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介素13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白细胞介素13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一、白细胞介素13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赟[1](2020)在《诱导痰液IL-25水平在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临床意义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在儿童时期,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是一种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炎症疾病,支气管哮喘全球发病率逐年升高,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儿童和成人哮喘发病患者总人数已上升到3亿以上,尤其是儿童哮喘,发病人数占35%以上,并且我国是支气管哮喘病死率最高的国家之一,造成了严重的医疗负担和社会负担。虽然近些年来《全球哮喘倡议指南》(GINA指南)得到很大的推广及应用,但是我国儿童哮喘控制情况仍然不尽如人意,哮喘儿童每年哮喘急性发作人数占全部患者人数的比率达66%,因此探寻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是我们的重要任务。免疫学界认为支气管哮喘的发生与Th1/Th2平衡的破坏有重要关系,当变应原或其他因素进入哮喘患者体内后,过敏原可通过抗原呈递细胞激活气道黏膜上的T细胞,因此活化和促进Th2型气道炎症反应,产生IL-4、IL-10和IL-13等多种活性细胞因子,从而激活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及肺泡巨噬细胞等多种肺部炎症细胞,造成炎症细胞在气道中浸润和聚集。这些炎症细胞还能相互作用并且分泌出多种活性细胞炎症介质,从而成了一个相互作用的复杂免疫网络,从而导致气道平滑肌收缩,黏液分泌增加,血管通透性增加,炎症细胞浸润,产生气道高反应性及气道重塑等支气管哮喘病理生理特征。由于哮喘对儿童的严重不良影响,因此,获取有效的炎症评估指标及优质的抗哮喘药物一直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已有许多研究证实,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有多种类型的炎症细胞和细胞因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为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家族中的新成员,白细胞介素-25(Interleukin-25,IL-25)是一种免疫促炎性细胞因子,目前被公认在支气管哮喘的免疫功能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IL-25在不同类型的肺细胞中表达增加,不仅包括肺结构细胞,如气道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还包括嗜酸性粒细胞、T细胞和肥大细胞。当暴露于过敏原后,支气管粘膜下层的这些细胞会增加,并且分泌IL-25或对IL-25产生迅速的免疫反应。IL-25能活化Th2型细胞产生一系列免疫反应,可以产生Th2型细胞因子如IL-4、IL-10、IL-15等,也可以产生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从而导致血清特异性IgE升高和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在活体模型中证实肺组织发生了明显的病理变化,IL-25能够引起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以及增强过敏性炎症反应。而通过阻断IL-25,气道高反应性和肺组织轻微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以及杯状细胞增生也得到了显着的改善。因此,IL-25在哮喘的发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的关注。诱导痰作为一种相对安全、无创的方法,可以通过分析痰液细胞组成和可溶性炎症介质来评价气道炎症。并且通过诱导痰细胞分析评价痰嗜酸粒细胞增多的百分比,能够直接评估气道炎症反应,是一种客观监测哮喘的方法。有研究者对哮喘儿童进行了痰细胞测定,发现不同的细胞组分可以介导不同炎症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的气道炎症,其中嗜中性粒细胞气道炎症占主导地位。最近的研究也得出结论,诱导痰的分析可以识别与肺功能参数、哮喘控制和体重指数(BMI)相关的不同“高细胞因子”模式。目前罕见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痰中IL-25(Sputum interleukin-25,SpIL-25)的研究报道,并且IL-25在儿童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机制及对治疗的反应的机制尚不明确,我们通过对IL-25在支气管哮喘儿童痰液中的表达变化及作用机制研究,将为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临床思路及理论依据。研究目的:1.探讨哮喘儿童诱导痰液中IL-25浓度水平变化及其与血液中IL-25表达水平的相关性。2.探讨哮喘患儿诱导痰液IL-25表达水平和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肺功能、诱导痰细胞计数百分比等临床数据的相关性。3.在蛋白及基因水平探讨哮喘患儿痰液中IL-25表达水平与临床指标及抗哮喘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探索IL-25是否可作为一种炎症介质评估治疗效果。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及分组:选择2013年6月至2016年12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儿童62例,他们为为轻-中度哮喘患者,男29例,女33例,年龄6~18岁。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全球哮喘倡议指南》诊断标准。选取18例(女8例,男10例)年龄匹配的非哮喘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纳入研究儿童要求能够独立完成肺功能,并且所有受试者的FEV1>预测值的75%。哮喘儿童根据其抗哮喘药物的使用分为A组:未接受抗哮喘药物治疗的未控制的哮喘儿童;B组:应用抗哮喘药物治疗控制哮喘儿童。2.完善临床指标的测试及标本收集,包括采用德国耶格-8800肺功能仪测定儿童基线肺活量,进行乙酰胆碱激发试验及诱导痰试验;并且测定并收集研究人群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水平、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全血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等数据。3.采用ELISA(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方法检测血清及诱导痰液上清液IL-25水平表达变化。4.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诱导痰液中IL-25蛋白表达。5.采用qRT-PCR法检测研究对象血液及诱导痰液IL-25基因表达水平。研究结果:1.支气管哮喘儿童痰液IL-25水平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检测1.1血清及痰液中IL-25水平变化通过ELASE方法检测IL-25水平发现,A组诱导痰液中IL-25水平为(47.16±13.50 pg/ml)显着升高(P<0.001),明显高于其他两组(B组39.14±9.03 pg/ml,对照组36.76±6.48 pg/ml),A组和B组诱导痰IL-25浓度水平和血清中IL-25水平显着相关(A组r=0.669,P<0.01;B组r=0.576,P<0.05)。1.2诱导痰中细胞计数通过对诱导痰液细胞计数发现,A组哮喘儿童的诱导痰嗜中性粒细胞计数百分比下降(P<0.001),而嗜酸性粒细胞的计数百分比显着增加(P<0.001)。A组患者诱导痰液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百分比与诱导痰液IL-25水平呈正相关(分别为r=0.886,P<0.01;r=0.655,P<0.01)。1.3肺功能检测结果通过对入选儿童肺功能测定发现,在A组中,SpIL-25水平与FEV1(pred)(r=0.956,P<0.01)和PC20(mg/ml)(r=0.549,P<0.05)具有显着相关性。1.4 FENO检测结果通过对入选儿童FENO检测发现,A组哮喘患者的FENO水平明显升高(P<0.001)。A组血清SpIL-25水平与FENO水平具有相关性(r=-0.77,P<0.01)。我们发现哮喘儿童SpIL-25水平与血液IL-25水平(r=0.669,P<0.01)、FENO(r=-0.483,P<0.05)和嗜酸性粒细胞(r=0.405,P<0.05)均具有相关性。1.5肺功能、诱导痰液细胞计数与诱导痰液IL-25水平相关性分析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哮喘儿童的FEV1/FVC%预测值、FEF25-75%的预测、诱导痰巨噬细胞(%)CRP与诱导痰液IL-25浓度水平无相关性。2.0支气管哮喘儿童诱导痰液IL-25蛋白及基因的表达2.1诱导痰液IL-25蛋白表达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发现,各研究组诱导痰中IL-25蛋白表达水平不同。通过对比蛋白表达的比值,支气管哮喘儿童IL-25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A组表达水平最高,表达量最多。与B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A组诱导痰中IL-25蛋白水平的比值显着升高(P<0.001)。2.2诱导痰液IL-25mRNA表达2.2.1实时荧光定量qRT-PCR结果显示3组儿童血液及诱导痰液IL-25mRNA的相对表达量的总体均数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均<0.001)。A组中诱导痰液和血液IL-25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B组和健康对照组(分别P<0.05;P<0.001)。2.2.2诱导痰液和血液中IL-25mRNA表达水平相关性分析显示A组和B组支气管哮喘患儿IL-25mRNA表达呈线性相关、表达水平存在显着差异性。两组患儿诱导痰液和血液中IL-25mRNA的表达呈线性相关性(r=0.379,F=68.3,P=0.009)。A组患者诱导痰液和血液IL-25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B组(P<0.05)和健康对照组(P<0.001)。B组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相比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168)。2.2.3哮喘患儿LI-25mRNA的表达水平与病情严重度和抗哮喘治疗分组相关性分析结果哮喘患儿血液和痰液LI-25mRNA的表达水平与哮喘患儿疾病严重程度具有显着差异性(分别P=0.04和P=0.042);经过抗哮喘治疗,哮喘患儿血液和痰液LI-25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着下降(分别P=0.021和P=0.026),提示IL-25可以作为评估哮喘疾病严重程度和抗哮喘治疗效果的一种炎症介质。2.2.4哮喘息儿痰液LI-25mRNA的表达水平与血液CRP、FENO、FEV1/FVC(%)及诱导痰液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相关性分析显示统计分析发现,支气管哮喘患儿痰液LI-25mRNA的表达与血液CRP水平相关性(r=0.361,P=0.007);哮喘患儿痰液LI-25mRNA的表达水平与哮喘患儿呼出气NO水平具有线性相关(r=0.26,P=0.04);哮喘患儿FEV1/FVC(%)和痰液LI-25mRNA的表达呈负相关性(r=-0.344,P=0.01),痰液IL-25mRNA在支气管哮喘患儿中的表达与诱导痰液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具有显着相关性(r=0.404,P=0.03),提示IL-25可以作为一种炎症介质用来评估哮喘儿童气道炎症。结论:1.支气管哮喘儿童的诱导痰液和血液IL-25浓度升高,同时IL-25的表达在蛋白及基因水平明显升高。2.哮喘儿童痰液IL-25浓度水平和血液IL-25浓度水平、FENO、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具有线性相关性。3.哮喘儿童诱导痰液LI-25mRNA的表达水平与血液CRP、FENO、FEV1/FVC(%)及诱导痰液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病情严重程度和抗哮喘治疗有明显相关性。4.诱导痰中IL-25水平在抗哮喘治疗后在浓度水平下降,同时在蛋白及基因水平也明显下降,提示IL-25表达水平能够作为评估药物疗效和哮喘控制状态的重要生物标志物。

林成创[2](2020)在《重组灵芝免疫调节蛋白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及免疫调节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最常见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之一,据统计,哮喘作为一个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影响3亿左右人口,不同国家和地区患病率有所不同,中国大陆地区哮喘患病率为1.24%,约有3000万哮喘患者,且多数哮喘患者病情控制欠佳,容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目前治疗哮喘的一线药物仍以糖皮质激素为主,此类药物虽可以相对较好地控制哮喘,但该类药物治疗周期长,长期使用可引起多种副作用。此外,仍有约40%哮喘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不敏感,临床治疗亟需新研发的、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近年来发现Th17/Treg细胞失衡在哮喘的发病中起了重要作用,这为哮喘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本课题使用卵清蛋白(OVA)及氢氧化铝(AL(OH)3)腹腔注射致敏加雾化激发的方式建立BALB/c小鼠哮喘气道炎症模型,以重组灵芝免疫调节蛋白(rLZ-8)进行干预,并与正常小鼠、模型组小鼠及地塞米松干预组小鼠对比,明确rLZ-8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干预作用及免疫调节机制;同时使用rLZ-8对体外培养小鼠脾脏T细胞进行干预,观察其对T细胞增殖分化影响,探究rLZ-8对哮喘的作用及其免疫调节机制,以期为哮喘的更多治疗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rLZ-8对小鼠哮喘的缓解作用及免疫调节机制研究建立小鼠哮喘气道炎症模型和观察药物治疗效果:将BALB/c小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Control)组,模型(Model)组,地塞米松注射液(DEX)组,rLZ-8组,每组8只。以OVA和AL(OH)3混合致敏液在第0、7、13天腹腔注射致敏,第19天至32天予OVA溶液雾化激发的方法诱导建立哮喘模型,并从第19天开始分别给予生理盐水、DEX、rLZ-8等对应药物干预2周后,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因子IL-17A、IL-10、IFN-γ和IL-4的水平,HE染色观察肺组织炎症浸润等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肺组织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及成熟树突状细胞(DC)表面分子(CD11c和CD86)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哮喘小鼠脾脏细胞中CD11c-CD80+成熟DC和CD11c+CD86+成熟DC的比例。流式细胞术检测哮喘小鼠脾脏细胞中CD4+IFN-γ+Th1细胞、CD4+IL-4+Th2细胞、CD4+IL-17A+Th17细胞、CD4+Foxp3+ Treg细胞的比例。Real-time PCR检测肺组织中转录因子T-bet、IFN-γ、ROR γ t、Foxp3 mRNA 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 检测肺组织中 STAT3 信号通路表达。2.rLZ-8对哮喘相关T细胞的调节作用分选BALB/c小鼠脾脏CD3+T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用Annexin V/PI法检测rLZ-8对T细胞的毒性并得到实验用药的安全浓度。用CD3CD28抗体刺激CD3+T细胞活化并给予DEX和rLZ-8干预后,采用ELISA法检测T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1 β、IL-10和TGF-β 1的表达水平。CFSE标记CD3+T细胞后刺激诱导分化,予DEX和rLZ-8干预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CD4+IL-17A+Th17细胞的比例,采用Real-time PCR检测Th17细胞转录因子ROR γ t表达水平,以研究Th17细胞分化情况。流式分选CD4+CD25+T细胞和CD4+CD25-T细胞,用CFSE标记CD4+CD25+Treg细胞后进行体外培养并予DEX和rLZ-8干预,然后流式细胞术测定Treg细胞增殖情况。体外诱导CD4+CD25-T细胞分化为Treg,并予DEX和rLZ-8干预,然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CD4+Foxp3+Treg细胞比例以研究Treg细胞分化情况,并提取细胞蛋白进行Western Blotting检测STAT3蛋白在各组T细胞中的表达。依据计量资料的正态性,使用单因素ANOVA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和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组间比较采用Dunnett’ sT3法或者LSD法,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rLZ-8对小鼠哮喘的缓解作用及免疫调节机制研究肺组织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OVA诱导建立哮喘模型组小鼠肺部病理出现明显哮喘气道炎症特征,HE染色结果显示rLZ-8和DEX减轻了小鼠气道炎性浸润,免疫组化结果显示rLZ-8和DEX减少了肺部成熟DC(P<0.01)及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P<0.01),流式检测也显示rLZ-8降低了哮喘小鼠脾脏中成熟DC细胞(CD11c+CD86+和 CD11c+CD80+DC)的比例(P<0.01)。rLZ-8降低了哮喘小鼠BALF上清液IgE的表达水平(P<0.01)和Th17细胞主要效应因子IL-17A的表达水平(P<0.01),并提高Treg细胞因子IL-10的水平(P<0.01),但未改变Th1细胞因子IFN-γ和Th2细胞因子IL-4的水平(P>0.05)。哮喘小鼠肺组织Real-time PCR显示rLZ-8降低了小鼠的Th17细胞转录因子RORγt的表达水平(P<0.01)并提高Treg细胞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水平(P<0.05),但对Th1细胞转录因子T-bet的水平及Th2相关转录因子GATA3的水平则无影响(P>0.05)。rLZ-8下调小鼠脾脏中CD4+IL-17A+Th17细胞的比例并上调CD4+Foxp3+Treg细胞的比例(P<0.01),但对CD4+IL-4+Th2细胞和CD4+IFN-γ+Th1的细胞比例无显着影响(P>0.05)。此外,rLZ-8抑制肺组织中STAT3信号通路的活化(P<0.01)。2.rLZ-8对T细胞调节作用的体外研究rLZ-8抑制了 CD3+T细胞培养液中Th17相关细胞因子IL-1 β的表达(P<0.01),促进了 Treg细胞因子IL-10和TGF-β 1的表达,(P<0.01)。在体外刺激CD3+T细胞活化的研究中发现rLZ-8降低了 Th17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ROR y tmRNA的表达水平和CD4+IL-17A+Th17细胞的比例(P<0.01),并抑制了 STAT3信号通路的活化(P<0.01),说明Th17细胞的免疫应答受到抑制。CD4+CD25+Treg细胞体外增殖研究和CD4+CD25-T细胞体外分化研究中,发现rLZ-8不能促进CD4+CD25+T细胞的增殖(P>0.05),但是可以诱导CD4+CD25-T细胞向CD4+Foxp3+Treg的分化(P<0.01),而DEX则表现为促进CD4+CD25+T细胞增殖的作用(P<0.01),但不诱导Treg分化(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揭示了rLZ-8具有改善哮喘小鼠气道炎症方面的免疫调节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STAT3信号通路,调节Th17/Treg细胞平衡,表现为抑制了 Th17细胞的增殖活化及转录因子ROR γ t、细胞因子IL-17A的释放,同时促进了 CD4+Foxp3+Treg的分化及其转录因子Foxp3和细胞因子IL-10的释放,并抑制了 DC成熟,从而发挥改善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免疫调节作用。因此,有良好免疫调节功能的rLZ-8具备成为哮喘治疗药物的可能。

夏利欣[3](2020)在《IL-26与成人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临床上,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以气道慢性炎症为特征,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目前认为,Th1/Th2平衡失调导致的Th2细胞应答优势是支气管哮喘发病的主要机制。Th2细胞的活化以及由其诱导的炎症介质释放,最终导致了气道的高反应性。此外,Th17细胞也被发现参与哮喘的发病,其分泌的细胞因子IL-17、IL-22等,可通过募集中性粒细胞引起气道炎症。IL-26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主要由NK细胞和Th17细胞分泌,并且以后者为主。研究发现,IL-26在变态反应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中呈现高表达。然而,IL-26是否与成人支气管哮喘相关,尚缺乏相关临床数据。本研究通过检测正常对照组、发作期哮喘患者以及治疗后哮喘患者血清IL-26浓度,及其与肺功能等临床检测指标的相关性,并行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白细胞IL-26+Th17细胞在各组的变化,评估其与成人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进而初步探讨IL-26在支气管哮喘临床诊断以及治疗中的意义。目的:通过检测哮喘患者外周血中IL-26的浓度及其他各项临床指标,来初步研究IL-26与成人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分为健康组、发作组和治疗组进行分组。发作组及治疗组收集自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诊断和治疗标准按照《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16年版)》解读;健康组募集自武汉市中心医院体检中心。共收集到发作组28例,治疗组24例,健康组20例。临床常规检测血常规、肺功能;ELISA检测血清IL-4、IL-26、IgE;流式细胞检测CD4+T IL-17A+IL-26+的细胞比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着性Student-T检验、卡方检验以及Pearson相关性方法来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比值(EOS%)、嗜碱性粒细胞比值(BAS%)、中性粒细胞比值(NEU%):发作组EOS%,BAS%和NEU%明显高于健康组和治疗组(P<0.05),健康组与治疗组无显着差异。(2)肺功能:发作组FEV1%Pre、FEV1/FVC和PEF较治疗组和健康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FEV1%Pre、FEV1/FVC和PEF低于健康组(P<0.05)。(3)血清ELISA检测:发作组IL-26、IL-4、IgE表达显着高于健康组和治疗组(P<0.05),健康组与治疗组无显着差异。(4)相关性分析:在哮喘发作组中,IL-26 与 FEV1%Pre、FEV1/FVC 均呈负相关(P<0.05);IL-4 与 IgE 与FEV1%Pre、FEV1/FVC 均呈负相关;IL-26 与 IL-4、IL-26 均呈正相关(P<0.05);(5)在IL-26+IL-17A+CD4+T细胞比例中,发作组明显高于健康组和治疗组(P<0.05),发作组IL-26+CD4+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健康组和治疗组(P<0.05)。结论:(1)血清IL-26在哮喘组病人中升高,血清IL-26与肺功能指标(FEV1%Pre,FEV1/FVC)呈负相关显示血清IL-26作为哮喘诊断指标的潜力。(2)哮喘发作时,哮喘组IL-26+IL-17A+CD4+T细胞高于健康组和治疗组,但规范治疗后可降低这些细胞表达;IL-26+IL-17A+CD4+T细胞占IL-26+CD4+T细胞的11%,这提示还有其它CD4+T细胞参与IL-26分泌。

蔡秋景[4](2020)在《TGF-β1/Smad3信号通路调节小鼠气道平滑肌细胞表达IL-33参与哮喘机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支气管哮喘(哮喘)是一种以可逆性气流受限和气道高反应性为显着特征的慢性呼吸道炎症性疾病。目前研究普遍表明,气道重塑是发生可逆性气流受限以及气道高反应性的病理结构基础。随着疾病进展,气道重塑不断加重使支气管哮喘患者对常规的治疗药物及治疗方案的反应性不断降低,在某些哮喘患者中甚至出现药物抵抗。在以上过程中,气道平滑肌细胞(airwaysmoothmusclecell,ASMC)增生以及肥大等变化被认为是气道重塑主要作用机制。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 1/Smad 信号通路是气道平滑肌细胞参与哮喘发病机制的重要信号转导通路,其与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蛋白表达息息相关。在Smad蛋白家族中,虽然Smad2和Smad3结构十分相似,但是Smad3蛋白中的某部分氨基酸结构可以直接与DNA序列结合,以调节基因的转录,即Smad3蛋白可以参与TGF-β 1引起的靶基因调节作用。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33被认为哮喘易感,并且能够在鼻病毒诱发的支气管哮喘加重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先前的研究表明,气道平滑肌细胞可以分泌IL-33,IL-33与TGF-β 1/Smad3信号通路的相关性研究,目前尚未报道。国内外研究表明,1,25-(OH)2D3(又称骨化三醇)可以减轻体内及体外条件下的气道重塑,并且其影响气道平滑肌细胞的具体机制仍在研究。基于国内外最新研究,我们推测TGF-β1可通过TGF-β1/Smad3信号通路刺激气道平滑肌细胞表达IL-33,从而促进哮喘中的炎症反应;骨化三醇可协同布地奈德,更有效抑制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发挥其治疗哮喘的作用。并对此进行课题研究,旨在发现哮喘新的治疗靶点。研究目的1.通过用不同浓度TGF-β 1培养基培养小鼠气道平滑肌细胞,探究不同浓度TGF-β 1对气道平滑肌细胞表达分泌IL-33的影响;2.采用TGF-β 1/Smad3信号通路阻断剂(SIS3)干预,观察干预TGF-β 1/Smad3信号通路后对气道平滑肌细胞表达分泌IL-33的影响;3.研究骨化三醇协同布地奈德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作用及可能存在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1.将小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分成不同浓度[0ng/mL(空白)、1ng/mL、10ng/mL、100ng/mL]TGF-β 1组,获取细胞培养上清液和总蛋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上清液中IL-33的浓度,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IL-33的蛋白表达情况。2.加入TGF-β 1/Smad3信路阻断剂(SIS3)处理小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分为空白组、预处理TGF-β 1组、未预处理SIS3组和预处理SIS3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上清液中IL-33浓度,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Smad3、pSmad3及IL-33蛋白表达情况。3.将小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分为空白组、TGF-β 1组、SIS3组、布地奈德组、骨化三醇组、药物共处理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上清液中IL-33浓度,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Smad3、pSmad3及IL-33蛋白表达情况。研究结果1.ELISA表明,不同浓度TGF-β 1刺激小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IL-33浓度不同;10ng/mL TGF-β 1作用效果最佳,1 ng/mL TGF-β 1和100 ng/mL TGF-β 1的作用效果没有显着差异。同时,Westernblotting显示,不同浓度TGF-β 1刺激小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后,各组细胞不同程度表达IL-33;10ng/mL TGF-β 1组细胞IL-33蛋白表达量最高。2.加入SIS3后,通过ELISA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中IL-33的浓度,结果表明,与预处理TGF-β 1组比较,预处理SIS3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33的浓度明显减少。Westernblotting表明,在加入SIS3后,TGF-β 1/Smad3信号通路受到抑制,Smad3蛋白磷酸化水平下降,Smad3蛋白、pSmad3蛋白表达减少,IL-33蛋白表达也明显减少。3.药物处理各组小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后,ELISA显示,布地奈德组较骨化三醇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33浓度更低,且药物共处理组IL-33浓度低于各单独用药组。Westernblotting显示,药物共处理组的Smad3蛋白、pSmad3蛋白、IL-33蛋白表达水平出现明显降低的趋势。研究结论①不同浓度TGF-β 1刺激气道平滑肌细胞不同程度表达分泌IL-33,说明IL-33与TGF-β 1具有相关性。10ng/ml TGF-β 1为该作用的最佳浓度。②TGF-β 1/Smad3信号通路可调节气道平滑肌细胞表达分泌IL-33,在气道平滑肌细胞参与哮喘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③骨化三醇联合布地奈德可通过TGF-β 1/Smad3信号通路有效抑制小鼠气道平滑肌细胞表达分泌IL-33,抑制气道炎症,从而治疗哮喘。

刘粉[5](2020)在《IL-33通过上调纤维细胞促纤维化作用促进哮喘气道重塑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气道慢性炎症、平滑肌功能紊乱和气道重塑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气道炎症性疾病。其中气道重塑是导致支气管哮喘患者不可逆性气流受限、肺功能受损的病理基础。气道重塑的病理表现主要包括上皮结构与功能的改变、微血管的重构、平滑肌异常增生与肥大、基底膜增厚、细胞外基质沉积等。其中气道上皮的改变主要表现为对不同刺激因子的易感性增强及损伤后上皮的异常修复。气道上皮在损伤修复中会产生多种促炎因子,如白细胞介素-33(IL-33)、白细胞介素-25(IL-25)、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等,其中IL-33是气道上皮损伤后释放,诱导气道炎症的重要因子。白细胞介素-33广泛表达于多种组织中,IL-33可由多种结构细胞如成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及上皮细胞等和炎性细胞产生。但在不同种类的细胞IL-33的表达水平差异很大。相对而言,IL-33更多是由与外界相通的黏膜系如呼吸道、消化道等产生。有研究发现,IL-33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IL-33位于细胞核内,在转录调控中起作用;另一方面IL-33作为细胞因子可被分泌到细胞外,通过与其特异性受体ST2(ST2为IL-33的特异性受体,属于IL-1受体家族的成员,IL-33通过与ST2结合启动细胞膜表面IL-33/ST2信号传导通路发挥生物活性)结合并相互作用发挥其细胞因子的作用。IL-33与其受体ST2的相互作用参与了机体多种疾病的生物学活性,其中包括促进支气管哮喘炎症过程中的Th2反应。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IL-33在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这一病理改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及其重要的作用,其可通过诱导纤维细胞活化并产生白细胞介素-13(IL-13)、白细胞介素-5(IL-5),进而在哮喘气道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IL-33/ST2轴可通过对肥大细胞、气道上皮细胞、平滑肌细胞、Th2等细胞产生作用,进而参与哮喘的发生、发展。近期的研究还证实IL-33在无外源性抗原刺激时促进固有免疫细胞产生IL-5,IL-13等,而IL-13可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活化,增强平滑肌细胞的收缩力,进而在哮喘气道重塑中起重要作用。我们既往有研究发现IL-33可通过IL-33/ST2信号通路促进哮喘气道重塑。同时有研究证实IL-33/ST2活化后可通过下游的NF-κB和MAPK信号通路,促进Th2细胞因子的产生,进而参与多种疾病如过敏性休克、特应性皮炎、类风湿关节炎、自身免疫疾病等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IL-33介导了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的许多环节,有望为支气管哮喘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一个新靶点。纤维细胞是一类独特的骨髓间充质祖细胞,其特征是特异性表达造血细胞标记物(CD34、CD45和白细胞特异性蛋白1)和基质细胞标记物(I型胶原和脯氨酸-4-羟化酶)。其最初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分离出来,并在损伤修复中作为CD45+CD45RO+CD34+CD11b+CD13+HLA-DR+细胞,这些细胞在TGF-β1刺激下产生纤维蛋白和胶原,并表达成肌细胞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纤维细胞是循环间充质祖细胞,作为成纤维细胞和成肌细胞的可再生来源,在组织损伤修复与慢性炎症中至关重要。其是参与巨噬细胞促炎特性和成纤维细胞组织重塑特性的一类独特的细胞,在人类很多疾病的特异性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因其可特异性表达CD34和I型胶原而与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等相关细胞区别。有研究发现纤维细胞的数量与上皮下基底膜的厚度呈明显正相关,提示纤维细胞与哮喘气道重塑密切相关,现已有研究证实纤维细胞在一些模型中能够促进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而在组织重塑中起重要作用。还有研究发现循环中的纤维细胞可能是通过在气道上皮下聚集而引起气道平滑肌增生肥厚,并可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进而促进哮喘气道重塑。尤其是最近的研究发现哮喘患者外周血来源的纤维细胞与IL-17A作用可产生促炎细胞介质,还可以与Th2型细胞因子作用产生胶原。故纤维细胞在介导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体外培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入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可产生纤维细胞,用IL-33刺激后纤维细胞表达增加。IL-33在不增加内源性转化生长因子β1产生的情况下,增强了纤维细胞的增殖及表达α-SMA增多。IL-33刺激后纤维细胞组成性地表达IL-13和IL-5增加。还有研究发现IL-33能促进过敏性哮喘患者循环中纤维细胞的迁移和增殖。但IL-33活化的纤维细胞与气道重塑的相互作用及机制尚不清楚。迄今为止,国内外研究表明气道上皮细胞和纤维细胞均在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而IL-33在哮喘相关的气道炎症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有关气道上皮与纤维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IL-33对哮喘气道重塑的影响以及IL-33如何通过纤维细胞进而对气道重塑产生影响的研究证据尚不充足。研究目的:1.探讨IL-33/ST2-p38MAPK信号通路可通过增强纤维细胞的促纤维化作用进而促进哮喘气道重塑。2.通过体外培养纤维细胞,对IL-33/ST2-p38MAPK信号通路进行干预,进而研究该信号通路对哮喘气道重塑标志物的影响。3.通过建立小鼠哮喘模型,采用ST2的抗体或者p38 MAPK的特异性拮抗剂(SB203580)干预,在体内实验中观察IL-33/ST2-p38MAPK信号通路可通过诱导纤维细胞增殖进而参与哮喘气道重塑。研究方法:1.从3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和30例对照组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活检)分别获取肺组织标本,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以观察哮喘患者气道重塑相关的病理学表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IHC)观察IL-33及气道重塑标记物I型胶原(Collagen Ⅰ)、纤维连接蛋白-1(FN1)与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各组患者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2.ELISA法检测哮喘患者及对照组患者中外周血IL-33的表达水平,应用流式细胞学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纤维细胞的比例,并对外周血IL-33的表达水平与纤维细胞的比例行相关性分析。3.体外培养纤维细胞,加入IL-33刺激细胞,采用Western blot和qPCR方法检测细胞中I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1(FN1)及α-SMA的表达水平,应用流式细胞学检测IL-33对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4.体外培养纤维细胞,应用ST2的抗体和(或)p38 MAPK的抑制剂(SB203580)预处理纤维细胞,再加入IL-33刺激细胞,采用Western blot和qPCR方法观察纤维细胞中I型胶原、FN1及α-SMA和ST2的表达水平,应用流式细胞学检测抑制IL-33/ST2-p38MAPK信号通路后对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5.建立小鼠哮喘动物模型,采用IHC观察小鼠气道上皮中IL-33、Collagen I、FN1、α-SMA的表达情况。给予ST2抗体和(或)SB203580预处理后,应用IHC、Western blot和qPCR的方法检测抑制IL-33/ST2-p38MAPK信号通路后对小鼠哮喘气道重塑的影响,同时应用流式细胞学检测抑制IL-33/ST2-p38MAPK信号通路后对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研究结果:1.通过比较哮喘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肺组织HE染色,发现哮喘患者的气道上皮具有明显的与气道重塑相关的病理学表现,如:基底膜增厚、气道上皮细胞化生与脱落,炎性细胞浸润,胶原沉积等。同时进行IHC染色,发现哮喘患者气道组织中IL-33、Ⅰ型胶原、FN1及α-SMA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2.与对照组比较,哮喘患者外周血IL-33的水平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纤维细胞的比例均增加,相关性分析显示两者呈明显正相关。3.体外培养的纤维细胞应用IL-33处理后,其细胞中Ⅰ型胶原、FN1及α-SMA的表达均显着增加,同时可促进纤维细胞增殖。4.体外培养纤维细胞,应用ST2的抗体和(或)SB203580预处理后,其细胞中Ⅰ型胶原、FN1及α-SMA和ST2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纤维细胞的数目也明显降低。5.在小鼠哮喘动物模型中,HE染色显示气道上皮杯状细胞增多,气道上皮平滑肌增生,基底膜增厚,应用ST2抗体和(或)SB203580预处理的小鼠哮喘模型则上述表现减弱。通过IHC染色发现小鼠肺组织中IL-33、Ⅰ型胶原、FN1及α-SMA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肺泡灌洗液中纤维细胞的数目较对照组增加。应用ST2抗体和(或)SB203580预处理后,IHC提示哮喘气道重塑的病理学改变如基底膜增厚是减轻的,且气道上皮表达IL-33,Ⅰ型胶原、FN1及α-SMA亦减少,流式细胞学提示纤维细胞数量也是明显降低的。研究结论:1.哮喘患者气道上皮细胞分泌的IL-33增加,可通过与纤维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通过p38 MAPK信号通路,引起纤维细胞中Ⅰ型胶原、FN1及α-SMA的表达增加,进而导致哮喘气道重塑的加剧。2.通过体内及体外抑制IL-33/ST2-p38MAPK信号通路,可降低纤维细胞中气道重塑标志物的表达,并改善实验动物的气道重塑的相关表现。3.IL-33可通过ST2-p38MAPK信号通路诱导纤维细胞活化进而促进哮喘气道重塑,提示IL-33/ST2-p38MAPK信号通路可能成为支气管哮喘治疗的一个新的有效靶点。

戴银芳[6](2019)在《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不同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与临床特征及部分细胞因子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分析呼出气体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不同水平的儿童支气管哮喘临床特征,为儿童哮喘分型提供帮助;动态观察哮喘患儿外周血相关细胞因子(IL-4、IL-5、IL-9、IL-17及IL-21)的变化,分析其可能的病理机制,为哮喘的诊断治疗提供新的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9月期间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5-12岁哮喘初诊患者。按照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16年版)进行诊断和治疗,根据FeNO的水平分为FeNO正常组(FeNO<25ppb)和FeNO升高组(FeNO≥25ppb),于入组0月、1月、3月、6月动态观察不同组别患儿的临床表现、肺功能进行分析;并检测两组患儿外周血IL-4、IL-5、IL-9、IL-17及IL-2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本研究共纳入支气管哮喘儿童41例,男27例,女14例,男女比例1.92:1。年龄5~12岁,年龄中位数7岁。对这些患者随访6个月。按照FeNO水平分为两组,比较分析两组不同的临床特征及相关细胞因子情况。并随机选取5-12岁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性别不限。结果:FeNO升高组,临床表现为咳嗽的有18例(18/22例),喘息的有13例(13/22例);胸闷的有2例(2/22例)。伴随鼻炎和(或)特应性皮炎者20例(20/22例)。一级亲属存在哮喘/鼻炎/特应性皮炎者14例(14/22例)。间歇状态患者11例(11/22例),轻度持续者9例(9/22例),中度持续者2例(2/22例)。FeNO正常组,临床表现为咳嗽的有15例(15/19例),喘息的有15例(15/19例);胸闷的有6例(6/19例)。伴随鼻炎和(或)特应性皮炎者10例(10/19例)。一级亲属存在哮喘/鼻炎/特应性皮炎者8例(8/19例)。间歇状态患者8例(8/19例),轻度持续者10例(10/19例),中度持续者1例(1/19例)。FeNO升高组与FeNO正常组相比较,伴有鼻炎和(或)特应性皮炎者为FeNO升高组多于FeNO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eNO升高组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的中位数分别为42ppb、33ppb、23ppb、15ppb;FeNO正常组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的中位数分别为13ppb、15ppb、13ppb、10ppb。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3个月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eNO升高组、FeNO正常组治疗前的FEV1/FVC、MMEF与对照组比较,FeNO升高组、FeNO正常组的FEV1/FVC、MMEF均低于对照组(P<0.05)。FeNO升高组与FeNO正常组分别比较治疗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FEV1/FV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与对照组相比,数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时,FeNO升高组的MMEF低于FeNO正常组(Z=-2.078,P=0.038);治疗3个月及6个月时,FeNO升高组的MMEF与FeNO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对照组相比,治疗1个月时,FeNO升高组的MMEF较对照组低(Z=-3.653,P<0.001);治疗3个月及6个月时,FeNO升高组的MME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3个月时,FeNO正常组的MMEF较对照组低(Z=-2.797,P=0.005);治疗1个月及6个月时,FeNO正常组的MME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进行组内比较,比较肺功能指标在治疗前后的差异,发现FeNO升高组内FEV1/FVC、MMEF治疗后改善较FeNO正常组明显。FeNO升高组的22例患者3个月随访时达临床症状稳定的有19例,完成6个月随访的11例患者达临床稳定状态的有9例。支气管激发试验由阳性转为阴性的情况,3个月转阴的有9例,6个月转阴的有7例。FeNO正常组的19例患者3个月随访时达临床症状稳定的有14例,完成6个月随访的11例患者达临床稳定状态的有9例。支气管激发试验由阳性转为阴性的情况,3个月转阴的有7例,6个月转阴的有5例。FeNO升高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者有17例(17/22例)。过敏原阴性有2例(2/22例),尘螨过敏者20例(20/22例),级别均在4级以上,霉菌过敏者5例(5/22例),猫毛、狗毛过敏者2例(2/22例),动物皮屑过敏者1例(1/22例),花粉过敏者3例(3/22例),食物过敏4例(4/22例)。FeNO正常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者有10例(10/19例)。过敏原阴性有5例(5/19例),尘螨过敏者16例(16/19例),级别均在4级以上,霉菌过敏者7例(7/19例),食物过敏5例(5/19例)。FeNO升高组与FeNO正常组的过敏原表现无差异(P>0.05)。41例哮喘患者的外周血IL-4、IL-5、IL-9、IL-17、IL-21水平在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时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时,FeNO升高组及FeNO正常组的IL-9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eNO升高组及FeNO正常组的IL-4、IL-5、IL-17、IL-2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时,FeNO升高组的IL-5、IL-2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FeNO升高组的IL-4、IL-9、IL-17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eNO正常组的IL-4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eNO正常组的IL-5、IL-17、IL-2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IL-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FeNO升高组与FeNO正常组两组比较时,在治疗前,FeNO升高组的IL-4、IL-5水平高于FeNO正常组(P<0.05);FeNO升高组的IL-9水平与FeNO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eNO升高组的IL-17、IL-21水平低于FeNO正常组(P均<0.05)。治疗1个月时,FeNO升高组的IL-4、IL-5水平高于FeNO正常组(P均<0.05);FeNO升高组的IL-9水平与FeNO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eNO升高组的IL-17、IL-21的水平低于FeNO正常组(P<0.05)。治疗3个月时,两组比较,IL-4、IL-5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FeNO升高组的IL-9水平与FeNO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eNO升高组的IL-17、IL-21水平低于FeNO正常组(P<0.05)。治疗6个月时,两组比较,IL-4、IL-5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治疗前后比较,FeNO升高组的IL-4、IL-5水平改善较FeNO正常组明显;FeNO升高组IL-9水平高于FeNO正常组(P<0.05);FeNO升高组的IL-17、IL-21水平低于FeNO正常组(P<0.05)。IL-5、IL-17与FeNO高低无相关性(P>0.05);FeNO升高组的IL-4、IL-9、IL-21 与 FeNO 水平呈正相关(P<0.05);FeNO 正常组的 IL-4、IL-5、IL-9、IL-17、IL-21与FeNO水平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1.呼出气体一氧化氮不同水平的哮喘患者的临床特点不同,呼出气体一氧化氮水平高的患者更易合并鼻炎、湿疹及特应性皮炎。2.哮喘患者外周血Th2/Th9/Th17分泌的标志性细胞因子参与了哮喘的免疫病理;FeNO水平升高组的IL-4、IL-9及IL-21均与FeNO水平呈正相关。3.哮喘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不能确切反映哮喘的表型,FeNO更有助于哮喘的分型及反映治疗前后的改善情况。

田福玲[7](2019)在《基于“天气通于肺”理论的支气管哮喘寒饮蕴肺证大鼠自噬功能及中药干预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天气通于肺”的理论渊源及主要内容,分析雾霾的特性及其与哮喘寒饮蕴肺证的关系,研究烟熏环境下寒凉刺激诱发的支气管哮喘寒饮蕴肺证大鼠的致病机制,以及中药对肺组织内细胞自噬的干预机制。方法:本文采用理论探讨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1.理论研究:运用文献研究和理论分析的方法,探讨“天气通于肺”的理论内涵、渊源及主要内容,肺与自然的相关性,雾霾的特性及其与哮喘寒饮蕴肺证的关系。同时研究肺阳与哮喘寒饮蕴肺证的关系以及寒饮蕴肺证的内涵、病因病机及治疗。2.实验研究:采用卵清白蛋白(OVA)致敏,给予寒凉和饮冷刺激、利用香烟烟雾给予烟熏刺激,以及让大鼠在水中游泳使其劳累的方法,构建烟熏环境下支气管哮喘寒饮蕴肺证病证结合的大鼠模型,并分别用小青龙汤及温阳化饮方进行干预,观察相关检测指标。结果:运用中医传统病因与现代医学病理模型相结合的造模方法,成功复制了烟熏环境下哮喘寒饮蕴肺证大鼠病证结合模型。对比研究烟熏组和非烟熏组支气管哮喘寒饮蕴肺证大鼠肺功能和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明确了雾霾能加重支气管哮喘寒饮蕴肺证的发病程度,以及雾霾加重支气管哮喘寒饮蕴肺证的病理机制。结果显示:雾霾可以使支气管哮喘寒饮蕴肺证大鼠肺功能的吸气阻力(Ri)、呼气阻力(Re)升高,顺应性(Cdyn)降低,导致大鼠哮喘症状加重;其机制可能在于烟熏可诱导哮喘寒饮蕴肺证大鼠血清IL-13、TGF-β1的水平升高,降低IFN-γ的水平,从而加重气道炎症反应。对烟熏环境下寒饮蕴肺证大鼠进行实验观察及药物干预,并检测造模动物的肺功能、病理切片、炎症因子等指标,结果显示:温阳化饮方可促使大鼠周围血中IL-10、IL-18、IFN-γ不同程度的提高,使大鼠周围血中IL-4、IL-5、IL-13、TGF-β和TNF-α不同程度的降低,从而抑制过敏反应,调控炎症的发生、发展;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大鼠的自噬基因Atg和自噬蛋白Beclin1和LC3-a/b表达,抑制细胞外基质的分泌和肺成纤维细胞胶原沉积过程,减缓气道重塑,抑制哮喘的发生发展。结论:“天气通于肺”中的“天气”,指的是自然界的清净之气,与肺气是相通应的。雾霾是一种复合型致病因素,其性弥散,常兼夹湿邪、热邪侵犯人体肺脏而发病。烟草烟雾在性质和致病特点上与雾霾有很多相似之处,而二者含有的颗粒物的主要成分均是PM2.5。人体津液的正常输布需要阳气的蒸腾气化作用,肺阳充足,则宣发肃降功能正常,津液得以正常输布。支气管哮喘寒饮蕴肺证病证的病理机制是肺阳虚,导致痰饮内停,致使大鼠血清IL-13、TGF-β1的水平升高,降低IFN-γ的水平,从而加重气道炎症反应;“温阳化饮方”的作用机制可能在于通过降低自噬基因Atg的表达及蛋白Beclin1和LC3水平,减轻哮喘气道炎症水平,逆转气道重塑,调控气道高反应。

迪丽努尔·乌甫尔[8](2019)在《哮喘合并抑郁的影响因素及抑郁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支气管哮喘是常见慢性疾病之一,除了引起躯体上的不适,还常常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严重影响哮喘的控制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出现“恶性循环”。为了从遗传学的角度了解哮喘合并抑郁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对抑郁相关基因多态性与支气管哮喘合并抑郁风险进行关联性研究。首先通过支气管哮喘合并抑郁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探讨支气管哮喘合并抑郁与支气管哮喘的控制及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然后以支气管哮喘和抑郁共性敏感的神经-免疫网络指标为依据,检测各组患者血浆IL-17、TNF-α、IL-6、5-HT水平,探索支气管哮喘合并抑郁神经-免疫网络共性敏感指标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抑郁病情进展的关联性;最后,通过筛选84个与抑郁密切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位点,分析其在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合并抑郁和健康对照组之间的分布差异,分析这些位点和支气管哮喘合并抑郁的相关性;进一步行遗传关联性研究,明确同一个基因的SNP之间是否存在连锁效应,连锁的SNP形成的单倍型和支气管哮喘合并抑郁的相关性,探究支气管哮喘合并抑郁在影响哮喘的控制和降低生活质量可能的机制。方法:1)对符合纳入标准的387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一般资料及问卷调查研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哮喘合并抑郁症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线性相关分析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与支气管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 ACT)及成人哮喘生命质量评分表(Asthma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AQLQ)之间的相关性;2)采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患者血浆IL-17、TNF-α、IL-6表达水平,高效液相色普法检测血浆中的5-HT水平,分析支气管哮喘合并抑郁神经-免疫网络共性敏感指标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抑郁病情进展的关联性;3)利用UCSC基因组浏览器和haploview4.2软件确定与抑郁相关的84个基因位点。采用离心柱法提取DNA,应用SNP Scan分析法对抑郁相关84个基因位点进行基因型分析。采用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法,研究共显性、显性、隐性等遗传模式下各SNP的OR值和置信区间。评估其与支气管哮喘合并抑郁的关联性;进一步行连锁分析和单倍型关联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连锁的SNP形成的单倍型和哮喘合并抑郁的关联性。结果:1)本研究共调查符合纳入标准的387例哮喘患者,其合并抑郁的检出率为62.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支气管哮喘合并抑郁患者与单纯哮喘患者相比,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是否工作,家庭月收入,是否合并其他疾病,病情持续状态,是否用药,临床症状(咳嗽,夜间气憋)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发现:轻度持续(与间歇发作相比,OR=2.529,95%CI=1.379-4.640),中/重度持续(与间歇发作相比,OR=2.260,95%CI=1.124-4.543);有治疗用药史(与未治疗用药比较,OR=2.461,95%CI=1.388-4.366),是哮喘患者合并抑郁的危险因素。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随着SDS评分增加,AQLQ总分逐渐降低,呈线性负相关(P=0.000,r=-0.527)。随着SDS评分增加,ACT评分也逐渐下降,呈线性负相关(P=0.000,r=-0.533);2)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支气管哮喘合并轻度抑郁患者组5-羟色胺无明显差异(P>0.05),支气管哮喘合并中度抑郁患者组5-羟色胺有明显差异(Z=-3.79,P<0.05),支气管哮喘合并重度抑郁患者组5-羟色胺有明显差异(Z=-2.172,P<0.05);支气管哮喘合并轻度抑郁与支气管哮喘合并中度抑郁比较5-羟色胺有明显差异(Z=-2.883,P<0.05),与支气管哮喘合并重度抑郁比较5-羟色胺有明显差异(Z=-2.587,P<0.05),支气管哮喘合并中度抑郁与支气管哮喘合并重度抑郁比较5-羟色胺无明显差异(P>0.05)。IL-17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支气管哮喘合并轻度抑郁患者组有明显差异(Z=-4.95,P<0.05),支气管哮喘合并中度抑郁患者组有明显差异(Z=-4.79,P<0.05),支气管哮喘合并重度抑郁患者组有明显差异(Z=-4.03,P<0.05);支气管哮喘合并轻度抑郁与支气管哮喘合并中度抑郁比较IL-17水平有明显差异(Z=-2.01,P<0.05),与支气管哮喘合并重度抑郁比较IL-17水平有明显差异(Z=-2.55,P<0.05),支气管哮喘合并中度抑郁与支气管哮喘合并重度抑郁比较IL-17水平有明显差异(Z=-2.46,P<0.05);即健康对照组与支气管哮喘合并抑郁患者组比较IL-17水平有明显差异,且哮喘合并不同程度的抑郁组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IL-6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支气管哮喘合并轻度抑郁患者组IL-6水平有明显差异(Z=-7.15,P<0.05),支气管哮喘合并中度抑郁患者组IL-6水平有明显差异(Z=-5.81,P<0.05);支气管哮喘合并重度抑郁患者组IL-6水平有明显差异(Z=-4.17,P<0.05);支气管哮喘合并轻度抑郁与支气管哮喘合并中度抑郁比较IL-6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与支气管哮喘合并重度抑郁比较IL-6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支气管哮喘合并中度抑郁与支气管哮喘合并重度抑郁比较IL-6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即健康对照组与支气管哮喘合并抑郁患者组之间比较IL-6有明显差异,但哮喘合并不同程度的抑郁患者组比较无明显差异。TNF-α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支气管哮喘合并轻度抑郁患者组TNF-α水平有明显差异(Z=-5.53,P<0.05),支气管哮喘合并中度抑郁患者组TNF-α水平有明显差异(Z=-3.68,P<0.05);支气管哮喘合并重度抑郁患者组TNF-α有明显差异(Z=-2.34,P<0.05);支气管哮喘合并轻度抑郁与支气管哮喘合并中度抑郁比较TNF-α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与支气管哮喘合并重度抑郁比较TNF-α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支气管哮喘合并中度抑郁与支气管哮喘合并重度抑郁比较TNF-α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即健康对照组与支气管哮喘合并抑郁患者组之间比较TNF-α水平有明显差异(P<0.05),但哮喘合并不同程度的抑郁患者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分析健康对照组、单纯哮喘组和哮喘合并抑郁组之间的基因型以及等位基因频率发现,有18个位点在共显性、显性、隐性模型或者等位基因的分布差异至少存在一个显着性的卡方值。对抑郁相关SNP的基因型和哮喘患病状态做Logistic分析发现,84个位点中有24个位点至少存在回归关系。观察84个位点在哮喘患者中的连锁状态时发现,总共有16对SNP处于高度连锁状态,形成了单倍体;支气管哮喘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3个基因的4种单倍体型与哮喘状态有显着关联,分别为GRPHN基因rs10129827,rs28762177的GG型(OR=1.258,P=0.02582),BDFN基因rs6265,rs2049046的CA型(OR=1.267,P=0.0176),TT型(OR=0.763,P=0.008),HTR1A基因rs878567,rs6295的TT型(OR=1.28,P=0.030)。结论:1)支气管哮喘患者易合并抑郁症,抑郁症是支气管哮喘的常见伴发疾病,其受多种因素影响,且抑郁显着影响支气管哮喘疾病控制及生活质量;2)发现IL-17、IL-6、TNF-α、5-HT变化水平与支气管哮喘合并抑郁的发生存在密切关系;其中IL-17和5-HT与支气管哮喘合并抑郁的发展及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提示支气管哮喘合并抑郁患者神经免疫网络可能处于紊乱状态;而这四个指标可能为诊断哮喘合并抑郁发生发展的潜在生物学标记物;3)抑郁相关的84个基因位点,在单纯哮喘组、哮喘合并抑郁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的分布存在差异性,并且发现部分位点和疾病状态具有显着的相关性,位点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共同控制疾病的易感性。BDFN基因CA型和GRPHN基因的GG型可能是哮喘合并抑郁的风险因素,而BDFN基因TT型和HTR1A基因的TT型可能为哮喘合并抑郁的保护因素。哮喘合并抑郁患者rs1800044(HT1RA)、rs12520799(DNANP1)、rs6265(BDNF)等3个位点会造成异义突变,HT1RA和BDNF基因分别是炎症细胞因子的受体和调节者,异义突变可能会导致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和活性的失调,是导致哮喘和抑郁的发生的部分分子机制。研究表明,rs1800044(HT1RA)、rs12520799(DNANP1)、rs6265(BDNF)可能是支气管哮喘合并抑郁的重要遗传基础。研究结果为哮喘合并抑郁及其发病机制的进一步认识、早期筛查、早期预防以及分子遗传学早期诊断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吴佳佳[9](2017)在《“从肠论治”对过敏性哮喘小鼠肺肠Th17/Treg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以大承气汤为“从肠论治”的实验方,过敏性哮喘小鼠为肺病模型,着眼于“从肠论治”对肺肠免疫细胞分化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探究“从肠论治”的细胞分子机制,为肺肠理论指导临床实践提供可靠的循证依据。方法:1构建过敏性哮喘小鼠模型及给药方案:本研究选取成年雌性C57BL/6小鼠为实验对象,分组情况视每次实验目的不同而定,整个研究过程基本包括4组,即正常组、模型组、“从肠论治”组及阳性药对照组。采用卵清白蛋白(Ovalbumin,OVA)诱导激发建立过敏性哮喘小鼠模型,全程可分为两个阶段:(1)两次致敏:分别于第0、14天,腹腔注射由OVA和氢氧化铝配制而成的抗原液。(2)雾化激发:自第21天起,1%的OVA溶液连续雾化激发7天,1次/天,30分钟/次。正常组予以无菌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及雾化吸入。“从肠论治”组,阳性药对照组于每次雾化前1h灌胃给药,正常组及模型组予等量生理盐水。2过敏性哮喘小鼠肺肠病理形态的动态观察:模型组设有造模第7天、造模21天、造模第26天和造模第28天取材。取小鼠左肺下叶和大、小肠,10%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镜下观察拍照。3探究过敏性哮喘小鼠其他非黏膜组织的损伤情况:分别取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心、肝、肾组织,进行常规病理组织切片,HE染色,镜下观察两组小鼠各组织的病理形态。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两组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尿素氮(BUN)水平,判断小鼠的肝肾功能是否正常。4“从肠论治”对过敏性哮喘小鼠肺肠炎症的影响:通过观察肺组织大体形态、肺指数、肺组织HE染色及PAS染色反映“从肠论治”对过敏性哮喘小鼠肺部炎细胞浸润和黏液分泌情况的影响。大、小肠形态学观察、测定肠组织长度及病理HE染色,观察“从肠论治”后肠道炎症的变化。5“从肠论治”对过敏性哮喘小鼠肺肠Th17/Treg的影响;无菌获取肺淋巴细胞和大肠固有层淋巴细胞,采用细胞流式染色法,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并获得数据,比较各组淋巴细胞总数、Th17细胞和Treg细胞百分比的变化。6“从肠论治”对过敏性哮喘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提取小鼠粪便中肠道菌群的16SrDNA,进行V3-V4区域基因序列检测,分析各组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变化以及各组小鼠肠道菌群总数、肠杆菌科、肠球菌科、乳酸杆菌科、双歧杆菌科、拟杆菌科及梭杆菌科等主要菌群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1过敏性哮喘小鼠的一般情况:(1)体重变化: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体重变化平稳,无明显差异(p>0.05)。(2)粪便变化:模型组小鼠平均粪便粒数减少、粪便含水率下降(p<0.05),粪便湿重明显下降(p<0.01),较模型组相比。(3)激发阶段表现:模型组小鼠异常活跃,狂躁不安,抓耳挠鼻,出现呼吸急促,弓背等表现。2过敏性哮喘小鼠肺肠损伤的动态变化及特异性:(1)肺肠HE结果表明,在致敏阶段,肺肠组织结构均正常,未发现病理变化。雾化激发5天后,肺组织内出现炎性细胞浸润,大肠组织固有层也可见淋巴细胞的增多;雾化激发7天后,肺与大肠的炎性改变更加明显。(2)小肠、心、肝、肾HE结果显示均为正常组织形态,而且生化检测也表明哮喘小鼠肝肾功能正常。3各组小鼠肺大体形态、肺指数、肺组织HE染色及PSA染色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肺大体观有充血、肿胀等表现,肺指数明显增加(p<0.01),肺组织内几乎不见无正常肺泡结构,支气管周围有大量炎细胞,气管黏液分泌增加。“从肠论治”组肺指数较模型组有所下降(p<0.05),阳性药对照组肺指数也明显降低(p<0.01),两组小鼠肺组织炎性病理损伤有明显改善。4各组小鼠大、小肠形态、长度及HE染色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小肠未见有组织充血,水肿等变化,大肠长度显着增加(p<0.01),黏膜固有层,肌层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与模型组相比,“从肠论治”组大肠长度明显变短(p<0.01),大肠炎性损伤减轻。三组小鼠小肠均为正常组织结构,长度未增长或变短(p>0.05)。5各组小鼠肺肠淋巴细胞总数、Th17细胞及Treg细胞百分比结果:与正常组比,模型组小鼠肺组织和大肠固有层淋巴细胞总数、Th17细胞百分比明显增加(p<0.01),肺组织中Treg比例明显减少(p<0.01),大肠固有层Treg细胞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与模型组相比,“从肠论治”组肺组织和大肠固有层淋巴细胞总数,Th17百分比均减少(p<0.05),肺组织Treg百分比增加(p<0.05),大肠固有层Treg基本无变化(p>0.05)。6各组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1)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变化:与正常小鼠相比,过敏性哮喘小鼠肠道菌群的结构发生改变,乳杆菌属的比例明显减少,普雷沃菌属的比例增加;Beta多样性分析显示:模型组小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较正常小鼠相比,而且NMDS分析也显示正常组与模型组小鼠的肠道菌群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经大承气汤“从肠论治”后,肠道乳杆菌属比例增加,一定程度改善了肠道菌群的多样性。(2)肠道主要固有菌群的定性、定量分析:①菌群测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肠道菌群总数减少(p<0.01),肠杆菌科及肠球菌科数量增加(p<0.05),乳酸杆菌科数量降低显着(p<0.05),双歧杆菌科、拟杆菌科及梭杆菌科无明显变化;经大承气汤“从肠论治”后小鼠道菌群总数增加不显着(p>0.05),肠杆菌科数量下降(p<0.05),肠球菌科和乳酸杆菌科无明显变化(p>0.05);未检测到分节丝状杆菌科。(2)平板活菌计数法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粪便中大肠杆菌,肠球菌含量量显着增加(p<0.01),乳酸杆菌数量明显降低(p<0.01);经大承气汤治疗后大肠杆菌、肠球菌均减少(p<0.01),乳酸杆菌增加(p<0.05);双岐杆菌及类杆菌在各组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过敏性哮喘小鼠的大肠组织可发生炎性损伤,伴发大肠传导功能失常,而其他非黏膜组织,如心、肝、肾无任何异常。2“从肠论治”对过敏性哮喘小鼠肺肠炎症有一定改善作用,其作用的可能机制是:大承气汤“从肠治肺”,药物直接作用于肠道,调节了哮喘小鼠肠道微生态的平衡,减少肠道Th17细胞的分化,通过黏膜免疫系统间的相互影响,肺部失衡的Treg/Th17也得到了纠正,最终缓解了肺部炎症。

赵春兰[10](2017)在《Th1/Th2与Treg/Th17平衡对儿童哮喘的调节作用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目前正严重威胁着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但哮喘发病的免疫学机制目前仍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Th1/Th2、Treg/Th17两大细胞平衡失调是哮喘发病的重要机制。本研究通过检测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和Th17/Treg细胞百分率,检测哮喘患儿血清中Th1、Th2、Th17和Treg类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以及Tim-3在哮喘发病机制中对Th1/Th2、Treg/Th17失衡的影响,以此探讨在儿童哮喘发病过程中Th1/Th2、Treg/Th17平衡失调的情况。研究方法1、以2013.10-2014.12于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初次确诊哮喘或停止规范激素吸入超过3个月后哮喘复发的患儿(哮喘组,n=81)和同期择期手术儿童(对照组,n=38)为研究对象;2、收集两组患儿外周血,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Th17/Treg细胞百分率;3、CBA法检测血清中Th1、Th2、Th17和Treg细胞因子IL-2、IL-4、IL-6、IL-10、TNF、IFN-γ、IL-17A以及IL-12/IL-23p40的表达情况;4、实时PCR法测定外周血中Tim-3 mRNA的相对表达量。研究结果1、一般资料统计分析,两组在年龄和性别构成上无显着性差别;2、与对照组比较,各年龄组CD3T、CD4T细胞百分率及2岁以内CD4/CD8T细胞比例均明显降低(P<0.01或P<0.05),各年龄组的CD8T细胞百分率及大于2岁的CD4/CD8T细胞比例在两组无明显差别(P>0.05);3、与对照组比较,哮喘组患儿外周血CD4+IL17+Th17细胞百分率显着增高,具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患儿CD4+CD25+Foxp3+Treg细胞百分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4、与对照组比较,哮喘组患儿血清中Th1类细胞因子IL-2、IFN-γ含量显着增高,具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儿血清中TNF含量没有明显差异(P>0.05);5、哮喘组患儿血清Th2类细胞因子IL-4、IL-6比对照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而IL-10浓度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6、哮喘组患儿血清Treg细胞因子IL-12/IL-23p40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而Th17细胞因子IL-17A的表达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哮喘组患儿外周血细胞中Tim-3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儿童哮喘发生过程中可能存在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且Th1和Th17细胞功能亢进,Th2和Treg细胞功能降低,Th1/Th2和Treg/Th17失衡可能是哮喘发病的重要机制,Tim-3可能通过调节Th1/Th2与Treg/Th17失衡影响着哮喘的发展。

二、白细胞介素13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白细胞介素13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诱导痰液IL-25水平在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临床意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 儿童支气管哮喘痰液IL-25水平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材料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支气管哮喘儿童诱导痰液IL-25蛋白及基因的表达
    材料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细胞因子IL-25与支气管哮喘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附英文论文一
附英文论文二

(2)重组灵芝免疫调节蛋白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及免疫调节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中医对哮喘的认识
        一、古代中医对哮喘的认识
        二、现代中医对哮喘的认识与辨治
    第二节 哮喘的西医研究进展
        一、哮喘的定义
        二、哮喘的流行病学研究
        三、哮喘的病因
        四、哮喘的治疗
        五、哮喘与Th17/Treg细胞平衡
    第三节 RLZ-8的免疫研究进展
        一、凝集红细胞作用
        二、免疫活性
        三、抑制过敏性反应
        四、抗癌活性
        五、抗炎
        六、其他作用
第二章 RLZ-8对哮喘小鼠的作用及免疫调节机制研究
    第一节 实验材料及试剂
        一、实验动物
        二、主要实验仪器
        三、实验试剂
    第二节 实验方法
        一、主要试剂的配制
        二、实验分组及小鼠哮喘模型的建立
        三、肺组织组织学检测
        四、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免疫学检测
        五、肺组织mRNA提取及Real-time PCR检测
        六、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细胞表型
        七、Western Blotting检测
        八、统计方法
    第三节 实验结果
        一、rLZ-8降低哮喘小鼠肺部炎症细胞浸润
        二、rLZ-8抑制OVA诱导的哮喘小鼠脾脏CD11c~+ DC的成熟
        三、rLZ-8影响哮喘小鼠BALF细胞因子的水平
        四、rLZ-8调控哮喘小鼠肺组织mRNA表达
        五、rLZ-8降低了哮喘小鼠脾脏Th17的比例并增加了Treg细胞的比例
        六、rLZ-8抑制哮喘小鼠STAT3信号通路活化
    第四节 讨论
        一、OVA诱导建立小鼠哮喘模型
        二、rLZ-8对Th17/Treg细胞平衡的调控作用
        三、rLZ-8对肺组织相关转录因子的调控作用
        四、rLZ-8调控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因子的释放
        五、rLZ-8抑制哮喘小鼠肺部DC成熟
        六、rLZ-8抑制小鼠肺组织STAT3信号通路
第三章 RLZ-8干预哮喘气道炎症的免疫机制体外研究
    第一节 实验材料及试剂
        一、实验动物
        二、实验仪器
        三、实验试剂
    第二节 实验方法
        一、主要试剂的配制
        二、小鼠脾脏CD3~+T细胞的提取
        三、Annexin/pi法进行细胞凋亡实验
        四、ELISA检测CD3~+T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分泌
        五、rLZ-8对体外CD4~+IL-17A~+ Th17细胞分化影响的体外研究
        六、小鼠脾脏CD4~+CD25~+ Treg细胞的提取
        七、CSFE检测rLZ-8对CD4~+CD25~+ Treg细胞的体外增殖作用
        八、小鼠脾脏CD4~+CD25~- T细胞的提取
        九、流式细胞术检测rLZ-8对Treg的分化影响
        十、Western Blotting检测CD3~+T淋巴细胞中STAT3的表达
        十一、统计方法
    第三节 实验结果
        一、rLZ-8对CD3~+T细胞毒性
        二、rLZ-8对CD3~+T细胞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三、rLZ-8抑制Th17的体外活化和增殖
        四、rLZ-8促进CD4~+Foxp3~+Treg体外分化
        五、rLZ-8抑制STAT3信号通路在体外的活化
    第四节 讨论
        一、rLZ-8直接从细胞层面和转录因子的表达作用于Th17/Treg细胞平衡
        二、rLZ-8对体外培养T细胞细胞因子释放的影响
        三、rLZ-8抑制体外培养T细胞STAT3信号通路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3)IL-26与成人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研究报告
    2.1 研究背景
    2.2 材料和方法
    2.3 实验结果
    2.4 讨论
    2.5 结论
第3章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白细胞介素26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在成人支气管哮喘中的表达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附录

(4)TGF-β1/Smad3信号通路调节小鼠气道平滑肌细胞表达IL-33参与哮喘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气道平滑肌细胞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附件

(5)IL-33通过上调纤维细胞促纤维化作用促进哮喘气道重塑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英文论文Ⅰ
英文论文Ⅱ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不同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与临床特征及部分细胞因子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不同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与临床特征的研究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不同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与部分细胞因子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本文不足之处和以后研究方向
综述 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在儿童支气管哮喘中的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附件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7)基于“天气通于肺”理论的支气管哮喘寒饮蕴肺证大鼠自噬功能及中药干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天气通于肺”的理论阐释
        1.1 “天”字考源
        1.2 “气”的考源
        1.3 肺与天气相通
        1.4 肺与其它脏腑的关系
    2.雾霾的理论探析
        2.1 雾霾是复杂的外感毒邪
        2.2 烟草烟雾是有毒之邪气
    3.哮喘的中医研究
        3.1 哮喘的内涵研究
        3.2 哮喘的病因病机
        3.3 哮喘寒饮蕴肺证探析
    结论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烟熏支气管哮喘寒饮蕴肺证大鼠模型的研究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实验试剂、仪器
        2.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
        2.2 造模方法
        3.观察及检测指标
        3.1 大鼠一般行为学检查
        3.2 大鼠肺功能的检测
        3.3 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表达
        4.统计学处理
        5.结果
        5.1 大鼠一般行为学检查
        5.2 各组大鼠不同阶段体重变化
        5.3 各组大鼠肺功能变化
        5.4 各组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含量变化
        6.讨论
        6.1 烟熏环境下支气管哮喘寒饮蕴肺证大鼠模型的建立
        6.2 烟熏对哮喘寒饮蕴肺证大鼠肺功能的影响
        6.3 烟熏对哮喘寒饮蕴肺证大鼠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实验二 烟熏支气管哮喘寒饮蕴肺证大鼠自噬相关基因研究以及中药干预机制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用药
        1.3 主要实验试剂、药品
        1.4 主要实验仪器
        2.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
        2.2 造模方法
        2.3 药物干预
        2.4 观察及检测指标
        3.统计学处理
        4.结果
        4.1 各组大鼠一般行为学观察
        4.2 各组大鼠不同治疗阶段游泳时间比较
        4.3 各组大鼠饮食和饮水量比较
        4.4 各组大鼠不同治疗阶段肛温比较
        4.5 各组大鼠不同治疗阶段体重变化比较
        4.6 各组大鼠不同脏器重量比较
        4.7 各组大鼠肺功能变化
        4.8 各组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表达
        4.9 各组大鼠肺组织自噬基因Atg的表达
        4.10 各组大鼠肺组织LC3和Beclin1 免疫印迹结果
        4.11 各组大鼠透射电镜肺泡细胞超微结构
        4.12 各组大鼠肺组织HE染色观察
        5.讨论
        5.1 哮喘与气道炎症反应
        5.2 气道高反应性及气道重塑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病理机制
        5.3 细胞自噬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病理机制
        5.4 中药对烟熏环境下支气管哮喘寒饮蕴肺证大鼠模型的影响
        5.5 细胞自噬对烟熏哮喘寒饮蕴肺证大鼠气道炎症的影响
        5.6 温阳化饮方对烟熏环境下哮喘寒饮蕴肺证大鼠细胞自噬的影响
        6.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论文

(8)哮喘合并抑郁的影响因素及抑郁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支气管哮喘合并抑郁影响因素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样本量计算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支气管哮喘合并抑郁患者IL-17、IL-6、TNF-α、5-HT变化水平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哮喘合并抑郁与抑郁相关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关联性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数据分析
        1.4 质量控制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的学术及获奖成果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9)“从肠论治”对过敏性哮喘小鼠肺肠Th17/Treg及肠道菌群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研究进展
        1 “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内涵
        2 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现代机制研究
        3 肺与大肠相表里的临床运用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过敏性哮喘的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1 哮喘与发病因素
        2 过敏性哮喘的免疫学发病机制
        3 过敏性哮喘与肠道菌群
        参考文献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过敏性哮喘小鼠模型中的肺肠组织形态动态变化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实验二 “从肠论治”对过敏性哮喘肺肠炎症及Treg/Th17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实验三 “从肠论治”对过敏性哮喘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创新点
附录
    英文缩略词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10)Th1/Th2与Treg/Th17平衡对儿童哮喘的调节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表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白细胞介素13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诱导痰液IL-25水平在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临床意义研究[D]. 张赟. 山东大学, 2020(04)
  • [2]重组灵芝免疫调节蛋白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及免疫调节机制研究[D]. 林成创.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3]IL-26与成人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初探[D]. 夏利欣. 长江大学, 2020(04)
  • [4]TGF-β1/Smad3信号通路调节小鼠气道平滑肌细胞表达IL-33参与哮喘机制[D]. 蔡秋景. 山东大学, 2020(02)
  • [5]IL-33通过上调纤维细胞促纤维化作用促进哮喘气道重塑机制的研究[D]. 刘粉. 山东大学, 2020(08)
  • [6]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不同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与临床特征及部分细胞因子相关性研究[D]. 戴银芳. 苏州大学, 2019(02)
  • [7]基于“天气通于肺”理论的支气管哮喘寒饮蕴肺证大鼠自噬功能及中药干预机制研究[D]. 田福玲.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5)
  • [8]哮喘合并抑郁的影响因素及抑郁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D]. 迪丽努尔·乌甫尔. 新疆医科大学, 2019(07)
  • [9]“从肠论治”对过敏性哮喘小鼠肺肠Th17/Treg及肠道菌群的影响[D]. 吴佳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5)
  • [10]Th1/Th2与Treg/Th17平衡对儿童哮喘的调节作用研究[D]. 赵春兰. 泰山医学院, 2017(06)

标签:;  ;  ;  ;  ;  

白细胞介素13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