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绍兴市学龄儿童血铅水平及健康状况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硕[1](2021)在《基于蒙特卡洛模拟法的中国儿童血铅水平及其变化趋势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基于蒙特卡洛模拟法(Monte Carlo simulation,MCS)建立模型以描述中国儿童血铅水平(Blood lead levels,BLLs)及其变化趋势,并验证该模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2、研究近三十年来中国118岁儿童的平均血铅水平及其时间变化趋势;3、探讨中国儿童血铅水平与地区、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关系;4、为政府制定更具有针对性的防铅控铅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建模及验证:组合使用Excel 2019中的多个函数公式建立模型,使该模型可基于已知的算数均值(Arithmetic Mean,AM)、几何均值(Geometric Mean,GM)以及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几何标准差(Geometric Standard Deviation,GSD)随机返回符合相应概率分布的估计量。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提供的儿童血铅数据(本数据尚未发表)进行可靠性与准确性验证。使用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评估该模型的可靠性,CV小于5%时认为该方法可靠。使用以前的数据分析方法——公式法(Formula Method,FM)以及本模型分别计算几何均值,并将其与金标准值比较,评估该模型的准确性。2、使用关键词“中国儿童”和“血铅”,分别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以及Pubmed上进行文献检索,按照设定好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均值、标准差、样本量等数据并将其代入蒙特卡洛模拟模型生成原始数据近似值。3、按照年份、省份、性别、年龄进行分组,利用蒙特卡洛模拟法生成各个组别的原始数据近似值,以几何均值±几何标准差(GM±GSD)的形式表示各个组别中国儿童的血铅水平。4、收集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ation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NHANES)和加拿大第五次环境污染物生物监测报告中关于儿童血铅水平的数据,将蒙特卡洛模拟法求得的中国儿童血铅水平与之比较,以评估中国儿童的BLLs与某些发达国家儿童的水平差异。结果:1、建立蒙特卡洛模拟模型:=MAX(0.14,NORM.INV(RAND(),AM,SD))和=MAX(0.14,LOGNORM.INV(RAND(),LN(GM),LN(GSD))。该模型的CV值随模拟次数增多而降低,当模拟次数达到20次时,CV值降低至5%,此时认为该模型可靠。在三种不同情境下验证发现,相比公式法求得的几何均值,该模型均可得到更靠近金标准值的结果。其中在合并10份分布差异极大的数据时,该模型可将准确度提高接近一倍,因此该模型具有更高的准确性。2、1991年到2020年,中国118岁儿童的总体血铅水平以及血铅异常率(Abnormal BLLs rates)均随时间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中,儿童的血铅水平从19911995年的88.74μg/L(GSD=4.09)下降到了20162020年的27.32μg/L(GSD=4.18);血铅水平高于100μg/L的比例从19911995年的65.7%下降到了20162020年的2.2%,高于50μg/L的比例从87.3%下降到了35.1%。3、云南、贵州、山西、黑龙江等省份的儿童血铅水平较高,而内蒙古、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南等省份的儿童血铅水平则处于低水平;除湖南、山西外,我国大部分省份儿童血铅水平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湖南省的儿童血铅水平在2011年前呈现上升趋势,山西省的儿童血铅水平则在2011至2020年间出现反弹。此外,北京市的儿童血铅水平在2000年之后大幅度降低。4、三十年来,118岁中国男孩总体血铅水平为44.03μg/L,女孩为41.32μg/L,男孩血铅水平显着高于女孩(P<0.001);男孩和女孩的血铅水平均随时间呈现下降趋势;近五年,仍有32.7%的男孩和30.7%的女孩其血铅水平在50μg/L到100μg/L之间,2.9%的男孩和2.4%的女孩其血铅水平高于100μg/L。5、13岁组、46岁组、7岁及以上组儿童的血铅水平分别为42.04、52.88、50.49μg/L;5岁以前,儿童血铅水平随年龄增大而增大,5岁之后则逐渐降低,这一点与美国、加拿大儿童的血铅水平均随年龄增长而不断降低不同;各年龄组的中国儿童血铅水平均随时间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6、美国、加拿大的儿童血铅水平呈现出与中国儿童相似的时间趋势,然而,前两者儿童的血铅水平在任意年龄段均远远低于中国儿童。结论:1、相比公式法,蒙特卡洛模拟法更可靠、准确性更高,在进行此类儿童血铅水平研究时具有进步意义。2、近三十年来,中国儿童血铅水平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然而,其仍远远高于美国、加拿大儿童,因此,制定更具有针对性的防铅控铅政策仍具有重大的公共卫生学意义。3、不同省份的儿童血铅水平差异巨大,应因地制宜,一地一策;男孩血铅水平显着高于女孩;35岁儿童更容易受到环境铅暴露的危害,应加强这一年龄段儿童的铅防护。
颜才进[2](2021)在《中国大陆近15年儿童锌缺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背景:近年来,儿童锌缺乏状况备受全球关注,不同国家及地区的锌缺乏状况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中国大陆地区关于儿童锌缺乏状况的多中心大样本研究较少。目的:分析中国大陆地区儿童锌水平及锌缺乏状况。方法: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05年1月1日至2021年2月8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提取纳入文献中的年龄、性别、微量全血锌水平、锌缺乏发生率等数据资料并进行文献质量评分。采用Stata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5篇文献,292877例健康儿童青少年,总体微量全血锌水平为72.44±16.53μmol/L,Meta分析结果显示,总体锌缺乏率为27.0%(95%CI为22.8%~31.3%)。其中18篇文献为沿海地区儿童共计137641例,微量全血锌水平70.21±15.98μmol/L,锌缺乏率为21.7%(95%CI为16.2%~27.1%);另37篇文献为内地地区儿童共计155236例,微量全血锌水平75.01±20.83μmol/L,锌缺乏率29.6%(95%CI为24.9%~34.4%)。其中有21篇文献报道了不同性别微量全血锌水平对比共计81391例儿童,男童44625例,女童3676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男性组与女性组锌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003,95%CI(-0.031,0.025),P=0.838];另有21篇文献报道了不同性别锌缺乏率对比共计83952例儿童,其中男童47162例,女童3679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男性组锌缺乏率高于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052,95%CI(1.019,1.087),P=0.002]。其中有38篇文献报道不同年龄组间微量全血锌水平及锌缺乏率对比共计213347例儿童,Meta分析结果显示,婴儿组全血锌水平分别低于幼儿组[SMD=-0.692,95%CI(-0.798,-0.586),P=0.000]、学龄前组[SMD=-1.186,95%CI(-1.312,-1.061),P=0.000]、学龄儿童青少年组[SMD=-1.533,95%CI(-1.763,-1.302),P=0.000];幼儿组全血锌水平分别低于学龄前组[SMD=-0.454,95%CI(-0.519,-0.389),P=0.000]、学龄儿童青少年组[SMD=-0.749,95%CI(-0.998,-0.500),P=0.000];学龄前组低于学龄儿童青少年组[SMD=-0.324,95%CI(-0.475,-0.172),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锌缺乏率对比婴儿组锌缺乏率分别高于幼儿组[OR=1.38,95%CI(1.16,1.64),P=0.000]、学龄前组[OR=1.475,95%CI(1.163,1.870),P=0.001]、学龄儿童青少年组[OR=1.746,95%CI(1.257,2.425),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幼儿组与学龄前组[OR=1.059,95%CI(0.918,1.222),P=0.429]、幼儿组与学龄儿童青少年组[OR=1.136,95%CI(0.848,1.523),P=0.394]、学龄前组与学龄儿童青少年组[OR=0.986,95%CI(0.754,1.291),P=0.919]之间锌缺乏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中有4篇文献报道了膳食提供者不同文化程度影响因素锌缺乏率对比共计7406例儿童,其中高文化程度组4112例,低文化程度组329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膳食提供者高文化程度组锌缺乏率与低文化程度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95,95%CI(0.867,1.383),P=0.446]。另有5篇文献报道了城市农村地区影响因素锌缺乏率对比共计10497例儿童,城市组6875例,农村组362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城市组锌缺乏率与农村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152,95%CI(0.810,1.637),P=0.432]。结论:目前中国大陆地区儿童青少年锌缺乏状况仍较为严峻,尤其以婴儿期最为突出,各年龄段锌水平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不同性别儿童锌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男性儿童锌缺乏率相比女性儿童更高;膳食提供者文化水平不同及城市、农村不同地区等因素并非锌缺乏的主要影响因素。
吴静静[3](2021)在《基于Ca2+-CaM-CaMKⅡ通路对静宁方治疗ADHD的临床研究及机制探讨》文中研究指明背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心理行为障碍,临床表现为与年龄水平不相符的注意力集中困难、多动、冲动,病情复杂易反复,对患儿学业生活、社会行为和认知功能等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成为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近年来我国儿童和青少年ADHD总体患病率逐年增加,目前ADHD的病因病机尚未明确,西药一线用药哌甲酯和托莫西汀能够改善ADHD大部分核心症状,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少数患儿会出现明显副作用、依赖性或长期后遗症,中医药治疗ADHD具有一定的独特优势,静宁方应用于临床多年,治疗ADHD疗效显着,副作用小,己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201510303541.6)。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静宁方治疗ADHD起效的分子机制;依据预测结果,评估静宁方治疗ADHD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钙水平的影响,探讨静宁方调控ADHD模型大鼠Ca2+-CaM-CaMKⅡ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网络药理学研究:运用TCMSP数据库检索静宁方各中药的活性成分及对应靶蛋白,检索TTD、Drugbank、Genecards、DisGeNET数据库,筛选ADHD相关靶点,绘制维恩图提取静宁方与ADHD交集靶点。运用string数据库建立交集靶点PPI网络,Cytoscape 3.8.2软件建立“关键靶点-活性成分-中药”网络图,运用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GO分析和KEGG分析。临床研究:采用病例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对静宁方治疗气阴两虚型ADHD患儿进行为期8周的临床疗效观察,分别于治疗0周、4周、8周进行SNAP-IV量表、Conners父母问卷、划消测试、ADHD中医证候积分量表测评,治疗前后检测患儿血清钙水平,检测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进行安全性评价,整个临床观察阶段记录不良反应事件。动物实验:ADHD模型大鼠采用SPF级4周龄雄性SHR大鼠5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静宁高、中、低剂量组、哌甲酯组,正常对照组采用同龄雄性Wistar大鼠10只,静宁方每日灌胃量分别为高剂量组23.14g/kg、中剂量组11.57g/kg、低剂量组5.785g/kg,盐酸哌甲酯组1.5mg/kg,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予去离子水1ml/100g灌胃,每日一次,连续灌胃6周,监测大鼠体重变化情况,进行旷场实验评价其行为学特点,检测大鼠纹状体Ca含量,纹状体IP3蛋白表达及mRNA的表达,海马CaM、CaMKⅡ蛋白表达及mRNA的表达。结果:网络药理学研究:静宁方有活性成分82个,对应靶基因224个,与ADHD靶基因进行维恩图绘制提取103个交集靶点,包括AKT1、FOS、IL6、TP53、TNF、VEGFA等。网络分析结果显示:静宁方可能通过钙信号通路、PI3K-Akt、cGMP-PKG、cAMP、HIF-1、JAK-STAT等信号通路发挥治疗作用。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静宁方治疗ADHD的疾病疗效总有效率为84%,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总有效率为84%。经静宁方治疗8周,划消测试、SNAP-Ⅳ量表测试和Conners父母问卷测评均有显着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中医证候积分量表主证和次证均较0周显着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经静宁方治疗8周后血清钙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动物实验结果显示:旷场实验结果提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运动总路程及中心路程均显着增多(P<0.05);与模型组比较,哌甲酯组及静宁高、中、低剂量组运动总路程及中心路程均显着减少(P<0.05);静高组与哌甲酯组比较,运动总路程及中心路程均有减少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静止时间显着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哌甲酯组及静宁高、中、低剂量组静止时间显着增多(P<0.05);静高组与哌甲酯组比较,静止时间有增多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心时间显着增多(P<0.05);与模型组比较,哌甲酯组及静宁高、中、低剂量组中心时间显着减少(P<0.05);静高组与哌甲酯组比较,中心时间有减少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边缘时间显着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哌甲酯组及静宁高、中、低剂量组边缘时间显着增多(P<0.05);静高组与哌甲酯组比较,边缘时间有增多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哌甲酯组、静宁高、中剂量组大鼠运动总路程较短,轨迹以周围型分布为主,中心运动轨迹较少;模型组、静低组大鼠运动总路程较其余组增多,轨迹分布特点不明确,中心运动轨迹增多。静宁方对纹状体钙含量的影响:模型组大鼠纹状体钙含量较正常组显着升高(P<0.05);经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哌甲酯组及静宁高、中、低剂量组均下调纹状体钙含量(P<0.05);静高组较哌甲酯组纹状体钙含量有下降趋势,但二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宁方对大鼠纹状体IP3及海马CaM、CaMKⅡ蛋白表达的影响:模型组大鼠纹状体IP3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5);经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哌甲酯组及静宁高、中剂量组均可明显上调纹状体IP3蛋白表达水平(P<0.05);静低组较模型组有上升的趋势,但二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高组较哌甲酯组IP3蛋白表达有升高趋势,但二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海马CaM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经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哌甲酯组及静宁高、中、低剂量组均可下调海马CaM蛋白表达水平(P<0.05);静高组较哌甲酯组海马CaM蛋白表达水平有下降的趋势,但二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海马CaMKⅡ蛋白表达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5);经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哌甲酯组及静宁高、中、低剂量组均可明显上调海马CaMKⅡ蛋白表达(P<0.05);静高组较CaMKⅡ蛋白表达有升高趋势,但二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宁方对纹状体IP3和海马CaM、CaMKⅡ mRNA表达的影响:模型组大鼠纹状体IP3 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显着降低(P<0.05);经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哌甲酯组及静宁高、中、低剂量组纹状体IP3 mRNA表达均明显上调(P<0.05);静高组较哌甲酯组IP3 mRNA表达有升高趋势,但二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海马CaM 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显着升高(P<0.05);经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哌甲酯组及静宁高、中、低剂量组海马CaM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静高组较哌甲酯组海马CaM mRNA表达下降,二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海马CaMKⅡ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5);经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哌甲酯组及静宁高、中、低剂量组海马CaMKⅡ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静高组较哌甲酯组海马CaMKⅡ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二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静宁方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信号通路的特点,通过调控神经递质代谢、免疫调节、抗氧化应激、中枢神经系统调节等对ADHD发挥治疗作用。(2)静宁方改善气阴两虚型ADHD患儿核心症状的同时,能够对患儿饮食、睡眠等进行综合调整。(3)静宁方能够提高气阴两虚证ADHD患儿血清钙水平。(4)静宁方治疗6周对SHR大鼠体重增长未见明显影响,能够有效改善SHR大鼠多动冲动的行为。(5)静宁方能够调控Ca2+-CaM-CaMKⅡ信号通路达到治疗ADHD的目的,重点可能在于改善学习记忆及认知。
李广博[4](2021)在《沈阳市某医院1-6岁儿童铅暴露水平的影响因素及对心理行为影响的调查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沈阳市儿童血铅暴露的现况、影响因素及其对儿童心理行为的影响,为进一步有针对性采取预防措施,降低儿童血铅水平、降低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沈阳市某三甲医院1-6岁的住院儿童(主要是呼吸道感染),在家长知情同意前提下,抽取空腹静脉血2ml,采用钨舟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仪进行血铅水平检测,对1-6岁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评价采用《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测评量表》进行检测;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进行分析。结果:1、本研究共调查1-6岁儿童273人,平均BLL(Blood lead level,血铅水平)为26.68μg/L。男童的平均BLL为27.52μg/L,女童的平均BLL为25.97μg/L,BLL超过50μg/L的儿童共有14人(5.13%),没有BLL超过100μg/L的儿童。2、儿童BLL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儿童BLL相关的因素有年龄、进餐前是否洗手、母亲职业、食用膨化食品的频率(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常食用膨化食品是儿童BLL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457,95%CI=3.753-34.980)。3、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LL、年龄、性别与儿童行为障碍有关联(P<0.05);母亲文化程度、母亲是否吸烟、抚养人文化程度和居住环境装修与儿童性格缺陷维度有关联(P<0.05);蔬菜摄入频率<1次/天与儿童情绪障碍、性格缺陷、社会适应不良、行为障碍、交往缺陷、其他障碍维度有关联(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儿童情绪障碍主要受食用膨化食品频率(β=-0.513)和食用蔬菜频率(β=-1.436)的影响,食用膨化食品频率越高,食用蔬菜频率越低,儿童情绪障碍得分越高;儿童性格缺陷主要受居住环境装修(β=1.668)、食用蔬菜频率(β=-1.018)和食用膨化食品频率(β=-0.768)的影响,居住环境装修、食用膨化食品频率越高及食用蔬菜频率越低,儿童性格缺陷得分越高;儿童社会适应不良主要受食用蔬菜频率(β=-0.009)和食用膨化食品频率(β=-0.874)的影响,食用膨化食品频率越高及食用蔬菜频率越低,儿童社会适应不良得分越高;儿童行为障碍主要受年龄(β=1.146)、性别(β=-0.847)、母亲文化程度(β=-1.169)、血铅水平(β=-0.027)、食用蔬菜频率(β=-1.392)和食用膨化食品频率(β=-0.921)的影响,年龄越大,性别为女、母亲文化程度越低、血铅水平越低、食用膨化食品频率越高及食用蔬菜频率越低,儿童情绪障碍得分越高;儿童交往缺陷主要受家庭生活水平(β=-0.680)、抚养人文化程度(β=-0.632)、食用蔬菜频率(β=-0.576)和食用膨化食品频率(β=-0.727)的影响,家庭生活水平越低、抚养人文化程度越低、食用膨化食品频率越高及食用蔬菜频率越低,儿童交往缺陷得分越高;儿童不良习惯主要受食用牛奶及奶制品频率(β=-0.689)、食用水果频率(β=-0.773)、食用膨化食品频率(β=-0.709)和食用碳酸饮料频率(β=-0.328)的影响,食用牛奶及奶制品频率越低、食用水果频率越低、食用膨化食品频率越高及食用碳酸饮料频率越高,儿童不良习惯得分越高;儿童其他障碍主要受家庭生活水平(β=-0.850)、食用蔬菜频率(β=-0.719)和食用膨化食品频率(β=-0.508)的影响,家庭生活水平越低、食用膨化食品频率越高及食用蔬菜频率越低,儿童其他障碍得分越高。结论:1、沈阳市1-6岁儿童平均血铅水平为26.68μg/L,血铅水平超过50μg/L的儿童为5.13%,血铅水平明显下降。经常吃膨化食品是儿童血铅水平高的主要危险因素;本调查中儿童血铅水平对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没有明显影响。2、食用膨化食品、牛奶及奶制品、水果和蔬菜的频率与儿童情绪障碍、性格缺陷、社会适应不良、交往缺陷、不良习惯、行为障碍和其他障碍的发生有关联;居住环境装修是儿童性格缺陷的主要危险因素;抚养人文化程度高是儿童社会适应不良的保护因素;女童、年龄越低、母亲文化程度高是儿童行为障碍的保护因素;家庭生活水平高是儿童交往缺陷和其他障碍的保护因素。
李梦琪[5](2021)在《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学龄前儿童铅暴露水平及其它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RRTI)对儿童生长发育及身心健康有着严重的影响,有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先天解剖因素、免疫功能低下、矿物质元素缺乏、病原微生物感染和环境因素等方面。近年来研究报道,儿童血铅水平升高可抑制免疫功能,可能与呼吸道感染有关联,但相关研究报道很少。因此本研究为了解RRTI患儿的铅暴露水平及其它影响因素,进一步探寻RRTI的病因,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降低儿童铅暴露水平及RRTI的发生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于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沈阳市某三甲医院病房收集住院的3~6岁RRTI患儿,按照年龄、性别配比非RRTI儿童作为对照组。在家长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采取自愿参加的方式,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血铅、血铁(Fe)、锌(Zn)、钙(Ca)、铜(Cu)、镁(Mg)、IgG、IgA、IgM水平,并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全部调查资料核对无误后,使用SPSS22.0软件统一进行数据录入和数据分析。结果:1.本次调查共收集病例组儿童137人,其中男童64人(46.7%),女童73人(53.3%),平均年龄为4.09±1.04岁。对照组儿童138人,其中男童67人(48.6%),女童71人(51.4%),平均年龄为4.22±1.07岁。两组儿童在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和BMI间无明显差异(P>0.05)。2.病例组儿童的血铅含量均值为28.84±12.48μg/L,超标检出率为7.3%,对照组儿童的血铅含量均值为23.94±10.65μg/L,超标检出率为2.9%,病例组儿童血铅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t=3.502,P<0.05),但两组儿童的铅超标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3.儿童RRTI的单因素分析:与RRTI相关的影响因素包括家中近一年是否装修、是否养宠物、父亲吸烟、母亲孕期患慢性病、儿童早产、有无饭前洗手习惯、偏食、IgA水平、IgG水平、血锌含量、血铁含量、血铅水平(P<0.05);并且IgA和IgG水平与血铅水平呈负相关(P<0.05)。4.多因素Logistic分析:母孕期患慢性疾病是儿童RRTI的独立危险因素(OR=5.023,95%CI:1.084-23.273),较高的IgG水平是儿童患RRTI的保护因素(OR=0.360,95%CI:0.255-0.507),(P<0.05)。5.影响因素交互作用分析:父亲吸烟与近一年装修之间存在交互作用(OR=18.660,95%CI为1.555-223.961);饭前有时洗手与血铅水平之间存在交互作用(OR=1.029,95%CI为1.004-1.055);儿童偏食与血铅水平之间存在交互作用(OR=1.126,95%CI为1.052-1.206);儿童早产与血铅水平之间存在交互作用(OR=1.331,95%CI为1.017-1.743);以上两种因素交互作用表现出危险因素效应,较高的IgG水平与低血铅水平之间存在的交互作用表现出保护因素效应(OR=0.974,95%CI为0.963-0.985),(P<0.05)。结论:1.沈阳市某医院的RRTI患儿铅暴露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儿童,血铅超标检出率分别为患儿7.3%和对照组2.9%。2.母孕期患慢性病是儿童RRTI的独立危险因素,儿童高IgG水平是RRTI的保护性因素,同时IgG水平与血铅水平呈负相关。3.父亲吸烟与近一年装修、血铅与饭前洗手等多个影响因素均可产生交互作用增加儿童RRTI的发病风险。4.沈阳市某医院RRTI患儿铅暴露水平普遍较低,而较高水平的铅暴露可能会通过降低IgG水平间接影响RRTI的发生发展。
刘林丽[6](2018)在《南京市学龄儿童血铅水平与健康结局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铅是地壳中无处不在的蓝灰色重金属。铅的所有形态,包括有机和无机,都有潜在的毒性。铅可以通过呼吸吸入、饮食摄入、皮肤接触等多种暴露途径被人体吸收,且一旦进入人体不易被排除。由于儿童对铅的吸收率高且排泄率低,所以儿童更容易受到铅毒性的影响。铅暴露对儿童的语言、行为、运动及认知发育会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即使是低水平的铅暴露,对儿童也具有较强的神经发育毒性。儿童铅中毒已经成为世界上公认的健康问题之一。现有的儿童血铅筛查仅针对6岁以下儿童,而学龄儿童血铅水平又存在比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高的状态,尤其6~8岁儿童。这个年龄段是整个学龄阶段的铅暴露重要时期。所以关注学龄儿童血铅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儿童铅中毒的防治不仅可以提高我国未来的人口素质,而且有利于减少由铅中毒而造成的弱智人口。本研究以江苏省南京市为研究区域,通过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开展的《环境与儿童成长行动计划》获得2010年9月~2012年9月742名学龄儿童的健康档案、问卷信息、成绩等。通过分析742名学龄儿童的血铅水平,掌握南京市学龄儿童血铅水平的分布情况,并进一步探讨影响学龄儿童血铅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学龄儿童的血铅水平与其生长发育水平、红细胞参数和期末成绩的相关性。本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本研究中南京市742名7~11岁学龄儿童的血铅水平均值为26.84 μg/L,(P25~P75为17.80 μg/L~31.17μg/L),血铅水平高于50 μg/L的检出率为7.14%,虽然儿童血铅水平及中毒率较全国其他部分地区低,但是与发达很多国家相比仍然还有一段差距,所以预防儿童铅中毒的任务依然任重而道远。血铅水平分析中发现,男童血铅水平平均值高于女童(分别为28.91μg/L和24.40 μg/L),且具有显着的差异性(p<0.001);不同年龄层儿童的血铅水平平均值分别为38.82μg/L、32.12 μg/L、25.22 μg/L、21.93 μg/L 和 24.17 μg/L,学龄儿童的血铅水平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学龄儿童的血铅水平存在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2)在本研究筛选的十个影响学龄儿童血铅水平变化的变量(父亲文化水平、母亲文化水平、父亲职业、母亲职业、孩子是否与父母亲生活、是否装修、家中是否有人吸烟、家附近是否有工厂、上学交通方式、是否挑食)中,通过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父母亲的文化水平、家里有人吸烟、上学交通方式和挑食均对儿童血铅浓度有显着的影响。建议学龄儿童家长及有关部门要加强铅防范意识,避免让儿童成为被动吸烟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补充营养,以便从降低铅暴露到降低铅的肠胃吸收等多个途径降低儿童血铅水平,从而实现理想的“零铅水平”。(3)本研究中南京市7~11岁学龄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总体上处于正常水平,不存在营养不良、发育不良或肥胖等问题,但是不论男童还是女童,血铅水平超标(>50 μg/L)的儿童身高、体重、胸围和腰围均显着低于血铅水平不超标(<50μg/L)的儿童,血铅浓度与儿童的身高、体重、胸围、腰围等生长发育指标有显着的负相关性,高血铅水平组儿童身高、体重、胸围、腰围低于正常生长发育的风险较低血铅水平组儿童增加,其中胸围和腰围表现显着。(4)从血铅水平对儿童红细胞参数的影响分析中发现,血铅水平高于50μg/L的儿童红细胞计数(RBC)高于血铅水平低于50μg/L的儿童,但是无显着的统计学差异。血铅水平超标的儿童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低于血铅水平不超标的儿童,且Hb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通过血铅水平和红细胞参数的相关性分析发现,Hb、MCH与血铅水平呈现显着的负相关性,高血铅水平组Hb低于正常值的风险也会显着增加。(5)从儿童血铅水平对成绩的影响分析中发现,学龄儿童的学习成绩随着血铅水平的升高呈现下降趋势,血铅水平对儿童语文成绩的影响较外语和数学成绩的影响大,高血铅组儿童语文成绩低于平均值的风险也会显着增加,说明铅对儿童的语言能力的影响尤为突出。铅对儿童的学习及智力水平的影响不可忽视,家长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降低儿童铅暴露水平。
蔡秋玲[7](2016)在《广西某地学龄儿童血铅水平及铅暴露对某矿区学龄儿童健康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调查广西某地7-12岁学龄儿童的血铅水平和铅中毒流行状况,探讨血铅暴露对锌、铜、铁、钙、镁水平的影响,为儿童铅中毒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对象和方法 近三年共2629名(男童1781人,女童848人)来自某医院儿童保健门诊的7-12岁学龄儿童自愿参与实验室检测,清晨采儿童空腹静脉血lml用于测全血血铅和锌、铜、铁、钙、镁等元素的含量。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谱法(GFAAS)测定血铅含量,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血锌、铜、铁、钙、镁等元素的含量。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儿童血铅、锌、铜、铁、钙、镁的水平和铅中毒检出率进行描述;用卡方检验法对不同亚群学龄儿童铅中毒检出率进行比较分析;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铅、锌、铜、铁、钙、镁六种元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全样本2629名7-12岁学龄儿童的血铅中位数为54.6μ g/L;男童、女童的血铅中位数分别为56.9μg/L.51.2μg/L,男童血铅水平高于女童,P<0.05。9-12岁男童血铅水平均高于同龄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儿童的血铅水平无年龄间的差别,P>0.05。近三年学龄儿童的血铅中位数分别为64.0μg/L.50.1μg/L和49.5μg/L,后者学龄儿童的血铅水平分别低于前两组,P值均<0.05。第一年的7-8岁和12岁男童、第二年的9岁男童、第三年的11岁男童的血铅水平高于同龄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样本学龄儿童血铅水平主要位于50-μg/L组段,占50.7%,其次为0-μg/L组段,占41.1%。男童血铅水平位于0-、50-、100-、150-、200及以上μg/L组段的比例分别为37.8%、53.1%、7.2%、1.5%、0.4%;女童的比例为48%、45.8%、4.5%、0.8%和0.9%,两组学龄儿童在血铅水平的构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534,P=0.000)。第二年和第三年两个年份组学龄儿童血铅水平构成无差别,P>0.05;第一年学龄儿童血铅水平构成分别与后两年有差别,P<0.05。全样本学龄儿童铅中毒检出率为8.2%;男童和女童分别为9.1%和6.3%,男童大于女童(X2=6.197,P=-0.013)。9岁组男童铅中毒检出率高于同龄女童(X2=4.247,P=0.039),其余各年龄组的男、女童间铅中毒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三年学龄儿童铅中毒检出率分别为10.9%、5.2%、8.4%,有逐年降低的趋势(X2=3.890,P=-0.049);男童的铅中毒率亦有逐年降低的趋势(X2=8.302,P=-0.004)。学龄儿童血锌、铜、铁、钙、镁的含量分别为6.11±1.29μg/ml.1.36 ±0.37μg/ml.433.58±69.25μg/ml.57.77±6.60μg/ml和35.36±4.52μg/ml。铅中毒组与非铅中毒组学龄儿童的血锌、铜、铁、钙、镁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年龄分层,9岁非铅中毒组学龄儿童血铁、血镁含量低于铅中毒组,10岁学龄儿童血钙含量高于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年和第三年组别的非铅中毒组学龄儿童血钙含量高于铅中毒组,P<0.05。第一年组别铅中毒等级与血铁、血镁含量呈负相关,r分别为-0.245、-0.224,P<0.05。结论广西7-12岁学龄儿童的血铅水平和铅中毒检出率有下降的趋势,但形势仍然不容乐观;男童对铅的易感性更高;铅中毒的发生伴随低血钙、低血铁、低血镁的情况。当地政府部门需重视学龄儿童铅中毒的防治工作,关注儿童体内必需元素的含量,采取措施改善学龄儿童铅中毒的状况。目的调查广西汉族聚居地某铅锌矿区学龄儿童的铅中毒流行状况,分析铅暴露对学龄儿童甲状腺激素、血清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水平、智力水平和生长发育水平的影响,探索铅中毒的影响因素,为开展预防儿童铅中毒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对象和方法 选择广西汉族聚居区某铅锌矿区255名7-12岁学龄儿童为观察对象,清晨采儿童空腹静脉血lml用于测全血血铅,另采2m1分离出血清,-80。保存。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谱法(GFAAS)测定血铅水平,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氨酸(FT3)和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含量,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荧光检测法测定血清Y-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谷氨酰胺(Gln)含量。在该矿区居民家中随机抽取11份自种大米,用GFAAS检测大米铅含量。对同意参与调研的对象检测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发育指标,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测试智力,填调查表收集家庭环境、生活行为习惯和饮食偏好等信息。血铅水平分析以某综合医院收治的490名学龄儿童为对照,生长发育水平分析以合浦县某乡镇小学308名汉族学龄儿童为对照。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结果该矿区居民自种大米含铅量的中位数为98.47μg/kg,超标检出率为18.2%。铅锌矿区255名学龄儿童的血铅中位数为84.8μg/L(男童为88.4μg/L,女生为83.2μg/L);对照组学龄儿童的血铅中位数为54.25μ g/L(男童为58.0μg/L,女童为51.2μg/L),低于铅锌矿区学龄儿童的血铅水平,除12岁男生外,各亚群学龄儿童血铅水平均低于铅锌矿区,P<0.05。以血铅大于100μg/L作为判断儿童铅中毒标准,铅锌矿区学龄儿童铅中毒检出率为31.8%(男童为35.7%,女童为27.8%),大于对照组的8.2%(男童为10%,女童为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铅锌矿区8-10岁男童和7、10、12岁女童的铅中毒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铅锌矿区249名7-12岁学龄儿童检测了甲状腺功能和血清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水平。铅中毒组TSH含量低于非铅中毒组,铅中毒组女童GABA水平高于非铅中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SH含量与血铅水平呈负相关(r=-0.186,P=0.003)。Glu、Gln、GABA水平与血铅水平无相关性。瑞文标准推理测验的Cronbach’s a系数标化为0.866。205名学龄儿童的智力水平以三级(中等智力)和四级(智力中下)为主,比例分别为37.6%、25.9%。学龄儿童智商水平为92.32±14.68,智商有随年龄增长而降低的趋势(P均=0.000),7、8岁学生智商水平均高于9-12岁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智商水平无性别差异(P>0.05)。铅中毒组儿童智商水平为88.7±14.24,比非铅中毒组低3.59;铅中毒组男童的智商水平为88.69±13.90,低于非铅中毒组男童的94.65±15.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儿童的智力等级与血铅水平呈正相关(R=0.147,P<0.05)。铅锌矿区234名各亚群汉族学龄儿童的身高、体重均低于对照组,P<0.05。除9岁组外,女童的胸围水平明显劣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童仅有9岁组胸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铅锌矿区学龄儿童的生长发育等级集中在中等和中下水平,体重在这两个等级的构成比高达97%,身高和胸围分别达到88.5%和96.1%。铅锌矿区学龄儿童身高等级、体重等级、胸围等级均差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铅锌矿区学龄儿童消瘦情况突出,男童消瘦的比例达到21.7%,女童达到22.8%。铅中毒组和非铅中毒组学龄儿童在身高等级、体重等级、胸围等级和营养状况的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岁女童的身高、8岁女童的体重、9岁女童的胸围与血铅值呈负相关,R分别为-0.432、-0.497、-0.405,P≤0.05。儿童家庭环境与生活行为方式调查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26。母亲偶尔吸烟的学龄儿童发生铅中毒的危险是母亲不吸烟者的3.587倍,经常直接喝生水的学龄儿童发生铅中毒危险是从不喝自来水者的3.716倍;经常食用新鲜水果、蔬菜和经常食用豆制品的学龄儿童不容易发生铅中毒,OR值分别为0.323、0.181,TSH含量高者不容易发生铅中毒,OR值为0.775。结论铅锌矿区环境铅污染问题较突出,铅暴露对学龄儿童的甲状腺功能水平、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智力水平、生长发育水平可能有一定损害。环境铅暴露对学龄儿童的影响可能存在性别差异,智力方面对男生的影响大于女生,在生长发育方面则相反。补充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C对儿童铅中毒可能有防治作用。
王冰,张金良,刘玲,秦娟,张衍燊,潘丽波,方秀杰,薛苏娟[8](2013)在《我国禁用含铅汽油后儿童血铅水平的变化》文中认为目的描述禁用含铅汽油后中国儿童血铅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及相关文献追溯等途径,收集国内1994—2008年公开发表的儿童血铅水平研究的论文,选取标准如下:(1)选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石墨炉及其它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或者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2)有严格的质量控制;(3)样本量大于100人;(4)儿童年龄为0~14岁;(5)被调查儿童居住地无明显铅污染,最终有93篇文献入选。同时按同样的标准选取居住在农村地区的儿童血铅文献27篇,按标准(1)~(4)选取居住在工业区的儿童血铅文献19篇。并将入选的全国儿童血铅文献按照调查时间分为4类:(1)禁用含铅汽油前;(2)禁用含铅汽油后第一阶段(2002年之前);(3)禁用后第二阶段(2003—2005年);(4)禁用后第三阶段(2006—2008年)。结果禁用含铅汽油前全国儿童血铅平均值为98.21μg/L,铅中毒率为37.34%;禁用含铅汽油后三阶段的血铅均值分别为85.02、83.63、61.82μg/L,铅中毒率分别是27.68%,25.97%,10.90%。禁用含铅汽油前农村儿童血铅均值为87.53μg/L,铅中毒率为28.40%;禁用后分别为72.23μg/L,17.85%;禁用含铅汽油前工业区儿童血铅均值为110.76μg/L,禁用后下降为106.77μg/L。结论禁用含铅汽油后,全国儿童和农村儿童血铅水平明显下降,工业区略有下降,但依然高于发达国家,提示在我国控制铅污染,减少儿童铅暴露仍任重而道远。
艾荣,云霞,苏雅拉,朱华,李召,杨缨[9](2008)在《学龄儿童血铅水平及其对脑电生理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学龄儿童血铅水平及其对脑电生理的影响。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受试儿童进行血铅测定,并采用数字视频脑电图仪对高血铅组和对照组进行脑电图(EEG)描记。结果:受试的585例712岁儿童血铅平均值为52.14μg/L,其中47例儿童血铅≥100μg/L,铅中毒率为8.03%;不同年龄组间血铅水平及铅中毒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儿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率比较差异有显着意义;高铅组EEG异常发生率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呼和浩特市学龄儿童血铅水平不容忽视;铅中毒儿童EEG描记有临床意义。
艾荣,沃锡林,朱华,李召,苏雅拉[10](2007)在《585名学龄儿童血铅水平测定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呼和浩特市学龄儿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现状。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受测试儿童进行血铅测定。结果:受测试的585名712岁儿童血铅平均值为52.14μg/L,其中47名儿童血铅≥100μg/L,铅中毒率为8.03%;不同年龄组间血铅水平及铅中毒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儿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率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结论:呼和浩特市学龄儿童血铅水平不容忽视。
二、绍兴市学龄儿童血铅水平及健康状况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绍兴市学龄儿童血铅水平及健康状况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蒙特卡洛模拟法的中国儿童血铅水平及其变化趋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蒙特卡洛模拟模型构建及可靠性、准确性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1 蒙特卡洛模拟模型的构建 |
2 蒙特卡洛模拟模型不同模拟次数的准确性与可靠性验证 |
3 蒙特卡洛模拟模型与公式法的准确性比较 |
3.1 单篇文献中利用算数均值求几何均数的准确性对比 |
3.2 多篇数据分布相近的文献汇总分析时的准确性对比 |
3.3 多篇数据分布差异极大的文献汇总分析时的准确性对比 |
结果 |
1 蒙特卡洛模拟模型不同模拟次数的准确性与可靠性验证 |
2 蒙特卡洛模拟模型与公式法的准确性比较 |
2.1 单篇文献中利用算数均值求几何均数的准确性对比 |
2.2 多篇数据分布相近的文献汇总分析时的准确性对比 |
2.3 多篇数据分布差异极大的文献汇总分析时的准确性对比 |
讨论 |
小结 |
第二章 基于蒙特卡洛模拟法的中国儿童血铅水平及其变化趋势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1 文献检索与筛选 |
2 数据提取 |
3 数据分析 |
3.1 血铅水平结果的单位换算 |
3.2 蒙特卡洛模拟 |
3.3 统计分析 |
结果 |
1 1991~2020年中国1~18岁儿童血铅水平的时间趋势 |
2 1991~2020年中国1~18岁儿童血铅水平的空间变化 |
3 1991~2020年中国1~18岁儿童血铅水平的性别变化 |
4 1991~2020年中国1~18岁儿童血铅水平的年龄变化 |
5 中国与美国及加拿大儿童血铅水平的比较 |
讨论 |
小结 |
全文结论 |
研究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综述 儿童铅暴露及其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致谢 |
(2)中国大陆近15年儿童锌缺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及检索策略 |
1.2 文献纳入/排除标准 |
1.3 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价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文献检索结果 |
2.2 文献质量评价结果 |
2.3 Meta分析结果 |
3 讨论 |
3.1 不同性别儿童锌营养状况 |
3.2 不同年龄儿童锌营养状况 |
3.3 不同影响因素儿童锌缺乏状况 |
3.4 本研究的局限性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儿童锌缺乏症的防治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基于Ca2+-CaM-CaMKⅡ通路对静宁方治疗ADHD的临床研究及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一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现代研究进展 |
1 ADHD的诊断 |
2 ADHD的共患病及危害 |
3 ADHD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 |
4 ADHD西医治疗进展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二 中医学对ADHD的认识 |
1 病名溯源 |
2 病因病机认识 |
3 中医治疗进展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网络药理学研究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静宁方治疗ADHD起效的分子机制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临床和实验研究 |
前言 |
一 静宁方治疗ADHD临床疗效观察及对血清钙水平的影响 |
1 研究内容 |
2 研究对象 |
3 试验方案 |
4 统计学分析 |
5 研究结果 |
6 讨论 |
二 静宁方调控ADHD模型大鼠Ca~(2+)-CaM-CaMKⅡ信号通路的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案 |
3 统计学分析 |
4 研究结果 |
5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4)沈阳市某医院1-6岁儿童铅暴露水平的影响因素及对心理行为影响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1 前言 |
2 研究内容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对象 |
2.3 研究方法 |
2.3.1 样本采集与检测 |
2.3.2 诊断标准 |
2.3.3 问卷调查内容 |
2.4 质量控制 |
2.5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3.2 儿童血铅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
3.2.1 儿童血铅水平情况 |
3.2.2 不同出生结局、喂养方式对儿童血铅水平的影响 |
3.2.3 家庭因素对儿童血铅水平的影响 |
3.2.4 儿童基本情况对血铅水平分布的影响 |
3.2.5 父母及家庭情况对儿童血铅水平的影响 |
3.2.6 儿童饮食习惯对儿童血铅水平的影响 |
3.2.7 儿童血铅水平影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3.3 血铅水平对儿童心理行为的影响 |
3.4 其它因素对儿童心理行为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
4.2.1 儿童基本情况对儿童心理行为的影响 |
4.2.2 父母及家庭情况对儿童心理行为的影响 |
4.2.3 饮食习惯对儿童心理行为的影响 |
3.5 儿童各维度心理行为问题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
3.5.1 儿童情绪障碍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3.5.2 儿童性格缺陷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3.5.3 儿童社会适应不良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3.5.4 儿童行为障碍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3.5.5 儿童交往缺陷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3.5.6 儿童不良习惯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3.5.7 儿童其他障碍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4 讨论 |
4.1 儿童血铅水平现状 |
4.2 儿童血铅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
4.3 儿童心理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
5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铅暴露对儿童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社会实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学龄前儿童铅暴露水平及其它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1 前言 |
2 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的选择 |
2.1.1 研究对象 |
2.1.2 纳入排除标准 |
2.1.3 RRTI诊断标准 |
2.2 调查内容及方法 |
2.2.1 问卷调查 |
2.2.2 生化指标检测 |
2.2.3 血铅水平超标的判定 |
2.2.4 调查质量控制 |
2.2.5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3.1.1 病例与对照组儿童的基本特征 |
3.1.2 RRTI患儿与对照组儿童的铅暴露水平 |
3.2 儿童RRTI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
3.2.1 家庭因素对RRTI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
3.2.2 生命早期因素对RRTI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
3.2.3 儿童常见饮食行为及饭前洗手习惯对 RRTI 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
3.2.4 儿童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对RRTI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
3.2.5 血铅与儿童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之间的关联 |
3.2.6 儿童血清铜、锌、镁、铁、钙元素水平对 RRTI 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
3.3 儿童RRTI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3.3.1 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3.3.2 影响因素联合作用对儿童RRTI的影响 |
4 讨论 |
4.1 RRTI患儿的基本特征 |
4.2 RRTI患儿的铅暴露情况 |
4.3 儿童RRTI的影响因素分析 |
5 结论 |
创新性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社会实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南京市学龄儿童血铅水平与健康结局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科学问题的提出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 |
1.5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研究综述 |
2.1 儿童铅中毒问题 |
2.1.1 铅中毒史 |
2.1.2 国内外儿童铅中毒状况 |
2.2 儿童铅暴露来源及影响因素 |
2.3 铅对儿童的健康影响 |
2.4 儿童铅中毒的防治措施 |
第三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选择 |
3.2 信息采集 |
3.3 测量方法与诊断标准 |
3.3.1 问卷调查 |
3.3.2 诊断标准 |
3.3.3 样本采集及检测 |
3.3.4 人体测量 |
3.3.5 期末成绩 |
3.4 质量控制 |
3.5 数据统计分析 |
第四章 儿童血铅水平及影响因素 |
4.1 血铅水平分布情况 |
4.1.1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
4.1.2 学龄儿童血铅水平现状 |
4.1.3 不同血铅水平频数分布情况 |
4.1.4 学龄儿童血铅水平和铅中毒率分析 |
4.2 影响血铅浓度的因素分析 |
4.2.1 样本构成情况 |
4.2.2 单因素分析 |
4.2.3 多因素分析 |
4.2.4 影响儿童血铅水平的因素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儿童血铅水平与健康结局的相关性 |
5.1 血铅水平与生长发育的相关性 |
5.1.1 样本构成情况 |
5.1.2 学龄儿童生长发育状况 |
5.1.3 血铅水平与儿童生长发育的相关性 |
5.2 血铅水平与红细胞参数的相关性 |
5.2.1 样本的一般情况 |
5.2.2 红细胞参数 |
5.2.3 血铅水平与儿童红细胞参数的相关性 |
5.3 血铅水平与期末成绩的相关性 |
5.3.1 样本基本情况 |
5.3.2 期末成绩 |
5.3.3 血铅水平与儿童期末成绩的相关性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研究特色及创新点 |
6.3 研究不足 |
6.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研究项目及会议 |
致谢 |
(7)广西某地学龄儿童血铅水平及铅暴露对某矿区学龄儿童健康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血铅暴露对学龄儿童血锌、铜、铁、钙、镁水平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与材料 |
2 检测方法 |
3 资料统计分析方法 |
结果 |
1 对象的一般情况 |
2 石墨炉原子吸收准确度与精密度 |
3 学龄儿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流行情况 |
4 血铅暴露对学龄儿童血锌、铜、铁、钙、镁含量的影响 |
讨论 |
1 学龄儿童的血铅水平和铅中毒率分析 |
2 学龄儿童血Zn、血Cu、血Fe、血Ca、血Mg的含量分析 |
3 血铅暴露对学龄儿童血Zn、Cu、Fe、Ca、Mg含量的影响 |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铅暴露对广西某铅锌矿区学龄儿童健康的影响 |
前言 |
参考文献 |
一、广西某铅锌矿区学龄儿童铅中毒流行状况调查 |
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与材料 |
2 检测方法 |
3 资料统计分析方法 |
结果 |
1 观察对象的一般情况 |
2 石墨炉原子吸收准确度与精密度 |
3 铅锌矿区所在地农户自产大米铅含量检测结果 |
4 学龄儿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流行状况 |
讨论 |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二、铅暴露对学龄儿童甲状腺激素、神经递质水平和智力的影响 |
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与材料 |
2 实验(调查)方法与步骤 |
3 统计分析方法 |
结果 |
1 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 |
2 铅暴露对7~12岁学龄儿童血清FT3、FT4、TSH水平的影响 |
3 铅暴露对7~12岁学龄儿童Glu、Gln、GABA水平的影响 |
4 铅暴露对学龄儿童智力的影响 |
讨论 |
1 铅锌矿区7~12岁学龄儿童血清FT3、FT4、TSH水平状况 |
2 铅锌矿区7~12岁学龄儿童氨基酸类神经递质Glu、Gln、GABA水平 |
3 铅锌矿区7~12岁学龄儿童智力水平 |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三、铅暴露对学龄儿童生长发育水平的影响 |
对象与方法 |
1 调查对象 |
2 方法 |
3 质量控制 |
4 统计分析方法 |
结果 |
1 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 |
2 学龄儿童的形态指标生长发育水平 |
3 学龄儿童的营养状况 |
4 铅中毒对学龄儿童生长发育水平、营养状况的影响 |
5 学龄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与血铅值的相关分析 |
讨论 |
1 铅锌矿区汉族学龄儿童的形态发育水平劣于对照组 |
2 铅暴露致学龄儿童形态指标总体发育等级差 |
3 铅锌矿区学龄儿童的营养状况较差 |
4 铅中毒影响学龄儿童生长发育等级 |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四、广西某铅锌矿区7~12岁学龄儿童铅中毒的影响因素分析 |
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工具 |
3 现场调查方法 |
4 质量控制 |
5 资料统计分析方法 |
结果 |
1 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 |
2 《儿童家庭环境与生活行为方式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
3 学龄儿童铅中毒的影响因素分析 |
讨论 |
1 调查问卷的信度与效度符合要求 |
2 铅中毒的影响因素分析 |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研究总结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我国禁用含铅汽油后儿童血铅水平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1.1 全国儿童血铅文献 |
1.1.2 农村儿童血铅文献 |
1.1.3 工业区儿童血铅文献 |
1.2 分析方法 |
1.2.1 儿童血铅平均值的计算 |
1.2.2 铅中毒率的计算按照公式(2)进行铅中毒率的合并计算: |
1.2.3 各省、自治区或直辖市儿童血铅平均水平和铅中毒率的计算 |
2 结果 |
2.1 入选文献概述 |
2.2 禁用含铅汽油前后我国儿童血铅水平的总体情况 |
2.3 禁用含铅汽油后全国儿童血铅水平的变化 |
2.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儿童血铅水平变化 |
2.5 北京和上海儿童血铅水平的逐年变化 |
2.6 禁用含铅汽油前后农村和工业区儿童血铅水平的比较 |
2.6.1 禁用含铅汽油后农村儿童血铅水平的变化 |
2.6.2 禁用含铅汽油后工业区儿童血铅水平的变化 |
2.6.3 全国、农村和工业区儿童血铅水平的变化 |
3 讨论 |
3.1 误差分析 |
3.1.1 偏倚及其控制 |
3.1.2 同质性检验 |
3.2 含铅汽油对儿童血铅水平的影响 |
3.3 我国禁用含铅汽油后儿童血铅水平整体变化 |
3.4 我国儿童血铅水平控制仍面临的挑战 |
(9)学龄儿童血铅水平及其对脑电生理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学龄儿童血铅水平 |
2.2 不同性别儿童血铅水平 |
2.3 不同年龄组儿童血铅水平 |
2.4 儿童铅中毒发生率 |
2.5 高铅组与正常对照组EEG异常发生率比较 |
3 讨论 |
3.1 学龄儿童血铅水平和铅中毒现状 |
3.2 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儿童血铅水平和铅中毒现状 |
3.3 高血铅对脑电生理的影响 |
(10)585名学龄儿童血铅水平测定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
1.1 对 象 |
1.2 方 法 |
2 结 果 |
3 讨 论 |
四、绍兴市学龄儿童血铅水平及健康状况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蒙特卡洛模拟法的中国儿童血铅水平及其变化趋势研究[D]. 王硕. 青岛大学, 2021
- [2]中国大陆近15年儿童锌缺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D]. 颜才进. 福建医科大学, 2021
- [3]基于Ca2+-CaM-CaMKⅡ通路对静宁方治疗ADHD的临床研究及机制探讨[D]. 吴静静.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沈阳市某医院1-6岁儿童铅暴露水平的影响因素及对心理行为影响的调查分析[D]. 李广博. 中国医科大学, 2021
- [5]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学龄前儿童铅暴露水平及其它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D]. 李梦琪. 中国医科大学, 2021
- [6]南京市学龄儿童血铅水平与健康结局的相关性研究[D]. 刘林丽. 南京大学, 2018(01)
- [7]广西某地学龄儿童血铅水平及铅暴露对某矿区学龄儿童健康的影响[D]. 蔡秋玲. 广西医科大学, 2016(11)
- [8]我国禁用含铅汽油后儿童血铅水平的变化[J]. 王冰,张金良,刘玲,秦娟,张衍燊,潘丽波,方秀杰,薛苏娟.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3(05)
- [9]学龄儿童血铅水平及其对脑电生理的影响[J]. 艾荣,云霞,苏雅拉,朱华,李召,杨缨. 中国妇幼保健, 2008(18)
- [10]585名学龄儿童血铅水平测定分析[J]. 艾荣,沃锡林,朱华,李召,苏雅拉.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