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脓毒症细菌耐药性及敏感性分析

新生儿脓毒症细菌耐药性及敏感性分析

一、新生儿败血症细菌耐药性与敏感性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敏,闵自立[1](2022)在《小儿败血症的诊断及生物标记物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新生儿败血症是由新生儿细菌性血流感染引起的一种临床疾病,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根据感染的病因分为早发性脓毒症和迟发性脓毒症,诊断主要依靠传统的微生物技术。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并发症可能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动脉导管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有关。目前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手段非常有限。本文综述了新生儿败血症的认识、诊断和生物标记物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提高对新生儿败血症的认识,为临床提供最新诊断依据。

谢兰芳[2](2021)在《816例疑似感染新生儿血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816例疑似感染新生儿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特点。方法:收集2018年2月—2020年2月安远县人民医院行血培养检查的816例疑似感染住院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对分离出的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816份新生儿血培养标本中共检出209株病原菌,其阳性率为25.61%,其中革兰阳性菌173株,占82.78%,其中占比最大的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其次是肠球菌属;革兰阴性菌36株,占17.22%,其中占比最大的为大肠埃希菌;主要革兰阳性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苯唑西林的耐药率较高,但未检出耐奎奴普丁/达福普汀、替加环素、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主要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恶唑及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高,但并未检出对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替坦、妥布霉素及亚胺培南耐药菌株。结论:新生儿败血症最常见的病原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其对临床较常用的抗菌药物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耐药;临床医生应当及时掌握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状况,从而促使临床用药合理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郑莉娟,马高茜,黄庆华,吕迎霞[3](2021)在《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分布特点和耐药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分布特点和耐药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11月我院新生儿败血症患儿52例,均采集血液标本,行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病原菌分布特点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结果:52份血液标本中,共分离出57株菌株;革兰阴性菌31株,占比54.39%,以大肠埃希菌(22.81%)、肺炎克雷伯菌(19.30%)为主;革兰阳性菌24株,占比42.11%,以表皮葡萄球菌(17.54%)、无乳链球菌(10.53%)为主。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耐药率较高,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高达100.00%,二者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厄他培南均无耐药性。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阿奇霉素耐药率较高,对四环素耐药率较低,对万古霉素无耐药性;无乳链球菌对红霉素、阿奇霉素耐药率较高,对青霉素、氨苄西林、万古霉素无耐药性。结论:新生儿败血症多为革兰阴性菌感染,其次为革兰阳性菌,临床应结合病原菌培养结果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

白瑶[4](2021)在《妊娠晚期B族链球菌感染者充分抗生素预防临床效果评价》文中提出目的:比较有无感染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妊娠晚期孕妇的实验室指标变化、不良母儿妊娠结局,分析GBS带菌状况及临床行GBS检查的必要性;比较妊娠晚期GBS感染的妇女有无充分产时抗生素预防(Intrapartum Antimicrobial Prophylaxis,IAP)的WBC值、NEU值、PLT值、PT值、D-D值、等实验室指标变化、不良母儿结局,分析充分IAP作为临产前治疗方式的有效性,进一步指导妇产科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到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完成常规产科检查并在我院分娩的妊娠晚期孕妇,孕妇均于孕35至37周进行生殖道及消化道分泌物GBS检查(选用B族链球菌显色培养基检测GBS),共3405例。观察组选取妊娠晚期GBS感染阳性孕妇170例,对照组为同期GBS感染阴性孕妇170例,共纳入研究对象340例。收集孕妇分娩孕天、孕产次、体重指数、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两组实验室指标、母儿结局。对GBS感染阳性妊娠晚期孕妇,均在自然破膜后或临产前使用抗生素,根据抗生素使用时间及剂量不同分为充分IAP组和不充分IAP组。充分IAP组孕妇的抗生素于分娩前至少4 h且使用且时长至少2 h,使用剂量达标;未充分IAP抗生素使用时间不足、使用种类和剂量不达标;对比两组实验室指标、母儿妊娠结局。结果:1.GBS检出率:获取3405例孕妇GBS检查结果,GBS阳性检出率为6.55%(223/3405),阴性检出率为93.45%(3182/3405)。其中符合条件纳入研究对象340例(233例GBS感染阳性孕妇经排除标准筛选后纳入170例,对照组GBS阴性孕妇170例)。2.GBS感染孕妇实验室指标WBC值、PLT值较未感染孕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EU值、PT值、D-D值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IAP组和不充分IAP组比较,充分IAP组分娩24h后PLT值较不充分IAP组大、WBCd值升高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母亲方面,GBS阳性组发生产褥感染25例、胎膜早破18例、绒毛膜羊膜炎13例、羊水污染12例,发生率分别为14.71%、10.59%、7.65%、7.06%,与GBS阴性组相比有较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IAP组发生产褥感染7例、绒毛膜羊膜炎4例,发生率分别为8.97%、5.13%,较未充分IAP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新生儿方面,GBS阳性组发生病理性黄疸49例、住院治疗34例、新生儿惊厥或激惹22例、新生儿未通过听力初筛13例、低体重儿12例、新生儿肺炎10例、新生儿窒息8例,发生率分别为28.82%、20.00%、12.94%、7.65%、7.06%、5.88%、4.71%,高于GBS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IAP组发生新生儿肺炎1例、新生儿惊厥或激惹5例、新生儿皮疹或红斑6例,发生率分别为1.28%、6.41%、7.69%,较未充分IAP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GBS感染导致的不良母儿结局,因此GBS的筛查工作值得重视,有必要作为一项产前必要检查。2.充分产时抗生素预防策略保证抗生素的有效治疗浓度,在临床应用有较好的疗效,可以有效降低炎症相关实验室指标,缓解感染症状,减少不良母儿结局,建议临床规范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类别和剂量、抗生素使用时机时长)。

王玮玉[5](2021)在《致羔羊脑膜炎型大肠杆菌NMGCF-19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全基因组测序分析》文中指出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是一种存在于人与动物体内的人兽共患病原菌,一定条件下可导致人与动物罹患多种疾病,例如肠炎、败血症、尿道炎、肺炎和脑膜炎等。致病性大肠杆菌根据细菌感染后引起疾病的类型、致病机制和细菌中含有的毒力基因的不同,分为肠内致病性大肠杆菌和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由于大肠杆菌的血清型有数万种,不同血清型间的交叉保护弱,导致了大肠杆菌病的防治举步维艰,目前大肠杆菌感染仍然是影响畜牧业发展的重要传染病之一。由于不同地区乃至不同养殖场流行菌株的血清型都不尽相同,因此菌株的分离鉴定及确定其毒力、抗性基因对探究该病的防治策略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内蒙古赤峰地区某养殖场暴发的山羊尤其是羔羊临床上呈现腹泻和神经症状的疫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对病原菌的分离纯化、生化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了引起该疫病暴发的病原体为大肠杆菌,命名为NMGCF-19菌株。用纯化的NMGCF-19菌液感染小鼠,构建了小鼠感染模型,确定出NMGCF-19菌株半数致死量为1.0×106 cfu。小鼠感染8 h后出现精神沉郁、被毛紊乱、行动迟缓、震颤、抽搐等症状;剖检后病理变化主要为肝脏肿胀坏死、肺组织充血水肿和脑腔积液等;镜检观察到小鼠的肝脏、肺脏和脑组织中均存在大量大肠杆菌;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感染小鼠脑组织中神经细胞坏死、脑内核皱缩浓染,肝脏内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肺脏纤维化还伴有肺泡塌陷和肺充血症状。q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发现小鼠脑组织中的紧密连接蛋白表达量下降和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量上升,表明NMGCF-19菌株可能通过破坏血脑屏障来侵袭脑组织并引起脑膜炎。本研究测定并分析了NMGCF-19菌株完整基因组序列,共得到1,189,209,800bp Clean Data,27186 bp重复序列、5040个编码基因、285个非编码基因、8个假基因、10个CRISPR序列、20个基因岛,与各功能数据库比对后获得756个毒力基因和46个抗性基因,这些功能基因的确定对该地区大肠杆菌病的药物靶点筛选和疫苗的研发十分重要。综上,本研究分离鉴定出一株肠道外致病性大肠杆菌,该菌株可以穿过血脑屏障致羔羊患脑膜炎,并确定了菌株中潜在的毒力、抗性等功能性基因,以上结果为该地区大肠杆菌病的诊断、治疗和疫苗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和前期基础。

余青虹[6](2021)在《儿童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临床特征及菌株药敏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儿童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Klebsiella pneumoniae bloodstream infection,KP-BSI)临床特征及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儿童KP-BSI合理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KP-BSI患儿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110例患儿,64例(58.2%)为院内感染,72例(65.5%)有基础疾病,以血液系统肿瘤最多见。110例患儿PRISMⅢ评分为16.0(7.0-20.8),其中74例(67.3%)发生脓毒症,15例(13.6%)发生脓毒性休克,18例(16.4%)发生呼吸衰竭,15例(13.6%)需有创机械通气,院内死亡共13例(11.8%)。KP菌株对阿米卡星、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率>90%,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的敏感率分别为58.3%、60.9%、70.9%,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分别为59.5%、82.7%。检出ESBLs+菌株39株(39/86,45.3%),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菌株10株(10/110,9.1%),ESBLs+KP菌株、CRKP在各年龄组间分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儿童KP-BSI多见于有基础疾病的患儿,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呼吸衰竭发生率高;KP菌株对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较高,可经验性治疗轻症KP-BSI患儿。

段心雨[7](2020)在《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与新生儿临床结局相关性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价万古霉素治疗新生儿感染谷浓度水平与其疗效和安全性的相关性。方法:全面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和三个中文数据库(万方、CNKI、CBM),检索年限为建库开始至2020年03月01日。收集所有研究新生儿使用万古霉素谷浓度水平与临床结局相关性的文献,参照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筛选文献,并对最终纳入的文献采取NOS评分,继而对符合评分要求的文献包含的研究进行特征性数据和关键资料提取,结果使用Rev Man 5.3.3和Stata 14.0软件作统计分析。二分类变量结果采用比值比(ORs)和95%可信区间(95%CI)表示,若不存在统计学异质性,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临床结局指标包括:疗效(临床有效率、细菌学清除率)和不良反应(肝毒性、肾毒性、耳毒性发生率)。结果:总计纳入17项队列研究。通过对所有纳入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后得出:与万古霉素谷浓度<10mg/L的患儿相比,谷浓度≥10mg/L临床有效率更高(OR=5.76,95%CI:3.0111.03,P<0.00001),细菌清除率更高(OR=4.86,95%CI:1.9512.13,P=0.0007),同时肾毒性发生率(OR=3.87,95%CI:1.718.75,P=0.001)、耳毒性发生率也更高(OR=2.06,95%CI:1.173.65,P=0.01),两组肝毒性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与1020mg/L相比,>20mg/L组患儿肾毒性发生率显着升高(OR=3.98,95%CI:1.679.46,P=0.002),临床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和肝毒性、耳毒性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新生儿中万古霉素谷浓度水平与肝毒性发生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水平与新生儿临床结局存在一定相关性。血药谷浓度1020mg/L较<10mg/L疗效更好、较>20mg/L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且疗效相当,故新生儿万古霉素谷浓度水平控制在1020mg/L是可取的。新生儿使用万古霉素应常规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以保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姚恩凤[8](2019)在《NICU胎龄<34周早产儿院内感染质量改进效果评价及高危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评价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应用基于证据的质量改进方法降低胎龄<34周的早产儿院内感染发生率的临床效果,探讨早产儿院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提供循证学依据。方法前瞻性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4月于本院NICU出院的胎龄<34周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通过标准数据库收集院内感染相关临床数据。将基线数据收集期即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定义为第1年,加强手卫生、呼吸机管理、中心静脉置管护理、严格控制抗生素使用等院内感染质量改进措施实施期,即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和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定义为第2年和第3年;根据是否发生院内感染,将患儿分为院感组和非院感组。根据研究年份对纳入患儿的院内感染发生率、院内感染疾病类型、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结果、临床转归、抗生素使用率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应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三年间共纳入胎龄<34周早产儿1 193例,其中第1年387例,第2年372例,第3年434例;院感组185例,非院感组1008例。185例患儿发生208例次院内感染,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7.44%(208/1 193),日医院感染率为7.30‰(208/28 518)。三年研究期间,每年的院内感染发生率逐渐下降(24.29%比18.28%比1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每月院内感染发生率整体呈下降趋势,比较三年间每月院内感染发生率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院内感染发生率与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呈负相关,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组患儿之间院内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2.研究期间最常见的三种院感类型是临床败血症(28.8%,60/208)、肺炎(27.4%,57/208)和确诊败血症(22.1%,46/208)。年间比较,各院感类型占院感总例次的构成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16.75/1 000机械通气日,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为每1 000个中心静脉置管日0.82。共检测出98株院感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63株,占64.28%,革兰阳性菌31株,占31.63%,真菌4株,占4.08%。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Kp)是新生儿院内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48.98%,48/98)。三年间检出Kp菌株数占同年病原菌菌株数的构成比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Kp药敏结果显示,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达95%以上,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60.4%,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抗生素敏感率超过50%,对米诺环素、替加环素完全敏感。3.院感组患儿的治愈或好转率为79.5%(147/185),总预后不良率为16.2%(20/185)。院感组患儿的预后不良率高于非院感组患儿预后不良率(16.2%比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院感组患儿住院时间长于非院感组[37(27,51)d比18(12,2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院感组患儿中治愈或好转患儿构成比逐年增加,死亡患儿构成比逐年减低,各类转归情况年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院感组患儿男性、胎龄≤31W、出生体重≤1 500g、小于胎龄儿、剖宫产、出生窒息史、孕母患妊高症、感染前机械通气史、感染前应用中心静脉置管以及感染前抗生素暴露的比例均明显高于非院感组患儿,以上因素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1.843,95%CI 1.2812.653),胎龄≤31W(OR=1.923,95%CI 1.2422.976),出生体重≤1500g(OR=2.477,95%CI1.5204.037),小于胎龄儿(OR=1.597,95%CI 1.0182.506),出生窒息史(OR=1.965,95%CI 1.3552.850)和孕母妊高症(OR=1.596,95%CI 1.0462.433)是胎龄<34周早产儿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5.研究期间每月抗生素使用率(DOT/1 000PD)整体呈下降趋势,比较三年间每月DOT/1000PD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结论基于证据的质量改进方法在降低NICU中胎龄<34W早产儿的院内感染发生率方面取得良好效果,应在临床上积极推广应用和更新改进,以提高早产儿救治质量。男性、胎龄≤31W、出生体重≤1 500g、小于胎龄儿、出生窒息史以及孕母患妊高症是胎龄<34W早产儿院内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杨林东[9](2019)在《南京妊娠晚期B群链球菌定植、围产结局分析》文中指出第一部分南京妊娠晚期B群链球菌定植情况、抗生素敏感性及耐药性研究第一节南京妊娠晚期B群链球菌定植情况目的:研究南京的孕妇妊娠晚期B群链球菌定植率,为展开普遍筛查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通过对2016年4月-2017年7月在南京军区总院和江苏省妇幼保健院门诊建卡,定期产检孕妇,根据美国CDC指南推荐在3537周,在孕妇知情同意下采集阴道和直肠标本,通过B群链球菌培养分析系统筛查,分为GBS阳性组和GBS阴性组。结果:共7183例孕妇入组,GBS阳性组和GBS阴性组在年龄、籍贯、居住地、孕产史、BMI比较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GBS阳性组孕妇大学以上学历95.26%,GBS阴性组为86.1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GBS阳性组糖尿病比例高于GBS阴性组(18.58%vs14.08%),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GBS的总定植率为3.52%,单纯采集阴道标本的孕妇中,GBS检出阳性率为2.39%。2.04%仅检测出阴道标本阳性,1.28%仅检测出直肠标本阳性,阴道-直肠标本均阳性为0.32%,通过对直肠标本的采集,GBS阳性检出率增加了54.25%。GBS每月的定植率有明显波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BS定植率最高月份为10月6.53%,其次分别为2月5.25%,和3月5.97%,而最低为5月2.08%。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孕妇比中学学历的孕妇更易感染GBS(OR=0.260)。结论:南京妊娠晚期B群链球菌定植率较低3.52%,通过补充直肠的检测能提高54.25%检出率。第二节B群链球菌对抗生素敏感性及耐药性研究目的:通过对筛查出的B群链球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探讨其对药物敏感性及耐药性研究,为临床在预防和治疗B群链球菌感染中提供参考。方法:共筛查出253例孕妇B群链球菌,采用纸片扩散法,通过抗菌药物纸片对9种抗生素氨苄青霉素、青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四环素进行检测,所有试验结果采用2012年CLSI标准,抗生素敏感性进行分类:敏感,中介,耐药。结果:253例GBS阳性标本对头孢曲松、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敏感率为100%,对氨苄青霉素和青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98.02%和93.28%。克林霉素、红霉素、左氧氟沙星、四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47.83%,52.96%,30.43%和88.54%。结论:1、青霉素和氨苄西林是预防GBS疾病的首选;2、B群链球菌对红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情况比较严重。第二部分GBS感染及IAP的应用对母婴分娩结局的影响第一节GBS感染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目的:探讨GBS感染阳性孕妇与阴性孕妇的围产结局差异。方法:纳入2016年4月-2017年7月在南京军区总院和江苏省妇幼保健院建卡定期产检的7183例孕妇,于孕35-37周采用标准方法采集阴道及直肠拭子进行GBS培养,按培养结果分为GBS阳性组和GBS阴性组。比较两组孕妇的胎膜早破、产时发热、分娩方式、产后出血、产后发热、切口感染等围产结局。结果:GBS阳性孕妇的胎膜早破、产时发热、产后出血、产后发热、切口感染发生率较GBS阴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GBS感染明显增加了孕妇分娩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第二节孕妇GBS感染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目的:分析GBS定植阳性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发生感染的情况。方法:将纳入研究的7183例孕妇分为GBS阳性组及GBS阴性组,对其所分娩的新生儿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及出生后三个月内的情况。结果:GBS阳性组EOD为3.56%明显高于GBS阴性组中EOD发生率0.68%(P<0.05),两组间的LOD发生率、出生时Apgar评分、NICU转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亲的GBS感染会增加新生儿的EOD发生率.第三节IAP的应用对GBS阳性孕妇母婴结局的影响目的:探讨IAP的应用能否改善GBS感染孕妇的母婴围产结局。方法:对GBS阳性组孕妇在临产后或胎膜早破后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比较充分IAP组与未充分IAP组的围产结局。结果:充分使用IAP后新生儿发生EOD、LOD、转入NICU、母亲产后发热、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充分使用IAP组(P<0.05)。结论:对GBS定植阳性的孕妇产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能明显降低母婴感染的发生率。

张彩红[10](2018)在《天津市塘沽地区血流感染病原菌特征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BSI)是一种复杂且严重的全身感染性疾病,是指病原微生物在人体循环血液中一过性、间歇性或持续性的存在。血流感染包括败血症、脓毒血症、菌血症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现在趋向于用“血流感染”逐步替代以上传统概念。血流感染病发隐匿,进展迅猛,若不及时给予正确诊疗,可导致休克、多脏衰,严重者可死亡。血流感染诊断主要依靠血培养,它是金标准方法。该方法检测致病性病原菌所需时间长,易贻误对患者的诊疗。目前尚缺乏天津塘沽地区血流感染主要病原菌、易感人群、药物敏感性结果等相关研究。目的:通过对近几年塘沽地区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和天津港口医院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进行分析总结,为塘沽地区血流感染的及时诊疗提供重要依据。同时研究血培养瓶阳性报警时间(the time to positive,TTP)在血流感染中的意义,并探讨常见的炎症指标用于诊断血流感染的价值。以期为临床医生诊断血流感染提供更为简便实用并且经济快捷的方法。方法:1.以塘沽地区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和天津港口医院血流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血流感染的病原菌种类、患者年龄、临床来源、主要病原菌的药敏结果。2.记录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血流感染患者血培养瓶的阳性报警时间,分别分析成人患者组和婴幼儿患者组阳性报警时间。3.选取血流感染的成人患者为血流感染组,将其分为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组、近平滑假丝酵母菌血流感染组,选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所有入选对象行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真菌β(1,3)-D葡聚糖和血常规检测,并计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实验当日均使用配套质控品进行质控并评价合格。分析不同实验组检测结果的差异,同时探讨各炎症指标对于不同种类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数据通过whonet 5.6和SPSS 21.0进行分析。结果:1.本研究中血流感染患者以41岁以上中老人为主,其次为3岁以下婴幼儿,青壮年患者感染比率低。不同年龄群的构成比有明显差异(X2=1001.81,P<0.05)。血流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主要包括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其次是革兰阳性菌(主要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儿科患者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感染比例相当,成人血流感染则革兰阴性杆菌较为常见,酵母菌性血流感染主要见于老年患者。分离到的病原菌未发现泛耐药菌株。2.成人组和婴幼儿组阳性报警时间最短的均是肠杆菌科细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阳性报警时间最长的均是近平滑假丝酵母菌。3.血流感染组的所有炎症指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酵母菌血流感染组的真菌β(1,3)-D葡聚糖水平显着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诊断不同类型病原菌血流感染时均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其对于血流感染的综合诊断价值高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和真菌β(1,3)-D葡聚糖。结论:塘沽地区医院内血流感染的特征是好发于41岁以上中老年人和3岁以下婴幼儿这类免疫力低下人群,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血培养的阳性报警时间用于初步区分血流感染病原菌类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用于诊断血流感染。

二、新生儿败血症细菌耐药性与敏感性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生儿败血症细菌耐药性与敏感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小儿败血症的诊断及生物标记物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新生儿败血症的原因
2 小儿败血症的诊断方法与不足传统的诊断方法
3 非培养独立性诊断
4 蛋白质组和代谢组学诊断
5 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
    5.1 经验性治疗
    5.2 定向治疗
    5.3 替代/辅助治疗
    5.4 预防治疗
6 用于诊断小儿败血症的生物标记物

(2)816例疑似感染新生儿血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09株病原菌的种类与构成
    2.2 主要革兰阳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特点
    2.3 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特点
3 讨论

(3)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分布特点和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病原菌培养鉴定
        1.2.2 药敏试验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病原菌分布特点
    2.2 革兰阴性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
    2.3 革兰阳性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
3 讨论

(4)妊娠晚期B族链球菌感染者充分抗生素预防临床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研究方法
    1.4 数据的收集和采集
        1.4.1 材料与仪器
        1.4.2 GBS标本采集
        1.4.3 血液标本的采集
        1.4.4 标本检测
    1.5 干预措施
        1.5.1 抗生素分组情况及使用方案
        1.5.2 抗生素使用情况
    1.6 质量控制
    1.7 统计学方法
    1.8 诊断标准
第二章 结果
    2.1 GBS阳性检出率的比较
        2.1.1 GBS带菌状况
        2.1.2 不同采集部位检出情况比较
    2.2 妊娠晚期孕妇一般资料的比较
    2.3 妊娠晚期孕妇入院、分娩24h后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
    2.4 母亲结局的比较
    2.5 新生儿结局的比较
第三章 讨论
    3.1 妊娠晚期GBS检出率
    3.2 实验室指标的表达
    3.3 GBS感染孕妇母亲结局分析
    3.4 GBS感染孕妇新生儿结局分析
    3.5 妊娠晚期GBS感染抗生素使用情况
    3.6 不足与展望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孕妇感染 B 族链球菌的研究进展及抗生素使用情况
    参考文献
附表 孕晚期妇女 GBS 感染情况填写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5)致羔羊脑膜炎型大肠杆菌NMGCF-19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全基因组测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表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大肠杆菌研究进展
        1.1 大肠杆菌概述
        1.1.1 肠道内致病性大肠杆菌
        1.1.2 肠道外致病性大肠杆菌
        1.2 致脑膜炎型大肠杆菌的致病机理
        1.3 羊大肠杆菌病
        1.3.1 羊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病学
        1.3.2 羊大肠杆菌病的临床诊断
        1.3.3 羊大肠杆菌病的防控措施
        1.3.4 羊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措施
    2 测序技术研究进展
        2.1 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2.2 第一代测序技术
        2.3 第二代测序技术
        2.4 第三代测序技术
        2.5 基因组学的应用
        2.5.1 功能基因的注释
        2.5.2 病原菌毒力基因的分析与致病机制的探究
        2.5.3 病原菌耐药基因的分析与药物靶位的探究
        2.5.4 生物功能图谱的绘制
        2.6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羔羊体内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
    2.1 材料
        2.1.1 病料
        2.1.2 主要仪器设备
        2.1.3 主要试剂
        2.1.4 相关试剂的配置
    2.2 方法
        2.2.1 细菌的分离与纯化
        2.2.2 细菌的形态学鉴定
        2.2.3 细菌的生化鉴定
        2.2.4 细菌的药物敏感性鉴定
        2.2.5 细菌基因组的提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
        2.2.6 分离菌的保存
    2.3 结果
        2.3.1 流行病学调查
        2.3.2 病理剖检变化
        2.3.3 细菌的分离纯化与形态学观察
        2.3.4 细菌的生化特性鉴定
        2.3.5 细菌的药物敏感性分析
        2.3.6 细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NMGCF-19 菌株致病性的确定
    3.1 材料
        3.1.1 菌株
        3.1.2 实验动物
        3.1.3 实验试剂
        3.1.4 实验仪器
        3.1.5 相关溶液的配制
    3.2 方法
        3.2.1 NMGCF-19 菌株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3.2.2 NMGCF-19 菌株半数致死量(LD_(50))的测定
        3.2.3 病理组织学观察
        3.2.4 病料总RNA 的提取与c DNA 的合成
        3.2.5 实时荧光定量PCR
        3.2.6 免疫印迹法
        3.2.7 统计分析
    3.3 结果
        3.3.1 NMGCF-19 菌株生长曲线
        3.3.2 NMGCF-19 菌株LD_(50)的测定
        3.3.3 小鼠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3.3.4 NMGCF-19 菌株感染破坏小鼠的血脑屏障
        3.3.5 NMGCF-19 菌株感染刺激脑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NMGCF-19 菌株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及分析
    4.1 材料
        4.1.1 菌株
        4.1.2 试剂与仪器
        4.1.3 软件与数据库
    4.2 方法
        4.2.1 NMGCF-19 菌株全基因组的提取
        4.2.2 序列的测定
        4.2.3 信息分析流程
        4.2.4 基因组功能注释
        4.2.5 蛋白亚细胞定位分析
        4.2.6 基因组圈图的绘制
    4.3 结果
        4.3.1 基因组质量的检测
        4.3.2 数据统计
        4.3.3 基因组组装
        4.3.4 基因组组分分析
        4.3.5 基因组圈图
        4.3.6 基因组功能注释
        4.3.7 专有数据库分析
        4.3.8 NMGCF-19 菌株蛋白亚细胞定位
    4.4 讨论
    4.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致谢

(6)儿童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临床特征及菌株药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定义
    1.3 方法
        1.3.1 临床资料收集
        1.3.2 药敏试验
        1.3.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特征
        2.1.1 一般资料
        2.1.2 基础疾病
        2.1.3 临床表现
        2.1.4 实验室检查
    2.2 KP菌株对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
    2.3 治疗与预后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肺炎克雷伯菌在儿科中的感染现状分析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7)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与新生儿临床结局相关性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策略
    1.2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资料提取与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及纳入文献质量评价
    2.2 Meta分析结果
    2.3 发表偏倚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与科研情况

(8)NICU胎龄<34周早产儿院内感染质量改进效果评价及高危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1.前言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3.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院内感染发生率的变化
    3.3 院内感染疾病分类
    3.4 院内感染的病原学分析
    3.5 院内感染患儿的转归
    3.6 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3.7 抗生素使用率(DOT/1000PD)监测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新生儿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9)南京妊娠晚期B群链球菌定植、围产结局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简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南京妊娠晚期B群链球菌定植情况、抗生素敏感性及耐药性研究
    第一节 南京妊娠晚期B群链球菌定植情况
        1.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资料
        1.2 研究方法
        1.2.1 基本特征收集
        1.2.2 标本采集
        1.2.3 标本培养与检测
        1.3 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 孕妇的基本情况
        2.2 GBS定植情况
        2.3 GBS季节性分布情况
        2.4 GBS定植的高危因素分析
        3.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节 B群链球菌对抗生素敏感性及耐药性研究
        1.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资料
        1.2 研究方法
        1.2.1 标本采集
        1.2.2 抗生素敏感性检测
        2.结果
        3.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GBS感染及IAP的应用对母婴分娩结局的影响
    第一节 GBS感染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3.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节 孕妇GBS感染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3.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节 IAP的应用对GBS阳性孕妇母婴结局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3.讨论
        参考文献
总结
文献综述 围生期新生儿不同血清型B族链球菌 感染及其预防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成就
致谢

(10)天津市塘沽地区血流感染病原菌特征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特征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主要仪器和试剂
        1.1.3 研究方法和操作
        1.1.4 统计学方法
    1.2 结果
        1.2.1 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
        1.2.2 血流感染患者性别分布
        1.2.3 血流感染患者年龄分布
        1.2.4 成人和婴幼儿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差别
        1.2.5 血流感染患者科室来源
        1.2.6 血流感染类型
        1.2.7 主要病原菌药敏结果
    1.3 讨论
        1.3.1 血流感染现状
        1.3.2 血流感染易感人群分析
        1.3.3 抗菌药物分析
    1.4 小结
二、不同病原菌的阳性报警时间分析
    2.1 对象和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主要仪器和试剂
        2.1.3 试验方法
        2.1.4 统计学方法
    2.2 结果
        2.2.1 成人血流感染组阳性报警时间
        2.2.2 婴幼儿血流感染组阳性报警时间
    2.3 讨论
    2.4 小结
三、炎性指标诊断血流感染的价值探讨
    3.1 对象和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3.1.3 主要试剂和耗材
        3.1.4 研究方法和实验室检测
        3.1.5 统计学方法
    3.2 结果
        3.2.1 血流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人员资料
        3.2.2 多种炎症因子对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
        3.2.3 多种炎症因子对不同种类病原菌引起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
        3.2.4 不同炎症因子联合诊断血流感染
    3.3 讨论
    3.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血流感染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新生儿败血症细菌耐药性与敏感性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儿败血症的诊断及生物标记物研究进展[J]. 李敏,闵自立. 河北医药, 2022(01)
  • [2]816例疑似感染新生儿血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J]. 谢兰芳. 抗感染药学, 2021(09)
  • [3]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分布特点和耐药性分析[J]. 郑莉娟,马高茜,黄庆华,吕迎霞. 黑龙江中医药, 2021(04)
  • [4]妊娠晚期B族链球菌感染者充分抗生素预防临床效果评价[D]. 白瑶. 延安大学, 2021(12)
  • [5]致羔羊脑膜炎型大肠杆菌NMGCF-19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全基因组测序分析[D]. 王玮玉. 吉林大学, 2021
  • [6]儿童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临床特征及菌株药敏分析[D]. 余青虹.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7]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与新生儿临床结局相关性的Meta分析[D]. 段心雨.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8]NICU胎龄<34周早产儿院内感染质量改进效果评价及高危因素分析[D]. 姚恩凤.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9]南京妊娠晚期B群链球菌定植、围产结局分析[D]. 杨林东. 南京医科大学, 2019(04)
  • [10]天津市塘沽地区血流感染病原菌特征的研究[D]. 张彩红. 天津医科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新生儿脓毒症细菌耐药性及敏感性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