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无形资产准则的几点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陶云[1](2020)在《国内无形资产研究述评》文中认为无形资产是企业创新成果转为战略资源的集中体现,研究无形资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意义。基于此,本文整理了国内无形资产的相关文献,总结了学者们在无形资产的内涵、分类、计量以及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这几方面的研究成果,发现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为未来的研究指明方向。
张玮帆[2](2020)在《合并商誉的会计处理问题研究 ——以科陆电子并购百年金海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步发展,特别从2014年开始,国家对并购重组模式的改革出台了多项新政策,积极引导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行为,越来越多企业以并购方式扩大规模,这使得市场商誉总额持续增长。同时,由于后续的经营管理不善致使企业计提了大量的商誉减值,不仅对企业的经营业绩造成巨大冲击,也为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埋下隐患。在此背景下,对并购商誉的会计处理引发各界的广泛讨论。本文主要对合并商誉的会计处理问题进行研究。首先,本文阐述了研究的相关背景和意义,总结了目前国内外有关商誉初始确认、后续计量及列报披露的研究成果,并对商誉相关理论和并购估值方法进行系统阐述,为接下来的案例分析提供理论支持。其次,对案例——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陆电子)并购百年金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年金海)的并购交易情况进行整理,包括并购动因、并购交易的过程、商誉的初始确认、后续计量、信息披露情况以及业绩承诺的完成情况。再者,根据以上情况的梳理,发现案例中商誉的会计处理存在以下问题:合并商誉的初始计量虚高、后续未及时计提商誉减值、存在利用商誉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以及商誉相关信息披露不充分,并针对上述问题具体分析了产生的原因。最后,针对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从以下方面提出建议:在商誉的初始计量方面,应当合理评估收益法下的估值指标,明确界定商誉和无形资产,并增强对评估机构的监管;在后续计量方面,通过对商誉在后续不同方式的计量结果进行分析,本文认为在当前的市场背景下,商誉的后续计量可将摊销与减值测试有机结合;在完善商誉信息披露方面,应当在建立完善企业商誉内控制度,完善商誉信息披露的准则要求,并加强对商誉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对规范我国并购商誉的会计处理起到一定的作用,缓解由商誉减值带来的风险,让资本市场能够平稳有序发展。
王湘琴[3](2017)在《企业无形资产对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 ——基于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文中研究指明在当前知识社会下,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民族生存、发展的不竭动力,并也成为企业的生命之源,而创新的核心就是无形资产的形成与不断创新,无形资产被研究和实践者认为是价值创造和企业竞争优势的一些关键驱动因素。在现代经济体增加无形资产对推动企业绩效有很高的重要性。企业识别和定位职能部门的无形资产以及无形资产是如何促进企业得到财务业绩是至关重要的。无形资产可以使企业保持并提高其市场竞争优势的同时提升其综合实力,可以说无形资产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竞争环境的复杂多变,无形资产越发成为企业提高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无形资产的创新是医药行业的命脉。医药企业提高医药技术等无形资产的创新,加强专利药等无形资产的发展会提高其核心竞争力,进而可持续性的促进企业绩效与价值的提高。本文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2016年4季度上市公司行业分类结果中的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2012-2015年127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为研究对象,结合我国医药制造行业上市公司经济特征和无形资产持有现状,分析了无形资产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选取无形资产(核心竞争力)作为解释变量,经营活动利润(财务绩效)为被解释变量,同时引入第一大股东持股占比(股权结构)、销售费用(销售政策)和资产负债率(资本结构)作为控制变量,构建无形资产与财务绩效的回归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2012-2015年的无形资产存量在不断提高,持有率略有提高,但持有差异大;第二,无形资产与企业财务绩效具有显着的正相关性;第三,无形资产对当期的财务绩效有显着的正向促进作用,但作用小;第四,无形资产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存在持续性,持续期有三年。并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加大无形资产投入与产品技术创新;第二,提高无形资产的创新、持有率与效用;第三,完善无形资产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第四,加强无形资产的监管与保护。
刘天[4](2014)在《企业无形资源相关研究述评》文中指出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源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大量的管理学学者对无形资源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从企业无形资源内涵、外延的界定,无形资源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以及无形资源对竞争优势的驱动机制几个方面对国内外已有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评述,以期为后来研究者提供参考。
吴亚茹[5](2013)在《浅析新旧会计准则下无形资产的差异》文中提出在新会计准则中,无形资产的定义、研究与开发费用、摊销等诸多方面与旧会计准则相比都有较大的不同。本文就试图以独特的视角,依据新旧会计准则,运用比较研究法,逐步分析新旧会计准则下无形资产的差异,并在充分了解无形资产的基础上,探索完善无形资产的途径。
税雪,何跃群,薛丽[6](2012)在《我国无形资产定义及范围界定的细节性探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无形资产的地位日益凸显,其在企业会计核算中的运用将会更加普遍,这也为无形资产定义及范围的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针对我国新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的定义表述及范围划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步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无形资产的定义修订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徐力[7](2012)在《无形资产与企业经营绩效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无形资产日益成为企业甚至国家长远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它对企业经营绩效和核心竞争力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持续成长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但是,从国内学者的研究来看,我国对无形资产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各学者对无形资产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结论也并不完全一致。本文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别考察无形资产存量和增量的价值贡献作用。本文首先在对国内外学者对无形资产与经营绩效关系的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对无形资产基础理论和企业绩效评价理论进行了论述,并对无形资产的价值及无形资产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理论阐述。在此基础上,本文接着对研究样本的选择和数据来源进行了说明,并重点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总体经营绩效评价指标进行了设计和定义。最后,运用得出的总体绩效评价指标对无形资产存量和增量与企业当期及后期经营绩效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包括:第一,从理论上分析,无形资产有助于提高企业生产效率、节约社会资源,或通过技术创新为企业创造价值,对企业的经营绩效具有重大影响;第二,从实证分析结果可知,样本企业间的无形资产存量差异非常大,且分布散乱。但是无形资产基本保持了与总资产的同步增长,且无形资产的增长速度高于企业总资产的增长;第三,在控制了其他变量的影响之后,样本企业的无形资产存量在2008年至2010年三年中均与当期的经营绩效表现出了明显的正相关性,因果关系显着,且影响越来越大;第四,在无形资产增量方面,样本企业间对无形资产的投资差异很大,但是总体投资水平较稳定,无形资产增量占总资产增量的比值较稳定,企业保持了对无形资产的投资与总资产增长的协调和一致,无形资产增长率日益升高,企业对无形资产的投资幅度越来越大;第五,从无形资产增量研究结果来看,企业各年的无形资产投资均能对企业经营绩效产生影响,但存在滞后期,且逐年缩短,到2010年滞后性已经不明显。本文最后还针对研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并对研究局限性作出了说明。
马晓君[8](2011)在《成长型企业无形资产统计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成长型企业无形资产统计,不仅是中国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也是一个全球范围内重要且急迫的研究主题。无形资产之于成长型企业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无形资产发展变化之快也是其他资产不能比拟的,加之成长型企业类型差异对无形资产类型的影响,成长型企业无形资产统计这一新的研究课题,面临严峻考验。不仅中国,国际上此领域的研究也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本文首先以无形资产基本概念界定为起点,在综述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无形资产统计的一般方法进行述评;其次,研究考虑“成长”的无形资产统计新方法:多期代理合约模型法,对其原理与使用进行探讨;再次结合中国国情,尝试寻找出中国成长型企业无形资产统计的关键点;最后是此领域的研究展望。全文共分为8章,第1章为导言;第2、3章为基本概念和一般方法的归纳研究;第4、5、6、7章为研究重点,研究新的多期代理合约模型法、数据获取方法、中国成长型企业无形资产统计情况等。第8章为研究的结论和未来研究空间展望。主要章节的基本内容如下:第2章为“无形资产及相关概念辨识”。基本概念随着时代进步而发生变化,是情理之中的。但在同一时代,存在若干界定则需深入思考。本章因此在概念梳理上倾注了较多精力,从经济学、法学、会计学等不同角度,对无形资产的概念表述做了阐释和对比。最后从有机系统角度尝试性给出了无形资产的新定义。第3章为“企业无形资产统计方法述评”。无形资产统计可使用的方法很多,比如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方法的差异源于无形资产种类的多样性。这些传统方法的主要症结在于没有将时间(或时期)因素纳入其中,因此,在反映企业无形资产统计方面有局限性。第4章为“考虑‘成长’的企业无形资产统计方法:多期代理合约模型法”。针对上述传统方法存在的问题,本章尝试推荐一种较为新颖的方法:多期代理合约模型法。该种方法考虑了时间(包括短期和长期)因素的影响,也考虑了代理人与委托人的信息是否对称及假设条件是否成立等,对成长型企业无形资产统计有所裨益。第5章为“深度访谈法及在成长型企业无形资产数据获取中的应用”。深度访谈法目前在社会学、心理学领域使用较为广泛。经过研究,发现该方法在无形资产统计领域也值得推荐使用。本章研究了深度访谈法的一般理论、适用领域和针对无形资产统计设计的深度访谈大纲。第6章为“中国成长型企业分析及其无形资产统计”。本章通过国家统计局及相关数据研究表明,中国小型企业虽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大,但创新性明显不足。与创新活动息息相关的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因此,对中小型企业,或者说成长型企业的无形资产进行统计成为目前一个至关重要的主题,本章侧重无形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和资金使用之间的关系。第7章为“一个特例:跨国公司无形资产统计研究”。本章研究中国成长型企业的特例——跨国公司无形资产统计相关的问题,以备后来的研究者参考。跨国公司无形资产统计的核心在于考察东道国与生产国各自的区域优势,包括区域人力资本的特征、区域组织资本和企业开发各节点机构形成的网络资源等。本文的主要工作与创新之处在于:1.无形资产概念的深入对比及分析目前,无形资产概念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该领域研究,因此本文在概念梳理上倾注了较多精力。无形资产概念因角度不同而有不同的解释,比如国民经济核算角度的概念、经济学角度的概念、会计学角度的概念、法学角度的概念,甚至一些研究机构、或者某些研究学者、或者某些企业的管理者都从各自角度对无形资产概念进行了界定。概念随着时代进步而发生变化,是情理之中、无可厚非的。但是在同一时代,存在若干界定就需要深入思考,概念辨识即成为十分必要的工作。2.考虑“成长”的企业无形资产统计方法:多期代理合约模型法对于成长型企业无形资产统计来说,传统方法主要症结在于没有将时间(或时期)因素纳入其中。本文尝试一种较为新颖的方法:多期代理合约模型法。该种方法考虑了时间(包括短期、中期和长期)因素的影响,对成长型企业无形资产统计有所裨益。多期代理合约模型源自于代理理论,但突破了传统的“短期合约与长期合约有相同效益”的假设,考虑了代理人对企业长期发展收益预期是会发生变化的。这正好符合成长型企业的“成长”特性。本文即在这一条件下,研究多期代理合约模型及其在成长型企业无形资产统计中的应用。3.深度访谈法是获取企业无形资产统计数据的有效途径企业类型林林总总,无形资产也多种多样。无形资产统计数据的获取困难重重。本文研究发现,深度访谈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利器。在企业样本确定后,实地调查无形资产统计用的一手数据时使用该方法。“深入”访谈法的高要求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访谈对象必须为企业资深管理和技术职员;二是访谈员必须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访谈要求的其他素质;三是访谈问题设置的专业性及适合性。
蒋泽娟[9](2011)在《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盈余管理及其内控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其中无形资产会计准则与原会计制度相比,在无形资产核算范围、确认、计量、摊销、资产减值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些变化给企业带来了较大影响。首先,回顾了无形资产准则的制定历程,并分析了无形资产准则变化的经济后果。先分析了无形资产准则的变化点,主要包括:一是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区分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而开发阶段的支出如果满足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则可以部分资本化;二是无形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减少了企业利用资产减值进行利润操纵的行为;三是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摊销也不再仅仅局限于直线法,方法选择不再单一,有了选择的余地。然后对这些变化带来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其次,文章运用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无形资产与企业盈余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准则变化前后,无形资产对企业盈余做出的贡献程度逐年有所增加,这就说明无形资产准则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带来了盈余管理的空间。再次,结合实证研究的结果,分析了无形资产内部控制评价的目的和基本内容,并据此分析无形资产管理过程中各个环节内部控制评价应控制的关键风险点,并提出了相关的控制措施。最后,针对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内部控制评价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如:加快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体系的建设、进一步完善无形资产会计准则、提高无形资产信息披露质量等。
王斯松[10](2009)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确认与计量改进探讨》文中研究指明虽然在国外无形资产已有近百年的研究历史,但其一直未受重视。随着近20年来无形资产对经济发展重要性的日益显着,无形资产才越来越多的被人关注。在工业革命以来的传统经济模式下,虽然在某些产业中,专利、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总体上看,经济的增长和企业的发展主要靠资本、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的投入。无形资产发挥作用只是个别行业的个别现象,没有成为各产业中重要的资源,人们也没有形成对无形资产的普遍重视。随着社会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过渡,以知识和技术为依托的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在信息、通讯、交通、管理等领域技术水平迅速提高,使得无形资产成为各国经济增长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人们对无形资产的关心日益增强。我国也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大。企业经营者、投资家、政府机关、会计准则设计主体以及研究者等各方面的相关者都将更多的视线投向了无形资产。国内外学术界对无形资产确认与计量研究较多,但是国内学术界综合研究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确认和计量与现行会计下确认与计量差异的较少。所以,笔者将本文定位于我国现行会计下无形资产在确认与计量方面存在的不足与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在确认与计量方面要做出的改进。本文首先分析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从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入手,主要讨论了知识经济、智力资本、无形资产的概念和内涵,随后阐述了现行无形资产会计确认与计量理论。接下来,文章总结了我国新会计准则关于无形资产确认与计量的新变化;在以上新变化的基础上找出现行无形资产确认与计量仍然存在的缺陷;随后,笔者就国际会计准则关于无形资产确认与计量的经验得出启示,在以上经验借鉴和启示的基础上提出在知识经济下的改进建议,改进措施分别从无形资产的确认与计量两方面入手。本着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改进现行无形资产确认与计量的目的,本文结构安排如下:作为全文的引言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知识经济条件下,对无形资产确认与计量进行改进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无形资产会计的研究历程以及本文的思路、方法和框架。第一章介绍本文所涉及的几个重要理论基础。包括:知识经济、无形资产、知识资本以及无形资产确认与计量理论。第二章通过对比我国新旧会计准则,总结出我国无形资产确认与计量方面较旧准则的新变化。第三章分析我国新会计准则颁布后,无形资产会计在确认与计量上仍然存在的缺陷。首先,提出了无形资产在确认上存在的确认范围过窄和自行研究开发无形资产的确认不够完善这两个问题;然后,从单一的货币计量单位、采用投入价值观的计量方式、历史成本计量方法以及研究开发费用的计量几个方面,分析了无形资产计量的缺陷。第四章归纳了IASB和FASB关于无形资产确认与计量的经验借鉴,得出启示。第五章提出了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确认的改进建议,包括:扩大无形资产确认的范围、重新认识无形资产的确认标准、和设定合理的研究与开发支出确认标准。第六章就前文所述的无形资产计量方面的缺陷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货币性计量和非货币性计量相结合、采取产出价值计量方式、采用历史成本法以外的多种无形资产计量方法、合理处理研究开发费用等。
二、对无形资产准则的几点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无形资产准则的几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国内无形资产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一、无形资产的定义及分类 |
(一)无形资产的定义 |
(二)无形资产的分类 |
二、无形资产计量的相关研究 |
三、无形资产的价值相关性研究 |
四、小结与研究展望 |
(2)合并商誉的会计处理问题研究 ——以科陆电子并购百年金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商誉的本质和确认 |
二、商誉后续计量研究 |
三、商誉减值与盈余管理研究 |
四、合并商誉信息披露 |
五、文献评述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合并商誉相关理论 |
一、合并商誉的定义及确认 |
二、合并商誉的初始计量 |
三、合并商誉的后续计量 |
四、合并商誉披露的准则规定 |
第二节 企业价值评估基本方法 |
一、成本法 |
二、收益法 |
三、市场法 |
第三章 并购案例概况及合并商誉会计处理现状 |
第一节 并购交易双方简介 |
一、科陆电子简介 |
二、百年金海简介 |
第二节 并购背景及动因分析 |
一、宏观政策大力支持背景下加强城市建设发展 |
二、构建智慧生态链,打造绿色智慧城市 |
三、内外兼修,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
第三节 并购交易过程及初始商誉确认 |
一、并购交易过程 |
二、并购商誉初始确认 |
第四节 业绩承诺及并购的商誉减值情况 |
一、业绩承诺完成情况 |
二、业绩补偿情况 |
三、科陆电子商誉减值计提情况 |
第五节 合并商誉的披露现状 |
一、合并商誉初始计量情况披露 |
二、合并商誉后续计量情况披露 |
第四章 科陆电子合并商誉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合并商誉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 |
一、合并商誉初始计量虚高 |
二、未及时确认商誉减值 |
三、一次计提大额商誉减值存在盈余管理动机 |
四、商誉信息披露不充分 |
第二节 针对合并商誉会计处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合并商誉初始计量虚高的原因 |
二、商誉减值测试中的可回收金额计量不准确 |
三、商誉减值测试方法具有主观性 |
四、商誉信息披露不充分原因 |
第五章 完善合并商誉会计处理的建议 |
第一节 规范合并商誉初始确认相关建议 |
一、合理评估收益法的指标 |
二、明确界定商誉和无形资产 |
三、增强对评估机构的监管 |
第二节 规范合并商誉后续计量相关建议 |
一、规范商誉减值测试的操作过程 |
二、将商誉摊销与减值测试有机结合 |
第三节 完善商誉信息的披露与监管 |
一、建立完善的企业商誉内控制度 |
二、完善商誉信息披露准则要求 |
三、加强商誉信息披露的监管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表目录 |
致谢 |
(3)企业无形资产对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 ——基于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及启示 |
1.2.1 无形资产的界定与衡量 |
1.2.2 企业财务绩效的界定与衡量 |
1.2.3 企业财务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 |
1.2.4 无形资产对企业财务绩效影响的实证模型 |
1.2.5 无形资产对企业财务绩效影响的实证结果 |
1.2.6 已有研究的几点启示 |
1.3 相关理论基础及其指导意义 |
1.3.1 无形资产相关理论 |
1.3.2 财务绩效评价方法 |
1.3.3 无形资产与企业财务绩效关系理论 |
1.3.4 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 |
2 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与财务绩效的现状 |
2.1 样本公司的确定、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
2.1.1 样本确定 |
2.1.2 指标选取 |
2.1.3 数据来源 |
2.2 无形资产持有现状 |
2.2.1 无形资产持有差异大 |
2.2.2 无形资产持有略有提高 |
2.2.3 无形资产持有分布不均 |
2.3 财务绩效现状 |
2.3.1 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绩效最低水平逐年改善 |
2.3.2 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绩效最高水平波动下降 |
2.3.3 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绩效平均水平波动略有提高 |
2.3.4 医药行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差异不断降低 |
3 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对财务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
3.1 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
3.1.1 研究假设的提出 |
3.1.2 实证模型构建 |
3.2 统计结果及分析 |
3.2.1 相关性分析结果 |
3.2.2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
3.3 实证分析结论的总体结论 |
4 基于实证结果的几点思考及相关对策建议 |
4.1 基于实证结果的几点思考 |
4.1.1 无形资产持有差异大 |
4.1.2 无形资产与企业财务绩效具有显着的正相关性 |
4.1.3 无形资产对当期的财务绩效有显着的正向促进作用 |
4.1.4 无形资产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存在三年的延续期 |
4.2 相关对策建议 |
4.2.1 加大无形资产投入与产品技术创新 |
4.2.2 提高无形资产的创新、持有率与效用 |
4.2.3 完善无形资产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 |
4.2.4 加强无形资产的监管与保护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企业无形资源相关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一、无形资源的内涵 |
(一)无形资产 |
(二)无形资本 |
(三)无形资源 |
二、无形资源的外延 |
三、无形资源与企业价值 |
四、无形资源与竞争优势 |
五、结语 |
(5)浅析新旧会计准则下无形资产的差异(论文提纲范文)
一.无形资产的概述 |
二.新旧无形资产准则的内容比较 |
(一) 对适用范围作了调整 |
(二) 对概念重新进行了定义 |
(三) 对初始计量的内容作了调整 |
(四) 对无形资产后续计量的规定不同 |
1. 对无形资产摊销规定的比较 |
(1) 摊销期限的比较 |
(2) 摊销方法的改变 |
2. 对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规定发生了重大变化 |
三.新准则无形资产对企业的影响 |
(一) 无形资产确认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
(二) 无形资产的摊销对企业的影响 |
(三) 计提减值准备政策的改变对企业的影响 |
四.新准则中无形资产尚需完善之处 |
(6)我国无形资产定义及范围界定的细节性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无形资产涵义综述及比较分析 |
二、无形资产概念及范围的具体剖析 |
(一) 无形资产定义的表述细节探讨 |
1.“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表述分析 |
2.“无实物形态”的标准界定问题 |
3.“非货币性资产”的相关分析 |
(二) 无形资产定义的相关修订 |
(三) 无形资产范围界定的实施问题 |
三、完善无形资产定义及其范围界定的相关建议 |
(一) 注重无形资产的实质与内涵, 为其范围的界定提供专业指导 |
(二) 顺应经济的发展需要, 完善市场调查评估体系 |
(三) 加强无形资产理论研究, 进一步完善无形资产准则和运用指南 |
(7)无形资产与企业经营绩效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无形资产研究综述 |
1.2.2 国内无形资产研究综述 |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无形资产与企业经营绩效相关理论基础 |
2.1 无形资产相关理论 |
2.1.1 无形资产的定义与范围 |
2.1.2 无形资产的特征 |
2.1.3 无形资产的计量 |
2.2 企业绩效评价相关理论 |
2.2.1 代理理论 |
2.2.2 控制理论 |
2.2.3 管理理论 |
2.3 企业绩效评价体系 |
2.3.1 企业绩效评价原则 |
2.3.2 企业绩效评价方法 |
2.3.3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无形资产与企业经营绩效的价值分析及指标选择 |
3.1 无形资产的价值动因分析 |
3.1.1 价值驱动因素分析 |
3.1.2 价值抑制因素分析 |
3.2 无形资产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分析 |
3.2.1 无形资产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
3.2.2 无形资产对企业营运能力的影响 |
3.2.3 无形资产对企业成长能力的影响 |
3.2.4 无形资产对企业偿债能力的影响 |
3.3 总体绩效指标的因子分析 |
3.3.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3.3.2 变量选择 |
3.3.3 因子分析 |
3.3.4 总体绩效指标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无形资产与企业经营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
4.1 研究假设与方法 |
4.1.1 研究假设 |
4.1.2 研究方法 |
4.2 变量定义 |
4.2.1 解释变量 |
4.2.2 被解释变量 |
4.2.3 控制变量 |
4.3 理论模型 |
4.4 无形资产存量与企业经营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 |
4.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4.4.2 相关性分析 |
4.4.3 回归分析 |
4.5 无形资产增量与企业当期及后期经营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 |
4.5.1 描述性统计 |
4.5.2 相关性分析 |
4.5.3 回归分析 |
4.6 实证结论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5.1 主要结论 |
5.2 相关建议 |
5.3 研究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8)成长型企业无形资产统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图目录 |
表目录 |
1 导言 |
1.1 选题背景与文献综述 |
1.1.1 选题背景 |
1.1.2 文献综述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工作、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1.4.1 本文的工作与创新点 |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 |
2 无形资产及相关范畴辨识 |
2.1 不同文化与历史时期对无形资产的理解 |
2.1.1 关注"品牌价值"是关注无形资产的良好切入点 |
2.1.2 中西方文化对"无形"的理解 |
2.1.3 不同历史时期对无形资产的理解 |
2.2 无形资产的多种定义 |
2.2.1 SNA中无形资产的定义 |
2.2.2 《无形资产词典》2009中的定义 |
2.2.3 法学角度无形资产的定义 |
2.2.4 其他的几个定义 |
2.3 无形资产的主流分类 |
2.3.1 于玉林的无形资产分类 |
2.3.2 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的无形资产分类 |
2.3.4 丁钰的无形资产分类 |
2.4 与无形资产相关的其他概念 |
2.4.1 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 |
2.4.2 无形资产与智力资本 |
2.4.3 无形资产与知识资产 |
2.4.4 无形资产与人力资产 |
2.5 本文对无形资产范畴的探讨 |
2.5.1 本文尝试整理的无形资产定义 |
2.5.2 需识别的无形资产特性 |
2.5.3 无形资产的八卦属性 |
3 企业无形资产统计方法述评 |
3.1 主成分分析法及其应用 |
3.1.1 主成分分析方法的原理 |
3.1.2 主成分分析的计算步骤 |
3.1.3 主成分分析法对组合无形资产的分割 |
3.1.4 方法述评及其对成长型企业无形资产统计的借鉴 |
3.2 层次分析法及其价值 |
3.2.1 层次分析法的定义与基本原理 |
3.2.2 AHP法结构模型的设计要求与基本思路 |
3.2.3 应用AHP法的基本步骤 |
3.2.4 基于层次分析法评价无形资产对企业的价值案例分析 |
3.2.5 方法述评及其对成长型企业无形资产统计的借鉴 |
3.3 模糊综合评价法及应用 |
3.3.1 模糊综合评价的特征 |
3.3.2 模糊综合评价的原理推导 |
3.3.3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无形资产价值定量测量中的应用 |
3.3.4 方法述评及其对成长型企业无形资产统计的借鉴 |
4 考虑"成长"的企业无形资产统计方法:多期代理合约模型法 |
4.1 多期代理合约模型的理论基础及模型的建立 |
4.1.1 多期代理合约模型的理论基础 |
4.1.2 多期代理合约模型的术语与假设 |
4.1.3 多期代理合约模型的建立 |
4.2 合约期限对多期代理合约模型的影响 |
4.2.1 短期合约对多期代理合约模型的影响 |
4.2.2 长期合约对多期代理合约模型的影响 |
4.2.3 中期合约对多期代理合约模型的影响 |
4.3 对多期代理合约模型的评价 |
4.3.1 对多期代理合约模型的分析 |
4.3.2 对合约期限的分析 |
4.3.3 模型仍需深入 |
5 深度访谈法及在成长型企业无形资产数据获取中的应用 |
5.1 深度访谈法的基本原理 |
5.1.1 深度访谈的概念 |
5.1.2 深度访谈的特点 |
5.1.3 深度访谈的原则 |
5.1.4 深度访谈法适用的场合 |
5.2 深度访谈法的过程控制 |
5.2.1 深度访谈前的准备 |
5.2.2 深度访谈过程中的技巧 |
5.2.3 深度访谈的内容 |
5.3 成长型企业无形资产统计数据的深度访谈大纲 |
5.3.1 访谈大纲的设计 |
5.3.2 成长型企业无形资产统计访谈大纲的设计思路 |
5.3.3 成长型企业无形资产统计访谈大纲的结构 |
5.3.4 成长型企业无形资产统计访谈大纲的问题清单 |
5.4 一个参考:深度访谈员须知 |
6 中国成长型企业分析及其无形资产统计 |
6.1 成长型企业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
6.1.1 中国企业评价协会对成长型企业的界定 |
6.1.2 成长型企业界定上的一个疑点 |
6.1.3 成长型企业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
6.2 成长型企业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
6.2.1 全球新企业数量增速不断加快 |
6.2.2 国际组织对成长型企业的研究 |
6.3 中国成长型企业与无形资产 |
6.3.1 中国大中小型企业个数对比分析 |
6.3.2 中国大中小型企业产值对比分析 |
6.3.3 中国大中小型企业吸纳就业人数的对比分析 |
6.3.4 中国有创新活动企业的对比分析 |
6.4 一个实例:中小型企业与无形资产 |
6.4.1 研究背景 |
6.4.2 研究的理论框架 |
6.4.3 研究的数据来源与模型检验 |
6.4.4 基本结论与评价 |
7 一个特例:跨国公司无形资产统计研究 |
7.1 跨国公司关注无形资产 |
7.1.1 微观企业层面的无形资产分析 |
7.1.2 中观区域层面的无形资产分析 |
7.1.3 跨国公司、区域和无形资产 |
7.2 跨国公司无形资产统计数据调查及分析框架 |
7.2.1 统计调查数据的范围与基本方法 |
7.2.2 调查过程控制 |
7.2.3 调查样本的控制 |
7.2.4 分析框架 |
7.3 跨国公司无形资产统计结果分析 |
7.3.1 跨国公司的区域特征 |
7.3.2 跨国公司人力资本的分析 |
7.3.3 跨国公司组织资本的分析 |
7.3.4 跨国公司网络资本的分析 |
8 结论和研究展望 |
8.1 主要结论 |
8.1.1 无形资产概念在同时代差异巨大 |
8.1.2 无形资产统计方法多种多样 |
8.1.3 中国企业无形资产统计的难点 |
8.1.4 深度访谈法适用于成长型企业无形资产统计 |
8.2 研究展望 |
8.2.1 一个猜想:无形资产与暗物质(负质量)及泰勒展开式 |
8.2.2 一个难题:"另类无形资产" |
8.2.3 几个困难的研究主题 |
参考文献 |
后记 |
(9)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盈余管理及其内控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内部控制评价文献综述 |
1.2.2 无形资产文献综述 |
1.3 研究框架 |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创新点 |
第2章 无形资产理论基础 |
2.1 《无形资产》准则制定历程回顾 |
2.2 《无形资产》准则的经济后果 |
2.2.1 对财务报表和财务指标的影响 |
2.2.2 增加了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空间 |
第3章 无形资产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
3.1 研究假设 |
3.2 研究设计 |
3.2.1 变量的选取 |
3.2.2 模型设定 |
3.2.3 样本选择、样本来源及统计软件 |
3.2.4 基本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 |
3.3 实证研究 |
3.3.1 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发展状况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3.3.2 回归分析 |
3.4 研究结论 |
第4章 无形资产内部控制评价 |
4.1 无形资产内部控制评价的定义和目标 |
4.1.1 内部控制评价的定义 |
4.1.2 无形资产内部控制评价的目标 |
4.2 无形资产内部控制评价的基本内容 |
4.2.1 职责分工与授权批准 |
4.2.2 取得与验收控制 |
4.2.3 使用与保全控制 |
4.2.4 处置与转移控制 |
4.3 无形资产管理流程及其内部控制风险点 |
4.3.1 无形资产的管理流程 |
4.3.2 无形资产内部控制的风险点和控制措施 |
第5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政策建议 |
5.2.1 加快推进企业内控控制标准体系的建设 |
5.2.2 进一步完善无形资产会计准则 |
5.2.3 规范无形资产信息披露 |
5.2.4 完善公司治理环境,保障内部控制评价的有效运行 |
5.3 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后记 |
(10)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确认与计量改进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0 引言 |
0.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0.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0.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0.4 研究内容和基本框架 |
1 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确认与计量的理论基础 |
1.1 概念界定 |
1.1.1 知识经济的基本概念 |
1.1.2 无形资产的基本概念 |
1.2 知识资本理论 |
1.3 无形资产的确认与计量理论 |
2 我国新会计准则无形资产确认与计量的新变化 |
2.1 无形资产确认方面的变化 |
2.2 无形资产计量方面的变化 |
3 我国现行无形资产会计确认与计量存在的缺陷 |
3.1 我国现行无形资产会计确认存在的缺陷 |
3.1.1 无形资产确认范围过窄 |
3.1.2 自行研究开发无形资产的确认不够完善 |
3.2 我国现行无形资产会计计量存在的缺陷 |
3.2.1 单一的货币计量单位不合理 |
3.2.2 采用投入价值观的计量方式存在局限性 |
3.2.3 计量方法不够完善 |
3.2.4 对研究开发费用计量不合理 |
4 国外会计准则关于无形资产确认与计量的经验借鉴 |
4.1 IASB的无形资产确认与计量 |
4.2 FASB的无形资产确认与计量 |
4.3 经验总结及启示 |
5 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确认的改进 |
5.1 扩大无形资产确认的范围 |
5.2 重新认识无形资产的确认标准 |
5.3 设定合理的研究与开发支出确认标准 |
6 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计量的改进 |
6.1 货币性计量和非货币性计量相结合 |
6.2 无形资产应采取产出价值计量方式 |
6.3 采用多种无形资产计量方法 |
6.3.1 重置成本法 |
6.3.2 收益现值法 |
6.3.3 财务计量价值法 |
6.4 对企业研究开发费用会计处理方法进行改进 |
6.4.1 知识经济时代研究开发费用资本化的合理性 |
6.4.2 研究开发费用资本化的账务处理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对无形资产准则的几点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国内无形资产研究述评[J]. 陶云. 会计师, 2020(17)
- [2]合并商誉的会计处理问题研究 ——以科陆电子并购百年金海为例[D]. 张玮帆.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3]企业无形资产对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 ——基于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D]. 王湘琴. 江西农业大学, 2017(03)
- [4]企业无形资源相关研究述评[J]. 刘天. 会计之友, 2014(02)
- [5]浅析新旧会计准则下无形资产的差异[J]. 吴亚茹.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3(04)
- [6]我国无形资产定义及范围界定的细节性探讨[J]. 税雪,何跃群,薛丽. 会计之友, 2012(34)
- [7]无形资产与企业经营绩效的相关性研究[D]. 徐力. 中南大学, 2012(03)
- [8]成长型企业无形资产统计问题研究[D]. 马晓君. 东北财经大学, 2011(06)
- [9]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盈余管理及其内控评价研究[D]. 蒋泽娟. 天津财经大学, 2011(11)
- [10]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确认与计量改进探讨[D]. 王斯松. 江西财经大学, 2009(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