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特刊的新闻性探讨

报纸特刊的新闻性探讨

一、报纸专刊新闻性探析(论文文献综述)

曹天府[1](2021)在《全面抗战时期《宁夏民国日报》专副刊探述》文中研究表明全面抗战时期《宁夏民国日报》的专副刊数量较多,主要以综合性副刊,服务性、社会性、学术性专刊为主,未见文艺性副刊和新闻性专刊。这些专副刊的主要功能是向民众传播知识、发布政令、动员抗战等,同时客观上还具有副刊早期的补白功能。由于该报发行量小、民众识字率低等原因,专副刊并未有效发挥其社会功能。

陆瑶[2](2021)在《华北《人民日报》副刊的功能及特征研究》文中指出

次旺拉姆[3](2021)在《《西藏日报》藏文版专刊“周末乐园”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徐宁[4](2021)在《找到“新闻”与“人文”的契合点——以新华日报“人文周刊”“文艺周刊”为例》文中认为副刊是报纸的有机组成部分,编辑形态相对独立,又与主刊保持一定的统一性,成为增强受众黏性、提升内容质量、提供人文解读的优质载体。面对不断变化的传媒格局,副刊需守正创新,坚持文化本位、兼顾新闻属性,增强创新意识、进行精品策划,贴近受众需求、重视互动反馈。

王梦[5](2021)在《画报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以《北洋画报》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史料不仅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证据,也是历史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资源,随着“史料实证”素养的提出,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被进一步提高。让学生认识史料的多种类型,并辨析不同史料的价值是史料教学的要求之一,并且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开发不同领域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历史视野,更好落实历史教学任务。基于这两个层面,本文以画报史料为切入点,并具体以《北洋画报》为例,探讨画报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画报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兴于外国传教士之手的一种新型报刊媒体,以大量的“画”代替通篇的“字”,其具象、可视、直观的特点,是画报别于一般报刊之所在,起初主要是为了解决传播教义的过程中绝大多数传教对象都是不识字的农民这一问题,后来经由国内受众人群和本土文化的滋养,画报渐渐发展成为一种体现时代特色,反映社会百态的“中国味”报刊。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出现的《北洋画报》,正是在本土画报业兴盛的浪潮中产生的。《北洋画报》1926年开始创刊,在其创刊的十一年内,凭借其独特的营销策略和经营理念,一跃成为北方地区最受欢迎和发行量最大的画报,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个领域,以摄影照片呈现的方式真实记录了近代中国的发展演变,不仅为研究近代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图文史料,其中的图像资料也为高中近代史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有利于让学生从新闻媒体的视角认识近代历史,从镜头中“看”近代中国,从大众舆论中“悟”民族情感。因此,本文以20世纪20年代北方画报界的代表—《北洋画报》为例,并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探讨画报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借以落实“史料实证”素养,并达到丰富历史教学资源的目的。

王博[6](2021)在《全面抗战时期桂林出版业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全面抗战时期,桂林文人荟萃,人才济济,文艺团体众多,出版事业空前繁荣,各类演讲、话剧和讲座层出不穷,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被誉为“文化城”。而这个“文化城”的主要标志就是其发达的出版业。从1938年至1944年,短短六年时间里,桂林出版了大量的书报刊,类型多元,题材广泛,是全国闻名的出版重镇,与重庆一道占据了当时中国出版业的半壁江山。地方出版史,尤其是影响全局性的历史上的出版中心是出版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出版史不能忽略地方出版史。但本应“大书特书”的桂林出版业,却没有受到当今学界的高度重视,基础资料的整理工作虽然颇有成果,但相关研究分散在出版通史中,粗略不详,专门分析出版行业的学术论文更是屈指可数,缺乏对桂林出版业总体性的考察。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的报刊史料和后来的回忆文章,分析桂林出版业成因、变迁、经营、特点和影响,力求准确把握全面抗战时期桂林出版业发展的整体面貌。除绪论和结语外,本文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第一章对全面抗战时期桂林出版业兴起成因进行分析。从桂林的政治环境、地理环境、行业环境和受众环境四个方面,对桂林出版业的发展条件具体阐释。全面抗战的爆发、新桂系宽松的文化政策和中共的统战努力营造出行业所需的政治环境。优越的地理位置、省会城市地位和交通区位优势构成地理环境。纸张、印刷厂、作者、编者和资金的充足、便利塑造了行业环境。而众多的文化人、学生和公务员也是桂林出版业的天然受众,书刊需求量大,市场广阔。第二章对全面抗战时期桂林出版业的发展变迁进行动态考察。全面抗战前后,桂林出版业呈现出迥异面貌,战前桂林几为文化荒漠,战时一跃为“文化城”,战后又呈现萧瑟凋零的局面。随着抗战形势的演变,桂林出版业也产生不同变化,显示出桂林出版业发展的复杂性。这种动态变化揭示出其发展变迁的两个特性,即战时性和外源性。第三章分析桂林出版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对生产经营状况的考察包括经营管理和经营成效两方面。桂林出版业的经营管理颇为全面、有效,对组织、人员、书刊质量、发行渠道和营销手段等方面都进行管理,促使其发展壮大。由于桂林出版行业整体的营收史料难以搜集,对经营成效的探究只能以救亡日报社为例,分析其经营的销量、定价总金额和营业总收入,通过个案分析显示桂林出版业经营成效的具体表现。通过对救亡日报社的考察,本文发现除了少数官办、军办出版机构外,从外地迁桂的多数出版机构刚复刊时往往由于人力、物力的匮乏,出版物的内容和形式质量都不够好,这就导致复刊之初桂林出版机构出版的书刊销量相对较低,收支平衡困难。面对复刊之初艰难的局面,出版机构通常团结所有工作人员,力求改革,革除以往弊病,以增加销量,同时尽量削减成本,促成收支平衡乃至盈利。第四章论述桂林出版业书报刊出版的特点。皖南事变前后的桂林出版业的书报刊出版有着十分明显的区别,事变前,出于宣传抗战,唤醒民众的目的,桂林出版物以短篇和社科类作品为主;事变后,为批评国民党倒退、投降和分裂行为,揭示社会丑恶现象,杂文、历史剧、译作和文艺作品又大量出版,占据桂林出版市场的绝大部分。第五章阐述全面抗战时期桂林出版业的历史贡献。桂林出版业不仅促进了桂林“文化城”的形成,还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凝聚民众爱国热情。此外,还提供了一个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让中外文化人的作品通过桂林的书报刊相互了解,相互交流。当代中国出版业也能在桂林出版业的发展历程中吸取到有益经验。

吕正军[7](2021)在《融媒时代坚守党报阵地 分众传播走进广阔天地——解析焦作日报社“1+1”深耕服务模式》文中研究表明把分众传播做到极致!把精准服务做到极致!把融合发展做到极致!"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地处黄河之北、太行之南的河南省焦作日报社,主动回答时代之问,积极探索传统媒体创新之路,积极探索新兴媒体引领之路,积极探索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之路,其"1+1"深耕服务模式受到业界广泛关注,3年来吸引了15个省区的87家报社前来探讨交流,达成了深度共识,强化了行业自信。

朱花平[8](2021)在《军营文化的媒介建构与传播研究 ——以解放军报《长征》副刊(2020)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中央军委机关报《解放军报》的《长征》副刊是1975年为纪念长征胜利而创刊的。截至2020年底,它已跨越45年,出版5000余期,被誉为“军事文化高地”。本研究选取《长征》副刊2020年刊发的文章为研究对象,借助框架理论、议程设置理论,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军营文化的内容建构、内容特点,以及副刊在传播军营文化中所形成的特点与价值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长征》副刊主要从军事历史、军旅纪实、军旅文学、读书与影评等四个维度建构起了军营文化的内容框架。这个系统性的内容框架以传播红色文化、记录军营生活、反映军营文化活动、传播文化知识为主要内容,突出了以铸造军魂、树立榜样、提升素养等为目的的内容特征。在传播军营文化方面,《长征》副刊又运用多样化与艺术化的表达方式,形成了以“大副刊”的宽泛视角书写当代军营文化,以新闻化的文学手段记录人民军队的伟大实践,以故事化的叙事策略礼赞强军英雄,以独具匠心的版面设计凸显强军文化等传播特征。不仅如此,《长征》副刊作为全军最具影响力的品牌副刊,其主要传播价值还体现在这三个方面:(一)《长征》副刊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是我军指战员的精神家园;(二)《长征》副刊时刻牢记使命,聚焦部队中心工作、聚焦练兵备战,是展示我军“能打仗,打胜仗”精神风貌的媒介窗口;(三)《长征》副刊以“天天有副刊”的传播频率,运用大量的专栏版面,从多层次多角度对军营文化进行构建,营造了浓厚的文化强军舆论氛围。

李勇[9](2020)在《融媒体背景下报纸专刊创新与路径突破——以三峡都市报教育专刊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在传统媒体广告经营中,各类专刊往往占据较大份额。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给报纸带来严峻挑战。作为纸媒不可或缺的行业性专刊,如何发挥作用,办出特色;如何有效利用传播渠道,整合传播资源,真正满足读者需求,做到更好引导用户培育市场,已成为报纸创新经营思考的主要方向。

武张胜男[10](2020)在《《西北文化日报》副刊与西安城市文化研究(1931-1937)》文中提出20世纪30年代以后,久经兵荒与灾害之苦的西安城终于获得一丝喘息之机,开始进入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西安这一时期在社会各方面都开始涌现出新面貌,发生在此时期的办报热潮就是表现之一。《西北文化日报》作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西安最具影响的报纸之一,诞生在此时。报纸与城市相遇,副刊作为报纸的一部分,深受城市文化的影响,它不仅反映城市的日常生活,更通过对社会公共议题的建构来引领城市文化,是研究西安城市面貌与城市文化的重要资料。本文围绕近代与西安产生诸多勾连的报纸副刊,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结合大量史料,从《西北文化日报》产生的社会情境、报纸的发展脉络、报人的办报实践、副刊对城市生活的书写以及副刊对社会公共议题的建构这几部分内容出发,尝试探寻《西北文化日报》副刊与西安城市文化间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反侵略、求生存与现代化是这一时期西安城市发展的时代主题,亦是西安城市文化和《西北文化日报》副刊的主题。在城市日常生活的书写上,副刊展现了城市中各个阶层的生活百态,人们在享受新式资料、体验摩登生活的同时,城市中的弱势群体是城市发展的另一面,灾民与人力车夫是报人们关注的重点。与此同时,城市的休闲娱乐趋向多元,新旧娱乐的角逐体现着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复杂图景。副刊作为报纸的一部分,它还是一个开放的文化空间,报纸副刊编辑以版面为纽带,联系着知识分子与社会公众,成为妇女争取自身权益、探讨城市公共卫生建设以及发表爱国言论的平台。副刊在反应城市面貌的同时,也在推动并引领着城市与城市文化的发展。《西北文化日报》副刊从不同的角度建构和展现了西安的城市文化和社会生活,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西安民众思想观念的转变,呈现了城市文化的多样性,是我们概览20世纪30年代西安城市文化的鲜活文本。

二、报纸专刊新闻性探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报纸专刊新闻性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全面抗战时期《宁夏民国日报》专副刊探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宁夏民国日报》及其专副刊概述
三、《宁夏民国日报》专副刊的类型
    (一)综合性副刊占主导
    (二)专刊偏重服务性、社会性、学术性
四、《宁夏民国日报》专副刊的功能探讨
    (一)普及知识,推行社会教育
    (二)传布政令,规约民众行为
    (三)动员民众,坚定抗战信心
    (四)补白
五、结语

(4)找到“新闻”与“人文”的契合点——以新华日报“人文周刊”“文艺周刊”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积极探索:媒体变革下的副刊实践
    增强受众黏性的优质载体
    强化内容质量的优选载体
    提供人文解读的最佳载体
守正创新:全媒体时代副刊的“变”与“不变”
    坚持文化本位,兼顾新闻属性
    增强创新意识,进行精品策划
    贴近受众需求,重视互动反馈
结语

(5)画报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以《北洋画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画报史料总体研究
        (二)《北洋画报》个案研究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第一章 画报的概念与分类
    一、画报的概念
    二、画报的分类
第二章 画报的特点、局限及其在历史教学中的价值
    一、画报的特点
    二、画报的局限性
    三、画报在历史教学中的价值
第三章 画报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选用依据—以《北洋画报》为例
    一、基于画报的创办背景
    二、基于画报的内容和取材
    三、基于画报与历史教学的联系
第四章 画报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以《北洋画报》为例
    一、画报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二、画报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案例——以《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为例
    三、画报史料在教学中的应用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全面抗战时期桂林出版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一)选题缘起
        (二)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史料方面,初成体系,存在缺陷
        (二)论文方面,视角多样,成果丰富
        (三)论着方面,文字粗略,研究全面
    三、相关概念界定
        (一)时间界定
        (二)“出版业”界定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历史分析法
    五、创新与不足之处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桂林出版业的兴起成因
    一、政治环境
        (一)全面抗战的爆发
        (二)新桂系的作用
        (三)中国共产党的统战工作
    二、地理环境
        (一)地理位置
        (二)省会城市地位
        (三)交通优势
    三、行业环境
        (一)纸张供应
        (二)印刷厂
        (三)编辑、作者资源
        (四)资金保障
    四、受众环境
        (一)文化人
        (二)学生
        (三)公务员
第二章 桂林出版业的发展变迁
    一、全面抗战前的桂林出版业
    二、全面抗战期间桂林出版业的迅速发展
    三、全面抗战后期桂林出版业受到的重重阻碍
        (一)物价上涨
        (二)作者忙于生存
        (三)市侩主义倾向愈加严重
        (四)书刊审查愈加严格
        (五)邮递困难
        (六)印刷业资金短缺
    四、战争对桂林出版业的破坏
    五、全面抗战时期桂林出版业发展变迁的特点
        (一)战时性
        (二)外源性
第三章 桂林出版业的生产经营
    一、经营管理
        (一)组织管理
        (二)人员管理
        (三)质量管理
        (四)发行管理
        (五)营销管理
    二、经营成效——以救亡日报社为例
        (一)发展简史
        (二)经营成效
        (三)讨论与思考
第四章 桂林出版业的出版特点
    一、皖南事变前:宣传抗战,唤醒民众
        (一)短篇和小型作品居多
        (二)社会科学类书刊繁荣
    二、皖南事变后:批判国民党倒退行为,揭露社会丑恶现象
        (一)杂文兴起
        (二)历史剧活跃
        (三)文艺作品兴旺
        (四)译作繁盛
第五章 桂林出版业的历史贡献
    一、促进桂林“文化城”的形成
    二、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三、提供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
    四、给当代中国出版业的改革与发展以启迪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全面抗战时期桂林出版机构一览表
附录二 全面抗战时期桂林出版报纸一览表
附录三 全面抗战时期桂林出版期刊一览表
读硕期间发表论文的情况
致谢

(7)融媒时代坚守党报阵地 分众传播走进广阔天地——解析焦作日报社“1+1”深耕服务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咬定青山不放松,传统媒体创新之路活力四射
    (一)解决一个认识问题
    (二)解决一个定位问题
    (三)解决一个内容问题
        1.投入人力办专刊。
        2.定位目标受众。
        3.注重策划选题,设置栏目。
直挂云帆济沧海,新兴媒体引领之路方兴未艾
    (一)一花独开,开出公信力
    (二)百花齐放,放出满园春

(8)军营文化的媒介建构与传播研究 ——以解放军报《长征》副刊(2020)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1.1 选题来源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关于军营文化研究
        1.3.2 关于《长征》副刊的研究
    1.4 研究方法
        1.4.1 内容分析法
        1.4.2 文献研究法
    1.5 理论基础
        1.5.1 框架分析理论
        1.5.2 议程设置理论
    1.6 创新点与局限性
        1.6.1 创新点
        1.6.2 局限性
第2章 解放军报《长征》副刊概述
    2.1 《长征》副刊的发展历程
    2.2 《长征》副刊的编辑思想
        2.2.1 贴近生活,反映基层
        2.2.2 形式多样,体裁多变
    2.3 《长征》副刊的文化价值
第3章《长征》副刊军营文化的内容构建
    3.1 基于框架理论的内容研究设计
        3.1.1 研究对象的选取
        3.1.2 研究样本的采集
        3.1.3 类目的建构
    3.2 《长征》副刊军营文化的内容框架
        3.2.1 军事历史的内容框架:展示现代视角下军事历史发展
        3.2.2 军旅纪实的内容框架:军旅生活的多样化呈现
        3.2.3 军旅文学的内容框架:多视角构建军旅文学
        3.2.4 读书与影评的内容框架:知识与文化的普及与传播
    3.3 《长征》副刊军营文化的内容特征
        3.3.1 铸就军魂,彰显中国军人气魄
        3.3.2 树立榜样,传播强军正能量
        3.3.3 提升素养,培育新时代四有军人
第4章《长征》副刊军营文化的传播特征
    4.1 以“大副刊”的宽泛视角书写当代军营文化
        4.1.1 军营文化的多维书写
        4.1.2 军营文化的多样表达
    4.2 以新闻化的文学手段记录人民军队的伟大实践
        4.2.1 基于新闻价值的非虚构性表达
        4.2.2 真实描绘军营训练与生活图景
    4.3 以故事化的叙事手法礼赞强军英雄
        4.3.1 以故事缅怀革命英雄
        4.3.2 以故事回忆经典战役
        4.3.3 以故事报道时代尖兵
    4.4 以独具匠心的版面设计凸显强军文化
        4.4.1 专栏设置的议程化表达
        4.4.2 版面符号的协调运用
第5章《长征》副刊军营文化传播价值
    5.1 传承红色基因,传播红色记忆
    5.2 展示我军“能打仗、打胜仗”的精神风貌
    5.3 营造文化强军的舆论氛围
参考文献
附录A 内容框架主要分类表
附录B 《长征》副刊的内容框架及分布表
附录C 《长征》副刊军营文化的内容特征及分布表
致谢

(9)融媒体背景下报纸专刊创新与路径突破——以三峡都市报教育专刊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鲜活”成为专刊的生命力
“创新经营”为专刊注入活力
“主题活动”激活专刊经营能力
“媒体+教育”让专刊成功转型

(10)《西北文化日报》副刊与西安城市文化研究(1931-1937)(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问题缘起
        1.1.2 时间断限的确定
    1.2 研究概述
        1.2.1 关于报刊与城市文化的研究现状
        1.2.2 关于近代报纸副刊的研究现状
        1.2.3 关于《西北文化日报》的研究现状
        1.2.4 概念阐释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3.1 史料来源及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目的、创新点与局限性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创新点
        1.4.3 研究局限性
第二章 《西北文化日报》副刊概况
    2.1 民国陕西报业的成长土壤
        2.1.1 政治纷争下的报业生态
        2.1.2 经济起步助推陕西报业
        2.1.3 现代化建设支撑报业发展
    2.2 宋绮云与《西北文化日报》
        2.2.1 《西北文化日报》概况
        2.2.2 宋绮云的新闻实践
    2.3 《西北文化日报》副刊面貌
        2.3.1 副刊主体《西北角》与《晨光》
        2.3.2 其他专刊与特刊
        2.3.3 副刊主编曹冷泉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副刊中的城市书写
    3.1 城市素描:长安居大不易
        3.1.1 流离失所的灾民
        3.1.2 挣扎求生的人力车夫
    3.2 城市休闲:新旧娱乐的角逐
        3.2.1 古调独弹的秦腔戏剧
        3.2.2 逐渐兴起的电影文化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副刊中的公共议题
    4.1 副刊中的女性形象与妇女问题
        4.1.1 摩登女子不识愁
        4.1.2 逼在眉睫的妇女问题
    4.2 副刊与城市公共卫生的建立
        4.2.1 宣传健康的卫生习惯
        4.2.2 普及防疫与医学知识
    4.3 副刊与国难中的情绪表达
        4.3.1 号召团结抗战
        4.3.2 批判讽刺时政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西北文化日报》副刊的传播特点
    5.1 副刊的编辑特点
        5.1.1 版面的编排和美化
        5.1.2 稿件的选择和组稿
    5.2 副刊的基本特性
        5.2.1 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统一
        5.2.2 新闻性与文艺性的统一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报纸专刊新闻性探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全面抗战时期《宁夏民国日报》专副刊探述[J]. 曹天府. 新闻研究导刊, 2021(21)
  • [2]华北《人民日报》副刊的功能及特征研究[D]. 陆瑶.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3]《西藏日报》藏文版专刊“周末乐园”研究[D]. 次旺拉姆. 西藏大学, 2021
  • [4]找到“新闻”与“人文”的契合点——以新华日报“人文周刊”“文艺周刊”为例[J]. 徐宁. 新闻战线, 2021(11)
  • [5]画报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以《北洋画报》为例[D]. 王梦. 天津师范大学, 2021(10)
  • [6]全面抗战时期桂林出版业研究[D]. 王博.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1)
  • [7]融媒时代坚守党报阵地 分众传播走进广阔天地——解析焦作日报社“1+1”深耕服务模式[J]. 吕正军. 中国地市报人, 2021(03)
  • [8]军营文化的媒介建构与传播研究 ——以解放军报《长征》副刊(2020)为例[D]. 朱花平. 重庆工商大学, 2021(09)
  • [9]融媒体背景下报纸专刊创新与路径突破——以三峡都市报教育专刊为例[J]. 李勇. 中国报业, 2020(21)
  • [10]《西北文化日报》副刊与西安城市文化研究(1931-1937)[D]. 武张胜男. 西北大学, 2020(06)

标签:;  ;  ;  

报纸特刊的新闻性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