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及贮藏大蒜中灰霉病菌的防治

大蒜及贮藏大蒜中灰霉病菌的防治

一、大蒜与贮藏蒜薹灰霉病的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张建业,杜庆志,刘翔,姚向峰,乔治华,姜兴印[1](2021)在《赤霉酸与杀菌剂处理对蒜薹贮存期品质的影响》文中认为研究旨在通过赤霉酸和杀菌剂处理,在降低蒜薹病害发生的同时较好地保持其品质。以金乡蒜薹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赤霉酸GA350 mg/L(S2)、赤霉酸GA4+750 mg/L(S3)、赤霉酸GA4+725 mg/L(S4)、咪鲜胺800倍液(S5)、吡唑醚菌酯1500倍液(S6)、GA4+725 mg/L+GA325 mg/L(S7)、GA4+750 mg/L+咪鲜胺800倍液(S8)、GA4+725 mg/L+咪鲜胺800倍液(S9)、GA4+750 mg/L+吡唑醚菌酯1500倍液(S10)、GA4+725 mg/L+吡唑醚菌酯1500倍液(S11)10个处理,以浸泡清水作为空白对照(S1),采收后将薹苞部分放入药液中浸泡5 min,放入恒温冷库(0℃)中贮存,6个月后调查病害发生率,测定蒜薹的含水量,叶绿素、Vc、可溶性糖含量。与对照的结果比较,赤霉酸与杀菌剂能够抑制蒜薹贮存期病害的发生,发病率均抑制在20%以内;蒜薹含水量总体提高1.5%左右,Vc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3.5、4.9 mg/100 g以上,可溶性糖含量提高2.0 mg/g左右,能够减缓蒜薹中水分、Vc、叶绿素和可溶性糖的损失。其中GA4+750 mg/L+咪鲜胺800倍液混剂效果最佳,各指标值均远高于对照,两者之间差异显着。研究表明,赤霉酸与杀菌剂处理能够有效降低贮存期蒜薹的发病率,减缓营养物质的流失,提高贮存后产品的质量和商品价值。

吴庆桃,蒋芳芳,张久远,顾艳梅[2](2020)在《麻江红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文中研究表明麻江红蒜是贵州省麻江县农民通过长期栽培选种培育的地方特色大蒜优良品种,是近年来麻江县主导发展的"四大农业产业"之一。为麻江红蒜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介绍了麻江红蒜的特征特性以及优质高产栽培涉及的蒜种选择处理、整地施肥、播种栽培、病虫害防治、采收贮藏等技术要点。

武鑫伟[3](2018)在《大蒜灰霉病防治技术》文中认为灰霉病为大蒜常见病害,危害较大。本文主要介绍了大蒜灰霉病的发病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魏倩,张娜,张平,李明刚,阎瑞香[4](2017)在《四种芽孢杆菌对蒜薹灰葡萄孢霉抑制作用的时效性研究》文中指出旨在对保存的4种芽孢杆菌菌株种属水平做初步鉴定并研究其在离体条件下对蒜薹灰葡萄孢霉的抑制作用以及活体条件下对蒜薹保鲜的时效性。采用平板对峙法和菌丝生长法进行离体实验,采用有伤接种法在不同时间段进行预防和治疗活体实验。结果表明,离体条件下,与对照相比,4种芽孢杆菌对灰葡萄孢霉菌落扩展和菌丝体生长都有显着的抑制作用且效果HB-2>B579>B1>B001(P<0.05)。20℃活体实验中,4种芽孢杆菌的预防处理均能较好地控制蒜薹灰葡萄孢霉病斑扩展,且效果好于治疗处理,但是不同芽孢杆菌最佳的预防时间有所不同。其中,HB-2和B579预防处理能较好地保持蒜薹的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以及可滴定酸含量。综合来说,芽孢杆菌HB-2比其他3种芽孢杆菌能更有效地预防蒜薹灰霉病。

刘丽影[5](2013)在《影响蒜薹物流质量安全的病害诊断及致病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蒜薹是抽薹大蒜的花茎,因其独特口味及特殊杀菌作用而受消费者青睐。蒜薹通常秋播春收每年一季,采收后通过低温贮藏实现周年供应。蒜薹保鲜通常在产地进行,但是其在物流运输与销售环节中存在的质量变化和损失问题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本研究以我国最大的物流终端市场——上海市为例,对蒜薹物流状况、市场流通过程中损失的原因和真菌污染途径进行调查分析,并对引起蒜薹市场病害的主要病原菌进行鉴定和分子标记的开发,研究结果为全面分析追踪蒜薹病害溯源、评价蒜苔在物流中的质量安全提供重要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期间,对上海市各大型蔬菜批发市场、超市、蔬菜零售店进行定期调查,结果表明:上海市销售的蒜薹主要来源于山东省苍山和金乡两县,蒜薹的销量及价格随季节的不同而有所不同,5月份售价平均为1.6元/斤,销量最高可达5万斤;1月份售价最高4.8元/斤,相应销量不足1万斤。对蒜薹市场病害类型及损失原因的调查结果显示,引起蒜薹市场流通中损失原因可归纳为:一,运输途中和销售环节的温度控制不当导致薹茎变黄、薹苞开裂等生理衰老损失;二,由病原真菌引发的市场病害导致蒜薹流通中损失,其中真菌性病害是引起蒜薹损失的主要原因。2、对来源于蔬菜销售市场的腐烂蒜薹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从蒜薹的基底部、薹茎、薹苞不同部位共分离287株病原真菌,根据菌落形态及孢子形态初步鉴定为青霉属(Penicillium spp.)、灰霉菌属(Botrytis spp.)、炭疽茵属(Colletotrichum spp.)、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p.)、镰刀菌属(Fusarium spp.)真菌,其中炭疽菌属真菌分离率最高,经反接种鉴定,编号为EXGL-19病原菌的致病性最强,经ITS测序鉴定为葡萄孢属葱鳞葡萄孢菌(Botrytis squamosa J.C.Walker)。该菌作为蒜薹市场销售过程中的主要病原,蒜薹流通过程中病害损失的主要病因之一,尚属首次报道。3、对致病优势菌B. squamosa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该菌菌落为白灰色,生长温度范围为0~30℃,最适生长与致病温度为15~20℃;该菌可在pH2~9的范围内生长,最适生长pH值为5。B. squamosa可产两种类型的分生孢子,本研究首次报道了该菌在20℃下培养16天只产生小孢子(性孢子)的特性,而大分生孢子的产生需要低温0℃条件下培养60天,这一特性预示着该菌对低温长期贮藏蒜薹的品质构成潜在威胁。4、乙烯作为植物激素能促进植物成熟与衰老。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发生市场病害的蒜薹,薹苞更易黄化衰老和发生病变。无论感病与否,薹苞乙烯产量均高于薹茎;B. squamosa可显着促进蒜薹各部位组织的乙烯释放。5、运用RAPD-PCR的方法,筛选B. squamosa的特异性分子标记,从57条RAPD引物中筛选出8条多态性比较好的引物,用这些引物扩增33株灰霉菌及镰刀菌、链格孢菌和炭疽菌基因组DNA,筛选到OPB18可作为灰霉菌属中B. squamosa的分子标记,继而结合SCAR方法设计B. squamosa的种特异分子标记。这为今后快速鉴定该菌提供了有利的分子鉴定依据。本研究概述了蒜薹市场流通中存在质量安全问题,同时对引起蒜薹市场病害的重要致病菌葱鳞葡萄孢菌的相关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并利用RAPD-SCAR的方法开发出葱鳞葡萄孢的特异分子标记,为有效控制蒜薹的市场病害、减少市场流通中的经济损失、快速鉴定引起蒜薹主要病害的病原菌提供理论依据。

闫文娟,李建侠,李娟[6](2010)在《大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文中研究说明大蒜又称蒜,胡蒜,古名葫或葫蒜,是重要的香辛类蔬菜作物,属百合科葱属一年生或二年生植物。原产于地势高爽、气候干燥的亚洲西部高原地区,汉代传入我国,各地广泛栽培,以其蒜头(鳞茎)、蒜薹(花茎)、嫩叶(青蒜或称蒜苗)为主要

庞明德,乔丽霞[7](2010)在《永年大蒜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文中提出河北永年农民有多年的大蒜种植和管理经验,生产的大蒜病虫害少、成品率高,一般加工成品率为63%以上,高于其他省市蒜区。近年来,由于多年连作,长期无性繁殖,种植方式和管理措施不当,导致品种严

徐爱东[8](2008)在《蒜薹贮藏中常见病害》文中提出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简述了蒜薹贮藏中常见的灰霉病、白斑腐烂、烂窝、病毒病和几种生理性病害的发病症状、发病原因及防止措施。

薛婷[9](2006)在《蒜薹采后病害与生防拮抗菌的筛选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不同产地的蒜薹为试材,依据柯赫氏法则,确定蒜薹采后优势致病菌,并对优势致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为蒜薹采后病害的防治打下基础。同时从贮藏期已发病的蒜薹上筛选拮抗菌,研究其抑菌机理,建立拮抗菌与病原菌同体共生互源新理念,并试图找到一种更为有效、省力的拮抗菌筛选方法。结果如下: 从山东省金乡县、苍山县、聊城市、莱芜市、商河县,河南省郑州,河北省永年县等产地的蒜薹上分离出768株真菌,经纯化、鉴定,共获得9种致病真菌,分别为灰葡萄孢霉、葱鳞葡萄孢霉、葱腐葡萄孢霉、交链孢霉属菌、蠕形青霉、指状青霉、萨氏曲霉、尖镰孢菌、葱叶枯匐柄霉。其中蒜薹灰葡萄孢霉和交链孢霉属菌的分离率为22.5%和41.85%,侵染指数分别为81%和72.6%,确定为蒜薹采后优势致病菌。 对2种优势致病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1、蒜薹灰霉菌最适生长的碳源为果糖和葡萄糖;生长温度为5~30℃,最适为25℃;光暗交替对菌落生长有促进作用;pH2.5~12.5范围内均可生长,最适pH为6。 2、葡萄糖最适于该菌产孢;产孢温度是10℃~28℃,最适温度为20℃;光暗交替对灰霉菌产孢有促进作用;产孢初始pH范围为3.5~12.5,最适初始pH为6。 3、蒜薹交链格孢霉菌最适生长碳源为葡萄糖:生长温度为5~40℃,最适为28℃;光暗交替对菌落生长有促进作用;pH2.5~12.5范围内均可生长,最适pH为8.5。 4、乳糖最适于该菌产孢;产孢温度是30℃~35℃,产孢最适温度为35℃;光暗交替对交链孢霉产孢有促进作用;产孢初始pH为4.5~12.5,最适初始pH为8.5。 从库存6个月的发病和健康蒜薹表面以及蒜薹的内生组织中筛选出13株具有抑菌效果的拮抗细菌,其中拮抗菌ST-01在平板上对2种优势致病菌的抑制效果分别为63.5%和70.83%,对蒜薹活体上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69.2%和53.8%,并初步确定拮抗菌的抑菌机理。

李明远[10](2004)在《叶菜类蔬菜灰霉病的识别与防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大蒜与贮藏蒜薹灰霉病的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蒜与贮藏蒜薹灰霉病的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赤霉酸与杀菌剂处理对蒜薹贮存期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处理
    1.2 试验药剂设计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3.1 贮存期发病率调查
        1.3.2 含水量的测定
        1.3.3 Vc含量的测定
        1.3.4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1.3.5可溶性糖的测定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药剂对贮存期蒜薹病害发生的影响
    2.2 不同药剂对贮存期蒜薹含水量的影响
    2.3 不同药剂对贮存蒜薹Vc含量的影响
    2.4 不同药剂对贮存期蒜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2.5 不同药剂对贮存期蒜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2)麻江红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麻江红蒜的特征特性
2 麻江红蒜对栽培土壤的要求
3 栽培蒜种选择与处理
4 精细整地与合理施肥
    4.1 精细整地
    4.2 施足基肥
5 适时播种与合理密度
    5.1 播种时期
    5.2 播种密度
    5.3 播种方法
    5.4 覆盖地膜
6 田间管理
    6.1 苗期管理
    6.2 肥水管理与杂草去除
7 病虫害综合防治
    7.1 大蒜叶枯病
    7.2 大蒜疫病
    7.3 大蒜锈病
    7.4 大蒜紫斑病
    7.5 大蒜白腐病
    7.6 大蒜软腐病
    7.7 大蒜病毒病
8 适时采收
    8.1 青蒜采收
    8.2 蒜薹采收
    8.3 蒜头采收
9 贮藏技术
    9.1 蒜薹贮藏
    9.2 蒜头贮藏
        9.2.1 简易贮藏方法
        9.2.2 贮藏前处理
        9.2.3 贮藏初期管理
        9.2.4 贮藏后期管理
    9.3 蒜头贮藏常见病害及防控
        9.3.1 病害
        9.3.2 虫害

(3)大蒜灰霉病防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病症状
2 发病规律
3 防治方法
    3.1 农业防治
    3.2 化学防治

(4)四种芽孢杆菌对蒜薹灰葡萄孢霉抑制作用的时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植物材料
        1.1.2 供试菌株
        1.1.3 培养基
    1.2 方法
        1.2.1 芽孢杆菌的分类鉴定
        1.2.1. 1 形态特征
        1.2.1. 2 16S r DNA序列测定及同源性比对
        1.2.2 四种芽孢杆菌对灰葡萄孢霉病原菌菌落扩展的抑制作用
        1.2.3 四种芽孢杆菌对灰葡萄孢霉病原菌菌丝体的抑制作用
        1.2.4 四种芽孢杆菌对灰葡萄孢霉病原菌菌丝体形态的影响
        1.2.5 四种芽孢杆菌的时效性实验
        1.2.6 指标测试
        1.2.7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四种芽孢杆菌的分类鉴定结果
        2.1.1 芽孢杆菌的形态特征
        2.1.2 16S r DNA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2.2 四种芽孢杆菌对灰葡萄孢霉病原菌菌落扩展的抑制作用
    2.3 四种芽孢杆菌对灰葡萄孢霉病原菌菌丝体的抑制作用
    2.4 四种芽孢杆菌对灰葡萄孢霉病原菌菌丝体形态的影响
    2.5 四种芽孢杆菌的活体时效性实验
3 讨论
4 结论

(5)影响蒜薹物流质量安全的病害诊断及致病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农产品釆后物流研究现状及釆后病害研究
    1 物流概念的产生与发展
        1.1 现代物流概念的提出
    2 、我国农产品物流研究进展
        2.1 农产品物流的概念
        2.2 农产品物流特点及存在问题
        2.2.1 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的特点
        2.2.2 我国农产品物流存在问题
    3 农产品冷链物流
        3.1 农产品冷链物流定义
        3.2 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
        3.3 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4 蒜薹物流研究现状
        4.1 蒜薹简介
        4.1.1 蒜薹营养价值
        4.1.2 蒜薹主要产地
        4.2 蒜薹保鲜技术研究现状
        4.2.1 传统冰窖贮藏保鲜
        4.2.2 现代保鲜技术的发展
        4.3 蒜薹采后病害研究
        4.3.1 果蔬采后病害定义及种类
        4.3.2 蒜薹采后生理损失
        4.3.3 蒜薹采后病害研究
    5 论文的研究意义及创新点
第一节 上海市市售蒜薹物流现状调查及损失原因分析
    1 方法
        1.1 调查形式、时间与地点
        1.2 调查内容
        1.3 数据分析
        1.4 营养指标测量方法
        1.4.1 维生素C测量方法
        1.4.2 纤维素含量测量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上海市蒜薹销售市场、种类、主要供应产地及价格
        2.1.1 上海市蒜薹物流销售终端市场及规模
        2.1.2 上海市蒜薹销售种类
        2.1.3 上海市销售蒜薹的主要产地
        2.1.4 上海市蒜薹销售价格
        2.2 上海市蒜薹市场销售损失原因分析
        2.2.1 蒜薹市场销售生理损失
        2.2.2 蒜薹市场销售病理损失
        2.2.3 销售中蒜薹损失率
        2.3 上海市蒜薹物流现状与存在问题
        2.3.1 蒜薹进沪运输方式与销售环境
        2.3.2 蒜薹销量的影响因素
    3 讨论
第二节 蒜薹物流过程中市场病害的病原诊断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致病菌的分离方法
        1.3 病原真菌致病性鉴定
        1.4 蒜薹物流病害强致病菌的筛选
        1.4.1 病情指数
        1.4.2 发病率
        1.5 B.squamosa广寄主分析
    2 结果
        2.1 上海市蒜薹市场病害病原菌种类
        2.2 各种分离菌的致病性比较
        2.3 EXGL-19寄主范围分析
    3 讨论
第三节 蒜薹市场病害强致病菌EXGL-19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蒜薹强致病菌的形态学鉴定
        1.2.2 蒜薹强致病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1.2.3 温度对EXGL-19菌丝生长及致病性的影响
        1.2.4 pH值对EXGL-19生长影响
        1.2.5 不同碳源对EXGL-19生长的影响
        1.2.6 EXGL-19对蒜薹组织乙烯释放量影响
        1.2.7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强致病菌EXGL-19的鉴定
        2.1.1 EXGL-19的形态学鉴定
        2.1.2 EXGL-19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2.2 营养物质对EXGL-19生长影响
        2.2.1 不同碳源对EXGL-19生长的影响
        2.2.2 pH值对EXGL-19生长影响
        2.3 环境因素对EXGL-19生长影响
        2.3.1 温度对EXGL-19菌丝生长的影响
        2.3.2 温度对EXGL-19致病性的影响
        2.4 EXGL-19对蒜薹组织乙烯释放量影响
    3 讨论
第四节 葱鳞葡萄孢菌特异分子标记开发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试菌株
        1.1.2 实验选用引物
        1.2 方法
        1.2.1 供试菌株基因组DNA的提取
        1.2.2 RAPD-PCR扩增
        1.2.3 特异片段回收、测序
        1.2.4 SCAR-PCI扩增
    2 结果与分析
        2.1 RAPD随机引物多态性筛选
        2.2 已筛选RAPD引物扩增供试菌株基因组DNA
        2.3 特异条带的回收与测序
        2.4 B.squamosa特异性片段SCAR引物的设计
        2.5 SCAR引物特异性验证
    3 讨论
全文总结与展望
附录Ⅰ:常用缓冲液和试剂的配制
附录Ⅱ:上海市蒜薹市场病害情况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大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栽培技术
    1.1 播种期
    1.2 土壤选择与栽培制度
        1.2.1 土壤选择
        1.2.2 栽培制度
    1.3 精细整地, 施基肥与做畦
    1.4 种蒜选择与处理
        1.4.1 种蒜选择
        1.4.2 种蒜处理
    1.5 播种
        1.5.1 播种密度与用种量
        1.5.2播种方法
    1.6 田间管理
2 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2.1 大蒜叶枯病
    2.2 大蒜灰霉病
    2.3 大蒜病毒病
    2.4 葱蝇(葱蛆、蒜蛆)
3 采收
    3.1 采收蒜薹
    3.2 收蒜头
4 大蒜留种技术
    4.1 建立异地大蒜留种田
    4.2 选择具有该品种特性的无病无虫的蒜头做蒜种
    4.3 用气生鳞茎做种
    4.4 选育无毒种苗,引进脱毒蒜种
    4.5 发生过二次生长的蒜不能留种

(7)永年大蒜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品种严重退化
    1.1 退化原因
    1.2 防治措施
2 生产上对各类病害防治不力
    2.1 大蒜病害种类
    2.2 大蒜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3 过量施肥
4 密度过大, 加重病害发生
5 二次生长普遍发生

(8)蒜薹贮藏中常见病害(论文提纲范文)

1 灰霉病
    1.1 发病症状
    1.2 发病原因
    1.3 防治措施
2 白斑腐烂
    2.1 发病症状
    2.2 发病原因
    2.3 防治措施
3 烂窝
    3.1 发病症状
    3.2 发病原因
    3.3 防治措施
4 病毒病
    4.1 症状
    4.2 发病原因
    4.3 防治措施
5 生理性病害
    5.1 低温冻害
        5.1.1 发病症状
        5.1.2 发病原因
        5.1.3 防止措施
    5.2 高温、变温伤害
        5.2.1 发病症状
        5.2.2 发病原因
        5.2.3 防止措施
    5.3 低O2、高CO2伤害
        5.3.1 发病症状
        5.3.2 发病原因
        5.3.3 防止措施

(9)蒜薹采后病害与生防拮抗菌的筛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国内外蒜薹的贮藏保鲜状况
        1.1.1 传统贮藏保鲜
        1.1.2 冷藏保鲜
        1.1.3 气调贮藏保鲜
        1.1.4 保鲜剂处理
    1.2 蒜薹采后病害的发生与防治现状
        1.2.1 蒜薹采后病害的研究现状
        1.2.2 灰霉病病原菌的研究现状
        1.2.3 黑斑病病原菌的研究现状
        1.2.4 蒜薹采后病害的防治
    1.3 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
        1.3.1 生物防治的概念
        1.3.2 生物防治研究的内容
    1.4 植物微生态学与病害之间的关系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1 蒜薹
        2.2.2 主要仪器
        2.2.3 主要试剂
        2.2.4 培养基
    2.2 实验方法
        2.2.1 贮藏方法
        2.2.2 蒜薹采后病害情况调查
        2.2.3 蒜薹采后病原微生物鉴定及优势致病菌的筛选
        2.2.4 蒜薹主要优势致病真菌的生物学特性
        2.2.5 拮抗菌的分离
        2.2.6 拮抗菌的筛选
        2.2.7 拮抗菌的拮抗机理初步研究
3 结果与讨论
    3.1 蒜薹采后病害调查
        3.1.1 蒜薹采后病害症状
        3.1.2 不同贮藏的蒜薹发病率调查
    3.2 蒜薹病原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
        3.2.1 病原真菌鉴定
        3.2.2 致病性鉴定
    3.3 蒜薹优势致病真菌的侵染特点
        3.3.1 葱鳞葡萄孢霉病害
        3.3.2 交链孢霉病害
    3.4 蒜薹优势致病真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3.4.1 温度对致病菌生长的影响
        3.4.2 pH值对蒜薹优势致病菌生长的影响
        3.4.3 光周期对蒜薹优势致病菌生长的影响
        3.4.4 碳源对优势致病菌生长的影响
    3.5 拮抗菌的分离筛选
        3.5.1 拮抗菌的平板筛选
        3.5.2 分离的拮抗菌对蒜薹优势致病菌的防治效果
    3.6 拮抗菌抑菌机理初步研究
        3.6.1 在PDA上对优势致病菌的抑制实验
        3.6.2 在PDB上对优势致病菌的抑制实验
4、结论
5、展望
6、参考文献
7、致谢
8、研究生阶段发表论文情况

(10)叶菜类蔬菜灰霉病的识别与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一、叶菜类蔬菜灰霉病的症状
二、蔬菜灰霉病的病原
三、发生规律
四、蔬菜灰霉病的防治方法
    1. 利用抗 (耐) 病品种
    2. 栽培条件的改善与控制
    3. 化学防治与病菌抗药性的治理

四、大蒜与贮藏蒜薹灰霉病的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 [1]赤霉酸与杀菌剂处理对蒜薹贮存期品质的影响[J]. 张建业,杜庆志,刘翔,姚向峰,乔治华,姜兴印. 中国农学通报, 2021(04)
  • [2]麻江红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 吴庆桃,蒋芳芳,张久远,顾艳梅. 农技服务, 2020(08)
  • [3]大蒜灰霉病防治技术[J]. 武鑫伟. 上海蔬菜, 2018(06)
  • [4]四种芽孢杆菌对蒜薹灰葡萄孢霉抑制作用的时效性研究[J]. 魏倩,张娜,张平,李明刚,阎瑞香. 生物技术通报, 2017(06)
  • [5]影响蒜薹物流质量安全的病害诊断及致病性研究[D]. 刘丽影. 华东师范大学, 2013(12)
  • [6]大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 闫文娟,李建侠,李娟. 农业科技通讯, 2010(05)
  • [7]永年大蒜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 庞明德,乔丽霞. 长江蔬菜, 2010(03)
  • [8]蒜薹贮藏中常见病害[J]. 徐爱东. 北方园艺, 2008(09)
  • [9]蒜薹采后病害与生防拮抗菌的筛选研究[D]. 薛婷. 天津科技大学, 2006(02)
  • [10]叶菜类蔬菜灰霉病的识别与防治[J]. 李明远. 蔬菜, 2004(01)

标签:;  ;  ;  ;  ;  

大蒜及贮藏大蒜中灰霉病菌的防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