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河道沉积体系与铀禀赋

古河道沉积体系与铀禀赋

一、古河道沉积体系与赋铀性(论文文献综述)

黄少华,秦明宽,周文博,刘章月,刘彤,赵志伟,东艳[1](2020)在《内蒙古克鲁伦凹陷伊敏组下段砂岩铀成矿条件、特征及成因》文中提出为查明内蒙古克鲁伦凹陷伊敏组下段砂岩铀成矿规律和成因,系统总结了内外部铀源、构造环境、岩性-岩相特征、后生氧化作用等关键控矿条件以及铀成矿特征,较精准厘定了目的层时代及其铀成矿年龄,进而构建了砂岩铀成矿模式。结果表明:克鲁伦凹陷的主攻找矿目的层为伊敏组下段,侏罗纪中酸性火山岩、海西期花岗岩、下白垩统伊敏组和地下水的U含量高,指示了内外部铀源十分丰富;目的层形成于断-坳转换期,发育扇三角洲相—滨浅湖相沉积体系,(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灰色砂体发育,岩性以含砾粗砂岩、砂砾岩为主,结构疏松,透水性好;原生砂体中富含碳屑及植物茎干,自身还原容量较高,是一套良好的含矿建造;该砂体普遍发育强烈的褐黄色面状古潜水(局部古潜水-层间)后生氧化作用,进而控制了矿体的形成和形态;矿体埋深一般小于150 m,每平方米U质量为0.46~1.00 kg,主要呈透镜状和似层状;铀矿化砂岩全岩U-Pb定年获得了(67.1±5.9)Ma和(63.7±5.2)Ma的等时线成矿年龄;结合凹陷构造演化史,建立了伊敏组下段4个阶段的古潜水-层间氧化铀成矿模式,即早白垩世早期成矿前富铀建造准备阶段、早白垩世中晚期含矿目的层形成阶段、古近纪主成矿阶段和新近纪成矿停滞保存阶段,并指出区内深部(500 m以浅)仍具有较好的古潜水-层间氧化带型铀矿成矿潜力。

倪仕琪,宋继叶,蔡煜琦,张晓,李真真,邱余波,张虎军,蒋宏[2](2021)在《伊犁盆地南缘郎卡地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沉积特征及演化》文中研究指明针对伊犁盆地郎卡地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铀矿地质勘查中对沉积相研究存在的问题,以钻孔岩芯精细研究为基础,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及测井、地震、粒度等分析资料进行沉积相标志、沉积相展布及沉积演化等进行综合研究。研究成果表明研究区西山窑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2种沉积相。西山窑组下段沉积时期,研究区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分流河道砂体叠置连片分布;西山窑组中段沉积时期,湖平面上升,全区基本演化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和滨浅湖沉积,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呈条带状展布;西山窑组上段沉积时期,研究区整体呈现出湖退过程,辫状河三角洲进积,以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水下分流河道在三角洲前缘亚相占主导地位。

尹鹏浩[3](2018)在《伊犁河谷西部平原区第四系含水层系统三维结构模型构建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基于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将石油、矿产行业的三维地质建模与储量计算技术引入到水文地质行业的第四系含水层结构模型的构建与渗透系性能分析中。基于GOCAD的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对伊犁河谷西部平原区复杂多变的第四系地质结构与含水层属性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平原区第四系的地质构造、沉积环境与含水层系统结构特征。主要研究成果有以下几个方面:(1)应用三维地质结构建模技术对伊犁河谷西部平原区第四系进行三维地质结构建模,分析钻孔数据与剖面图,判断平原区第四系地层的地层分界线与断层位置和空间展布情况。应用GOCAD三维地质建模软件构建伊犁河谷西部平原区的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得出区域内各地层的体积与地质构造。结果表明,区域内的地层较为平缓,控制性断层主要有三个:红山嘴断层、清水河断层与霍城断层;研究区上更新统(Qp3)体积约为5.25×1011m3,中更新统(Qp2)积约为8.75×1011m3,下更新统(Qp1)体积约为4.9375×1011m3。(2)通过对研究区内第四系岩性空间结构及各类岩性的含量、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砂砾石、卵砾石、卵石等主要含水层组的岩性在区域内的含量较多,但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现代河流域、古河道与冲洪积扇的扇后缘,其中砂砾石含量最高,占全区岩性的32.9%,其次为粘土,含量占14.6%。由于研究区内的岩性结构多为弱透水介质夹含水介质,区域内含水层多以多层结构的承压含水层为主,仅在研究区内的山前与河流区域以潜水含水层为主。(3)通过分析西部平原区的渗透性能特征可知,渗透系数在全区内的变化较大,各类岩性的渗透系数的变化范围较广,与理想值略有差异,主要含水介质的渗透系数基本符合规律。透过渗透系数三维结构图可分析出,研究区内的渗透系数一般在0-2m/d之间,最大可达12m/d。其中大于2m/d的高渗透区主要集中在伊犁河冲洪积平原、霍尔果斯河与果子沟冲洪积扇位置以及乌孙山山前区域,该区域内的岩性分选较好,结构单一,平原区内的其他区域含水介质与弱透水介质交替出现,含水层由粗颗粒的单一结构的潜水含水层过度到含细粒土的多层结构的承压含水层,渗透性能变差。

赵永生[4](2018)在《地球物理资料在二连盆地寻找古河道砂岩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古河道砂岩型铀矿多为隐伏盲矿,地球物理方法勘查寻找深部盲矿体的优势得以发挥。本文简述了如何利用地震、电法资料寻找浅层古河道砂体,并结合二连盆地的实测成果资料,论述古河道沉积相旋回在两种资料中的表现特征。

陈奋雄,聂逢君,张成勇,张占峰[5](2016)在《新疆伊犁盆地蒙其古尔地区下侏罗统三工河组沉积相及其与铀矿化的关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疆伊犁盆地蒙其古尔矿床是近年来发现的大型砂岩型铀矿床。以下侏罗统三工河组为主要研究层位,通过岩性特征、沉积构造和沉积序列分析及露头描述和剖面对比,从沉积学的角度解释蒙其古尔矿区铀矿化的发育条件和成矿机制。研究认为,蒙其古尔地区三工河组以扇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水下决口扇等为主要沉积微相类型,河口砂坝不发育。该沉积微相对研究区铀矿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1)砂体的连通性为成矿流体提供运移空间;(2)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是控制氧化带发育及矿体富集程度的主要影响因素;(3)沉积微相变化导致的砂体变异部位是矿体厚度、宽度与富集程度增大的主要原因;(4)由决口扇形成的泥岩天窗是越流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

伍皓[6](2016)在《滇西户撒盆地新近系芒棒组潜在储铀层沉积特征研究》文中提出我国铀矿资源量不甚丰富,节能减排与核电发展的需要加剧了对铀矿资源的需求。砂岩型铀矿因具有资源量大、开发成本低、污染小的特点,是目前乃至很长一段时间国内勘探开发的主要铀矿类型。针对该类型铀矿,以煤田钻井资料的二次开发利用为主要技术方法的全新的“煤铀兼探”勘查思路,掀起了全国范围内砂岩型铀矿找矿的热潮。滇西地区铀矿资源较为丰富,其间的户撒盆地褐煤钻井资料详实。本项目以户撒盆地“煤铀兼探”工作为依托,首次提出砂岩型铀矿“潜在储铀层”的概念,即煤田勘探钻孔测井资料中自然伽马值显示高于50γ(或3.5PA/kg或150api或12.6纳库(n-C)/Kg小时)所对应的砂岩、砾岩,筛选出主要赋存在芒棒组一段—三段中的潜在储铀层40层;同时以岩心分析为主,结合剖面露头观察等方法,在深入分析芒棒组一段—三段沉积相特征的基础之上,厘定了潜在储铀层的沉积相类型。研究认为芒棒组一段—三段发育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相与湖泊相4种沉积相及10种亚相18种微相,潜在储铀层主要为受控于芒棒组一段—三段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及辫状河三角洲平原等相带沉积的河道砂体;通过单井沉积相分析与连井沉积相对比分析,同样在初步恢复芒棒组一段—三段沉积相带展布的基础上,大致确定了其潜在储铀层的空间分布。研究认为,芒棒组一段—三段缓坡带发育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相,陡坡带发育扇三角洲沉积相,中部凹陷带发育滨浅湖相,以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相带展布面积最广;户撒盆地潜在储铀层可能主要分布于盆地陡坡的扇三角洲前缘,及缓坡带的冲积扇河道砂体中。在以上研究成果基础之上,本文综合构造背景与盆地演化、古气候、铀源、水文地质、岩性、岩相特征及深部铀矿化信息等成矿条件分析认为,户撒盆地具有较好的砂岩型铀矿成矿潜力。盆地主攻层位应为芒棒组一、二段,主攻沉积相带应首选陡坡带扇三角洲平原、前缘亚相,其次为缓坡带冲积扇扇根、扇中亚相,而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尤其是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相带则当谨慎部署勘探。

尹涛[7](2016)在《伊犁盆地乌库尔其铀矿床西山窑组沉积特征及与铀成矿的关系》文中认为伊犁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地浸砂岩型铀矿矿集区。乌库尔其铀矿床是在伊犁盆地南缘发现的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本文以乌库尔其铀矿床主力含铀层位西山窑组为研究对象,结合前人的成果、现有资料,通过野外考察、钻井编录、样品分析测试等手段,对目的层位的岩石学特征、沉积相等特征进行分析,进而分析沉积特征与铀成矿的关系。主要工作及取得的主要成果和认识概括如下:1.收集区域地质资料,结合野外钻井编录资料以及室内镜下薄片鉴定结果,根据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标志、垂向粒度等特征,进行了沉积相分析。沉积相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西山窑组主要发育于两种沉积环境,包括扇三角洲沉积和河流沉积。扇三角洲进一步划分为扇三角洲平原和扇三角洲前缘两个沉积亚单元;河流可进一步划分为河床和河漫两个沉积亚单元。2.依据钻井岩相特征、沉积构造及沉积序列等标志,采用优势相法编制了沉积相平面展布图。古地理格局表现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下段主要沉积于扇三角洲环境,西山窑组上段沉积于河流环境。西山窑组下段沉积期,研究区南部地区为剥蚀区;中部地区发育较为稳定的扇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和分流间湾,呈近东西向展布,局部地区发育扇三角洲平原沼泽;北部地区主要发育较为稳定的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间湾。西山窑组上段沉积期,研究区南部地区仍为剥蚀区;中部地区发育较为稳定的曲流河河道砂体,呈近东西向展布,河道间发育不规则河心泥滩和河道间泥滩,河道北部零星发育河漫滩。3.研究了铀源、岩性岩相、地下水动力、层间氧化带和沉积微相与铀成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铀源来自盆地南缘蚀源区,其供应量大小控制了沉积速率和沉积物厚度;砂体的厚度与平面展布控制了铀矿体的规模和空间分布;地下水动力受沉积、构造特征影响较大,其中砂体是地下水径流的通道,而砂体的展布方向也约束了地下水的渗流方向;层间氧化带受沉积作用的影响较大,其平面上的展布形态与砂体的展布形态十分相近,铀矿体在空间上的展布特征与层间氧化带的发育和展布紧密相关。沉积微相与铀成矿的关系分析表明:泥质夹层或河心泥滩渗透性差,使层间氧化流体渗流减缓或改道,改变了砂体的形态,控制了氧化带和铀矿体的发育;沉积微相突变造成了砂体厚度、粒度以及沉积环境的变化,是含矿物质沉淀、富集的主要原因。

邱余波,伊海生,张占峰,王果,刘俊平,蒋宏,张虎军,李彦龙,郝以泽[8](2015)在《伊犁盆地阔斯加尔地区西山窑组下段岩性岩相特征及与铀成矿关系》文中研究说明研究伊犁盆地阔斯加尔地区含铀层系西山窑组下段的岩性岩相特征,总结其与铀成矿的关系,为该区下一步铀矿地质勘查提供理论依据。根据研究区西山窑组下段岩性特征、二维连井剖面特征、砂体发育特征、岩相平面结构展布特征,结合整个盆地南缘的沉积地质背景,阔斯加尔地区主要赋矿层位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下段下亚段主要为扇三角洲前缘沉积,并发育有朝北和北东方向展布的水下分流河道以及河道间的水下分流间湾等沉积微相。通过对研究区目的层段岩性岩相与铀成矿关系的研究,阔斯加尔地区西山窑组下段赋存的铀矿体主要受分流河道砂体展布方向、分流河道砂体厚度、沉积作用的水动力、沉积微相的形态或突变,以及沉积期后的构造演化等因素的控制。

王德富,庞攀,杨博[9](2014)在《浅析伊犁盆地砂岩型铀矿的成矿背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伊犁盆地位于新疆境内天山海西造山带西段,属天山造山带内稳定微地块基础上发育的山间盆地。盆地地层发育完整,以沉积碎屑岩为主,其特征发育的泥-砂-泥沉积结构使盆地成为砂岩性铀矿勘探的理想地区。本文通过综合分析研究新疆伊犁盆地南缘区域地层、构造、盆地形成及演化历史、盆地含矿地层沉积特征,同时结合国内其他地区砂岩型铀矿的研究成果,对研究区铀矿成矿条件作出了系统地研究,并预测了该地区砂岩型铀矿的找矿勘探远景。

邱余波,伊海生,王果,张占峰,刘俊平,蒋宏,罗星刚,杜默,张磊[10](2014)在《伊犁盆地洪海沟地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上段沉积特征及其与铀成矿的关系》文中研究表明研究伊犁盆地南缘洪海沟地区主力含铀层系——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上段的沉积特征,为该区下一步铀矿地质勘查提供理论依据。根据沉积结构、岩性组合、沉积韵律、沉积构造、测井曲线等特征,认为西山窑组上段在洪海沟地区主要发育曲流河沉积。根据连井剖面特征,以及砂体厚度、砂地比等沉积特征在平面上的变化,洪海沟地区西山窑组上段沉积相的平面分布规律明显,中间为沿北西—南东向展布的曲流河道,河道南部为河漫沼泽,北部为河漫滩。综合研究区岩性、构造、铀源等成矿条件,西山窑组上段赋存的铀矿体主要受河道砂体展布方向、河道砂体厚度、砂体粒度、砂体中的泥岩夹层、地层产状等因素控制。

二、古河道沉积体系与赋铀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古河道沉积体系与赋铀性(论文提纲范文)

(1)内蒙古克鲁伦凹陷伊敏组下段砂岩铀成矿条件、特征及成因(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区域地质概况
2 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
3 目的层重新厘定
4 关键控矿条件与矿化特征
    4.1 内外部铀源
    4.2 构造环境
    4.3 岩性-岩相特征
    4.4 后生氧化作用
5 成矿时代
6 古潜水-层间氧化成矿过程
    6.1 成矿前富铀建造准备阶段
    6.2 含矿目的层形成阶段
    6.3 主成矿阶段
    6.4 成矿停滞保存阶段
7 结 语

(2)伊犁盆地南缘郎卡地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沉积特征及演化(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地质背景
2 沉积相标志
    2.1 岩石类型与结构特征
    2.2 岩石颜色
    2.3 沉积构造特征
    2.4 粒度特征
    2.5 微量元素与古生物标志
3 沉积相特征及分布规律
    3.1 沉积相类型及特征
        3.1.1 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
        3.1.2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
        3.1.3 滨浅湖亚相
    3.2 沉积相分布特征
        3.2.1 纵向演化特征
        3.2.2 平面展布特征
4 沉积演化
5 结论

(3)伊犁河谷西部平原区第四系含水层系统三维结构模型构建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言
    1.1 选题依据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
    2.2 地形地貌
    2.3 水文地质条件
    2.4 地质条件
    2.5 第四纪沉积古地理环境
第三章 三维地质建模的基础理论与方法
    3.1 三维地质建模的技术方法
    3.2 三维地质建模在水文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第四章 研究区第四系三维地质模型的实现
    4.1 资料收集
    4.2 基础数据处理
    4.3 数据加载
    4.4 三维地质模型的实现
    4.5 模型验证
第五章 研究区第四系地质属性模型的分析
    5.1 第四系岩性和渗透系数的分布规律
    5.2 第四系属性特征研究
    5.3 典型剖面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地球物理资料在二连盆地寻找古河道砂岩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古河道沉积物特征
2 二连盆地地质概况
3 物探资料应用
    3.1 地震资料应用
    3.2 电法资料应用
    3.3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
4 结论

(6)滇西户撒盆地新近系芒棒组潜在储铀层沉积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依据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四节 完成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第一节 构造背景及演化
    第二节 盆地概况
    第三节 基底与盖层特征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芒棒组潜在储铀层的厘定
    第一节 “潜在储铀层”的定义
    第二节 盆地潜在储铀层的厘定
    第三节 盆地验证钻孔靶区圈定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芒棒组潜在储铀层沉积特征
    第一节 潜在储铀层沉积相类型
    第二节 潜在储铀层空间展布规律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盆地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与找矿方向浅析
    第一节 户撒盆地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分析
    第二节 户撒盆地砂岩型铀矿找矿方向探讨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结论
    第一节 主要研究认识
    第二节 成果及创新点
    第三节 存在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7)伊犁盆地乌库尔其铀矿床西山窑组沉积特征及与铀成矿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砂岩型铀矿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砂岩型铀矿研究现状
        1.2.2 伊犁盆地砂岩型铀矿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及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4 实物工作量
        1.4.1 资料收集
        1.4.2 资料整理
        1.4.3 论文工作实施情况
第2章 地质概况
    2.1 区域地质概况
        2.1.1 区域构造
        2.1.2 区域地层
    2.2 矿区地质
        2.2.1 地理位置
        2.2.2 矿区构造
        2.2.3 矿区地层
第3章 西山窑组岩石学特征
    3.1 岩芯特征
    3.2 镜下特征
第4章 西山窑组沉积相特征
    4.1 沉积相标志
        4.1.1 岩石颜色标志
        4.1.2 沉积构造标志
        4.1.3 岩石电性标志
        4.1.4 粒度分布特征
    4.2 沉积相分析
        4.2.1 沉积微相类型
        4.2.2 单井沉积相
    4.3 沉积相横向展布特征
第5章 中侏罗世西山窑期岩相古地理特征
    5.1 沉积相编图方法
    5.2 古地理格局分析
第6章 砂体展布与铀成矿的关系
    6.1 控矿因素
    6.2 沉积微相与铀成矿的关系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学术成果

(8)伊犁盆地阔斯加尔地区西山窑组下段岩性岩相特征及与铀成矿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区域地质背景
2岩性特征
3岩相特征
    3.1二维连井剖面特征
    3.2砂体厚度平面展布特征
    3.3岩性岩相平面展布特征
4铀成矿分析
5结论

(9)浅析伊犁盆地砂岩型铀矿的成矿背景(论文提纲范文)

1 盆地区域地质概况
2 盆地的形成及演化
3 含矿地层沉积特征
    3.1 地层沉积旋回
    3.2 含矿主岩沉积体系
4 结论

四、古河道沉积体系与赋铀性(论文参考文献)

  • [1]内蒙古克鲁伦凹陷伊敏组下段砂岩铀成矿条件、特征及成因[J]. 黄少华,秦明宽,周文博,刘章月,刘彤,赵志伟,东艳.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20(02)
  • [2]伊犁盆地南缘郎卡地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沉积特征及演化[J]. 倪仕琪,宋继叶,蔡煜琦,张晓,李真真,邱余波,张虎军,蒋宏. 沉积学报, 2021(02)
  • [3]伊犁河谷西部平原区第四系含水层系统三维结构模型构建与应用[D]. 尹鹏浩. 防灾科技学院, 2018(01)
  • [4]地球物理资料在二连盆地寻找古河道砂岩中的应用[J]. 赵永生. 新疆有色金属, 2018(01)
  • [5]新疆伊犁盆地蒙其古尔地区下侏罗统三工河组沉积相及其与铀矿化的关系[J]. 陈奋雄,聂逢君,张成勇,张占峰. 古地理学报, 2016(05)
  • [6]滇西户撒盆地新近系芒棒组潜在储铀层沉积特征研究[D]. 伍皓. 中国地质科学院, 2016(07)
  • [7]伊犁盆地乌库尔其铀矿床西山窑组沉积特征及与铀成矿的关系[D]. 尹涛. 成都理工大学, 2016(05)
  • [8]伊犁盆地阔斯加尔地区西山窑组下段岩性岩相特征及与铀成矿关系[J]. 邱余波,伊海生,张占峰,王果,刘俊平,蒋宏,张虎军,李彦龙,郝以泽. 沉积学报, 2015(04)
  • [9]浅析伊犁盆地砂岩型铀矿的成矿背景[J]. 王德富,庞攀,杨博. 四川建材, 2014(06)
  • [10]伊犁盆地洪海沟地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上段沉积特征及其与铀成矿的关系[J]. 邱余波,伊海生,王果,张占峰,刘俊平,蒋宏,罗星刚,杜默,张磊. 古地理学报, 2014(04)

标签:;  ;  ;  ;  ;  

古河道沉积体系与铀禀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