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南番茄早晚疫病综合防治技术

晋南番茄早晚疫病综合防治技术

一、晋南地区番茄早疫病和晚疫病的综合防治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王琪[1](2019)在《番茄灰叶斑病菌对氟唑菌酰胺的敏感性基线及抗性风险评估》文中研究指明番茄灰叶斑病(tomato grey leaf spot)是我国近年来新流行的一种真菌病害。由于我国缺少抗灰叶斑病的番茄品种,且多以保护地种植,以致番茄灰叶斑病在全国流行危害,给番茄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因此,筛选对番茄灰叶斑病的高效杀菌剂是生产上的重要需求。本文测定了番茄灰叶斑病菌对2种杀菌剂的敏感性,建立了对活性较高的氟唑菌酰胺和咯菌腈的敏感性基线。对氟唑菌酰胺进行了抗性检测。在PSA培养基上测试了氟唑菌酰胺对番茄灰叶斑病菌(Stemphylium solani)、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solani)、番茄叶霉病菌(Fulria fulva)和番茄根腐病菌(Fusarium oxysporum)的生物活性,对这5种病原真菌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EC50 分别为 0.097 μg/mL、0.211 μg/mL、0.293 μg/mL、11.910 μg/mL和 24.985 μg/mL。利用实验室于2008年从山东寿光日光温室内的番茄病叶上分离并保存的菌株,研究了番茄灰叶斑病菌对氟唑菌酰胺的敏感性基线及抗药性风险。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建立了 100株番茄灰叶斑病菌对氟唑菌酰胺的敏感性基线。结果表明番茄灰叶斑病菌对氟唑菌酰胺的EC50值变化范围为0.015~0.228μg/mL,95%置信度范围为0.074~0.107 μg/mL,敏感性呈单峰分布,平均EC50值为0.093±0.070 μg/mL。在含药培养基上驯化培养,从野生型敏感菌株(SS4、SS44、SS46)得到了 6个氟唑菌酰胺抗性菌株,突变频率为6%,抗性指数分别是184.04、112.56、103.43、57.74、178.16和229.12。6个氟唑菌酰胺抗性菌株的菌丝生长和亲本菌株没有显着性差异,致病力略有降低,具有较高的适合度。交互抗性测定结果表明,氟唑菌酰胺与咯菌腈、异菌脲、嘧菌酯、氟啶胺之间无交互抗性,与作用机理相同的杀菌剂啶酰菌胺和氟唑菌酰羟胺具有正交互抗性。氟唑菌酰胺(设置浓度为0,0.625,1.25,2.5,5,10 μg/mL)处理番茄灰叶斑病菌的3个亲本菌株和另外4个敏感菌株的分生孢子,氟唑菌酰胺(设置浓度为0,3.25,6.5,12.5,25,50 μg/mL)处理6个抗药性突变体的分生孢子,4 h时后10μg/mL的氟唑菌酰胺对敏感菌株孢子的萌发抑制率为57.45%~81.44%,50μg/mL时对抗药性突变体的孢子萌发抑制率为57.78%~69.7%。本研究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还建立了 100株番茄灰叶斑病菌对咯菌腈的敏感性基线。结果表明,番茄灰叶斑病菌对咯菌腈的EC50值变化范围为0.0294~0.1373 μg/mL,95%的置信度范围为0.058~0.065 μg/mL,平均EC50值为0.062±0.061 μg/mL。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氟唑菌酰胺和咯菌腈分别以10:3、7:3、5:3、1:1、3:5、3:7、3:10的组合物对番茄灰叶斑菌生长抑制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氟唑菌酰胺:咯菌腈以10:3、7:3、5:3、1:1、3:7的组合物对番茄灰叶斑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活性具有增效作用,3:5和3:10的组合物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具有相加作用,未发现颉颃作用。在离体番茄叶片上,氟唑菌酰胺、咯菌腈和氟唑菌酰胺与咯菌腈复配剂(1:1)均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而且复配剂的防效高于单剂的防效。2018年从山东寿光日光温室的番茄上采集的灰叶斑病叶,分离获得43个灰叶斑病菌株,在含40、20、10、5、2.5、1.25、0μg/mL氟唑菌酰胺的PSA培养基上培养,检测出对氟唑菌酰胺具有抗药性的29株菌株,占测定菌株的67.44%。

李潇[2](2019)在《番茄镰孢菌根腐类病害病原和种抗性鉴定及其药剂筛选》文中认为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是茄科番茄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南美洲,我国南北方广泛栽培。随着栽培年限的延长,病害的发生逐年加重,尤其是根腐病类病害已成为阻碍番茄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以西北地区番茄根腐类病害病原为研究材料,通过致病性分析、抗病种质资源筛选、室内药剂筛选等几个方面的试验对番茄根腐类病害进行研究。旨在为抗病品种选育的开展及合理防治等方面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2016年对西北地区的番茄苗期和成株期的根腐类病害进行了调查,发现番茄根腐类病害发生普遍,平均发病率在5%-20%之间。应用多点采样法采得番茄根腐类病害样品共106份。2.根据所分离到的病原及发生症状,结合番茄病害研究概况,将番茄根腐类病害确定为番茄颈腐根腐病和番茄镰孢菌根腐病。其中番茄颈腐根腐病主要表现为茎基部以及根部变褐,皮层干燥出现褪绿病斑,老叶变黄脱落,在近地面部分,可见褐色腐烂,病斑常常包围茎干一圈,部分植株可见白色霉层,苗期茎基部缢缩,纵切面可见维管束以及韧皮部变褐坏死,严重时植株枯萎;番茄镰孢菌根腐病主要危害植株根,在直根或大的次生根上有红棕色病斑,根部病变处皮质变色。地面症状包括叶脉间的黄褐斑和叶片的变白,发生严重时,地上部枯黄,根茎腐烂,植株枯萎死亡。3.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真菌分离、单孢分离法进行纯化、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结合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番茄颈腐根腐病优势病原菌为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番茄镰孢菌根腐病优势病原菌为茄病镰孢菌(Fusarium solani)。4.对番茄根腐类病害病原的致病性研究发现,同种不同菌株之间的致病性差异较大,烧杯水琼脂法所测定的菌株的致病性高于盆栽法所测定的各菌株的致病性,且差异显着。但经过相关性分析表明,两种方法所测定的致病性极显着相关,说明两种方法所测定的发病率及致病性的结果是一致的。5.采用盆栽法对全国大面积种植的33个国内外番茄品种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在筛选的33个番茄品种中,未检测到对两种病害免疫的品种,大部分品种表现为感病品种或中感。共筛选得到台湾粉玉女、精品红美女、花绣球和元明粉玉女4个抗病品种。6.通过平皿菌丝抑制法在室内对7种化学杀菌剂进行筛选和毒力测定,试验结果表明,7种化学药剂均对番茄颈腐根腐病和镰孢菌根腐病病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随着药剂浓度的增大,抑菌率也随之加强,药剂浓度和抑菌率呈正相关。筛选出三唑酮对两种病原菌有较好的防效。

谭海文,吴永琼,秦莉,潘玲华,秦晓燕,熊俏[3](2019)在《我国番茄侵染性病害种类变迁及其发生概况》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番茄种植范围、品种选择、栽培方式以及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变化,我国番茄侵染性病害的种类、分布及其发生危害等情况也有了较大变化,主要表现在:新的病害不断出现、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主要病害仍然不断加重、老病害表现出新症状、主要病害变为次要病害、部分病害病原发生较大变异6个方面。因此,及时掌握当地番茄病害的发生情况,因地因时地制定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才能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损失。

刘世伟[4](2018)在《宁夏永宁县设施番茄病害发生情况调查及防治策略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永宁县是宁夏重要设施蔬菜产地,近年来发展迅速,主要品种包括番茄、辣椒、黄瓜等,尤其是设施番茄年均种植面积2.5万亩以上。由于设施温室具有土壤养分及生态环境相对独立的特点。近年来设施番茄病害发生日趋严重,直接影响农产品产量品质和农户收益。但目前对病害的防治仍以化学药剂防治为主,忽视了抗病品种、生物、物理、农业等其他防治手段的使用,未能形成适合当地气候特点和栽培方式的综合防治措施。本文在永宁县设施番茄病害发生情况调查的基础上,对病害发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通过抗病品种和病害防治药剂的筛选,探讨永宁县设施番茄病害的防治策略。结果如下:1、永宁县设施番茄病害主要包括灰霉病、叶霉病、晚疫病、早疫病、病毒病、细菌性斑疹病及生理性病害。其中,番茄灰霉病发生率最高,病毒病、疫病、细菌性斑疹病也普遍发生。2、调查和数据分析发现,土壤养分提升、长期盲目施肥及温湿度提升等因素有利于病害的发生。3、番茄抗TY病毒品种试验发现,TFDY-006、博瑞1号和纽内姆1618等3种番茄品种对番茄TY病毒具较强抗性,值得推广利用;通过不同药剂防治灰霉病田间试验,表明交替使用施佳乐1000倍液和速克灵1200倍液,可以有效控制番茄灰霉病的危害。4、通过病害种类和发生情况调查以及影响因素分析、田间试验,初步总结、形成了以科学施肥、使用抗病品种嫁接苗、轮作倒茬、水肥一体化,以及智能微环境控制等农业措施、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协调的设施番茄病害综合防治策略。

赵颖,张兰香,岳弘辰,黄金光[5](2018)在《青岛市番茄早疫病病原菌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文中研究指明2016年,山东青岛地区番茄早疫病发生严重,危害较大。为明确引起番茄早疫病的病原菌,以番茄早疫病病叶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菌物形态学特征并结合rDNA-ITS和His基因序列分析等分子检测方法,对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引起青岛市城阳区番茄早疫病的病原菌为极细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此外,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在室内离体条件下极细链格孢对吡唑醚菌酯、戊唑醇、丙环唑、咪鲜胺4种杀菌剂的EC50值,以期筛选出防治番茄早疫病高效低毒杀菌剂,为番茄早疫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种杀菌剂对极细链格孢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但不同药剂之间存在差异。极细链格孢对吡唑醚菌酯、戊唑醇、丙环唑、咪鲜胺的EC50值分别为1.088、1.684、3.924、0.476mg·L-1。其中以97%咪鲜胺原油抑制效果最佳,97%吡唑醚菌酯原粉、98%戊唑醇原粉次之,97%丙环唑原油抑制效果最差。

谢学文[6](2017)在《我国蔬菜匍柄霉叶斑病的病原学及对啶酰菌胺抗药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茄匍柄霉(Stemphylium solani)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病原真菌,寄主范围广泛。近年来,由该病原菌引起的番茄匍柄霉叶斑病在我国大面积爆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该病原菌目前尚缺乏系统的研究。本论文以来源于不同地区的茄匍柄霉为研究对象,从病原菌的培养性状、分生孢子形态、致病性、遗传多样性等方面分析茄匍柄霉的种群分化。建立茄匍柄霉的检测技术,为蔬菜匍柄霉叶斑病的早期预警监测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同时分析了茄匍柄霉对啶酰菌胺的抗药性,为蔬菜匍柄霉防治药剂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1.2013年9月至2015年4月,在我国山东、北京、广东、广西、辽宁、海南等6个省市调查匍柄霉叶斑病的危害,发现引起番茄、菜豆、长叶莴苣匍柄霉叶斑病的优势菌株为茄匍柄霉(S.solani)。2.依据菌落形态将茄匍柄霉(S.solani)划分为9种类型。茄匍柄霉的菌落形态与寄主和地理来源没有相关性,茄匍柄霉分生孢子形态差异显着,与寄主和地理来源显着相关。3.发现我国不同来源的茄匍柄霉存在明显的致病力分化。根据茄匍柄霉(S.solani)对番茄、菜豆和长叶莴苣的致病力测定结果,明确茄匍柄霉存在两种致病型,致病型与菌株的寄主和地理来源密切相关。PA致病型分为4种亚致病型,PA1亚致病型对三种不同寄主的致病力较弱。PB致病型分为3种亚致病型,PB3亚致病型对三种不同寄主的致病力较强。同一寄主和地理来源的茄匍柄霉致病力存在强、中、弱的差异。4.建立了茄匍柄霉侵染番茄过程研究的最佳接种体系,明确了菌丝侵染是茄匍柄霉对番茄的重要侵染途径。菌丝在叶片表面萌发,产生多个芽管,菌丝向四周扩散伸长,到气孔附近形成侵染菌丝,从气孔侵入后,分化的次生侵染菌丝继续扩展侵染。5.茄匍柄霉遗传类群与寄主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与地理来源无关。采用系统发育分析和分子标记对105株不同来源的茄匍柄霉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分别将茄匍柄霉分为4个遗传类群。来源于番茄的茄匍柄霉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但与其他菌株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表明其他寄主的茄匍柄霉可能来源于番茄,因番茄的交叉侵染在不同寄主间传播,病害的流行与番茄种苗的跨区域调运存在一定的相关性。6.以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基因(Glyceraldehyde-2-phosphate dehydrogenase,gpd)为检测靶标基因建立了番茄匍柄霉叶斑病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检测技术。检测灵敏度为 4.285×102fg·μL-1以下,高于普通PCR检测技术1000倍,可以实现番茄匍柄霉叶斑病菌的定量检测,接种6小时,植株未显症前即可检测出病原菌。7.以gpd为检测靶标基因建立了番茄匍柄霉叶斑病菌的LAMP检测技术。LAMP检测灵敏度达2.4×103 fg·μL-1,高于普通PCR检测技术100倍,通过钙黄绿素进行显色反应,检测时间在30min内,可用于病害潜伏、未显症期的快速检测。8.建立了茄匍柄霉对啶酰菌胺的敏感性基线,我国已有茄匍柄霉对啶酰菌胺产生抗性,主要包括SdhB-H272Y和ShdC-H134R两种靶基因位点突变类型产生的抗性。

李林蔓[7](2017)在《朝阳地区设施农业大棚番茄栽培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技术》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农业大棚番茄的种植面积也在逐渐扩大。该研究主要介绍了辽宁省朝阳地区设施农业大棚的番茄栽培管理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以期为大棚番茄的种植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以及借鉴。

雷钦钦[8](2015)在《鄂西高山番茄产业发展及其品种筛选品种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山蔬菜是指在海拔800m-1800m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生产的蔬菜,具有适地适季的生产特点,相对于各大平原地区,高山蔬菜具有天然反季节、绿色无公害的优势。大规模发展高山蔬菜,既可以缓解城市蔬菜“秋淡伏缺”的现状,又可以为山区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鄂西主要是指湖北省西南部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区,该州耕地面积28.69万hm2,平均海拔1 000 m,73%以上处于高山地区,其中海拔1200m以上的高山地区占总面积的29.4%,海拔800m-1200m的二高山地区占总面积的43.6%,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优势。近年来,当地农民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大力发展高山蔬菜种植,截止2013年,该地区高山蔬菜总面积达到5.8万hm2,番茄是该地栽培的主要蔬菜之一。高山番茄面积稳步增长,由2011年的3333.3hm2上升到2014年的4666.7hm2,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农民纯收入增加进入瓶颈时期。为了探究高山番茄生产、销售存在的问题,课题深入主要乡镇对高山番茄生产情况进行调研,以期为该地区高山番茄的持续健康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同时,在不同海拔地区进行番茄品种的筛选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合不同海拔地区种植的高山番茄品种。本研究的主要结果摘要如下:1恩施州高山番茄产区主要分布在海拔800m-1400m地区,不同番茄产区对品种商品性状的要求会有所差别,但是高产、抗病、硬度高是高山番茄品种的共性要求。经过综合比较,海拔1400m左右地区番茄生产的经济效益更高,最高时产投比达到1.95,主要是因为海拔1400m左右地区病害没有海拔800m左右地区严重。虽然番茄亩产投入成本较其他蔬菜高出很多,但由于番茄的亩产、价格均较高,因此农民种植意愿较大,可继续稳定发展种植面积,但应注意科学栽培,避免连作。2恩施州高山番茄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商品性状好、抗病性强特别是抗晚疫病的品种较少,农民在品种选择时空间小,种子成本较高;早、晚疫病严重,导致农药大量施用,且存在不科学施药的情况,食品安全隐患较大;番茄生产劳动力成本太高,严重影响农民纯收入;番茄市场价格波动太大,种植风险较大。3恩施州年均降雨量达1600mm-2000mm,空气湿度大,应大力推广避雨栽培,降低空气湿度,减少疫病发生率,稳定番茄生产市场,避免极端天气带来的毁灭性灾害。针对高山番茄品种选择空间小的问题,本课题在3个不同海拔高度地区进行了品种筛选试验。在海拔800m地区的试验中,从28个番茄组合中没有筛选出比当地主栽品种综合表现更优异的组合;在海拔1450m地区对新增的9个品种进行了试验,其中有两个品种表现出一定优势,但有待进一步试验。

刘小叶[9](2015)在《重庆市长寿区番茄主要病害防治控制性技术探讨》文中认为随着城市的发展,重庆市长寿区沿江河谷等老番茄生产基地被城市建设所占用,长寿的番茄全部依靠外地供应。因此,开辟新的番茄生产基地,让市民吃到新鲜、健康的本地番茄迫在眉捷。近年来,在长寿现代农业园区蔬菜基地进行番茄种植中进行广泛调查和试验,发现番茄疫病、青枯病是番茄生产中的毁灭性病害,直接影响番茄的产量和农民的收入。因此,探索出番茄主要病害防治控制性技术,以供参考。

贺观清[10](2014)在《九种药剂对番茄早疫病的防治作用》文中研究表明番茄早疫病是一种对番茄生产具有较大影响的病害。通过药剂防治番茄早疫病是一种直接、经济、有效的办法。为了更好的指导露地番茄生产工作,更经济,有效的提高番茄品质和产量,找到一种符合当地番茄早疫病药剂防治的方案是很有必要的。本试验选用标正公司常用的9种番茄早疫病防治的药剂,在露地分小区进行了药效试验,得到结果如下:在三次施药中有四种药剂表现出对番茄早疫病稳定高效的防效,其防效由高到低分别为世标(37%苯醚甲环唑)、美极(40%烯酰嘧菌酯)可湿性粉剂、果美利(50%戊唑醇代森锰锌)、好克利(430g/L戊唑醇)可湿性粉剂。有三种药剂表现出显着的防效,即世标(37%苯醚甲环唑)微乳剂3000倍液、美极(40%烯酰嘧菌酯)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和果美利(50%戊唑醇代森锰锌)1000倍液,其中世标(37%苯醚甲环唑)微乳剂防效最好,达到91.5%。

二、晋南地区番茄早疫病和晚疫病的综合防治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晋南地区番茄早疫病和晚疫病的综合防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番茄灰叶斑病菌对氟唑菌酰胺的敏感性基线及抗性风险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及缩略语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番茄灰叶斑病及防治研究进展
        1.1 番茄灰叶斑病的主要症状
        1.2 病原物
        1.3 病菌病害循环及发病因素
        1.4 抗病机理
        1.5 防治
    2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s)类杀菌剂的概述
        2.1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s)类杀菌剂的研究进展
        2.2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s)类杀菌剂的作用机制
        2.3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s)类杀菌剂的抗性研究
    3 氟唑菌酰胺及其研究现状
        3.1 氟唑菌酰胺的理化性质
        3.2 氟唑菌酰胺的生物活性
        3.3 氟唑菌酰胺的毒性
    4 咯菌腈及其研究现状
        4.1 咯菌腈的理化性质
        4.2 咯菌腈的生物活性
        4.3 咯菌腈的毒性
    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氟唑菌酰胺对番茄主要病原真菌的毒力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真菌
        1.2 供试药剂
        1.3 培养基
        1.4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第三章 番茄灰叶斑病菌对氟唑菌酰胺和咯菌腈的敏感性基线及氟唑菌酰胺的抗性风险评估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与培养基
        1.2 供试菌株采集与分离
        1.3 番茄灰叶斑病菌对氟唑菌酰胺的敏感性基线测定方法
        1.4 番茄灰叶斑病菌对咯菌腈的敏感性基线测定方法
        1.5 番茄灰叶斑病菌对氟唑菌酰胺的抗药性风险评估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番茄灰叶斑病菌对氟唑菌酰胺的敏感性基线
        2.2 番茄灰叶斑病菌对咯菌腈的敏感性基线
        2.3 番茄灰叶斑病菌对氟唑菌酰胺的抗药性
    3 讨论
第四章 氟唑菌酰胺和咯菌腈对番茄灰叶斑病的增效组合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1.2 供试药剂及培养基
        1.3 氟唑菌酰胺与咯菌腈复配对番茄灰叶斑病菌的敏感性测定
        1.4 氟唑菌酰胺与咯菌腈复配对离体番茄叶片的保护作用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氟唑菌酰胺与咯菌腈复配对番茄灰叶斑病菌的毒力
        2.2 氟唑菌酰胺与咯菌腈复配对离体番茄叶片的保护作用
    3 讨论
第五章 番茄灰叶斑病菌对氟唑菌酰胺的抗药性检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和培养基
        1.2 供试菌株
        1.3 敏感性测定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小结
本文创新点
本文尚未解决的问题
致谢

(2)番茄镰孢菌根腐类病害病原和种抗性鉴定及其药剂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项目资助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番茄生产现状
        1.1.1 番茄产量
        1.1.2 番茄育种
        1.1.3 番茄功效及番茄生产面临的问题
    1.2 番茄土传病害的研究概况
        1.2.1 番茄青枯病为害症状、分布以及防治
        1.2.2 番茄枯萎病为害症状、分布以及防治
        1.2.3 番茄根结线虫病为害症状、分布以及防治
    1.3 番茄根腐类病害的研究
        1.3.1 番茄颈腐根腐病
        1.3.2 番茄镰孢菌根腐病
    1.4 番茄土传病害病原致病性研究方法
    1.5 番茄抗病品种研究现状
    1.6 根腐病病原菌药剂筛选研究进展
    1.7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番茄镰孢菌根腐类病害调查与采样、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1.3 菌株再分离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病原菌分离与纯化
        2.2.2 番茄颈腐根腐病
        2.2.3 番茄镰孢菌根腐病
    2.3 小结
    2.4 讨论
第三章 番茄根腐类病害种质资源抗病筛选
    3.1 材料和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1.3 抗性分级标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接种尖孢镰孢菌抗性品种筛选
        3.2.2 接种茄病镰孢菌抗性品种筛选
    3.3 小结
    3.4 讨论
第四章 番茄根腐类病害药剂筛选
    4.1 材料和方法
        4.1.1 供试材料
        4.1.2 药剂筛选
        4.1.3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7种药剂对尖孢镰孢菌和茄病镰孢菌的抑制效果
        4.2.2 毒力测定
    4.3 小结
    4.4 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创新点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下步工作计划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3)我国番茄侵染性病害种类变迁及其发生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番茄侵染性病害的种类
2 番茄侵染性病害发生动态分析
    2.1 新的病害不断出现
    2.2 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
    2.3 主要病害仍然不断加重
    2.4 老病害表现出新症状
    2.5 主要病害变为次要病害
    2.6 部分病害病原发生较大变异
3 结语

(4)宁夏永宁县设施番茄病害发生情况调查及防治策略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设施番茄产业发展情况
        1.1.2 设施番茄病害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
    1.2 永宁县设施番茄发展现状和特点
    1.3 存在问题和论文设计思路
        1.3.1 番茄病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1.3.2 论文设计思路
第二章 永宁县设施番茄病害发生情况调查
    2.1 调查方法
        2.1.1 调查范围和时间
        2.1.2 调查方法
    2.2 调查结果
    2.3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土壤养分、施肥情况及气候变化与设施番茄病害发生的关系
    3.1 调查方法
        3.1.1 历年病害发生情况调查
        3.1.2 土壤养分变化调查
        3.1.3 肥料使用情况变化调查
        3.1.4 气象数据收集调查
    3.2 调查结果
        3.2.1 近年来设施番茄病害发生情况
        3.2.2 土壤养分变化与设施番茄病害发生的关系
        3.2.3 施肥调查结果与设施番茄病害发生的关系
        3.2.4 气候因素变化与设施番茄病害发生的关系
    3.3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番茄抗TY病毒病品种及番茄灰霉病防治药剂试验
    4.1 试验方法
        4.1.1 番茄抗TY病毒病品种试验
        4.1.2 番茄灰霉病防治药剂试验
    4.2 试验结果分析
        4.2.1 番茄抗TY病毒品种试验
        4.2.2 番茄灰霉病防治药剂试验
    4.3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讨论
    5.1 永宁县设施番茄病害发生特点
    5.2 土壤养分、施肥和气候田间变化与设施番茄病害发生的关系
    5.3 永宁县设施番茄病害防治策略探讨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青岛市番茄早疫病病原菌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病原鉴定
        1.2.2 病原菌致病性测定试验
        1.2.3 药效试验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病原菌分离及鉴定
    2.2 病原菌致病性测定
    2.3 药效试验
3 结论与讨论

(6)我国蔬菜匍柄霉叶斑病的病原学及对啶酰菌胺抗药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匍柄霉的分类地位
    1.2 匍柄霉属种级分类依据
    1.3 蔬菜匍柄霉发生及致病力分化研究
    1.4 匍柄霉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1.4.1 分子标记技术在植物病原真菌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1.4.2 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在真菌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1.5 真菌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1.5.1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
        1.5.2 LAMP检测技术
    1.6 茄匍柄霉抗药性研究进展
        1.6.1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研究进展
        1.6.2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抗药性研究进展
        1.6.3 啶酰菌胺的抗性发生情况及其抗性机制
    1.7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蔬菜匍柄霉叶斑病的病原鉴定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3 结果分析
        2.3.1 野茄子匍柄霉叶斑病病原菌鉴定
        2.3.2 匐柄霉叶斑病标本采集及症状观察
        2.3.3 病原菌的分离及纯化
        2.3.4 病原菌的产孢条件筛选
        2.3.5 分离菌株的产孢鉴定
        2.3.6 病原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2.3.7 不同来源茄匍柄霉形态特征比较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来源于蔬菜的茄匍柄霉致病力分化研究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方法
    3.3 试验结果
        3.3.1 茄匍柄霉在不同寄主上的致病力测定
        3.3.2 茄匍柄霉的致病力分化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茄匍柄霉对番茄的侵染过程研究
    4.1 试验材料
    4.2 试验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茄匍柄霉接种菌龄筛选
        4.3.2 茄匍柄霉接种时期筛选
        4.3.3 茄匍柄霉接种方式筛选
        4.3.4 茄匍柄霉接种浓度筛选
        4.3.5 茄匍柄霉接种环境筛选
        4.3.6 茄匍柄霉侵染过程观察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来源于蔬菜的茄匍柄霉遗传多样性研究
    5.1 试验材料
    5.2 试验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基于ITS和β-tubulin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
        5.3.2 不同来源的茄匍柄霉RAPD分析
        5.3.3 不同来源的茄匍柄霉ISSR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番茄匍柄霉叶斑病菌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研究
    6.1 番茄匍柄霉叶斑病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研究
    6.2 番茄匍柄霉叶斑病菌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技术研究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我国茄匍柄霉对啶酰菌胺的抗药性研究
    7.1 试验材料
    7.2 试验方法
    7.3 结果与分析
        7.3.1 茄匍柄霉对啶酰菌胺抗性频率测定及其敏感基线的建立
        7.3.2 茄匍柄霉抗药性菌株主要生物学性状
        7.3.3 茄匍柄霉对啶酰菌胺的抗性机制研究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和讨论
    8.1 结论
        8.1.1 我国蔬菜匍柄霉叶斑病的优势菌株为茄匍柄霉
        8.1.2 茄匍柄霉引起的野茄子匍柄霉叶斑病在我国首次报道
        8.1.3 来源于蔬菜的茄匍柄霉表型特征存在显着差异
        8.1.4 来源于蔬菜的茄匍柄霉存在2个致病型
        8.1.5 菌丝侵染是茄匍柄霉对番茄的主要侵染途径
        8.1.6 来源于蔬菜的茄匍柄霉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8.1.7 建立了番茄匍柄霉叶斑病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和LAMP检测方式
        8.1.8 茄匍柄霉对啶酰菌胺具有SdhB-H272Y和ShdC-H134R两种突变类型的抗药性
    8.2 讨论
        8.2.1 茄匍柄霉的多样性分析
        8.2.2 茄匍柄霉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8.2.3 茄匍柄霉对啶酰菌胺抗药性分析
    8.3 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及申请专利

(7)朝阳地区设施农业大棚番茄栽培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番茄的栽培管理技术
    1.1 品种的选择
    1.2 播种及苗床期的管理
        1.2.1 种子的处理
        1.2.2 播种期
        1.2.3 播种方式
        1.2.4 播种量的
        1.2.5 播种方法
        1.2.6 苗期管理
    1.3 定植
    1.4 田间管理
        1.4.1 肥水管理
        1.4.2 花期管理
2 番茄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2.1 早疫病
    2.2 晚疫病
    2.3 灰霉病
    2.4 细菌性角斑病
    2.5 番茄病毒病

(8)鄂西高山番茄产业发展及其品种筛选品种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 课题的提出
    2 高山番茄育种目标
        2.1 产量
        2.2 果实品质
        2.2.1 果实形状
        2.2.2 果重
        2.2.3 果实颜色
        2.2.4 果实硬度
        2.3 抗病性
        2.3.1 晚疫病
        2.3.2 早疫病
        2.3.3 青枯病
        2.3.4 番茄病毒病
    3 恩施州高山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3.1 高山蔬菜发展现状
        3.2 高山蔬菜发展存在的问题
        3.2.1 生产环节
        3.2.2 加工环节
        3.2.3 销售环节
第2章 鄂西恩施州地区番茄生产发展调研
    1 调研方法
        1.1 文献分析法
        1.2 座谈法
        1.3 问卷调查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恩施州番茄生产的发展历程
        2.2 恩施州高山番茄存在的优势及问题
        2.2.1 恩施州高山番茄存在的优势
        2.2.2.恩施州高山番茄存在的问题
        2.2.2.1 与其他蔬菜种植成本比较分析
        2.2.2.2 高山番茄种植成本变化分析
        2.2.2.3 不同海拔地区高山番茄种植成本分析
        2.2.2.4 高山番茄种植效益分析
        2.2.2.5 高山番茄安全性分析
        2.3 种植户对番茄品种的要求
        2.4 结果
    3 讨论
第3章 不同海拔地区番茄品种(组合)的筛选试验
    1 海拔800米地区29个番茄组合的比较试验
        1.1 材料及方法
        1.1.1 试验材料
        1.1.2 试验方法
        1.2 结果与分析
        1.2.1 田间抗病性
        1.2.2 产量
        1.2.3 果实硬度
        1.2.4 果实耐贮性
        1.2.5 生长类型与果实性状
        1.2.6 结果与讨论
    2 海拔1450米地区11个番茄品种的比较试验
        2.1 材料及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生育期
        2.2.2 主要农艺性状
        2.2.3 主要病虫害
        2.2.4 产量
        2.2.5 商品特征特性及综合评价
        2.3 结果与讨论
    3 海拔 1100M地区6个番茄品种的比较性试验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第4章 结论和讨论
    1.结论
    2.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蔬菜产业经济调查问卷
    附录2关于恩施地区番茄种植情况的调查问卷
致谢

(9)重庆市长寿区番茄主要病害防治控制性技术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番茄疫病发生情况
    1.1 番茄主要病害发生的条件
    1.2 长寿地区番茄病害发生情况
2 番茄主要病害防治控制性技术
    2.1 农业综合防治技术
    2.2 土壤酸碱度调整防治技术
    2.3 土壤病原生物处理防治技术
    2.4 药剂防治技术
        2.4.1 番茄早疫病、晚疫病
        2.4.2 番茄青枯病

(10)九种药剂对番茄早疫病的防治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番茄及其常见病害
        1.1.1 番茄种子历史及其作用
        1.1.2 番茄常见病害
    1.2 番茄早疫病
        1.2.1 番茄早疫病的病原菌
        1.2.2 番茄早疫病的研究历史
        1.2.3 番茄早疫病的病状和发生规律
        1.2.4 番茄早疫病与晚疫病的异同
        1.2.5 番茄抗早疫病的机制研究
        1.2.6 番茄早疫病的防治
    1.3 番茄早疫病的药剂防治
    1.4 本试验的意义及目的
第二章 试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实验数据处理
第三章 试验结果及分析
    3.1 9 种药剂对番茄早疫病菌菌丝抑制作用
    3.2 9 种药剂对番茄早疫病田间防治效果
第四章 结论和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晋南地区番茄早疫病和晚疫病的综合防治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番茄灰叶斑病菌对氟唑菌酰胺的敏感性基线及抗性风险评估[D]. 王琪.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2]番茄镰孢菌根腐类病害病原和种抗性鉴定及其药剂筛选[D]. 李潇. 甘肃农业大学, 2019
  • [3]我国番茄侵染性病害种类变迁及其发生概况[J]. 谭海文,吴永琼,秦莉,潘玲华,秦晓燕,熊俏. 中国蔬菜, 2019(01)
  • [4]宁夏永宁县设施番茄病害发生情况调查及防治策略探讨[D]. 刘世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02)
  • [5]青岛市番茄早疫病病原菌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J]. 赵颖,张兰香,岳弘辰,黄金光. 北方园艺, 2018(13)
  • [6]我国蔬菜匍柄霉叶斑病的病原学及对啶酰菌胺抗药性研究[D]. 谢学文. 沈阳农业大学, 2017(08)
  • [7]朝阳地区设施农业大棚番茄栽培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技术[J]. 李林蔓. 北方园艺, 2017(08)
  • [8]鄂西高山番茄产业发展及其品种筛选品种试验研究[D]. 雷钦钦. 华中农业大学, 2015(02)
  • [9]重庆市长寿区番茄主要病害防治控制性技术探讨[J]. 刘小叶. 南方农业, 2015(06)
  • [10]九种药剂对番茄早疫病的防治作用[D]. 贺观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03)

标签:;  ;  ;  ;  ;  

晋南番茄早晚疫病综合防治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