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导纳微分环的初步研究

脑导纳微分环的初步研究

一、脑导纳微分环研究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王仁凤,江小蓉,苏顺和,张婷婷[1](2016)在《脑导纳对脑血管疾病健康相关行为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探讨脑导纳对脑血管疾病健康相关行为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间350例在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检测脑导纳的脑血管病高危人群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350例行颈动脉彩超检查者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健康教育因素对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程度。经3 a追踪,比较2组对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情况。结果:实验组在寻求促进健康行为、对疾病认识、良好生活习惯的改善、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数次数等与对照组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1)。结论:脑导纳检测能有效改变脑血管疾病患者健康相关行为。

庄贤燕,曾雪丽,雷平光,陈颖贤[2](2007)在《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脑导纳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前后脑导纳微分环及频谱分析改变。方法:38例偏头痛患者,口服盐酸氟桂利嗪10mg,1次/晚,睡前服,运用导纳式双侧脑血流自动检测技术,观察治疗前后脑导纳图改变。结果:用药4周后,病情缓解,复查脑导纳,显示治疗前后脑导纳有显着性改变(P<0.05)。结论:脑导纳对比检查可指导医生对偏头痛患者进行药物疗效观察,对降低脑血管病事件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庄贤燕,曾雪丽,雷平光,陈颖贤[3](2007)在《脑导纳微分环及频谱分析在偏头痛诊断中的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脑导纳微分环及频谱分析在偏头痛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运用导纳式双侧脑血流自动检测仪,对偏头痛患者进行脑导纳微分环及频谱检测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偏头痛患者的脑导纳微分环及频谱与正常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脑导纳微分环及频谱分析指标可客观反映出偏头痛患者的脑血管扩张、痉挛及供血情况,在临床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周克英,宋金枝,李静芝,罗慧,肖学长,李志光,吴本清[4](2007)在《新生儿窒息后颅内压与脑导纳图变化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新生儿窒息颅内压和脑血流的改变。方法对18例轻度窒息、10例重度窒息新生儿及20例正常新生儿于生后1-4 d进行颅内压监护及脑导纳图检测,探讨其颅内压及脑血流变化的规律性。结果窒息新生儿以生后25-48 h颅内压最高,轻度窒息组生后1-2 d显着高于正常新生儿(P<0.01),重度窒息组生后1-4 d均显着高于正常新生儿(P<0.01)。脑导纳图示生后1-4 d轻度与重度窒息组双侧流入容积速度(Hs/b-S)及双侧脑导纳微分环(ADL)I+II指数均显着低于正常组(P<0.01,P<0.05),生后1 d重度窒息组双侧ADL I+II指数均显着低于轻度窒息组(P<0.01,P<0.05)。结论脑导纳图检测能够较好地反映窒息患儿的脑血流动力学情况。

周克英,宋金枝,李静芝,罗慧,肖学长,李志光,吴本清[5](2006)在《正常新生儿导纳式双侧脑血流图检测》文中指出目的研究正常新生儿脑循环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方法应用导纳式双侧脑血流自动检测仪检测40例正常新生儿,探讨其脑血流变化的规律性。结果正常新生儿脑导纳图各项指标左右两侧差异均无显着性(P>0.05),性别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脑导纳图各指标影响差异无显着性(P>0.05),日龄第1天与第3天及第4天新生儿脑导纳微分环(ADL)I+II指数差异有显着性(P<0.05),不同体重组新生儿ADLI+II指数及流入容积速度(Hs/b-S)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提出了正常新生儿脑导纳图检测的参考值范围,并观察到日龄和体重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周克英,宋金枝,李静芝,罗慧,肖学长,李志光,吴本清[6](2006)在《窒息新生儿导纳式双侧脑血流图检测的意义》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窒息新生儿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意义。方法采用导纳式双侧脑血流自动检测仪于生后14 d对窒息新生儿及正常新生儿各20例进行监测,探讨其脑血流变化的规律性。结果生后14 d窒息组双侧流入容积速度(Hs/b-S)显着低于正常组(P<0.05),窒息组双侧脑导纳微分环(ADL)Ⅰ+Ⅱ指数显着低于正常组(P<0.05);生后1 d窒息组双侧ADLⅣ指数显着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脑导纳图检测能较好地反映窒息患儿的脑血流动力学情况。

赵轶[7](2006)在《双侧脑血流监护仪的设计与脑血流信号处理方法的研究》文中认为脑血管病是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是中老年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疾病。衡量大脑血液供应的标准是脑血流量,脑血流量一旦减少,脑细胞的供氧供能也随即减少,就会引起大脑的功能发生变化;如果大脑某一部分血流在较短时间内完全阻断,会发生局部脑组织坏死,这就是脑梗塞,长期的脑缺血或脑血流的异常阻断可以对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后果甚至导致死亡。另外,针对脑血管弹性状态的诊断也十分重要,血压的升高伴随动脉血管的硬化将很容易导致脑出血。因此,研究脑血流动态监测技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早期的诊断与预防,对出血性脑损伤病人实施脑供血状况的监测对于脑复苏中开展研究、指导治疗、评定疗效和判断预后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课题首先研究了脑血流无创电阻抗测量技术的原理和电阻抗容积描记理论,根据该理论并结合脑血流信号的特点设计了基于正弦恒定电流激励模式的双侧导纳式双侧脑血流监护系统。系统硬件部分采用氯化银贴片电极,由直接数字合成正弦信号发生器、运算放大器构成恒流正弦激励源,通过前置放大、检波整流以及低通放大电路完成对阻抗响应信号的解调,并将解调后的信号经过运算放大器滤波放大后由12位并行模数转换器(ADC)采集进入上位机。在对脑血流信号处理过程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样条插值函数的去基线漂移处理方法,针对脑血流信号中的各种干扰采取了相应的抗干扰措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脑血流信号的分析和处理奠定了基础。系统软件协同硬件实现信号的采集与显示,通过计算获得脑血流信号的频率、幅值、面积等参数。由脑血流导纳波及其微分波构建了脑导纳微分环,并根据选取得脑导纳波计算了快流入时间、收缩波高度、阻力指数、弹性指数、流入容积速度等反映脑血流量及脑动脉血管弹性等血液动力学指标。通过一定数量的临床实验表明,该系统能够实时、动态、稳定的监测双侧脑血流图。并及时的显示出对应的心率、脑血流量、脑动脉血管弹性指数、等反映脑血管功能状况参数,分析和对比正常人和脑血管病患者的脑血流图以及相关指标数据之间的差异,可以对其供血状况和脑动脉血管弹性状况作出定性的评判,这无疑会给相关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极大的参考价值。

杨莲芳,华桂如,崔超英,殷凤华[8](2006)在《脑导纳图的导纳微分环面积和功率谱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苏晓琳,肖学长,周次雄,涂景梅,陶细姣[9](2006)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脑导纳指标变化的定量评估》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脑梗死急性期脑血流导纳指标改变,并与正常人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01-08/2003-08深圳市人民医院住院脑梗死患者50例,于急性期(病程1~3d)作双侧脑血流导纳检测,分析各项指标改变的特点及临床意义,并与50例同年龄段健康人作对照。结果:100名受试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流入容积速度比值:脑梗死组低于对照组(左:1.51±0.60比2.33±1.02;右:1.46±0.65比2.25±1.05,P<0.001)。②流入阻力指数比值:脑梗死组低于对照组(左:0.64±0.13比0.73±0.12;右:0.66±0.12比0.76±0.12,P<0.01,0.001)。③脑梗死组反映静脉返流阻力的Ⅳ相面积百分比和导纳微分环Ⅳ/导纳微分环Ⅰ+Ⅱ比值高于对照组,导纳微分环Ⅳ指数低于对照组(P<0.01,0.001)。④脑梗死病灶侧Ⅰ相归心支缺蚀评分值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①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脑血流导纳检测呈明显特征性改变,其流入容积速度比值和流入阻力指数比值的显着下降,患侧脑导纳Ⅰ+Ⅱ相面积百分比显着降低,和导纳微分环Ⅳ/导纳微分环Ⅰ+Ⅱ比值增高,Ⅰ相归心支切迹评分值显着增高。②该检测可提供评价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脑血管及脑供血状态的客观指标。

夏翃,童隆正,周萍,王卫兵[10](2005)在《脑导纳微分环流入相面积值的探讨》文中认为目的:本项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脑导纳微分环快流入相和慢流入相面积和对血管弹性判定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深圳市辉大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研制和生产的HD-ENG导纳式双侧脑血流图自动检测仪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脑导纳环检测,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病患者的脑导纳微分环的流入相的面积与正常组有显着性差异;而高血压有动脉硬化和无动脉硬化患者之间却不存在显着性差异。

二、脑导纳微分环研究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脑导纳微分环研究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5)正常新生儿导纳式双侧脑血流图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检查方法
    1.3 检测指标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正常新生儿导纳式双侧脑血流图检测结果
    2.2 性别、分娩方式对新生儿脑导纳图各指标影响
    2.3 日龄对新生儿脑导纳图各指标影响
    2.4 体重对新生儿脑导纳图各指标影响
3 讨论

(7)双侧脑血流监护仪的设计与脑血流信号处理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1.3 课题主要的研究内容
2 脑血流信号检测基本原理及方法
    2.1 生物医学信号
    2.2 生物电阻抗原理
    2.3 阻抗图和导纳图
    2.4 脑血流图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3 脑血流监护系统硬件设计
    3.1 引言
    3.2 系统设计要求
    3.3 正弦波恒流激励源
    3.4 前置放大与整流检波电路设计
    3.5 Z_0 放大电路与△Z 放大电路设计
    3.6 数据采集控制板设计
4 脑血流信号检测与处理
    4.1 相干平均法的原理及存在的问题
    4.2 基线调整与样条插值法
    4.3 电磁兼容与抗干扰措施
5 系统软件设计
    5.1 软件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5.2 系统部分程序设计
    5.3 软件测试
    5.4 软件抗干扰措施
6 实验结果
    6.1 引言
    6.2 实验条件及方法
    6.3 实验数据分析
7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10)脑导纳微分环流入相面积值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前 言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脑导纳微分环研究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脑导纳对脑血管疾病健康相关行为分析[J]. 王仁凤,江小蓉,苏顺和,张婷婷. 医疗卫生装备, 2016(08)
  • [2]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脑导纳变化研究[J]. 庄贤燕,曾雪丽,雷平光,陈颖贤. 实用医技杂志, 2007(24)
  • [3]脑导纳微分环及频谱分析在偏头痛诊断中的价值[J]. 庄贤燕,曾雪丽,雷平光,陈颖贤. 实用医技杂志, 2007(13)
  • [4]新生儿窒息后颅内压与脑导纳图变化的研究[J]. 周克英,宋金枝,李静芝,罗慧,肖学长,李志光,吴本清. 中国医师杂志, 2007(02)
  • [5]正常新生儿导纳式双侧脑血流图检测[J]. 周克英,宋金枝,李静芝,罗慧,肖学长,李志光,吴本清.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06(06)
  • [6]窒息新生儿导纳式双侧脑血流图检测的意义[J]. 周克英,宋金枝,李静芝,罗慧,肖学长,李志光,吴本清.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6(20)
  • [7]双侧脑血流监护仪的设计与脑血流信号处理方法的研究[D]. 赵轶. 重庆大学, 2006(01)
  • [8]脑导纳图的导纳微分环面积和功率谱研究[J]. 杨莲芳,华桂如,崔超英,殷凤华.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6(01)
  • [9]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脑导纳指标变化的定量评估[J]. 苏晓琳,肖学长,周次雄,涂景梅,陶细姣. 中国临床康复, 2006(04)
  • [10]脑导纳微分环流入相面积值的探讨[J]. 夏翃,童隆正,周萍,王卫兵.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05(04)

标签:;  ;  ;  ;  

脑导纳微分环的初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