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参差不齐

中国科技参差不齐

一、中国科技喜忧参半(论文文献综述)

李书琴,王卫华[1](2021)在《乡村教师形象的媒介建构与呈现:框架理论的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揭示媒介建构的乡村教师形象,借助NVivo11软件对2010—2019年中国国家级报纸中163篇乡村教师的报道文本进行框架分析。结果表明,媒介报道主要采用了道德框架、激励框架、问题框架、课改框架和帮扶框架,建构了无私奉献的"楷模"、乡村教育的"生力军"、喜忧参半的"矛盾者"、政策措施的"受益者"和素质教育的"先行者"5类乡村教师形象。今后,乡村教师形象的优化应从两方面入手,媒介需要转变叙事策略、推动内容创新;乡村教师应完善自身形象、加强自塑能力。

隋军[2](2021)在《新世纪西部乡土小说的审美维度研究 ——以陕、甘、宁为中心》文中指出新世纪西部乡土小说的审美维度主要是指以陕(北部和中部)、甘、宁、青、藏、新和内蒙古为主体的“文化西部”在二十一世纪以来的乡土小说中体现的审视并思考审美对象的思维角度。其中陕甘宁三省的创作极具代表性,可作为研究的中心。西部地区独特的自然和人文地理风貌造就了西部作家独特的个性气质和创作底色。在二十一世纪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时代背景中,西部乡村风貌则表现出迅速而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构成西部作家新的审美对象,并同文学思潮和社会思潮一起,促使西部作家进行新的审美思考和审美表达,创造出具有民俗学和传播学意义的作品。通过分析新世纪西部乡土小说,可发现新世纪西部乡土小说至少具备三类七种审美维度。第一类为现实维度,意为面向现实的思维角度,包括以下三种:一、批判现实维度,有批判传统文化和批判现代事物两个向度,倾向于在不同文化的对比中,针对文化中的消极因素进行批判式书写,饱含对西部村民的深切同情;二、实录生活维度,倾向于以客观态度回忆童年乡村、感怀女性生活和书写当下家乡,力图记录即将消失的乡村生活常态,表现家乡人在不同时代的酸甜苦辣;三、昭彰模范维度,意在刻画以西部独有的血性和刚柔相济的方式解决社会问题的被作家视为模范的场景,但这些方式皆因局限性太大而成为理想。第二类为理想维度,即畅想理想世界的思维角度,包括以下两种:一、点染桃源维度,倾向于选择现实中的积极因素搭建理想世界;二、创构神域维度,偏好构想超现实的积极因素并以之创造超现实的理想世界。第三类为探索维度,包括以下两种:一、引介神力维度,致力于思索并展现超现实积极因素解决社会问题的可能性;二、求法桃源维度,侧重于探索现实中的积极因素解决社会问题的可能。三类七种审美维度具有明显的整体性和层次性,构成了审美维度的使用范例。除探索维度的两种之外,其余审美维度都具有或长或短的历史,经历过一系列的嬗变。但不论何种审美维度,背后都存在着“现实主义精神”,都具有相对稳定的色彩倾向,因为不同审美维度倾向的内容结构存在差异,不同审美维度感性和理性的强弱也有所不同。新世纪西部乡土小说作家采用的审美维度并不固定,甚至同一部作品都可能表现出多种审美维度。在不同作品中,作家的叙事技巧使用也具有多样性特征,原因为叙事技巧皆为思想表达服务,这其中又涉及到思想感情、前形式、内容、叙事材料以及叙事技巧之间的复杂关系。与此同时,新世纪西部乡土小说又不约而同地表现出诗意性,丰富了“诗意性”的内涵。在分析新世纪西部乡土小说的审美维度的过程中,同时还发现到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城市与乡村、人与文化及自然环境、“精英”与群众并非绝对对立,而如同中国的多民族一般,是对立中有统一的共同体。

刘钰舜[3](2020)在《设计学视角下的大理白族婚俗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民族婚俗作为民族民间艺术组成重要的一部分,是极具地域性风貌的社会大型活动。其中蕴含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各类关系的思考和认知,并通过服装、饮食、行为、造物等各个方面表现出来。当代婚礼设计发展迅速,民族婚俗文化引入当代婚礼设计势不可挡。本研究将大理白族婚俗置于设计学的视野下,结合大理白族婚俗的历史发展,立足喜洲、海东、洱源三地的白族进行田野调研,来分析大理白族婚俗的共性特点,在研究大理白族婚俗的设计语意的同时,深入研究民族婚俗对当代婚礼设计的影响及发展。理论方面:一、引用了由美国着名民族学家路易斯·亨利·摩尔根提出的人类社会的婚俗发展进化模式:乱婚-血缘婚-普那路亚(群婚)-对偶婚-一夫一妻制作为路径,对大理白族婚俗的历史发展脉络分为大理国时期以前的大理白族婚俗演变、大理国至现代的大理白族婚俗演变,两个部分进行了梳理。二、立足田野调研和文献资料,从大理喜洲、大理凤羽、大理洱源三地入手,完整记录分析大理白族婚俗情况。三、从婚礼食物味觉通感设计语意、婚礼服饰图形基因设计语意、婚礼器物造型工艺设计语意、婚礼环境气氛共鸣设计语意四个方面,拓展分析大理白族婚俗中的设计语意,得到从具象转化为抽象的色彩灵感、二维灵感、工艺灵感、空间灵感等。四、将场域概念引入婚俗,将大理白族婚俗的共性表现分为婚礼核心人物组合的婚礼内场、其他参与者组合的婚礼外场。集中归纳与婚俗相关,由婚姻联合提升家庭档次、自由宽容的多民族开放式通婚、礼佛颂佛温文尔雅的礼仪之风、家庭结构稳定两性地位相对平衡的大理白族民族特点。重点凝练了以抽象与具象巧妙融合、多对象的和谐统一、丰富艺术精神世界反映审美趋势三个方面的大理白族婚俗艺术特点与艺术功能实践方面:主要有三个点,如下:一、大理白族婚俗文化的艺术共性;是实践的第一步。主要通过大量的田野调研作为实践基础材料,对大理洲的喜洲地区、海东地区、洱源地区进行案例考察,实现对大理白族婚俗的完整观察,以分析大理白族对婚姻的社会功能、艺术共性、两性地位的认知,把握大理白族的基本民族性格和大理白族对婚姻的观念调性。二、大理白族婚俗具体内容的设计语意;是实践的第二步。主要通过部分康定斯基的抽象艺术理论和部分设计构成构理论为分析依据,对大理白族婚俗中出现的所有表现形式(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进行解构、提炼、抽象化,形成设计碎片,为大理白族婚俗的进一步设计提供数据库。三、大理白族婚俗现代市场化的延展思考;是实践的第三步。主要通过对现有婚礼设计市场2个月的深入实践,探寻民族婚俗设计语意市场化发展现状、发展前景,并以大理白族婚俗为对象进行民族婚俗设计语意市场化的实践操作,完成设计学视角下大理白族婚俗研究从民族婚俗发展-民族婚俗艺术共性-民族婚俗设计语意-民族婚俗设计实践的全路径探索。

郭再杨[4](2020)在《金华市国际留学生龙舟运动参与体验的质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应提高文化自信、文化互通意识,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以及进一步开放,吸引愈来愈多的国际留学生来华学习深造,面对如此庞大的留学生群体,这给高校传播中华文化、提高文化认同感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进行来华留学生体育教学建设中需要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注重本国国情和本国体育教育发展的特点,使留学生体育教育既有国际化的先进性,又具有本国特色的本土性。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认识传统体育文化势在必行。金华龙舟邀请赛自2017年举办至今,值得注意的是金华市国际留学生均参与其中,人民网、金华日报、浙江体育局等相继做出了报道。为了解金华市国际留学生龙舟运动参与体验,分析参与龙舟运动对于国际留学生起到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影响留学生参与的因素,本研究采取质性研究范式,通过深度访谈、文本分析和田野调查等多种资料收集的方式,严格按照开放式编码、关联式编码和选择式编码的三级编码程序,对21名国际留学生参与体验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得出四个方面的体验:训练体验、竞赛体验、互动体验、参与促进阻碍因素。(1)训练体验包括:龙文化体验、经济体验、谐天体验、集体归属感、身心体验、同舟共济。(2)竞赛体验包括:尊重本国文化、自强不息、合作共赢。(3)互动体验:人际互动、体育互动。(4)参与促进阻碍因素:训练环境、城市政策、社会因素、个人因素。结论:(1)国际留学生训练体验中,首先,龙舟运动不仅是一个展示金华经济的一个平台,还对城市发展中崇尚的“谐天”哲学理念有了一定的认识,其次,不仅加深了留学生对龙文化的认识,还对我国集体主义精神的呈现形式同舟共济有了一定的了解。最后在参与中获得集体归属感,并且挑战自我,重新认识自我,对自我成长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2)在竞赛体验中,展现了中国人民强大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信心,通过老年人感受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认识到中国人顽强不屈的民族性格,留学生在龙舟运动中以体验的方式扩大了对中国社会的了解,加深了对中国社会的认知。在竞赛过程中切身体会到了合作共赢,感受到了集体主义的优越性。(3)在互动体验中,首先,不仅在互动中感受到了集体的和谐温馨,而且充分体验到中国老师做事耐心与责任心和中国人的古道热肠乐于助人的文化特点,加深了对中国人的认识,这是建立国与国之间信任与沟通的一个微观通道。其次,促进了国际体育与中国传统体育之间的交流,主要表现为取长补短,同时也促进龙舟运动在国外的传播。(4)参与促进阻碍因素中,金华市绝佳的训练环境、体育政策以及社会支持对留学生的参与产生了积极地影响。其中同伴、家庭、本国的中文教师与本校的任课老师均一致鼓励留学生参加龙舟活动,而组织方面可谓是喜忧参半,龙舟运动组织虽然艰难,但是对于留学生的积极参与可谓是竭尽全力,无奈由于人力物力缺乏,在组织中相对混乱,并且训练内容不够丰富,降低了留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校组织出于安全考虑,此外花费很大,而且也没有实质性的运动成绩,极力反对。另外,个人参与动机包括认识朋友、提升汉语水平、丰富阅历、锻炼身体,其与高自我效能感也是促进参与的一个重要因素。

李珍[5](2020)在《基于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的《物质世界》(节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认为本翻译实践报告选取罗德尼·科特里尔的《物质世界》第七章和第九章为翻译源文本,第七章主要内容为矿物,第九章主要内容为金属。所选文本语言特色鲜明,含大量专业术语,用词严谨,逻辑性强,多用被动句和非人称句,是典型的科技文本,翻译很具挑战性。笔者在翻译文本时,综合运用SDL Trados Studio、Glossary Converter、ApSIC Xbench等工具和联合国术语库、术语在线、中国知网词典等资源,确保翻译准确性,提高翻译质量。翻译实践以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为指导。交际翻译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以目标语为导向,准确传达原文信息,贴近目标读者的语言表达习惯和文化,使译文更加顺畅、简洁、易懂,符合读者期望,从而增强读者效果。报告以翻译实践中的大量实例,从词汇、句子、修辞三个层面,运用交际翻译理论,就如何使译文更具可读性,从而达到译文的交际目的进行了认真分析和探索,并在此基础上,对科技文本的翻译策略和技巧提出了对策建议。本实践报告为科技文本的汉译提供了有益参考。本报告包括五个部分:翻译任务描述、翻译过程、翻译理论、案例分析以及实践总结。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翻译任务;第二部分全面描述了此次翻译实践的译前准备、时间安排和译后事项;第三部分阐述了文本类型理论,并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进行对比,进而确定以交际翻译理论为主要指导,第四部分对《物质世界》的翻译案例进行了解析;第五部分对此次翻译实践做出了总结。

唐婷[6](2020)在《大学生人生意义感与成就动机的关系 ——基于怀旧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怀旧是一种社会性的、喜忧参半的情绪情感,既有积极特征,又有消极特征,更是一种以积极情绪为总基调的、具有阶段性的心理体验。通常,怀旧的触发会伴随着人生意义感的产生,而人生意义感又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它在情感层面使个体拥有自我价值感,同时在认识层面又帮助个体明确自我目标,而追求成功的动机可以使得个体更好的趋向目标。因此,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在于依据怀旧的积极与消极及其阶段性特征探究在不同事件类型(积极的成功事件、消极的失败事件)的影响下,不同阶段的怀旧(简单怀旧、反思怀旧、解释怀旧)对人生意义感和成就动机的作用,并在预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两个研究,分别考察了不同事件类型影响下的不同阶段的怀旧对人生意义感及成就动机的影响。在预研究中,通过对128名大学生的怀旧文本的分析,分别将怀旧的文本内容从事件类型、对象、时间、描述的怀旧场景四个维度进行了探究,结果显示怀旧的事件类型主要有积极事件与消极事件2种,其中积极事件占比88.28%,而消极事件只有11.72%,这表明在一般情况下,个体更愿意将快乐的记忆作为怀旧的事件,积极的事件是怀旧的主要事件类型,此外,关于怀旧的主要对象、时间、场景的描述分别以人物、童年、与家人、朋友等相处为主。研究一采用事件反思任务,包含2个实验。实验1将积极的成功事件和消极的失败事件作为怀旧的主要影响因素,探究了在2种事件类型(成功事件/失败事件)的影响下怀旧引发的人生意义感是否存在显着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事件类型在怀旧上的主效应显着,失败事件组的被试怀旧水平显着高于成功事件组,但两组被试的人生意义感水平均较高,即消极的失败事件引发的怀旧依然会增加人生意义感。为了进一步探究在事件类型的影响下,不同阶段的怀旧是否会对增加人生意义感产生不同的作用,实验2在实验1的基础上,将怀旧的不同阶段(简单怀旧/反思怀旧/解释怀旧)作为怀旧增加人生意义感的又一影响因素,进一步探究在不同事件类型的影响下,各阶段的怀旧对增加人生意义感的潜在作用。研究结果显示怀旧的强度随着怀旧阶段的深入而增强;人生意义感的拥有随着怀旧阶段的深入而增加。研究二在实验2的基础上加入成就动机,并以追求成功的动机为主,在采用事件反思任务的同时,要求被试列出自己生命中的重要目标。以此来探究在不同事件类型的影响下,不同阶段的怀旧通过增加人生意义感是否激发被试的追求成功的动机。研究结果显示,成功事件组中:(1)寻找人生意义感在简单怀旧与追求成功的动机之间起着完全中介的作用;(2)拥有人生意义感在反思怀旧与追求成功的动机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3)拥有人生意义感在解释怀旧与追求成功的动机之间存在完全中介作用。另一方面,在失败事件组中:(1)寻找人生意义感在简单怀旧与追求成功的动机之间起着完全中介的作用;(2)寻找人生意义感在解释怀旧与追求成功的动机之间存在完全中介作用。本研究探讨了在积极、消极事件类型的影响下,不同阶段的怀旧对人生意义感与成就动机的作用。研究结果发现,不仅是积极的成功事件,消极的失败事件也会诱发怀旧并增加被试的人生意义感;无论是低阶的简单怀旧还是高阶的解释怀旧都会通过增加被试的人生意义感,将消极的失败事件和经历转化为积极的动力,从而激发被试的追求成功的动机。研究结果丰富了相关领域的研究,并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张宁[7](2020)在《一位小学青年男教师生存状态的个案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教师的生存与发展引起了教育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不良的生存状态会对教师的个体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从而导致教育教学质量的下降。我国目前小学教师性别结构出现严重失衡的现象,女教师多男教师少成为小学的典型特征。小学青年男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对他们的生存状态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D小学W老师为个案研究对象,通过观察法、深度访谈、半结构式访谈等方式收集关于W老师生存状态的第一手资料,在对W老师的职业选择和职业历程进行了解的基础上,从空间、时间、关系和个体感受四个维度对收集资料进行分析与整理,呈现出小学青年男教师的生存现状。经研究发现,影响小学青年男教师生存状态的因素主要有六方面的原因,包括学校管理制度的偏差、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偏低、职业压力不堪重负、社会赋予教师的期望值过高、传统性别角色观念与现实生活的矛盾和性别刻板印象产生的职业性别隔离等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对小学青年男教师的生存状态进行思考,认为应从教师自主建构精神世界和社会刻板印象的消解两方面来缓解小学青年男教师的生存困境,进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平衡小学教师男女结构失衡的情况。

刘将军[8](2020)在《四川茂县禁烟问题考察(1935-1949)》文中认为中国近代社会烟毒泛滥,严重制约着国家发展进程。茂县位居川西北,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以及受土司头人、土劣官绅、袍哥组织或高额烟利之诱迫,罂粟花开满整个地区,烟土贩运盛行,烟市繁荣,成为远近闻名的产烟区。烟患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经济发展滞后,戕害身体,历届政府均厉行查禁。尤其是南京国民政府掀起的禁烟运动在中国近代百年禁烟史上堪称典范,意义非比寻常。位居川西北的茂县自然也在大规模禁烟禁毒之列。茂县政府禁烟可大致分为两个时期。一是“两年禁毒、六年禁烟”运动(1935—1940年),国民政府以及四川省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禁烟法规,茂县也随之在鸦片种、运、售、吸、存等环节开展声势浩大的禁烟浪潮。该阶段,各级禁烟部门相续设立,禁政人员与经费由政府统筹规划,逐渐形成组织严密的禁政系统,但烟毒问题并未禁绝,违反禁政者依旧活动猖獗。二是禁政中后期(1940—1949年),茂县政府在前期禁政基础之上,继续厉行禁烟,在严查偷种、严禁贩运、强制戒烟、宣传教育四个方面相互配合,共同推动禁政的开展。茂县禁政耗时数年,成绩喜忧掺半。茂县禁烟在促进生产恢复与发展、打击烟毒行为以及移风易俗方面成效显着。但茂县属于民族县份,禁政实施过程充满荆棘,各阶层受烟利驱动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相互博弈,形成独有的禁烟特点。此外,各级政府推行禁政之决心、政策、吏治以及经费等方面表现出先天不足,严重影响着禁烟的实际成效,禁绝烟毒任重而道远。最后我们得出茂县烟毒问题既是政治问题,也是社会问题与民族问题,彻底切除该“毒瘤”需要以稳定的政局为前提;需要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其中,或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府与清正廉明的禁烟队伍为保障;需要政府有坚定的信念并且花大力气切实解决民众的生存及经济发展问题为基础;需要实施全民教育,提高对烟毒危害的认识水平为治本之策。

李田[9](2020)在《《关于学术不端认识》的英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创新显然已成为促进各国更快更稳发展的重要力量,各层次的学术交流也由此日渐受到重视。然而,近几年在追求学术进步的同时,各国的学术不端现象也越演越烈,它不仅破坏学术风气,阻碍研究创新,使知识分子丧失公信力,更是对国家、社会的发展非常不利。学术不端行为并不是个别国家和单位的独有现象,而是各国科研工作中的共性问题。翻译不仅仅是一种服务,更是一种职业责g任和态度。本篇报告的翻译材料《对学术不端的认识》和《加拿大高等教育中的学术不端情况》均选自加拿大核心期刊《加拿大高等教育杂志》,属于信息型文本翻译,做好信息型文本翻译研究以及专业准确的传递出原文本的内容,不仅能够有效的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而且能够为信息型文本的英译提供些许借鉴,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信息型文本翻译注重传递内容的客观性,旨在为读者提供完整、清晰的信息。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在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从词汇、句法、语篇三个方面对翻译过程的难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在词汇方面,原文中存在大量教育方面的专业术语和作者名翻译,针对这一方面难点,译者通过阅读大量的平行文本和参考文献,采用直译和意译的方法来实现词汇方面的对等。在句法方面,难点在于如何处理大量的复杂长句包括主从句和被动句,对此译者采用拆译、句式重构、句式转换的翻译技巧,最大化地实现译文从英语到汉语的句法对等。在语篇方面,以文本对等原则为指导,译者通过对原文逻辑和风格的忠实翻译,力求再现原版读者所感受到的效果。译者希望以上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对从事信息型文本翻译的译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赵一荻[10](2019)在《杭州电商网红行业实况调查与思考》文中认为“网红”是“网络红人”的简称,是指在现实或者网络生活中因为某个事件或者某个行为而被网民关注从而走红的人,或长期持续输出专业知识走红的人。“网红”的产生是在网络媒介环境下,网红、推手、媒体以及受众心理需求等利益共同体综合作用下的结果。经过多年的发展,网红们开始进行商业化实践。2016年,“网红”一词彻底爆红,网红经济也随之爆发。杭州由于浓厚的互联网和电商氛围,聚集了一批网红。因为变现能力强大,坐落于杭州的淘宝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网红变现平台。年轻貌美的网红们以自己的品味和眼光为主导,进行视觉推广,在社交媒体上聚集人气,依托庞大的粉丝群体进行定向营销,从而将粉丝转化为购买力。然而,网红与网红经济发展迅速的同时,也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大众对网红的认可度还不高。因此,本次毕业设计将围绕杭州电商网红群体,综合运用深度访谈法、参与观察法等,通过走访杭州的网红孵化公司、网红楼、网红工作室、淘宝等地,深入接触采访杭州电商网红、网红公司人员、阿里巴巴员工等各方社会力量及学界专家学者,用一组深度报道来尝试呈现电商网红在杭州的生存现状。

二、中国科技喜忧参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科技喜忧参半(论文提纲范文)

(1)乡村教师形象的媒介建构与呈现:框架理论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
    (二)研究方法与工具
二、研究结果
    (一)道德框架:无私奉献的“楷模”
    (二)激励框架:乡村教育的“生力军”
    (三)问题框架:喜忧参半的“矛盾者”
    (四)帮扶框架:政策措施的“受益者”
    (五)课改框架:素质教育的“先行者”
三、研究结论与启示

(2)新世纪西部乡土小说的审美维度研究 ——以陕、甘、宁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四、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新世纪西部乡土小说概述
    第一节 新世纪西部乡土小说的创作背景
        一、地理背景
        二、时代背景
        小结
    第二节 新世纪西部乡土小说审美维度的内涵与内容
        一、审美维度的内涵
        二、新世纪西部乡土小说审美维度的内容
        小结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现实维度
    第一节 批判现实维度
        一、批判传统文化
        二、批判现代事物
        小结
    第二节 实录生活维度
        一、回忆童年乡村
        二、感怀女性生活
        三、摹写家乡现状
        小结
    第三节 昭彰模范维度
        一、血性侠情范式
        二、侠义守望楷模
        三、刚柔相济圭臬
        小结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理想维度
    第一节 点染桃源维度
        一、勾勒理想传统
        二、展现纯美人情
        小结
    第二节 创构神域维度
        一、晕染神性时空
        二、搭建超时空神域
        小结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探索维度
    第一节 引介神力维度
        一、神力无奈退守
        二、探索于交错时空
        小结
    第二节 求法桃源维度
        一、诉诸修心无果
        二、受制于碎片化时空
        小结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多重视阈下的审美维度
    第一节 文学视阈下的审美维度
        一、重审技巧与思想的关系
        二、审美维度的嬗变
        三、揭示感性、理性与作品色彩
        四、审美维度的体系性、作家审美的复杂性与泛化的诗意性
        小结
    第二节 社会历史视阈下的审美维度
        一、呼应文学思潮与社会思潮
        二、彰显文学的民俗学和文化传播价值
        三、昭示五组共同体
        小结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3)设计学视角下的大理白族婚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课题来源
        1.1 社会现实使然
        1.2 个人爱好驱使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1 研究的目的
        2.2 研究的意义
    (三)研究现状
        3.1 相关的概念界定
        3.2 相关研究的现状及评述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4.1 大理白族与婚俗相关的民族特点
        4.2 大理白族婚俗的共性表现和特殊表现
        4.3 大理白族婚俗的设计语意
        4.4 民族婚俗在当代婚礼设计中的发展思考
    (五)将本课题置于设计学视野下的理论依据
        5.1 设计学思维提炼: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辨证统一
        5.2 现代设计是以系统设计为主的操作方式
        5.3 设计构成多元化和跨学科联动的特征
    (六)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6.1 研究方法
        6.2 研究思路
一、大理白族婚俗发展历史梳理
    (一)云南大理白族民族文化环境概述
    (二)大理国时期以前的大理白族婚俗演变
    (三)大理国时期至现代的大理白族婚俗演变
    (三)本章小结
二、大理白族婚俗案例基本流程调研
    (一)案例点选择依据
    (二)大理喜洲地区白族婚俗基本流程
    (三)大理海东地区白族婚俗基本流程
    (四)大理洱源凤羽白族婚俗基本流程
    (五)本章小结
三、大理白族婚俗的设计语意分析
    (一)大理白族婚俗的设计语意对象类型
    (二)婚礼食物味觉通感设计语意
        3.2.1 婚礼食材设计选择
        3.2.2 以甜、辣为代表的婚礼味觉
        3.2.3 从甜、辣味觉到暖色系色彩视觉
    (三)婚礼服饰图形基因设计语意
        3.3.1 服饰内容及造型
        3.3.2 以红粉色系、蓝绿色系为代表的婚礼服饰色彩提取
        3.3.3 以动植物图案、几何图案为主的服饰刺绣二维解构
    (四)婚礼器物功能及其行为的设计语意
        3.4.1 以祈福、辟邪及助兴功能为代表的婚礼器物
        3.4.2 同一行为设计实现多功能的特点
    (五)婚礼环境共鸣设计语意
        3.5.1 可见与不可见的物
        3.5.2 可见与不可见的色彩
    (六)本章小结
四、大理白族婚俗文化的设计艺术共性
    (一)不同场域及其设计艺术特色
        4.1.1 场域概念及婚俗设计场域划分依据
        4.1.2 婚礼核心人物组合的婚礼设计艺术内场
        4.1.3 其他参与者组合的婚礼设计艺术外场
    (二)大理白族与婚俗相关的民族性格
        4.2.1 重视家族、婚姻联合提升家庭档次
        4.2.2 自由、宽容的多民族开放式通婚
        4.2.3 礼佛颂佛、温文尔雅的礼仪之风
        4.2.4 家庭结构相对稳定、两性地位相对平衡
    (三)大理白族婚俗设计艺术特点与设计艺术功能
        4.3.1 抽象与具象巧妙融合
        4.3.2 多对象的和谐统一
        4.3.3 丰富艺术精神世界、反映艺术审美趋势
    (四)本章小结
五、大理白族婚俗的设计思考
    (一)当代婚礼设计对象及受众解析
        5.1.1 当代婚礼设计包含的对象
        5.1.2 当代婚礼设计消费的受众
    (二)当代婚礼设计市场调研
    (三)民族婚俗设计语意市场化情况喜忧参半
        5.3.1 市场对民族婚俗文化的接纳程度不高
        5.3.2 行业内从业者专业能力层次不齐、消费市场驱动
        5.3.3 民族婚俗追求者的带头作用
    (四)当代婚礼设计案例分析
    (五)民族婚俗设计语意在当代婚礼设计中的影响
结语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1:《婚理》大理白族婚礼毕业设计实践
附录2:一期二期三期田野调研全程记录表
附录3:四期市场化跟踪全程记录表
附录4:初期论文评估资料
附录5: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表
附录6: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比赛获奖表

(4)金华市国际留学生龙舟运动参与体验的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1.高校传播中国文化是新时代的要求
        2.留学生参与中国传统体育项目龙舟的研究严重不足
        3.金华市国际留学生参与龙舟兴趣浓厚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核心概念界定
        1.龙舟运动参与体验
        2.国际留学生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1.文化互通与留学生体育教学相关性研究
        2.留学生教育发展史的研究
        3.留学生教育策略的研究
        4.研究小结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对象
    (五)研究程序
    (六)研究工具
    (七)研究质量检验
    (八)研究伦理问题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训练体验
        1.龙文化体验
        2.经济体验
        3.谐天体验
        4.集体归属感
        5.身心体验
        6.同舟共济
    (二)竞赛体验
        1.尊重本国文化
        2.自强不息
        3.合作共赢
    (三)互动体验
        1.人际互动
        2.体育互动
    (四)参与促进阻碍因素
        1.训练环境
        2.城市政策
        3.社会因素
        4.个人因素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A 金华市国际留学生训练照片
附录B 比赛图片
附录C 国际留学生龙舟运动参与体验访谈提纲
附录D 知情同意书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基于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的《物质世界》(节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摘要
Abstract
Chapter One Translation Task Descrip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Research Significance
    1.3 Brief Introduction to Translation Task
        1.3.1 Source Text Description
        1.3.2 Source Text Characteristics and Translation Difficulties
        1.3.3 Translation Mode
        1.3.4 Quality Assurance
Chapter Two Translation Process
    2.1 Translation Preparation
        2.1.1 Material Collection and Preparation
        2.1.2 Glossory Making
        2.1.3 Translation Methods Selection
    2.2 Time Arrangement and Schedule
    2.3 Post-translation Editing and Proofreading
Chapter Three Translation Theory
    3.1 Newmark’s Text Typology
    3.2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Chapter Four Case Analysis
    4.1 Lexical Level
        4.1.1 Prepositions
        4.1.2 Adjectives
        4.1.3 Conjunctions
        4.1.4 Synonyms
        4.1.5 Units of Measurement
    4.2 Syntactic Level
        4.2.1 Long Sentences
        4.2.2 Impersonal Sentences
        4.2.3 Passive Sentences
        4.2.4 Relative Clauses
        4.2.5 Chemical Equations
    4.3 Rhetorical Level
        4.3.1 Metaphor
        4.3.2 Personification
        4.3.3 Allusion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5.1 Translation Practice Conclusion
    5.2 Unsolved Problems and Limitations
    5.3 Reflection
References
Appendix A Source Text&Target Text
Appendix B Glossary
Appendix C Translation Licence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大学生人生意义感与成就动机的关系 ——基于怀旧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2.1 怀旧的相关研究
        2.1.1 怀旧的概念界定与分类
        2.1.2 怀旧的影响因素与测量方式
        2.1.3 怀旧的功能
    2.2 人生意义感的相关研究
        2.2.1 人生意义感的概念与构成
        2.2.2 人生意义感的研究现状与测量方式
    2.3 成就动机的相关研究
        2.3.1 成就动机的概念与构成
        2.3.2 成就动机的研究现状与测量方式
    2.4 成就动机与怀旧、人生意义感的关系分析
        2.4.1 成就动机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4.2 人生意义感与怀旧的关系
        2.4.3 成就动机、怀旧与人生意义感的关系
3 研究目的与方法
    3.1 研究目的与假设
    3.2 研究设计
    3.3 研究方法的有效性验证
    3.4 研究意义
4 预研究:怀旧的特征:基于事件类型的分析
    4.1 被试
    4.2 研究设计
    4.3 实验程序
    4.4 数据整理与分析
    4.5 研究结果
    4.6 讨论
    4.7 基本结论
5 研究一:怀旧事件类型对人生意义感的影响:阶段特征的分析
    5.1 引言
    5.2 实验1:怀旧事件类型对人生意义感的影响
        5.2.1 被试
        5.2.2 研究设计
        5.2.3 研究工具
        5.2.4 实验程序
        5.2.5 数据整理与分析
        5.2.6 研究结果
        5.2.7 讨论
        5.2.8 基本结论
    5.3 实验2:怀旧事件对人生意义感影响的阶段比较
        5.3.1 被试
        5.3.2 研究设计
        5.3.3 研究工具
        5.3.4 实验程序
        5.3.5 数据整理与分析
        5.3.6 研究结果
        5.3.7 讨论
        5.3.8 基本结论
6 研究二:怀旧与成就动机的关系:人生意义感的中介作用
    6.1 引言
    6.2 被试
    6.3 研究设计
    6.4 研究工具
    6.5 实验程序
    6.6 数据整理与分析
    6.7 研究结果
        6.7.1 方差分析
        6.7.2 中介效应分析
    6.8 讨论
    6.9 基本结论
7 总讨论与结论
    7.1 怀旧事件类型的基本特征
    7.2 怀旧事件类型对人生意义感影响的阶段特征
    7.3 人生意义感的中介作用:认知定向与情感诱导
    7.4 结论
8 研究不足与展望
    8.1 研究不足
    8.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

(7)一位小学青年男教师生存状态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1.1 来自个人的发现
        1.1.2 来自文献的发现
        1.1.3 来自实践的发现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青年
        1.3.2 生存状态
        1.3.3 教师生存状态
    1.4 文献综述
        1.4.1 对教师生存状态的现状描述
        1.4.2 研究述评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过程
    2.1 研究设计
        2.1.1 研究思路
        2.1.2 研究方法
        2.1.3 研究伦理
    2.2 研究过程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W老师职业选择的动因
        3.1.1 内部因素
        3.1.2 外部因素
    3.2 W老师的执教经历
        3.2.1 初登讲台:角色转变
        3.2.2 立于现实:进入小学
    3.3 W老师的生存现状
        3.3.1 基于空间的发现:层层的控制与监督
        3.3.2 基于时间的发现:陀螺般的生活状态
        3.3.3 基于关系的发现:错综复杂的影响
        3.3.4 基于个体的发现: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3.3.5 小结:喜忧参半的小学青年男教师
第四章 讨论
    4.1 影响小学青年男教师生存状态的因素分析
        4.1.1 学校管理制度的偏差
        4.1.2 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偏低
        4.1.3 教师职业压力不堪重负
        4.1.4 社会赋予教师的期望值过高
        4.1.5 传统性别角色观念与现实生活的矛盾
        4.1.6 性别刻板印象产生的职业性别隔离
    4.2 对于小学青年男教师生存状态的思考
        4.2.1 教师自主建构精神世界
        4.2.2 社会刻板印象的消解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8)四川茂县禁烟问题考察(1935-194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意义及研究现状
        1.1.1 选题的意义
        1.1.2 研究现状
    1.2 本文研究的资料及研究方法
        1.2.1 研究资料
        1.2.2 研究方法
    1.3 本文主要结构及内容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2 民国时期茂县鸦片泛滥及危害
    2.1 民国时期茂县鸦片种植及其泛滥
        2.1.1 茂县鸦片种植概况
        2.1.2 茂县鸦片种植缘由
    2.2 民国时期茂县的鸦片售卖及吸食
        2.2.1 鸦片的运输
        2.2.2 鸦片的交易
        2.2.3 烟市的繁荣
        2.2.4 民众吸食鸦片状况
    2.3 民国时期茂县种植鸦片的危害
        2.3.1 农业生产萧条
        2.3.2 社会混乱
        2.3.3 戕害身体
3 国民政府“两年禁毒、六年禁烟”时期茂县禁政
    3.1 “两年禁毒、六年禁烟”时期茂县禁政实施
        3.1.1 国民政府的禁烟法规与四川省政府的禁烟措施
        3.1.2 茂县禁烟实施情况
    3.2 茂县禁政机构的沿革、人员及经费问题
        3.2.1 茂县禁烟机构的沿革
        3.2.2 茂县禁烟人员及经费问题
41 941—1949 年茂县的禁烟
    4.1 国民政府与四川省政府禁烟法规
        4.1.1 国民政府与四川省政府禁烟法规及政策
        4.1.2 国民政府和四川省政府禁烟政策
    4.2 茂县禁烟实施过程
        4.2.1 严查偷种
        4.2.2 严查贩运
        4.2.3 强制戒烟
        4.2.4 宣传教育
5 喜忧参半:茂县禁烟成效的多维度透视
    5.1 茂县禁烟的成效与难题
        5.1.1 茂县禁烟的成效
        5.1.2 茂县禁烟的难题
    5.2 茂县禁烟过程中的阻碍因素及屡禁不绝之原因
        5.2.1 茂县禁烟过程中的阻碍因素
        5.2.2 茂县烟毒屡禁不绝之原因
    5.3 茂县禁烟的历史经验
        5.3.1 稳定政局是前提
        5.3.2 发展经济是基础
        5.3.3 提高文化是治本之策
6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关于学术不端认识》的英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Chapter Two Translation Process
    2.1 Task Description
        2.1.1 Significance of the Task
        2.1.2 Requirements of the Task
    2.2 Translation Preparation
        2.2.1 Analysis of Source Text
        2.2.2 Collection of Parallel Text
        2.2.3 Use of Translation Tools
        2.2.4 Proofreading
    2.3 Theoretical Guidance: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2.3.1 Key Ideas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2.3.2 Application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Chapter Three Case Analysis
    3.1 Lexical Equivalence
        3.1.1 Literal Translation
        3.1.2 Free Translation
    3.2 Syntactic Equivalence
        3.2.1 Sentence Division
        3.2.2 Sentence Restruction
        3.2.3 Voice Conversion
    3.3 Textual Equivalence
        3.3.1 Restruction of the Logic
        3.3.2 Maintenance of the Writing Style
Chapter Four Project Evaluations
    4.1 Self-Evaluation
    4.2 Teacher's Evaluation
    4.3 Client's Evaluation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Acknowledgements
Bibliography
Appendix1 Source Texts and Target Texts
Appendix2 Glossary
Appendix3 Translation Evaluation Report

(10)杭州电商网红行业实况调查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一、一拍即合:当网红遇见电商
    毕业做网红:今朝获利,未来无解
    内容生产者:电商网红的进阶之路
    网红加工厂:杭州的天时、地利与人和
二、莫衷一是:当网红成为一种职业
    MCN: 做网红,我们是专业的
    父母: 做什么不好,做网红?
    社会: 舆论的撕扯
三、喜忧参半:网红经济中的起与落
    崛起: 上市的网红,变革的传统
    浮躁: 光鲜的名利场,残酷的现实局
    轮回: 初代网红谢幕,新人持续登场
作品阐述
    一、选题缘起
    二、现有报道基础
    三、作品简介及创新点
    四、报道价值
    五、采写感悟
参考文献

四、中国科技喜忧参半(论文参考文献)

  • [1]乡村教师形象的媒介建构与呈现:框架理论的视角[J]. 李书琴,王卫华.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21(12)
  • [2]新世纪西部乡土小说的审美维度研究 ——以陕、甘、宁为中心[D]. 隋军. 西藏民族大学, 2021(08)
  • [3]设计学视角下的大理白族婚俗研究[D]. 刘钰舜. 云南艺术学院, 2020(12)
  • [4]金华市国际留学生龙舟运动参与体验的质性研究[D]. 郭再杨. 浙江师范大学, 2020(02)
  • [5]基于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的《物质世界》(节选)翻译实践报告[D]. 李珍. 江西理工大学, 2020(01)
  • [6]大学生人生意义感与成就动机的关系 ——基于怀旧影响的研究[D]. 唐婷.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7]一位小学青年男教师生存状态的个案研究[D]. 张宁. 山西大学, 2020(01)
  • [8]四川茂县禁烟问题考察(1935-1949)[D]. 刘将军.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 [9]《关于学术不端认识》的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 李田. 西南科技大学, 2020(08)
  • [10]杭州电商网红行业实况调查与思考[D]. 赵一荻. 浙江大学, 2019(01)

标签:;  ;  ;  ;  

中国科技参差不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