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在帕金森病中的价值

MRI在帕金森病中的价值

一、帕金森病的MRI应用价值(英文)(论文文献综述)

李真岚[1](2021)在《运动干预对轻中度帕金森病患者在不同任务活动中步态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发生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步态障碍是帕金森病典型的临床特征之一,也是导致残疾和损伤的常见原因,表现为步速减慢、步幅短、拖曳步。随着病情加重,患者还会出现冻结步态(freezing of gait,FOG)。日常活动需要步行的同时进行其他认知或运动任务,称为双任务。帕金森病患者在双任务活动中会发生步态的改变,出现步速降低、双支撑时间延长和步态变异性增加,从而增加跌倒风险,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因此本研究目的:(1)探讨不同任务活动对帕金森病患者和健康老年人步态的影响,筛选评估双任务步态异常的主要步态参数,初步判断步态参数改变与认知资源需求关系;(2)探讨不同任务活动对有冻结步态和非冻结步态的帕金森病患者步态与大脑前额叶活动的影响,确定步态参数改变与前额叶激活程度的关系;(3)比较12周五禽戏与拉伸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在不同任务活动中步态、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干预效果。研究方法:本研究探讨运动干预对帕金森病患者不同任务活动中步态的影响,共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横断面研究探讨不同任务活动对帕金森病患者和健康老年人步态的影响,选取轻中度帕金森病患者和健康老年人各20人,要求受试者完成单任务(正常速度行走),以及在正常速度行走时分别完成跨障碍物、倒背数字、减法计算及回答问题,共5项任务。运用PKMAS电子步道及配套软件对步态参数进行采集和分析,比较受试者在完成不同任务活动中步态参数的特点,筛选评估双任务步态异常的相关步态参数,判断步态参数改变与认知需求的关系。第二部分:选取有冻结步态(freezing of gait,FOG)和非冻结步态(non-freezing of gait,N-FOG)的帕金森病患者各12人。采用同第一部分的步态测试方法,分析两组患者在5种任务活动中的步态参数特点及双任务成本(dual task cost,DTC),同时应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仪(f NIRS)测试在步行时大脑前额叶氧合血红蛋白(Hb O2)的变化,确定步态参数改变与前额叶激活程度关系。第三部分:选取帕金森病患者40人,将其随机分配到五禽戏组和拉伸组,每组20人,每周训练2次,每次60分钟,共12周。在训练前后,采集患者完成5项任务活动中的步态参数、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及情绪等数据。比较两种运动方式对帕金森病患者在5种任务活动中步态的干预效果,以及是否能改善平衡功能、移动能力、认知功能、情绪及生活质量。研究结果:(1)与健康老年人比,帕金森病患者在单任务活动中的步速(cm/s)(90.33±8.39 vs 107.23±12.08)、步幅(cm)(84.95±19.21 vs 111.96±11.85)、步宽(cm)(7.60±2.62 vs 9.32±3.29)显着下降(P<0.05),双支撑时间(sec)(0.37±0.12vs 0.27±0.0)和双支撑%(32.95±7.28 vs 25.30±2.84)要高于健康老年人(P<0.05),而步幅变异性与双支撑时间变异性在两组受试者中无显着性差异。帕金森病患者在倒背数字、减法计算和回答问题活动中的步速(cm/s)(55.77±17.72 vs84.24±16.42,55.49±16.77 vs 76.63±18.67,52.99±16.21 vs 73.33±16.76)、步幅(cm)(69.55±19.65 vs 96.98±7.78,68.45±17.79 vs 93.54±9.04,66.23±18.07 vs90.16±8.75)低于健康老年人(P<0.05),而双支撑时间(sec)(0.51±0.20 vs0.38±0.15,0.53±0.21 vs 0.43±0.18,0.53±0.16 vs 0.38±0.07)和双支撑%(38.91±9.19 vs29.35±3.36,40.51±9.14 vs 30.17±3.83,40.90±8.43 vs 30.65±3.53)显着高于健康老年人(P<0.05)。(2)FOG组在单任务和双任务步行中的步速(cm/s)下降(73.50±24.29→50.69±23.66),步幅(cm)减少(84.86±20.48→65.73±23.51),双支撑%增加(34.18±9.09→43.21±15.12)。FOG组在倒背数字和减法计算中的DTC步速(%)(-31.78±25.76,-32.61±23.74),DTC步幅(%)(-23.84±18.95,-24.91±16.46)及DTC双支撑(%)(26.10±25.48,22.04±21.35)高于回答问题(-28.77±28.49,-21.80±18.99,20.84±21.79)。N-FOG组在减法计算中的DTC步速(%)(-20.20±14.07)要高于倒背数字(-15.77±17.35)和回答问题(-18.93±28.91),在回答问题中的DTC步幅(%)和DTC双支撑(%)(-16.93±20.17,27.29±43.40)要高于倒背数字(-10.38±11.73,13.69±12.89)和减法计算(-13.83±9.88,14.16±16.64)。FOG组在倒背数字和减法计算中PFC激活程度要高于其他任务(P<0.05),而N-FOG组在倒背数字中PFC激活程度显着增加(P<0.05)。(3)12周运动干预后,五禽戏组单任务的步速(cm/s)增加(91.03±9.34→97.42±10.85),步幅(cm)增加(101.92±11.57→107.78±10.57),跨障碍物中的双支撑%下降(26.19±4.59→24.15±3.60),减法计算中的步幅(cm)增加(77.69±13.03→82.73±10.39)。拉伸组单任务的双支撑%下降(33.27±7.79→31.36±8.19),跨障碍物中的步速(cm/s)增加(74.14±24.52→78.53±23.96)以及倒背数字中的步幅变异性下降(18.71±12.37→15.75±11.53)。五禽戏组中,PD患者的平衡功能评分提高(20.05±7.18→24.52±4.20)、移动能力增加(11.43±3.48→10.05±2.01)、认知评分(28.90±1.67→29.00±1.14)、情绪评分降低(12.28±9.05→8.39±5.87)及生活质量评分降低(30.00±17.24→22.37±15.88),表明五禽戏能改善平衡功能、移动能力、认知功能、情绪及生活质量。研究结论:(1)轻中度帕金森病患者在执行减法计算、倒背数字和回答问题的步速、步幅、步频、双支撑时间和双支撑百分比变化要大于健康老年人,可作为评估双任务步态异常的主要参数,且步态参数的改变可能与认知需求有关,(2)有冻结步态的轻中度帕金森病患者在双任务步行中的步速减慢,步幅缩短,双支撑百分比延长,在倒背数字、减法计算及回答问题中的双任务成本明显增加,需激活前额叶的活动,以获得认知资源弥补步行功能的下降。(3)五禽戏能提高轻中度帕金森病患者单任务中的步速、步幅以及双任务中步幅、降低双支撑百分比,并且能改善运动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及生活质量。拉伸训练能降低单任务中的双支撑百分比和双任务中的步幅变异性,应根据步态参数特点,有针对性的选择干预方法。

王杰[2](2021)在《MRS与SWI技术在帕金森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步态障碍。目前PD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及体征,且常规头颅磁共振检查无特异性改变,所以早期诊断PD难度较大,但近年来研究表明,大脑局部铁代谢改变和中脑黑质、红核等部位代谢产物的改变是PD病变的主要特征之一,并且也是参与PD发病的重要因素。这种特异性改变可以通过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和磁共振波谱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加以识别,为早期PD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线索。SWI是一种利用不同组织间磁敏感差异来提供图像的对比增强的,可以通过其相位信号强度计算公式得出相位值,定量反应铁沉积的技术。MRS是能够对活体组织进行定量的代谢分析,最常见的可以定量显示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Cho)及乳酸(Lac)等代谢产物。而且多体素MRS与单体素MRS相比,可以更加全面、更准确地评估代谢物的变化。既往虽然有运用SWI技术来评估PD的研究,但是由于技术、方法、分析原理等差异,结果也不尽相同。因此,本研究拟通过联合应用SWI、MRS技术再次验证相关实验结果以及定量测定早期PD、中晚期PD和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的相位值和代谢产物变化来检测不同期PD患者的铁代谢变化的规律和物质代谢变化的特征,探索这两种技术在早期和中晚期PD患者诊断的应用价值,为早期诊断帕金森病提供影像学标记,以期为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及提高帕金森病早期诊断的确诊率。方法:(1)本研究收集了2018年10月到2020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26例(14例早期PD、12例中晚期PD)PD患者及14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对PD患者进行H-Y分级、UPDRS-III部分、Mo CA、MMSE、焦虑量表(HAMA)、抑郁量表(HAMD)评分。(2)采用PHILIPS INGENIA DNA 3.0T磁共振成像系统,头颅8通道正交线圈。在采集图像前告知被试者注意事项,尽量避免头部运动,获取常规T1、T2、T2FLAIR、DWI、SWI、多体素MRS图像。(3)获取的图像导入磁共振工作站中,在SWI校正的相位图中勾画出黑质、红核、尾状核头、苍白球、壳核、丘脑为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MRS图像上以黑质、红核为ROI获得原始数据。通过SPSS2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每组数据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SWI获得的相位值组内分为病灶重侧、病灶轻侧先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及方差齐性检验,后进行配对t检验,组间则运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MRS图像上采集的数据组内分为病灶重侧与病灶轻侧配对t检验,对照组、早期PD组、中晚期PD组组间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黑质相位值与黑质NAA/Cr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病程、H-Y分级、UPDRS-III评分等量表进行比较。以P<0.05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早期PD组黑质、苍白球及丘脑铁沉积的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中晚期PD组中壳核铁沉积的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早期PD组与中晚期PD组相比,中晚期PD组患者丘脑铁沉积程度高于早期PD组患者(P<0.05);PD组病灶重侧与病灶轻侧铁沉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相比,早期PD组黑质的NAA/Cr比较较低,黑质细胞功能下降(P<0.05);对照组相比,中晚期PD组黑质、红核的NAA/Cr、CHo/Cr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PD组相比,中晚期PD组患者黑质、红核细胞功能比早期PD明显下降(P<0.05);PD组病灶重侧与病灶轻侧波谱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PD患者黑质部位校正的相位值与黑质NAA/Cr比值二者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提示铁沉积的程度与细胞功能下降无明显的线性关系(P>0.05);结论:(1)SWI技术作为活体精确测量脑内铁沉积的一种新型MRI技术,能够重复测量PD相关的脑区相位值,可以获取脑内铁含量;MRS技术能够活体测量特定的脑细胞代谢状况,对早期病变就较为敏感;本研究提示了这两种技术可能提高早期帕金森病的诊断,作为帕金森病病情进展一个影响学标记物,但本试验结果显示铁沉积的程度与细胞功能下降无明显的线性关系,可能与样本量不足以及MRS基线漂移等因素有关。(2)SWI技术在早期PD组和中晚期PD组中发现感兴趣区的铁沉积异常,且中晚期PD组患者铁沉积比早期患者更加明显,提示SWI技术可能作为一种帕金森病早期诊断和病情进展的影像学标记物;MRS技术在早期PD患者中发现黑质细胞功能下降,这可能作为一种早期诊断帕金森病的指标。(3)本研究也发现了早期PD患者的红核相位值及NAA/Cr比值存在着双侧见的差异,这也就解释了帕金森病患者症状的不对称性的原因。

胡达[3](2021)在《DKI对震颤型帕金森病患者脑深部核团微观结构变化的诊断价值》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对震颤型(Tremor dominant,TD)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脑微观结构变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5例TD型PD患者及4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常规序列及DKI序列MRI检查,对PD患者脑深部灰质核团的微观结构进行评估。MRI原始扫描数据经后处理获得DKI各定量参数图,包括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hy,FA)、平均弥散率(Mean diffusivity,MD)、横向弥散率(Axial diffusivity,Da)及径向弥散率(Radial diffusivity,Dr)、平均弥散峰度(Mean kurtosis,MK)、横向峰度(Axial kurtosis,Ka)、径向峰度(Radial kurtosis,Kr),分别测量双侧齿状核、红核、黑质致密带、黑质网状带、壳核、尾状核头、苍白球和丘脑的各项参数值,对各项参数值在TD型PD组与对照组症状同侧及症状对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FA值:TD型PD组症状同侧及症状对侧在红核的FA值与对照组的症状对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D型PD组症状同侧及症状对侧在尾状核头的FA值分别与对照组症状同侧及症状对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MD、Da、Dr值:TD型PD组症状同侧及症状对侧各灰质核团的MD、Da、Dr值分别与对照组症状同侧及症状对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Ka值:TD型PD组症状同侧及症状对侧在红核、黑质致密带、黑质网状带、壳核、苍白球、丘脑和尾状核头的各参数值分别与对照组症状同侧及症状对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D型PD组症状同侧在齿状核的Ka值与对照组症状同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MK值:TD型PD组症状同侧在黑质网状带、黑质致密带的MK值与对照组症状对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D型PD组症状同侧及症状对侧在壳核的MK值分别与对照组症状同侧及症状对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D型PD组中症状同侧在苍白球的MK值分别与对照组症状同侧及症状对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Kr值:TD型PD组症状同侧在尾状核头的Kr值与对照组症状同侧及症状对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D型PD组症状同侧在齿状核的Kr值与对照组症状同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KI在TD型PD患者亚临床期即可敏感的量化分析双侧各灰质核团微观结构的改变。

刘泽斯[4](2021)在《中晚期帕金森病合并轻度认知障碍的脑网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轻度认知障碍(MCI)是帕金森病的一种非运动症状,也是痴呆的前兆。本研究利用弥散张量成像(DTI)和静息态功能MRI(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RI)对MCI脑连接进行研究,有助于PD患者MCI的诊断。。研究方法我们筛选了131位中晚期PD的患者(病程>5年;其中有59位MCI患者)和48位健康对照组受试者,他们进行了DTI和静息态功能MRI扫描。患者被随机分配到训练组(n=100)和测试组(n=31)。根据Brainnetome图谱,采用基于ROI的结构和功能连接分析来提取连接特征。为了找出对患者的分类具有显着判别力的特征,将所有特征放入可进行交叉验证循环的全相关特征选择程序。研究结果9个特征被确定为与患者分类显着相关。它们与患者的Mo CA评分呈正相关。其中5个特征在有MCI和无MCI的PD患者之间有显着差异,但在ADNI数据库中非PD的MCI患者和健康对照组之间没有显着差异,这表明它们在PD的MCI诊断中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在这些相关特征的基础上,训练组构建的随机森林模型在测试组中达到了83.9%的准确率,可以区分有MCI和无MCI的患者。研究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提供了初步证据,表明结构和功能连接异常可能导致认知障碍,并可以预测PD中MCI诊断的结果。

唐苏丹[5](2021)在《SWI在帕金森病Hoehn-Yahr分级中的应用: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帕金森病(PD)Hoehn-Yahr分级中的应用。方法利用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s、CNKI、维普以及万方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搜集关于SWI在帕金森病(PD)Hoehn-Yahr分级中应用的文献。Rev Man5.3统计软件被用来进行数据处理。结果最终共纳入文献13篇。早期PD组与对照组黑质、苍白球相位值总体效应检验[Z=2.39、2.66,P=0.02、0.008,95%CI(-0.05,-0.01)、95%CI(-0.06,-0.01)]存在统计学差异。中晚期PD组与对照组黑质、苍白球、壳核及尾状核相位值总体效应检验[Z=3.82、2.08、3.75、2.05,P=0.0001、0.04、0.0002、0.04,95%CI(-0.08,-0.03)、95%CI(-0.15,-0.00)、95%CI(-0.09,-0.03)、95%CI(-0.01,-0.00)]存在统计学差异。中晚期PD组与早期PD组黑质、苍白球相位值总体效应检验[Z=3.64、2.39,P=0.0003、0.02,95%CI(-0.06,-0.02)、95%CI(-0.10,-0.01)]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早期PD在黑质、苍白球存在异常铁沉积且随着病情进展而增加,SWI对PD的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柏福运[6](2021)在《NM-MRI技术在原发性PD及其不同运动亚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背景:帕金森病(PD)以脑干含神经黑色素(NM)的儿茶酚胺能神经元进行性坏死为病理特征。根据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的震颤评分与僵直评分比值可分为3个不同的运动亚型:姿势步态不稳型(PIGD)、震颤为主型(TD)及混合型(PDM)。识别不同亚型可以帮助了解PD潜在疾病机制、预测预后并最终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通过神经黑色素敏感的磁共振成像(NM-MRI)可以检测到原发性PD患者颅内含神经黑色素的黑质致密带(SNc)及蓝斑(LC)信号改变;然而,这三种PD亚型之间中脑神经黑色素的减少是否有差异尚不清楚。目的:研究原发性PD黑质(SN)与蓝斑的神经黑色素敏感的磁共振成像(NM-MRI)特征,并探讨NM-MRI技术对不同运动亚型PD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1月-2021年2月在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北帕金森病临床研究中心就诊的经临床确诊的PD患者38例(Hoehn-Yahr分期1-4级)为病例组,并按UPDRSⅡ、Ⅲ部分评分把PD分成震颤为主型(TD)(n=10)、姿势步态不稳型(PIGD)(n=20)及混合型(PDM)(n=8)三个运动亚组,另收集同期27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为对照组。采集所有PD病人及健康对照组的临床及MRI资料。运用改良的2D-T1-FSE序列得到NM-MRI序列,在NM-MRI序列中,黑质(SN)和蓝斑呈相对高信号,分别测量计算左、右两侧SNc和两侧蓝斑处的信号对比噪声比(CNR)及两侧SNc高信号区域的面积。比较所有PD病人与健康对照组、三个不同运动亚组与健康对照组、三个PD亚组之间的SNc及LC的图像对比噪声比(CNR)值及SNC高信号面积大小,并对PD病人上述所有数据与病人的H-Y分级、病程作相关分析。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PD组SNc在NM-MRI上三个亚区的平均信号强度明显减低(P=0.012);三个亚区SNc各自的CNR值亦减低,但仅内侧部分与中间部分CNR值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P=0.045),外侧部分CNR值较对照组未见显着差异(P=0.469)。与对照组相比,三个PD亚组SNc所有亚区的CNR平均值均降低,但仅有PIGD组CNR平均值显着降低(P=0.027),TD亚组与PDM亚组SNc的平均CNR值降低无统计学意义(P=0.089,P=0.892);三个亚组SNC内侧部分CNR值均有所减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亚组SNC中间及外侧部分CNR值均有所减低,但仅有TD组中间部分、PIGD组中间及外侧部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P=0.002、P=0.004)。三个亚组之间比较,三个SNC亚区高信号的平均CNR值中,TD亚组最低,PDM亚组最高,PIGD组CNR值介于二者之间,但两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大于0.05)。三个亚组之间比较,SNC内侧部分CNR值中,TD亚组最低,PDM亚组最高,PIGD组CNR值介于二者之间,但两两之间但两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大于0.05)。SNC中间部分CNR值中,TD亚组最低,PDM亚组最高,PIGD组CNR值介于二者之间,但仅PIGD亚组与PDM亚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SNC外侧部分CNR值中,PIGD亚组最低,PDM亚组最大,TD亚组介于二者之间,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相比较,PD组双侧LC的平均CNR值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8)。三个亚组之间LC的CNR值比较,未见显着性差异(P>0.05)。3、与对照组相比,PD组双侧SNc高信号面积有所减低,但未见显着差异(P=0.644)。与对照组相比,TD、PIGD及PDM三个亚组双侧SNC高信号面积均有缩小,但仅有PIGD亚型双侧SNC平均高信号面积缩小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三个PD亚组之间双侧SNc高信号面积平均值对比,TD亚型SNC高信号面积最大,其次是PDM亚型,最小者为PIGD亚型,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M-MRI可协助临床鉴别原发性PD与正常人,对区分PD运动亚型具有潜在的诊断价值,为基于神经病学的三种运动亚型之间的差异提供了新的证据。

陈永露[7](2021)在《早期帕金森病及多系统萎缩患者脑白质微观结构及基于感兴趣区3D结构纹理特征差异》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1.通过对早期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患者及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NC)的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行基于白质骨架的统计分析方法(Tract-based spatial statistics,TBSS)分析研究,提取患者脑白质微观结构特征,鉴别早期PD、MSA患者及NC,探寻早期PD与MSA神经病理生理学机制的异同,以期能早期准确诊断。2.探讨3D-T1WI图像上基于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的纹理分析在鉴别早期PD、MSA患者与NC的可行性,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研究方法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收集早期PD、早期MSA和NC各50人。所有受试者行头颅MR检查,均在GE 3.0T(Signa Excite Ⅱ HD)磁共振成像扫描仪完成扫描,包括常规序列及DTI及3D-T1WI序列。所有DTI数据采用TBSS分析,得到每个受试者白质纤维束50个ROI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平均扩散量(medium diffusion,MD)、径向扩散量(Radial Diffusion,RD)及轴向扩散量(Axial Diffusion,AD)。所有3D-T1WI图像采用3D slicer软件提取双侧尾状核、双侧壳核、中脑、脑桥四个脑区共6个ROI各1 1个纹理特征。采用Spearman相关检验选择纹理特征进行降低维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检验比较50个白质纤维束ROI的平均FA、MD、RD、AD值及各纹理特征的组间差异,并进行事后两两组别之间差异对比。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估小脑中脚各扩散张量参数及四者联合在各组间鉴别疾病的能力和纹理特征在各组间鉴别诊断的能力。研究结果1.早期PD、早期MSA及NC三组间FA、MD、RD、AD值在多个幕上及幕下结构纤维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早期MSA患者在幕下结构白质纤维束损伤较明显,早期PD患者与NC对比仅发现右侧前放射冠FA值减低及右侧丘脑后辐射AD值减低。小脑中脚FA、MD、RD、AD值在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小脑中脚FA、MD、RD、AD值在区分早期PD、MSA和NC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除了在区分PD与MSA-P及PD与NC,相应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均大于0.5。四者联合诊断的效能均高于各参数单独诊断效能。3.纹理分析中求和均值在右侧尾状核、左侧尾状核及脑桥,熵在双侧尾状核,差分方差在右侧尾状核,相关度在左侧尾状核,平均绝对偏差在脑桥存在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左侧尾状核求和均值在鉴别NC与MSA-C和PD与MSA-C及右侧尾状核熵在鉴别NC与MSA-C无意义,余感兴趣区的各个特征AUC值均大于0.5,最佳表现为右侧尾状核求和均值,AUC均大于0.75;各个特征在鉴别NC与MSA、NC与MSA-P具有较好的效能。研究结论1.早期PD及MSA患者脑白质微观结构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MSA患者白质损伤范围更为广泛,小脑中脚DTI参数可用于鉴别早期PD与MSA,且联合诊断效能更佳。2.基于3D-T1WI纹理分析在早期PD及MSA患者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且右侧尾状核求和均值是效能最佳的纹理特征,提示纹理特征可作为两者早期鉴别的一种标志物。

朱志保[8](2021)在《核磁共振ZOOMit技术对多系统萎缩及帕金森病鉴别诊断应用价值的初步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的临床特征复杂,许多临床表现和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相似,鉴别这两种疾病有一定困难,而脑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有可能对这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有益的评估。本课题对MSA和PD患者基于ZOOMit技术的磁共振特殊参数进行分析,以探讨其在MSA与PD鉴别诊断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49例符合诊断标准的MSA、PD患者及健康对照人群。入组患者均完成MRI检查。获取ZOOMit-DWI图像,采用DKI模型,在Image J软件勾画出双侧红核及黑质的ROI区域,提取ROI的特征数据,通过计算获得MK、MD扩散参数,对其MD和MK参数均值进行标准化处理后进行组间比较。统计方法: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计量资料以(mean±SD)表示,采用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 test,方差不齐)。结果1.共纳入49例患者,其中15例多系统萎缩组(MSA组,其中8例多系统萎缩C型患者(MSA-C组)、7例多系统萎缩P型患者(MSA-P组))、21例帕金森病患者(PD组)及13例健康对照者(HC组)。其中女性占39%,男性占61%,总体平均年龄61.98±9.06岁。2.在黑质或红核中,与HC组相比,MSA组及其亚组MSA-C组均具有更高的MK参数均值(P<0.05);MSA-C组的MK参数均值在四组中最高,且与PD组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组的MK参数均值比HC组更高,两者之间也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PD组的MK参数均值比MSA-P组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MSA-C组的MK参数均值大于MSA-P组,两者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组间的MD参数均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针对各组间的MK参数ROC分析,发现HC组、MSA组及PD组三组间ROC曲线显示除了黑质中HC组与MSA组的特异度较低(66.7%),其余在黑质或红核中敏感度及特异度均在70%以上;MSA-C组与PD组及MSA-P组的ROC曲线显示除了红核中MSA-C组与MSA-P组之间的敏感度较低(62.5%),MSA-C组与PD组的特异度低(57.1%),其余在黑质或红核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较高。各组间的AUC分布在0.733-0.912之间。结论基于ZOOMit技术,采用DKI模型计算得出的MK参数能够初步从健康人群区分出多系统萎缩及帕金森病,并且可将MSA-C型与PD以及MSA-P型区分开,表明其在多系统萎缩及帕金森病的鉴别诊断中可能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祝君兰[9](2021)在《帕金森病震颤型与非震颤型的动态脑功能连接研究》文中认为背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在早期临床特征和晚期预后上存在高度异质性。帕金森病患者可划分为震颤型和非震颤型两个亚型。之前已有研究报道了两种帕金森病亚型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的静息态功能连接的异常改变。然而,这两种帕金森病亚型之间的脑网络动态特征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旨在采用不同的动态功能连接分析技术来探究两种帕金森病亚型的动态功能连接特征。方法:实验一:纳入29例帕金森病震颤型患者(tremor-dominant PD patients,PDTD),25例帕金森病非震颤型患者(nontremor-dominant PD patients,PDNTD)和20例健康对照者及其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我们结合独立成分分析法、滑动窗口法、k均值聚类法和图论分析计算三组被试的动态功能网络连接(dynamic functional network connectivity,d FNC),进而比较不同帕金森病亚型动态功能网络连接的差异,并与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实验二:18例帕金森病震颤型和6例非震颤型患者参与了本研究。我们选取双侧苍白球作为种子点,分析种子点与全脑的动态功能连接。计算动态功能连接的方差值来评估双侧苍白球与全脑之间功能连接强度的时间变异性。结果:实验一:k均值聚类算法识别出四种不同的d FNC状态,其中一种表现为网络间的稀疏连接,即状态I。与PDNTD患者相比,PDTD患者在状态I的平均停留时间明显增加,且在状态IV中BG和v SMN之间的功能连接强度更大。相对于对照组,PDTD和PDNTD患者在状态II和状态III中d SMN和FPN之间显示出更高的功能连接强度。与PDTD患者和对照组相比,PDNTD患者BG和FPN的连接强度降低,而双侧FPN之间的功能连接增强。此外,PDNTD患者的网络全局效率存在较高的变异性。相关分析显示状态I的平均停留时间与静止性震颤分数呈正相关,状态IV中BG和v SMN之间的功能连接强度与总震颤评分呈正相关。实验二:与帕金森病震颤组相比,非震颤组左侧苍白球与左侧额中叶之间的动态功能连接的方差值增加。结论:本研究从动态(脑功能网络连接的时间特性、网络拓扑结构及基于种子点连接的变异性)的角度揭示了帕金森病亚型间的动态脑功能连接存在明显差异。此外,在稀疏连接状态的停留时间以及BG和v SMN之间FNC的增加与震颤的严重程度有关。这些发现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不同帕金森病亚型的神经基础,并提示动态功能连接可能作为一种新的疾病生理生物标志物。

靳小静[10](2021)在《加权重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揭示了帕金森病的特定模块和生物标志物》文中提出目的:帕金森病是继阿尔茨海默病之后第二大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分为运动症状,包括震颤、运动迟缓、僵直和姿势不稳,以及非运动症状,如快速动眼睡眠行为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认知问题。目前为止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研究清楚。帕金森病的临床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及医生的临床判断。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发现帕金森病的生物标志物及差异性表达基因(DEGs),从而便于帕金森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本研究通过从Gene expression Omnibus数据库检索和下载m RNA表达数据,识别帕金森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组患者黑质(SN)和血液中m RNA表达的差异性。此外本研究采用基因富集分析(GSEA)、基因本体论(GO)、逆转录-定量PCR(RT-q PCR)、加权重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以及基因和基因组的京都百科全书途径分析(KEGG)分析来探讨这些差异表达基因的生物学功能。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来评价TMEM243的诊断效能。结果:在GSE20292这个数据库中,本研究共鉴别了1862个DEGs。通过采用WGCNA方法,确定了帕金森病的15个模块。模块保存分析显示,棕褐色、蓝色和黄绿色模块是最稳定的。KEGG通路分析发现黑色模块中有5个DEGs显着富集于以下3个通路:泛素介导的蛋白水解途径、核苷酸切除修复途径以及错配修复途径。本研究选取了303个在棕褐色、蓝色和黄绿色模块中具有高联结度的基因作为目标基因,其中58个基因在GSE20292和GSE54536数据集中均有差异表达。在黑质和血液中,11个基因表现出一致的表达趋势。通过收集临床中帕金森病患者的外周血,采用RT-q PCR方法对以上11个基因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在帕金森病患者中TMEM243的表达量明显上调,具有统计学意义。CCR4、CAMK1D、ACTR1B、SPSB3表达水平较健康对照组也有所升高,INA、PSMD4表达水平有所降低,但是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因此TMEM243可以作为帕金森病的诊断性生物标志物,其曲线下面积为0.694,敏感度为80%,特异度为56%(P<0.018)。结论:经RT-q PCR验证,TMEM243在帕金森病患者的外周血中表达量明显升高,且ROC曲线分析显示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未来可能作为诊断帕金森病的生物标志物。

二、帕金森病的MRI应用价值(英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帕金森病的MRI应用价值(英文)(论文提纲范文)

(1)运动干预对轻中度帕金森病患者在不同任务活动中步态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前言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假设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图
        1.4.1 研究思路
        1.4.2 技术路线图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1 帕金森病的概述
        1.1 帕金森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1.2 帕金森病步态特点
    2 帕金森病双任务步态障碍的特点
        2.1 双任务步态的概念及双任务步态缺陷的表现
        2.2 双任务步态损害的机制
    3 步态评估方法
        3.1 惯性传感器评估
        3.2 可穿戴加速度计评估
        3.3 快速双向360 度转身试验
        3.4 步态分析系统评估
        3.5 其他评估方法
    4 脑功能成像运用于帕金森病步态的研究
        4.1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 NIRS)对运动和认知功能的研究
        4.2 影像学对帕金森病步行功能的研究
    5 帕金森病步行功能障碍的干预方法
        5.1 药物治疗
        5.2 手术治疗
        5.3 运动干预方法
        5.3.1 抗阻训练
        5.3.2 有氧训练
        5.3.3 拉伸训练
        5.3.4 平衡训练
        5.3.5 提示疗法
        5.3.6 中国传统体育运动
        5.3.7 瑜伽
        5.3.8 舞蹈
        5.4 Lokomat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
        5.5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
        5.6 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
        5.7 水疗
        5.8 帕金森病双任务步态训练
    6 总结与展望
第三部分 不同任务活动对帕金森病患者和健康老年人步态的影响
    1 前言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测试设备
        2.3 测试指标
        2.3.1 受试者基本情况、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
        2.3.2 步态参数
        2.4 测试过程
        2.5 统计学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受试者的基本特征
        3.2 帕金森病患者和健康老年人在不同任务中步态参数比较
    4 讨论
        4.1 帕金森病患者与健康老年人单任务步态参数的比较
        4.2 帕金森病患者与健康老年人单任务和双任务步态参数的比较
    5 小结
第四部分 不同任务活动对有冻结步态和非冻结步态的帕金森病患者步态与大脑前额叶激活程度的影响
    1 前言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测试流程
        2.3 数据采集与统计学分析
        2.3.1 数据采集
        2.3.2 统计学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冻结步态组与非冻结步态组基本特征比较
        3.2 冻结步态组与非冻结步态组在不同任务活动中步态参数比较
        3.3 冻结步态组和非冻结步态组在不同任务活动中前额叶氧合血红蛋白(HbO_2)变化的比较
    4 讨论
        4.1 冻结步态组和非冻结步态组步态参数与双任务成本的比较
        4.2 冻结步态组和非冻结步态组在不同任务活动中前额叶激活程度的比较
    5 小结
第五部分 五禽戏与拉伸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在不同任务活动中步态、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1 前言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测试方法
        2.2.1 测试设备
        2.2.2 测试指标
        2.3 测试流程
        2.4 干预方法
        2.5 统计学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五禽戏组与拉伸组的基线特征比较
        3.2 患者的依从性和不良事件情况
        3.3 五禽戏组与拉伸组在干预前后不同任务活动中步态参数的比较
        3.3.1 五禽戏组与拉伸组在单任务活动中的步态参数比较
        3.3.2 五禽戏组与拉伸组在跨障碍物活动中的步态参数比较
        3.3.3 五禽戏组与拉伸组在倒背数字活动中的步态参数比较
        3.3.4 五禽戏组与拉伸组在减法计算活动中的步态参数比较
        3.3.5 五禽戏组与拉伸组在回答问题活动中的步态参数比较
        3.4 五禽戏组与拉伸组在干预前后运动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及生活质量的比较
    4 讨论
        4.1 五禽戏组和拉伸组在干预前后单任务活动中步态参数的比较
        4.2 五禽戏组和拉伸组在干预前后双任务活动中步态参数的比较
        4.3 五禽戏组和拉伸组在干预前后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比较
    5 小结
全文总结
    1 研究总结
    2 研究结论
    3 研究创新点
    4 研究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一:知情同意书
    附录二:大学本科至研究生学习经历
    附录三:攻读博士学位论文期间科研经历

(2)MRS与SWI技术在帕金森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SWI及MRS数据采集
    1.3 SWI及MRS数据处理
    1.4 统计学方法
第二章:结果
    2.1 临床资料对比
    2.2 早期PD患者SWI双侧不同部位相位值的组内比较
    2.3 中晚期PD患者SWI双侧不同部位相位值的组内比较
    2.4 对照组与早期PD组患者双侧相应不同部位相位值比
    2.5 PD组病灶重侧与病灶轻侧不同部位相位值比较
    2.6 对照组、早期PD组、中晚期PD组各部位测量的相位值
    2.7 对照组与早期PD组患者不同部位相位值比较
    2.8 对照组与中晚期PD组患者不同部位相位值比较
    2.9 早期PD组与中晚期PD组患者不同部位相位值比较
    2.10 早期PD组、中晚期PD组双侧ROI波谱数据组内比较
    2.11 PD组患者病灶重侧与病灶轻侧在ROI波谱数据比较
    2.12 对照组与早期PD组患者不同部位波谱数据比较
    2.13 对照组与中晚期PD组患者不同部位波谱数据比较
    2.14 早期PD组与中晚期PD组患者不同部位波谱数据比较
    2.15 黑质的相位值与NAA/Cr相关性分析
第三章:讨论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3)DKI对震颤型帕金森病患者脑深部核团微观结构变化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MRI检查设备及检查方法
        2.2.1 MRI检查设备
        2.2.2 检查流程及序列参数
    2.3 图像后处理
    2.4 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 患者一般资料
    3.2 TD型PD组与健康对照组各灰质核团参数值统计分析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帕金森病的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1.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
    2.定量磁化率成像(QSM)技术
    3.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
    4.弥散峰度成像(DKI)技术
    5.磁共振波谱(MRS)成像技术
    6.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中晚期帕金森病合并轻度认知障碍的脑网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0 前言
2.0 材料与方法
3.0 研究结果
4.0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帕金森病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脑网络连接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5)SWI在帕金森病Hoehn-Yahr分级中的应用: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帕金森病MRI铁成像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已发表文章

(6)NM-MRI技术在原发性PD及其不同运动亚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一、引言
二、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2.仪器与设备
    3.研究方法
    4.统计分析
三、结果
    1.常规资料比较
    2.NM-MRI图像分析
        2.1 SNc信号分析
        2.2 SNc面积分析
        2.3 LC信号分析
        2.4 相关分析
四、讨论
    1.概述
    2.PD及其亚型的影像研究现状
    3.NM-MRI
        3.1 神经黑色素(NM)
        3.2 NM-MRI成像技术
    4.NM-MRI在 PD及PD 亚型评估中的研究现状
    5.NM-MRI的优势
    6.本研究设计的特点及结果分析
    7.本研究的局限性
五、结论
六、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7)早期帕金森病及多系统萎缩患者脑白质微观结构及基于感兴趣区3D结构纹理特征差异(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早期帕金森病及多系统萎缩患者脑白质微观结构改变
    前言
    一 材料和方法
    二 结果
    三 讨论
    四 结论
第二章 早期帕金森病及多系统萎缩患者基于感兴趣区的3D结构纹理特征分析
    前言
    一 材料和方法
    二 结果
    三 讨论
    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帕金森病与多系统萎缩结构磁共振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附录
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8)核磁共振ZOOMit技术对多系统萎缩及帕金森病鉴别诊断应用价值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1.1.1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2 MRI检查
    1.3 图像采集与处理
    1.4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临床资料分析
    2
        2.1 黑质中各组间MK、MD参数均值比较
        2.2 红核中各组间MK、MD参数均值比较
        2.3 MSA亚组间MK、MD参数均值比较
        2.4 各组间的ROC曲线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磁共振成像在多系统萎缩及帕金森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9)帕金森病震颤型与非震颤型的动态脑功能连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1.1 引言
    1.2 材料和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1.5 局限性
    1.6 小结
第二部分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局限性
    2.6 小结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帕金森病冻结步态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致谢

(10)加权重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揭示了帕金森病的特定模块和生物标志物(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有关帕金森病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帕金森病的MRI应用价值(英文)(论文参考文献)

  • [1]运动干预对轻中度帕金森病患者在不同任务活动中步态的影响研究[D]. 李真岚. 上海体育学院, 2021(09)
  • [2]MRS与SWI技术在帕金森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 王杰. 延安大学, 2021(09)
  • [3]DKI对震颤型帕金森病患者脑深部核团微观结构变化的诊断价值[D]. 胡达. 大理大学, 2021(09)
  • [4]中晚期帕金森病合并轻度认知障碍的脑网络研究[D]. 刘泽斯. 汕头大学, 2021(02)
  • [5]SWI在帕金森病Hoehn-Yahr分级中的应用:Meta分析[D]. 唐苏丹.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6]NM-MRI技术在原发性PD及其不同运动亚型中的应用研究[D]. 柏福运. 湖北医药学院, 2021(01)
  • [7]早期帕金森病及多系统萎缩患者脑白质微观结构及基于感兴趣区3D结构纹理特征差异[D]. 陈永露. 南方医科大学, 2021(02)
  • [8]核磁共振ZOOMit技术对多系统萎缩及帕金森病鉴别诊断应用价值的初步研究[D]. 朱志保.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9]帕金森病震颤型与非震颤型的动态脑功能连接研究[D]. 祝君兰. 汕头大学, 2021(02)
  • [10]加权重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揭示了帕金森病的特定模块和生物标志物[D]. 靳小静.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标签:;  ;  ;  ;  

MRI在帕金森病中的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