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陈列室与多媒体观察教学相结合的研究

解剖陈列室与多媒体观察教学相结合的研究

一、解剖陈列室与多媒体观摩教学相结合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姣[1](2021)在《我国博物馆藏品利用效率研究》文中提出藏品是博物馆的核心,是博物馆的立馆之本。藏品利用在博物馆的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藏品保护与研究成果的体现,是实现博物馆文化价值和核心功能的途径。藏品资源丰富、文化需求高与藏品利用效率低,形成强烈反差,成为目前博物馆发挥效能的瓶颈,提高博物馆藏品利用效率是我国时代需求和历史必然。藏品利用的核心是实现藏品价值,实现的途径是具体利用方式。以国内外对文化遗产价值的论述为基础,从博物馆的功能出发,藏品价值可分为本体价值,这是价值的本源和基础,以及情感价值和发展价值,这二者是附延伸价值,并且笔者对具体利用方式进行逐一阐述。展出率是博物馆藏品利用最直观的体现,笔者通过随机搜集的670展览数据和数学建模手段,估算了2009-2018年各级别博物馆、各类型博物馆的展出率,显示全国平均展出率10.27%左右,且近十年展出率呈下降趋势。通过采用Lasso回归、Logistics回归、Spearman和Pearson的统计学方法,笔者结合《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公布的博物馆相关数据,得出面积、人员、经费是影响博物馆展览数量最相关的因素。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才能更加清晰地审视我国博物馆藏品利用效率的基本情况,我国博物馆藏品利用效率低表现在广度、深度、频率和真实性问题四个方面,其原因表现在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但是在现有条件下,我们无法立即解决存在的问题和消除造成藏品利用效率低的因素,本文以国际视野、科学视角和技术层面探讨提高藏品利用效率的策略。笔者从藏品本体、场地方面、延伸利用方面及藏品利用保障措施介绍国外博物馆的有益经验,在有限的人力、物力、场地等情况下,为化解我国博物馆藏品利用中面临的问题提供参考。在信息时代,我们应加强博物馆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本文以“智慧”理念为指导,以人工智能为手段,探讨目前智慧博物馆和AI博物馆在藏品利用的实践应用,并以个案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博物馆导览、图像采集、藏品修复中的设计,实现提高藏品利用效率、拓展藏品利用手段、深化藏品利用领域,并不断提升“人—藏品—数据—机”互动性。新时代,博物馆应构建智慧型藏品利用模式,为大众提供智能化的藏品研究、展示、传播。但是博物馆藏品利用工作的核心是对藏品蕴含价值的挖掘与传承,这一点并不会、也不能因“智慧”而改变,我们应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最终以价值传承为目的,去推动我国的藏品利用改革之路,让藏品活起来。

叶丽(盖娅丽丽)(Lily Gaia Ye)[2](2021)在《论用艺术提升医学博物馆的公共性》文中研究指明博物馆不仅作为一个具有历史性、文化性和公共性的展示、教育和休闲的空间,同时也是一个公共文化服务的机构,它是现代语境下文化再生产必不可少的场域。随着社会进入信息数字化的生物医学的21世纪,博物馆正走向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在构建和提升博物馆公共性和民主性方面。博物馆的公共性是现代博物馆进行各项工作的基础,如何创生和提高医学博物馆的公共性就成为了本论文研究讨论的重点。全文主要以艺术的亲和性与数字科技的传播性为视角,以医学博物馆的历史演进、展览藏品、公众教育和公共空间的多重维度为切入点,论文分为六个部分展开研讨。首先,从回顾西方医学博物馆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开始,以医学知识的传承记载、人体标本的收藏保存和医学教育为主轴,总结医学博物馆在历史各个阶段的里程碑事件和重要医学发现。接着从回顾艺术与医学的交融演绎的关系入手,分析了艺术对医学的发展进步和传承的历史贡献,艺术品本身和博物馆治疗对人类身心健康和疾病的疗愈功效。其次,结合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即讯息”理论,拓展了医学博物馆改革的思维模式,讨论了如何在展品和展览空间的设计中注入艺术审美概念,探索运用多媒体、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来提升医学博物馆对公众的吸引力,从而改善公众教育的可能性。然后,借鉴最前沿的重组教育的理念,分析了在医学博物馆的公众普及教育中如何形成新的学习生态系统,以自主导向的体验式、社会性和分散式学习为特征,创造出特殊的文化景观和开放的公共场域的新型医学博物馆空间,有效地达成普及健康卫生教育的重要职能。探究了在信息网络全球化的后真相时代,医学博物馆在公众健康教育方面不可替代的优势,提出了博物馆公共教育的策略。接着结合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以公众化的视角,阐述了用艺术提升医学博物馆公共性,从而打破现有文化区隔的可能性,推演了艺术与医学的跨界融合将极大程度地推动医学博物馆的健康知识民主化的进程。最后,以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作为理论原点,首次提出了未来大医学艺术博物馆的概念,结合文化资本再生产理论探究在未来大医学艺术博物馆的再生产模式、路径及其在公众教育方面的策略,展望了未来大医学艺术博物馆对社会福祉和健康文化的贡献。希望该研究结果能为传统医学博物馆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一些理论参考,对医学博物馆的公共性和公众健康教育的发展和未来布局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朱厢炜[3](2020)在《建筑设计全过程实录及其评析 ——以自贡恐龙博物馆和中国彩灯博物馆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自贡恐龙博物馆和中国彩灯博物馆分别是我国1980年代和1990年代的代表性建筑作品,两座建筑的设计全过程所反映的内涵有着跨越时空的价值和意义。本文通过大量详实的历史文献资料,呈现了两座建筑设计的全过程,并从多个角度评析了这两座建筑的时代性意义和当代启示。论文共由七章组成,章节之间呈现顺序递进的关系。第一章绪论,表明了本研究的课题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对已有研究进行了综述,展现了本文的基本逻辑与框架。第二章,对我国1949年至1989年的建筑创作环境进行了概述,介绍了与两座建筑直接相关的自贡恐龙文化和彩灯文化。第三章,以实录的形式再现了展开建筑设计之前,包括前期策划等在内的诸多事件。第四章,以实录的形式再现了从建筑设计竞赛到建成的整个过程。第五章,呈现了自前期策划到建成后包括专业机构等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对两座建筑的评价。第六章,从建筑策划、建筑后评估、建筑设计竞赛、建筑设计、建筑伦理、建筑与城市文化的维度对研究对象进行了评析,揭示了其在这几个维度的意义和对当下建筑业的启示。第七章结论,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审视了此次研究中的创新与不足,对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展望。全文共约22万字,图片123幅,表格36个

杨叶文[4](2020)在《上海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运用研究》文中认为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所形成的包括遗址纪念地、革命原照、革命文献及手稿资料、重要实物、革命精神、革命运动、重大历史事件、先进事迹、建设成果标志物等在内的物质和精神文化资源的总和,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教学资源。上海是党的诞生地,是党成立后党中央机关的长期所在地,也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先行者。上海高校运用当地独特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育人,有助于培育爱国主义情怀和改革创新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和集体主义情感,提升理想信念和青年学生道德情操。因此,本项研究首先整合和梳理上海红色文化资源的范畴、类别、内涵、形成过程,其次了解上海红色文化资源在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五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实践现状,探讨上海红色文化资源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上海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路径。本研究主要分以下三个部分进行阐释:第一部分阐释上海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特征、形成过程及育人价值。通过归纳分析上海红色文化资源的范畴、类别,明确上海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根据上海红色文化资源在工人阶级、马克思主义宣传研究、中国共产党诞生和发展历程中的独特历史地位,总结和归纳出其显着特征,概括出上海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价值。第二部分阐释上海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现状。通过问卷和访谈充分了解上海高校目前已有的实践经验、存在的短板以及大学生的接受程度等,将高校实践现状和大学生接受现状两个层面的内容相结合,挖掘和总结出目前上海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成效及不足之处,深入剖析其原因。第三部分阐释上海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运用体系。高校层面加强学校党委统一推进的体制机制,创新思政课红色文化育人模式,拓展日常思政教育的红色文化育人阵地。全社会层面发挥政府弘扬红色文化的引领作用,整合社会力量增强红色文化事业,发扬红色家风在大学生价值观培育中的优势。

扈若愚[5](2019)在《高职院校制造类专业实训空间适应性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职教育担负着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双重重任,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核心支柱,高职院校制造类专业的全面发展,是关系着我国制造技术人才培养的关键。我国高职院校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21世纪信息的飞速交流时刻都在改变着社会需求与产业结构,进而影响着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招生工作。一成不变的建筑空间已经不能完成新时代交给它们的任务。但与院校规模和招生数量等日益增高的指标相比,高职院校相关建筑设计的理论研究相对匮乏。现实中建成的高职院校内存在大量空间问题,这些问题体现在高职院校实训空间的各个方面,从实践操作空间布局的不合理到实训楼内相关功能区域的缺失,制约着高职院校在新时代走向新高度。本文站在建筑设计的角度上,选取制造类专业这一高职院校内最为主要的大类专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阅读、实地调研、对比研究、归纳分类等手段,结合高职院校与制造业的特点,寻找我国高职院校制造类专业实训空间适应性设计的可能与途径。本文试图打破过去以专业实训项目为主要导向的空间划分原则,从实训设备的尺寸大小、实训室空间共同特征以及实训操作行为模式等角度入手,重新将制造类专业实训空间分成了五个大类。进一步分析影响空间设计的各项要素,结合理实一体化的新要求,设计五大类实训空间的优化方案,计算其平面、层高以及设备布局等重要设计要素信息。提供能够适应现状要求以及未来发展可能的实训基地空间组合方式。用以为实际高职院校的建设设计提供依据。

王可可[6](2019)在《国家公园自然教育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家公园保存了具有全球意义和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自然和人文遗迹、风景资源。国内外的国家公园建设理论和实践表明,自然教育是国家公园的基本功能之一,国家公园是开展自然教育主要载体。我国从2015年开始开展了三江源、武夷山等11个国家公园试点建设;由于起步较晚,适宜我国国情的国家公园自然教育建设理论和实践尚处在初期的探索阶段。本文系统地研究了我国国家公园自然教育的主要内容、主要形式和功能性设施典型设计,期望丰富国家公园自然教育设计理论和方法。本文在解读和梳理国家公园基本功能、国家公园自然教育的目的和受众、国家公园开展自然教育的功能空间的理论基础上,重点对如下三个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1)我国国家公园自然教育的内容;(2)我国国家公园自然教育的形式;(3)我国国家公园自然教育的功能性设施设计。在国家公园自然教育内容方面,我国国家公园自然教育的重点内容有四个方面:(1)自然科学知识;(2)自然技能知识;(3)自然价值;(4)自然伦理。国家公园保存的具有全球意义和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自然和人文遗迹、风景资源,是自然地理学、地质学、植物学、动物学、生态学、风景园林学和环境科学的自然课堂。自然技能知识主要是与野生动植物和谐相处的技能、废弃物处理技能、环境质量检测和分析技能、自然探险知识技能、生态保育和管理技能。自然价值的主要内容为生物多样性价值、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价值。自然伦理的主要内容为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珍稀频危动植物、正确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科学合理利用资源等。在国家公园自然教育形式方面,适宜于我国国家公园自然教育的形式主要有:(1)自然观察;(2)自然体验;(3)自然探险;(4)自然环境解说;(5)自然学校和自然课堂。本文系统地提出了国家公园五种自然教育形式的主要内容和受众群体等,推理出了适宜于不同形式的主题活动类型。在国家公园自然教育功能性设施设计方面,提出了适宜于我国国家公园自然教育功能性设施的典型组合方案,自然教育典型功能性设施由室内设施和室外设施组成。室内设施包括:(1)访客中心;(2)自然体验馆;(3)安全避险屋等。室外设施包括:(1)自然教育径;(2)自然教育园;(3)自然解说设施;(4)环境质量显示设施;(5)警示设施;(6)配套服务设施等。对上述各类设施的主体功能和附属功能、场地选址、建设规模和平面布局等进行了典型设计。本文的创新点是系统研究了适宜于我国国家公园的自然教育内容、自然教育形式、自然教育功能性设施典型设计,对我国国家公园自然教育设计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对我国国家公园自然教育工程建设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李兵,徐四元,姚伟[7](2018)在《青年解剖学实验技术人员的培养》文中研究表明解剖学属于形态学科,实验室教学直观性强,是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培养合格的实验技术人员,提高教学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1]。但是,对于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青年解剖实验技术人员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1青年实验技术员现况青年实验技术员的培养确存在诸多问题:(1)解剖学技术人才的稀缺;(2)人体标本来源短缺;(3)理论知识与技能水平差距较大,与理论教学水平发展不同步;(4)实验技术人员普遍年龄偏大;(5)解剖学实验技术人员的学历参差不齐;(6)"文人相轻"的心理背景;(7)缺乏专家教授的指导培训,水平停留在原始的层面;(8)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琐碎、重复,工作量大;(9)不重视标本陈列室;(10)没有享有较高的特殊岗位津贴。要想摒弃当前现状,青年解剖实验技术人员,就得通过各种渠道,例如全程听课、参与教研室集体备课、查阅相关解剖学资料

张友旺,寇现娟,王松,奏智,贾绍辉,孟思进[8](2017)在《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资源库建设实践》文中研究表明文章从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建设实践出发,阐述了加强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资源库软硬件建设,对缓解由于招生规模扩大、生物教学资源馈乏等给教学带来的困难,对提高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实践证明,完善实验教学资源库建设,能更好地服务于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与科研。

满宝根[9](2017)在《初中历史课程资源利用有效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新世纪之初,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正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行。它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转变。成千上万的教育工作者正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这场改革潮流之中。本课题所研究的课程资源开发便是此次改革的一部分,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难变成中小学的实际教育成果。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既是一个崭

诸葛夫进,吴宣忠,王琳,刘宝太[10](2017)在《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影像断层解剖实验室的建设》文中认为影像断层解剖学是近些年新兴的一门学科,其教学在中等卫生职业学校中专影像专业中尚处于探索阶段,而影像断层解剖实验室的建立是影像断层解剖教学的重要环节,本文主要从断层标本陈列室的建立等几个方面对影像断层解剖实验室的建设进行阐述。

二、解剖陈列室与多媒体观摩教学相结合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解剖陈列室与多媒体观摩教学相结合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博物馆藏品利用效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相关概念与研究范围界定
        1.1.1 藏品、展品、文物概念界定
        1.1.2 研究范围
    1.2 提高博物馆藏品利用效率的必要性与机遇
        1.2.1 国家层面的文化服务需求
        1.2.2 博物馆的自身发展需求
        1.2.3 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1.2.4 信息技术的发展
        1.2.5 “智慧”理念的普及
    1.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1 国内研究概况
        1.3.2 国外研究概述
        1.3.3 小结
第二章 藏品利用——藏品价值的实现
    2.1 藏品价值体系
        2.1.1 国内相关价值体系论述
        2.1.2 国外相关价值体系论述
        2.1.3 博物馆功能与藏品利用的价值
    2.2 本体价值利用
        2.2.1 陈列展览
        2.2.2 科学研究
        2.2.3 文物复制、仿制
        2.2.4 藏品着书出版
        2.2.5 藏品外借——以广东省博物馆2017 年展览为例
    2.3 情感价值利用
        2.3.1 社会教育活动
        2.3.2 文博类电视节目
        2.3.3 新媒体传播
    2.4 发展价值利用
        2.4.1 数字化利用
        2.4.2 文创产品开发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博物馆藏品利用基本情况研究——以陈列展览为例
    3.1 数据采集的基本情况
        3.1.1 随机收集展览的基本情况
        3.1.2 随机收集展览的主办博物馆基本情况
    3.2 估算全国博物馆藏品展出率
        3.2.1 建立估算全国博物馆藏品展出率的数学模型
        3.2.2 收集展览的展品数量的正态性检验
        3.2.3 根据数学模型估算全国博物馆藏品展出率
    3.3 影响博物馆藏品展出相关因素的筛选建模和校正
    3.4 影响博物馆藏品展出的相关因素分析
        3.4.1 相关性分析的统计学方法
        3.4.2 博物馆级别与藏品展出的相关性分析
        3.4.3 博物馆类型与藏品展出的相关性分析
        3.4.4 展览数量与客观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博物馆藏品利用效率分析
    4.1 藏品利用效率低的表现
        4.1.1 广度问题
        4.1.2 深度问题
        4.1.3 频率问题
        4.1.4 真实性问题——以《国家宝藏》节目为例
    4.2 藏品利用效率低的内部原因
        4.2.1 藏品研究不足
        4.2.2 展览场地限制
        4.2.3 利用方式单一
        4.2.4 利用观念狭隘
        4.2.5 藏品的同质化
        4.2.6 专业人才缺乏
    4.3 藏品利用效率低的外部原因
        4.3.1 法规尚待完善
        4.3.2 利用资金不足
        4.3.3 缺少馆际交流
        4.3.4 外界参与性低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国外博物馆提高藏品利用效率的探索与实践
    5.1 从藏品本体着手
        5.1.1 Curator(策展人)制度
        5.1.2 文物登录制度
        5.1.3 重视科学研究
    5.2 从场地方面着手
        5.2.1 开放内部空间——库房
        5.2.2 拓展展厅空间——高密度陈列方式
        5.2.3 “藏品+”模式开发外部空间
    5.3 从延伸利用着手
        5.3.1 注重教育服务工作
        5.3.2 藏品数字化工作
        5.3.3 文创产品开发
    5.4 藏品利用的保障措施
        5.4.1 多渠道经费来源
        5.4.2 建设志愿者队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智慧理念下博物馆提高藏品利用效率方式分析
    6.1 智慧理念下的博物馆
        6.1.1 智慧博物馆起源
        6.1.2 技术系统
        6.1.3 智慧博物馆藏品利用的实践应用
    6.2 人工智能时代的AI博物馆
        6.2.1 人工智能概述
        6.2.2 人工智能的发展政策与规划
        6.2.3 目前AI在博物馆藏品利用中的应用
    6.3 人工智能对博物馆藏品利用的影响
        6.3.1 提高藏品利用效率
        6.3.2 拓展藏品利用手段
        6.3.3 深化藏品利用领域
        6.3.4 提升智能化互动性
    6.4 人工智能给博物馆藏品利用带来的机遇分析
        6.4.1 国际趋势、国家战略是关键动力
        6.4.2 促进博物馆事业发展是核心支撑
        6.4.3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应用是外在推动因素
        6.4.4 理论研究、学科融合是有利保证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人工智能技术在藏品利用方面的个案探索
    7.1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导览装置在藏品利用中的设计
        7.1.1 导览对于博物馆藏品的重要性
        7.1.2 人工智能技术在博物馆导览中应用的必要性
        7.1.3 自动导览装置的模块设计
        7.1.4 自动导览装置的工作方法
    7.2 一种基于VR技术的图像采集处理装置及其方法
        7.2.1 技术背景
        7.2.2 模块设计
        7.2.3 图像存储模块的图像处理方法
        7.2.4 具体工作流程
    7.3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非结构性破损壁画修复方法
        7.3.1 研究背景
        7.3.2 生成对抗网络算法的介绍
        7.3.3 损失函数
        7.3.4 修复壁画的结果
    7.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一、主要结论
    二、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表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作者简介

(2)论用艺术提升医学博物馆的公共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缘起和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
        (一)世界博物馆学的研究趋势
        (二)早期的医学博物馆馆藏研究推动了人文自然科学发展
        (三)医学博物馆学术研究概况
        (四)医学博物馆学术研究文献综述
        (五)艺术和医学的交融促进医学的发展和医学知识的传播
    三、研究方法和论文构架
第一章 西方医学博物馆的历史演变
    第一节 西方医学和医学史的记录和传承
        (一)史前医学时期
        (二)远古文明中的医学时期
        (三)古希腊医学时期
        (四、五、六)古罗马医学、中世纪医学、文艺复兴时期的医学时期
        (七)近现代医学时期
        (八)后现代医学时代
    第二节 西方医学博物馆的产生、发展和演变
        一、早期西方医学博物馆
        二、大众人体解剖博物馆
        三、卫生博物馆与健康博物馆
        四、医学相关专科博物馆
        五、西方医学史和医学博物馆沿革的历史时间轴
    第三节 欧美医学博物馆的现状和困境
        一、博物馆在当代被赋予了新的发展内涵
        二、欧美医学博物馆现状
        三、欧美医学博物馆困境成因分析
        四、欧美医学博物馆发展状况对中国医学博物馆发展的启示
    第四节 欧美博物馆与其瘟疫主题展
        一、20 世纪流行传染性疾病的主题教育展与其博物馆
        二、古老的黑死病与亚姆村瘟疫博物馆的建立
        三、其它博物馆的瘟疫教育展
第二章 艺术和医学的共同演绎
    第一节 对人体的研究是艺术与医学的永恒话题
        一、艺术与医学的交融与萌芽:人体
        二、艺术与医学的交汇与探究:人体解剖学
        三、人体艺术的西方具象写实与东方抽象写意
    第二节 世界名画里的人体和医学
        一、名画中人物的疾病和健康状况
        二、名画里反映出画家本人的身体疾病
        三、名画里反映的医护病患关系
        四、名画里记录着医学史中的重要事件
        五、名画里记录的瘟疫
    第三节 人体疾病和心理健康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一、身疾心病对艺术家创作的影响
        二、疾病对艺术创作影响的作用机制
    第四节 艺术对人类身心健康的影响:博物馆处方与艺术治疗
        一、博物馆处方和博物馆治疗
        二、艺术是一种新型的古老治疗工具
        三、艺术治疗的形式与主要方法
        四、绘画治疗的理论基础与作用机制
        五、艺术博物馆艺术治疗的有效性评估
    第五节 艺术在医院和临床医学的应用
        一、艺术有助于提升医务人员的人文修养
        二、艺术在现代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三、医院空间环境的艺术化:绘画、雕塑、色彩和绿化等的治疗效果
    第六节 生物医学艺术:艺术与医学融合的新趋势
        一、欧美生物艺术的萌芽时期
        二、欧美生物艺术的发展阶段
第三章 医学博物馆艺术化的路径
    第一节 麦克卢汉的“媒介观”
    第二节 医学博物馆艺术化的重要手段:高新科技的应用
        一、医学博物馆艺术化的内涵
        二、医学博物馆的艺术化离不开科技化
    第三节 人体和医学展品的标本固定和保存的艺术化
        一、制成木乃伊(Mummification)
        二、蜜渍法(Mellification)
        三、古代防腐剂和福尔马林固定保存法(Formalin fixation)
        四、现代防腐剂:化学和物理方法综合使用(Embalming)
        五、人体冷冻(Cryogenics)
        六、塑化技术保存人体标本(Plastination)
    第四节 电子科技发展衍生人体艺术品:数字人体和数字解剖标本
        一、人体生物医学标本的数字化
        二、数码人体:电脑合成的三维人体
        三、人体虚拟尸体解剖
        四、3D-打印的人体器官标本
        五、医学数字产品和数字艺术品
        六、生物医学艺术作品
    第五节 医学博物馆展陈设计的艺术科技化
        一、围绕展品医学内涵和展览主题,强调知识性并突出审美感
        二、展陈空间中的科技、医学和艺术的融合
        三、应用数字医学标本和增强现实及虚拟空间:创造艺术化的虚拟场景
        四、虚拟艺术的传播作用与意义
    第六节 未来科技化的医学博物馆的表征
        一、博物馆的线上数字展览
        二、虚拟医学博物馆
        三、博物馆的人工智能和医学智能博物馆
    第七节 人体艺术标本和生物艺术品之伦理问题
        一、东西方的生死观的讨论
        二、海根斯塑化人体艺术的伦理道德问题
        三、生物医学艺术的伦理问题与特点
第四章 医学博物馆的专业教育及公众教育
    第一节 西方前沿的重组教育理念与博物馆教育改革
        一、当代教育体制的问题和挑战
        二、西方前沿的重组教育理念和学习网格模式
        三、后真相时代博物馆教育的公信力
    第二节 西方医学博物馆的专业教育
        一、传授医学知识是医生的重要职责
        二、医学博物馆是医学教学的重要课堂
        三、人体解剖也是早期艺术家的专业课
        四、医学博物馆专业教育的现状
    第三节 西方医学解剖博物馆的公众教育
        一、早期解剖博物馆的公众教育
        二、公共卫生运动的兴起和公众卫生健康教育普及
        三、现代医学博物馆的公众教育内容
        四、医学博物馆的公众教育的现状与策略
    第四节 医学博物馆不可替代的的公众教育特色
    第五节 医学博物馆公众教育上面临的挑战
        一、传统医学博物馆和现代医学博物馆的差别
        二、医学博物馆公众教育上面临的问题
        三、医学博物馆公众教育的意义
    第六节 现代医学健康公众教育有关主题展的实例解析
        一、心脏主题展
        二、大脑主题展
        三、人体解剖生理的公众教育:玻璃人和透明人人体模型
        四、灵活机动的博物馆公众教育:微型主题展
        五、人体生物科学技术内容主题展
第五章 拓展医学博物馆的公共性
    第一节 消失的边界:艺术与医学的跨界融合与边界拓容
        一、布尔迪厄的文化区隔理论与博物馆公共性的创生
        二、当代艺术和博物馆的公共性
        三、提升医学博物馆公共性的价值与实践意义
    第二节 当代医学博物馆公共性应有的审美表征
        一、生物艺术品和新标本艺术赋予新的审美特征
        二、艺术再造医学博物馆现代展陈语境
        三、艺术融入医学博物馆的公共空间与公共艺术
        四、医学和艺术并行:医学艺术混合展
        五、医学和艺术的融合:医学专家和艺术家合作
    第三节 医学美术在传播医学知识和拓展公共性上的作用
        一、医学美术的传播力:一图胜过千百字
        二、医学插图展现艺术家和医学的完美融汇
        三、超级写实主义雕塑表现人体医学的科学细节
        四、医学三维动画展示生命和疾病的机制
    第四节 提升医学博物馆公共性是一个系统工程
        一、用普惠美学思想指导医学博物馆公共性的建设
        二、医学博物馆工作人员需要多学科专业的培训
        三、数字时代展陈设计中文化再生产的新模式
        四、建构新型博物馆教育模式与加强公众健康知识的传播
        五、医学博物馆需融合市场经济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博物馆运营模式
    第五节 解析公共性的典型案例:惠康医学博物馆
        一、惠康信托基金会和惠康典藏博物馆
        二、惠康典藏博物馆的公共性的表征之一:公众参与共建文化民主
        三、惠康典藏博物馆的公共性的表征之二:当代艺术融合医学艺术
        四、惠康典藏博物馆公共性的表征之三:分享主义与资源共享
        五、惠康典藏博物馆公共性的表征之四:公共性和精英性共存
第六章 走向未来的大医学艺术博物馆
    第一节 大医学艺术博物馆概念的界定与意义
        一、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溯源
        二、大医学艺术博物馆概念形成的背景
        三、大医学艺术博物馆的概念的界定及其内涵
        四、大医学艺术博物馆的多元化的特点
    第二节 大医学艺术博物馆作为公共性的文化空间生产
        一、增强大医学艺术博物馆的公众影响力
        二、大医学艺术博物馆公众影响力的作用机制
        三、加强医学艺术博物馆公共性的审美表征
    第三节 大医学艺术博物馆的线上线下的运作机制
        一、线上大医学博物馆的运作机制
        二、大医学艺术博物馆智能化的管理系统
        三、医学健康普及的不仅是医学科学也是社会文化
        四、大医学艺术博物馆为中心的社区文化健康与福祉联盟
    第四节 大医学艺术博物馆建设的(SWOT)可行性分析
        一、机会与威胁分析(OT)主要是对环境和时势的分析
        二、优势与劣势分析(SW)主要是对自身优势和劣势的评估
        三、博物馆企业家在大医学艺术博物馆的作用与职能
    第五节 构建大医学艺术博物馆的策略
        一、打造大医学艺术博物馆的特色品牌
        二、寻求艺术家和医学博物馆的跨界合作
        三、寻求医学专家和医学博物馆的跨界合作
        四、大医学艺术博物馆与医学机构及博物馆的合作
        五、大医学艺术博物馆的主题展要围绕公众关心的健康话题
        六、大医学艺术博物馆社教部门的规划要反映新时代的述求
        七、大医学艺术博物馆要应用在多元文化空间生产的管理思维
        八、大医学艺术博物馆需要寻求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服务的国际合作
结束语
附录一 、欧美十大医学博物馆
附录二、图版索引(按前后顺序)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文章
后记与致谢
附件

(3)建筑设计全过程实录及其评析 ——以自贡恐龙博物馆和中国彩灯博物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研究的目与意义
        1.2.1 课题研究目的
        1.2.2 课题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建筑历程层面
        1.3.2 地域建筑层面
        1.3.3 地域建筑与文化层面
        1.3.4 国外学者对自贡地区城市、建筑及地域文化的研究
    1.4 国内研究现状
        1.4.1 建筑历程层面
        1.4.2 地域建筑层面
        1.4.3 地域建筑与文化层面
        1.4.4 国内学者对自贡地区城市、建筑和地域文化的研究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
        1.5.1 本文的研究方法
        1.5.2 本文的研究框架
    1.6 主要概念界定
        1.6.1 界定
    1.7 本论文写作说明
        1.7.1 本文对“历史”与“叙事”问题的回应
        1.7.2 阅读建议
2 建设背景
    2.1 中国建筑创作环境概述
        2.1.1 1949年至1964年的国内设计环境概述
        2.1.2 1965年至1976年的国内设计环境概述
        2.1.3 1977年至1989年的国内设计环境概述
    2.2 自贡的地域文化
        2.2.1 自贡恐龙的故事
        2.2.2 自贡彩灯的故事
    2.3 本章小结
3 建筑设计组织策划
    3.1 我们为何建造
        3.1.1 兴建自贡恐龙博物馆的设想
        3.1.2 兴建中国彩灯博物馆的设想
        3.1.3 讨论:兴建设想
    3.2 研究落实修建博物馆
        3.2.1 确定修建自贡恐龙博物馆
        3.2.2 确定修建中国彩灯博物馆
        3.2.3 讨论:不同的投资模式,不断努力得以确定兴建
    3.3 设计竞赛的组织安排
        3.3.1 自贡恐龙博物馆竞赛组织
        3.3.2 中国彩灯博物馆竞赛组织
        3.3.3 讨论:组织经验的延续和发展
    3.4 本章小结
4 建筑竞赛及后续进展
    4.1 方案评选与审定
        4.1.1 乱石——“恐龙群窟”与“洪荒时代”的抽象
        4.1.2 灯的群组——“南国灯城”的新星
        4.1.3 讨论:创作与评审
    4.2 方案确定及后续进展
        4.2.1 自贡恐龙博物馆的后续进展
        4.2.2 中国彩灯博物馆的后续进展
        4.2.3 讨论:后续进展
    4.3 本章小结
5 建筑创作回响
    5.1 官方新闻媒体的关注
        5.1.1 对自贡恐龙博物馆的关注
        5.1.2 对中国彩灯博物馆的关注
        5.1.3 讨论:媒体关注
    5.2 大众的声音
        5.2.1 对自贡恐龙博物馆的关注
        5.2.2 对中国彩灯博物馆的关注
    5.3 业内人士的评价
        5.3.1 对自贡恐龙博物馆的评价
        5.3.2 对中国彩灯博物馆的评价
    5.4 获奖情况
        5.4.1 自贡恐龙博物馆获奖情况
        5.4.2 中国彩灯博物馆获奖情况
    5.5 本章小结
6 建筑评析
    6.1 建筑策划
        6.1.1 可行性研究阶段
        6.1.2 设计任务书阶段
        6.1.3 自贡恐龙博物馆所带来的建筑策划启示
    6.2 建筑后评估
        6.2.1 自贡恐龙博物馆的建筑后评估
        6.2.2 中国彩灯博物馆的建筑后评估
        6.2.3 自贡恐龙博物馆和中国彩灯博物馆建筑后评估带来的启示
    6.3 建筑设计竞赛
        6.3.1 建筑竞赛的方案组织
        6.3.2 建筑评选中的“长官意志”与“明星建筑师”问题
        6.3.3 自贡恐龙博物馆和中国彩灯博物馆建筑方案组织与评选带来的启示
    6.4 建筑设计
        6.4.1 自贡恐龙博物馆建筑设计
        6.4.2 中国彩灯博物馆建筑设计
        6.4.3 建筑设计师
        6.4.4 自贡恐龙博物馆和中国彩灯博物馆建筑设计所带来的启示
    6.5 建筑伦理
        6.5.1 建筑精神与价值判断
        6.5.2 自贡恐龙博物馆建筑设计全过程中的建筑伦理
        6.5.3 中国彩灯博物馆建筑设计全过程中的建筑伦理
        6.5.4 自贡恐龙博物馆和中国彩灯博物馆表达的建筑伦理及其启示
    6.6 建筑与城市文化
        6.6.1 自贡恐龙博物馆和中国彩灯博物馆对自贡城市文化的意义
        6.6.2 自贡恐龙博物馆与中国彩灯博物馆带来的城市文化启示
        6.6.3 自贡城市文化及其认同
    6.7 本章小结
7 结论:此两案例建筑设计全过程及其评析对当代的启示
    7.1 研究结论
    7.2 论文的创新点
    7.3 论文不足与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致谢

(4)上海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上海红色文化资源内涵特征、形成过程及育人价值
    第一节 上海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特征
        一、上海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
        二、上海红色文化资源的特征
    第二节 上海红色文化资源的形成过程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第三节 上海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价值
        一、有助于培育爱国主义情怀和改革创新精神
        二、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和集体主义情感
        三、有助于提升理想信念和青年学生道德情操
第二章 上海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现状
    第一节 运用上海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现状分析
        一、调查方法和调查对象
        二、调查现状分析
    第二节 运用上海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成效与不足
        一、运用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成效
        二、红色文化资源育人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加强和改进上海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运用体系
    第一节 优化高校红色文化资源价值育人新生态
        一、加强高校党委统一推进的体制机制
        二、创新思政课红色文化育人模式
        三、拓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红色文化育人阵地
    第二节 改进全社会协同配合高校运用红色文化资源育人格局
        一、发挥政府弘扬红色文化的引领作用
        二、整合社会力量增强红色文化事业
        三、发扬红色家风在大学生价值观培育中的优势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5)高职院校制造类专业实训空间适应性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研究背景
        1.2.1 高职院校的发展
        1.2.2 制造业的发展
        1.2.3 高职院校的现存问题
    1.3 研究对象
        1.3.1 高职院校
        1.3.2 制造业
        1.3.3 实训空间
        1.3.4 适应性设计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框架
2 高职制造业类实训空间特征简介
    2.1 高职院校制造类专业范畴
    2.2 高职院校制造类专业的工艺流程
    2.3 实训教学班次划分
    2.4 高职院校制造类实训基地的主要构成
        2.4.1 实训室
        2.4.2 普通教室
        2.4.3 教学辅助空间
        2.4.4 公共服务空间
    2.5 高职院校制造类专业实训空间的影响因素
        2.5.1 实训设备
        2.5.2 使用人数
        2.5.3 教学模式
        2.5.4 行为模式
3 适应性设计概念的引入与解析
    3.1 适应性设计理论
        3.1.1 适应性的概念
        3.1.2 建筑适应性设计
    3.2 适应性设计应用于高职院校实训空间的背景
        3.2.1 高职院校的教学培养方式
        3.2.2 制造类专业实训空间的现状问题
    3.3 适应性设计的目标
4 高职院校制造类专业实训空间现状调研及分析
    4.1 SXJT职业技术学院
    4.2 SXGY职业技术学院
    4.3 SXGFGY职业技术学院
    4.4 制造类专业实训空间的结构组合模式
        4.4.1 厂房式
        4.4.2 内廊式柱网
        4.4.3 大进深柱网
    4.5 调研院校制造类专业实训空间现存问题
5 制造类专业实训空间适应性设计影响要素分析
    5.1 制造类专业全新教学模式的要求
        5.1.1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5.1.2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实训空间设计的新要求
        5.1.3 制造类专业学生行为规律
    5.2 制造类专业实训室的重新分类
        5.2.1 制造类专业大型实训空间
        5.2.2 制造类专业中型实训室
        5.2.3 制造类专业小型实训空间
    5.3 制造类专业实训室的特殊物理环境要求
        5.3.1 影响空间环境的物理要素及其来源
        5.3.2 不同功能空间环境要求的分类
6 高职院校制造类专业实训空间适应性设计方法研究
    6.1 制造类专业实训空间的优化布局设计要点
        6.1.1 设备排列摆放
        6.1.2 物理干扰信息
        6.1.3 完善功能空间
        6.1.4 制造类专业理实一体化的特殊要求
    6.2 制造类专业实训空间的优化布局方案
        6.2.1 厂房式大型实训室空间优化方案
        6.2.2 站立操作加工类大型实训空间优化布局方案
        6.2.3 坐立操作加工类理实一体化中型实训空间优化布局方案
        6.2.4 站立操作类理实一体化中型实训空间优化布局方案
    6.3 适应多样化空间类型的组合方式
        6.3.1 空间平面布局
        6.3.2 空间竖向组合
7 结论及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国家公园自然教育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自然教育现状
        1.2.2 国内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自然教育现状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自然保护地
        1.3.2 国家公园
        1.3.3 自然教育
        1.3.4 功能设施
    1.4 研究内容
        1.4.1 国家公园自然教育的内容
        1.4.2 国家公园自然教育的形式
        1.4.3 国家公园自然教育的功能性设施
    1.5 研究思路和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5.3 研究技术路线
    1.6 创新点
第2章 国家公园自然教育理论解读
    2.1 国家公园
        2.1.1 国家公园的功能
        2.1.2 国家公园开展自然教育的功能空间
    2.2 自然教育
        2.2.1 自然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2.2.2 自然教育的受众
        2.2.3 自然教育的形式
        2.2.4 自然教育的功能性设施
第3章 国家公园自然教育的主要内容
    3.1 自然科学知识
        3.1.1 自然地理
        3.1.2 植物学
        3.1.3 动物学
        3.1.4 地质学
        3.1.5 生态学
        3.1.6 环境科学
    3.2 自然技能知识
        3.2.1 与动植物和谐相处技能
        3.2.2 废弃物处理
        3.2.3 环境质量监测和分析技能
        3.2.4 自然探险知识技能
        3.2.5 生态保育和管理技能
    3.3 自然价值
        3.3.1 生物多样性价值
        3.3.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
        3.3.3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价值
    3.4 自然伦理
        3.4.1 尊重自然
        3.4.2 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珍稀濒危物种
        3.4.3 正确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3.4.4 科学合理利用资源
第4章 国家公园自然教育的形式
    4.1 自然观察
        4.1.1 主要内容
        4.1.2 受众群体
        4.1.3 主题活动
    4.2 自然体验
        4.2.1 主要内容
        4.2.2 受众群体
        4.2.3 主题活动
    4.3 自然探险
        4.3.1 主要内容
        4.3.2 受众群体
        4.3.3 主题活动
    4.4 自然解说
        4.4.1 自然解说的内容
        4.4.2 自然环境解说媒介
        4.4.3 自然解说受众
        4.4.4 自然解说组织形式
    4.5 自然学校和自然课堂
        4.5.1 功能
        4.5.2 建设和运营主体
        4.5.3 受众群体
        4.5.4 组织形式
        4.5.5 课程体系
第5章 国家公园自然教育功能性设施典型设计
    5.1 室内设施
        5.1.1 访客中心
        5.1.2 自然体验馆
        5.1.3 安全避险屋
    5.2 室外设施
        5.2.1 自然教育径
        5.2.2 自然教育园
        5.2.3 自然解说设施
        5.2.4 环境质量显示设施
        5.2.5 警示设施
        5.2.6 配套服务设施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图表索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青年解剖学实验技术人员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 青年实验技术员现况
2 培养青年实验技术员的意义
3 青年实验技术员专业技能的提升
    3.1 青年实验技术员解剖技能的培养
    3.2 实验室管理能力的培养
4 培养青年实验技术员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的理念

(8)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资源库建设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人力资源建设
2 物质资源建设
    2.1 实验教室的建设
    2.2 教材及辅助资料建设
    2.3 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建设
    2.4 模型的建设
    2.5 标本建设
    2.6 试题库建设
3 制度建设

(10)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影像断层解剖实验室的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 断层标本陈列室的建设
    1.1 断层标本的配备
    1.2 断层标本展示台的布置
    1.3 通风设施的安装
2 正常人体影像实验室的建设
3 数字人实验室的建设
4 实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
5 实验室规章制度
6 实验课考核制度

四、解剖陈列室与多媒体观摩教学相结合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博物馆藏品利用效率研究[D]. 李姣. 西北大学, 2021(11)
  • [2]论用艺术提升医学博物馆的公共性[D]. 叶丽(盖娅丽丽)(Lily Gaia Ye). 南京艺术学院, 2021(12)
  • [3]建筑设计全过程实录及其评析 ——以自贡恐龙博物馆和中国彩灯博物馆为例[D]. 朱厢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4]上海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运用研究[D]. 杨叶文.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5]高职院校制造类专业实训空间适应性设计研究[D]. 扈若愚.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19(03)
  • [6]国家公园自然教育设计研究[D]. 王可可. 广州大学, 2019(01)
  • [7]青年解剖学实验技术人员的培养[J]. 李兵,徐四元,姚伟. 解剖学杂志, 2018(05)
  • [8]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资源库建设实践[J]. 张友旺,寇现娟,王松,奏智,贾绍辉,孟思进.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17(02)
  • [9]初中历史课程资源利用有效性研究[A]. 满宝根. 《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六卷), 2017
  • [10]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影像断层解剖实验室的建设[J]. 诸葛夫进,吴宣忠,王琳,刘宝太.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04)

标签:;  ;  ;  ;  ;  

解剖陈列室与多媒体观察教学相结合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