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床边紧急起搏救治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赵翠[1](2021)在《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处理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文中提出第一部分:不同级别医院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处理现况调查目的:评估目前我国各级别医院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处理的现况及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临床实践及科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选取全国东北沈阳、华东济南、华北北京和华中武汉等不同地区4个城市各级别医院9家,每个城市包含1家三级综合医院、1家二级综合医院,另含心血管专科阜外医院,每家医院连续入选因快速型心律失常就诊的患者。采集人口统计学指标及心律失常治疗(包括药物及非药物治疗手段)情况。结果:共入选快速型心律失常628例,包括房颤/房扑399例(63.5%),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46例(23.2%),室速50例(8.0%),房速16例(2.5%),不适当窦速12例(1.9%),宽QRS心动过速5例(0.8%),房颤/房扑为各级别医院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心血管专科医院中室速比例明显高于三级及二级综合医院(16.8%vs.7.1%,16.8%vs.3.3%,P值均<0.05)。抗心律失常药物(AADs)应用情况:在伴器质性心脏病或心衰的患者中,各级别医院房颤/房扑、室速及房速急诊处理中AADs的应用均以胺碘酮最多;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各级别医院应用最多的为普罗帕酮、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NDHP-CCB)、胺碘酮;不适当窦性心动过速中应用最多的为西地兰。在无器质性心脏病或心衰的患者中,房颤/房扑、室速、房速中AADs占比最高的均为胺碘酮,其中房颤/房扑急诊处理时三级及二级综合医院胺碘酮应用比例明显高于心血管专科医院(69.2%vs.23.8%,70.0%vs.23.8%,P值均<0.05)。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NDHP-CCB、普罗帕酮应用最多,胺碘酮在三级及二级综合医院也占一定比例。非药物治疗手段:迷走神经刺激和食管心房调搏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应用最多。电复律应用最多的为室性心律失常。结论:各级别医院对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处理基本与指南相符,但同样存在不规范用药情况。心律失常的规范化处理任务仍艰巨。第二部分:不同级别医院房颤/房扑急诊处理中抗凝现况调查目的:调查不同级别医院房颤/房扑急诊处理中抗凝现状及存在问题,为进一步规范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选取全国东北沈阳、华东济南、华北北京和华中武汉等不同地区4个城市各级别医院9家,每个城市包含1家三级综合医院、1家二级综合医院,另含心血管专科阜外医院,每家医院连续入选因房颤/房扑就诊的患者,采集人口统计学指标,及进行抗凝治疗现况相关问题。结果:本研究共入选399例房颤/房扑患者,房颤/房扑患者中完成抗凝问卷371例,其中瓣膜性房颤/房扑患者(风湿性二尖瓣中重度狭窄或机械瓣置换)31人,非瓣膜性房颤/房扑(包含其他瓣膜病变及非瓣膜病变)患者340例。完成抗凝调查问卷的非瓣膜房颤/房扑中,266例(78.2%)患者医生认为其有抗凝指证,已应用抗凝200例(75.2%),其中146例应用非口服抗凝(145例为低分子肝素,1例其他);启动长期口服抗凝药65例(24.4%),各级别医院启动长期口服抗凝药的患者占比均偏低,且三级医院及二级医院均低于心血管专科医院(22.2%vs.41.3%,17.9%vs.41.3%,P值均<0.05),华法林为各级别医院中应用最多的口服抗凝药物。在尚未启动长期口服抗凝治疗的201例(75.6%)患者中继续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患者未启动长期口服抗凝的主要理由包括:急诊医生建议门诊/心内科评估抗凝问题(心血管专科医院38.5%,三级医院52.7%,二级医院48.1%);患者不愿接受抗凝治疗(心血管专科医院46.2%,三级医院30.9%,二级医院30.8%);患者选择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心血管专科医院19.2%,三级医院14.5%,二级医院44.2%),其中患者选择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比例二级医院明显高于三级医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指标在各医院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计算完成抗凝问卷的340例非瓣膜性房颤/房扑患者的CHA2DS2-VASc评分,CHA2DS2-VASc≥2的男性或≥3分的女性有227例,应用抗凝者148例(65.2%),其中非口服抗凝药物治疗的患者109例(48.0%),已启动长期口服抗凝者50例(22.0%),各级别医院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CHA2DS2-VASc=1的男性或=2分的女性患者65例中,应用抗凝治疗者36例(55.4%),其中非口服抗凝药物者31例(47.7%),各级别医院间无统计学差异;已启动长期口服抗凝11例(16.9%),三级及二级综合医院明显低于心血管专科医院(66.7%vs.2.6%,66.7%vs.13.3%,P值均<0.05)。在 CHA2DS2-VASc=0分的男性或=1的女性患者48例中,应用抗凝者21例(43.8%),心血管专科(88.9%)及二级综合医院(85.7%)比例明显高于三级综合医院(21.9%),P值均<0.05;应用非口服抗凝治疗者18例(37.5%),心血管专科医院(66.7%)及二级综合医院(85.7%)明显高于三级综合医院(18.8%),P值均<0.05;已启动长期口服抗凝治疗者4例(8.3%),各级别医院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各级别医院非瓣膜性房颤/房扑患者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治疗比例仍低,三级医院及二级医院更为显着。房颤/房扑栓塞预防的规范化治疗任务仍艰巨。第三部分:不同级别医院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处理的医师调查目的:调查各级别医院医师对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处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为进一步规范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对存在急诊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较多的科室(包括急诊科、心内科、冠心病监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等)中的医师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共纳入全国东北沈阳、华东济南、华北北京和华中武汉等不同地区4个城市各级别医院8家,每个城市包括1家三级综合医院、1家二级综合医院(除外济南),另含1家心血管专科医院(阜外医院)。结果:8家医院共收集医师问卷305份。表示对胺碘酮熟悉的医生比例在各级别医院均最高,在三级综合医院为94.8%,心血管专科医院为100%,二级综合医院为97%。与心血管专科医院相比,三级综合医院可独立应用胺碘酮的医师比例偏低(74.6%vs.95.7%,P<0.05),而需上级医师指导应用的比例高(4.3%vs.21.8%,P<0.05);三级及二级综合医院心房颤动处理中考虑抗凝治疗策略的医师比例(分别为66.8%和69.7%)均低于心血管专科医院(95.7%,P值均<0.05);药物治疗无效但血流动力学尚稳定情况下,基本能接受电复律治疗的比例在各级医院均未超过50%。各级医院均有50%以上医师认为不能完全规范处理急诊心律失常,70%以上医师认为参加有关学术会议、学习培训班、科室普及相关指南、医师多读指南可改进处理心律失常水平。结论:各级医院医师目前对于快速型心律失常的规范化急诊处理上尚存在不足,可考虑通过多种措施进行改进。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2](2020)在《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2016共识升级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室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发生在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的非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预后多为良好,但持续性快心室率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扑动与颤动可导致心脏性猝死。在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与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的支持下,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室性心律失常工作委员会于2016年组织国内专家首次撰写了中国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为2016年共识的升级版,该版是在参考新近公布的欧美相关指南和共识基础上,结合我国近几年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国情再版的新的专家共识。期望2020版共识将有助于促进我国室性心律失常的预防与治疗。
刘香[3](2019)在《临时起搏在儿童缓慢心律失常中的应用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背景:缓慢型心律失常导致心输出量明显降低可诱发阿-斯综合征、急性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甚至心源性猝死,是儿童常见急症之一,及时治疗对挽救患儿生命、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而临时起搏器通过体外脉冲发生器产生的脉冲电流刺激心脏跳动,可迅速为患者提供心率支持,增加心输出量,保障重要脏器血液灌注,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医疗急救技术,其疗效和安全性在成人患者中已得到广泛认可,但在儿童尚缺乏统一证据。目的:通过总结分析55例安装临时起搏器的缓慢心律失常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临时起搏治疗儿童缓慢心律失常的作用和效果。方法:收集2007年6月2018年5月55例接受临时起搏治疗的缓慢心律失常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特点及疗效进行回顾性总结和统计学分析。统计学软件使用SPSS20.0版本。结果:55例缓慢心律失常包括心肌炎所致的窦性心动过缓、严重房室传导阻滞(AVB)或心搏停止29例,心肌病所致的III°AVB或病窦综合征5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III°AVB 6例,先天性III°AVB 5例,III°AVB围术期临时起搏10例。经过治疗后,18例临床治愈,36例好转,1例死亡;在心律失常转归方面,19例恢复正常心律,6例好转,30例未愈。结论:临时起搏治疗有利于改善各种病因所致缓慢心律失常的临床症状,促进早期可逆的传导系统损伤恢复,降低III°AVB围术期风险,是一项安全、有效的预防和急救技术。
牟桂琴,龙春花,牟华明[4](2017)在《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行临时心脏起搏器安置术的护理及并发症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探究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行临时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后的护理。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1月于该科CCU收治的缓慢型心律失常行介入临时心脏起搏器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 其中出现2例电极移位, 1例心导管血栓形成, 经处理后, 均康复出院。结论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行介入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 给予预见性的护理, 并加强临床并发症的观察, 能够降低手术风险, 提高患者满意度, 值得临床推广。
崔云,张育才,黄敏[5](2017)在《儿童急性暴发性心肌炎诊治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急性暴发性心肌炎(acute fulminant myocarditis,AFM)起病急骤,可在短期内进展为心力衰竭与心源性休克而致死。儿童AFM早期诊断困难,临床首发以心外消化道与呼吸系统症状多见,主要表现为腹痛、呕吐、咳嗽、气促等,易误诊与漏诊。新型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和心肌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早期诊断AFM有一定的临床价值。紧急床旁临时心脏起搏、体外膜肺氧合和床旁连续血液净化等生命支持技术的发展降低了儿童AFM的病死率。
杨光明[6](2017)在《床旁临时起搏抢救心脏骤停及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并分析普通电极床旁临时起博抢救心脏骤停和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效果及其安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并发症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13年1月—2016年6月所收治的60例因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和心脏骤停而实施紧急临时心脏起搏的患者的临床资料,60例患者在床旁非X线条件下,均以改良的Seldinger法穿刺左锁骨下静脉或右颈内静脉,留置血管鞘。将普通起搏电极导管经鞘管送入到达右心室或肺动脉根部(右室流出道),进行临时起搏,观察患者的治疗起搏情况。结果 60例患者全部成功植入,起搏信号正常、有效。患者未出现血胸、气胸、血栓形成、心肌穿孔、心包填塞等并发症。多数患者安全度过危险期,1例患者植入术中发生心室颤动,有1例患者出现电极脱位,1例患者死于非起搏原因。结论在床旁进行临时心脏起搏是抢救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有效措施。在没有X线引导下,普通电极即可达到有效起搏,患者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痛苦少。
贺文奇,楚英杰[7](2016)在《临时心脏起搏器抢救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评估临时心脏起搏器抢救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5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急诊内科抢救的因不同病因引起的心脏骤停和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14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抢救时是否实施临时心脏起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80例)给予临时心脏起搏治疗,其中心脏骤停49例,缓慢型心律失常31例;对照组(67例)给予传统心肺复苏和药物治疗,其中心脏骤停39例,缓慢型心律失常2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抢救成功率为96.3%,明显高于对照组(44.8%)(P<0.05)。观察组中39例(95.1%)心脏骤停患者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8例(45.1%),并且观察组中38例(97.4%)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2例(44.4%)(均P<0.05)。心脏临床起搏患者中4例(5%)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心包积液(1例),室颤(1例),导管脱位(2例)。结论临时心脏起搏器在抢救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中疗效显着,安全性高,可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黄影兰,陈文智,蓝志新[8](2015)在《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术在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抢救中的价值》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术在抢救急诊科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我院急诊科的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22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住院的23例在DSA引导下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床旁安装心脏起搏器。观察比较两组心脏起搏器的安装时间、一次起搏成功率、一次点击未到率,术后观察比较两组的并发症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床边临时心脏起搏器的安装时间明显要短于对照组,差异高度有统计学意义(P<0.01);一次起搏成功率、一次点击未到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区血肿、心律失常、电极脱位、导管相关性感染、起搏器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身窦性心律恢复率、术后1周后自身窦性心律恢复率以及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旁临时心脏起搏在急诊科抢救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中是一项简单而适用的方法,其安全性好,操作方便,并发症少,疗效可,值得推广应用。
吕志强,马立芝,王立祥,郭晓东,汪茜,刘亚华,王凤林,李韧[9](2014)在《非透视下紧急床旁临时心脏起搏在急诊抢救的应用体会》文中指出非透视下紧急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是指在无X线透视设备的条件下,在床边对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临时心脏起搏的急救技术[1]。目前急诊科由于心脏病及各种原因引起的猝死、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增多,尽快恢复患者的血流灌注,维持稳定的生命体征是抢救的关键,在急诊开展非透视下紧急床旁临时起搏技术是抢救濒死患者的重要技术,我们自2006年开展此技术来,共抢救患者187例,安置成功率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下面谈谈我们的体会。
汪兴玲[10](2014)在《院前急救中应用无创临时起搏治疗53例患者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回顾分析院前急救中应用无创临时起搏技术治疗心脏骤停和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4年1月期间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院前急救的心脏骤停和缓慢型心律失常(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及以上,以下同)的病例103例。按现场有无应用无创临时起搏进行分组,对比观察应用无创临时起搏抢救心脏骤停和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分组:起搏组: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现场应用无创临时起搏抢救的心脏骤停和缓慢型心律失常的病例53例。起搏组再依据诊断分为心脏骤停起搏组24例和缓慢型心律失常起搏组29例。对照组: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现场未应用无创临时起搏抢救的心脏骤停和缓慢型心律失常的病例50例(因当时没有引进该项仪器)。对照组再依据诊断分为心脏骤停对照组24例和缓慢型心律失常对照组26例。各组患者年龄、疾病严重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结果:心脏骤停起搏组24例患者有13例起搏成功,平均起搏阈值为(81.25±17.58)mA。起搏成功率(即抢救成功率)为54.1%。心脏骤停对照组24例患者有5例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为20.8%。缓慢型心律失常起搏组29例患者有28例起搏成功,平均起搏阈值为(68.45±10.87)mA,起搏成功率(即抢救成功率)为96.5%。缓慢型心律失常对照组26例患者有17例经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心率提升,血压上升,头昏,昏厥症状减轻。抢救成功率为65.3%。起搏组和对照组抢救成功率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所有进行无创临时起搏治疗的患者均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心脏骤停和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在进行院前急救时,应用无创临时起搏疗效好。在院前急救的实践中应加以推广应用。
二、床边紧急起搏救治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床边紧急起搏救治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处理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不同级别医院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处理现况调查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不同级别医院房颤/房扑急诊处理中抗凝现况调查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不同级别医院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处理的医师调查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房颤患者卒中风险评估中的生物标志物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3)临时起搏在儿童缓慢心律失常中的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重要学术会议 |
(6)床旁临时起搏抢救心脏骤停及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4 讨论 |
(10)院前急救中应用无创临时起搏治疗53例患者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缩略词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典型病例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床边紧急起搏救治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处理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D]. 赵翠.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02)
- [2]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2016共识升级版)[J].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0(03)
- [3]临时起搏在儿童缓慢心律失常中的应用分析[D]. 刘香. 重庆医科大学, 2019(01)
- [4]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行临时心脏起搏器安置术的护理及并发症观察[J]. 牟桂琴,龙春花,牟华明.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7(24)
- [5]儿童急性暴发性心肌炎诊治进展[J]. 崔云,张育才,黄敏.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17(09)
- [6]床旁临时起搏抢救心脏骤停及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J]. 杨光明. 系统医学, 2017(01)
- [7]临时心脏起搏器抢救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观察[J]. 贺文奇,楚英杰. 中华医学杂志, 2016(33)
- [8]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术在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抢救中的价值[J]. 黄影兰,陈文智,蓝志新.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5(07)
- [9]非透视下紧急床旁临时心脏起搏在急诊抢救的应用体会[J]. 吕志强,马立芝,王立祥,郭晓东,汪茜,刘亚华,王凤林,李韧. 中国医学装备, 2014(S1)
- [10]院前急救中应用无创临时起搏治疗53例患者的疗效观察[D]. 汪兴玲. 遵义医学院, 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