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超临界流体溶喷技术制造墨粉的构想(英文)(论文文献综述)
喻慧[1](2013)在《超临界流体辅助碳管分散及超临界二氧化碳中铂/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文中认为在本论文中,我们运用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与石墨烯片层(graphene sheets)为研究基体,在超临界二氧化碳辅助下对碳纳米管与石墨烯片层负载金属颗粒并利用超临界流体快速膨胀分散碳纳米管。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并对其在高温炉中进行高温膨胀还原制备石墨烯片层。通过电子显微镜(SEM,TEM,AF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热失重曲线(TGA)测试来证实石墨的氧化及氧化石墨在高温被还原。利用超临界流体作为反应介质,将金属颗粒负载到石墨烯片层或碳纳米管上,制备纳米级复合材料。给予石墨烯片层或碳纳米管更多的功能,具有一定的应用与研究价值。本课题以二甲基(1,5-环辛二烯)铂(PtMe2COD)为Pt的前驱体,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制备Pt/GS, Pt/MWCNT复合材料,通过透射电镜(TEM)观察Pt金属颗粒在载体上的负载情况。X射线衍射(XRD)与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用来证实负载Pt金属颗粒。经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测试,我们将Pt/GS, Pt/MWCNT与商业催化剂Pt/C(炭黑,Vulcan XC-72)相比,测定它们对于甲醇电氧化的催化活性及稳定性的强弱。利用超临界流体快速膨胀(Rapid Expansion of Supercritical Solution)的技术,在25mL的高压釜中,以温度为40℃、CO2加压至10MPa,喷嘴为50μm缝隙的轴向环隙喷嘴,进行快速膨胀来分散碳纳米管。RESS分散后的碳纳米管极易重新聚集和团聚,防止再团聚是个难题。分散剂的水溶液能很好地防止碳纳米管的再团聚,但分散剂的存在显然会影响复合材料的性能,不适于制备纳米复合材料。我们选用了三种方法解决其再团聚,第一种方法是借助间苯二甲酸二甲酯在RESS压力陡降后过饱和而析出,并会以碳纳米管为成核点包覆碳纳米管,从而阻止碳纳米管的再团聚;第二种方法是将快速膨胀的碳纳米管在很短时间内嵌入高分子(PMMA)链,由于节流效应会迅速冷却将分散良好的碳纳米管固定在高分子基体中,从而阻碍碳纳米管的再团聚;第三种方法是利用石墨的层状结构在快速膨胀后会被剥离为石墨烯片层,然而剥离后的石墨烯片层又会团聚。因此将剥离后的石墨烯片层与碳纳米管一起分散,阻隔各自的再团聚。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考察防止再团聚的碳纳米管形貌,并与未使用防止重新团聚措施的样品进行对比,确定其防止再团聚的有效程度。
宋吉银[2](2010)在《悬浮聚合法彩色墨粉的制备》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墨粉,通过修改聚合工艺和对炭黑粒子的表面改性,改变了其在有机相中的分散情况,制得了粒径更加均匀、形貌趋于球形的墨粉;随着彩色墨粉日益成为墨粉发展的趋势,本文分别用无机彩色颜料悬浮聚合制备了彩色墨粉。在使用无机彩色粒子制备彩粉的过程中,由于无机粒子在有机相中不能很好的分散,因此在调整工艺的同时,对无机彩色粒子进行了表面改性,改善其在有机相中的分散性,并用改性后的颜料粒子悬浮聚合制取墨粉,制得彩粉,将制得的墨粉与未改性过的墨粉进行比较。本文还研究了使用有机颜料聚合制备墨粉的工艺,发现有机颜料粒子能较好的与有机相混溶,从而使制备出的彩色墨粉粒子性能更加优异,并使用激光粒度仪、扫描电镜和热分析技术表征了所得产品的粒径分布、形貌特征和玻璃化转变温度。研究结果表明:1、用未改性的炭黑制备出的墨粉无论在粒形、表面光滑度等方面都无法与改性后的墨粉相比,对炭黑进行改性后可制得粒径分布更加均一、形貌更接近球形的墨粉,其使用性能也更好。2、使用无机彩色粒子制备墨粉时,由于在工艺方面的控制不好,导致制备出的墨粉与粉碎法生产的墨粉相比无任何优势,甚至不如粉碎法生产出的墨粉;另外,由于无机粒子在有机相中的分散性较差,导致在反应中经常从有机相中迁移到油水界面,甚至进入水相,造成制得的墨粉在粒径分布及形貌方面都无法达到太好的效果,因此要用偶联剂对其进行改性,并将改性后制备的墨粉与未改性过的相对比,发现改性后制得的墨粉在性能更加优越。3、用有机颜料粒子制备墨粉时,颜料粒子与单体的相容性较无机粒子好,能部分溶于有机相中,因此制备出的墨粉粒径分布更加趋于一致、球形度更好、颜色的均匀性更好、表面也更加光滑,整体性能比无机颜料优越。
刘漫丹,刘漫青,刘树果[3](2004)在《用超临界流体溶喷技术制造墨粉的构想(英文)》文中认为提出了用CO2 超临界流体作溶剂,采用溶喷技术制造复印机用或激光打印机用墨粉的方法。利用超临界流体对有机材料的强溶解性能,将树脂、颜料及电荷控制剂等全部或部分溶解在 CO2 超临界流体中,用搅拌方法使未溶部分均匀悬浮在含有溶质的超临界流体中,然后用瞬间喷雾方法获得墨粉粒子。依此方法制造的墨粉,形貌近似于球形,具粒度均匀、无表面污染等优点,与传统的机械法及化学聚合法相比,具有节能、节水、无环境污染、生产成本低等优点,将成为大规模生产墨粉的新方法。
刘漫丹,刘漫青,刘树果[4](2004)在《用超临界流体溶喷技术制造墨粉的构想(英文)》文中研究指明提出了用CO2超临界流体作溶剂,采用溶喷技术制造复印机用或激光打印机用墨粉的方法。利用超临界流体对有机材料的强溶解性能,将树脂、颜料及电荷控制剂等全部或部分溶解在CO2超临界流体中,用搅拌方法使未溶部分均匀悬浮在含有溶质的超临界流体中,然后用瞬间喷雾方法获得墨粉粒子。依此方法制造的墨粉,形貌近似于球形,具粒度均匀、无表面污染等优点,与传统的机械法及化学聚合法相比,具有节能、节水、无环境污染、生产成本低等优点,将成为大规模生产墨粉的新方法。
二、用超临界流体溶喷技术制造墨粉的构想(英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超临界流体溶喷技术制造墨粉的构想(英文)(论文提纲范文)
(1)超临界流体辅助碳管分散及超临界二氧化碳中铂/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1 碳系材料 |
1.1.1 富勒烯 |
1.1.2 碳纳米管 |
1.1.3 石墨烯 |
1.1.4 其他碳材料 |
1.2 超临界流体 |
1.3 常见的几种超临界流体介绍 |
1.3.1 超临界二氧化碳 |
1.3.2 超临界甲醇 |
1.3.3 超临界水 |
1.4 超临界技术应用 |
1.4.1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
1.4.2 超临界流体结晶技术 |
1.4.3 超临界流体色谱技术 |
1.4.4 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 |
1.4.5 超临界流体反应技术 |
1.5 超临界流体快速膨胀 |
1.5.1 超临界流体快速膨胀原理 |
1.5.2 超临界流体快速膨胀过程典型的实验装置 |
1.5.3 超临界流体快速膨胀的工艺特点 |
1.5.4 超临界流体快速膨胀技术的应用 |
1.6 纳米复合材料 |
1.6.1 纳米复合材料的分类 |
1.6.2 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 |
1.6.3 纳米复合材料性能 |
1.7 纳米材料在聚合物中的分散 |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
第二章 氧化石墨与石墨烯片层的制备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试剂与仪器 |
2.2.2 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 |
2.2.3 氧化石墨的高温膨胀还原制备石墨烯片层 |
2.2.4 氧化石墨与石墨烯片层的表征 |
2.2.4.1 电镜(TEM,SEM,AFM)测试 |
2.2.4.2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测试 |
2.2.4.3 热失重(TGA)测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电镜(TEM,SEM,AFM)分析 |
2.3.2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 |
2.3.3 热失重(TGA)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利用超临界CO_2制备Pt/石墨烯片层复合材料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试剂与仪器 |
3.2.2 超临界CO_2制备Pt/石墨烯片层复合材料 |
3.2.3 Pt/石墨烯片层复合材料形貌与结构的表征 |
3.2.3.1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测试 |
3.2.3.2 X射线衍射(XRD)测试 |
3.2.3.3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试 |
3.2.4 Pt/石墨烯片层复合材料用于甲醇电催化氧化的表征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 |
3.3.2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3.3.3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
3.3.4 Pt/石墨烯片层对于甲醇电氧化的催化活性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超临界流体快速膨胀辅助碳管及石墨烯的分散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原料 |
4.2.2 实验仪器 |
4.2.3 实验方法 |
4.2.4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表征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快速膨胀对分散碳纳米管的有效性 |
4.3.2 嵌入高分子链法 |
4.3.3 有机小分子包覆法 |
4.3.4 对比嵌入高分子链法和有机小分子包覆法 |
4.3.5 快速膨胀剥离石墨制备石墨烯片层 |
4.3.6 石墨剥离分散阻隔碳管团聚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2)悬浮聚合法彩色墨粉的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墨粉简介 |
1.2 墨粉的性质 |
1.2.1 粒度特性 |
1.2.2 树脂的固结性能 |
1.2.3 表界面特性 |
1.2.4 荷电特性 |
1.3 墨粉的主要制备方法 |
1.3.1 熔融粉碎法 |
1.3.2 聚合法 |
1.3.2.1 悬浮聚合法 |
1.3.2.2 分散聚合法 |
1.3.2.3 界面/自由基聚合法 |
1.3.3 复合法 |
1.3.3.1 机械化学法 |
1.3.3.2 异相聚合法 |
1.3.3.3 异相凝聚法 |
1.4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2 悬浮聚合法制备墨粉 |
2.1 实验部分 |
2.1.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2.1.2 实验工艺 |
2.1.3 测试与表征 |
2.1.3.1 粒径分布测定 |
2.1.3.2 墨粉粒子形貌观察 |
2.1.3.3 墨粉玻璃化转变温度测定 |
2.1.3.4 红外光谱测试 |
2.2 结果与讨论 |
2.2.1 粒径分析 |
2.2.2 十二烷基硫酸钠的使用对墨粉的影响 |
2.2.3 热学性能分析 |
2.2.4 与商用墨粉的粒径比较 |
2.2.5 与商用墨粉的形貌比较 |
2.2.6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测试 |
2.3 本章小结 |
3 用无机颜粒悬浮聚合法制备墨粉 |
3.1 彩粉的成像原理 |
3.2 彩粉应具备的特性 |
3.3 实验部分 |
3.3.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3.3.2 实验工艺 |
3.3.3 测试与表征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钴蓝作为颜料悬浮聚合制备墨粉 |
3.4.2 钛钴绿作为颜料悬浮聚合制备墨粉 |
3.4.3 钛铬棕作为颜料悬浮聚合制备墨粉 |
3.5 无机颜料悬浮聚合制备的墨粉的热学性能 |
3.6 本章小结 |
4 用有机颜料悬浮聚合制备彩色墨粉 |
4.1 实验部分 |
4.1.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4.1.2 实验工艺 |
4.1.3 测试与表征 |
4.2 结果与讨论 |
4.2.1 大红粉作为颜料悬浮聚合制备墨粉 |
4.2.2 耐晒黄作为颜料悬浮聚合制备墨粉 |
4.2.3 酞菁蓝作为颜料悬浮聚合制备墨粉 |
4.3 有机颜料悬浮聚合制备墨粉的热学性能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用超临界流体溶喷技术制造墨粉的构想(英文)(论文参考文献)
- [1]超临界流体辅助碳管分散及超临界二氧化碳中铂/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D]. 喻慧. 青岛科技大学, 2013(07)
- [2]悬浮聚合法彩色墨粉的制备[D]. 宋吉银. 南京理工大学, 2010(09)
- [3]用超临界流体溶喷技术制造墨粉的构想(英文)[J]. 刘漫丹,刘漫青,刘树果. 仪器仪表学报, 2004(S3)
- [4]用超临界流体溶喷技术制造墨粉的构想(英文)[A]. 刘漫丹,刘漫青,刘树果. 第五届影像科学与硬拷贝国际会议(ICISH’2004)论文集, 2004(总第1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