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硝苯地平对吗啡戒断大鼠血压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瑞[1](2020)在《针刺治疗女性阿片类毒品稽延性戒断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筛选针灸治疗阿片类毒品稽延性戒断综合征(POAS)的最佳用穴方案;运用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评价针刺治疗女性POA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针灸治疗POAS用穴规律的挖掘通过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收集针灸治疗POAS的临床研究,并建立针灸治疗POAS的用穴处方数据库。运用SPSS 21.0、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POAS针灸处方中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并总结出针灸治疗POAS的用穴规律。2.针刺治疗女性POAS的随机对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排标准的61例受试者,随机分为经穴组、非经非穴组、等待治疗组。经穴组采用挖掘出的最佳用穴方案,非经非穴组采用非穴点,两组受试者每次30min,每周5次,共接受4周20次针刺干预。等待治疗组受试者在研究过程中不予针刺干预。阿片戒断症状评价量表为主要结局指标,并结合多项次要观察指标综合评价针刺治疗女性POAS的临床疗效。结果:1.针灸治疗POAS用穴规律的挖掘结果针灸治疗POAS多以电针为主要干预措施;手厥阴心包经、足阳明胃经为使用频次最高的经络;重用特定穴;腧穴配伍以内关、足三里、三阴交、神门之间的配伍为主。2.针刺治疗女性POAS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1)阿片戒断症状评价量表(COWS):治疗4周后,经穴组COWS评分明显降低,自身先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等待治疗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治疗4周后,三组HAMD评分均明显降低,自身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穴组与等待治疗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治疗4周后,经穴组、非经非穴组HAMA评分明显降低,自身先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穴组与非经非穴组、等待治疗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治疗4周后,经穴组PSQI总分及睡眠质量因子、入睡时间因子、睡眠效率因子四个方面明显降低,自身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经非穴组PSQI总分、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障碍自身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基于针灸治疗POAS针灸处方的数据挖掘结果,针灸治疗POAS具有规律性,多采用上下配穴的选穴方式,多使用特定穴,腧穴配伍以内关、足三里、三阴交、神门为主。2.基于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结果,经穴治疗女性POAS的临床疗效在改善躯体戒断症状、心理抑郁、心理焦虑方面优于等待治疗。经穴治疗女性POAS的临床疗效在改善心理焦虑方面优于非经非穴。经穴对女性POAS患者睡眠的影响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2](2017)在《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文中认为前言高血压作为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是我国患病率较高、致残率较高及疾病负担较重的慢性疾病。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2%。尽管近些年我国人群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已有改善,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
陈萍萍,杨奇,阮佳伟,朱世敏,陈超,李艳琴[3](2017)在《L-型钙通道阻滞剂对吗啡奖赏记忆再巩固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确定L-型钙通道阻滞剂对吗啡奖赏记忆再巩固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模型,条件性线索暴露后,单次系统给予硝苯地平和维拉帕米,观察其对吗啡奖赏记忆条件位置偏爱分值的影响,同时检测对自发活动的影响。结果:维拉帕米组与对照组相比,条件性位置偏爱分值明显降低,统计学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其自发活动统计学差异无显着性(P>0.05)。硝苯地平组与其对照组相比,条件性位置偏爱分值统计学差异无显着性(P>0.05),硝苯地平组自发活动降低(P<0.05),差异有显着性。结论:维拉帕米可干扰药物奖赏记忆再巩固的过程,且对大鼠自发活动没有影响,具有潜在的戒毒防复吸的临床应用前景,而硝苯地平对奖赏记忆作用不明显,且加大剂量明显抑制大鼠自发活动,其戒毒防复吸作用受到限制。
覃旺军,邓昂,刘波涛,赵宏远,张相林[4](2017)在《吗啡减量致使用吗啡泵镇痛患者高血压亚急症1例》文中研究指明吗啡(morphine)是临床治疗中重度疼痛的首选药物之一,但恶心、呕吐、便秘等不良反应严重影响了其临床应用。近年来开始采用的中枢靶控输注系统(吗啡泵)植入术,将相当于1/300口服剂量的吗啡注入椎管中的脑脊液内,直接与脑、脊髓中的受体结合,可产生强效镇痛效应[1]。由于只有极少量的吗啡进入血液循环,与口服、静脉
覃旺军,邓昂,张相林[5](2016)在《吗啡泵镇痛患者减药后发生高血压亚急症等罕见不良反应》文中认为目的:中枢靶控镇痛技术(吗啡泵)是近年来国际疼痛界治疗癌痛和慢性顽固性疼痛的重要方法之一,其不良反应与常规给药途径具有不同特点。方法:跟踪观察1例有8年吗啡泵镇痛治疗史的男性患者调整吗啡泵入剂量后的身体反应,分析形成原因和临床药学监护方案。结果:患者既往吗啡泵入剂量为0.52mg/天。本次因吗啡泵脱落移位入院,行"中枢靶控镇痛输注系统调整术"调整翻转的吗啡泵。手术前患者血压在130-150/75-85 mmHg之间波动。术中患者血压略有增高,回病房后手术当天血压最高为150/80mmHg。术后为观察吗啡泵工作情况,将吗啡剂量降低至0.38mg/天。吗啡减量后第1天,患者血压升高至180/86mmHg,伴烦躁不安和双下肢偶发不自主抖动。经积极降压处理和调整吗啡剂量,患者血压逐渐降低至正常水平。结论:在重视吗啡泵给药引起低血压的同时,我们更应严密监测长期吗啡泵给药患者撤药或减低剂量后血压突然升高的风险,及时采取对应的处理措施,避免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心脑血管系统损伤。
孔令玲,黄车白[6](2009)在《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治疗阿片类药物依赖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
黎昀[7](2007)在《Cedemex Ⅱ抗吗啡身体依赖作用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CedemexⅡ治疗吗啡身体依赖性的作用;了解CedemexⅡ对吗啡戒断小鼠体内单胺类递质的影响,对吗啡戒断大鼠体内NO及NOS水平的影响,探讨CedemexⅡ抗吗啡依赖的作用机理。方法:研究CedemexⅡ的身体依赖性潜力的实验方法有:①离体豚鼠回肠张力实验:CedemexⅡ孵育的离体豚鼠回肠标本使用纳洛酮催促,观察肠段的张力变化及判断有无戒断性收缩出现;②小鼠催促戒断实验:连续服用CedemexⅡ的小鼠使用纳洛酮催促,观察小鼠的跳跃反应和体重变化;③大鼠自然戒断实验:连续服用CedemexⅡ28天的大鼠,停用CedemexⅡ进行自然戒断,观察其体重变化;④大鼠催促戒断实验:连续服用CedemexⅡ14天的大鼠用纳洛酮催促,诱发戒断综合征,参照文献对其戒断症状评分。研究CedemexⅡ治疗吗啡身体依赖作用的实验方法为:①吗啡依赖离体豚鼠回肠张力实验:使用纳洛酮对吗啡依赖离体豚鼠回肠催促,诱发戒断性收缩,再应用CedemexⅡ治疗,观察肠段的张力的变化;②CedemexⅡ治疗吗啡依赖小鼠自然戒断反应的实验:形成吗啡依赖的小鼠停用吗啡后用CedemexⅡ治疗,观察小鼠的跳跃反应和体重变化;③CedemexⅡ治疗吗啡依赖大鼠自然戒断反应的实验:形成吗啡依赖的大鼠停用吗啡后用CedemexⅡ治疗,观察大鼠的体重变化;④CedemexⅡ治疗吗啡依赖性大鼠催促戒断反应的实验:形成吗啡依赖的大鼠使用纳洛酮催促诱发戒断综合征,使用CedemexⅡ治疗,观察戒断症状并评分,记录体重变化。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检测应用CedemexⅡ治疗的吗啡戒断小鼠的脑和血液中的单胺类递质的含量,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应用CedemexⅡ治疗的吗啡戒断大鼠的脑和血液中的NO及NOS的含量。结果:在身体依赖性潜力实验中:用CedemexⅡ孵育的回肠不出现戒断性收缩;连续使用CedemexⅡ的小鼠在自然戒断和催促戒断实验中都不出现跳跃和体重下降等戒断反应;CedemexⅡ组大鼠在催促戒断实验中不出现戒断症状和体重下降。在治疗吗啡身体依赖性实验中发现:CedemexⅡ可抑制吗啡依赖豚鼠回肠的戒断性收缩,作用与剂量呈正相关;抑制吗啡戒断小鼠的跳跃反应和体重下降,高剂量组效果优于可乐定;减轻吗啡戒断大鼠的戒断症状并抑制其体重下降,其对戒断症状的抑制作用弱于可乐定,抑制体重下降的作用优于可乐定。CedemexⅡ抑制吗啡戒断动物体内单胺类递质含量升高,使递质水平趋于正常;抑制吗啡戒断动物体内NO及NOS升高,减轻其戒断症状。结论:(1)CedemexⅡ本身无身体依赖性;(2)CedemexⅡ可治疗吗啡戒断引起的戒断反应,较好地抑制戒断动物体重下降,促进机体康复;(3)CedemexⅡ抑制吗啡戒断动物体内单胺类递质、NO及NOS水平升高,减轻动物的戒断症状,这可能是其戒毒作用的机理之一。
顾鸿[8](2007)在《穴位埋线对吗啡戒断大鼠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阿片类物质戒断后能通过各种途径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都严重受损。本实验拟通过足三里、关元穴位埋线的方法来观察吗啡戒断大鼠RBC免疫黏附功能的变化,旨在探讨穴位埋线对RBC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运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东莨菪碱治疗组(简称药物组)、穴位埋线组(简称穴埋组),通过腹部皮下注射盐酸吗啡建立大鼠吗啡急性成瘾模型,通过纳络酮进行催瘾,根据评分表对戒断症状进行评分。采用郭氏法测定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采用电子血细胞计数仪测定RBC总数,用红细胞C3b受体花环促进率和抑制率检测RFER、RFIR的活性。结果: (1)造模结束3h催瘾,模型组、药物组和穴埋组戒断总评分均升高,与正常组比差异均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0.01),说明造模成功。治疗结束后2h催瘾,模型组、药物组和穴埋组戒断总评分均有所降低,与造模结束3h催瘾比,差异均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0.01),与正常组比差异均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0.01),药物和穴埋与模型组比差异分别有显着性意义和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0.05,<0.01),但穴位埋线效果优于药物(P<0.05);(2)在造模前各组大鼠体重无差异,在造模结束3h时,模型组、药物组和穴位埋线组大鼠体重明显减轻,与正常组比,差异均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0.01),而在治疗结束后2h再次催瘾发现,模型组、药物组和穴位埋线组大鼠体重比造模结束3h时有所恢复,与正常组比,差异有非常显着性意义和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1,<0.05),药物和穴位埋线与模型组比差异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0.01),但药物和穴埋治疗对体重恢复效果相当,两者间无统计学意义。(3)模型组大鼠红细胞总数较明显降低,与正常组比差异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与穴位埋线组红细胞总数明显升高(P<0.01),但药物组与穴位埋线组相比无差异(P>0.05)(4)模型组大鼠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降低,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0.01),经药物与穴位埋线治疗后C3b受体花环率明显升高,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降低,与模型组比差异均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0.01),但药物组与穴位埋线组相比无差异(P>0.05);(5)模型组大鼠红细胞免疫促进因子降低,免疫抑制因子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0.01),经药物与穴位埋线治疗能促进免疫促进因子升高,抑制免疫抑制因子升高,与模型组比差异有非常显着意义(P<0.01),但药物与穴位埋线之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三里、关元穴位埋线通过增强Mor戒断大鼠的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改善戒断症状和体重,促进机体康复。
梁建辉,邓艳萍,Andrew J Lawrence[9](2006)在《精神活性物质成瘾的行为医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课题建立吗啡,甲基苯丙胺以及可卡因诱导的大、小鼠行为敏化模型。探讨了L-型钙通道阻滞剂,情绪稳定剂(锂盐,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以及新型μ受体部分激动剂噻吩诺啡对行为敏化形成,转化以及表达的影响。利用行为敏化模型,率先开展了曲马朵和槟榔嚼块提取物多药滥用的精神药理学研究。此外,在条件性位置偏爱和纳洛酮促吗啡戒断动物模型上,发现钙调蛋白抑制剂具有明显的干预作用,钙调蛋白可能是阿片类物质依赖治疗的新的分子靶点。与澳大利亚成瘾神经科学的合作研究发现,GABAB受体正性别构调节剂CGP9730可以抑制嗜酒大鼠的自饮酒行为,具有潜在的治疗酒精依赖与成瘾的临床应用价值。
赵丽[10](2006)在《CCK-8对慢性吗啡作用的原代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影响》文中提出阿片成瘾是对阿片类物质产生的一种身体或心理适应状态,表现为失去控制地、强迫地、不顾后果地滥用阿片类物质,以及对阿片类物质的渴求。阿片类物质依赖包括身体依赖(表现为停药后的戒断症状)和精神依赖(表现为满足感和重新用药的渴求或是为了避免停药后的不适而对药物的渴求)。然而,迄今为止,阿片成瘾的确切机制仍不清楚,在对成瘾的治疗方面也进展缓慢。近来研究表明,多个信号转导通路参与阿片依赖形成,例如:AC-cAMP-PKA-CREB、NO-cGMP、Ca2+-CaM-CaMK-CREB等信号通路。长期使用阿片受体激动剂可引起受体、效应器、相关蛋白的磷酸化,多种蛋白激酶如:蛋白激酶A(PKA)、蛋白激酶C(PKC)、钙调蛋白激酶Ⅱ(CaMKⅡ)、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GRK)和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等参与磷酸化过程。它们在阿片受体的信号传导、阿片类药物的耐受性、依赖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 ,CCK)最早发现于肠道并作为胃肠激素调节胆囊收缩和胰腺的生长分泌功能,后来的研究发现CCK广泛存在于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作为神经递质或调质发挥重要作用。CCK在体内存在多种活性形式,包括4、8、33、39和58肽等,其中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是存在于小肠、血液和中枢神经系统最高的活性形式。药理学实验证实CCK受体有两种亚型:CCK-A受体,主要分布于外周组织;CCK-B受体,主要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CNS),这两种受体现已被成功克隆。解剖学研究表明:在CNS CCK-8、CCK-R、内源性阿片物质和阿片受体平行分布,在许多生理反应中,他们的作用相反,例如:疼痛、情绪的调节、情感状态和记忆过程等。CCK-8是目前已知的作用最强的内源性抗阿片肽,连续注射递增剂量的吗啡,可使脑内CCK-8及其mRNA表达升高;行为学研究表明:CCK(0.01和0.1mg/Kg)作用于吗啡依赖戒断大鼠可增加纳洛酮催促戒断后的戒断症状,如跳跃、齿颤、湿狗样抖动、躁动,同时也推迟吗啡引起的CPP(条件位置偏爱)的消退。然而CCK-B受体拮抗剂L365,260(0.1和1mg/Kg)能抑制吗啡依赖大鼠的戒断症状和CPP的形成。说明
二、硝苯地平对吗啡戒断大鼠血压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硝苯地平对吗啡戒断大鼠血压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针刺治疗女性阿片类毒品稽延性戒断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引言 |
1.选题背景 |
2.研究内容 |
第一部分 :基于文献挖掘的针灸治疗阿片类毒品稽延性戒断综合征的用穴规律研究 |
1.资料 |
1.1 文献检索 |
1.2 文献筛选 |
1.3 数据表格构建 |
1.4 数据提取原则 |
2.数据分析方法 |
3.结果 |
3.1 描述性分析结果 |
3.2 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
3.3 聚类分析结果 |
4.针灸治疗阿片类毒品稽延性戒断综合征的用穴规律 |
第二部分 :针刺治疗女性阿片类毒品稽延性戒断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
1.研究对象 |
1.1 研究对象来源 |
1.2 研究对象的选择 |
2.研究设备及材料 |
2.1 针具 |
2.2 电针仪 |
3.研究方案 |
3.1 研究流程图 |
3.2 研究设计类型 |
3.3 样本量 |
3.4 随机 |
3.5 盲法与实施 |
3.6 对照设计 |
3.7 治疗方案 |
3.8 观察指标 |
3.9 不良反应事件的处理 |
3.10 数据管理 |
3.11 统计分析 |
3.12 伦理审查及临床试验注册 |
4.研究结果 |
4.1 试验完成情况 |
4.2 基线分析 |
4.3 针灸对临床疗效指标的影响 |
4.4 安全性分析 |
4.5 合并用药情况 |
讨论 |
1.现代医学对阿片类毒品稽延性戒断综合征的认识和治疗 |
1.1 阿片类毒品稽延性戒断综合征的定义及流行病学 |
1.2 阿片类毒品稽延性戒断综合征的机制研究 |
1.3 现代医学对阿片类毒品稽延性戒断综合征的治疗 |
2.中医学对阿片类毒品稽延性戒断综合征的认识和治疗 |
2.1 中医学对阿片类毒品稽延性戒断综合征的认识 |
2.2 阿片类毒品稽延性戒断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 |
3.针灸对阿片类毒品稽延性戒断综合征的认识 |
3.1 针灸对阿片类药物成瘾的认识 |
3.2 针灸治疗阿片类毒品稽延性戒断综合征具有潜在临床价值 |
4.关于试验方案设计 |
4.1 干预措施的选择 |
4.2 经穴选穴方案的确定 |
4.3 非经非穴选择方案的确定 |
4.4 临床疗效指标的选择 |
5.针刺治疗女性阿片类毒品稽延性戒断综合征的临床效应 |
5.1 针灸对女性阿片类毒品稽延性戒断综合征躯体症状的影响 |
5.2 针灸对女性阿片类毒品稽延性戒断综合征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
5.3 针灸对女性阿片类毒品稽延性戒断综合征患者睡眠状况的影响 |
5.4 经穴与非经非穴的疗效分析 |
6.安全性分析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 |
附件1:综述 针刺治疗阿片类毒品稽延性戒断综合征的现状分析 |
参考文献 |
附件2:相关量表 |
附表1 |
附表2 |
附表3 |
附表4 |
附件3: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2)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 高血压流行及治疗现状 |
1.1 高血压流行现状 |
1.2 基层高血压用药现状 |
1.2.1 社区高血压药物使用现状 |
1.2.1. 1 总体用药: |
1.2.1. 2 单一用药: |
1.2.1. 3 联合用药: |
1.2.1. 4 复方制剂: |
1.2.2 不合理用药情况 |
1.2.3 基层社区高血压用药相关事宜 |
1.3 高血压等级医院药物治疗现状 |
2 高血压药物分类 |
2.1 降压药物基因组学 |
2.1.1 代谢酶基因的变异影响药物代谢 |
2.1.2 靶点基因的变异影响药物疗效 |
2.2 药物分类 |
2.2.1 利尿剂 |
2.2.2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 |
2.2.3钙通道阻滞剂 |
2.2.4 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
2.2.5 交感神经抑制剂 |
2.2.6 直接血管扩张剂 |
2.2.7 具有降压作用的其他药物 |
2.2.7. 1 硝酸酯类[34] |
2.2.7. 2 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 |
2.2.7. 3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 |
2.2.7. 4 其他具有降压作用的药物 |
3 用药原则及规范 |
3.1 利尿剂 |
3.1.1 概述 |
3.1.2 分类 |
3.1.3 用药原则 |
3.1.3. 1 主要适应人群: |
3.1.3. 2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
3.1.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
3.2 钙通道阻滞剂 |
3.2.1 概述 |
3.2.2 CCB的分类 |
3.2.2. 1 根据与血管和心脏的亲和力分类: |
3.2.2. 2 根据与钙通道亚型的亲和力分类: |
3.2.2. 3 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特点分类: |
3.2.3 用药原则 |
3.2.3. 1 适应证: |
3.2.3. 2 禁忌证: |
3.2.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
3.2.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
3.3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
3.3.1 概述 |
3.3.2 分类 |
3.3.3 用药原则 |
3.3.3. 1 适应证: |
3.3.3. 2 禁忌证 |
3.3.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
3.3.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
3.4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
3.4.1 概述 |
3.4.2 分类 |
3.4.3 用药原则 |
3.4.3. 1 适应证: |
3.4.3. 2 禁忌证: |
3.4.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
3.4.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
3.5 β受体阻滞剂 |
3.5.1 概述 |
3.5.2 分类 |
3.5.2. 1 根据受体选择性不同分类 |
3.5.2. 2 根据药代动力学特征分类 |
3.5.3 用药原则 |
3.5.3. 1 适应证: |
3.5.3. 2 禁忌证: |
3.5.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
3.6 α受体阻滞剂 |
3.6.1 概述 |
3.6.2 分类 |
3.6.3 用药原则 |
3.6.3. 1 适应证: |
3.6.3. 2 禁忌证 |
3.6.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
3.6.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
3.7 固定复方制剂 |
3.7.1 传统固定复方制剂 |
3.7.1. 1 概述: |
3.7.1. 2 分类: |
3.7.1. 3 用药原则 |
3.7.1. 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
3.7.2 新型固定复方制剂 |
3.7.2. 1 分类: |
3.7.2. 2 应用证据: |
3.7.2. 3 应用原则: |
3.7.2. 4 方案推荐 |
3.8 中枢性降压药 |
3.8.1 概述 |
3.8.2 分类 |
3.8.2. 1 根据作用中枢不同受体分类: |
3.8.2. 2 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分类: |
3.8.3 用药原则 |
3.8.3. 1 适应证 |
3.8.3. 2 不良反应 |
3.8.3. 3 注意事项和用法用量 |
3.8.4 方案推荐 |
4 国产创新药物 |
4.1 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 |
4.1.1 药理学 |
4.1.2 创新点 |
4.1.3 药物作用 |
4.1.4 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
4.1.5 规格和用法 |
4.2 尼群洛尔片 |
4.2.1 药理作用 |
4.2.2 降压特点 |
4.2.3 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
4.2.4 药物规格 |
4.2.5 尼群洛尔片应用推荐见表21。 |
4.3 阿利沙坦酯 |
4.3.1 临床药理学 |
4.3.2 创新点 |
4.3.3 临床效果 |
4.3.4 安全性 |
4.3.5 禁忌证 |
4.3.6 药物相互作用 |
4.4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 |
4.4.1药理学 |
4.4.2适应证 |
4.4.3 原创点 |
4.4.4 开发背景 |
4.4.5 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
4.4.6 循证证据 |
4.4.7 药物规格 |
4.5 左旋氨氯地平 |
4.5.1 药学部分 |
4.5.2 药理作用及临床循证 |
4.5.3 耐受性与安全性 |
4.5.4 临床推荐 |
4.5.5 |
4.6 临床研究阶段的抗高血压新药 |
5 高血压特殊合并症的药物治疗原则 |
5.1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
5.1.1 概述 |
5.1.2 降压药物选择 |
5.1.2. 1 降压治疗的启动: |
5.1.2. 2 药物推荐: |
5.1.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5.2 高血压合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 |
5.2.1 概述 |
5.2.2 降压药物选择 |
5.2.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5.3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 |
5.3.1 概述 |
5.3.2 降压药物选择 |
5.3.2. 1 降压治疗的启动: |
5.3.2. 2 目标管理: |
5.3.2. 3 药物推荐: |
5.3.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5.4 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 |
5.4.1 概述 |
5.4.2 降压药物选择 |
5.4.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5.5 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病 |
5.5.1 概述 |
5.5.2 降压药物选择 |
5.5.2. 1 降压药物选择原则: |
5.5.2. 2 指南推荐 |
5.5.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5.6 高血压合并卒中 |
5.6.1 概述 |
5.6.2 降压药物选择 |
5.6.2. 1 降压药物选择原则: |
5.6.2. 2 指南推荐: |
5.6.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5.7 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 |
5.7.1 概述 |
5.7.2 降压药物选择 |
5.7.2. 1 药物选择原则: |
5.7.2. 2 指南推荐: |
5.7.2. 3 各类降压药物在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
5.7.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5.7.3. 1 小剂量起始逐步递增: |
5.7.3. 2 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 |
5.7.3. 3 RAAS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黄金三角) : |
5.7.3. 4 避免肾功能恶化: |
5.7.3. 5 监测血钾: |
5.8 高血压急症 |
5.8.1 概述 |
5.8.2 降压药物选择[403] |
5.8.3 |
5.8.4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6 常见特殊类型高血压的治疗原则和药物选择 |
6.1 代谢相关性高血压 |
6.1.1 概述 |
6.1.2 降压药物选择 |
6.1.2. 1 药物选择原则: |
6.1.2. 2 指南推荐: |
6.1.2. 3 降压药物选择流程: |
6.1.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6.1.3. 1 降压目标: |
6.1.3. 2 其他注意事项 |
6.2 儿童青少年高血压 |
6.2.1 流行现状和影响因素 |
6.2.2 诊断和评估 |
6.2.2. 1 血压测量方法: |
6.2.2. 2 诊断和评估: |
6.2.3 综合干预 |
6.2.3. 1 非药物治疗: |
6.2.3. 2 药物治疗 |
6.2.3. 3 其他治疗: |
6.3 妊娠相关性高血压 |
6.3.1 概述 |
6.3.2 降压药物选择 |
6.3.2. 1 启动药物治疗和目标血压: |
6.3.2. 2 药物选择原则: |
6.3.2. 3 妊娠不同时期降压药物的选择和评估: |
6.3.2. 4 重度妊娠合并高血压: |
6.3.2. 5 联合用药: |
6.3.3 注意事项 |
6.3.4 哺乳期降压药物的推荐 |
6.4 拟育夫妇中男性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 |
6.4.1 概述 |
6.4.2 降压药物选择 |
6.4.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6.5 老年高血压 |
6.5.1 概述 |
6.5.2 老年高血压患者病理生理特点[75, 482] |
6.5.3 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特点[75, 119, 120, 483] |
6.5.4 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获益 |
6.5.5 药物选择 |
6.5.6 降压目标值与达标流程 |
6.5.7 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病的降压策略[75, 482] |
6.5.8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治疗 |
6.5.9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75, 482, 484, 488] |
6.6 肾上腺性高血压 |
6.6.1 概述 |
6.6.2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筛查中的药物选择及治疗 |
6.6.2. 1 药物对ARR筛查的影响 |
6.6.2. 2 筛查过程中降压药物的选择: |
6.6.2. 3 血钾等对ARR筛查的影响: |
6.6.2. 4 原醛药物治疗: |
6.6.3 嗜铬细胞瘤危象处理及术前准备用药 |
6.6.3.1嗜铬细胞瘤危象处理: |
6.6.3. 2 术前准备: |
6.6.3. 3 预后: |
6.6.4 库欣综合征的非手术治疗适宜人群及药物选择 |
6.6.4. 1 库欣综合征的治疗: |
6.6.4. 2 药物治疗: |
6.7 难治性高血压 |
6.7.1 概述 |
6.7.2 降压药物选择 |
6.7.3 近年随着对高血压病因认识的深入和临床诊断技术的提高, 继发性高血压的检出比例已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想[520, 521]。 |
6.8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相关性高血压 |
6.8.1 概述 |
6.8.2 降压药物选择 |
6.8.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6.9 肾血管性高血压 |
6.9.1 定义与病因 |
6.9.2 诊断 |
6.9.3 药物治疗 |
6.9.4 其他治疗 |
6.1 0 焦虑合并高血压 |
6.1 0. 1 概述 |
6.1 0. 2 焦虑与高血压的相互影响机制 |
6.1 0. 3 焦虑合并高血压的识别与评价 |
6.1 0. 4 焦虑合并高血压的药物选择 |
6.1 0.4.1 焦虑相关性高血压: |
6.1 0.4.2 高血压合并焦虑: |
7 基层高血压患者的国家基本药物应用原则 |
8 小结 |
(3)L-型钙通道阻滞剂对吗啡奖赏记忆再巩固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动物 |
1.2 实验药物 |
1.3 实验仪器 |
1.4 实验方法 |
1.4.1 条件性位置偏爱 (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 CPP) [13] |
1.4.2 大鼠自发活动 |
1.5 统计学方法 |
2 实验结果 |
2.1 维拉帕米对吗啡条件位置偏爱的影响 |
2.2 硝苯地平对吗啡条件位置偏爱的影响 |
2.3 钙通道阻滞剂对大鼠自发活动的影响 |
3 讨论 |
(4)吗啡减量致使用吗啡泵镇痛患者高血压亚急症1例(论文提纲范文)
讨论 |
(7)Cedemex Ⅱ抗吗啡身体依赖作用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实验部分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致谢 |
(8)穴位埋线对吗啡戒断大鼠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词表 |
前言 |
正文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图 |
致谢 |
附录(综述) |
个人简介 |
(9)精神活性物质成瘾的行为医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精神活性物质诱导的行为敏化 |
1.1 行为敏化与精神活性物质成瘾[1] |
1.2 L-型钙通道阻滞剂抑制吗啡行为敏化的形成[2] |
1.3 情绪稳定剂对吗啡和精神兴奋剂致小鼠行为敏化的影响[3-6] |
1.4 新型μ受体部分激动剂噻吩诺啡对吗啡和甲基苯丙胺诱导小鼠行为敏化的影响[7-9] |
2 CaM在阿片依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10-14] |
3 多药滥用的行为药理学研究 |
3.1 曲马朵成瘾及其多药滥用[15] |
3.2 槟榔嚼块的成瘾及其多药滥用[16] |
4 GABAB受体正性别构调节剂CGP9730对嗜酒大鼠自饮行为的影响 |
(10)CCK-8对慢性吗啡作用的原代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研究论文 CCK-8 对慢性吗啡作用的原代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影响 |
引言 |
第一部分 吗啡对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CCK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CCK受体拮抗剂对吗啡作用原代大鼠海马神经元内PKA活性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CCK受体拮抗剂对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PKC内活性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CCK 受体拮抗剂对吗啡作用原代大鼠海马神经元内?FosB 蛋白表达量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部分 CCK 受体拮抗剂对大鼠吗啡依赖戒断症状及脑内?FosB 蛋白表达量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综述 药物成瘾的分子神经学机制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硝苯地平对吗啡戒断大鼠血压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针刺治疗女性阿片类毒品稽延性戒断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 王瑞.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2]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J].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07)
- [3]L-型钙通道阻滞剂对吗啡奖赏记忆再巩固的影响[J]. 陈萍萍,杨奇,阮佳伟,朱世敏,陈超,李艳琴.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2017(03)
- [4]吗啡减量致使用吗啡泵镇痛患者高血压亚急症1例[J]. 覃旺军,邓昂,刘波涛,赵宏远,张相林.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17(02)
- [5]吗啡泵镇痛患者减药后发生高血压亚急症等罕见不良反应[A]. 覃旺军,邓昂,张相林. 2016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六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 2016
- [6]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治疗阿片类药物依赖的研究进展[J]. 孔令玲,黄车白.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09(02)
- [7]Cedemex Ⅱ抗吗啡身体依赖作用实验研究[D]. 黎昀. 广西医科大学, 2007(10)
- [8]穴位埋线对吗啡戒断大鼠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D]. 顾鸿. 贵阳中医学院, 2007(03)
- [9]精神活性物质成瘾的行为医学研究[J]. 梁建辉,邓艳萍,Andrew J Lawrence.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2006(03)
- [10]CCK-8对慢性吗啡作用的原代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影响[D]. 赵丽. 河北医科大学, 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