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进外语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

关于改进外语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

一、关于改进外语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刘娜[1](2021)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式选用的现状调查 ——以J市四所乡镇小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二十一世纪以来,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在我国进一步推行。新课改倡导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改的重点之一,而学生学习方式受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就需要教师转变以往单一、僵化的教学方式以带动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语文教师教学方式的选用对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研究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式选用是否科学以及如何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变革对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J市四所乡镇小学语文教师和学生为调查对象,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课堂观察法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式选用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发现,教师问卷中教师选用讲授、自主、合作、探究等教学方式的均值得分均高,其中讲授式教学方式的均值得分最高,且教师选用探究式教学方式在教龄上存在显着性差异;学生问卷中学生反映教师选用讲授式教学方式的均值得分较高,自主、合作、探究等教学方式的均值得分较低。结合访谈记录与课堂观察,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教师在教学中普遍选用讲授式教学方式,教学方式选用单一;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少选用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方式;再次,教师有意选填非讲授教学方式以掩盖其教育改革理念的不足;最后,教师在教学中对探究式教学方式的选用在教龄上有显着差异。综上,大多数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式选用存在以下问题: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传统讲授教学思维固化、多元教学方式选用形式化、粉饰与掩盖教学实际问题,农村小学生难以适应新型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学校阻碍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方式变革。基于此,本研究从教师、学生、学校、社会四个层面分别提出改进建议。首先,教师应当树立现代教育理念,积极参与培训学习;反思教学方式选用,落于语文教学实际;指导学生参与学习,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其次,学生应努力培养自主学习习惯,积极参与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积极配合教师教学,努力适应新型语文教学方式。再次,学校要加强教师专业培训,鼓励语文教师改革;建立教师监督机制,进行多方求证;充实农村师资力量,改善语文教学条件;取得学生家长支持,实现家校高效配合。最后,社会要加强教育改革指导,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式改革观念;加强教育部门引导,开设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式培训课程。

左洁[2](2020)在《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校本课程开发及其实效性对比研究 ——以“南邮”和“南航”为例》文中指出在国家倡导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鼓励高校“依校定标”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校意识到校本课程(School-based Curriculum)是实现英语专业特色发展的有效途径。理工类院校着眼于本校理工特色,对英语专业校本课程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在人才培养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校本课程实施效果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探索。本研究首先回顾了国内外校本课程开发相关文献,在此基础上,以问卷和结构性访谈的方式对选定的两所理工类院校(“南邮”和“南航”)英语专业相关师生,围绕三个问题展开研究:一、英语专业指导性文件从《大纲2000》到《国标》,为英语专业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何种启示?二、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现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现状如何?三、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开设的校本课程实施效果怎样?基于上述研究问题,本文首先对两份英语专业指导性文件(《大纲2000》和《国标》)进行了要素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国标》放宽了高校对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权限,强调英语专业的人文属性,倡议将英语专业校本课程拓展到专业核心课程和培养方向课程等;同时,《国标》还强调了现代教育技术对英语专业校本课程实施的重要性,呼吁各高校创新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等,并对英语专业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其次,笔者通过对两校英语专业培养文件的梳理,对英语专业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现状等进行了调研。调研发现: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校本课程开发水平参差不齐,在校本课程设置体系建设、语言能力与本校理工特色知识的学习步调、“英语+专业方向”培养特色的重视程度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这些发现为其后的访谈研究等提供了初步的调研基础。接着,本文采取问卷和访谈法,借助校本课程实效性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对两校英语专业校本课程的实施状况与效果进行了调研。结果发现:一方面,从两校的的对比调研来看,在校本课程开设及其意义、校本课程目标和内容、校本课程教学活动过程的认识与态度上,两校英语专业存在显着性差异;南航英语(民航业务)专业学生在学习效果、跨学科知识学习能力和对未来发展的帮助等方面均高于南邮英语专业。另一方面,两校英语专业师生对校本课程的总体评价一般;校本课程目标不够清晰,课程内容艰深,缺乏情境呈现和实际运用的机会和平台;校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校本课程课堂氛围与教师跨学科专业素养较为满意,校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课堂讲授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而慕课、微课等网络教学模式,以及与企业对接的实践教学有待普及;当前校本课程的评估手段不合理,对阶段性测验、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等形成性评价重视不够;校本课程教师队伍中“双师型”师资明显不足等。最后,我们就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存在的不足,尝试对提升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校本课程实效性提出了如下改进建议:革新英语专业校本课程实施理念;构建英语专业校本课程体系,凸显理工特色;寻求校本课程多样化教学模式;建立动态校本课程评价体系;整合英语专业校本课程教师队伍等。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校本课程研究涉及面广,各校校本课程开发和运用都会经历一个不断自我评价、自我修正的过程。因此,本文的研究旨在抛砖引玉,以期为未来的校本课程研究提供启示。

孙琳[3](2020)在《越南华文教育发展历史与现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海外华人历来重视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华文教育是越南华人社会的重要活动。越南自古深受汉文化影响,这是越南华文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先天优势。19世纪末20世纪初,越南的华文教育作为一种外侨教育伴随着大批中国移民进入越南谋生而产生,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造成许多中国文教人士赴越避难,他们在越南和当地华人华侨共同努力,兴办了大批华校,华校的办学层次也日益提高。这一时期也是越南华文教育发展的巅峰期。1954年以后,越南分为越南共和国(南越)和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南北双方的政府出于意识形态和外交形势的考虑,开始采用不同的手段打压和同化华文教育,华文教育开始走向衰落。至1975年恢复统一后,越南政府大肆排华,华文教育几乎陷入停滞。1986年越南政府推行革新开放政策是越南的华文教育重生的契机,但其内涵已经发生了完全的变化。当代越南华文教育本质上已彻底转变为一种外语教育。越南华文教育的兴起既受越南尊儒的历史传统影响,又是近代华人经济和华人社团繁荣发展的产物。近代法国殖民政府虽对其处处设限但从未禁绝也为越南华文教育的发展创造了较为宽松的政治环境。早期的越南华文教育是以私塾为载体,随后受法殖政府创办新式学校影响,越南华人也陆续创办正规的华文学校教育,其目的是为了保持越南华侨子女的中华民族特性。因此这一时期的华文教育是一种母语教育。在此之后越南华文教育经历了由兴起到繁荣,由繁荣走向衰落,衰落之后又再度复兴的过程。这种发展变化与华人经济地位状况、越南政府对华文教育的态度、中越两国外交关系的演变密切相关。当代越南华文教育为了适应越南国情已以保证得以生存发展下去已经转变为一种外语教育。未来伴随着中越两国贸易深入发展,越南政府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也会继续支持华文教育的发展,因此越南华文教育的发展前景还是较为乐观的。越南华文教育作为越南华侨华人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与现状的演变从文教层面上折射出越南华人华侨地位的历史变化,间接展现了东南亚华人社会文化发展的曲折历史,是研究中越文化交流和中越关系的重要参考内容。

童富智[4](2020)在《基于语料库的《政府工作报告》日译文本翻译语言特征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以语料库翻译学理论作为研究框架,以2004年度至2018年度《政府工作报告》汉语原文、日语译文以及与报告文本类型相近的日语原创文本作为语料,自建专用语料库,使用以语料库法、问卷调查法为代表的实证研究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通过探讨翻译共性、具体语言对翻译语言特征,考察《政府工作报告》日译文本的翻译语言特征问题,具体体现为分析翻译语言的词汇、句法、搭配和语义韵等方面的特征。政府工作报告日译文本的词汇特征表现在词汇的总体特征、词汇的应用特征两个方面。研究表明,作为词汇的总体特征,报告日译文本词汇的类符/形符比值、词汇密度值高于文本类型相似的原创日语参照语料,反映出报告日译文本词汇的变化性较大,词汇应用相对复杂;报告日译文本的词汇出现次数分布均值低于日语参照语料,反映出日译文本词汇变化的多样性特征;报告的译文和原文前20位高频词呈现较高的对应关系,频率接近,存在词类活用的转换现象,表明译词有效传递了原文信息。词汇的应用特征表现在受原文影响,在日译文本的词汇中,含有略语、比喻、专有等典型的表达结构,具有相似的共性特征。对略语结构中的数词略语结构,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了其日译特征,以翻译方法为切入点,探讨数词略语日译词汇的分类并分别探讨了各类数词略语的日译特征,对部分类别提出了规范性的日译方法。研究表明:报告日译文本的词汇呈现“显化”和“简化”的翻译共性特征,可以概括为:“语义显化”和“形式简化”。“语义显化”具体可分为:所指语义显化、功能语义显化;“形式简化”具体可分为:概念延续性形式简化、概念构成性形式简化。政府工作报告日译文本的句法特征表现在句法的总体特征、典型语句结构应用特征两个方面。研究表明:在句法的总体特征方面,报告日译文本和日语参照语料的平均句长值相近,具有相似的句法特征,反映出报告日译文本的表达符合日语母语的表达习惯,能够起到良好的受众阅读效果。在典型语句结构应用特征方面,报告日译文本中,动词连用形联接分句的结构符合日语语言特征,可以传递报告原文分句间内含的语义逻辑关系信息。研究表明:报告日译文本的句法呈现“范化”的翻译共性特征。作为前沿问题探索,本研究以政府工作报告中实义动词“坚持”及其日语对应词「坚持(する)」为例,探讨了基于语料库的配搭和语义韵研究问题。研究发现,数据显示两词分别在相应的语料库中与搭配词形成不同的共选型式,两词分别形成的短语序列在形式、意义和功能方面虽有部分重合,但差异明显,指向不同的语义韵。研究表明,汉日短语的应用具有各自的形式、意义特征,政府工作报告的词汇日译研究还需将功能作为考量标准。在研究总结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中央文献日译标准体系的对策思考。

宝勒尔图雅(Erdenebileg Bolortuya)[5](2020)在《中蒙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当今全球激烈的竞争以及一体化的发展背景下,培养学术能力高以及创新能力强的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对于中蒙两国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在本文的研究中,以中蒙两国的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课程论和教学理论等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分析中蒙两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发展现状,对比分析了中蒙两国的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在设置、实施以及管理方面的异同。在SWOT分析理论的指导下,分析中蒙两国教育学硕士课程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以及威胁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蒙两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相互学习借鉴的建议。由于两国教育管理体制不同,蒙古教育社会化程度越来越深,蒙古国强调的是硕士教育的过渡性和职业性,而中国强调的是学术性,因此蒙古国的课程价值取向以社会为主,而中国以学科为主。同时,蒙古国教育学课程设置的优点是课程设置比较灵活,重视方法论课程和研究方法课程,以及重视课程设置的社会价值取向,然而其课程设置过于灵活影响了培养质量。中国教育学课程的主要优点则是开设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课程,建立以学科知识体系为基础的课程体系。然而,选修课的数量和类型还不够丰富;课程内容陈旧;有些课程与本科课程没有合理的联系;课程内容不够实用;教育学课程没有人文学科课程。总之,基于中国的经验或者说优点,建议蒙古国在改进课程方面,从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及教师课程实施办法三个方面出发,具体而言,需要强调选修课的重要性,要强调实践教育,要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更新教师课程实施理念,改进教师课程实施办法,同时综合考虑确立课程目标,正确合理进行课程评价;而就中国而言,基于蒙古国的有点与经验,需要重视并增加方法论的课程,强调课程内容的前沿性与科学性,注重跨学科的设置,合理调整课程结构,突出课程设置的个性化,加强课程的国际化研究,以及改进课程实施的取向与策略,并且优化课程目标与评价。总之,中蒙两国的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发展可以借鉴对方优秀的经验,从而弥补自身的不足。

徐淼淼[6](2020)在《高职院校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基于EFQM卓越模型视角》文中指出高职院校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众多高技术高素质人才的重任。研究高职院校职业教育质量的发展对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与实现制造强国战略,完善职业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健康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而如今外部云诡波谲、内部经济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以及高职扩招百万的生源量化目标均对高职院校的质量发展提出新的挑战,如何促进高职院校职业教育质量提升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要课题。EFQM卓越模型是欧洲质量奖的管理模型,它致力于组织提升质量效益,最终实现可持续的卓越发展,它的非规范性框架适用于所有组织,这为高职院校职业教育质量管理与提升提供新的视角与途径。EFQM模型的非规范性管理框架适用于所有组织,那么其适用于高职院校职业教育质量管理合理性何在?EFQM模型内部要素和高职院校职业教育质量管理要素间有什么逻辑关系?如何基于EFQM模型构建高职院校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高职院校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运作模式如何?本文从EFQM卓越模型视角出发,以高职院校职业教育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对EFQM卓越模型进行详细阐述,其次对EFQM卓越模型的应用进行可行性及逻辑性分析,随后构建高职院校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框架,接着分析该质量保障体系运作的原则,并探索其运作的要素:“引擎”主体,管理要素,工具技术,进而从内外部角度构建高职院校质量保障体系的运作模式,与此同时通过调查研究法分析G高职的应用情况。最后从高职院校内部、政府和社会外部的角度提出高职院校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运行完善的策略。除绪论之外,论文的主要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EFQM卓越模型的基本概念、核心内容以及内涵特征,分析阐述8个基本理念,九大基本准则和RADAR逻辑的关系。第二部分是构建高职院校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框架。首先从可能性和必然性两个角度对EFQM模型的应用进行可行性分析,其次从准则和RADAR两方面进行逻辑性分析,最后构建高职院校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框架。第三部分是阐述高职院校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运作。首先分析运作的基本原则,基于原则和EFQM模型从内外部角度探索具体运作模式。第四部分是以G高职为例阐述其应用的背景、具体应用情况以及应用中的问题。第五部分是对实施该质量保障体系的思考。基于G高职应用的问题从高职院校内部质量管理和外部监控体系完善两方面提出相关策略。

赵丽萍[7](2020)在《广播汉语教学节目制作研究 ——以《Hello Mandarin》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推动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是促进民心相通,以语言为载体开展两国之间的交流互动,有利于增强对彼此文化的认同感;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理解。为了实现汉语教学向大众化、普及型转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广汉语,2019年4月,菲律宾国立大学孔子学院(英文缩写CIUP)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与菲律宾国家广播电台(PBS)联合创办的《Wow China》栏目中,开创了一个汉语教学节目——《Hello Mandarin》。通过调查菲律宾汉语教学的历史与现状、菲律宾孔子学院的教学与管理现状,笔者发现,广播汉语教学在菲律宾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利用广播媒介推广汉语不仅能缓解师资短缺、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的问题,而且还以一种经济、便捷的方式满足受众的汉语学习需求。本文使用个案分析的方法,探讨了《Hello Mandarin》这一广播汉语教学节目的特点和优势,并借助传播学和媒介学的相关理论知识,深入分析了菲律宾汉语国际教育的传播者和《Hello Mandarin》的节目受众。节目的特点有,受众的身份多元,在性别、国籍、年龄层次、文化程度、职业领域等方面均不相同;节目中的汉语和中华文化是异域传播,汉语教学和文化传播相辅相成、融合渗透;节目的传播形式和内容具有趣味性和交际性;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交流以单向灌输式为主,受众的反馈是迟缓的、零散的。节目的优势包括,广播汉语教学是有声教学,能有效提高学习者的汉语听说能力;节目内容的时效性强,信息容量大;广播媒体的学习成本低廉且便于携带。文章主要从播放内容和技术支持两个方面,对《Hello Mandarin》进行全面剖析,节目的播放内容涉及汉语词汇教学、句子教学和中华文化传播。节目的制作团队针对教学内容需要提供编写脚本、制作课件、录制教学音频等技术上的支持。基于广播汉语教学,提出授课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希望能够启发高校更新汉语教师的培养理念,为高校制定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模式提供新思路,国外汉语教学环境的复杂性、学习者的广泛性、传播媒介的多样性,要求高校不仅要针对不同的国别地区和教育层级制定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方案,而且还要针对不同的传播媒介,定向培养能够灵活使用各类媒介推广汉语的国际化人才。针对广播媒介自身的不足和第一季《Hello Mandarin》节目存在的问题,第二季节目在教学内容、传播形式等方面做出调整。《Hello Mandarin》汉语教学节目对未来汉语推广带来以下启示,在充分把握广播这一传播媒介的特点和传播规律的基础上,发挥广播媒介时效性强和以声传情的优势,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创新节目形式,优化教学步骤,提高节目的质量;重视受众价值,调查分析预期受众的年龄、职业、学习动机、兴趣指向等,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相关职能部门应尽快开发节目的配套教材,提高汉语国际教育领域中广播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加强广播与网络媒体资源的整合,以弥补广播单向传播、受众反馈迟缓的不足;增强广播与其他新媒介的优势互补,满足不同受众的收视习惯。汉语推广孔子学院与广播媒体合作的模式能有效解决师资短缺的问题,扩大汉语受众面。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华文化内在吸引力的不断增强;汉语经济价值的不断升值,菲律宾也迎来了“中国热”和“汉语热”,汉语国际推广事业应整合各种有利资源,鼓励孔子学院利用广播、网络等多媒体手段宣传、推广汉语。

石涛[8](2019)在《几款学习app在美国初中汉语课堂中的运用 ——以美国Smithton中学汉语探索课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当今,美国是世界上公认的教育大国和科技强国。在美国语言教学的课堂,科技已经和教育联系得十分密切。科技在美国课堂的普遍运用带动了众多学者对于学习app使用的研究,而国内对于这一块的研究还稍显滞后。笔者在美国密苏里孔子学院担任汉语教师志愿者一年,观察发现在Smmithton中学语言探索课的课堂上,几款新兴的学习app运用非常广泛。本文以Quizlet、Pear deck以及Kahoot为主要研究对象,对这几款学习app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进行详细分析。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是本文的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章对美国密苏里孔子学院及Smithton中学汉语探索课的概况做了简要介绍,总结Smithton中学汉语探索课具有重兴趣培养、重实用性、重科技交互等教学特点;第三章对比分析了三款运用于美国课堂教学的学习app——Quizlet、Kahoot和Pear deck,基于软件特点分析及优缺点的对比分析,归纳各学习app的适用目标:Quizlet适合词汇教学,短语、句子的操练也可使用Quizlet,可快速回忆类的知识点更适合通过Kahoot呈现,功能齐全的课堂交互式系统的Pear deck对有讨论价值的深层问题更具辅助意义;第四章例举Smithton中学三个教学实例,从学习app的使用角度进行了案例分析与反思,提出案例再设计的设计依据,并结合案例分析进行了案例再设计;第五章首先为评判软件优劣、选择学习app辅助课堂教学搭建了若干原则框架:操作性原则、受限性原则、隐私保护原则、针对性原则:对三款学习app在国内课堂使用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探索,主要需要解决交互式白板、Wi-Fi覆盖外网接入、学生每人配备iPad以及发展国内学习app事业等问题;最后向国内外教师提出了几个使用学习app辅助课堂教学的建议:一、提高运用学习app辅助教学的意识;二、合理运用学习app,避免过度依赖科技软件;三、根据教学任务综合运用多款学习app;四、创造性地让学生设计学习app内容。21世纪的语言学习课堂与传统课堂的重要区别体现在科技交互在课堂的运用,不管是身处中国还是外国的语言教师,都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充分发挥现代科技对语言教学的积极作用并合理运用到自己的课堂当中。

柯雯靖[9](2018)在《复杂动态理论下的国际汉语教师能力研究》文中认为师资数量不足和师资质量不高,是目前国际汉语教师面临的两大普遍问题,通过现有的国际汉语教师培训与培养也未能有效解决。国际汉语教师能力的研究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但目前仍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对国际汉语教师能力的定义不明确,偏向显性能力研究,使国际汉语教师能力并未形成统一的结构;第二,缺乏国际汉语教师能力的发展动态研究,更注重静态的教师能力分类;第三国际汉语教师能力标准研究未与国际汉语教师的培养紧密联系;第四,对国际汉语教师能力的国别化、地域化研究不足,未形成针对性的培养方式。复杂动态理论,为国际汉语教师能力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研究在原有研究基础上,提出四个研究问题,从跨学科视角出发,通过自建国际汉语教师动态数据库,使用多种方法对国际汉语教师能力进行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并得出四个研究结论。第一,从复杂视角对国际汉语教师能力的结构进行重新设定。以“国际汉语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从国际汉语教师的能力标准出发,根据教师能力研究的复杂性,以教师意识为源头,教师认知为中枢,带动教师知识和教师技能形成齿轮运转式的结构。第二,从国际汉语教师能力结构出发,构造了能力之间的互动性关系,确立了隐性能力的核心地位,并通过实证进行检验。第三,在国际汉语教师动态能力结构的基础上,对影响其变化的内外因素进行进一步分析。在教师意识、教师认知、教师知识和教师技能的框架中,以国际汉语教师教学能力和跨文化能力为例,通过实证研究,细化了能力的构成。并通过资讯文本分析,总结国际汉语教师在不同国家环境中的不同发展状态。第四,根据国际汉语教师动态能力结构和内外因素的影响,对国际汉语教师能力的动态结构发展做出总结。并针对国际汉语教师的能力标准设定、教师能力发展方式和学科应用进行了展望。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第一,通过复杂动态理论的新思路,结合语言学、教育学、生态学、心理学等跨学科视角,通过教师专业发展、可供性理论等内容支持,共同探讨对国际汉语教师能力研究的定位。第二,采用自建动态数据库,通过收集主要来自国际汉语教师的自我评估、访谈、课程作业、教学报告、课堂观察以及相关资讯等内容,对具有实时变化的国际汉语教师能力进行研究,从主观和客观两个角度,使用量化和质性研究方法的结合,多方面的考察国际汉语教师能力的结构及内容。第三,从系统完整性、相互关联性、发展的多种可能性、定义的复杂性、自适应性等特征对国际汉语教师能力进行了全新的理解。第四,对《国际汉语教师标准》的应用做出分析,提出反馈和更新建议。第五,将教师发展与国际汉语教师能力进行结合。将国际汉语教师能力研究从客观的显性能力培训转变为对教师个体长期发展的隐性能力培养。

邱大平[10](2019)在《国家形象视阈下政治话语外宣翻译策略研究》文中认为国家形象是构成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方面,也是整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加强政治话语外宣翻译是对外传播良好国家形象的重要内容。因此,基于国家形象视阈研究政治话语外宣翻译策略,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和国际影响日益扩大,中国正逐步从世界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央,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越来越多,对于中国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实施了文化“走出去”战略,外宣工作不断加强,外宣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国家形象也日益提升。然而,由于中国国际话语权长期以来比较薄弱,国家形象一直处于“他塑”的不利状态,国际舆论“西强我弱”的局面一时还难以得到根本的转变,加之西方频频利用其强大的话语优势对我国进行大肆的“妖魔化”报道,其涉华报道中对我国的歪曲报道、对我国大政方针的误读现象屡见不鲜,导致国际社会对我国存有较多的误解和偏见,从而影响了国外公众对中国形象的全面了解。因此,中国迫切需要“自塑”国家形象,向国际社会展示其作为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社会主义大国形象,让世界更加全面、客观、立体地认识中国。目前,我国对外话语在国际受众中的可接受性不强,主要表现为话语表达方式不地道,传播效果不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形象的对外传播。要实现中国形象的有效传播,积极构建融通中外的对外话语便显得尤为重要。外宣翻译是构建融通中外的对外话语体系的重要手段,在加强国际社会对我国的了解,塑造当代中国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国国际话语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政治话语是中国对外话语的关键要素。在所有材料的外宣翻译中,政治话语外宣翻译在对外展示中国形象过程中的影响最为直接。中国政治话语的外宣翻译是我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要提高我国对外话语的国际接受程度和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的有效性,增强政治话语外宣翻译的质量与效果是关键。翻译策略的定位决定着翻译方法的选择,进而影响着译文的质量和接受状况。所用翻译策略不同,翻译质量与国家形象对外宣传效果也可能完全不同。一直以来,学者们在政治话语外宣翻译究竟是应该以目的语为依归还是应该“以我为主”的问题上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为此,本研究从中国政治话语外宣翻译的研究现状及常见问题和外宣翻译特点入手,基于国家形象视阈,分析了政治话语外宣翻译与国家形象对外传播之间的关系,根据中央关于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的精神,对政治话语外宣翻译的两种策略进行了分析与论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治话语外宣翻译中的“二元统一”策略,即在语言形式层面遵循以目的语为依归的策略、在政治话语内容、尤其是文化与政治内容的翻译上使用“以我为准”的策略,继而提出了将两种翻译策略统一于翻译实践的理据、方法;接着,结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中的英译实例进行分析和实证,认为使用这种二元统一的翻译策略有助于使译文在体现中国特色的同时又易于国际社会理解和接受,从而实现其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家软实力、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对话的作用,并从中总结了政治话语外宣翻译过程中如何将两种翻译策略统一起来的模式。本论文由以下六大部分构成:引言本部分主要概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问题和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创新之处以及论文结构等重要问题。第一章:中国政治话语外宣翻译及其研究现状综述本章首先对与外宣翻译相关的概念进行了厘定,然后通过大量的翻译实例阐述了外宣翻译的特征,指出外宣翻译是融准确性与灵活性、政治敏感性、受众关照性以及民族特色性为一体的一种翻译行为,由此认为外宣翻译既要照顾国外受众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使用受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通顺地表达,又要坚持一定的政治与文化立场,忠实反映原文的内容,这是本文在后面章节所提出的外宣翻译策略的一个基础。此外,本章还对外宣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政治话语外宣翻译进行了初步探讨,依次讨论了中国政治话语的界定、概述了中国政治话语外宣翻译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政治话语外宣翻译的常见问题,最后,本章对政治话语外宣翻译策略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发现该领域的高质量研究成果极少,且研究中存在翻译策略与翻译方法概念混淆、翻译策略使用的具体条件不明确等问题。第二章:国家形象与政治话语外宣翻译国家形象视阈是本文的理论基础,因此本章使用了大量的文字对国家形象相关内容进行了阐述。本章首先对国家形象的相关术语进行了概述和厘定,明确了国家形象的内涵、特点以及中国国家形象的定位,然后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分析了对外传播在国家形象建构中的重要性与中国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的现状,接着进一步论述了政治话语外宣翻译在国家形象塑造和传播中的重要地位,从而为切入本文的主题做铺垫。最后提出了“国家形象视阈下政治话语外宣翻译策略的二元统一”概念:政治话语外宣翻译中不仅要使用“以我为准”的策略,注重中国特色的阐释,也要使用以目的语为依归的策略,增强译文的可接受性,同时指出在使用“以我为准”的翻译策略时要注意把握正确的“度”,达到二元有机统一。第三章:国家形象视阈下政治话语外宣翻译策略的二元统一:理据及相关性分析本章讨论了政治话语外宣翻译策略的二元统一实现问题,分析了在语言层面、文化与政治层面的翻译应分别侧重以目的语为依归的策略和“以我为准”的策略的理据,并结合国家形象视阈分析了翻译过程中侧重以目的语为依归的策略与实现译文的准确性和可接受性之间的相关性,论述了侧重使用“以我为准”的策略与反映译文的文化元素与政治立场之间的相关性,最后指出将两种翻译策略统一于政治话语外宣翻译实践可以兼顾政治话语外宣翻译的外宣目的和国外读者的接受度,是符合我国政治话语外宣翻译工作要求的,认为这是促进我国对外政治话语体系日趋完善、更好地向外传播中国形象的需要。第四章:外宣翻译策略的二元统一与国家形象的对外传播: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文版为例本章首先对该书内容及其国际影响作了简单的介绍,接着分析了外宣翻译文本与国家形象构建之间的关系,并从书中摘取了大量典型的译例进行分析和阐述,实证了该书是如何将两种策略统一于政治话语外宣翻译实践,使译文既体现出充分的准确性、地道性与可接受性,又忠实反映原文的政治与文化内容和领导人的话语特色,从而对外传播了积极的国家形象。第五章:余论本章简要回顾了论文的主要内容,同时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局限与不足,进而对未来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思索和展望。本文在论证过程中综合采用了文献研究法、统计法、归纳法、案例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的研究方法,结合使用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法,注重观点阐述与译例分析的结合,以定性研究为主,同时辅以适量的数据统计的定量研究,两者互为补充,力图较全面、客观地研究我国政治话语外宣翻译策略问题。论文从构建融通中外的对外话语体系、塑造与传播积极良好的国家形象的战略高度研究了中国政治话语外宣翻译中二元翻译策略的统一,不仅有利于减少和避免各类翻译问题,提高对外话语的质量和接受度,也有助于准确而客观地对外宣传中国形象,形成对外话语的中国特色,服务于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的构建,超越了语言学意义上的单纯的语码转换,涉及到了权力话语、文化传播等更为宽阔的研究视野,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二、关于改进外语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改进外语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式选用的现状调查 ——以J市四所乡镇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论
    (一)研究缘起
        1.新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教学方式变革的要求
        2.着眼于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方式选用现状
        3.学生学习效果与教师教学方式有着直接关联
        4.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式选用探究的必要性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四)文献综述
        1.关于教学方式的研究
        2.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研究
    (五)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
        1.研究重点
        2.研究难点
        3.创新之处
    (六)研究思路及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一、概念界定
    (一)教学方式
        1.教学方式的定义
        2.教学方式的分类
    (二)语文教学方式
    (三)教师教学方式选用
二、研究设计
    (一)提出研究假设
    (二)选取研究对象
        1.问卷调查对象
        2.访谈调查对象
        3.课堂观察对象
    (三)确定研究内容
    (四)设计调查问卷
        1.调查问卷的编制
        2.调查问卷的信度分析
        3.调查问卷的效度分析
    (五)编制访谈提纲
        1.教师访谈提纲
        2.学生访谈提纲
三、调查结果
    (一)教师问卷调查结果
        1.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选用讲授式教学方式的均值得分最高
        2.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选用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方式的均值得分高
        3.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选用探究式教学方式在教龄上存在显着性差异
    (二)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1.学生报告教师选用讲授方式的均值得分最高
        2.学生报告教师选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均值得分低
四、分析与结论
    (一)分析
        1.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选用讲授式教学方式的频率最高
        2.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问卷调查结果与本研究假设不符
        3.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选用探究式教学方式在教龄上差异显着
    (二)结论
        1.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普遍选用讲授式教学方式,教学方式选用单一
        2.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少选用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方式
        3.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有意选填非讲授教学方式以掩盖教育理念的不足
        4.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对探究式教学方式的选用在教龄上有显着性差异
五、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式选用问题分析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传统讲授教学思维固化
    (二)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多元教学方式选用形式化
    (三)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粉饰与掩盖教学实际问题
    (四)农村小学生难以适应新型语文课堂教学方式
    (五)农村学校阻碍着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方式变革
六、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式选用改进建议
    (一)教师层面
        1.树立现代教育理念,积极参与培训学习
        2.反思教学方式选用,落于语文教学实际
        3.指导学生参与学习,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二)学生层面
        1.培养自主学习习惯,积极参与语文课堂教学活动
        2.积极配合教师教学,努力适应新型语文教学方式
    (三)学校层面
        1.加强教师专业培训,鼓励语文教师改革
        2.建立教师监督机制,积极进行多方求证
        3.充实农村师资力量,改善语文教学条件
        4.取得学生家长支持,实现家校高效配合
    (四)社会层面
        1.加强教育改革指导,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式改革观念
        2.加强教育部门引导,开设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式培训课程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校本课程开发及其实效性对比研究 ——以“南邮”和“南航”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缩略词以及术语英汉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标
    1.3 研究意义
    1.4 论文框架
第二章 本研究文献回顾及相关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课程
        2.1.2 课程设置
        2.1.3 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校本课程
        2.1.4 校本课程实效性
    2.2 国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综述
        2.2.1 国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现状
        2.2.2 国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内容
        2.2.3 国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趋势
    2.3 国内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综述
        2.3.1 国内高校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现状
        2.3.2 国内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内容
        2.3.3 国内高校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趋势
    2.4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2.5 相关理论基础
        2.5.1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2.5.2 斯基尔贝克校本课程开发理论
        2.5.3 CIPP评估理论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校本课程开发的要素分析
    3.1 校本课程开发的情境分析
        3.1.1 物理环境分析
        3.1.2 心理环境分析
    3.2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设置
        3.2.1 英语专业培养目标
        3.2.2 校本课程定位分析
        3.2.3 校本课程课程设置
        3.2.4 校本课程教学目标
    3.3 校本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
    3.4 校本课程实施策略与手段
    3.5 校本课程的评估
    3.6 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发展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现状研究
    4.1总体现状
    4.2 南航英语专业校本课程现状
        4.2.1 南航英语(民航业务)专业发展概况
        4.2.2 南航英语专业校本课程设置的特点分析
    4.3 南邮英语专业校本课程现状
        4.3.1 南邮英语专业发展概况
        4.3.2 南邮英语专业校本课程设置的特点分析
    4.4 南航与南邮英语专业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对比分析
        4.4.1 英语专业校本特色课程培养目标对比
        4.4.2 英语专业课程结构对比
        4.4.3 英语专业校本特色人才培养侧重对比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校本课程实效性研究
    5.1 研究设计
        5.1.1 调查问题
        5.1.2 调查对象
        5.1.3 研究工具
        5.1.4 研究过程
    5.2 数据收集与分析
        5.2.1 问卷的信度检验
        5.2.2 问卷的效度检验
        5.2.3 问卷的结构效度检验与路径分析
    5.3 研究结果与讨论
        5.3.1 校本课程开设及其意义
        5.3.2 校本课程目标和内容
        5.3.3 校本课程教学活动过程
        5.3.4 校本课程实施效果与改进意见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的问题与建议
    6.1 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6.1.1 英语专业校本课程实施理念不明确
        6.1.2 英语专业校本课程体系未形成
        6.1.3 英语专业校本课程实施手段单一
        6.1.4 英语专业校本课程评估体系不完善
        6.1.5 英语专业教师跨学科素养待提高
    6.2 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的建议
        6.2.1 革新英语专业校本课程教学理念
        6.2.2 构建英语专业理工特色校本课程体系
        6.2.3 寻求校本课程多样化教学模式
        6.2.4 建立动态校本课程评价体系
        6.2.5 整合英语专业校本课程师资队伍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7.2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7.3 未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调查问卷
附录2 访谈提纲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致谢

(3)越南华文教育发展历史与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原因及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问题、思路与方法
    四 相关概念界定
    五 创新之处
第一章 越南华文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越南华文教育产生与发展的背景
        一 古代儒学教育的普及
        二 近代越南华侨经济的发展
        三 近代越南华侨社团的发展
        四 近代中国民族民主运动的鼓励
        五 法殖政府对华文教育的的影响
    第二节 越南华文教育产生与发展的过程
        一 越南华文教育的兴起
        二 越南华文教育的发展
    第三节 同一时期的越南本土教育和华文教育对比
第二章 越南华文教育的衰落
    第一节 二战后越南华文教育的“短暂春天”
    第二节 越南华文教育初显衰态
    第三节 南北统一后越南华文教育名存实亡
        一 华文教育名存实亡的原因
        二 越南政府打压华文教育的具体措施
    第四节 越南华文教育衰落带来的影响
    第五节 近现代越南华文教育发展特点
第三章 当代越南华文教育的复兴
    第一节 当代越南华文教育复兴的原因
        一 内部因素
        二 外部因素
    第二节 当代越南华文教育发展情况
        一 越南各级普通学校的华文教育
        二 越南普通中小学里的华文中心
        三 越华双语学校
        四 社会上创办的其他华文培训机构(包含华文夜校)
    第三节 当代越南华文教育的特点
第四章 目前越南华文教育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第一节 目前越南华文教育出现的问题
        一 越文学习与华文学习存在矛盾
        二 华文教育的定位仍然模糊
        三 华文教育的评量缺乏统一的标准
    第二节 目前制约越南华文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
        一 经济因素
        二 政治因素
        三 民族主义因素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4)基于语料库的《政府工作报告》日译文本翻译语言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语料库翻译学研究
        1.1.2 中央文献翻译研究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问题
    1.3 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1.3.1 理论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意义和研究结构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语料库翻译学
        2.1.1 缘起与发展
        2.1.2 研究内容
    2.2 翻译语言特征
        2.2.1 翻译共性
        2.2.2 具体语言对翻译语言特征
    2.3 语料库翻译研究现状
        2.3.1 国内研究概况
        2.3.2 国内各研究领域情况
        2.3.3 日本的语料库研究
    2.4 政府工作报告外译研究
        2.4.1 英译、俄译研究
        2.4.2 日译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政府工作报告》日译文本问卷调查
    3.1 背景分析
        3.1.1 文本类型
        3.1.2 翻译方法
        3.1.3 受众选择
    3.2 第1 次问卷调查
        3.2.1 调查概况
        3.2.2 调查结果
        3.2.3 结果分析
    3.3 第2 次问卷调查
        3.3.1 调查概况
        3.3.2 调查结果
        3.3.3 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政府工作报告》专用语料库建设
    4.1 语料库建设现状
        4.1.1 语料库的发展和类型
        4.1.2 语料库翻译研究和语料库应用翻译研究
        4.1.3 中日研究语料库
    4.2 语料库制作
        4.2.1 语料收集和处理
        4.2.2 “网络爬虫”
        4.2.3 语料对齐
        4.2.4 检索软件
    4.3 政府工作报告专用语料库
        4.3.1 语料收集和清理
        4.3.2 语料库建设
        4.3.3 语料库检索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政府工作报告》日译词汇特征分析
    5.1 词汇总体特征
        5.1.1 类符/形符比和词汇密度
        5.1.2 词汇出现次数分布
        5.1.3 高频词
    5.2 词汇应用特征
        5.2.1 略语结构
        5.2.2 比喻结构
        5.2.3 专有结构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政府工作报告》数词略语日译特征分析
    6.1 数词略语日译探讨
        6.1.1 观察方法
        6.1.2 日译统计
        6.1.3 日译分类
    6.2 数词略语日译讨论
        6.2.1 第1 类数词略语
        6.2.2 第2 类数词略语
        6.2.3 其他小类(种)
    6.3 日译词汇共性特征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政府工作报告》日译句法特征分析
    7.1 句法特征
        7.1.1 平均句长
        7.1.2 典型语句结构应用特征
        7.1.3 句法逻辑关系
    7.2 外译文本句法比较
        7.2.1 2016 年度日英译比较
        7.2.2 2017 年度日英译比较
        7.2.3 2018 年度日英译比较
    7.3 日语语言要求
        7.3.1 「连用形」语法特征
        7.3.2 日本学者汉日翻译研究
        7.3.3 日语文章表达要求
    7.4 日译句法共性特征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政府工作报告》日译搭配和语义韵分析
    8.1 搭配和语义韵研究
        8.1.1 近年的相关研究
        8.1.2 搭配和语义韵
        8.1.3 研究方法
    8.2 “坚持”的搭配和语义韵
        8.2.1 “坚持”的搭配词
        8.2.2 “坚持”的共选型式
        8.2.3 “坚持”的语义韵
    8.3 「坚持」的搭配和语义韵
        8.3.1 「坚持」的搭配词
        8.3.2 「坚持」的共选型式
        8.3.3 「坚持」的语义韵
    8.4 “坚持”「坚持」的语义韵比较
    8.5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
    9.1 研究总结及主要发现
        9.1.1 研究总结
        9.1.2 主要发现
        9.1.3 不足之处
    9.2 中央文献日译对策思考
    9.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日本语要约
在学期间科研及获奖情况

(5)中蒙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发展需借鉴国际经验
        (二)蒙古国提高教育学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需要
        (三)个人的留学经历与专业发展的需要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相关概念界定
        (一)教育学硕士
        (二)研究生课程
        (三)课程设置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五、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一)研究创新点
        (二)研究不足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文献来源
    二、相关文献综述
        (一)研究生课程设置相关内容
        (二)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比较
        (三)蒙古国研究生教育
第二章 研究理论基础
    一、泰勒课程理论
    二、学科结构课程理论
    三、人本主义课程理论
    四、教学理论
第三章 中国与蒙古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比较
    一、中蒙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理念比较
        (一)蒙古国课程理念
        (二)中国课程理念
    二、中蒙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原则比较
    三、中蒙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权力比较
    四、中蒙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结构比较
    五、中蒙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内容比较
    六、比较总结
        (一)中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特点
        (二)蒙古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特点
第四章 中国与蒙古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一级学科课程实施比较
    一、中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一级学科课程实施
    二、蒙古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一级学科课程实施
    三、中蒙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一级学科课程实施比较
第五章 中国与蒙古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一级学科课程管理比较
    一、中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一级学科课程管理
        (一)课程目标
        (二)课程评价
    二、蒙古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一级学科课程管理
        (一)课程目标
        (二)课程评价
    三、中蒙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一级学科课程管理比较
        (一)课程目标比较
        (二)课程评价比较
第六章 中国与蒙古国一级学科课程的SWOT分析
    一、中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一级学科课程的SWOT分析
        (一)中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一级学科课程的优势
        (二)中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一级学科课程的劣势
        (三)中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一级学科课程的机遇
        (四)中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一级学科课程的威胁
    二、蒙古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一级学科课程的SWOT分析
        (一)蒙古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一级学科课程的优势
        (二)蒙古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一级学科课程的劣势
        (三)蒙古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一级学科课程的机遇
        (四)蒙古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一级学科课程的困境
第七章 借鉴中国经验,推进蒙古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改进的对策
    一、课程设置的改进
        (一)强调选修课的重要性
        (二)强调实践教育
        (三)优化课程内容
    二、课程实施的完善
        (一)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
        (二)更新教师课程实施理念
        (三)改进教师课程实施方法
    三、课程管理的改进
        (一)综合考虑确立课程目标
        (二)正确合理课程评价
第八章 借鉴蒙古国经验,推进中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改进的策略
    一、课程设置的优化
        (一)重视并增加方法论的课程
        (二)强调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和科学性
        (三)注重跨学科课程的设置
        (四)合理调整课程结构
        (五)突出课程设置的个性化
        (六)加强课程的国际化研究
    二、课程实施的改进
        (一)课程实施的取向改进
        (二)课程实施的策略改进
        (三)注重课程实施的技能训练
    三、课程管理的优化
        (一)课程目标的优化
        (二)课程评价的优化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高职院校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基于EFQM卓越模型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1.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与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的需要
        2.高职院校亟待完善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3.EFQM卓越模型适合引进我国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为职业教育质量保障增添理论积淀
        2.实践意义:促进职业教育质量的良性健康发展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关于EFQM卓越模型的研究
        2.关于高职院校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
        3.已有研究述评
    (四)相关概念界定
        1.质量保障体系
        2.高职院校职业教育质量
        3.高职院校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二、EFQM卓越模型概述
    (一)EFQM卓越模型的基本概念
    (二)EFQM卓越模型的核心内容
        1.基本理念和准则
        2.RADAR逻辑
    (三)EFQM卓越模型的内涵
        1.EFQM卓越模型是一种非规范性管理框架
        2.EFQM卓越模型以RADAR评估为主要管理手段
        3.EFQM卓越模型是一种认证激励手段
三、基于EFQM卓越模型高职院校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框架的构建
    (一)EFQM卓越模型用于高职院校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可行性
        1.EFQM卓越模型应用的可能性
        2.EFQM卓越模型应用的必然性
    (二)EFQM卓越模型应用的逻辑性分析
        1.准则的对应性分析
        2.RADAR的逻辑性分析
    (三)高职院校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框架的构建
四、基于EFQM卓越模型高职院校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运作
    (一)高职院校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运作的原则
        1.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核心
        2.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
        3.注重发挥领导的作用
        4.充分发挥教职工的作用
        5.坚持过程管理与监控
        6.以评估结果为导向
    (二)高职院校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运作模式
        1.高职院校内部质量管理
        2.外部质量监控反馈
五、高职院校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应用
    (一)学校概况
    (二)G高职应用的背景
        1.教学诊改浪潮为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提供外部环境
        2.政府支持为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创造有益条件
        3.学校管理文化为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提供思想动力
    (三)G高职的具体应用
        1.内部质量管理运行
        2.外部监控反馈情况
    (四)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六、实施高职院校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几点思考
    (一)高职院校内部质量管理的改进
        1.进一步提高领导者的管理能力
        2.组建扁平化的专业内部评估机构
        3.建设全面的人员管理系统
        4.进一步整合合作伙伴和资源
        5.健全学习..创新的动态评估反馈系统
    (二)外部监控体系的完善
        1.国家顶层设计,政策制度引领教育质量发展
        2.建设长效的人才需求预估机制
        3.扩大公共媒体监督的影响力
七、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7)广播汉语教学节目制作研究 ——以《Hello Mandarin》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广播语言教学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一)发展现状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第一章 菲律宾汉语推广概述
    1.1 菲律宾华文教育的历时发展与现状
        1.1.1 菲律宾华文教育的历时发展
        1.1.2 菲律宾汉语推广现状
        1.1.3 菲律宾汉语广播教学的促成因素
    1.2 菲律宾孔子学院概况
        1.2.1 菲律宾孔子学院的概况
        1.2.2 菲律宾公立孔子学院的发展方向
第二章 菲律宾广播电台汉语推广媒介功能的实现
    2.1 菲律宾广播汉语节目传播的可行性
        2.1.1 菲律宾汉语国际推广途径
        2.1.2 汉语国际推广类型
        2.1.3 菲律宾广播汉语节目传播的可行性
    2.2 广播语言教育节目在汉语推广方面的特点和优势
        2.2.1 《Hello Mandarin》节目概况
        2.2.2 广播汉语教学的特点
        2.2.3 广播汉语教学的优势
    2.3 汉语国际教育的传播者与受众
        2.3.1 汉语国际教育的传播者类型与受众类型
        2.3.2 《Hello Mandarin》受众群体的特点
        2.3.3 汉语国际教育传播者的“把关行为”
第三章 第一季《Hello Mandarin》的教学实施
    3.1 播放内容的设计
        3.1.1 词汇教学设计
        3.1.2 句子教学设计
        3.1.3 话题及相关文化点的教学设计
    3.2 制作广播节目的技术支持
    3.3 主播素质要求
        3.3.1 汉语教师的基本素质
        3.3.2 播音主持的基本素质
        3.3.3 广播汉语授课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第四章 《Hello Mandarin》教学节目的优化
    4.1 广播汉语教学的不足
        4.1.1 广播语言教学的不足
        4.1.2 第一季《Hello Mandarin》节目的局限
    4.2 广播汉语教学节目的改进措施
        4.2.1 第二季《Hello Mandarin》节目改进措施
        4.2.2 《Hello Mandarin》节目对当下广播汉语教学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8)几款学习app在美国初中汉语课堂中的运用 ——以美国Smithton中学汉语探索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第二章 密苏里大学孔子学院及Smithton中学汉语探索课概况
    2.1 密苏里大学孔子学院概况
    2.2 Smithton中学汉语探索课简介
        2.2.1 Smithton中学概况
        2.2.2 Smithton中学的汉语探索课简介
第三章 三款运用于美国初中汉语课堂的学习app分析
    3.1 美国中学课堂使用学习app情况简介
    3.2 Kahoot、Quizlet、Pear deck三款学习app特点及对比分析
        3.2.1 三款学习app特点分析
        3.2.2 三款学习app对比分析
    3.3 Kahoot、Quizlet、Pear deck三款学习app适用目标分析
第四章 Smithton中学汉语探索课运用学习app案例分析
    4.1 Smithton中学汉语探索课案例分析
        4.1.1 Smithton中学语言课案例例举
        4.1.2 Smithton中学汉语探索课案例分析及反思
    4.2 运用学习app对教案进行的再设计
        4.2.1 Smithton中学汉语探索课教案再设计的设计依据
        4.2.2 Smithton中学汉语探索课的教案再设计
第五章 关于将学习app运用于国内课堂的几点思考
    5.1 选择学习app辅助课堂教学的若干原则
    5.2 三款学习app在国内课堂使用的可行性分析
    5.3 使用学习app辅助课堂教学的建议
结语
附录: Smithton中学语言课案例1教学实录
参考文献
致谢

(9)复杂动态理论下的国际汉语教师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国际汉语教师的普遍问题
        二、国际汉语教师的培养问题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国际汉语教师能力研究趋势
        二、国际汉语教师能力相关研究
        三、复杂动态理论
        四、可供性理论
        五、教师专业发展
    第三节 研究内容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章节介绍
第二章 复杂动态理论下国际汉语教师能力结构研究
    第一节 国际汉语教师能力研究范围
        一、“国际汉语教师”的研究对象
        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培养方案
        三、《国际汉语教师标准》的比较研究
    第二节 语言教师能力标准研究的复杂性
        一、从系统完整性看国际汉语教师能力标准设定
        二、从相互关联性看国际汉语教师能力标准设定
        三、从多种可能性看国际汉语教师能力标准设定
        四、从边界波动性看国际汉语教师能力标准的设定
        五、从自适应性看国际汉语教师能力标准的设定
    第三节 复杂性视野下国际汉语教师能力结构模型
第三章 复杂动态理论下国际汉语教师能力互动关系研究
    第一节 国际汉语教师能力的基本构成
        一、国际汉语教师意识
        二、国际汉语教师认知
        三、国际汉语教师知识
        四、国际汉语教师技能
        五、国际汉语教师能力结构的互动关系
    第二节 国际汉语教师能力互动关系实证分析
        一、专业课程学生教师能力互动关系分析
        二、境外国际汉语教师能力互动关系分析
    第三节 国际汉语教师能力互动性解析
第四章 复杂动态理论下国际汉语教师能力内外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国际汉语教师教学能力结构分析
        一、国际汉语教师教学能力
        二、国际汉语教师教学能力内容分析
    第二节 国际汉语教师跨文化能力结构分析
        一、国际汉语教师跨文化能力
        二、国际汉语教师跨文化能力内容分析
    第三节 从外部环境看国际汉语教师能力发展
        一、世界范围内国际汉语教师资讯发展情况
        二、国别化角度看国际汉语教师发展趋势
    第四节 总结
第五章 复杂动态理论下国际汉语教师能力发展研究
    第一节 国际汉语教师能力标准的应用思考
        一、国际汉语教师能力标准的层次性
        二、国际汉语教师能力标准的国别适应性
        三、国际汉语教师能力标准评估性
    第二节 从发展方式多样化看国际汉语教师能力发展
        一、根据教师意识分析国际汉语教师能力发展方式
        二、根据教师认知分析国际汉语教师能力发展方式
        三、根据教师知识分析国际汉语教师能力发展方式
        四、根据教师技能分析国际汉语教师能力发展方式
    第三节 国际汉语教师能力研究的实际应用
        一、对国际汉语教师专业培养的应用
        二、对国际汉语教师能力标准的应用
        三、对国际汉语教师自我发展的应用
        四、对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应用
第六章 结论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研究贡献
    第三节 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自评量表
附录二 学生课程作业示例
    1. 观察量表
    2. 小组报告
    3. 学生教案
附录三 国际汉语教师资讯数据库录入部分信息
致谢

(10)国家形象视阈下政治话语外宣翻译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0.1 研究背景
    0.2 研究问题
    0.3 研究意义
    0.4 研究方法
    0.5 创新之处
    0.6 论文结构
第一章 中国政治话语外宣翻译及其研究现状综述
    1.1 外宣翻译相关概念的厘定与外宣翻译研究概述
        1.1.1 宣传与外宣
        1.1.2 外宣翻译
    1.2 政治话语外宣翻译研究
        1.2.1 政治话语的界定及其研究现状概述
        1.2.2 中国政治话语外宣翻译研究现状概述
        1.2.3 中国政治话语外宣翻译常见问题
    1.3 政治话语外宣翻译策略研究现状
第二章 国家形象与政治话语外宣翻译
    2.1 国家形象:内涵及其他
        2.1.1 国家形象的内涵
        2.1.2 国家形象的特点
        2.1.3 中国国家形象的定位
    2.2 中国国家形象与对外传播
        2.2.1 对外传播在国家形象建构中的重要性
        2.2.2 中国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现状分析
    2.3 政治话语外宣翻译与国家形象的对外传播
        2.3.1 政治话语外宣翻译在国家形象塑造和传播中的重要地位
        2.3.2 国家形象视阈下政治话语外宣翻译策略的选择
第三章 国家形象视阈下政治话语外宣翻译策略的二元统一:理据及相关性分析
    3.1 语言层面的翻译,侧重目的语取向,采用以目的语为依归的策略
        3.1.1 策略使用的理据
        3.1.2 译文的准确性与国家形象
        3.1.3 译文的可接受性与国家形象
    3.2 文化与政治层面的翻译,侧重源语取向,采用“以我为准”的策略
        3.2.1 采用“以我为准”的翻译策略的理据
        3.2.2 文化元素与国家形象
        3.2.3 政治立场与国家形象
    3.3 两种翻译策略的二元统一
第四章 外宣翻译策略的二元统一与国家形象的对外传播: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文版为例
    4.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文版简介
    4.2 外宣翻译文本与国家形象的构建
    4.3 翻译策略的二元统一:实例与分析
        4.3.1 采用以目的语为依归的策略,保证译文语言质量
        4.3.2 使用“以我为准”的翻译策略,突出中国价值和中国理念
        4.3.3 翻译策略的二元统一体现
第五章 余论
    5.1 内容总结
    5.2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专着等科研成果
在校期间主持或参加的重要课题
致谢

四、关于改进外语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式选用的现状调查 ——以J市四所乡镇小学为例[D]. 刘娜.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2]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校本课程开发及其实效性对比研究 ——以“南邮”和“南航”为例[D]. 左洁.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2)
  • [3]越南华文教育发展历史与现状研究[D]. 孙琳. 郑州大学, 2020(03)
  • [4]基于语料库的《政府工作报告》日译文本翻译语言特征研究[D]. 童富智. 天津外国语大学, 2020(08)
  • [5]中蒙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比较研究[D]. 宝勒尔图雅(Erdenebileg Bolortuya).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12)
  • [6]高职院校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基于EFQM卓越模型视角[D]. 徐淼淼. 浙江师范大学, 2020(01)
  • [7]广播汉语教学节目制作研究 ——以《Hello Mandarin》为例[D]. 赵丽萍. 兰州大学, 2020(10)
  • [8]几款学习app在美国初中汉语课堂中的运用 ——以美国Smithton中学汉语探索课为例[D]. 石涛. 苏州大学, 2019(04)
  • [9]复杂动态理论下的国际汉语教师能力研究[D]. 柯雯靖. 厦门大学, 2018(06)
  • [10]国家形象视阈下政治话语外宣翻译策略研究[D]. 邱大平.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8)

标签:;  ;  ;  ;  ;  

关于改进外语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