增幅为42.3%-87.8%。在降雨量不足年份,会造成作物的严重减产。种植绿肥对产量的影响主要是受年降雨量、生育期降雨量和降水储存率的影响。(4)长期施肥会造成土壤养分盈余,对于小麦,氮盈亏值每增加100 kg/hm2,硝态氮的累积盈余量增加约37 kg/hm2,磷盈亏值每增加100 kg/hm2,土壤速效磷含量增加1.7 mg/kg。对于玉米,氮盈亏值每增加100 kg/hm2,土壤中的硝态氮累积盈余量增加45 kg/hm2,磷盈亏值每增加100 kg/hm2,速效磷的盈余量增加2.3 mg/kg。钾肥的施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作物产量。可见农田养分的盈亏决定了土壤养分的消长。(5)施肥及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以及酶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单施有机肥(M)、NPK以及配施有机肥(NPM)较NP有机碳含量提高了48.2%、3.7%和26.9%。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的影响依次为单施有机肥(M)>NP配施有机肥(NPM)>NPK>NP>常规裸地(CK),可见有机肥以及化肥配施有机肥能够增加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同时,有机肥的施入提高了蔗糖酶、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对于保护性耕作措施,秸秆覆盖(NPS)、垄上覆膜沟内覆盖秸秆(NPRFS)和绿肥翻压(NPG)较NP有机碳含量分别提高了44.6%、23.1%和11.4%,同时也提高了>7mm粒径团聚体数量以及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但对过氧化氢酶无显着差异。(6)通过OTU数量的检测及alpha多样性分析,氮磷配施有机肥(NPM)的细菌和真菌群落多样性最高,群落多样性依次为NPM>NPK>NPG>CK,保护性耕作中垄上覆膜沟内覆秸秆处理(NPRFS)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最高。Beta多样性可以看出,不同处理的细菌和真菌群落有显着差异。通过对土壤理化性质与微生物群落的RDA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对微生物群落结构有显着影响,对于细菌,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是最主要驱动因子;对于真菌,速效氮和有机质是主要驱动因子。因此,增施有机肥和秸秆覆盖的保护性耕作措施较常规裸地明显促进了微生物多样性,改变了微生物的群落分布,为循环经济条件下的土壤可持续管理提供了可能的途径。综上所述,保护性耕作措施中垄上覆膜沟内覆秸秆及施肥措施中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提高作物产量的机制是这些措施明显提高了降水保蓄率,有机碳的增加扩充了土壤碳库,提高了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而提高了作物产量。

赵晶,刘萌,付威,牛育华,郝明德[2](2021)在《传统耕作结合秸秆地膜双元覆盖是提高渭北旱塬春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的有效措施》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实现雨养农业作物持续增产的关键因素是提高作物养分利用效率。研究黄土高原旱作农业区长期不同耕作、覆盖措施对春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为黄土塬区可持续的农田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保护性耕作定位试验位于中国科学院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始于2003年。设有4个传统耕作和4个免耕处理,具体为传统耕作(CT)、传统耕作+地膜覆盖(CP)、传统耕作+秸秆覆盖(CS)、传统耕作+地膜+秸秆覆盖(CPS)、免耕(NT)、免耕+地膜覆盖(NP)、免耕+秸秆覆盖(NS)、免耕+地膜+秸秆覆盖(NPS)。调查分析了2007—2016年玉米产量和玉米养分吸收特性。【结果】4个传统耕作处理中,CP处理玉米籽粒平均产量比CT处理提高了24.4%,氮素和钾素养分利用效率最高;CS处理玉米平均生物产量比CT处理提高了39.4%,玉米茎秆养分吸收量最高,特别是总吸钾量提高了101.7%;CPS处理籽粒平均产量最高(9381.6kg/hm2),总吸氮量和吸磷量分别比CT处理提高了63.2%和123.7%。4个免耕处理中,NP处理籽粒平均产量比NT处理提高了25.8%,NS处理比NT处理降低了3.9%;CPS处理平均籽粒产量、生物产量、植株总吸氮量和总吸磷量最高。相同覆盖处理下,传统耕作的平均籽粒产量、生物产量、氮磷总吸收量均高于免耕。平水年地膜覆盖增产效果最好(27.0%37.4%),干旱年秸秆覆盖增产效果最好(3.5%8.5%),丰水年则以地膜秸秆双元覆盖增产效果最大(31.6%38.1%)。【结论】黄土高原旱地条件下,传统耕作对玉米的增产效果好于免耕。采用传统耕作结合地膜秸秆双元覆盖提高了玉米籽粒产量,增加了玉米地上部养分吸收量,在不同气候年份下对玉米增产效果均较好,且年际间变异幅度较小,是渭北旱塬增加玉米养分吸收,提高籽粒产量的最佳田间管理措施。

战贞卉[3](2021)在《覆膜和施氮对棉花种子产量、质量和营养成分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栽培因素在棉花种子品质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施肥、地膜覆盖等的作用很大。增施氮肥有利于棉花产量的提高,但会降低氮肥利用率,还会造成面源污染,因此减施氮肥越来越受重视。地膜覆盖促进棉花早期的生长发育,但引起残膜污染,无膜栽培成为棉花绿色生产的大趋势。减施氮肥和无膜栽培作为棉花绿色轻简生产的重要技术措施,对棉纤维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已有研究报道,但对棉花种子产量及质量的影响鲜见研究。棉花种子是重要的生产资料,研究现代栽培技术条件下棉花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形成过程及其调控对棉花种子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在山东棉花研究中心试验站(临清)进行了两年大田试验。试验以春棉K836和短季棉鲁棉532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覆膜方式,设置不覆膜(M0)和覆膜(M1);副区为氮肥,设置不施氮肥(N0)和施氮195 kg/hm2(N1)。从种子学角度比较分析了不同栽培条件下棉花种子氮素吸收利用、产量品质形成及其可能的互作效应,明确施氮和无膜栽培对棉花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1.整体来看,覆膜显着提高了单位面积棉花种子产量,而施氮对单位面积棉花种子产量没有显着影响;种子产量在棉株上的分布受覆膜和施氮的影响,并因品种而异。覆膜显着提高了春棉K836种子产量在棉株上部和基部的分布,增加了短季棉鲁棉532种子产量在棉株上部的分布;施氮提高了春棉K836和短季棉鲁棉532两个品种种子产量在棉株上部的分布。2.覆膜和施氮显着影响棉花种子播种品质(子指、健籽率、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整体来看,覆膜显着降低了春棉K836种子的子指、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同样显着降低了短季棉鲁棉532种子健籽率、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而施氮虽显着提高了春棉K836和短季棉鲁棉532两个品种种子子指,但显着降低了两个品种种子的健籽率、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从不同部位来看,覆膜显着降低了春棉K836和短季棉鲁棉532两个品种棉株各部位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施氮显着提高了春棉K836棉株中部和上部棉铃种子的播种品质,对基部影响则相反;显着降低了短季棉鲁棉532棉株各部位种子播种品质。另外,两个品种均表现出棉株中部和上部棉铃种子质量显着高于基部棉铃种子。3.覆膜和施氮显着影响棉花种子营养成分(蛋白质、可溶性糖和游离脂肪酸含量)。整体来看,覆膜显着降低了春棉K836种子的可溶性糖含量,提高了种子的游离脂肪酸含量;覆膜显着提高了短季棉鲁棉532种子蛋白质含量,但降低了种子可溶性糖和游离脂肪酸含量。施氮显着降低了春棉K836种子的蛋白质、可溶性糖和游离脂肪酸含量;同样显着降低了短季棉鲁棉532种子的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但提高了种子的游离脂肪酸含量。从不同部位来看,施氮和覆膜对春棉K836和短季棉鲁棉532两个品种棉株各部位棉铃种子中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与棉株整体一致,施氮和覆膜对两个品种棉株不同部位棉铃种子中游离脂肪酸含量的影响没有明显规律。棉株中部和上部棉铃种子的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显着高于基部,而游离脂肪酸含量相反。4.除短季棉鲁棉532子指外,播种品质指标间呈显着正相关;可溶性糖含量与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呈显着正相关关系,未见蛋白质或游离脂肪酸含量与播种品质之间的相关性。5.整体来看,覆膜对春棉K836和短季棉鲁棉532两个品种种子全氮积累量没有显着影响,但施氮显着提高了棉花种子全氮积累量。从不同部位看,覆膜显着提高了春棉K836棉株上部棉铃种子全氮积累量,而施氮对春棉K836种子全氮积累量的提高则主要体现在中部棉铃种子;覆膜和施氮对短季棉鲁棉532棉株各部位棉铃种子全氮积累量均没有显着影响。覆膜显着提高了春棉K836棉株基部棉铃种子中氮素来自肥料氮的比例(Ndff),棉株中部棉铃种子则相反。覆膜显着提高了短季棉鲁棉532各部位棉铃种子的Ndff,但棉株基部棉铃种子增加的比例更高。覆膜显着提高了春棉K836基部棉花种子中15N积累量,对中部和上部棉铃种子没有显着影响。覆膜显着提高了短季棉鲁棉532棉株各部位棉铃种子15N积累量,同样棉株基部棉铃种子增加的比例更高。覆膜可以促进氮的吸收利用,但由于棉花种子的氮吸收积累与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呈负相关关系,因此为了收获高活力种子应该进行无膜栽培。总之,在地力水平较好的条件下,覆膜显着提高棉株上部和基部棉花种子产量,施氮对棉花种子产量无显着影响。棉株中上部棉花种子的播种品质显着高于基部,但覆膜和施氮会降低其播种品质。可溶性糖含量与棉花种子播种品质显着正相关,覆膜和施氮降低了棉花种子的可溶性糖含量,因而降低了播种品质。因此在以收获种子为目的棉花繁种田,可以采用无膜栽培和减施氮肥,并以收取中上部成熟棉铃种子为主。

周佳明[4](2021)在《氮磷钾配施对全膜双垄沟播夏玉米生长及水肥利用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全膜双垄沟播是干旱半干旱地区重要的玉米种植方式,本文通过对不同氮磷钾肥配施量对全膜双垄沟播夏玉米生长性状、干物质积累量、植株氮磷钾素吸收利用、吐丝期后氮磷钾素转运、土壤硝态氮的分布与累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2年田间试验,选用玉米品种郑单958,全膜双垄沟播(M)下设置6个施肥水平,M0(不施肥)、M1(N 60 kg·hm-2,P2O5 60 kg·hm-2,K2O 45 kg·hm-2)、M2(N 120kg·hm-2,P2O5 90 kg·hm-2,K2O 90 kg·hm-2)、M3(N 180 kg·hm-2,P2O5 120 kg·hm-2,K2O 135 kg·hm-2)、M4(N 240 kg·hm-2,P2O5 150 kg·hm-2,K2O 180 kg·hm-2)、M5(N300 kg·hm-2,P2O5 180 kg·hm-2,K2O 225 kg·hm-2),以平作不施肥为对照处理CK1,当地常规施肥(N 300 kg·hm-2,P2O5 120 kg·hm-2,K2O 135 kg·hm-2)为对照处理CK2,共8个处理。全生育期内测定株高、茎粗、叶面积、地上部干物质量和氮磷钾素吸收量,成熟期测定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0~200cm土层深度的硝态氮含量,探究全膜双垄沟播玉米适宜的氮磷钾肥配施量。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相较传统平作,全膜双垄沟播显着促进了夏玉米的生长发育。一定范围内,氮磷钾肥配施对玉米生长性状有促进作用,过量增施则会产生抑制效果,两年期间M3处理对夏玉米生长性状促进最为显着。(2)成熟期M各处理的氮磷钾素累积量和利用效率均优于传统平作。氮磷钾素累积量、利用效率和收获指数随氮磷钾配施量的增加整体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氮磷钾肥偏生产力逐渐降低。氮素累积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均在M3处理达到最优;磷素累积量在M3处理达到最大值,磷素利用效率两年分别在M4和M3处理达到最优;M3处理的钾素累积量和钾收获指数均显着高于其余处理。(3)M各处理相较于对照CK1,显着提高了吐丝期后养分向夏玉米生殖器官的转运。吐丝期后营养器官的氮和磷素转运量和氮素转运效率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转运效率中磷最高,氮其次,钾最低。氮素转运量在M3处理达到最大,磷素转运量两年分别在M4和M3处理达到最优,钾素转运量无明显规律。不同氮磷钾配施量对氮素转运效率有显着影响且M3处理最优,(4)施氮水平相同情况下,全膜双垄沟播对比平播能够显着提高0~200cm土层硝态氮含量和0~40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所占比例,M0处理两年平均较对照CK1提高了13.4%和22.8%。M各处理的土壤硝态氮累积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0~40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比例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施肥量的增加,使土壤中的硝态氮产生过多的堆积,并且随着下渗水淋洗到深层土壤,对土壤环境构成威胁。(5)全膜双垄沟播较传统平播,能够显着提高玉米的产量,M0处理的产量较对照CK1提高了17.3%,M2~M5处理的产量较平作常规施肥对照CK1提高了8.7%~31.6%。产量及构成因素随氮磷钾配施量的增加整体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两年均在M3处理最优,平均高达11678.4 kg·hm-2。(6)全膜双垄沟播相较于平作对照,生育期内的耗水量有所下降,水分利用效率有显着性提高。随着氮磷钾配施量增加,M1~M3处理的耗水量逐渐增加,M3~M5处理增长趋势不明显。水分利用效率在M3处理之前逐渐增加,M3处理之后开始减小,两年期间M3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达48.1 kg·hm-2·mm-1和46.6 kg·hm-2·mm-1,适量增施氮磷钾肥会加大夏玉米生育期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过量施肥则增长不明显,甚至产生抑制效果。综上所述,全膜双垄沟播相较于平作种植,夏玉米的生长及水肥利用优势显着,M3处理可有效提高全膜双垄沟播夏玉米的养分吸收利用和产量,促进了夏玉米的生长发育,可推荐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较优氮磷钾肥配施策略。

魏丽娜[5](2021)在《不同覆膜方式对春玉米抗倒伏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黄土高原地区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水资源利用率低。近年来,玉米的种植密度也不断增加,导致玉米植株间的水养及空间竞争加剧,玉米茎秆细弱、根系生长不良,进而玉米倒伏程度加重。针对这个问题,本试验于2018-2019年两年以‘先玉335’作为供试品种在中国科学院长武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连续进行了两季的春玉米田间试验,采取单因素试验设计,设置平地无覆盖(CK)、半膜平铺覆盖(M)、全膜双垄沟覆盖(RFM)三种处理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不同覆膜方式对玉米生长发育、倒伏特性以及对春玉米根系生长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表明:1、覆膜处理显着改善春玉米土壤水分状况,增加整个生育时期春玉米株高、叶面积指数和促进植株干物质积累。RFM对株高的改善最为明显;两季的叶面积指数趋势均为RFM>M>CK;地膜覆盖各个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都高于平地无覆盖处理,RFM处理对干物质积累的影响效果更为显着。2、覆膜处理显着增加了玉米茎秆的3-5茎长、茎粗和茎节干重。2018-2019年RFM的平均节间粗较CK高出11.7%、较M高出8.5%;RFM的平均茎长与CK和M相比分别高出9.2%-19.5%、3.7%-8.5%;与CK相比,RFM和M处理的第三节茎节干重和单位茎节干重增加;覆膜处理的茎节干重和单位茎节干重均高于平地无覆盖。3、覆膜处理显着增加了茎秆的力学强度。两年中,各处理间的抗压强度、穿刺强度和弯折力均表现为RFM>M>CK。RFM处理对增加茎秆的力学强度效果更为显着;与CK相比,覆膜处理提高了茎秆中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含量。两年试验结果中,各处理间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均表现为RFM>M>CK。4、与平地无覆盖相比,覆膜处理有效促进了根系发育。与CK相比,覆膜处理增加了根系地下根层数,RFM处理和半M处理的地下根层数为8层,平地无覆盖处理有7层;地膜覆盖处理还显着的增加了根的生物量,其中RFM处理根干重最大,两年试验较CK平均增加了81.7%。覆膜处理的根表面积、根体积、根长与CK差异明显,RFM>M>CK。5、地膜覆盖提高春玉米有效穗数、穗粒数和百粒重,增产明显。两年中RFM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与M和CK相比平均高出4.87%和15.15%。覆膜处理增加了春玉米产量,有效提高了春玉米的穗粒数和百粒重,其中RFM处理的产量最高。两年中,RFM处理的产量分别较M和CK高出13.74%和59.94%因此,覆膜处理可以提高玉米茎秆抗倒伏能力,促进玉米根系发育,显着增加玉米产量。其中全膜双垄沟处理能够有效提高春玉米茎秆发育和根系生长,可以在黄土高原地区推广使用。

唐靓[6](2021)在《覆盖和施氮对旱作春玉米农田水氮迁移利用和生产力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黄土高原是我国主要的旱作农业区,早春低温和不均匀降水是限制该地区春玉米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的主要因素。采用不同地表覆盖和农田养分管理技术进一步提高作物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对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控释氮肥因其能控制氮素释放速率,使其与作物需求基本同步,实现作物高产和养分高效,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为探究黄土高原旱作区不同地表覆盖下配施控释氮肥的增产增效潜力及其机制,本研究以春玉米为研究对象,设置了不同覆盖(NM:无覆盖;FM:地膜覆盖;SM:秸秆覆盖)与施氮方式(N0:不施氮肥;NU:常规施氮-普通尿素;NC:优化施氮-普通尿素和控释氮肥1:2配施),共9个处理,并结合田间微区试验和15N标记,系统分析不同覆盖和施氮对春玉米产量、地上部干物质和氮累积、根系时空分布、水分吸收利用的影响,比较作物对剖面残留硝态氮的吸收利用,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对多年连续不同覆盖与施氮的响应趋势,以期为旱作稳产高产氮高效和农田绿色可持续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地膜覆盖和秸秆覆盖均促进了玉米生长发育,增加了作物产量,地膜覆盖优化施氮增产作用最显着。地膜覆盖和秸秆覆盖增加了叶面积指数(LAI)、叶绿素含量(SPAD)和营养生长期光能捕获量,促进了地上部干物质累积,从而提高了春玉米籽粒产量和地上部植株氮素吸收量,三年平均籽粒产量较无覆盖分别增加6.3%~27.9%和2.6%~8.9%。施氮显着增加春玉米籽粒产量,优化施氮处理2016和2017年平均籽粒产量较常规施氮分别显着增加4.6%和12.4%,2018年两者之间无差异。地膜覆盖优化施氮获得最高产量,2016、2017和2018年分别为14.9、14.8和16.7 t ha-1。地膜覆盖优化施氮显着增加了玉米籽粒产量,减少了追肥成本,增加了经济效益,2016和2017年获得最大净效益,分别为每公顷1.76和1.75万元。(2)优化施氮处理改变了覆膜玉米根系生长特征,促进了生育后期根系下扎和细根生长。优化施氮显着促进吐丝期、乳熟期和蜡熟期上层根系生长,同时延缓蜡熟期深层土壤根系衰老。与常规施氮相比,优化施氮处理2016和2017年蜡熟期各土层根长密度分别显着增加52.1%~119.4%和24.2%~63.2%。吐丝期上层以及乳熟期和蜡熟期0-100 cm土壤剖面根长、根干重和根表面积密度与玉米籽粒产量显着正相关。(3)地膜覆盖和秸秆覆盖均有效改善玉米生育前期上层土壤含水量,增加生育后期深层土壤水分消耗,显着提高春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地膜覆盖效果更显着。与无覆盖相比,三年V6时期地膜覆盖和秸秆覆盖处理0-20 cm土壤含水量分别增加11.2%~22.7%和2.29%~8.2%。从施氮平均看,与无覆盖相比,2016和2017年地膜覆盖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增加28.5%和25.4%,秸秆覆盖分别增加16.0%和17.5%,2018年覆盖处理之间无明显差异。优化施氮增加生育后期深层耗水,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与地膜覆盖常规施氮相比,2017和2018年地膜覆盖优化施氮处理10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平均降低1.3%~6.8%和0.4%~2.6%。从不同覆盖平均看,与常规施氮相比,2016、2017和2018年优化施氮处理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增加3.7%、19.8%和3.9%。地膜覆盖优化施氮获得最高水分利用效率,三年分别达38.1、38.8和38.9 kg ha-1 mm-1。(4)地膜覆盖和秸秆覆盖优化施氮增加了吐丝前氮素累积和转移,增加了吐丝后氮素累积量和收获时期总氮素吸收量,提高了氮素利用效率,减少了剖面硝态氮累积和向下淋溶,地膜覆盖效果更显着。与无覆盖优化施氮相比,地膜覆盖优化施氮处理2016、2017和2018年PFP分别增加28.8%、21.2%和8.9%,秸秆覆盖优化施氮分别增加6.3%、2.5%和3.0%。与无覆盖相比,优化施氮条件下地膜覆盖处理0-100 cm和100-200 cm土壤剖面NO3-N残留量分别减少59.6%和87.2%,秸秆覆盖分别减少53.6%和61.9%;常规施氮条件下,地膜覆盖0-100 cm和100-200 cm土壤剖面NO3-N残留量分别减少58.6%和73.7%,秸秆覆盖0-100 cm土壤剖面NO3-N残留量减少49.9%,100-200 cm增加18.4%。(5)地表覆盖或施氮均显着增加对土壤剖面残留硝态氮的吸收利用,对上层土壤硝态氮的吸收利用率高于下层,且地膜覆盖的效果比秸秆覆盖显着。15NO3-N标记结果表明,2018年地膜覆盖施氮处理对20-50 cm和50-80 cm土层15NO3-N的利用率最高,分别为20.20%和16.99%。从施氮平均看,与50-80 cm土层15NO3-N的吸收利用率相比,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和无覆盖处理玉米对20-50 cm土层15NO3-N的吸收利用率分别增加25.1%、28.2%和25.7%。从不同覆盖平均看,与50-80 cm土层15NO3-N的吸收利用率相比,不施氮和施氮处理玉米对20-50 cm土层15NO3-N的吸收利用率分别增加31.2%和22.6%。施氮和地膜覆盖对20-50 cm和50-80 cm土层15NO3-N的吸收利用具有显着的交互作用,降低了15NO3-N的下移距离。因此,覆膜和施氮可调控增加对黄土高原旱作玉米农田剖面累积硝态氮的吸收利用,避免其向更深层次土壤迁移,减少损失。(6)地表覆盖和施氮不同程度影响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群落组成,以及微生物共生关系。与无覆盖相比,地膜覆盖降低了土壤有机质(SOM)、可溶性有机碳(DOC)、微生物量碳(MBC)和微生物量氮(MBN)的含量,增加了寡营养型细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相对丰度,增加了细菌的Alpha多样性,促进了物种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秸秆覆盖增加了SOM、DOC、MBC和MBN含量,增加了富营养型细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降低了寡营养型细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降低了物种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不同覆盖和施氮对真菌Alpha多样性无明显影响。与不施氮相比,施氮处理显着降低了细菌的Alpha多样性,增加了富营养型细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促进了土壤细菌和真菌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增加了微生物网络的复杂性,增加了生态位和获取养分的渠道。本研究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控释氮肥配施优化施氮处理氮素释放规律更好地满足该地区春玉米生长氮素需求,促进玉米生育后期根系下扎,延缓根系衰老,有效吸收利用深层土壤水分;促进植株对不同来源氮素的吸收利用,减少了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和向下迁移损失;增加籽粒产量、水氮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多年连续地膜覆盖和施氮处理也增加土壤微生物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增加获得养分的渠道,是促进黄土高原旱作玉米生产可持续的有效途径。

杨乔乔[7](2021)在《滴灌水肥协同对玉米籽粒淀粉形成和产量的影响机理》文中指出

焦可君[8](2020)在《氮磷钾施肥水平对番茄养分积累及品质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蔬菜产业是除粮食产业外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蔬菜种植生产过程中,设施蔬菜由于集约化水平高而被广泛应用。番茄是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的蔬菜,因其产量高、效益高(高产高效),多采用集约化设施栽培。番茄设施栽培中,菜农为追求产量,盲目的增加施肥量,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更可能导致作物肥害的发生,引发土壤板结、酸化和次生盐渍化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为此,本研究以番茄作为研究对象,以不施肥为对照(CK),在配方施肥量(T1)基础上,在保持磷肥不变的前提下,氮肥增加20%(T2)、钾肥增加20%(T3)、氮肥和钾肥分别增加20%(T4)4个处理,研究不同施肥水平对设施番茄产量、品质及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番茄的株高和茎粗随着生育期呈S型曲线变化。株高以T4处理较高,比对照处理增加了37.59%;茎粗以T3处理的最大,比对照增加了47.39%,差异显着(p<0.05)。在钾肥相同的情况下,增加氮肥施用水平能够增加植株的干鲜重,但在同一氮肥条件下,增施钾肥对植株干鲜重的增加更为显着,并以T4处理效果最佳,各处理番茄植株的干、鲜重随着生育期呈逐渐增加趋势。收获期(120d)时,T4处理的番茄植株鲜重比对照增加了74.22%,植株干重比对照处理增加了64.49%,差异显着(p<0.05)。各处理番茄植株干、鲜重的增加速率随着生育期呈逐渐降低趋势。在钾肥相同的情况下,提高氮肥钾肥施用水平能够增加植株的干鲜重增加速度,提高单一施肥水平,植株干鲜重增加速度不显着,并以T4处理效果最佳。从各处理根、茎、叶干物质积累的比例来看,以叶片干物质的比例最高,在56.30%-61.01%之间;其次是茎秆干物质,占植株干物质积累总量的29.89%-33.08%;根系干物质积累在植株干物质积累的比例最小,在8.57%-10.63%之间。2.番茄单株开花数以T1处理最多,坐果率以T3处理最高,坐果率达到72.6%。同一氮肥水平下,增施钾肥能够增加番茄的坐果率、提高产量,但同一钾肥水平下,增施氮肥对番茄坐果率和产量的影响不大,且高氮高钾施肥水平番茄产量下降,T3处理产量达到9168.31kg/667m2,比对照处理增加了65.73%,差异显着(p<0.05)。番茄果实的纵径和横径均以T3处理最大,但各处理的果型指数差异不显着(p>0.05)。各施肥处理间的果实硬度显着高于对照处理,果实内可溶性固形物以T3处理含量最高,达到8.62%,与对照处理相比差异显着(p<0.05)。果实含水量以T2处理含量最高,其次是T3和T4处理,显着高于对照处理。不同处理番茄果实的Vc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亚硝酸盐以CK处理含量最高;其次是T2处理;硝酸盐以T2处理含量最高,其次是T4处理,这说明增施氮肥会提高番茄果实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的含量,但钾肥能够降低果实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含量。T3处理果实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比对照处理增加了42.32%;有机酸含量以T1处理含量最高,比对照处理增加了18.87%,差异显着(p<0.05);番茄的糖酸比以T3处理最大,为6.60,比对照处理增加了48.31%,差异显着(p<0.05)。番茄果实金属含量均低于国标,达到无公害蔬菜标准。3.不同施肥处理番茄叶片叶绿素a含量随着生育期延长呈先增加后缓慢减低趋势;叶绿素b的含量随着生育期延长呈逐渐增加趋势;叶绿素a+b随着生育期延长呈逐渐增加趋势;叶绿素a/b随着生育期呈逐渐增加趋势;整个生育期内,各施肥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均显着高于对照处理。在番茄生长盛期(60d),番茄叶片中脯氨酸的含量随着钾肥施入量的增加而增加,丙二醛含量随着钾肥施入量的增加而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变化不明显,但高氮高钾处理却降低了叶片过氧化氢酶的活性。生育后期(120d),番茄叶片中的脯氨酸含量随着钾肥施入量的增加而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T2处理含量最高;各处理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差异不显着(p>0.05)。对比番茄生长盛期和生长后期抗逆酶活性不难发现,各处理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略有降低,但差异不显着(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显着增加。4.不同处理间的番茄氮磷钾含量大小表现为T3>T2>T1>T4>CK。从果实、根、茎、叶氮素积累的比例来看,果实氮素含量占番茄植株氮积累总量的70.07%-72.78%之间;叶片氮素含量占总量的12.48%-15.23%;茎秆氮素含量占总量的12.06%-14.27%;根系氮素含量在1.56%-3.16%之间;果实磷素番茄植株氮积累总量的在51.08%-59.60%;叶片磷素含量占总量的17.35%-29.96%;茎秆磷素含量占总量的11.98%-21.20%;根系比例在2.98%-5.54%之间;果实钾素番茄植株氮积累总量的在63.22%-66.77%;其次是叶片占总量的9.94%-15.60%;茎秆占总量的17.71%-24.73%;根系在1.45%-2.39%之间。土壤碱解氮含量以T3处理最高,达到557.80mg/kg,与对照相比增加了46.25%;速效磷含量以T4处理含量最高,达到,135.50mg/kg,与对照相比增加了89.75%;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速效钾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但显着高于对照处理。从土壤的p H值和电导率来看,合理的施肥处理均能降低土壤电导率,表现为施肥处理的土壤电导率均显着低于对照处理;各处理的p H值差异不显着(p>0.05)。5.增施氮肥能够提高土壤脲酶和磷酸酶、蔗糖酶的活性;增施钾肥能够提高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但显着降低了蔗糖酶活性。不同施肥处理土壤脲酶和磷酸酶的活性随着番茄生育期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但对照处理的脲酶却随着生育期呈降低趋势。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随生育期表现规律不一,对照和T4处理随着番茄生育期呈降低的趋势,而T1、T2和T3处理呈先降低后上升趋势;土壤蔗糖酶的活性随生育期变化幅度不大。

华国伟[9](2020)在《不同地膜覆盖与施肥水平对辣椒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地膜覆盖栽培作为我国保护性栽培的一种重要措施之一,可以改善土壤和近地面的温度及水分状况,起到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水分,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养分供应状况和肥料利用率,改善光照条件,减轻杂草和病虫危害等作用。本试验以“墨秀58”辣椒为试材,探讨了两种颜色地膜和3个施肥水平处理对辣椒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绍兴地区辣椒地膜覆盖栽培生产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地膜覆盖和施肥水平下辣椒的株高和茎粗、叶片数、茎秆和根系的鲜重随着生育进程呈“S型”曲线变化,定植0-30 d期间,各处理组生物量指标变化缓慢,30 d-120 d期间,各生物量指标迅速增长,但在90 d-150 d时,各处理的株高增加缓慢。辣椒植株干物质的积累随着生育进程呈增加的趋势。定植0-30 d时,辣椒植株的干物质积累增长较为缓慢;30-120 d期间,辣椒植株干物质的积累增长较为迅速,并在定植60 d时干物质的积累达到最大值。辣椒植株干物质分配大小为茎>叶>根系,其中茎秆中干物质积累占植物干物质的60%左右。2、辣椒功能叶中的叶绿素含量随着生育进程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叶绿素a/b值随着生育进程呈逐渐降低趋势。在白色地膜覆盖条件下,随着施肥水平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在黑色地膜覆盖条件下,叶绿素a/b值随着施肥水平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与对照相比,地膜覆盖延缓叶片的衰老;不同施肥水平对叶片延缓衰老的效果不同,并以白色地膜低施肥水平和黑色地膜理论施肥水平处理的延缓叶片的衰老效果较佳。3、在白色地膜覆盖条件下,单株坐果数、坐果率、单果重和产量均随着施肥水平的增加而降低;黑色地膜覆盖条件下,单株坐果数和坐果率随着施肥水平的增加而增加,而单果重和产量均随着施肥水平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不同地膜覆盖对辣椒品质影响较小,主要受施肥水平的影响。4、不同地膜覆盖对辣椒氮、磷、钾积累的影响不同。在白色地膜覆盖条件下,随着施肥水平的增加,辣椒氮、磷、钾积累呈下降趋势;在黑色地膜覆盖条件下,辣椒氮、磷、钾的积累随着施肥水平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从辣椒各器官氮、磷、钾积累分配比例来看,以辣椒果实的分配量最多,占氮素积累总量的70%左右,其次茎秆和叶片,根系中氮素积累最少。在白色地膜覆盖下土壤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的含量逐渐降低,并以80%理论施肥量的处理含量最高;在黑色地膜覆盖土壤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的含量随着施肥水平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以理论施肥量处理含量最高。地膜覆盖有效降低了土壤p H值,增加了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的活性,且白色地膜覆盖更有利于增加土壤酶活性。综上所述,不同地膜覆盖条件下,最佳施肥量并不相同。白色地膜条件下可减少20%的施肥量,黑色地膜条件下减肥效果不明显。如不考虑除草方面的因素,采用白色地膜覆盖,减少20%的施肥量可以在绍兴地区辣椒栽培推广应用。

刘剑钊[10](2020)在《吉林省玉米主产区稳产高效种植体系构建及氮素流动效率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玉米稳产高效产业体系对我国粮食主产区发展的需求,本研究以吉林省玉米主产区的玉米生产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分别明确本区域适宜品种密度、优化氮肥运筹、改进耕作模式、有机物料还田培肥机理等措施,构建出玉米稳产高效种植体系;并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应用验证;同时,基于养分资源综合管理理论,运用NUFER模型解析吉林省农牧系统氮素流动特征及氮素利用效率;进而为本区域玉米产业体系提出建设性意见,明确稳产高效种植制度及生产变化趋势。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进行了品种适宜密度的研究,明确了本区域种植品种的适宜密度。以品种、密度双因子设计试验,在公主岭和哈拉海两地同时进行,结果表明,品种、地域、种植密度和年份对茎叶的吸氮量、氮转移率和氮转移贡献率均有显着差异。株叶面积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小,但利用提高种植密度的补偿效应可以进一步提高群体叶面积。种植密度的增加提高了作物的干物质量和产量,促进了茎叶的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向籽粒的转移,为作物高产提供了保障。ZD958、XY335和LM33的最佳种植密度分别为7.83、7.7和8.41万株/hm2。2、基于氮肥运筹规律,提出了合理的优化氮肥运筹措施。选用品种XY335,在密度75000株/hm2条件下,得到优化施氮量为225 kg·hm-2,平均产量在12.3 t·hm-2左右,单株籽粒氮吸收量在1.68~2.75 g,平均值为2.29 g,说明在种植密度增加后,通过过合理的氮肥运筹,植株籽粒吸收氮浓度会有所下降,但同时群体吸氮量大大提高,进而增加群体干物质量及氮累积量;能够显着提高植株氮素利用能力及向籽粒养分运转的能力;同时可以在吐丝后期维持较高的LAI,扩大光合势,促进植株体内光合产物的积累,延长植株持绿性。3、通过改进耕作方式的研究,构建了先进的耕作模式。深松+氮素深追及其配合增施有机肥处理下20~40 cm土层三相比更接近理想值,对土壤结构的改善作用更为显着,同时增加了20~40 cm土层中无机氮的含量,而这个土层中的根量对于吸收和利用土壤中的养分、水分起着重要的作用,且在生育后期更加明显。与常规栽培相比,深松能提高作物干物质重及籽粒产量,深松深追肥及综合培肥增产效果尤为显着,分别增产8.9~16.5%、9.2~18.1%。4、探讨研究了有机物料还田的培肥机理。不同种类有机物料还田后显着增加了耕层(0~20 cm)土壤有机质的含量,NPK+堆肥处理更利于耕层土壤全氮、全磷、速效氮和速效磷的积累,因此,可获得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增施有机物料处理通过增加玉米的成穗率,穗粒数以及百粒重,使玉米的产量得以明显提高。5、提出了吉林省玉米稳产高效种植模式体系,并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应用验证。吉林省不同区域、不同土壤肥力及相对投入与成本均存在显着差异。施肥量与产量、效益比均以中部地区最高。构建了玉米稳产高效种植模式,新型经营主体与普通农户做对比,示范区比农户平均增产为7.8%,。化肥生产效率和水分生产效率较农户习惯也有了大幅提高平均分别提高7.2%、7.2%。与农户相比,示范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了3.1%,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减少了11.4%。这表明在示范区通过构建玉米稳产高效种植模式,在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同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6、运用NUFER模型解析,进行了吉林省氮素流动效率评价。应用NUFER模型进行吉林省农牧系统氮素流动及氮素效率的分析,表明吉林省农牧系统氮素流动过程中,氮素输入呈现上升趋势,但农田生产的氮素利用率在提高,吉林省各地区农田氮素利用率(NUEc)为25.11%~43.6%,农牧系统综合氮素利用(NUEc+a)为8.87~16.97%,同时氮素循环利用率呈下降趋势,从1997年的43.77%下降到2017年的40.55%。

二、地膜覆盖对春玉米氮磷钾吸收积累和化肥利用率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地膜覆盖对春玉米氮磷钾吸收积累和化肥利用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旱地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水肥特征与作物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地膜覆盖研究现状
        1.2.2 秸秆覆盖研究现状
        1.2.3 填闲作物覆盖
        1.2.4 垄沟覆盖种植模式研究现状
        1.2.5 DSSAT模型研究进展
        1.2.6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内容
        1.4.1 保护性耕作对旱地小麦玉米土壤水分及产量的影响
        1.4.2 休闲期种植绿肥对旱地土壤水、肥利用的影响
        1.4.3 施肥及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养分平衡的影响
        1.4.4 保护性耕作及施肥对土壤有机碳及组分的影响
        1.4.5 施肥与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区概况
    2.2 试验设计
    2.3 土壤样品采集
    2.4 测定指标与方法
        2.4.1 土壤水分相关指标测定
        2.4.2 土壤及植株养分相关指标测定及计算
        2.4.3 土壤真菌测定方法
        2.4.4 土壤细菌测定方法
    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2.6 技术路线
第三章 保护性耕作对旱地春玉米冬小麦土壤水分及产量的影响
    3.1 试验设计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降雨量
        3.2.2 土壤含水量的变化特征
        3.2.3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耗水及降水利用情况的影响
        3.2.4 作物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
        3.2.5 降雨量、耗水量、储水量、水分利用效率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冬小麦与春玉米休闲期种植绿肥对土壤水肥利用的影响
    4.1 试验设计
    4.2 结果与分析
        4.2.1 降雨量
        4.2.2 冬小麦春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
        4.2.3 小麦玉米土壤贮水量
        4.2.4 休闲期土壤蓄水保墒效果
        4.2.5 冬小麦春玉米土壤耗水及降水利用情况
        4.2.6 土壤养分差异性分析
        4.2.7 降雨量、耗水量、储水量、水分利用效率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4.3 讨论
        4.3.1 绿肥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4.3.2 绿肥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4.3.3 绿肥对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4.4 小结
第五章 保护性耕作及施肥对旱地土壤养分的影响
    5.1 试验设计
    5.2 结果与分析
        5.2.1 硝态氮含量变化
        5.2.2 作物吸氮量
        5.2.3 施肥及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小麦土壤氮、磷、钾素平衡的影响
        5.2.4 施肥及保护性耕作措施对玉米土壤氮、磷、钾素平衡的影响
        5.2.5 土壤氮磷钾养分平衡值与土壤氮磷钾养分含量之间的关系
    5.3 讨论
    5.4 小结
第六章 保护性耕作及施肥对旱地土壤有机碳及组分的影响
    6.1 试验设计
    6.2 结果与分析
        6.2.1 保护性耕作对小麦玉米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6.2.2 玉米田土壤团聚体及酶活性
    6.3 讨论
        6.3.1 有机碳组分和酶活性
        6.3.2 土壤团聚体
    6.4 小结
第七章 保护性耕作对玉米农田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的影响
    7.1 试验设计
    7.2 结果与分析
        7.2.1 真菌和细菌群落在门水平上的相对丰度
        7.2.2 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
        7.2.3 细菌和真菌群落分布
        7.2.4 细菌和真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分析
        7.2.5 微生物群落组成之间的相关性
        7.2.6 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之间的关系
    7.3 讨论
        7.3.1 保护性耕作对微生物群落丰度的影响
        7.3.2 保护性耕作对微生物物种分布情况的影响
        7.3.3 微生物群落与耕作措施之间的关系
    7.4 小结
第八章 施肥对玉米田土壤细菌及真菌群落的影响及与土壤性质的关系
    8.1 试验设计
    8.2 结果与分析
        8.2.1 细菌和真菌群落的相对丰度
        8.2.2 基于分类树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8.2.3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8.2.4 土壤性质与微生物群落的相关性分析
    8.3 讨论
    8.4 小结
第九章 DSSAT模型对旱地作物产量及土壤水分的模拟与验证
    9.1 试验设计与数据来源
        9.1.1 试验设计
        9.1.2 数据来源
        9.1.3 模型的校正与验证
    9.2 结果与分析
        9.2.1 作物遗传参数的调试与验证
        9.2.2 DSSAT模型的校正
        9.2.3 DSSAT模型的验证
    9.3 讨论
    9.4 小结
第十章 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10.1 主要结论
    10.2 主要创新点
    10.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覆膜和施氮对棉花种子产量、质量和营养成分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棉花种子质量
        1.2.2 棉花种子营养成分
        1.2.3 棉花种子大田生产
        1.2.4 氮肥对棉花和种子的影响
        1.2.4.1 氮肥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
        1.2.4.2 氮肥对棉花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1.2.4.3 氮肥对棉花产量形成的影响
        1.2.4.4 氮肥对棉花种子质量的影响
        1.2.5 地膜覆盖栽培对棉花和种子的影响
        1.2.5.1 棉花地膜覆盖栽培的现状
        1.2.5.2 棉花无膜栽培发展现状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
    2.3 测定指标与方法
        2.3.1 不同部位棉铃棉花种子产量及其构成
        2.3.1.1 棉花种子产量及构成因素
        2.3.1.2 不同空间分布棉铃棉花种子产量
        2.3.2 棉花种子质量
        2.3.3 棉花种子营养成分
        2.3.4 棉花种子氮吸收利用
        2.3.5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覆膜和施氮对不同部位棉铃种子产量的影响
        3.1.1 春棉K836
        3.1.2 短季棉鲁棉532
    3.2 覆膜和施氮对不同部位棉铃种子质量的影响
        3.2.1 种子子指
        3.2.1.1 春棉K836
        3.2.1.2 短季棉鲁棉532
        3.2.2 种子成熟度
        3.2.2.1 春棉K836
        3.2.2.2 短季棉鲁棉532
        3.2.3 种子发芽势
        3.2.3.1 春棉K836
        3.2.3.2 短季棉鲁棉532
        3.2.4 种子发芽率
        3.2.4.1 春棉K836
        3.2.4.2 短季棉鲁棉532
        3.2.5 种子发芽指数
        3.2.5.1 春棉K836
        3.2.5.2 短季棉鲁棉532
    3.3 覆膜和施氮对不同部位棉铃种子营养成分的影响
        3.3.1 种子蛋白质含量
        3.3.1.1 春棉K836
        3.3.1.2 短季棉鲁棉532
        3.3.2 种子可溶性糖含量
        3.3.2.1 春棉K836
        3.3.2.2 短季棉鲁棉532
        3.3.3 种子游离脂肪酸含量
        3.3.3.1 对春棉K836
        3.3.2.2 短季棉鲁棉532
    3.4 种子质量与营养成分相关分析
        3.4.1 春棉K836
        3.4.2 短季棉鲁棉532
    3.5 覆膜和施氮对不同部位棉铃种子氮积累量的影响
        3.5.1 种子全氮积累量
        3.5.1.1 春棉K836
        3.5.1.2 短季棉鲁棉532
        3.5.2 棉花种子氮素中肥料氮的比例(~(15)N累积量占总氮百分比,Ndff)
        3.5.2.1 春棉K836
        3.5.2.2 短季棉鲁棉532
        3.5.3 种子~(15)N吸收积累量
        3.5.3.1 春棉K836
        3.5.3.2 短季棉鲁棉532
        3.5.4 棉花种子氮积累特征与种子质量的相关分析
        3.5.4.1 春棉K836
        3.5.4.2 短季棉鲁棉532
4 讨论
    4.1 覆膜和施氮对不同部位棉铃种子产量的影响
    4.2 覆膜和施氮对不同部位棉铃种子品质的影响
    4.3 覆膜和施氮对不同部位棉铃种子氮吸收利用特征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4)氮磷钾配施对全膜双垄沟播夏玉米生长及水肥利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氮磷钾肥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1.2.2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研究现状
        1.2.3 全膜双垄沟播下的施肥研究进展
    1.3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主要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
        2.2.1 试验区概况
        2.2.2 试验材料
        2.2.3 试验设计
    2.3 测定指标与方法
        2.3.1 植株生长指标测定
        2.3.2 植株氮磷钾素吸收及转运指标测定
        2.3.3 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测定
        2.3.4 土壤含水率及水分利用效率测定
        2.3.5 土壤硝态氮测定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2.5 技术路线
第三章 氮磷钾配施对全膜双垄沟播夏玉米生长的影响
    3.1 氮磷钾配施对全膜双垄沟播夏玉米株高的影响
    3.2 氮磷钾配施对全膜双垄沟播夏玉米茎粗的影响
    3.3 氮磷钾配施对全膜双垄沟播夏玉米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3.4 氮磷钾配施对全膜双垄沟播夏玉米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3.5 讨论与小结
        3.5.1 讨论
        3.5.2 小结
第四章 氮磷钾配施对全膜双垄沟播夏玉米养分利用和土壤硝态氮分布的影响
    4.1 氮磷钾配施对全膜双垄沟播夏玉米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4.2 氮磷钾配施对全膜双垄沟播夏玉米养分转运的影响
    4.3 氮磷钾配施对全膜双垄沟播夏玉米土壤硝态氮累积与分布的影响
    4.4 讨论与小结
        4.4.1 讨论
        4.4.2 小结
第五章 氮磷钾配施对全膜双垄沟播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5.1 氮磷钾配施对全膜双垄沟播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5.2 氮磷钾配施对全膜双垄沟播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5.3 讨论与小结
        5.3.1 讨论
        5.3.2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不同覆膜方式对春玉米抗倒伏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地膜覆盖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1.2.2 地膜覆盖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1.2.3 覆膜对玉米根系生长的影响
        1.2.4 玉米倒伏基本性状与倒伏特性的研究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设计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2.3.1 土壤含水量
        2.3.2 水分利用效率
        2.3.3 春玉米发育指标
        2.3.4 茎秆特征指标
        2.3.5 茎秆力学指标
        2.3.6 纤维素和木质素
        2.3.7 根系指标
        2.3.8 考种与计产
    2.4 数据分析
第三章 不同覆膜方式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和倒伏特性的影响
    3.1 不同覆膜方式对春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3.1.1 不同覆膜方式对春玉米全生育期0-200cm土层含水量的影响
        3.1.2 不同覆膜方式对春玉米株高的影响
        3.1.3 不同覆膜方式对春玉米穗位高和穗位系数的影响
        3.1.4 不同覆膜方式对春玉米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3.1.5 覆膜方式对春玉米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3.2 不同覆膜方式对春玉米茎秆特征的影响
        3.2.1 不同覆膜方式对玉米第3-5 节间长的影响
        3.2.2 不同覆膜方式对玉米第3-5 节茎粗的影响
        3.2.3 不同覆膜方式对玉米第3-5 茎节生物量的影响
    3.3 不同覆膜方式对春玉米茎秆力学特性的影响
        3.3.1 不同覆膜方式对春玉米茎秆抗压强度的影响
        3.3.2 不同覆膜方式对春玉米茎秆穿刺强度的影响
        3.3.3 不同覆膜方式对春玉米弯折力的影响
    3.4 不同覆膜方式对春玉米茎秆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的影响
第四章 不同覆膜方式对春玉米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
    4.1 不同覆膜方式对春玉米根条数和根干重的影响
    4.2 不同覆膜方式对春玉米根干重分配比例的影响
    4.3 不同覆膜方式对春玉米根系形态的影响
        4.3.1 根表面积
        4.3.2 根体积
        4.3.3 根长
第五章 不同覆膜方式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5.1 不同覆膜覆膜方式对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5.2 春玉米茎秆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5.3 春玉米根系特征与产量相关性分析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
    6.1 讨论
        6.1.1 不同覆膜方式对土壤含水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6.1.2 不同覆膜方式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6.1.3 不同覆膜方式对玉米抗倒伏特性的影响
        6.1.4 不同栽培模式对玉米根系生长特性的影响
    6.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覆盖和施氮对旱作春玉米农田水氮迁移利用和生产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地膜覆盖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质量的影响
        1.2.2 秸秆覆盖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质量的影响
        1.2.3 普通氮肥分次施氮对作物产量和水氮利用的影响
        1.2.4 控释氮肥一次施氮对作物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1.3 问题提出
    1.4 研究内容、思路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覆盖和施氮对春玉米生长及资源利用的影响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地点概况
        2.2.2 试验设计
        2.2.3 样品采集与分析
        2.2.4 指标计算
        2.2.5 数据统计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降雨量和干期
        2.3.2 覆盖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2.3.3 覆盖和施氮对春玉米生长动态的影响
        2.3.4 覆盖和施氮对春玉米生物量累积的影响
        2.3.5 覆盖和施氮对春玉米籽粒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
        2.3.6 各指标相关分析
        2.3.7 经济效益分析
    2.4 讨论
        2.4.1 覆盖和施氮对土壤温度和春玉米生长的影响
        2.4.2 覆盖和施氮对春玉米籽粒产量的影响
    2.5 小结
第三章 覆盖和施氮对春玉米根系形态特征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地点概况
        3.2.2 试验设计
        3.2.3 样品采集与分析
        3.2.4 数据统计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施氮对地膜覆盖春玉米根系时空分布的影响
        3.3.2 覆盖和施氮对土壤水分分布和利用的影响
        3.3.3 各指标相关分析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覆盖和施氮对春玉米氮素吸收、转运及土壤残留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地点概况
        4.2.2 试验设计
        4.2.3 样品采集与分析
        4.2.4 指标计算
        4.2.5 数据统计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覆盖和施氮对春玉米氮素吸收和各器官氮浓度的影响
        4.3.2 覆盖和施氮对春玉米氮素累积、转运和利用的影响
        4.3.3 覆盖和施氮对土壤剖面硝态氮分布和累积的影响
        4.3.4 覆盖和施氮对农田氮损失和氮素平衡的影响
        4.3.5 覆盖和施氮对春玉米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4.3.6 各指标相关分析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覆盖和施氮对土壤剖面残留硝态氮吸收利用的影响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地点概况
        5.2.2 试验年份玉米生育期内气象条件
        5.2.3 试验设计
        5.2.4 样品采集与分析
        5.2.5 数据统计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覆盖和施氮对春玉米地上部生物量和吸氮量的影响
        5.3.2 覆盖和施氮对春玉米吸收残留硝态氮的影响
        5.3.3 覆盖和施氮对残留硝态氮在土壤剖面运移的影响
        5.3.4 土壤剖面根系和残留硝态氮利用率的关系
    5.4 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覆盖和施氮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试验地点概况
        6.2.2 试验设计
        6.2.3 样品采集与分析
        6.2.4 数据统计分析
    6.3 结果与分析
        6.3.1 覆盖和施氮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6.3.2 覆盖和施氮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6.3.3 覆盖和施氮对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6.3.4 覆盖和施氮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和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
        6.3.5 覆盖和施氮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种群之间的网络相关性
    6.4 讨论
        6.4.1 覆盖和施氮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6.4.2 覆盖和施氮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组成的影响
        6.4.3 覆盖和施氮对土壤微生物类群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6.5 小结
第七章 主要结论、创新点及研究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特色和创新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氮磷钾施肥水平对番茄养分积累及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番茄研究现状
    1.2 设施蔬菜栽培存在的问题
        1.2.1 耕作制度不合理造成病虫害严重
        1.2.2 低温寡照影响蔬菜生长发育
        1.2.3 水肥管理不当造成蔬菜产量和品质下降
    1.3 化肥在我国农业的应用现状
        1.3.1 我国化肥使用存在问题
        1.3.2 化肥在蔬菜生产中的应用
        1.3.3 氮磷钾对蔬菜生长的影响
        1.3.4 氮磷钾对蔬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3.5 氮磷钾对蔬菜生理特性的影响
        1.3.6 科学施肥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0 试验地基本情况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2.3.1 番茄生长指标的测定
        2.3.2 番茄品质的测定
        2.3.3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
        2.3.4 植株养分的测定
        2.3.5 土壤酶活性的测定
        2.3.6 番茄叶片光合参数和生理指标的测定
    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氮磷钾施肥水平对番茄生长的影响
        3.1.1 不同氮磷钾施肥水平对番茄株高的影响
        3.1.2 不同氮磷钾施肥水平对番茄茎粗的影响
    3.2 不同氮磷钾施肥水平对番茄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3.2.1 不同氮磷钾施肥水平对番茄叶片干鲜重的影响
        3.2.2 不同氮磷钾施肥水平对番茄茎干鲜重的影响
        3.2.3 不同氮磷钾施肥水平对番茄根干鲜重的影响
        3.2.4 不不同氮磷钾施肥水平对番茄植株干鲜重的影响
        3.2.5 不同氮磷钾施肥水平对番茄植株干鲜重积累速度的影响
        3.2.6 不同氮磷钾施肥水平对番茄植株干鲜重分配比例的影响
    3.3 不同氮磷钾施肥水平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3.3.1 不同氮磷钾施肥水平对番茄坐果习性和产量的影响
        3.3.2 不同氮磷钾施肥水平对番茄商品品质的影响
        3.3.3 不同氮磷钾施肥水平对番茄品质的影响
        3.3.4 不同氮磷钾施肥水平对果实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3.4 不同氮磷钾施肥水平对番茄叶绿素含量及生物酶活性的影响
        3.4.1 不同氮磷钾施肥水平对番茄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4.2 不同氮磷钾施肥水平对番茄叶片酶活性的影响
    3.5 不同氮磷钾施肥水平对番茄养分吸收和栽培环境的影响
        3.5.1 不同氮磷钾施肥水平对番茄氮积累的影响
        3.5.2 不同氮磷钾施肥水平对番茄磷积累的影响
        3.5.3 不同氮磷钾施肥水平对番茄钾积累的影响
        3.5.4 不同氮磷钾施肥水平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3.5.5 不同氮磷钾施肥水平对土壤酶的影响
第四章 结论
    4.1 不同氮磷钾施肥水平对番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4.2 不同氮磷钾施肥对番茄坐品质的影响
    4.3 不同氮磷钾施肥水平对番茄叶绿素含量及抗逆酶活性的影响
    4.4 不同氮磷钾施肥水平对番茄养分吸收和栽培环境的影响
    4.5 不同氮磷钾施肥水平对土壤肥力和酶活性的影响
第五章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不同地膜覆盖与施肥水平对辣椒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 地膜覆盖栽培的研究现状
        1.2.1 地膜覆盖对土壤增温保墒的影响
        1.2.2 地膜覆盖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1.2.3 地膜覆盖对氮素排放的影响
        1.2.4 地膜覆盖对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1.2.5 地膜覆盖栽培存在问题
    1.3 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3.1 化肥在蔬菜生产中的应用
        1.3.2 施肥对蔬菜生长的影响
        1.3.3 施肥对蔬菜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1.3.4 科学施肥
    1.4 我国辣椒产业的发展现状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基本情况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设计
    2.4 试验管理
    2.5 测定项目及方法
        2.5.1 植株生长生理指标的测定
        2.5.2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2.5.3 植株中N、P、K含量测定
        2.5.4 品质和产量的测定
        2.5.5 土壤中养分含量及酶活性的测定
    2.6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地膜覆盖与施肥水平对辣椒株高和茎粗的影响
    3.2 地膜覆盖与施肥水平对辣椒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3.2.1 地膜覆盖与施肥水平对辣椒叶片干鲜重的影响
        3.2.2 地膜覆盖于施肥水平对辣椒茎杆干鲜重的影响
        3.2.3 地膜覆盖与施肥水平对辣椒根系干鲜重的影响
        3.2.4 地膜覆盖与施肥水平对辣椒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3.2.5 地膜覆盖与施肥水平对辣椒植株干物质分配比例的影响
    3.3 地膜覆盖与施肥水平对辣椒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4 地膜覆盖与施肥水平对辣椒叶片生理指标变化的影响
    3.5 地膜覆盖与施肥水平对辣椒产量性状的影响
    3.6 地膜覆盖与施肥水平对辣椒品质的影响
    3.7 地膜覆盖与施肥水平对辣椒氮磷钾积累(含量)的影响
        3.7.1 地膜覆盖与施肥水平对辣椒氮素积累的影响
        3.7.2 地膜覆盖与施肥水平对辣椒磷素积累(含量)的影响
        3.7.3 地膜覆盖与施肥水平对辣椒钾素含量的影响
    3.8 地膜覆盖与施肥水平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3.9 地膜覆盖与施肥水平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不同地膜覆盖与施肥水平对辣椒生长的影响
        4.1.2 不同地膜覆盖与施肥水平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1.3 地膜覆盖与施肥水平对辣椒氮、磷、钾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4.2 结论
        4.2.1 不同地膜覆盖与施肥水平对辣椒生长的影响
        4.2.2 不同地膜覆盖与施肥水平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2.3 不同地膜覆盖与施肥水平对辣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4.2.4 不同地膜覆盖与施肥水平对辣椒养分积累和土壤性质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10)吉林省玉米主产区稳产高效种植体系构建及氮素流动效率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玉米种植体系及养分管理研究现状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玉米种植体系的理论与技术
        1.2.1.1 玉米群体结构对产量及N素利用率的影响
        1.2.1.2 肥料高效利用研究进展
        1.2.1.3 耕作模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1.2.1.4 有机物料还田应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1.2.2 农田养分综合管理研究进展
    1.3 玉米种植模式构建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1.6 创新之处
第二章 不同品种密度对玉米氮肥利用及群体光效的影响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地概况
        2.2.2 试验设计
        2.2.3 供试品种
        2.2.4 测定项目
        2.2.5 计算方法及数据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不同处理间的产量差异
        2.3.2 不同处理间的叶面积及指数分析
        2.3.3 干物质积累、转运对产量的贡献
        2.3.4 种植密度对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2.3.5 氮素积累、转运和对产量的贡献
    2.4 讨论
        2.4.1 种植密度与产量的关系
        2.4.2 群体调控与叶片发育之间的关系
        2.4.3 干物质积累和氮素转移对产量构成的影响
    2.5 小结
第三章 基于不同氮水平对玉米产量及氮素效率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地概况
        3.2.2 试验设计
        3.2.3 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
        3.2.4 数据分析与计算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产量、生物量和吸氮量的关系
        3.3.2 不同施氮水平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3.3.3 不同处理对玉米单株干物质累积与分配的影响
        3.3.4 不同处理对玉米单株氮素累积与分配的影响
        3.3.5 不同处理对干物质及养分转运效率的影响
        3.3.6 不同氮肥水平下玉米光合特征的变化
        3.3.7 籽粒产量对不同氮肥施用量响应特征
    3.4 讨论
        3.4.1 高密度种植条件下氮肥对春玉米氮素吸收的影响
        3.4.2 高密度种植条件下适宜施氮量的可持续性与影响因素
        3.4.3 不同施氮水平对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
    3.5 小结
第四章 不同耕作模式对玉米产量与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地概况
        4.2.2 试验设计
        4.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不同耕作模式下土壤肥力的变化
        4.3.2 不同耕作模式对玉米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4.4 讨论
        4.4.1 不同耕作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4.4.2 不同耕作模式对植株氮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4.5 小结
第五章 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对土壤肥力与玉米产量的影响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地点概况
        5.2.2 试验设计
        5.2.3 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
        5.2.4 数据分析与计算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不同种类有机物料还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5.3.2 不同种类有机物料还田对玉米产量与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5.4 讨论
        5.4.1 不同种类有机物料还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5.4.2 不同种类有机物料还田对玉米产量及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
    5.5 小结
第六章 吉林省生产现状及稳产高效种植体系构建与实证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吉林省施肥现状调查
        6.2.2 稳产高效种植体系构建与实证
        6.2.3 数据分析与计算方法
    6.3 结果与分析
        6.3.1 吉林省玉米化肥投入、养分及经济效益分析
        6.3.2 稳产高效种植体系构建与实证
    6.4 讨论
        6.4.1 吉林省玉米施肥现状
        6.4.2 玉米种植模式优化
    6.5 小结
第七章 吉林省农牧系统氮素流动分析
    7.1 引言
    7.2 材料与方法
        7.2.1 NUFER模型建立吉林省农牧氮素流动系统
        7.2.2 数据来源
        7.2.3 氮素流动计算方法
    7.3 结果与分析
        7.3.1 吉林省年际间农牧系统变化情况
        7.3.2 吉林省区域间农牧系统变化情况
    7.4 讨论
        7.4.1 农牧系统氮素流动特征
        7.4.2 基于氮素流动效率的策略探讨
    7.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四、地膜覆盖对春玉米氮磷钾吸收积累和化肥利用率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旱地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水肥特征与作物产量的影响[D]. 杨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2]传统耕作结合秸秆地膜双元覆盖是提高渭北旱塬春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的有效措施[J]. 赵晶,刘萌,付威,牛育华,郝明德.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1(07)
  • [3]覆膜和施氮对棉花种子产量、质量和营养成分的影响[D]. 战贞卉.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4]氮磷钾配施对全膜双垄沟播夏玉米生长及水肥利用的影响[D]. 周佳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5]不同覆膜方式对春玉米抗倒伏特性及产量的影响[D]. 魏丽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6]覆盖和施氮对旱作春玉米农田水氮迁移利用和生产力的影响[D]. 唐靓.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7]滴灌水肥协同对玉米籽粒淀粉形成和产量的影响机理[D]. 杨乔乔. 宁夏大学, 2021
  • [8]氮磷钾施肥水平对番茄养分积累及品质的影响[D]. 焦可君. 安徽农业大学, 2020(06)
  • [9]不同地膜覆盖与施肥水平对辣椒生长及产量的影响[D]. 华国伟. 浙江农林大学, 2020(02)
  • [10]吉林省玉米主产区稳产高效种植体系构建及氮素流动效率评价[D]. 刘剑钊. 吉林农业大学, 2020

标签:;  ;  ;  ;  ;  

地膜覆盖对春玉米氮、磷、钾吸收积累及肥料利用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