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素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葛根素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一、葛根素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付旭冉,叶永丽,赵晓联,孙秀兰[1](2021)在《葛根功效活性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葛根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药食同源植物,富含异黄酮、葛根素、皂苷类、葛根多糖、生物碱等活性组分,具有缓解人体氧化、抗炎、抗肿瘤、预防"三高"、降"三高"、解酒护肝、保护神经、雌激素样活性等功效。该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葛根功能性成分及其生物功效的研究进展,总结葛根在食品方面的应用现状,以期为葛根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相关食品开发提供一定的指导。

张明月[2](2021)在《葛根与粉葛解热、镇痛、抗炎药效学研究及代谢组学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明确葛根与粉葛对发热,疼痛,炎症模型大鼠的药理作用,探讨葛根与粉葛在解热、镇痛、抗炎上的药效区别;结合LC-MS技术探讨葛根与粉葛干预炎症模型,对其差异代谢物和代谢通路的调控作用,并且对可能影响代谢通路的相关靶点进行验证,以期对葛根与粉葛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葛根与粉葛的解热、镇痛、抗炎药效学研究解热实验实验正式开始前,连续5 d,测量大鼠直肠温两次,将两次直肠温波动超过0.5℃及单次体温大于38℃的大鼠剔除,不作正式实验大鼠使用。实验前1 h测2次直肠温度,取平均值作为基础温度。分别用尾静脉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20μg/kg)和皮下注射酵母混悬液(5m L/kg)复制发热模型,在两种发热模型上观察葛根与粉葛的解热效应。将大鼠随机分组,每组20只,分别为对照组、LPS/酵母组、对乙酰氨基酚组、葛根6.4g/kg组、葛根3.2g/kg组、葛根1.6g/kg组、粉葛6.4g/kg组、粉葛3.2g/kg组、粉葛1.6g/kg组。每隔半小时测量大鼠体温,发热达到高峰,立即对每组中10只大鼠进行腹主动脉取血、取下丘脑组织,另外10只继续测量体温至恢复正常。在LPS致热模型中,计算体温上升的最大值ΔTmax(体温最大值与基础体温之差);ELISA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检测LPS致热模型大鼠血浆中的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 AMP),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的含量。在酵母致热模型中,计算体温上升的最大值ΔTmax(体温最大值与基础体温之差);ELISA法检测酵母菌致热模型大鼠血浆中的IL-1β,环加氧酶1(Cyclooxygenase-1,PTGS1),PGE2的水平。镇痛实验热辐射甩尾实验:本实验采用热辐射刺激大鼠尾部后三分之一处,通过测量大鼠甩尾的时间来检测大鼠用药前与用药后对于伤害性刺激的敏感度的变化,以考察葛根与粉葛的镇痛效果。取90只大鼠,称重、编号,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葛根6.4g/kg组、葛根3.2g/kg组、葛根1.6g/kg组、粉葛6.4g/kg组、粉葛3.2g/kg组、粉葛1.6g/kg组,每组10只。在鼠尾光照测痛仪上测其基础痛阈,测量三次,若三次测得的基础痛阈值稳定,方可进入后续试验。观察甩尾潜伏期的变化,计算ΔT=甩尾潜伏期-基础痛阈;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实验:造模前5天,将大鼠置于步态仪中反复训练,使之形成条件反射。分别对90只大鼠称重并且编号,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葛根6.4g/kg组、葛根3.2g/kg组、葛根1.6g/kg组、粉葛6.4g/kg组、粉葛3.2g/kg组、粉葛1.6g/kg组。每组10只;于每天上午灌胃给药,对照组与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10m L/kg),其他组灌胃相应剂量葛根与粉葛溶液,连续灌胃7天,正式造模当天,末次给药后30min,除对照组外,其他组大鼠均在右后肢足趾中部皮下注入0.1m L的角叉菜胶(1%),于3h后肿胀到达高峰,使用步态仪测量,得到停留时间、接触面积、平均接触压力等指标。抗炎实验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雄性昆明小鼠9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葛根7.8g/kg组、葛根3.9g/kg组、葛根1.95g/kg组、粉葛7.8g/kg组、粉葛3.9g/kg组、粉葛1.95g/kg组。于每天上午灌胃给药,对照组与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10 m L/kg),其他组灌胃相应剂量葛根与粉葛溶液,连续灌胃7天,正式造模当天,给药后1 h,于除对照组外其余小鼠的右耳内,外两侧各涂20μL的二甲苯,采用各自的左耳作对照,0.5 h后断椎处死小鼠,沿耳廓基线剪下左、右耳片,鼠耳打孔器在其耳廓的相同位置各打下一圆耳片,称左、右耳片质量。计算肿胀度与肿胀率;大鼠棉球肉芽肿法:雄性SD大鼠80只,每组1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阿司匹林组、葛根6.4g/kg组、葛根3.2g/kg组、葛根1.6g/kg组、粉葛6.4g/kg组、粉葛3.2g/kg组、粉葛1.6g/kg组。所有大鼠麻醉,背部植入相同质量的灭菌棉球,随即缝合皮肤。手术当天计作D0,连续灌胃给药7 d。于第9 d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浆。随后处死大鼠,将棉球连同周围包裹的结缔组织一起取出,剔除脂肪,烘干,称重。称量肉芽肿重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中的IL-1β,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含量。2.葛根与粉葛抗炎代谢组学分析代谢通路的筛选基于LC-MS代谢组学技术,研究葛根与粉葛对棉球肉芽肿炎症模型大鼠的血浆的代谢轮廓的影响,分析葛根与粉葛对炎症模型大鼠血浆中相关生物标志物的调节,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从代谢物角度探讨葛根与粉葛对炎症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并且对差异代谢物进行KEGG Pathway富集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到葛根与粉葛调节的差异代谢物的相关代谢通路,探讨葛根与粉葛对炎症相关的代谢通路的调节作用。代谢通路的验证对上一步得到的与葛根和粉葛调控炎症相关的代谢通路进行验证,明确葛根与粉葛对炎症模型的代谢通路的调控作用是通过某一靶点来进行的。结果:1.葛根与粉葛解热、镇痛、抗炎药效学研究解热药理作用结果:在LPS致热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LPS组大鼠体温明显升高,血浆中IL-1β、c AMP、PGE2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所升高,表明大鼠发热模型造模成功。而葛根与粉葛干预后,葛根3.2g/kg组与粉葛6.4g/kg组在发热高峰(6h)时,ΔTmax对比LPS组均有所下降(P<0.05),并且葛根3.2g/kg组抑制体温升高效果强于粉葛3.2g/kg组(P<0.05);粉葛6.4g/kg、3.2g/kg组与LPS组相比,IL-1β含量显着下降(P<0.05),粉葛6.4g/kg、3.2g/kg组降低IL-1β含量强于葛根6.4g/kg、3.2g/kg组(P<0.05)。而葛根6.4g/kg、3.2g/kg组和粉葛的6.4g/kg、3.2g/kg、1.6g/kg组中c AMP含量对比LPS组则有所上升,且差异较大,对比葛根粉葛同剂量组,粉葛6.4g/kg、1.6g/kg组的c AMP高于葛根6.4g/kg、1.6g/kg组(P<0.05);对于血浆中PGE2含量来看,葛根6.4g/kg组与粉葛1.6g/kg组对比LPS组,PGE2水平下降明显(P<0.05)。葛根与粉葛对于LPS致热模型大鼠在发热高峰时间点(6h)具有一定的降温作用;在酵母致热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酵母组大鼠的体温显着升高,血浆样本中的PTGS1、IL-1β和下丘脑组织匀浆中的PGE2明显升高(P<0.05),表明大鼠发热模型造模成功。葛根与粉葛干预之后,在发热高峰(7.5h)时,葛根6.4g/kg、3.2g/kg组和粉葛6.4g/kg组对发热大鼠具有较好的降温作用,ΔTmax对比酵母组均有所下降(P<0.05),并且葛根6.4g/kg组降温效果强于粉葛6.4g/kg组(P<0.05);葛根的6.4g/kg、3.2g/kg、1.6g/kg组和粉葛的6.4g/kg、3.2g/kg组与酵母组对比,PTGS1水平显着下降(P<0.05),并且葛根6.4g/kg组降低PTGS1水平强于粉葛6.4g/kg组(P<0.05);葛根6.4g/kg、3.2g/kg、1.6g/kg组,粉葛6.4g/kg、3.2g/kg、1.6g/kg组的IL-1β含量水平对比酵母组均有所下降(P<0.05);对于大鼠下丘脑组织匀浆测量PGE2水平,葛根3.2g/kg组与粉葛6.4g/kg、3.2g/kg组对比酵母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葛根3.2g/kg组相较于粉葛3.2g/kg组,下降趋势明显(P<0.05)。葛根与粉葛在发热高峰期具有一定的降温和抑制发热模型大鼠细胞因子表达。镇痛药理作用结果:在热辐射甩尾实验中,葛根与粉葛干预后,葛根6.4g/kg、3.2g/kg、1.6g/kg组,粉葛6.4g/kg、3.2g/kg、1.6g/kg组与模型组相比较,甩尾时间与基础痛域之间的差值(ΔT)均有所增加(P<0.05),其中除葛根1.6g/kg组效果比粉葛1.6g/kg组差,葛根6.4g/kg、3.2g/kg组与粉葛6.4g/kg、3.2g/kg组相比,ΔT显着增加(P<0.05),镇痛效果明显强于粉葛;在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在步态仪上的平均接触压力显着降低(P<0.05),说明模型组大鼠足肿胀严重,疼痛明显,不敢下脚走动。葛根的6.4g/kg、3.2g/kg组与粉葛的6.4g/kg、3.2g/kg、1.6g/kg组与模型组相比较,平均接触压力均有所升高(P<0.05),将葛根与粉葛同剂量组对比,发现粉葛6.4g/kg、3.2g/kg、1.6g/kg组的平均接触压力显着上升(P<0.05),说明葛根与粉葛均具有一定的镇痛能力,粉葛镇痛效果强于葛根。抗炎药理作用结果: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耳廓肿胀度明显升高(P<0.05),说明造模成功。给予葛根与粉葛干预后,葛根7.8g/kg组与粉葛的7.8g/kg、3.9g/kg、1.95g/kg组与模型组对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粉葛7.8g/kg组抑制小鼠耳廓肿胀效果强于葛根7.8g/kg组(P<0.05),说明粉葛抗炎效果强于葛根;在大鼠棉球肉芽肿实验中,模型组的肉芽肿重量增加,血浆中IL-1β、TNF-α水平也明显升高,说明棉球肉芽肿模型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葛根6.4g/kg组和粉葛6.4g/kg、3.2g/kg、1.6g/kg组的肉芽肿重量显着降低(P<0.05),其中粉葛6.4g/kg、1.6g/kg组抑制肉芽肿增长效果强于葛根6.4g/kg、1.6g/kg组(P<0.05);对于大鼠血浆中的IL-1β含量,葛根6.4g/kg、3.2g/kg组,粉葛的6.4g/kg、3.2g/kg、1.6g/kg组与对模型组相比,IL-1β水平下降显着(P<0.05),并且粉葛的6.4g/kg、3.2g/kg、1.6g/kg组降低IL-1β含量效果强于葛根各剂量组(P<0.05);葛根与粉葛干预后,葛根6.4g/kg、3.2g/kg、1.6g/kg组,粉葛6.4g/kg、3.2g/kg、1.6g/kg组与模型组相比,均能减少血浆中的TNF-α的含量(P<0.05),并且粉葛3.2g/kg组降低TNF-α含量效果强于葛根3.2g/kg组(P<0.05)。与葛根相比,粉葛更能减轻肉芽肿重量,降低血浆中IL-1β,TNF-α的含量,由此可以说明,在大鼠棉球肉芽肿模型中,粉葛抗炎效果好于葛根。2.葛根与粉葛抗炎的代谢组学分析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与模型组,模型组与葛根粉葛各剂量组均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分离趋势,表明葛根与粉葛可以调控炎症大鼠的代谢轮廓。血浆代谢组学共鉴定出21个与葛根调控炎症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其中葛根上调15个生物标志物的表达,下调6个生物标志物的表达。通过代谢通路富集出6条代谢通路,分别是: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戊糖和葡萄糖醛酸的相互转化途径,谷胱甘肽代谢途径,嘌呤代谢途径,胆汁酸的生物合成途径,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代谢组学共鉴定出17个与粉葛调控炎症相关的血浆生物标志物,其中粉葛上调10个生物标志物表达,下调7个生物标志物的表达。共富集筛选出3条代谢通路,包括谷胱甘肽代谢途径,叶酸一碳库代谢途径,氨酰基-t RNA的生物合成途径。选出与炎症密切相关的两条代谢通路分别为: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和谷胱甘肽代谢途径。对两条代谢通路进行相关靶点的验证。对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进行5-脂氧合酶(5-lipoxygenase,5-LOX)和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两个靶点的验证: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中的COX-2的浓度,可以得到: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COX-2浓度升高,葛根与粉葛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COX-2水平降低,有下降的趋势,但没有统计学意义;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中5-LOX的浓度,从得到的数据可以看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5-LOX浓度显着升高(P<0.05),葛根与粉葛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葛根6.4g/kg组与粉葛的6.4g/kg、3.2g/kg、1.6g/kg组5-LOX水平降低(P<0.05),并且粉葛3.2g/kg、1.6g/kg组抑制5-LOX水平升高能力强于葛根3.2g/kg、1.6g/kg组(P<0.05),说明5-LOX可能是粉葛调控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的重要靶点。谷胱甘肽代谢途径检测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氧化型谷胱甘肽(L-Glutathione oxidized,GSSG)的含量变化,GSH/GSSG的比值变化,γ-谷氨酰半胱氨酸连接酶(γ-Glutamate-cysteine ligase,γ-GCL)的活性验证。对血浆中GSH含量进行检测可知: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GSH含量降低(P<0.05),葛根与粉葛干预可以升高模型中的GSH含量(P<0.05)。对GSSG含量检测可知,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GSSG含量升高(P<0.05),葛根与粉葛可以有效降低炎症模型中GSSG的浓度(P<0.05)。对GSH与GSSG的比值进行分析: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比值降低(P<0.05),葛根、粉葛干预后,能有效升高GSH/GSSG且粉葛3.2g/kg组GSH/GSSG比值显着高于葛根3.2g/kg组(P<0.05)。对血浆样本中的γ-GCL的活性进行检测可知: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γ-GCL的活性降低(P<0.05),葛根、粉葛干预后,能有效增强γ-GCL的活性(P<0.05),并且粉葛3.2g/kg、1.6g/kg组γ-GCL活性均高于葛根3.2g/kg、1.6g/kg组(P<0.05)。葛根与粉葛均可以显着增加棉球肉芽肿模型大鼠血浆中的GSH的含量,降低GSSG的含量,显着升高GSH/GSSG的比值,增加γ-GCL的活性,粉葛对于GSH/GSSG比值和γ-GCL的活性的调控强于葛根,可以得到粉葛是通过调节γ-GCL限速酶的活性来调控GSH的合成来发挥其对谷胱甘肽代谢的调节作用。结论1.发热模型中,葛根解热和抑制体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效果强于粉葛;热辐射甩尾实验中,葛根镇痛作用强于粉葛;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实验中,粉葛镇痛效果强于葛根;炎症模型中,粉葛抗炎效果强于葛根。2.葛根富集出6条代谢通路,分别是: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戊糖和葡萄糖醛酸的相互转化途径,谷胱甘肽代谢途径,嘌呤代谢途径,胆汁酸的生物合成途径,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粉葛共富集出3条代谢通路,包括谷胱甘肽代谢途径,叶酸一碳库代谢途径,氨酰基-t RNA的生物合成途径;对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进行验证:粉葛调控5-LOX浓度能力强于葛根。说明粉葛可能通过5-LOX来调控花生四烯酸通路;对谷胱甘肽代谢通路进行验证,粉葛对于GSH/GSSG和γ-GCL活性的调控能力强于葛根。说明粉葛可能通过影响GSH的合成来进而调控谷胱甘肽代谢途径。

鞠娜[3](2021)在《玉液汤颗粒剂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基于经典名方玉液汤的文献记载进行系统考证,对其提取工艺、成型工艺进行系统研究,制备玉液汤颗粒剂,并进行质量标准研究,为经典名方的研究开发及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查阅古籍文献,对玉液汤的处方来源,用法用量,功效主治,方中药材基源以及处方剂量等内容进行考证。提取工艺研究:通过吸水性试验,考查处方中药材的吸水率及浸泡时间;以黄芪甲苷、葛根素总提取量为考察指标,通过L9(34)正交试验法考察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和加水量三因素对指标的影响,优选玉液汤颗粒最佳水提工艺。成型工艺研究:以软材性状为指标筛选润湿剂乙醇的浓度;以成型率、吸湿率、融化时间、休止角为指标综合评价筛选辅料种类以及药辅比例,制备玉液汤颗粒。质量标准研究:参照《中国药典》颗粒剂的检查项对玉液汤颗粒进行相应检查;采用TLC法对玉液汤颗粒中的葛根、山药、五味子、天花粉进行鉴别;应用HPLC法对玉液汤颗粒中黄芪甲苷、葛根素进行含量测定,进而确定玉液汤颗粒的质量标准。结果:1.处方考证:经文献考证玉液汤方中七味药材均与《中国药典》收录药材基源一致,且根据张锡纯治疗消渴的理论思想及玉液汤处方药材的配伍分析,方中葛根选用野葛,五味子选用北五味子。处方现代剂量为生山药36g,生黄芪18g,知母21.6g,生鸡内金7.2g,葛根5.4g,五味子10.8g,天花粉10.8g。2.提取工艺:加10倍量水(首次加水量12倍)煎煮3次,每次90min。3.成型工艺:按干膏粉与糊精1:1.5的比例进行投料,加入80%~85%的乙醇制备软材,过筛制粒,60℃干燥,整粒,包装,15g/袋。4.质量标准研究:采用TLC法对处方中的葛根、山药、天花粉以及五味子进行薄层鉴别,所建立的薄层鉴别方法斑点清晰,科学可行,可用于玉液汤颗粒中各味药材的鉴别;HPLC法对玉液汤颗粒中的黄芪甲苷、葛根素进行含量测定,明确每袋玉液汤颗粒含黄芪甲苷、葛根素分别不得低于0.74mg、19.0mg;建立玉液汤颗粒的指纹图谱,并指认葛根素、芒果苷、毛蕊异黄酮苷、五味子醇甲4个峰,所建立的方法稳定、可行,10批样品相似度在98%以内,可用于玉液汤颗粒的质量评价。结论:玉液汤为清代经典名方,本研究通过文献考证确定处方药材基源及古今药量换算,通过提取工艺以及成型工艺的系统研究,优选了玉液汤颗粒剂稳定可行的制备工艺,并且通过质量标准研究制定科学可行的质量标准,为玉液汤的开发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陈艳,文佳玉,谢晓芳,彭成[4](2021)在《葛根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葛根是我国传统的药食同源中药材,具有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等功效。葛根富含多种化学成分,主要有异黄酮类、三萜类、皂苷类、生物碱类、香豆素类化合物和多糖类,其中异黄酮类和三萜类化合物为主要的药理活性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葛根具有改善心脑血管疾病、抗糖尿病、抗肿瘤、抗病毒、抗炎、抗自由基、预防骨质疏松、保护肝脏、调节免疫、解酒、解热等多种药理作用。基于近年来公开发表的文献,本文对葛根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葛根的合理用药和产品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李修刚,张玲钰[5](2020)在《葛根素治疗糖尿病的应用研究进展》文中认为本文综述了葛根素在糖尿病方面的应用。通过对葛根素有效治疗糖尿病方面的相关文献的分析,得出葛根素在有效治疗糖尿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分析表明葛根素通过抗氧化、抑制非酶糖基化、降血糖、降血脂、增强胰岛素受体敏感性、抗炎等方面来有效应对糖尿病。

樊红波,郭晶,辛斌全[6](2020)在《葛根素的现代分子药理学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葛根素为我国传统中药葛根的提取成分,主要用于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糖尿病肾病、痛风、视网膜病变及骨质疏松等。本文就葛根素对不同疾病的现代分子药理学治疗机制做一综述,并对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进行简要分析,以期为临床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马金秋[7](2020)在《预防大鼠低压低氧脑损伤的葛根素鼻用温敏凝胶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制备葛根素温敏凝胶,通过鼻腔给药提高葛根素生物利用度和脑靶向性,用于预防低压低氧脑损伤。方法:首先通过大鼠在体鼻腔灌流筛选葛根素及其衍生物中透鼻黏膜能力最强的药物,以丙二醇为溶剂、以泊洛沙姆407和泊洛沙姆188为基质制备载药凝胶。以胶凝温度和胶凝时间作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优化处方。通过体外透析法考察药物的释放行为并通过释药方程模拟探究释放机制,通过Franz扩散池考察载药凝胶透黏膜吸收能力。采用流变仪考察温敏凝胶的胶凝温度及流变学性质,通过离体蟾蜍上颚黏膜纤毛毒性评价制剂安全性。考察葛根素温敏凝胶鼻腔给药后小鼠在急性减压缺氧条件下的携氧能力改变及死亡率。建立大鼠低压低氧脑损伤模型,通过行为学、脑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染色评价葛根素温敏凝胶预防脑损伤的作用。利用液质联用技术,比较口服和鼻腔给药后大鼠血浆和组织分布,评价其脑靶向性。结果:鼻腔灌流实验显示葛根素透鼻黏膜吸收能力最好。葛根素鼻用温敏凝胶最优处方为23%泊洛沙姆407,4%泊洛沙姆188和10%丙二醇,胶凝温度为34.3℃,胶凝时间为2.9 min,适于鼻腔内给药。6 h内,葛根素累积释放率及单位面积累积渗透量分别为55.5±6.0%和151.9±21.0μg/cm2,具有一定缓释作用,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流变学试验表明,葛根素鼻用温敏凝胶模量与温度成正比,当高于30℃时,储能模量大于损耗模量,此时可形成黏附性较好的凝胶。在鼻腔温度(34℃)下,储能模量始终高于损耗模量,说明凝胶态能较好滞留于鼻腔。葛根素鼻用温敏凝胶可显着提高小鼠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增加携氧能力,并降低急性低压低氧条件下小鼠死亡率。通过低压氧舱成功建立稳定的大鼠低压低氧脑损伤模型。水迷宫实验表明,中、高剂量葛根素鼻用温敏凝胶可显着缩短低压低氧脑损伤大鼠逃避潜伏期,增加大鼠穿越平台次数,提高脑损伤大鼠学习记忆和空间探索能力。旷场实验表明,葛根素中、高剂量组脑损伤大鼠运动平均速度和直立次数显着增加,与模型组相比提高了大鼠自主探索能力。葛根素高剂量组可降低丙二醛含量减轻氧化应激,通过提高谷胱甘肽含量增加抗氧化能力。葛根素中、高剂量减轻了低压低氧条件下大鼠神经细胞损伤,下调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血浆药代动力学表明,与口服给药葛根素组相比,鼻腔给药葛根素温敏凝胶达峰时间缩短(口服给药Tmax=36±13.4 min,鼻腔给药Tmax=10.0±5.7 min),相对生物利用度是口服给药的300%。相同剂量下,口服给药组在脑中未检出葛根素,鼻腔给药组AUC为954.5±335.1 h*ng/m L,说明鼻腔用葛根素温敏凝胶具有较好的脑靶向作用。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葛根素鼻用温敏凝胶,能提高葛根素的生物利用度和脑靶向作用,有效预防大鼠低压低氧脑损伤,将为急进高原等特殊环境下低压低氧脑损伤的预防提供新思路。

周昊楠[8](2020)在《葛根素联合ADSCs支架修复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胫骨缺损的实验研究及机制初探》文中提出目的:通过SD(Sprague Dawley,SD)大鼠体内实验,探索葛根素联合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支架修复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大鼠胫骨缺损的能力。方法:(1)将36只3月龄雌性SD大鼠,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法进行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造模,造模成功3个月后,均实施双侧胫骨近端骨缺损造模,之后按干预措施不同随机分为3组:A组右侧胫骨缺损处植入载ADSCs羟基磷灰石支架,左侧胫骨缺损处未行特殊处理作为对照,腹腔注射葛根素注射液,2g/d;B组右侧胫骨缺损处植入载ADSCs羟基磷灰石支架,左侧未处理作为对照,腹腔注射生理盐水;C组右侧骨缺损处植入普通羟基磷灰石支架,左侧未处理作为对照,腹腔注射生理盐水。3组分别于骨缺损术后第2、4、8、12周行体重测量、体脂率检测、骨密度扫描及处死后进行大体观察、左右两侧胫骨缺损处病理切片观察。(2)计算机检索MEDLINE、Web of Science、EBSCO、The 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筛选葛根素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相关基因靶点,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1)8周后A组大鼠骨密度高于B、C两组,体重轻于B、C两组,体脂率低于B、C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胫骨缺损大体观察可见,2周时A、B、C三组无明显差异,4周以后可见骨缺损修复情况A组>B组>C组;病理切片可见,相同时间节点,A组炎症细胞聚集、浸润及新生成骨均高于B、C组。(2)葛根素治疗骨质疏松症,可能与催乳素信号通路、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自噬调节、雌激素信号通路、破骨细胞分化以及子宫内膜癌相关通路等相关信号通路有关。结论:(1)葛根素联合载ADSCs羟基磷灰石支架能有效促进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胫骨缺损愈合,应用8周以上能有效提高骨密度,降低体脂率,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2)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葛根素治疗骨质疏松症,可能与催乳素信号通路、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自噬调节、雌激素信号通路、破骨细胞分化以及子宫内膜癌相关通路等信号通路有关。

王雪姣[9](2020)在《葛根素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研究》文中指出背景: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作为世界上危害人类尤其是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主要疾患之一,因其极高的发病率以及近年来的年轻化趋势,而备受广大医者和学者的关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作为心血管疾病中重要一员,其科学实验及临床治疗的研究更是成为热点和难点。已经发育成熟的心肌细胞作为终末分化细胞,当发生心肌梗死时,心肌细胞不同程度受损甚至坏死,功能丧失。临床对于AMI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等,都是针对心肌梗死早期用于挽救受损但是还未凋亡的心肌细胞及其功能,但对于已经坏死或凋亡的心肌细胞却是回天乏术。心肌细胞坏死或凋亡,功能性心肌细胞由无功能的成纤维细胞取代进而形成瘢痕组织,心室重构,心脏功能下降,最终导致心力衰竭,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严重的威胁患者生命。由于心肌细胞损伤的不可逆性,解决心肌细胞的缺失成为心肌梗死治疗的根本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细胞生物工程学的发展使干细胞替代疗法成为治疗心肌梗死的一种新的具有前景的治疗方法。干细胞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的能力,使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成为研究热点。多项基础实验和临床试验已经表明干细胞移植能够修复受损的心肌细胞,促进血管新生,减少梗死面积,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自2003年美国FDA率先批准对心肌梗死等疾病采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进行治疗,此后全球范围内开始了干细胞治疗的相关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其中应用最为广泛和成熟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与胚胎干细胞等其他干细胞相比以下优点:具有容易获取,容易分离,体外培养及扩增具有稳定性,没有免疫排斥问题,不涉及医学伦理道德问题,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运用恰当的诱导剂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分化为骨细胞、软骨细胞、神经细胞、脂肪细胞、内皮细胞、干细胞、平滑肌细胞、心肌样细胞,上述优点使其成为了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种子细胞。BMSCs可以通过与心肌细胞共培养,基因修饰及药物诱导等方法分化为心肌细胞,但其分化率及安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葛根素是葛根的重要成分,它可以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葛根素及其多种制剂已经通过各种药剂形式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葛根素作为中药有效成分,与西药相比,毒副作用更小,使用更安全,临床推广价值显着。目前已有研究发现,葛根素不仅能保护受损心肌细胞、保护心血管,还能在体外诱导胚胎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提高心室细胞分化效率。目的:本实验应用葛根素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层面探讨葛根素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诱导能力,通过其诱导分化最适浓度的筛选提高分化率,为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干细胞移植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与结果:为了探讨葛根素诱导BMSCs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可行性,运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SD大鼠的四肢骨的BMSCs。对第2代BMSCs分别运用0(对照组)、50、100、200μmol/L葛根素进行体外定向诱导。观察培养细胞的形态,结果可见,BMSCs由0小时的悬浮状态到24小时时均匀贴壁;3天后可见细胞圆钝突起;7天后细胞呈现长梭形等不规则状态。葛根素诱导7天后,细胞增殖加快,细胞形态更加修长;诱导28天后,细胞呈现方向性的紧密排列状态。BMSCs的形态经过不同浓度葛根素诱导无差异。运用流式细胞技术对第3代BMSCs进行表面抗原鉴定,结果显示,CD29、CD45、CD90的阳性率表达分别为95.1%、7.4%和93.4%。表明细胞为纯化的BMSCs。运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法检测间隙连接蛋白43(Cx43)、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心肌肌钙蛋白T(c Tn T)在诱导4周后各组的表达。结果显示,各诱导组均可见Cx43、c Tn I及c Tn T的阳性表达,空白对照组表达呈阴性,其中100μmol/L诱导组较其他组的阳性表达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用激光共聚焦荧光技术检测间隙连接蛋白43(Cx43)、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心肌肌钙蛋白T(c Tn T),对比诱导4周后对照组与100μmol/L诱导组的表达,提示100μmol/L诱导组呈阳性表达,对照组呈阴性表达,差异显着。运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法检测间隙连接蛋白43(Cx43)、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心肌肌钙蛋白T(c Tn T)在各组诱导4周的BMSCs的表达。结果显示,各组均在蛋白水平表达Cx43、c Tn I及c Tn T,其中100μmol/L诱导组的表达最高,对照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技术检测心肌早期转录因子GATA-4和心肌细胞增强因子2c(MEF2c)在各诱导组诱导分化1周、2周、4周细胞的表达,检测T-box5和amphiphysin-2(Bin1)在空白对照组与100μmol/L诱导组诱导分化1周、2周、4周细胞的表达。结果显示,经葛根素诱导后,各个基因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虽然各个基因的最高表达量呈现在不同时间段,但都出现在100μmol/L诱导组。各诱导组相比,GATA-4的最高表达量出现在100μmol/L诱导组诱导4周时,MEF2c的最高表达量出现在100μmol/L诱导组诱导2周时。100μmol/L诱导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T-box5的最高表达量出现在100μmol/L诱导组诱导1周时,Bin1的最高表达量出现在100μmol/L诱导组诱导4周时。相较于其他诱导组,100μmol/L组表达最高(P<0.05)。结论:1.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的SD大鼠四肢骨髓细胞可以纯化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2.不同浓度葛根素可以在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3.100μmol/L为葛根素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最佳浓度。

倪树玲[10](2020)在《复方葛五灵片的药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今社会,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作息变得不规律,经常性的熬夜、大量的饮酒以及饮食不规律等不良的习惯增加了肝脏代谢负担,以及临床上的多种药物也可以增加肝脏负担,都会导致肝脏的损伤。肝脏损伤已经成为现代普遍存在的疾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因此,寻找能够保护和预防肝脏疾病,并且没有副作用的天然药物十分必要。本复方葛五灵片处方中包含葛根、五味子和灵芝,具有提升机体免疫能力、改善肝组织损伤、保护心脏及脑部血管等的功能,对预防及保护肝脏不受损伤具有一定的效果,且副作用小。本处方是以葛根、五味子和灵芝入药,通过对其有效成分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温度及时间的影响等设计正交试验,筛选出三种药材混合在一起的最佳提取条件。根据药材提取物的特性选择使用辅料的种类,用量以及对得到成型的制剂检测各相关检查项,综合所有结果选择出最优的制剂成型工艺。对使用该最优成型工艺制成的复方葛五灵片进行质量标准研究,通过薄层色谱法对本品的葛根、五味子等进行定性鉴别;再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葛五灵片中葛根素、五味子醇甲的含量,考察其方法学,并建立本品的含量测定方法。根据中国药典片剂考察项对本处方进行初步稳定性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的三种混合药材最佳提取条件是:依照已定的处方比例称取葛根、五味子和灵芝药材,加入药材质量8倍的60%乙醇浓度的水溶液,重复提取3次,每次时间为3小时,滤过,将过滤液合并到一起。回收乙醇,将提取液浓缩至稠状放于烘干箱里进行干燥处理,即得提取物干膏。将所得干膏粉碎,加入微晶纤维素:淀粉(1:2),定量喷以含有1%聚维酮k30的75%乙醇水溶液,制粒,在50℃真空烘干箱中干燥60分钟,整粒,加入颗粒质量1%的硬脂酸镁,压片,即得复方葛五灵片。本处方片剂的硬度、脆碎度、崩解度等基本检查项都在标准规定的范围内。本文在检测葛根素和五味子醇甲含量时使用的含量测定方法所得到的各考察结果都符合要求。依据薄层鉴别法可对葛根、五味子、灵芝进行定性鉴别。根据初步稳定性试验的结果可以得出本品稳定性良好,易于保存。本文不仅确定了复方葛五灵片的最佳提取制备工艺,研究了其有效成分的方建立了其质量标准,为后续进行的试验提供了研究基础。根据最优制型工艺制得的复方葛五灵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各检查项结果均符合标准,说明本品易于储存运输。本文建立的质量标准对复方葛五灵片的质量能够起到准确、快速及稳定的控制,而且操作简单方便,对以后更深入研究发展及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葛根素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葛根素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葛根功效活性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葛根活性组分
2 葛根功效活性
    2.1 抗氧化
    2.2 抗炎
    2.3 抗癌和抗肿瘤
    2.4 降血糖、血脂、血压作用
    2.5 心血管保护
    2.6 解酒护肝
    2.7 神经保护作用
    2.8 雌激素样作用
3 葛根食品开发现状
4 总结与展望

(2)葛根与粉葛解热、镇痛、抗炎药效学研究及代谢组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综述
第一章 葛根与粉葛解热、镇痛、抗炎药效学研究
    第一节 葛根与粉葛对发热模型大鼠的药效学研究
        引言
        1.材料与仪器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讨论
    第二节 葛根与粉葛对疼痛模型大鼠的药效学研究
        引言
        1.材料与仪器
        2.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讨论
    第三节 葛根与粉葛对炎症模型大鼠的药效学研究
        引言
        1.材料与仪器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讨论
    小结
第二章 葛根与粉葛抗炎代谢组学分析
    第一节 葛根与粉葛抗炎代谢通路筛选
        引言
        1.材料与仪器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讨论
    第二节 葛根与粉葛的抗炎代谢通路验证
        引言
        1.材料与仪器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讨论
    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3)玉液汤颗粒剂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第一章 医药典籍考证研究
    1 处方考证
    2 本草考证
    3 剂量考证
    4 现代数据化转换
    5 小结与讨论
第二章 玉液汤颗粒的提取工艺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2 实验内容
        2.1 评价指标的选择
        2.2 黄芪甲苷含量测定
        2.3 葛根素含量测定
        2.4 吸水率考察
        2.5 正交实验
    3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玉液汤颗粒的成型工艺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2 实验内容
        2.1 制剂方法的选择
        2.2 干膏粉的制备
        2.3 辅料筛选
        2.4 玉液汤颗粒中试工艺验证
    3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玉液汤颗粒剂质量标准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2 颗粒性状
    3 鉴别
        3.1 葛根薄层鉴别
        3.2 山药薄层鉴别
        3.3 天花粉薄层鉴别
        3.4 五味子薄层鉴别
    4 检查
    5 含量测定
        5.1 黄芪甲苷含量测定
        5.2 葛根素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6 玉液汤颗粒剂指纹图谱的建立
        6.1 测定方法的建立
        6.2 参照物的选择及相关成分确认
        6.3 方法学试验
        6.4 指纹图谱建立
    7 小结与讨论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5)葛根素治疗糖尿病的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葛根素在治疗糖尿病中的应用
    1.1 葛根素的化学结构及性质
    1.2 增强抗氧化能力
    1.3 抑制蛋白质非酶糖基化
    1.4 降血糖、血脂作用
    1.5 提高胰岛素受体敏感性
    1.6 血管方面的作用
2 总结与展望

(6)葛根素的现代分子药理学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葛根素现代药理学作用机制
    1.1 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
        1.1.1 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异常增殖。
        1.1.2 内皮功能保护作用。
        1.1.3 对离子通道的影响作用。
        1.1.4 舒张血管作用。
        1.1.5 调节血脂及对凝血系统作用。
    1.2治疗糖尿病肾病作用
    1.3 抗炎抗痛风作用
    1.4 抑制癌细胞增殖作用
    1.5 对脑神经保护作用
    1.6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1.7 降低眼内压及视网膜保护作用
2 葛根素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分析
    2.1 葛根素的临床应用
    2.2 不良反应分析
3 展望

(7)预防大鼠低压低氧脑损伤的葛根素鼻用温敏凝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急进高原与认知功能损伤
    2 葛根素药理作用
        2.1 保护脑血管及神经系统
        2.2 治疗糖尿病并发症
        2.3 抗肿瘤
    3 脑靶向递药系统
        3.1 血脑屏障结构功能
        3.2 脑靶向方式
        3.3 鼻腔-大脑递药系统
    4 原位凝胶研究进展
    5 本课题研究思路
第二章 葛根素及其衍生物透鼻黏膜特性
    1 实验材料
        1.1 药物与试剂
        1.2 仪器
        1.3 动物
    2 实验方法
        2.1 HPLC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2.2 葛根素及其衍生物透鼻黏膜能力考察
    3 结果与讨论
        3.1 色谱图及线性范围
        3.2 葛根素及衍生物透鼻粘膜能力
    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葛根素温敏凝胶处方筛选及性质评价
    1 实验材料
        1.1 药物与试剂
        1.2 仪器
        1.3 动物
    2 实验方法
        2.1 葛根素鼻用温敏凝胶处方筛选
        2.2 葛根素鼻用温敏凝胶体外释放考察
        2.3 葛根素鼻用温敏凝胶流变学测定
        2.4 葛根素鼻用温敏凝胶纤毛毒性考察
    3 结果与讨论
        3.1 葛根素鼻用温敏凝胶优化处方
        3.2 葛根素鼻用温敏凝胶体外释放特性
        3.3 葛根素鼻用温敏凝胶流变学特性
        3.4 葛根素鼻用温敏凝胶纤毛毒性
    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葛根素温敏凝胶预防低压低氧性脑损伤药效学研究
    第一节 葛根素温敏凝胶抗缺氧能力评价
        1.实验材料
        1.1 药物与试剂
        1.2 仪器
        1.3 动物
        2 实验方法
        2.1 分组及给药
        2.2 小鼠血象指标
        2.3 小鼠急性减压缺氧实验
        2.4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讨论
        3.1 葛根素鼻用温敏凝胶对小鼠血象的影响
        3.2 葛根素鼻用温敏凝胶对小鼠死亡率的影响
        4 小结
    第二节 大鼠低压低氧脑损伤模型建立
        1 实验材料
        1.1 药物与试剂
        1.2 仪器
        1.3 动物
        2 实验方法
        2.1 水迷宫训练
        2.2 低压低氧脑损伤模型建立
        3 结果与讨论
        3.1 大鼠低压氧舱中状态
        3.2 急性低压低氧对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
        3.3 急性低压低氧对大鼠脑含水量的影响
        3.4 急性低压低氧对大鼠海马区神经元的影响
        4 小结
    第三节 葛根素鼻用温敏凝胶预防大鼠低压低氧脑损伤药效学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药物与试剂
        1.2 仪器
        1.3 动物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与给药
        2.2 大鼠低压低氧模型建立
        2.3 水迷宫测试
        2.4 旷场测试
        2.5 动物取材
        2.6 相关指标检测
        2.7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讨论
        3.1 葛根素对低压低氧脑损伤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3.2 葛根素对低压低氧脑损伤大鼠自主探索行为的影响
        3.3 葛根素对低压低氧脑损伤大鼠MDA和 GSH含量的影响
        3.4 葛根素对低压低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H.E.病理改变的影响
        3.5 葛根素对低压低氧脑损伤大鼠HIF-1α表达的影响
        4 小结
第五章 葛根素温敏凝胶药代动力学研究
    第一节 葛根素温敏凝胶血浆药代动力学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药物与试剂
        1.2 仪器
        1.3 动物
        2 实验方法
        2.1 色谱质谱条件
        2.2 动物分组及给药
        2.3 血浆样品处理
        2.4 标准曲线制备
        2.5 精密度和准确度考察
        2.6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讨论
        3.1 色谱图及标准曲线
        3.2 准确度与精密度
        3.3 葛根素在血浆中药时曲线及药动学参数
        4 小结
    第二节 葛根素经鼻腔、口服给药后在脑和肝脏中的分布
        1 实验材料
        1.1 药物与试剂
        1.2 仪器
        1.3 动物
        2 实验方法
        2.1 色谱质谱条件
        2.2 动物分组及给药
        2.3 脑和肝脏组织样品处理
        2.4 标准曲线制备
        2.5 精密度和准确度考察
        2.6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讨论
        3.1 色谱图及标准曲线
        3.2 准确度与精密度
        3.3 葛根素在脑和肝脏中药时曲线及药动学参数
        4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主要成果

(8)葛根素联合ADSCs支架修复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胫骨缺损的实验研究及机制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背景
2 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ADSCs的提取、鉴定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动物、仪器及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2 结果
        2.2.1 ADSCs形态观察
        2.2.2 ADSCs免疫表型
        2.2.3 ADSCs成骨诱导实验
        2.2.4 ADSCs成脂诱导实验
3 葛根素联合载ADSCs支架修复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胫骨缺损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动物、仪器及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2 结果
        3.2.1 双侧胫骨骨缺损造模结果及支架填充情况
        3.2.2 各干预时间节点大鼠体重结果
        3.2.3 大鼠体脂率
        3.2.4 大鼠骨密度
        3.2.5 各量化数据的Pearson相关分析
        3.2.6 大鼠下肢骨大体观察
        3.2.7 大鼠胫骨缺损组织切片
4 葛根素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4.1 资料和方法
    4.2 结果
5 讨论
    5.1 研究现状
    5.2 本研究的意义
    5.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葛根素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9)葛根素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间充质干细胞适用于心血管疾病治疗的特性及其发挥作用的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复方葛五灵片的药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肝脏及肝脏损伤发病研究
        1.1.2 肝损伤治疗研究
    1.2 处方药材
        1.2.1 处方分析
        1.2.2 葛根的研究进展
        1.2.3 五味子的研究进展
        1.2.4 灵芝的研究进展
第2章 复方葛五灵片的处方工艺研究
    2.1 处方组成
    2.2 处方工艺的研究
        2.2.1 提取工艺研究
        2.2.2 成型工艺研究
    2.3 仪器与材料
        2.3.1 仪器
        2.3.2 材料
    2.4 实验内容
        2.4.1 葛根素的含量测定
        2.4.2 工艺提取筛选
        2.4.3 提取物干燥工艺参数筛选
        2.4.4 制剂成型工艺
        2.4.5 处方确定
        2.4.6 片剂成型工艺
第3章 复方葛五灵片的质量标准研究
    3.1 仪器与材料
        3.1.1 仪器
        3.1.2 材料
    3.2 片剂常规检查项
        3.2.1 片重差异
        3.2.2 崩解时限
        3.2.3 微生物限度
    3.3 药材薄层鉴别
        3.3.1 复方葛五灵片中葛根的薄层鉴别
        3.3.2 复方葛五灵片中的五味子薄层鉴别
        3.3.3 复方葛五灵片中灵芝的薄层鉴别
    3.4 含量测定
        3.4.1 色谱条件
        3.4.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3.4.3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3.4.4 阴性样品的制备
        3.4.5 含量测定的方法学考察
    3.5 小结
第4章 复方葛五灵片的初步稳定性研究
    4.1 仪器
    4.2 常规检查项
        4.2.1 性状
        4.2.2 水分
        4.2.3 脆碎度
        4.2.4 崩解时限
        4.2.5 含量
    4.3 长期稳定性试验
    4.4 加速性试验
    4.5 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葛根素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葛根功效活性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进展[J]. 付旭冉,叶永丽,赵晓联,孙秀兰.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1(13)
  • [2]葛根与粉葛解热、镇痛、抗炎药效学研究及代谢组学分析[D]. 张明月.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玉液汤颗粒剂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D]. 鞠娜.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葛根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陈艳,文佳玉,谢晓芳,彭成. 中药与临床, 2021(01)
  • [5]葛根素治疗糖尿病的应用研究进展[J]. 李修刚,张玲钰. 山东化工, 2020(18)
  • [6]葛根素的现代分子药理学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进展[J]. 樊红波,郭晶,辛斌全. 甘肃医药, 2020(08)
  • [7]预防大鼠低压低氧脑损伤的葛根素鼻用温敏凝胶的研究[D]. 马金秋.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8]葛根素联合ADSCs支架修复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胫骨缺损的实验研究及机制初探[D]. 周昊楠.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9]葛根素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研究[D]. 王雪姣. 河北北方学院, 2020(06)
  • [10]复方葛五灵片的药学研究[D]. 倪树玲. 吉林大学, 2020(08)

标签:;  ;  ;  ;  

葛根素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