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用表测量电容时的现象及解释

万用表测量电容时的现象及解释

一、万用表测电容时的现象及解释(论文文献综述)

熊彬彬[1](2021)在《基于STSE教育理念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研究》文中提出STSE教育理念融入中学物理教学,逐渐推进我国中学物理教育的革新。STSE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与环境(Environment)四个词的英文首字母缩写。它是一种与新课标要求极度契合的思维理念,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把实际生活经验与社会实际问题相结合,经过各种活动逐渐地提升学习者的探究能力与实践能力。基于STSE教育的教学,竭力于激起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与超强的判断力,以期协助学生建树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成为新型的高素养人才。同时,2017年的课程改革以“核心素养”为中心发散。高中物理的教学目标从旧版“三维目标”过渡到新版“四维目标”,着重突出“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而STSE教育理念是一种新的教育思维,与新课标的要求非常契合,皆是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所以,STSE教育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育,可以成为落实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养成的紧要路径。本论文通过阅读文献,了解了当下STSE教育主要研究方向,梳理本论文的研究如下:第一部分,对中国知网上与STSE相关文献梳理,确定研究背景。第二部分,对“STSE教育”、“教学设计”等相关概念的界定,确定研究理论基础。第三部分,通过问卷调查摸清STSE教育下的教学现状。了解学生对STSE的熟知度,STSE教育的渗透情况,掌握知识的来源,对物理学习的态度,以及教师对STSE教育的理解程度,教学资源的来源,上课方法,教材STSE教育资源的关注情况等。第四部分,对STSE教育资源的研究,分别对现行的高中物理教材(教科版)和高考真题(2018-2020年)中STSE教育资源进行分析与整理。第五部分,结合前面的分析,根据STSE教育资源的教学设计原则及策略,以及“概念教学”、“实验教学”、“习题教学”等STSE教育资源的应用,给出基于STSE教育资源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实例。最后,通过STSE教育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STSE教育理念下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社会责任感;(2)STSE教育可以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笔者认为STSE教育理念值得更多教育研究者关注。

杜茵茵[2](2021)在《交变磁控电源研制及优化设计》文中认为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电弧等离子体中有各种带电粒子,若引入外部磁场,这些带电粒子会受到洛伦兹力的作用,使电弧等离子体的受力状态发生改变,这就为通过外加磁场来改善大电流GMAW焊接工艺,进而提高焊接效率提供了可能。磁控电源是磁控焊接技术研究中的关键设备之一,对焊接过程机理研究及质量控制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本文应用逆变技术,研制一台以16位单片机80C196KC为控制核心的数字化双逆变磁控电源,其能够输出频率、占空比和幅值均可调的方波交流电流。磁控电源主电路采用双逆变结构,逆变器件选用IGBT,其中前级逆变选择半桥逆变拓扑结构,逆变频率为20KHz,通过电流闭环反馈控制前级IGBT的导通与截止,实现磁控电源功率的控制与调节;后级逆变采用全桥逆变拓扑结构,通过控制后级逆变电路IGBT的交替导通实现磁控电源输出方波交流电流的频率和占空比独立调节。文中对主电路中主要的元器件参数进行计算,并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建立了磁控电源仿真模型,通过对磁控电源模型输出结果进行仿真和分析,为实际电路结构及参数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同时设计了输入端保护电路、EMI滤波器、吸收电路、半桥隔直电容保护等电路来优化主电路,用以保护开关器件,提高磁控电源工作可靠性。磁控电源控制系统选用实时性好且芯片功能丰富的80C196KC为控制系统核心,针对磁控电源需要实现的功能,设计了单片机最小系统、人机交互系统、电流反馈采样电路、D/A转换电路、前级逆变驱动系统电路以及后级逆变驱动系统电路。结合磁控电源工作时序及硬件电路设计,本文采用模块化编程方式来提高软件设计效率,并且为了加快磁控电源响应,提高控制精度,对实时显示子程序进行了优化设计。同时为了提高磁控电源在复杂工况下抵御干扰的能力,在程序设计时也采用软件抗干扰技术对软件系统进行改进,进一步提高磁控电源可靠性。对设计的主电路部分和控制系统部分进行反复调试和修正,确保各模块独立调试无误后进行了联机调试,对磁控电源输出励磁电流波形和对应参数下的磁场进行测试。实测当设定交变频率较低时,励磁电流波形与预期设计目标一致,而且得到了给定频率和一定强度下的对称交变磁场,即所设计的交变磁控电源达到了预期设计目标。但当设定交变频率较高时,实测结果显示由于电感负载产生的感抗过高致使电流上不去,磁感应强度很低,无法探讨高频交变磁场工艺对焊接过程的影响。所以本文在最后一章做了一探讨性试验,即在高频区间采用RLC串联谐振思想,在负载上串入一谐振电容来抵消电感负载产生的无功功率,提高电路功率因数,增大电源输出功率,从而使励磁电流有效值增大,以解决较高频率下磁控电源励磁电流的瓶颈问题。

陈洁萍[3](2020)在《我国高中物理“学生实验”变化统计分析与思考》文中提出教学大纲(草案)、课程标准(后统称课程标准)是教育部制定的在教学中学生应当掌握的最低标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和考核中的地位不断变化。为此,本课题第一部分首先研究建国以后我国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学生实验的总数目的变化,再将其按内容分为力、热、电、光、原五大分支,进而研究每一分支学生实验数目和所占百分比的变化,发现高中物理学生实验以力学、电学为主,每年占学生实验总数的百分比平均在40%左右。对于高中物理学生实验具体出现情况的统计分析后发现,经常出现的学生实验有14个,力学实验占据9个。教材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依赖的参考书,也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题编写的依据之一。本课题第二部分结合时代发展要求以及建国以来各个版本教材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情况,统计了近三版教材中学生实验的变化情况,分一直存在的、删除后恢复的、新增的以及被删除的学生实验,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难度、学生认知规律、时代发展需要等因素分析变化原因。最后,以笔者所在学校为研究对象,针对前两章“对建国以来的课程标准中学生实验变化研究”和“对近三版人教版教材中学生实验变化研究”,分析出一部分比较特殊的学生实验,这些学生实验包括:1.在课程标准和教材中都一直存在的学生实验,这部分学生实验总共有7个,力学部分3个,电学部分2个,光学部分1个,热学部分1个。2.在2017版课程标准和2019版人教版教材中新增的学生实验,这部分学生实验总共有10个,力学部分3个,电学部分6个,热学部分1个。接下来,将针对这些实验结合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以及时代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从教师教学中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确定角度进行调查研究,研究方法参考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的吕宏申、朱美霞两位老师编写的《高中物理学生实验创新素养评价量表的创新与实践分析》,文中将对物理核心素养的评价标准分为:创新意识评价、内容评价和结果评价,分别赋予不同的分值,根据创新能力评价公式:E=AX(C+S+I+P+D)XR(其中,E为创新能力评价结果,A为创新意识得分,C为实验范围得分,S为问题情境得分,I为仪器选择得分,P为实验原理得分,D为数据处理得分,R为结果评价得分。)从教师角度计算出每个学生实验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预期,结合课程标准和教材上学生实验的变化情况,设计实验教学优化案例,在教学案例中突出课程标准对新时代育人理念的要求和调查结果显示的实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曾晶[4](2020)在《多器件退化参数测试系统的设计以及退化模型的建立》文中认为由于智能设备时常处于长时间工作的状态,在长时间加电的状态下,电子系统内部的元器件的参数将会发生变化,这将导致其性能发生改变,以致于影响整个电子系统乃至整个智能设备的性能。因此,本课题针对常用的控制系统电路中的典型元器件在长期加电状态下的性能变化情况展开进行研究,对于了解整个电子系统的故障演化规律,提升系统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电子系统中的常见典型易退化器件:薄膜电阻、电解电容、光电耦合器、电磁继电器、MOSFET以及运算放大器进行退化机理分析,并明确其退化参数。在明确了退化参数和相应技术指标的基础上,以LAN和USB的混合总线为基础,加之Labwindows/CVI为基础设计测试软件,结合得出针对器件参数的自动测量系统。基于该自动测量系统,本文完成了各个元器件480小时的退化参数测量和采集,并对测量电路中出现的测量误差进行了理论分析并进行修正。最后采用灰色模型、支持向量机回归以及广义神经网络这三种常用的小样本建模算法对各个器件退化参数演变的趋势进行建模,得出模型后与现有的相关文献以及器件的技术手册分析对比,本文得出的各器件退化参数模型可以表征各个器件在相应工作条件下的性能参数变化,还可以在一段时间内比较准确地预测参数的变化,因此给分析整个电子系统的故障演化规律提供助力,并为系统的预测性维护提供了理论支撑。

何高辉[5](2020)在《基于电晕笼实验的覆冰导线直流电晕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输电线路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覆冰问题,设计冰厚范围内的覆冰将急剧恶化输电线路的电晕效应。目前,在覆冰导线交流电晕效应领域,国内外已开展了一定的研究,但覆冰导线直流电晕效应方面的研究仍存在较大空白。为得到适用于我国电力设计实践的覆冰导线直流电晕损失数据,应对我国直流输电线路电压等级不断提高所带来的可听噪声问题,在设计冰厚范围内开展覆冰导线直流电晕效应研究具有较为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工程价值。本论文在实验室和雪峰山野外覆冰观测站设计并搭建了基于电晕笼的覆冰导线直流电晕效应实验平台;系统地研究了电压极性、覆冰程度、覆冰水电导率、覆冰电场强度等四个因素对导线覆冰形态、电晕损失和可听噪声的影响,完善了直流电晕可听噪声的产生机理。在实验室中研究了电压极性、覆冰程度、覆冰水电导率、覆冰电场强度对导线的覆冰形态、电晕损失的影响规律。导线雨凇覆冰具有显着的极性效应。雾凇、雨淞覆冰导线的直流电晕损失与标称电场强度之间服从幂函数关系。在超、特高压线路关注的电场强度范围内,雨凇覆冰导线的电晕损失>淋雨天气>雾凇覆冰导线。覆冰水电导率越高、覆冰电场强度越低、覆冰程度越严重,形成的雾凇、雨凇覆冰导线的电晕损失越大,电晕起始电压越低;其中,对雾凇和雨凇覆冰导线电晕损失影响最大的因素分别为覆冰电场强度和覆冰水电导率。改进了电晕损失法,解决了电晕起始电压判定过程中的主观性问题,得到了雾凇和雨凇覆冰导线粗糙系数的范围。论文研究了电压极性、覆冰水电导率、覆冰电场强度、覆冰程度对覆冰导线直流电晕可听噪声的影响。雾凇、雨凇覆冰导线的可听噪声50%值与标称电场强度之间分别服从反比例函数和对数函数变形形式的经验公式。覆冰为直流线路可听噪声最恶劣的情况,其可听噪声比好天气条件高5.0~16.2 d B(A)。覆冰水电导率越高、覆冰电场强度越低、覆冰程度越严重(雨凇除外),形成的雾凇、雨凇覆冰导线的可听噪声越大,覆冰程度的影响在三个因素中最大。基于可听噪声50%值与其频谱的高频分量之间的关系解决了可听噪声长期自动测量过程中环境噪声干扰的剔除问题,最大误差为6.2%。在半自由场中开展了自然覆冰实验,并与实验室电晕损失和可听噪声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实验室可听噪声仅在低频范围受到了影响,电晕损失、可听噪声50%值的相关结论仍适用于半自由场自然覆冰实验。覆冰导线的直流电晕可听噪声服从位置参数为可听噪声50%值的正态分布。基于实验结果和声学理论建立了覆冰导线直流电晕可听噪声的声源模型,引入了可听噪声的声功率。发现覆冰导线可听噪声的声功率与标称电场强度之间满足幂函数关系。随外加电压增大,正极性覆冰导线的电晕放电模式依次划分为弱放电模式、正极性突发电晕模式和正极性流注起始模式。随电晕放电模式的发展,声功率与与电晕损失之间满足斜率增大的分段线性关系。除电子的高速运动外,离子的定向移动也是直流覆冰导线电晕可听噪声的来源之一。正极性导线为直流线路可听噪声主要来源是因为其可听噪声声功率占电晕放电释放总能量的比例比负极性导线高3个数量级。

何垭芹[6](2020)在《基于ZnS的新型柔性电致发光器件及其湿度敏感特性研究》文中认为交流电致发光(alternating current electroluminescence,ACEL)技术作为目前研究的主要发光技术之一,有着不容忽视的实用价值和巨大的商业前景。随着可穿戴电子器件的发展,为了满足各种应用需求,电致发光器件逐步呈现柔性化、简单化、低功耗和多功能等趋势。因此,电致发光器件新原理和应用的开发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湿度传感器对于各种电子系统和仪器仪表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开发一种新的湿度传感机制是下一代传感器技术的关键。本文提出并讨论了新型的柔性双功能ZnS基ACEL器件,该器件除了具有一般发光器件的功能,还可以作为电流型湿度传感器。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通过结合表面改性、离子交换以及化学无电镀成功制备了用于ACEL器件的柔性电极Ag/PI、Ni/PI、Ag/PAA以及Ni/纸,并研究了制备工艺对所制电极导电性的影响。提出了喷墨打印掩膜技术对柔性电极实现图形化;(2)以银纳米线(silver nanowires,AgNWs)为对电极,在各种柔性电极上成功制备了柔性ACEL器件,并实现了图形化发光。为了更好地设计柔性ACEL器件,探究了电极、发光层和介电材料对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发光层越厚,且电极导电性越好,发光越亮。电气测试结果表明发光特性、电容和电流都依赖于湿度水平,考虑到发光强度和CIE色度坐标测量困难,选择电响应构建湿度传感器;(3)提出并讨论了同时具有发光和感测功能的新型柔性ZnS基ACEL器件。值得注意的是,柔性衬底(纸/PI)除了提供机械支撑和电气绝缘外,还作为湿度敏感元件。为了获得良好的线性度,通过实验讨论对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对传感器进行了重复性、湿滞、响应(恢复)时间和弯曲性能测试。通过利萨如图形(QV)和相关解析,详细阐述了纸基ACEL器件的湿度传感机理。提出了将所制柔性双功能ACEL器件应用于采后保鲜,实现对蔬菜的保鲜和湿度监控。

李佳[7](2020)在《一种高效GaN基DC/DC开关电源设计》文中研究表明作为电力电子领域的重要技术,直流变换技术(DC/DC,Direct Current/Direct Current)一直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目前的DC/DC开关电源主要采用Si(Silicon)器件作为开关器件,但受材料性能所限,Si基DC/DC的功率损耗较大,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偏低,在高频下尤为明显。相比于Si器件,GaN(Gallium Nitride)功率器件具有导通电阻低、寄生电容小等优点,可更好地适用于高频高效的开关电源应用场合。因此,本文针对Si基DC/DC功率损耗大、转换效率低这一问题,利用GaN器件的性能优势,以成熟的功率转换系统设计理论为依据,按照计算—仿真—测试的流程,研制出一款高频、高效率的GaN基DC/DC开关电源,并对GaN器件在DC/DC模块中的应用特点进行了研究。首先,本论文从功率半导体器件理论角度入手,对GaN器件的物理特性进行深入研究,通过主要性能参数及其影响因素的对比,对GaN功率器件相比于传统Si器件应用于开关电源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其次,根据实际应用,选择设计指标,对开关电源中开关管、输出电感、输入电容、输出电容等关键元件进行了功耗分析,并基于理论分析进行了设计选型。另外,针对GaN功率器件在变换器中对死区时间、功率环路驱动环路寄生参数敏感等问题,采用可调死区时间驱动电路、纵向功率环路布局等方案改善上述问题,从而进一步提升该DC/DC开关电源的转换效率。在上述工作完成后,进行电路的仿真,为突出本设计的性能优势,还仿真了同等指标下的的Si基DC/DC开关电源,并与本设计进行对比。最后,搭建84-50V降压型GaN基DC/DC开关电源并进行测试。得到样机输出功率在75W、工作频率>1MHz时,满载效率为95.3%,与同量级Si变换器相比至少提高约4%。测试结果一方面说明了理论分析及设计过程的合理性,另一方面说明了GaN器件在高频、高效率开关电源应用中的巨大潜力。

蓝嘉昕[8](2020)在《基于镓基液态金属的柔性压力传感器3D打印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指出电子器件的柔性化成为了未来电子器件的发展方向。柔性力敏传感器是柔性电子器件中典型的一种,其在人体运动检测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囿于材料与生产工艺的限制,柔性力敏传感器的电路与功能区域在柔性化过程中存在设计困难、工艺复杂、成本较高等问题。本文研究了柔性力敏器件中柔性导线及功能材料的制备工艺,并结合两者采用3D打印对力敏器件进行快速一体化制造,测试验证了其性能。主要工作包括:在柔性导线方面,本文通过气氛保护熔炼法制备了镓铟锡合金(GaInSn),对其熔点、电导率、密度和基体粘附性进行了测试,并以其为导体结合3D打印柔性微流道制备了柔性导线,研究了不同尺寸柔性导线在变形与受力下的电阻稳定性与导线的耐疲劳性,最后通过3D打印制作模拟电路,观察柔性导线在变形条件下的工作情况。结果发现:GaInSn合金的熔点为9℃、电导率为0.303×107 S·cm-1、密度为6.124 g·cm-3,可依靠其自身氧化膜黏附于热塑性聚氨酯(TPU)基体上并保持通路。此外,基于GaInSn合金制备的柔性导线可以通过3D打印实现复杂电路的制备,其中以0.5×0.5 mm2尺寸的柔性导线抗受力与变形的能力较好,并在最后验证了由3D打印制作搭载LED的柔性电路可以在实际弯折、扭转、揉捏下稳定工作。在柔性导电3D打印材料方面,以多壁碳纳米管(MWNTs)、中间相碳微球(MCMB)和TPU为原料制备了柔性导电3D打印耗材,研究导电填料的添加量与MCMB尺寸对材料的导电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增加MWNTs与MCMB的添加量可提高材料的电导率、降低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改变MWNTs的添加量对材料的导电性和力学性能影响更大;在相同MWNTs添加量下,添加5μm MCMB制备的材料的电导率更高;在低MWNTs添加量下,15μm MCMB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削弱更大。在材料功能性探究方面,通过给定不同的拉力、压力测试了添加5μm MCMB的柔性导电3D打印材料的I-U特性线,并在动态压力下进行循环疲劳测试。结果发现:材料对拉力和压力都具有敏感性,随拉力增大,材料电阻提高,随压力增大,材料电阻降低,材料对压力更为敏感;在动态循环压力下,材料的电阻变化率可在稳定的范围内进行周期性变化,呈现出良好的受压力电阻敏感效应以及可重复性;适当提高导电填料的含量可以较为明显的提高材料对力的敏感性,结合前面电导率与力学性能分析,选用含9%MWNTs+6%5μm MCMB的柔性导电复合材料用于后续柔性压力传感器的制造。为实现柔性压力传感器的快速一体化制造,以GaInSn合金为柔性导线,以柔性导电3D打印耗材为压力敏感材料,通过3D打印的方式快速一体化设计并制成柔性压力传感器,并对其实际压力感应效果进行探讨。结果发现,3D打印制造的柔性压力传感器对实际压力具有敏感反应并可根据压力大小反馈不同的信号变化,通过连接Arduino单片机后可将感应信号输出至电脑端,并可控制LED亮灭以实现感应信号的可视化。

马龙全[9](2019)在《基于微阵列电极和复合材料介电层的柔性压力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柔性压力传感器在可穿戴电子、医疗保健和智能终端等领域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在人工智能(AI)和物联网(IoT)等新技术领域发展也十分迅速。因此,正如最近的研究所揭示的那样,柔性压力传感器作为各种电子设备中的重要传感元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使上述技术在人类生活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对成本低和性能优异的柔性压力传感器有着迫切的需求。研究人员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许多关于提高电容型压力传感器灵敏度的开创性工作,主要包括电极和介电层的结构优化,原因是在相同的压力条件下微阵列结构电极和介电层的变形更加明显,这些举措都有利于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但是传统的制备微结构的方法,包含化学刻蚀、光刻等,工艺复杂,成本也较高,不利于规模化生产。本文提出了一种简单的工艺流程来进行微阵列结构模板的制备,然后通过转印的方法得到具有微阵列结构的柔性电极。以此柔性微阵列结构作为传感器的响应敏感层,分别制备了一种电阻和一种电容型柔性压力传感器,并通过调节电容型柔性压力传感器介电层的介电常数来调控传感器的灵敏度。此外,我们还通过有限元分析模拟了微结构的形变过程。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微阵列电极的电阻型柔性压力传感器的制备及表征。本实验中,首先通过抽滤法制备了附着有银纳米线(AgNWs)的PDMS平板电极,通过控制添加到抽滤装置中AgNWs的含量,来调节平板电极的导电性能;随后,采用等离子刻蚀工艺来制备微阵列结构电极,对被拉伸的PDMS基底在低压下进行等离子刻蚀处理,当拉伸的PDMS基底恢复到初始长度时,表面就会形成微阵列结构,以此为模板,先旋涂AgNWs作为导电层,再将液态PDMS滴涂到该模板上,转印得到嵌有AgNWs的柔性微阵列PDMS电极。最后,将PDMS平板电极叠加到微阵列柔性PDMS电极上,进而得到电阻型柔性压力传感器。通过考察传感器的性能,发现该电阻型柔性压力传感器在低压下的灵敏度高达2.1 kPa-1,响应时间小于100 ms。此外,还探究了AgNWs尺寸对微阵列柔性PDMS电极的影响。(2)基于复合材料介电层的柔性压力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该柔性电容型压力传感器的微阵列结构仍然采用前述的方法得到。不同的是,本实验中电极的导电层是通过磁控溅射方法得到的均匀金层,介电层的基底采用的是聚偏氟乙烯(PVDF),钛酸钡(BT)纳米颗粒作为高介电常数的填料被添加到PVDF中来调节介电层的介电常数,达到调节传感器性能的目的。介电层通过旋涂法制备到平板电极上,随后叠加到微阵列结构电极上,制得电容型柔性压力传感器。随后,我们对传感器的综合性能及应用进行了全面的测试,结果表明我们制备的柔性压力传感器具有优异的性能,低压下(0-2500 Pa)灵敏度最高可达4.09 kPa-1,同时还具有低检出限(<1.5 Pa),快速响应时间(<50 ms),高加压循环稳定性(>5000 times)以及高弯曲稳定性(>1000 times)。此外,该柔性压力传感器还能用于监测水滴运动以及人体行为动作。最后,通过有限元分析模拟微结构形变过程,探究微结构提高传感器性能的机理。

王芳[10](2020)在《高中物理电磁学部分教具的制作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实验作为基础的物理课堂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作为支撑,小到一把刻度尺,大到精准的实验仪器。为了实现《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降低实验器材的成本,填补部分实验仪器的空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师生的距离,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技能。也为了更好地研究高中物理电磁学部分自制教具的制作与使用,制作低成本高智慧的教具,展开了如下研究:(1)运用了文献法、调查问卷法、访谈法开展初步研究。通过查阅文献,从自制教具开展实验教学的现状、相关文献研究的范畴和教具制作的困难与对策进行梳理,初步了解自制教具的研究现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老师普遍认为物理实验非常重要,也对“自制教具在教学中的作用”持积极态度。学生喜欢老师自制教具,并且动手制作教具的欲望也非常强烈。但仍有一部分老师选择“讲实验”代替“做实验”。进一步访谈发现,制作经验不足、选材困难、动手能力弱、制作时间长、制作效果不稳定、学校重视度不够、经费支持不足等因素使得老师不敢轻易尝试自制教具教学。少部分老师还是会为了教学动手制作教具。研究此课题非常有意义。(2)结合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逐步分析并总结出可支撑的理论研究基础。(3)自制教具制作与应用策略的总结。在调研的基础上,针对电磁学部分自制教具教学,查阅相关文献,根据教具制作的经验,进一步总结出电磁学部分教具的三个制作策略(分析课标与教材,理清制作原理;遵循一定原则,精准高效取材;根据常规方法,具体高效制作)和两个应用策略(投入实际课堂,注重教学创新;坚持分享与协作,及时教学反思)。(4)自制教具制作与应用案例。基于上述初步研究的成果,我们结合高中物理教学内容,制作出了“电容器的电容演示仪”、“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演示仪”、“楞次定律演示仪”、“电磁阻尼演示仪”、“传感器演示仪”等系列教具,并投入实际课堂教学,进行相应的案例分析。(5)笔者以自制教具“电磁阻尼演示器”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采用了“单组前测——后测实验设计”模式。通过行动研究法,在某高二年级班上进行教学实践。实践结果发现:采用自制教具“电磁阻尼演示器”开展教学,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更加专注,学习的积极性更加高涨,手脑并用的能力得到了更好的培养。

二、万用表测电容时的现象及解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万用表测电容时的现象及解释(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STSE教育理念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的引导
        1.1.2 STSE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
        1.1.3 STSE教育与学生发展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
        1.2.2 国内研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和内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内容
2 相关理论概述
    2.1 相关概念
        2.1.1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2.1.2 教学设计
        2.1.3 课程资源
    2.2 相关理论
        2.2.1 STSE教育
        2.2.2 STSE教育基本内容
        2.2.3 STSE教育的特点
        2.2.4 教学设计与学习理论
3 STSE教育理念下的教学现状调查
    3.1 调查问卷设计
    3.2 调查问卷
    3.3 学生调查问卷分析
    3.4 教师调查问卷分析
    3.5 调查总结
4 STSE教育资源的研究
    4.1 高中物理教材中的STSE教育资源
    4.2 高考试卷中STSE教育资源分析
5 基于STSE教育资源的教学设计探究
    5.1 STSE教育资源的教学设计原则
    5.2 STSE教育资源的教学设计策略
    5.3 STSE教育资源的应用研究
        5.3.1 概念教学STSE教育资源的应用
        5.3.2 实验教学STSE教育资源的应用
        5.3.3 习题教学STSE教育资源的应用
        5.3.4 复习教学STSE教育资源的应用
        5.3.5 课外活动教学STSE教育资源的应用
    5.4 基于STSE教育资源的教学设计实例
        5.4.1 实例一:牛顿第一定律
        5.4.2 实例二:传感器
6 结论与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Ⅰ: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 Ⅱ: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 Ⅲ:教师开放性问题回答图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2)交变磁控电源研制及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磁控焊接技术研究现状
    1.3 逆变电源发展现状
    1.4 课题研究内容
第2章 磁控电源主电路设计
    2.1 磁场发生装置整体结构设计
    2.2 磁控电源主电路结构
    2.3 磁控电源主电路参数计算及器件选择
        2.3.1 输入整流滤波电路
        2.3.2 前级半桥逆变电路
        2.3.3 输出整流及二次逆变电路
    2.4 磁控电源仿真设计
        2.4.1 仿真软件选择
        2.4.2 建立磁控电源仿真模型
    2.5 磁控电源主电路优化设计
        2.5.1 输入端保护电路设计
        2.5.2 EMI滤波器的设计
        2.5.3 吸收电路设计
        2.5.4 隔直电容设计
        2.5.5 散热设计
    2.6 励磁线圈设计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磁控电源控制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3.1 主控芯片选择
    3.2 控制系统硬件电路
        3.2.1 单片机最小系统
        3.2.2 参数预置与显示电路
        3.2.3 电流反馈采样电路
        3.2.4 D/A转换电路
        3.2.5 前级逆变驱动系统
        3.2.6 后级逆变驱动系统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4.1 软件设计概述
    4.2 控制系统软件编程
        4.2.1 主程序设计
        4.2.2 参数预置与显示程序设计
        4.2.3 A/D采样程序设计
        4.2.4 恒流控制程序设计
        4.2.5 后级逆变脉宽输出程序设计
    4.3 软件优化设计
        4.3.1 实时显示子程序的优化设计
        4.3.2 软件抗干扰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磁控电源系统调试
    5.1 控制系统独立调试
        5.1.1 前级逆变驱动电路测试
        5.1.2 后级逆变驱动电路测试
    5.2 主电路分级调试
        5.2.1 输入整流滤波电路调试
        5.2.2 前级半桥逆变电路调试
        5.2.3 后级整流电路调试
    5.3 联机调试
        5.3.1 空载电压测试
        5.3.2 负载联机调试
    5.4 交变磁场测试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串联谐振方式增大高频励磁电流探索研究
    6.1 谐振技术
        6.1.1 串联谐振电路工作原理
        6.1.2 串联谐振电路重要特性
    6.2 负载谐振参数设计及仿真
        6.2.1 串联谐振式逆变器负载谐振参数设计及器件选择
        6.2.2 串联谐振式逆变器模型
        6.2.3 仿真测试结果
    6.3 试验结果及分析
        6.3.1 不加谐振电容
        6.3.2 加入谐振补偿电容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我国高中物理“学生实验”变化统计分析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
    1.4 学生实验的类型
    1.5 学生实验的作用
    1.6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2章 对于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学生实验变化的统计分析研究
    2.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2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学生实验各年数量统计情况及分析
    2.3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学生实验(力、热、电、光)各部分各年总数及所占百分比统计分析
    2.4 对于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学生实验具体出现情况的统计分析研究
    2.5 小结
第3章 新旧版本教材中学生实验变化统计分析研究
    3.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3.2 新旧版本教材中力学部份学生实验统计分析
    3.3 新旧版本教材中电学部分学生实验统计分析
    3.4 新旧版本教材中光学学生实验统计分析
    3.5 新旧版本教材中热学学生实验统计分析
    3.6 小结
第4章 针对高中物理“学生实验”变化在教学中的思考
    4.1 学生实验优化标准的确定——学生实验量化评价标准
    4.2 学生实验重点优化环节的确定
    4.3 学生实验教学优化方案的确定
    4.4 学生实验教学优化案例
第5章 启示与展望
    5.1 启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多器件退化参数测试系统的设计以及退化模型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无源器件退化的研究现状
        1.2.2 有源分立器件退化的研究现状
        1.2.3 有源集成器件研究现状
        1.2.4 参数测量系统研究现状
        1.2.5 器件退化建模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结构安排以及主要内容
第2章 典型器件的退化机理分析
    2.1 电阻的退化参数确定
        2.1.1 电阻退化的机理分析
        2.1.2 电阻的典型退化参数
    2.2 电解电容的退化参数确定
        2.2.1 电解电容退化的机理分析
        2.2.2 电解电容的典型退化参数
    2.3 光电耦合器的退化参数确定
        2.3.1 光电耦合器退化的机理分析
        2.3.2 光电耦合器的典型退化参数
    2.4 电磁继电器的退化参数确定
        2.4.1 电磁继电器退化的机理分析
        2.4.2 电磁继电器的典型退化参数
    2.5 MOSFET的退化参数确定
        2.5.1 MOSFET退化的机理分析
        2.5.2 MOSFET的典型退化参数
    2.6 运算放大器的退化参数确定
        2.6.1 运算放大器退化的机理分析
        2.6.2 运算放大器的典型退化参数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典型器件的退化参数测量系统搭建
    3.1 测量需求总体分析
    3.2 参数测量系统硬件设计
        3.2.1 参数测量系统硬件方案
        3.2.2 各器件退化参数的测试电路设计
        3.2.3 仪器选型
        3.2.4 测量系统通信方式分析
        3.2.5 信号转接模块设计
    3.3 参数测量系统软件设计
        3.3.1 参数测量软件总体框架
        3.3.2 软件功能设计
        3.3.3 软件界面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典型器件退化模型建立
    4.1 测量误差分析
        4.1.1 误差分析的目的与意义
        4.1.2 电阻退化参数测量电路的误差分析
        4.1.3 电解电容退化参数测量电路的误差分析
        4.1.4 光电耦合器退化参数测量电路的误差分析
        4.1.5 继电器退化参数测量电路的误差分析
        4.1.6 MOSFET退化参数测量电路的误差分析
        4.1.7 运算放大器退化参数测量电路的误差分析
    4.2 数据的预处理
        4.2.1 对于阈值电压的误差值的修正
        4.2.2 对于电容容值的误差值的修正
        4.2.3 对于接触电阻的误差值的修正
    4.3 建模方法概述
        4.3.1 灰色系统建模
        4.3.2 支持向量机回归建模
        4.3.3 广义神经网络建模
    4.4 典型器件退化模型建立
        4.4.1 电阻参数的变化模型
        4.4.2 电解电容退化模型
        4.4.3 光电耦合器退化模型
        4.4.4 电磁继电器退化模型
        4.4.5 MOSFET退化模型
        4.4.6 运算放大器退化模型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基于电晕笼实验的覆冰导线直流电晕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电晕放电研究的发展历程
        1.2.2 输电线路导线覆冰的研究现状
        1.2.3 输电线路电晕损失的研究现状
        1.2.4 输电线路可听噪声的研究现状
        1.2.5 研究现状总结
    1.3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 覆冰导线直流电晕效应实验平台及实验方法
    2.1 覆冰导线直流电晕放电实验平台
        2.1.1 多功能人工气候实验室及其配套电源
        2.1.2 试品
        2.1.3 可拆卸式电晕笼及其配套测量设备
        2.1.4 喷淋系统
    2.2 人工带电覆冰实验
        2.2.1 人工带电覆冰实验内容
        2.2.2 人工带电覆冰实验方法
    2.3 覆冰导线电晕效应实验
        2.3.1 电晕损失测量方法
        2.3.2 可听噪声测量方法
    2.4 本章小结
3 导线覆冰及其电晕损失特性
    3.1 电压极性对导线覆冰及其电晕损失的影响
        3.1.1 电压极性对导线覆冰形态的影响
        3.1.2 电压极性对覆冰导线电晕损失的影响
    3.2 覆冰程度对导线覆冰及其电晕损失特性的影响
        3.2.1 不同覆冰程度导线的覆冰形态
        3.2.2 覆冰程度对覆冰导线电晕损失的影响
    3.3 覆冰水电导率对导线覆冰及其电晕损失特性的影响
        3.3.1 覆冰水电导率对导线覆冰形态的影响
        3.3.2 覆冰水电导率对覆冰导线电晕损失的影响
    3.4 覆冰电场强度对导线覆冰及其电晕损失特性的影响
        3.4.1 覆冰电场强度对导线覆冰形态的影响
        3.4.2 覆冰电场强度对覆冰导线电晕损失的影响
    3.5 覆冰导线粗糙系数
        3.5.1 粗糙系数的定义
        3.5.2 改进的电晕损失法
        3.5.3 覆冰导线的粗糙系数
    3.6 本章小结
4 覆冰导线直流电晕可听噪声特性
    4.1 电压极性对覆冰导线可听噪声的影响
        4.1.1 电压极性对可听噪声50%值的影响
        4.1.2 电压极性实验中可听噪声的1/3 倍频程频谱
    4.2 覆冰水电导率对覆冰导线可听噪声的影响
        4.2.1 覆冰水电导率对可听噪声50%值的影响
        4.2.2 覆冰水电导率实验中可听噪声的1/3 倍频程频谱
    4.3 覆冰电场强度对覆冰导线可听噪声的影响
        4.3.1 覆冰电场强度对可听噪声50%值的影响
        4.3.2 覆冰电场强度实验中可听噪声的1/3 倍频程频谱
    4.4 覆冰程度对覆冰导线可听噪声的影响
        4.4.1 覆冰程度对可听噪声50%值的影响
        4.4.2 覆冰程度实验中可听噪声的1/3 倍频程频谱
    4.5 可听噪声长期自动测量过程中环境噪声干扰剔除方法
        4.5.1 环境噪声干扰的剔除方法
        4.5.2 环境噪声干扰剔除方法示例
    4.6 本章小结
5 半自由场自然覆冰实验及直流电晕可听噪声产生机理
    5.1 半自由场自然覆冰实验
        5.1.1 半自由场自然覆冰实验布置
        5.1.2 导线自然覆冰及其电晕损失特性
        5.1.3 半自由场中自然覆冰导线电晕可听噪声特性
        5.1.4 覆冰导线可听噪声的统计分布特性
    5.2 覆冰导线可听噪声的声功率
        5.2.1 覆冰导线的声源模型
        5.2.2 覆冰导线可听噪声声功率特性
        5.2.3 可听噪声声功率与电晕损失的关系
    5.3 覆冰导线正极性电晕放电模式
        5.3.1 弱放电模式
        5.3.2 正极性突发电晕模式
        5.3.3 正极性流注起始模式
    5.4 覆冰导线直流电晕可听噪声产生机理
        5.4.1 覆冰导线正极性电晕可听噪声产生机理
        5.4.2 覆冰导线正、负极性电晕可听噪声的差异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
    C.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负责或参与的科研项目目录
    D.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6)基于ZnS的新型柔性电致发光器件及其湿度敏感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专有名词缩写一览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电致发光器件材料
        1.2.1 发光材料
        1.2.2 介电材料
        1.2.3 电极材料
    1.3 电致发光器件的应用
    1.4 柔性电致发光器件
    1.5 基于ZnS的电致发光器件
    1.6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1.6.1 研究意义
        1.6.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用于柔性ACEL器件的电极制备方法研究
    2.1 柔性衬底:PI、PAA、纸
    2.2 基于PI的柔性电极制备
        2.2.1 Ag/PI电极的制备
        2.2.2 Ni/PI电极的制备
    2.3 Ni/纸电极的制备
    2.4 Ag/PAA电极的制备
    2.5 柔性电极的图形化
        2.5.1 传统MEMS金属图形化工艺
        2.5.2 纳米压印光刻工艺
        2.5.3 喷墨打印技术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柔性ACEL器件的制备及发光图形化
    3.1 ACEL器件结构和发光机理
    3.2 柔性ACEL器件的制备
    3.3 柔性ACEL器件的发光图形化
    3.4 柔性ACEL器件发光特性的研究
        3.4.1 底电极导电性对发光特性的影响
        3.4.2 发光层厚度对发光特性的影响
        3.4.3 顶电极导电性对发光特性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柔性ACEL器件的湿敏特性研究
    4.1 湿敏测试环境与系统
    4.2 柔性ACEL器件的发光特性对湿度的响应研究
    4.3 柔性ACEL器件电容对湿度的响应研究
    4.4 柔性ACEL器件的电流对湿度的响应研究
        4.4.1 底电极导电性对湿度测试的影响
        4.4.2 发光层厚度对湿度测试的影响
        4.4.3 顶电极导电性对湿度测试的影响
        4.4.4 重复性
        4.4.5 湿滞和响应时间
        4.4.6 弯曲性能
    4.5 柔性ACEL器件的湿度传感机理及应用
        4.5.1 电学分析装置
        4.5.2 利萨如图形
        4.5.3 采后保鲜的应用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专利

(7)一种高效GaN基DC/DC开关电源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GaN功率技术及应用发展动态
    1.3 本论文主要研究工作
第二章 基于GaN器件的开关电源理论基础
    2.1 GaN器件理论基础
        2.1.1 GaN器件工作原理
        2.1.2 GaN器件主要性能参数
        2.1.3 GaN器件封装
    2.2 DC/DC开关电源理论
        2.2.1 开关电源介绍
        2.2.2 DC/DC开关电源常用拓扑
        2.2.3 Buck DC/DC开关电源工作原理
    2.3 DC/DC开关电源控制模式
        2.3.1 开关电源常用控制模式
        2.3.2 Buck DC/DC开关电源控制策略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GaN基 DC/DC开关电源设计
    3.1 系统设计指标
    3.2 系统效率分析
        3.2.1 DC/DC系统损耗概述
        3.2.2 实现高效设计的关键
    3.3 控制环路设计
        3.3.1 控制器的选型
        3.3.2 控制器外围电路设计
    3.4 无源器件的选型
        3.4.1 电感的选型
        3.4.2 输出电容选型
        3.4.3 输入电容选型
    3.5 功率器件的选型
        3.5.1 DC/DC中的Ga N器件分析
        3.5.2 GaN器件参数设计
    3.6 驱动及其配套电路设计
        3.6.1 驱动的选型
        3.6.2 驱动芯片配套电路的设计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仿真与样机测试
    4.1 系统电路仿真
        4.1.1 GaN DC/DC电路仿真
        4.1.2 GaN DC/DC效率分析
    4.2 系统PCB布局布线设计
    4.3 测试指标与方法
        4.3.1 待测指标分析
        4.3.2 测试方法
    4.4 测试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本文工作总结
    5.2 下一步工作计划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8)基于镓基液态金属的柔性压力传感器3D打印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柔性电子器件概述
        1.1.1 柔性电子器件的发展及应用
        1.1.2 柔性电子器件种类及结构
        1.1.3 柔性力敏传感器研究现状
    1.2 镓基液态金属概述
        1.2.1 液态金属的种类
        1.2.2 镓基液态金属的性质
        1.2.3 镓基液态金属柔性导线的研究现状
    1.3 导电高分子概述
        1.3.1 导电高分子导电机理
        1.3.2 复合型导电高分子导电填料
        1.3.3 复合型导电高分子制备方法及研究进展
    1.4 增材制造技术概述
        1.4.1 增材制造技术的发展
        1.4.2 高分子3D打印成型技术的类型
        1.4.3 柔性3D打印材料
    1.5 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1.5.1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5.2 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第2章 镓基液态金属的制备及其在柔性导线上的应用研究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仪器及设备
        2.1.3 材料制备工艺流程
        2.1.4 测试与表征
    2.2 结果与讨论
        2.2.1 镓基液态金属的SEM、EDS分析
        2.2.2 镓基液态金属的熔点、凝固点、密度及电导率
        2.2.3 镓基液态金属在TPU基板上的接触角与粘附性
        2.2.4 镓基液态金属复杂图案柔性导线电路的连续性
        2.2.5 镓基液态金属柔性导线受力变形稳定性测试
        2.2.6 镓基液态金属柔性导线弯曲疲劳测试
        2.2.7 镓基液态金属柔性导线模拟电路应用探究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柔性导电3D打印材料的制备及基础性能研究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仪器及设备
        3.1.3 材料制备工艺流程
        3.1.4 测试与表征
    3.2 结果与讨论
        3.2.1 柔性导电3D打印材料的红外光谱分析
        3.2.2 柔性导电3D打印材料的SEM分析
        3.2.3 柔性导电3D打印材料的电导率分析
        3.2.4 柔性导电3D打印材料的力学性能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柔性导电3D打印材料的力敏性能研究
    4.1 实验部分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仪器及设备
        4.1.3 样品制备
        4.1.4 测试及表征
    4.2 结果与讨论
        4.2.1 柔性导电3D打印材料无外力施加下的电阻稳定性
        4.2.2 柔性导电3D打印材料对固定拉力的敏感性
        4.2.3 柔性导电3D打印材料对固定压力的敏感性
        4.2.4 5-9-6型号柔性导电3D打印材料循环压力下的电阻稳定性
        4.2.5 5-9-6型号柔性导电3D打印材料电阻循环疲劳性能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3D打印直接制造原型柔性压力传感器及其性能测试
    5.1 实验部分
        5.1.1 实验材料
        5.1.2 实验所需硬件及软件
        5.1.3 实验流程
        5.1.4 测试与表征
    5.2 结果与讨论
        5.2.1 柔性压力传感器横截面SEM表征
        5.2.2 柔性压力传感器在均匀循环压力下的电阻变化率
        5.2.3 柔性压力传感器实际工作情况下的信号输出
        5.2.4 柔性压力传感器的控制LED模拟压力强弱的信号可视化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结论
        6.1.1 基于镓基液态金属柔性导线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6.1.2 柔性导电3D打印材料的制备、性能与力敏特性的研究
        6.1.3 3D打印直接制造原型柔性压力传感器及其性能
    6.2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基于微阵列电极和复合材料介电层的柔性压力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柔性压力传感器简介
    1.3 柔性压力传感器分类
        1.3.1 电阻型压力传感器
        1.3.2 电容型压力传感器
        1.3.3 压电型压力传感器
        1.3.4 摩擦电型压力传感器
    1.4 柔性压力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1.5 有限元方法概述
        1.5.1 有限元法基本思想
        1.5.2 有限元分析的应用
    1.6 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1.7 本课题的创新性
第2章 基于微阵列结构的柔性电阻型压力传感器的制备及表征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
        2.2.2 实验仪器
        2.2.3 传感器的制备工艺
        2.2.4 表征与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基于微阵列结构的电阻型柔性压力传感器的形貌表征
        2.3.2 基于微阵列结构的电阻型柔性压力传感器的响应机理分析
        2.3.3 基于微阵列结构的电阻型柔性压力传感器的性能表征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复合材料介电层的柔性压力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
        3.2.2 实验仪器
        3.2.3 传感器的制备工艺
        3.2.4 表征与测试
        3.2.5 测试系统的搭建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基于复合材料介电层的电容型柔性压力传感器的形貌表征
        3.3.2 基于复合材料介电层的柔性压力传感器的响应机理
        3.3.3 基于复合材料介电层的柔性压力传感器的性能表征
        3.3.4 基于复合材料介电层的柔性压力传感器的应用研究
        3.3.5 有限元分析步骤及结果表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结论
    4.1 总结
    4.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0)高中物理电磁学部分教具的制作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意义
第二章 研究综述
    2.1 自制教具相关文献研究的情况
    2.2 利用“自制教具”开展实验教学的现状
    2.3 电磁学部分自制教具开展的困难与解决对策研究
第三章 自制教具研究基础
    3.1 自制教具
        3.1.1 概念界定
        3.1.2 自制教具的特点
        3.1.3 自制教具的作用与意义
    3.2 自制教具的理论依据
        3.2.1 建构主义理论
        3.2.2 “从做中学”理论
        3.2.3 有意义学习理论
    3.3 《课标》要求
第四章 自制教具的制作与运用现状调查与分析
    4.1 调查目的与方法
        4.1.1 调查目的
        4.1.2 调查方法
    4.2 问卷调查
        4.2.1 “自制教具及物理实验”问卷调查
        4.2.2 “实验教学方法和观念认知”问卷调查
    4.3 教师访谈
        4.3.1 问题编制与实施
        4.3.2 访谈结果分析
    4.4 调查结论
第五章 高中物理电磁学部分教具的制作与应用
    5.1 自制教具的制作与应用策略
        5.1.1 制作策略
        5.1.2 应用策略
    5.2 高中物理电磁学内容体系分析
    5.3 电磁学自制教具的制作与应用案例
        5.3.1 电容器的电容演示仪
        5.3.2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演示仪
        5.3.3 楞次定律演示仪
        5.3.4 电磁阻尼演示仪
        5.3.5 传感器演示仪
第六章 “电磁阻尼演示器”教学实践
    6.1 教学实践
    6.2 应用效果分析
        6.2.1 学生课堂表现
        6.2.2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6.2.3 学生动手能力
        6.2.4 反思与总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自制教具及物理实验”调查问卷
附录 B “实验教学方法和观念认知”调查问卷
附录 C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 D 《电磁阻尼》片段教学设计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四、万用表测电容时的现象及解释(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STSE教育理念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研究[D]. 熊彬彬.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2]交变磁控电源研制及优化设计[D]. 杜茵茵. 兰州理工大学, 2021(01)
  • [3]我国高中物理“学生实验”变化统计分析与思考[D]. 陈洁萍. 西南大学, 2020(05)
  • [4]多器件退化参数测试系统的设计以及退化模型的建立[D]. 曾晶.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5]基于电晕笼实验的覆冰导线直流电晕效应研究[D]. 何高辉. 重庆大学, 2020
  • [6]基于ZnS的新型柔性电致发光器件及其湿度敏感特性研究[D]. 何垭芹.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0)
  • [7]一种高效GaN基DC/DC开关电源设计[D]. 李佳.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8]基于镓基液态金属的柔性压力传感器3D打印制备与性能研究[D]. 蓝嘉昕. 桂林理工大学, 2020(01)
  • [9]基于微阵列电极和复合材料介电层的柔性压力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D]. 马龙全. 深圳大学, 2019(01)
  • [10]高中物理电磁学部分教具的制作与应用[D]. 王芳. 湖南理工学院, 2020(02)

标签:;  ;  ;  ;  ;  

万用表测量电容时的现象及解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