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合并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

骨折合并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

一、骨折并发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宋凯[1](2021)在《基于845例髋部骨折现状分析及流行病学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我院近5年的髋部骨折进行现状分析和流行病学调查,完善髋部骨折现有的流行病学数据,加深临床医生对该骨折的认识。方法收集我院骨科2016年-2020年收治的845例髋部骨折,对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方式,输血率,合并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基于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运算,将统计结果与现有数据进行对比,突显出本地区特点。结果(1)患者年龄分布在6岁-98岁,年龄中位数72(61,81)岁;髋部骨折在71岁-80岁年龄段最多,约占26.9%(246/845);(2)髋部骨折中女性占56.6%(478/845),男性占43.4%(367/845),股骨颈骨折与股骨转子间骨折在性别分布上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χ2=18.896),其中股骨颈骨折以女性患者居多(63.6%,283/445),而股骨转子间骨折以男性患者居多(51.3%,205/400);(3)股骨颈骨折更多的发生在秋冬季(60.4%,269/445),而股骨转子间骨折在季节分布上比较平均;(4)摔伤仍是髋部骨折的首要外伤因素,占84.7%(716/845);(5)我院髋部骨折手术率为76.2%(644/845),股骨颈骨折手术率(363/445,81.6%)显着高于股骨转子间骨折(281/400,7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χ2=14.898);股骨颈骨折依据患者年龄分为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术和髋关节置换术;转子间骨折则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术为主。(6)髋部骨折住院时间中位数为16(10,22)天,住院费用中位数为30567(16538,46088)元;髋部骨折手术组中患者年龄中位数为70(58,80)岁,入院至手术时间中位数为5(3,7)天,第10百分位数为2天;手术时间为100(76,128)分钟,手术费用为34883(26039,49782)元,手术患者住院天数为18(12,22)天;(7)髋部骨折输血率为26.2%(221/845),股骨颈骨折输血率(88/445,19.8%)显着低于股骨转子间骨折输血率(133/400,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χ2=19.803);(8)髋部骨折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0.7%(90/845),股骨颈骨折静脉血栓率(31/445,7.0%)显着低于股骨转子间骨静脉血栓率(59/400,1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χ2=13.411),两者在血栓类型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9,χ2=0.525);(9)髋部骨折患者在入院前合并内科疾病比率为59.4%(502/845),股骨颈骨折与股骨转子间骨折在内科疾病合并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1,χ2=3.517);(10)手术中神经阻滞麻醉占25.8%,硬膜外麻醉占16.9%,全身麻醉占57.3%。结论本研究从多方面论证了本地区髋部骨折的流行病学地域特点,即住院费用相比于人均可支配收入而言过高,我院保守治疗较高,外伤后入院时间和术前等待时间均较长,外伤原因中摔伤所占比例更高、而交通伤相对较少。

王锐利,张巧利,周子延[2](2020)在《补阳还五汤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并发正中神经损伤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并发正中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桡骨远端Colles骨折并发正中神经损伤患者60例,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进行中医手法复位后夹板固定,观察组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对照组联合甲钴胺片治疗,3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3周、9周、6个月血清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水平及周围神经康复效果。结果:治疗3、9周,总有效率观察组分别为73.3%、83.3%,对照组为40.0%、70.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总有效率观察组96.7%,对照组为86.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9周、6个月,观察组患者血清GDN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2组患者血清中Caspase-3水平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周、6个月,观察组患者血清Caspase-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正中神经损伤疗效肯定,可显着改善患者血清GDNF、Caspase-3水平,促进患者病情康复。

成俊明[3](2020)在《补阳还五汤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Buyang Huanwu Decoction,BHD)对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emoral Fracture,IFF)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9年4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在佛山市中医院骨九科及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的IFF患者,按照相关的排除或纳入的准则,共72例患者被筛选出来并经随机分配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单纯采纳使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的手术方案治疗,治疗组采纳使用PFNA配合BHD治疗。两组患者术后3周随访并复查免疫功能。搜集患者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治疗前的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 A)、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 G)、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 M)以及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CD4+与CD8+,还有CD4+/CD8+两者之间的比值;记录并比较两组末次随访的免疫功能。结果:共7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治疗组36例,对照组36例。治疗组男性12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为80.333(74.250,82.000,88.000)y,平均手术时间45.833(36.250,45.000,53.750)min,平均出血量167.778(102.500,150.000,200.000)ml。治疗前Ig A、Ig G与Ig M分别为:1.670(1.280,1.755,1.990)g/L、11.251±1.025g/L、1.332±0.226g/L。治疗前CD4+、CD8+、CD4+/CD8+分别为:18.355±1.227%、43.225±1.328%、0.425±0.028。对照组男性11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为79.361(70.000,78.500,87.000)y,平均手术时间48.889(35.000,47.500,60.000)min,平均出血量182.778(105.000,150.000,237.500)ml。治疗前Ig A、Ig G与Ig M分别为:1.704(1.390,1.590,2.073)g/L、11.167±0.941g/L、1.231±0.298g/L。治疗前CD4+、CD8+、CD4+/CD8+分别为:18.197±1.796%、43.352±1.434%、0.423±0.042。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治疗前的Ig A、Ig G、Ig M、CD4+、CD8+、CD4+/CD8+等基线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9)0.05)。治疗组末次随访Ig A、Ig G、Ig M、CD4+、CD8+、CD4+/CD8+分别为:2.495(1.923,2.600,3.073)g/L、13.619±1.267g/L、1.723(1.625,1.670,1.810)g/L、27.435±1.638%、31.672±1.220%、0.867±0.064;对照组末次上述指标分别为:1.941(1.270,1.830,2.248)g/L、11.949±1.105g/L、1.424(1.228,1.430,1.708)g/L、23.558±1.505%、35.625±1.756%、0.663±0.053,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文通过在临床上比较Ig A、Ig G、Ig M、CD4+、CD8+、CD4+/CD8+能得出BHD在IFF患者行PFNA术后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王欣欣[4](2020)在《2型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中医综合方案的疗效评价与适宜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课题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对“中药内服+局部皮肤针叩刺+背部走罐”治疗2型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进行有效性、安全性评价,技术适宜性、经济适宜性研究,技术操作规范研究,最终形成证据确凿、安全有效、操作规范、易于推广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方法:1.本课题将符合研究标准的2型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02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内服+局部皮肤针叩刺+背部走罐”的中医综合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方案治疗,疗程共6周。在入组前1周、治疗第3周、疗程结束后(第6周)及随访期(第10周)进行评价,运用肌电图检测DSPN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采用密西根州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评分量表评价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中医症状积分量表评价患者的中医症候及SF-36生活质量量表测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2.运用调查问卷方法,对该方案开展适宜性研究,考察医疗人员对该方案的适宜性评价,同时调查患者对该方案的满意度评价;采用成本—效果分析法,对该方案的经济适宜性进行研究,评价该方案的卫生经济学价值。3.依据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结果,进一步明确中医综合方案的适应症、禁忌症,规范技术操作步骤及规程、关键技术环节、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及处理等,最终形成中医药规范技术操作文本。结果:1.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结果1.1基线资料结果(1)一般资料治疗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血糖水平、BMI、血压、血脂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分析后基线具有一致性,无统计学差异。DSPN症状发生在下肢的患者最多,且首发症状是以四肢远端的麻木为主。(2)效应指标的基线对比两组MDNS评分、神经传导速度评分基线一致,组间具有对比性。两组DSPN患者的中医症状评分、SF-36量表测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1.2两种方案治疗DSPN临床疗效结果中医综合方案和西医综合方案的有效率经ITT分析集和PPS分析集显示,组间无统计学意义,二者疗效相当。(1)MDNS评价结果治疗3周后组间MDNS总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6周后,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治疗6周后治疗组在各项评分方面组内比较有显着性差异;对照组在感觉障碍及反射检查两项评分方面都有所下降,且组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中医综合方案治疗6周后对于DSPN患者的感觉障碍、肌力及肌腱反射的恢复疗效显着,且在降低感觉障碍、肌力实验两项评分方面优于西医常规治疗。(2)神经传导速度评价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病位在上肢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均无明显改善。治疗组下肢患者腓总神经及腓浅神经在治疗后疗效优于治疗前;病位在四肢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前后比较,MNCV(正中神经、腓总神经)及SNCV(腓浅神经)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在治疗6周后,下肢SNCV(腓总神经)组内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四肢SNCV(正中神经、腓浅神经)有统计学差异,余神经在治疗后无明显改善。(3)中医症候评分评价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前、治疗3周及治疗6周后,肢软麻木、感觉减退等症状均有所改善,组内比较有差异;对照组在治疗前、治疗3周及治疗6周后,只有感觉减退改善明显。治疗6周后,组间比较在肢软麻木、四肢疼痛、感觉减退、四肢发凉、肢软无力及中医症状总分方面,中医综合方案优于西医常规方案;二者对于肌肉萎缩症状的改善均不明显。(4)SF-36评价结果治疗组患者SF-36评分在各个时间点均有改善;对照组患者在治疗6周和治疗3周后组间比较改善不明显。治疗6周后,中医综合方案明显优于西医常规治疗方案。(5)随访研究结果治疗6周结束后,随访期(第10周)观察DSPN患者的症状持续改善情况,组间没有差异性。1.3安全性评价结果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分析经卡方检验,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适宜性评价结果2.1技术适宜性结果(1)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82名DSPN患者整体上对中医综合方案的评价较满意。大多数患者表示治疗时间安排合理,同时能够接受中药、皮肤针、拔罐这三种治疗方式;76.82%的患者表示该治疗方案有效。(2)医生对该技术适宜性评价结果30名医生对该方案适宜性评价较高,大部分医生认为该技术的操作要求、设备要求“极低”;该方案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2.2经济适宜性评价结果间接成本评价结果显示,治疗组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效果需要53.69个单位成本,对照组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效果需要62.54个单位成本;增量成本—效果分析法结果显示,西医常规治疗的患者比中医综合方案治疗的患者多获得一个单位的效果时,需要多支付71.06个单位的成本。3.中医适宜技术的操作规范研究结果本研究对方案所涉及的技术操作参数进行切合临床实际的修订、完善和优化:(1)中药汤剂:药材标准依据;剂量;浸泡方法及时间;煎煮方法、煎煮时间;服药方法、注意事项等。(2)皮肤针疗法:针具;取穴(经)标准;叩刺方法:叩刺角度,叩刺频率,注意事项等。(3)拔罐疗法:用具;火力大小,吸附力松紧,拖罐力度、频率、时间;注意事项等。结论:1.DSPN不仅多发生于糖尿病晚期患者中,早期也多见;DSPN临床症状在四肢都有可能出现,但更易发生在下肢;DSPN患者的临床表现有麻木、疼痛、感觉异常、发凉等,但首发症状以麻木为主。2.在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的基础上,基于对DSPN基本病因病机“气虚血瘀”及现代医学的认识,在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中药内服+皮肤针局部叩刺+背部走罐”三者联合使用的中医综合方案可以改善DSPN患者的麻木、感觉减退、发凉、乏力等临床症状、体征,提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3.本研究采用的“中药内服+皮肤针局部叩刺+背部走罐”治疗2型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具有有效性、安全性、适宜性、经济性和规范性,是可供临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

蒋熠飞[5](2020)在《骶骨骨折致骶神经压迫性损伤的生物力学测试及有限元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研究大鼠骶骨骨折及骶神经损伤的生物力学特性,明确决定神经的材料特性以及骶骨骨折的溃缩过程。并通过生物力学测试获取骶神经和骶骨的相关材料参数,使用逆向建模法建立骶神经三维结构模型,把生物材料结构特性赋予模型并获得一个虚拟实验标本。然后对模型加载不同实验条件进行仿真来研究骶骨骨折对神经压迫性损伤的关系。建立骶骨-神经压迫损伤有限元模型并结合神经功能学方法进行进一步的计算机仿真分析研究骶神经损伤机制以及明确骶骨变形与骶神经损伤程度的关系有重要的意义,并对临床骶神经损伤后行手术减压的有效性提供理论基础,还可以对研究机体其他部位外周神经压迫性损伤机制有一定指导意义。方法:本实验分为两部分,实验第一部分为研究大鼠神经根、腰骶干及骶骨的生物力学特性,采用INSTRON 5985(Instron Corp,Norwood,MA,USA)试验机对大鼠神经根及腰骶干进行匀速拉伸试验,拉伸速度为0.01mm/s,并在实验前对试样施加0.02N的预加载。试样来源于成年大鼠,通过麻醉后采集新鲜的试样并立即开展力学测试。试样在取出后和实验前,根据需要喷洒0.9%的生理盐水,以保持试样的水合状态。软组织分为腰骶干和神经根,其中腰骶干1 1个试样,神经根12个试样。为研究大鼠骶骨的生物力学特性,采用INSTRON 5985(Instron Corp,Norwood,MA,USA)试验机对大鼠骶骨进行匀速压缩试验,压缩速度为0.02mm/s,并在实验前对试样施加0.2N的预加载。通过麻醉处死后后采集新鲜的试样并立即开展力学测试。试样在取出后和实验前,根据需要喷洒0.9%的生理盐水,以保持试样的水合状态。骨骼为大鼠骶骨,共6个试样。实验第二部分为大鼠骶骨骨折致骶神经损伤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建立。为模拟骶神经在骶骨骨折时的受力状态的相关有限元分析,首先需要进行神经材料参数的估算。使用图像的方式获取神经在拉伸试验前的几何参数。根据材料拉伸试验的经典力学公式,能够求出每个试样的工程应力-应变曲线,即不依赖于几何的神经材料的生物力学特性。通过模拟拉伸试验来确定神经的材料参数,然后利用该材料参数模拟神经受压时所能承受的载荷。假设神经为均质圆柱形,将简化后的的三维几何模型直接导入软件Hypermesh进行几何模型的优化,定义模型的单位,设定实常数,定义材料属性,进行网格划分,最终建立骶神经有限元模型,并对其有效性进行验证,定义不同的压迫力量,通过有限元分析进行骶骨变形与骶神经损伤程度相关性的研究,并结合前期实验神经电生理以及压迫组织学研究的结果明确骶神经损伤机制。结果:因为大鼠神经根直径较小,无法通过直接压缩进行测试,因此采用INSTRON 5985试验机设定拉伸速度为0.01mm/s对大鼠神经根进行匀速拉伸试验。采用新鲜标本并保持测试过程中水合状态减少干扰。腰骶干神经测试发现能够承受的最大载荷可以达到1.56N。平均最大载荷为0.58N。神经根能够承受的最大载荷只有0.19N。平均最大载荷为0.097N。根据材料拉伸试验的经典力学公式,能够求出每个试样的工程应力-应变曲线,腰骶干的极限应力均值为0.530MPa,极限应变均值为48.9%。神经根的极限应力均值为0.377MPa,极限应变均值为28.9%。大鼠骶骨采用INSTRON 5985进行匀速压缩试验,压缩速度为0.02mm/s,实验前对试样施加0.2N的预加载。试样同样采用新鲜标本并保持测试过程中水合状态减少干扰。通过骶骨的压缩力-位移试验曲线发现骶骨在横向压缩过程中会出现2个阶段的溃缩过程。第一个阶段的溃缩对应于骶孔的压溃,压力约为32~70N平均47N。第二个溃缩阶段对应于椎体的压溃,平均力约为110N。本研究使用图像的方式获取神经拉伸试验前的几何参数,求出每个试样的工程应力-应变曲线。腰骶干在拉伸载荷中能够承受的最大应力为0.530MPa,而神经根则为0.377MPa。轴向拉伸试验仿真得到的神经的生物力学响应显示,在位移为2.17mm时对应的拉力约为0.58N,与试验中神经材料的生物力学吻合。可以使用该材料参数模拟神经受压时的生物力学响应,即该有限元模型具有有效性。径向压缩试验仿真显示骶孔压缩25%时神经承受的力约0.36N,50%时约0.91N,75%时约2.94N,90%时的最大力约为5.2N。根据神经根及骶骨有限元仿真分析,压迫10g,骶孔压迫程度约为15.54%;压迫30g,骶孔压迫程度约为22.94%;压迫60g,骶孔压迫程度约为33.16%。结合神经电生理研究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当骶骨骨折骶孔变形超过22.94%,骶神经出现功能丢失。当压迫超过33.16%即使减压神经功能也较难早期恢复。结论:1、利用INSTRON 5985生物材料测试机获取大鼠神经根、腰骶干以及骶骨的材料参数。神经根承受的载荷比腰骶干低,说明神经直径是决定其材料特性的主要因素,结合以往研究说明神经根比外周神经更易受损。2、骶骨Ⅱ、Ⅲ区(骶孔)是整个骶骨中最薄弱位置,当收到外力时,此区域首先出现骨折。3、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可以模拟骶骨骨折过程中神经受压,并可计算不同变形率神经受压所受的力量变化。

朱广友,范利华,夏文涛,程亦斌,刘瑞珏,杨小萍,吴军[6](2015)在《《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理解与适用——脊柱与四肢损伤》文中认为1骨关节损伤5.9.3b一节椎体压缩骨折超过1/3以上;二节以上椎体骨折;三处以上横突、棘突或者椎弓骨折(轻伤一级)。【理解与适用】椎体压缩性骨折多由垂直间接暴力所致,椎体松质骨因压缩而变形,常发生在下胸椎、上腰椎等处,椎体呈楔形。椎体压缩性骨折及其程度主要是通过X线

何波,段永壮,王增涛[7](2007)在《周围神经损伤的诊治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肢体的任何部位损伤都有可能伤及周围神经,对下列部位的肢体创伤要特别注意并发周围神经损伤。①肩关节脱位并发腋神经损伤;②肱骨干骨折并发桡神经损伤;③肘部损伤并发尺神经损伤;④桡骨下端骨折并发正中神经

顾玉东[8](2003)在《提高周围神经损伤的诊治水平》文中研究说明周围神经损伤是临床常见损伤,但其疗效仍不理想,尤其臂丛等高位神经损伤的诊治一直是临床医学的一大难题。当前,应强调动员多方面的力量,明确职责,协同攻关。首先,领导者的责任是不要急功近利,切实把握周围神经损伤基础与临床研究方向的决策。第二,临床工作者的责任是要认认真真地做事,重点一是要明确周围神经神经的常见性,严防漏诊;二是要明确周围神经损伤手术指征,配合药物、康复等综合治疗方法。第三,手术者的责任是选择最终手术方法,酌情行神经松解、神经缝合、神经移植、神经移位术等。第四,研究者的责任是探索临床难题,主要包括神经再生缓慢问题、肌肉萎缩的变性与防治问题、灼性神经痛的治疗问题、手内部肌功能恢复问题等,应重视人类的周围神经损伤、再生与修复的特殊性与规律性研究,提高周围神经损伤诊治水平。

赵宏普[9](2002)在《《中国骨伤》2002年第15卷关键词索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陈程程[10](2020)在《不同拉伸参数的神经松动术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轴突再生及NGF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拉伸参数的神经松动术对坐骨神经损伤后大鼠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相应坐骨神经和脊神经节有髓轴突计数及NGF蛋白表达的影响,以确定大鼠神经松动术最优的拉伸参数,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实验支持。方法1.选取18只雄性SD大鼠,分成3组(分别拉长神经6%、9%和12%),每组6只,麻醉后行常规左股部备皮,在股骨中部以下剪开皮肤、筋膜、肌肉,找到坐骨神经,用两段手术线分别系在坐骨神经上,两段手术线相隔1cm。人为设定限定条件后迅速沿着坐骨神经走形做被动伸膝。当此段坐骨神经延长到所需长度时(分别为1.06cm、1.09cm和1.12cm),测量此时的膝关节角度,每组测量6只后取平均值。2.随机将90只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神经松动术6%组(神经拉伸参数6%)、神经松动术9%组(神经拉伸参数9%)、神经松动术12%组(神经拉伸参数12%),每组18只,再按治疗后1周、2周、4周分为3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随后进行模型制备。再按照神经拉伸6%、9%、12%对各组大鼠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后1周、2周、4周测定各组大鼠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相应坐骨神经和脊神经节有髓轴突计数及坐骨神经中NGF蛋白表达。结果1.膝关节角度(1)神经松动术6%组:膝关节角度为100°;(2)神经松动术9%组:膝关节角度为110°;(3)神经松动术12%组:膝关节角度为120°。2.MNCV:治疗1、2、4周后,神经松动术6%组、神经松动术9%组、神经松动术12%组MNCV均高于模型组,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松动术3个治疗组比较,神经松动术9%组MNCV高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松动术6%组高于神经松动术12%组,1周时间点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和4周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正常组外,各组MNCV均在4周达到峰值。3.SFI:治疗1周后,神经松动术6%组、神经松动术9%组、神经松动术12%组SFI均低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松动术6%组、神经松动术9%组SFI高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松动术12%组SFI高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4周后,神经松动术3个治疗组SFI均高于模型组,低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松动术9%组SFI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松动术6%组高于神经松动术12%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正常组外,各组SFI均在4周达到峰值。4.相应坐骨神经和脊神经节有髓轴突计数:治疗1、2、4周后,神经松动术3个组坐骨神经及脊神经节有髓轴突计数均高于模型组,低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松动术3个治疗组组内比较,神经松动术9%组坐骨神经及脊神经节有髓轴突计数高于其余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正常组外,各组坐骨神经和脊神经节有髓轴突计数均在4周达到峰值。5.NGF蛋白表达:治疗1周后,神经松动术6%组、神经松动术9%组、神经松动术12%组NGF表达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松动术6%组、神经松动术9%组NGF表达高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松动术12%组NGF表达高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4周后,模型组NGF表达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松动术6%组、神经松动术9%组、神经松动术12%组NGF表达高于模型组和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松动术3个治疗组比较,神经松动术9%组NGF表达高于其余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松动术6%组高于神经松动术12%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正常组外,各组NGF表达均在4周达到峰值。结论1.本实验中大鼠坐骨神经松动术治疗最优的拉伸参数为9%。2.有效拉伸参数范围内(拉伸参数6%、9%、12%)的神经松动术均能提高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及相应坐骨神经和脊神经节有髓轴突计数,并能促进NGF蛋白表达,以拉伸参数为9%神经松动术疗效最优。3.有效拉伸参数范围内的神经松动术促进坐骨神经损伤后轴突再生可能与增加NGF蛋白表达有关。

二、骨折并发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骨折并发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845例髋部骨折现状分析及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对象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老年髋部骨折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参加学术会议及获奖
致谢

(2)补阳还五汤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并发正中神经损伤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观察组
    2.2 对照组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3.2 统计学方法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
    4.2 2组治疗3周疗效比较
    4.3 2组治疗9周疗效比较
    4.4 2组治疗6个月疗效比较
    4.5 2组治疗后不同时期GDNF、Caspase-3水平比较
5 讨论

(3)补阳还五汤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国内外医学对本病的认识与研究概述
        1.1.1 概念及流行病学
        1.1.2 损伤机制
        1.1.3 骨折分型
        1.1.4 治疗方法
        1.1.4.1 保守治疗
        1.1.4.2 手术治疗
    1.2 补阳还五汤在本病的应用研究
        1.2.1 方药方解
        1.2.2 方药应用
        1.2.3 药理研究
第二章 补阳还五汤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免疫功能的临床研究
    2.1 临床资料
        2.1.1 研究对象的选择
        2.1.2 疾病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剔除(脱落)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病例分组
        2.2.2 治疗方案
        2.2.3 统计分析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基线资料比较
    3.2 观察指标治疗前后比较
第四章 讨论
    4.1 补阳还五汤影响术后免疫功能的机理探讨
    4.2 本研究结果分析
    4.3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4)2型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中医综合方案的疗效评价与适宜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1.DSPN发病率高,为临床及基础研究的重点
    2.中西医针对DSPN的研究现状及问题
    3.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一.前期方案优化研究
    1 初步方案制定
        1.1 临床研究
        1.2 文献研究
    2 优化方案的制定
二.中医综合方案的疗效评价及适宜性研究
    1.2型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DSPN)中医综合方案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研究
    2.2型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中医综合方案的适宜性研究
    3.2型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中医综合方案的操作规范研究
第一节 2型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DSPN)中医综合方案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1.研究背景
    2.研究目的
    3.研究流程图
    4.研究对象
        4.1 受试者来源
        4.2 受试者选择
    5.研究方法
        5.1 试验设计
        5.2 样本量的估算
        5.3 随机方法
        5.4 对照方法
        5.5 盲法设计
        5.6 知情同意
        5.7 伦理审批与临床试验注册
    6.干预措施
        6.1 基础干预措施
        6.2 对照组干预措施
        6.3 治疗组干预措施
    7.观测与记录
        7.1 指标选择
        7.2 观测时点与记录
        7.3 疗效判定
        7.4 资料整理、数据管理
        7.5 统计分析
        7.6 质量控制与保证
    8.研究结果
        8.1 基线情况分析
        8.2 治疗结果及数据分析
        8.3 依从性分析
        8.4 不良反应分析
第二节 2型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的中医综合方案的适宜性研究
    1.研究背景
    2.研究目的
    3.中医综合方案的技术适宜性研究
        3.1 研究路线
        3.2 研究方法
        3.3 资料收集与整理
        3.4 统计分析
        3.5 质量控制
        3.6 研究结果
    4.中医综合方案的经济适宜性研究
        4.1 研究内容
        4.2 研究方法
        4.3 临床干预方法
        4.4 评价指标
        4.5 评价步骤
        4.6 研究结果
第三节 2型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的中医综合方案的操作规范研究
    1.研究背景
    2.研究目的
    3.中医综合技术简介
    4.研究方法
    5.研究结果
        5.1 适应症
        5.2 禁忌症
        5.3 操作方法
        5.4 注意事项
        5.5 可能的意外情况及处理预案
讨论
    1.对DSPN的认识
        1.1 现代医学对DSPN的认识
        1.2 传统医学对DSPN的认识
    2.中医综合干预方案治疗DSPN
        2.1 临床结局指标的选择
        2.2 西医常规治疗方案的设定依据
        2.3 中医综合方案治疗DSPN的设定依据
        2.4 中医综合方案治疗DSPN的多维评价
    3.研究结果分析
        3.1 中医综合方案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分析
        3.2 中医综合方案的适宜性结果分析
        3.3 中医综合方案的操作规范研究
结论
创新点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1 综述一
        参考文献
    附件2 密歇根糖尿病神经病变计分方法(MDNS)
    附件3 中医临床症状积分量表
    附件4 SF-36生活质量评分量表
    附件5 调查问卷一 DSPN患者中医综合方案满意度调查问卷
    附件6 调查问卷二 中医综合方案适宜性医生评价问卷
    附件7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清单

(5)骶骨骨折致骶神经压迫性损伤的生物力学测试及有限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 骶骨及骶神经损伤的生物力学测试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骶骨骨折致骶神经压迫性损伤的有限元分析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骶神经损伤的基础研究进展概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理解与适用——脊柱与四肢损伤(论文提纲范文)

1 骨关节损伤
2 肢体离断或者缺失与大关节功能丧失
3 四肢神经及血管损伤

(10)不同拉伸参数的神经松动术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轴突再生及NGF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周围神经的概述
        1.1 周围神经的解剖和生理特点
        1.2 周围神经的生物力学特性
        1.3 周围神经的电生理
    2.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
        2.1 周围神经损伤的病因
        2.2 周围神经损伤后的病理改变
        2.3 周围神经损伤的分类
        2.4 周围神经损伤修复
        2.5 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
    3.神经松动术的研究进展
        3.1 神经松动术的概述
        3.2 神经松动术的治疗原理
        3.3 神经松动术治疗的疾病
实验研究
    实验一 神经松动术拉伸参数与角度的关系
        1.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操作
        2.结果
        2.1 神经松动术坐骨神经拉伸的长度与膝关节角度的关系
    实验二 不同拉伸参数的神经松动术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轴突再生及NGF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操作
        1.3 检测指标
        1.4 统计分析
        2.结果
        2.1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
        2.2 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
        2.3 相应坐骨神经、脊神经节有髓轴突计数
        2.4 免疫组化法检测坐骨神经中NGF蛋白表达
讨论
    1.指标及检测的选择
        1.1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选择
        1.2 坐骨神经功能指数的选择
        1.3 相应坐骨神经、脊神经节有髓轴突计数的选择
        1.4 NGF的选择
    2.神经松动术拉伸参数及角度的选择
        2.1 神经松动术拉伸参数的选择
        2.2 神经松动术角度的确定
    3.神经松动术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轴突再生的作用
    4.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介

四、骨折并发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845例髋部骨折现状分析及流行病学调查[D]. 宋凯. 湖北民族大学, 2021(12)
  • [2]补阳还五汤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并发正中神经损伤临床研究[J]. 王锐利,张巧利,周子延. 新中医, 2020(17)
  • [3]补阳还五汤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D]. 成俊明.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8)
  • [4]2型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中医综合方案的疗效评价与适宜性研究[D]. 王欣欣.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1)
  • [5]骶骨骨折致骶神经压迫性损伤的生物力学测试及有限元分析[D]. 蒋熠飞. 山东大学, 2020(02)
  • [6]《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理解与适用——脊柱与四肢损伤[J]. 朱广友,范利华,夏文涛,程亦斌,刘瑞珏,杨小萍,吴军. 法医学杂志, 2015(03)
  • [7]周围神经损伤的诊治研究进展[J]. 何波,段永壮,王增涛.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2007(04)
  • [8]提高周围神经损伤的诊治水平[J]. 顾玉东.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3(01)
  • [9]《中国骨伤》2002年第15卷关键词索引[J]. 赵宏普. 中国骨伤, 2002(12)
  • [10]不同拉伸参数的神经松动术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轴突再生及NGF的影响[D]. 陈程程.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骨折合并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