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型电液锤技术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贾智[1](2013)在《电液锤生产线连杆毛坯锻造工艺研究及缺陷预防》文中研究表明连杆是汽车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动机上承受冲击载荷和动态应力最强烈的零件,因此要保证优良的强度、刚度和疲劳性能。同时,由于发动机震动很大一部分来自连杆,所以对连杆提出了严格的尺寸,重量和表面质量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自动化的生产方式被逐渐引入连杆生产领域,以应对迅速提高的人力成本,同时追求更高的生产效率。在这种背景下,楔横轧+电液锤自动生产线被研发出来,并成为目前最先进的连杆生产系统。在电液锤自动生产线锻造系统中生产连杆时,楔横轧制坯工序中坯料的弯曲缺陷是影响生产线自动运转的最大威胁。本文以连杆电液锤自动生产线为研究对象,对影响生产线正常运转的核心问题进行了分析。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工厂的实际生产状况进行了仿真,取得了电液锤自动生产线生产连杆过程中的全部力能参数及三维场变量的信息。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连杆电液锤自动生产线锻造系统,对制坯过程中出现的弯曲、缩颈、堆料和中心疏松缺陷进行了研究,得到了解决这些缺陷的思路和方法,并对模具参数对这些缺陷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有以下几点:①对连杆毛坯楔横轧过程中产生的弯曲缺陷进行了分析,根据轧制过程中坯料的受力状态和温度变化,分析了弯曲产生的各阶段的特点,分析发现影响弯曲的主要原因是轧制顺序和模具结构设计不合理,造成坯料受力不平衡,从而产生了弯曲。根据弯曲的产生原因,形成了解决弯曲的基本思路。②分析了连杆毛坯楔横轧过程中缩颈缺陷的产生机理,提出了断面收缩率分配系数的概念,并研究了断面收缩率分配系数对缩颈量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解决多楔二次轧制条件下坯料缩颈问题的关键就是在模具设计时,保证两次轧制的变形量均匀,尽量使断面收缩率分配系数接近于1。③连杆毛坯楔横轧过程中产生堆料的主要原因是模具斜楔阻碍了材料在轴向上的流动。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堆料产生的条件,形成了解决堆料问题的基本思路。研究表明,影响堆料缺陷的主要工艺参数是斜楔上的摩擦系数和斜楔的成形角。模具设计时,在满足其它条件的前提下,为了防止产生堆料缺陷,应该尽量使摩擦系数接近1,而使成形角接近28°。④对连杆毛坯杆部和小头部位出现中心疏松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并根据产生中心疏松时坯料的应力-应变状态对中心疏松的类型进行了划分,将中心疏松划分为扩展型和约束型两种。扩展型中心疏松出现的原因在于,坯料中心部位和表面变形都比较剧烈,而且受到模具长时间的碾压,使它受到高频率的波动的应力作用,从而促进了中心疏松的产生。而约束型中心疏松出现的原因在于,斜楔阻碍了金属的正常流动,而使轧件表面变形比较剧烈,而心部基本没有变形,成为一个变形孤岛,在这种变形极度不均匀的“孤岛效应”影响下,在心部就产生了很大的交变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达到屈服极限时,就萌发了中心疏松。⑤建立了连杆电液锤自动生产线锻造系统,明确了系统中的能量和物质的流动,根据工艺过程将连杆在该生产线上的锻造过程分为输入层,处理层和输出层,其中处理层包括了楔横轧制坯和模锻成形两个子层。对影响系统稳定性的因素进行了总结,对各层中的因素对锻造过程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明确了楔横轧制坯是影响生产线自动运转的关键因素。⑥提出了新的预测多楔两道次轧制中心疏松的思路,即不同应力-应变状态下产生的中心疏松,应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研究和预测。在预测扩张型中心疏松时,在数值模拟模型中引入了多孔材料模型,通过相对密度的变化衡量中心该型中心疏松。在预测约束型中心疏松时,采用预先在坯料上挖孔,然后根据孔直径的变化来预测的方法。⑦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连杆电液锤自动生产线锻造系统的楔横轧制坯中,提出了新的模具结构,采用空洞法和密度法对杆部和小头进行了分析发现,小头空洞没有扩张,空洞直径为4.7522mm,小于预设空洞直径0.5mm,杆部相对密度为0.631。基于取得的研究成果,对优化的结果进行了生产验证。生产结果表明楔横轧制坯过程中没有出现弯曲、缩颈和堆料等外部缺陷,在剖面上也没有发现中心疏松。模锻件质量良好,填充饱满,没有内部和外部缺陷。
胡大勇,夏德仕[2](2010)在《新型全液压自由锻锤》文中研究表明锻锤作为目前中国锻造行业十分主要的设备,已经和正在经历技术升级。本文介绍了单杆、排油打液气锤的系统工作原理和各控制阀的工作原理,分析了该液气锤存在的油气互串、内漏生热、冷锤现象、液压冲击、安全性差等原理上的缺陷。而全液压驱动的电液锤正可以克服液气锤的原理性缺点。目前全液压电液锤已在各种规格系列的模锻锤和自由锻锤上得到应用,实践证明电液锤是液气锤的理想的升级换代产品。本文重点介绍了全液压电液锤的原理及其优点和应用。
郭艳萍,李永堂[3](2008)在《二通插装阀在电液锤中的应用》文中提出针对太原科技大学开发的0.5T悬臂式电液锤新型液压系统存在供油量无法满足大吨位电液锤流量要求的问题,采用了一个具有高压、大流量、响应快、液阻小的二通插装阀,实现大吨位电液锤液压控制系统的供油量要求,解决了系统中的流量瓶颈问题,实现了用小尺寸的主控手动换向阀控制大吨位电液锤的目的。
郭艳萍,李永堂,雷步芳[4](2007)在《大吨位电液锤的液压控制系统及其动态性能分析》文中提出针对太原科技大学开发的0.5t悬臂式电液锤新型液压系统存在供油量无法满足大吨位电液锤流量要求的问题,采用了一个具有高压、大流量、响应快、液阻小的二通插装阀,实现了大吨位电液锤液压控制系统供油量的改进,解决了系统中的流量瓶颈问题,实现了用小尺寸的主控手动换向阀就可控制大吨位电液锤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新型液压控制系统能满足大吨位电液锤的供油量。
赵文亮[5](2006)在《电液锤的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与传统的蒸汽-空气锤相比较,电液锤具有效率高、清洁环保、易于实现自动化等优点,其关键技术是主操纵阀的换向作用及快速放液阀的进排油液作用,它们决定了整个电液锤液压系统的整体性能。在实际应用中,电液锤的动态响应特性还应进一步完善。
闫凤民[6](2005)在《电液锤液压系统的动态分析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电液锤是替代蒸空锤的高新技术锻压设备,液压系统是其动力部分。液压系统的特性影响了电液锤的打击能量、打击频次。目前国内从事电液锤研究生产的单位有北京理工大学、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等。本文对电液锤的液压系统工作原理做了描述,并对其典型动作—打击和回油行程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研究。 组合建模法是液压系统的良好建模方法。本文用组合建模法建立了五吨自由锻电液锤液压系统的数学模型。在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中,忽略了一些次要因素,如短管路容积等,并做了合理的假设,如假设油液为理想液体、工作过程中恒温等。液压系统数学模型一般属“病态”模型。文中对“病态”的成因进行了初步的定性分析。 Simulink是建模、仿真分析软件,它提供了图形化的建模仿真环境,具有简单、可靠等特点。本文利用Simulink建立了电液锤液压系统的仿真模型,并得出了仿真曲线。经和实测曲线相比较表明:五吨自由锻电液锤性能满足工作要求;同时表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和仿真模型基本正确,可以为电液锤的性能优化提供理论基础。 本文还对调压保险阀做了动态特性分析和结构优化。
汪国荣,田晨[7](2005)在《浅述我国电液锤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对国外电液锤技术的引述,介绍了目前国内电液锤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状况,并展望了电液锤发展前景。
孟凡武,贺鸣,康建伟[8](2005)在《电液锤液压系统中蓄能器的选择》文中研究指明在分析电液锤工作特点的基础上,选择了带气瓶组的活塞式蓄能器液压系统。重点介绍了蓄能器的选择及参数设计。提高了设备的性能,降低造价,优化了机械结构。
汪国荣[9](2004)在《浅述电液锤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文中提出通过对国外电液锤技术发展的引述 ,介绍了目前国内电液锤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状况 ,并就电液锤发展前景给予良好的期望
国家经贸委节能信息传播中心[10](2004)在《新型电液锤技术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长春一汽锻造有限公司三台蒸汽自由锻锤在使用中存在操纵机构不灵活、打击无力且蒸汽损耗大的问题,出于节能降耗和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决定将其改造为新型电液锤,应用后取得显着效果;介绍新型电液锤的技术原理并与改造前的记录数据加以比较,论证了改造效果,说明了该技术的推广潜力。
二、新型电液锤技术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型电液锤技术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电液锤生产线连杆毛坯锻造工艺研究及缺陷预防(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连杆塑性成形工艺研究现状 |
1.2.1 锤上锻造成形工艺 |
1.2.2 辊锻制坯-模锻成形工艺 |
1.2.3 楔横轧制坯-模锻成形工艺 |
1.3 楔横轧工艺的特点及其研究现状 |
1.3.1 楔横轧工艺的应用研究现状 |
1.3.2 楔横轧基本理论研究现状 |
1.3.3 楔横轧缺陷的研究现状 |
1.4 研究目的与主要内容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内容 |
2 连杆电液锤自动生产线锻造工艺过程研究 |
2.1 连杆电液锤自动生产线设备分析 |
2.1.1 中频感应加热炉 |
2.1.2 楔横轧机 |
2.1.3 电液锤 |
2.2 连杆电液锤生产线工艺分析及设计 |
2.3 初始方案的生产调试 |
2.4 数值模拟模型的建立 |
2.4.1 刚塑性有限元基本原理 |
2.4.2 数值模拟模型的建立 |
2.5 有限元模型的验证 |
2.6 本章小结 |
3 连杆毛坯楔横轧外部缺陷产生机理研究 |
3.1 连杆坯料轧制中弯曲机理的研究 |
3.2 楔横轧中缩颈缺陷的机理研究 |
3.2.1 楔横轧中缩颈缺陷的判据 |
3.2.2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3.3 楔横轧中堆料缺陷的机理研究 |
3.4 本章小结 |
4 连杆毛坯楔横轧中心疏松产生机理研究 |
4.1 连杆毛坯楔横轧中心疏松的数值模拟 |
4.1.1 轧制变形过程的分析 |
4.1.2 轧件应变场的分布 |
4.1.3 轧件应力场分布 |
4.1.4 损伤分布 |
4.1.5 轧制力能参数分析 |
4.1.6 温度场的分布 |
4.2 楔横轧中疏松形成机理研究 |
4.3 连杆毛坯轧件金相分析 |
4.3.1 大头部位金相分析 |
4.3.2 连接段金相分析 |
4.3.3 杆部金相分析 |
4.3.4 小头金相分析 |
4.4 连杆毛坯杆部中心疏松的产生机理研究 |
4.4.1 连杆毛坯杆部受力状态的分析 |
4.4.2 连杆毛坯杆部应变场分析 |
4.4.3 杆部中心疏松的产生机理 |
4.5 连杆毛坯小头中心疏松产生机理研究 |
4.5.1 连杆毛坯小头部位受力状态分析 |
4.5.2 连杆毛坯小头部位应变场分析 |
4.5.3 小头中心疏松的产生机理 |
4.6 本章小结 |
5 电液锤自动生产线连杆毛坯锻造缺陷预防与控制 |
5.1 连杆电液锤自动生产线锻造系统 |
5.2 楔横轧中心疏松的预测方法研究 |
5.2.1 约束型中心疏松的预测 |
5.2.2 扩张型中心疏松的预测 |
5.3 轧件缺陷控制方法在连杆毛坯成形中的应用 |
5.4 主要工艺参数对连杆模锻成形的影响 |
5.4.1 制坯件温度对成形的影响 |
5.4.2 模具预热温度对成形的影响 |
5.5 生产验证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及展望 |
6.1 创新之处 |
6.2 不足之处及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 |
C.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3)二通插装阀在电液锤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0.5T悬臂式电液锤液压系统 |
2 插装阀的优点与结构 |
3 改进后的新型液压系统工作原理 |
4 改进后液压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
5 结论 |
(4)大吨位电液锤的液压控制系统及其动态性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对0.5t悬臂式电液锤新型液压系统的改进 |
2 新液压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 |
3 系统仿真结果 |
4 结论 |
(6)电液锤液压系统的动态分析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电液锤概述 |
1.2 电液锤的发展 |
1.2.1 电液锤的发展现状 |
1.2.2 电液锤的分类 |
1.2.3 电液锤的推广意义 |
1.3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电液锤液压系统的分析 |
2.1 五吨自由锻电液锤液压系统结构特点和主要液压元件的性能结构分析 |
2.1.1 五吨自由锻电液锤液压系统原理 |
2.1.2 主操纵阀的工作原理 |
2.1.3 快速放液阀的工作原理 |
2.1.4 二通插装阀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
2.1.4.1 二通插装阀的基本结构 |
2.1.4.2 二通插装阀的工作原理 |
2.2 模锻电液锤液压结构特点 |
2.2.1 德国 LASCO以及捷克 SMERA电液锤的特点 |
2.2.2 太原重机学院电液锤的特点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五吨自由锻电液锤液压系统动态数学模型及参数识别 |
3.1 液压系统的建模 |
3.1.1 组合建模法 |
3.1.1.1 组合建模法的原则和作法 |
3.1.1.2 组合建模法建模原理和步骤 |
3.1.2 液压大系统模型 |
3.2 五吨自由锻电液锤液压系统动态数学模型的建立 |
3.2.1 打击过程的分析及数学模型的建立 |
3.2.2 回程过程的分析及数学模型的建立 |
3.3 参数辨识 |
3.3.1 参数辨识原理 |
3.3.2 参数辨识实验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液压系统动态特性仿真 |
4.1 液压系统的仿真软件 |
4.1.1 SIMULINK模型基本结构 |
4.1.2 SIMULINK仿真运行原理 |
4.2 电液锤数学模型存在的主要问题 |
4.3 算法的选择 |
4.4 电液锤动态特性的仿真 |
4.4.1 打击行程 |
4.4.2 回油行程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调压保险阀动态特性分析 |
5.1 调压保险阀结构特点和功能 |
5.2 理论分析 |
5.3 调压保险阀动态特性的仿真及优化 |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8)电液锤液压系统中蓄能器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液压系统工作原理及供油方式选择 |
3 蓄能器类型的选择及合理配置 |
3.1 气囊式蓄能器 |
3.2 活塞式蓄能器 |
4 蓄能器的参数设计及气瓶组的应用 |
5 结束语 |
(9)浅述电液锤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外电液锤技术的发展 |
1. 德国早期气液锤技术 |
2. 纯液压快速模锻锤 |
3. 蒸 (空) 锤改电液锤技术介绍 |
二、我国电液锤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
1. 蒸 (空) 锤改造成电液锤技术的发展 |
2. 程控全液压电液锤的发展 |
3. 电液锤的不足 |
四、新型电液锤技术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电液锤生产线连杆毛坯锻造工艺研究及缺陷预防[D]. 贾智. 重庆大学, 2013(02)
- [2]新型全液压自由锻锤[A]. 胡大勇,夏德仕. 中国国际自由锻会议2010论文集, 2010
- [3]二通插装阀在电液锤中的应用[J]. 郭艳萍,李永堂.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2008(02)
- [4]大吨位电液锤的液压控制系统及其动态性能分析[J]. 郭艳萍,李永堂,雷步芳.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2007(01)
- [5]电液锤的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J]. 赵文亮. 液压与气动, 2006(06)
- [6]电液锤液压系统的动态分析与研究[D]. 闫凤民. 吉林大学, 2005(04)
- [7]浅述我国电液锤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 汪国荣,田晨. 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 2005(04)
- [8]电液锤液压系统中蓄能器的选择[J]. 孟凡武,贺鸣,康建伟. 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 2005(02)
- [9]浅述电液锤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 汪国荣.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04(12)
- [10]新型电液锤技术的应用[J]. 国家经贸委节能信息传播中心. 中国设备工程, 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