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子和原子核》考点与复习指导(论文文献综述)
杨美慧[1](2021)在《新课改下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策略研究 ——以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强调教学的结构化、网络化,同时,化学课程的整体性、连续性、一惯性的自身特点也反对将知识割裂开来,要求形成结构化的知识网络。物质结构与性质内容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物质结构与性质部分的化学知识形成整体的认识,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化的知识网络。本研究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背景,以新课标的要求为总方向,选取新教材中物质结构与性质相关知识,从衔接教学的角度出发,对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本研究一共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和理论基础。第二部分是研究主体。首先,从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情景素材和活动探究建议四个部分中,梳理分析物质结构与性质相关的衔接内容特点;其次,对比了高中化学必修教材和初中化学教材中与物质结构与性质相关的知识,梳理分析了其中的断层及需要衔接的内容;最后,梳理了近8年大连市中考化学试题相关知识的考点,统计各个考点的分布、考频及分值等考察情况,并进一步结合高中化学教学需要,对比总结出需要衔接的内容。第三部分是教学原则和教学策略。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分析出的化学衔接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衔接教学原则及策略。教学原则包括循序渐进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实事求是原则;教学策略包括:(1)主动了解初中教学考试内容,把握学情;(2)合理使用情境素材,创设教学情境;(3)利用思维可视化工具,将抽象内容形象化;(4)设计问题链,促进学生思维的转变。第四部分是教学案例。选取“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共价键”两节教学内容,应用所提出的衔接教学策略,针对衔接问题设计教学案例。最后是总结与展望。总结研究结果,分析存在的不足,并对笔者未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提出展望。希望本研究能够为一线化学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张枝乐[2](2021)在《基于学习进阶理论的高三复习教学研究 ——以《物质结构与性质》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近几年全国高考出现了大幅度的改革与创新,但是不论如何,高考始终是我国最重要的国家教育考试之一,也是一种相对最公平、公正、公开的以成绩为依据的人才选拔形式。化学作为高考的一个考试科目,在高考中占据100分的比例,化学科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考生的高考成绩。《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在高考中以选考题的形式呈现。《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考查已经从过去的难学但是易考易得分变得更加灵活多变,也使得很多老师在进行高考复习时感到无所适从。学习进阶(Learning Progressions,LPs)起源于美国,至今发展已有十余年,学习进阶在近二十来年的发展中已经逐渐成为国内外科学教育研究领域的新热点。它的兴起主要和认知理论、课程改革和评价体系这三方面有关。文中笔者将学习进阶的概念界定为:学生在学习某一模块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核心概念的理解、认识、串联使自己的知识、技能等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步步从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的全过程;而能够决定学生认知发展的那些核心概念及其关联方式则构成学习进阶的框架。本论文以“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复习教学作为研究内容。首先通过对我国高中的化学课程标准研究以及现行的教材知识梳理、筛选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中的“核心知识”“核心概念”。明确该模块的“学习进阶”框架,为“学习进阶”的复习教学设计奠定理论基础;再通过学生调查问卷和教师访谈收集分析教学的实际情况,为“学习进阶”的复习教学设计提供现实依据。综合上述两方面的研究设计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基于“学习进阶”框架的教学设计;最后通过教学设计的实施获得课堂反馈,以及测试情况的反馈,再次调整教学策略和完善教学设计,以期达到更好的结果。
杨晓云[3](2021)在《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课程核心主干知识复习课进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基于美国科学教学标准的广而不深,美国教育界提出了学习进阶理论,随着美国学者对学习进阶理论的深入研究,学习进阶理论在美国得到了较好的推广。而国内教学也处于攻坚克难时期,对于高三学生来说,复习课尤为重要,复习课决定着高考成败与否,如果老师在复习课上教学方式使用不当,就会造成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等现象,该掌握的基本知识都没掌握,何谈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学经验不丰富的老师,复习课上有时不清楚学生的认知情况,会造成学生理解的知识重复解释,学生有疑惑的知识却没有解决,而高三化学课时有限,这样也造成了教学时间浪费。故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领域的老师都在找一种适合学生学习的复习课教学方法,而复习课的教学方法比比皆是,但本研究试图将美国的学习进阶理论应用于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课程核心主干知识的复习课教学,帮助教师找到学生的难点,也帮助全体学生在已有基础上都有一定进步,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在理解核心主干知识的同时真正提升核心素养。基于以上的思考,本研究围绕“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课程核心主干知识的复习课”展开学习进阶研究,首先用课标研究法、教材研究法、考题研究法和人文研究法梳理出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课程的核心主干知识,共19个,梳理的过程中采用概念图的方式。其次,确定本次研究的教学实践内容(即确定其中的某个核心主干知识作为此次教学实践内容)、课型和实践对象。最后,本论文以“物质的量”和“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例,在临沧市凤庆县某中学高三年级两个班进行相关学习进阶的题目测试(前测),分析前测结果,定位学生的认知水平,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了学习进阶教学调整的教学实践活动。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是,教学中采用的是生活实际案例与化学知识相结合,并依据学习进阶层级进行由易到难、复杂到简单,循序渐进的系统性教学。实践结束后,进行了阶段性测试(中测和后测),三次检测结果对比分析,了解本次学习进阶复习课教学是否对学生的成绩、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整合能力、应用能力等方面有成效。在临沧市凤庆县某中学高三(38)班(实验班)采用学习进阶实践教学,高三(39)班(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法。用体现进阶性的测试卷检验教学效果。经分析两个班的前测、中测和后测成绩,两个班的前测成绩差异不大,甚至实验班稍低,而中测两个班都有所提升(实验班稍高),后测差异较明显,实验班领先对照班。由此得出,实验班学生的成绩、理解能力、整合能力和应用能力等方面比对照班有显着提升。说明学习进阶复习课教学方式对高三复习有一定效果。
何荣[4](2021)在《高考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试题分析及教学启示 ——以2016-2020年全国卷为例》文中指出“物质结构与性质”是高中化学的一个重要模块,该部分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在分子、原子水平上理解化学的本质。在2017年版新课程标准优化了课程结构的基础上,该模块内容由选修课程变为选择性必修课程,明显提高了该模块内容在化学学科中的地位。随着我国对高考命题形式不断的改革和完善,各省份命题统一成为必然趋势。研究全国卷“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历年试题的结构特点与规律,有利于指导日常教学活动,对师生的“教”与“学”有建议性的作用。本文在相关的研究成果之上,首先以高考、2017年版课标、2003年版课标、《物质结构与性质》教科书为研究背景,以相关研究理论为依据,使用文献比较法和比较研究法,研读文献期刊,确定研究对象。其次,根据物质结构与性质相关课程标准中对应的四个主题,明确《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材的在现行教学中的整体情况,具体分析教材的编写特点、呈现方式,分析章节内容,强调知识点,体现了化学的本质特征。再者,比较分析2016年和2017年考试大纲中“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内容的变化。本文选取了2016年—2020年的全国卷“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试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系统地分析。通过分析近五年全国卷“物质结构与性质”试题,总结出试题的结构、特点、考点,总结出高考“物质结构与性质”试题的命题趋势并提出相关的复习策略。最后,结合日常的教学活动,紧扣教学内容要求,根据教学过程中收获的经验和课后反思,对部分高频考点提出教学建议。在全面分析基础上,得出结论,反思不足,最终使学生把握试题内容,掌握解题技巧,拓宽解题思路,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刘丽君[5](2021)在《新高考背景下基于专题的物理备考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几年高考物理试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新高考评价体系主要由“一核、四层、四翼”三部分构成,主要回答为什么考、考哪些、考查形式这三个问题。面对新高考,根据新课标提出的教育要求,通过对历年高考试题进行系统的分析,不难发现物理试题的命题趋势,总体上都体现出了“一核四翼”评价体系框架的要求,重视对学生物理核心素养能力的考察,具有极强的导向性。而做好高中物理的复习工作,帮助学生取得优异的高考成绩,是高三物理教师面临的一项重大考验。针对于高考复习的学情,高三物理复习常以“专题复习”的方式进行,如何高效的进行专题复习,解决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要求一线教学者不断地调整和优化教学模式,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高中物理教学和复习的质效,使得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梳理知识、提升能力。在日常教学中以专题小练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知识点,灵活的去应用知识。专题复习一般包括“微专题复习”和“大专题复习”两种不同的类型,在开展专题复习工作实践时要强调二者之间的有效融合,通过专题对高考考点进行细化,帮助学生建立高中物理知识结构体系;通过对零散知识点的加工整理,帮助学生对中学阶段的各类物理模型理解更加深刻。通过对各类专题的综合练习,让学生能够自己建立起各专题、各物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灵活的运用高中物理知识。本文共分为共5个部分,第一章主要介绍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及研究思路;第二章对高中物理各大专题进行了逐一划分,并对每一专题都进行了知识方法整合;第三章主要剖析了近三年来的全国一卷的物理试题,对试题所涉及到的专题进行划分与总结,并根据分析结果总结近几年来全国卷高考物理试题的命题特点,以及对各专题的考查频繁度,结果表明:牛顿第二定律、静动态平衡问题、平抛运动、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等内容成为高考的高频内容;第四章就是针对以上的分析总结提出对新高考评价体系物理专题复习备考策略;第五章反思与建议,提出在专题复习中还有很多许多需要总结和完善的地方,对于进行了新高考了之后对于高考题的研究还需要后续继续进行。
刘孝元[6](2021)在《物质结构与性质试题的分析与备考策略》文中研究表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作为选择性必修课程,这意味着该模块内容与"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这也就是说该模块在整个高中化学内容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目前是高考命题过渡时期,因而高考考查该模块内容的要求水准将不断提升,这就要求高考复习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于畅[7](2020)在《近四年湖南省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分析与情境教学策略研究》文中认为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了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发展素质教育,《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提出了以发展化学学科素养为主旨,重视“素养为本”的教学等基本理念。倡导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真实且富有价值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使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到化学学科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应用等各方面的重要价值,能够做到学以致用,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进一步发展和形成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另一方面,新课标在课程内容中具体提出了每个主题的学业要求,并要求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要达成一定的学业成就表现。考试是学业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在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框架中也要求命题者应准确把握“素养”、“情境”、“问题”、“知识”4个要素在命题中的定位与相互联系。在命题原则中具体提出以真实情境为测试载体,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应紧密联系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体现问题的科学性和社会性,并注重启发学生完成问题的解答,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测试。基于此,作者提出了在湖南省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的复习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利用化学情境教学策略的问题。作者首先通过查阅文献,了解了学业质量标准、教学策略、化学情境教学策略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相关理论基础;其次,在新课标所提出的化学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对2016-2019年湖南省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学考”)进行了核心素养具体内涵与必备知识的对应分析,在对学考试题文本整体评析后,作者主要针对试题的主观题从“知识内容”“题目主要信息”“考试考查方式”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并从中总结出试卷的信息呈现方式的特点;以“学考”中的复习内容为载体,设计具体的情境教学案例,并在“农硕”支教期间,进行实证研究;最后,通过访谈调查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学生的成绩;经过调查研究,作者最终得出以下结论:学生的学习态度有所转变,较扎实地掌握了化学基础知识,学生能够在问题情境中准确应用相关知识解答问题,进而准确表达出化学用语。在复习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应创设真实而富有价值的情境,并根据学生课堂的学习情况,灵活地选择问题情境,生活情境,实验情境,探究情境等;在真题实战训练中也通过创设情境来学习,一方面可以避免复习课的枯燥乏味,另一方面也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扩展提升中巩固训练。期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刘以[8](2020)在《思维系统化 思路板块化——疫情网课后化学课堂教学初探》文中研究说明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春季学期延期开学。无锡市教育局、教科院、教信中心,在各学科教研员的统筹安排下,组织全市各层次学校的骨干教师及各方面的专家录制网课教学。这次我们的网课是教师提前一周去电视台录制,没有学生在场,是教师一个人的课堂。它没有化学仪器和药品,化学演示实验也只能借助视频录制插播,教学中也不可能一笔一划去生成板书,所以网课课堂节奏快,课堂容量大。几乎所有信息都以教师讲授为主,总结归纳以PPT投屏为主。有的教学任务原本教学参考要求3课时,网课一节课30 min就完成了。
黄幼云[9](2020)在《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微课设计与应用研究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专题》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领域发生了重大变革。2017年印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强调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求。微课作为一种教育信息技术手段,以其独特的优势而备受关注。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强调要“明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因此,研究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离不开对核心素养的探讨。目前,同时涉及核心素养和微课展示的微课研究与建设相关报道很少。本论文以微课与化学学科知识整合为研究方向,结合当前传统化学课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利用远程开放教育课程设计模式,开发高中化学专题微课,研究化学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微课设计及应用,期望以微课为载体,让读者完整、清晰地感受核心素养和学科知识,并以此研究为基础,开发更多、更好符合当地学情、教情的微课,促使化学教学更加完善,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并提升素养。对本地学生和教师的问卷调查及访谈显示,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具备情况不容乐观,微课的受欢迎程度很高,因此,自主设计、制作符合自身要求、符合学生学情、强调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微课是非常重要的。本论文选取高中化学教学专题“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为研讨对象,在本专题知识特点、核心素养要求、课程标准、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需求的基础上,构建了微课设计模型——目标结构、内容结构、过程结构和实施结构,设计了课前预习型微课案例、课堂应用型微课案例以及课后复习型微课案例用于学生学习实践。微课实践应用后,学生和教师的反馈信息表明:(1)微课的应用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学生接受起来更轻松;但目前设计的微课,还不能把所有学生都吸引过来。为了让受益者更广,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微课进行设计开发,以激发更多学生的学习兴趣。(2)微课是一种良好的辅助教学工具,其主题可以是一个概念,一个知识点,一道题,但并不适合于所有知识点。设计微课时,一定要合理分解知识点,确保短时间内能够讲解透彻。(3)微课设计应始终遵循时长短、主题明确、结构完整、使用灵活四大基本原则;在微课制作中,除了内容的组织、讲演的方式需要精心设计以外,画面的呈现以及声音的适配也是学生关注的要点。(4)教师对微课应用的前景表现乐观,这意味着,接下来的教学中,教师能够持续性对微课进行研究,更好地完善微课设计,开发应用模式。(5)化学核心素养在微课中的体现是局部的,因此,设计微课时不必追求全面化。
公锦萍[10](2020)在《提高初中物理教师命题能力初探》文中指出2019年11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的文件,强调要加强命题队伍建设。教师命题能力作为衡量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指标,逐渐成为大家的共识。提高初中物理教师命题能力的研究也成为基础教育改革深化、教师教育的重要课题。本文首先在研读相关文献资料基础上,以布鲁姆教育目标理论以及PISA测试评价理论为指导,梳理了命题技术规范,探讨了影响命题质量的因素。其次,对初中物理一线教师命题能力现状进行访谈调查,了解了教师命题能力现状、存在问题与提升命题能力的影响因素。第三,选择南京市2015-2019年中考物理卷和相应区县中考物理模拟卷为样本,就考点覆盖、情境创设以及能力考查等进行了比较与量化分析,得到以下结论:模拟卷与中考卷相比,考点种类数低,对课标要求内容的覆盖率偏低;模拟卷与中考卷的情境选材多源于教材与日常生活,文化历史、社会科技情境少;模拟卷与中考卷相比,对实物图的应用较多,对数据图表的应用较少;模拟卷与中考卷对认知能力“理解”水平的考查都远远高于课程标准的要求。第四,结合试卷分析提出对教师命题的启示:锻炼自身对“冷点”知识的命题能力,提高知识点覆盖率;重视情境的价值功能,丰富情境选材与呈现方式;研读、理解课标对能力考查要求,把握考查能力的试题的命题特点。最后,从遵循命题指导思想、掌握命题技术与规范等6个方面结合具体试题分析对提高初中物理教师命题能力提出了6条建议。
二、《原子和原子核》考点与复习指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原子和原子核》考点与复习指导(论文提纲范文)
(1)新课改下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策略研究 ——以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1.国家政策要求 |
2.衔接教学实际需要 |
3.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教学需要 |
(二)研究意义 |
1.对学生的意义 |
2.对教师的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1.国外衔接教学研究现状 |
2.国内衔接教学研究现状 |
(四)研究思路 |
(五)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比较研究法 |
3.内容分析法 |
(六)理论基础 |
1.认知发展理论 |
2.最近发展区理论 |
3.多元智能理论 |
二、比较研究 |
(一)课标比较及分析 |
(二)教材内容比较及分析 |
(三)试题内容比较及分析 |
1.试题统计 |
2.试题分析 |
三、衔接教学原则及策略 |
(一)衔接教学原则 |
1.实事求是原则 |
2.灵活性原则 |
3.循序渐进原则 |
4.学生主体性原则 |
(二)衔接教学策略 |
1.主动了解初中教学考试内容,把握学情 |
2.合理使用情境素材,创设教学情境 |
3.利用思维可视化工具,将抽象内容形象化 |
4.设计问题链,促进学生思维的转变 |
四、教学案例 |
(一)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1.学情分析 |
2.应用策略 |
3.教学与评价目标 |
4.教学重难点 |
5.教学与评价思路 |
6.教学过程 |
(二) “共价键”教学设计 |
1.学情分析 |
2.应用策略 |
3.教学与评价目标 |
4.教学重难点 |
5.教学过程 |
五、研究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基于学习进阶理论的高三复习教学研究 ——以《物质结构与性质》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新课程标准颁布的影响 |
1.1.2 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化 |
1.1.3 客观教学实际的需要 |
1.2 研究现状 |
1.2.1 学习进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高三复习教学研究现状 |
1.2.3 学习进阶理论在复习教学中的研究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的目的 |
1.3.2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的思路 |
1.4.2 研究的方法 |
2 概念的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的界定 |
2.1.1 学习进阶 |
2.1.2 核心概念 |
2.1.3 复习课 |
2.2 理论基础 |
2.2.1 认知发展理论 |
2.2.2 多元智能理论 |
2.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 实践研究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内容 |
3.2.1 学习进阶在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
3.2.2 学习进阶理论及其在复习课中的运用研究 |
3.3 实践研究 |
3.3.1 核心概念的梳理 |
3.3.2 学习进阶框架的假设 |
3.3.3 基于学习进阶理论的复习教学设计 |
3.3.4 教学策略的选择 |
4 研究结果 |
4.1 实验的时间与变量控制 |
4.1.1 实验的时间 |
4.1.2 实验的变量控制 |
4.2 课堂教学反馈 |
4.3 教学成绩分析 |
4.3.1 学生总体成绩分析 |
4.3.2 各层次学生成绩分析 |
5 研究结论与反思 |
5.1 结论 |
5.2 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课程核心主干知识复习课进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新课程背景下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 |
二、学生的需求 |
三、人教版高中化学核心主干知识的重要性 |
四、学习进阶的益处 |
五、复习课的重要性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五节 研究重点和难点 |
第二章 课题研究理论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核心主干知识 |
二、核心概念 |
三、高中化学核心主干知识 |
四、概念图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学习进阶理论 |
二、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法 |
三、理解科学概念的发展层级模型 |
四、学习进阶层级模型 |
第三章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课程核心主干知识的确定 |
第一节 文本研究法梳理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课程核心主干知识 |
一、课标研究 |
二、教材研究 |
三、考题研究 |
第二节 人文研究法调查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课程核心主干知识 |
一、调查目的与对象 |
二、问卷的设置、内容与方法 |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三节 研究结论 |
第四章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课程核心主干知识的学习进阶教学策略研究 |
第一节 教学实践内容、课型及实践对象的选取 |
一、教学实践内容的选取 |
二、教学实践的课型 |
三、教学实践对象 |
第二节 教学实践过程 |
一、进阶教学实践案例一——“物质的量” |
二、进阶教学实践案例二——“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
第五章 实践结果分析 |
第一节 教学实践结果分析 |
一、 “物质的量”教学实践数据分析 |
二、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数据分析 |
第二节 实践研究结论 |
第六章 研究建议和展望 |
第一节 研究建议 |
第二节 研究不足和研究创新点 |
一、研究的不足 |
二、研究的创新点 |
第三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有关高三学生对化学学习情况的访谈 |
附录B 高中化学教师对高中化学必修课程核心主干知识的认知现状问卷调查 |
附录C “物质的量”学习进阶前测试卷 |
附录D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学习进阶前测试卷 |
附录E “物质的量”学习进阶中测试卷 |
附录F “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学习进阶中测试卷 |
附录G “物质的量”学习进阶后测试卷 |
附录H “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学习进阶后测试卷 |
附录I “课堂10 分钟”前5 份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4)高考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试题分析及教学启示 ——以2016-2020年全国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理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理论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意义 |
1.4.1 为高中化学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
1.4.2 为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备考 |
1.4.3 为衔接大学化学知识提供基础 |
第2章 “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材内容分析 |
2.1 教材地位和作用 |
2.2 教材编写特点 |
2.3 教材内容呈现 |
2.3.1 “原子结构与性质”内容的呈现 |
2.3.2 “分子结构与性质”内容的呈现 |
2.3.3 “晶体结构与性质”内容的呈现 |
第3章 考试大纲和高考试题分析 |
3.1 考试大纲分析 |
3.2 “一核四层四翼”分析 |
3.3 2016-2020 年高考“物质结构与性质”试题整体分析 |
3.3.1 高考“物质结构与性质”考点分布 |
3.3.2 高考“物质结构与性质”试题特点 |
3.4 2016-2020 年高考“物质结构与性质”试题具体分析 |
3.4.1 2016-2020 年全国I卷试题具体分析 |
3.4.2 2016-2020 年全国Ⅱ卷试题具体分析 |
3.4.3 2016-2020 年全国Ⅲ卷试题具体分析 |
3.4.4 全国I、Ⅱ、Ⅲ卷的异同 |
3.5 学习难点和误区 |
3.6 学生的学科能力要求 |
第4章 高考“物质结构与性质”试题趋势及复习策略 |
4.1 高考“物质结构与性质”命题趋势 |
4.2 高考“物质结构与性质”复习策略 |
4.2.1 多视角研究考纲,把握考试范围 |
4.2.2 关注学生基础,提高教学效率 |
4.2.3 剖析典型例题,优化试卷评讲 |
4.3 高频考点的考查内容与技巧 |
4.3.1 “电子排布式”考查内容与技巧 |
4.3.2 “元素周期律”考查内容与技巧 |
4.3.3 “晶胞结构”考查内容与技巧 |
第5章 研究结论及反思 |
5.1 研究结论 |
5.1.1 教材内容分析结论 |
5.1.2 考试大纲分析结论 |
5.1.3 高考试题分析结论 |
5.1.4 教学建议分析结论 |
5.2 研究反思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甘肃省兰州市五所高中《物质结构与性质》课程的开设情况统计 |
附录B 2016-2019 年《考试大纲》(物质结构与性质)比较 |
附录C 高考试卷中的“物质结构与性质”试题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5)新高考背景下基于专题的物理备考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新高考评价体系在物理学科试题中落地情况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的专题划分浅析 |
2.1 新高考背景下的物理大专题划分 |
2.1.1 新高考省份2020年物理高考试题剖析 |
2.1.2 2021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试题剖析 |
2.1.3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大专题划分 |
2.2 新高考背景下的物理各小专题知识整合 |
2.3 基于中学阶段常见的物理模型建立微专题 |
第三章 近年来高考物理试题特点剖析 |
3.1 近年来全国Ⅰ卷物理试题情况分析 |
3.1.1 2018年试卷结构与考查内容 |
3.1.2 2019年试卷结构与考查内容 |
3.1.3 2020年试卷结构与考查内容 |
3.2 近年来全国Ⅰ卷试题物理专题分布特点 |
第四章 新高考评价体系下基于专题的物理备考策略 |
4.1 基于物理专题备考新高考的优势及特点 |
4.2 基于物理专题进行备考的几点策略 |
4.2.1 共研共究,把握专题复习 |
4.2.2 研究班情,开展个性化的专题复习 |
4.2.3 注重研究和把握高考试题特点及动向 |
4.2.4 深入剖析教材与课标,做好拓、变、补 |
4.2.5 注重限时训练和小题训练两手抓 |
4.3 基于物理专题备考的案例分析 |
4.3.1 以《电磁感应中的导轨问题》为例的备考案例 |
4.3.2 以《板块模型》为例的备考案例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研究总结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近四年湖南省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分析与情境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综述 |
1.3 核心概念界定 |
1.3.1 学业质量标准 |
1.3.2 教学策略 |
1.3.3 化学情境教学策略 |
1.4 理论基础 |
1.4.1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
1.4.2 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
1.4.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1.4.4 人本主义理论 |
1.5 研究意义 |
1.6 研究设计 |
1.6.1 研究对象及目的 |
1.6.2 研究思路 |
1.6.3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2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分析 |
2.1 核心素养具体内涵与必备知识 |
2.2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试题文本评析 |
2.3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基本情况分析 |
2.4 试卷结构分析 |
2.4.1 客观题与主观题 |
2.4.2 对试题中的主观题进行整体分析 |
2.4.3 试卷信息呈现方式 |
2.5 小结 |
3.情境教学在学考复习中的应用研究 |
3.1 情境创设的定义 |
3.2 情境创设的原则 |
3.3 化学学考复习中情境创设案例分析 |
3.3.1 《原电池原理的应用》知识复习教学设计案例 |
3.3.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知识复习教学设计案例 |
3.3.3 《化学基本实验操作》知识复习教学设计案例 |
3.3.4 《化学与生活》知识复习教学设计案例 |
3.4 情境教学的效果分析 |
3.4.1 教学前测试结果分析 |
3.4.2 教学后测试结果分析 |
3.4.3 访谈设计、结果与分析 |
3.5 小结 |
4 结论与反思 |
4.1 研究结论 |
4.2 教学建议 |
4.3 研究不足与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微课设计与应用研究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专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2.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核心素养与化学核心素养 |
2.2 微课概述 |
2.3 理论基础 |
3 基于核心素养的微课认知调查与访谈 |
3.1 基于核心素养的微课认知调查 |
3.2 教师对微课的认知调查 |
3.3 问卷分析与访谈结果总结 |
4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专题微课设计及应用研究 |
4.1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教学相关分析 |
4.2 微课设计模式 |
4.3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专题微课设计案例 |
4.4 微课案例在教学中的实施评价和问题分析 |
4.5 结论 |
5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提高初中物理教师命题能力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现状及趋势 |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2章 初中物理试卷命制的理论与技术探讨 |
2.1 试题与初中物理测试卷 |
2.2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
2.3 经典测量理论 |
2.4 PISA科学素养下的测评理论 |
2.5 初中物理试卷命制的技术规范 |
2.6 影响试卷命制质量的因素探讨 |
第3章 初中物理教师命题能力的现状调查 |
3.1 调查研究的整体设计 |
3.2 调查研究的实施 |
3.3 调查研究结果与分析 |
3.4 调查结论与影响因素分析 |
第4章 近5年中考物理卷与初三物理复习模拟卷的比较 |
4.1 样本选取与维度确立 |
4.2 知识点覆盖率的比较与启示 |
4.3 试题情境创设的比较与启示 |
4.4 试题考查能力的比较与启示 |
第5章 提高初中物理教师命题能力的建议 |
5.1 紧扣课标制定多维细目表,尽可能提高知识覆盖率 |
5.2 问题设计要明确考查目标,能逐步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 |
5.3 情境创设真实、丰富、有价值,能够衔接设问与作答 |
5.4 理解课程标准对能力的要求,抓住能力考查的命题特点 |
5.5 试卷组合要协调各个要素,排版考虑学生舒适度 |
5.6 赏析、改编优秀试题,养成积累命题素材的习惯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进一步思考 |
6.1 研究结论 |
6.2 进一步思考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中考考查知识点明细表 |
附录2 |
附录3 |
致谢 |
四、《原子和原子核》考点与复习指导(论文参考文献)
- [1]新课改下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策略研究 ——以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为例[D]. 杨美慧.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8)
- [2]基于学习进阶理论的高三复习教学研究 ——以《物质结构与性质》为例[D]. 张枝乐.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9)
- [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课程核心主干知识复习课进阶研究[D]. 杨晓云.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4]高考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试题分析及教学启示 ——以2016-2020年全国卷为例[D]. 何荣. 西北师范大学, 2021(12)
- [5]新高考背景下基于专题的物理备考策略研究[D]. 刘丽君. 华中师范大学, 2021(02)
- [6]物质结构与性质试题的分析与备考策略[J]. 刘孝元.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21(03)
- [7]近四年湖南省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分析与情境教学策略研究[D]. 于畅.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3)
- [8]思维系统化 思路板块化——疫情网课后化学课堂教学初探[J]. 刘以.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20(20)
- [9]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微课设计与应用研究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专题[D]. 黄幼云. 西南大学, 2020(05)
- [10]提高初中物理教师命题能力初探[D]. 公锦萍.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