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在北方偏远地区的应用

低成本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在北方偏远地区的应用

一、低造价沥青路面修筑技术在北方边远地区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刘豫[1](2017)在《沥青碎石封层在路面养护技术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目前,我国的公路建设已进入了大规模的维修养护阶段,为了维护或改良路面的通车条件,减缓路面的损坏,预防性养护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多项道路养护工程。其中,沥青碎石封层作为一种快速、高效、低成本、最简单的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道路养护工程。因此,本文将从沥青碎石封层的适应性、影响因素、养护时机、使用寿命四个方面,对沥青碎石封层在道路养护工程中的应用展开分析。本文对沥青碎石封层预防性技术的适用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三维ABAQUS有限元模拟的方法,研究其对旧路路面强度及旧路破损状况的适应性,提出了沥青碎石封层的适用条件。同时,对沥青碎石封层路用性能的影响因素及规律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究了沥青碎石封层最佳养护时机的选取问题,并结合贵州省虎炉线道路养护工程,通过效益费用评估法确定了沥青碎石封层的最佳养护时机。最后,借鉴路面结构性能衰变模型,结合贵州省上瑞线道路养护工程确定其材料影响参数,对沥青碎石封层路面结构的使用寿命进行了预估,并分析了交通量及环境因素对封层使用寿命的影响,为沥青碎石封层在道路养护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张志鹏[2](2014)在《内蒙古自治区通乡通村公路典型路面结构研究》文中提出内蒙古自治区横跨祖国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区域,与黑、吉、辽、冀、晋、陕、甘、宁八省区相邻,边境线长达4000多公里,土地面积118万平方公里。近年来,自治区国省干线公路和县级公路得到了跨越式长足发展,但作为公路网有机组成部分的通乡通村公路却发展缓慢。目前我区尚无完整的适应各地特点、经济实用的通乡通村公路典型路面结构体系,因此,亟待根据各地筑路材料、地质水文及气候条件等情况研究出一套系统完善的、适合各地特点的通乡通村公路典型路面结构,以指导农村牧区道路的建设。本文通过对通乡通村公路自然条件的调查,包括公路工程地貌方面和路面材料分布情况、公路自然区划特征与指标的调查、现有通乡通村公路使用状况调查及交通量的观测调查数据以及对交通特性的研究,对我区通村通乡公路的交通等级进行划分,将有效的指导我区通乡通村公路路面设计和施工。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小交通量路面结构的研究,根据自治区实际特点,在筑路材料、交通量及现有道路使用状况等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区通乡通村公路面层、基层材料选择、技术要求、设计参数等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我区通乡通村公路路基、路面材料的选择、组成和设计参数,并借鉴以往通乡通村公路的修筑经验,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结合内蒙古地区气候与自然条件,推荐了适合不同等级的通乡通村道路面层和基层材料以及13种典型路面结构类型,提出了我区各盟市通乡通村公路路面典型结构,使通乡通村道路的修建更加合理化、多样化。本文通过分析通乡通村公路施工质量控制影响因素,包括公路工程自身特点的因素和施工管理等因素两个方面的综合研究。对通乡通村公路的交通等级进行4级划分,为各地在修筑通乡通村道路时选择道路等级提供更加准确的定位。主要了解影响两种路面结构的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确定了两种路面结构类型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郭志东[3](2014)在《天津市乡村公路养护策略研究》文中提出乡村公路是国家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拉动作用。同时乡村公路养护工作也面临着资金短缺、技术水平低、管理缺位等诸多问题,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因此,加强对乡村公路养护策略的研究成为我国的一个现实而又噬待解决的迫切问题。本文以天津市乡村公路为研究对象,在调研大量翔实的数据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天津市乡村公路近年来的发展现状水平,分析了天津市乡村公路资金来源及未来资金需求情况,科学提出了发行彩票融资、发行债券融资、征收重车税、资源融资、政策性金融机构融资等资金筹集方式,并对筹资模式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进行了深入分析论述,为解决天津市乡村公路筹资难的困境提供了可行之策。之后本文通过查阅资料和现场调研的方法,在掌握了我国乡村公路养护计划制定方法的缺陷和养护决策研究方法的区别基础上,依据我国乡村公路决策因素多、层级多等实际特点,选取层次分析法对天津市乡村公路养护决策模型进行研究。通过对乡村公路养护决策影响因子等指标等建模分析,归纳出乡村公路技术状况评价计算模型,并分析计算出各项指标因子的权重值,进而建立起养护管理中便于操作的乡村公路技术状况评价模型,为乡村公路养护计划的制定提供了决策依据。然后本文通过选取代表性路段进行试验对比的研究方法,对天津市乡村公路养护技术进行系统的研究。通过对养护工艺经济性、质量可靠性分析对比基础上,择优选出山皮土填垫路基工艺、水泥稳定旧路结构土工艺等养护工艺,在保证质量前提下节约了养护资金和土地资源。并针对所选工艺结合工程实践提出了乡村公路养护工艺质量评价体系,为乡村公路养护工程质量管理提供了评价依据。最后,本文采取现场调研与文献查阅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天津市乡村公路养护发展历史的变迁历程,对天津市乡村公路养护管理方法进行深刻的研究。针对天津市在乡村公路养护管理中的现存模式及其所存在的不足,创新性提出了“专业化养护与群众性养护相结合、社会化养护管理、差别政策养护管理”等新的养护理念和“长久富、养好路”、“科学富、管好路”等新的发展理念,为乡村公路养护管理模式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提供了方法保证。

马颖慧[4](2013)在《施工便道及取弃土场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研究》文中提出高速公路是社会公益性事业,公路建设应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相结合,应把沿线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如何保证高速公路建设中取弃土场及临时工程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是当今高速公路建设亟待考虑的问题。本论文以承赤高速公路为依托进行《施工便道及取弃土场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研究》。通过系统分析高速公路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提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管理模式,并贯穿承赤高速建设管理的全过程。高速公路施工便道的建设应结合当地农村路网的规划,使施工便道兼顾沿线的镇、乡、村之间的连接。据统计,承赤高速修建的便工便道总里程达到107.12km,其中主线54.12km,支线53km,不仅实现了施工便道完善农村公路网的作用,而且成为沿线群众的便民路、致富路、以及旅游观光路,有效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本着人为过程应当尽可能顺应自然过程,避免人为工程与自然形成较大的冲突的设计理念,在充分考虑取弃土场与耕地、居民点的空间关系,对原设计的取弃土场进行了合理优化。统计结果表明:实现复垦土地约395亩,建筑用地约302亩,植被恢复用地约253亩。因此,承赤高速公路的建设实现了村镇土地整理、新增耕地开发和农民获利的多赢格局。利用模糊数学和层次分析评价法,建立评价模型,确定评判对象因素集并确定各个因素权重,对典型取弃土场的土地复垦进行了生态安全评价,并对评价结果不良的取弃土场,提出相应措施,防止土壤侵蚀,改善生态环境,最终恢复弃土弃渣场与自然融为一体。

万冬华[5](2013)在《重庆农村公路路面耐久性改善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重庆农村公路仍存在技术等级低、线性差、路窄、路面标准低、抗灾能力弱、养护管理滞后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农村公路路面耐久性差、使用过程中破坏严重;此外,在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农村公路建设只注重初期投入,很少考虑道路建成后使用者成本和养护的长期成本,从而造成了初期投入少、后期养护费用过高的短视行为,严重制约着农村公路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深入分析以上问题的基础上,从建设、养护、管理三方面论述了提升农村公路路面耐久性的对策。首先,对重庆市各区县农村公路的路面使用状况、典型路面结构形式、交通量组成、养护管理情况等进行了调查,系统分析了影响农村公路路面使用性能的关键因素,为提升路面耐久性和防治病害提供依据。其次,针对重庆市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投入不足,路面破坏严重,导致后期养护费用高的情况,本文运用工程经济学理论,详细阐述了传统农村公路建设成本分析的不足,剖析了全寿命周期成本(初始建设成本、后期养护成本、道路使用者成本)的构成和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村公路全寿命周期分析模型,并使用该模型对农村公路两种典型路面结构进行详细的技术、经济比较,实证分析表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最后,针对目前重庆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等现状分析了山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养护管理的角度提出了延长道路使用寿命的对策,如成立养护公司,实现专业化养护;设置超限监测站,对超载车辆形成统一的管理程序;设置限高限宽设施和自然治超反坡等。同时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内容、标准和要求及预防性养护措施的选择进行了详细阐述,确定了适合于重庆地区的农村公路预防性养护措施最佳使用时机。

高红江[6](2012)在《国家商品粮种植乡道路规划设计管理研究》文中指出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乡村道路在连接农村与城市或集市之间的物资流通和农民生活劳作出行方面,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然而,规划设计好的乡村道路系统是受到乡村空间布局、经济格局、农业生产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国家商品粮种植乡道路现代化,是商品粮现代生产的条件之一。本文运用道路技术经济和工程管理理论与系统分析方法,对国家商品粮种植乡道路规划设计管理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国家商品粮种植乡道路规划设计管理理论和方法,并运用到河南省延津县东屯镇道路改建规划设计管理中去。1.依据乡村道路对农业生产的作用和乡村道路需要特性分析,提出乡村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对道路需要分析框架。把村镇间道路分为主要联系道路和次要联系道路,分别论述了其功能特性和规划特征。把田间道路分为田间干路、支路和田头路,分别论述了其功能特性和规划特征。2.按照农田整理改造工程田、水、路、林统一规划协调发展的要求,分析了田间道路与田块、水渠、林网的规划的关系。按照乡村道路可持续发展要求,设计8个有别于城市路网的乡村路网规划方案评价指标,建立了综合权重双基点法用于乡村路网方案的评价。3.依据对乡村道路线形设计和路基路面设计的影响因素和要求分析,提出了乡村道路线形、路基路面设计的要求,即路线的选择原则、路基填筑材料的要求、路基承载力的大小和稳定性要求、路面结构的力学性能指标。依据价值工程原理、提高价值的途径和工作内容,提出基于利益相关者乡村道路功能分析方法。

孙洋[7](2010)在《骨架密实型二灰集料配合比设计及路用性能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公路交通的迅速发展,二灰碎石混合料以其优良的路用性能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推荐的二灰稳定碎石基层的集料级配偏细,导致其抗冲刷性能和抗裂性能较差。如何克服以二灰稳定粒料材料作为基层材料的不足,从而提高公路的使用性能成为道路工程界长期以来普遍关注的课题.本研究选择不同二灰含量,不同集料级配类型组成四种不同配合比的混合料,通过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抗压回弹模量及干、温缩试验,系统分析了结合料剂量、集料级配类型和养生龄期等因素对二灰稳定粒料强度特性及收缩性能的影响,获得了强度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满足基层强度和收缩性能两方面要求的二灰稳定粒料材料组成与推荐级配。为了改善二灰碎卵石基层的路用性能,本课题采用了设计级配和规范级配两种级配类型。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运用室内试验方法确定了影响二灰碎卵石强度指标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最优试验方案,并将各因素对试验指标影响的显着性进行了分析。在配合比设计的基础上,研究了骨架密实型二灰碎卵石的力学性能、水稳性能、抗收缩性能,并对其路用性能进行了综合评价,为该材料的优化设计和科学施工提供了有用的依据。采用设计级配,将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郝震冬[8](2009)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后评价研究 ——以贵州省为例》文中认为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后评价不仅是交通行政管理部门检验项目实施绩效、推广科技创新成果和指导立项决策的衡量依据,而且是实现从注重建设评估到科研、建设、管理和服务四者并重思想转变的重要途径,其重要性已日渐凸显。同时,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强化科技创新,加强成果推广,注重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也要求在重大技术问题攻关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科研项目成果的管理及生产力转化工作,为实现西部交通体系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因此,随着西部交通建设项目的开展,对现有研究成果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行准确、客观地评估,使得科研成果的社会经济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从而更好地保证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西部乃至全国交通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为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西部交通建设中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后评价基础理论研究入手,分析了实施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后评价的背景及意义。对国内外交通科技项目绩效评估现状进行述评,引出有必要对我国交通建设科技项目进行后评价。进而分析了各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并对科技项目评价涉及的评价指标进行了分类综述,总结其共同特征,提出需要对投入和产出指标进行不断扩展和深化,以指导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借鉴国内外科技项目评价已有研究成果,本文对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已结题依托工程进行总结,从项目背景、研究目标、项目实施效益和评价依据选取四个方面进行把握,突出项目技术特点,将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划分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研究类项目、新材料开发与应用类项目和西部交通可持续发展类项目三类,以此作为指标体系设定的依据。在项目分类的基础上,本文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科技效益四个方面进行共性指标体系构建。并根据项目特点,分别从技术应用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和产业集群发展三个指数构建新材料开发与应用研究类项目评价特性指标体系;从产业政策效应、技术水平、技术的市场影响力和技术安全性四个指数构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研究类项目评价特性指标体系;从资源消耗、环境影响和安全保障三个指数构建西部交通可持续发展类项目评价特性指标体系。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项目特性指标体系涉及到的定性指标进行描述,以辅助专家打分,运用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专家打分值进行综合评分。并以岩溶地区筑路材料研究项目为例,指导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的运用。通过以上对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后评价方法的分析和指标体系的构建,本文提出了指导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后评价的工作的配套措施,为论文成果在实际中的应用提供了较为清晰的逻辑思路。

李琦[9](2009)在《固化土技术在农村公路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依托重庆市交委科技项目《低造价农村公路在黔江的应用研究》,从土壤固化剂的作用机理入手,选择适当土壤固化剂,并将这种材料应用于低等级农村公路,结合对比常规的水泥(石灰)稳定类材料进行深入研究。论文探讨了固化土的基本性能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通过一系列室内试验,对固化材料的基本配合比及固化剂的选择和掺量进行了试验研究,提出几种固化材料相对应的最佳配合比。对固化土的路用性能及力学性能,从无侧限抗压强度、回弹模量、CBR以及干缩性能四个方面进行了试验分析,揭示固化剂稳定土的力学特性;研究了固化土应用于重庆黔江区某农村公路的施工工艺,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和对本课题试验路的研究,提出相应的施工技术指南。本文通过固化土在重庆黔江区试验路中的应用表明,利用固化剂固化土壤(稳定土壤)修筑低等级农村公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不仅能大大降低工程造价,而且在节约土地、环境保护方面也具有深远意义。

赵长虹[10](2008)在《火山灰材料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火山灰是火山喷发时随同熔岩一起喷发的大量熔岩碎屑和粉尘沉积在地表面或水中形成松散或轻度胶结的物质。全球火山灰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我国东北及西部地区,火山灰材料分布比较集中,且储量巨大,而火山灰分布地区传统筑路材料比较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公路建设和经济发展,因地制宜开展火山灰材料在道路工程的应用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在火山灰分布调查工作的基础上,选取了多种具有代表性的火山灰样品进行了物理、化学性质和颗粒组成分析,结合道路工程中筑路材料的指标要求,进行火山灰材料应用方式的可行性分析;以室内试验为主要手段,对火山灰填筑路基、用作路面基层混合料、提高水泥混凝土性能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得出了相关技术指标和参数;在室内试验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修筑了火山灰路基、火山灰路面基层、水泥混凝土路面,并进行了跟踪观测、检测。针对火山灰材料的性质,结合季节性冰冻气候对路基、路面、基层的要求,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系统的理论分析和依托工程使用效果评价,总结并提交了设计施工指南,为火山灰材料在季冻区道路工程中的成功推广应用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二、低造价沥青路面修筑技术在北方边远地区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低造价沥青路面修筑技术在北方边远地区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沥青碎石封层在路面养护技术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沥青碎石封层
        1.2.2 预防性养护技术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沥青碎石封层适应性研究
    2.1 基本理论
        2.1.1 断裂力学理论
        2.1.2 有限元理论
        2.1.3 奇异单元
    2.2 对旧路状况的适应性分析
        2.2.1 路面结构的有限元模型
        2.2.2 对旧路路面强度的适应性分析
        2.2.3 对旧路破损状况的适应性分析
    2.3 对旧路的要求
        2.3.1 对旧路强度的要求
        2.3.2 对旧路破损状况的要求
        2.3.3 对旧路平整度的要求
        2.3.4 对交通量的要求
        2.3.5 对旧路处治的要求
    2.4 小结
3 沥青碎石封层路用性能的影响因素
    3.1 外界影响因素分析
        3.1.1 轴载
        3.1.2 温度
        3.1.3 水
    3.2 内部影响因素分析
        3.2.1 沥青结合料
        3.2.2 碎石
        3.2.3 沥青用量
        3.2.4 碎石撒布量
        3.2.5 沥青碎石封层模量
    3.3 旧路状况
    3.4 小结
4 沥青碎石封层最佳养护时机的研究
    4.1 最佳养护时机的确定方法
        4.1.1 基于时间或路况的方法
        4.1.2 排序法
        4.1.3 生命周期评估法
        4.1.4 行驶质量指数法及破坏指数法
        4.1.5 决策树法及决策矩阵法
    4.2 沥青碎石封层养护时机的确定
        4.2.1 效益费用评估法
        4.2.2 案例分析
    4.3 小结
5 沥青碎石封层使用寿命预估
    5.1 路面结构性能衰变模型研究
        5.1.1 国外代表性的路面结构性能衰变方程
        5.1.2 国内代表性的路面结构性能衰变模型
    5.2 路面使用寿命的预估
        5.2.1 路面结构性能衰变模型
        5.2.2 沥青碎石封层路面使用寿命预估
        5.2.3 交通量对使用寿命的影响
        5.2.4 环境因素对使用寿命的影响
    5.3 小结
6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2)内蒙古自治区通乡通村公路典型路面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述
    1.1 课题提出的目的与意义
    1.2 前期研究及工作基础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 全区通乡通村公路自然条件、使用状况调查及交通等级划分
    2.1 通乡通村公路自然条件调查
        2.1.1 公路工程地貌
        2.1.2 内蒙古自治区路面材料分布调查
        2.1.3 内蒙古自治区公路自然区划特征与指标
    2.2 现有通乡通村公路使用状况调查
        2.2.1 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2.2.2 现有通乡通村道路存在的主要问题
    2.3 交通量调查及交通等级划分
        2.3.1 现有乡村道路交通量调查
        2.3.2 通乡通村公路交通特性
        2.3.3 通乡通村公路等级划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典型路面结构设计参数研究
    3.1 通乡通村路基强度划分
        3.1.1 路基回弹模量 E 的确定
        3.1.2 改建公路路基的回弹模量
    3.2 通乡通村公路基层材料及设计参数
        3.2.1 粒料类基层(柔性基层)
        3.2.2 半刚性基层
        3.2.3 固化土基层材料
    3.3 沥青面层材料选择及设计参数
        3.3.1 沥青面层结合料的选择和技术要求
        3.3.2 通乡通村公路面层集料的选择与技术要求
    3.4 通乡通村公路沥青面层结构类型
        3.4.1 沥青表处
        3.4.2 碎石封层
        3.4.3 沥青贯入式面层
    3.5 水泥混凝土面层材料选择及设计参数
        3.5.1 水泥技术要求
        3.5.2 粉煤灰及其他掺合料
        3.5.3 粗集料
        3.5.4 细集料
        3.5.5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3.6 内蒙古通乡通村公路典型路面结构推荐
        3.6.1 通乡通村公路路面结构选型影响因素
        3.6.2 通乡通村公路路面结构推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通乡通村公路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技术
    4.1 通乡通村公路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影响因素
        4.1.1 通乡通村公路工程自身特点因素
        4.1.2 我区通乡通村公路施工管理因素
    4.2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分析
    4.3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分析
        4.3.1 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寿命的主要影响因素
        4.3.2 通乡通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控制要点
    4.4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3)天津市乡村公路养护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国内外乡村公路养护建设作用研究概况
        1.2.2 国内外乡村公路融资方法研究进展
        1.2.3 国内外乡村公路养护决策方法研究进展
        1.2.4 国内外乡村公路养护技术研究进展
        1.2.5 国内外乡村公路养护管理方法研究进展
        1.2.6 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目的及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的及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天津市乡村公路养护发展现状分析
    2.1 天津市乡村公路发展历程
    2.2 天津市乡村公路养护现状分析
        2.2.1 总量指标
        2.2.2 服务指标
        2.2.3 通达性指标
        2.2.4 桥梁设施量
第三章 乡村公路融资策略研究
    3.1 乡村公路的经济学要素
        3.1.1 乡村公路的经济学特征
        3.1.2 乡村公路的特点
        3.1.3 乡村公路政府为主的投入机制
    3.2 乡村公路融资分析
        3.2.1 乡村公路融资特点分析
        3.2.2 乡村公路资金来源分析
        3.2.3 乡村公路融资存在问题
    3.3 “十二五”乡村公路资金需求分析
        3.3.1 发展重点
        3.3.2 道路需求分析
        3.3.3 桥梁需求分析
        3.3.4 日常养护需求分析
        3.3.5 资金来源
        3.3.6 资金缺口
    3.4 “十二五”乡村公路融资策略分析
        3.4.1 积极调整乡村公路养护投入政策
        3.4.2 积极拓宽乡村公路融资渠道
    3.5 小结
第四章 乡村公路养护决策模型研究
    4.1 乡村公路的养护原则及质量要求
    4.2 评定标准
        4.2.1 评定指标
        4.2.2 评价模型与评价方法
        4.2.3 评价结果分析
    4.3 乡村公路路基路面养护决策模型
        4.3.1 网级决策
        4.3.2 项目级决策
    4.4 乡村公路涵洞养护决策模型
        4.4.1 网级决策
        4.4.2 项目级决策
    4.5 乡村公路桥梁养护决策模型
        4.5.1 网级决策
        4.5.2 项目级决策
    4.6 乡村公路安全设施养护决策模型
        4.6.1 网级决策
        4.6.2 项目级决策
    4.7 乡村公路养护决策模型图表
        4.7.1 乡村公路养护决策算法说明表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乡村公路养护技术优选策略
    5.1 乡村公路不同路基的养护工艺选择
        5.1.1 高填方路基处治工艺选择
        5.1.2 软土路基处治工艺选择
        5.1.3 盐渍土路基处治工艺选择
    5.2 乡村公路不同路面基层的养护工艺选择
    5.3 乡村公路不同路面面层的养护工艺选择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乡村公路养护评价体系研究
    6.1 乡村公路养护质量基本要求
    6.2 乡村公路养护质量指数(MQI)的确定方法
    6.3 乡村公路养护工艺的质量评定方法
        6.3.1 山皮土填垫路基质量评定标准
        6.3.2 粉煤灰改良盐渍土路基质量评定
        6.3.3 水泥冷再生基层质量评定标准
        6.3.4 水泥混凝土面层质量评定标准
        6.3.5 稀浆封层质量评定标准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乡村公路养护管理策略研究
    7.1 天津市乡村公路养护特点
    7.2 天津市乡村公路养护管理现状分析
        7.2.1 乡村公路养护管理的历史沿革
        7.2.2 乡村公路养护管理的现有模式
        7.2.3 兄弟省市的乡村公路养护管理经验
        7.2.4 乡村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
    7.3 天津市乡村公路养护管理策略分析
        7.3.1 理顺乡村公路管养体制
        7.3.2 建立乡村公路考核机制
        7.3.3 专业性养护与群众性养护相结合
        7.3.4 乡村公路养护的社会化管理模式
        7.3.5 差别政策的养护管理模式
        7.3.6 乡村公路文化核心价值观引导下的养护模式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和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

(4)施工便道及取弃土场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高速公路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2.1 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与意义
        2.1.1 新农村建设规划原则
    2.2 新农村建设的制约因素
        2.2.1 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制约因素
        2.2.2 新农村建设的环境制约因素
    2.3 高速公路与农村发展的关系
        2.3.1 高速公路建设对农村经济影响分析
        2.3.2 高速公路修建对周围地区综合影响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承赤高速沿线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规划
    3.1 承赤高速工程概况
    3.2 承赤高速沿线主要地区产业结构及经济概况
        3.2.1 沿线主要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查
        3.2.2 沿线主要地区经济发展情况
    3.3 沿线主要地区经济发展规划及产业结构调整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速公路施工便道建设与农村路网建设规划
    4.1 新时期农村路网建设
    4.2 河北省农村公路建设
    4.3 高速公路施工便道建设
        4.3.1 施工便道的概
        4.3.2 施工便道的设计
    4.4 施工便道与农村路网紧密结合的建设理念
    4.5 依托工程的实施
        4.5.1 施工便道建设与技术要求
        4.5.2 承赤高速施工便道设置
    4.6 施工便道的实施完善区域农村公路网络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施工取土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小城镇规划研究
    5.1 高速公路施工取土场设计要求
        5.1.1 取土场设置的原则
        5.1.2 取土方案及节约用地措施
        5.1.3 取土场生态修复措施
    5.2 依托工程取土场设计理念与设置要求
        5.2.1 取土场的优化设计理念
        5.2.2 本项目取土场设置要求
        5.2.3 依托项目取土场优化设计统计表
    5.3 依托工程途径县区的农业产业结构特点
        5.3.1 围场县农业结构特点
        5.3.2 承德县农业结构特点
        5.3.3 隆化县农业结构特点
        5.3.4 双桥区农业结构特点
        5.3.5 双滦区农业结构特点
    5.4 取土场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小城镇规划的结合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高速公路施工弃土与改田造地
    6.1 弃土场的形成与现状
    6.2 弃土场的破坏
    6.3 弃土场的设置原则与方法
        6.3.1 弃土场的设置原则
        6.3.2 弃土场位置的选择方法
    6.4 弃土场的生态修复措施
    6.5 依托工程弃土场的设置方案
    6.6 依托工程弃土场对区域内改田造地的结合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取弃土场土地复垦生态安全评价
    7.1 评价模型的建立
        7.1.1 模糊数学原理及其模型建立
        7.1.2 建立评价集
    7.2 建立评判对象因素集
        7.2.1 取弃土场参数因素
        7.2.2 土壤因素
        7.2.3 水文因素
        7.2.4 植被因素
        7.2.5 其他因素
    7.3 隶属度函数的确定
        7.3.1 建立权重集
    7.4 工程实例评价
        7.4.1 计算过程
    7.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重庆农村公路路面耐久性改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农村公路研究现状
        1.2.1 国外农村公路铺装技术研究
        1.2.2 国内农村公路铺装技术研究
        1.2.3 问题总结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重庆市农村公路使用现状与典型病害调查
    2.1 重庆“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概况
        2.1.1 重庆市“十一五”农村公路规划
        2.1.2 重庆市“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成就
    2.2 重庆农村公路路面使用现状调查
        2.2.1 重庆市农村公路交通状况
        2.2.2 重庆市农村公路典型路面结构
        2.2.3 重庆市农村公路养护模式
    2.3 重庆农村公路主要破坏病害调查
        2.3.1 路基病害及原因分析
        2.3.2 路面病害及原因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重庆市农村公路病害原因分析
    3.1 路面结构设计的影响
        3.1.1 路面材料选择不当
        3.1.2 路面结构厚度无法满足实际交通量的需求
    3.2 施工质量的影响
        3.2.1 缺乏技术人员
        3.2.2 路面材料质量控制不严
        3.2.3 施工机械单一
        3.2.4 施工过程中工序控制不严
    3.3 交通管理的影响
    3.4 养护保养的影响
    3.5 排水系统的影响
        3.5.1 水对沥青路面的早期损害
        3.5.2 水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早期损害
    3.6 小结
第四章 改善农村公路路面耐久性的对策研究
    4.1 基于全寿命周期的重庆市农村公路建设模式研究
        4.1.1 传统的公路建设成本分析
        4.1.2 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理念
        4.1.3 公路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的基本参数
        4.1.4 农村公路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
        4.1.5 实例分析
    4.2 完善农村公路的养护和管理水平
        4.2.1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内容
        4.2.2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标准和要求
        4.2.3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
        4.2.4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对策
        4.2.5 限高限宽设施的设置
        4.2.6 超限检测站的设置
        4.2.7 自然治超反纵坡的设置
    4.3 加强农村公路的预防性养护
        4.3.1 公路预防性养护应遵循的原则
        4.3.2 水泥混凝土路面预防性养护
        4.3.3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
        4.3.4 预防性养护的效益
    4.4 加强排水设施的设计
        4.4.1 边沟的设计
        4.4.2 排水沟的设计
        4.4.3 坡面防护措施的选择
    4.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6)国家商品粮种植乡道路规划设计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及研究范围
        1.2.1 粮食种植乡
        1.2.2 乡村道路
        1.2.3 研究范围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乡村道路规划综述
        1.3.2 乡村道路设计综述
        1.3.3 国内外文献研究评述
    1.4 研究的理论基础
        1.4.1 工程管理原理
        1.4.2 系统分析
        1.4.3 乡村道路发展规律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的思路与技术路线
    1.6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6.1 研究内容
        1.6.2 创新点
第二章 乡村道路需要分析
    2.1 乡村道路需要
        2.1.1 乡村道路与农业
        2.1.2 乡村道路需要的特性
        2.1.3 乡村道路需要分析框架
    2.2 乡村活动交通需要
        2.2.1 村民出行交通需要
        2.2.2 田间作业交通需要
    2.3 乡村道路需要影响因素分析
        2.3.1 村镇间道路需要影响因素
        2.3.2 田间道路需要影响因素
    2.4 乡村道路功能与等级结构
        2.4.1 乡村道路功能
        2.4.2 乡村道路等级结构影响因素
        2.4.3 村镇间道路分级与功能
        2.4.4 田间道路分级与功能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乡村道路规划管理
    3.1 种粮乡村道路的可持续发展
        3.1.1 种粮乡村道路总体特征
        3.1.2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目标
        3.1.3 可持续发展规划理论体系
    3.2 乡村道路网络规划
        3.2.1 村镇道路网规划
        3.2.2 田间道路网规划
    3.3 田间道路与田块水渠林网
        3.3.1 田间道路与田块
        3.3.2 田间道路与水渠
        3.3.3 田间道路与林网
    3.4 乡村道路规划评价
        3.4.1 规划评价原则
        3.4.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3.4.3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3.4.4 综合权重双基点法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乡村道路设计管理
    4.1 道路线形设计要求与标准
        4.1.1 线形设计影响因素
        4.1.2 线形设计要求
    4.2 道路路基路面设计
        4.2.1 路基路面的性能要求
        4.2.2 路基路面的计影响因素
        4.2.3 路基要求与标准
        4.2.4 路面设计要求与标准
    4.3 道路设计方案评价
        4.3.1 价值工程原理
        4.3.2 提高价值的途径
        4.3.3 价值工程的主要工作内容
        4.3.4 道路设计方案评价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东屯镇道路规划设计
    5.1 东屯镇
        5.1.1 镇概况
        5.1.2 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分析
        5.1.3 土地规划与乡村空间布局
    5.2 镇道路现状适应性分析
        5.2.1 道路现状
        5.2.2 存在问题
    5.3 镇道路规划设计大纲
        5.3.1 东屯镇乡村道路规划目的与任务
        5.3.2 东屯镇乡村田间道路改造设计任务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7)骨架密实型二灰集料配合比设计及路用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1.2.1 国内研究状况
        1.2.2 国外研究状况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二灰碎石混合料组成结构及强度形成机理分析
    2.1 二灰碎石组成结构
    2.2 二灰碎石混合料技术性能要求
    2.3 二灰碎石混合料强度形成机理分析和影响因素
        2.3.1 二灰碎石的强度形成机理
        2.3.2 影响二灰碎石强度的因素
第三章 二灰碎卵石混合料配合比研究
    3.1 基本原则
    3.2 设计方法和步骤
    3.3 原材料技术指标及检测
        3.3.1 石灰的技术指标
        3.3.2 粉煤灰的技术指标
        3.3.3 集料的物理技术性质
    3.4 配合比设计
        3.4.1 集料级配的确定
        3.4.2 二灰结合料最佳比例的确定
        3.4.3 二灰与集料比例的确定
        3.4.4 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确定
        3.4.5 室内试验验证
    3.5 小结
第四章 二灰碎卵石路用性能研究
    4.1 二灰碎卵石力学性能研究
        4.1.1 无侧限抗压强度
        4.1.2 劈裂强度
        4.1.3 抗压回弹模量
    4.2 抗收缩性能
        4.2.1 缩裂机理分析
        4.2.2 收缩的影响因素
        4.2.3 二灰碎卵石收缩性能试验
    4.3 二灰碎卵石的稳定性
    4.4 小结
第五章 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5.1 经济效益分析
    5.2 社会效益分析
第六章 本文结论与建议
    6.1 本文主要结论
    6.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8)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后评价研究 ——以贵州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由来
    1.2 项目的研究背景
        1.2.1 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后评价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1.2.2 现行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后评价体系尚不成熟
        1.2.3 健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后评价管理体制的需要
    1.3 项目的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项目研究相关内容概述
        1.4.1 基本概念界定
        1.4.2 科技项目的宏观特点
        1.4.3 交通科技项目绩效评价原则
    1.5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5.1 项目研究内容
        1.5.2 项目研究方法
    1.6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图
        1.6.1 研究思路
        1.6.2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述评
    2.1 交通科技项目绩效评估现状述评
        2.1.1 国外科技项目绩效评估现状
        2.1.2 国内科技项目绩效评估现状
        2.1.3 中外科技项目绩效评估比较
    2.2 交通科技项目绩效评价方法述评
        2.2.1 科技项目评估方法分类及发展趋势
        2.2.2 同行评议法述评
        2.2.3 文献计量学方法述评
        2.2.4 主观评估方法述评
        2.2.5 经济评价方法述评
        2.2.6 其他衍生方法述评
        2.2.7 科技项目评估方法述评结论
    2.3 交通科技项目绩效评估指标述评
        2.3.1 国外科技项目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2.3.2 国内科技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2.3.3 国内外科技绩效评估指标的分析
第三章 交通建设科技项目依托工程分析
    3.1 岩溶地区筑路材料研究
        3.1.1 项目背景概述
        3.1.2 项目研究目标分析
        3.1.3 项目实施效益分析
        3.1.4 评价依据选取
    3.2 依托工程分析总结
        3.2.1 项目效益总结
        3.2.2 项目成果归纳
    3.3 依托工程项目分类
        3.3.1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研究类项目
        3.3.2 新材料开发与应用研究类项目
        3.3.3 西部交通可持续发展类项目
第四章 交通建设科技项目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 交通科技项目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4.2 交通科技项目后评价体系构建流程分析
    4.3 交通科技项目后评价共性指标体系
    4.4 交通科技项目后评价特性指标体系
        4.4.1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研究类项目评价特性指标体系
        4.4.2 新材料开发与应用研究类项目评价特性指标体系
        4.4.3 西部交通可持续发展类项目评价特性指标体系
第五章 交通建设科技项目评价模型建立
    5.1 指标权重设置
        5.1.1 权重设置的指导思想
        5.1.2 目前常用权重设置方法简述
        5.1.3 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
    5.2 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建立
        5.2.1 灰色系统的生成函数
        5.2.2 灰数白化与白化函数
        5.2.3 灰量的白化权函数
        5.2.4 灰色统计
        5.2.5 综合评价过程
第六章 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后评价应用及实证
    6.1 新材料开发与应用类项目指标体系构建
    6.2 指标权重设置及项目数据搜集
        6.2.1 指标权重设置
        6.2.2 数据搜集及专家打分
    6.3 基于灰色模糊综合评价的项目后评价计算
        6.3.1 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法数学模型方法概述
        6.3.2 岩溶地区筑路材料研究项目后评价计算
    6.4 评价结果分析
第七章 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后评价实施建议
    7.1 观念转变
        7.1.1 转变后评价工作孤立的观念
        7.1.2 转变后评价只需领导重视的观念
    7.2 标准制定
        7.2.1 确定统一的评价主体要素
        7.2.2 建立科技项目规划选择决策指标体系
        7.2.3 构建科学的科技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
    7.3 制度健全
        7.3.1 建立科技项目的后评价反馈机制
        7.3.2 强化项目后评价保障机制
        7.3.3 设置科技项目后评价管理机构
        7.3.4 实现科技项目管理的信息化
第八章 结论及展望
    8.1 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
    8.2 本研究的创新点
    8.3 进一步研究方向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9)固化土技术在农村公路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必要性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固化剂作用机理分析
    2.1 土壤稳定剂的分类
        2.1.1 土壤固化的概念
        2.1.2 土壤稳定剂的分类
    2.2 土壤稳定剂的作用机理分析
        2.2.1 作用机理概述
        2.2.2 抗疏力固化剂固化机理分析
        2.2.3 QJ固化剂固化机理分析
    2.3 小结
第三章 固化土的路用性能研究
    3.1 原材料性质分析
        3.1.1 土
        3.1.2 粗集料
        3.1.3 细集料
        3.1.4 固化剂性质
        3.1.5 水泥
        3.1.6 石灰
    3.2 固化剂比选
        3.2.1 初步选定参与室内试验的固化剂种类
        3.2.2 确定参与室内试验的固化剂种类
    3.3 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研究
        3.3.1 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的确定
        3.3.2 无侧限抗压强度
    3.4 固化土的路用性能研究
        3.4.1 无侧限抗压强度
        3.4.2 回弹模量
        3.4.3 CBR(加州承载比)
        3.4.4 干缩
    3.5 小结
第四章 固化土路面现场试验及工程示范
    4.1 试验路概况
    4.2 试验路方案
        4.2.1 试验路结构方案
        4.2.2 试验路配合比
    4.3 基层施工
        4.3.1 施工工艺
        4.3.2 石灰稳定碎石土
        4.3.3 QJ固化剂稳定土
        4.3.4 抗疏力固化剂稳定土
        4.3.5 水泥稳定碎石
    4.4 试验路施工质量控制
        4.4.1 路基回弹弯沉
        4.4.2 原材料质量检测
        4.4.3 基层现场质量检测
    4.5 经济分析
    4.6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本文主要结论
    5.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10)火山灰材料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1.2.1 国外研究状况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2章 火山灰修筑路基稳定技术研究
    2.1 火山灰填筑路基压实稳定技术研究
        2.1.1 火山灰性质对路基工程的影响
        2.1.2 火山灰作为路基填料的掺配试验
    2.2 火山灰填筑路基抗冻性的研究
        2.2.1 火山灰冻胀率试验
        2.2.2 火山灰热物性系数
        2.2.3 火山灰和粘土路基的最大冻深比较
        2.2.4 火山灰和粘土路基抗冻性对比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火山灰稳定基层研究
    3.1 火山灰稳定基层的力学性能研究
        3.1.1 火山灰稳定基层抗压强度
        3.1.2 火山灰稳定基层的抗压回弹模量
        3.1.3 火山灰稳定基层的劈裂强度
    3.2 火山灰稳定基层的抗冻性能及弯拉疲劳性能
        3.2.1 火山灰稳定基层的抗冻性能
        3.2.2 火山灰稳定基层的弯拉性能
        3.2.3 火山灰稳定基层的疲劳性能
    3.3 火山灰稳定基层的收缩性能
        3.3.1 火山灰稳定基层的干燥收缩性能
        3.3.2 火山灰稳定基层的温度收缩性能
    33.3 火山灰稳定基层抗收缩性能分析
    3.4 火山灰稳定基层的抗冲刷性能
        3.4.1 火山灰稳定基层冲刷试验
        3.4.2 冲刷分析结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火山灰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中的应用研究
    4.1 火山渣替代水泥混凝土中部分集料
        4.1.1 火山渣的掺配比例
    4.2 磨细火山灰用作水泥混凝土掺料的研究
        4.2.1 火山灰细度的确定
        4.2.2 磨细火山灰作为水泥混凝土掺料的性能试验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本文工作和总结
    5.2 未来的工作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和致谢
摘要
ABSTRACT

四、低造价沥青路面修筑技术在北方边远地区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沥青碎石封层在路面养护技术中的应用研究[D]. 刘豫.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07)
  • [2]内蒙古自治区通乡通村公路典型路面结构研究[D]. 张志鹏. 长安大学, 2014(04)
  • [3]天津市乡村公路养护策略研究[D]. 郭志东. 河北工业大学, 2014(07)
  • [4]施工便道及取弃土场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研究[D]. 马颖慧. 长安大学, 2013(06)
  • [5]重庆农村公路路面耐久性改善对策研究[D]. 万冬华. 重庆交通大学, 2013(03)
  • [6]国家商品粮种植乡道路规划设计管理研究[D]. 高红江. 天津大学, 2012(05)
  • [7]骨架密实型二灰集料配合比设计及路用性能研究[D]. 孙洋. 重庆交通大学, 2010(12)
  • [8]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后评价研究 ——以贵州省为例[D]. 郝震冬. 中南大学, 2009(S2)
  • [9]固化土技术在农村公路中的应用研究[D]. 李琦. 重庆交通大学, 2009(10)
  • [10]火山灰材料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 赵长虹. 吉林大学, 2008(07)

标签:;  ;  ;  ;  ;  

低成本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在北方偏远地区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