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具影响力企业——兖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最具影响力企业——兖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中国最具影响力企业——兖矿集团有限公司(论文文献综述)

苏梦颖[1](2020)在《中国煤炭能源国际定价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特点决定了煤炭将在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主导地位。尽管中国的煤炭储量总量很大,但随着改革开放40年,经济快速增长所产生的能源消耗已经导致煤炭资源供给压力增大,资源枯竭趋势正在快速显现。目前中国煤炭的储产比仅为38年,远低于世界132年的平均水平。虽然近年来中国加强了能源结构调整的力度,提高清洁能源消费的比例,但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非化石能源还不能完全替代化石能源,煤炭能源的消耗仍将维持较高的比例,煤炭作为中国的长期主要能源的地位不会改变。能源的加速消耗以及资源与环境保护的迫切需要导致中国从2009年开始成为煤炭净进口国,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煤炭进口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下,中国大宗商品国际定价权缺失已成为众所周知的现象,无论作为全球最大的进口国还是出口国,中国在大宗商品国际贸易中始终均缺乏国际定价影响力,常常是国际交易价格的被动接受者,长期被国际大宗商品定价体系边缘化,并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煤炭进口国,在未来仍存在持续性的煤炭需求,我们应当以史为鉴,未雨绸缪,积极争取煤炭国际定价权,避免中国陷入国际能源价格大幅波动的影响当中。因此探讨如何取得中国煤炭能源的国际定价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取得中国煤炭国际定价权。分析核心问题,首先必须了解定价权的形成机理以及作用机制,因此核心问题分为三个子问题,子问题1,从影响因素视角分析定价权形成机理。子问题2,中国煤炭的国际地位和定价权现状。子问题3,从现货和期货市场视角研究影响定价权的传导机制。在解决以上问题之前,我们考虑到中国在未来是否仍存在持续性的煤炭需求和进口是争取定价权的逻辑前提,因此有必要对中国煤炭需求和进口趋势进行讨论。遵循问题导向,本文的研究思路为:首先对煤炭定价权的产生、煤炭定价权与市场势力的关系、煤定价权与煤炭期货市场的关系,煤炭现货市场与煤炭期货市场之间的关系从理论上分析其影响机制;其次,对中国煤炭未来趋势进行实证分析,以验证本文对于中国煤炭定价权研究的必要性;再次,采用面板数据,从市场势力视角研究中国煤炭在全球煤炭贸易市场的定价权现状;然后,对中国煤炭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价格的短期和长期动态关系进行研究,探究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的关系;接着,从时间序列实证研究角度,分析中国煤炭在全球期货市场上的定价影响力,以综合考察中国是否同时具有期货市场上的定价权;最后,根据分析所得结论,为加强中国煤炭国际定价权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本文共有9章内容,首先进行理论基础的梳理,然后按照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思路撰写实证章节。第一,从供求定价理论开始,从理论上对定价权、市场势力、期货市场产生的脉络及研究必要进行了理论分析。第二,接下来是四章主体实证,中国争取煤炭定价权的必要性的实证分析、中国在全球煤炭现货市场上的定价权研究、中国煤炭市场和期货市场动态关系研究、中国在全球煤炭期货市场上的定价影响力研究。最后为结论总结和政策建议。按照这个思路,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章到第4章的内容。第1章是绪论,主要内容为背景、章节安排和创新点等,第2章是理论梳理和文献综述,对本文涉及的理论知识和前人的研究进行了梳理,找出优点与不足,并针对不足之处,展开研究。第3章是对全球及中国煤炭市场现状的研究。第4章根据前述章节的研究论述了中国煤炭定价权的形成及构建,对中国煤炭定价权影响因素及传导路径做了分析,为后续实证研究提供思路及理论依据。第二部分为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主体部分。包含第5章至第8章内容。第5章,首先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并将环境库茨涅兹曲线纳入进来,重新预测煤炭需求峰值,考察中国树立和争取煤炭能源定价权的现实需要。本章运用煤炭消费EKC曲线空间计量模型对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域的面板数据进行了煤炭需求拐点测算。同时,构建了ARMA模型,对中国煤炭进口总量进行回归分析,以此对未来中国煤炭进口量的走势做出合理预测。本章对中国未来煤炭需求趋势做出了两个判断:第一,2013年并非煤炭需求下降拐点,若按6.5%的年均GDP增长率,在2037年才会达到煤炭需求拐点。第二,未来几年,中国煤炭进口量会处于上升状态。既然中国未来一定时期内处于煤炭需求上升期、煤炭进口增长期,煤炭价格的巨幅波动将会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和国家能源供给,因此,积极研究中国煤炭市场的国际定价权现状已刻不容缓。第6章,从市场势力的视角,分析全球主要煤炭进出口国贸易情况以及中国主要煤炭进出口国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关系。以煤炭价格为例采用面板数据,利用PTM模型估算了全球主要进出口大国的市场势力,并基于PTM的结果选择进一步对中国煤炭进出口的市场势力建立了基于剩余需求弹性模型的SMR模型。结果表明,在PTM模型框架下,澳大利亚、印尼、俄罗斯、中国均在煤炭出口市场中市场势力显着,具有煤炭出口定价权。煤炭进口市场中,仅中国拥有较弱的煤炭定价权,印度、韩国、日本均没有煤炭定价权。煤炭国际贸易在主要煤炭出口市场均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属于卖方市场。煤炭出口贸易中,优势出口国可以通过汇率的传导在目标市场进行差别化定价,进而表现为在目标出口国拥有市场势力。煤炭进口贸易中,日本和韩国不存在市场势力与其煤炭完全依赖进口有密切关系。印度不存在市场势力,印度国内煤炭价格的上涨会导致进口价格的上涨,进而使得印度进口商的收益减少。以上结论反映了进口国在煤炭贸易上的弱势地位,同时也反应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煤炭能源产业落后的事实。由于本文主要侧重研究中国的市场定价权,第6章在通过进口商的PTM模型测度得到中国具有国际煤炭影响力后,选择了进一步构建基于Lerner指数理论的修正后的剩余需求弹性模型SMR,通过纳入更多变量对中国的进口定价权进行补充实证。结合PTM模型及SMR模型的实证结果,对中国煤炭的国际定价权的整体评估如下:第一,中国对印尼煤炭进口有市场势力,对澳大利亚的煤炭进口没有绝对市场势力。第二,在市场势力PTM及SMR模型下,影响煤炭进出口价格的主要因素是美元汇率、煤炭替代品如天然气等能源的价格、双方国家的GDP增长率、运输距离和进口国的需求弹性因素等。第三,在整个煤炭国际贸易市场中,中国具有一定的卖方市场势力,但中国煤炭出口量很少,主要集中在亚洲国家。在中国煤炭出口的十一个主要目标市场上,除印尼外,均存在市场势力,由于目标出口国仅是亚洲国家,且出口量较小,可以认为,中国拥有亚洲范围内的煤炭出口定价权。可以成为全球煤炭能源定价的重要力量。第7章,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煤炭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影响机制,通过建立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煤炭期货市场价格与现货市场价格的动态关系,考察煤炭期货市场的价格是否能够引导现货市场价格。本章运用2013-2019年的1521组日度时间序列数据,将中国郑州动力煤市场价格对秦皇岛动力煤现货价格先后进行了单位根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检验、VAR向量自回归模型回归、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等,发现中国动力煤期货和中国动力煤现货的变动具有联动效应,他们在短期和长期内都存在稳定的动态联系。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价格有引导作用。说明中国动力煤现货价格和动力煤期货价格互为影响,中国煤炭期货市场已经具备价格发现功能。这为进一步研究中国煤炭期货市场的国际定价影响力提供了重要基础。第8章,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期货市场与定价权之间的互动机制,然后通过理论分析构建了一个金融市场视角下的价格传递理论模型,并对期货价格的传递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对中国煤炭期货市场的定价影响力与欧洲ICE理查德湾煤炭期货市场及ICE鹿特丹煤炭期货市场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本章选取ICE南非理查德湾煤炭期货、ICE荷兰鹿特丹煤炭期货、中国郑州动力煤期货三个品种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广义谱分析方法对2013年-2019年间共1940组期货价格日度数据进行分析,实证显示中国郑州动力煤期货市场与ICE南非理查德湾煤炭期货市场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二者之间存在单向的价格引导关系,ICE南非理查德湾煤炭期货市场对中国郑州动力煤期货市场的影响更大。中国郑州动力煤期货市场与ICE荷兰鹿特丹煤炭期货市场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二者之间存在单向的价格引导关系,但中国郑州动力煤期货市场对ICE荷兰鹿特丹煤炭期货市场的影响非常微小。研究表明,中国缺乏与第一大进口国地位相匹配的定价权优势。最后一部分为第9章,为全文的总结部分。对前面每章的研究进行了总体总结,针对总结的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并针对本文研究的不足,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基于上述研究工作,本文针对性地提出四点政策建议。第一,整合与完善中国煤炭产业链,规范煤炭现货市场;第二,实施企业联盟,争取国际价格谈判优势;第三,提高煤炭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信息有效性;第四,健全中国煤炭期货市场,参与国际煤炭定价,形成权威的国际煤炭基准价,积极打造国际煤炭定价中心。经过深入思考和总结后,笔者认为本文存在如下三个创新点:1.研究方法上的创新。本文较合理地将包含三次项的EKC曲线纳入空间计量模型,并以此预测煤炭需求峰值(拐点)。使用逻辑及高斯曲线的研究中,大多忽略了空间因素。经济增长对煤炭需求的影响同样缺乏细致讨论,本文试图引入EKC这一经验假说并对其验证。结合EKC与空间计量的研究中,或不直接涉及煤炭消费需求,或将EKC中经济增长对因变量的倒N型关系以简单的倒U型关系取代,本文将三次项纳入模型可以得到更为稳健的估计与预测。2.研究视角上的创新。从现货及期货市场两个视角测度中国煤炭国际定价权。相关研究通常只关注现货市场或期货市场中单个市场的定价权,而忽略了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基于市场势力相关理论与计量经济学方法,不仅对中国在煤炭现货市场是否具有市场势力进行了检验,还对中国煤炭期货市场对全球其它主要期货市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同时研究了煤炭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间的动态关系,从而能够更全面地测度中国煤炭能源国际定价权。3.研究内容上的创新。由于西方发达国家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替代品,或者拥有交易中心左右煤炭相关金融产品价格,对于煤炭定价权研究相对较少。中国学者则多侧重于石油、天然气等能源领域。本文展开对中国煤炭定价权的直接研究,是对能源定价权相关文献的有益补充,也能为解决中国能源结构现实问题提供参考。

周剑波,荣浩,田德凤[2](2019)在《兖矿集团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探索与实践》文中研究说明以全球化视野和创新思维对标分析世界一流企业发展的成功要素,探究兖矿集团与世界一流企业的差距所在,发现兖矿集团在总资产周转率、国际化建设、资产证券化水平和煤炭高效清洁开发利用等方面优势突出,而在资产负债率、企业盈利能力、产业上下游一体化发展和资源配置等方面还存在不足。提出必须创新产业升级,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创新资本运营和企业改革改制,逐步构建经济发展质量一流、品牌形象一流、全球竞争能力一流且具有较强创新发展活力和先进引领管理机制的全球一流矿业集团和绿色能源服务商。

吴玉华[3](2018)在《兖矿混改:起之于“混” 赢之于“合”》文中指出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时明确提出,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要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要求,尽快迈出实质性步伐。兖矿集团作为省属骨干企业、山东省58户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企业之一,近年来认真贯彻山东省委、省政府和省国资委决策部署,牵住国企改革的"牛鼻

陈洪亮[4](2017)在《基于行业生命周期理论的煤炭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以兖矿集团有限公司为例》文中研究指明2012年下半年以来,由于产能过剩、环保压力增高等原因,煤炭市场持续低迷,我国煤炭行业和煤炭企业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这一背景之下,深入探讨兖矿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兖矿集团”)作为我国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的未来战略方向具有紧迫而深远意义。本文依据行业生命周期理论,认为我国煤炭行业已进入行业成熟期。在此基础上,运用SWOT方法,重点分析了在中国煤炭行业新常态下兖矿集团内部优势和劣势及外部机会和威胁,为兖矿集团的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出了战略发展方向和重点:(1)继续推行国际化战略,重点开发利用非发达国家资源;(2)继续推行多元化战略,重点做强资本运营,产融融合;(3)继续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重点突出洁净煤技术的推广和利用;(4)强化成本领先战略,重点进行机构改革和推行市场化管理机制。为确保这些战略重点得以充分实施,该论文提出了(1)借助改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这一契机和平台;(2)推行市场化、契约化管理模式;(3)引进与煤炭清洁利用、资本运营等相关的人才;(4)继续推进技术工艺创新;(5)提高企业集团信息化水平;(6)提升公司企业文化;(7)加强安全管理等七大方面的保障措施。这些战略重点和保障措施为其他大型传统能源企业在提供既适合自身发展又符合社会发展的战略思路上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万里涛[5](2017)在《兖矿集团财务公司信息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越来越迅速,科技革命带来的科技信息化也日新月异。大型的企业集团在发展中,并不仅仅局限于已有领域,不断地向多种行业扩展,实行多元化的发展战略,财务管理信息化就成为了企业集团多元化战略发展的必然要求。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就是通过运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取代传统的手工作业,使得企业集团的财务工作更加的高效准确,财务信息化建设的一大成果就是财务信息系统的建设。现代很多的企业集团都建立了自己的财务信息系统。通过财务信息系统,可以有效的提高财务在企业信息管控方面的时效性,准确的把握企业集团各个环节所展现出来的财务问题,方便企业领导及时的掌握总公司以及下属子公司的财务信息和经营状况,从而及时准确的做出相应的决策。通过企业集团财务信息系统,能够有效的整合企业集团不同行业以及地域的财务信息数据,建立科学合理的分析评价体系,增强企业集团领导层对于企业发展的把控能力以及应对风险的能力,提高企业集团总体的决策水平。兖矿集团经过多年的发展,集团业务涉及到多个行业,根据集团发展的需要,结合国内外的相关经验,兖矿集团需要建立一套集资金集中管理和风险控制为一体的信息管理系统。本文通过论述兖矿集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兖矿集团在新的环境和形势下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而对兖矿集团财务公司信息化建设的具体设计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最后对兖矿集团财务公司实施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对集团公司带来的效果进行了分析,论证了财务公司信息化建设对于企业集团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财务信息化的建设和完善,对于提高企业集团的领导力和决策力,有效的应对新形势下企业集团战略的转型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刘宜政[6](2017)在《我国煤炭产业蜕变与转型关系研究》文中认为长期以来,煤炭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和能源结构的重大调整,经济步入新常态,煤炭产业也步入度危脱困、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成为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并已上升为我国资源储备安全和经济发展稳定的国家统筹战略。为此,深入探究煤炭产业转型内在规律,找寻煤炭产业蜕变与转型深层次关联,为煤炭产业转型提供科学依据,已成为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针对当前煤炭产业的发展状况及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煤炭产业蜕变理论为基础,煤炭产业转型为核心,煤炭产业蜕变与转型关系为纽带,通过运用多学科理论与手段,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经济与技术相结合,实测数据分析与计算机模拟仿真相结合,运用BP神经网络、交叉弹性分析、自然断点分级等方法,研究并创建煤炭产业蜕变程度测度指标体系,构建煤炭产业蜕变程度测度模型,划分煤炭产业蜕变转型阶段,研究分析煤炭产业蜕变与转型关系机制,摸清煤炭产业蜕变与转型的内部规律和脉络,探索基于煤炭产业蜕变不同阶段的煤炭产业转型方式,为煤炭产业当前发展面临的问题提供科学理论的支撑,进而引导煤炭产业选择科学的转型时机和方向,促进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本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及观点:(1)煤炭产业蜕变是煤炭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存在的内部规律,其贯穿煤炭产业生命周期的全过程,当一个蜕变周期完成后,产业又开始新的蜕变周期。产业蜕变是动态的,它是整个煤炭产业的全部变化过程中不同时期、不同方位、不同层面、不同领域变化的内在动因;产业转型是静态的,是产业形态上的变化,是煤炭产业蜕变的形态和结果。正是由于无数次煤炭产业的蜕变的集合促成煤炭产业形态的变化,其转型是依据蜕变程度、蜕变进展的状况、蜕变所处的阶段而进行的。(2)基于煤炭产业蜕变程度测度模型,测算得出中国煤炭产业于2000~2015年间:2000年煤炭产业蜕变程度为1.2442最低值,2011年煤炭产业蜕变程度为4.4261最高值。通过最终煤炭产业蜕变程度测算结果可将我国煤炭产业蜕变划分为五个阶段:蓄势准备阶段2000~2002年(蜕变程度值:1.2442~1.2614)、缓慢导入—转型酝酿阶段2003~2007年(蜕变程度值:1.5435~2.0625)、高速蜕变—初期转型阶段2008~2011年(蜕变程度值:2.6357~4.4261)、中速蜕变—高速转型阶段2012~2015年(蜕变程度值:4.1835~2.6447)、低速蜕变—转型后期阶段2016~2020年。(3)我国煤炭产业当前所处的蜕变转型阶段是低速蜕变—转型后期阶段,该阶段的产业蜕变特征是:新兴产业发展逐渐成熟,煤炭产业在能源领域的占比逐步降低,趋于合理,产业形成煤与非煤并重的局面,进而走向产业转型的良性发展轨道。我国煤炭产业蜕变的未来发展趋势是:当步入2021年后“十四五”规划发展时期,煤炭产业蜕变程度将趋于最低值,形成以非煤产业为主,煤炭产业为辅的发展格局;煤炭供需产销平衡,稳定红利,产业转型步入多元化发展的健康之路,煤炭产业蜕变转型完成,开始步入新一轮的产业蜕变周期。(4)基于对煤炭产业蜕变与转型的关系机制研究,得出煤炭产业蜕变是煤炭产业转型的主要依据,其对于煤炭产业转型具有指导功能,煤炭产业根据产业蜕变的领域及方向而进行转型。在某个阶段产业转型不可能与产业蜕变保持同步,出现超前或滞后是必然的,但这种超前与滞后又影响到产业蜕变,会发生推动或阻止产业蜕变的进程,煤炭产业转型对煤炭产业蜕变具有辅助功能。煤炭产业蜕变与转型之间存在量变与质变、微观与宏观、原因与结果、现象与本质的深层次关系。(5)根据兖州矿区煤炭产业蜕变程度测度模型测算结果得出,兖州矿区自2015年至今正处于煤炭产业蜕变的中速蜕变—高速转型阶段,此阶段兖矿集团以全面推动矿区结构转型、产业升级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新兴产业转型,煤炭产品由产业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升级,煤炭劳动密集型向新兴产业密集型转移,逐步形成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的新型产业体系。兖州矿区即将步入“煤与非煤并重”、大力发展非煤产业的低速蜕变—转型后期阶段。

李彬[7](2016)在《兖矿新疆60万吨醇氨联产项目后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项目后评价是项目整个周期中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对于改善投资项目决策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它是用项目的实际成果和效益来分析评价项目的决策、管理和实施,通过总结经验教训,为决策者和投资者提供参考和借鉴,为新项目的规划建设提供可靠依据。兖矿新疆60万吨醇氨联产项目是兖矿集团响应国家西部开发的战略部署,在新疆投资建设的第一个煤化工项目,也是新疆重点煤炭转化项目之一,总投资46亿元,2010年9月开工建设,2012年10月产出合格产品。该项目在项目建设、质量、管理等方面创造了许多成功经验,但也存在超概算、未能按期达到预定收益等问题,项目建设在西部地区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示范性,对该项目进行后评价研究,可以为西部投资开发建设项目尤其是煤化工项目,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本文从项目的建设、技术经济、影响和发展能力四方面入手,通过搜集、查阅项目的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竣工验收资料,调取生产经营数据,计算相关财务指标,综合运用逻辑框架法、前后对比法等对其进行后评价,总结了项目的优势和成功之处,指出了导致项目未达到建设和运营目标的原因,并针对上述问题在文中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和建议,希望能够对该项目的尽快达产起到一定帮助。同时,我国的项目后评价工作发展比较晚,尤其是对建设投资工程项目的后评价还正处在发展阶段。一直以来,投资者对项目评价问题多集中在项目前期评估上,对后评价缺乏应有的重视,即使项目未能达到预期效益,也没有有效的总结评价、考核追究机制。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够进一步提高投资者对后评价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更加注重对项目后评价的研究应用,总结优劣,汲取教训,变事后补救为事前预防,规避投资风险,提高项目建设质量。

孙明[8](2016)在《兖矿集团班组安全生产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伴随着我国综合经济实力不断提高,国家的人均GDP已经由1000美元发展到了4000美元。据研究表明,处在这样的经济发展时期,往往是安全生产事故的频繁发生时期。在所有的安全生产事故中,属于安全生产责任而导致的事故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从需求层次的理论我们可以知道,各种不同层次的需要是无时无刻不在人的生活中,它主要包括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对于人来说,安全需要是重中之重,安全建设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最基本的需要。安全生产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人身的安全、设备的安全以及交通的安全等。安全是人的最基本的与生俱来的本质的要求,是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安全生产是对人很重要的在情感方面的关怀,是对每一个劳动者的生命权利的基本尊重,关系到人民的自身利益,关系到经济改革和社会稳定的大局。班组是企业中最基本的作业单位,是企业内部最基层的劳动和管理组织,班组在现代企业中也多按照“最小行政单元”来进行划分。兖矿集团在班组建设管理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然而,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幻莫测,企业经营压力加大,班组安全管理形势严峻,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本文主要以兖矿集团内部不同分公司的班组安全生产的实际为基础,通过搜寻和阅读与本研究相关的国内外文献,深入进行实地调查,掌握企业班组安全生产管理的最新成果。结合兖矿集团班组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调查,分析现有兖矿集团班组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企业班组安全生产管理对策,为相关行业企业就班组安全决策和管理提供参考。

孙国茂[9](2015)在《山东省管国有企业改革与经营绩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过去十多年问山东省管国有企业整体经营状况持续恶化。本研究对山东国有企业改革进行全面回顾,利用2004—2014年财务数据,对省管国有企业资本结构、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和销售利润率等指标进行系统分析,认为山东省管国有企业经营形势非常严峻,一方面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和销售利润率不断下降;另一方面资产负债率不断上升,巨额负债所产生的财务成本已成为企业沉重负担,少数省管国有企业可能会在12年内出现破产。造成山东省管国有企业经营困境的原因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且错过转调最佳时机;二是政府与企业追求规模,快速扩张,导致省管国有企业普遍出现预算软约束;三是企业经营者产生机制不合理,进而导致公司治理严重缺陷。省管国有企业对"十三五"期间山东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解决省管国有企业经营困境必须首先从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入手,尽快推动包括职工持股在内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增量资产改变资本结构,建立以公司治理结构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

秦亚琳[10](2014)在《煤炭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研究 ——以兖矿集团有限公司为例》文中指出近几年来,煤炭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国内需求拉动不足,国外高质低价煤炭大量涌入国内市场,双重压力导致煤炭企业经济效益下滑甚至利润为负,同时在许多大型煤炭企业推广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也日益凸显,颇受国内学者的关注。虽然众多学者围绕现状中的问题及对策展开研究,但真正将目光聚集到全面预算管理实施效果的较少,尚不明确煤炭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性是否得以发挥。因而亟需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全面预算管理过程进行考核,以确保其实施效果,从而为企业在缓慢复苏的经济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时刻保持核心竞争力提供保证。本文在学习借鉴国内外全面预算管理理论与绩效评价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全面预算管理理论与绩效评价理论为支撑,结合煤炭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现状进行研究,首先,本文对煤炭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现状予以阐述,从全面预算管理所涵盖的每一阶段逐一进行分析,并究其根源查找原因,从而引出对煤炭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进行绩效评价的必要性;其次,从全面预算管理所包括的七个阶段、财务角度以及安全与环境角度,结合煤炭企业的特点,按照一定的程序、标准,经过仔细筛选,共同选取了32个指标,构建煤炭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将该指标体系应用于兖矿集团有限公司,随后借助于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选用可拓评价法对兖矿集团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价,证实本文所构建的煤炭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具备有效性与可行性;最后针对评价结果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对策,以进一步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并由此引申出改善煤炭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现状的启示,期望继续推动煤炭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发展,改良其运用效果,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效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中国最具影响力企业——兖矿集团有限公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最具影响力企业——兖矿集团有限公司(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煤炭能源国际定价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1.5 相关概念界定
        1.5.1 国际定价权与国际定价影响力
        1.5.2 国际定价中心与期货交易所
        1.5.3 价格发现
    1.6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6.1 主要创新点
        1.6.2 不足之处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供求规律与价格理论
        2.1.2 市场势力相关理论
        2.1.3 期货市场相关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定价权的形成
        2.2.2 能源需求相关研究
        2.2.3 关于国际市场势力与国际定价权的相关研究
        2.2.4 关于期货市场与国际定价权的相关研究
        2.2.5 简要评述
    2.3 本章小结
3 全球及中国煤炭能源市场发展现状研究
    3.1 煤炭能源市场供需形势分析
        3.1.1 全球煤炭能源市场总体供需形势分析
        3.1.2 中国煤炭能源市场总体供需形势分析
    3.2 煤炭能源市场贸易现状研究
        3.2.1 全球煤炭贸易形势
        3.2.2 中国煤炭贸易形势
    3.3 煤炭定价方式分析
        3.3.1 全球煤炭能源主要定价方式
        3.3.2 中国煤炭能源定价历史变迁
    3.4 中外煤炭期货市场发展状况
        3.4.1 国际煤炭期货市场发展状况
        3.4.2 中国煤炭期货市场发展状况
    3.5 本章小结
4 中国煤炭定价权的形成及构建
    4.1 煤炭定价权的形成
        4.1.1 煤炭能源定价权的形成
        4.1.2 煤炭期货市场在定价中的作用
    4.2 影响煤炭定价权的主要因素
        4.2.1 现货市场因素
        4.2.2 期货市场因素
    4.3 中国煤炭定价权缺失的影响因素及传导路径
        4.3.1 中国煤炭定价权缺失的影响因素
        4.3.2 煤炭定价权缺失对中国现货及期货市场的传导路径
    4.4 中国构建煤炭定价中心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4.4.1 中国构建国际定价中心的意义
        4.4.2 中国构建煤炭定价中心可行性分析
    4.5 实现煤炭定价权的路径规划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中国煤炭需求拐点预测及进口量研究
    5.1 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中国煤炭需求拐点预测
        5.1.1 煤炭需求拐点理论假设
        5.1.2 煤炭需求拐点模型
        5.1.3 煤炭消费EKC曲线空间计量实证研究
    5.2 基于ARMA模型的中国煤炭进口量预测
        5.2.1 变量与数据
        5.2.2 描述性统计分析
        5.2.3 实证过程
        5.2.4 实证结果
    5.3 本章小结
6 基于市场势力视角的中国煤炭能源定价权研究
    6.1 市场势力与定价权的互动机理
        6.1.1 定价权的经济学机理
        6.1.2 市场势力的测度方法
        6.1.3 市场势力与定价权的关系
    6.2 基于PTM模型的全球主要煤炭贸易国市场势力研究
        6.2.1 模型的选择与推导
        6.2.2 变量与数据来源
        6.2.3 全球主要煤炭出口国市场势力实证检验
        6.2.4 全球主要煤炭进口国市场势力实证检验
    6.3 中国煤炭能源进出口市场势力研究
        6.3.1 基于PTM模型的中国煤炭进出口市场势力研究
        6.3.2 基于SMR模型的中国煤炭进口市场势力研究
        6.3.3 模型的实证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中国煤炭能源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动态关系研究
    7.1 煤炭期货市场对取得煤炭定价权的意义
        7.1.1 大宗商品期货定价机制的产生
        7.1.2 煤炭期货市场对取得煤炭定价权的意义
    7.2 中国煤炭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相互作用机理
        7.2.1 煤炭现货市场对期货市场价格的作用机理
        7.2.2 煤炭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价格的作用机理
    7.3 煤炭期现货市场的动态关系分析方法与理论模型
        7.3.1 分析方法
        7.3.2 理论模型
        7.3.3 变量与数据来源
    7.4 煤炭期货与煤炭现货长期与短期关系分析
    7.5 本章小结
8 基于期货市场的中国煤炭能源定价权研究
    8.1 国际煤炭价格对中国煤炭价格的期货传导路径
        8.1.1 国际煤炭价格对中国煤炭价格的期货传导路径
        8.1.2 中国与ICE期货市场联动现实基础
    8.2 期货定价机制下国际定价权的测度方法
        8.2.1 期货定价机制下国际定价权的测度方法
        8.2.2 不同期货市场联动过程中的表现
    8.3 研究方法与数据选取
        8.3.1 研究方法
        8.3.2 数据选取
    8.4 中国煤炭期货价格与ICE 理查德湾煤炭期货价格关系的实证研究
    8.5 中国煤炭期货价格与ICE鹿特丹港煤炭期货价格关系的实证研究
    8.6 本章小结
9 主要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政策建议
    9.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一览

(2)兖矿集团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兖矿集团基本情况
2 兖矿集团与世界一流企业对标研究
    2.1 经营业绩对标
    2.2 业务发展对标
    2.3 国际化建设对标
    2.4 自主创新对标
    2.5 安全环保对标
3 兖矿集团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优势与劣势
    3.1 具备的优势
        3.1.1 总资产周转率领先,企业运营能力较强
        3.1.2 国际化水平领先,国际经营能力较强
        3.1.3 资产证券化程度领先,资本运作能力较强
        3.1.4 煤炭开发利用创新优势突出,煤炭绿色转化能力较强
        3.1.5 安全管理水平一流,节能环保突出
    3.2 存在的差距
        3.2.1 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长期偿债能力有待提升
        3.2.2 盈利能力不强,利润高度依赖煤炭业务
        3.2.3 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有待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3.2.4 资源型资产配置有待继续强化,矿产资源控制力有待加强
4 兖矿集团定位布局
    4.1 战略定位
    4.2 发展思路
    4.3 战略布局
        4.3.1 产业布局
        4.3.2 区域布局
        (1)本部基地建设产融综合发展基地。
        (2)陕蒙基地建设重要战略核心基地。
        (3)澳洲基地建设国际大型能源基地。
        (4)上海基地建设资源高效配置基地。
5 兖矿集团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路径
    5.1 创新产业升级发展路径
        5.1.1 拓展矿业产业链,打造能源产业升级版
        5.1.2坚持化工上下游一体化布局,推动产业大型化、园区化、高端化、终端化发展
        5.1.3 优化现代物流贸易供应链,推动物流贸易国际化、智慧化、规模化、园区化发展
        5.1.4 提升金融投资价值链,全面推动产融协同高质量发展
        5.1.5 改造提升装备制造产业链,推动高质量先进智能发展
        5.1.6 积极探索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集团发展新的增长极
        5.1.7 布局和规划建设氢能源产业,促进新型能源加速突破
    5.2 创新动能转换发展路径
        5.2.1 聚焦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实现提质增效
        5.2.2 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形成转型发展新引擎
        5.2.3 着力科技创新,增强动能转换的技术支撑能力
        5.2.4 加大投资力度,以项目促进新旧动能转换
    5.3 创新资本运营发展路径
        5.3.1 大力推进金融投融资资源整合
        5.3.2 全面推动产融协同发展
        5.3.3 积极推进资产证券化工作
        5.3.4 大力推进产业并购重组
    5.4 创新企业改革发展路径
        5.4.1 积极推进权属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5.4.2 稳妥推进管理团队和员工持股
        5.4.3 着力推进战略合作
        5.4.4 不断提升集团化管控水平
        5.4.5 建立与市场化相结合的激励约束机制

(3)兖矿混改:起之于“混” 赢之于“合”(论文提纲范文)

从破解企业体制机制上突围
一企一策, 两条路径
“合得来”才能“混得好”
2的叠加、倍增、聚合效应'>1+1>2的叠加、倍增、聚合效应
构建混合所有制“1+N”上市格局

(4)基于行业生命周期理论的煤炭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以兖矿集团有限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1.2.1 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
        1.2.2 研究方法
第2章 企业战略相关理论
    2.1 企业战略的概念及特征
        2.1.1 企业战略的概念
        2.1.2 企业战略的特征
    2.2 企业战略管理的内容及要求
        2.2.1 战略分析与制订
        2.2.2 战略评价与选择
        2.2.3 战略实施与控制
    2.3 企业战略环境SWOT分析法
第3章 行业生命周期理论及我国煤炭行业生命周期的识别判定
    3.1 行业生命周期理论
    3.2 我国煤炭行业生命周期分析及识别判定
第4章 行业成熟期兖矿集团的战略环境分析
    4.1 兖矿集团发展现状及战略回顾
        4.1.1 兖矿集团及其发展现状
        4.1.2 兖矿集团战略回顾
    4.2 兖矿集团外部环境分析
        4.2.1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
        4.2.2 国际、国内煤炭市场分析
        4.2.3 国内煤炭行业发展政策分析
        4.2.4 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4.3 兖矿集团内部环境分析
        4.3.1 企业资源分析
        4.3.2 生产能力分析
        4.3.3 技术能力分析
        4.3.4 人力资源分析
        4.3.5 企业管理水平分析
        4.3.6 安全现状分析
        4.3.7 企业文化分析
第5章 行业成熟期兖矿集团的战略选择
    5.1 兖矿集团内部环境评价
        5.1.1 优势(S)
        5.1.2 劣势(W)
    5.2 兖矿集团外部环境评价
        5.2.1 机会(O)
        5.2.2 威胁(T)
    5.3 战略组合及战略选择
        5.3.1 SO优势机会战略
        5.3.2 WO劣势机会战略
        5.3.3 ST优势威胁战略
        5.3.4 WT劣势威胁战略
        5.3.5 战略选择
    5.4 战略确定及重点
        5.4.1 继续推行国际化战略,重点开发利用非发达国家资源
        5.4.2 继续推行多元化战略,重点做强资本运营,产融融合
        5.4.3 继续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重点突出洁净煤技术推广和应用
        5.4.4 强化成本领先战略,重点进行机构改革和推行市场化管理
第6章 行业成熟期兖矿集团的战略保障措施
    6.1 改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
    6.2 推行市场化、契约化管理模式
    6.3 引进相关人才战略
    6.4 推进技术工艺创新
    6.5 提高企业集团信息化水平
    6.6 提升公司企业文化
    6.7 加强安全管理
第7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5)兖矿集团财务公司信息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财务公司信息管理系统国外研究现状
        1.2.2 财务公司信息管理系统国内研究现状
    1.3 我国集团财务公司信息化建设案例分析
        1.3.1 上海汽车集团财务公司信息化系统建设
        1.3.2 神华集团金财网络工程系统建设
    1.4 论文研究的内容和结构安排
第二章 集团企业财务公司信息化理论基础及应用概况
    2.1 集团企业财务公司管理信息化理论
        2.1.1 企业信息化理论
        2.1.2 财务集中管理理论
        2.1.3 内部资本市场理论
    2.2 财务公司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及其应用概况
        2.2.1 财务公司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2.2.2 集团企业财务公司管理信息化概况
第三章 兖矿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存在问题
    3.1 兖矿集团概况
    3.2 兖矿集团财务公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2.1 管理模式落后
        3.2.2 财务监督乏力,管理考核不足
        3.2.3 资金分散,使用效率低下
        3.2.4 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不高
        3.2.5 财务信息共享度低
        3.2.6 信息披露迟缓
    3.3 兖矿集团财务公司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3.3.1 信息化建设是国家政策的要求
        3.3.2 信息化建设是国内外先进企业集团成功的管理经验
        3.3.3 信息化建设是兖矿集团发展和财务公司高效运作的需要
    3.4 兖矿集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3.4.1 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兖矿集团加强资金集中管理
        3.4.2 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兖矿集团资金使用效率
        3.4.3 信息化建设有助于实现财务公司业务的“五个统一”
        3.4.4 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发挥兖矿集团资金池作用
        3.4.5 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兖矿集团的风险控制
        3.4.6 信息化建设可为成员单位提供优质快捷的网上支付服务
第四章 兖矿集团财务公司信息化系统设计
    4.1 兖矿集团财务公司信息化建设总体设想
        4.1.1 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目标
        4.1.2 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原理
        4.1.3 信息管理系统特点
        4.1.4 信息管理系统覆盖范围
        4.1.5 信息管理系统开发计划
    4.2 信息管理系统功能设计
    4.3 信息管理系统安全设计
        4.3.1 信息管理系统风险防范措施
        4.3.2 网络及硬件系统安全解决方案
        4.3.3 应用软件系统安全解决方案
第五章 兖矿集团财务公司信息管理系统的实施及效果分析
    5.1 兖矿集团财务公司信息管理系统的实施
        5.1.1 业务系统实施
        5.1.2 财务管理系统实施
        5.1.3 风险管理系统实施
    5.2 信息管理系统综合效益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我国煤炭产业蜕变与转型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1.1 研究背景
        1.1.2 煤炭产业转型现状
        1.1.3 问题提出
        1.1.4 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的现状
        1.3.1 产业转型理论研究现状
        1.3.2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研究现状
        1.3.3 产业蜕变理论研究现状
        1.3.4 测度理论研究现状
        1.3.5 其他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1.3.6 研究现状评述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技术路线
        1.5.1 研究的理论基础
        1.5.2 研究的方法
        1.5.3 研究过程及主要工作量
        1.5.4 研究技术路线图
    1.6 论文的创新点
    1.7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产业蜕变基本原理
    2.1 产业蜕变含义
        2.1.1 产业蜕变起源
        2.1.2 产业蜕变发展
        2.1.3 产业蜕变界定
        2.1.4 产业蜕变特点
    2.2 产业蜕变关系
        2.2.1 产业与产业之间的蜕变关系
        2.2.2 产业与企业之间的蜕变关系
        2.2.3 产业与产品之间的蜕变关系
    2.3 产业蜕变传递机制
        2.3.1 影响产业蜕变的因素
        2.3.2 产业蜕变途径
        2.3.3 产业蜕变效应
        2.3.4 产业蜕变传递机理
    2.4 产业蜕变运行机制
        2.4.1 产业蜕变方式
        2.4.2 产业蜕变结果
        2.4.3 产业蜕变运行机理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煤炭产业多元化发展特征研究
    3.1 我国煤炭资源概况
        3.1.1 煤炭资源自然属性
        3.1.2 煤炭资源经济属性
        3.1.3 我国煤炭资源储量及分布
        3.1.4 我国煤炭资源种类及质量
    3.2 我国煤炭产业特点
        3.2.1 煤炭产业生产特点
        3.2.2 煤炭产业发展特点
        3.2.3 煤炭产业多元化发展特点
    3.3 煤炭产业多元化发展状况
        3.3.1 煤炭产业多元化发展现状
        3.3.2 煤炭产业多元化发展成就
        3.3.3 煤炭产业多元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3.4 煤炭产业多元化发展趋势
    3.4 煤炭产业多元化发展方式与蜕变转型关系
        3.4.1 煤炭产业多元化发展方式
        3.4.2 煤炭产业多元化发展与蜕变转型关系
    3.5 煤炭产业多元化发展机制
        3.5.1 煤与非煤协同发展原理
        3.5.2 基地转型与主业转移互动原理
        3.5.3 关联与非关联互动原理
        3.5.4 多级产业共建原理
        3.5.5 动脉与静脉产业耦合原理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煤炭产业蜕变程度测度与蜕变阶段划分
    4.1 煤炭产业蜕变程度测度指标体系
        4.1.1 指标选取原则
        4.1.2 体系设计思路
        4.1.3 指标归结
        4.1.4 条件假设与指标筛选
        4.1.5 指标层级划分
        4.1.6 指标含义及计算公式
        4.1.7 数据获取与整理
    4.2 BP神经网络基本原理及标准学习算法
        4.2.1 BP神经网络基本原理
        4.2.2 BP神经网络的标准学习算法
    4.3 基于MATLAB7.6的BP神经网络煤炭产业蜕变程度测度模型
        4.3.1 测度模型构建
        4.3.2 测度模型运行
        4.3.3 测度模型结果
    4.4 煤炭产业蜕变阶段划分
        4.4.1 煤炭产业蜕变阶段划分方法
        4.4.2 煤炭产业蜕变阶段
    4.5 煤炭产业蜕变阶段特征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煤炭产业蜕变与产业转型关系
    5.1 煤炭产业蜕变与产业转型的发展规律
        5.1.1 生命演化规律
        5.1.2 可持续发展规律
        5.1.3 科技革命规律
        5.1.4 动静态转化规律
    5.2 煤炭产业蜕变与产业转型的运作机制
        5.2.1 煤炭产业蜕变与转型原则
        5.2.2 煤炭产业蜕变与转型特点
        5.2.3 煤炭产业蜕变与转型形式
        5.2.4 煤炭产业蜕变与转型趋势
        5.2.5 煤炭产业蜕变与转型结果
    5.3 煤炭产业蜕变与产业转型的作用机制
        5.3.1 煤炭产业蜕变与转型的功能关系
        5.3.2 煤炭产业蜕变与转型的互动关系
    5.4 煤炭产业蜕变与产业转型的关联机制
        5.4.1 量变与质变关系机理
        5.4.2 微观与宏观关系机理
        5.4.3 原因与结果关系机理
        5.4.4 现象与本质关系机理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蜕变阶段的煤炭产业转型方式研究
    6.1 煤炭产业转型方式
        6.1.1 煤炭产业的转型途径
        6.1.2 煤炭产业的转型领域
    6.2 煤炭产业转型方式在蜕变阶段的分布规律
    6.3 基于不同蜕变阶段的煤炭产业转型模式
        6.3.1 基于蜕变的转型方式
        6.3.2 基于蜕变阶段不同转型模式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兖州矿区基于蜕变的转型对策
    7.1 兖州矿区基本概况
        7.1.1 兖州矿区简介
        7.1.2 兖州矿区转型现状
    7.2 兖州矿区蜕变程度测度
        7.2.1 兖矿数据获取与整理
        7.2.2 网络构建及训练数据的准备
        7.2.3 评价结果
    7.3 兖州矿区蜕变阶段划分与特征分析
    7.4 兖州矿区蜕变—转型对策
    7.5 兖州矿区转型趋势与展望
    7.6 兖州矿区转型建议与目标
        7.6.1 科技创新方面
        7.6.2 节能环保方面
        7.6.3 人才培养方面
        7.6.4 信息化建设方面
        7.6.5 资本运作方面
    7.7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的主要结论
    8.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B 攻读博士期间获得的奖励与荣誉
附录C 需要说明的其他内容

(7)兖矿新疆60万吨醇氨联产项目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项目后评价研究状况
        1.2.2 国内项目后评价研究状况
    1.3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1.4 课题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项目后评价理论综述
    2.1 项目后评价的概念
    2.2 项目后评价包含的具体内容
    2.3 项目后评价的方法
第三章 新疆60万吨醇氨联产项目的建设后评价
    3.1 项目的基本概况
    3.2 项目组织管理总结与评价
    3.3 项目招标、合同管理总结与评价
    3.4 项目进度管理总结与评价
    3.5 项目工程质量管理总结与评价
第四章 新疆60万吨醇氨联产项目的技术经济后评价
    4.1 项目的技术后评价
        4.1.1 项目技术水平总结
        4.1.2 项目技术水平评价
    4.2 项目财务效益后评价
        4.2.1 财务效益后评价依据
        4.2.2 财务效益评价分析
第五章 新疆60万吨醇氨联产项目的环境及社会影响后评价
    5.1 环境影响评价
        5.1.1 项目环保管理体系建设
        5.1.2 项目环保达标情况
    5.2 项目的社会影响评价
        5.2.1 项目建设的行业影响
        5.2.2 公众参与意见调查
        5.2.3 当地就业影响
        5.2.4 对当地政府的财政收入和税收的影响
第六章 新疆60万吨醇氨联产项目的下步发展能力的分析评价
    6.1 项目的外部因素分析
        6.1.1 项目主要产品尿素市场的供应现状及预测
        6.1.2 新疆合成氨及尿素扩建项目
        6.1.3 项目产品甲醇市场与需求分析
    6.2 项目的内在因素分析
        6.2.1 被评单位SWOT竞争能力分析
        6.2.2 生产成本分析
        6.2.3 经营管理组织分析
第七章 结论
    7.1 基本结论
    7.2 被评项目的优势和成功经验
    7.3 被评项目的主要教训和应对措施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8)兖矿集团班组安全生产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1.1 现实意义
        1.1.2 理论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
        1.2.2 国内研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班组管理
        2.1.2 安全生产
    2.2 理论基础
        2.2.1 PDCA循环理论
        2.2.2 事故致因理论
第三章 兖矿集团班组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分析
    3.1 概况
        3.1.1 兖矿集团概况
        3.1.2 兖矿集团组织机构
        3.1.3 兖矿集团企业的安全文化
    3.2 兖矿集团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3.3 兖矿集团不同类型班组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分析
        3.3.1 兖矿集团班组分类和特点
        3.3.2 煤矿班组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分析
        3.3.3 煤化工班组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分析
        3.3.4 实业公司班组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分析
第四章 兖矿集团班组安全生产危险因素分析
    4.1 人员
    4.2 物料
    4.3 设备
    4.4 管理方法
    4.5 环境条件
    4.6 劳动保护
第五章 山东兖矿国际焦化有限公司班组安全生产管理案例分析
    5.1 山东兖矿国际焦化有限公司概况
    5.2 山东兖矿国际焦化有限公司班组安全生产管理现状
        5.2.1 山东兖矿国际焦化有限公司班组构成
        5.2.2 山东兖矿国际焦化有限公司班组安全生产管理现状
        5.2.3 山东兖矿国际焦化有限公司班组安全生产事故统计
    5.3 炼焦化产电气运行检修班组安全生产管理分析
        5.3.1 炼焦化产电气运行检修班组特点及安全典型性分析
        5.3.2 炼焦化产电气运行检修班组安全生产PDCA管理分析
第六章 兖矿集团班组安全生产管理对策
    6.1 兖矿集团班组安全生产管理目标
    6.2 兖矿集团班组安全生产管理对策
        6.2.1 煤矿班组安全生产管理对策
        6.2.2 煤化工班组安全生产管理对策
        6.2.3 实业公司班组安全生产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10)煤炭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研究 ——以兖矿集团有限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创新点
2 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理论基础
    2.1 全面预算管理的理论研究
        2.1.1 国外研究现状
        2.1.2 国内研究现状
    2.2 绩效评价的理论研究
        2.2.1 国外研究现状
        2.2.2 国内研究现状
    2.3 文献综述总结
3 煤炭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现状研究
    3.1 煤炭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内涵解析
    3.2 煤炭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状况分析
        3.2.1 煤炭企业特点
        3.2.2 煤炭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状况
        3.2.3 煤炭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现状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3 煤炭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的必要性
4 构建煤炭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4.1 构建煤炭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前提条件
        4.1.1 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环境
        4.1.2 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4.2 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具体程序与评价指标筛选
        4.2.1 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具体程序
        4.2.2 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筛选方法
    4.3 构建煤炭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5 兖矿集团有限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
    5.1 兖矿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5.2 兖矿集团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现状
        5.2.1 预算准备工作阶段
        5.2.2 预算编制阶段
        5.2.3 预算调整阶段
        5.2.4 预算考评阶段
    5.3 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方法
        5.3.1 层次分析法
        5.3.2 可拓评价法
    5.4 兖矿集团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
        5.4.1 数据收集与整理
        5.4.2 AHP法确定指标权重
        5.4.3 可拓评价法评级
    5.5 兖矿集团全面预算管理改进建议
        5.5.1 预算准备工作阶段
        5.5.2 预算编制阶段
        5.5.3 预算考评阶段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展望
    6.3 不足之处
致谢
参考文献
在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的科研成果
附录

四、中国最具影响力企业——兖矿集团有限公司(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煤炭能源国际定价权研究[D]. 苏梦颖. 西南财经大学, 2020(02)
  • [2]兖矿集团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探索与实践[J]. 周剑波,荣浩,田德凤. 中国煤炭, 2019(12)
  • [3]兖矿混改:起之于“混” 赢之于“合”[J]. 吴玉华. 山东国资, 2018(10)
  • [4]基于行业生命周期理论的煤炭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以兖矿集团有限公司为例[D]. 陈洪亮. 南昌大学, 2017(02)
  • [5]兖矿集团财务公司信息化研究[D]. 万里涛. 河北工业大学, 2017(02)
  • [6]我国煤炭产业蜕变与转型关系研究[D]. 刘宜政. 昆明理工大学, 2017(05)
  • [7]兖矿新疆60万吨醇氨联产项目后评价研究[D]. 李彬. 青岛大学, 2016(04)
  • [8]兖矿集团班组安全生产管理研究[D]. 孙明. 石河子大学, 2016(02)
  • [9]山东省管国有企业改革与经营绩效研究[J]. 孙国茂. 公司金融研究, 2015(04)
  • [10]煤炭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研究 ——以兖矿集团有限公司为例[D]. 秦亚琳. 东华理工大学, 2014(05)

标签:;  ;  ;  ;  ;  

中国最具影响力企业——兖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